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40151a 页
卷七 第 1a 页 0434-074.png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七诗二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
  不尚贤章
 考异(河上公作安民章赵实/庵作至神独化义章)
 唐明皇疏前章明万殊逐境善化则归根
 此章明贵尚不行无为则至理首标不尚
 绝矜徇之迹次云圣理示立教之方结以
 无为明化成而复朴也
 杜光庭曰大圣人为理贤人辅之鱼水相
卷七 第 1b 页 0434-075.png
 资安得不用上自二五之主至于霸王之
 君开国建功仗贤为本不尚者矜徇誇衒
 之行也贤人用则人自理矜衒用则怨争
 兴不尚矜誇自无怨争不贵乎丽容珍货
 则人无贪求乃合乎圣合虚资腹无知无
 欲之尚矣
 张冲应曰安者治也民即人也此章盖谓
 王侯大人反身入道有以养其身则表正
 影从而人皆以无为为本斯无不治安者
 矣
卷七 第 2a 页 0434-076.png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
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考异(使心不乱古本作使民心不乱无/不治傅奕孙登作无不为古本同)
 河上公曰不尚贤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
 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
 以禄不贵之以官使民不争不争功明返
 自然也不贵难得之货言人君不御好珍
 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使民不为盗
卷七 第 2b 页 0434-077.png
 上化清净下无贪人不见可欲放郑声远
 美人使心不乱不邪淫不惑乱也是以圣
 人之治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虚其心
 除嗜欲去烦乱实其腹怀道抱一守五神
 也弱其志和柔谦谦不处权也强其骨爱
 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反朴
 守淳使夫知者不敢为也思虑深不轻言
 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矣德化
 厚百姓安
 王辅嗣曰不尚贤至使心不乱贤犹能也
卷七 第 3a 页 0434-078.png
 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惟能是任
 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
 荣过其任下奔而竞效能相射贵货过用
 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
 见则心无所乱也是以圣人至实其腹心
 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弱其
 志强其骨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常使
 民无知无欲守其真也使夫知者至无不
 治矣智者谓知为也
 唐明皇曰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有迹循
卷七 第 3b 页 0434-079.png
 迹则争兴使贤不肖各当其分则不争矣
 ○疏尚崇贵也贤才能也言君崇贵才能
 则有迹徇迹而失真失真必尚贤之由循
 迹起交争之弊不若陶之玄化任以无为
 使云自从龙风常随虎则唐尧在位不乏
 元凯之臣伊吕升朝自得台衡之望各当
 其分人无觊觎则不争也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难得之货谓性分所无者求
 不可得故云难得夫不安本分希效所无
 既失性分宁非盗窃欲物任其性事称其
卷七 第 4a 页 0434-080.png
 能则难得之货不贵性命之情不盗矣○
 疏人之受生所禀有分则所禀材器是身
 货宝分外妄求求不可得故云难得人不
 安性分希慕聪明且失天真尽成私盗今
 使贤愚袭性能否因情既无越分之求自
 轻难得之货皆得性已谁为盗乎故庄子
 曰不仁之人窃性命之情而饕富贵又解
 云以人君不贵珠犀宝贝则其政清静故
 百姓化之自绝贪取人各知足故不为盗
 矣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既无尚贤之迹不
卷七 第 4b 页 0434-081.png
 求难得之货是无可见之欲而心不惑乱
 也○疏希慕聪明是见可欲欲心兴动非
 乱而何今既不崇贵能亦不妄求越分则
 不见可欲之事而心不惑乱也是以圣人
 之理○疏说圣人理国理身以为教本夫
 理国者复何为乎但理身尔故虚心实腹
 绝欲忘知于为无为则无不理矣虚其心
 心不为可欲所乱则虚矣○疏夫役心逐
 境则尘事汨昏静虑全真则情欲不作情
 欲不作则心虚矣庄子云虚室生白谓心
卷七 第 5a 页 0434-082.png
 虚则纯白自生也故曰虚其心实其腹道
 德内充则无矜徇亦如属厌而止不生贪
 求矣○疏腹者受足则不贪欲使道德内
 充不生贪爱故云实其腹属厌而止者春
 秋阎没汝宽谏魏武子词也欲以小人之
 腹为君子之心属厌则足而不贪也弱其
 志心虚则志弱○疏志者心之事事在心
 曰志欲令心有所行皆守柔弱故知心虚
 则志弱矣强其骨腹实则骨强○疏骨者
 体之干既其道德内充常无贪取不贪则
卷七 第 5b 页 0434-083.png
 腹实腹实则骨坚强也常使民无知无欲
 常使人无争尚之知无贪求之欲○疏圣
 人所以虚心实腹之教者常欲使百姓无
 争尚之知贪求之欲令其自化尔使夫知
 者不敢为也清静化人尽无知欲适有知
 者令不敢为也○疏无知无欲者己清静
 矣则使夫有知者渐陶淳化不敢为徇迹
 贪求而无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夫于
