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30481c 页
卷十五 第 1a 页 0411-108.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五   可六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 玄英疏
    濛 阳 强 思 齐 纂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善建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正明贪染之人乖常失道故次此章/即明善建之上契理合真欲劝物起)
   (修所以相次就此章中义分三别第/一明善建之人道光后嗣第二明自)
   (利利他其德增广第三/格量利害以勖学人)
   第一明善建之人道光后嗣(夫轩帝/以铸鼎)
卷十五 第 1b 页 0411-109.png
   (升龙淮王以飞丹驭鹤紫微之国会/万圣于琼林碧落之天朝千真于宝)
   (砌何以臻此善建之力致之见陈寔/之修乡德星遐聚闻景公之修国荧)
   (惑退飞酌衢樽而饮和脱左骖而见/美周称大赉子孙乘八百之年齐市)
   (义还门庭列三千之客/不拔之德于斯见焉)
善建者不拔
 御注善能以道建国立本者不可倾拔○
 御疏建立也不拔不倾拔也言人君善能
 以道建邦立本者因百姓之不为任兆人
 之自化然后陶以淳朴树之风声使仪刑
 作孚乐推不厌则功业深固万方归德斯
卷十五 第 2a 页 0411-110.png
 所谓善建者何可倾拔乎○河上公曰建
 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
 也○荣曰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祭祀
 不辍能立行于至道之境则根深而不拔
 妙树功于玄德之乡则蒂固而不脱为国
 则百代宗庙而常安为家则万叶蒸尝而
 不绝师资结影于真气授继飨于玄风也
 ○成疏建立也拔倾也善能建立道心定
 志心愿坚固至真道场不可倾拔
善抱者不脱
卷十五 第 2b 页 0411-111.png
 御注若能以道德抱百姓者不可脱离也
 ○御疏抱守也脱离也善以道德抱百姓
 者动而悦随何可脱离也且夫乐饵可存
 过客犹止况夫道德有进于此乎以之御
 物为物所归固其宜也○河上公曰善以
 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也○成疏抱
 持也脱失也前句发心此句起行也言善
 持真行之人一得永得终无差失也
子孙祭祀不辍
 御注言善以道德建抱之君功施于后爱
卷十五 第 3a 页 0411-112.png
 其甘棠况其子孙乎而王者祖有功宗有
 德故周之兴也始于后稷成于文武周之
 祭也郊祀后稷宗祀文王故虽卜代三十
 六卜年七百毁庙之主流溢于外而后稷
 文王郊宗之祀不辍止也○御疏祭荐也
 继代曰祀谓后代子孙荐礼于宗祖也辍
 止也○河上公曰辍绝也为人子孙能修
 道如是长生不死世世以祭祀先祖宗庙
 无绝时也○成疏辍绝也善抱之士与理
 相应既而持此真行传诸来叶犹如元始
卷十五 第 3b 页 0411-113.png
 传于太上徐真授于葛仙师资相袭长为
 教主譬彼传灯明明不绝故西升经云学
 尔教尔不失道真又解言善建之人树德
 深重积善多庆逮乎子孙遂使家门隆盛
 宗庙延永
   第二明自利利他其德增广
修之身其德乃真
 御注修道于身德乃真纯○御疏此下明
 少修少證多学多得故修之身谓一身修
 修之家谓一家修始于一身终于天下例
卷十五 第 4a 页 0411-114.png
 可知也言善建之人照了真性清净无诸
 伪杂伪杂既尽德乃真纯○河上公曰修
 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
 为真人○荣曰修之身其德能真修之家
 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能长修之国其德
 能丰修之天下其德能普夫道不可不修
 德不可不立立德修道自家形国何往不
 安死生无变曰真庆及后昆曰馀迩安远
 至曰长物皆自足曰丰惠无不周曰普也
 ○成疏以前之学行修营其身既而能行
卷十五 第 4b 页 0411-115.png
 相应道德真实也
修之家其德有馀
 御注一家尽修德乃馀尔○御疏修道于
 家上和下睦移修身于家故其德有馀谓
 馀庆也故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河
 上公曰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
 顺妻贞其德如是乃有馀庆及于来世子
 孙○成疏修身独善以明自利修家兼济
 明于利物化其家门并令修道功行渐博
 故言有馀昔天师修学举家得仙鸡鸣天
卷十五 第 5a 页 0411-116.png
 上犬呔云中是也
修之乡其德乃长
 御注一乡尽修德乃长久○御疏按周礼
 万二千五百家为乡言一乡修道礼义兴
 行尊卑有序闾阎相比不党于亲一家修
 道德犹未广一乡尽修乃可长久○河上
