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30494a 页
卷十六 第 1a 页 0412-004.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六   可七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 玄英疏
    濛 阳 强 恩 齐 纂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治人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正明用道而治以致淳和故次此章/重明治人及事天无过用道就此章)
   (内文有四道第一明摄化苍生莫先/用道第二明虽复用道必须积行累)
   (功第三明积行累功可为化主/第四明深根宁极久视长存)
   第一明摄化苍生莫先用道(夫道式/空悬成)
卷十六 第 1b 页 0412-005.png
   (迷夫之大谤重德长立为我辈之洪/纲有国之君当行正直则峨嵋岭上)
   (风降轩皇羊角山中遐招李圣岂非/德能早伏道在斯尊王法令而一行)
   (无凝嫌于三黜纳忠入孝王阳叱驭/先登糟丘酒池墨翟回车不入是知)
   (正为国本邪乃人奸理人及天莫先/用道用道则易理奸乱则难修深根)
   (固蒂久视长生之士外资言教内养/恬和稽天之浸不漂括地之炎何热)
   (莫知其极积/德之致乎)
治民事天莫若啬
 御注啬爱也人君将理人事天之道莫若
 爱费使仓廪实人有礼节三时不害则天
 降之嘉祥人和可以理人天保可以事天
卷十六 第 2a 页 0412-006.png
 ○御疏啬爱也言人君将欲理化下人敬
 事上帝为德之先无如爱费爱费即俭德
 也俭即足用可以聚人粢盛丰备天享明
 德故云莫若啬也○河上公曰治人谓人
 君理人民也事天事用也当用天道顺四
 时也莫若啬啬俭也治国当爱惜民财不
 为奢泰治身者爱惜精气不放逸也○荣
 曰下理于人上事于天莫过以道用为法
 式○成疏天自然也式法也莫若犹无过
 也言上合天道下化黎元者无过用无为
卷十六 第 2b 页 0412-007.png
 之法也
夫唯啬是谓早服
 御注何以聚人曰财君能俭爱则四方之
 人将襁负而至早服事其君矣○御疏夫
 唯啬迭出上文是以早服释俭啬之义也
 凡有七转义皆仿此夫唯者发语之辞也
 服者事也夫唯能俭爱之君理人事天以
 俭为政者是以普天之下亦当早服事于
 君矣○河上公曰早先服德也夫能爱惜
 民财爱惜精气能先得天道○荣曰以道
卷十六 第 3a 页 0412-008.png
 为式物先以归○成疏叹此无为之法独
 能自利利他用之治身则制诸魔试用之
 治国远乡归伏
   第二明虽复用道必须积行累功
早服谓之重积德
 御注夫能俭啬以是有德人归有德早事
 其君故云重积德尔○御疏何故普天仰
 化率土归仁由行节俭节俭则百姓早服
 事之是重积其德尔○河上公曰先得天
 道是谓重积德于己也○荣曰道轻德薄
卷十六 第 3b 页 0412-009.png
 人不归依重积深厚物自宾伏○成疏重
 深重也积累积也言欲内制魔试外伏遐
 藩者也必须积累功行其德深重方可远
 伏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
 御注圣人积德四海归仁则无有不能制
 服○御疏克能也君若厚积其德者其为
 政也人力普存其事天也吉无不利则四
 方向化无有不能制服者矣○河上公曰
 克胜也重积德于己则无不服○荣曰德
卷十六 第 4a 页 0412-010.png
 重仁深无不克胜也○成疏克胜也亦言
 得也言累积功行其德深重自利利他无
 所丧失内外制服无不获胜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御注人君之德无有不能制御者则无远
 不至故四方莫知其穷极○御疏此谓君
 德无有不能制服者则殊俗慕化绝域观
 风无远不至故莫知穷极也○河上公曰
 无不克胜则莫有知己德之穷极也○严
 曰以俭为理天下玄同岂知其极也○荣
卷十六 第 4b 页 0412-011.png
 曰四夷宾伏国界无边与道玄同有何穷
