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第 160719a 页
卷十 第 1a 页 0521-120.png
通玄真经卷之十璧十
默希子注
上仁(上德者天下归之上仁者海内/归之上义者一国归之上礼者)
(一乡归之无此四者则民不归也/自上仁已下不注篇首义类此也)
老子曰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静即
下不扰下不扰即民不怨下扰即政乱民怨
即德薄政乱贤者不为谋德薄勇者不为斗
(明主者修身以静养生以俭上无乱政/下无怨民则贤自为谋勇自为斗也)乱主
则不然一日有天下之富处一主之势竭百
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于宫室台榭沟
默希子注
上仁(上德者天下归之上仁者海内/归之上义者一国归之上礼者)
(一乡归之无此四者则民不归也/自上仁已下不注篇首义类此也)
老子曰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静即
下不扰下不扰即民不怨下扰即政乱民怨
即德薄政乱贤者不为谋德薄勇者不为斗
(明主者修身以静养生以俭上无乱政/下无怨民则贤自为谋勇自为斗也)乱主
则不然一日有天下之富处一主之势竭百
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专于宫室台榭沟
卷十 第 1b 页 0521-121.png
池苑囿猛兽珍怪贫民饥饿虎狼厌刍豢百
姓冻寒宫室衣绮绣故人主畜兹无用之物
而天下不安其姓命矣(此暗主居一日之位/极一主之势殚天下)
(之财毒流四海竭万民之产恣心目/所娱若秦主之二世用之则昏也)
老子曰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以天下
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虑以天
下之力争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
官修达群臣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
法令察而不苛耳目聪而不闇善否之情日
姓冻寒宫室衣绮绣故人主畜兹无用之物
而天下不安其姓命矣(此暗主居一日之位/极一主之势殚天下)
(之财毒流四海竭万民之产恣心目/所娱若秦主之二世用之则昏也)
老子曰非惔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以天下
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虑以天
下之力争故号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闻百
官修达群臣辐凑喜不以赏赐怒不以罪诛
法令察而不苛耳目聪而不闇善否之情日
卷十 第 2a 页 0521-122.png
陈于前而不逆故贤者尽其智不肖者竭其
力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得用人之道也
(此明君治国如此用人如彼/若汉之孝文唐之太宗也)夫乘舆马者不
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使言
之而是虽商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
虽在人君卿相犹不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
以贵贱尊卑论也其计可用不羞其位其言
可行不贵其辩(夫用得其道不劳而至不行/而达故轩皇感牧童之言而)
(天下理有贱乎卑弱邪胡亥信赵/高之谋而天下亡有贵乎卿佐也)闇主则不
然群臣尽诚效忠者希不用其身也而亲习
力近者安其性远者怀其德得用人之道也
(此明君治国如此用人如彼/若汉之孝文唐之太宗也)夫乘舆马者不
劳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使言
之而是虽商夫刍荛犹不可弃也言之而非
虽在人君卿相犹不可用也是非之处不可
以贵贱尊卑论也其计可用不羞其位其言
可行不贵其辩(夫用得其道不劳而至不行/而达故轩皇感牧童之言而)
(天下理有贱乎卑弱邪胡亥信赵/高之谋而天下亡有贵乎卿佐也)闇主则不
然群臣尽诚效忠者希不用其身也而亲习
卷十 第 2b 页 0521-123.png
邪枉贤者不能见也疏远卑贱竭力尽忠者
不能闻也有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
罪如此而欲安海内存万方其离聪明亦以
远矣(非圣不能静四海/非明无以安万方)
老子曰能尊生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
不以利累形(虽日费万金不恣口以害生虽/家无儋石不苟求以伤德可谓)
(能尊/生矣)今受先祖之遗爵必重失之生之所由
来久矣而轻失之岂不惑哉贵以身治天下
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承/先)
(人遗业而失之者必由轻失/故不责于己无以托天下也)
不能闻也有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
罪如此而欲安海内存万方其离聪明亦以
远矣(非圣不能静四海/非明无以安万方)
老子曰能尊生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
不以利累形(虽日费万金不恣口以害生虽/家无儋石不苟求以伤德可谓)
