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30683b 页
卷五 第 1a 页 0419-004.png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卷之五欲五
   碧虚子陈景元纂
 道经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以用也夫贤臣用自然之道辅佐圣君者
 当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
 次之仁义已明而分守次之分守已明而
 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
 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而是非次之是
 非已明而赏罚次之此用道辅佐圣君之
卷五 第 1b 页 0419-005.png
 术也是以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
 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岂可示强兵于
 天下兵之兆在心怀恚未发兵也疾视作
 色兵也傲言推梭兵也侈斗攻战兵也此
 四者鸿细之争也且人以暴陵物物必伤
 之是谓兽穷即搏故曰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师旅所居之处必多害物侵民妨稼致田
 荒室露荆棘乱生又大军一过诛戮无涯
 生死之冤感伤和气阴阳凶变必水旱继
卷五 第 2a 页 0419-006.png
 生治身解则多事为师旅烦恼为荆棘嗜
 欲为大军疾病为凶年随义纵横渊旨莫
 尽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
勿伐果而勿憍
 夫兵之害物也神人共恶之然而明王圣
 主未尝去者其所自来上矣庚桑子曰原
 兵之所起与始有人俱又曰有以咽药而
 死者欲禁天下之医非也有以乘舟而死
 者欲禁天下之船非也有以用兵丧其国
卷五 第 2b 页 0419-007.png
 者欲禁天下之兵非也兵之不可废譬水
 火焉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是
 故怒笞不可偃于家刑罚不可偃于国征
 伐不可偃于天下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
 偃兵也故以道辅佐人主者当守雌静不
 敢以兵强天下不得巳而应之故曰善用
 也果勇也言善用师者勇于济难而已不
 敢以兵刃取强于天下也虽有果敢济难
 之勇勿矜其能勿伐其功勿憍其心是谓
 善用者也
卷五 第 3a 页 0419-008.png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
道不道早已
 言虽果敢济难止敌然皆不得已也但当
 以除暴为事非用果以为强也夫草木之
 生也柔脆其壮极则枯落人之幼也柔弱
 其壮极则衰老以喻用兵壮武则暴兴暴
 兴则败矣既败则不得谓之有道非道之
 事不可法则而行不如早止也故义兵主
 应兵胜忿兵死骄兵灭善用兵者决定果
 敢不矜不忿不贪不骄不得已而后应之
卷五 第 3b 页 0419-009.png
 义在除敌救人非恃力好战也治身解曰
 人之枯槁因不行道不行道者早死而已
 矣(佐主当以道德不可以佳/美强兵故次之以夫佳兵)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

 佳者好也尚也夫好尚兵戈以为服玩者
 是尚不善之器用也且兵戈之属伤人形
 神唯凶顽者乐为也凡物尚或恶之况有
 道之士曷尝处之乎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卷五 第 4a 页 0419-010.png
 天地之道左阳而右阴阳主德生主柔弱
 阴主刑杀主刚强故君子平居则以有德
 者居左戎事则以有勇者居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此重叠而言是经解经也夫兵既主杀主
 刚强以伤害为用是谓不善之器也君子
 以无为自然为心道德仁义为用兵只可
 以为武备固非君子常用之器也
不得已而用之恬憺为上
 夫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故有道君子不得
卷五 第 4b 页 0419-011.png
 已而用之然未尝为起戎之首故不敢为
 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皆不得巳也
 盖义兵以尅定祸乱应敌为用非贪土地
 利财宝也庄子曰韨南宜僚弄丸而两家
 之难解孙叔敖甘寝秉羽而郢人投兵斯
 所谓不战而善胜恬憺为上也又解不乱
 曰恬夷心曰憺事至而不动挠者此治身
 之法也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
不可得志于天下
卷五 第 5a 页 0419-012.png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物之所共贵也今不
 能以德怀来而兴师用兵杀伐求胜岂有
 道者之所佳美哉列子曰赵襄子使家臣
 攻翟胜之而有忧色此贤主持胜也故曰
 胜而不美然而有美之者是好乐杀人也