 为无为而人得其性则淳化有孚矣○疏
 夫得其性而为之虽为而无为也且绝尚
卷七 第 6a 页 0434-084.png
 贤之迹不求难得之货人因本分物必全
 真于为无为复何矜徇既无声而无臭人
 固不识而不知淳风大行谁云不理
 杜光庭曰不尚贤使人不争徇迹者矫妄
 之谓也尚贤之旨既兴矫妄之人必至何
 者贤难知也诈而疑信佞而疑忠岂易辨
 哉经云智慧出有大伪是则上好智下应
 之以伪上好贤下应之以妄不若正身率
 下无为御人陶以太和化以清静则佐理
 之贤自为其用矣乃云龙风虎之谓也云
卷七 第 6b 页 0434-085.png
 从龙风从虎者易乾卦孔子解九五之辞
 九五飞龙在天能广感众物故水流湿火
 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随其类自相应感
 以况帝王升九五之位万国来庭云圣人
 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
 下此言水是阴若流于地必就湿处火是
 阳若焚于薪必就燥处言此二物无识无
 情为气相感尚犹如此又龙是水畜云是
 水气龙吟则景云起虎是威猛之兽风是
 振动之物虎啸则谷风生此二物是有识
卷七 第 7a 页 0434-086.png
 有情与无识无情者因气类同亦相感如
 此况圣人降世飞龙在天圣贤相须万物
 交感故广其事尔唐尧在位者帝尧号陶
 唐氏姓伊祁名放勋帝舜有虞氏颛顼之
 后乔牛之孙瞽瞍之子母曰握登生舜于
 姚丘因为姚氏名重华元凯之臣者即八
 元八凯也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
 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恭
 懿宣慈惠和天下之人谓之八元高阳氏
 有才子八人苍舒隤鼓祷戭大临龙降庭
卷七 第 7b 页 0434-087.png
 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
 人谓之八凯此十六族齐其美不陨其名
 尧不信用举舜为尧臣举八元使布五教
 于四方举八凯使主后土台衡之望者天
 子置三公之官以象三合也不贵难得之
 货使民不为盗人之生也禀天地之灵得
 清明冲朗之气为圣为贤得浊滞烦昩之
 气为愚为贱圣贤则神智广博愚昩则性
 识昏濛由是有性分之不同也老君谓孔
 子曰易之生人及万物鸟兽昆虫各有奇
卷七 第 8a 页 0434-088.png
 偶谓气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道德
 者能原其本焉文子云清气为天浊气为
 地和气为人于和气之间有明有暗故有
 贤有愚愚欲希贤即越分矣暗欲代明即
 妄求矣此为窃性命之情而饕贵富庄子
 骈拇篇之词也夫贵富所以可饕犹有篙
 之者若乃无可尚之迹则人安其分将量
 力受任岂直决己效彼以饕窃非望哉人
 君不贵珠犀宝贝之货不息贪人人各自
 足斯可谓不为盗也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卷七 第 8b 页 0434-089.png
 希慕羡望也性识有限而羡望聪明是为
 越分名之为欲又修道之士初阶之时愿
 行未周澄鍊未熟畏见可欲为境所牵乃
 栖隐山林以避嚣杂及心泰志定境不能
 诱终日指挥未始不晏如也所谓小隐于
 山大隐于□未能绝欲恐境所牵乃栖遁
 山林以避所见及其澄心息虑想念正真
 外无挠惑之缘内保恬和之志虽营营朝
 市名利不关其心碌碌世途是非不介其
 意混迹城市何损于修真乎是以圣人之
卷七 第 9a 页 0434-090.png
 理天真皇人谓黄帝曰未闻身理而国不
 理者夫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
 犹宫室也四支之别犹郊境也骨节之分
 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
 知理身则知理国矣爱其民所以安国也
 希其气所以全身也民散则国亡气竭则
 身死亡者不可存死者不可生所以至人
 销未起之患理未病之疾气难养而易浊
 民难聚而易散理之于无事之前勿追之
 于既逝之后子勖之焉虚其心惟道集虚
卷七 第 9b 页 0434-091.png
 虚心则道集于怀也道集于怀则神与化
 游心与天通万物自化于下圣人自安于
 上可谓至理之代矣虚室生白者庄子人
 间世篇之词也室者心也视有若无即虚
 心也心之虚也纯白自生纯白者大通明
 白之貌也内观经云夫心者非青非赤非
 白非黄非长非短非圆非方大包天地细
 入毫芒制之则止放之则狂清静则生浊
 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人之难伏惟
 在于心所以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
卷七 第 10a 页 0434-092.png
 心即修道也心不可息念道以息之心不
 可见因道以明之善恶二趣一切世法因
 心而灭因心而生习道之士灭心则契道
 世俗之士纵心则危身心生则乱心灭则
 理所以天子制官僚明法度置刑赏悬吉
 凶以劝人者皆为心之难理也无心者令
 不有也定心者令不惑也息心者令不为
 也制心者令不乱也正心者令不邪也净
 心者令不染也虚心者令不著也明此七
 者可与言道可与言修心矣实其腹夫心
卷七 第 10b 页 0434-093.png
 者嗜好无穷腹者含受有足心无穷故虚
 之腹有足故实之心虚则众欲不生腹实
 则贪求自止怀忠信抱质朴可谓德充于
 内矣舂秋者鲁史记之名也注阎没汝宽
 谏者舂秋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献子舒为
 政以其子戊为梗阳大夫今晋阳也冬梗
 阳有狱戊不能断以其狱上于献子讼人
 之大宗以女乐为赂魏子将受之戊谓魏
 子二大夫阎没汝宽曰主以不贿闻千诸
 侯者受梗阳之贿贪莫甚焉吾子必谏皆
卷七 第 11a 页 0434-094.png
 许诸退朝待于庭馈入魏子召二大夫食
 比置三叹既食使坐魏子曰吾闻诸伯叔
 谚曰惟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
 同辞而对曰他人赐二小人酒不夕食馈
