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40237a 页
卷十三 第 1a 页 0437-080.png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十三赞二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
  上善若水章
 考异(河上公作易性章赵实/庵作柔顺利正义章)
 唐明皇疏前章明天地无私生成则长久
 此章明至人若行柔弱故无尤首标若水
 示三能之近道次云居地尽七善之利物
 结以不争劝守柔以全胜也
 杜光庭曰夫水之为德也柔弱平和居顺
卷十三 第 1b 页 0437-081.png
 处下随时壅决任器方圆流作泉源散为
 雾露凡物失之则死得之则生击之无伤
 执之无有所以不及于道者水有形而道
 无形也虽有形为碍其于利物之德谦冲
 之用近于道矣老君举水为喻以劝修道
 之人欲令体七善三能修身理国兼以不
 销之德故无尤过之事
 张冲应曰此性乃人既长所为之性也人
 禀天地气生本来未有不善自生而长为
 情所乱则五欲动而性多不善矣故人所
卷十三 第 2a 页 0437-082.png
 以遗道陷身而不知反此章盖勉夫人改
 易其长而所为之性不致于纵则进于其
 道矣
其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考异(而不争一作又不争处众人一作居/众人故几于道一道下有矣宇政善)
 (治一作正又/作政善理)
 河上公曰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在天为雾露在地
卷十三 第 2b 页 0437-083.png
 为泉源也处众人之所恶众人恶卑湿垢
 浊水独静流居之也故几于道水性几与
 道同居善地水性善喜于地草木之上即
 流而下有似于牝动而下人也心善渊水
 深空虚渊深清明与善仁万物得水以生
 与虚不与盈也言善信水内影照形不失
 其情也政善治无有不洗清且平也事善
 能能方能圆曲直随形动善时夏散冬凝
 应期而动不失天时夫唯不争壅之则止
 决之则流听从人也故无尤水性如是故
卷十三 第 3a 页 0437-084.png
 天下无有怨尤水者也
 王辅嗣曰上善若水至众人之所恶人恶
 卑也故几于道道无水有故曰几也居善
 地至故无尤言水皆应于此道也
 唐明皇曰上善若水将明至人上善之功
 故举水性几道之喻也疏上善标人也若
 水者喻也至人虚怀于法无住忘善而善
 之上上善若水行如水之能具在下文皆
 含法喻也水善利至众人之所恶疏水性
 甘深散洒一切被其润泽蒙利则长故云
卷十三 第 3b 页 0437-085.png
 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平可
 取法清能鉴人乘流侑坎与之安顺在人
 所引尝不竞争此二能也恶居下流众人
 恒趣水则就卑受浊处恶不辞此三能也
 故几于道几近也疏利物明其弘益不争
 表其柔弱处恶示其含垢此水之三能唯
 圣人之一贯其行如此去道不遐故云近
 尔居善地上善之人处身柔弱亦如水之
 居下润益一切地以卑用水好流下疏至
 人所居善能弘益如水在地利物则多又
卷十三 第 4a 页 0437-086.png
 地道用卑水好流下同至人之谦顺几道
 性之柔弱故云居善地心善渊用心深静
 亦如水之泉渟也疏至人之心善于安静
 如水之性湛尔泉渟水静则清明心闲则
 了悟泉深静也故云心善渊与善仁施与
 合乎至仁亦如水之润泽品物也疏至仁
 弘济常以与人善施之功合乎仁行如水
 润泽无心爱憎故云与善仁言善信发言
 信实亦如水之行险不失其信矣疏上善
 之人言必真实引化凡庶善信不欺如彼
卷十三 第 4b 页 0437-087.png
 泉流岂殊坎险故云言善信政善理从政
 善理亦如水之洗涤群物令其清净也疏
 政正也至人于事动合无心正容悟物物
 因从正正则自理非善而何如彼水性洗
 涤群物令其清净故云善理事善能于事
 善能因任亦如水之性方圆随器不滞于
 物疏至人圆明于物无碍凡有运动在事
 皆通通则善能是明照了如彼水性决之
 为川壅之为地浮舟涵虚无所不为是善
 能也动善时物感而应不失其时亦如水
卷十三 第 5a 页 0437-088.png
 之春泮冬凝矣疏至人之心喻彼虚谷方
 之镜像物感斯应如彼水性春泮冬凝与
 时消息故云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上
 善之人虚心顺物如彼水性壅止决流既
 不违逆于物故无尤过之地疏尤过也至
 人善行与物无伤虚心曲全未曾争竞波
 流颓靡委顺若斯曾不违逆于物故无尤
 过之地矣
 杜光庭曰上善若水上善之士体道修心
 应变随时纵横利物老君欲显上善之德
卷十三 第 5b 页 0437-089.png
 以劝后学之人以水与道相邻故举水为
 喻上善有善而忘其善如水之不矜其功
 水不矜功其功益大善不伐善其善益彰
 既大且彰为善之上矣上惟南面之主下
 洎栖岩之人能如水焉必得道矣法喻者
 以水为喻以道为法以上士为能行之人
 也水善利至众人之所恶甘者水之味也
 深者水之体也水为气母王于北方以润
 下为德其色黑其性智其味咸其数六北
 方者阳德之始阴气之终也生数一与道
卷十三 第 6a 页 0437-090.png
 同也道亦为一即无一之一水亦为一即
 有一之一也无一之一为道之体有一之
 一为道之用则明水者道之用也一切物
 类皆资润泽而得生成以能润故而生万
 物故处三能之首也柔弱者水之德也德
 经第四十一章云天下柔弱莫过于水重
 举水德以劝守柔矣夫其水也居平则不
 流法以平恕为本故可取法也水之不流
 静能鉴物故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
 水以其清且静也水性平也故值不平则
卷十三 第 6b 页 0437-091.png
 逝值坎泽则止东西南北随引所行不与
 人争无所不可校量众德又云不及生物
 之功故次二能也人之性也徇常者众谦
 顺者寡好居上位恶处下流唯夫水也处
 下不争居污不辱比前之德前德为胜故
 为三能也故几于道以前三能故近于道
 人君能宣弘益之德秉谦冲之心体含垢
 之行则天下太平矣理身者功务及物柔
 以制性处浊顺俗委迹谦光则神仙可冀
 矣居善地此明处下乐卑为安国存身之
卷十三 第 7a 页 0437-092.png
 道也天之清浮故用其高地以浊厚故安
 其下易曰天尊地卑卑高以陈又云地道
 卑而上行则水顺下而处卑同至人之谦
 德矣心善渊此明澄静清虚为洁己洗心
 之术也臣心如水臣门如市斯之谓欤与
 善仁此明润泽品物为博施济众之行也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亦斯
 义矣言善信此明信实无欺为真常审谛
 之教也行险不失其信者周易坎卦曰习
 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
卷十三 第 7b 页 0437-093.png