 公曰修道于乡尊敬长老爱养幼少教诲
 愚鄙其德如是乃无不覆及也○成疏修
 家及乡自狭之广化功更博其德优长
修之国其德乃丰
卷十五 第 5b 页 0411-117.png
 御注一国尽修德乃丰盈○御疏修道于
 国俗易风移还淳反朴不偏于所近一乡
 修道犹为未遍一国尽修德乃丰厚也○
 河上公曰修道于国则君信臣忠仁义自
 生礼乐自兴政平无私其德如是乃为丰
 厚也○成疏五等诸侯清虚修道遂致域
 中宁谧境内无虞岂非贤圣之君德行丰
 赡者也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御注若天下尽修其德施乃周普尔○御
卷十五 第 6a 页 0411-118.png
 疏普遍也夫百姓归厚在君之化修之庙
 堂德流海外者盖由君正其身不言而化
 不教而理下之应上如响应声德无不周
 乃为普也○河上公曰人修道于天下不
 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应上信如影响其
 德如是乃为普博也○成疏九五之君用
 道而治端拱玄嘿天下太平是以万国来
 朝四夷款付泽无不被故其德能普
   第三格量利害以勖学人
故以身观身
卷十五 第 6b 页 0411-119.png
 御注以修身之法观身能清净者乃真○
 御疏观者照察也注云以修身之法观身
 能清净者真也谓观身实相本来清净不
 染尘杂除诸有见有见既遣知空亦空顿
 舍二偏迥契中道可谓清净而契真矣○
 河上公曰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
 亡孰存也○荣曰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至道
 之源实自无善无恶建德之始理须知是
 知非知非者则去恶虑不远知是者则就
卷十五 第 7a 页 0411-120.png
 善恐不及察邪察正照存照亡修道之身
 则归真不修者则入伪修道之家则有馀
 不修者则不足修道之乡则久长不修则
 短促修道之国则丰富不修则穷俭修道
 之于天下则周普不修则缺少○成疏故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夫尧舜所以升平者有道故也桀纣所以
 淫乱者无道故也是知以修道身观不修
 道身以有道天下观无道天下也乃至家
卷十五 第 7b 页 0411-121.png
 国利害断可知矣老君假设云我何以知
 天下成败之事乎只以此格量足为龟镜
以家观家
 御注以修家之法观家能和睦者有馀○
 御疏以修家之法观家家人和睦则福庆
 有馀矣○河上公曰以修道之家观不修
 道之家也
以乡观乡
 御注以修乡之法观乡能顺序者乃长○
 御疏用此修乡之法观乡乡人尽修尊卑
卷十五 第 8a 页 0411-122.png
 顺序化功渐广德乃长延也○河上公曰
 以修道之乡观不修道之乡也
以国观国
 御注以修国之法观国人能勤俭者乃丰
 尔○御疏以修国之法观国国人尽修勤
 而且俭德乃丰盈也○河上公曰以修道
 之国观不修道之国
以天下观天下
 御注以天下之法观天下能无为者乃普
 也○御疏夫以天下观天下者复何所观
卷十五 第 8b 页 0411-123.png
 哉亦但观身尔人君清净无为以道善建
 善抱自然百姓胥附国祚久安矣○河上
 公曰以修道之主观不修道之主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御注以此观身等观观之则可知尔○御
 疏此假设之辞也老君言我何以知天下
 善建则不拔善抱则不脱福德弘益之然
 乎善以此观身等观而观之自家刑国由
 内及外则知之尔故易曰观我生又曰观
 其生将欲自观而观人也○河上公曰老
卷十五 第 9a 页 0411-124.png
 子言吾何以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
 以此五者观而知之○荣曰如何得知修
 道者昌不修道者亡观一身则百身可知
 矣观一国则万国斯睹矣岂唯三代乎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含德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明修道利物体道合真故次此章即/却指此人为含德之厚就此章中义)
   (分四别第一举婴儿为喻表三毒不/加第二明体道虚忘故三业清净第)
   (三叹善美含德知和体常/第四对显执心所作乖道)
   第一举婴儿为喻表三毒不加(夫道/心唯)
   (微含德唯厚赤子之爱先闻周弃之/言乌涂之全昔彰楚人之语筋骨既)
卷十五 第 9b 页 0411-125.png
   (弱抱和气而无为牝牡不知守雌柔/而自固耿介拔俗潇洒出尘形潜白)
   (屋之中心抗青云之上岂许由之受/让广成子之辞侯听雷霆之不闻视)
   (太山而何见冥目恣乎行无所拘/此上士之用心乃赤子之斯得也)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御注至人含怀道德之厚者其将比于赤
 子○御疏含怀也言至人含怀道德之深
 厚者内为道德之所保外为神明之所护
 比若慈母之于赤子也此理难晓故借喻
