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第 140420b 页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0443-148.png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二十三羊十二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疏前章明/重静为君)
(以诫身轻天下此章明言行无滞欲/令常善救人守重静理国在无为善)
(行言贵乎忘遗首标五善之行次明/善救之慈善人下畅兼忘之训虽知)
(下结妙要之首尔○义曰前垂轻躁/之戒乃君臣守位之规此标五善之)
(文明修道参真之行至于救人救物/表无弃之慈为师为资畅相须之旨)
(再彰要妙戒/彼久迷尔)
善行无辙迹
注于诸法中体了真性行无行相故云善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疏前章明/重静为君)
(以诫身轻天下此章明言行无滞欲/令常善救人守重静理国在无为善)
(行言贵乎忘遗首标五善之行次明/善救之慈善人下畅兼忘之训虽知)
(下结妙要之首尔○义曰前垂轻躁/之戒乃君臣守位之规此标五善之)
(文明修道参真之行至于救人救物/表无弃之慈为师为资畅相须之旨)
(再彰要妙戒/彼久迷尔)
善行无辙迹
注于诸法中体了真性行无行相故云善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0443-149.png
行如此则心与道冥故无辙迹可寻求也
疏此明法性清净也行谓修行也法性清
净是曰重玄虽藉勤行必须无著次来次
灭行无行相心与道合故云善行如此则
空有一齐心境俱净欲求辙迹不亦难乎
故云善行无辙迹
义曰法性清净本合于道道分元气而生
于人灵府智性元本清净既生之后有诸
染欲渎乱其真故去道日远矣善修行之
人闭其六欲息其五情除诸见法灭诸有
疏此明法性清净也行谓修行也法性清
净是曰重玄虽藉勤行必须无著次来次
灭行无行相心与道合故云善行如此则
空有一齐心境俱净欲求辙迹不亦难乎
故云善行无辙迹
义曰法性清净本合于道道分元气而生
于人灵府智性元本清净既生之后有诸
染欲渎乱其真故去道日远矣善修行之
人闭其六欲息其五情除诸见法灭诸有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0443-150.png
相内虚灵台而索其真性复归元本则清
净矣虽约教法三乘之行修复其性于法
不住行相之中亦不滞著次来者修次修
者灭灭空离有等一清净故无心迹可得
而见于内曰心心既寂矣于外曰境境亦
忘之所以心寂境忘两途不滞既于心而
悟非假远求无车辙之迹出于四外矣帝
王以清净之道以化于人混然大同万国
风靡固不烦车辙马迹布于天下此谓理
身与国皆得善行之妙也
净矣虽约教法三乘之行修复其性于法
不住行相之中亦不滞著次来者修次修
者灭灭空离有等一清净故无心迹可得
而见于内曰心心既寂矣于外曰境境亦
忘之所以心寂境忘两途不滞既于心而
悟非假远求无车辙之迹出于四外矣帝
王以清净之道以化于人混然大同万国
风靡固不烦车辙马迹布于天下此谓理
身与国皆得善行之妙也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0443-151.png
善言无瑕谪
注能了言教不为滞执遗象求意理證言
忘故于言教之中无瑕疵谪过也
疏此明善行之人不滞言教也瑕病也谪
责也言谓言教也夫善行无迹则能了言
教不为执滞于言忘言是善言也能如此
遗象存意理照言忘于彼言教一无病责
故云善言无瑕谪
义曰疵病也圣人知代人不可无言以训
故立言以明教因教以训人众人则执教
注能了言教不为滞执遗象求意理證言
忘故于言教之中无瑕疵谪过也
疏此明善行之人不滞言教也瑕病也谪
责也言谓言教也夫善行无迹则能了言
教不为执滞于言忘言是善言也能如此
遗象存意理照言忘于彼言教一无病责
故云善言无瑕谪
义曰疵病也圣人知代人不可无言以训
故立言以明教因教以训人众人则执教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0443-152.png
而滞言故有瑕疵之病谪责之过不通于
理不达于道言愈多而道愈远矣善修行
之人因言而悟教因教而达理寻理而契
道契道而忘言故无瑕疵之病谪责之过
也易略例云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故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存言
者非得象也存象者非得意也象生于意
而存象焉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
而存言焉所存者乃非其言也象者似也
理不达于道言愈多而道愈远矣善修行
之人因言而悟教因教而达理寻理而契
道契道而忘言故无瑕疵之病谪责之过
也易略例云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
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故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存言
