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0432-004.png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一染四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
道德经
 考异(河上公本分道德焉/二篇今从玉辅嗣本)
 道君曰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同
 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而常
 存老子当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书九
 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谓之经其辞简其
 旨远学者当识而深造之
卷一 第 1b 页 0432-005.png
 黄茂材曰道也者莫不由之以生也德也
 者莫不得之以养也天地以此生养万物
 故不穷至人以此生养一身故不死道与
 德虽有二名实相为用不可离也今世学
 者乃分上经为道下经为德甚非作书之
 旨当总谓之道德经可也
 石潭曰老子之解多矣以学儒者解之多
 以儒之所谓道者言之若程泰之林竹溪
 之类是也以学释者解之多以释之所谓
 性者言之如苏颍滨本来子之类是也皆
卷一 第 2a 页 0432-006.png
 不得其本意盖儒者之所谓道乃日用常
 行事物中之道而老氏则以虚无自然者
 为道岂可强以合之于儒释氏之所谓性
 者乃露裸裸赤洒洒之性老氏之所谓道
 者乃形神俱妙之道岂可强而合之于释
 虽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然仁者见
 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其所指地头
 则不可不明辨之也盖老子专指虚无为
 道而儒者则谓形而上者之道不离乎形
 而下者之器释氏专指真空为性而不杂
卷一 第 2b 页 0432-007.png
 乎形气而老子则欲形神俱妙而与道合
 真此其所以不同也若各据本教而言之
 不惟失老子之宗指亦自失其宗指矣至
 于道家之解如白玉蟾之类固是本色然
 但一向好高而务简径其辞多不可晓反
 成郭象之注庄子焉故今之为解一以老
 子本教言之庶不失老子之本意又不敢
 如玉蟾辈好高而辞意不明焉学者详之
   道可道章
 考异(河上公作体道章赵实庵作/显理会真义章今从明皇本)
卷一 第 3a 页 0432-008.png
 唐明皇疏此章明妙本之由起万化之宗
 源首标虚极之强名将明众妙之归趣故
 可道可名者明体用也无名有名者明本
 迹也无欲有欲者明两观也同出异名者
 明朴散而为器也同谓之玄者明成器而
 复朴也玄之又玄者辩兼忘也众妙之门
 者示人行了出也所谓进修之阶渐体悟
 之大方也
 杜光庭广圣义释明皇注疏明者皎净之
 义显出之谓也妙本者道也居经之首明
卷一 第 3b 页 0432-009.png
 道之由由从也起兴也万者数之大也化
 者应变之谓也言万有变化从道而兴也
 宗主也源本也万化既从道而兴则知道
 为万化之宗本也起自此章出生诸法如
 水之源流注无竭也虚极妙本也强名道
 也此章先标可道为体可名为用末篇归
 众妙之门摄迹归本趣向也复归向于大
 道之本也就此门中分为七别第一可道
 可名者明体用也体用者相资之义也体
 无常体用无常用无用则体不彰无体则
卷一 第 4a 页 0432-010.png
 用不立或无或有或实或权或色或空或
 名或象互为体用转以相明是知体用是
 相明之义也第二无名有名者明本迹也
 本迹者相生之义也有本则迹生因迹以
 见本无本则迹不可显无迹则本不可求
 迹随事而立以为本迹本者根也迹者末
 也迹者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迹出于履
 以迹为履而复使人履之愈失道矣明迹
 为末也第三明有欲无欲两观不同也观
 者所行之行也以自所见为观以神所鉴
卷一 第 4b 页 0432-011.png
 为观息见于外凝神于内内照一心外忘
 万象所谓观也为习道之阶修真之渐先
 资观行万入妙门夫道不可以名得不可
 以形求故以观行为修习之径谓有欲归
 于死无欲契于生也是观其生死归趣不
 同也第四同出而异名者明朴散而为器
 也大朴者道也道散为神明流为日月分
 为五行生为万物器者有形用也易曰形
 而上者曰道形而下者曰器也第五同谓
 之玄者明成器而复朴也神明日月五行
卷一 第 5a 页 0432-012.png
 万物有形有器皆合于道故云复朴也第
 六玄之又玄者辨兼忘也为器之时必在
 其朴复朴之后此朴亦忘乃契于道尔故
 谓玄之又玄也兼忘者器朴俱忘也第七
 众妙之门者示人行了出也器朴两忘了
 然契道复归生化之始众妙之门也人与
 万物同禀于道有为有欲则失道伤生除
 欲守和则归根复本是谓之道要之门户
 也了出者出世也
 张冲应曰道者自然之道天至高而不知
卷一 第 5b 页 0432-013.png
