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497-044.png
南华真经馀事杂录上听二
 公孙龙论三首元有六论今秪录庄子所
 引三首
   白马论
白马非马可乎曰可夫闻微言明王道莫不
立宾主致往复假一物以为万化之宗寄言
论而齐彼我之谬故举白马以混同异曰何
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
形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马形者喻
万物之形皆材用也马色者况万物种类各
卷首 第 1b 页 0497-045.png
有亲疏也以养万物则天下归存亲疏以待
人则海内叛譬如离色命马众马斯应守白
求马唯得白马故命马形而守一白色者非
命众马也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
无马者非马也既有白马不可谓之无马则
白马岂非马乎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
也白与马连而白非马何故曰求马黄黑马
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凡物亲者少
疏者多如一白之于众色也故离白求马黄
黑皆至兼白命马众色咸去怀柔之道亦犹
卷首 第 2a 页 0497-046.png
此也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
白者不异马也设使白马乃为有马者但是
一马耳其材不异众马也犹君之所私者但
是一人耳其贤不异众人也人心不常于一
君亦犹马形不专于一色故君之爱己则附
之君之疏己则叛之何可私其亲党而疏于
天下乎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
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
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
马审矣如黄黑马亦各一马不异马也而不
卷首 第 2b 页 0497-047.png
可以应众马不可以应白马者何哉白非黄
黄非白五色相非分明矣君既私以待人人
亦私以叛君宁肯应君命乎故守白命马者
非能致众马审矣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
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以马有
色为非马者天下马皆有色岂无马乎犹人
皆有亲疏不可谓无人也曰马固有色故有
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
者非马也如而也马皆有色故有白马耳若
使马元无色而独有马而已者则马耳安取
卷首 第 3a 页 0497-048.png
白马乎如人必因种类而生故有华夷之别
若使元无氏族而独有人者安取亲疏乎故
白者自是自非马者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
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白既非马则白
与马二物矣合二物以共体则不可偏谓之
马故以马而喻白则白马为非马也曰马未
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
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
马未可此宾述主义而难之也马自与马为
类白自与白为类故曰相与也马不与白为
卷首 第 3b 页 0497-049.png
马白不与马为白故曰不相与也合马与白
复名白马乃是强用白色以为马名其义未
可故以白马为非马者未可也上之未可主
义下之未可宾难也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
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曰未可主责宾曰定
以白马为有马者则白马可得为黄马乎宾
