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30406c 页
卷六 第 1a 页 0408-130.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六    使六
    唐 玄 宗  御 注 并疏
    河上公 严君乎 李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玄 英疏
    濛 阳 强 思 齐 纂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孔德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明绝学圣人贵用真道故次此章广/显此人盛德容貌就此章内文有四)
   (重第一明能證之人契道容貌第二/显所證之道非有非无第三明此圣)
   (人以三一为体第四明道/无去无来而知始知终)
   第一明能證之人契道容貌(夫大象/无形至)
卷六 第 1b 页 0408-131.png
   (人潜运陟三清而纵赏浮六气而超/然欲知其容诚不可拟散则为气牢)
   (笼百亿之天聚则为神出入九元之/馆帝乡之上将驭白云函关之前仍)
   (浮紫气应物而动有千年之鹤归乘/时而行变五色之龙跃惟恍惟惚孔)
   (德之/容耶)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御注孔甚也从顺也设问甚有德人之容
 状若何言此有德人所行唯虚极之道是
 顺也○御疏孔甚也从顺也容容状也欲
 明学人所以顺合至道故云甚有德人之
 容状若何言甚有德人之容唯虚极之道
卷六 第 2a 页 0408-132.png
 是顺○河上公曰孔德之容孔大也大德
 之容无所不容能受垢浊处谦卑也唯道
 是从唯独也大德之人不随世俗所行独
 从于道也○荣曰孔甚也大也道理也德
 也物无不包故言容也动皆顺理言从也
 亦言大德不由他至唯从道来也○成疏
 孔甚也大也容貌相也甚大之德容貌如
 何唯从于道即是其相又解容包容也大
 德妙契故能虚容动止施为独从于道出
 处默语皆是道场
卷六 第 2b 页 0408-133.png
   第二显所證之道非有非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御注此明孔德所从之道不有不无冲用
 难名故云恍惚○御疏此明虚极妙本为
 物形状即孔德所从之道也虚极妙本强
 名曰道道之为物其运动静形状若何言
 此妙本不有不无难为名称欲谓之有则
 寂然无象欲谓之无则湛似或存无有难
 名故谓之为恍惚尔○河上公曰道于万
 物独恍惚往来于其所○荣曰未知道是
卷六 第 3a 页 0408-134.png
 何物而令德从明夫大道幽玄深不可识
 语其无也则有混成言其有焉则复归无
 物归无物而不有言有物而不无有无非
 常存亡不定故言恍惚○成疏言至道之
 为物也不有而有虽有不有不无而无虽
 无不无有无不定故言恍惚所以言物者
 欲明道不离物物不离道道外无物物外
 无道用即道物体即物道亦明悟即物道
 迷即道物道物不一不异而异而一不一
 而一而物而道一而不一非道非物非物
卷六 第 3b 页 0408-135.png
 故一不一而物故不一一也
   第三明此圣人以三一为体
惚兮恍其中有象
 御注惚无也恍有也兆见曰象自无而降
 有其中兆见一切物象也○御疏此明降
 生本迹也惚无也恍有也兆见曰象妙本
 无物故谓之惚生化有形故谓之恍斯则
 自无而降有其中兆见一切物象从本而
 降迹也○河上公曰道虽恍惚无形之中
 独为万物法像也○荣曰恍惚中有象惚
卷六 第 4a 页 0408-136.png
 恍中有物非有非无之真极玄极奥之道
 剖一元而开三象和二气而生万物也○
 成疏恍惚中有象惚恍中有物中有物即
 是神神妙物为名也虽复非无非有而有
 而无故是妙也中有象即是气虽复非象
 非色而为色为象故是气也言道种种变
 见故不物而物不象而象也
恍兮惚其中有物
