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30385c 页
卷四 第 1a 页 0408-004.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四 使四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 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玄 英疏
濛 阳 强 思 齐 纂
宠辱若惊章第十三(宠辱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辩)
(根尘等法举体不真故以此章明身/反荣华适为患本就此一章分为三)
(别第一总言宠辱贵患不殊第二假/设疑问辩其所以第三校量贵爱显)
(其得/失)
第一总言宠辱贵患不殊(夫代上尊/荣无过九)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 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玄 英疏
濛 阳 强 思 齐 纂
宠辱若惊章第十三(宠辱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辩)
(根尘等法举体不真故以此章明身/反荣华适为患本就此一章分为三)
(别第一总言宠辱贵患不殊第二假/设疑问辩其所以第三校量贵爱显)
(其得/失)
第一总言宠辱贵患不殊(夫代上尊/荣无过九)
卷四 第 1b 页 0408-005.png
(五人之死地唯十有三开宠辱之两/途明众生之不悟家门赫赫大冠长)
(剑之雄禄爵窥窥佩剑垂缨之盛岂/知夫玄勋一秩赤族便来故霍光以)
(芒刺生忧杨恽以豆萁成祸老君大/戒宠辱须惊念我凡夫心情不鉴入)
(朝廷而不赏出当宠而恒安/田窦所以相倾为执当之要)
宠辱若惊
御注操之则慄舍之则悲未忘宠辱故皆
惊也○御疏若如也言宠辱之惊相如也
夫操之则宠舍之则辱言人不能心齐荣
辱矜徇功名执权既以为光宠失势自伤
于卑辱光宠则矜恃卑辱则惊嗟故陈戒
(剑之雄禄爵窥窥佩剑垂缨之盛岂/知夫玄勋一秩赤族便来故霍光以)
(芒刺生忧杨恽以豆萁成祸老君大/戒宠辱须惊念我凡夫心情不鉴入)
(朝廷而不赏出当宠而恒安/田窦所以相倾为执当之要)
宠辱若惊
御注操之则慄舍之则悲未忘宠辱故皆
惊也○御疏若如也言宠辱之惊相如也
夫操之则宠舍之则辱言人不能心齐荣
辱矜徇功名执权既以为光宠失势自伤
于卑辱光宠则矜恃卑辱则惊嗟故陈戒
卷四 第 2a 页 0408-006.png
使若惊欲令齐其宠辱○河上公曰身宠
亦惊身辱亦惊○荣曰官高而虑危贱极
而多耻皆惧也○成疏宠为荣爱之名辱
是戮耻之称若如也惊恐也言人得宠则
逸豫喜欢遭辱则怵惕忧恚故得宠心惊
喜遭辱心惊怖喜怖虽异为惊即同故言
若也然喜怖之情皆非真性者也是以达
者譬穷通于寒暑比荣辱于傥来生死不
挠其神何贵贱之能惊也
贵大患若身
亦惊身辱亦惊○荣曰官高而虑危贱极
而多耻皆惧也○成疏宠为荣爱之名辱
是戮耻之称若如也惊恐也言人得宠则
逸豫喜欢遭辱则怵惕忧恚故得宠心惊
喜遭辱心惊怖喜怖虽异为惊即同故言
若也然喜怖之情皆非真性者也是以达
者譬穷通于寒暑比荣辱于傥来生死不
挠其神何贵贱之能惊也
贵大患若身
卷四 第 2b 页 0408-007.png
御注身为患本故矜贵其身即如贵大患
矣此合云贵身如贵大患而乃云贵大患
如身者欲明起心贵身即是大患有贵即
身是大患故云贵大患如身若如也此上
两句正标也○御疏贵矜贵也若亦如也
身者祸患之源夫耽玩声色矜竞荣华皆
为有身遂成患本即贵其身者复何贵乎
贵大患矣即身是患等无有异未能无患
秪为有身即此贵身同贵大患若能无患
亦复忘身是知患由贵生身为患本故云
矣此合云贵身如贵大患而乃云贵大患
如身者欲明起心贵身即是大患有贵即
身是大患故云贵大患如身若如也此上
两句正标也○御疏贵矜贵也若亦如也
身者祸患之源夫耽玩声色矜竞荣华皆
为有身遂成患本即贵其身者复何贵乎
贵大患矣即身是患等无有异未能无患
秪为有身即此贵身同贵大患若能无患
亦复忘身是知患由贵生身为患本故云
卷四 第 3a 页 0408-008.png
贵大患若身○河上公曰复还自问故畏
大患至身也○荣曰夫外其身者得失难
骇贵其身者宠辱易惊若也贵身即有大
患故言贵大患若身也○成疏贵谓爵位
亦是自贵己身也大患谓烦恼老病等也
言凡人但知矜贵此身而恶大患不知大
患即是我身多求资养终归灭坏故贵身
即是贵患恶患即可恶身为贵与大患俱
以身为本故言若也
第二假设疑问辩其所以
大患至身也○荣曰夫外其身者得失难
骇贵其身者宠辱易惊若也贵身即有大
患故言贵大患若身也○成疏贵谓爵位
亦是自贵己身也大患谓烦恼老病等也
言凡人但知矜贵此身而恶大患不知大
患即是我身多求资养终归灭坏故贵身
即是贵患恶患即可恶身为贵与大患俱
以身为本故言若也
第二假设疑问辩其所以
卷四 第 3b 页 0408-009.png
何谓宠辱宠为下
御注前标宠辱如惊恐人不了故问何谓
宠辱夫得宠骄盈无不生祸足知宠为辱
本故答云宠为下也○御疏前标宠辱若
惊恐人不晓故设问云何谓宠辱还自答
云宠为下所以明宠为下者夫恃宠即憍
盈骄盈则生祸因宠获祸则宠为辱本故
云宠为下也○河上公曰何谓宠辱问何
谓宠何谓辱宠者爱荣辱者耻及身还自
问者以晓人也宠为下辱为下贱○荣曰
御注前标宠辱如惊恐人不了故问何谓
宠辱夫得宠骄盈无不生祸足知宠为辱
本故答云宠为下也○御疏前标宠辱若
惊恐人不晓故设问云何谓宠辱还自答
云宠为下所以明宠为下者夫恃宠即憍
盈骄盈则生祸因宠获祸则宠为辱本故
云宠为下也○河上公曰何谓宠辱问何
谓宠何谓辱宠者爱荣辱者耻及身还自
问者以晓人也宠为下辱为下贱○荣曰
卷四 第 4a 页 0408-010.png
何谓宠辱起问宠为下释出也宠为贵应
言上辱为贱应言下今说宠则知有辱言
下自明于上不能具出略举也若依文而
解俗爱荣华以宠为上居高近危荣来辱
及宠为下○成疏何谓宠辱假设疑问也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解释其义也
世情颠倒以宠为上惠心观照足为鄙下
何者为得宠心惊喜失宠心惊怖此之两
惊本由一宠故可为下也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
言上辱为贱应言下今说宠则知有辱言
下自明于上不能具出略举也若依文而
解俗爱荣华以宠为上居高近危荣来辱
及宠为下○成疏何谓宠辱假设疑问也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解释其义也
世情颠倒以宠为上惠心观照足为鄙下
何者为得宠心惊喜失宠心惊怖此之两
惊本由一宠故可为下也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为宠辱若惊
卷四 第 4b 页 0408-011.png
御注宠辱循环宠为辱本凡情或滞惊辱
而不惊宠故圣人戒云汝之得宠当如汝
得辱而惊则汝之失宠得辱亦如吾戒汝
得宠而惊惧也故经云是谓宠辱若惊○
御疏得则为宠失则为辱若惊者夫宠辱
循环故宠为辱本代间众生得宠则欣喜
得辱则惊欢故圣人戒云祸福循环譬之
糺墨宠辱无定岂可独惊辱来既惊其祸
患宠至亦惊其骄逸其惊相若故经云是
谓宠辱若惊也○河上公曰得之若惊得
而不惊宠故圣人戒云汝之得宠当如汝
得辱而惊则汝之失宠得辱亦如吾戒汝
得宠而惊惧也故经云是谓宠辱若惊○