曰未可也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
于马也异黄马于马是以黄马为非马既以
白马为有马而黄马不得为白马则黄马为
非马明执者未尝不失矣以黄马为非马而
卷首 第 4a 页 0497-050.png
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
天下之悖言乱辞也黄白色也众马形也而
强以色为形飞者入池之谓也黄马白马同
为马也而取白弃黄棺椁异处之谓也凡棺
椁之相待犹唇齿之相依唇亡齿寒不可异
处也夫四夷守外诸夏待内内外相依天下
安矣若乃私诸夏而疏夷狄则夷狄叛矣勒
兵伐远人不堪会则诸夏乱矣内离外叛棺
椁异所则君之所私者不能独辅君矣故弃
黄取白悖乱之甚矣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
卷首 第 4b 页 0497-051.png
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
也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
白马为有马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马马
也宾曰离白是为有马不离实为非马但以
马形马色坚相连属便是二马共体不可谓
之马马故连称白马也曰白者不定所白忘
之而可也万物通有白色故曰不定所白白
既不定在马马亦不专于白故忘色以求马
众马皆应矣忘私以亲人天下皆亲矣白马
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定白在
卷首 第 5a 页 0497-052.png
马者乃马之白也安得自为白乎马者无去
取于色故黄黑次所以应直云马者是于众
色无所去取也无取故马无不应无去故色
无不在是以圣人澹然忘怀而以虚统物故
物无不治而理无不极白马者有去取于色
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
去黄取白则众马各守其色自殊而去故唯
白马独应矣王者党其所私而疏天下则天
下各守其疏自殊而叛矣天下俱叛谁当应
君命哉其应所私乎所私独应命适足以增
卷首 第 5b 页 0497-053.png
祸不能静乱也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
非马不取于白者是不去于黄也不去于色
则色之与马非有能去故曰无去者非有去
也凡黄白之在马犹亲疏之在人私亲而背
疏则疏者叛矣疏者离叛则亲不能独存矣
故曰白马非马是以圣人虚心玄照理无不
统怀六合于胸中而灵鉴有馀镜万像于方
寸而其神弥静故能处亲而无亲在疏而无
疏虽不取于亲疏亦不舍于亲疏所以四海
同亲万国共贯也
卷首 第 6a 页 0497-054.png
   指物论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物我殊能莫非相指故
曰物莫非指相指者相是非也彼此相推是
非混一归于无指故曰而指非指天下无指
物无可以谓物指皆谓是非也所以物莫非
指者凡物之情必相是非天下若无是非之
物则无一物而可谓之物是以有物即相是
非故物莫非指也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
乎物莫非指而又谓之非指者天下齐焉而
物其可谓之指乎物物皆妄相指故指皆非
卷首 第 6b 页 0497-055.png
指也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
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天下无一日而无物无一物而非适故彊以
物为指者未可也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
也所以天下无是非者物各适其适不可谓
之是非故无是非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譬
如水火殊性各适其用既无是非安可谓之
是非乎非指者物莫非指也即夫非指之物
莫不妄相指也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
非有非指也物不可谓指者无是非也岂唯
卷首 第 7a 页 0497-056.png