 极○成疏能所相应理无不契道德深远
 莫能知其穷极也
   第三明积行累功可为化主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御注莫知其德穷极然后可以为有国○
 御疏言人君德化无远不及万人所归德
 神明所福享然后可称为有国故易曰王
 假有庙有家是也过此以往岂为有国乎
 ○河上公曰莫知己德有极则可以有社
卷十六 第 5a 页 0412-012.png
 稷为民致福○荣曰境土无边道德无际
 始可以有于家国○成疏既理无不契深
 远无极故可以有国莅民为王侯化王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御注有国而茂养百姓者则其福祚可以
 长久尔○御疏母者道也以茂养为义夫
 所以得称有国者秪缘有道而茂养苍生
 若尔福祚永昌可以长久○河上公曰国
 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
 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荣曰有道
卷十六 第 5b 页 0412-013.png
 则国安无道则国危国由道生道为国母
 以道为母所以长久○成疏既为帝王国
 主慈育苍生视物如子故云之母德行虽
 高功成不处无为虚淡故可长久
   第四明深根宁极久视长存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御注积德有国则根深而蒂固矣深固者
 是长生久视之道○御疏夫积德之君以
 道为国则可以长久故举根蒂之喻以申
 其义也蒂花趺也夫草木根深则荣茂蒂
卷十六 第 6a 页 0412-014.png
 固则不落乃长久也以喻积德之君埋根
 于道固蒂于德命延谓之长生恒照谓之
 久视故云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河
 上公曰是谓深根固蒂人能以气为根以
 精为蒂如树根不深则拔蒂不坚则落言
 人当深藏其气固守其精无使泄漏也长
 生久视之道深根固蒂者乃长生久视之
 道也○荣曰夫根枯则拔蒂朽则落今理
 国以道为根则根深修身以德为蒂则蒂
 固蒂固则长生根深则久视天人之式家
卷十六 第 6b 页 0412-015.png
 国之要也○成疏根本也蒂迹也根能生
 蒂以譬本能生迹迹而本曰深根本而迹
 曰固蒂夫根不深则倾危蒂不固则零落
 只为根深所以长生蒂固所以久视此明
 有国圣人本迹俱妙故经云长生久视之
 道视照也
   治大国章第六十(治大国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理人)
   (俭爱则万事早服此章明早服不扰/则其德交归文分为三第一初举理)
   (国之喻不可有为第二明德及鬼神/两无伤害第三结叹交归之德以劝)
   (有国/之君)
卷十六 第 7a 页 0412-016.png
   第一初举理国之喻不可有为(盖闻/君为)
   (元首含道气而临人臣作股肱变阴/阳而理物熊轩拜职下仙阁而设风)
   (或凫飞入宫降天衢而惊化并欲处/无为之事安动静之心使行鹿而自)
   (驯审烹鲜而莫挠令四方得所百姓/咸安西门豹之不仁沉妪太甚姜子)
   (牙之抱德神女泣庭理乱俗若解绳/效清能如制锦然后叩头天感强项)
   (人威火为灭于江陵异见亡于都市/鬼弗为祟神何以伤故德交归仰清)
   (贞之/令范)
治大国若烹小鲜
 御疏烹煮也小鲜鱼也烹小鱼者不可挠
 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
卷十六 第 7b 页 0412-017.png
 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第二明德及鬼神两无伤害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
 荣曰治国烦则下乱修身烦则精散以道
 莅天下其鬼不神以用也莅临也人神处
 幽为鬼神者灵效之谓夫人有求则神应
 今若上德之化人自安任岂惟上忘帝力
