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第 140387c 页
卷十七 第 1a 页 0442-140.png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十六羊五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太上下知章第十七(疏此章上论淳/古之风下逮浇)
(漓之俗欲明失道之渐将辩致弊之/由故前章明守静则致虚此章示无)
(为则复朴朴散则亲誉遂作无为则/谓我自然庶夫道化之君专此不言)
(之教○义曰太古上古无事无为君/任自然人怀大朴太古者乃天地之)
(初也列子云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故有形生于无形则天地之前)
(有太易未见气也有太初气之始也/有太始形之始也有太素质之始也)
(通谓太极故云五太者即太古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沌言万物)
(相浑沌而未分判也既而浑沌分判/轻清为天重浊为地而上下分焉阴)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太上下知章第十七(疏此章上论淳/古之风下逮浇)
(漓之俗欲明失道之渐将辩致弊之/由故前章明守静则致虚此章示无)
(为则复朴朴散则亲誉遂作无为则/谓我自然庶夫道化之君专此不言)
(之教○义曰太古上古无事无为君/任自然人怀大朴太古者乃天地之)
(初也列子云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故有形生于无形则天地之前)
(有太易未见气也有太初气之始也/有太始形之始也有太素质之始也)
(通谓太极故云五太者即太古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混沌言万物)
(相浑沌而未分判也既而浑沌分判/轻清为天重浊为地而上下分焉阴)
卷十七 第 1b 页 0442-141.png
(阳定焉人禀天地阴阳冲和之气居/于天地之中日月照之气象成之阴)
(阳辅之寒暑循之与天地并号为三/才则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迭理其)
(化司牧于人此谓上古也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而展)
(转生化初以道德次则仁义故亲誉/畏侮恩信不孚须资复古之风冀返)
(淳和之化春秋僖公二十四年周王/欲以狄师伐郑富辰谏曰太上以德)
(抚民无亲疏也其次亲亲以相及也/言先亲以及疏推恩以成义尔)
太上下知有之
注太上者淳古之君也下知者臣下知上
有君尊之如天而无施教有为之迹故人
无得而称焉
(阳辅之寒暑循之与天地并号为三/才则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迭理其)
(化司牧于人此谓上古也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而展)
(转生化初以道德次则仁义故亲誉/畏侮恩信不孚须资复古之风冀返)
(淳和之化春秋僖公二十四年周王/欲以狄师伐郑富辰谏曰太上以德)
(抚民无亲疏也其次亲亲以相及也/言先亲以及疏推恩以成义尔)
太上下知有之
注太上者淳古之君也下知者臣下知上
有君尊之如天而无施教有为之迹故人
无得而称焉
卷十七 第 2a 页 0442-142.png
疏太上者淳古之君也谓太上者尊之也
言太上之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臣
下但知有君尊之如天大而在上被四时
生育之义不知何以称其德是故云下知
有之
义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至高至大以表