 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一叹中置自咎曰
 岂将军食之而以不足是以再叹及馈之
 毕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止是
 以三叹魏子辞梗阳之贿献谥也疏云武
 子则武子名颗谥曰武阎没汝宽二大夫
 谏武子之音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卷七 第 11b 页 0434-095.png
 腹则易足心则难满欲其息贪不受梗阳
 之贿小人腹饱犹知厌足君子之心亦宜
 然矣春秋美之魏氏纳谏所以兴也弱其
 志诗序曰在心为志夫心之所起为志所
 行为事心既柔弱则无险躁纷竞之事皆
 处和平矣事和平则为理之本强其骨弱
 其志则廉柔不犯于外强其骨则坚固有
 备于内为道之者筋骨坚强百疾不能侵
 矣腹实则骨强和气充也理国者政清则
 民静费省则力丰民静者志弱之谓也力
卷七 第 12a 页 0434-096.png
 丰者骨强之谓也常使民无知无欲贪求
 则争起有知则事兴争欲既无清静自化
 矣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下化于上犹风之
 偃草淳和普洽则皆返无为也为无为则
 无不治矣无为之理其大矣哉无为者非
 谓引而不来推而不去迫而不应感而不
 动坚滞而不流捲渥而不散也谓其私志
 不入公道嗜欲不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
 资而立功事成而身不伐功立而名不有
 若夫水用船砂用肆泥用橇山用樏夏渎
卷七 第 12b 页 0434-097.png
 冬陂因高而田因下而池故非吾所谓为
 也乃无为矣圣人之无为也因循任下责
 成不劳谋无失策举无遗事言为文章行
 为表则进退应时动静循理美丑不好憎
 赏罚不喜怒名各自命类各自用事由自
 然莫出于己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
 心是则群臣辐凑贤与不肖各尽其用君
 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此理国无为
 之道也无声无臭者诗大雅文王篇也言
 天道难知耳不闻声音鼻不闻臭芳仪法
卷七 第 13a 页 0434-098.png
 文王之事则天下自信而顺也不识不知
 者诗大雅皇矣篇言人不识古不知今顺
 天之法而行之者此言天道尚诚实贵性
 于自然不尚贤贵货即合于此矣
 宋道君曰不尚贤至使民不为盗尚贤则
 多知至于天下大骇儒墨毕起贵货则多
 欲至于正昼为盗日中穴坯不尚贤则民
 各定其性命之分而无所夸跂故曰不争
 不贵货则民各安性命之情而无所觊觎
 故不为盗庄子曰削鲁史之行钳杨墨之
卷七 第 13b 页 0434-099.png
 口而天下之德始元同矣旅獒曰不贵异
 物贱用物民乃足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人
 之有欲至于决性命之情以争之攘夺诞
 谩无所不至伯夷见名之可欲饿于首阳
 之下盗蹠见利之可欲暴于东陵之上其
 热焦火其寒凝冰故其心则溃乱偾骄而
 不可系至于圣人不就利不违害不乐寿
 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则敦为可欲欲虑
 不萌吾心湛然有感斯通止而无所碍动
 而无所逐也物孰能乱之孔子四十而不
卷七 第 14a 页 0434-100.png
 惑孟子四十不动心盖得于此是以圣人
 之治至常使民无知无欲谷以虚故应鉴
 以虚故照橐籥以虚故能受耳以虚故能
 听目以虚故能视鼻以虚故能嗅有实其
 中则有碍于此圣人不得已而临范天下
 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因其固然付之
 自尔何容心焉尧之举舜而殛鲧几是矣
 心虚则公听并观而无好恶之情腹实则
 心足平泰而无贪求之念岂贤之可尚而
 货之足贵圣人为腹不为目腹无择而容
卷七 第 14b 页 0434-101.png
 故也志者心之所知骨者体之所立志强
 则或徇名而不息或逐货而无厌或矜其
 能或伐其功其玄道益远骨弱则行流散
 徙与物相刃相靡胥沦溺而不反圣人之
 志每自下也而人高之每自后也而人先
 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是之谓
 弱其志正以止之万物莫能迁固以执之
 万变莫能倾不坏之相若广成子者千二
 百岁而形未尝衰是之谓强其骨庄子曰
 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卷七 第 15a 页 0434-102.png
 素朴而民性得矣圣人之治务使民得其
 性而已多知以残性命之分多欲以汨性
 命之情名曰治之而乱孰甚焉故曰常使
 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辨者不
 敢骋其辞勇者不敢奋其忮能者不敢矜
 其材智者不敢施其察作聪明矜机巧滋
 法令以尽其众圣人皆禁而止之此所谓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九德咸事俊乂在官
 岂以知为凿也行君之命致之民而已为
 无为则无不治矣圣人之治岂弃人绝物
卷七 第 15b 页 0434-103.png
 而恝然自立于无事之地哉为出乎无为
 而已万物之变在形而下圣人体道立乎
 万物之上总一其成理而治之物有作也
 顺之以观其复物有生也因之以致其成
 岂有不治者乎故上治则日月星辰顺其
 序下治则鸟兽草木各遂其性
 王介甫曰不尚贤使民不争论所谓不尚
 贤者圣人之心未尝欲以贤服天下而所
 以天下服者未尝不以贤也群天下之民
 役天下之物而贤之不尚则何恃而治哉
卷七 第 16a 页 0434-104.png
 夫民于襁褓之中而有善之性不得贤而
 与之教则不足以明天下之善善既明于
 己则岂有贤而不服哉故贤之法度存犹
 足以维后世之乱使之尚于天下则民其
 有争乎求彼之意是欲天下之人尽明于
 善而不知贤之可尚虽然天之于民不如
 是之齐也而况尚贤之法废则人不必能
 明天下之善也噫彼贤不能养不贤之敝
 孰知夫能使天下中心悦而诚服之贤哉