 也夫理国长民率身从道言必信实可以
 动天地感神明所以善恶之词兴于一室
 之中应乎千里之外此信之至也孔子云
 去食去兵而存乎信至哉言乎政善理此
 明真正化物为革凡成圣之法也正容悟
 物者庄子田子方篇子方名无择侍坐于
 魏文侯文侯师子夏而友子方子方数称
 溪工之道文侯以为溪工子方之师也子
 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耳称道数当故无
 择称之无择之师东郭顺子也其为人也
卷十三 第 8a 页 0437-094.png
 真人貌而天虚缘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
 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销无择何足以
 称之此所谓物之失道东郭顺子正其容
 仪心冥于道物睹自悟邪志尽销亦可谓
 不言而化不化而行真道也哉事善能此
 明因机任物为变应圆通之用也水以方
 圆任器壅决随时故能习海浮天且广且
 大人君垂裳理物委任贤良用之不疑各
 得其职可以无为而理臻乎泰宁矣动善
 时此明出处从时为守道保生之戒泮散
卷十三 第 8b 页 0437-095.png
 
 也春布阳和层冰释散冬有寒冱流水坚
 凝水之顺时也理国之道理身之方舒卷
 任时因物之性则至理矣则保生矣夫唯
 不争故无尤不争之德德之先也凡人之
 性不能无争为争之者其事众也乱逆必
 争暴慢必争忿恚必争奢泰必争矜伐必
 争胜尚必争违扰必争进取必争勇怯必
 争爱恶必争专恣必争宠嬖必争王者有
 一于此则兴师海内诸侯有一于此则兵
 交其国卿大夫有一于此贼乱其家士庶
卷十三 第 9a 页 0437-096.png
 人有一于此则害成于身皆起于无思虑
 愆礼法不畏惧不容忍争乃兴焉故争城
 者杀人盈城争地者杀人满野必当察起
 争之本塞为争之源无不理矣语曰君子
 无所争又曰在丑不争下经曰圣人之道
 为而不争不争之德何过之有哉虚心者
 虚心无欲也曲全者曲己全人也波流者
 任性自适也颓靡者放旷无滞也波流者
 庄子应帝王篇云变化颓靡世事波流无
 往不同矣委顺者委心顺道也体兹上善
卷十三 第 9b 页 0437-097.png
 遵彼三能国泰长生之要也
 宋道君曰上善若水易曰一阴一阳之谓
 道继之者善也庄子曰离道以善善名既
 立则道之体亏然天一生水离道未远渊
 而虚静而明是谓天下之至精故上善若
 水水善利至故几于道融为雨露万汇以
 滋凝为霜雪万宝以成流为江河聚为沼
 沚泉深海大以汲以藏以裕生殖万物皆
 往资焉而不匮以利物万物孰善于此善
 利万物万物蒙其泽受其施而常处于柔
卷十三 第 10a 页 0437-098.png
 弱不争之地纳污受垢不以自好累乎其
 心故于道为近几近也居善地行于地中
 流而不盈心善渊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
 远与善仁兼爱无私施而无择言善信避
 碍而通诸海行险而不失其信政善治污
 者洁之险者夷之顺物自然无容心焉故
 无不治事善能因地而为曲直因器而为
 方圆趋变无常而常可以为平无能者若
 是乎动善时阳释之而泮阴凝之而冰决
 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动而不
卷十三 第 10b 页 0437-099.png
 括宜在随时而已夫惟不争故无尤圣人
 体道则治身为长久之存兼善则利物处
 不争之地庄子曰有而为之者其易邪易
 之者皞天不宜夫无为而寡过者易有为
 而无患者难既利物而有为则其于无尤
 也难矣上善利物若水之性虽利物而不
 择所利不与物争而物莫能与之争故无
 尤矣故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先
 王介甫曰上善若水善者可以继道而未
卷十三 第 11a 页 0437-100.png
 足以尽道故上善之人若水矣水善利至
 故几于道水之性善利万物万物因水而
 生然水之性至柔而弱故曰不争众人好
 高而恶卑而水处众人之所恶也居善地
 居善地下也心善渊渊静也与善仁施而
 不求报也言善信万折必东也政善治至
 柔胜天下之至刚事善能适方则方适圆
 则圆动善时春则泮也冬则凝也
 苏颍滨曰上善若水至故几于道易曰一
 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卷十三 第 11b 页 0437-101.png
 又曰天以一生水盖道运而为善犹气运
 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二者皆自无而
 始成形故其理同道无所不在无所不利
 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间
 矣故曰几于道矣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
 此者也故曰上善居善地至动善时避高
 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虚静默深不
 可测善渊也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
 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
 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遇物赋形而
卷十三 第 12a 页 0437-102.png
 不留于一善能也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
 善时也夫唯不争故无尤有善而不免于
 人非者以其争也水唯不争故兼七善而
 无尤
 吕吉甫曰上善若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
 之者善也谓之继则已离道而非道之体
 矣上善者道之所谓善者也非天下皆知
 善之为善也故若水焉水善利至故几于
 道盖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而上善亦然则未足以为道几于道矣居
卷十三 第 12b 页 0437-103.png
 善地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下之也
 故以居则善地心善渊鲵桓之审为渊止
 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故以心则善
 渊与善仁言善信注然而不满酌然而不
 竭故以与则善仁行险而不失其信故以
 言则善信政善治其派为川谷其委为渎
 海足以政则善治事善能善治天下莫柔
 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故以事则
