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40648a 页
卷五 第 1a 页 0452-004.png
文始真经注卷之五贤一
    神峰逍遥子牛道淳直解
   五鉴篇(鉴者心也/凡二十章)
关尹子曰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心蔽男女
者淫鬼摄之心蔽幽忧者沉鬼摄之心蔽逐
放者狂鬼摄之心蔽盟诅者奇鬼摄之心蔽
药饵者物鬼摄之
 蔽者执蔽也蒙昧也人心专一执蔽吉凶
 祸福五行阴阳者则有灵通之鬼统摄而
 蒙昧也故云心蔽吉凶者灵鬼摄之也人
卷五 第 1b 页 0452-005.png
 心专一执蔽婴姹夫妇御女采战之术则
 有淫欲之鬼统摄而蒙昧也故云心蔽男
 女者淫鬼摄之也人心专一执蔽幽暗忧
 愁则沉溺之鬼摄而蒙昧也故云心蔽幽
 忧者沉鬼摄之也人心专一执蔽逐走放
 飞畋猎者则有狂荡之鬼统摄而蒙昧也
 故云心蔽逐放者狂鬼摄之也人心专一
 执蔽盟誓咒诅者则奇异之鬼统摄而蒙
 昧也故云心蔽盟诅者奇鬼摄之也人心
 专一执蔽修合服食药饵者则有药物之
卷五 第 2a 页 0452-006.png
 鬼统摄而蒙昧也故云心蔽药饵者物鬼
 摄之也
如是之鬼或以阴为身或以幽为身或以风
为身或以气为身或以土偶为身或以彩画
为身或以老畜为身或以败器为身
 如上所说灵鬼淫鬼沉鬼狂鬼奇鬼物鬼
 六等之鬼统摄蒙昧六等执蔽之人也故
 云如是之鬼也鬼无形相必附托物以为
 身或以附托阴影为身而见形昧人者故
 云或以阴为身也鬼或有附托幽暗以为
卷五 第 2b 页 0452-007.png
 身而见形昧人者故云或以幽为身也鬼
 或有附托旋风以为身而见形昧人者故
 云或以风为身也鬼或有附托阴气以为
 身而见形昧人者故云或以气为身也鬼
 或有附托土偶塑人以为身而见形昧人
 者故云或以土偶为身也鬼或有附托彩
 画人物之像以为身而见形昧人者故云
 或以彩画为身也鬼或有附托老畜走兽
 以为身而见形昧人者故云或以老畜为
 身也鬼或有附托败坏器物以为身而见
卷五 第 3a 页 0452-008.png
 形昧人者故云或以败器为身也
彼以其精此以其精两精相搏而神应之
 彼者附托阴幽风气土偶彩画老畜败器
 八者之鬼也此者心蔽吉凶男女幽忧逐
 放盟诅药饵六者之人也为此人专一执
 蔽已上六者之事精执不移彼附托鬼之
 精与人精两相激搏而鬼有灵通神异之
 应也故云彼以其精此以其精两精相搏
 而神应之也
为鬼所摄者或解奇事或解异事或解瑞事
卷五 第 3b 页 0452-009.png
其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躬
 心执蔽之人为灵淫沉狂奇物六鬼统摄
 蒙昧者或解珍奇之事或解异怪之事或
 解祥瑞之事预言必应众人敬之以为圣
 其解奇异瑞事之人傲然不言有鬼附于
 身唯言至道于身有此灵通也故云为鬼
 所摄者或解奇事或解异事或解瑞事其
 人傲然不曰鬼于躬惟曰道于躬也
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绳或死井
 为鬼所摄之人预解奇异瑞事傲然以为
卷五 第 4a 页 0452-010.png
 得道久之或自触树木而死或以刀刃自
 刎而死或以绳自缢而死或自投井而死
 也故云久之或死木或死金或死绳或死
 井也
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万神而执其
机可以会之可以散之可以禦之日应万物
其心寂然
 惟有了道圣人洞彻真空妙有了悟不神
 之神阴阳莫测神鬼难窥化身周遍尘沙
 界妙用神通无量韬晦不显也故云惟圣
卷五 第 4b 页 0452-011.png