其名上古之君无有谥号行淳厚之化以
化于人任物无为不言而信不施典法以
荡物心故臣下知其上有君而不闻其教
令其卧居居其起于于其行填填其视颠
言太上之君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臣
下但知有君尊之如天大而在上被四时
生育之义不知何以称其德是故云下知
有之
义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至高至大以表
其名上古之君无有谥号行淳厚之化以
化于人任物无为不言而信不施典法以
荡物心故臣下知其上有君而不闻其教
令其卧居居其起于于其行填填其视颠
卷十七 第 2b 页 0442-143.png
颠山无蹊隧泽无舟梁耕而食织而衣四
时自行其上万物自行其下至德玄远不
可名称故曰太上或云上古太古之君者
昔有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
氏丽连氏轩辕氏赫胥氏无怀氏昊英氏
尊卢氏葛天氏阴襄氏祝融氏列山氏伏
羲氏神农氏皆结绳无为之代黄帝乃垂
衣裳造书契有作有法渐以化民矣三皇
者以道理人无制令无刑罚谓之皇有制
令无刑罚谓之帝所以三古异宜步骤斯
时自行其上万物自行其下至德玄远不
可名称故曰太上或云上古太古之君者
昔有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
氏丽连氏轩辕氏赫胥氏无怀氏昊英氏
尊卢氏葛天氏阴襄氏祝融氏列山氏伏
羲氏神农氏皆结绳无为之代黄帝乃垂
衣裳造书契有作有法渐以化民矣三皇
者以道理人无制令无刑罚谓之皇有制
令无刑罚谓之帝所以三古异宜步骤斯
卷十七 第 3a 页 0442-144.png
变矣太上之化不其远欤
其次亲之誉之
注逮德下衰君行善教仁见故亲之功高
故誉之
疏太上之君殁黄帝尧舜氏作施教行善
仁及百姓故亲之柔服致平功高天下故
誉之亲誉生前人之迹矫徇为后代之患
义曰誉褒美也矫妄也以身从物曰徇也
殁死也谓前太古上古之君相次死殁也
作起也黄帝者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
其次亲之誉之
注逮德下衰君行善教仁见故亲之功高
故誉之
疏太上之君殁黄帝尧舜氏作施教行善
仁及百姓故亲之柔服致平功高天下故
誉之亲誉生前人之迹矫徇为后代之患
义曰誉褒美也矫妄也以身从物曰徇也
殁死也谓前太古上古之君相次死殁也
作起也黄帝者有熊国君少典之次子也
卷十七 第 3b 页 0442-145.png
姓公孙氏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
成而聪明母有乔氏曰附宝见电光绕北
斗枢星照野感而有孕十四月而黄帝生
焉神农德衰蚩尤暴横诸侯侵伐黄帝修
德振兵杀蚩尤于涿鹿之野天下尊之立
为天子曰黄帝焉以代神农之位师广成
子于崆峒山问理国之道取天地之精以
养兆民造书契服牛马舟车杵臼宫室弧
矢调律吕铸鼎制琴其所居有缙云之瑞
或号缙云氏以云纪官礼乐既作其臣大
成而聪明母有乔氏曰附宝见电光绕北
斗枢星照野感而有孕十四月而黄帝生
焉神农德衰蚩尤暴横诸侯侵伐黄帝修
德振兵杀蚩尤于涿鹿之野天下尊之立
为天子曰黄帝焉以代神农之位师广成
子于崆峒山问理国之道取天地之精以
养兆民造书契服牛马舟车杵臼宫室弧
矢调律吕铸鼎制琴其所居有缙云之瑞
或号缙云氏以云纪官礼乐既作其臣大
卷十七 第 4a 页 0442-146.png
挠造历容成造算仓颉造文字风后造五
兵而万虑兴焉名迹显焉帝乘飞龙周游
四海名山大川皆有其迹于是采首山之
铜铸鼎于荆山以合九丹丹成有龙垂胡
髯而下迎之黄帝乘黄龙而升天其大臣
同升者七十二人其小臣有攀断龙髯而
堕抱帝之弓而号故号曰乌号弓其升天
处今在虢州阌乡县皇天原亦名鼎湖是
也帝尧睦九族亲百姓师务成子定岁时
正律度以化天下帝舜师尹寿子以孝德
兵而万虑兴焉名迹显焉帝乘飞龙周游
四海名山大川皆有其迹于是采首山之
铜铸鼎于荆山以合九丹丹成有龙垂胡
髯而下迎之黄帝乘黄龙而升天其大臣
同升者七十二人其小臣有攀断龙髯而
