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40761c 页
卷四 第 1a 页 0455-166.png
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卷之四尅四
    鬳斋林希逸
   仲尼第四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
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
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
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
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然有间曰有是言
哉汝之意失矣此吾昔日之言尔请以今言
为正也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知乐天
卷四 第 1b 页 0455-167.png
知命有忧之大也今告若其实修一身任穷
达知去来之非我亡变乱于心虑尔之所谓
乐天知命之无忧也曩吾脩诗书正礼乐将
以治天下遗来世非但修一身治鲁国而已
而鲁之君臣日失其序仁义益衰情性益薄
此道不行一国与当年其如天下与来世矣
 此道且不得于一国与不得行于当时其
 如天下来世何
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于治乱而未知所以
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虽然吾得
卷四 第 2a 页 0455-168.png
之矣夫乐而知者非古人之所谓乐知也无
乐无知是真乐真知故无所不乐无所不知
无所不忧无所不为诗书礼乐何弃之有革
之何为
 乐而知其乐则有心矣乐而无容心者为
 真乐
颜回北面拜手曰回亦得之矣出告子贡子
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
骨立颜回重往喻之乃反丘门弦歌诵书终
日不辍
卷四 第 2b 页 0455-169.png
 此章之意三转首言乐天知命则无忧次
 言乐天知命者亦有时而忧末又言知忧
 乐者不如不知其意盖以有忧有乐不如
 并忧乐无之知忧乐之为忧乐不若并忧
 乐不知之其大旨不过如此却寓言以抑
 扬之其笔法去庄子远甚恐非列子之本
 书淫也者浸淫也酷意以思之也
陈大夫聘鲁私见叔孙氏叔孙氏曰吾国有
圣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何以知其圣乎叔
孙氏曰吾尝闻之颜回曰孔丘能废心而用
卷四 第 3a 页 0455-170.png
形陈大夫曰吾国亦有圣人子弗知乎曰圣
人孰谓曰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
道能以耳视而曰听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
厚礼而致之亢仓子应聘而至
 废心用形言无心而忘其形虽动用不知
 其为动用也能以耳视目听六用一源之
 说也释氏以音为观音果佛日学东坡维
 摩赞作观音赞一首正是此意其辞曰世
 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观唯此大
 士眼能观于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
卷四 第 3b 页 0455-171.png
 亦然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
 见语录普说第十五段自解说得甚明
鲁侯卑辞请问之亢仓子曰传之者妄我能
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鲁侯曰此
增异矣其道奈何寡人终愿闻之
 视听不用耳目即庄子所谓官知止而神
 欲行之意也听之以气听之以心亦是此
 意虽不用耳目以视听而耳目之用常与
 人同故曰不能易耳目之用增异者言如
 此则又甚异也
卷四 第 4a 页 0455-172.png
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
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
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
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复六藏
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曰体曰心曰气曰神皆归于无此乃无心
