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自动笺注)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六 可七
     玄 宗 御 注 并 䟽
    河上公 嚴君平 李榮 注
    西 華 法 師 成 玄英
    濛 陽 强 恩  纂
   治人天章第五十九(治人所以次前前章)
   (正明用道而治以致淳和故次此章重治人及事無過用道就此章)
   (内文有四第一攝化蒼生莫先用道第二雖復用道必須積行累)
   (功第三明積行累功可爲化主四明深根寧極乆視長存)
   第一攝化蒼生莫先用道(夫道式空懸成)
   (迷夫之大謗重德長立爲我輩之洪綱有國之君當行正直峨嵋嶺上)
   (風降軒皇羊角山中遐招李聖豈非德能伏道在斯尊王法令一行)
   (無凝嫌於三黜納忠孝王叱馭先登糟丘酒池墨翟回車不入是知)
   (正爲國本邪乃人奸理人及天莫先用道用道易理奸亂則難修深根)
   (固蒂乆視長生之士外資言教内養恬和稽天之浸不漂括地之炎何熱)
   (莫知其極積德之致乎)
治民事天莫若
 御註嗇愛也人君將理人事天之道莫若
 愛費使倉廪實人有禮三時不害則天
 降之嘉祥人和可以理人天保可以事天
 ○御䟽嗇愛也言人君將欲理化下人
 事上帝爲德之先無如愛費愛費即儉德
 也儉即足用可以聚人粢盛豐備天享明
 德故云莫若嗇也○河上公治人謂人
 君理人民也事天事用也當用天道順
 時也莫若嗇嗇儉也治國愛惜民財
 爲奢泰治身愛惜精炁不放逸也○榮
 曰下理人上事於天莫過道用爲法
 式○成䟽自然式法莫若無過
 也言上合天道下化黎元無過無爲
 之法也
夫唯嗇是謂早服
 御註何以聚人曰財君能儉愛則四方
 人將襁負而至早服事其君矣○御䟽夫
 唯嗇迭出上文是以早服儉嗇之義也
 凡有七轉義皆仿此夫唯者發語之辭也
 服者事也夫唯能儉愛之理人事天
 儉爲政是以普天之下亦當早服事於
 君矣○河上公早先服德也夫愛惜
 民財愛惜精氣能先得天道○榮曰以道
 爲式物先以歸○成䟽嘆此無爲之法獨
 能自利利他用之治身則制諸魔試用
 治國遠鄉歸伏
   第二雖復用道必須積行累功
早服謂之重積德
 御註夫能儉嗇以是有德人歸有德早事
 其君故云重積德爾○御䟽何故普天
 化率土歸仁由行節儉節儉則百早服
 事之是重其德爾○河上公曰先得天
 道是謂重積德於己也○榮曰道輕德薄
 人不歸依重深厚物自賔伏成䟽
 深重累積也言欲内制魔試外伏遐
 藩者也必須積累功行其德深重方可遠
 伏也
積德則無不克
 御註聖人積德四海歸仁無有不能
 服○御䟽克能也君若厚積其德者其爲
 政也人力普存事天也吉無不利則四
 方向無有不能制服者矣○河上公
 克勝也重積德於己則無不服○榮曰德
 重仁深無不克勝也○成䟽克勝也亦言
 得也累積功行其德深重自利利他
 所喪失内外制服無不獲勝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御註人君之德無有不能制御者則無遠
 不至四方莫知其窮極○御䟽此謂君
 德無有不能制服者則殊俗慕化絶域
 風無遠不至故莫知窮極也○河上公
 無不克勝則莫有知己德之窮極也○嚴
 曰以儉爲理天下玄同豈知其極也○榮
 曰四夷賔伏國界無邊道玄同有何窮
 極○成䟽能所應理無不道德深遠
 莫能知其窮極
   第三明積行累功可爲化主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御註莫知其德窮極然後可以爲有國○
 御䟽言人君德化無遠不及萬人歸德
 神明所福享然後稱爲國故易曰王
 假有廟有家是也過此以往豈爲有國乎
 ○河上公曰莫知己有極可以有社
 稷爲民致福○榮曰境土無邊道德無際
