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40462c 页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0445-046.png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三十一景七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疏前章明上/德下礼淳漓)
   (不同故举丈夫去取之行示物向方/此章明物得道用而成履道则存矜)
   (之则丧故叙侯王谦卑之德以为戒/者○义曰夫天地神谷万物之得一)
   (者所以明用道则安失道则危戒王/侯履道则吉违道则凶也而侯王故)
   (履道者在于谦卑抑损积德为/基不欲如玉显明以为至戒矣)
昔之得一者
 注一者道之和谓冲气也以其妙用在物
 为一故谓之一尔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0445-047.png
 疏昔往古也一者冲和之气也称为一者
 以其与物合同古今不二是谓之一故易
 系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盖明道气在阴与
 阴合一在阳与阳合一尔言昔者将欲原
 始要终抑末归本引昔得以證今得得一
 之数略于下文
 义曰老君将欲明冲和道气通生万物历
 叙得一之妙以明生化之由道之生化无
 终无始借古昔久远之义以为布化之源
 所以谓道为一者万物之生也道气皆降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0445-048.png
 之气存则物生气亡则物死物之禀道所
 禀不殊在物皆一古今虽移一乃无变故
 云不二是谓之一道非阴阳也在阳则阳
 在阴则阴亦由在天则清在地则宁所在
 皆合道无不在非阴阳也而能阴能阳非
 天地也而能天能地非一也而能一周旋
 反覆无不能焉昔既得之今犹昔也是知
 虚心则道合冥寂则一归能冥寂虚心者
 是谓抑末归本矣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
 之辞也一谓之无无阴无阳乃为之道一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0445-049.png
 得为无者是虚无太空不可分别惟一而
 已故一为无也若其有境彼此相形有二
 有三不得为一故在阴之时而不见为阴
 之功在阳之时而不见为阳之力阴阳自
 然无所营为此则道之谓也以一言之为
 数以数言之谓一以体言之谓无而物得
 间通之道微妙不测谓之神变化应机谓
 之易总而言之皆无谓之道故圣人以人
 事随其义理立其名号不一而一故能常
 一常一非一亦非非一而为一者盖天地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0445-050.png
 之始万物之元生化之本有生之尊也自
 一而能阴能阳所以一生二也原始要终
 者原本也要明也本其始而明其终易系
 词也
天得一以清
 疏气象之大者莫大乎乾元故先标之为
 得一之首纯阳之气由得一故能穹隆广
 覆资始万物
 义曰阳气浩大乾体广远又以元大始生
 万物万象之物皆资取乾元而得其生故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0445-051.png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也夫天积气也
 故为气象之大形如倚盖故曰穹隆是有
 穹天之说言天穹隆高大而圆包覆万物
 天乃纯阳虚无之象非有碍之质然夫天
 也非冲和道气所运则不能清浮而不息
 矣易系曰乾天下之至健也夫乾确然示
 人易矣正义云此明天之得一刚质确然
 示人以和易由其得一无为物由以生示
 人易也若乾不确然或有隤裂是不能示
 其得一简易之道也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0445-052.png
地得一以宁
 疏形质之大者莫大乎坤仪纯阴之质由
 得一故故能盘礴厚载资生万物
 义曰阴气浩大坤体广厚生长载物合会
 无疆地积形也故为形质之大柔顺安静
 万物资生焉然夫地也非冲和道气所运
 则不能厚载而安宁矣易系曰坤天下之
 至顺也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正义曰此明
 地之得一以其得一故坤隤然而柔自然
 无为以成万物是以示人简矣坤不隤然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0445-053.png
 或有确然则不能示人以简是乖其得一