御疏得则为宠失则为辱若惊者夫宠辱
循环故宠为辱本代间众生得宠则欣喜
得辱则惊欢故圣人戒云祸福循环譬之
糺墨宠辱无定岂可独惊辱来既惊其祸
患宠至亦惊其骄逸其惊相若故经云是
谓宠辱若惊也○河上公曰得之若惊得
卷四 第 5a 页 0408-012.png
者宠荣惊者处高位如临危贵不敢憍富
不敢奢失之若惊失者失宠处辱惊者恐
祸重来是为宠辱若惊解上得之而惊失
之而惊也○荣曰宠则荣来辱便祐至得
之与失并悉皆惊唯虚澹之人不骇其虑
是谓宠辱若惊也结上义也○成疏是谓
宠辱若惊结成辱宠之义
何谓贵大患若身
御注恐人不晓即身是患本故问也○河
上公曰复还自问故畏大患至身也○荣
不敢奢失之若惊失者失宠处辱惊者恐
祸重来是为宠辱若惊解上得之而惊失
之而惊也○荣曰宠则荣来辱便祐至得
之与失并悉皆惊唯虚澹之人不骇其虑
是谓宠辱若惊也结上义也○成疏是谓
宠辱若惊结成辱宠之义
何谓贵大患若身
御注恐人不晓即身是患本故问也○河
上公曰复还自问故畏大患至身也○荣
卷四 第 5b 页 0408-013.png
曰问也○成疏假设问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御注身相虚幻本无真实为患本者以吾
执有其身痛痒寒温故为身患○御疏吾
所以有此大患者为吾执有身相好荣恶
辱辩是与非不得则大忧惧心神内竭于
贪欲形骸外困于奔竞□然疲役非患而
何○河上公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
身则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从欲则遇
祸患荣解也有身滞荣悴之病兼生死之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御注身相虚幻本无真实为患本者以吾
执有其身痛痒寒温故为身患○御疏吾
所以有此大患者为吾执有身相好荣恶
辱辩是与非不得则大忧惧心神内竭于
贪欲形骸外困于奔竞□然疲役非患而
何○河上公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
身则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从欲则遇
祸患荣解也有身滞荣悴之病兼生死之
卷四 第 6a 页 0408-014.png
灾故云大患也○成疏此答前问执著我
身不能忘遣为身愁毒即是大患故知贵
我身者与患不殊故西升经云身为恼本
痛痒寒温吾拘于身知为大患也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御注能知天地委和皆非我有离形去智
了身非身同于大道夫有何患也○御疏
无身者谓能体了身相虚幻本非真实即
当坐忘遗照隳体黜聪同大通之无主均
委和之非我自然荣辱之途泯爱恶之心
身不能忘遣为身愁毒即是大患故知贵
我身者与患不殊故西升经云身为恼本
痛痒寒温吾拘于身知为大患也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御注能知天地委和皆非我有离形去智
了身非身同于大道夫有何患也○御疏
无身者谓能体了身相虚幻本非真实即
当坐忘遗照隳体黜聪同大通之无主均
委和之非我自然荣辱之途泯爱恶之心
卷四 第 6b 页 0408-015.png
息所谓帝之悬解复何系于大患乎故云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注云委和者庄子承
答舜云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河上
公曰使吾无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
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严曰休心
道德记志神明和为中主澹若不生无计
之计经营天地无虑之虑翱翔混冥存忘
变化不以为异尊宠卑贱无所少多贵大
亡于身故大患不能得天网不能取也○
荣曰虚己忘心无身也是非患累起在于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注云委和者庄子承
答舜云身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河上
公曰使吾无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
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严曰休心
道德记志神明和为中主澹若不生无计
之计经营天地无虑之虑翱翔混冥存忘
变化不以为异尊宠卑贱无所少多贵大
亡于身故大患不能得天网不能取也○
荣曰虚己忘心无身也是非患累起在于
卷四 第 7a 页 0408-016.png
身身苟忘也则死生不能累宠辱不能惊
何患之有○成疏只为有所以有身患身
既无矣患岂有焉故我无身患将安托所
言无者坐忘丧我隳体离形即身无身无
身非是灭坏而称无也
第三校量贵爱显其得失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
下若可托天下
御注此章首标宠辱之戒后以寄托结成
者夫宠辱若惊未忘宠辱贵爱以为未忘
何患之有○成疏只为有所以有身患身
既无矣患岂有焉故我无身患将安托所
言无者坐忘丧我隳体离形即身无身无
身非是灭坏而称无也
第三校量贵爱显其得失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
下若可托天下
御注此章首标宠辱之戒后以寄托结成
者夫宠辱若惊未忘宠辱贵爱以为未忘
卷四 第 7b 页 0408-017.png
贵爱故以辱校宠则辱不如宠以贵方爱
则贵不如爱惊宠辱者尚有宠辱介怀存
贵爱者未为兼忘天下故初则使惊宠辱
后欲令宠辱俱忘假寄托之名辩兼忘之
极致忘宠辱无所复惊忘身即无为患本
忘天下则无寄托之近名○御疏言人君
自矜贵其身以为天下之主者贵身则陵
人人故不附可暂寄耳若自爱其身以为
天下之主者爱身则慈人人则乐推故可
托身于万人之上长为之主矣然此章首
则贵不如爱惊宠辱者尚有宠辱介怀存
贵爱者未为兼忘天下故初则使惊宠辱
后欲令宠辱俱忘假寄托之名辩兼忘之
极致忘宠辱无所复惊忘身即无为患本
忘天下则无寄托之近名○御疏言人君
自矜贵其身以为天下之主者贵身则陵
人人故不附可暂寄耳若自爱其身以为
天下之主者爱身则慈人人则乐推故可
托身于万人之上长为之主矣然此章首
卷四 第 8a 页 0408-018.png
标惊宠辱结以寄托者欲明惊宠辱不若
忘宠辱存贵爱不若忘天下故为大患为
吾有身惊宠辱未能物我都忘则百虑一
致矜有则万殊争长故忘宠辱则无所复
惊忘身则无为患本忘天下则无寄托之
近名然后上有太上之君下有下知之臣
无为无不为不德而有德矣○河上公曰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言人君故
贵其身而贱人欲为天下主者则可寄立
不可以久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言
忘宠辱存贵爱不若忘天下故为大患为
吾有身惊宠辱未能物我都忘则百虑一
致矜有则万殊争长故忘宠辱则无所复
惊忘身则无为患本忘天下则无寄托之
近名然后上有太上之君下有下知之臣