 以明之故寄赤子之全和以况至人之全
 德赤子婴儿之小者取在内无分别不生
卷十五 第 10a 页 0411-126.png
 害物之心尔○河上公曰含德之厚谓含
 怀道德之厚者也比于赤子神明保祐含
 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荣曰怀道抱
 德积行深厚气专精固绝欲无贪不散真
 童类于赤子○成疏含怀道德甚自淳厚
 欲表其状故取譬婴儿婴儿之行具列于
 下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玃鸟不搏
 御注至人神矣物不能伤既无害物之心
 故无螫搏之地此至人之含德○御疏此
卷十五 第 10b 页 0411-127.png
 释至人之全德毒虫蜂虿之属猛兽虎兕
 之属玃鸟鹰鹯之属螯谓以尾端行毒据
 按也谓以足据按物也搏持也谓以爪搏
 持物也言至德全于内和气冲盈心冥乎
 道故有毒之虫不能螫猛毅之兽不能据
 鸷玃之鸟不能搏盖以其至顺德厚之所
 致也○河上公曰毒虫不螫蜂虿蛇虺不
 螫也猛兽不据玃鸟不搏赤子不害于物
 物亦不害之也故太平之世人无贵贱皆
 有仁心有刺之物还反其本有毒之虫不
卷十五 第 11a 页 0411-128.png
 伤于人也○荣曰以毒曰螫以足曰据以
 爪曰搏婴儿所以无害者一为内无毒意
 一为慈母加护故不伤也含德之人既其
 无复恶心又以天灵垂祐是以毒虫不得
 流其毒猛兽无以施其猛○成疏毒虫蛇
 虺类也玃鸟鹰鹯类也猛兽兕虎类也螫
 行毒也搏触也言赤子不犯前境故不遭
 三物所加喻含德妙达违从故不为三毒
 所加也
   第二明体道虚忘故三业清净
卷十五 第 11b 页 0411-129.png
骨弱筋柔而握固
 御注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
 䘒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赤子
 骨弱筋柔而能握拳牢固未知阴阳配合
 而含气之源动作者犹精粹之至终日啼
 号而声不嘶嗄犹纯和之至此赤子之全
 和也○御疏此下明赤子之全和也赤子
 筋骨柔弱而所持握不当牢固今拳手执
 物能自固者岂非和气不散之所致乎○
 河上公曰赤子筋骨柔弱而持物握固者
卷十五 第 12a 页 0411-130.png
 以其意专心不移也○荣曰婴儿筋骨柔
 弱而握拇指牢固者非由力也本为心专
 人虽欲开不可得也含德之人屈身以顺
 物柔心以从道可欲不能开全真自然固
 也○成疏言赤子筋骨柔弱手握坚固喻
 含德之人心性柔弱顺物谦和虽复混迹
 同尘而灵府洁白在染不染故握固此一
 句明意业净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精之至
 御疏雌曰牝雄曰牡䘒者气命之源也言
卷十五 第 12b 页 0411-131.png
 赤子心无情欲未辨阴阳之配合而合气
 之源动作者岂不由精气纯粹之所致乎
 ○河上公曰赤子未知男女之合会而阴
 作怒者由精气多之所致也○荣曰牝牡
 之合即阴阳之会也䘒童儿阴也作动也
 赤子未知男女之礼而动作者至精不散
 也精散则身枯身枯则命竭含德之人外
 情欲而爱其精去劳弊而宝其气无心于
 动动不妨寂虚己于寂寂不妨动寂不妨
 动虽动而非动动不妨寂虽寂而非寂动
卷十五 第 13a 页 0411-132.png
 无非寂精之至也○成疏字林云䘒小儿
 阴也言赤子初生未解雌雄交合之道而
 阴恒怒作乃精气满实之至也况含德体
 道淳和无为虚淡复扬波处俗闻见色声
 而妙悟真空不见和合之相盖精粹之至
 也此一句明身业净也
终曰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御疏嗄声嘶破也赤子竟日啼号而声不
 嘶破者岂不由其和气至纯之所致也○
 河上公曰赤子从朝至暮啼号声不变易
卷十五 第 13b 页 0411-133.png
 者和气多之所致○荣曰啼极无声曰嗄
 赤子旦夕恒啼而声不嗄者和气未散也
 含德之人阐玄言而不疲流法音而无绝
 此亦抱冲和之所致也○成疏言赤子终
 日啼号而声不嗄者为无意作声和气不
 散也况含德妙达真宗故能说无所说虽
 复辩用万物而不乖于无言也此一句明
 口业净也
   第三叹善美含德知和体常
知和曰常
卷十五 第 14a 页 0411-134.png
 御注能如婴儿固守和柔是谓知常之行
 ○御疏此结赤子以和气至纯而声不败
 因之以示教言人能如婴儿知和柔之理
 修而不失者是谓知真常之行也○河上
 公曰人能知和气之柔弱有益于人者则
 为知道之常也○荣曰知和曰常知常曰
 明亡精损气归无常知和不死保真常含
 德既知和理又体常义物无不照故曰明
 ○成疏知此不言言不言是淳和之理者
 乃曰体于真常之常道也
卷十五 第 14b 页 0411-135.png
知常曰明
 御注守和知常是曰明了○御疏人能知
 真常之行而保精爱气者是曰明达了悟
 之人知和知常叹同德之美复益生使气
 举失道之过○河上公曰人能知道之常
 行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成疏知于真
 常之道是曰智慧明照也
   第四对显执心所作乖道
益生曰祥