 之用也介然之有言一介可见之微也唯
 然之音言一唯可听之微也此八字下得
 亦好物来千我我则知之即是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也即是物来能名事至则应也
卷四 第 4b 页 0455-173.png
 七孔四支心腹六藏所觉所知我皆不知
 即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
 于无也其自知而已矣者言我虽自知而
 有不容言者也
鲁侯大悦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笑而不答即是前篇所谓夫子能之而能
 不为者也此意则谓夫子虽知此道而不
 以语人故笑而不答也
商太宰见孔子曰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
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也商太宰曰三王
卷四 第 5a 页 0455-174.png
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则丘弗
知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义者
圣则丘弗知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善
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商太宰大骇曰然则
孰者为圣孔子动容有间曰西方之人有圣
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丘疑其为圣弗知真为
圣欤真不圣欤商太宰默然心计曰孔丘欺
我哉
 此章似当时已有佛之学托夫子之名而
卷四 第 5b 页 0455-175.png
 尊之也西方之人出于三皇五帝之上非
 佛而何然则佛之书入于中国虽在汉明
 帝之时而其说已传于天下久矣不治而
 不乱者言其用世无治乱之迹也不言而
 信不化而行以诚感人也弗知真为圣真
 不圣是有推尊之意而为此不定之辞必
 当时有此说而未甚行故不肯指定言之
 也默然心计曰欺我哉形容其惊疑怪讶
 之意也善任智勇能用智勇以治世也善
 任因时者能用顺时之道也孰者为圣何
卷四 第 6a 页 0455-176.png
 者为圣人也
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
仁贤于丘也曰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
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
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
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
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
反赐能辩而不能讷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
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
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卷四 第 6b 页 0455-177.png
 能仁而不能反反变也言其知仁未知变
 通之权也此仁字与诚字一般庄列之字
 义不可与吾书比庄矜也同和光同尘也
 以四子之有我兼有之在我则能易在彼
 则不能易看他如此说易字便与时字相
 似盖谓圣人得其全时乎而辩时乎而庄
 时乎而仁时乎而勇四子者各有其偏尔
 吾弗许者言彼学此变易时中之道而未
 能得吾未许可之也
子列子既师壶丘子林友伯昏瞀人乃居南
卷四 第 7a 页 0455-178.png
郭从之处者日数而不及虽然子列子亦微
焉朝朝相与辩无不
 日数而不及者言日日数之而不尽也谓
 来学者之众也亦微焉言其应酬之力微
 矣凡其朝朝相与辩之言传说于天下人
 无不闻之
而与南郭子连墙二十年不相谒请相遇于
道目若不相见者门之徒役以为子列子与
南郭子有敌不疑有自楚来者问子列子曰
先生与南郭子奚敌子列子曰南郭子儿充
卷四 第 7b 页 0455-179.png
心虚耳无闻目无见口无言心无知形无惕
往将奚为
 不相谒请不通刺而相见也敌争也不疑
 断然也人皆以为二人断然有争于心所
 以不相见也貌充者见面盎背也无闻无
 见无言无知言其虽闻而不闻虽见而不
 见虽言而不言虽知而不知也形无惕者
 言德全而无所怵惕于外也往将奚为谓
 欲往见之而何所言乎
虽然试与汝偕往阅弟子四十人同行见南
卷四 第 8a 页 0455-180.png
郭子果若欺魄焉而不可与接顾视子列子