 所覆天道之自然地至厚而不知所载地
 道之自然人参天地而立有目能视犹天
 之日月有口能声犹天之雷霆吹之有风
 呵之有雾唾咳若雨露聪觉犹神明天道
 之自然我有之矣至于四体备具犹四岳
 之盘固灵骨冠顶犹中岳之镇耸血流脉
 运犹江河之周流地道之自然我亦有之
 矣诚能体天地自然之道而进修之则浊
 者清凡者仙而贤者圣矣是以体道为道
 经之首章
卷一 第 6a 页 0432-014.png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考异(明皇本无故宇/今从河上公本)
 河上公曰道可道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
 常道非自然长生之道也常道常以无为
 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
 称道名可名谓富贵尊荣万世之名也非
 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如婴儿之
卷一 第 6b 页 0432-015.png
 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
 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无名天地之始无
 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
 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
 名万物之母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阴
 阳有刚柔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
 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
 观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
 是非也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归也常有欲
卷一 第 7a 页 0432-016.png
 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此两者同
 出而异名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
 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
 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同谓之玄玄天
 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
 玄之又玄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
 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汗辱则生贪
 淫也众妙之门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
 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
 户也
卷一 第 7b 页 0432-017.png
 王辅嗣曰道可道至非常名可道之道可
 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
 可名也无名至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
 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
 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
 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
 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
 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其怀
 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
卷一 第 8a 页 0432-018.png
 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
 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
 之徼也此两者至众妙之门两者始于母