 乐杀人者非但人不归附亦将有杀之者
 矣此凶暴好杀之士不可使得志于天下
 苟得志必逆天之德纵行诛戮天岂祐哉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
右言以丧礼处之
卷五 第 5b 页 0419-013.png
 左为阳主生故居常则尚左吉也右为阴
 主死故丧礼则尚右凶也礼记檀弓曰夫
 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尚右夫
 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
 也二三子当复尚左夫上将军专杀则处
 右偏将军不专杀故处左言用兵之道同
 于丧礼今上将军居右者是以丧礼处置
 之也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夫义兵者不得已而战也战胜则杀人多
卷五 第 6a 页 0419-014.png
 胜而不美故悲哀而伤泣之上将军居右
 右位主丧故也(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君子所贵唯道之常)
 (故次之以/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
万物将自宾
 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包罗万有贯穿
 毫微虚中藏实阳内含阴所谓道非常道
 名非常名故曰道常无名既而无名即非
 器用器用未彰乃谓之朴道朴微妙故视
 之不见听之不闻是谓之小夫世之村器
卷五 第 6b 页 0419-015.png
 有明可以役其眠有聪可以役其听有心
 可以役其志有勇可以役其力有辩可以
 役其词有巧可以役其事此诸有名皆无
 为者之所役使唯道朴无名故天下莫敢
 臣夫侯王若能执守无为之本恍然在上
 窅然虚怀则外物不能累其真嗜欲不能
 滑其神万物将自宾四民无不服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天无为则阴气降地无为则阳气腾两无
 为相合则和气并甘露垂而嘉祥生此乃
卷五 第 7a 页 0419-016.png
 侯王道矣天地德洽神明也经曰我无为
 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皆不待命
 令而自然从化均平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
不殆
 始者道也无名也即道常无名也有名者
 万物之器用也夫道始无名能制御有名
 之物是为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
 长名器者亦尽为王者之所有名分既立
 尊卑是陈不可越于上下故亦将知所止
卷五 第 7b 页 0419-017.png
 足能知止足是自知曰明既明且哲岂有
 危殆乎河上公本作天亦将知之言人能
 法道行德天亦将知之随注解释义理相
 通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道之在天下无所不遍上则清都紫府下
 则瓦甓稊稗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侯王能
 守清静无为则上感和气下得民心本末
 相洽无不被其泽矣是犹川谷之流与江
 海源通顺之则浸润万物逆之则滂湃为
卷五 第 8a 页 0419-018.png
 沴也(守道则万物宾服能自知而/知人也故次之以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而分别之谓智故知言之所以知人
 也是谓适人之智而不自知也自知而默
 守之谓明故知而不言所以知天也是谓
 自适其明而已此超乎智之上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不常胜之道也不常胜之道曰强
 强而有力遇不及己者则胜至于如己者
 则殆矣自胜者常胜之道也常胜之道曰
卷五 第 8b 页 0419-019.png
 柔柔能自谦物必推先谓不胜而自胜不
 任而自任常安无殆非强而何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足者谓止其欲也欲心不侈俭啬自足
 可谓富矣强行者谓勤而行之也勤行必
 获可谓有志节矣庄子曰曾子居卫缊袍
 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
 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
 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
 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
卷五 第 9a 页 0419-020.png
 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斯所谓知
 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所者谓天之所受寿夭穷达贵贱贫富也
 保其常理安之于命不以得丧动其怀是
 能久矣如是则当生不以生为乐知翛然
 而来遇死不以死为忧知翛然而往直顺
 命以待终不残生以自丧故曰寿也严君
