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60789b 页
卷七 第 1a 页 0524-004.png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七非七
   南谷子杜道坚纂
  微明篇
老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
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
可以应待无方知之浅不知之深知之外不
知之内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
乃知之孰知知之为不知不知之为知乎夫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
不可言言而非也孰知形之不形者乎故天
卷七 第 1b 页 0524-005.png
下皆知善之为善也斯不善矣知者不言言
者不知
 微明者其道乎视不以目听不以耳得之
 天而著之心故能包裹天地应待无方不
 可以智知力求惟知不知为不为言不言
 则得之矣
文子问曰人可以微言乎老子曰何为不可
唯知言之谓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
至为去为浅知之人所争者末矣言有宗事
卷七 第 2a 页 0524-006.png
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
 道不可言可言即物言固非道非言不明
 文子问人可以微言乎老子语以唯知言
 为可则是言而不言不言而言者矣争鱼
 逐兽是不知言者执于言而著于物则所
 争者末矣安得去言去为之人而与之言
 哉
文子问曰为国亦有法乎老子曰今夫挽车
者前呼邪轷后亦应之此挽车劝力之歌也
虽郑卫胡楚之音不若此之义也治国有礼
卷七 第 2b 页 0524-007.png
不在文辩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有国家者犹天地也天不言而四时行地
 不语而百物生文子问为国之法老子语
 以挽车之歌前呼后应亦犹圣人先天弗
 违后天奉时之意治国有礼初不在于文
 华之辩不知治体而滋章其法令者适以
 为盗法贼民之资
老子曰道无正而可以为正譬若山林而可
以为材材不及山林山林不及云雨云雨不
及阴阳阴阳不及和和不及道道者所谓无
卷七 第 3a 页 0524-008.png
状之状无物之象也无达其意天地之间可
陶冶而变化也
 道无正形物随而形观山林变而至于云
 雨阴阳之和则知凡天地间之无形无象
 者皆可陶冶而变化道其神矣夫
老子曰圣人立教施政必察其终始见其造
恩故民知书即德衰知数而仁衰知劵契而
信衰知机械而实衰瑟不鸣而二十五弦各
以其声应轴不运于己而三十辐各以其力
旋弦有缓急然后能成曲车有劳佚然后能
卷七 第 3b 页 0524-009.png
致远使有声者乃无声也使有转者乃无转
也上下异道易治即乱位高而道大者从事
大而道小者凶小德害义小善害道小辩害
治苛悄伤德大正不险故民易导至治优游
故下不贼至忠复素故民无伪匿
 圣人立教施政弗获己也必察其始终行
 其所无事而已知书数劵契机械则是有
 心于事德仁信实衰矣君藉臣以为治犹
 瑟之有声辐之致远执要用大则无不治
 之世矣
卷七 第 4a 页 0524-010.png
老子曰相坐之法立即百姓怨减爵之令张
即功臣叛故察于刀笔之迹者不知治乱之
本习于行阵之事者不知庙战之权圣人见
福于重关之内虑患于冥冥之外愚者惑于
小利而忘大害故事有利于小而害于大得
于此而忘于彼故仁莫大于爱人智莫大于
知人爱人即无怨刑知人即无乱政
 治不可以多事法不可以数变事多变数
 则百姓怨功臣叛上有以召之矣治乱之
 本庙战之权圣人玄鉴于无形之表是必
卷七 第 4b 页 0524-011.png
 有先见之明也
老子曰江河之大溢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
中不出须臾止德无所积而不忧者亡其及
也夫忧者所以昌也喜者所以亡也故善者
以弱为强转祸为福道冲而用之又不满也
 国之苛政横出犹江河之大溢风雨之暴
 作曾不少久亡其及矣惟忧无德而知变
 者尚可转祸为福以弱为强其不可自满
 也明矣
老子曰清静恬和人之性也仪表规矩事之
卷七 第 5a 页 0524-012.png
制也知人之性即自养不悖知事之制则其
举措不乱发一号散无竞总一管谓之心见
本而知末执一而应万谓之术居知所以行
知所之事知所乘动知所止谓之道使人高
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诽谤己者
心之过也言出于口不可禁于人行发于近