 亦不傍请鬼神故处幽之鬼无以效其明
 灵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
卷十六 第 8a 页 0412-018.png
 御注上言其鬼不神非谓鬼歇灭而无神
 但其神不见怪以伤人○御疏此覆释鬼
 无效灵之义非其鬼不神者非谓鬼歇灭
 而不为神但妖之将兴由人有衅人恒其
 德则神不见怪而伤人也春秋曰其气焰
 以取之○河上公曰其鬼非无精神也邪
 不入正不能伤自然之民也○荣曰非其
 鬼无精灵而不害人由上用于正道所以
 邪不为害○成疏神灵验也非此鬼无灵
 验但福祐于人不损伤物也治伤者鬼以
卷十六 第 8b 页 0412-019.png
 谄曲为义即是扰动邪淫心也言以正道
 治身谄媚之心不能伤于正行纵使心动
 即为真照故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
 御注鬼见神怪则伤人圣人有为则伤人
 今鬼所以不见神怪而伤人者以圣人无
 为清静故也○御疏所言神不伤人者岂
 但神无灵效而不能伤害于人而圣人以
 道临人无为不扰百姓自正故云圣人亦
 不伤人则鬼神不能见怪以伤人者由圣
卷十六 第 9a 页 0412-020.png
 人以道莅天下尔将欲发明圣德故重云
 亦不伤人○河上公曰非鬼神不能伤害
 人以圣人在位不伤害人故鬼亦不敢干
 ○荣曰非其鬼神不能害人但圣人在上
 德被幽明鬼神无害由圣不伤也又能利
 物亦自不伤○成疏诸本皆作亦字唯张
 系师及陆先生本作之字然之亦二字相
 似故写者误作亦字今用之为是言非此
 鬼之不伤物但为圣人以道莅天下能制
 伏邪恶故鬼不复伤害于人力在圣治故
卷十六 第 9b 页 0412-021.png
 云圣人之不伤人也治身者言非动心不
 能伤行为以圣智伏制故虽动而不伤寂
 也
   第三幽显守分德慧相归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御注鬼神伤人则害国亏本圣人伤人则
 匮神乏祀今两不伤物故德交归○御疏
 两者谓圣与神也夫人国之本亦神之主
 若鬼神伤人则害国之本圣人伤人则匮
 神之主今两不伤害故德交归岂唯神圣
卷十六 第 10a 页 0412-022.png
 独丰抑亦兆人咸赖○河上公曰夫两不
 相伤鬼与圣人俱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夫
 两不相伤则人得治于阳鬼得治于阴人
 得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归也
 ○荣曰鬼神圣人两者也俱能利物不相
 伤也圣人慈善鬼神正直慈善处显而光
 润正直在幽以潜资俱以德泽交归众人
 也○成疏两谓鬼处于阴人处于阳幽显
 得所不相损害既而各守其分两无双阋
 遂乃人施德于鬼鬼恩惠于人恩德往来
卷十六 第 10b 页 0412-023.png
 故交相归附也治身者摄动归寂以成己
 行从寂起动以应苍生动不乖寂故无伤
 害所以内外两行交归于己也既即动即
 寂何所摄耶今明不摄而摄不应而应非
 应之而应者也
   大国者章第六十一(大国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用)
   (道无为而能降伏魔试故次此章即/明用道接物守能谦和就此一章义)
   (开三别第一明接物谦和以静摄躁/第二明小大守分各有雌柔第三明)
   (高者抑之/以息跨企)
   第一明接物谦和以静摄躁(夫万川/之委输)
卷十六 第 11a 页 0412-024.png
   (谓海四大之尊严曰王王称孤寡居/高海以含弘成大则知山形峻峙益)
   (下地之卑柔海德弘深总百川之归/凑下流纳众卑退物宗子贡借马而)
   (不还刘宽乞牛而后送心无驰涉志/洽雌和小国得归于附庸大人必资)
   (于推让抱胜干壮其言不/差后下之贤可则斯旨)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御注下流者谦德也大国当下流开纳天
 下之人交至矣○御疏江海处众流之下
 百川委输故曰下流施之于人是谦德也
 夫人君者有道则国存无德则人散故处