 善能动善时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
 后进夫唯不争故无尤要之出不争而以
卷十三 第 13a 页 0437-104.png
 居地为本故曰夫惟不争则天下莫与之
 争先
 王元泽曰上善若水水者五行之首方出
 空无而入实有者也离道未远故其性最
 近道盖离道则善名立上善若水物理自
 然水善利至故几于道人有心心为火火
 腾上而明故好争惟志心体道能离物而
 无心胜物也居善地趋下而流心善渊深
 静而平内明而晦政善治任理而不任情
 积柔而蒙重大事善能惟变所适故无不
卷十三 第 13b 页 0437-105.png
 能动善时决之则流壅之则止不先物动
 亦不失时夫惟不争故无尤水体一而物
 莫能遏故能兼此诸善盖有德于物而常
 下物是以有德使有心于为德则不能成
 其德矣故篇终又言之
 刘仲平曰上善若水离无入有处恶不争
 而与物为利水之用于此为近上善者有
 心体此而名已立故于水为若而已矣与
 善仁至政善治然水之为物未尝有政也
 而曰言善信政善治何也方此因论善人
卷十三 第 14a 页 0437-106.png
 若水故以言政及于善人也动善时德性
 体乎水而尽乎在我之善者善者善也是
 以居善安其地心善存乎渊与善均其仁
 言善行其信事善施其能动善随其时杂
 说动善时盖因时而动动之善也而书亦
 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诗美南仲薄伐西
 戎而言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者以其动而
 则应也自非因时而动敦能至于此乎
 刘巨济曰上善若水易曰继道者善庄子
 曰离道以善皆谓自道而降莫近于善故
卷十三 第 14b 页 0437-107.png
 也善不有其善为上善如上德之善水善
 利至故几于道道生一一生水则亦以水
 近道故也水以润为德之谓利善时之谓
 不争就下之谓处恶善加于人而不伐犹
 之利物而不争也自处以下犹之处众人
 之所恶也道亦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
 恶而水如之水如道则上善如水矣此所
 以近道也居善地善以处下为居水以就
 下为地在善得之水地故曰居善地心善
 渊善以安静为心水以深静为渊在善则
卷十三 第 15a 页 0437-108.png
 得水之渊故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善
 以教人为与水以利物为仁在善则得水
 之仁故曰与善仁善以不欺为言水以行
 险不失于信在水则得水之信故曰言善
 信政善治善以正己物正为政水以激扬
 清浊为治在善则得水之治故曰政善治
 事善能善以和同为事水以圆方而不滞为
 能在善得水之能故曰事善能也动善时水
 以冬凝春泮为时在善得水之时故曰动善
 时也夫惟不争故无尤言上善当如水以不
卷十三 第 15b 页 0437-109.png
 争为善也以不争为利乃能兼此七者而为
 天所祐人所助也何过之有乎前章言圣人
 后身外身之事而六善不争故次之以六善
 刘骥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易曰继道者
 善也庄子亦曰离道以善皆言自道以降
 莫近于善天一生水亦去道未远故上善
 若水水善利万物至柔弱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者自处以下也
 心善渊者以静则明也与善仁者利物而
 不求报也言善信者行险而不失信也决
卷十三 第 16a 页 0437-110.png
 之则流雍之则止政善治也盈科而进万
 折必东事善能也源泉混混不舍昼夜动
 善时也兼此七善而不与物争故无尤此
 其所以几于道唯道集虚而水就下自然
 无盈满之累故次之以持而盈之
 赵实庵曰初举喻二一柔顺继道上善若
 水前章言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明
 天地与圣人以私而成公也夫能以私而
 成公则善探天人之机无所往而不适焉
 兹上善也故次之曰上善若水夫仁善为
卷十三 第 16b 页 0437-111.png
 元义善为臧礼善为嘉信善为谷智善为
 淑各有其善而未尽善也惟水之德通具
 七善所谓智周万物故称为上善者欤善
 事事也事事则有备此其所以为尽善也
 故上善若水御注引庄子曰离道以善善
 名立则道之体亏然天一生水离道未远
 兹又见上善之义也二正指水德水善利
 至故几于道前以善而譬水此正言水之
 善五行以金生水金所生处水继体而前
 包是不离其母也然水生于坎坎位居子
卷十三 第 17a 页 0437-112.png
 黄宫育气乃正位也所包之地乃应神在
 己也洪范以天一生水地二生火火自水
 生精一也神在于精神应次二三阳生于
 水水下而风上三阴生于风风上而水下
 阴阳合德交神应用虽曰一阴一阳一风
 一水而其所自天一为元故水者上蒸而
 为云云化而为雨百物滋水而生水之利
 利天下也故曰水善利万物又不争又者
 一言不能尽其善故再言之也不争者水
 之性柔也柔则顺顺则不逆于物则无所
卷十三 第 17b 页 0437-113.png
 不通孟子曰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
 则西流引之则达皆柔之所致也然水之
 性就下人之情好上好上者恶下恶下者
 众人之情就下者处卑处卑者上善之德
 夫不能处卑则好争好争则先人先人则
 不能外身外身则能谦处是义犹牒前也
 故曰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近也御
 注曰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
 则知继道者莫如善然道大故似不肖天
 下不敢臣微乎不可抟万物无足拟惟水
卷十三 第 18a 页 0437-114.png
 之卑下乃能几之次举七德七一申合德
 居善地二水与土同包及其分也土静而
 水动土性克水水泛滥则土为之堤防土
 爰稼穑水灌溉则土以之成功初同一气
 则兄弟也既分其胎则夫妻也盖不克则
 不生一六合则水乃生成也故水于地而
 行则水之利在地也地卑也水下也水土
 同德不可以须臾离二者所以合德合德
 则反其本矣异夫道不同不相为谋者矣
 故地平者平水土则知水之居善其地也
卷十三 第 18b 页 0437-115.png
 御注曰居于地中流而不盈二澄明为体
 心善渊夫有性者有心无情者无心水无
 情也焉得有心经所以言心者以人之心
 而况之水也夫心者道也道生于心心寂
 法灭故渊乎其虚不可得而见及乎心动
 神生道散为物乌能尽其用邪渊深也亦
 曰渊虚也心之虚故有善渊之理焉故测
 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庄子曰渊而虚静
 而明其水之心乎夫不动则清莫挠则平
 眉须于是乎烛焉重浊在下清明在上众