 御注祥者吉凶之兆言人不知守常而求
卷十五 第 15a 页 0411-136.png
 益生过分动之死地是凶○御疏祥者吉
 凶之兆言人不能全和于知常而营生于
 分外殊不知分外求益所亡滋多则求益
 生分是凶祥也庄子云常因自然而不益
 生○河上公曰祥长也言益生欲自生日
 以长久也○荣曰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祥善也强盛也此明流俗有为之徒不能
 同赤子之握固似含德之知和逐欲丧其
 精运力伤其气益生以滋味补气以药石
 中心欲使气盛而不衰体善而不恶其可
卷十五 第 15b 页 0411-137.png
 乎故曰皆知善斯不善已也○成疏祥多
 也凡或之人不体生无生相多贪世利厚
 益其生所以烦恼障累日日增广也
心使气曰强
 御注心有是非气无分别若役心使气是
 曰强梁之人尔○御疏夫心有是非而气
 无分别故任气则柔弱使心则强梁今失
 道益生之人役心使气气为心使是曰强
 梁故庄子云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河上公曰心当专一为和柔而神气实内
卷十五 第 16a 页 0411-138.png
 故形德柔弱而反使妄有所为和气去于
 中故形体日以刚强○成疏心神也气身
 也物情颠倒触类生迷岂知万境皆空宁
 识一身是幻既而以神使形驱驰劳役是
 以生死之业日日强盛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御注凡物壮极则衰老故戒云矜壮恃强
 是谓不合于道当早止已○御疏此明强
 梁失道之过壮者刚毅也老者衰惫也夫
 物盛必衰壮极则老明夫用心使气矜其
卷十五 第 16b 页 0411-139.png
 强壮者自致衰老谓之不道者道贵柔弱
 今恃强梁既与道不合故劝令早止○河
 上公曰物壮则老万物壮极则枯老也谓
 之不道老不得道者不得道早已不得道
 早已死也○荣曰物极则反体盛则衰此
 是俗尘之恒累岂会虚寂之常道老君痛
 众生未解知常不能爱气以有为益生益
 之更损既乖至理戒以止之○成疏物壮
 则老是谓非道夫盛者必衰物壮则老是
 知益生使气足验无常既曰无常故非真
卷十五 第 17a 页 0411-140.png
 道非道早已已止也既能悟识无常非真
 道应须早已而勿为非法也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知者所以次/前者前章明)
   (含德体常益生失道故次此章即显/含德忘言益生执教就此一章义开)
   (四别第一明至道虚寂妙绝名言第/二明断服有心次第修习第三明同)
   (尘晦迹与理相应第四/明妙达违从故为尊贵)
   第一明至道虚寂妙绝名言(夫造物/以自运)
   (无心圣人以含弘成大孔丘之喙出/三尺而匪长老君之心用百姓而为)
   (主天路既远空听鸡犬之音云驾方/遥但闻萧鼓之响形不别见言不可)
   (知故张华恃物而易穷孙龙口呿丘伽/切而难合语则乖道行则失真离娄)
卷十五 第 17b 页 0411-141.png
   (索珠而更深宜途弄丸而自解老君/著训塞兑闭门知者不言良有以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御注知了悟言辞说○御疏知者了悟也
 言者辩说也夫至理精微玄宗隐奥虽假
 言以诠理终理契而言忘故了悟者得理
 而忘言辨说者滞言而不悟故曰知者不
 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曰知者不言知者
 贵行不贵言也言者不知驷不及舌多言
 多怠○荣曰知者不言得意忘言悟理遗
 教言者不知多言则丧道执教则失真○
卷十五 第 18a 页 0411-142.png
 成疏知者不言知道之人达于妙理知理
 无言说所以不言故庄子云道无问问无
 应即无为谓是也言者不知封滞名言执
 言求理理超言象所以不知故庄子云问
 道而应之者不知道知道与黄帝是也
   第二明断服有心次第修习
塞其兑闭其门
 御注塞其兑了悟者于法无爱染于言无
 执滞故云塞其兑也闭其门既无爱染则
 嗜欲之门闭矣○御疏具如天下有始章
卷十五 第 18b 页 0411-143.png
 乃释彼则约道清净以塞六根爱悦此则
 因教辩忘将息滞言之累于言无执故云
 塞其兑不为荣辱之主可谓闭其门○河
 上公曰塞闭之者欲绝其源○荣曰杜欲
 路绝祸源○成疏塞其兑息言论也闭其
 门制六情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御注解具如道冲章彼则约道此则约人
 言人能体道是谓与玄同德也○御疏此
 四句已出上经道冲章彼则就道以论功
卷十五 第 19a 页 0411-144.png
 此则据人以明行上下两经互举其文者
 以其济物修身之义有功故重言之也○
 河上公曰挫其锐情欲有所锐为当念道
 无为以挫止之也解其纷忿结恨不休当
 念道恬泊以解释之也和其光虽有独见
 之明当和之闇昩不使曜乱人也同其尘
 不当自别殊也○荣曰挫其锐解其纷折
 食欲之锋释是非之争也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争得失则或可或否竞是非则
 一彼一此今和光则与智无分同尘亦共