 大国者当下流开纳令天下之人交会而
卷十六 第 11b 页 0412-025.png
 至则能全其大故曰下流天下之交○河
 上公曰大国者下流治大国当如居下流
 不逆细微也天下之交大国者天下士民
 之所交会也○严曰大国者地广也有道
 则固于磐石宁于泰山失道则危于累卵
 轻于鸿毛不当矜贵○荣曰交会也海在
 乎众流之下百川于是交归理国者自视
 缺然万国所以同会也○成疏大国即万
 乘之邦郊郭外也之往也言大国虚容譬
 于江海众流之下故百川竞注大国用道
卷十六 第 12a 页 0412-026.png
 谦柔故万邦归往潮宗慕义满于郊郭也
 本亦交字者言大国行谦故与小国交会
 也
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静胜牡
 御注天下之人交至者归于谦德则如牝
 以雌静常为牡动所求由以静为下○御
 疏天下之交叠出前文以结下流之义也
 言天下之人所以交会至者犹大国谦下
 之故喻如牝者常以雌静致为牡动者所
 求故云牝常以静胜牡○河上公曰天下
卷十六 第 12b 页 0412-027.png
 之交牝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唱也牝
 常以静胜牡女所以能屈男阴胜阳以其
 安静不先求也○荣曰牝雌而静牡雄而
 动夫静可以制动阴可以屈阳故知谦撝
 伏跨企柔弱胜刚强也
以静为下
 御疏前云天下之人所以交会而至者由
 人君用谦卑之道则如牝者常以雌静为
 牡动所求此云以静为下则明牝常以雌
 静而能胜牡者由以静为下故尔○河上
卷十六 第 13a 页 0412-028.png
 公曰阴道以安静为谦下也○成疏天下
 之交迭前生后也牝雌静也牡雄躁也言
 大国所以能令诸国款付而交会者常用
 谦和雌静故能胜于雄躁也若用刚躁则
 不能致也是知治身治国莫不以柔顺为
 先也
   第二明小大守分各用雌柔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御注大取小以为臣妾小取大以为援助
 ○御疏故者仍上之文以结成前义也言
卷十六 第 13b 页 0412-029.png
 大国之君所以不事威武而用谦卑之德
 以柔服之者将欲怀来附庸之君取其小
 国之人而为臣妾尔○河上公曰能谦下
 之则常有之也○荣曰以谦为德可以容
 人未能卑退不可取聚○成疏以用也下
 谦逊也取摄化也言圣人君临大国善用
 谦和故能摄化万邦遐迩款付重译来贡
 不亦宜乎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御疏言大国之君既以谦卑之道而柔服
卷十六 第 14a 页 0412-030.png
 小国小国之君则朝聘会盟不敢离叛以
 卑下之礼而事大国者则欲取大国之威
 以为援助尔○河上公曰此言国无大小
 能执谦畜人则无过失也○成疏小国自
 知卑下守分雌柔聚于大国之中钦风慕
 义尔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御注以者大取小而者小取大○御疏春
 秋曰师能左右之曰以或下以取者言大
 国用谦卑之道以取小国则能令其可左
卷十六 第 14b 页 0412-031.png
 可右故云以取或下而取者言小国用谦
 下之道归事大国但可承奉而求援助不
 能令其左右随意故云而取○河上公曰
 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更
 以义让相取也○荣曰结二国也○成疏
 或不定也言小国用柔故取于大国大国
 用下故取得万国之欢心用下则同取之
 则别故言或也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御注大国执谦德而下小国者不过欲兼
卷十六 第 15a 页 0412-032.png
 畜小国为臣妾小国贽贡赋以奉大国者
 不过欲入事大国为援助尔○御疏言大
 国崇谦下以取小国者更无馀意不过欲
 兼畜小国之人为之君长小国用谦陈荐
 贽币而取大国者不过欲入事大国资为
 援助○河上公曰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大
