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40666a 页
卷七 第 1a 页 0452-112.png
文始真经注卷之七贤三
    神峰逍遥子牛道淳直解
   七釜篇(釜者化也/凡十三章)
关尹子曰道本至无以事归道者得之一息
事本至有以道运事者周之百为
 无者真空也至道本来真空以用复体一
 喘息之间了悟也故云道本至无以事归
 道者得之一息也事者用也有者妙有也
 以妙有为用也即体即用应化无穷也故
 云事本至有以道运事者用之百为也
卷七 第 1b 页 0452-113.png
得道之尊者可以辅世得道之独者可以立

 尊者极贵也不失道之极贵可用辅佐世
 之太平利他也故云得道之尊者可以辅
 世也以者用也独者不二也我者真空之
 体也不失道之不二可摄妙有之用复真
 空之体自利也故云得道之独者可以立
 我也
知道非时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为百年能
以百年为一日
卷七 第 2a 页 0452-114.png
 知者悟也道者真空妙有不可思议之道
 也了悟真空妙有不可思议之道犹如太
 虚空非时数之所能拘管也凡所有形皆
 有数尽之时海有时而枯山有时而摧日
 月有时而昏暗天地有时而崩陷唯此真
 空之道不属时数能用一日为百千万年
 能用百千万年为一日也故云知道非时
 之所能拘者能以一日为百年能以百年
 为一日也
知道非方之所能碍者能以一里为百里能
卷七 第 2b 页 0452-115.png
以百里为一里
 道本无形非十方之能碍至神无我非八
 极之能拘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体同太虚
 用亦同太虚了悟如此能用一里行时周
 遍八荒之外能用周遍八荒作一里行时
 也故云知道非方之所能碍者以一里为
 百里能以百里为一里也
知道无气能运有气者可以召风雨
 了悟至道一气未生之前道运生气变化
 阴阳而为风雨大达之士从真空密运妙
卷七 第 3a 页 0452-116.png
 用立致云雷呼召风雨也故云知道无气
 能运有气者可以召风雨也
知道无形能变有形者可以易鸟兽也
 了道之士神通无量与造物者同游能无
 形化有形能有形化无形隐显自如能令
 飞禽化走兽走兽化飞禽纵横妙用变化
 无穷矣故云知道无形能变有形者可以
 易鸟兽也
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轻矣可以骑凤鹤
 道不属清浊能浊能清了道之士清净无
卷七 第 3b 页 0452-117.png
 染犹如虚空万物岂能累虚空哉形神俱
 妙与真空同体空无锱铢之重不假所乘
 顷刻周遍十方之外示见神变以警愚迷
 或骑凤鹤或乘彩云昭示中下启向道之
 诚也故云得道之清者物莫能累身轻矣
 可以骑凤鹤也如卫叔卿乘白鹤王子晋
 乘凤吹萧升天也
得道之浑者物莫能溺身冥矣可以席蛟鲸
 了道之士寓世同尘不染和光不耀隐晦
 之至也故云得道之浑者物莫能溺身冥
卷七 第 4a 页 0452-118.png
 矣也莫能溺者不染也身冥者隐晦也或
 示神通以蛟龙鲲鲸为席乘坐而游太虚
 也故云可以席蛟鲸也如古人夏禹乘龙
 而导百川李太白跨蛟虬刘知古乘金鲤
 琴高控赤鲤升天者是也
有即无无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
 有者妙有之用也无者真空之体也即用
 即体即体即用体用如如了悟此道可以
 制伏鬼神以为役使之用故云有即无无
 即有知此道者可以制鬼神也如刘根善
卷七 第 4b 页 0452-119.png
 役使鬼神汉天师善制鬼神于成都是也
实即虚虚即实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
 实者实有也虚者真空也真空实有者乃
 至道之体用不二也了悟体用不二则虚
 实相通可以蹈水火入金石而无碍也故
 云实即虚虚即实知此道者可以入金石
 也
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
 上者五太之前妙道也下者至德万行也
 妙道为体德行为用体用一源则上下不
卷七 第 5a 页 0452-120.png
 二了此道者万象森罗以为侍卫也故云
 上即下下即上知此道者可以侍星辰也
古即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龟筮
 古者理也今者事也以理为体以事为用