者非得象也存象者非得意也象生于意
而存象焉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于象
而存言焉所存者乃非其言也象者似也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0443-153.png
以所诠义理非言说所及非心智所思不
异忘言绝虑之真体故云象似也喻如临
镜照影影非骨肉之身若执影为身即失
真影若不因影无以识其真身镜喻言也
影喻象也身喻意也言得意者但冥契真
心矣于法有三谓言象意也言喻能诠意
喻所诠象通所能是则遗象而存意得理
而忘言达于此者则无瑕疵谪责之事矣
善计不用筹算
注能了诸法本无二门一以贯之不生他
异忘言绝虑之真体故云象似也喻如临
镜照影影非骨肉之身若执影为身即失
真影若不因影无以识其真身镜喻言也
影喻象也身喻意也言得意者但冥契真
心矣于法有三谓言象意也言喻能诠意
喻所诠象通所能是则遗象而存意得理
而忘言达于此者则无瑕疵谪责之事矣
善计不用筹算
注能了诸法本无二门一以贯之不生他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0443-154.png
见故无劳筹算自能照了计无计相非善
而何
疏此明言教无滞则不计异门也夫执言
执行辨是与非适令巧历亦不能计若能
了诸法皆方便门究竟清净不生他见则
无劳筹策算数自能深入一乘善计若斯
何劳筹算故云善计不用筹算
义曰筹计策皆算也算长尺有握握者算
之本手执处也握外长尺矣投壶射皆用
算以记胜负故射礼云多算饮少算是也
而何
疏此明言教无滞则不计异门也夫执言
执行辨是与非适令巧历亦不能计若能
了诸法皆方便门究竟清净不生他见则
无劳筹策算数自能深入一乘善计若斯
何劳筹算故云善计不用筹算
义曰筹计策皆算也算长尺有握握者算
之本手执处也握外长尺矣投壶射皆用
算以记胜负故射礼云多算饮少算是也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0443-155.png
投壸礼曰左右告矢具则司射坐而释一
算焉卒投司射执算请数二算为纯一算
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或多或钧
胜者饮不胜者是知凡筹量计数皆用算
以定之故国有算学始自黄帝之臣隶首
始以数演算数者生于道也春秋曰道生
而有气气生而后有滋滋生而后有象象
生而后有数由是而算兴焉夫明天地之
度察品物之数考阴阳之变穷律历之元
皆以算而后能定其少多也故数之大约
算焉卒投司射执算请数二算为纯一算
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或多或钧
胜者饮不胜者是知凡筹量计数皆用算
以定之故国有算学始自黄帝之臣隶首
始以数演算数者生于道也春秋曰道生
而有气气生而后有滋滋生而后有象象
生而后有数由是而算兴焉夫明天地之
度察品物之数考阴阳之变穷律历之元
皆以算而后能定其少多也故数之大约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0443-156.png
有数有度有量有衡数起于一至十十至
百百至千千至万万至亿亿至兆兆至京
京至垓垓至栋栋至坏壤至沟沟至间间
至正正至载下数言十即变中言万即变
上数言万万而变也度之所起起于忽十
忽为丝十丝为釐十釐为毫十毫为分十
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三尺为跬六
尺为步七尺为仞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三
百步为里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为度矣量
之所起起于圭六粟为圭十圭为抄十抄
百百至千千至万万至亿亿至兆兆至京
京至垓垓至栋栋至坏壤至沟沟至间间
至正正至载下数言十即变中言万即变
上数言万万而变也度之所起起于忽十
忽为丝十丝为釐十釐为毫十毫为分十
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三尺为跬六
尺为步七尺为仞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三
百步为里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为度矣量
之所起起于圭六粟为圭十圭为抄十抄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0443-157.png
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十合为升十升
为斗十斗为石四升为豆四豆为瓯四瓯
为釜四釜为钟十六斗为庾六斗四升为
斛十六斗亦为薮十六斛为秉聘礼又云
十斗曰斛十六斗曰薮十薮曰秉郑玄又
云斗二升曰斛矣衡之所起起于黍十黍
为累十累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六铢为分