(能尊/生矣)今受先祖之遗爵必重失之生之所由
来久矣而轻失之岂不惑哉贵以身治天下
可以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承/先)
(人遗业而失之者必由轻失/故不责于己无以托天下也)
卷十 第 3a 页 0521-124.png
文子问治国之本老子曰本在于治身未尝
闻身治而国乱者也身乱而国治者未有也
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身苟未治/而况国哉)道之所以
至妙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于父
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常道/无名)
(可名非道故言论之所/不及父子莫能相传也)
文子问曰何行而民亲其上老子曰使之以
时而敬慎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地之间
善即吾畜也不善即吾雠也昔者夏商之臣
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自攻其君归
闻身治而国乱者也身乱而国治者未有也
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身苟未治/而况国哉)道之所以
至妙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于父
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常道/无名)
(可名非道故言论之所/不及父子莫能相传也)
文子问曰何行而民亲其上老子曰使之以
时而敬慎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天地之间
善即吾畜也不善即吾雠也昔者夏商之臣
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自攻其君归
卷十 第 3b 页 0521-125.png
神农氏故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也(可畏非/君可畏)
(非/善)
老子曰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
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
苛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
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
而寡失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道隐小成/言隐浮伪)
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圣人不为也无益
于用者有益于费者智者不行也故功不厌
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事省易治
(非/善)
老子曰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
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
苛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
至丈必差铢而称之至石必过石称丈量径
而寡失大较易为智曲辩难为慧(道隐小成/言隐浮伪)
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圣人不为也无益
于用者有益于费者智者不行也故功不厌
约事不厌省求不厌寡功约易成事省易治
卷十 第 4a 页 0521-126.png
求寡易赡任于众人则易故小辩害义小义
破道道小必不通通必简(圣人通明洞见未/然不以小蔽大不)
(以烦易/简也)河以逶迤故能远(非一勺/之水也)山以陵迟
故能高(非一匊/之土也)道以优游故能化(非即时/所致也)夫
通于一伎审于一事察于一能可以曲说不
可以广应也夫调音者小弦急大弦缓立事
者贱者劳贵者佚(言匀弦大小适中治/国者贵贱皆当也)道之
言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同气者
帝同义者王同功者霸无一焉者亡(同气者/无德而)
(称同义者救时之危同功者与/民同利无一于此以至危亡也)故不言而信
破道道小必不通通必简(圣人通明洞见未/然不以小蔽大不)
(以烦易/简也)河以逶迤故能远(非一勺/之水也)山以陵迟
故能高(非一匊/之土也)道以优游故能化(非即时/所致也)夫
通于一伎审于一事察于一能可以曲说不
可以广应也夫调音者小弦急大弦缓立事
者贱者劳贵者佚(言匀弦大小适中治/国者贵贱皆当也)道之
言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同气者
帝同义者王同功者霸无一焉者亡(同气者/无德而)
(称同义者救时之危同功者与/民同利无一于此以至危亡也)故不言而信
卷十 第 4b 页 0521-127.png
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五/帝)
(自然无为与天同心/物禀其生感而化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