堕抱帝之弓而号故号曰乌号弓其升天
处今在虢州阌乡县皇天原亦名鼎湖是
也帝尧睦九族亲百姓师务成子定岁时
正律度以化天下帝舜师尹寿子以孝德
卷十七 第 4b 页 0442-147.png
彰闻代尧为天子其解具在第三章中言
黄帝尧舜制作法度天下化之民乃亲其
德而誉其功乃真亲真誉也非黄帝尧舜
使民亲誉而民自亲誉之后代则不然觊
觎前迹而有矫亲矫誉所以矫窃之患生
之矣
疏故庄子曰吾语汝大乱之本必生尧舜
之间何也以其迹存乎千岁之后故尔
义曰亲誉之迹起于黄帝尧舜千载之后
人慕其迹而生矫徇庄子庚桑楚谓其弟
黄帝尧舜制作法度天下化之民乃亲其
德而誉其功乃真亲真誉也非黄帝尧舜
使民亲誉而民自亲誉之后代则不然觊
觎前迹而有矫亲矫誉所以矫窃之患生
之矣
疏故庄子曰吾语汝大乱之本必生尧舜
之间何也以其迹存乎千岁之后故尔
义曰亲誉之迹起于黄帝尧舜千载之后
人慕其迹而生矫徇庄子庚桑楚谓其弟
卷十七 第 5a 页 0442-148.png
子曰夫尧舜又何足以称扬哉以其揖让
相禅而后世法也且举贤则人相轧任智
则人相盗固不足以厚民子有弑父臣有
弑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大乱之本必生
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必有人
与人相食者此言尊贤任能遂至大弊更
相蚕食起自唐虞之间人矫徇不休失其
真性故至于大乱也
其次畏之侮之
注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则驱以
相禅而后世法也且举贤则人相轧任智
则人相盗固不足以厚民子有弑父臣有
弑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大乱之本必生
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必有人
与人相食者此言尊贤任能遂至大弊更
相蚕食起自唐虞之间人矫徇不休失其
真性故至于大乱也
其次畏之侮之
注德又下衰君多弊政人不堪命则驱以
卷十七 第 5b 页 0442-149.png
刑罚故畏之怀情相欺明不能察故侮之
疏黄帝尧舜氏殁下及三王五霸浸以陵
迟严刑峻制故畏之明不能察故侮之下
议罪而求功上赏奸而生诈相蒙若此可
为寒心
义曰尧舜既殁三王继之三王者夏殷周
也夏禹姓姒名文命高阳氏之孙也母曰
修己于石纽山下泉中得月精如鸡子吞
之而孕生禹左手有水字右手有台字合
为治字禹父鲧为尧治水九年绩用不成
疏黄帝尧舜氏殁下及三王五霸浸以陵
迟严刑峻制故畏之明不能察故侮之下
议罪而求功上赏奸而生诈相蒙若此可
为寒心
义曰尧舜既殁三王继之三王者夏殷周
也夏禹姓姒名文命高阳氏之孙也母曰
修己于石纽山下泉中得月精如鸡子吞
之而孕生禹左手有水字右手有台字合
为治字禹父鲧为尧治水九年绩用不成
卷十七 第 6a 页 0442-150.png
舜殛鲧于羽山举禹代父使之治水通九
江浚百川百谷既同四海无壅手足胼胝
凿龙门辟伊阙浚九河所经者七百馀国
乘四载而奠名山大川靡不周遍其为人
也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师
真行子得太上灵宝五符檄召鬼神移山
塞川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舜遂
禅位作九鼎立九州五岳名山皆刻石科
斗篆文以表其高下在位四十一年年一
百岁子孙十六代都平阳起癸亥终己巳
江浚百川百谷既同四海无壅手足胼胝
凿龙门辟伊阙浚九河所经者七百馀国
乘四载而奠名山大川靡不周遍其为人
也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师
真行子得太上灵宝五符檄召鬼神移山
塞川治水既毕天锡玄圭以告成功舜遂
禅位作九鼎立九州五岳名山皆刻石科
斗篆文以表其高下在位四十一年年一
百岁子孙十六代都平阳起癸亥终己巳
卷十七 第 6b 页 0442-151.png
四百八十七年禹既禅位自以德不及尧