 齐桓公问于管仲曰仲不幸而至于不可
卷七 第 16b 页 0434-105.png
 讳则恶乎属国桓公贤易牙而仲以为易
 牙于己不若者不比数之无若隰朋者上
 忘而下畔愧不若黄帝而哀不已若夫使
 其得上忘下畔之人而尊之于上则孰有
 尚贤之弊哉或曰彼岂不谓是耶特以弊
 而论之尔不贵难得之货至使心不乱尚
 贤则争舆货难得则民为盗此二者皆起
 于心之所欲也故圣人在上不使人不尚
 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此二者则能使心
 不乱而巳矣尚贤则善也不贵难得之货
卷七 第 17a 页 0434-106.png
 为盗恶也二者皆不欲何也盖善者恶之
 对也有善则必有其恶皆使善恶俱忘也
 世之言欲者有二焉有可欲之欲有不可
 欲之欲若孟子谓可欲之谓善若目之于
 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是不可欲之欲也
 字说谷能受也欠者不足也能受而能当
 患不足者欲也老子曰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心不乱此老子不该不偏一曲之言也盖
 先王不尚贤亦非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
卷七 第 17b 页 0434-107.png
 亦非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亦非不见
 可欲虽然老子之所言形而上者也不尚
 贤则不累于为善不贵难得之货则不累
 于为利惟其如此故能不见可欲孟子曰
 可欲之谓善夫善积而充之至于神及其
 至于神则不见可欲矣是以圣人之治至
 强其骨夫虚其心所以明不尚贤实其腹
 所以不贵难得之货强其骨所以明不见
 可欲夫人之心皆有贤不肖之别尚贤不
 肖则有所争矣故虚其心则无贤不肖之
卷七 第 18a 页 0434-108.png
 辨而所以不尚贤也腹者能纳物者也能
 纳物则贵难得之货矣贵难得之货则民
 为盗矣腹既实则虽有难得之货亦财声
 色而已凡所可欲者皆为欲弱其志所以
 无求强其骨所以有立惟其无求也故不
 见可欲而有立矣无所求而有所立君子
 之所贵也惟其能贵于此则无不治矣常
 使民无知无欲虚其心弱其志使民无知
 也寔其腹强其骨使民无欲也使夫知者
 不敢为也民贪其莫皆无知无欲虽有知
卷七 第 18b 页 0434-109.png
 者亦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有为
 无所为无为无不为圣人为无为则无不
 治矣
 苏颍滨曰不尚贤使民不争至强其骨尚
 贤则民耻于不若而至于争贵难得之货
 则民病于无有而至于盗见可欲则民患
 于不得而至于乱虽然天下知三者之为
 患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未尝
 不用贤也独不尚贤耳未尝弃难得之货
 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可欲也独不见之
卷七 第 19a 页 0434-110.png
 耳夫是以贤者用而民不争难得之货可
 欲之事毕效于前而盗贼祸乱不起是不
 亦虚其心而不善腹之实弱其志而不害
 骨之强也哉今将举贤而尚之宝货而贵
 之衒可欲以示之则是心与腹皆实也若
 举而废之则是志与骨皆弱也心与腹皆
 实则民争志与骨皆弱则无以立矣常使
 民无知无欲至不敢为也不以三者衒之
 则民不知所慕澹乎其无所欲虽有智者
 无所用巧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即用三者
卷七 第 19b 页 0434-111.png
 之自然而不尚不贵不见所谓为无为也
 吕吉甫曰不尚贤使民不争圣人知夫美
 斯恶善斯不善而我无容私焉故虽摩天
 下之爵因任而已而贤非所尚也民之争
 常出于相贤知贤非上之所尚则不争矣
 故曰举贤则民相轧不贵难得之货使民
 不为盗聚天下之财者养人而已而难得
 之货非所贵也民之盗常出于欲利知货
 非上之所贵则不为盗矣不见可欲使心
 不乱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君
卷七 第 20a 页 0434-112.png
 子之所欲者贤也小人之所欲者货也我
 皆不见其可欲则心不乱矣然则不尚贤
 者非遣于野而不用也不贵难得之货非
 委之地而不收也内不存诸心而外不遗
 其迹而已矣是以圣人之治至强其骨心
 藏神而腹者心之宅虚其心则神不亏而
 腹实矣骨藏志而骨者肾之馀弱其志则
 精不摇而骨强矣常使民无知无欲至则
 无不治矣智者知贤非上之所尚而货非
 上之所贵而为之非所利故不敢为也夫
卷七 第 20b 页 0434-113.png
 唯如此则无为无不治矣
 陆农师曰不尚贤使民不争绝圣弃智民
 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此所谓不尚
 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所谓不贵难得之
 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民不见善之可欲
 则无争之乱矣不见利之可欲则无盗之
 乱矣是以圣人之治至则无不治矣心者
 有知而择腹者无知而容志者有欲而动
 骨者无欲而立是故圣人之治虚其心实
卷七 第 21a 页 0434-114.png
 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其有知实其无知
 故能常使民无知弱其有欲强其无欲故
 能常使无欲
 王元泽曰不尚贤使民不争贤者出众之
 称尚之则民夸企外慕争之端也不贵难
 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民衣食足而性定矣
 妄贵难得之货则其求无已必至为盗盖
 民之失性由妄生分别此篇务在齐物使
 民复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昩者妄见可
 欲所以为心之溃乱惟圣人能知诸物皆