卷十三 第 19a 页 0437-116.png
 止于是乎止焉此皆善渊之义也三滋生
 为德与善仁有心者与之不偏无心者施
 之则平水之不仁也而仁之至矣水无择
 也而德之流行易曰坎有孚惟心亨以一
 阳居二阴之中苟不能进德修业以离乎
 险且何以见其至诚而不已方其在坎也
 一阳来复复其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心本
 于生物复则止矣方复而止以向于生夫
 兼爱者圣人之心也不体乎道未免躄躄
 而为仁量乎泽若焦岂若时雨降天之谓
卷十三 第 19b 页 0437-117.png
 乎所以博施济众尧舜其犹病诸若夫水
 之仁与道同德兼爱无私施而无择也庸
 有不被乎故曰与善仁四中有所主言善
 信根荄者物之本也性命者道所生也本
 其所自来因其所常性其于理也有所不
 违矣夫五行以水主智土主信水何以信
 言邪观乎复以七日来复气传中孚中孚
 信也坎居复卦得自中孚言主信也太玄
 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中水准中孚中
 阳气潜明于黄宫信无不在乎中盖先天
卷十三 第 20a 页 0437-118.png
 之灵者妙乎一气肇万绪之端者始乎智
 源信得智以不二于言智行信而不失于
 物智不主信在事也迟豫而悔生信非智
 行在性也则郁勃而留滞所以蕴中为性
 形外为事至言去言大信不约故首尾可
 信非庳虚无因而大受者也则知言者非
 信而行之则失其本矣易曰行险而不失
 其信谓是故也五循理而行政善治大道
 以理性为主政事在文学之先自有天地
 以来君临万方者未有不穷理尽性而能
卷十三 第 20b 页 0437-119.png
 化民者也三皇以神化道五帝以仁同天
 而天下言治又孰知其本柔如水与物无
 迕而成其化彼有自立其德以乱大常者
 盖不知治本岂免困吝欤夫水之性趋乎
 卑湿行乎地中万折而注东避碍而通海
 此水之理也而政之本人情者如之以灌
 以溉动植待之以生以雨以露枯槁资之
 以润此水之功也政之原民生者如之涤
 除秽污而易之以洁受纳众污而易之以
 清者水之德也政之善格民俗者如之堤
卷十三 第 21a 页 0437-120.png
 可以绪而江河不可犯防可以止而湍急
 不可禦者水之势也政以柔道胜天下如
 之源泉混混其流浩浩愈汲而愈清弥出
 而弥新者水之本也政以日新化天下者
 如之水有是数者政皆兼而有之兹其为
 善治明矣呜呼莫非水也波波而非恶湛
 湛而非美虽浪而不失其为良净之而非
 止作之而非起涛而不失其为寿太上以
 谓上善若水取诸此矣而圣人体以为治
 岂私智哉六随器方圆事善能无为而寡
卷十三 第 21b 页 0437-121.png
 过者易有为而无患者难天下之事未有
 静而不动者也方其动也而应之使适当
 莫匪聪明睿智者为能断焉水之性自天
 一发源涓流不息及乎盈科而后进放于
 四海观其在二阴之中则能处险一阳居
 中则心亨虽阳而处阴虽陷而出险未离
 乎险流而不盈习而出之其用大矣然未
 尝与物争因地而为曲直曲不为枉而直
 不为肆因器而为方圆方不剸裁而圆无
 定体应万物之变而不失其为常适时之
卷十三 第 22a 页 0437-122.png
 用而不失乎信实无能也而无不能也上
 善之功尤见乎此七流结有常动善时天
 下之事君子观之以为进退在乎一出一
 处也出以其时则圣人作而万物睹处以
 其道潜龙巽而忧闷违当出而处卷而怀
 之者失乎不仁当处而出勉而行之则失
 乎不智知进退之道不失其时动斯得也
 书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若夫水之动也
 阳释之而泮阴凝之而冰在一体则内阳
 而外阴于春冬则有动而有静故顺以动
卷十三 第 22b 页 0437-123.png
 者应乎豫之时则善也明以动者应乎丰
 之时则善也险以动者应乎解之时则善
 也刚以动者应乎大壮之时则善也昔之
 人藏器于身则欲待时进德修业则欲及
 时修身慎行则欲俟时明于适来则欲安
 时晦入冥息则欲随时以时之所运天且
 弗违至于善养生者则迫而后应能交合
 者则进退有时苟若在世而不知出处修
 真而不识浮沉且何以达善时之义哉后
 结成二一总结柔顺夫唯不争水之性禀
卷十三 第 23a 页 0437-124.png
 乎柔弱水之德善乎不争不争之利见乎
 七事其治身也则不以刚胜人其处身也
 适足以柔自守若可犯也狎而侮之则溺
 若可污也浊而辱之则忍侮者自溺浊而
 徐清终莫能胜其柔也岂可以水之势就
 下而为众人之所恶曾不知居于下而用
 于上岂可以水之性柔弱而为强者之所
 胜曾不知积于柔而用之则刚方其养也
 而涓涓及夫汹涌也而莫制不争之道鲜
 能用之二无人道之患故无尤刚强凌弱
卷十三 第 23b 页 0437-125.png
 众暴寡皆以强自取也至于柔道以顺动
 人亦无疵焉
 邵若愚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众人好争
 老子以不争为上善喻若水谓水无心欲
 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处众人之所恶也以
 水之德故几于道夫争从心起无心则善
 为不争以无心为法而能利于万物是故
 居无心则善其地心无心则善其渊与无
 心则善其仁言无心则善其信政无心则
 善其治事无心则善其能动无心则善其
卷十三 第 24a 页 0437-126.png
 时夫唯无心善于不争故无尤矣
 王志然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太极生两
 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五行而五行之变
 化大矣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人谓
 之五常在身谓之五脏施诸色谓之五彩
 施诸乐谓之五音舌嗜之谓五味鼻嗅之
 谓五香各极其用谓之五材相生相杀更
 旺更废而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而不辞功用难名故几于道者唯水能
 然何也以其水之性能柔能刚能圆能方
卷十三 第 24b 页 0437-127.png
 能曲能直能短能长融为川流凝为冰霜
 聚为江河散为云雾万汇资之以生万宝
 得之以成源泉混混资焉不匮天一始生
 离道未远既标上善之名万物芸芸孰善
 于此故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先其不争善胜如此若夫行流散
 徙不择地而安平中准而用纳污受垢满
 而不溢此所谓居善地者也人莫鉴于流
 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止则静静
 则明反本归源太冲莫胜此其所谓心善
卷十三 第 25a 页 0437-128.png
 渊也兼爱无私智周莫及以仁为恩不亦
 自小此其所谓与善仁者也正言若反淡
 乎无味不期而会不约而至此其所谓言