舜去帝称王即三王之一也其后夏桀无
道殷汤以诸侯起兵伐桀而代其位焉殷
汤契之后也黄帝十七代孙子名履一名
天乙佐夏征葛伯有功开三面之网归其
仁者三十六国夏桀暴虐天下叛之汤征
桀于鸣条之野放之于南巢有白狼之瑞
师锡则子以伊尹为相大旱七年以身为
牲天乃大雨四海美之在位十三年年一
百一十九岁子孙二十一代三十王都于
舜去帝称王即三王之一也其后夏桀无
道殷汤以诸侯起兵伐桀而代其位焉殷
汤契之后也黄帝十七代孙子名履一名
天乙佐夏征葛伯有功开三面之网归其
仁者三十六国夏桀暴虐天下叛之汤征
桀于鸣条之野放之于南巢有白狼之瑞
师锡则子以伊尹为相大旱七年以身为
牲天乃大雨四海美之在位十三年年一
百一十九岁子孙二十一代三十王都于
卷十七 第 7a 页 0442-152.png
亳起庚午伐桀即位终乙酉年纣灭周兴
共六百五十六年三王之二也其后殷纣
无道斮朝涉之胫剖比干之心置炮烙之
刑刳剔孕妇天下叛之周西伯以丁卯年
霸于邠岐武王以己卯年嗣位至乙酉年
代纣于牧野克之遂兴周业而代殷位焉
周后稷之后姬姓后稷名弃母曰姜嫄帝
喾之元妃出野见巨人之迹悦而践之感
而有孕期年而生以为不祥弃之陋巷牛
马避之迁于冰上蜚鸟以其翼覆荐之姜
共六百五十六年三王之二也其后殷纣
无道斮朝涉之胫剖比干之心置炮烙之
刑刳剔孕妇天下叛之周西伯以丁卯年
霸于邠岐武王以己卯年嗣位至乙酉年
代纣于牧野克之遂兴周业而代殷位焉
周后稷之后姬姓后稷名弃母曰姜嫄帝
喾之元妃出野见巨人之迹悦而践之感
而有孕期年而生以为不祥弃之陋巷牛
马避之迁于冰上蜚鸟以其翼覆荐之姜
卷十七 第 7b 页 0442-153.png
嫄以为神遂收而养因名曰弃为儿时吃
好相地之形善耕农帝尧闻之举为农师
天下得其利封于邰号曰后稷其十世孙
古公亶父积德行义国人戴之亶父娶大
姜生季历季历娶大任生文王昌昌为西
伯殷纣疑其贤囚于羑里其臣闳夭求有
熊之马有莘之女异方珍怪以献于纣纣
赦西伯赐以弓矢斧钺得专征伐师老君
于岐山之阳鸑鷟为瑞天下之人归周德
者三有其二焉西伯以丁卯年受弓矢之
好相地之形善耕农帝尧闻之举为农师
天下得其利封于邰号曰后稷其十世孙
古公亶父积德行义国人戴之亶父娶大
姜生季历季历娶大任生文王昌昌为西
伯殷纣疑其贤囚于羑里其臣闳夭求有
熊之马有莘之女异方珍怪以献于纣纣
赦西伯赐以弓矢斧钺得专征伐师老君
于岐山之阳鸑鷟为瑞天下之人归周德
者三有其二焉西伯以丁卯年受弓矢之
卷十七 第 8a 页 0442-154.png
锡当纣二十一年也武王以乙酉年克纣
正位放牛于桃林之野归马于华山之阳
倒载干戈示不复用有乱臣十人而天下
大理在位九年文王年九十七武王年九
十三子孙三十七代四十一王起乙酉终
赧王壬子共八百六十八年此三王之三
也五霸者在三王之内诸侯之间以兵服
四方为盟会之主内扶天子外威诸侯以
礼乐征伐权于当代不及于王故谓之霸
夏之霸者有昆吾黄帝之后也殷之霸者
正位放牛于桃林之野归马于华山之阳
倒载干戈示不复用有乱臣十人而天下
大理在位九年文王年九十七武王年九
十三子孙三十七代四十一王起乙酉终
赧王壬子共八百六十八年此三王之三
也五霸者在三王之内诸侯之间以兵服
四方为盟会之主内扶天子外威诸侯以
礼乐征伐权于当代不及于王故谓之霸
夏之霸者有昆吾黄帝之后也殷之霸者
卷十七 第 8b 页 0442-155.png
有大彭豕韦帝尧之后也周之霸者有齐
桓僖公之庶子名小白鲁庄公九年立管
仲相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惠王襄王
之时也晋文公者献公之子名重耳母曰
狐姬以鲁僖公二十二年立文公以僖公
四年避骊姬之祸奔于齐历曹卫陈楚郑
秦诸国凡十八年秦伯以师纳之于晋周
襄王加九锡赐彤弓彤矢圭瓒秬鬯得专
征诸侯教民二年欲用之子犯请教之以
义于是出定襄王入务利民伐原以示信
桓僖公之庶子名小白鲁庄公九年立管
仲相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惠王襄王
之时也晋文公者献公之子名重耳母曰
狐姬以鲁僖公二十二年立文公以僖公
四年避骊姬之祸奔于齐历曹卫陈楚郑
秦诸国凡十八年秦伯以师纳之于晋周