是以精诚为之者也(三王精诚发内动应于/外而犹有迹未同于无)
(心/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
为之者也(五霸诚不由中物无/应者故虽怒而不威)故有道以理
之法虽少足以治无道以理之法虽众足以
乱(治存道要/乱存法多)
老子曰鲸鱼失水则制于蝼蚁人君舍其所
守而与臣争事则制于有司(鱼不可失水/君不可亡道)以
无为持位守职者以听从取容臣下藏智而
(自然无为与天同心/物禀其生感而化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
是以精诚为之者也(三王精诚发内动应于/外而犹有迹未同于无)
(心/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
为之者也(五霸诚不由中物无/应者故虽怒而不威)故有道以理
之法虽少足以治无道以理之法虽众足以
乱(治存道要/乱存法多)
老子曰鲸鱼失水则制于蝼蚁人君舍其所
守而与臣争事则制于有司(鱼不可失水/君不可亡道)以
无为持位守职者以听从取容臣下藏智而
卷十 第 5a 页 0521-128.png
不用反以事专其上人君者不任能而好自
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数穷于下则不能申
理行堕于位则不能持制智不足以为治威
不足以行刑则无以与天下交矣喜怒形于
心嗜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
枉法而从风赏不当功诛不应罪则上下乖
心君臣相怨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誉萌
生而明不能照非己之失而反自责则人主
愈劳人臣愈佚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人主任贤举能不专断于/己则智有所因明有不照)
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数穷于下则不能申
理行堕于位则不能持制智不足以为治威
不足以行刑则无以与天下交矣喜怒形于
心嗜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
枉法而从风赏不当功诛不应罪则上下乖
心君臣相怨百官烦乱而智不能解非誉萌
生而明不能照非己之失而反自责则人主
愈劳人臣愈佚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人主任贤举能不专断于/己则智有所因明有不照)
卷十 第 5b 页 0521-129.png
(则守职阿上有司正法故无辜受戮有功者/不偿主愈劳臣愈佚是代大匠斲坐伤其手)
也与马逐走筋绝不能及也上车摄辔马死
衡下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
之劳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资也(夫人主居上/以御群下所)
(任忠正不必形神其由乘马假/在相御可坐致千里不为难也)人君之道无
为而有就也有立而无好也有为即议有好
即谀议即可夺谀即可诱(诱其私好/夺其正术)夫以建
而制于人者不能持国故善建者不拔言建
之无形也唯神化者物莫能胜(夫为上者常/能制人不为)
(人所制不为人所制者是善建/者不拔用之无形故曰神化)中欲不出谓
也与马逐走筋绝不能及也上车摄辔马死
衡下伯乐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无御相
之劳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资也(夫人主居上/以御群下所)
(任忠正不必形神其由乘马假/在相御可坐致千里不为难也)人君之道无
为而有就也有立而无好也有为即议有好
即谀议即可夺谀即可诱(诱其私好/夺其正术)夫以建
而制于人者不能持国故善建者不拔言建
之无形也唯神化者物莫能胜(夫为上者常/能制人不为)
(人所制不为人所制者是善建/者不拔用之无形故曰神化)中欲不出谓
卷十 第 6a 页 0521-130.png
之扃外邪不入谓之闭中扃外闭何事不节
外闭中扃何事不成(中扃外闭/无欲无害)故不用之不
为之而有用之而有为之(有用即为之未/有为而不用也)不
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使自有司以不
知为道以禁苛为主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
所考(君存大体任于百官详/其考校定其得失而已)
老子曰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
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是以群
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
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生无乏用死无传
外闭中扃何事不成(中扃外闭/无欲无害)故不用之不
为之而有用之而有为之(有用即为之未/有为而不用也)不
伐之言不夺之事循名责实使自有司以不
知为道以禁苛为主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
所考(君存大体任于百官详/其考校定其得失而已)
老子曰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基也故人