无为无不为不德而有德矣○河上公曰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言人君故
贵其身而贱人欲为天下主者则可寄立
不可以久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言
卷四 第 8b 页 0408-019.png
人君能爱其身非为己也乃欲为万民之
父母以此德为天下主者乃可以托其身
于万民之上长无咎也○荣曰太上贵德
不贵身明王爱人不爱己苟能如此则可
以长久也若贵身而贱物爱己以憎人不
能同天地之仁齐日月而均照则寄托而
已○成疏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不知身是大患矜而贵之自贵其身恒欲
陵物如此之人适可暂寓于世间不得久
视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寄
父母以此德为天下主者乃可以托其身
于万民之上长无咎也○荣曰太上贵德
不贵身明王爱人不爱己苟能如此则可
以长久也若贵身而贱物爱己以憎人不
能同天地之仁齐日月而均照则寄托而
已○成疏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不知身是大患矜而贵之自贵其身恒欲
陵物如此之人适可暂寓于世间不得久
视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寄
卷四 第 9a 页 0408-020.png
是暂时寄寓托谓永相附托言能保爱己
身不轻驰骛谦以自牧雌而顺物者则可
以托化于天下故德经云自爱不自贵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视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举)
(身为大患戒勿耽贪此章则显妙体/希夷劝令修学先病后药所以次之)
(今就此章义分为六第一明不一而/一散一为三第二明不三而三混三)
(归一第三明道非愚智妙绝名言第/四明体杂色声而无方应物第五明)
(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第六/明而古而今为纲为纪)
第一明不二而一散一为三(夫玄道/幽潜洪)
(源湛邃陟三天而罕见升八境而难/寻状鸡子之未分仰犹龙而莫睹杳)
身不轻驰骛谦以自牧雌而顺物者则可
以托化于天下故德经云自爱不自贵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视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举)
(身为大患戒勿耽贪此章则显妙体/希夷劝令修学先病后药所以次之)
(今就此章义分为六第一明不一而/一散一为三第二明不三而三混三)
(归一第三明道非愚智妙绝名言第/四明体杂色声而无方应物第五明)
(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第六/明而古而今为纲为纪)
第一明不二而一散一为三(夫玄道/幽潜洪)
(源湛邃陟三天而罕见升八境而难/寻状鸡子之未分仰犹龙而莫睹杳)
卷四 第 9b 页 0408-021.png
(冥昏默理绝随迎故轩帝失之于昆/丘唐尧邈之于姑射不生不灭跨万)
(古而长存无色无形贯三清而首出/从本降迹辟众妙门廓天地氤氲开)
(造化延埴阐真文于玉笈纳群生于/宝珠故刘安致八公之仙王母获双)
(童之侍麻姑暂对指海水之三移丁/令归歌知乡关之一变妙道之用其)
(大矣哉)
视之不见名曰夷
御注此明道也夷平易也道非色故视不
可见以其于无色之中而能色故名曰夷
○御疏此章明道也夫视之者以色求道
听之者以声求道抟之者以形求道道非
(古而长存无色无形贯三清而首出/从本降迹辟众妙门廓天地氤氲开)
(造化延埴阐真文于玉笈纳群生于/宝珠故刘安致八公之仙王母获双)
(童之侍麻姑暂对指海水之三移丁/令归歌知乡关之一变妙道之用其)
(大矣哉)
视之不见名曰夷
御注此明道也夷平易也道非色故视不
可见以其于无色之中而能色故名曰夷
○御疏此章明道也夫视之者以色求道
听之者以声求道抟之者以形求道道非
卷四 第 10a 页 0408-022.png
色声形法故求竟不得以不得故欲谓之
无乃于无色之中能应众色无声之中能
和众声无形之中能状众形是有无色之
色无声之声无形之形故谓之夷希微夷
希微者所谓明道而非道也夷平易也希
者声之微妙也持执持也○河上公曰无
色曰夷言一无彩色不可得视而见也○
荣曰道远乎哉眼可不见圣人体之独见
晓焉名之曰夷夷平也大道甚夷坦然善
谋也○成疏夷平也言至道微妙体非五
无乃于无色之中能应众色无声之中能
和众声无形之中能状众形是有无色之
色无声之声无形之形故谓之夷希微夷
希微者所谓明道而非道也夷平易也希
者声之微妙也持执持也○河上公曰无
色曰夷言一无彩色不可得视而见也○
荣曰道远乎哉眼可不见圣人体之独见
晓焉名之曰夷夷平也大道甚夷坦然善
谋也○成疏夷平也言至道微妙体非五
卷四 第 10b 页 0408-023.png
色不可以眼识求故视之不见若其有色
色则参差只为无色故夷然平等也
听之不闻名曰希
御注希者声之微也道非声故听之不闻
以其于无声之中独能和焉故名曰希也
○河上公曰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
得听而闻之○荣曰大音希声耳所不闻
圣人洞之独闻和焉名曰希玄教难遇希
言自然也○成疏希简少也体非宫商不
可以耳根听故曰希也
色则参差只为无色故夷然平等也
听之不闻名曰希
御注希者声之微也道非声故听之不闻
以其于无声之中独能和焉故名曰希也
○河上公曰无声曰希言一无音声不可
得听而闻之○荣曰大音希声耳所不闻
圣人洞之独闻和焉名曰希玄教难遇希
言自然也○成疏希简少也体非宫商不
可以耳根听故曰希也
卷四 第 11a 页 0408-024.png
抟之不得名曰微
御注抟执持也微妙色也道无形故执持
不得以其于无形之中而能形焉故名曰
微也○河上公曰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
不可抟持而得之○荣曰大象无形难可
抟触圣人玄悟了达虚无故言微者机也
动而应物机也妙绝有无○成疏抟触也
微妙也言体非形质不可抟触而得故名
微妙也又臧公三一解所谓精神气也精
者灵智之名神者不测之用气者形相之
御注抟执持也微妙色也道无形故执持
不得以其于无形之中而能形焉故名曰
微也○河上公曰无形曰微言一无形体
不可抟持而得之○荣曰大象无形难可
抟触圣人玄悟了达虚无故言微者机也
动而应物机也妙绝有无○成疏抟触也
微妙也言体非形质不可抟触而得故名
微妙也又臧公三一解所谓精神气也精
者灵智之名神者不测之用气者形相之
卷四 第 11b 页 0408-025.png
目总此三法为一圣人不见是精不闻是
神不得是气既不见不闻不得即应云无
色无形何为乃言夷希微耶明至道虽言
无色不遂绝无若绝无者遂同太虚即成
断见今明不色而色不声而声不形而形
故云夷希微
第二不三而三混三归一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御注三者将以诘道道非声色形法故诘
不可得但得夷希微耳道非希微故复混
神不得是气既不见不闻不得即应云无
色无形何为乃言夷希微耶明至道虽言
无色不遂绝无若绝无者遂同太虚即成