襄王加九锡赐彤弓彤矢圭瓒秬鬯得专
征诸侯教民二年欲用之子犯请教之以
义于是出定襄王入务利民伐原以示信
卷十七 第 9a 页 0442-156.png
大蒐以示礼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围一
战而霸言其能任礼智征伐以取霸盛兴
兵得众盟谓之霸霸者把也谓把揽英雄
以致强大也夫仁义礼智征伐之道也严
刑以束人心峻法以钳人口法愈细而民
愈乱网愈密而罪愈多祸起而不知奸生
而不悟上下相诈故或畏之或侮之有道
之士见其危迹为之悚慄所谓寒心也冲
虚真经孔子对商太宰曰三皇善因时顺
物而理五帝善任仁义彰善而成功三王
战而霸言其能任礼智征伐以取霸盛兴
兵得众盟谓之霸霸者把也谓把揽英雄
以致强大也夫仁义礼智征伐之道也严
刑以束人心峻法以钳人口法愈细而民
愈乱网愈密而罪愈多祸起而不知奸生
而不悟上下相诈故或畏之或侮之有道
之士见其危迹为之悚慄所谓寒心也冲
虚真经孔子对商太宰曰三皇善因时顺
物而理五帝善任仁义彰善而成功三王
卷十七 第 9b 页 0442-157.png
善任智勇智以决之勇以行之五霸善任
机权因势以制宜托机以成务而犹检之
以礼约之以信礼信或亏即霸道隳矣
信不足有不信
注畏之侮之者皆由君信不足故令下有
不信之人
疏此覆释畏之侮之百姓畏君之刑法侮
君之教令者皆为君信不足于下故令下
有此不信之人尔
义曰言著而不欺曰信赏及无功罚及无
机权因势以制宜托机以成务而犹检之
以礼约之以信礼信或亏即霸道隳矣
信不足有不信
注畏之侮之者皆由君信不足故令下有
不信之人
疏此覆释畏之侮之百姓畏君之刑法侮
君之教令者皆为君信不足于下故令下
有此不信之人尔
义曰言著而不欺曰信赏及无功罚及无
卷十七 第 10a 页 0442-158.png
罪则为不信教令失信民得欺之矣形曲
则影邪源混则流浊上行下效其应若斯
春秋宣公十一年楚子伐郑及栎郑大夫
子良曰楚晋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
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及楚
子盟于辰陵陈郑服也此乃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犹其贵言
注亲之誉之者犹君有德教之言故贵其
言而亲之誉之也
则影邪源混则流浊上行下效其应若斯
春秋宣公十一年楚子伐郑及栎郑大夫
子良曰楚晋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
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及楚
子盟于辰陵陈郑服也此乃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犹其贵言
注亲之誉之者犹君有德教之言故贵其
言而亲之誉之也
卷十七 第 10b 页 0442-159.png
疏此覆释亲之誉之也百姓所以亲爱君
之仁善称誉君之功业者由君有德教之
言故贵重君之言而称誉之尔古犹字与
由字通用
义曰君教令不一民畏侮之君教令仁善
民亲誉之书曰民靡常怀怀于有仁又曰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故贱其苛暴之令而
贵其仁善之教犹者尚也从也古文或少
故通用之
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之仁善称誉君之功业者由君有德教之
言故贵重君之言而称誉之尔古犹字与
由字通用
义曰君教令不一民畏侮之君教令仁善
民亲誉之书曰民靡常怀怀于有仁又曰
抚我则后虐我则雠故贱其苛暴之令而
贵其仁善之教犹者尚也从也古文或少
故通用之
功成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卷十七 第 11a 页 0442-160.png
注功成而不执事遂而无为百姓日用而
不知谓我自然而成遂则所以太上下知