 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
 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
 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
 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谓之玄取于
 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
 乎一玄而已谓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
 之又玄也众妙皆从同而出故曰众妙之
卷一 第 8b 页 0432-019.png
 门也
 唐明皇曰道可道至非常名道者虚极之
 妙用名者物得之所称用可于物故云可
 道名生于用故云可名应用且无方则非
 常于一道物殊而名异则非常于一名是
 则强名曰道而道常无名○疏道者虚极
 妙本之强名也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
 可道者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
 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
 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偏举故或大
卷一 第 9a 页 0432-020.png
 或逝或远或返是不常于一道也故云非
 常道名者称谓即物得道用之名也首一
 字亦标宗也可名者言名生于用可与立
 名也非常名者在天则曰清在地则曰宁
 在神则曰灵在谷则曰盈得一虽不殊约
 用则名异是不常于一名也故云非常名
 无名至万物之母无名者妙本也妙本见
 气权舆天地天地资始故云无名有名者
 应用也应用匠成茂养万物物得其养故
 有名矣○疏无名者万化未作无强名也
卷一 第 9b 页 0432-021.png
 妙本之始无有无名从本降气开辟天地
 天地相资以为本始故云无名天地之始
 则易之太极生两仪也注云权舆者按尔
 雅云权舆始也有名者应用匠成有强名
 也万化既作品物生成妙本旁通以资人
 用由其茂养故谓之母也母以茂养为义
 然则无名有名者圣人约用以明本迹之
 同异而道不系于有名无名也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生而静天之
 性感物而动性之欲若常守清净解心释
卷一 第 10a 页 0432-022.png
 神返照正性则观乎妙本矣若不性其情
 逐欲而动性失于欲迷乎道源欲观妙本
 则见边徼矣欲者性之动谓逐境而生心
 也言人常无欲正性清静返照道源则观
 见妙本矣若常有欲逐境生心则性为欲
 乱以欲观本既失冲和但见边徼矣徼边
 也又解云欲者思存之谓言欲有所思存
 而立教也常无欲者谓法性清净不于言
 说无所思存则见道之微妙也常有欲者
 谓从本起用因言立教应物遂通化成天
卷一 第 10b 页 0432-023.png
 下则见众人之所归趣矣徼归也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如上两者皆本于道故云同
 也动出应用随用立名则名异也此者指
 上事也两者谓可道可名无名有名无欲
 有欲各自其两故云两者俱禀妙本故云
 同自本而降随用立名则名异矣同谓之
 玄出则名异同则谓玄玄深妙也玄深妙
 也自出而论则名异是从本而降迹也自
 同而论则深妙是摄迹以归本也归本则
 深妙故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因
卷一 第 11a 页 0432-024.png
 不生则同乎玄妙犹恐执玄为滞不至兼
 忘故寄又玄以遣玄耳明无欲于无欲能
 如此者万法由之而了出故云众妙之门
 也摄迹归本谓之深妙若住斯妙其迹复
 存与彼异名等无差别故寄又玄以遣玄
 欲令不滞于玄本迹两忘是名无住无住
 则了出矣注云意因者西升经云同出异
 名色各自生意因今不生意因是同于玄
 妙无欲于无欲者为生欲心故求无欲欲
 求无欲本离欲心既无有欲亦无无欲遣
卷一 第 11b 页 0432-025.png
 之又遣所谓都忘正观若斯是谓众妙其
 妙虽众皆出此门故云众妙之门
 杜光庭广圣义道可道非常道道者至虚
 至极非形非声后劫运而不为终先天地
 而不为始圆通澄寂不始不终圣人以通
 生之用可彰寻迹而本可悟故以通生之
 德强名为道也标宗一字是无为无形道
 之体也可道二字是有生有化道之用也
 三字之中自立体用体则妙不可极用则
 广不可量故为虚极之妙本也散为万物
卷一 第 12a 页 0432-026.png
 不拘一方故用无定方也但宗一道故明
 万物皆资道化故不在遍举高而无上无
 不包容大也高而无上不滞于上大而无
 外不滞于外逝也逝往也穷于无穷无所
 不通远也虚心守一道复归之返也返还
 也此引道经第二十五有物混成章以證
 此义以此推之不常厥所是为非常道也