断见今明不色而色不声而声不形而形
故云夷希微
第二不三而三混三归一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御注三者将以诘道道非声色形法故诘
不可得但得夷希微耳道非希微故复混
卷四 第 12a 页 0408-026.png
而为一也○御疏此三者希夷微也致得
也诘责也混同也妙本微妙精一难名色
声形法焉得诘责欲以色声形诘但得夷
希微耳谓之夷希微则三世也夷希微但
假名欲明道用道非声色形等则夷希微
复混同为一矣○河上公曰此三者不可
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不可致诘者夫无色
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常受之以
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得之也故混而
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而为一○荣
也诘责也混同也妙本微妙精一难名色
声形法焉得诘责欲以色声形诘但得夷
希微耳谓之夷希微则三世也夷希微但
假名欲明道用道非声色形等则夷希微
复混同为一矣○河上公曰此三者不可
致诘三者谓夷希微不可致诘者夫无色
无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常受之以
静求之以神不可诘问而得之也故混而
为一混合也故合于三名之而为一○荣
卷四 第 12b 页 0408-027.png
曰希夷微三者也俱非声色并绝形名不
足诘长短莫能议混沌无分寄名为一一
不自一由三故一三不自三由一故三由
一故三三是一三由三故一一是三一一
不成一故三不成三惟其三不成三则无
三一不成一则无一无一无三自叶忘言
之理执三执一翻滞玄通之教也○成疏
三者即夷希微也致得也诘责也混合也
真而应即散一以为三应而真即混三以
归一一三三一不一不异故不可致诘又
足诘长短莫能议混沌无分寄名为一一
不自一由三故一三不自三由一故三由
一故三三是一三由三故一一是三一一
不成一故三不成三惟其三不成三则无
三一不成一则无一无一无三自叶忘言
之理执三执一翻滞玄通之教也○成疏
三者即夷希微也致得也诘责也混合也
真而应即散一以为三应而真即混三以
归一一三三一不一不异故不可致诘又
卷四 第 13a 页 0408-028.png
解此真应两身作三乘义释具在开题义
中
第三明道非愚智妙绝名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御注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昩唯道于上
非上在上亦不明于下非下在下亦不昩
也○御疏皎明也昩暗也夫形质之物皆
有定方在上者则明在下者则昩唯妙本
惚恍不可定名则在上亦不明在下亦不
昩而能上能下能明能昩非天下之至赜
中
第三明道非愚智妙绝名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御注在上者必明在下者必昩唯道于上
非上在上亦不明于下非下在下亦不昩
也○御疏皎明也昩暗也夫形质之物皆
有定方在上者则明在下者则昩唯妙本
惚恍不可定名则在上亦不明在下亦不
昩而能上能下能明能昩非天下之至赜
卷四 第 13b 页 0408-029.png
其孰能与于此○河上公曰其上不皎言
一在天上不皎皎光明也道上下无极也
其下不昩言一在天下不昧昩有所闇冥
也○荣曰其上不皎其下不昩乘乘不可
名复归于无物皎明也昩闇也乘乘犹泛
泛也乘物以游而无系也言乎至道不皎
不昩不可以明闇名非色非声不可以视
听得希夷之理既寂三一之致亦空以超
群有故曰归无无无所有何所归复须知
无物无物亦无此则玄之又玄遣之又遣
一在天上不皎皎光明也道上下无极也
其下不昩言一在天下不昧昩有所闇冥
也○荣曰其上不皎其下不昩乘乘不可
名复归于无物皎明也昩闇也乘乘犹泛
泛也乘物以游而无系也言乎至道不皎
不昩不可以明闇名非色非声不可以视
听得希夷之理既寂三一之致亦空以超
群有故曰归无无无所有何所归复须知
无物无物亦无此则玄之又玄遣之又遣
卷四 第 14a 页 0408-030.png
也○成疏皎明也昩闇也言至道幽微非
愚非智升三清之上不益其明坠九幽之
下不加其闇所谓不增不减其在兹乎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御注绳绳者运动不绝之意不皎不昩运
动无穷生物之功名目不得非物能物故
常生物而未始有物妙本湛然故云复归
于无物○御疏绳绳者运动不绝之意也
妙本生化运动无穷生物之功强名不得
物物而不物生生而不生寻责不得则妙
愚非智升三清之上不益其明坠九幽之
下不加其闇所谓不增不减其在兹乎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御注绳绳者运动不绝之意不皎不昩运
动无穷生物之功名目不得非物能物故
常生物而未始有物妙本湛然故云复归
于无物○御疏绳绳者运动不绝之意也
妙本生化运动无穷生物之功强名不得
物物而不物生生而不生寻责不得则妙
卷四 第 14b 页 0408-031.png
本湛然未曾有物故云复归于无物也○
河上公曰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
极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
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商角徵羽听非一
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复归于无
物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严曰沉沉
汎汎复归虚空曲成万物皆得以存穷微
极妙尽得以然周流上下莫睹其无也○
成疏绳绳正直也犹绳墨之义也言圣人
既能政理复能政他故云不可执名求理
河上公曰绳绳不可名绳绳者动行无穷
极也不可名者非一色也不可以青黄白
黑别非一声也不可以商角徵羽听非一
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之也复归于无
物物质也复当归之于无质○严曰沉沉
汎汎复归虚空曲成万物皆得以存穷微
极妙尽得以然周流上下莫睹其无也○
成疏绳绳正直也犹绳墨之义也言圣人
既能政理复能政他故云不可执名求理
卷四 第 15a 页 0408-032.png
故不可名也又解绳绳运动之貌也言至
道运转天地陶铸生灵而视听莫寻故不
可名也复归者还源也无物者妙本也夫
应机降迹即可见可闻复本归根即无名
无相故言复归于无物也
第四非色声而无方应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御注是谓无形状之状无物质之象不可
名有不可名无无有难名故谓之惚恍也
○御疏状形状也象物象也言妙本混成
道运转天地陶铸生灵而视听莫寻故不
可名也复归者还源也无物者妙本也夫
应机降迹即可见可闻复本归根即无名
无相故言复归于无物也
第四非色声而无方应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御注是谓无形状之状无物质之象不可
名有不可名无无有难名故谓之惚恍也