形神不相偶而不可与群南郭子俄而指子
列子之弟子末行者与言衎衎若专直而在
雄者子列子之徒骇之反舍咸有疑色
 阅弟子者选择而行也欺魄者块然其形
 似魄而非魄也欺者疑也以彼之欺魄视
 列子之形神不相偶非南郭子之比故曰
 不可与群形神不相偶者言形神相离而
 未为一也指末行者与言言择其最下者
 而与之语是以列子为不足与语也衎衎
卷四 第 8b 页 0455-181.png
 然和也专直一也在雄独尊也状其旁若
 无人之意也反舍而有疑者疑南郭子之
 薄列子也
子列子曰得意者无言进知者亦无言用无
言为言亦言无知为知亦知无言与不言无
知与不知亦言亦知亦无所不言亦无所不
知亦无所言亦无所知如斯而已汝奚妄骇

 得意者造道而有得也进知者造道而有
 知见也此下却分三转无言忘言也以无
卷四 第 9a 页 0455-182.png
 言为言以无知为知亦言亦知者谓其虽
 忘言而无字犹在也此是一节无言与不
 言无知与不知亦言亦知者又将无与不
 字作分别也不者是知与言犹在也无者
 是无字犹在也亦者未尽之意也此是一
 节及至于无所不言无所不知而亦无所
 言无所知方为造道之妙又是一节此即
 从心不踰矩之说但说得鼓舞尔今襌家
 正用此机关兼此段文字亦与传灯录辩
 义处语句同汝奚妄骇者言此乃至人之
卷四 第 9b 页 0455-183.png
 事汝何妄以为惊骇其意盖谓汝惟未知
 至人之事所以有此惊骇我于至人何可
 及耶
子列子学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
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
更念是非口更言利害老商始一解颜而笑
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更无是非从口之所
言更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
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
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外内
卷四 第 10a 页 0455-184.png
进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口无不同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
履心之所念言之所藏如斯而已则理无所
隐矣
 此章序列子为学之始已见前篇心凝定
 也形释忘其形也骨肉皆融化不知有其
 身也形所倚而立足所履而行心所念口
 所言皆不自觉知矣藏蓄也言之所出理
 皆藏蓄其中也如斯而已但如此无所觉
 知而止也理无所隐则至理即此可见也
卷四 第 10b 页 0455-185.png
初子列子好游壶丘子曰禦寇好游游何所
好列子曰游之乐所玩无故人之游也观其
所见我之游也观其所变游乎游乎未有能
辩其游者壶丘子曰禦寇之游固与人同欤
而曰固与人异欤凡所见亦恒见其变玩彼
物之无故不知我亦无故务外游不知务内
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取足
于身游之至也求备于物游之不至也于是
列子终身不出自以为不知游壶丘子曰游
其至乎至游者不知所适至观者不知所视
卷四 第 11a 页 0455-186.png
物物皆游矣物物皆观矣是我之所谓游是
我之所谓观也故曰游其至矣乎游其至矣

 游者游观天地之间也无故者日新也人
 但以其所见者为游观之乐我以造化之
 变不常者为游观之乐故人未有能辩知
 之者也故曰未有能辩其游者壶丘子非
 之乃曰游与人同而曰固与人异言汝之
 游如此亦未有异于人也汝之所见亦常
 尔何以谓见其变乎故曰凡所见亦恒见
卷四 第 11b 页 0455-187.png
 其变言其妄谓见其变也物之无故日夜
 相代于前但见其新而无故也我之为我
 者亦然以彼之日新为玩而不知我亦随
 化而往日异一日则观常观变皆外游也
 求备于物者但以外物为观尽也取足于
 吾身而无所观于外乃为至游终身不至
 者知其学未至也不知所适者言其无适
 也不知所视者言其无见也无适无见则
 无物无我无非游矣无非观矣我之所谓
 游观者如此故曰物物皆游物物皆观故
卷四 第 12a 页 0455-188.png
 曰是我之所谓游是我之所谓观再言至
 矣乎者申言以赞美之也
龙叔谓文挚曰子之术微矣吾有疾子能已
乎文挚曰唯命所听然先言子所病之證龙
叔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
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
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
乡如戎蛮之国凡此众疾爵赏不能劝刑罚
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乐不能移固不