不可禁于远事者难成易败名者难立易废
凡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至于大患夫祸之
至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
同门利与害同邻自非至精莫之能分是故
卷七 第 5b 页 0524-013.png
智虑者祸福之门户也动静者利害之枢机
也不可不慎察也
 天理人欲同乎一心君子小人由乎一己
 亦同出而异名者耶执一而应万谓之术
 见动而知止谓之道言出乎口行发乎心
 夫祸福利害有如影响自非至精孰能分
 之可不察诸己而慎诸心乎
老子曰人皆知治乱之机而莫知全生之具
故圣人论世而为之事推事而为之谋圣人
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弱能强随时动静因
卷七 第 6a 页 0524-014.png
资而立功睹物往而知其反事一而察其变
化即为之象运则为之应是以终身行之无
所困故事或可言而不可行者或可行而不
可言者或易为而难成者或难成而易败者
所谓可行而不可言者取舍也可言而不可
行者伪诈也易为而难成者事也难成而易
败者名也此四者圣人之所留心也明者之
所独见也
 时有治乱政存乎人知治乱之机而莫知
 全生之具者失在人而不在时也圣人随
卷七 第 6b 页 0524-015.png
 时动静察其所变终身行之而无所困当
 时而秉政者恶可自隋而不知全生之具
 耶
老子曰道者敬小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
乃不滋计福不及虑祸过之同日被霜蔽者
不伤愚者有备与智者同功夫积爱成福积
憎成祸人皆知救患莫知使患无生夫使患
无生易施于救患难今人不务使患无生而
务施救于患虽神人不能为谋患祸之所由
来万万无方圣人深居以避患静默以待时
卷七 第 7a 页 0524-016.png
小人不知祸福之门动而陷于刑虽曲为之
备不足以全身故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先
远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从事于无形之外
而不留心于已成之内是以祸患无由至非
誉不能尘垢
 夫道者敬小微动不失时谨初也愚者有
 备与智者同功人之祸患不能弭于前而
 求救于后者虽神人不能为谋故上士以
 避患远辱为先而名之与利则置之后而
 毋必祸患何从而至非誉何从而尘垢之
卷七 第 7b 页 0524-017.png
 哉
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
欲方能欲多事欲少所谓心小者虑患未生
戒祸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大者兼包万国
一齐殊俗是非辐辏中为之毂也智圆者终
始无端方流四远渊而不竭也行方者立直
而不挠素白而不污穷不易操达不肆志也
能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措废置曲得
其宜也事少者秉要以偶众执约以治广处
静以持躁也故心小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
卷七 第 8a 页 0524-018.png
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
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故圣人
之于善也无小而不行其于过也无微而不
改行不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可谓至贵矣
然而战战慄慄日慎一日是以无为而一之
诚也愚人之智固已少矣而所为之事又多
故动必穷故以正教化其势易而必成以袤
教化其势难而必败舍其易而必成从事于
难而必败愚惑之所致
 志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
卷七 第 8b 页 0524-019.png
 多而事欲少斯六者凡人之不可不勉也
 志大则物无不容心小则几微必戒智圆
 则事无不通行方则直而不挠能多则为
 无不成事少则约而有守夫圣人之行不
 用巫觋而鬼神不敢先一之以诚而已
老子曰福之起也县县祸之生也纷纷祸福
之数微而不可见圣人见其始终故不可不
察明主之赏罚非以为己以为国也适于己
而无功于国者不施赏焉逆于己而便于国
者不加罚焉故羲载乎宜谓之君子遗义之
卷七 第 9a 页 0524-020.png
宜谓之小人通智得而不劳其次劳而不病