 始可以有於家國成䟽既理無不契深
 遠無極可以有國莅民王侯化王也
有國之母可以長乆
 御註有國而茂養百姓者則其福祚可以
 長乆爾○御䟽母者道也以茂養爲義夫
 所以得稱有國者秪縁有道而茂養蒼生
 若爾福祚永昌可以長乆河上公曰國
 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氣
 不勞五神不苦可以長乆○榮曰有道
 則國安無道國危國由道生爲國
 以道爲母所以長乆成䟽既爲帝王
 主慈育蒼生物如子故云之母德行雖
 高功不處無爲虚淡故可長乆
   第四明深根寧極乆視長存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乆視之道
 御註積德有國則根深而蒂固矣深固
 是長生乆視之道○御䟽夫積德之君以
 道爲國可以長乆故舉根蒂之喻以申
 其義也蒂花趺也夫草木根深則榮茂
 固則不落乃長乆也以喻積德之君埋根
 於道固蒂於德命延謂之長生恒照謂之
 乆視故云深根固蔕長生乆視之道○河
 上公曰是謂深根固蔕人能以氣爲根以
 精爲蒂如樹根不深則拔蒂不堅則落言
 人當深藏其氣固守其精無使泄漏也長
 生乆視之道深根固蒂者乃長生乆視
 道也○榮曰夫根枯則拔蒂朽則落今理
 國以道爲根則根深修身以德爲蒂則蒂
 固蒂固則長生根深則乆視天人之式家
 國之要也○成䟽根本也蒂迹也根能生
 蒂以譬本能生迹迹而本曰深根本而迹
 曰固蒂夫根不深傾危不固零落
 只爲根深所以長生蔕固所以乆視此明
 有國聖人本迹俱妙故經云長生乆視
 道視照也
   治大國章第六十(治大國章所以次前前章理人)
   (儉愛則萬事早服章明早服不擾則其德交歸文分爲三第一初舉理)
   (國之喻不可有爲第二德及鬼神無傷第三結嘆交歸之德以勸)
   (有國之君)
   第一初舉理國之喻不可有爲(蓋聞君爲)
   (元首含道炁而臨人臣作股肱變陰陽而理物熊軒拜職下仙閣而設風)
   (或鳧飛入宫天衢而驚化并欲處無爲之事安動靜之心使行鹿而自)
   (馴審烹鮮而莫撓令四方得所百姓咸安西門豹不仁沉嫗太甚姜子)
   (牙之抱德神女泣庭理亂俗若解繩效清能制錦然後叩頭天感强項)
   (人威火爲滅於江陵異見亡於都市鬼弗爲祟神何以傷故德交歸仰清)
   (貞之令範)
治大若烹小鮮
 御䟽烹煑小鮮魚也烹小魚不可
 撓則魚潰喻理大國不可煩煩則人亂
 皆須用所以成功
   第二德及鬼神無傷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
 榮曰治國煩則下亂修身煩則精散以道
 莅天下其鬼不神以用也莅臨人神
 幽爲鬼神靈效之謂夫人有求則神應
 今若上德化人自安豈惟忘帝力
 亦不傍請鬼神故處幽之鬼無以效其明
 靈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
 御註上言其鬼不神非謂歇滅無神
 但其神不見怪傷人○御䟽此覆釋鬼
 無效靈之義非其鬼不神非謂歇滅
 而不爲神但妖之將興由人有釁人恒其
 德則神不見怪傷人春秋曰其氣焰
 以取之○河上公曰其鬼非無精神也邪
 不入不能自然之民也○榮曰非其
 鬼無精靈不害人由上用正道所以
 邪不爲害成䟽神靈驗也非此鬼無靈
 驗但福祐於人不損傷物也治傷者鬼以
 諂曲爲義即是擾動邪淫心也言以正道
 治身諂媚之心不能傷於正行縱使心動
 即爲眞照不傷人也
非其神不傷聖人不傷
 御註鬼見神怪傷人聖人有爲傷人
 今鬼所以不見神怪傷人者以聖人
 爲清靜故也○御䟽所言神不傷人者豈
 但神無靈效而不能傷害於人而聖人
 道臨人無爲不擾百姓自正故云聖人
 不傷人則鬼神不能見怪傷人由聖
 人以道莅天下將欲發明聖德重云
 亦不傷人河上公曰非鬼神不能傷害
 人以聖人在位不傷害人故鬼不敢
 ○榮曰非其鬼神不能害人聖人在上