可事国君交亲友御妻子制仆隶此奚疾哉
卷四 第 12b 页 0455-189.png
奚方能已之乎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
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
矣方寸之地虚矣几圣人也子心六孔流通
一孔不达今以圣智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
浅术所能已也
 荣辱得失死生贫富视之如一皆忘世之
 事人如豕者无贵贱之分也吾如人者无
 彼我之异也家如逆旅亲犹疏也乡如蛮
 戎远犹近也此皆心无系累也不可以事
 君交友御妻子制奴仆者无心于应世也
卷四 第 13a 页 0455-190.png
 此皆至人之事而以为病者如今襌家骂
 说也背明而立可见其心扁鹊隔墙见五
 脏亦有此事但此章乃喻言尔末后一转
 却如此结断者言圣智在我苟未能自忘
 亦谓之病故如此翻腾其说释氏曰执药
 治病药亦为病近于此意
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由生而生故虽终而
不亡常也由生而亡不幸也有所由而常死
者亦道也由死而死故虽未然而自亡者亦
常也由死而生幸也故无用而生谓之道用
卷四 第 13b 页 0455-191.png
道得终谓之常有所用而死者亦谓之道用
道而得死者亦谓之常
 无所由而常生者谓无所从来而不知生
 之所以生泯其知识者道也由生而生则
 知其所以生而生者虽此身有终而终者
 未常亡此常人之见也知有生则有亡此
 因生而达无生之理者故曰不幸言此知
 此觉反为累也由无生之理而知其所以
 生则虽生而常若无生者此亦道也亦者
 近道之意也由无生而知常死其身虽未
卷四 第 14a 页 0455-192.png
 终而自若无生者此亦常人之见也然因
 无生之理而知其所以生则幸矣无用而
 生无容心于生也此谓之道因此道而知
 所以终之理此谓之常有所用而死此有
 字误也合是无字无所用而死言无容心
 于死而循其自然者亦谓之道因见道而
 得所以死之理者此谓之常此意盖谓知
 道者乃是常人未足为高知以不知者乃
 谓之道也庄列之论大抵皆如此翻腾其
 说释氏断常之论亦必源流于此
卷四 第 14b 页 0455-193.png
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死杨朱
抚其尸而哭隶人之生隶人之死众人且歌
众人且哭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
闻蚋飞口将爽者先辩淄渑鼻将窒者先觉
焦朽体将僵者先亟奔佚心将迷者先识是
非故物不至者则不反
 隶人众人也季梁随梧皆众人也杨朱一
 歌而一哭则杨朱亦众人也其意盖谓无
 所用于生而死其理本一而歌哭异焉是
 未知其道也物不至至者极也物极则反
卷四 第 15a 页 0455-194.png
 自目眇已上数句犹灯将灭者必大明是
 皆极则必反之理也
郑之圃泽多贤东里多才圃泽之役有伯丰
子者行过东里遇邓析邓析顾其徒而笑曰
为若舞彼来者奚若其徒曰所愿知也邓析
谓伯丰子曰汝知养养之义乎受人养而不
能自养者犬豕之类也养物而物为我用者
人之力也使汝之徒食而饱衣而息执政之
功也长幼群聚而为牢藉庖厨之物奚异犬
豕之类乎伯丰子不应伯丰子之从者越次
卷四 第 15b 页 0455-195.png
而进曰大夫不闻齐鲁之多机乎有善治土
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声乐者有善治
书数者有善治军旅者有善治宗庙者群才
备也而无相位者无能相使者而位之者无
知使之者无能而知之与能为之使焉执政
者乃吾之所使子奚矜焉邓析无以应目其
徒而退
 邓析辩者也伯丰子贤者也邓析望丰子
 之来欲戏舞之若汝也其徒者邓析之弟
 子也彼来者伯丰子也养养之义犹孟子
卷四 第 16a 页 0455-196.png
 所谓役人役于人者也犬豕则受养于人
 养犬豕而为我用者人也意谓伯丰之徒
 食禄于郑受执政之养而为执政所用也
 多机多技巧也相位相位致也相使者相
 役使也其技既同各能所能不能相位致
 相役使而其所以使之位之者皆无技艺
 之人是有知有能者乃为无知无能者所
 用也执政有才之人也伯丰子以道自晦
 者也言我以道自晦虽若无能无知而郑
 国之执政见用于时者乃为役于我者也
卷四 第 16b 页 0455-197.png
 彼又何能养我乎奚矜者何以此矜诧而
 舞我也
公仪伯以力闻诸侯堂溪公言之于周宣王
王备礼以聘之公仪伯至观形懦夫也宣王
心惑而疑曰女之力何如公仪伯曰臣之力
能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王作色曰吾之
力者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犹憾以弱
女折春螽之股堪秋蝉之翼而力闻天下何
也公仪伯长息退席曰善哉王之问也臣敢
以实对臣之师有商丘子者力无敌于天下
卷四 第 17a 页 0455-198.png