 名可名非常名名者正言也标宗一字为
 名之本可名二字为名之迹迹散在物称
 为万殊由迹归本乃合于道是知道为名
卷一 第 12b 页 0432-027.png
 之本名为道之末本末相生以成化也无
 用则道凝有用则名立天得道垂象清明
 地得道确然安静神得道变化不歇谷得
 道盈满无亏此引下经第二章以明其义
 名散无极是为非常名也无名天地之始
 无名者虚极妙本未立强名也妙本之始
 无有无名从本降迹生天生地天地资始
 故曰无名天地之始大道吐气布于虚始
 为天地之本始无有无名者庄子天地篇
 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言泰初者无之始
卷一 第 13a 页 0432-028.png
 也无既无名不可诘之以道不可诘之以
 名混漠寂寥邈为化主元气资之以为始
 玄化禀之而得生故曰无名天地始无名
 无氏然后降迹渐分兆形由此而天地生
 气象立矣太极者形质巳具也形质既具
 遂分两仪人生其中乃为三才也有名万
 物之母万化者举其多也品物者众物也
 众物之中道无不在秋毫之细道亦居之
 故能生三才母万物万物道存则生道去
 则死含养之至不曰母乎大道无异无同
卷一 第 13b 页 0432-029.png
 无本无迹强立言教而本迹彰矣常无欲
 至以观其徼夫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即纯
 白不粹神德不全存身者不和此有欲也
 若欲害之心忘于中即虎尾可履而况于
 人乎此无欲也有欲者任耳目以视听劳
 心虑以为理视听愈迷为理愈乱可谓见
 边徼矣无欲者神合于虚气合于无无所
 不达无所不通与天地同功乃合乎大道
 可谓观其妙矣观者外以目周览内以神
 照微目览则辩乎有无神照则契乎冥寂
卷一 第 14a 页 0432-030.png
 矣人生而静天之性者乐记篇之语也言
 性本清静无欲无营为物所感因境生欲
 感于外而动于内得不慎其所感哉故圣
 人制法以检其邪制礼以检其乱制刑以
 检其过制乐以检其淫以道制欲所以教
 民之崇德务善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夫
 一气分而万化生形兆立而万有作三者
 之变各而两之有出于无斯之谓矣道显
 而名立名立而欲生此乃有道可言有名
 可谓有欲之机兴于此矣是迹从本而生
卷一 第 14b 页 0432-031.png
 也者摄迹者弃欲忘名复归妙本于道忘
 道于名忘名是谓还本矣徇情者逐欲忘
 本以至沦滑能返乎物初可与言乎至道
 矣同谓之玄有欲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
 地禀中和滋液则贤圣而无为禀浊乱之
 气则昏愚而多欲苟能洗心易虑澄欲含
 虚则摄迹归本之人也人皆修鍊俗变淳
 和则返朴之风可臻太古矣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夫摄迹忘名已得其妙于妙恐滞
 故复忘之是本迹俱忘又忘此忘吻合乎
卷一 第 15a 页 0432-032.png
 道有欲既遣无欲亦忘不滞有无不执中
 道是以都忘之者尔众妙门者天门也天
 门者万法所生之总名也无有也言万物
 出乎无有入乎无有聚散隐显故有出入
 之名尔徒有其名实无其门故谓之无为
 之门则无门也无门无旁四达之皇皇是
 归于妙道矣正观者因修之渐證道之阶
 也前所谓目见者为观览之观也神照者
 观行之观也道亦以三乘之法阶级化人
 从初发心至于极道舍凡證圣故有一十
卷一 第 15b 页 0432-033.png
 四等观行之门小乘初开有三观法第一
 假法观谓对待也第二实法观谓心照也
 第三遍空观入无为也中乘法门观行有
 四第一无常观第二入常观第三入非无
 常观第四入非常观大乘门中观行亦四
 第一妙有观第二妙无观第三重玄观第
 四非重玄观圣行门中复有三观第一真
 空观第二真洞观第三真无观以此观行
 修鍊其心从有入无阶粗极妙得妙而忘
 其妙乃契于无为之门尔无为有为可道
卷一 第 16a 页 0432-034.png
 常道体用双举其理甚明今于体用门中
 分为五别第一以无为体以有为用可道
 为体道本无也可名为用名涉有也第二
 以有为体以无为用室车器以有为体以
 无为用用其无也第三以无为体以无为
 用自然为体因缘为用此皆无也第四以
 有为体以有为用天地为体万物为用此
 皆有也第五非有非无为体非有非无为
 用道为体德为用也又于本迹门中分为
 二别以无为本以有为迹无名有名也以
卷一 第 16b 页 0432-035.png
 有为本以无为迹互相明也万物自有而
 终归于无也夫以玄源澄寂妙本杳冥非
 言象可求非有无可质固亦讨论理绝拟
 议道穷而设教引凡示兹阶级然在于冥
 心感契渐顿随机不可滞教执文拘于学
 相沐心浴德之士勤乎勉哉
 道君曰道可道至非常名无始曰道不可
 言言而非也又曰道不当名可道可名如
 事物焉如四时焉当可而应代废代兴非
 真常也常道常名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
卷一 第 17a 页 0432-036.png
 古以固存伏义氏得之以袭气母西王母