卷七 第 21b 页 0434-115.png
 非真实故万态一视而无取舍之心是以
 心镜常夷物岂能乱之是以能不尚贤不
 贵货也是以圣人之治至强其骨心虚则
 无所分别此申不尚贤之义腹实则无所
 贪求此申不贵货之义志强则夸企而争
 胜志弱则无营于外此又申不尚贤之义
 骨强所以自立自立则外物不能迁此又
 申不贵货之义常使民无知无欲知则妄
 见欲则外求二者既除性情定矣自不尚
 贤而化之可使至于无欲使夫知者不敢
卷七 第 22a 页 0434-116.png
 为也智足以乱众者禁而止之为无为则
 无不治矣为无为非无为也为在于不为
 而已期于复性故也切尝论之三代之后
 民无不失其性者故君子则志强而好善
 求贤无已小人则骨弱而慕利逐货不厌
 志强则多知骨弱则多欲或有知或有欲
 虽所趣不同而其徇外伤本一也惟圣人
 不然弱其志则非所见者卑而求近以为
 无所求而道自足也强其骨非以自立而
 为贤将以胜利欲而尊德性也夫然后名
卷七 第 22b 页 0434-117.png
 不能移利不能溺而性常定矣
 刘仲平曰不尚贤至使民不为盗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古
 之道也后世圣人亦可以复诸此乎曰难
 得之货不贵之易也于其所谓贤而无以
 上之难也时也然而尚贤有道惟贤然后
 尚之而莫之贵也由是天下信之而亦至
 于勿争书曰不宝远物则远人格不贵货
 也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尚贤也远人格民
 不为盗也迩人安使民不争也不见可欲
卷七 第 23a 页 0434-118.png
 使心不乱可欲者善也所不欲者不善也
 圣人之道人者以可欲得之则无欲矣可
 欲者穷理也无欲者尽性也可欲者可语
 人以始而不可求人以终终以可欲亦归
 于不善而已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可欲者善也故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知善之所以为善者不可不深知
 此也是以圣人之治至则无不治矣虚其
 心则爱恶息爱恶息则志平一而同乎道
 虚其心弱其志所以养神实其腹强其骨
卷七 第 23b 页 0434-119.png
 所以啬精而常使民无知无欲也
 刘巨济曰不尚贤使民不争古者圣人作
 其道足以哀民之瘼方斯之时贤未尚也
 世衰圣人不作知尚贤为世所尚又未必
 贤则徒厉民以食之而使民穷以不肖亦
 安得无争者乎庄子曰至德之世不尚贤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古者贱货定
 衣食而已世衰上贵货专利而使民穷于
 不足亦安得而无盗乎然非尚贤则亦不
 能致货盖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古之民贼
卷七 第 24a 页 0434-120.png
 而今之良臣也不见可欲使心不乱目前
 诸欲以适情为可则不能不见也以不见
 之则其心定矣尚贤不贵货者皆可饮之
 事也是以圣人之治至强其骨虚其心者
 以尚贤贵货出于世衰非圣人之治故也
 虚其心则毕万物己足治矣何俟于贤乎
 实其腹者经曰身与货孰多盖养精以实
 腹则所有非所有也何事于货乎弱其志
 者志者心之使也养神则心虚心虚则神
 定神定则无所用而弱矣强其骨者骨者
卷七 第 24b 页 0434-121.png
 体之干也养精则腹实腹实则精盛精盛
 则骨强而立常使民无知无欲凡民知欲
 不能自无能使之无而已虚心弱志使无
 知故也实腹强骨使无欲故也又使民常
 则善矣盖有知则耻不尚贤而争有欲则
 思货而盗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民常则
 固善矣不能使民常则亦必有知者焉使
 夫知者不敢为可也使不敢为则固亦道
 矣不言欲者欲生于知而已为无为则无
 不治矣为无为谓使敢为者不敢为也敢
卷七 第 25a 页 0434-122.png
 为者不敢为则无知无欲之得安其性此
 其所以治也前章言圣人以事教为应为
 尚贤贵货皆事教之绪馀故次以不尚贤
 此章言圣人治身以化民使至于无知欲
 则贤与货固外物也后世尚贤贵货既不
 可废而为上者苟能虚心弱志则虽徇利
 实徒厉民以食之事矣实腹强骨则难贵
 货必无损下益上宝珠玉以殃身之事矣
 夫如是则治于人者食人人孰使之争有
 馀不足分定而止敦使之盗
卷七 第 25b 页 0434-123.png
 崇宁八注曰不尚贤使民不争至则无不
 治矣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
 欲也盖圣人在上不尚贤不贵货使民不
 累于为善不累于为利也心不虚则乱腹
 不实则有欲志不弱则有刚骨不强则不
 立实其腹则无嗜欲矣孟子曰行有不慊
 于心无是馁也又云人无饥渴之患心为
 患也庄子曰嗜欲深则天机浅浅则困矣
 弱其志无暴其气又云士尚志而此谓弱
 志者何也孟子方以士人言之故进之老
卷七 第 26a 页 0434-124.png
 子以反本言之故退之
 刘骥曰不尚贤使民不争至则无不治矣
 不尚贤则忘名忘名则民无所夸跂故不
 争不贵货则忘利忘利则民无所觊觎故
 不为盗不见可欲则使人息其爱欲之心
 故不乱三者既除性情定矣然后可以虚
 其心实其腹虚其心者物我兼忘也实其
 腹者精神内守也物我兼忘则欲虑不萌
 而志自弱矣精神内守则形体充实而骨
 自强矣弱其志则贵乎无知强其骨则贵
卷七 第 26b 页 0434-125.png
 乎无欲故常使民无知无欲也无知无欲
 则见素抱朴而造于道矣圣人之道虚无
 自然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使
 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其为出于不
 为自然之妙用无不治矣此庄子所谓游
 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无容私焉而
 天下治以其得大道冲虚之用也故次之
 以道中
 赵实庵曰初举不设智巧○一去文辨○
 不尚贤使民不争前章以圣人无为之功
卷七 第 27a 页 0434-126.png
 而治天下至于功成不居是得真常之用
 也岂假外铄于我哉所以圣不必绝不知