 体用如如了此道者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如龟筮之兆吉凶诚信无妄也故云古即
 今今即古知此道者可以卜龟筮也
人即我我即人知此道者可以窥他人之肝

 人者境也我者心也心境两忘道眼开明
卷七 第 5b 页 0452-121.png
 了此道者则能无见无不见可测他人肺
 腹思虑之念也谓之他心通也故云人即
 我我即人可以窥人之肺肝也
物即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龙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了此道者
 即吾之肝神可化为龙吾之肺神可化为
 虎乘之跨之而游太清之境也故云物即
 我我即物知此道者可以成腹中之龙虎
 也
卷七 第 6a 页 0452-122.png
知象由心变以此观心可以成女婴
 万象之境皆由心神变化而见也以此谛
 观心体真空内藏妙有之用即心藏之神
 化为姹女肾藏之神化为婴儿姹婴匹配
 性命混融而出离生死也故云知象由心
 变以此观心可以成女婴也
知气由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炉冶
 心之所之则气从之以此知气由心生心
 了真空如水澄彻呼吸神气绵绵无间则
 心火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以成大丹
卷七 第 6b 页 0452-123.png
 若人服之永超生死之病矣故云知气由
 心生以此吸神可以成炉冶矣已上龙虎
 姹婴至炉冶后圣以丹喻道者源于此也
以此胜物虎豹可伏以此同物水火可入
 以此至道至德威光赫赫物物归尊虎豹
 顺伏以为乘骑故云以此胜物虎豹可以
 伏也以此至道体同太虚水火岂能溺烧
 虚空哉了道者无所不同故能大浸稽天
 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也故
 云以此同物水火可入也
卷七 第 7a 页 0452-124.png
惟有道之士能为之亦能能之而不为之
 以上从辅世立我一里一日为百里百年
 召风雨易鸟兽骑凤鹤席鲛鲸制鬼神入
 金石侍星辰卜龟筮窥肺肝成龙虎女婴
 炉冶伏虎豹入水火之十八神通妙用唯
 了道圣人悉能为之亦能不为能为之神
 通变化也盖道贵真诚韬晦为上惊愚骇
 俗之神异圣人不为也此十八神异便是
 事本至有以道运事者周之百为也故云
 惟有道之士能为之亦能能之而不为之
卷七 第 7b 页 0452-125.png
 也此章明道德体用变化无穷而圣人韬
 晦不惊骇愚俗也
     右第一章
关尹子曰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
 人能了道者上与造化者同游可以夺天
 地阴阳造化生成之妙也故云人之力有
 以夺天地造化者也
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华
 了道者能颠倒阴阳冬能起雷夏能凝冰
 如老成子学于尹文能存亡自在翻校四
卷七 第 8a 页 0452-126.png
 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终身不
 著其术世莫传焉者是也故云如冬起雷
 夏造冰也昔太上以太玄生符投徐甲之
 枯骨即时复活能行故云死尸能行也纯
 阳祖师以丹活安州枯柳又以丹活莱州
 枯槐而枝叶复荣华故云枯木能华也
豆中摄鬼
 昔郭璞真人撒小豆数百颗于墙外尽化
 为赤衣鬼以符为神将一一缚之投入井
 中也故云豆中摄鬼也
卷七 第 8b 页 0452-127.png
杯中钓鱼
 昔左慈真人共曹操饮酒以铜盆贮水掷
 钩饵于中俄顷钓得金鲤尺馀而鲙之也
 故云杯中钓出鱼也
画门可开
 唐太宗诏吴道子于宫壁以墨水泼之以
 幕幪之良久撤去懞幕请太宗观画其山
 水草木人烟鸟兽悉具俄顷见岩下一洞
 门道子指洞曰此中神仙遂以手击之洞
 门忽开道子踊身入洞以手招帝帝不敢
卷七 第 9a 页 0452-128.png
 入洞须臾复合而不见故云画门可开也
土鬼可语
 昔庐山庙中泥塑神鬼能言祸福栾巴真
 人咒之乃野狸精所托而见也彼野狸精
 尚能使土鬼能语况神仙乎故云土鬼能
 语也
皆纯气所为故能化万物
 如上所说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
 能华豆中摄鬼杯中钓鱼画门可开土鬼