 御注物者即上道之为物也自有而归无
 还复至道故云其中有物○御疏物者即
卷六 第 4b 页 0408-137.png
 上道之为物谓妙本也妙本降生兆见众
 象性修反德则复归无物无物即道也言
 人修性反德不离妙本自有归无遗冥至
 道故云其中有物言有妙物也此摄迹以
 归本也○河上公曰道之恍惚其中有一
 经营生化因气立质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御注恍惚有无窈冥不测生成之用精妙
 甚存○御疏窈冥深昧也虚极降生性修
 反德摄迹归本妙物或存窈冥深昧不可
卷六 第 5a 页 0408-138.png
 量测含孕变化中有至精故云其中有精
 也○河上公曰道唯窈冥无形其中有精
 实神明相薄阴阳交会○荣曰至理唯一
 故言精妙体无有变故言真也○成疏窈
 冥深远也有精即精智也言道虽窈冥恍
 惚而甚有精灵智照无方神功不测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御注冥冥之精本无假杂物感必应应用
 不差故云有信○御疏至道妙物就本非
 假变化至精故其精甚真生成之功遍被
卷六 第 5b 页 0408-139.png
 群有物感必应曾不差违故云其中有信
 也○河上公曰其精甚真言道精气甚真
 非真饰也其中有信道匿功名其信在中
 ○荣曰寂乎无象感而遂通福善祸淫影
 响斯在○成疏其精甚真言真精无杂实
 非虚假于三一之中偏重举精者欲明精
 是气色神用之本也其中有信玄道无心
 有感斯应信若四时必无差爽
   第四明道无来无去而知始知终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卷六 第 6a 页 0408-140.png
 御注言道自古及今生成万物物得道用
 因用立名生成之用既今古是同应用之
 名故古今不去也○御疏自古及今其名
 不去以阅众甫阅度阅也甫本始也言道
 德生成之功窈冥真精之信始终无极今
 古不渝故物得道用之名天清地宁之类
 自古至今常不去也故注云生成之用既
 今古是同应用之名故古今不去也以此
 精真之信度阅万物本始令各遂其生成
 之用尔○河上公曰自从也从古至今道
卷六 第 6b 页 0408-141.png
 常在不去也○荣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阅简也甫始也愚者无知凡情
 有滞谓窈冥之理本绝因缘恍惚之中元
 无果报遂令行善者有怠长恶者不悛未
 识精而有灵岂知真而有实言其中有信
 欲照理非虚为救众生开方设教从终至
 始简其善恶之因自古及今阅其邪正之
 行忠孝者赏之以爵纂弑者罚之以刑含
 贯空有弥罗宇宙体既独立常存名亦湛
 然而不去○成疏时乃有古有今而道竟
卷六 第 7a 页 0408-142.png
 无来无去既名不去足显不来文略故也
以阅众甫
 御注阅度阅也甫本始也言至道应用度
 阅众物本始各遂生成之用也○河上公
 曰阅禀也甫始也言万物之生从道受气
 也○成疏阅览也甫始也至道虽复无来
 无去亦而去而来故能览古察今应夫终
 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御注以此令知万物皆禀道妙用生成故
卷六 第 7b 页 0408-143.png
 尔○御疏又详质云吾何以知万物本始
 皆资禀于道道必度阅之令遂其生成之
 用之然哉答云此者以此甚精甚信凡今
 万物皆禀妙用生成故知之尔○河上公
 曰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何以知道受
 气也以此此今也以今万物之精皆得道
 之精气而生人动作起居非其道不然也
 ○荣曰我何以得知大道自古及今从始
 至终简阅于物分别于人度脱四生三代
 不失但以观之于见在足知过去未来也
卷六 第 8a 页 0408-144.png
 ○成疏此假设问也老君云我何以知始
 终之事只用此真精纯信之道恍恍冥冥