 国不可失则兼并小国而牧畜之也小国
 不过欲入事人使为臣仆也○荣曰国之
 大也必欲远扇于皇风境之小焉不过遐
 钦于道化○成疏大国所以用谦者更无
卷十六 第 15b 页 0412-033.png
 馀意不过欲兼爱畜养小国小国用柔者
 亦无馀心不过欲入大国之中慕德接事
   第三明高者抑之以息跨企
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御注一求臣妾一求援助是两者各求得
 其所欲然大国者常戒于满盈故云宜下
 ○御疏大欲畜养小欲入事两遂其愿故
 云各得大者宜为下者夫物未尝以小轻
 大而必以大凌小将恐大国之君骄盈致
 祸鲜能下下故诫云大者特宜为谦下尔
卷十六 第 16a 页 0412-034.png
 ○河上公曰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
 又宜为谦下也○荣曰扇皇风者远覃于
 声教钦道化者来服于礼仪俱称所怀各
 得所欲衣冠是一文轨大同仍恐大者蔑
 小贵者凌贱重诫大者以为下○成疏两
 者谓大小二国兼畜入事各遂其心虽复
 大小俱用柔和而大国特宜偏行谦下何
 者夫物必以大轻小未尝以小凌大故令
 大者为下此则高者抑之之义也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道者章/所以次)
卷十六 第 16b 页 0412-035.png
   (前者前章正明守静谦和接物用道/故次此章即显道体冲奥令物归依)
   (就此一章义开四别第一显道能包/容劝物珍重第二明不弃愚鄙恒布)
   (大慈第三料简利害以明胜/负第四假设疑问叹道功能)
   第一显道能包容劝物珍重(夫大道/无私成)
   (凡蒙之奥义神功不宰为善识之宝/持杳然金阙之前迥出铁围之外下)
   (禅黎而濡足为俄尔浮生居太极而/凝心复寂然归本空歌永泰夭乐长)
   (鸣谈狮子之座中则猛兽围绕应缘/时动机息则忘心游解脱池中泛慈)
   (航而济物故立天子置三公却驷马/之驱驰惟一乘之坐进拱璧之饰何)
   (其辽哉不如劝/行日益斯道矣)
道者万物之奥
卷十六 第 17a 页 0412-036.png
 御注万物皆资妙本以生成是万物取给
 之所故兴言为万物之奥内也○御疏道
 者妙本之强名也奥内也言道包含无外
 是万物资始之所故为万物之奥内西升
 经云道深甚奥虚无之泉此之谓也○河
 上公曰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
 也○严曰万物之形生于天地天地生于
 无形道以无形之形开虚无导神明通天
 地达阴阳流四时决万方殊形异类皆得
 以成变化终始以为无常无所爱恶与物
卷十六 第 17b 页 0412-037.png
 大同也○荣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
 不善人之所保宝重也道本无形理唯虚
 寂无形包之于有象虚寂纳之于动植故
 言万物之奥也淑人君子体正可以重真
 不肖下愚从邪于焉轻道故有宝不宝也
 ○成疏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
 奥深密也亦藏府也言道能生成万有囊
 括百灵大无不包故为此府藏也
善人之宝
 御注善人知守道者昌失道者亡故常宝
卷十六 第 18a 页 0412-038.png
 贵之而无患累尔○御疏宝者珍贵之谓
 也善人者体道无为身心清静故宝贵之
 无暂违之○河上公曰善人以道为身宝
 不敢违也○成疏修道善人达见真性得
 玄珠于赤水故能宝而贵之
不善人之所保
 御注保任也不善之人不能宝贵至道及
 有患难即欲以身保任于道自求免○御
 疏保任也倚也不肖之徒心无明智惑于
 积习平居则忽道婴难则求之以身保任
卷十六 第 18b 页 0412-039.png
 于道倚以求安也○河上公曰道者不善
 人之所保倚也遭怠逢急犹知自悔卑下
 也○成疏保守持也流俗之人耽滞物境
 性情浮竞岂能守持哉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御注甘美其言可以求市尊高其行可以