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硕二十
两为镒是矣此四等之数盖人间筹算之
法大则品量天地孝校阴阳造化不能藏
为斗十斗为石四升为豆四豆为瓯四瓯
为釜四釜为钟十六斗为庾六斗四升为
斛十六斗亦为薮十六斛为秉聘礼又云
十斗曰斛十六斗曰薮十薮曰秉郑玄又
云斗二升曰斛矣衡之所起起于黍十黍
为累十累为铢二十四铢为两六铢为分
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硕二十
两为镒是矣此四等之数盖人间筹算之
法大则品量天地孝校阴阳造化不能藏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0443-158.png
其机鬼神不能逃其数矣若修道之士不
计异门守一而已何用计术乎夫一者道
也至贵无偶一而不二万化之首靡不由
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恍惚之象杳
冥之精皆谓一也圣人抱一以法天下至
人得一以升云天故一者能存能亡能晦
能光能圆能方能柔能刚渴者思一一与
之桨饥者思一一与之粮守一以成道固
不用筹算而为善计也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计异门守一而已何用计术乎夫一者道
也至贵无偶一而不二万化之首靡不由
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恍惚之象杳
冥之精皆谓一也圣人抱一以法天下至
人得一以升云天故一者能存能亡能晦
能光能圆能方能柔能刚渴者思一一与
之桨饥者思一一与之粮守一以成道固
不用筹算而为善计也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0443-159.png
注兼忘言行不入异门心无逐境之迷境
无起心之累虽无关键其可开乎
疏此明不计异门则欲心自闭也横曰关
竖曰键夫善行善言不耽不滞心照清净
境尘不起故云善闭虽无关键其可开乎
故云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义曰夫关键之设所以限内外也易系云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谓关键隔限时其启
闭若善闭于国则均一玄化遐迩大同外
无干戈边无烽燧不设关堑而人无交侵
无起心之累虽无关键其可开乎
疏此明不计异门则欲心自闭也横曰关
竖曰键夫善行善言不耽不滞心照清净
境尘不起故云善闭虽无关键其可开乎
故云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义曰夫关键之设所以限内外也易系云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谓关键隔限时其启
闭若善闭于国则均一玄化遐迩大同外
无干戈边无烽燧不设关堑而人无交侵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0443-160.png
天下有道守在四夷是也不善闭于国者
则四郊多垒𡑅境兴师虽有山川之险关
防之固守之非德衅生墙庑敌起舟中虽
有关防莫能制也岂可谓之善闭乎善修
行之人守真抱一无欲无营知万法之门
是阶修之渐不滞于法不执于言不计异
门不求博赡闭三关而自静祛众念而自
安声色不能惑其心轩冕不能启其志此
之善闭其可开乎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则四郊多垒𡑅境兴师虽有山川之险关
防之固守之非德衅生墙庑敌起舟中虽
有关防莫能制也岂可谓之善闭乎善修
行之人守真抱一无欲无营知万法之门
是阶修之渐不滞于法不执于言不计异
门不求博赡闭三关而自静祛众念而自
安声色不能惑其心轩冕不能启其志此
之善闭其可开乎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0443-161.png
注体了真性本以虚忘若能虚忘则心与
道合虽无绳索约束其可解而散乎
疏此明善闭之人心与道合也结系也绳
索也约束也解散也夫坐忘遗照深契道
源于诸法中尽能不滞系心于此故云善
结夫用绳约者绳散则为约解以道结者
心静则道冥适使万缘尽兴终能一无所
染虽无绳索约束岂可解而散乎故云善
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义曰绳约之结可解可散世之常法也结
道合虽无绳索约束其可解而散乎
疏此明善闭之人心与道合也结系也绳
索也约束也解散也夫坐忘遗照深契道
源于诸法中尽能不滞系心于此故云善
结夫用绳约者绳散则为约解以道结者
心静则道冥适使万缘尽兴终能一无所
染虽无绳索约束岂可解而散乎故云善
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义曰绳约之结可解可散世之常法也结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0443-162.png
人之心或离或合世之常交也理国之善
结者其德如天物无不覆其仁如地物无
不载其明如日物无不照其利如水物无