○御疏状形状也象物象也言妙本混成
卷四 第 15b 页 0408-033.png
本无形质而万化资禀品物流形斯可谓
有无状之形状有无物之物象不可名为
有亦不可格之于无无有难名故谓之惚
恍○河上公曰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
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无物之象一无
形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是谓惚恍言一
惚惚恍恍若存若亡不可见也○严曰无
状之状无所不状无象之象无所不象光
于惚恍无所不显大而若小存而若亡也
○荣曰超有物而归无物无物亦无色视
有无状之形状有无物之物象不可名为
有亦不可格之于无无有难名故谓之惚
恍○河上公曰是谓无状之状言一无形
状而能为万物作形状也无物之象一无
形质而为万物设形象也是谓惚恍言一
惚惚恍恍若存若亡不可见也○严曰无
状之状无所不状无象之象无所不象光
于惚恍无所不显大而若小存而若亡也
○荣曰超有物而归无物无物亦无色视
卷四 第 16a 页 0408-034.png
听而契希夷希夷还寂恐迷途之未悟但
执无形示失路之有归更开有象无状之
状此乃从体起用无物之象斯为自应还
真自应还真摄迹归本也从体起用自寂
之动也自寂之动语其无也俄然而有摄
迹归本言其有也忽尔而无忽尔而无无
非定无恍然而有有非定有有无恍惚无
能名焉○成疏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状
貌象形妙本希夷故称无状无物亦能生
化故云状之象
执无形示失路之有归更开有象无状之
状此乃从体起用无物之象斯为自应还
真自应还真摄迹归本也从体起用自寂
之动也自寂之动语其无也俄然而有摄
迹归本言其有也忽尔而无忽尔而无无
非定无恍然而有有非定有有无恍惚无
能名焉○成疏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状
貌象形妙本希夷故称无状无物亦能生
化故云状之象
卷四 第 16b 页 0408-035.png
第五明非无非有不古不今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御注无始故迎之不见其首无终故随之
不见其后○御疏至精无形至大可围故
迎之者不得其首随之者不得其后无首
则无始无后即无终无始无终故非随迎
所得也○河上公曰一无影迹可得见知
也○荣曰有也有前可接无也无后可追
迎不见非有随之不见非无也○成疏迎
不见其首明道非古无始也随不见其后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御注无始故迎之不见其首无终故随之
不见其后○御疏至精无形至大可围故
迎之者不得其首随之者不得其后无首
则无始无后即无终无始无终故非随迎
所得也○河上公曰一无影迹可得见知
也○荣曰有也有前可接无也无后可追
迎不见非有随之不见非无也○成疏迎
不见其首明道非古无始也随不见其后
卷四 第 17a 页 0408-036.png
明道非今无终也
第六明而古而今为纲为纪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御注执古无为之道以御今有为之事则
还反淳朴矣○御疏此明古先帝王能以
无为道化以化人故戒令能执守古之所
行无为之化以御理今之有为之事则不
言而化矣○河上公曰圣人执守古道生
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荣曰御正也
古道无为正也今道有为圣也圣人持无
第六明而古而今为纲为纪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御注执古无为之道以御今有为之事则
还反淳朴矣○御疏此明古先帝王能以
无为道化以化人故戒令能执守古之所
行无为之化以御理今之有为之事则不
言而化矣○河上公曰圣人执守古道生
一以御物知今当有一也○荣曰御正也
古道无为正也今道有为圣也圣人持无
卷四 第 17b 页 0408-037.png
为之道以正有为息浇薄之风反淳和之
化也○成疏执持也言圣人持太古无名
之道调御今之有生也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御注能知古始所行是谓道化之纲纪也
○御疏前云执古之道将引之使行此云
能知古始明道行必化故重云帝王能知
古始无为而理当抱守淳朴爰清爰静者
是知为理道之纲纪也○河上公曰人能
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之纲纪也○
化也○成疏执持也言圣人持太古无名
之道调御今之有生也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御注能知古始所行是谓道化之纲纪也
○御疏前云执古之道将引之使行此云
能知古始明道行必化故重云帝王能知
古始无为而理当抱守淳朴爰清爰静者
是知为理道之纲纪也○河上公曰人能
知上古本始有一是谓知道之纲纪也○
卷四 第 18a 页 0408-038.png
严曰执古自然以御于今不为夷狄变则
不为中国改容一以知始一以知终仰制
于道物无不悬无所不主无所不临其职
溥大无所不然为虚纲纪天地祖宗也○
荣曰玄古之道难知无为之道罕悟上御
下以正下从上以除耶得道之纲要○成
疏古始即无名道也若知无始无终而终
而始不今不古而古而今用斯古道以御
今世者可谓至道之纲纪也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古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不为中国改容一以知始一以知终仰制
于道物无不悬无所不主无所不临其职
溥大无所不然为虚纲纪天地祖宗也○
荣曰玄古之道难知无为之道罕悟上御
下以正下从上以除耶得道之纲要○成
疏古始即无名道也若知无始无终而终
而始不今不古而古而今用斯古道以御
今世者可谓至道之纲纪也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古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卷四 第 18b 页 0408-039.png
(正举所修之境希夷此章即明能修/之智难识境智相会所以次之今就)
(此章义开三别第一明能修之人智/德深远第二强为容貌令物依修第)
(三明显动寂不/殊故能虚会)
第一明能修之人智德深远(夫大道/之本难)
(寻妙象之形莫睹驾龙乘气游碧洞/以翱翔驭鹤骖鸾眇丹丘以容豫其)
(性也寂其形也真若不譬之于当今/群品格之而不得欲行于道知三冬)
(之雪深忽造于非恐四邻之许觉修/奉振慑其状若斯岂此未愚放情流)
(荡生理五欲之境死入三涂之中岂/识古士之心自矜而若是者也)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御注士事也言古之善以道为事者于彼
(此章义开三别第一明能修之人智/德深远第二强为容貌令物依修第)
(三明显动寂不/殊故能虚会)
第一明能修之人智德深远(夫大道/之本难)
(寻妙象之形莫睹驾龙乘气游碧洞/以翱翔驭鹤骖鸾眇丹丘以容豫其)
(性也寂其形也真若不譬之于当今/群品格之而不得欲行于道知三冬)