无是非乎亦无无是非也故曰非有非指非
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而指非
指也以其无无是非故万物莫不相是非故
曰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无是非亦无无
是非两忘之故终日是非而无是非故曰物
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天下无指者生于物
之各有名不为指也物有其实而各有名谓
若王良善御隶首善计彼物各自为用譬之
耳目废一不可故不为是非也不为指而谓
之指是兼不为指物皆不为指而或谓之指
卷首 第 7b 页 0497-057.png
者是彼此之物兼相是非而是非莫定故不
为指也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之适
也有不为指谓物也无不谓指谓指也以物
适指故未可也且指者天下之所兼或一物
而有是非二名或彼此更相为指皆谓之兼
也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不可谓无
指者非有非指也是非之名生于物相彼故
曰物不可谓无即此万物无指而又无无指
故曰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谓
无是非者生于物莫非指也是以圣人求人
卷首 第 8a 页 0497-058.png
于是非之内乃得无是非人也指非非指也
指与物非指也夫谓之指者非无指也指既
不能与物为指故非指也使天下无物指谁
径谓非指天下无物谁径谓指设使天下无
物无指则寂然矣谁谓指为非指乎谁谓指
为指乎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非指径谓无
物非指设使有指而无物可施指者谁谓有
指为非指乎谁谓以无物故非指乎明本无
指也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
为指反覆相推则指自为无指何能与物为
卷首 第 8b 页 0497-059.png
指乎明万物万殊各自为物各有所宜无是
非也是以圣人三默恬惔忘是忘非不弃一
能不遗一物也
   唐天宝手诏
昊天眷命列祖降灵休照之仪存乎祖典庄
子文子列子亢仓子等列在真仙体兹虚白
师玄元之圣教弘大道于人寰观其庄子依
旧号曰南华真经列子号曰冲虚真经文子
号曰通玄真经亢仓子号曰洞灵真经
天宝元年二月二十日下
卷首 第 9a 页 0497-060.png
   南华真经序郭象撰
夫庄子者可谓知本矣故未始藏其狂言言
虽无会而独应者也夫应而非会则虽当无
用言非物事则虽高不行与夫寂然不动不
得已而后起者固有间矣斯可谓知无心者
也夫心无为则随感而应应随其时言唯谨
尔故与化为体流万代而冥物岂曾设对独
遘而游谈乎方外哉此其所以不经而为百
家之冠也然庄生虽未体之言则至矣通天
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
卷首 第 9b 页 0497-061.png
外王之道上知造化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
也其言宏绰其旨玄妙至至之道融微旨雅
泰然遗放放而不敖故曰不知义之所适猖
狂妄行而蹈其大方含哺而熙乎澹泊鼓腹
而游乎混茫至人极乎无亲孝慈终于兼忘
礼乐复乎已能忠信发乎天光用其光则其
朴自成是以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而源深
流长也故其长波之所荡高风之所扇畅乎
物宜适乎民愿弘其鄙解其悬洒落之功未
加而矜夸所以散故观其书超然自以为已
卷首 第 10a 页 0497-062.png
当经昆崙涉太虚而游惚恍之庭矣虽复贪
婪之人进躁之士暂而揽其馀芳味其溢流
彷佛其音影犹足旷然有忘形自得之怀况
探其远情而玩永年者乎遂绵邈清遐去离
尘埃而返冥极者也
   南华真经疏序成玄英撰
夫庄子者所以申道德之深根述重玄之妙
旨畅无为之恬惔明独化之窅冥钳键九流
括囊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微言者
也其人姓庄名周字子休生宋国睢阳蒙县
卷首 第 10b 页 0497-063.png