不润则六合之心亿兆之众可结而不可
散也不善结者临之以威峻之以令检之
以法胁之以兵人或畏之暂结而散矣其
散也虽诱之以赏啖之以利荣之以爵贵
之以位已散之心不可复结矣理身之惑
者务以博闻旁求术戴学曰益而心日散
法愈多而神愈劳欲以澹泊结其心不可
结者其德如天物无不覆其仁如地物无
不载其明如日物无不照其利如水物无
不润则六合之心亿兆之众可结而不可
散也不善结者临之以威峻之以令检之
以法胁之以兵人或畏之暂结而散矣其
散也虽诱之以赏啖之以利荣之以爵贵
之以位已散之心不可复结矣理身之惑
者务以博闻旁求术戴学曰益而心日散
法愈多而神愈劳欲以澹泊结其心不可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0443-163.png
得也善修行之人万虑都忘一念不二静
契于道与真合同万缘不能侵诸见不能
诱此之善结其可解乎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疏是以者引下以明上也言圣人心虽冥
寂教则流通故常用五善以救人令必释
然而达解大慈平等无所偏隔凡是于人
尽皆善诱故云常善救人而无弃人
义曰圣人者谓用道之圣人也圣人常以
善道广诱于人人闻法音皆能悟解随其
契于道与真合同万缘不能侵诸见不能
诱此之善结其可解乎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疏是以者引下以明上也言圣人心虽冥
寂教则流通故常用五善以救人令必释
然而达解大慈平等无所偏隔凡是于人
尽皆善诱故云常善救人而无弃人
义曰圣人者谓用道之圣人也圣人常以
善道广诱于人人闻法音皆能悟解随其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0443-164.png
深浅必获利焉开悟之门数以甚众或因
言得悟或因教得悟或闻经得悟或睹相
得悟开悟之由不一诱劝之法亦多大慈
悲心等无憎爱一一接引令入法门既入
法门舍恶为善人皆为善则无弃人矣夫
弃人者谓其为不善之行兴害物之心物
被其害与之为敌恶积于明显者人得而
诛之恶积于幽暗者鬼得而诛之为人鬼
所诛者是为人鬼所弃矣今若皆修善行
无恶无尤悉变善人何弃之有五善者谓
言得悟或因教得悟或闻经得悟或睹相
得悟开悟之由不一诱劝之法亦多大慈
悲心等无憎爱一一接引令入法门既入
法门舍恶为善人皆为善则无弃人矣夫
弃人者谓其为不善之行兴害物之心物
被其害与之为敌恶积于明显者人得而
诛之恶积于幽暗者鬼得而诛之为人鬼
所诛者是为人鬼所弃矣今若皆修善行
无恶无尤悉变善人何弃之有五善者谓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0443-165.png
善言善行善计善闭善结等行也论语云
孔子善诱于人诱者导引之也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注是以圣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教之故
无弃者也
疏物者通有识无识也救人善教故不弃
人救物善心亦无弃物令动植感遂无有
夭伤者也故云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义曰用道圣人以前五善之教教人为善
人皆化善故无弃人又以无事无为不劳
孔子善诱于人诱者导引之也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注是以圣人常用此五善之教以教之故
无弃者也
疏物者通有识无识也救人善教故不弃
人救物善心亦无弃物令动植感遂无有
夭伤者也故云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义曰用道圣人以前五善之教教人为善
人皆化善故无弃人又以无事无为不劳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0443-166.png
于物物皆遂性无害无伤信及豚鱼泽周
草木人皆化善不害于物此明圣人救物
也物无所害各遂其常此明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注密用曰袭五善之行在于忘遣忘遣则
无迹矣故云密用密用则了悟矣故谓之
明尔
疏袭密用也明了悟也善行救人在于忘
遣若滞教矜有辙迹必存故虽常善救人
终使慧心无滞如此密用则能了悟故云
草木人皆化善不害于物此明圣人救物
也物无所害各遂其常此明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注密用曰袭五善之行在于忘遣忘遣则
无迹矣故云密用密用则了悟矣故谓之
明尔
疏袭密用也明了悟也善行救人在于忘
遣若滞教矜有辙迹必存故虽常善救人
终使慧心无滞如此密用则能了悟故云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0443-167.png
是谓袭明
义曰圣旨以密用善功了悟无滞不存于
迹谓之袭明又解袭者承续也言人灵府
之性本来明净为尘所翳迷惑天真今以
五善之行内洗其心真性复明慧照如本
然当常行善救无起妄尘承袭慧明无使
昏翳不矜于迹不滞于常可谓袭明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