 德被幽明鬼神無害由聖不傷也又能利
 物亦自不傷成䟽諸本皆作亦字唯張
 係師及陸先生本作之字然之亦二字
 似故寫者誤作亦字今用之爲是言非此
 鬼之不傷物但爲聖人以道莅天下能制
 伏邪惡故鬼不復傷害人力聖治
 云聖人不傷人也治身者言非動心
 能傷行爲聖智伏制故雖動而不傷
 也
   第三幽顯守分德慧相歸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御註鬼神傷人則害國虧本聖人傷人
 匱神乏祀今兩不傷物故德交歸○御䟽
 兩者謂聖與也夫人國之本亦神之主
 若鬼神傷人則害國之本聖人傷人則匱
 神之主今兩不傷害故德交豈唯神聖
 獨豐抑亦兆人咸頼○河上公曰夫兩不
 相傷鬼與聖人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夫
 兩不相傷則人得治於陽鬼得治於陰人
 得全性命鬼得保其精神德交歸也
 ○榮曰鬼神聖人兩者也俱能利物不相
 傷也聖人慈善鬼神正直慈善處顯而光
 潤正在幽以潜資俱以德澤交歸衆人
 也○成䟽兩謂鬼處於陰人處於幽顯
 得所不相損害既而各守其分兩無雙
 遂乃施德於鬼鬼恩惠於人恩德往來
 故交歸附治身者攝動歸寂以成己
 行從起動以應蒼生不乖寂故無傷
 害所以内外兩行歸於己也既即動即
 寂何所攝耶今明不攝而攝不應而應非
 應之而應者也
   大國者章第六十一(大國所以次前前章明用)
   (道無爲而能降伏魔試故次此章即明用道接物能謙和就一章義)
   (開三别第一接物謙和靜攝第二小大守分各有雌柔第三明)
   (高者抑之以息跨企)
   第一接物謙和靜攝躁(夫萬川委輸)
   (謂海四大尊嚴曰王王稱孤寡居高海以含弘成大則知山形峻峙益)
   (下地卑柔海德弘深百川歸凑下流納衆卑退物宗子貢借馬而)
   (不還劉寬乞牛而後送心馳涉志洽雌和小國歸於附庸大人必資)
   (於推讓抱勝干壯其言不差後下賢可則斯旨)
大國下流天下之交
 御註下流謙德大國當下開納
 下之人交至矣○御䟽江海衆流之下
 百川委輸故曰下流施之於人是謙德
 夫人君者有道則國存無德則人散故處
 大國當下開納天下之人交會
 至則能全其大故下流天下之交○河
 上公大國下流治大國當如居下流
 不逆細微天下之交大國天下士
 之所交會也○嚴曰大國地廣有道
 則固於磐石寧於泰山失道危於累卵
 輕於鴻毛不當矜貴○榮曰交會也海在
 乎衆流之下百川於是歸理國者自視
 缺然萬國所以同會也○成䟽大國即萬
 乘之邦郊郭外也之往也言大國虚容譬
 於江海衆流之下故百川競注大國用道
 謙柔萬邦歸往潮宗慕義滿於郊郭
 本亦交字者言大國行謙故與小國交會
 也
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靜勝
 御註天下之人交至歸於謙德則如牝
 以雌靜常爲牡動所求由以爲下○御
 䟽天下交疊前文以結下流之義也
 言天下之人所以交會至者猶大謙下
 之故喻如牝者常以雌靜致爲牡動者
 求故云牝常以靜勝牡○河上公天下
 之交牝牝者陰類柔謙和而不唱也牝
 常以靜勝牡女所以能屈男陰勝陽以其
 安靜不先求也○榮曰牝雌而靜牡雄而
 動夫靜可以制動可以屈陽故知謙撝
 伏跨企柔弱勝剛强也
以靜爲下
 御䟽前云天下之人所以交會而至者由
 人君謙卑之道則如牝者常以雌靜爲
 牡動所求此云以靜爲下則明牝常以雌
 靜而能勝牡者由以爲下故爾河上
 公曰陰道安靜謙下也○成䟽天下
 之交迭前生後也牝雌靜也牡雄躁也言
 大國所以能令諸國款付而交會常用
 謙和雌靜故能勝於雄躁也若用剛躁
 不能也是治身治國莫不柔順
 先也
   第二小大守分各用雌柔
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御註大取小以爲臣妾小取大以爲援助