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当战国之初降
衰周之末叹苍生之业薄伤道德之陵夷乃
慷慨发愤爰著斯论其言大而博其旨深而
远非下士之所闻岂浅识之能究所言子者
是有德之嘉号古人称师曰子亦言子是书
名非但三篇之总名亦是百家之通题所言
内篇者内以待外立名篇以编简为义古者
杀青为简以韦为编编简成篇犹今连纸成
卷也故元恺云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
已内则谈于理本外则语其事迹事虽彰著
卷首 第 11a 页 0497-064.png
非理不通理既幽微非事莫显欲先明妙理
故前标内篇内篇理深故每于文外别立篇
目郭象仍于题下即注解之逍遥齐物之类
是也自外篇以去则取篇首二字为其题目
骈拇马蹄之类是也所言逍遥游者古今解
释不同今汎举纮纲略为三释所言三者第
一顾桐柏云逍者销也遥者远也销尽有为
累远见无为理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遥第
二支道林云物物而不物于物故逍然不我
待玄感不疾而速故遥然靡所不为以斯而
卷首 第 11b 页 0497-065.png
游天下故曰逍遥游第三王穆夜云逍遥者
盖是放任自得之名也至德内充无时不适
忘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逍
遥游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杂
明于理事内篇虽明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
虽明事迹甚有妙理但立教分篇据多论耳
所以逍遥达初者言达道之士智德明敏所
造皆适遇物逍遥故以逍遥命物夫无待圣
人照机若镜既明权实之二智故能大齐于
万境故以齐物次之既指马蹄天地混同庶
卷首 第 12a 页 0497-066.png
物心灵凝澹可以摄卫养生故以养生主次
之既善恶两忘境智俱妙随变任化可以处
涉人间故以人间世次之内德圆满故能支
离其德外以接物既而随物升降内外冥契
故以德充符次之止水留鉴接物无心忘德
忘形契外会内之极可以匠成庶品故以大
宗师次之古之真圣知天知人与造化同功
即寂即应既而驱驭群品故以应帝王次之
骈拇以下皆以篇名二字为题既无别义今
不复次篇之而自古高士晋汉逸人皆莫不
卷首 第 12b 页 0497-067.png
耽玩为之义训须注述无可间然并有美辞
咸能索隐玄英不揆庸昧少而习焉研精覃
思三十年矣依子玄所注三十三篇辄为疏
解总三十卷虽复词情疏拙亦颇有心迹指
归不敢贻厥后人聊自记其遗忘耳


南华真经馀事杂录上


卷首 第 13a 页 0497-068.png
南华真经馀事杂录下听三
 九證心戒并序礼部尚书杨嗣复撰
嗣复愚之至也不知愚而所以愚每雕讹斲
弊求多誉而自饰曾未辩巧捷轻曲为大妄
之枝叶作大愚之薮泽但务躁进不欲静止
因读庄周书至孔圣九徵乃泫然流涕扪心
愧意方觉弛张不得其妙通变不得其精于
是火集中肠冰寒肌骨同书绅之作戒仰佩
韦以自儆赞味斯语欲寡其过乃屏繁机操
笔砚各随本事妄有褒阐虽不足发挥圣作
卷首 第 13b 页 0497-069.png
亦表吁嗟尚其九徵之力也太行莫并其高
溟津莫同其深且物不能自大因人而大之
人不能自名因事而名之即人可以鉴物事
可以鉴人物当鉴而振美无斁人当鉴而垂
誉无极其九徵之文即鉴人者也救必坠扶
必颠登吉途辩吉士如沉痾之服良药昏夜
之有灯烛欣叹不尽敢引类而侔之尝闻老
氏教誇黄庭神验读之万遍必得上升上升
之言诱聋俗耳何者真隐之士自保形骸道
播四支德耕五藏故述黄庭内景外景并是
卷首 第 14a 页 0497-070.png
修身修心之书以时人乐其远而不乐其近
贱其目而不贱其闻故易于易而不易于不
易难于难而不难于不难乃假立蕊宫欲伸
其说虚张琼户使重斯言所以同于道者道
以得之同于德者德以得之以心付心以口
传口其要在一读其文即一修其心读经万
遍即耳聪目明神清气灵调卫理营六府和
平于是染妄不干筋骸自洁同上清之真侣
为出世之高人指名喻仙以励行者未可脂
肥满腹营虑填胸含蓄是非包藏喜怒口念
卷首 第 14b 页 0497-071.png
黄庭之字心迷碧落之门如刻规矩于冰霜
齐曲直于云雾有何功德而自勤哉于是念
黄庭之人非修黄庭之事也此九徵之书亦
念至万遍随而行之即知正知非辩辱辩疑
绝诈防机百禄来依于是节贯青松名高白
日同上古之君子为当代之令人风格难俦
贞华独立未可刚愎好犯憸虐居中蹈虚迹