 得而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无名
 至万物之母道常无名天地亦待是后生
 庄子所谓生天生地是也未有天地孰得
 而名之故无名天地之始有天地然后万
 物生焉故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至以观
 其徼庄子曰建之以常无有不立一物兹
 谓常无不废一物兹谓常有常无在理其
 上不徼天下之至精也故观其妙常有在
 世其下不昩天下之至变也故观其徼有
卷一 第 17b 页 0432-037.png
 无二境微妙寓焉大智并观乃无不可恍
 惚之中有象与物小智自私蔽于一曲弃
 有著空徇末忘本道术于是为天下裂此
 两者至同谓之玄道本无相敦为徼妙物
 我同根是谓一气故同谓之玄世之惑者
 舍妄求真去真益远殊不知有物者特名
 之异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素问曰玄生
 神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小而
 妙之谓玄玄者天之色也色之所色者彰
 矣而色色者未尝至玄之又玄所谓色色
卷一 第 18a 页 0432-038.png
 者也玄妙之理万物具有天之所以运地
 之所以处人之所以灵百世之所以昌皆
 妙也而皆出于玄故曰众妙之门孔子之
 作易至说卦然后言妙而老子以此首篇
 圣人之言相为终始
 王介甫曰道可道非常道常者庄子谓无
 古无今无终无始也道本不可道若其可
 道则是其迹也有其迹则非吾之常道也
 名可名非常名道本无名道有可名则非
 吾之常名盖名生于义故有名也无名至
卷一 第 18b 页 0432-039.png
 
 万物之母无所以名天地之始有所以名
 其终故曰万物之母○全义无者形之上
 者也自太初至于太始自太始至于太极
 太始生天地此名天地之始有形之下者
 也有天地然后生万物此名万物之母母
 者生之谓也○杂说无名者太始也故为
 天地之父有名者太极也故为万物之母
 天地万物之合万物天地之离于父言天
 地则万物可知矣于母言万物则天地亦
 可知矣常无欲至观其徼道之本出于无
卷一 第 19a 页 0432-040.png
 故常无所以自观其妙道之用常归于有
 故常有得以自观其徼○字说王育曰天
 屈西北为无盖制字或以上下言之或以
 东西南北言之或以左右言之或以先后
 言之王育之言无是也盖乾位西北万物
 于是乎资始方其有始也则无而已矣引
 而伸之然后为有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两者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
 妙之门盖不能常无也无以观其妙不能
 常有也无以观其徼能观其妙又观其徼
卷一 第 19b 页 0432-041.png
 则知夫有无者同出之玄矣○全义道一
 也而为说有二所谓二者何也有无是也
 无则道之本而所谓妙者也有则道之末
 所谓徼者也故道之本出于冲虚杳眇之
 际而其末也散于形名度数之间是二者
 其为道一也而世之蔽者常以为异何也
 盖冲虚杳眇者常存于无而言形名度数
 者常存乎有有无不能以并存此所以蔽
 而不能自全也夫无者名天地之始而有
 者名万物之母此为名则异而未尝不相
卷一 第 20a 页 0432-042.png
 为用也盖有无者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
 以相无故非有则无以见无而无无则无
 以出有有无之变更出迭入而未离乎道
 此则圣人之所谓神者矣易曰无思也无
 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之
 谓也盖昔之圣人常以其无思无为以观
 其妙常以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观其徼
 徼妙并得而无所偏取也则非至神其孰
 能与于此哉然则圣人之道亦可见矣观
 其妙所以穷神观其徼所以知化穷神知
卷一 第 20b 页 0432-043.png
 化则天地之道有复加乎此两者至同谓
 之玄两者有无之道而同出于道也言有
 无之体用皆出于道世之学者常以无为
 精有为粗不知二者皆出于道故云同谓
 之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者同出乎神而
 异者有无名异也圣人能体是以神明其
 德故存乎无则足以见其妙存乎有则足
 以知其徼而卒离乎有无之名也其上有
 以知天地之本下焉足以应万物之治者
 凡以此○字说幺而覆入之者玄也故玄
卷一 第 21a 页 0432-044.png
 从幺从入两者同谓之玄两者谓有无也
 玄又为黑而有赤色北方黑为阴玄为阳
 故易曰坤于地为黑又曰天玄而地黄舜
 曰玄德此圣人之在下者玄德言乎其幽
 也
 苏颍滨曰道可道非常道莫非道也而可
 道者不可常惟不可道而后可常耳今夫
 仁义礼智此道之可道者也然而仁不可
 以为义而礼不可以为智可道之不可常
 如此惟不可道然后在仁为仁在义为义
卷一 第 21b 页 0432-045.png