 善信者也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人含
 其智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
 僻矣此其所谓政善治者也绝圣弃智大
 盗乃止绝巧弃利民利百倍随时举事事
 无不济此其所谓事善能者也春泮冬凝
 时之使然因地为利势之使然壅之则止
 决之则流使民以时动合其宜此所谓动
卷十三 第 25b 页 0437-129.png
 善时者也居善必能安而处心善必能渊
 而静与善必能仁而施言善必能信而立
 政善必能治而定事善必欲尽其能动善
 必欲随其时此圣人所以体之行之以治
 天下国家忧则与民同其忧乐则与民同
 其乐无为而寡欲者易有为而无尤者难
 苟能兼善若水之利上善水之性泽及万
 世而不知所以利之为利与物无争而物
 亦莫能与之争故无尤矣
 黄茂材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水有上善
卷十三 第 26a 页 0437-130.png
 下善七利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者上善
 也人能体此可几于道其小善七居善地
 者潴而为泽心善渊者静可以鉴与善仁
 者济物之功博也言善信者其流声不息
 也政善治者可以濯垢污也事善能者因
 器而为方圆也动善时者冬凝春则泮也
 比七者能其上亦可以为善人而未若不
 争之为上不争故无尤
 程泰之曰上善若水至而不争凡天下可
 以利人之事我得擅而为之则与我配对
卷十三 第 26b 页 0437-131.png
 者必有所夺我之夺彼之失也彼我立而
 争始于此矣水之德不求利人而亦不辞
 于为利者也能烹能溉能濯能载时其可
 而始为之故利出于此而害不移于彼无
 所争也上善者善之又善者也处众人至
 几于道道之未动也为无其既出而行乎
 万有之上也为虚虚之遇事而发见也为
 不肯自满而濡弱卑下也濡弱卑下也者
 固未为道然能冲而用之不入于盈则是
 能致其虚而善向于无者也此其趋道为
卷十三 第 27a 页 0437-132.png
 差近也夫天下亦有知谦弱之益者矣而
 私心未克骄夸好胜綦以上人则安肯屈
 折耐辱以行谦弱之道也惟水也善下而
 不争纳污而不辞以方人事则凡渫辱可
 耻者皆能忍而容之故虽未得为道而中
 虚无我正求道者之要路也居善地居者
 其所止聚之处也洼下之为居则大国下
 流是也故曰善地心善渊未尝不动而深
 静停平者乃其心也与善仁施予所及莫
 非润泽言善信人之于事有当言而不言
卷十三 第 27b 页 0437-133.png
 者有当大而少贬者有当浅而张之者皆
 非其当然而然者也水之停积者无声而
 世以渊嘿命之则夫遇激而有声者其言
 也大激则大鸣小激则小呜每遇皆然是
 之谓信政善治政者正彼之不正者也一
 经涤濯外垢去本质见是其治也事善能
 中准之平内景之明其能之遇事而见者
 也动善时遇坎固止而盈科则不辞于进
 值寒则凝而冻解则亦遂顺下而逝善当
 其可者也夫唯不争故无尤应而不倡行
卷十三 第 28a 页 0437-134.png
 其所无事利虽及物而非夺之于人故所
 为而莫或害之则上之七善不独水之才
 力也己既不争而人莫之尤则其上善亦
 易以遂也论八十一章其申言不争之益
 者凡六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
 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其一也欲
 上人而下之欲先人而后之以其不争故
 天下莫能与之争则其二也天道不争而
 善胜三也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四也战而
 不武胜而不与是谓不争之德五也与此
卷十三 第 28b 页 0437-135.png
 之不争无尤者凡六也夫其谓争者非必
 至于斗且战也彼己四对两不相下斯为
 争矣天之阴阳至神而无著也然常以冬
 夏二至而争盖己居其地者未退而方来
 待代者欲前此之谓争故争者对起而不
 退听之谓也有得乎道者则不然矣知雄
 守雌是能为而能不为者也功能可以加
 人而付之无有智力足以盖世而韬藏不
 用其所操蕴常不肯为天下先则安得有
 争也哉盖列子尝言常胜常不胜之道矣
卷十三 第 29a 页 0437-136.png
 曰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而殆
 矣夫若己而殆是好胜而必遇其敌者也
 会必至于不胜也又曰言柔先出于己者
 亡所殆矣是不与之争而彼自无所与争
 也此其胜所以可必也用此理也推而极
 之则虽两陈相加己战而胜犹得谓之不
 争也主柔以待须其可毙而后从而乘之
 则皆名为不争此所以为常胜之道也虽
 然此之谓常胜者主我而言也利则进不
 利则姑自保己是重于独善而轻于为人
卷十三 第 29b 页 0437-137.png
 者也其在老语虽其深妙者亦常先存此
 身不殆之理乃肯出身而任事不然则否
 盖古之为是学者必已多矣故晨门之讥
 孔子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荷蒉者
 亦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此二子者非无忧世之意而度天下莫与
 己合则舍之而听其自然尔凡此类疑皆治
 道家语而不肯任事者也乃若孔子之规
 模则不然矣既闻荷蒉之语则自叹曰果
 哉末之难矣夫爱一身而忘天下此岂孔
卷十三 第 30a 页 0437-138.png
 子不能哉盖重于救世宁有不可即而即
 之未有可即而不即者也此五就五去与
 夫七十二聘者皆能任天下于其身者也
 故夫老氏之见虽不失为道而孔子之所
 忍也若揆之其身则重于为己者祸辱决
 不能及也故削迹伐木老氏之所不遭也
 詹秋圃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易性章欲
 以吾性而易利物之水性故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水利万物而水溢
 水涸亦害物惟善处众人之所恶则几近
卷十三 第 30b 页 0437-139.png
 于道何则人善处身于平土而居心善渊
 深而静与博施以仁立言善主以信善治
 本乎正善能办乎事善动顺乎时无非兼
 利物我而安便所以天下自无怨尤且人
 性本善上善何取于水此又不易之易而
 持以类求之耳
 张冲应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水之为性
 卑下而柔顺也探之而虚视之而明运之
 于天则为雨为露运之于地则为江为河
 动者以之而浮植者以之而生污者以之
卷十三 第 31a 页 0437-140.png
 而洁刚者以之而柔万物藉之以有成也
 是以万物归之咸被其泽而无此可入彼
 不可入之争辩也众人者谓世之众人敦
 不归尊而视卑恃持刚而侮柔殊不知夫