(之雪深忽造于非恐四邻之许觉修/奉振慑其状若斯岂此未愚放情流)
(荡生理五欲之境死入三涂之中岂/识古士之心自矜而若是者也)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御注士事也言古之善以道为事者于彼
卷四 第 19a 页 0408-040.png
微言妙道无不玄鉴通照而德容深篴不
可识知也○御疏古者昔也士者事也言
古昔之人善以道为事者精微要妙玄深
通达体道了言涣然无滞而其宇量冲篴
不可识知○河上公曰古之善为士者谓
用道之君也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节
玄妙精与天通也深不可识道德深远不
可识知内视如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
严曰上通道德之意下达神明之心秉天
地之常挟阴阳之变犹以隐匿形容绝灭
可识知也○御疏古者昔也士者事也言
古昔之人善以道为事者精微要妙玄深
通达体道了言涣然无滞而其宇量冲篴
不可识知○河上公曰古之善为士者谓
用道之君也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节
玄妙精与天通也深不可识道德深远不
可识知内视如盲反听若聋莫知所长○
严曰上通道德之意下达神明之心秉天
地之常挟阴阳之变犹以隐匿形容绝灭
卷四 第 19b 页 0408-041.png
端绪作事由反不可识知○荣曰昔之道
者难行也古之知士能循也道乃机微要
妙玄寂虚通行亦极细穷微不滞无壅行
与道合不测难知不可以言言言之者非
道不可以识识识之者乖真故云不可识
也○成疏古之善为士者古昔也善者恶
相对也为者修学也前章执古御今此章
即御今引古故爰昔善修道之士以轨则
学人也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微妙是能修
之智玄通是所修之境境智相会能所俱
者难行也古之知士能循也道乃机微要
妙玄寂虚通行亦极细穷微不滞无壅行
与道合不测难知不可以言言言之者非
道不可以识识识之者乖真故云不可识
也○成疏古之善为士者古昔也善者恶
相对也为者修学也前章执古御今此章
即御今引古故爰昔善修道之士以轨则
学人也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微妙是能修
之智玄通是所修之境境智相会能所俱
卷四 第 20a 页 0408-042.png
深不可以心识之故叹之也
第二强为容貌令物依修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御注夫唯德量难识故强为容状以明之
谓下文也○御疏夫惟善士虽正容可以
悟物而宇泰发于天光德量难窥故强为
容状且求委顺之迹将以引化凡愚○河
上公曰谓下句也○荣曰容相貌也夫道
既难思行亦颇识恐来人无因豫体道学
者不知立行下文略举容相以劝勖也○
第二强为容貌令物依修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御注夫唯德量难识故强为容状以明之
谓下文也○御疏夫惟善士虽正容可以
悟物而宇泰发于天光德量难窥故强为
容状且求委顺之迹将以引化凡愚○河
上公曰谓下句也○荣曰容相貌也夫道
既难思行亦颇识恐来人无因豫体道学
者不知立行下文略举容相以劝勖也○
卷四 第 20b 页 0408-043.png
成疏容者形貌也独此不可识之圣智甚
堪轨物方欲引接群品故于无形之理而
强为修学之容
豫若冬涉川
御注豫闲豫也善士代世闻法如涉冬川
众人食著故畏惧今我不染故闲豫也○
御疏豫闲豫也若如也川喻代间爱欲所
以陷溺众生善士虽处代间不为爱欲所
染如涉冬川故多闲豫冬川所以闲豫者
冬冰坚壮无坠陷之忧也○河上公曰举
堪轨物方欲引接群品故于无形之理而
强为修学之容
豫若冬涉川
御注豫闲豫也善士代世闻法如涉冬川
众人食著故畏惧今我不染故闲豫也○
御疏豫闲豫也若如也川喻代间爱欲所
以陷溺众生善士虽处代间不为爱欲所
染如涉冬川故多闲豫冬川所以闲豫者
冬冰坚壮无坠陷之忧也○河上公曰举
卷四 第 21a 页 0408-044.png
事辄加重慎与与兮若冬涉川心难之○
荣曰履薄冰者恐陷在浮生者虑危兢兢
不敢为非勤勤唯知进道也○成疏豫犹
豫也犹豫怖惧也言修道学人惧于世境
意业如冬涉川水心地惶怖恐陷溺也此
明意业净
犹若畏四邻
御注犹豫疑难畏惧今我不染也上言善
士不染故闲豫及观行事甚疑难如今代
人惧邻戒也○御疏犹豫也畏疑难也夫
荣曰履薄冰者恐陷在浮生者虑危兢兢
不敢为非勤勤唯知进道也○成疏豫犹
豫也犹豫怖惧也言修道学人惧于世境
意业如冬涉川水心地惶怖恐陷溺也此
明意业净
犹若畏四邻
御注犹豫疑难畏惧今我不染也上言善
士不染故闲豫及观行事甚疑难如今代
人惧邻戒也○御疏犹豫也畏疑难也夫
卷四 第 21b 页 0408-045.png
善士无爱欲故多犹豫及观其行举动施
为恐不合道故多疑难如今之人有事畏
四邻之知而加戒慎也○河上公曰其进
退犹拘制若似人犯法畏四邻知之○荣
曰处俗行恶惊邻保以觉知志道从善惧
幽明以弹糺也○成疏又畏尘境如人犯
罪慎密恐畏四邻闾里知闻也此明口业
净
俨若客涣若冰将释
御注虽则俨然若容无所造为而不凝滞
为恐不合道故多疑难如今之人有事畏
四邻之知而加戒慎也○河上公曰其进
退犹拘制若似人犯法畏四邻知之○荣
曰处俗行恶惊邻保以觉知志道从善惧
幽明以弹糺也○成疏又畏尘境如人犯
罪慎密恐畏四邻闾里知闻也此明口业
净
俨若客涣若冰将释
御注虽则俨然若容无所造为而不凝滞
卷四 第 22a 页 0408-046.png
于物涣然若春冰释散○御疏善士于爱
欲无所造作如客对主俨然肃敬尔虽于
爱欲如客对主而为善之行不凝滞于物
涣然若春冰之释散无留碍尔○河上公
曰俨若客如客对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
涣若冰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
欲日以虚空○严曰无留碍尔客者因应
而不创顺道从天常如俨客不为主人易
堂宇改妻妾尔冰者常阴而不阳静而不
哗随事变化与物推移柔弱润滑无所不
欲无所造作如客对主俨然肃敬尔虽于
爱欲如客对主而为善之行不凝滞于物
涣然若春冰之释散无留碍尔○河上公
曰俨若客如客对主人俨然无所造作也
涣若冰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除情去
欲日以虚空○严曰无留碍尔客者因应
而不创顺道从天常如俨客不为主人易
堂宇改妻妾尔冰者常阴而不阳静而不
哗随事变化与物推移柔弱润滑无所不
卷四 第 22b 页 0408-047.png
可犹冬积为冰春释为水天顺时也○荣
曰俨若客为客唯事安然修道不宜妄动
涣若冰将液春曰丽而冰释玄风举而累
消○成疏俨若客俨矜庄貌记云俨若思
言学人应须敛励身心勿得放纵犹如宾
对主不可轻躁此明身业净涣解散也如
前修学智慧增明或深明消散如彼冬冰
之逢春曰也
敦兮其若朴
御注虽涣然冰释曾不自矜而能敦厚质
曰俨若客为客唯事安然修道不宜妄动
涣若冰将液春曰丽而冰释玄风举而累
消○成疏俨若客俨矜庄貌记云俨若思
言学人应须敛励身心勿得放纵犹如宾
对主不可轻躁此明身业净涣解散也如
前修学智慧增明或深明消散如彼冬冰
之逢春曰也
敦兮其若朴
御注虽涣然冰释曾不自矜而能敦厚质
卷四 第 23a 页 0408-048.png
朴无所分别○御疏敦敦厚也朴质朴也