 也
神得一以灵
 疏神者妙万物以为言由得一故能通变
 无方不可形诘
 义曰在天曰神在地曰祇在人曰鬼通而
 言之谓之神也神者阴阳不测隐显无方
 然夫神也非冲和道气所运则不能变化
 通灵矣不能变化无方通灵不测是乖其
 得一也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0445-054.png
谷得一以盈
 疏水注川为溪汪溪为谷言谷得一故能
 泉源流润盈满不竭
 义曰溪谷得冲和道气所运而水注盈满
 道气去之则深谷将为陵矣若深谷为陵
 水涸川竭是乖其得一之用也
万物得一以生
 疏物者通该动植有识无情总谓之物得
 冲和故能生成运动而不歇灭
 义曰万者举其大数也春秋曰万数之大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0445-055.png
 也物者有质可见总谓之物该约也动者
 谓鳞甲羽毛裸虫飞走之属也植者谓山
 川草木之属有情者谓有形而有情识者
 也无情者谓有其形而无情识者也此物
 之众拘于亿兆之类然不得冲和道气所
 运则不能生不能成矣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疏侯王人主也侯者五等之爵王者万乘
 之主言侯王得一故能永有天下无思不
 服而为天下正平也本或作贞字者贞即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0445-056.png
 正也
 义曰王者人君之通号也管子曰通德曰
 王古之制字者三画象天地人连其中画
 以通其道故曰通德为王亦云人所归往
 曰王居尊位统三才三画而中画通之以
 贯天地人而为之主故为王字春秋曰今
 之王古之帝也昔尧舜之前皆称为帝舜
 授于禹禹以谦让自云德不及帝故去帝
 称王亦云禹殁襌位于益禹之子启居于
 箕山启贤故诸侯去益而朝启禹虽有襌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0445-057.png
 益之名而天下之人皆归于启启以德不
 及五帝乃自称王自是之后皆以王为号
 至秦并天下吞灭诸侯独为一统乃上采
 三皇下兼五帝通为皇帝之号焉今之王
 爵居五等之上汉法非刘氏不王非功臣
 不侯自是相承以天子之众子为王嫡为
 太子自周有天下王之子为王子王之孙
 为王孙国朝定法以皇帝之孙侄为郡王
 承嗣者为嗣王异姓有功则封王或别锡
 美号或封郡王然皆无列土之位矣侯者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0445-058.png
 五等之爵公侯伯子男也言侯王者取文
 之顺而举其一馀可知也然夫侯王既居
 尊极富有万民当用冲和之道无为之理
 以守其位乃能长为人主理化平正故经
 曰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也无思不服者
 诗文王之风言文王之德东西南北之人
 皆感其德心无不归服也
其致之
 疏物得道用因用立名道存则名立用失
 而实丧矣故天清地宁神灵谷盈皆资妙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0445-059.png
 用以致之尔故云其致之
 疏此总释前义而生后文致得也言天之
 清澄地之宁静神之灵变谷之盈满物之
 生成侯王之正平者何以致其然耶皆得
 道之妙用尔此明得道之为益下文明失
 道之为损
 义曰言天地神谷万物侯王六者能保其
 常安其所者何哉由得冲和道气而各臻
 其妙也天以之清地以之宁神灵谷盈万
 物以生侯王正平能不失其道则各当其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0445-060.png
 分矣其有失者如下文所明矣
天无以清将恐裂
 疏无以者致诚之词也以用也夫矜存者
 丧执得者失言天得道用则致清浮若不
 守道冲和而但矜用其清将恐至于破裂
 不成象也
 义曰天阳气也人君象之阳气亢极则为
 灾衰冲和气散则致破裂矣故占云天裂
 者阳气不足君德衰微天乃开裂晋惠帝
 元康年中人君德衰天示灾变天裂数丈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0445-061.png
 殷然有声是失冲和得一之道气也自此
 西晋版荡惠帝哀帝皆罹其咎君象于天
 气之相感信矣
地无以宁将恐发
 疏言地得道用而致宁静当须忘其宁静
 若矜用其宁静将恐至于发泄不成形也
 义曰地阴气也人臣象之亦主妃后女主
 之位阴气既极冲和气散则有发泄之变
 矣史记云周幽王二年辛酉西周三川皆
 震岐山崩老君曰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0445-062.png