 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也了道圣人能呼
 召风雨役使万神而执机也执者把握也
 了道圣人不唯能呼召风雨而役使万神
 更能使可以会而聚之可以散而分之可
 以禦而止之也故云可以会之可以散之
 可以禦之也了道圣人之心如月印众水
 如风呜万籁如悬镜鉴形如空谷传声应
 变而常寂常明常清常静也故云日应万
 物其心寂然也此章明心有执蔽皆邪心
 无蔽皆道也
卷五 第 5a 页 0452-012.png
     右第一章
关尹子曰无一心五识并驰心不可一无虚
心五行皆具心不可虚无静心万化密移心
不可静
 无者禁止之辞也谓本来妙心元自不二
 垂诫学人无得专心守一若萌专心守一
 之念则守一之念与视听食息思之五识
 相并奔驰不得一也以此明了则知心不
 可守一也故云无一心五识并驰心不可
 一也本来妙心元无一物等同太虚垂诫
卷五 第 5b 页 0452-013.png
 学人无得专心虚廓若萌专心虚廓之念
 与喜火怒木思土忧金恐水之五行皆同
 具足不得虚也以此明了则知心不萌虚
 廓之念也故云无虚心五行皆具心不可
 虚也本来妙心元自清静垂诫学人无得
 专心守静若蒙专心守静之念与万化密
 迁移而不得静也以此明了则知心不可
 守静也故云无静心万化密移心不可静
 也
借能一则二偶之借能虚则实满之借能静
卷五 第 6a 页 0452-014.png
则动摇之
 本来妙心元自不二于不二妙心萌守一
 之念则守一之念与不二妙心为二偶对
 也故云借能一则二偶之也此释心不可
 一也本来妙心元无一物等同太虚于此
 无物妙心萌专虚廓之念则专虚廓之念
 填实满塞无物之妙心也故云借能虚则
 实满之也此释心不可虚也本来妙心元
 自清静犹如虚空无动无摇于本静妙心
 萌守静之念守静之念既生则是动摇妙
卷五 第 6b 页 0452-015.png
 心也故云借能静则动摇之也此释心不
 可静也
惟圣人能敛万有于一息无有一物可役吾
之明彻散一息于万有无有一物可间吾之
云为
 惟了道圣人之心犹如太虚无所不容化
 身亿万一息之间返本还源如一切水月
 一真月统摄其水月波流无有一水可没
 溺真月之明彻也故云惟圣人能敛万有
 于一息无有一物可役吾之明彻也了道
卷五 第 7a 页 0452-016.png
 圣人一息之间散布化身周遍尘沙界如
 一真月普见一切水也一切水波流不停
 无有一切水可间断真月之光明云为照
 耀也故云散一息于万有无有一物可间
 吾之云为也此章明本来妙心元自不二
 虚静应变纵夺无妨也
     右第二章
关尹子曰火千年俄可灭识千年俄可去
 火本无我因膏因薪而见形虽千年之久
 若俄顷膏薪俱尽则火亦随之而灭也故
卷五 第 7b 页 0452-017.png
 云火千年俄可灭也此起喻也迷人业识
 忙忙无本可据轮回亿劫不能出离者皆
 因此识也识亦无我依境而见虽千万年
 之久若蒙师点化直下顿悟本来妙心元
 自清静等同太虚则俄顷之间境忘识去
 矣如薪尽火灭也故云识千年俄可去也
 此喻也此章明识是生死根境忘识去出
 轮回之要者也
     右第三章
关尹子曰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
卷五 第 8a 页 0452-018.png
运者车也所以运之者是牛非车思者心也
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
 人但见舟之流行殊不知所以使舟流行
 者是水流行非舟自能流行也故云流者
 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也人但见车
 之运行殊不知所以使车运行者是牛拽