 有所谓圣也智不必弃不知有所谓智也
 荡然无心而已矣观夫三代已还不知有
 所谓无为者也故千里裹粮亲贤以图治
 矣老氏伤其不探本也故继之不尚贤夫
 任大也不必任小有圣也不必有贤大则
 体道之无为圣人之事是尔小则任智而
 矜誇贤者之事是尔故大圣有作治本无
 为使天下之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绝企
卷七 第 27b 页 0434-127.png
 慕誇争之心易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者是也性命既正则纯纯当常机心不作
 贤与不肖孰能辨哉我欲无为愚其耳目
 我欲成治一其良心智端起而机伪生巧
 意作而争心起及其变也岂胜治哉盖中
 人之性可上可下以道化之则归乎纯以
 贤诱之则进乎争争心相仍民性迁矣虽
 欲任贤而禁民之多知曾不知正容悟道
 冶容诲淫故不尚贤者至神独运也上古
 之君不闻有佐义农之代亦所未闻至于
卷七 第 28a 页 0434-128.png
 黄帝有坂泉之战而始有风后力牧之臣
 问治生之道则有更区歧伯之师厥后圣
 道尚存而求贤已切诗云南有嘉鱼则乐
 与贤南山有台则乐得贤至于简兮刺不
 用贤丘中有麻刺贤人放逐狡童刺不与
 贤人图事则知大朴既散之后贤者不可
 不尚也老子欲还纯返朴于衰周之世故
 以不尚贤为言无他使民纯朴则不用争
 使民贱物则不好贪凡以救当时之弊而
 已然则尚贤使能先王正礼义法度也不
卷七 第 28b 页 0434-129.png
 尚贤不使能老子则欲清静无为也迹虽
 不同其于为治则一也所以抱瓮灌园发
 子贡之所问耕田不仕为伯成之所逃又
 马蹄胠箧宜蒙人之所指○二除爱利○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尚贤使民
 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
 欲使心不乱此一节谓之三法通玄义前
 二句言治法后一句言治己先得治己之
 道然后可以治民治民者以正也正则不
 邪不邪则无欲无欲则心虚心虚则不乱
卷七 第 29a 页 0434-130.png
 不乱则万物服万物服则智谋不用矣奚
 以贤为货者交利而俱赡人我之养毕足
 而止金玉虽贵不能济饥以道化之其分
 各足无使贱者僣于贵贫者强于富苟有
 奔竞则越性命之情而矜誇奇物此必在
 乎人主敦尚素朴不务荣观天下之民不
 约而化如汉文还千里马晋武焚雉头裘
 则天下贵货之心在矣是知至治不在三
 器韩子有言要道存于四维贾生极论至
 于治己以无欲则心间无事无事则生定
卷七 第 29b 页 0434-131.png
 矣至于巧者不敢矜其智能者不敢矜其
 才孰能投其所好哉昔之人主不体至道
 务以欲利胜已而奸臣得以投其所好未
 有不由是而亡也太甲曰欲败度役耳目
 者欲所为也荀卿亦曰由欲谓之道尽嗛
 也从人所欲不为节限则天下之道尽于
 快意圣人之治苟能去欲而虚心则夫神
 天明照知四方未足为远也○三正性情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谓不以一物为累
 其心者则其心自无矣凡称见者非独眼
卷七 第 30a 页 0434-132.png
 见六根皆见因见即欲多欲乱心心固不
 净且眼为六根之首以眼为见根眼本为
 见见所为尘审物为境耳虽曰听听实耳
 见见所为尘审物为境鼻虽曰臭臭实为
 见见所为尘审物为境舌虽曰味味实为
 见见所为尘审物为境身虽曰触触实为
 见见所为尘审物为境意虽曰识识实为
 见见所为尘审物为境此名六根六根生
 六尘六尘对六境谓之三六十八界轮转
 生死之因缘也所觉不同同谓之觉所见
卷七 第 30b 页 0434-133.png
 不同同谓之见六欲所取本同一心从心
 所分三界唯识六根取境藏之于意意亦
 是心心为藏识六根谓之六识上有六七
 兼之为八七识者为六识般运业境而归
 八识七识亦名意八识执三藏谓能藏所
 藏执藏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是故
 名为种子七识八识同名曰意亦名曰心
 故此六欲染乱一性性者心之生心实性
 也自无始已来使我不得归入正道由汝
 六识取受无厌使此心终日营营流转爱
卷七 第 31a 页 0434-134.png
 风未尝暂止其疾俛仰之间再抚四海之
 外如风中灯焰不停故如风中乱丝不整
 故夫既一心不理是心随境转转转不休
 心神耗动日趍妄境化为异类无由返本
 欲之害性可不慎欤盖欲非一日而积也
 性非一日而染也中有无明为己主宰自
 无始已来至今日也且如初入包胎缘不
 净境业报曰因爱即生初入包胎从爱中
 来爱中有欲逐生此心至于婴孩之时虽
 情未开喜怒已生于心矣速至能别人事
卷七 第 31b 页 0434-135.png
 六欲所起分裂六处受用一境欲生一心
 所起境既无量心亦无边惟彼一心不知
 所住是欲胜而心乱故也是故三界初上
 六天名曰欲界第一太皇黄曾天人六色
 根俱染太明玉完天人一欲根粗净五欲
 根粗染清明何童天人二欲根粗净四欲
 根粗染玄胎平育天人三欲根粗净三欲
 根粗染元明文举天人四欲根粗净二欲
 根粗染上明七曜天人五欲根粗净一欲
 根粗染以上六天谓之欲界太真科曰初
卷七 第 32a 页 0434-136.png
 下二天果报尚粗犹以身交为欲次二天
 以执手为欲第五天以口说为欲第六天
 以眼视为欲今缘六欲感此六天凡一根
 粗净上进一天六欲总超上登色界自此
 以性一切销尽方登无色界天凡称无色
 是无欲也盖修行之始去欲为难自六趣
 以至于为人自人道以至于为圣超證之
 门以渐消也经曰少私寡欲易曰惩忿窒
 欲经言其渐易言其损虽然学者之所修
 固如是也而与物委蛇而同其波者又非
卷七 第 32b 页 0434-137.png
 起心而绝之无根也孰尘也无尘也孰境
 也通乎此则真人哉○次为治之要○一
 牒前證治本一○是以圣人之治前三句
 为三法通玄义后四句为四事成治义是
 以字牒前起后谓圣人能知此三者又在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是使圣人行道也皆
 言之有绪矣不尚贤绝巧智也不贵货绝
 珍异也不见可欲宁心也此三者为治世
 之基基不立则何以求安乎学之为王者
 事其以久矣此三者圣人亦常闻之矣闻
卷七 第 33a 页 0434-138.png