 若过其序人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
 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川实震是阳失
 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源必塞源塞
 国必亡夫水土衍而人用也土无所衍人
 乏财用不亡何待斯乃失冲和道气之用
 矣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地震有五又有梁
 山崩沙鹿崩石言等妖异洎秦汉已降不
 可胜纪大则沦陷城邑小则摧圮庐舍皆
 分野为灾人罹其咎矣
神无以灵将恐歇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0445-063.png
 疏言神得道用而能灵变无方当须忘其
 精灵若矜用其灵将恐至于歇绝不能妙
 用也
 义曰夫天地质象万物禀形皆有神明主
 之神明者乃气中之精灵者感化而为神
 焉其大主天地其小主邦国山川若守常
 循和则能变化不测若肆其威福见怪于
 人乖其道气将致歇灭矣春秋僖公三十
 二年七月神降于莘虢公享之周惠王问
 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0445-064.png
 降之鉴其德也将亡神亦降之观其恶也
 故有得神以兴亦有得神以亡虞夏啇周
 皆有之矣虢名凉德其将亡乎后虢国遂
 灭昔河神为虐娶女于人西门豹投巫于
 河其害遂息神亦歇灭是乃神不守道气
 肆害于人自取殄灭矣
谷无以盈将恐竭
 疏言谷得道用而能虚受当须忘其盈满
 将恐至于枯竭不能流润也
 义曰谷之所以虚受不竭者由其得冲和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0445-065.png
 道气而能无竭道气去之则为变怪系于
 邦国废兴也老君曰伊雒竭而夏亡河竭
 而啇亡周幽王辛酉川竭山崩周亡之徵
 也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数及于十纪犹
 极也十一年庚申西周为犬戎所灭平王
 东迁是矣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疏言万物得道用而能生若矜而用之将
 恐至于死灭不为生灵也
 义曰有形之物有情无情之众禀冲和道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0445-066.png
 气则生失冲和道气则死也西升经曰气
 散生者死内观经云气来入身谓之生神
 去于形谓之死神与气皆道之一谓也道
 存则生道去则死信哉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注蹶颠仆也言侯王得道之用而能为天
 下之王当须忘其尊崇谦以自牧若矜其
 尊贵将恐至于颠仆不能正定天下也
 疏得一者不可矜其用故戒天无以其清
 而矜之将恐分裂地无以其宁而矜之将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0445-067.png
 恐发泄神矜则灵歇谷矜则盈竭物矜则
 生灭侯王矜其贵则将颠蹶矣圣教垂代
 本为生灵虽远举天地之清宁而会归只
 在于侯王守雌用道尔故下文云
 义曰侯王用道化民所以安其尊位贵居
 人先高居人上若守谦冲之志戒盈满之
 非因百姓之心行清静之化则享祚长久
 天下乐而推之欣而戴之矣易谦卦曰谦
 谦君子卑以自牧若违道反常肆行凶德
 失冲和之妙乖执一之方则身丧国亡颠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0445-068.png
 蹶殒仆矣侯则晋灵公夷皋宋昭公杵白
 齐懿公啇人陈灵公平国是也王则夏之
 太康殷之武乙周之幽厉汉之桓灵是也
 皆违逆天常反道败德以取灭亡矣
 疏注云圣教垂代本为生灵者书云天生
 万物惟人为灵元后作人父母是知圣教
 所属在乎一人虽始戒天地使忘清宁之
 功终戒侯王无矜化育之德用谦之道具
 如下文
 义曰惟人万物之灵者尚书泰誓篇武王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0445-069.png
 十三年大会盟津誓众之词也圣教者指
 此上下经垂文于代本为爱养生灵令遂
 其性故戒王侯使取则此经清静行化生
 灵者言人为有生之最灵也元长也后君
 也一人天子所称也尚书曰在余一人是
 也天子应天顺人为人父母当法于道化
 爱育于人如父母之爱子尔先引天地清
 宁发裂之义以戒侯王守谦慎静之规言
 天地至大失于道气犹致其祸况人君乎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0445-070.png