其下病而益劳古之人味而不舍也今之人
舍而不味也纣为象箸而箕子啼鲁以偶人
葬而孔子叹见其所始即知其所终
 祸福之机有开必先可不察欤赏罚人主
 之大柄非以为己以为国也君子小人有
 义利之间治而不劳政之上也劳而不病
 政之次也病而益劳政斯下矣夫箕子之
 泣象箸孔子之叹偶人国有不待终而知
 其亡
卷七 第 9b 页 0524-021.png
老子曰仁者人之所慕也义者人之所高也
为人所慕为人所高或身死国亡者不周于
时也故知仁义而不知世权者不达于道也
五帝贵德三王用义五伯任力今取帝王之
道施五伯之世非其道也故善否同非誉在
俗趋行等逆顺在时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
行即有以经于世矣知天而不知人即无以
与俗交知人而不知天无以与道游直志适
情即坚强贼之以身役物即阴阳食之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时异故也五帝贵
卷七 第 10a 页 0524-022.png
 德三王用义五伯任力当五伯之世而施
 帝王之道者不知于时也不知时则是不
 知天不知人矣何以经于世哉
得道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知人也
内不化所以全身也故内有定一之操而外
能屈伸与物推移万举而不陷所贵乎道者
贵其龙变也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成满犹不
易拘于小好而塞于大道道者寂寞以虚无
非有为于物也不以有为于己也是故举事
而顺道者非道者之所为道之所施也
卷七 第 10b 页 0524-023.png
 龙虎变化大人之道也得道之人与物推
 移而不陷是故老子有犹龙之称夫体道
 虚无外不有于物内不有于己道无不施
 天下化矣
天地之所覆载日月之所照明阴阳之所煦
雨露之所润道德之所扶皆同一和也是故
能戴大圆者履大方镜太清者视大明立太
平者处大堂能游于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无
形而生于有形是故真人托期于灵台而归
居于物之初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冥冥之中
卷七 第 11a 页 0524-024.png
独有晓焉寂寞之中独有照焉其用之乃不
用不用而后能用之也其知之乃不知不知
而后能知之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天之覆地之载同
 乎一和而已王者戴圆履方处大堂而立
 太平者和其可失乎真人归居于物之初
 必有独见于冥冥之中是故用有不用而
 后能用知有不知而后能知夫是之谓大
 和
道者物之所道也德者生之所扶也仁者积
卷七 第 11b 页 0524-025.png
恩之證也义者比于心而合于众适者也道
灭而德兴德衰而仁义生故上世道而不德
中世守德而不怀下世绳绳而恐失仁义故
君子非义无以生失义即失其所以生小人
非利无以活失利则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惧
失义小人惧失利观其所惧祸福异矣
 道德仁义裂而皇帝王伯分世变使之然
 也道以导之德以生之仁以恩之义以宜
 之四代之治固若不同而其君臣有分则
 一焉夫道而不德者皇德而不怀者帝恐
卷七 第 12a 页 0524-026.png
 失仁义者王义失其宜智诈兴矣
老子曰事或欲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
乃足以利之夫病温而强餐之热病渴而强
饮之寒此众人之所养也而良医所以为病
也快于目说于心愚者之所利有道者之所
避圣人者先迕而后合众人先合而后迕故
祸福之门利害之反不可不察也
 事有欲利而害欲害而利非人力之所可
 必者物或使之也是故先迕而后合者圣
 人之道先合而后迕者众人之道祸福倚
卷七 第 12b 页 0524-027.png
 伏利害相反其不可不察也如此
老子曰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有仁义
者必见信故仁义者事之常顺也天下之尊
爵也虽谋得计当虑患解图国存其事有离
仁义者其功必不遂也言虽无中于策其计
无益于国而心周于君合于仁义者身必存
故曰百言百计常不当者不若舍趋而审仁
义也
 仁义者道之孙德之子欤四者若不相及
 而未尝相离故仁义天下之尊爵也贵以
卷七 第 13a 页 0524-028.png
 身为天下者可不舍趋而审诸仁义乎
老子曰教本乎君子小人被其泽利本乎小
人君子享其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即通