 ○御䟽故者仍上之文以結成前義也言
 大國君所以不威武而用謙卑之德
 以柔服之者將欲懷來附庸之君取其小
 國之人而爲臣妾爾○河上公能謙
 之則常有之也○榮曰以謙爲德可以
 人未能卑退不可取聚○成䟽以用也下
 謙遜取攝化也言聖人君臨大國善用
 謙和故能攝化萬邦遐邇款付重譯來貢
 不亦宜乎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御䟽言大國之君既以謙卑之道而柔服
 小國小國之君則朝聘會盟不敢離叛
 卑下之禮而事大國者則欲取大國之威
 以爲援助爾○河上公曰此言國無大小
 能執謙畜人無過失也○成䟽小國
 知卑下守分雌柔聚於大國之中欽風
 義爾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御註以者大取小而者小取大○御䟽春
 秋曰師能左右之曰以或下以取者言大
 國用謙卑之道以取小國則能令其可左
 可右故云以取或下而取者言小國用謙
 下之道歸事大國但可承奉求援助不
 能令其左右隨意故云而取○河上公
 下者大國以下小國小國以下大國
 以義讓相取也○榮曰結二國也○成䟽
 或不定也言小國用柔故取於大國大國
 用下故取得萬國歡心用下則同取之
 則别故言或也
大國不過兼畜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御註大國謙德而下小國不過欲兼
 畜小國爲臣小國貢賦以奉大國
 不過欲入事大國爲援助爾○御䟽言大
 國崇謙下以取小國者更無餘意不過
 兼畜小國人爲君長小國陳薦
 贄幣而取大國不過欲入事大國資爲
 援助河上公大國不過兼畜人大
 國不可失則兼并小國牧畜之也小國
 不過欲入事人使爲臣僕也○榮曰國之
 大也必欲遠扇於皇風境之小焉不過
 欽於道化成䟽大國所以用謙者更無
 餘意不過兼愛畜養小國小國用柔者
 亦無餘心不過欲入大國之中慕德接事
   第三明高者抑之以息跨企
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爲下
 御註一求臣妾求援助是兩者各求得
 其所欲然大國常戒滿盈故云宜下
 ○御䟽大欲畜養小欲入事兩遂其願故
 云各得大者爲下者夫物未嘗以小輕
 大而必以大凌小將大國之君驕盈
 禍鮮能下下故誡云大者特宜爲謙下
 ○河上公大國小國各欲得其所大國
 又宜爲謙下也○榮曰扇皇風遠覃
 聲教道化來服禮儀俱稱所懷
 得所衣冠一文大同仍恐大者
 小貴凌賤重誡大者以爲下○成䟽
 者謂大小二國兼畜入事各遂其心雖復
 大小俱用柔和大國特宜偏行謙下
 者夫物必以大輕小未嘗以小凌大故
 大者爲下此則高者抑之之義也
   道者萬物之奧章第六十二(道者所以次)
   (前者前章正明守靜謙和接物用道故次此章即顯道體沖奥令物歸依)
   (就此一章義開四别第顯道包容勸物珍重第二不棄愚鄙恒布)
   (大慈第三料簡利害以明勝負第四假設疑問嘆道功能)
   第一顯道包容勸物珍重(夫大道無私成)
   (凡蒙之奥義神功不宰爲善識之寳持杳然金闕之前迥出鐵圍之外下)
   (禪黎而濡足俄爾浮生太極凝心寂然歸本空歌永泰樂長)
   (鳴談獅子之座中則猛獸圍繞應縁時動機息則忘心游解脱池中泛慈)
   (航而濟物故立天子三公駟馬驅馳惟一乘之坐進拱璧之飾何)
   (其遼哉不如行日益斯道矣)
道者萬物之奥
 御註萬物皆資妙本生成萬物取給
 之所故興言萬物奥内也○御䟽道
 者妙本强名奥内言道包含無外
 是萬物資始之所故爲萬物奥内西昇
 經云道深甚奥虚無之泉此之謂也○河
 上公奥藏也道爲萬物之藏無所不容
 也○嚴曰萬物形生天地天地生於
 無形道以無形形開虚無神明通天
 地達陰陽四時萬方殊形異類皆得
 以成變化終始以爲無常無所愛惡與物