 之运行非车能自运行也故云运者车也
 所以运之者是牛非车也此舟车二者借
 喻也人但知心之思虑殊不知所以能思
 虑者是意识能思虑非本来妙心有思虑
卷五 第 8b 页 0452-019.png
 也故云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
 也此合喻也
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以然而然故其
来无从其往无在
 本来妙心真空为体妙有为用体用如如
 应变无穷神鬼难窥阴阳莫测不知所以
 然而然也不知所以然而然本来妙心元
 在五太之前象帝之先洞然明了其来不
 知从何而生来冥然隐密其往不知所在
 而居止故云不知所以然而然惟不知所
卷五 第 9a 页 0452-020.png
 以然而然故其来无从其往无在也
其来无从其往无在故能与天地本原不古
不今
 叠上二句谓本来妙心不知从何而生来
 冥然隐密往然不知所在如此天地与吾
 同本原妙心而生本原妙心不属时节故
 不古不今也故云其来无从其往无在故
 能与天地本原不古不今也此章明本原
 妙心禀自五太之前非思虑之所知也
     右第四章
卷五 第 9b 页 0452-021.png
关尹子曰知心无物则知物无物知物无物
则知道无物知道无物故不尊卓绝之行不
惊微妙之言
 本来妙心以道为体以物为用了悟道心
 元无一物等同虚空体用如如应变常寂
 故云知心无物则知物无物知物无物则
 知道无物也知者悟也物无物者应变常
 寂也洞悟道心体用无物故不尊尚卓高
 绝代之行为行虽卓绝不离于迹道本无
 迹故不尊尚也不惊异精微玄妙之言为
卷五 第 10a 页 0452-022.png
 言虽微妙不离于名道本无名故不惊异
 也故云知道无物故不尊卓绝之行不惊
 微妙之言也此章明道心应变常寂非言
 行之可及也
     右第五章
关尹子曰物我交心生两木摩火生
 心本无心因物而见物我相交而心生显
 见如两木相钻摩而生火也故云物我交
 心生两木摩火生也
不可谓之在我不可谓之在彼不可谓之非
卷五 第 10b 页 0452-023.png
我不可谓之非彼执而彼我之则愚
 我本无我因物来干心忽显见非我自生
 心也故云不可谓之在我也物来相感心
 虽显见心如虚空与彼物无碍故云不可
 谓之在彼也若无我者物虽来感则心不
 生心既有生不可谓之非我也故云不可
 谓之非我也我未无我彼物若不来感则
 心亦不生心本不生因感而生不可谓之
 非彼物也故云不可谓之非彼也迷人不
 悟无我无心与物无碍而妄立我心与物
卷五 第 11a 页 0452-024.png
 作对执有彼我触物有碍非愚而何故云
 执而彼我之则愚也而者汝也执汝彼我
 而不忘乃愚迷之人也此章明心本无彼
 我与物无碍迷人妄立彼我与物作对也
     右第六章
关尹子曰无恃尔所谓利害是非尔所谓利
害是非者果得利害是非之乎
 无者禁止之辞也恃者倚赖也言无得恃
 赖汝之所言利害是非也故云无恃尔所
 谓利害是非也汝所言利害是非者皆妄
卷五 第 11b 页 0452-025.png
 情无计岂可利定为利害定为害是定为
 是非定为非利害是非随妄情变化岂可
 一定之邪既不可一定随时妄情所计之
 耳果何得利害是非者哉故云尔所谓利
 害是非者果得利害是非之乎
圣人方且不识不知而况于尔
 运化利害是非者造物也造物窈冥莫测
 其所以虽圣人大智圆通于窈冥造物方
 且不识不知而况尔凡乎故云圣人方且
 不识不知而况于尔也此章明利害是非
卷五 第 12a 页 0452-026.png
 造物者运化凡不可预测也
     右第七章
关尹子曰夜之所梦或长于夜心无时
 长于夜应作昼于义则通也盖传写之误
 也迷人夜间作梦或梦生长于昼以此知
 本来妙心不属时之数也故云夜之所梦