卷十五 第 19b 页 0411-145.png
 愚不别通万有而齐致亦何法而不同也
 ○成疏挫其锐止贪竞也解其纷释恚怒
 也和其光接愚俗也同其尘混世事也上
 来数句前已具释今略贴文不复详辩所
 以重言者明此数句于学问切当故再出
 之耳
   第三明同尘晦迹与理相应
是谓玄同
 御疏叹夫体道之人既已不滞言教又能
 和光混迹行符于道是谓与玄同德○河
卷十五 第 20a 页 0411-146.png
 上公曰玄夭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
 同道也○成疏前既断伏身心次则和光
 晦迹所以行充德满故与玄理符同
   第四明妙达违从故为尊贵
故不可得亲不可得而疏
 御注故不可得而亲玄同无私故不可得
 而亲不可得而疏汎然和众故不可得而
 疏○御疏言玄同之人心无偏私不可得
 亲而狎之和光顺物不可得疏而远之○
 河上公曰故不可得而亲不以荣誉为乐
卷十五 第 20b 页 0411-147.png
 独立为哀亦不可得而疏志静无欲与人
 无怨○荣曰故不可得亲不可得疏不可
 得利不可得害不可得贵不可得贱故为
 天下贵夫有远近则亲疏明矣存得失则
 利害生矣定上下则贵贱成矣今解纷挫
 锐和光同尘爱憎平等亲疏不能入毁誉
 齐一利害不能干荣辱同忘贵贱无由得
 能行此者可以为天下贵○成疏道契重
 玄境知双绝既两忘乎物我亦一观乎亲
 疏
卷十五 第 21a 页 0411-148.png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御注不可得而利无欲故不可得而利不
 可得而害不争故不可得而害○御疏恬
 淡无欲不可得从而利之处不竞之地故
 不可得犯而害之○河上公曰不可得而
 利身不欲富贵口不欲五味亦不可得而
 害不与贪争利不与勇争气○成疏夫利
 害者与乎存亡也死生无变于己况利害
 之间乎故庄子云不就利不违害也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卷十五 第 21b 页 0411-149.png
 御注不可得而贵体道自然故不可得而
 贵不可得而贱洗然无滓故不可得而贱
 矣○御疏体道自然非爵禄所荣贵也超
 然绝累非凡俗所得贱也○河上公曰不
 可得而贵不为乱世主不处闇君位亦不
 可得而贱不以乘权故骄不以失志故屈
 也○成疏夫贵贱者与乎荣辱也故毁誉
 不动宠辱莫惊故不可贵贱语其心也
故为天下贵
 御注体了无滞言忘理畅锐纷尽解光尘
卷十五 第 22a 页 0411-150.png
 亦同既难亲疏不可贵贱尔○御疏玄同
 之士悟理忘言塞兑闭门根尘无染锐纷
 既解光尘亦同其行如此故为夭下之所
 尊贵也○河上公曰其德如此夭子不得
 臣诸侯不得屈与世沉浮容身避害故为
 天下贵也○成疏既遣荡乎亲疏又虚忘
 乎利害毁誉不关其虑贵贱莫介于怀故
 苍生荷戴而不辞群品乐推而不厌是以
 天下人间尊之贵之也
   以政治国章第五十七(以政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卷十五 第 22b 页 0411-151.png
   (明体道之人天下之所尊故次此章/即明应为帝王以示治化之方就此)
   (章中义开四别第一明权实二智用/舍不同第二明摄化苍生莫先无事)
   (第三假设疑问广辩有为第/四爰引圣人显无为之美)
   第一明权实二智用舍不同(夫道者/万物之)
   (奥兵者百姓之劳故上代圣君铸干/戈以为农器后世迷执执斧钺以为)
   (威刑是以兵用诈奇道资玄默虚心/实腹之士则子晋谢于桓良贪名勇)
   (烈之夫则聂政杀于韩相但知剥面/为天下之嗤诮讵识忘心作寰中之)
   (师表既君多忌讳人也斯贫奇物滋/彰唯增盗贼圣人无事群生自安怀)
   (道之夫须/知圣诫)
以政治国
卷十五 第 23a 页 0411-152.png
 御注以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取理也在宥天下贵乎无为若以政教理
 国奇诈用兵斯皆不合唯无事无为可取
 天下○御疏此标也以用也政谓政教言
 有为之君矜用政教而欲为理不能无为
 任物自化欲求致理未之前闻○河上公
 曰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正有国○严
 曰用心思公之虑不若无心大同可欲禁
 过不若无求之得忠挟黄帝太公之虑秉
 孙吴氏之要以胜之不若使天下不事智
卷十五 第 23b 页 0411-153.png
 力之策要也○荣曰养百姓者妙在平均
 宣风化者要归于正直此所谓诸侯牧宰
 道德齐礼文之教也○成疏以用也政谓
 名教法律也治缉理也夫圣人御世接物
 随机运权道以行兵用实智以治国此则
 偃武修文用实之时也
以奇用兵
 御疏此亦标也奇变诈也不祥之器君子
 恶之况加变诈之名而无节制之用是以
 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故知奇变之兵非
卷十五 第 24a 页 0411-154.png
 制胜之道也○河上公曰奇诈也天使诈
 伪之人使用兵也○荣曰奇变诈也临难
 制变兵不厌诈三略太奇九攻百胜上将
 军师静难息寇武之功也○成疏奇谲诈