言虽不凝滞于物而绝浮竞其德行敦厚
若质朴无所分别○河上公曰敦者质厚
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荣曰
厚而不薄实而不华也○成疏敦淳厚也
朴素质也前既三业已清惑累消除故能
德行淳和去华归实也
旷兮其若谷
御注其德量旷然宽广无不含容若彼空
谷也○御疏旷宽也言善士怀道抱德宇
言虽不凝滞于物而绝浮竞其德行敦厚
若质朴无所分别○河上公曰敦者质厚
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荣曰
厚而不薄实而不华也○成疏敦淳厚也
朴素质也前既三业已清惑累消除故能
德行淳和去华归实也
旷兮其若谷
御注其德量旷然宽广无不含容若彼空
谷也○御疏旷宽也言善士怀道抱德宇
卷四 第 23b 页 0408-049.png
量旷然宽大于物悉能含受如彼虚谷无
不包容○河上公曰旷者宽大谷者空虚
不有德名功无所不包容也○荣曰谷之
虚也容物而应声心之虚也怀道而济俗
成疏尘累斯尽心灵虚白故道德宽旷
包容如谷也
浑兮其若浊
御注和光浑迹若浊而清○御疏善士心
照清静而能容物和光同尘不自殊异浑
然如浊物莫能知○河上公曰浑者守本
不包容○河上公曰旷者宽大谷者空虚
不有德名功无所不包容也○荣曰谷之
虚也容物而应声心之虚也怀道而济俗
成疏尘累斯尽心灵虚白故道德宽旷
包容如谷也
浑兮其若浊
御注和光浑迹若浊而清○御疏善士心
照清静而能容物和光同尘不自殊异浑
然如浊物莫能知○河上公曰浑者守本
卷四 第 24a 页 0408-050.png
真浊者不照然与众合同不自尊也荣心
无分别混也与俗和同浊也怀玉无染握
珠自明似浊也○成疏混和杂也浊有为
也虽复心灵洁素障累分消而混沌有为
之中与尘浊不异也
第三显动寂不殊故能虚会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御注孰谁也谁能于彼浑浊以静澄止之
令徐自清乎○御疏因上文云若浊便举
水之澄清以况善士之心无染则自然静
无分别混也与俗和同浊也怀玉无染握
珠自明似浊也○成疏混和杂也浊有为
也虽复心灵洁素障累分消而混沌有为
之中与尘浊不异也
第三显动寂不殊故能虚会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御注孰谁也谁能于彼浑浊以静澄止之
令徐自清乎○御疏因上文云若浊便举
水之澄清以况善士之心无染则自然静
卷四 第 24b 页 0408-051.png
止故云孰能于代间爱欲混浊之中而以
清静道性静止之令爱欲不起亦如水之
浊而澄静之令徐徐自清乎孰谁也○河
上公曰孰谁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
生○荣曰安静也徐渐也夫息动于心而
神自静莫挠于水而浊自清行之者少故
曰谁能○成疏徐缓也虽复处有欲之中
同事利物而在染不染心恒安静闲放而
清虚也前则虽清而能混浊此则处浊不
废清闲明动而寂也
清静道性静止之令爱欲不起亦如水之
浊而澄静之令徐徐自清乎孰谁也○河
上公曰孰谁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以长
生○荣曰安静也徐渐也夫息动于心而
神自静莫挠于水而浊自清行之者少故
曰谁能○成疏徐缓也虽复处有欲之中
同事利物而在染不染心恒安静闲放而
清虚也前则虽清而能混浊此则处浊不
废清闲明动而寂也
卷四 第 25a 页 0408-052.png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御注谁能安静于清以久更求胜法运动
修行令清静之性不滞于法而徐动出也
生犹动出○御疏此教于法无滞也谁能
以清净之性静止爱欲如水之性已得徐
清若便安于此清而以久滞滞则非悟未
名了出常须更求胜法运动增修为道既
损之而又损按行亦以来而次灭则清静
之性不滞于法而徐动出也生犹动出也
○河上公曰孰谁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
御注谁能安静于清以久更求胜法运动
修行令清静之性不滞于法而徐动出也
生犹动出○御疏此教于法无滞也谁能
以清净之性静止爱欲如水之性已得徐
清若便安于此清而以久滞滞则非悟未
名了出常须更求胜法运动增修为道既
损之而又损按行亦以来而次灭则清静
之性不滞于法而徐动出也生犹动出也
○河上公曰孰谁也谁能安静以久徐徐
卷四 第 25b 页 0408-053.png
以长生○荣曰安静也徐渐也夫息动于
心而神自静莫挠于水而浊自清行之者
少故曰谁能○成疏虽复安静即静而动
虽复应动心恒闲放而生化群品也明寂
而动
保此道者不欲盈
御注欲保此徐清徐生之道当须无所执
滞若执清求生是谓盈满将失此道故云
不欲盈○御疏滞法安清是名盈满故云
若欲保全此徐清徐生之道当须无所染
心而神自静莫挠于水而浊自清行之者
少故曰谁能○成疏虽复安静即静而动
虽复应动心恒闲放而生化群品也明寂
而动
保此道者不欲盈
御注欲保此徐清徐生之道当须无所执
滞若执清求生是谓盈满将失此道故云
不欲盈○御疏滞法安清是名盈满故云
若欲保全此徐清徐生之道当须无所染
卷四 第 26a 页 0408-054.png
滞得无所得令复滞清求生是谓盈满盈
满则妨道故云不欲盈也○河上公曰保
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荣曰上来
陈道行以劝学人人能守之自得清净义
存谦退不也事言盈持○此成动疏寂不
保殊持一中也道者盈不满欲住中而盈
满也此遣中也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御注夫唯不盈满之人故能以新證之行
为敝薄不以其新成而滞著○御疏夫能
满则妨道故云不欲盈也○河上公曰保
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荣曰上来
陈道行以劝学人人能守之自得清净义
存谦退不也事言盈持○此成动疏寂不
保殊持一中也道者盈不满欲住中而盈
满也此遣中也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御注夫唯不盈满之人故能以新證之行
为敝薄不以其新成而滞著○御疏夫能
卷四 第 26b 页 0408-055.png
无所凝滞以至无为于法无住不盈满者
能以新證之法以为敝薄更求胜致不以
为新成而便滞尔○河上公曰夫惟不盈
满之人能守其敝不为新成守敝者匿光
荣新成者贵功名也○荣曰立身者不至
满盈匡辅务存忠正虽老而还少在敝而
更新学道者虚心遗于声色澡虑荡于纷
争○成疏独此遣中圣人于有为敝浊之
内复能慈救苍生成大功德此重结成也
致虚极章第十六(致虚极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境)
能以新證之法以为敝薄更求胜致不以
为新成而便滞尔○河上公曰夫惟不盈
满之人能守其敝不为新成守敝者匿光
荣新成者贵功名也○荣曰立身者不至
满盈匡辅务存忠正虽老而还少在敝而
更新学道者虚心遗于声色澡虑荡于纷
争○成疏独此遣中圣人于有为敝浊之
内复能慈救苍生成大功德此重结成也
致虚极章第十六(致虚极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境)
卷四 第 27a 页 0408-056.png
(智相会故能妙极重玄故次此章显/出重玄道果今就此章义分三别第)