 平曰不知人则无以通事不通事则无以
 交世不自知则无以知天不知天则无以
卷五 第 9b 页 0419-021.png
 堵未然不胜人则无以在上不在上则无
 以为王不自胜则无以自得不自得则无
 以得人不知足则无以知富不知富则无
 以止欲不强行则无以顺道不顺道则无
 以得意动作非任无以得和不得和则无
 以久生不久生则无以畜精神精神不积
 无以得寿故立身经世兴利除害接物通
 变莫广乎知人摄聪畜明建国子民达道
 之意知天之心莫大乎自知柄政履民建
 法立仪设化施令正海内臣诸侯莫贵乎
卷五 第 10a 页 0419-022.png
 胜人奉道德顺神明承天地和阴阳动静
 进退曲得人心莫崇乎自胜治家守国使
 民佚乐处顺恭谨慈孝畏法莫高乎知足
 游神明于昭昭之间恬憺安宁尊显荣华
 莫善乎得意任官奉职事上临下成人之
 业继人之后施之万民莫过乎可久天地
 所贵群生所恃居之不厌乐之不止万福
 并兴摩与争宠莫美乎寿陆希声曰知出
 于外谓之智如日火之外光知反于内谓
 之明如金水之内景用弱以胜人之暴为
卷五 第 10b 页 0419-023.png
 有道之力守柔以自胜其躁为有德之强
 知足于利欲者不亡其大业故谓之富强
 行仁义者可至于盛德故谓之有忘动而
 不失其所常故可久身死而道不亡故谓
 之寿(知人则胜人自知则知天已而不失/其所死而不亡汎然无系得其道欤)
 (故次之以/大道汎兮)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汎兮无系著貌夫道至高无上至深无下
 平乎准而直乎绳圆乎规而方乎矩包裹
 宇宙而无表里洞同覆载而无所碍汎汎
卷五 第 11a 页 0419-024.png
 兮满乎太空而无所系著者其唯道之体
 乎或可于左或可于右皆逢其源而无所
 不周者其唯道之用乎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恃赖也夫天恃道之阳气而运转于上地
 恃道之阴气而安处于下天地至大犹恃
 赖道以为用况万物之繁何莫由之以生
 乎且大道无情生育天地其于万物岂有
 辞劳哉而又大道无形造物无物万物虽
 有恃赖之名寻其生也卓然独化物化而
卷五 第 11b 页 0419-025.png
 自生故无因代辞谢之迹圣人功业成而
 不名已有者是法道之用也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夫道能覆育群品而不望其报故圣人以
 仁爱畜养万类使各遂其性长而不宰经
 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妙则无所不入可以
 名其朴为小矣一本作衣被万物衣被为
 覆育也
万物归之不为主可名于大
 夫道覆载万物无不制围万物归之而无
卷五 第 12a 页 0419-026.png
 不同同之而不为主庄子曰不同同之之
 谓大大则无所不容可名道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执道自谦而称孤寡不谷是终不为
 大也万国归之乐推不厌是能成其大也
 杜光庭曰圣人爱民恤物巨细申恩若可
 名于小矣任物遂性归功于天又可名于
 大矣法道施化布德及人鼓以淳和之风
 被以清静之政忘功不有不自尊高故其
 盛业可大圣德可久以其不为大故能成
卷五 第 12b 页 0419-027.png
 此尊大也修身之士汎然无著若云之无
 心水之任器可左可右随方随圆不滞于
 常物来斯应鉴物斯广不伐应用之心利
 物虽多不矜兼济之德仁逮蠢动未始为
 私众善归宗不为之主是能彰非小非大
 之德无自尊自伐之称可以契全真之大
 道矣(大道汎兮而左右逢其源万物归之/其由执大法法象也故次之以执大)
 (象)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大象大法也八卦九畴之谓也太古之君
卷五 第 13a 页 0419-028.png
 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逮乎圣人设卦
 观象吉凶明而变化生故有得失进退也
 夫鸿荒乍变执守大法以治天下天下之
 淳朴去矣往去也淳朴初去而大法可扶
 故往而不害往而不害者是由随时而举
 事因资而立功量材授职不伤性分故天
 下安而平泰矣严君平曰道无形故天地
 资之以生道无有故阴阳资之以始道无
 法故四时资之为业道无象故万类资之
 以往故大法无法大象无象大无不无大
卷五 第 13b 页 0419-029.png
 有不有为生于不生为否于不否故道无
 为而天地成德无事而万物处夫何为哉
 不无不有不为不否道自得于此而万物
 自得于彼矣斯所谓天德而已矣使道变
 化待有为而后然则其所然者寡矣待有
 事而后施功则万物所蒙者鲜矣斯所谓
 有得失进退也故下文云
乐与饵过客止
 此举喻也夫音乐之和人必为之少留馔
 饵之美客必为之暂止乐之佚也耳满而
卷五 第 14a 页 0419-030.png
 过焉饵之饫也舌味而爽焉客之止也主
 倦而厌焉夫法之初兴民皆亲之誉之及
 其弊也则畏之侮之庄子曰仁义先王之
 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觏而
 多责此言法之用也随世污隆滞而久之
 理必败矣既败岂有往而不害哉既受其
 害则奚足言其安平泰也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夫乐佚饵饫则过爽随焉大法一弊则畏
 侮彰焉若夫道之出口淡然无味所谓信
卷五 第 14b 页 0419-031.png
 言不美也清静无为则民乐其性故含餔