而六亲不知以未尝用其力故也臣以死事
之乃告臣曰人欲见其所不见视人所不窥
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为故学视者先见
舆薪学听者先闻撞钟夫有易于内者无难
于外于外无难故名不出于一家今臣之名
闻于诸侯是臣违师之教显臣之能者也然
则臣之名不以负其力者也以能用其力者
也不犹愈于负其力者乎
 堪任也言能举秋蝉之翼也此是戏言以
 激王问也商丘子之力天下无敌而至亲
卷四 第 17b 页 0455-199.png
 之间不知其勇是能自晦也见所不见视
 所不窥得所不得修所不为此皆不知之
 知无为之为之意学视自舆薪而始学听
 自闻钟而始此见闻之粗者也必至于见
 所不见闻所不闻而后为妙也有易于内
 是不闻不见者也易者事在易而求诸难
 之易也能见其所不见闻其所不闻我求
 诸内既易于此则于外之见闻无难矣既
 于外也无难则虽见闻亦不用人何由知
 之故其名不出于一家言虽邻人亦不知
卷四 第 18a 页 0455-200.png
 也今我不能不用其力故以有力闻于天
 下好胜而自矜负者而不能自晦至以名
 显是违师之教而失其道也然臣之用力
 不能自晦亦犹胜于矜负其力者矣盖以
 此讽王之好勇也然此书之意主于有若
 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故设为此喻尔长息
 长太息也
中山公子牟者魏国之贤公子也好与贤人
游不恤国事而悦赵人公孙龙乐正子舆之
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牟之悦公孙龙也
卷四 第 18b 页 0455-201.png
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无师学无友佞
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好怪而妄言欲惑人
之心屈人之口与韩檀等肄之
 无师无友言其独学也佞给口才也不中
 不中理也漫衍泛滥也无家言不主一家
 之学也韩檀公孙龙之徒也以其说与其
 徒自相讲肄欲以屈惑时人而非正理也
公子牟变容曰何子状公孙龙之过欤请闻
其实子舆曰吾笑龙之诒孔穿言善射者能
令后镞中前括发发相及矢矢相属前矢造
卷四 第 19a 页 0455-202.png
准而无绝落后矢之括犹衔弦视之若一焉
 括箭之本受弦处也以后镞中前括发发
 相及不一发也矢矢相属不一矢也前发
 之矢皆中准则无坠落者后发之矢又中
 其括犹衔弦然矢矢皆相属视之如一条
 箭也造至也准法也造准言合法也前后
 发矢之次第也犹衔弦者括之受镞如受
 弦也
孔穿骇之龙曰此未其妙者逢蒙之弟子曰
鸿超怒其妻而怖之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
卷四 第 19b 页 0455-203.png
射其目矢来注眸子而眶不睫矢坠地而尘
不扬是岂智者之言与公子牟曰智者之言
固非愚者之所晓后镞中前括钧后于前矢
注眸子而眶不睫尽矢之势也子何疑焉
 乌号黄帝之弓有名者綦卫必亦箭之有
 名者眶不睫者言不瞬也矢坠地而尘不
 扬言其落之轻也钧后于前者言前后之
 矢力不轻重也尽矢之势者言矢至于近
 眸而尽乃落于地是其射时约矢之势至
 此而尽准则之精也
卷四 第 20a 页 0455-204.png
乐正子舆曰子龙之徒焉得不饰其阙吾又
言其尤者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
有物不尽有影有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
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公子
牟曰子不谕至言而以为尤也尤其在子矣
夫无意则心同无指则皆至尽物者常有影
不移者说在改也发引千钧势至等也白马
非马形名离也孤犊未尝有母非孤犊也乐
正子舆曰子以公孙龙之鸣皆条也设令发
于馀窍子亦将承之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
卷四 第 20b 页 0455-205.png
曰请待馀日更谒子论
 子龙之徒谓牟乃为龙之徒弟安得不强
 为文饰其疏缺乎阙疏脱也又言其尤者
 更取其已甚者言之欲子牟必知其妄也
 意生于心今曰有意不心者心意有异名
 也牟曰无意则心同者谓曰意则不得为
 心曰心则不得为意若曰无意则心亦同
 无若曰有意则心亦同有是意不为心也
 指一物而视之则其所不指者尚多故曰
 有指不至苟无所指则皆至矣故曰无指
卷四 第 21a 页 0455-206.png
 则皆至有者谓之物若以有为物则天下
 之物岂可尽不以物为物则可以尽天下
 之物而皆为吾有故曰尽物者常有
 有影者不移此惠子所谓飞鸟之影未尝
 动也改动也一物有一影才动则后之影
 非前之影矣由后影而求前之影则未移
 之先是也故曰影不移者说在改也改变
 也谓其说在于变改之时也
 发至弱也千钧至重也以一发而引千钧
 固不可然积其发之势至与千钧等则亦