 或长于昼心无时也
生于齐者心之所见皆齐国也既而之宋之
楚之晋之梁心之所存各异心无方
 有人生长于齐国心之所见之境皆齐国
卷五 第 12b 页 0452-027.png
 而已而者汝也之者往也既汝往宋国又
 往楚晋梁之三国四国境界不同心之所
 存之境亦异以此知本来妙心不属方位
 也故云生于齐者心之所见皆齐国也既
 而之宋之楚之晋之梁心之所存各异心
 无方也此章明本来妙心不属时数方位
 也
      右第八章
关尹子曰善弓者师弓不师羿善舟者师舟
不师奡
卷五 第 13a 页 0452-028.png
 羿者古人善射之号也昔帝喾赐羿弓矢
 为司射之官居穷石之地至尧时十日并
 出命羿射之中九日而落之也后纂夏后
 相之位号有穷国君因羿以为名其臣寒
 浞杀之因有其室而生奡奡多力能陆地
 推舟而行后为夏后相子少康所杀也师
 者法则也善射弓者以弓为法取中也既
 以中为则必以羿为法也故云善弓者师
 弓不师羿也善操舟者以舟为法则务所
 往无滞为法则也既以舟所往无滞为则
卷五 第 13b 页 0452-029.png
 不必以奡为法也故云善舟者师舟不师
 奡也此借喻也
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善悟本来妙心元自清静无为逍遥自在
 不染不著既以善了妙心以悟为则不必
 以圣人为法也故云善心者师心不师圣
 也此合喻也此章明心以悟为则因超凡
 圣也
     右第九章
关尹子曰是非好丑成败盈虚造物者运矣
卷五 第 14a 页 0452-030.png
皆因私识执之而有
 以善美为是好以恶陋为非丑以事物与
 荣为成盈以事物废枯为败虚也殊不知
 是非好丑成败盈虚皆自然造物者所运
 吾何容心哉而迷者执之以为有实殊不
 知皆因己私妄识计之也故云是非好丑
 成败盈虚造物者运矣皆因私识执之而
 有也
于是以无遣之犹存以非有非无遣之犹存
无曰莫莫尔无曰浑浑尔犹存譬犹昔游再
卷五 第 14b 页 0452-031.png
到记忆宛然
 既知是非好丑成败盈虚皆因私识执之
 而有于是以无遣其私识犹有计无之识
 尚存故云于是以无遣之犹存也又以非
 有非无遣其计无之识犹有计非有非无
 之识尚在故云以非有非无遣之犹存也
 曰莫计非有莫计非无故云无曰莫莫尔
 也又以无遣之曰浑然无莫计非有浑然
 无莫计非无犹有浑浑然无莫计之识尚
 在故云无曰浑浑尔犹存也以识遣识何
卷五 第 15a 页 0452-032.png
 异泥里洗土以识遣识者譬如昔日曾游
 之境今日再到忽然记忆旧之识宛然尚
 在终不能忘遣也故云譬犹昔游再到记
 忆宛然也
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识者变识为智
 此识不可得而忘亦不可得而遣善去识
 者洞了真空之心体以识变为智慧为心
 妙有之用也故云此不可忘不可遣善去
 识者变识为智也
变识为智之说汝知之乎曰想如思鬼心慄
卷五 第 15b 页 0452-033.png
思盗心怖曰识如认黍为稷认玉为石皆浮
游罔象无所底止
 底者平稳也向来演变识为智之说汝还
 晓知之乎么故云变识为智之说汝知之
 乎此设问也却自答曰曰想者譬如人思
 此处有妖鬼则心悚然战慄而恐惧又思
 此处有强盗则心怯然而怕怖也故云曰
 想如思鬼心慄思盗心怖也曰识者譬如
 人妄认黍以为稷者似黍而黑又如人妄
 认玉为石此迷妄想识皆浮游无象无所
卷五 第 16a 页 0452-034.png
 得悟本来妙心真空平稳之地而休歇也
 故云曰识如认黍为稷认玉为石皆浮游
 罔象无所底止也罔者无也止者休歇也
譬睹奇物生奇物想生奇物识此想此识根
不在我
 向来所说想识譬如人睹奇异之物则生
 异物之想识此奇异想本心元无因睹奇