 之法故知之也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曲则章所以次/前者前章举孔)
   (德容貌于教未周故次此章重显孔/德之行能以为物范就此一章文开)
   (四别也第一举因地四行以示谦和/第二明妙体一中为物楷式第三彰)
   (果上四德对显前行第/四援引古实结难曲全)
   第一举因地四行以示谦和(夫大象/以天地)
   (为炉圣人以道德为本万物云众纳/之于黍米之中四大称高载之于师)
   (子之上云璈成曲比真人于列麻风/琴动声召群仙于骞树以慈贷物用)
卷六 第 8b 页 0408-145.png
   (法资生曲全之行既深不伐之功弥/著修之于我王子晋之排云得不在)
   (人李少君之朝汉人能抱一道/也斯导成全归之岂虚语矣)
曲则全
 御注曲己以应务则全也○御疏曲者委
 曲从顺也言人能委曲从顺不与物逆则
 可以全身故云曲则全○河上公曰曲己
 从众不自专则全也○严曰侯王虽圣犹
 以为曲任百官而理其德则全也○荣曰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
 则惑外顺于物内养于神物我无伤全也
卷六 第 9a 页 0408-146.png
 屈己从人身不失道正也谦退处下洼也
 混而不浊新也理本是一故言少忘言契
 理故言得有为万境群典百端故言多也
 逐欲情乱滞教生迷故言惑也○成疏屈
 曲随顺不忤物情柔弱谦和全我生道故
 庄子云吾行屈曲无伤吾足此一句忘违
 顺也
枉则直
 御注枉己以伸人则直也○御疏枉者受
 屈于物直者可以正曲也春秋曰正曲为
卷六 第 9b 页 0408-147.png
 直言人虽不与物逆若物来枉己己能受
 屈彼必惭惧而自修整则是己之直可以
 正曲故云枉○河上公曰枉己而伸人久
 久自得直也○成疏枉滥也体知枉直不
 二故能受于毁谤而不伸其怨枉翻正
 理也此一句忘毁誉
洼则盈
 御注执谦德则常盈○御疏洼坳下也盈
 满也此喻说也夫地之坳下水必流满人
 守撝谦德便光大能曲能枉坳下也则全
卷六 第 10a 页 0408-148.png
 则直满盈也故云洼则盈○河上公曰地
 洼下水流之人谦下德归之○成疏洼下
 也谦卑逊让退己处下不与物竞高故德
 行盈满也此一句忘高下
弊则新
 御注守弊薄则日新○御疏弊薄恶之谓
 也枉洼等皆自处弊薄也能处弊薄人必
 推先故其德行日新矣故云弊则新○河
 上公曰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
 成疏弊辱也能处鄙恶弊辱而不贪荣宠
卷六 第 10b 页 0408-149.png
 即其德新也此一句忘荣辱也
   第二明妙体一中为物楷式
少则得
 御注抱一不离则无失也○御疏少则得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夫少自
 取者则无失故云得多自举者人必争故
 云惑修身既尔修道亦然当须抱守淳一
 自全真素若欲广求异门则招乱惑故亡
 羊必因于歧路丧生谅在于多方是以圣
 人抱一不离可为天下法式矣式法也○
卷六 第 11a 页 0408-150.png
 河上公曰自受少则得多天道祐谦神明
 托虚也○严曰所约者寡所得者众犹为
 寡少而物物自得当矣○成疏少则得多
 则惑少者谓前曲全等行不见高下处一
 中也多谓滞于违顺等法不离二偏也体
 一中则滞二偏故迷惑也
多则惑
 御注有为多门则惑乱也○河上公曰财
 多者惑于守身学多者惑于所闻○严曰
 信己思虑不取于人多言多知则狂乱也
卷六 第 11b 页 0408-151.png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御注圣人抱守淳一故可为天下法式○
 河上公曰抱守也式法也圣人守一万事
 毕故能为天下法式○荣曰一道也圣人
 怀道故言抱一动皆合理可以轨物故言
 式也○成疏是以仍上辞也抱守持也式
 法则也言圣人持此一中之道轨范群生
 故为天下修学之楷模也
   第三彰果上四德对显前行
不自见故明
卷六 第 12a 页 0408-152.png
 御注人能不自见其德常曲己以应务则