 也克定祸乱应须用兵兵不厌诈必资奇
 谲此则偃文修武用权之世也
   第二摄化苍生莫先无事
以无事取天下
 御疏此亦标也有道之君无为而理夫无
 为则无事无事则不烦不烦则百姓自化
卷十五 第 24b 页 0411-155.png
 而天下太平矣○河上公曰以无事无为
 之人使取夭下为之主也○荣曰明君之
 摄化夭下论道宣风则贤相守方讨逆则
 名将主位垂旒坐朝于万国塞耳凝神于
 九重○成疏文武之道应物随时譬彼籧
 庐方资刍狗执而不遣更增其弊未若无
 为无事凝神姑射之中不武不文垂拱庙
 堂之上以斯化物物无疵疠用此治民民
 歌击壤摄取之妙其在兹乎
   第三假设疑问广辩有为
卷十五 第 25a 页 0411-156.png
吾何以知其然以此
 御注以此下文知之○御疏吾何以知发
 问也其然犹如是也以此答也老君详问
 我何以知取天下必须无事无为以此文
 云多忌讳则人弥贫我无为则人自化验
 可知尔○河上公曰此今也老子言我何
 以知天意哉以今日所见知之也○荣曰
 何以得知无事可以取天下即以此下文
 云我无为人自化我无事人自富○成疏
 教主假设云我何以知摄化天下必须无
卷十五 第 25b 页 0411-157.png
 事乎用此下文观之则知也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御注以政理国动多忌讳人失作业故弥
 贫尔○御疏此覆释以政理国也为夭下
 之主不能敦清净以化人崇简易而临物
 政烦网密下人无所措其手足避讳无暇
 动失生业日就困穷所以弥贫○河上公
 曰天下谓人主也忌讳者防禁也令烦则
 奸生禁多则下诈奸诡相殆故贫也○荣
 曰忌讳多端政烦网密烦则人劳密则人
卷十五 第 26a 页 0411-158.png
 惧从法妨业焉得不贫也○成疏忌讳犹
 禁制也刑法严酷罹罪者众民不安业所
 以弥贫治身者不能率性任真而笃于禁
 忌内无道德故弥贫也此一句解以政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御注利器谓权谋人主以权谋为多不能
 反实下则应之以谲诈故令国家滋益昏
 乱○御疏此释上以奇用兵也利器者权
 谋也夫权道在乎适时不得已而方用人
 君若多用权谋不能反实下必应之以谲
卷十五 第 26b 页 0411-159.png
 诈故多滋益昏乱也○河上公曰利器者
 权也民多权则视者眩于目听者惑于耳
 上下不亲故国家昏乱也○荣曰机权不
 可多与人兵器不可家皆有家有兵器思
 为贼人多执权恐至乱也○成疏利器干
 戈也滋甚也昏乱之世不崇文德唯事戈
 矛伤害既多荒乱日甚治身者锐情贪欲
 心丧神昏此一句解用兵也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御注人主以伎巧为多不能见素下则应
卷十五 第 27a 页 0411-160.png
 之以奢故令淫奇之物滋起○御疏伎能
 也巧工巧也奇物谓刻镂雕琢宝货珍玩
 之属言人君不尚纯朴而好浮华则百姓
 效上而为奢泰驰竞淫饰日以繁多也○
 河上公曰人谓人君百里诸侯也多知伎
 巧刻画宫宇彫琢章服奇物滋超下则化
 上饰金镂玉文绣䌽色曰已滋起○荣曰
 多奇巧异物生上玩物下起欲○成疏知
 巧谓机心也奇物谓战具也言在上好武
 下必顺之故各起异端竞献知巧野战攻
卷十五 第 27b 页 0411-161.png
 城机械非一多呈奇物以取洪勋治身者
 多知巧诈贪取前境分别之心日益其弊
 此一句重释用兵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御注无为既失法令益明窃法为奸尽成
 盗贼岂非多有乎○御疏法刑法也令教
 令也君上不能寡嗜欲以御人而欲彰法
 令以齐物人既苟免而无耻吏则窃法而
 为奸上下相蒙故令盗贼多有也○河上
 公曰法好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则农事
卷十五 第 28a 页 0411-162.png
 废饥寒并至故盗贼多有也○荣曰珍好
 之物为法物也多贵金玉盗贼斯起也亦
 言法所以息盗盗更多礼所以整乱而乱
 作○成疏法物犹法令言刑名彰著法令
 滋繁有布凝脂无开三面不堪苛虐逃窜
 者多因生滥窃盗贼斯起所谓政之愈巧
 避之愈密此一句重释以政
   第四爰引圣人显无为之美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御注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事
卷十五 第 28b 页 0411-163.png
 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
 自朴无为则清净故人自化无事则不扰
 故人自富好静则得化故人自正无欲则
 全和故人自朴此无事取天下○御疏此
 释无事以取天下也我谓圣人也夫圣人
 之德不尚伎巧体道之主所贵无为无为
 者无所禁忌下化上之无为故言而人自
 化○河上公曰故圣人云谓下事也我无
 为而民自化圣人言我修道承天无所改
 作而民自化也○荣曰前忌讳下是四种
卷十五 第 29a 页 0411-164.png
 有为之病是故圣人说四种无为之药欲