 鼓腹而游乎混茫则不知其所之矣岂有
 和悦之声甘美之味审听咀嚼哉
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夫法象有为属于眠听则穷矣自然无为
 而声色莫能究也故曰视之不见听之不
 闻自古及今其名不去百姓日用而不知
 此用之不可既也(无象之象则无所执无/执则用之不既若执而)
 (有之岂免歙张与夺故次之以将欲歙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
卷五 第 15a 页 0419-032.png
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
微明
 此章先贤解者多端皆不条理其说或引
 孔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
 与权以明之者或引国家权变为辞近乎
 纵横之说亦未可据此乃与阴符天机合
 矣在乎高识变通者密用尔陆希声曰夫
 圣人之渊处莫妙于权实实以顺常为体
 权以反经为用权所以济实实所以行权
 权实虽殊其归一揆老氏既以实导人立
卷五 第 15b 页 0419-033.png
 知常之教又以权济物明若反之言易所
 谓曲成万物而不遗范围天地而不过者
 也鸿烈解曰齐桓公好味易牙烹其子而
 饵之虞君好宝晋献公以璧马钓之胡王
 好音秦穆公以女乐诱之是皆以利见制
 于人也严君平曰道德所经神明所纪天
 地所化阴阳所理实者反虚明者反晦盛
 者反衰张者反弛有者反亡生者反死此
 物之性而自然之理也故反覆之便屈伸
 之利道以制天天以制人君人君以制臣
卷五 第 16a 页 0419-034.png
 臣以制民含气之类皆以活身虎豹欲据
 反匿其爪豺狼将食不见其齿圣人去意
 以顺道智者反世以顺民忠言逆耳以舍
 其正邪臣将起务顺其君知此而用之则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皆福也不知此而用
 之则闺门之内骨肉之间皆贼也故子之
 与弟时为虎狼仇之与雠时为父兄然中
 有否否中有然一否一然或亡或存故非
 忠虽亲不可信非善虽近不可亲此贤人
 之所嗟叹而圣智之留心也庄子称徐无
卷五 第 16b 页 0419-035.png
 鬼见魏武侯先相狗马然后劳君之神形
 而结以政治斯乃智者歙张之权也若以
 此理而推之则微明之旨见矣
柔弱胜刚强
 夫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其道之理欤就此
 而论权变之用明矣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国家之权谋利物之大器也夫鱼脱离于
 渊泉则蚁能苦之国家之权谋泄于下则
 小夫得以玩弄况奸雄乎阴符经曰天有
卷五 第 17a 页 0419-036.png
 五贼见之者昌岂可轻以示人乎又解鱼
 脱于渊不可复得权失于臣不可复收韩
 非曰势重者人主之渊也臣者渊之鱼也
 古人难以直言故托之于鱼赏罚者利器
 也君操之以制臣臣得之以拥主故君先
 见所赏则臣鬻之以为德君先见所罚则
 臣鬻之以为威国之利器可不慎乎鸿烈
 解曰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谓宋君曰夫国
 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乱在君行赏罚夫爵
 赏赐与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
卷五 第 17b 页 0419-037.png
 民之所怨也臣请当之宋君曰善寡人当
 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为诸侯笑矣
 国人皆知杀戮之制专在子罕也大臣亲
 之百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却宋君
 而专其政此鱼脱于渊而利器移于下也
 (歙张与夺之术是谓微明明则鱼脱于/渊微则入于常道故次之以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

 夫道之常也湛寂不动故曰无为应物而
 动物皆自用故曰无不为侯王若能常以
卷五 第 18a 页 0419-038.png
 虚为心以无为身持守而不挠者万物将
 自从其化也经曰我无为而民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是以圣人
 之德化常善救人假有不从其化而欲动
 作背道者圣人亦自宽宥将以无名道朴
 镇抚之使其清静无为也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本无迹假淳朴以为言而滞迹之流执
 淳朴之有而为后世之弊圣人忧其弊之
卷五 第 18b 页 0419-039.png
 不救亦将不欲存此无名之朴则天下俛
 然自定入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也陆希
 声曰首篇以常道为体常名为用而极之
 以重渊此篇以无为为体无不为为用而
 统之以兼忘始末相贯而尽其体用也(道/常)
 (无为是谓常道常道/应变而无不为也)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卷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