注师法也夫善人者离诸爱染则心清净
于法无滞则教圆通取喻于水物来斯鉴
义曰圣旨以密用善功了悟无滞不存于
迹谓之袭明又解袭者承续也言人灵府
之性本来明净为尘所翳迷惑天真今以
五善之行内洗其心真性复明慧照如本
然当常行善救无起妄尘承袭慧明无使
昏翳不矜于迹不滞于常可谓袭明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
注师法也夫善人者离诸爱染则心清净
于法无滞则教圆通取喻于水物来斯鉴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0443-168.png
所鉴者照形而有象能鉴者见象而无心
善人正慧若斯故可为不善人师法
疏曰夫不为诸恶守法循常无侵于人无
伤于物者善人也人之为善者天地爱之
神明护之不习道而行合于道不明法而
心契于法不伤于物物亦不伤之不害于
人人亦不害之如此则动静运为常获贞
吉恶人慕其贞吉亦当化而为善是可为
不善人之师也春秋云郑人以乡校论其
执政然明以其谤议国政欲毁之子产曰
善人正慧若斯故可为不善人师法
疏曰夫不为诸恶守法循常无侵于人无
伤于物者善人也人之为善者天地爱之
神明护之不习道而行合于道不明法而
心契于法不伤于物物亦不伤之不害于
人人亦不害之如此则动静运为常获贞
吉恶人慕其贞吉亦当化而为善是可为
不善人之师也春秋云郑人以乡校论其
执政然明以其谤议国政欲毁之子产曰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0443-169.png
若朝夕游之闻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
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
之何毁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
怨若遽止之由防川也夫决伤人必多不
克救矣不如小决使导然明悦之孔子曰
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书曰能自得师
者圣人也夫师者有法可范之谓也学记
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
离师辅而不及也若隐其学而疾其师若
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君子知教之所由兴
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
之何毁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
怨若遽止之由防川也夫决伤人必多不
克救矣不如小决使导然明悦之孔子曰
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书曰能自得师
者圣人也夫师者有法可范之谓也学记
曰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虽
离师辅而不及也若隐其学而疾其师若
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君子知教之所由兴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0443-170.png
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为人师独学而
无友孤陋而寡闻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义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
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
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者所
以学为君也当其为君不为臣也太学之
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
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
从而怨之言先王事师之道无北面王行
而西折而南面东而立师尚父面西以道
无友孤陋而寡闻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义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
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
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者所
以学为君也当其为君不为臣也太学之
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