 其德全自明○御疏此覆释曲则全也言
 人能不自见其美尝委顺于物则其全德
 日益明白也故云故明○河上公曰圣人
 不自以其目视千里之外乃因天下之目
 以视故能明远○严曰圣人不自矜见其
 明任天下之目以视天下故离娄不得齐
 其明矣○荣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去分别而遗
 识智慧自明损物我以全真道德自彰取
卷六 第 12b 页 0408-153.png
 其功而反失誇其德而不长也○成疏云
 物我皆空不见有我身相故智慧明照也
不自是故彰
 御注人能不自以为是而枉己以伸人则
 其是直自彰也○御疏此覆释枉则直也
 言人能为物受枉不自伸说以为己是必
 无尤故其直自彰著故云故彰○河上公
 曰圣人不自以为是而非人故能彰显于
 世○成疏自他平等不是己非物故其德
 显著
卷六 第 13a 页 0408-154.png
不自伐故有功
 御注人能不自伐取则其功归己也○御
 疏此覆释洼则盈也言人不自伐取常为
 谦让则人不与竞其功归己如地坳下水
 必盈焉故云有功○河上公曰伐取也圣
 人德化流行不自取其美故有功于天下
 ○严曰伐犹攻伐也因天下之怒以伐天
 下故黄帝不能与并威因天下之力以战
 天下故汤武不能与之量功是以普天之
 下可任诸侯之后可臣也○成疏伐取也
卷六 第 13b 页 0408-155.png
 虽亭毒亿生而刍狗百姓推功于物故有
 大功也
不自矜故长
 御注人能常守弊薄不自矜誇则人推其
 长也○御疏此覆释弊则新也言人能守
 弊薄不自矜衒则人必让善行能益长故
 云故长○河上公曰矜大也圣人不自贵
 大故能长久不危也○成疏只为推功于
 物所以不自矜誇故德行长远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卷六 第 14a 页 0408-156.png
 御注不与物争谁与争者○御疏夫唯曲
 全等行皆是委顺不争柔弱既胜于刚强
 谦虚自归于是直则天下人物谁能与不
 争者争乎故云莫能与之争○河上公曰
 此言天下贤与不肖无能与不争者争也
 严曰夫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既不与物争
 谁争之○荣曰以我为是指他为非不能
 顺人唯知逆物而起于争圣人屈曲从物
 豁荡是非不争功名与物无竞故天下虽
 大谁能争乎○成疏此即叹美四德之人
卷六 第 14b 页 0408-157.png
 妙达违顺谦以自牧不与物争故天下群
 品无能与不争者争也
   第四援引古实结叹曲全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御注古者曲全之言岂虚言哉实能曲者
 则必全理归之也○御疏此引古以结曲
 全也言自古有此曲全之言岂虚有此言
 而无实者哉若能曲顺不逆者信有全理
 归之于己尔故云诚全而归之诚信也○
 河上公曰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卷六 第 15a 页 0408-158.png
 传古言曲从则全身正言非虚妄也诚全
 而归之能诚实也能曲从者实全其肌体
 归之于父母无有伤害之者也○荣曰圣
 不自专寄言古昔枉正少得等行不是虚
 言诚全归身皆为实录也○成疏昔人所
 谓屈曲柔顺以全其道此语有实谅非虚
 言但能依教修行不与物争则大成全德
 总归于己也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希言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正举曲全四德今物依修故次此章/广明诸行就此章内文有四重第一)
卷六 第 15b 页 0408-159.png
   (明体教忘言故能会理第二明执心/躁竞所以无常第三结成忘言之得)
   (第四正结/执教之失)
   第一明体教忘言故能会理(夫水以/柔弱破)
   (坚德以慈悲致广天何言矣四时于/是独行制之修焉万物以之自得飘)