 令除乱得化去动之静家安俗乐无事无
 为付自然之运曰化人皆知足曰富履道
 无偏曰正遗华处实曰朴○成疏主上虚
 淡无为下民化恶从善老君自是圣人撝
 谦托诸他圣故庄子云寓言十九也
我无事而民自富
 御疏上无赋敛下不烦扰耕田凿井家给
 人足故而人自富也○河上公曰我无徭
 役徵召之事使民安其业故皆自富○成
卷十五 第 29b 页 0411-165.png
 疏心既无为迹又无事四民各业六合同
 轨轻徭薄赋不富何为
我好静而民自正
 御疏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上好安静无以
 动摇则下被君德率性而自正也○河上
 公曰圣人言我好静不言不教民皆自忠
 正也○成疏在上好静不扰于民民禀淳
 风自归正道
我无欲而民自朴
 御疏人君诚能内守冲和外无营欲则下
卷十五 第 30a 页 0411-166.png
 之感化自淳朴也○河上公曰我常无欲
 去华服实民则随我为质朴○成疏君上
 寡欲少私清廉洁素则百姓知足守分归
 于淳朴也自圣人以下数句并释无事取
 天下之义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其政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明有道之君无为而治无道之主法/令滋繁故次此章广辩有道之治闷)
   (闷无道之化察察义味相接所以次/之就此一章分为四别第一明宽急)
   (二治损益不同第二明祸福两徒倚/伏无定第三叹凡迷日久非适令生)
   (第四显圣忘/功韬光匿曜)
卷十五 第 30b 页 0411-167.png
   第一明宽急二治损益不同(盖闻尧/开四门)
   (人怀击壤之乐秦并百郡国成墟厉/之灾则知政教在于淳淳布化何须)
   (察察故晋武作帝焚雉头而致和石/庆为臣数马匹而称直虚心契道罔)
   (象所以得珠执意亡身荆轲所以复/剑祸福所倚不其然乎叹天众生之)
   (迷其曰固久悲酸地狱竞头聚于其/中欢乐天堂心各离而不上入阱然)
   (后摇尾穷也如何受苦方始叩头/悔将何及努力照鉴拂衣长祛耶)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御注政教闷闷无为宽大人则应之淳淳
 然而质朴尔○御疏闷闷无心宽裕也淳
 淳质朴敦厚也言无为之君政教宽大任
卷十五 第 31a 页 0411-168.png
 物自成既无苛暴故其俗淳淳而质朴也
 ○河上公曰其政闷闷其政教宽大闷昩
 似若不明其民淳淳政教宽大故民淳淳
 富厚相亲睦○荣曰其政宽其人悦上恬
 静下淳一○成疏闷闷宽裕也淳淳质朴
 也言君上无为布政宽裕下民从化皆淳
 朴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御注政教察察有为苛急人则应之缺缺
 然而凋弊矣○御疏察察有为严急也缺
卷十五 第 31b 页 0411-169.png
 缺凋弊离散也有为之君其政峻急以法
 绳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人则凋弊而
 离散矣○河上公曰其政察察其政急疾
 言决于口听决其耳其民缺缺政教急疾
 民不聊生故缺缺曰以疏薄也○荣曰其
 政急而烦其人困而乏○成疏察察严速
 也缺缺零落也上好有为为政迫遽民遭
 其暴故零落也夫治身者亦宜虚忘宽简
 不得执心急速也
   第二明祸福两徒倚伏无定
卷十五 第 32a 页 0411-170.png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
 御注倚因也伏藏也上言闷闷俗则以为
 无政理之体人反淳淳然而质朴此则祸
 为福之所因也其政察察而俗则以为有
 政理之术人乃缺缺然而凋弊此福为祸
 所藏○御疏祸兮福所倚者前言闷闷之
 政俗以为恶而人反淳淳质朴敦厚岂非
 福因倚祸而生也福兮祸所伏者伏藏也
 察察之政俗以为善物却缺缺而凋弊岂
 非祸伏藏于福中而发也孰知其极者夫
卷十五 第 32b 页 0411-171.png
 失道丧德习伪尚华故祸福循环倚伏无
 准谁有知其穷极者○河上公曰祸兮福
 之所倚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
 能悔过责己修善行道则祸去福来也福
 兮祸之所伏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
 骄恣则福去祸来孰知其极祸福更相生
 无能知其穷极时也○严曰福生于祸祸
 生于福祸之与福同营异域故去福则无
 祸无祸则无福无福之福至微玄极天下
 好知莫能穷极也○荣曰祸福之所倚福
卷十五 第 33a 页 0411-172.png
 祸之所伏倚因也伏匿也言人在苦而思
 乐改恶而从善因祸而得福则处乐而荒
 淫在贵而骄纵则祸匿于福中矣孰知其
 极行善恶之因得祸福之果轮回苦乐之
 境来去谁知穷极○成疏祸福之所倚福
 祸之所伏倚因也伏匿也言闷闷则致福
 察察则招祸此之二事近由一心福则倚
 在祸中祸则伏在福内其则不远也孰知
 其极其无正孰谁也言福祸之徵起乎善
 恶业既不定报亦随之所以轮转三罗回
卷十五 第 33b 页 0411-173.png