 异之想识也故云譬睹奇物生奇物想生
 奇物识此想此识根不在我也想者心思
 也识者心别辩也
卷五 第 16b 页 0452-035.png
譬如今日今日而已至于来日想识殊未可
卜及至来日纷纷想识皆缘有生
 先说此想此识根不在我恐人信之不及
 再设喻以晓之譬如今日从旦至夕今日
 想识之事已知之矣至于来日想识之事
 殊未可预卜度而知之故云譬如今日今
 日而已至于来日想识殊未可卜也及至
 来日随事物旋生纷纷扰扰之想识以知
 想识根不在我皆因有事物而旋生也故
 云及至来日纷纷想识皆缘有生也缘者
卷五 第 17a 页 0452-036.png
  因也
曰想曰识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
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本来妙心元无想识恐人信之不及复设
 喻以晓之譬如犀牛角中元无月形特因
 犀牛望月生此月中之想识月形入角而
 始生月形也而彼天上真月初不曾在角
 也故云曰想曰识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
 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
 角也
卷五 第 17b 页 0452-037.png
胸中天地万物亦然知此说者外不见物内
不见情
 人胸臆中所怀天地万物之识亦如犀牛
 望月月形入角也故云胸中天地万物亦
 然也人能晓知如上所说譬喻者则外不
 见物内不见情也此章明本来妙心元无
 情识皆因心迷妄生情识也
     右第十章
关尹子曰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事生于意终
变于意
卷五 第 18a 页 0452-038.png
 万物生于土万物终尽之时复变化为土
 故云物生于土终变于土也此起喻也土
 在脾神为意万事生于意万事俱忘终变
 为意故云事生于意终变于意此合喻也
知夫惟意则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恶之
意有变心无变意有觉心无觉
 如上所说譬喻则知万事有无惟此意根
 也知此意根所生之事俄顷之间非化为
 是是化为非恶化为善善化为恶也故云
 知夫惟意则俄是之俄非之俄善之俄恶
卷五 第 18b 页 0452-039.png
 之也意根有迁变本来妙心无迁变意根
 有知觉本来妙心无有知觉也故云意有
 变心无变意有觉心无觉也
惟我一心则意者尘往来尔事者欻起灭尔
吾心有大常者存
 本来妙心元自不二故云惟我一心也尘
 者法也意根能生万法能灭万法灭则往
 生则来故云则意者尘往来尔也若意根
 不生万事如火烧薪欻然而起薪尽欻然
 而灭也故云事者欻起灭尔也欻者速也
卷五 第 19a 页 0452-040.png
 大常者乃本来妙心真空之体广无边际
 越古今而无有变异非存而何故云吾心
 有大常者存也此章明心之大常禦意之
 小变也
     右第十一章
关尹子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
也性水也
 人之妄情从心上生心从性上生也故云
 情生于心心生于性也人迷情如水之波
 浪人逐境之心如流动之水人之本性如
卷五 第 19b 页 0452-041.png
 水之源也波流源有三名而无二体为波
 流源皆是水也情心性有三名而无二体
 也为情心性皆是真也故云情波也心流
 也性水也
来干我者如石火顷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
浮浮然