   (风欲作玄化制之于苍苍骤雨倾驰/白日拘之于皎皎天不可以长发泄)
   (地不可以久飘腾故二仪可以长存/百姓于焉折中岂容凡物敢肆狂疏)
   (夸父饮河水而致亡共公触周山/而自缢卒暴之行老君戒焉者也)
希言自然
 御注希言者忘言也不云忘言而云希者
 明因言以證道不可都忘悟道则言忘故
卷六 第 16a 页 0408-160.png
 云希尔若能因言悟道不滞于言则合自
 然矣○御疏此明言教不可执滞也希言
 者忘言也夫言者在理执滞非悟教之人
 理必因言都忘失求悟之渐则明因言以
 诠理不可都忘悟理则言忘故云希尔若
 能因彼言教悟證精微不滞筌蹄则合于
 自然矣故云希言自然也○河上公曰希
 言谓爱言爱言者自然之道也○荣曰希
 少也多言数穷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则
 非空非有理亦非少非多欲明多言而失
卷六 第 16b 页 0408-161.png
 真故少言而合道○成疏希简少也希言
 犹忘言自然者重玄之极道也欲明至道
 绝言言即乖理唯当忘言遣教适可契会
 虚玄也
   第二明执心躁竞所以无常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御注风雨飘骤则暴卒而害物言教执滞
 则失道而生迷也○御疏飘风狂疾之风
 也骤雨暴急之雨也夫风者所以散物雨
 者所以润物若狂疾暴急则害于物而不
卷六 第 17a 页 0408-162.png
 久以况言教所以诠理若执言滞教则无
 由悟了必失道而生迷故风雨不可飘骤
 言教不可执滞也欲明忘言即合自然故
 举飘雨之喻也○河上公曰飘风疾风骤
 雨暴雨言疾风不能长暴雨不能久也○
 荣曰迅风暴雨尚不竟日终朝轻躁多言
 岂得全身远害少言合理则十日雨五日
 风也多言有损则狂风暴雨也○成疏飘
 疾之风骤暴之雨曾不崇朝何能竟日譬
 滞言之多执教生迷妄为躁行以求速报
卷六 第 17b 页 0408-163.png
 既乖至理不可久长故取譬飘风方之骤
 雨日是朝之总朝是日之别别则譬念念
 新新总则喻百年之寿通是无常故也
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御注天地至大欲为暴卒则伤于物尚不
 能久以况于人执言滞教则害于道欲求
 了悟其可得乎○御疏孰谁也设问云谁
 为此飘风骤雨者答云天地天地至大欲
 为狂暴尚不能久况于凡人执滞言教而
 为卒暴不能虚忘渐致造极欲求了悟其
卷六 第 18a 页 0408-164.png
 可得乎○河上公曰孰为此者天地孰谁
 也谁为飘风暴雨者乎天地所为天地尚
 不能久不终于朝暮也而况于人乎天地
 至神合为飘风暴雨不能使终朝至暮何
 况人欲为暴卒也○成疏敦谁也假问谁
 为此风雨答云是天地二仪生化有大神
 力飘风骤雨尚不能久况人为躁行其可
 久乎
   第三结成忘言之得
故从事于道者
卷六 第 18b 页 0408-165.png
 御注故从事于道之人当不执滞言教也
 ○御疏从顺也虚极至道冲用无方在物
 则通未尝凝滞故凡人欲体斯妙而顺事
 者不当有所执滞尔故云从事于道○河
 上公曰从为也人为事当如道安静不当
 如飘风骤雨也○荣曰道者清虚无为救
 人济物若举事皆从于道道亦得之○成
 疏从随顺也事世物也言至德之人即事
 即理即道即物故能随顺世事而恒自虚
 通此犹是孔德唯道是从之义道得之者
卷六 第 19a 页 0408-166.png
 只为即事即理所以境智两冥能所相会
 道得之犹得道也
道者同于道
 御注体道者悟道忘言即同于道矣○御
 疏顺事于道之人故谓之道者谓能顺事
 于道则不凝滞悟了言教一无封执可与
 道同故云同于道尔○河上公曰道者谓
 好道人也同于道者所谓与道同者也
德者同于德
 御注德者道用之名人能体道忘功则其
卷六 第 19b 页 0408-167.png
 所施为同于道用矣○御疏德者道用之
 名也谓其功用被物物之所得故谓之德
 尔谓体悟之人顺事于道岂唯自能了出
 抑亦功济苍生被其德德者忘其功凡所
 施为同于道用故云德者同于德尔○河