有之也
疏此覆释太上下知也夫淳朴不残孰为
牺樽道德公行亲誉焉设故太上之代下
忘帝力适令功成事遂百姓皆以为自然
合尔不知所以亲誉报施也
义曰首标太上之化次述浇淳不同末以
此句覆释太上无为之理当太上之代窊
地为樽抔(抔步/侯反)水而饮不亲其亲不子其
不知谓我自然而成遂则所以太上下知
有之也
疏此覆释太上下知也夫淳朴不残孰为
牺樽道德公行亲誉焉设故太上之代下
忘帝力适令功成事遂百姓皆以为自然
合尔不知所以亲誉报施也
义曰首标太上之化次述浇淳不同末以
此句覆释太上无为之理当太上之代窊
地为樽抔(抔步/侯反)水而饮不亲其亲不子其
卷十七 第 11b 页 0442-161.png
子上有生成遂长之功不矜于下下见物
得其所不知上化所为以为自然而然也
淳朴不残者庄子马蹄篇曰淳朴不残孰
为牺樽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
取仁义情性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
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
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
过也梁书刘香答沈约曰古者彝器皆刻
木为鸟兽形凿顶及背以出纳酒魏朝有
人于鲁郡野中耕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
得其所不知上化所为以为自然而然也
淳朴不残者庄子马蹄篇曰淳朴不残孰
为牺樽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
取仁义情性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
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
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
过也梁书刘香答沈约曰古者彝器皆刻
木为鸟兽形凿顶及背以出纳酒魏朝有
人于鲁郡野中耕得齐大夫子尾送女器
卷十七 第 12a 页 0442-162.png
有犠樽作牺牛形晋永嘉中贼曹嶷于青
州发齐景公冢得二樽形亦为牛乃知皆
古牺樽之制也夫太古上古之时大道之
行上德不德人知其上有君长焉中古之
时大道既隐仁德可见恩惠及人故有亲
誉之美焉下古之衰道德皆隐教令郁兴
信义漓薄其上失信下则以不信应之故
见其峻令则畏之闻其失信则侮之老君
所戒欲使后代帝王弃礼智之末迹慕道
德之古风遗功忘名复归大朴矣亲誉者
州发齐景公冢得二樽形亦为牛乃知皆
古牺樽之制也夫太古上古之时大道之
行上德不德人知其上有君长焉中古之
时大道既隐仁德可见恩惠及人故有亲
誉之美焉下古之衰道德皆隐教令郁兴
信义漓薄其上失信下则以不信应之故
见其峻令则畏之闻其失信则侮之老君
所戒欲使后代帝王弃礼智之末迹慕道
德之古风遗功忘名复归大朴矣亲誉者
卷十七 第 12b 页 0442-163.png
有仁爱之迹则亲之有美善之迹则誉之
报施者上加其恩曰报下立功劳曰施春
秋僖公二十四年周襄王使狄伐郑有功
富辰谏王曰报者倦多施者未厌言施功
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也此为周王怨郑
使狄伐之狄有功而王欲以其女为后大
夫富辰谏王之辞也百姓日用而不知者
周易之辞也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十六
报施者上加其恩曰报下立功劳曰施春
秋僖公二十四年周襄王使狄伐郑有功
富辰谏王曰报者倦多施者未厌言施功
劳也有劳则望报过甚也此为周王怨郑
使狄伐之狄有功而王欲以其女为后大
夫富辰谏王之辞也百姓日用而不知者
周易之辞也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