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
从而怨之言先王事师之道无北面王行
而西折而南面东而立师尚父面西以道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0443-171.png
书之旨以教于王故曰在三之义君父师
也师无当于五服五服不得不亲是则为
师之道不亦重乎况至人心无染著于法
不滞应物而为鉴鉴物而无心乃真道之
师也善人者邦国之所贵也春秋羊舌职
曰吾闻之禹举善人不善人远矣诗云战
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善人在上
也此谓宣公十六年晋灭赤狄士会献狄
俘于定王王以黻冕卿服命士会将中军
且为太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故羊
也师无当于五服五服不得不亲是则为
师之道不亦重乎况至人心无染著于法
不滞应物而为鉴鉴物而无心乃真道之
师也善人者邦国之所贵也春秋羊舌职
曰吾闻之禹举善人不善人远矣诗云战
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善人在上
也此谓宣公十六年晋灭赤狄士会献狄
俘于定王王以黻冕卿服命士会将中军
且为太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故羊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0443-172.png
舌职美之曰善人在上国无幸人人之多
幸国之不幸无善人之谓也若此则善人
者邦国之宝岂惟师乎
不善人善人之资
注师法也资取也善人可师法不善人可
取以役使也
疏资取也夫火有其炎寒暑附之闻道勤
行必资宗匠既悦先生之善须伏弟子之
劳则不善之人善人可取使役耳
义曰善人既以善行能化不善之人则不
幸国之不幸无善人之谓也若此则善人
者邦国之宝岂惟师乎
不善人善人之资
注师法也资取也善人可师法不善人可
取以役使也
疏资取也夫火有其炎寒暑附之闻道勤
行必资宗匠既悦先生之善须伏弟子之
劳则不善之人善人可取使役耳
义曰善人既以善行能化不善之人则不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0443-173.png
善之人景慕服从为之使役论语云有事
弟子服其劳先生者父兄师长也则弟子
事师服膺从教也夫人之立身有三尊焉
事父母以孝事君以忠事师以敬身体发
肤父母生之也道德礼乐师以教之也爵
禄品位君以荣之也虽道在即请学无常
师凡申请益之仪便有在三之敬矣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注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师资未为极
致今所以贵师为存学相学相既空自无
弟子服其劳先生者父兄师长也则弟子
事师服膺从教也夫人之立身有三尊焉
事父母以孝事君以忠事师以敬身体发
肤父母生之也道德礼乐师以教之也爵
禄品位君以荣之也虽道在即请学无常
师凡申请益之仪便有在三之敬矣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注此章深旨教以兼忘若存师资未为极
致今所以贵师为存学相学相既空自无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0443-174.png
所贵所以爱资为存教相于教忘教故不
爱资贵爱两忘而道自化矣
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注师资两忘是谓玄德凡俗不悟以为大
迷以道观之是谓要也
疏夫初地修进两存学相未能忘言教故
贵爱师资若能了悟行门则学无所学师
资之名既失贵爱之目不存
义曰初地修行者谓从凡觉悟回向正道
舍凡从信初入法门谓之初地本际经云
爱资贵爱两忘而道自化矣
虽知大迷是谓要妙
注师资两忘是谓玄德凡俗不悟以为大
迷以道观之是谓要也
疏夫初地修进两存学相未能忘言教故
贵爱师资若能了悟行门则学无所学师
资之名既失贵爱之目不存
义曰初地修行者谓从凡觉悟回向正道
舍凡从信初入法门谓之初地本际经云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0443-175.png
夫为学者初修十事以为阶梯如人缘梯
从初一桄至第二桄乃至于顶升阶之人
自下至高要须先习此十行法然后乃能
深入正观一者初地之人先因善欲有欲
乐心乃能进趣二者亲近善友导引其心
深信正道三者簉诣明师师有妙法广能
宣告示以要术四者既闻正教能受读诵
五者能出家专行柔弱永断有为离诸桎
梏六者参受正戒防身口心七者幽隐山
林栖遁独处求离嚣尘修寂静志八者当
从初一桄至第二桄乃至于顶升阶之人
自下至高要须先习此十行法然后乃能
深入正观一者初地之人先因善欲有欲
乐心乃能进趣二者亲近善友导引其心
深信正道三者簉诣明师师有妙法广能
宣告示以要术四者既闻正教能受读诵
五者能出家专行柔弱永断有为离诸桎
梏六者参受正戒防身口心七者幽隐山