 上公曰德谓好德人也同于德者所为与
 德同也○荣曰德者畜养于物润益于人
 人能行同于德德亦得人也○成疏道既
 是常道德即是上德体教忘言为行同于
 上德上德亦自然符应而相会也道是德
卷六 第 20a 页 0408-168.png
 之体德是道之用就体言道就用言德故
 有二文也
   第四结执教之失
失者同于失
 御注执言滞教无由悟了不悟即迷道故
 自同于失○御疏失者谓执滞言教而失
 道也夫言教者道理之筌蹄也有筌蹄者
 乃在鱼兔今滞守筌蹄则失鱼兔矣执滞
 言教则失妙理矣失妙理则无由得道是
 同于失矣○河上公曰失谓任己失人也
卷六 第 20b 页 0408-169.png
 同于失者所谓与失同也○荣曰不能行
 同于道德体存仁义共恶者之为非同罪
 人之受罚也○成疏有为躁竞执教生迷
 既而为行同于失理之人所以不能虚心
 冥会而言道失者犹失道也故西升经云
 宿世不学问今复愈失邻也
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
于失者失亦得之
 御注方诸挹水阳燧引火类族辨物断焉
 可知○御疏此明气同则应也故虎啸风
卷六 第 21a 页 0408-170.png
 起鹤鸣子和性殊则肝胆楚越道合则夷
 夏同风以类相从物无违者故同道则道
 应同失则失来犹方诸挹月而水流阳燧
 照日而火就尔故云同于道者道亦得之
 ○河上公曰同于道者道亦得之与道同
 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与德
 同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与
 失同者失亦乐得之○严曰事从于道道
 从于事事从于德德从于事事从于失失
 从于事
卷六 第 21b 页 0408-171.png
信不足有不信
 御注执言滞教不能悟了是于信不足也
 自同于失失亦乐来是有不信也○御疏
 言人之所以不能体了證理忘言谓于信
 悟不足而生惑滞既生惑滞则执言求悟
 执言求悟则却生迷倒是有不信应之也
 故云有不信也○河上公曰信不足君信
 不足于下有不信下则应君以不信此言
 物类相从同声相应云从龙风从虎水流
 湿火就燥者也○严曰信不足谓主身也
卷六 第 22a 页 0408-172.png
 有不信谓天人也○荣曰同于道者道得
 之信于道道信人同于失者道失之信不
 足有不信也○成疏不能忘言而执言求
 理虽名信道于理未足所以执滞名教未
 达真源故于重玄之境有不信之心也
   跂者不立章第二十四(跂者章所以/次前章者前)
   (章正举躁竞之人执教之失故次此/章重明其义就此一章义有三别第)
   (一举跨跂两惑近继骤雨前章第二/重辨四迷远对曲全四德第三举譬)
   (劝令/厌舍)
   第一举跨跂两惑近继骤雨前章(夫/三)
卷六 第 22b 页 0408-173.png
   (界之中唯宗玄元之圣八天之内皆/尊黄老之真自谦自柔不跨不跂袭)
   (气母以生物陈学父以教愚堂堂无/为皎皎清白酌不可竭匪同朝力之)
   (池仰之逾高岂比苍苍之色在涅不/染凝净空而难思于尘能同处沙界)
   (而常寂喻矜伐于馀食叹彰明于赘/行端然不动紫气射于西关澹尔无)
   (为白光闻于南历欲/知其妙斯之谓欤)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御注跂举踵而望也跨者跨挟物也以喻
 自见求明明终不得何异夫跂求久立跨
 求行履乎○御疏跂举踵而望也跨以跨
 挟物也此举喻也夫延颈举踵欲求远望
卷六 第 23a 页 0408-174.png
 翘跂则危故不可久立以跨挟物物为碍
 必不可行亦如下文自见自是等也故跂
 则不立跨则不行自见则不明自是则不
 彰断可知矣○河上公曰跂者不立跂进
 也谓贪权慕名进取功荣也如此则不可
 久立身行道也跨者不行自以为贵而跨
 越于人众共弊之使不得行○荣曰跨越
 也徐行缓步其行久也跂踵越分行不久
 也喻明谦卑退让者可久长也跨跂矜伐
 者自危亡也○成疏跂者不久跂慕羡也