 加人以况圣人加美法味之言尊高清净
 之行以化不善之人亦如市贾之售而从
 善矣○御疏此喻说言不善之人亦在教
 之而已注云甘美之言可以求市尊高其
卷十六 第 19a 页 0412-040.png
 行可以加人以况圣人以甘美法味之言
 尊高清净之行以化不善之人亦如市贾
 之售相率而从善矣故下文云○河上公
 曰美言可以市美言者独可于市夫市交
 易而退不相宜善言美语求者疾欲得卖
 者疾欲售也尊行可以加人加别也人有
 尊贵之行可以自别异于凡人未足以尊
 道○荣曰体道忘言信言不美饰非之辩
 未可契真丧实之言岂足称道华辞惑众
 饰伪以为真浮说乱人以恶而为善适可
卷十六 第 19b 页 0412-041.png
 用之于市肆焉能立德而怀道达至道者
 忘之于彼此悟自然者混之于和同岂可
 尊己而卑人是我而非彼自加于物上也
 ○成疏不善之人心行浇薄多言佞美好
 为饰词犹如市井更相觅利又不能柔弱
 撝谦后身先物方自尊高己行加凌于人
 不善之徒言行如是其于道也不亦远乎
   第二明不弃愚鄙恒布大慈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御注不善之人亦在化之而已何弃遗之
卷十六 第 20a 页 0412-042.png
 有○御疏言人言行不善何弃遗之有乎
 当导之以善道冀从化而悛恶不可弃之
 而不化故云何弃之有○河上公曰人虽
 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前无有弃民
 德化淳也○荣曰圣教所设本以开晓于
 无知妙道遐通亦乃匠成于未悟欲使善
 不善而皆善知不知而共知常善救人宁
 容有弃也○成疏奚何也言圣道冥通救
 物弘普纵使众生不善何有弃心明慈悲
 覆被接济无遗
卷十六 第 20b 页 0412-043.png
故立天子置三公
 御注共教不善之人○御疏三公谓太师
 太傅太保也天子无为三公论道皆所垂
 训立教化不善之人书云天工人其代之
 此之谓也○河上公曰欲使教化不善之
 人○荣曰上古至淳贤愚平等身不失道
 行合自然人皆宝道也逮乎三五已降物
 渐浇漓无君不可导人有主方能化物故
 上树垂拱之后下设论道之官示之以好
 恶诫之以礼律化彼不善陶此淳风也○
卷十六 第 21a 页 0412-044.png
 成疏既能接物无遗宜设济世之法故立
 天子以统万机置三公坐而论道调理阴
 阳缉熙治政意在舟航庶品亭毒群生自
 开辟已来真君出世皆是大道权应而为
 帝王所以上象三清而置僚庶者也
   第三料简利害以明胜负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御注三公辅佐虽以合拱之璧先导驷乘
 之马以献之犹不如坐进此无为之道于
 君以化人尔○御疏合拱之璧璧之大者
卷十六 第 21b 页 0412-045.png
 驷乘之马马之良者言三公辅相虽以璧
 马献之至尊未足珍贵不如坐进无为之
 道令化恶归善尔拱璧先驷马者古者朝
 聘将进驷马以璧为导故称先春秋云乘
 韦先牛十二犒师之类是也○河上公曰
 虽有拱璧先驷马而至故不如坐进此道
 也○荣曰古之徵士先进以璧次进以马
 故言以先驷马也夫倒置之徒必须发之
 以蒙蔽抱愚之者亦宜耀之于智炬作君
 上之心腹为元首之股肱义在匡救其恶
卷十六 第 22a 页 0412-046.png
 助宣风教然而尚名者不安其分妄规非
 次之荣好宠者不以其道唯希高贵之爵
 骄奢自贻伊戚遂至危亡之祸未若增修
 至道宠辱不惊○成疏拱璧即拱把之璧
 圆全大璧也驷马一乘车也古者召士必
 先斋拱璧后遣驷马言从有高盖全璧富
 贵荣华亦不如无为坐忘进修此道何者
 夫修道可以长生富贵适为大患故广成
 子云人生处世如云翔空氛蔼俄尔以此
 格量不如远矣
卷十六 第 22b 页 0412-047.png
   第四假设疑问叹道功能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御注何问辞也○御疏举古證今令物生
 信古人即前宝道善人也问其所以保贵
 此道其意何也○河上公曰古所以贵此
 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近得之于身也○