 大同也○榮曰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寳
 不善人之所保寳重道本無形理唯虚
 寂無形包之於有象虚寂納之動植
 言萬物之奥也淑人君子體正可以重眞
 不肖下愚從邪於焉道故有寳不寳也
 ○成䟽道者虚通之妙理衆生正性
 奥深密也亦藏府言道生成萬有
 括百靈無不故爲府藏
善人之寳
 御註善人知守道者昌失道者亡故常寳
 貴之無患累爾○御䟽寳者珍貴之謂
 也善人體道無爲身心清靜故寳貴之
 無暫違之○河上公善人以道爲身
 不敢違也○成䟽修道善人達見眞性
 玄珠赤水故能寳而貴之
不善人之所保
 御註保任不善之人不能寳貴至道
 有患難欲以保任於道自求免○御
 䟽保任也倚也不肖之徒無明智惑於
 積習平居則忽道嬰難則求之以身保任
 於道倚以求安也河上公道者不善
 人之所保倚也遭怠逢急猶知自悔卑下
 也○成䟽保守持也流俗之人耽滯物境
 性情浮競豈能守持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御註甘美其言可以求市尊高其行可以
 加人以况聖人加美法味之言尊高清淨
 之行以化不善之人亦如市賈之售而從
 善矣○御䟽此喻說言不善之人亦在教
 之而已注云甘美之言可以求市尊高
 行可加人以况聖人甘美法味之言
 尊高清淨之行以化不善之人亦如市賈
 之售相率從善矣故下文云○河上公
 曰美言可以市美言者獨可於市夫市交
 易而退不相宜善美語求者疾欲得
 者疾欲售也尊行可以加人加别也人有
 尊貴行可以自别異凡人未足以尊
 道○榮曰體道忘言信言不美飾非之辯
 未可契眞喪實之言豈足稱道華惑衆
 飾僞以爲浮說亂人以惡而爲善適可
 用之於市肆焉能立德而懷道達道者
 忘之於彼此自然者混之於和同豈可
 尊己而卑人是我而非彼自加於物上也
 ○成䟽不善人心澆薄多言美好
 爲飾詞猶如市井更相覓利又不能柔弱
 撝謙後身物方自尊高己行加凌於人
 不善徒言如是其於道也不亦遠乎
   第二不棄愚鄙恒布大慈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御註不善之人亦在化之而何棄遺之
 有○御䟽言人言不善何棄遺之有乎
 當導之以善道從化而悛惡不可
 而不化故云何棄之有○河上公曰人雖
 不善當以道化之蓋三皇之前無有棄民
 德化淳也○榮曰聖教所設本以開曉
 無知妙道遐通亦乃匠成於未悟欲使善
 不善而皆善知不知共知常善救人
 容有棄也○成䟽奚何也言聖道冥通
 物弘普縱使衆生不善何有棄心明慈悲
 覆被接濟無遺
故立天子三公
 御註共教不善之人○御䟽三公太師
 太傅太保天子無爲三公論道皆所垂
 訓立教不善之人書云天工人其代之
 此之謂也○河上公曰欲使教化不善
 人○榮曰上古至淳賢愚平等身不失道
 行合自然人皆寳道也逮乎三五已降
 漸澆漓無君不可導人有主方能化物故
 上樹垂拱之后設論之官示之以好
 惡誡之以禮律化彼不善陶此淳風也○
 成䟽既能接物無遺宜設濟世之法故立
 天子以統萬機三公坐而論道調理
 陽緝熙治政在舟庶品亭毒生自
 開闢已來眞君出世皆是大道權應而爲
 帝王所以象三清而置僚庶者也
   第三料簡利害以明勝負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御註公輔佐雖以合拱之璧先導駟乘
 之馬以獻之不如坐進此無爲之道於
 君以化人爾○御䟽合拱之璧璧之大者
 駟乘之馬馬之良者言三公輔相雖以璧
 馬獻之至尊未足珍貴不如坐進無爲
 道令化惡歸善拱璧駟馬古者
 聘將進駟馬以璧爲導故稱先春秋云乘
 韋先牛十二犒師之類是也河上公
 雖有拱璧駟馬而至故不如坐進此道
 也○榮曰古之徵士先進以璧次進以馬
 故言以駟馬也夫倒置之徒必須發之
 以蒙蔽抱愚之者宜耀之於智炬作君