 注侯王贵高兆人贱下为国者以人为本
 基当劳谦以聚之令乐其恺悌之化不然
 者离散矣
 疏贵高斥侯王贱下谓黎庶言侯王因黎
 庶得贵是知贱下为贵高之本基也
 义曰夫理国者功在一人不可一人以为
 理必资于众然后侯王得深严其居尊崇
 其位行其教令布其恩威而理于众焉黎
 庶者皆众也
 疏书曰人惟邦本本固则邦宁人君务谦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0445-071.png
 聚人可谓固邦之本也
 义曰人惟邦本者尚书五子之歌太康在
 位畋游无度畋于有雒之表十旬不返厥
 弟五人御其母以从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
 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妇愚夫一能胜子言
 天子当畏敬小民所以得众心也太康启
 之长子启乃禹之子此言太康失德以远
 灭败故有穷氏因人不忍距之于河不克
 反国夏祚遽亡及少康年长方复社稷矣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0445-072.png
 务谦者言人君当以谦下为务易曰谦德
 之枘也谦尊而光又曰天道亏盈而益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以
 下人故为德柄如刀斧之有柄然可执而
 用之人君执谦可御天下位既尊矣而能
 守谦益致光大谦则人众归往故曰聚人
 邦者国也本者基也人为国之本基岂可
 不爱而育之乎
 疏注云令乐其恺悌之化者诗云恺悌君
 子民之父母恺乐也悌易也君子有乐易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0445-073.png
 之德爱养于人故百姓思之如子之于父
 母也若为德反是者则人离散矣
 义曰诗者大雅洞酌篇之词也召康公戒
 成王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也侯王有道
 则天飨之有德则天亲之与天相通则民
 归之如子之亲父母矣若违道败德则众
 叛亲离不能克有其位也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
非乎
 注孤寡不谷凡情所恶侯王自称以谦为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0445-074.png
 本非乎者则是以贱为本也
 疏是以者结前义也侯王自为孤寡不谷
 者按春秋云孤与二三臣悼心失图是也
 义曰孤与二三臣者春秋昭公七年二月
 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宫室始
 成祭之为落也太宰蔿启疆曰臣能得鲁
 侯薳启疆来召公辞曰昔先君成公命我
 大夫婴齐曰吾不忘先君之好将使衡父
 照临楚国镇抚其社稷以辑宁尔民婴齐
 受命于蜀盟蜀盟在成二年奉承以来弗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0445-075.png
 敢失殒而致诸宗祧自我先君恭王引领
 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谓
 恭康郏敖灵王也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
 临我丧孤与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
 遑汎能怀思君德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
 君宠灵楚国以信蜀之役致君之嘉惠是
 寡君既受贶矣何蜀之敢望其先君鬼神
 实嘉类之岂惟寡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
 期寡君将承贽帛而见于蜀以请先君之
 贶公将往梦襄公祖梓慎曰公不果行襄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0445-076.png
 卑让为基故经云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
 先人以其身后之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
 人不害天下乐推而不厌此其谓欤古人
 有言曰有道之君以乐乐人无道之君以
 乐乐身乐人者众悦而身安乐身者众怨
 而身殒理国理人之主得不戒哉