 荣曰自昔至今重于此道者何谓也求之
 非一日而得行之免百年之祸保于福禄
 绝于危亡今古同尊天人普贵也○成疏
 言曩昔圣人所以珍贵此道者何耶只为
卷十六 第 23a 页 0412-048.png
 不经一曰求之则得此言悟者目击道存
 迷者累劫不会也假使无始已来生死罪
 恼一得还源可以顿免有此神力不可思
 议故为天下人间之所尊贵也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御注道在悟不在求不如财帛可日曰求
 而得故云不日求以得悟则无罪累可为
 贵○御疏此答释贵道之意不日求以得
 者言道在于悟悟在了心非如有为之法
 积日计年营求以致之尔但澄心窒欲则
卷十六 第 23b 页 0412-049.png
 纯白自生也故云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
 耶者夫忘心起染则业累斯生若悟道虚
 忘则罪因自灭岂如执滞之人动生悔吝
 婴彼罪罚方求免耶以是之故为天下善
 人之所宝贵尔○河上公曰有罪以免耶
 有罪谓遭乱世闇君妄行刑诛修道则可
 以解死也免于众耶故为天下贵道德洞
 远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为故可为
 天下贵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为无为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
卷十六 第 24a 页 0412-050.png
   (明劝物归依有罪以免故次此章即/显归依之术免罪之方就此一章义)
   (开三别第一明动不乖寂是归依之/方第二明制伏初心是免罪之术第)
   (三戒凡举圣言/以助修行之人)
   第一动不乖寂是归依之方(夫道性/玄微理)
   (相俱寂真门幽邃声色难寻冥然大/混之中嶷尔随迎之外事骇天下而)
   (难久何如为而不为鼓雷霆而莫闻/凡所不测轻诺寡信多言数穷圣人)
   (无难一运而至天尊说法经七劫而/恒安河上腾空升百丈而无惧汉文)
   (早悟殿帐俭而邦兴秦帝成迷阿房/奢而国灭斯言在耳岂不鉴之老君)
   (哀此浇浮将经杜渐则知执怨以/德至圣明科为大于细岂虚谈也)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卷十六 第 24b 页 0412-051.png
 御注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
 怨以德于为无为于事无事于味无味者
 假令大之与小多之与少既不越分别求
 不为怨府若逐境生心违分伤性则无大
 无小皆为怨对今既守分全和以德○御
 疏为造作也修道之人坐忘去欲心无造
 作凡所施设功与化冥于为非有故曰无
 为此明心也即事不滞故于事而无事此
 明身也即味不耽故于味而无味也此明
 口也三业既静六尘自息尔○河上公曰
卷十六 第 25a 页 0412-052.png
 为无为因成修之故无所造作事无事豫
 设备除烦省事也味无味深思远虑味道
 意也○荣曰息躁动凝神于安静绝繁务
 虚己于自然除嗜欲耽之于玄妙也○成
 疏为无为妙契心源不失真照照达有为
 即无为也故无为则为为则无为也事无
 事事者色声物境一切诸事也妙体真宗
 照不乖寂虽涉事而有即有体空内则虽
 照而无心外则虽涉而无事味无味味者
 染著之谓也根尘两空境智双寂虽复求
卷十六 第 25b 页 0412-053.png
 染而无著也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御疏夫大小之为多少之事苟涉有为之
 境无非怨对之雠若能体彼无为舍兹有
 欲悟真实相无起灭心自然怨对不生可
 谓报怨以德○河上公曰大小多少陈其
 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道也报
 怨以德修道行善绝祸于未生也○荣曰
 怨之生也或大或小仇之起也乍少乍多
 涉有事之境即拘斯累怨怨相报无有尽