卷六 第 23b 页 0408-175.png
 言躁竞之夫心非怀道不能任真守素
 分外羡欲然物有素分不可希跂既乖其
 道岂得久长跨者不行跨谓矜傲也修道
 之夫应须谦逊方乃跨诞矜傲于人以此
 为怀不可行道故庄子云寄鹏雕以息跂
 又云权势不久则夸者悲
   第二重辨四迷远对曲全四德
自见者不明
 御注露才扬己动而见尤故不明也○御
 疏夫自见之人失之殷鉴露才扬己欲以
卷六 第 24a 页 0408-176.png
 自明殊不知动则见尤物无与者己之事
 业终于昧然故云自见不明也○河上公
 曰人自见其形容以为好自见所行以为
 应道殊不知其形容丑操行之鄙也○荣
 曰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
 长此非君子之行岂是忘怀之士哉○成
 疏不能忘我自见有身此乃昏愚非明智
 也
自是者不彰
 御注是己非人直为怨府故不彰也○御
卷六 第 24b 页 0408-177.png
 疏言人不能曲全而自以为是且欲大誇
 诸己而以出众为心求彰名迹以自光大
 直为怨府人所不堪众毁日闻故难彰著
 故云自是不彰○河上公曰自以为是而
 非于人众人共弊之使不得彰明也○成
 疏心恒自是口每非他物共蔽之故其德
 不显
自伐者无功
 御注专固伐取物所以不与故无功○御
 疏夫谦者德之柄让者礼之文苟失斯道
卷六 第 25a 页 0408-178.png
 无从而可况自专固伐取以求功不让则
 争功斯滥矣故云自伐者无功○河上公
 曰所以辄自伐取其功美自失有功于人
 ○严曰万人未动天下未应为之起兵失
 君之道为兵之道失君之机万民怨恨天
 心不平宗庙危殆终身无功也○成疏凡
 有所为辄自伐取物皆不免故无功绩
自矜者不长
 御注矜衒行能人所鄙薄故不长也○御
 疏盛德若愚昔贤通议矜衒名器丑行则
卷六 第 25b 页 0408-179.png
 多人所鄙薄坐招嗤诮自矜虽欲求益胥
 怨物不推长故云自矜者不长○河上公
 曰好自矜大者不可以长久也○成疏矜
 誇自高骄慢陵物此乃愚短其德岂长乎
   第三举譬喻劝令厌舍
其于道也曰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
不处
 御注自见等行于道而论是曰残馀之食
 疣赘之行凡物尚或恶之故有道之人不
 处斯事矣○御疏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
卷六 第 26a 页 0408-180.png
 馀食者残馀之食也赘行者疣赘之行也
 残馀食之秽疣赘身之病以此自见自是
 等行其于道而论之如残馀赘疣人所共
 恶也谓为赘行者为自见自是等为德行
 之疣赘故云赘行春秋曰人将不食吾馀
 庄子云附赘悬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物
 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此自见自是等既
 如馀食赘行凡物尚或恶之而不为故有
 道之君子不处身于此事矣○河上公曰
 其于道也曰馀食赘行赘贪也使此自矜
卷六 第 26b 页 0408-181.png
 伐之人在治国之道日日赋敛馀禄为食
 行物或恶之此人在位动欲伤害故物无
 有不畏恶之者故有道者不处言有道之
 人不居其国者也○荣曰残馀之食不可
 以荐飨誇跂之行不可以进道昏乱者爱
 斯行之为是乃安之达理者恶此道之为
 非故不爱也○成疏其在道曰馀食赘行
 馀食犹残食也赘附生之害也庄云附赘
 悬疣也言矜誇自是之人其在道行实犹
 残食赘病甚可厌贱也物或恶之故有道
卷六 第 27a 页 0408-182.png
 者不处赘是无用之肉跨是无用之行世
 间人物咸恶见之故怀道之士岂处心于
 矜誇赘行乎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六





卷六 第 27b 页 0409-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