 能语之八者皆得纯而无杂真空妙道能
卷七 第 9b 页 0452-129.png
 运一气变化万物此乃是向之所说人之
 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也故云皆纯气
 所为故能化万物也
今之情情不停亦气所为而气为物有合有

 今迷人之心情流浪如水波之不停亦强
 阳之气所为也彼强阳之气自生至壮气
 合而充溢自壮至老气散而衰败也故云
 今之情情不停亦气所为而气之为物有
 合有散也
卷七 第 10a 页 0452-130.png
我之所以行气者本未尝合亦未尝散
 圣人了悟真空之道乃得元气之祖元气
 之祖未曾有合散也故云我之所以行气
 者本来未尝合亦未尝散也本者祖也
有合者生有散者死
 彼迷人所受一斤元气男子得八数二八
 一十六岁为始走泄不知保养三年损一
 两三十年损十两三六十八总四十八年
 一十六两元气耗散俱尽四十八又加十
 六岁乃八八六十四卦数之尽也元气既
卷七 第 10b 页 0452-131.png
 尽但有五谷之气滋养之虽名曰人其实
 为鬼矣女人所受元气十四两女人得七
 数二七一十四岁天癸降元气为始走泄
 二年半损一两二十五年损十两外有四
 两十年损尽二十五加十年总三十五年
 又加十四岁乃七七四十九中阳数尽天
 癸枯乾但有五谷之气滋养虽名曰人其
 实为鬼也男女元气既尽等候死矣以此
 知气聚则生气散则死也故云有合者生
 有散者死也合者聚也
卷七 第 11a 页 0452-132.png
彼未尝合未尝散者无生无死客有去有来
邮常自若
 彼了道圣人得元气之祖未曾有聚有散
 以此则知无生无死也邮者驿舍也客者
 使客也客有去来而驿舍自若自如不移
 不动无去无来客者喻气也去来喻散聚
 也邮者喻道也道运元气升降往来气聚
 则生气散则死而道运气者非气也非气
 者无聚散生死去来也故了道者无聚散
 生死去来也故云客有去来邮常自若也
卷七 第 11b 页 0452-133.png
 自若者如如不动不变也此章明道为元
 气之祖变化无穷而无去来生死也
     右第二章
关尹子曰有诵咒者有事神者有墨字者有
变指者皆可以役神御气变化万物
 法箓之士传受咒诀专精祷诵以致灵验
 如九字傍通密诵十万八千遍如意使用
 验如影响也故云有诵咒者也世有设像
 专一恭敬事奉随心祷祝无有不应故云
 有事神者也法箓家有传受玄坛批降于
卷七 第 12a 页 0452-134.png
 纸墨写字以报未来吉凶祸福其验无爽
 故云有墨字者也法箓家有传受手降报
 指令患者手于香炉上展之法师搯诀召
 将良久手指大小变为高低法师以辩鬼
 神作祟之由其验无差也故云有变指者
 诵咒事神墨字变指之四者皆可以役使
 鬼神御运元气能变化万物以昭神灵也
 故云皆可以役神御气变化万物也
惟不诚之人难于自信易于信物故假此为

卷七 第 12b 页 0452-135.png
 人人有真空妙道威光无量头头具足用
 无欠少一念开悟位齐诸圣能役使鬼神
 呼召雷雨神通无量人人有奇特说与时
 人便自不诚信之既难信于自己容易信
 于物圣人慈悲要启信道之心故假诵咒
 事神墨字变指之诚以彰灵验也故云惟
 不诚之人难于自信易于信物故假此为
 之也
苟知为诚有不待彼而然者
 苟者诚也诚知诵咒事神墨字变指有灵
卷七 第 13a 页 0452-136.png
 通因诚而有者既知唯诚感神有不待彼
 诵咒事神墨字变指而亦能役使鬼神也
 故云苟知为诚有不待彼而然者也此
 明
诚为役神之本诚为入道之由也
     右第三章
关尹子曰人一呼一吸日行四十万里化可
谓速矣
 人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昼一夜一万三千
 五百息一息气行六寸昼夜气行八百一
 十丈脉行五十度也十百为一千十千为
卷七 第 13b 页 0452-137.png
 一万十万为一亿十亿为一兆人之一息
 日行四十万里即是一息日行四亿里十
 息日行四兆里一百息日行四十兆里千
 息日行四百兆里一万息日行四千兆里
 三千息日行一千二百兆里五百息日行
 二百兆里总计一昼夜日行五千四百兆
 里也以此则知大化可谓之速疾也故云
 人一呼一吸日行四万里化可谓速矣
惟圣人不存不变
 圣人洞彻真空之道则无我无在无不在
卷七 第 14a 页 0452-138.png
 也真空越古今而无有变异也古云添一
 岁减一年真空不动然是也故云惟圣人
 不存不变也不存者无我也此章明道不
 属大化能运大化也
     右第四章
关尹子曰青鸾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五仕