 在礼为礼在智为智彼皆不常而道常不
 变不可道之能常如此名可名非常名道
 不可道而况可得而名之乎凡名皆其可
 道者也名既立则圆方曲直之不同不可
 常矣无名天地之始至观其徼自其无名
 形而为天地天地位而名始立矣自其有
 名播而为万物万物育而名不可胜载矣
 故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圣
 人体道以为天下用入于众有而常无将
 以观其妙也体其至无而常有将以观其
卷一 第 22a 页 0432-046.png
 徼也若夫行于其徼而不知其妙则粗而
 不神矣留于其妙而不知其徼则精而不
 通矣此两者至同谓之玄以形而言有无
 则信两矣安知无运而为有有复而为无
 未尝不一哉其名虽异其本则一知本之
 一也则玄矣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
 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玄之又玄众妙
 之门言玄则至矣然犹有玄之心在焉玄
 之又玄则尽矣不可以有加矣众妙之所
 从出也
卷一 第 22b 页 0432-047.png
 吕吉甫曰道可道非常道凡天下之道其
 可道者莫非道也而有时乎殆则非常道
 也凡天下之名其可名者莫非名也万物
 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
 曰常为道而至乎常则心凝形释物我皆
 忘夫孰知道之可道而名之可名哉则常
 道者固不可道也故曰道乃久没身不殆
 常名者固不可名也故曰自古及今其名
 不去不殆不去是之谓常道无名至万物
 之母常无名则无名者道也而天地之所
卷一 第 23a 页 0432-048.png
 自而始故曰无名天地之始太初有无无
 有无名有无则一亦不可得以有无名则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也既谓之一则虽
 未有形且巳有名夫名为一而名之者为
 二二与一为三万物纷纷自此生矣故曰
 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至观其徼知常曰
 明明则无所不见也故唯常为可以观方
 其无欲也则涤除玄览而无疵于以观其
 妙故曰常无欲可名于小矣方其有欲也
 则万物并作而芸芸于以观其徼故曰万
卷一 第 23b 页 0432-049.png
 物皆往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于大矣此两
 者至同谓之玄惟小所以见其妙惟大所
 以见其徼此两者其出则同故其名异而
 已其名异也其实未尝异则有欲之与无
 欲求其所出皆不可得不可得则其所出
 也故同谓之玄玄之为色黑与赤同乎一
 也天之色玄阴与阳同乎一也同乎一固
 妙矣然妙乎一矣未妙乎多也妙乎我矣
 未妙乎物也玄之至之门玄之又玄则同
 者亦不可得同者不可得则一之与多我
卷一 第 24a 页 0432-050.png
 之与物莫不皆妙也万物之所以妙出于
 此而已
 陆农师曰道可道至非常名常名以无方
 为体常道以无体为用无方者无乎不在
 无体者无乎不为有所可道则非所谓无
 方有所可名则非所谓无体无名至万物
 之母太初有无无有无名无名者太始也
 太始者天地之父故曰无名天地之始天
 地者万物之母故曰有名万物之母言母
 则知始之为父言始则知母之为主故上
卷一 第 24b 页 0432-051.png
 言天地之始下言万物之母常无欲至观
 其徼妙道本也徼道末也圣人之于妙也
 观之以常无圣人之于徼也观之以常有
 妙在中粗在徼言妙则知徼之为粗言徼
 则知妙之为中故上言欲以观其妙下言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至之玄无者对有之
 无而常无者非无之无而不为有对也有
 者对无之有而常有者非有之有而不为
 无对也不为无对者非有也不为有对者
 非无也故常无者真无是也而非无常有
卷一 第 25a 页 0432-052.png
 者妙有是已而非有故两者同出而同谓
 之玄也玄之至之门玄者妙之体妙者玄
 之用其道至玄人为众妙之门户而出入
 于其间庄子曰开天之天不开人之天开
 天之天自然也开人之天使然也玄之又
 玄庄子所谓精乎精众妙之门庄子所谓
 神乎神
 王元泽曰道可道非常道道者万物之所
 道在体为体在用为用无名无迹而无乎
 不在者是也故圣人之言常在其一曲虽
卷一 第 25b 页 0432-053.png
 在一曲而异乎诸子百家者不失理而当
 于时而巳可道之道适时而为时徙不留
 道亦应变盖造化密移未尝暂止息之所
 是今已非矣而曲士揽英华为道根指蘧
 庐为圣宅老氏方将祛其蔽而问以至理
 故以此首篇明乎此则方今之言犹非常
 也名可名非常名名生于实实有形数形
 数既具衰败随之其可常乎唯体此不常
 乃真常也无名至之母受命于无而成形
 于有故曰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易曰有天
卷一 第 26a 页 0432-054.png
 地然后有万物此言与易之序同据覆载