君者上因天时下尽地理中用人力是以群
生以长万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
蔬食冬取薪蒸以为民资生无乏用死无传
卷十 第 6b 页 0521-131.png
(丁恋/切)尸(君能保和/死生尽理)先王之法不掩群而取□
𨱵(上袄/下滔)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不极/物也)豺未
祭兽罝罘(音/浮)不得通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
得入于水鹰隼未击罗网不得张于皋草木
未落斤斧不得入于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
火田育孕不杀鷇(音/遘)卵不探鱼不长尺不得
取犬豕不期(音/饥)年不得食(皆以其时/不晏害也)是故万
物之发生若蒸气出(谓杀非其时取非其当/则万物精气发动上达)
(于天将害/于人也)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
之道也(养之有宜取之以时不/乖其道所以富国宁家)非目见而足
𨱵(上袄/下滔)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不极/物也)豺未
祭兽罝罘(音/浮)不得通于野獭未祭鱼网罟不
得入于水鹰隼未击罗网不得张于皋草木
未落斤斧不得入于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
火田育孕不杀鷇(音/遘)卵不探鱼不长尺不得
取犬豕不期(音/饥)年不得食(皆以其时/不晏害也)是故万
物之发生若蒸气出(谓杀非其时取非其当/则万物精气发动上达)
(于天将害/于人也)先王之所以应时修备富国利民
之道也(养之有宜取之以时不/乖其道所以富国宁家)非目见而足
卷十 第 7a 页 0521-132.png
行之也欲利民不忌乎心则民自备矣(以心/揆物)
(以身观人何假扬/眉举足然后方备)
老子曰古者明君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必计
岁而收量民积聚知有馀不足之数然后取
奉如此即得承所受于天地而离于饥寒之
患其憯怛于民也国有饥者食不重味民有
寒者冬不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哀民
(此明君之治/天下也如此)闇主即不然取民不裁其力求
下不量其积男女不得耕织之业以供上求
力勤财尽有旦无暮君臣相疾且人之为生
(以身观人何假扬/眉举足然后方备)
老子曰古者明君取下有节自养有度必计
岁而收量民积聚知有馀不足之数然后取
奉如此即得承所受于天地而离于饥寒之
患其憯怛于民也国有饥者食不重味民有
寒者冬不被裘与民同苦乐即天下无哀民
(此明君之治/天下也如此)闇主即不然取民不裁其力求
下不量其积男女不得耕织之业以供上求
力勤财尽有旦无暮君臣相疾且人之为生
卷十 第 7b 页 0521-133.png
也一人蹠(音/只)禾而耕不益十亩中田之收不
过四石妻子老弱仰之而食或时有灾害之
患无以供上求即人主悯之矣贪主暴君涸
渔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
地德矣(此闇主之治/天下也如彼)
老子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
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
得和之精故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
乃能成和(此天地之气和平/故万物得以生成)是以圣人之道
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夫太刚则折
过四石妻子老弱仰之而食或时有灾害之
患无以供上求即人主悯之矣贪主暴君涸
渔其下以适无极之欲则百姓不被天和履
地德矣(此闇主之治/天下也如彼)
老子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
夜分故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
得和之精故积阴不生积阳不化阴阳交接
乃能成和(此天地之气和平/故万物得以生成)是以圣人之道
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夫太刚则折
卷十 第 8a 页 0521-134.png
太柔则卷道正在于刚柔之间夫绳之为度
也可卷而怀也引而申之可直而布也长而
不横短而不穷直而不刚故圣人体之(此圣/人之)
(和也柔而能直良匠之规矩/也卷而能舒圣人之法度也)夫恩推即懦懦
即不威严推即猛猛即不和爱推即纵纵即
不令刑推即祸祸即无亲是以贵和也
老子曰国之所以存者得道也所以亡者理
塞也故圣人见化以观其徵德有昌衰风为
先萌故得生道者虽小必大有亡徵者虽成
必败国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
也可卷而怀也引而申之可直而布也长而
不横短而不穷直而不刚故圣人体之(此圣/人之)
(和也柔而能直良匠之规矩/也卷而能舒圣人之法度也)夫恩推即懦懦
即不威严推即猛猛即不和爱推即纵纵即
不令刑推即祸祸即无亲是以贵和也
老子曰国之所以存者得道也所以亡者理
塞也故圣人见化以观其徵德有昌衰风为
先萌故得生道者虽小必大有亡徵者虽成
必败国之亡也大不足恃道之行也小不可
卷十 第 8b 页 0521-135.png
轻故存在得道不在于小亡在失道不在于