 上之心腹元首股肱義在匡救其惡
 助宣風然而尚名者不安其分妄規非
 次之榮好寵者不以其道唯希高貴之爵
 驕奢自貽伊戚遂至危亡之禍未若增修
 至道寵辱不驚成䟽拱璧拱把之璧
 圓全大璧駟馬一乘車也古者召士必
 先齋拱璧後遣駟馬言從高蓋全璧
 貴榮華不如無爲坐忘進修此道何者
 夫修道可以長生富貴適爲大患廣成
 子云人生處世如雲翔空氛藹俄爾以此
 格量不如遠矣
   第四假設疑問歎道功能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
 御註何問辭也○御䟽舉證今令物生
 信古人即前寳道善人也問其所以保貴
 此道其意何也○河上公曰古所以貴此
 道者不日日遠行求索近得之於身也○
 榮曰自昔至今於此道者何謂也求之
 非一日而得行之免百年之禍保於福禄
 絶於危亡今古同尊天人普貴也○成䟽
 言曩昔聖人所以珍貴道者何耶只爲
 不經一曰求之則得此言悟者目擊道存
 迷者累劫不會假使無始已來生死
 惱一得還源可以頓免有此神力不可
 議故天下人間之所尊貴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故爲天下
 御註道在悟不在不如財帛可日曰求
 而得故云不日求以得悟則無罪累可爲
 貴○御䟽此答釋貴道之意不日求以得
 者言道在於悟悟在了心非如有爲之法
 積日計年營求以致之爾但澄心窒欲
 純白自生也故云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
 耶者夫忘心起染則業累斯生若悟道
 忘則罪因自滅豈如執滯之人動生悔吝
 嬰彼罪罰方求免耶以是故爲天下
 人之所寳貴爾○河上公有罪以免
 有罪遭亂闇君妄行刑誅修道則可
 以解死也免於衆故爲天下貴道德洞
 遠無不覆濟全身治國恬然無爲故可爲
 天下
   爲無爲第六十三(爲無爲所以次前前章正)
   (明勸物歸依有罪以免故次此章即顯歸依之術免罪之方就此一章義)
   (開三别第一明動不乖寂是歸依之方第二制伏初心免罪之術第)
   (三戒凡舉聖言以修行之人)
   第一不乖寂是歸依之方(夫道性玄微理)
   (相俱寂眞門幽邃聲色難尋冥然大混之中嶷爾隨迎之外事駭天下而)
   (難乆何如爲而不爲雷霆而莫聞凡所不輕諾寡信多言數窮聖人)
   (無難一運而至天尊法經七劫而恒安河上騰空百丈而無懼漢文)
   (早悟殿帳儉而邦興秦帝成迷阿房奢而國滅斯言在耳豈不鑒之老君)
   (哀此澆浮將經杜漸則知執怨以德至聖明科爲大於細豈虚談也)
無爲無事味無味
 御註無爲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
 怨以德於爲無爲於事無事味無味
 假令大之與小多之與少既不越分别求
 不爲怨府若逐境生心違分傷性則無大
 無小皆爲怨對今既守分全和以德○御
 䟽爲造作修道之人坐忘去欲心無造
 作凡所施設功與化冥於爲非有故曰無
 爲此明心即事不滯故於事而無事
 明身也即味不耽故於味而無味也此明
 口也三業既靜六塵自息爾○河上公
 爲無爲因成修之無所造作無事
 設備除煩省事味無味深思遠慮味道
 意也○榮曰息躁動凝神安靜繁務
 虚己自然嗜欲耽之於玄妙也○成
 䟽爲無爲妙契心源不失眞照照達有爲
 即無爲也故無爲則爲爲則無爲也事無
 事事者色聲物境一切諸事妙體眞宗
 照不乖寂雖涉事而有即有體内則
 照而無心外則雖涉而無事味無味味者
 染著之謂也根塵兩空境智雙寂雖復
 染而無著也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御䟽夫大小之爲多少之事苟涉有爲
 境無非怨對之讎若能體彼無爲舍兹有
 欲悟眞實相無起滅心自然怨對不生可
 謂報怨以德○河上公大小多少陳其