卷十六 第 26a 页 0412-054.png
 期若能归无为之大道保自然之无累遗
 滋混浊味此清虚咎过不生怨雠不起此
 报怨以德也○成疏怨罪对也报雠偿也
 言无始以来大小之罪多少之业令尽灭
 除顿偿使了者必须用前为事味等三种
 德心观之则三世皆空万法虚净物我冥
 一何对之有故前章云有罪以免耶斯之
 谓也
   第二明制伏初心是免罪之术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卷十六 第 26b 页 0412-055.png
 御注肆情纵欲者于为无不难于事无不
 大今欲图度其难营为其大当须于性未
 散而分未越则于其易细○御疏图度也
 为营也夫情欲伤性皆生于渐无不始于
 易而终成难初于细而后成大今图度其
 始易之时则于终无难营为于初细之日
 则于后无大若谋难于难为大于大祸乱
 已作纵欲图而为之将无益于怠○河上
 公曰图难于其易欲图难事当于易时未
 及成也为大于其细欲为大事必作于小
卷十六 第 27a 页 0412-056.png
 祸乱从小来也○荣曰图难于易为大于
 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作
 超也事之起也必自易成难物之生也亦
 因细至大所谋欲除难罪必息于易所虑
 欲除大恶先折于细根本若除枝叶自丧
 也○成疏图难于易图谋度也难罪报也
 易初心也言欲谋图遣却恶道之难难者
 必须观察初心心既无作则无报也为大
 于细细小也为巨衅者本乎微小此明欲
 灭恶杲先须遣因也
卷十六 第 27b 页 0412-057.png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御注明上文所以预图为○御疏作起也
 此叠上文原祸难之所起难事必起于易
 欲令于易而图之大事必起于细故令于细
 而去之其类寔繁不可具举故以下而总
 之尔○河上公曰处谦也○成疏作起也
 夫天下艰难罪报必起自易心言一念初
 心造业甚也故重考大殃必起于小从微
 至著渐成巨累所以欲除恶报先制初心
   第三戒凡举圣言以助修行之人
卷十六 第 28a 页 0412-058.png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御注因云大事必作于细将明圣人所以
 能成其大者以不为其难事大事故能成
 其尊大○御疏前明凡人尝为难大之事
 故多败多难是以举圣人终不为难事大
 事故能成其尊大尔○河上公曰天下共
 归之也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御注轻诺许人必寡于信动作多易后必
 多难○御疏此结喻也夫不三思而后言
卷十六 第 28b 页 0412-059.png
 轻易其然诺者必少忠信不谋始而慎终
 多易其事者后必生难而为恚累○河上
 公曰夫轻诺必寡信不重言也多易必多
 难不慎患也○荣曰定辞必信轻诺必虚
 难于所为罪业生死皆易易为非法之事
 终始皆难也○成疏夫轻诺必寡信此起
 喻也诺然许也寡少也夫轻易许诺于人
 者必少有信实也故失信则贻寡信之责
 也多易必多难此合喻也夫轻易然许则
 致寡信之责亦犹轻易为罪多招八难之
卷十六 第 29a 页 0412-060.png
 殃故修道之夫应须凝重不可轻率也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御注难为轻诺多易故终无难大之事○
 御疏圣人即有道之君也犹难之者难为
 轻诺多易之事况不如圣者乎圣人难为
 轻诺多易故终无难大之事尔○河上公
 曰是以圣人犹难之圣人动作举事犹进
 退重难之欲塞其源故终无难圣人终身
 无怠难之事由避害深也○荣曰轻为恶
 事动入罪因圣人聪明犹尚难于有为之
卷十六 第 29b 页 0412-061.png
 事故得终始无难况盲瞑之徒不能重慎
 欲免祸难其可得乎○成疏犹尚体道圣
 人实无难易而尚难罪不为故无艰难之
 责况在凡俗而纵情乎此举圣戒凡也故
 郭注庄子云圣人虽入火不热而未尝蹈
 火也又云远火而非逃热即斯义也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