 疏此其以贱为本耶者言若此岂非以贱
 为本非乎者假间之辞应答云实是以贱
 为本尔
 义曰老君欲显明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0445-077.png
 基故发问答之辞用彰其义夫有问即答
 有唱即和亦犹形分即影见声出即响随
 假为问答之端重彰戒劝之意尔
故致数舆无舆
 注数舆则无舆轮辕为舆本数贵则无贵
 贱下为贵本辕为舆本当存辕以定舆贱
 为贵本当守贱以安贵将戒侯王以贱为
 本故致此数舆之谭
 疏故者仍上之辞前明侯王因贱得贵贵
 无定相其理难明故借数舆以况之极舆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0445-078.png
 之数竟无舆名乃是轮辕假合为舆之名
 本以喻侯王数侯王之贵竟无贵名乃是
 贱下假借为侯王之贵本轮辕为舆本当
 存本则有舆无本则无舆贱为贵本当存
 本则有位无本则无位言此者欲戒侯王
 爱养下人不弃茕独尔
 义曰圣人说经义有多种或直指事理径
 入法门或假借谕辞用符玄意欲明侯王
 贵位以贱为本轮辕众名为舆之号意欲
 存轮辕则有成舆总号存卑贱则有侯王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0445-079.png
 尊名不忘其源不弃其本尔所云贵无定
 相者自混沦之始逮浇季之前变化殊方
 立名著号德有优劣世有盛衰民命不同
 风离俗异故有冥寂玄默无名无称即有
 鸿蒙广大而为皇潢然沐浴而为帝或廓
 然昭显而称王或通达参错而称霸其下
 则后辟公侯子男卿相大夫元士皆因时
 立名随世兴号纷纶等级卑高不同皆贵
 而牧人者也既处其上临御于人不宜以
 尊极自高抑人矜己自高必倾覆侮物必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0445-080.png
 危身当以谦下持心损抑为志故圣人立
 号垂戒以孤寡茕独之义不谷非善之名
 使以为称表其以贱为本贵不忘贱尊不
 忘卑则可以天禄永终尔景福者矣违于
 此者未或不忘又与无舆字或云车无车
 亦指就车而求无车之实但有厢毂杂号
 辕轭众名总而为车尔庄子则阳篇曰太
 公调答少知曰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
 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立其马于前总
 其百体而谓之马此明合皮毛蹄尾则为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0445-081.png
 马总轮辕厢毂则为舆与此义同矣或云
 誉无誉者欲尊位之人尚其质朴不贵浮
 誉此义虽异亦戒劝之旨也又想尔注云
 故致数誉俗人贪名誉也无誉不欲俗人
 无有不欲名誉者也此析句分理亦申戒
 劝之人惟当恭己下心爱人恤物以从玄
 元之教也
不欲琭琭如玉硌硌如石
 注琭琭玉猊硌硌石貌以贱为本
 疏夫玉贵而石贱如玉者自贵也如石者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0445-082.png
 自谦也侯王既以贱为本不欲琭琭如玉
 而自尊贵当硌硌如石以守谦卑也
 义曰夫玉与石者所以明贵贱也车与舆
 者所以谕总众也此两句重结侯王以贱
 为本之义夫上德之君托神太虚隐貌玄
 冥动反柔弱静归和平戴规履矩镜视太
 清而不以名称自尊亢极自大也下世德
 衰君有九重之尊万乘之贵四海之富六
 合之殷崇高拟天地光明配日月出令象
 寒暑震威象雷霆不以万物为心不以群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0445-083.png
 生为念繁奢自处尊极自居虽有孤寡不
 谷之言而不达其意洎秦始皇虎噬天下
 鲸吞诸侯并灭海内总为一统而鄙斥孤
 寡不谷之名自称曰朕朕余吾我也以此
 为号失其谦光之旨而彰尊大之名矣自
 此人君矜尚浮誉比尧舜以称荣轻陋贱
 名将瓦石而同弃斯则辗败亡之辙践凋
 落之涂可不痛也太上格言殷勤垂戒者
 欲使冥心于玉石之间不多不少不贵不
 贱以一为纪纲以道为桢干德制天下而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0445-084.png
 不为有理身之士其志若此则处贵而无
 乐处贱而无忧高而不殆卑而愈泰得不
 勉而修之乎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三十一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0445-08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