 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道也報
 怨以德修道行善絶禍於未生也○榮曰
 怨之生也或大或小仇之起也乍少乍多
 涉有事之境即拘斯累怨怨相報無有
 期若能歸無爲大道自然之無累遺
 滋混濁味此清虚咎過不生怨讎不起
 報怨以德也○成䟽怨罪對也報讎償也
 言無始以來大小之罪多少業令盡滅
 除頓償使了者必須用前爲事味等三種
 德心觀之則三世皆空萬法虚净物我
 一何對之有故前章有罪以免耶斯之
 謂也
   第二制伏初心免罪之術
難於其易爲大於其細
 御註肆情縱欲者於爲無不難於無不
 大今欲圖度其難營爲大當須於性未
 散而分未越則於其易細○御䟽圖度
 爲營也夫情欲傷性皆生於漸無不始於
 易而終成難初於細而後成大今圖度
 始易之時則於終無難營爲於初細之日
 則於後無大若難於難爲大於大禍
 已作縱欲圖而爲之將無益於怠○河上
 公曰圖難於其易欲圖難事當於易時未
 及成也爲大於其細欲爲大事必作於小
 禍亂從小來也○榮曰圖難於易爲大於
 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大事必作於細作
 超也事之起也必自易成難物之生也亦
 因細至大所謀欲除難罪必息於易所慮
 欲除大惡先折於細根本若除枝葉自喪
 也○成䟽難於易圖謀度也難罪報
 易初心也言欲謀圖遣却惡道之難難者
 必須觀察初心心既無作則無報也爲大
 於細細小也爲巨釁者本乎微小此明欲
 滅惡杲先須遣因也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御註上文所以預圖爲○御䟽作起也
 此疊上文禍難之所起難事必起於易
 欲令於易而圖之大事必起於細故令於細
 而去之其類寔繁不可具舉故以下而總
 之爾○河上公處謙也○成䟽作起也
 夫天下艱難罪報必起自易心一念
 心造業甚也故重考大殃必起於小從微
 至著漸成巨累所以欲除惡報先制初心
   第三戒凡舉聖言以修行之人
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故能成其大
 御註因云大事必作於細將明聖人所以
 能成其大者以不爲其難事大事故能成
 其尊大○御䟽前明凡人爲難大之
 故多敗多難是以聖人不爲難事大
 事故能成其尊大爾○河上公天下
 歸之也
輕諾寡信多易多難
 御註輕諾許人必寡於信動作多易後必
 多難○御䟽此結喻也夫不三思而後
 輕易其然諾者必少忠信不謀始而慎終
 多易其事者後必生難而爲恚累○河上
 公曰夫輕諾寡信不重言也多易必多
 難不慎患也○榮曰定辭必信輕諾必虚
 難於所爲罪業生死易易爲非法之事
 終始皆難也○成䟽輕諾寡信此起
 喻也諾然許寡少也夫輕易許諾於人
 者必少有信實故失信則貽寡信之責
 也多易多難此合喻也夫輕易然許
 致寡信之責亦猶輕易爲罪多招八難
 殃故修道之夫應須凝重不可輕率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御註難爲輕諾多易故終無難大之事○
 御䟽聖人有道之君也猶難之者難爲
 輕諾多易事况不如聖者聖人難爲
 輕諾多易故終無難大之事爾○河上公
 曰是以聖人猶難之聖人動作舉事猶進
 退重難之欲塞其源故終無難聖人終身
 無怠難之事由避害深也○榮曰輕爲惡
 事動入罪聖人聰明猶尚難於有爲
 事故終始無難况盲瞑之徒不能重慎
 欲免禍難其可得乎○成䟽猶尚體道
 人實無難易而尚難罪不爲無艱難之
 責况在凡俗縱情此舉聖戒凡也故
 郭注莊子云聖人入火不熱而未嘗
 火也又云遠火而非逃熱即斯義也
道德眞經玄德纂䟽卷之十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