 之则志于行之也又行之在乎四事矣故
 曾子曰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
 光大矣所谓光大者行此四事也一曰虚
 其心二曰实其腹三曰弱其志四曰强其
 骨○二湛然无物○虚其心虚其心者虚
 有四说焉三说非一说是一曰如太空之
 虚二曰如空谷之虚三曰如虎在丘之虚
 四曰以一为虚夫大空之虚空谷之虚丘
 虚之虚皆非也此非空非谷非丘之可比
 也乃一之虚也若夫以其心如太空之虚
卷七 第 33b 页 0434-139.png
 则独觉之人厌离烦恼使一毫不累于心
 坐观虚空空极渺漫无能作为岂出治之
 圣人守此为虚哉此其一也又以空谷之
 空为虚此特山之有之穴空而已空谷传
 应以虚感声声出亦虚两虚相合能应而
 已虽然以谷况心一无所作响则应之岂
 不善喻经亦曰谷神不死凡言谷神谷中
 有神也非特空谷而已谷而无神则所谓
 神灵者果何物乎我呼彼应是和也岂有
 人君之治和而不唱者哉不唱而和则失
卷七 第 34a 页 0434-140.png
 常矣此谷虚不可以比出治圣人之心此
 其二也字说曰虚在丘则虚丘虚则人不
 敢进夫王者之事以天下为一家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皆欲爱利之至于四海
 咸使归向岂特如虎之在丘绝物为虚邪
 此三也今之所言治者以一为虚是也夫
 一在坎则实在离则虚水火之相生精神
 之运用不可须臾离也故圣人精神之运
 心术之动法诸水火有不测之神一本也
 道生一一为虚不生而为有生之宗无用
卷七 第 34b 页 0434-141.png
 而为众用之祖一况君也其在象则三画
 而成乾三三两两之则三才变通也自一
 自三而六至于三百八十四爻一无不在
 矣一即神也以虚泛应虚固无用其果不
 用乎圣人之道役人也不为人所役役物
 也不为物所使一而不二制命也汉策曰
 命非圣人不行一而不紊静之至也静而
 不变道之常也不变而变道之用也物变
 我静守乎一也我静物动观其复也则知
 一者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也帝王之心
卷七 第 35a 页 0434-142.png
 通乎三玄以行四事孰谓虚无为不治哉
 此一为虚是也○三道备纯乾○实其腹
 八卦以坤为腹化为五材者在地成形而
 坤则藏之故为腹又背为阳腹为阴以其
 主藏则藏往者是也土主意出而为新也
 归而为往也皆主藏之以其多藏故曰实
 腹又以坎离二象观之坎实其中有实腹
 之象离虚其心有虚心之象坎刚离柔则
 心腹为刚柔也经曰人法地易曰立地之
 道曰柔与刚然实者非虚以通之则不神
卷七 第 35b 页 0434-143.png
 故曰黄中通理若夫虚者不履实际则不
 至清净觉地御注曰虚心则公听并观而
 无好恶之情公生明是也离为火火文明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实腹则赡足平泰而
 无贪求之念容乃公也坤为腹腹主容圣
 人中正以观天下是也向之所论虚心实
 腹显圣人出治之用也夫虚实之用在人
 为事也在卦为坎离也在气为阴阳也用
 之为人事如彼其言也用之为坎离法故
 不同也且阳实而阴虚鍊丹之法使二八
卷七 第 36a 页 0434-144.png
 阴消九三阳长阳纯则仙阴纯则死坎以
 内外为阴离以内外为阳火上水下则未
 济降火就水则既济从天地之道自子至
 午变纯阳自午至亥变纯阴自然之运也
 故曰天地以顺动此乃循常施化也及在
 人身岂不随天地之为阴阳邪凡随天地
 之为阴阳是未得制之之法也不免与造
 化为流人而已不知制命在我者也凡阴
 阳之道顺之则死逆之则生太白山人曰
 五行颠倒术龙从火里出五行不顺行虎
卷七 第 36b 页 0434-145.png
 向水中生此逆也逆则生太率论之本非
 逆也乃和会也致之似逆归之曰和太上
 曰水火比于道之真体水火之用是以术
 而制之使夫坎中之一补离之虚心变离
 为乾其道成矣若虚心未实离坎徒迷真
 人曰阴坎徒迷一阳离五见形是也平叔
 曰点化离宫腹里阴极而论之在得一也
 既得一在火候也非火候数足岂能补之
 或曰经不及是止论圣人之治此何以及
 之不知五千言长生之宗也出可以治世
卷七 第 37a 页 0434-146.png
 入可以登仙安期生策士也张子房王佐
 也期不用于楚良成功于汉二人皆登仙
 是出处有道也昧者岂及于斯乎○四柔
 顺自守○弱其志孟子曰志者气之帅也
 御注曰志强则或徇名而不息或逐货而
 无厌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气可使之和
 和则内以安神外不逆物苟不和也岂免
 攫拿而伤物暴捍以戾人非气之自使志
 实使之也故曰志者气之帅老子以懦弱
 谦下为表言夫志不得不弱然则以治道
卷七 第 37b 页 0434-147.png
 论之志意不大识量不远岂足以当大事
 乎必须刚也刚则决柔岂特刚而不柔邪
 柔以返刚圣人体天一刚一柔迭相因也
 不夬则不决决则乾道成也又刚过而不
 中过则有悔也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夫能
 用九者弱志之谓也杨雄曰见善明用心
 刚夫见善则明道也明道于我则志气自
 大矣在君子则谨守其志深藏若虚故以
 弱而守之也苟不能以弱而守之则气暴
 而不纯凡养气之道柔顺为本经曰豫若
卷七 第 38a 页 0434-148.png
 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使内不犯外犹之处
 子不然则喜怒交攻而伤其和矣长生之
 宗莫慎于此胡不观乾之九五飞龙在天
 刚得位也进不可极极则有悔矣大有之
 上九宜其刚而不中也然且履信思乎顺
 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虽然时也而性
 在其中矣若夫弱志以守一自非听之以
 气者必反是矣○五立德明道○强其骨
 向所谓不尚贤也下为能知也虚心已下
 四者为能行也至于强其骨尤见其能者
卷七 第 38b 页 0434-149.png
 也何以言之骨强则有立易曰信以发志
 也主信则有立又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体乾之道则行而无所碍动而无所
 逐信以主之也无信则不立此又至刚至