 水之所以卑下而柔顺其中有妙用存焉
 此无物不为水之所制也人生而长所为
 之性有如水之性则为上善之人矣故其
 妙几微而日进于道凡见之所居则润泽
 滂流而居善地矣运之于心则虚明沉深
 而心善渊矣交之于物则物因以成而与
卷十三 第 31b 页 0437-141.png
 善仁矣发之于言则真实不妄而言善信
 矣用以正人则彼非此是自然明白而正
 善治矣用以处事则方圆曲直泛应而当
 而事善能矣晨昏昼夜升降消息不耗不
 为动有其时矣七善既备默运于中恶性
 易而善性生斯不校于人亦无所尤于人
 则进于其道深矣斯曰夫唯不争故无尤
 白玉蟾曰上善若水性犹水也水善不为
 物所忤而已利万物而不争初何心哉处
 众人之所恶于我何有故几于道心亦如
卷十三 第 32a 页 0437-142.png
 此居善地无所择也心善渊有所养也与
 善仁无分彼此言善信真实正善治无往
 不正事善能无为无所不为动善时与时
 偕行夫唯不争方寸不竞故无尤亦不以
 为福也
 廖粹然曰上善若水大道妙用如水之行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弱故任人所为
 处众人之所恶百姓日用而不知是道体
 故几于道可谓真常居善地故能处平心
 善渊方寸澄澈常能清净与善仁利济一
卷十三 第 32b 页 0437-143.png
 切言善信谓能中正正善治常主公平事
 善能清净道气动善时行止有节夫唯不
 争任人所使何尝逆人故无尤终无怨憾
 人若如之故能成道也
 陈碧虚曰上善若水上善者标人也若水
 者举喻也夫至人虚怀无欲应变随时不
 逆诸缘处善忘善故曰上善夫水能方圆
 疑释深浅浮沉顺道涵虚咸有其理唯圣
 人兼而通之故曰若水且水蕴三能之近
 道七善之利物谓下文也水善利万物至
卷十三 第 33a 页 0437-144.png
 故几于道此三能之近道也夫水性平静
 散润一切故天无水则阳旱地无水则尘
 飞利泽万物故曰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
 弱莫过于水去实归虚背高趋下壅之则
 止决之则流听从于人故曰不争此二能
 也人之情恶处下流好居上位而水则就
 卑受浊处恶不乱令物洁白独纳污辱故
 曰处众人之所恶此三能也几近也夫水
 利物则其仁广大不争则其德谦光处恶
 则其量忍垢举水性之三能唯至人之一
卷十三 第 33b 页 0437-145.png
 贯德行如斯去道不遐故曰近尔又解曰
 水为气母王于北方其数六北方者阳德
 之始阴气之终也生数一与道同也道亦
 谓之一道一者即无一之一也水一者即
 有一之一也无一之一为道之体有一之
 一为道之用明水者道之用也故曰几于
 道也居善地至动善时至人所居善执谦
 下顺物自然化及乡党如水在地善就卑
 下滋润群物故曰居善地此一善也至人
 之心善保虚静洞鉴幽微湛然通彻如水
卷十三 第 34a 页 0437-146.png
 渊澄波流九变不失明静故曰心善渊此
 二善也至人若与善行仁慈惠及天下不
 怀亲爱如水膏润善能升降无不沾济故
 曰与善仁此三善也至人之言善守诚信
 不与物期自然符契如水影物妍丑无差
 流满辄移行险不失故曰言善信此四善
 也至人从政善治于民正容悟物物自顺
 从如水清平善定高下涤荡群物使无尘
 秽故曰政善治此五善也至人临事善能
 任物随器授职不失其材如水柔性善事
卷十三 第 34b 页 0437-147.png
 方圆能随形器无用不成故曰事善能此
 六善也圣人动静善观其时出处应机能
 全其道如水之动善随时变冬凝夏液不
 差其节故曰动善时此七善也夫唯不争
 故无尤唯独也此结上三能七善之辞也
 夫至人之所用心行事出处语默皆全于
 妙道合乎物宜而常守雌静不与物争物
 既不争安有尤过之地又尤怨也言天下
 独有不争之人无所怨尤之者
 谢图南曰上善若水至几于道大学之道
卷十三 第 35a 页 0437-148.png
 在止于至善此曰上善其至者夫孟子曰
 性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经曰江海所以
 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则以水喻
 善皆取其能下者人惟能下所以众善归
 之水惟能下所以众流归之其趋一也水
 能滋利万物而不争其利利物而不自利
 者也众人之所恶者卑污洼下之地而水
 乐处之行乎自然无所决择故可几及于
 道此虽言水其实为善人言之也居善地
 至故无尤高下不择地故居善于地澄清
卷十三 第 35b 页 0437-149.png
 不可挠故心善于渊随取随足故与善于
 仁不平则鸣故言善于信可鉴妍丑故正
 善于治载沉载浮故事善于能流行不息
 故动善于时利若是其广功若是其大而
 未尝与物有争焉又何尤怨之有此虽言
 水之善而实言人之善也善也水也无非
 道之所存也盖尝论之天一生水水为五
 行之宗尊莫尊于水矣水行地中水为万
 物之利大莫大于水矣尊而不居其尊大
 而不有其大此所以为善而不争也所以
卷十三 第 36a 页 0437-150.png
 不争而无尤也善人之为善也友一乡之
 善以为未足友一国之善犹以为未足友
 天下之善则可以为上善矣而方宜善与
 人同若决江河善世不伐同流合污不矜
 不伐而天下莫与之争则人之善则水之
 善也水之善即道之善也道在吾身反而
 求之育德于蒙泉通气于咸泽而收功于
 既济未济之水火终焉则善在吾身水在
 吾身吾善用之可与斯道同其久矣不然
 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卷十三 第 36b 页 0437-151.png
 林鬳斋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此章又以
 水喻无容心之意上善者至善也谓世间
 至善之理与水一同水之为善能利万物
 而何尝自以为能顺流而不逆不争也就
 卑就湿不以人之所恶为恶也以此观水
 则近于道矣几者近也居善地言居之而
 安也心善渊言其定而静也与善仁言其
 仁以及物也言善信言出口皆实理也政
 善治以之正国则必治也事善能以之处
 事则无不能也动善时随所动而皆得其
卷十三 第 37a 页 0437-152.png
 时也此七句皆言有道之士其言如此而
 不自以为能故于天下无所争而亦无尤
 怨之者此即汝惟不争天下莫与汝争能
 解者多以此为水之小善七故其多说牵
 强非老子之本旨
 范应元曰上善若水至故几于道几近也
 水之为物得天一之气无定形而靡不通
 故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乃善利也遇方则
 方遇圆则圆何争之有上善之人则微妙
 玄通常善利于人物而不争故善亦如水
卷十三 第 37b 页 0437-153.png
 众人好高而恶下水独处之上善之人常
 谦下也有此之德故近于道易六十四卦
 惟谦卦有吉而无凶悔吝河上公曰上善
 之人如水之性故曰上善若水水者自然
 而始成形故其理同道无所不在无所不
 利而水亦然然而既已丽于形则于道有