 万物来相干吾者俄顷之间如电光石火
 但以真空之性受之则心不生知识物境
 浮浮然如太虚之云不碍虚空如空谷传
 声应变常寂也故云来干我者如石火顷
卷五 第 20a 页 0452-042.png
 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浮浮然也此章明
 心性不二应变无碍也
     右第十二章
关尹子曰贤愚真伪有识者有不识者
 世间有真贤真愚有伪贤伪愚世人或有
 能变识或有不能变识者故云贤愚真伪
 有识者有不识者也
彼虽有贤愚彼虽有真伪而谓之贤愚真伪
者系我之识
 彼世间虽是贤愚真伪而别辩贤愚真伪
卷五 第 20b 页 0452-043.png
 者皆系我之妄识也故云彼虽贤愚彼虽
 真伪而谓之贤愚真伪者系我之识也
知夫皆识所成故虽真者亦伪之
 若知别辩贤愚真伪皆妄识所成识既是
 妄故虽真实亦名假伪不真也故云知夫
 皆识所成故虽真者亦伪之也此章明
 识非真心也
     右第十三章
关尹子曰心感物不生心生情物交心不生
物生识物尚非真何况于识识尚非真何况
卷五 第 21a 页 0452-044.png
于情
 本来妙心元自清静因物所感也心本无
 生而所以生者情也故云心感物不生心
 生情也一切物来交干于心心别变物者
 非物也乃心之识见也故云物交心不生
 物生识也一切物境幻生幻灭尚犹虚妄
 何况于识岂不为妄伪哉故云物尚非真
 何况于识也既知识是妄伪何况于情岂
 不是妄哉故云识尚非真何况于情也
而彼妄人于至无中执以为有于至变中执
卷五 第 21b 页 0452-045.png
以为常
 而彼众迷妄之人于本来至真妙心元无
 一物之中忽生妄识坚执为有染著不舍
 不能明了本心也故云而彼妄人于至无
 中执以为有也彼迷妄众人于妄识生灭
 不停逐境变化之识神中坚执为本心之
 大常噫殊不知此妄识之神乃轮回之种
 也故云于至变中执以为常也
一情认之积为万情万情认之积为万物物
来无穷我心有际
卷五 第 22a 页 0452-046.png
 本来清静妙心上忽生一迷情不觉是妄
 认以为真情情旋生新新嗣绪乃积之为
 亿万之情也故云一情认之积为万情也
 迷人于万亿之情又不觉是妄而认妄为
 真染著物境念念迁流情波浩渺积之亿
 万物境也故云万情认之积为万物也际
 者边境也本来妙心犹如虚空广无边际
 为妄识迷情专权间截虚空妄立境界限
 量边际迷染万物而逐无穷物迁流也故
 云物来无穷我心有际也
卷五 第 22b 页 0452-047.png
故我之良心受制于情我之本情受制于物
可使之去可使之来
 心迷逐情妄立境界不由了悟良妙之心
 专由迷妄之情驱使是本来良妙之心倒
 受制于迷妄之情如臣反拘制君也故云
 故我之良心受制于情也我之本来正情
 既迷染万物倒被万物驱使是本来正情
 受制于万物如百姓反拘制大臣也故云
 我之本情受制于物也心迷逐情情迷染
 物迷情妄染物境限尽死后被爱染物境
卷五 第 23a 页 0452-048.png
 牵引爱染重处受生生生死死百千万劫
 轮回无有出期去来不已也故云可使之
 去可使之来也
而彼去来初不在我造化役之因无休息
 人之五情则属五行也五情者喜属火怒
 属木思属土忧属金恐属水五情既属五
 行五行阴阳造化陶镕天地万物驱役死
 生去来无有休息之期也究其所以皆因
 五情迷妄而有此去来死生五情未萌之
 前安有死生去来哉以此知而彼去来初
卷五 第 23b 页 0452-049.png
 不在我皆因迷情妄染落于五行造化陶
 铸中役使轮回因无休息也故云而彼去
 来初不在我造化役之因无休息也
殊不知天地虽大能役有形而不能役无形
阴阳虽妙能役有气而不能役无气
 迷人妄染爱境被天地阴阳造化役使轮
 回无休殊不知迷情未萌之前本来良妙
 之心犹如虚空无形虽天地阴阳造化之