危甘佞乐拙口念九徵之字身无一行可观
如朽木强雕难施斤斧腐铁虽淬终乏光辉
徒有虚劳而无实迹夫筌者所以在鱼得鱼
卷首 第 15a 页 0497-072.png
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慎勿失
鱼而空执其筌失意而空守其言此是读九
徵之夫非行九徵之士也如药能疗病必坚
服之书能治身必坚行之坚之至无不愈矣
即存身保命力不减于黄庭心淡体闲道更
融于内景以其拔驰名救物之志同深居避
事之徒彼利一身此利多人弘济邈然孔圣
之道长矣而乃不践倖人之迹长亲长者之
车口出雅言腹包至行常能外己不私于身
还同饮醴味芝便是云行羽化德经曰修之
卷首 第 15b 页 0497-073.png
身其德乃真未有己不修而有真德者也若
使敬之如神明仰之如日月一言出而千里
响应一行著而四海趋风者此修身而得之
未有不修而得之者也嗣复年四十一造次
至三品人多称幸凡得其如高名厚利唯恐
不及自六七载有拯物之愿先自拯之心但
力步烟霄蹑云霞之路未足上亲天汉恐雨
露之恩不浓此贪名也非畏盈惧满慎终之
心也非知进退存亡之心也如此心未决增
负乘致寇之迫必待人而拯己何力能自拯
卷首 第 16a 页 0497-074.png
也今者洗心涤肠祇荷德语昼夜慄慄若临
深谷必薄嗜捐华祛情除妄至于白首不敢
中废孔子曰凡人心难知于天天犹有春秋
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不可测也诚
哉是言有貌苦而心柔顺者有貌和而心酷
烈者有貌弱而心劲悍者有貌刚而心慑怯
者或美其言而失信寡其辞而好凌近于礼
而善腴强其气而无节又有张君子之腹陈
小人之心衒虎豹之文中犬羊之质又有外
示躁挠中实静安不耀己功阴施惠泽又有
卷首 第 16b 页 0497-075.png
正言驭物直道观人哺糟顺时受污舍俗又
有礼下于人言屈于己顾瞻其行心之不同
故不可悉识也君子以此九事观人者以明
镜瞩颜毫微莫隐流光鉴物曲直何逃彼之
进不进此知彼也此之退不退彼知此也周
于所验已得于心以验明周故存于目如于
九徵之中粗得一者如兰生一叶谁谓无芳
桂长初条宛然嘉木得二三者如渔舟入浦
不揖浊流樵客登山不争俗路得四五者如
镆乡之刃利不可当璠玙之辉美不可并得
卷首 第 17a 页 0497-076.png
六七者如金石在庭欣逢雅韵黼黻居箧喜
观华章得八九者如骊龙出海光透万重鹏
翼高搏声闻六合如得其人即倾意而邻向
孰敢不勉以副思齐之至也高者附之卑者
举之屈者伸之沉者浮之德者师之谦者友
之亲者厚之疏者礼之能自观也上之谓他
人之所观也知上之上幕哉知下之下惧哉
崔子玉有座右铭诸葛亮有审心戒所以桎
梏诳妄羁锁满溢嗣复不敢类古人而创立
题目亦欲因古人而刊削是非便以九徵心
卷首 第 17b 页 0497-077.png
戒为名用绳准不迁之行正文之下皆嗣复
述耳时大和元年丁未岁夏四月十一日谨

   远使之以观其忠
夫观其忠者当以诈明之可知心也何可知
心矣或诈疏之而远于己言必恨或诈抑之
而屈其心言必残或诈诬之而遏其美言必
犯或诈摧之而折其芒言必凌又若以利沽
之行必回微言激之心必动以私私之事必
易以公公之事必难此八者非忠也夫君子
卷首 第 18a 页 0497-078.png
之用心澄淡无际而伪以喜怒远近之节非
理鼓动探彼性混必待其词观其厚薄如淬
锋以砺剖璧凭砂若涅而不淄磨而不磷者
君子之道也小人狭劣难使大受不知长者
以谬淘真将虚诱实而乃辄生愁怨大启祸
门言是心苗立观得失省之
   近使之以观其敬
夫观其敬者亦伪以是非进退之节而攻其
心即立如之矣如近之而不失节远之而不
失言怒之而不失礼乐之而不失容不慢易
卷首 第 18b 页 0497-079.png
不侮人不戏言不轻动入户必正颜色出门
如见大宾处之无嫌转加乎惊惕纵之谑浪
弥觉乎矜庄不恃宠而纵横不仗威而逞欲
此为至敬也如见贤若瞽闻化如聋好玩无
惭失容为美此何足以知敬也若挞于市又
狎之则怠为附之则骄撜之不清混之必浊
而乃行无一操言不三思失之于周防皆非
敬也故君子蒙非常之遇必慎戒小人蒙非
常之幸必颠覆以斯忘礼而失敬也
   烦使之以观其能
卷首 第 19a 页 0497-080.png
人之难信自伐者多当欲阅材必先试验委
之众务烦挠其心伫彼不周用审优劣能者
当静理而必集不搆隙以萌机处有若无居
多益寡如或因缘逞志凭事干人或首尾相
乖纲断绝令十全之略有始而无终必就之
功已举而复坠是非乱启耳目不知所从策
用交生方寸不能所守既无晓畅为事所昏
烦极成忧沈迷若醉不赴程则颠倒心魂自