而心五化
 青鸾子者古之圣人也圣人之形随时改
 化岁岁更变直至千岁无时不移易变化
 也然化化者有不化者存也不化者真常
卷七 第 14b 页 0452-139.png
 不变异之道也如圣人行年六十而六十
 化也未尝不始之是而卒之非也故云青
 鸾子千岁而千岁化也桃子者古之贤人
 也五仕而为官而心五度改化如蘧伯玉
 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知六十之是而非
 五十九之非也古云停灯于缸后焰非前
 焰假容于鉴今吾非故吾是也故云桃子
 五仕而心五化也
圣人宾事去物岂不欲建立于世哉有形数
者惧化之不可知也
卷七 第 15a 页 0452-140.png
 事者用也圣人宾事不以用为主也道体
 真空不著物境而物境自远也故云圣人
 宾事去物也圣人不以建立妙用为主而
 保任真空之体但感而后应应变常寂而
 岂不欲建立妙用利世哉但不以用为主
 也若以建立妙用为主而反以真空之体
 为宾则堕形数之迹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如影随形虽有非实既堕形数之迹则彼
 大化迁移改变也以此则明有形数者惧
 汨大化也学道之人不可不悟此也故云
卷七 第 15b 页 0452-141.png
 岂不欲建立于世哉有形数者惧化之不
 可知也不可知者为才萌知识即落大化
 也此章明以真之体为主以建立妙用为
 宾也有体有用则化化而不化也
     右第五章
关尹子曰万物变迁虽互隐见气一而已惟
圣人知一而不化
 万物俄生俄长俄老俄死无时不变迁春
 木隐夏火见夏火隐秋金见秋金隐冬水
 见冬水隐春木见土隐见于四季五行四
卷七 第 16a 页 0452-142.png
 时互相隐见生生化化而不息皆一气运
 转相推相荡而行鬼神也故云万物变迁
 虽互隐见气一而已也圣人了悟不二之
 妙道犹如虚空故不随大化而迁移也故
 云圣人知一而不化也知者悟也此章明
 道运大化而不化也
     右第六章
关尹子曰爪之生发之长荣卫之行无顷刻
止众人见之于著不能见之于微
 人手爪甲共人头发旋生旋退及人身血
卷七 第 16b 页 0452-143.png
 行之荣气行之卫昼夜周流而共爪发生
 长俱无顷刻之时止息而不生长流行也
 故云爪之生发之长荣卫之行无顷止也
 著者粗迹也众人但见粗迹显见而不能
 见微细爪发之生长荣卫之行也故云众
 人见之于著不能见之于微也
贤人见之于微而不能任化
 郭子谦本有此十一字添入甚有次序故
 亦从而解之也贤人但见于微妙而不能
 了心故不能任化无化也故云贤人见之
卷七 第 17a 页 0452-144.png
 于微而不能任化也
圣人任化所以无化
 圣人了独立而不改之体任周行而不殆
 之用也任周行而不殆之用即任化也了
 独立而不改之体即无化也故云圣人任
 化所以无化也此章明道独立而不改周
 行而不殆也
     右第七章
关尹子曰室中有常见闻矣既而之门之邻
之里之党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见闻各异好
卷七 第 17b 页 0452-145.png
恶随之和竞从之得失成之
 堂内退房曰室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
 家为党城郭之外曰郊也人居堂室之内
 所见闻人物之境以为寻常日日见闻也
 故云室中有常见闻矣也之者往也既以
 从室往院门又往邻里乡党或又往城外
 郊野又往山林川泽眼见众色形相之境
 不同耳闻众声之境不同故云既而之门
 之邻之里之党既而之郊之山之川见闻
 各异也眼见耳闻色声之境各异有喜而
卷七 第 18a 页 0452-146.png
 好爱之有不喜而恶嫌之有和顺同乐之
 境有违逆争竞之境有可取而得之有可
 舍而失之如此之境随情变化随从成就
 之故云好恶随之和竞从之得失成之也
是以圣人动止有戒
 止者静也戒者禁止也圣人垂训学人一
 动一静令有禁止声色谨慎行藏不随见
 见闻闻色声之境迁变也故云是以圣人
 动止有戒也动止有戒者训学人也彼既
 是圣人又何戒哉此章明迷人随色声改
卷七 第 18b 页 0452-147.png
 变也
     右第八章
关尹子曰譬如大海能变化亿万蛟鱼水一
而已
 大海喻前道运大化也蛟鱼喻贤愚也大
 海能变化亿万蛟鱼俱生在一水中也道
 能运大化变亿万贤愚同生于一道也故
 云譬如大海能变化亿万蛟鱼水一而已
 也此乃起喻也