 还六道千变万化谁知极乎唯上士达人
 忘我济物体兹正道悟彼重玄不为善恶
 之因故无祸福之报庄子云祸亦不至福
 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所以轮转无
 极者为其不怀正道故也
   第三叹凡迷日久非适今生
其无正耶
 御注其无正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福
 之极岂无正耶但众生迷执正者复以为
 奇诈善者复以为妖祥故祸福倚伏若无
卷十五 第 34a 页 0411-174.png
 正尔○御疏此言祸福之极岂无正定耶
 但由于人不能体道无为妄生迷执失其
 正尔○河上公曰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
 身其无国也○荣曰其无正正复为奇善
 复为妖奇异也妖恶也善恶往还之业此
 并是耶寂寞独立之真始乃为正言人多
 积尘垢之行少有清虚之基故云其无正
 事邪者众从正者寡设令为正正不常正
 俄然变异故曰为奇并皆行恶不肯修善
 设令为善善不恒善还即造恶故曰为妖
卷十五 第 34b 页 0411-175.png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御疏此释迷正所由也言众生迷于祸福
 正处于正不明以正者为奇诈于善不了
 谓善者为妖祥故若无正尔○河上公曰
 正复为奇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
 上为诈善复为妖善人皆复化上为妖祥
 也○成疏正复为奇奇虚诈也假使有心
 学于正道者则执正为正未解忘遣不与
 实性相应故为虚诈也善复为妖纵为善
 者犹执名言既乖正理适为妖孽故庄子
卷十五 第 35a 页 0411-176.png
 云为声为名为妖为孽
民之迷其日固久
 御注以正为奇以善为妖如此迷倒其为
 日也固以久○御疏此叹众生迷于正善
 妄以为奇为妖其所由来尚矣故云其日
 固久○河上公曰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
 其日固久也○荣曰迷祸福之源惑邪正
 之路此非旦夕其日固久○成疏言凡鄙
 之人所以为妖奇者以其愚痴迷惑故也
 此之迷惑其日久固抑乃无始岂曰今生
卷十五 第 35b 页 0411-177.png
 西升经云如是迷来久
   第四显圣人忘功韬光匿曜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御注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秽直而
 不肆光而不耀圣人善化不割彼而为方
 不秽彼而为廉不申彼而为直不耀彼而
 为光修之身而天下自化矣肆申也○御
 疏方正也举圣德以劝修圣人弘道济世
 示物向方身行方正物则应之而自正非
 立言教裁割于物使从己也○河上公曰
卷十五 第 36a 页 0411-178.png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
 ○荣曰方正也割伤也邪行则物我俱伤
 正道则彼此无割○成疏圣人体道方正
 轨则苍生随机引诱因循任物不宰不割
 使从己也此则举圣戒凡令其修学
廉而不秽
 御疏廉清也秽浊也圣人率性清廉自然
 化下非秽彼之浊以扬其清有本为刿字
 者刿伤也圣人廉以成行不伤于物○河
 上公曰圣人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
卷十五 第 36b 页 0411-179.png
 也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荣曰凡情
 食而浊圣道廉而清○成疏妙体物境也
 空幻无可贪取非关卓尔清廉避世之秽
 斯则净秽双遣食廉两忘不廉而廉秽而
 不秽故庄子云大廉不嗛又云廉清不信
直而不肆
 御疏肆申也圣人之行不邪彼自从而正
 直非为彼之不正而申直以正曲也○河
 上公曰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
 申也○荣曰大直若屈不显正以示人○
卷十五 第 37a 页 0411-180.png
 成疏肆申也素质雅正体无邪谄而曲从
 于物不申己直故前章云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耀
 御疏光者谓明智也圣人虽有明智而韬
 晦之不以炫耀故云光而不耀圣德如此
 自然百姓淳淳而从化也○河上公曰圣
 人虽有独知之明常如闇昩不以耀乱人
 也○荣曰明道若昩也前标得失之政次
 指祸福之门而没溺者既多昏迷者已久
 妖奇则系累之境倚伏非悬解之场是以
卷十五 第 37b 页 0412-004.png
 廉而不秽始体清虚之道光而不耀方识
 慧源之路冥得失何祸何福乎混是非孰
 邪孰正乎泛兮无系无不系肃然无可无
 不可○成疏智慧光明无幽不照而韬光
 晦迹不炫于物忘其照也庄子云滑疑之
 耀圣人图而域之也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