 之间方生之物故以天地为先物与天地
 本无先后推而极之有无同体始母之言
 亦筌蹄也且天地虽大而受命成形未离
 有无而此独言万物之母然则老氏之言
 姑尽性而已常无欲至观其徼易之阴阳
 老之有无以至佛之色空其实一致说有
 渐次耳世之言无者舍有以求无则是有
 外更有安得为无故方其有时实未尝有
 此乃真无也有无之体常一而有有以观
卷一 第 26b 页 0432-055.png
 者但见其徼欲观其妙当知本无而本无
 之无未尝离有也既曰常无又曰常有者
 以名有无之不相代无即真有有即真无
 耳言微则知妙之为奥言妙则知徼之为
 粗此法言之体同谓之玄有无本一未有
 二名自学者言之则有不如无之精既得
 其道则两皆至理初无彼此也众妙之门
 道有二物自形而下则阳尊而阴卑自形
 而上则阴先而阳后故道之至处曰妙曰
 玄妙德也玄色也言色则至矣而盖有非
卷一 第 27a 页 0432-056.png
 色所及故曰又玄万物皆有妙处皆出于
 此故曰众妙之门道一也而为说有二所
 谓二者何也则有无是也无则道之本而
 所谓妙者也有则道之末而所谓徼者也
 故道之本出乎冲虚杳渺之际而其末也
 散于形名度数之间是二者其为道一也
 而世之蔽者常以为异何也盖冲虚杳渺
 者常存乎无而言形名度数者常存乎有
 有无不能并存此其所以蔽而不得其全
 也夫无名者天地之始而有名者万物之
卷一 第 27b 页 0432-057.png
 母此为名则异而未尝不相为用也盖有
 无者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故非
 有则无以见无而无无则无以出有有无
 之变更出迭入而未尝离乎道此则圣人
 之所谓神者矣易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
 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之谓也盖昔
 之圣人常以其无思无为以观乎妙常以
 其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观其徼徼妙并
 得而无所偏取也则非神其孰能与于此
 哉然则圣人之道亦可见矣观乎妙所以
卷一 第 28a 页 0432-058.png
 穷神而观乎徼所以知化穷神知化则天
 地之道岂有以复加乎虽然观乎妙者惟
 以穷神而已而非所以为神也若夫神则
 未尝离乎此二者而此二者亦不足以为
 名也故曰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者同出乎
 神而异者有无之名异也圣人者能体是
 以神明其德故存乎无则足以见妙而存
 乎有则足以知徼而卒离乎有无之名也
 其下则有以知天地之本而下焉则有以
 应万物之治者凡以此呜呼老子之言可
卷一 第 28b 页 0432-059.png
 谓协于易矣然而卒不与孔孟并者何也
 盖圣人之于道未尝欲有所言也凡所以
 言者皆出于应天下之变而为中才之不
 知者言耳以其道虽有无并载而及其言
 也务详于有而略于无盖诗书礼乐春秋
 之文皆所以明有而及其所谓无则独易
 尝言之而巳矣然其说也又必寓之爻象
 彖系吉凶悔吝之间而使世之学者自上
 观之则见其详乎事物而得其所以有自
 下而观之则见其外乎器用而得其所以
卷一 第 29a 页 0432-060.png
 无所以贤者观之愈有以自信而愚者窥
 之亦不至乎疑而得也盖其心尝虑曰彼
 道妙者非中才之所能及彼能及之者又
 将不言而自谕苟为不度其如此而惟妙
 之欲言也则是使学者坐而惑之老子者
 知有无之相为因而以为无有者本也故
 其言详于无而略于有夫无者无言可也
 而可以详言乎彼老子者既以异乎孔孟
 矣而王弼又失孔子之旨盖其说以无名
 也天地之始夫神者天地之至难名者也
卷一 第 29b 页 0432-061.png
 而天下既名之以神矣然物岂有无名者
 乎又以为常有欲也以观其徼夫欲者性
 之害者也易曰惩忿窒欲而老子亦曰不
 见可欲使心不乱苟为有欲矣则将沉溺
 转徙丧我以逐物而莫知所守矣又何徼
 之能观乎此之不察而曰吾知天地之全
 古人之大体也吁可笑哉
 刘仲平曰道可道至之母太极之所待者
 道也天地之所待者万物也万物之所待
 者天地也夫有所待者非所谓道乃道之
卷一 第 30a 页 0432-062.png
 积也至无而无名者道也离无而无名者
 太极也入有而有名者天地也太极冥乎
 神而名不可得而识者也乃道之妙也天
 地著乎象而名可以载者也乃道之徼也
 二者皆出乎言也常无欲者之所观见乎
 妙而已矣常有欲者之所观见乎徼而已
 矣惟无欲者之所观可以通于玄也或曰
 非此之谓也谓无者所以名天地之始而
 有者名万物之母也谓常无者欲以观其
 妙而常有者欲以观其徼也曰非也读之
卷一 第 30b 页 0432-063.png
 者误也谓有者可以名万物之母而谓无
 者岂可名天地之始乎谓常有者可以观
 其徼而谓常无者岂特观其妙而已乎夫
 有始则有终而不可命之无常无则至无
 而不可命之有噫知此则其知玄矣常无
 欲以至之门常无常有言有无相用不可
 偏而不举也常无者欲以观其道之妙常
 有者欲以观其道之徼妙言本徼言末末
 与本俱能观之然后见其道矣常名以无
 方为体常道以无体为用无方者无乎不