是疲羸何以能也如救弊若不足理剧似闲
暇居众美而无衒葺多陋而非残功成益谦
卷首 第 19b 页 0497-081.png
政大转谨不求虚誉而进已不惑邪谋以害
公即理烦之要也
   卒问之以观其智
意所不思卒承顾问辩说合理是其智也诗
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如辩而不思何以谓
之明对而忘礼何以谓之智夫能应卒然之
问者变通也且困而能通穷则思变亦君子
之道也所谓观其发而知其人之智在审慎
而言不轻发也唯通变之时能不凭奸饰妄
抱曲持邪辞切而理明道直而虑远者大智
卷首 第 20a 页 0497-082.png
也如或因言立意骤成损益之阶乘便为谋
辄启骄盈之渐此鄙下也何足言智夫水之
于人也壅之即止决之即流其要在固堤防
慎汎溢也人言若水口是堤防岂得不思溢
而成害欲言当审之
   急期之以观其信
缓则易从急则难守能难是其信也夫信者
为百行之纪纲作万灵之钤键荀或差忒必
能为妖何者三光运之而无极四序行之而
不言此天之信也顺高卑而育物随深浅以
卷首 第 20b 页 0497-083.png
生成此地之信也表圣功而五色荷祯瑞以
重轮此是日之信也似镜之辉才隐如钩之
魄复圆此月之信也弃兵食而作戒睹輗軏
以存诚此人之信也且天之失信寒暑违地
之失信万物衰两曜失信光明亏人之失信
德无归夫君子之言信而有徵故怨咎远于
其身也小人之言僣而无徵故不可信也宁
逃于怨咎哉夫如是孰能救欤
   委之以财观其仁
托之厚利潜观其心欺诈不生是其仁也夫
卷首 第 21a 页 0497-084.png
鉴明者尘垢之不污神清者嗜欲之不误如
贵德尚义其鉴必明好礼亲贤其尘不杂自
然贞白似玉光洁如冰何垢染之能侵岂贪
嗜之见黩立我墙仞物莫之伦此君子也夫
事有随时从容之说不可胶柱而禦之但以
止足为心取必有义且有义之取人不厌之
小人溪壑为心取必无义且无义之取人必
讟之语曰克己复礼为仁盖检束于心也夫
临财不夺其志可近于克己见利不易于行
可近于复礼夫美色者隳端士之操美利者
卷首 第 21b 页 0497-085.png
坏正人之心戒哉
   告之以危观其节
陈之急切告以忧危执中且坚持正不拔者
节也君子临难无荀免以美其节义也若无
义之生而易于死败节之存而易其亡所以
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活君子不为也夫仁
者有勇义在其中小人有勇祸在其中君子
困不忘礼危不变节小人困则易性危则败
正且正之一败如顺险之投暴浪临巅之跃
飞丸同已震之迅雷类绝弦之激矢往不可
卷首 第 22a 页 0497-086.png
复救之亦难慎虑精思则免终身之恨喜居
悲后能全大节之名语曰临大节而不可夺
君子人也小人无远略惧祸迫己而荀全其
身乃不能保其节也
   醉之以酒观其则
狂药虽多词转谨敬于未醉是其则也所以
三爵知止百拜酬宾自无侧弁之乖绝有倒
载之恨盖所以逃酒祸也夫酒之于人也少
则气和多则神乱张涩滞之口摅端静之心
丑言发而声气弥高戾行彰而风威转大是
卷首 第 22b 页 0497-087.png
非蜂起奋袂攘襟从恶如流不知所执争蹈
水火宁思醉后之惭力赴猖狂莫救醒前之
患此狂瞽之人甘为所陷自贻伊戚不足伤
也如樽俎罗列杯盂乱飞德度俨然清规肃
物有敬色而自检无怠颜以触人者省分而
就欢量器而接宴惧失则也语曰唯酒无量
不及乱圣人犹深戒之
   杂之以处观其色
不检妇人诈为参杂观其笑语知好色也夫
脩眉艳质婵娟丽姿脸夺芙蕖之红颜侵冰
卷首 第 23a 页 0497-088.png
雪之白顶垂金雀腰佩琅玕动巫峡之明眸
启洛神之皓齿啼堪驻马笑可倾城节夫为
之动容贞士见之回顾香风引媚心敞恍以
不安日照铅华思盘桓而失所况流俗之人
乎其有能轻滓秽屏是妖妍怀器不造心灵
尘性莫能强诱耻读桑中之咏悲看行露之
诗夜秉烛以避嫌昼低声而入户动不累于
己处无污其心阃阈清闲德范冲粹听言同
其骨肉目迸类其仇雠能以好色之心好贤
即善时人当戒哉
卷首 第 23b 页 0497-089.png
后序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嗣复浅钝极
矣亦喜挹此说今者谬为纂释倍感于心虽
有是言实无斯行日省其说读而改之其达
者恐我行不及言必忧迷者喜我行不及言
必笑丈夫既有言也岂敢中道而废当不使
相笑者笑相忧者忧必有年矣知余者表余
心矣不知余者曷敢言志当自省惕而行之

南华真经馀事杂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