 间矣故曰几于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
 此者也故曰上善居善地至故无尤居善
 地者可止则止心善渊者中常湛静与善
 仁者称物平施言善信者声不妄发政善
卷十三 第 38a 页 0437-154.png
 治者德惟无私事善能者无所不通动善
 时者可行则行有是德而有是善夫惟不
 争是以无过而全德尽善也
 薛庸斋曰上善若水至动善时上善之士
 性明而德清故若水也雨露滋养源泉灌
 溉利万物也流湿润下停污止坎处众人
 之所恶也水生天一道自无一故言其近
 也界而为国之宝决而为国之利善地也
 鉴于止水测之益深善渊也滋荣万物为
 而不恃善仁也百川学海而至于海善信
卷十三 第 38b 页 0437-155.png
 也秽污以涤之高下以平之善治也在盘
 则方在盂则圆善能也冬则凝然春则融
 然善时也夫惟不争故无尤天下柔弱莫
 过于水故不争既不争复何尤之有
 休休庵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道之至德
 谓之上善喻之若水水能利益万物而不
 与物争功无我也水能就下是谓处众人
 之所恶水无心而有德故几于道几者近
 也抱道有至德者动静一如居善地也量
 包无外心善渊也博施济众而不矜与善
卷十三 第 39a 页 0437-156.png
 仁也出语可法言善信也道德之化风行
 草偃政善治也无为妙用不劳而办事善
 能也非理不言非道不行动善时也种种
 任道物我无争夫唯不争故无过尤矣
 褚伯秀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人能利物
 不争谦卑处下皆行之善者上善则善中
 之最积久而成犹云上德上仁之类夫天
 一生水五行之首离无入有之始从气化
 形之初有形若无不可持捉储积既久势
 莫禦焉人之积小善而成上善理亦若此
卷十三 第 39b 页 0437-157.png
 水之善利不争纳污藏垢世间何物得以
 及之众人所恶者秽污下湿水则逶迤曲
 就而不辞又于其中洗涤淘澄化为清净
 此所以为善之上而近于道也居善地所
 处而安心善渊志存深静与善仁施恩不
 吝言善信不与行违政善治庶务毕理事
 善能通乎适宜动善时应机而发槩叙上
 善利物条目或指为水之七善牵强求合
 若然则经之宜云水若上善矣言有宗事
 有君观者当求立言本意以众善论之不
卷十三 第 40a 页 0437-158.png
 争为善之上所以成众善也外而物无怨
 尤内而己无过咎入道之要莫先乎此
 牛妙传曰上善若水至万物而不争夫善
 而又善故谓之上善云若水者谓天下之
 至善莫若水也且万物之生皆从阴湿而
 生故云水善利万物也夫水之性去留随
 机不择好恶器之大小方圆盛之俱得其
 旨任天下取与未尝相拒故云不争也然
 则人之性善者亦犹水焉其能随方逐圆
 辞高就下海涵川纳不与世争亦犹水之
卷十三 第 40b 页 0437-159.png
 性在天地间无往而不入矣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夫众人之所恶者恶居下流
 且天下万物之生皆冲而上之水之德不
 好居高惟能处下昔仲尼亟称于水曰水
 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
 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
 是此其水之为德也然则何谓几于道耶
 夫几者近也道者渊也盖水之用在世间
 犹道之在天下无物而不被沾霈无往而
 不被润泽故云几于道也虽云水之性无
卷十三 第 41a 页 0437-160.png
 有不下然人之性亦无有不善孟子曰人
 性之善犹水之就下恶得而不几于道哉
 居善地谓水之为德其有七善居五行之
 首为百谷之王不决之不行不盈科不进
 地稍峻则无回澜既倒之说地稍高则有
 川流不息之义惟平稳处方停注故云居
 善地也心善渊心者谓水之中也如江海
 之中渊源浩渺搅之不浊澄之愈清其能
 容纳百川靡所不载随形见影鉴物无私
 故云心善渊也与善仁仁者生生不息之
卷十三 第 41b 页 0437-161.png
 谓也盖水之德周流不息运化无穷泛地
 载形浮天浴日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其德
 可并天地生生不息之机故云与善仁也
 言善信言其水之为德不约而信古人称
 大信不约是也观其为用则有东海中去
 西海中来往来循环未尝愆忒如尾闾泄
 水之运上流银汉下至海隅一年一周靡
 有失于信也故云言善信也政善治夫水
 之为德其能泛十洲于物外浮六合于寰
 中几更变于桑田屡迁移于岛屿洪纤兼
卷十三 第 42a 页 0437-162.png
 纳净秽靡遗称天下之至柔骋天下之至
 坚无有入于无间故云政善治也事善能
 谓水之为用柔而能刚弱而能强霈泽群
 生沾濡九有周流天地贯穿坚刚转陆为
 沉钻崖透石移高作下汰浊留清乾坤资
 运载之功动植荷润渥之赐故云事善能
 也动善时盖水之为用无时不流无时不
 动古人称流水不腐岂不善耶经称天下
 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胜其无
 以易之如海水之潮必待时而至如人水
卷十三 第 42b 页 0437-163.png
 火之济亦待时而动也故云动善时也夫
 唯不争故无尤夫唯语助尤悔吝也此言
 水之德不与物争故无悔吝也昔子贡问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大水似
 乎德似道似勇似怯似正似察似志似善
 化水之德有若此者是故君子必观焉由
 是之言何悔尤之有哉
 杨智仁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谓抱道君
 子其性若水善济人民善利万物挠之而
 不浊澄之而不清性能就下而傲上盛之
卷十三 第 43a 页 0437-164.png
 斗则方盛之盂则圆江河因斯而长五行
 因斯而立化书云水窦可以下溺者故几
 于道能长养万物居善地深而空明心善
 渊万物得水而生与善仁影照其形不失
 其情言善信清且平顺政善治能方能圆
 能曲能直事善能夏散冬凝动善时夫唯
 不争其道渊深故无尤也孟子曰人性之
 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
 不下也
 喻清中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水曰润下
卷十三 第 43b 页 0437-165.png
 处至卑至湿之地众人之所恶也水无情
 之物也天下之至平者莫如水上善之人
 实似之上善者上德至善之人也按旧说
 水蕴三能之近道七善之利物何谓三能
 水性平静散润一切天无水则亢旱地无
 水则枯竭利泽万物故曰善利此一能也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舍实归虚背高趋下
 壅之则止决之则流听命于人故曰不争