卷四 第 21b 页 0455-207.png
 可以引千钧矣故曰势至等也此虽强辩
 亦可通白色也以色而名曰白马形也以
 形而名曰马谓色为白则可谓形为马则
 可若以白马为马则白色也马形也二物
 也安得而一之故曰白马非马形名离也
 (孔丛子公/孙龙同)
 孤犊虽母之所生母在则不谓之孤既谓
 之孤则未尝有母矣谓之有母则非孤犊
 也(庄子亦/有处同)
 条法也子舆怒其强辩不可得而复诘故
卷四 第 22a 页 0455-208.png
 曰汝以公孙龙之言皆合条法邪馀窍鄙
 秽处也谓其言若出于他窍汝亦承从之
 也更谒子论者如今人所谓向下文长更
 待来日也愠怒而不与言也
尧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欤不治欤不
知亿兆之愿戴己欤不愿戴己欤顾问左右
左右不知问外朝外朝不知问在野在野不
知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童儿谣曰立我蒸
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喜问曰
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
卷四 第 22b 页 0455-209.png
大夫曰古诗也尧还宫召舜因禅以天下舜
不辞而受之
 此章形容圣人之化天下未尝有化之之
 迹天下虽化而皆不自知立我者言使我
 生立于天地之间也极者道也帝则天理
 也当时之诗本以咏尧之德而大夫以为
 古诗此亦是形容其不知所以然之意尧
 于天下相忘如此故举舜而襌之舜亦受
 而不辞者言尧之襌舜之受皆出于无心
 也
卷四 第 23a 页 0455-210.png
关尹喜曰在己无居形物其著其动若水其
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违
道道不违物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
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视听形智
以求之弗当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之弥
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亦非有心者所能得
远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
成之者得之知而忘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
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聚块也积
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
卷四 第 23b 页 0455-211.png
 在己无居无执着也随物而见随用而显
 形于物而道自著也其动若水无容心也
 其静若镜妍媸在物不在我随其来而应
 之响之应声自然而然也其道若物者顺
 于物也物无非道不知道者自违之道何
 尝违于物哉不用耳不以听得之也不用
 目不以视得之也不用力不以力求得之
 也不用心不以心思得之也若以视听形
 智求道则不得其当矣形身也力也智心
 思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言无方所也用
卷四 第 24a 页 0455-212.png
 之则见可以弥满于六虚不用则无废之
 莫知其所废而不用之时不知道在何处
 也有心求者去道远道何远于有心者无
 心求者去道近道何尝近于无心者释氏
 曰道不可以有心求亦不可以无心得即
 此意也默而得之自悟也性成之也生知
 也知以不知故曰知而忘情能以不能故
 曰能而不为不知乃真知也不能乃真能
 也发向也今人亦有一发如是之语襌学
 曰事无一向是也情实也若一发只是无
卷四 第 24b 页 0455-213.png
 知则何能得其实若一发只是无能则何
 所能为盖谓知以不知非果无知无知而
 无不知也能以不能非果无能无能而无
 不能也为以不为非果无为无为而无不
 为也若如积尘然若如聚块然则虽无为
 而非理矣谓无为之理不如此也以是观
 之则庄列之学何尝以槁木死灰为主襌
 家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绝后再苏欺君
 不得乃是此意此一节乃庄列书中大条
 贯五祖演论真净语录说冷秋秋地古庙
卷四 第 25a 页 0455-214.png
 香炉一念万年为障蔽光明其意正如比
 也此一段见大慧语录普说中庄子天下
 篇论田骈慎到块不失道为死人之学亦
 是此一块即聚块之块也
冲虚至德真经鬳斋口义卷之四





卷四 第 25b 页 0455-21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