 大者之所能行也盖自虚心实腹弱志以
 养之至于此则所谓善养吾浩然之气充
 塞乎天地之间确乎其不可拔也孰能禦
 之经曰强行者有志此自养之以柔然后
 能至刚也易以先刚而后柔老子以先柔
 而后刚用之各有其道也夫肾为一水一
卷七 第 39a 页 0434-150.png
 石水柔也喻志石强也喻骨凡自柔至于
 刚而酌然可见者一阳生于至阴之中柔
 极而刚也一阴生于至阳之中刚极而柔
 也若是乃知刚柔之迭用也若守之而不
 行则曰自晦自晦者岂能利天下后世哉
 圣人观天之道豫以顺动风雷云雨施于
 天礼乐刑政施于人内且不刚焉自立矣
 是以骨强则有立弱以守之正以行之者
 也如有所立卓尔则异乎枨也欲矣观夫
 天下学道之士多矣有知之者知之而不
卷七 第 39b 页 0434-151.png
 
 能守守之而不能行无他焉是欲利之心
 胜而清虚之道难反强其志而弱其骨也
 譬如多积货财阖户守之不能贸迁何由
 富矣御注曰骨强则行流散徙言无中下
 矣惟自强不息者为能体此○三政化所
 及○常使民无知无欲此一句总结前义
 下一句示以法也常使民无知无欲则是
 重明向上不尚贤不贵货不见可欲以至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言圣人出治天下有
 此七者诚无他焉使民无知无欲是也尚
卷七 第 40a 页 0434-152.png
 贤则多知至于天下大骇儒墨毕起责货
 则多欲至于决性命之情以争之攘夺诞
 谩无所不至见名之可欲见利之可尚皆
 失道者也惟圣人为能去此三者民自无
 知也亦无欲也惟民生厚因物有迁盖以
 上之人作聪明务机巧而为之诲也及其
 已甚刑法不足以齐之董子曰法出而奸
 生令下而诈起此昔之在位者教之不善
 风俗渐染之深未可一日而化也今虽欲
 以法而禁之令而申之彼其奸恶之心尚
卷七 第 40b 页 0434-153.png
 在当以道化之则可也法始乎伏义而成
 乎尧大备乎成周而智巧尽矣故曰周衰
 而道微可知也老子作经意在乎此虽然
 岂止为当时而作将以为万世之蓍龟及
 其乱也何异乎战国是尚贤贵货多欲之
 过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尧闻
 童谣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苟在上之人
 多知多欲而欲其无知无欲是不可也犹
 之恶醉而强酒诚不若以至诚而化之纯
 朴以守之在上者如愚在下者无知即庄
卷七 第 41a 页 0434-154.png
 子谓上如标枝民如野鹿何威福之用哉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民始疑矣○二牒前
 智巧无施○使夫知者不敢为也经曰将
 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庄子曰天下
 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多知
 多欲爚乱天下至于民失常性又欲以刑
 威而禁之兹又大乱之本也秦之毒天下
 智巧胜矣不能用仁义而以刑威欲治天
 下恩不及民故其忘速矣然民岂无知也
 可使藏之而不用惟上之人不启其端则
卷七 第 41b 页 0434-155.png
 下之人有知而不敢为也阴符经曰绝利
 一原用师十倍其此之谓也若使夫知之
 者敢为则纷拿不足而禁矣一至于此虽
 欲诛之有不胜诛者矣故曰我无为而民
 自化○四显无为之功○一化行无彰二
 ○为无为此一句总结一篇之义以明圣
 人出治虽无为而未尝不为无为则绝物
 有为则近事所谓事非道也而事实出于
 道矣使为之而不见为之之迹治之而不
 显治之之功斯善矣且如之何使为而不
卷七 第 42a 页 0434-156.png
 见为之之迹治之而不显治之之功乎易
 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不动者性也感
 而遂通者情也性本无为道之体也道之
 为性其实无形有极而作则天地至于万
 物无不由兹而出焉传曰万物职职皆从
 无为殖是道也出于圣人之心而应次二
 之神潜天而天潜地而地无非精神之运
 动者也夫见于精神之运动者则有为也
 运而不见其迹者本无为也且不为也天
 下一日二日而万机其可置而勿论乎勿
卷七 第 42b 页 0434-157.png
 
 论则不治若事事而治之物物而察之则
 又劳矣劳则堕堕则不治矣凡为之之道
 岂免仁以仁之义以宜之礼以体之信以
 质之恩以爱之刑以威之哉若出治而略
 此数者且欲求治又不可得也上古不用
 礼法义皇巳用结绳大率上古之时民纯
 事简无为之功易可见也若谓后世只可
 有为不可无为则是道不可行也惟体道
 之圣人能通乎此易曰其道甚大百物不
 废惟不废一物也道实有为之及乎求道
卷七 第 43a 页 0434-158.png
 也道本无为矣兹所谓为无为者是也尝
 试论之无为者内圣也有为者外王也内
 圣则渊乎其虚外王则兴事造业以渊虚
 之心而为事业则事出于道道本于虚有
 为无为混而无迹岂俟他哉是篇归之不
 尚贤欲圣人之独化也独化则神矣有能
 不亲贤道而致无为自然者大圣之治也
 若需贤佐者则迹也请以神观大圣之教
 人也摇荡人心使之成教易俗其朴徐徐
 其觉于于无事而万物化无为而百姓定
卷七 第 43b 页 0434-159.png
 此神也请以迹观尧襌舜舜命九官阜陶
 曰知在知人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
 又曰百工惟时庶续其凝则朝廷既治可
 以率天下矣至于仲虺之称汤用人惟己
 皆须贤以为辅佐也又曰旁求俊乂而共
 成天下之治则智者为之谋能者为之使
 君逸臣劳此见乎迹是君能任人以成无
 为之治也彼无所待圣之无为也此有所
 待因贤而致无为也盖得贤则治失贤则
 亡不尚者存于大圣人也世尝谓老子之
卷七 第 44a 页 0434-160.png
 道语类鸿荒非用中之道其何以云有为
 为则是不废中庸也○二道契自然○则
 无不治矣如上则见无为之功矣至于无
 为则与道为一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七





卷七 第 44b 页 0435-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