 此二能也凡人之情而恶居下流水则处
 卑就湿令物洁鲜自纳污秽故曰处众人
卷十三 第 44a 页 0437-166.png
 之所恶此三能也几近也天一生水一者
 道也道一者即无一之一水一者为有一
 之一无一之一为道之体有一之一为道
 之用故曰几于道何谓七善至人所居善
 执谦下顺物自然化及乡党如水在地善
 就卑下滋润群物故曰居善地此一善也
 至人之心洞鉴幽微湛然通彻如水渊澄
 不失明静故曰心善渊此二善也至人施
 与慈惠及众不间迩遐如水膏润普沾群
 物无有限止故曰与善仁此三善也至人
卷十三 第 44b 页 0437-167.png
 之言诚悫不移与物符契如海潮应候昼
 夜盈虚不差时刻故曰言善信此四善也
 至人从政平心待物自然顺从无有不治
 如水清平善定高下好丑自别物无遁形
 故曰政善治此五善也至人临事善能任
 物随器授职各当其材如水柔性方圆长
 短惟器是适无施不可故曰事善能此六
 善也至人动静与世推移出处应机不滞
 于物如水之动随时变迁冬凝夏液不爽
 其节故曰动善时此七善也凡物之不平
卷十三 第 45a 页 0437-168.png
 者取决于水而争心息又何尤焉观水有
 术可谓善于形容矣孔子观于东流之水
 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
 子曰以其不息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
 下据邑必修其理此似义浩浩乎无屈止
 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溪而不惧此似
 勇至量必平此似其盛而不求溉此似正
 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
 以入万物就以化此似善化也水之德若
 此故君子必观焉古人有取于水良有以
卷十三 第 45b 页 0437-169.png
 也夫
 胥六虚曰上善若水至故几于道言夫有
 道者谓之上善上善者谓其善无以加唯
 水可喻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善利润万
 物而不争舍高趋下而自若不争者谓无
 大小高下之二天下之人出幽谷迁乔木
 乃其所喜舍其高趋于下乃其所恶水独
 居之是故近于道故曰几于道居善地至
 动善时水固几于道圣人则之又推而扩
 之以明夫有道者之善略言有七居善地
卷十三 第 46a 页 0437-170.png
 谓有道之士平险方圆所遇皆适若水之
 居善地也鉴照万象湛然不扰若水之心
 善渊也怀抱慈爱亲疏平施若水之与善
 仁也至诚内修号令外发若水之言善信
 也操守公平赏罚善恶若水之政善治也
 利济日用为而不辞若水之事善能也否
 泰有数行藏无必若水之动善时也夫唯
 不争故无尤尤罪过也夫唯有道之士若
 水之善也而不与物争故天下亦无可责
 其过矣
卷十三 第 46b 页 0437-171.png
 柴元皋曰上善若水水德无以加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泽润而就下处众人之所恶
 凡有秽恶皆从而洁之故几于道去道几
 微之间居善地止坎就下心善渊澄湛鉴
 照与善仁济物利用言善信潮候及时政
 善治平则无声事善能灌溉有功动善时
 春生秋涸夫惟不争故无尤以善为体以
 不争为用故每用无过
 苏敬静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矣此章老
 子之意只在不争上善者世间第一最善
卷十三 第 47a 页 0437-172.png
 之理也譬之物莫如水万物皆以得水而
 生是善利万物而水何尝争言利邪人恶
 居下流惟水流湿处众人所恶之地而不
 嫌人能如水有济世润泽之利而无好高
 慕远之心则为上善亦几近于有道矣有
 道之士如之何能与水同为善哉所居必
 就下如水济物存心必渊静如水渟涵所
 与必博施济众如水灌溉枯槁立信必务
 信实如水冲激必作声为治必有修理如
 水顺流下处处事必任才能如水湍流迅
卷十三 第 47b 页 0437-173.png
 快动必善识时如水夏涨秋涸此七者皆
 如水之善矣而未如水之善也水之上善
 其在不争言利乎夫惟不争故亦无愆尤
 此即禹惟不矜天下莫与禹争能禹惟不
 伐天下莫与禹争功非天下之上善而何
 老氏之学莫切于不争曰不尚贤使民不
 争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曰是
 谓不争之德曰天道不争而善胜曰圣人
 之道为而不争与此不争无尤者凡六心
 声之发自不能掩凡渫辱可耻皆能忍而
卷十三 第 48a 页 0437-174.png
 容之是能为而能不为者也功能可以加
 人而付之无有智力足以盖世而韬藏不
 用其所操蕴常不肯为天下先则安得有
 争哉宜其为上善也
 本一庵居士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无善
 之可名至矣有善之可名而若水之安行
 乎自然则善之上也夫能利万物则有功
 有功则必争有功而不争难矣然且居众
 人之所恶不以为浼岂不又难乎曰几于
 道者次于至道无名也居也心也与也言
卷十三 第 48b 页 0437-175.png
 也政也事也动也七者人事也善地者水
 之高下因地也善渊者水之静深不挠也
 善仁者水之利泽无穷也善信者水之行
 止不欺也善治者水之洗涤无滞也善能
 者水之能流能胜也善时者水之时盈时
 涸也人之七事兼水之七善而又持之以
 水之不争然后为善若有七善而不能去
 一争能无尤乎
 石潭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
 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
卷十三 第 49a 页 0437-176.png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
 不争故无尤上善若水以水之善喻人之
 善也水善利万物物得水而无不生也不
 争者水虽有利于万物而未尝与物为竞
 也处众人之所恶者水性润下人则恶居
 下也惟其不争而居人所恶之下故近于
 道人能居善地如水之能济物心善渊如
 水之止而不波言善信如潮之应候不失
 其期政善治如水之鉴物高下妍丑无有
 遗形事善能如水之于器方圆曲直随其
卷十三 第 49b 页 0438-004.png
 所适动善时如水之春盈秋涸不爽其节
 是皆各任其自然而与物无竞者所以未
 尝有一毫之愆尤也此章自居善地以下
 本谓人之上善与水相似若但于水求之
 则于所谓言所谓政不通矣上文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是言水之善也居
 善地等七善是以人之善如水之善者言
 也其大意则在于不争而已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