大故乱国之主务于地广而不务于仁义务
在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造(音/操)
其所以亡也(观贤愚以取兴亡存/道德不在其广大也)若上乱三
光之明下失万民之心孰不能承故审其己
者不备诸人也古之为君者深行之谓之道
德浅行之谓之仁义薄行之谓之礼智此六
者国家之纲维也深行之则厚得福浅行之
则薄得福尽行之天下服古者修道德即正
天下修仁义即正一国修礼智即正一乡德
大故乱国之主务于地广而不务于仁义务
在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造(音/操)
其所以亡也(观贤愚以取兴亡存/道德不在其广大也)若上乱三
光之明下失万民之心孰不能承故审其己
者不备诸人也古之为君者深行之谓之道
德浅行之谓之仁义薄行之谓之礼智此六
者国家之纲维也深行之则厚得福浅行之
则薄得福尽行之天下服古者修道德即正
天下修仁义即正一国修礼智即正一乡德
卷十 第 9a 页 0521-136.png
厚者大德薄者小故道不以雄武立不以坚
强胜不以贪竞得立在天下推己胜在天下
自服得在天下与之不在于自取故雌牝即
立柔弱即胜仁义即得不争即莫能与之争
故道之在于天下也譬犹江海也天之道为
者败之执者失之失欲名之大而求之争之
吾见其不得已而虽执而得之不留也夫名
不可求而得也在天下与之与之者归之天
下所归者德也故云上德者天下归之上仁
者海内归之上义者一国归之上礼者一乡
强胜不以贪竞得立在天下推己胜在天下
自服得在天下与之不在于自取故雌牝即
立柔弱即胜仁义即得不争即莫能与之争
故道之在于天下也譬犹江海也天之道为
者败之执者失之失欲名之大而求之争之
吾见其不得已而虽执而得之不留也夫名
不可求而得也在天下与之与之者归之天
下所归者德也故云上德者天下归之上仁
者海内归之上义者一国归之上礼者一乡
卷十 第 9b 页 0521-137.png
归之无此四者民不归也不归用兵即危道
也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杀伤
人胜而勿美故曰死地荆棘生焉以悲哀泣
之以丧礼居之是以君子务于道德不重用
兵也(行之有浅深而德之有厚薄道/德不可暂亡凶器不宜妄动)
文子问仁义礼何以为薄于道德也老子曰
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为义者必以取与明
之四海之内哀乐不能遍竭府库之财货不
足以赡万民(言恩惠/不能普)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
因天地之性万物自正而天下赡仁义因附
也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杀伤
人胜而勿美故曰死地荆棘生焉以悲哀泣
之以丧礼居之是以君子务于道德不重用
兵也(行之有浅深而德之有厚薄道/德不可暂亡凶器不宜妄动)
文子问仁义礼何以为薄于道德也老子曰
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为义者必以取与明
之四海之内哀乐不能遍竭府库之财货不
足以赡万民(言恩惠/不能普)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
因天地之性万物自正而天下赡仁义因附
卷十 第 10a 页 0521-138.png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故知道德深/厚而仁义浅)
(簿故圣人居其/厚不处其薄也)夫礼者实之文也仁者恩之
效也故礼因人情而制不过其实仁不溢恩
悲哀抱于情送死称于仁夫养生不强人所
不能及不绝人所不能已度量不失其适非
誉无由生矣故制乐足以合欢不出于和明
于死生之分通于侈俭之适也(人情失和故/兴于仁义节)
(以礼乐各使明/其分而不相逾)末世即不然言与行相悖情
与貌相反礼饰以烦乐扰以淫风俗溺于世
非誉萃于朝故至人废而不用也(未世谓乐/淫变节礼)
(簿故圣人居其/厚不处其薄也)夫礼者实之文也仁者恩之
效也故礼因人情而制不过其实仁不溢恩
悲哀抱于情送死称于仁夫养生不强人所
不能及不绝人所不能已度量不失其适非
誉无由生矣故制乐足以合欢不出于和明
于死生之分通于侈俭之适也(人情失和故/兴于仁义节)
(以礼乐各使明/其分而不相逾)末世即不然言与行相悖情
与貌相反礼饰以烦乐扰以淫风俗溺于世
非誉萃于朝故至人废而不用也(未世谓乐/淫变节礼)
卷十 第 10b 页 0521-139.png
(烦饰情至人见其如此/故执其朴素易其风俗)与骥逐走即人不胜
骥托于车上即骥不胜人故善用道者乘人
之资以立功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也主与
之以时民报之以财主遇之以礼民报之以
死故有危国无安君有忧主无乐臣德过其
位者尊禄过其德者凶德贵无高义取无多
不以德贵者窃位也不以义取者盗财也(无/德)
(而贵者凶非/义而取者盗)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
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古者无德不尊
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诛其进人也以
骥托于车上即骥不胜人故善用道者乘人
之资以立功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也主与
之以时民报之以财主遇之以礼民报之以
死故有危国无安君有忧主无乐臣德过其
位者尊禄过其德者凶德贵无高义取无多
不以德贵者窃位也不以义取者盗财也(无/德)
(而贵者凶非/义而取者盗)圣人安贫乐道不以欲伤生不