 大但能役使迷染有形之情岂能役使如
 虚空良妙之心哉故云殊不知天地虽大
卷五 第 24a 页 0452-050.png
 能役有形而不能役无形也迷情既萌元
 气随之则落阴阳造化役使轮回也迷情
 未萌元气返本与真空同体阴阳造化虽
 妙岂能役使真空哉故云阴阳虽妙能役
 有气而不能役无气也
心之所之则气从之气之所之则形应之
 之者往也心之所往则气从之而往也心
 犹帅也气犹军也气之从心如众军从帅
 也故云心之所之则气从之也心迷妄爱
 染著诸境气亦从之而有此轮回之身形
卷五 第 24b 页 0452-051.png
 也故云气之所之则形应之也
犹如太虚于至无中变成一气于一气之中
变成万物而彼一气不名太虚
 道本无名无形犹如太虚能运一气一气
 分而为阴阳一气阴阳变化天地万物既
 名一气不名太虚无形名之道也而况于
 万物乎故云犹如太虚于至无中变成一
 气于一气中变成万物而彼一气不名太
 虚也此起喻也
我之一心能变为气为形而我之心无气无
卷五 第 25a 页 0452-052.png

 吾之本来良妙之心以真空为体思虑未
 萌之前体同太虚思虑既萌所之则气从
 之气之所之则形应之如太虚中变成一
 气于一气中变成万物也故云我之一心
 能变为气为形也思虑未萌之前本来良
 妙之心元无气无形也故云而我之心无
 气无形也
知夫我之一心无气无形则天地阴阳不能
役之 
卷五 第 25b 页 0452-053.png
 知者悟也了悟本来不二之良心犹如太
 虚未变为气为形之时未有天地阴阳令
 谁役之假使有天地阴阳岂能役使虚空
 哉故云知夫我之一心无气无形则天地
 阴阳不能役之也此章明心迷堕阴阳陶
 铸而轮回不已心悟出阴阳陶铸永不轮
 回也
      右第十四章
关尹子曰人之平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
皆精有所结而使之然
卷五 第 26a 页 0452-054.png
 人之平安之日目忽然见非常奇异之物
 境者皆是精神与物境凝结而忽然使之
 变化如此之异也故云人之平日目忽见
 非常之物者皆精有所结而使之然也
人之病日目忽见非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
而使之然
 人之患热病之日被热气所烧而眼花忽
 然见非常奇异之物境皆是热病所烧而
 心不足使然也故云人之病日目忽见非
 常之物者皆心有所歉而使之然也歉者
卷五 第 26b 页 0452-055.png
 不足也
苟知吾心能于无中示有则知吾心能于有
中示无
 苟者识也知者悟也如上所说平日病日
 目忽见非常之物以此诚能了悟本来妙
 心元无一物等同太虚皆于无中示见非
 常之有以此了悟即非常之有昭示本来
 无物之妙心也故云苟知吾心能于无中
 示有则知吾心能于有中示无也
但不信之自然不神或曰厥识既昏孰能不
卷五 第 27a 页 0452-056.png
信我应之曰如捕蛇师心不怖蛇彼虽梦蛇
而不怖畏
 若人平日或病日目忽见非常鬼神怪异
 之境但悟本心清静元无一物一切有相
 皆是虚妄如此则明了不信不著彼怪自
 然不呈神异也故云但不信之自然不神
 也厥者其也孰者谁也或有人问其识情
 既昏昧妄见非常神鬼奇异谁便能不信
 哉故云厥识既昏敦能不信此设问也却
 自答曰譬如能以法禁蛇之师捕捉其蛇
卷五 第 27b 页 0452-057.png
 心不怕蛇彼虽睡梦见蛇亦无怕怖畏惧
 之心也以此明了则知但不信之自然不
 神也故云应之曰如捕蛇师心不怖蛇彼
 虽梦蛇而无畏怖也此答上问也
故黄帝曰道无鬼神独往独来
 以捕蛇譬喻答或问之人恐信之不及又
 引轩辕黄帝书中所载之言以證之黄帝
 书中有言道无鬼神鬼属阴神属阳妙道
 不属阴阳故无鬼神也假使有鬼神亦不
 能窥妙道也妙道运斡阴阳往来而阴阳