卷一 第 31a 页 0432-064.png
 在无体者无乎不为无乎不为有所可道
 则非所谓无方有所可名则非所谓无体
 故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太初
 有无无有无名无有无名者太始也太始
 者天地之父故曰无名天地之始天地者
 万物之母故曰有名万物之母言母则知
 始之为父言始则知母之为生故上言天
 地之始而下言万物之母然天下之理有
 道有常道有名有常名所谓太初有无者
 无而已矣所谓无有无名者名而已矣盖
卷一 第 31b 页 0432-065.png
 有无则有名之名矣故无名者天地之始
 而已而其上又有祖也妙者道之本徼者
 道之末圣人之妙也观之以常无圣人之
 徼也观之以常有故曰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妙在中粗在徼言妙则
 知徼之为粗言徼则知妙之为中故上言
 欲以观其妙下言欲以观其徼盖夫无者
 对有之无而常无者非无之无而不为有
 对也有者对无之有而常有者非有之有
 而不为无对也不为无对者非有也不为
卷一 第 32a 页 0432-066.png
 有对者非无也故常有者真无是已而非
 无常有者妙有是已而非有故此两者同
 出而同归之玄也庄子曰建之以常无有
 言之以太一盖周读为常无常有常无也
 欲以观其妙常有也欲以观其徼为其欲
 以观其妙也故建以常无为其欲以观其
 徼也故建以常有若夫徼妙俱忘而无欲
 观之则所谓建之以常无有者冥之而巳
 矣夫是之谓又玄而非特同谓之玄玄之
 又玄众妙之门玄者妙之体妙者玄之用
卷一 第 32b 页 0432-067.png
 妙者同出乎非玄也
 刘巨济曰道可道非常道道接于言则其
 为道也可而巳非常道也常道无可所谓
 常无欲是也道无不可所谓常有欲是也
 世道交丧而老子治一救之则其适物为
 可不主故常以通天下之变而已名可名
 非常名强名之曰大则此名者大是也大
 名也道字也常名无可无可则无名可名
 无不可无不可则有名名字之玄其在兹
 乎无名至之母此特言名而不言道也以
卷一 第 33a 页 0432-068.png
 名及宇故见无名亦可也天地之始廓然
 冥同则所谓名字者果安在乎既有名字
 则适物为可物因可生而无有不可至于
 有可此道所以为万物之母也常无欲至
 观其徼常无欲即前常道也常有欲即前
 可道也于常无可则谓之常无欲于常无
 不可则谓之常有欲盖下文言常无名而
 不言常无欲言我无欲而不言欲无欲有
 欲莫非常也以常无欲以观妙则天地之
 始是也以常有欲以观徼则万物之母是
卷一 第 33b 页 0432-069.png
 也所谓观者心有眼焉非持目力而巳此
 两者至谓之玄无欲有欲两者异名而其
 实同出于道盖无可与常皆道故也玄者
 晦冥深渺道之色也黄帝曰在天为玄在
 人为道道视之不见而有色者王观其妙
 观其徼而言故也既曰同谓之玄玄则可
 道常道迭相待而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又玄形色非色莫得而观焉玄之玄与又
 玄之玄非色亦迭相待而已非以前玄为
 累而遗之也众妙者谓万物之妙也万物
卷一 第 34a 页 0432-070.png
 皆有妙而皆出于道则道妙万物也于此
 不言徼者以妙及徼亦非以前徼为累而
 遗之者也
 刘骥曰道可道至之门道言其体名言其
 用可道可名犹百家众技也各有所长时
 有所用不该不遍非真常也言道常名自
 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者是矣孰知道之可道名之可
 名哉经以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方其未
 有天地孰得而名之故无名天地之始经
卷一 第 34b 页 0432-071.png
 所谓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及其既有万物
 则有形之可名故有名万物之母无名者
 道之妙则无为无形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有名者道之徼则有情有信故常有欲以
 观其徼学者当自有以入无由徼以至妙
 原始要终未尝不同故出而异名同谓之
 玄玄者天之色所谓远而无所至极者也
 玄之又玄则神之又神深之又深入无穷
 之门游无极之野与虚无同其功万物之
 妙皆由此出故曰众妙之门乃万物之所
卷一 第 35a 页 0432-072.png
 系一化之所待也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
 斯道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之浅
 矣不知深矣知之外矣不知内矣故次之
 以天下皆知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一





卷一 第 35b 页 0432-07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