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古者无德不尊
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诛其进人也以
卷十 第 11a 页 0521-140.png
礼其退人也以义小人之世其进人也若上
之天其退人也若内之渊(圣人之用人也不/苟进不安退小人)
(则用之恐不高/退之恨不深也)言古者以疾今也(敏今时偷/薄好之欲)
(其生恶之/欲其死也)相马失之瘦选士失之贫豚肥充
厨骨𩨱(音/寺)不官(马在良虽瘦可以致远/臣在忠虽贫可以成事)君子
察实无信谗言君过而不谏非忠臣也谏而
不听君不明也(不谏者谓尸禄也/不听者暴主也)民沉溺而
不忧非贤君也故守节死难人臣之职也衣
寒食饥慈父之恩也(有君如此何虑社稷之/危亡有臣如此何忧爵)
(禄之/不备)以大事小谓之变人以小犯大谓之逆
之天其退人也若内之渊(圣人之用人也不/苟进不安退小人)
(则用之恐不高/退之恨不深也)言古者以疾今也(敏今时偷/薄好之欲)
(其生恶之/欲其死也)相马失之瘦选士失之贫豚肥充
厨骨𩨱(音/寺)不官(马在良虽瘦可以致远/臣在忠虽贫可以成事)君子
察实无信谗言君过而不谏非忠臣也谏而
不听君不明也(不谏者谓尸禄也/不听者暴主也)民沉溺而
不忧非贤君也故守节死难人臣之职也衣
寒食饥慈父之恩也(有君如此何虑社稷之/危亡有臣如此何忧爵)
(禄之/不备)以大事小谓之变人以小犯大谓之逆
卷十 第 11b 页 0521-141.png
天前虽登天后必入渊故乡里以齿老穷不
遗朝廷以爵尊卑有差(故长幼守其节/则祸患无由生)夫崇
贵者为其近君也尊老者谓其近亲也敬长
者谓其近兄也(因君以崇贵因亲而/敬老因礼而敬长也)生而贵
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
能无为非者寡矣(贵不斯骄骄自至富不辩/奢奢自至处乎贵不明道)
(德使不为/非者鲜矣)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
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观/学)
(曰道承教无类入芝兰/之囿必染芬芳之气也)知贤之谓智爱贤之
谓仁尊仁之谓义敬贤之谓礼乐贤之谓乐
遗朝廷以爵尊卑有差(故长幼守其节/则祸患无由生)夫崇
贵者为其近君也尊老者谓其近亲也敬长
者谓其近兄也(因君以崇贵因亲而/敬老因礼而敬长也)生而贵
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
能无为非者寡矣(贵不斯骄骄自至富不辩/奢奢自至处乎贵不明道)
(德使不为/非者鲜矣)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
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观/学)
(曰道承教无类入芝兰/之囿必染芬芳之气也)知贤之谓智爱贤之
谓仁尊仁之谓义敬贤之谓礼乐贤之谓乐
卷十 第 12a 页 0521-142.png
古之善为天下者无为而无不为也(不生民/事故曰)
(无为因民所/利而无不为)故为天下有容能得其容无为
而有功不得其容动作必凶为天下有容者
豫兮其若冬涉大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
其若容涣兮其若冰之液敦兮其若朴混兮
其若浊广兮其若谷此为天下容(容包容也/道之容貌)
(也治天下者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下文并释)豫兮其若冬涉大川
者不敢行也犹兮其若畏四邻者恐四伤也
俨兮其若容者谦恭敬也涣兮其若冰之液
者不敢积藏也敦兮其若朴者不敢廉成也
(无为因民所/利而无不为)故为天下有容能得其容无为
而有功不得其容动作必凶为天下有容者
豫兮其若冬涉大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
其若容涣兮其若冰之液敦兮其若朴混兮
其若浊广兮其若谷此为天下容(容包容也/道之容貌)
(也治天下者兢兢业业/不敢懈怠下文并释)豫兮其若冬涉大川
者不敢行也犹兮其若畏四邻者恐四伤也
俨兮其若容者谦恭敬也涣兮其若冰之液
者不敢积藏也敦兮其若朴者不敢廉成也
卷十 第 12b 页 0521-143.png
混兮其若浊者不敢明清也广兮其若谷者
不敢盛盈也进不敢行者退不敢先也恐自
伤者守柔弱不敢矜也谦恭敬者自卑下尊
敬人也不敢积藏者自损弊不敢坚也不敢
廉成者自亏缺不敢全也不敢清明者处浊
辱而不敢新鲜也不敢盛盈者见不足而不
敢自贤也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自
卑下故能高人自损弊故实坚自亏缺故盛
全处浊辱故新鲜见不足故能贤道无为而
无不为也(此数者道之反也处后则人先之/自损则人与之故天下戴之而不)
不敢盛盈也进不敢行者退不敢先也恐自
伤者守柔弱不敢矜也谦恭敬者自卑下尊
敬人也不敢积藏者自损弊不敢坚也不敢
廉成者自亏缺不敢全也不敢清明者处浊
辱而不敢新鲜也不敢盛盈者见不足而不
敢自贤也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自
卑下故能高人自损弊故实坚自亏缺故盛
全处浊辱故新鲜见不足故能贤道无为而
无不为也(此数者道之反也处后则人先之/自损则人与之故天下戴之而不)
卷十 第 13a 页 0521-144.png
(重百姓乐推/而不厌也)
通玄真经卷之十
通玄真经卷之十
卷十 第 13b 页 0521-14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