我之与物蓊然蔚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知
卷七 第 19a 页 0452-148.png
夫性一者无人无我无死无生
 蓊然者草木丛生稠密之貌也蔚然者草
 木繁盛之貌也我之与物蓊然蔚然如荒
 草丛生林木繁盛不可胜数俱在大化中
 道性不二而已也故云我之与物蓊然蔚
 然在大化中性一而已此合喻也了悟真
 空不二之道性外不见人之过内不见我
 之自是心同大虚无灭无生也故云知夫
 性一者无人无我无死无生也死者灭也
 此章明道性无人我死生不属大化也
卷七 第 19b 页 0452-149.png
     右第九章
关尹子曰天下之理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
是恩或化为雠雠或化为恩
 天下事理随人妄情而变同于己者谓之
 是或因公事违己私情前日之是化之为
 非也不同于己者为非或因私事顺己私
 情前日之非化之为是也故云天下之理
 是或化为非非或化为是也天下之恩莫
 大于君父或因公事公理违己私情前日
 莫大之恩化为莫大之雠也世有弑君弑
卷七 第 20a 页 0452-150.png
 父者是也天下之雠莫大于敌国或因私
 事私理顺己私情前日莫大之雠化为莫
 大之恩也世有敌国和好结亲者是也故
 云恩或化为雠雠或化为恩也
是以圣人居常虑变
 是以者因上仍下之辞也圣人垂训学人
 安性之大常戒情之小变不徇私也故云
 是以圣人居常虑变也居者安也虑者审
 思而戒慎也此章明徇妄情之小变则是
 非恩雠之不正任真性之大常冥是非之
卷七 第 20b 页 0452-151.png
 恩雠者也
     右第十章
关尹子曰人之少也当佩乎父兄之教人之
壮也当达乎朋友之箴人之老也当警乎少
壮之说万化虽移不能厄我
 人之年少之时父兄有教诏之言当书之
 佩带于身依从而行之无忘也故云人之
 少也当佩乎父兄之教也壮年之时或有
 同门之朋同志之友相为箴规药石德之
 病当通达晓解不惮改过日新其德也故
卷七 第 21a 页 0452-152.png
 云人之壮也当达乎朋友之箴也人之老
 年之时历事既久饱谙是非得失当以所
 谙事理警戒于少壮之人演说训之无厌
 乃仁人之心也故云人之老也当警乎少
 壮之说也如上所说少从父兄教壮达朋
 友箴老警少壮说则不逆为人之理也任
 理而寓游于世虽万化密移但不违拒造
 物顺之而无危厄也故云万化虽移不能
 厄我也此章明任理则可与造物同游而
 无厄也
卷七 第 21b 页 0452-153.png
     右第十一章
关尹子曰天下之理轻者易化重者难化
 天下之理性所禀轻清之气其人必根性
 明利则容易化之而开悟也故云天下之
 理轻者易化也所禀重浊之气其人必根
 性暗钝则难化之而悟也故云重者难化
 也
譬如风云须臾变灭金玉之性历久不渝
 渝者变也譬如风云之气须臾顷刻变灭
 没而不见也故云譬如风云须臾变灭也
卷七 第 22a 页 0452-154.png
 此喻前轻者易化也金性坚玉性硬故能
 历时长久不变改也故云金玉之性历久
 不渝也此喻前重者难化也
人之轻明者能与造化俱化而不留殆有未
尝化者存
 人之所禀轻清之气根性明利心易开悟
 能与造化同游而无滞也故云人之清明
 者能与造化俱化而不留也不留者不滞
 也既然了悟与造化同游而无滞则任化
 而无化行小变而不失大常也故云殆有
卷七 第 22b 页 0452-155.png
 未尝化者存也存者不失大常也此章明
 利根者易悟任化而无化也
     右第十二章
关尹子曰二幼相好及其壮也相遇则不相
识二壮相好及其老也相遇则不相识如雀
蛤鹰鸠之化无昔无今
 二人年幼相爱喜好游戏相狎及其相别
 多年俱长壮盛变貌更形二人再相遇则
 不能相识如幼之时也故云二幼相好及
 其壮也相遇则不相识也二人年壮相为
卷七 第 23a 页 0452-156.png
 莫逆之交喜好同学及其相别多年更形
 易貌皓首苍颜皮皴绞皱二人再相遇则
 不能相识如壮年相好也故云二壮相好
 及其老也相遇则不相识也二幼化壮二
 壮化老如雀入水化为蛤又如鸠之化为
 鹰鹞也化书云蛇化为龟雀化为蛤是也
 又列子云鹞化为鹯鹯化为布谷布谷复
 化为鹞是也布谷者即鸠之异名也故云
 如雀蛤鹰鸠之化无昔无今也雀为蛤之
 昔蛤为雀之今雀之为蛤蛤全体是雀也
卷七 第 23b 页 0452-157.png
 鸠之为鹞鹞全体是鸠也如此形虽变性
 无古今也此章明形随化化而不息性越
 古今而无变异也
     右第十三章
文始真经注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