功易食而道达矣人多欲即伤义多忧即害
智故治国乐所以存虐国乐所以亡水下流
而广大君下臣而聪明君不与臣争而治道
通故君根本也臣枝叶也根本不美而枝叶
茂者未之有也
 君子小人均是人也为君子而教不被于
 小人何德以资小人之养哉治国乐其存
卷七 第 13b 页 0524-029.png
 虐国乐其亡君善下而不争则群臣献其
 忠柢固根深而国安矣
老子曰慈父之爱子者非求其报不可内解
于心圣主之养民非为己用也性不能己也
及恃其力赖其功勋而必穷有以为即恩不
接矣故用众人之所爱即得众人之力举众
人之所喜即得众人之心故见其所始即知
其所终
 父子之心天性也父之爱子君之养民一
 有望报之心恩其失矣是故因其利而利
卷七 第 14a 页 0524-030.png
 之则得众人之力推其善而善之则得众
 人之心子其有不孝臣其有不忠乎
老子曰人以义爱党以群强是故德之所施
者博即威之所行者远义之所加者薄即武
之所制者小
 君以天下为心人以义爱则忠孝乃兴党
 以群强则奸雄遂起安危所系可不察而
 辩之
老子曰以不义而得之又不布施患及其身
不能为人又无以自为可谓愚人无以异于
卷七 第 14b 页 0524-031.png
枭爱其子故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德之中有道道之中有德其化不
可极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万事尽然不可胜
明福至祥存祸至祥先见祥而不为善即福
不来见不祥而行善即祸不至利与害同门
祸与福同邻非神圣莫之能分故曰祸兮福
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祸福倚伏如影随形货倍而入必倍而出
 善积而不善用如畜枭为子寡不自害利
 害之机反兮覆兮非神圣莫之能知
卷七 第 15a 页 0524-032.png
人之将疾也必先甘鱼肉之味国之将亡也
必先恶忠臣之语故疾之将死者不可为良
医国之将亡者不可为忠谋修之身然后可
以治民居家理然后可移于官长故曰修之
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国其德
乃丰民之所以生活衣与食也事周于衣食
则有功不周于衣食则无功事无功德不长
故随时而不成无更其刑顺时而不成无更
其理时将复起是谓道纪
 国非民不立民非食不生不易之理也是
卷七 第 15b 页 0524-033.png
 故民足于衣食则可活不足于衣食则罔
 功功不立则德不长矣
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国富其吏治国
若不足亡国囷仓虚故曰上无事而民自富
上无为而民自化超师十万日费千金师旅
之后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也非君子
之宝也和大怨必有馀怨柰何其为不善也
古者亲近不以言说来远不以言使近者悦
远者来与民同欲即和与民同守即固与民
同念者知得民力者富得民誉者显行有召
卷七 第 16a 页 0524-034.png
寇言有致祸无先人言后人而已附耳之语
流闻千里言者祸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驷
马不追
 无古今治乱而不易者土宇也古之今之
 或治或乱而不一者君民也帝王富其民
 霸王富其地危国富其吏治国若不足亡
 国囷仓虚是故唐虞之代天下往战国之
 世无富民
昔者中黄子曰天有五方地有五行声有五
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
卷七 第 16b 页 0524-035.png
间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
人圣人次五有德人贤人智人善人辩人中
五有公人忠人信人义人礼人次五有士人
工人虞人农人商人下五有众人奴人愚人
肉人小人上五之与下五犹人之与牛马也
圣人者以目视以耳听以口言以足行真人
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行而从不言而公
故圣人所以动天下者真人未尝过焉贤人
所以矫世俗者圣人未尝观焉所谓道者无
前无后无左无右万物玄同无是无非
卷七 第 17a 页 0524-036.png
 中黄子者古之真人欤其言曰人有五位
 位各五等合之凡二十有五焉最上者神
 人最下者小人所谓上五之与下五犹人
 之与牛马谓小人违道悖德若马牛而襟
 裾耳圣人不及真人贤人不及圣人惟其
 造道有浅深故品亦随之



通玄真经缵义卷之七
卷七 第 17b 页 0524-0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