卷五 第 28a 页 0452-058.png
 不能对偶于道也故云故黄帝曰道无鬼
 神独往独来也此章明随流得妙心悟妙
 道鬼神不能测也
     右第十五章
关尹子曰我之思虑日变有使之者非我也
命也苟知惟命外不见我内不见心
 我本无我因识妄立思虑营营日日千变
 万化本非无我之我也乃是不知所以然
 而然之命运化思虑也故云我之思虑日
 变有使之者非我也命也命者不知所以
卷五 第 28b 页 0452-059.png
 然而然也使者运化也诚能了悟不知所
 以然而然乃是真空之道也命者道之异
 名也了悟真空之道则外无我相可见内
 无心相之可见也故云苟知惟命外不见
 我内不见心也此章明我心本空道非思
 虑可及也
     右第十六章
关尹子曰譬如两目能见天地万物暂时回
光一时不见
 真空心体元无一物窈冥莫测忽生思虑
卷五 第 29a 页 0452-060.png
 妄有所见了然回光返于真空譬如人之
 两目能观见天地万物之形状暂时收回
 眼光一时俱不见天地万物也故云譬如
 两目能见天地万物暂时回光一时不见
 也此章释前章思虑日变命使之然也
     右第十七章
关尹子曰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
聪愈伤心思玄妙者心愈伤
 目彻视为明目专视雕琢金玉精巧花样
 久视不已而愈伤其明经云五色令人目
卷五 第 29b 页 0452-061.png
 盲是也故云目视雕琢者明愈伤也耳彻
 听为聪耳专闻五音交响久听不已愈伤
 其聪经云五音令人耳聋是也故云耳闻
 交响者聪愈伤也玄妙之法为尘心本清
 静元无一法即是玄妙之源也不悟本心
 专思古人玄妙之法殊不知玄妙之法俱
 是尘垢染污本心愈甚伤心也经云涤除
 玄览是也故云心思玄妙者心愈伤也此
 章明本来妙心不属六尘也
     右第十八章
卷五 第 30a 页 0452-062.png
关尹子曰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
 勿者禁止之辞也揆者忖度揣量也垂诫
 学道之人寓游于世勿得有心忖度揣量
 彼人或有用人当因人之贤而贤之因人
 之愚而愚之以此进退于人不失人心也
 故云勿以我心揆彼当以彼心揆彼也
知此说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贯道可
以交人可以忘我
 人能知此无心因彼揆彼贤愚进退而贤
 愚进退无心不失人心也如此何事不周
卷五 第 30b 页 0452-063.png
 
 备何德不行普何道不贯通何人不交友
 何我不忘哉唯了心一法尽善尽美也故
 云知此说者可以周事可以行德可以贯
 道可以交人可以忘我也此章明无心寓
 世自利利他众美从之也
     右第十九章
关尹子曰天下之理小不制至于大大不制
至于不可制
 凡在天之下所有事理譬如水火涓涓不
 塞渐成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又如积
卷五 第 31a 页 0452-064.png
 木成林积石成山积恶成祸可不慎欤故
 云天下之理小不制至于大大不制至于
 不可制也
故能制一情者可以成德能忘一情者可以
契道
 故者因上结下之辞也制者治也人能于
 一情萌起之时治之令正而向善如此可
 以成德行也故云故能制一情者可以成
 德也人能于一情萌起之时了然照破而
 忘之则契于无极妙道也故云能忘一情
卷五 第 31b 页 0452-065.png
 者可以契道也此章明为凡为圣在一情
 之迷悟也
   右第二十章

文始真经注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