林栖遁独处求离嚣尘修寂静志八者当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0443-176.png
念大道是真法王能度众生越生死海犹
如船师拯济沈溺九者当念经教是妙医
方能示众生理烦恼药十者当念法师是
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以是十法品
初地因次以小乘柔伏之法又进中乘进
修之法后入大乘观行之法以此法故贵
爱师资师者父也我若无师不能得道是
故应当远近随逐心眼观想恒在目前不
替须臾无他杂想非师不度非师不仙既
了悟己学相皆空诸方便门本无文字解
如船师拯济沈溺九者当念经教是妙医
方能示众生理烦恼药十者当念法师是
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以是十法品
初地因次以小乘柔伏之法又进中乘进
修之法后入大乘观行之法以此法故贵
爱师资师者父也我若无师不能得道是
故应当远近随逐心眼观想恒在目前不
替须臾无他杂想非师不度非师不仙既
了悟己学相皆空诸方便门本无文字解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0443-177.png
了大道贵爱兼忘入众妙门达真常境
疏然此章大宗教之忘遣语以渐顿不无
阶级论其造极是法都空故前举为师为
资示修进之路后云不贵不爱导悟證之
门则所以贵师为存学相学相既空自无
所贵所以爱资为存教相于教兼忘故不
爱资相忘江湖自无濡沬乍闻斯旨凡俗
不悟执学滞教则必以为大迷故老君格
量云虽知凡俗以为大迷于道而论是谓
要妙矣
疏然此章大宗教之忘遣语以渐顿不无
阶级论其造极是法都空故前举为师为
资示修进之路后云不贵不爱导悟證之
门则所以贵师为存学相学相既空自无
所贵所以爱资为存教相于教兼忘故不
爱资相忘江湖自无濡沬乍闻斯旨凡俗
不悟执学滞教则必以为大迷故老君格
量云虽知凡俗以为大迷于道而论是谓
要妙矣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0443-178.png
义曰师资之道相因之义也玉因琢而成
器人因师而悟道言于教则有念师礼师
之法垂以训人历劫典宪非同不善之人
暂为资取矣故天子上丁释奠于先师太
子太学谒先师皆存其道以垂教也若以
达观之理大则忘天地内则忘其身物我
都忘岂复有师资之限如齧缺问道乎被
衣被衣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
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
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
器人因师而悟道言于教则有念师礼师
之法垂以训人历劫典宪非同不善之人
暂为资取矣故天子上丁释奠于先师太
子太学谒先师皆存其道以垂教也若以
达观之理大则忘天地内则忘其身物我
都忘岂复有师资之限如齧缺问道乎被
衣被衣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
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
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言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0443-179.png
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悦行歌而去之曰
形若槁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
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言其初与变化俱末而独化者也当此时
也齧缺形骸天地俱忘矣岂唯忘其师乎
师资贵爱之道于斯达矣其于理国也不
立德于人不衒仁于物百姓日用而不知
固无师资贵爱之尚契太古忘言之道众
人不达初为大迷了而达之信为要妙矣
濡沬者庄子天运篇老子答孔子之词也
形若槁木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
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言其初与变化俱末而独化者也当此时
也齧缺形骸天地俱忘矣岂唯忘其师乎
师资贵爱之道于斯达矣其于理国也不
立德于人不衒仁于物百姓日用而不知
固无师资贵爱之尚契太古忘言之道众
人不达初为大迷了而达之信为要妙矣
濡沬者庄子天运篇老子答孔子之词也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0443-180.png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二十三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0443-18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