(一略标道果令物起修第二劝返本/还源归根复命第三示从小入大妙)
(契虚/玄)
第一略标道果令物起修(夫虚极真/宗恬忘要)
(者入希夷之奥居惚恍之先理绝百/非言忘四句或游上界坐蓬岳而凝)
(神时降下凡持舟航而接物开大囿/之境天地纳之而不穷处细微之中)
(毫末求之而不得厥理清净其不/思告夫静退之夫须臻虚极之道)
致虚极守静笃
御注虚极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极
妙本及形有受纳则妙本离散今欲令虚
(一略标道果令物起修第二劝返本/还源归根复命第三示从小入大妙)
(契虚/玄)
第一略标道果令物起修(夫虚极真/宗恬忘要)
(者入希夷之奥居惚恍之先理绝百/非言忘四句或游上界坐蓬岳而凝)
(神时降下凡持舟航而接物开大囿/之境天地纳之而不穷处细微之中)
(毫末求之而不得厥理清净其不/思告夫静退之夫须臻虚极之道)
致虚极守静笃
御注虚极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极
妙本及形有受纳则妙本离散今欲令虚
卷四 第 27b 页 0408-057.png
极妙本必致于身当须弃尘境染滞守此
雌静笃厚则虚极之道自致于身矣○御
疏虚极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极妙
本是为正性及受形之后六根爱悦五欲
奔竞则正性离散失妙本矣今欲令虚极
妙本必自致于身者当须守此雌静笃厚
性情而绝欲无狭而不厌则虚极妙本自
致于身由水之流湿火之就燥矣致者令
必自来如春秋致师之义○河上公曰致
虚极修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净致于
雌静笃厚则虚极之道自致于身矣○御
疏虚极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极妙
本是为正性及受形之后六根爱悦五欲
奔竞则正性离散失妙本矣今欲令虚极
妙本必自致于身者当须守此雌静笃厚
性情而绝欲无狭而不厌则虚极妙本自
致于身由水之流湿火之就燥矣致者令
必自来如春秋致师之义○河上公曰致
虚极修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清净致于
卷四 第 28a 页 0408-058.png
虚极守静笃守清净行笃厚○荣曰其性
正而贞其行清而远守之厚者可得虚极
之道○成疏致得也虚极道果也笃中也
言人欲得虚玄极妙之果者须静心守一
中之道则可得也
第二劝令反本还源归根复命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御注老君云何以知守雌静则能致虚极
乎观万物动作云为及观其归复常在于
静故尔之也○御疏此明守静笃必致虚
正而贞其行清而远守之厚者可得虚极
之道○成疏致得也虚极道果也笃中也
言人欲得虚玄极妙之果者须静心守一
中之道则可得也
第二劝令反本还源归根复命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御注老君云何以知守雌静则能致虚极
乎观万物动作云为及观其归复常在于
静故尔之也○御疏此明守静笃必致虚
卷四 第 28b 页 0408-059.png
极之意夫万物万形动作不同及观其归
复常在于本易曰雷在地中复复者反本
之谓也故静则归复动则失本也○河上
公曰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也吾以
观其复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
人当念其本○严曰始于无为动于无形
发于时和以遂成功也○荣曰万物并作
凡物常人不能守无为以安静为情而动
作去真以从伪失本而逐末也吾以观其
复复本也凡人失本而逐末离淳以入浇
复常在于本易曰雷在地中复复者反本
之谓也故静则归复动则失本也○河上
公曰万物并作作生也万物并生也吾以
观其复言吾以观见万物无不皆归其本
人当念其本○严曰始于无为动于无形
发于时和以遂成功也○荣曰万物并作
凡物常人不能守无为以安静为情而动
作去真以从伪失本而逐末也吾以观其
复复本也凡人失本而逐末离淳以入浇
卷四 第 29a 页 0408-060.png
圣人抑末而崇本返浇以还朴也○成疏
作动用也言一切众生并皆云为取舍贪
逐前境以老君圣智观之悉复在妙本虽
动不动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御注又云所以知万物归复常在于静者
为物花叶芸芸生性皆复归于其根故本
有作芸芸者动作也言夫物芸芸动作者
及其归复皆在于根本耳○御疏此举喻
明观复之意也根者本所受气而生也今
作动用也言一切众生并皆云为取舍贪
逐前境以老君圣智观之悉复在妙本虽
动不动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御注又云所以知万物归复常在于静者
为物花叶芸芸生性皆复归于其根故本
有作芸芸者动作也言夫物芸芸动作者
及其归复皆在于根本耳○御疏此举喻
明观复之意也根者本所受气而生也今
卷四 第 29b 页 0408-061.png
观万物花叶芸芸及其生性皆复归于其
根而更生虚极妙本人所禀而生也今观
情欲熙熙能守静致虚则正性归复命元
而长久矣○荣曰物亦人也根亦本也言
人以一心攀缘万境其事非一故曰芸芸
圣人皆劝以反本故言各归其根也○成
疏芸芸众多貌也言众生所以不能同于
圣心虽动不动用而无心者只为芸芸驰
竞不息也若能反本归根即同于圣照此
劝之也
根而更生虚极妙本人所禀而生也今观
情欲熙熙能守静致虚则正性归复命元
而长久矣○荣曰物亦人也根亦本也言
人以一心攀缘万境其事非一故曰芸芸
圣人皆劝以反本故言各归其根也○成
疏芸芸众多貌也言众生所以不能同于
圣心虽动不动用而无心者只为芸芸驰
竞不息也若能反本归根即同于圣照此
劝之也
卷四 第 30a 页 0408-062.png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御注花叶芸芸者生性归根则静止矣人
能归根至静可谓复所禀之性命也○御
疏物归根则安静人守静则致虚木之禀
生者根归根故复命人禀生者妙本今能
守静致虚可谓归复所禀之性命矣○河
上公曰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
谦卑处下故不能死也静曰复命言安静
者是谓复还性命使不死也○严曰天地
反复故能长久人复寝寐故能聪明龙蛇
御注花叶芸芸者生性归根则静止矣人
能归根至静可谓复所禀之性命也○御
疏物归根则安静人守静则致虚木之禀
生者根归根故复命人禀生者妙本今能
守静致虚可谓归复所禀之性命矣○河
上公曰归根曰静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
谦卑处下故不能死也静曰复命言安静
者是谓复还性命使不死也○严曰天地
反复故能长久人复寝寐故能聪明龙蛇
卷四 第 30b 页 0408-063.png
复蛰故能彰变草木复本故能青青复则
神明得位与虚无通魂休魄息各得所安
宁气顺血脉和平也○荣曰在末所以轮
回也反本寂然不动静曰复命近而为语
强梁不得其死名之中夭虚静保其天年
是谓复命远而言之动则有生有死失于
其性静则不死不生复于惠命也○成疏
归根曰静但能返本还源驰竞之心自息
也静曰复命命者真性惠命也既屏息嚣
尘心神凝寂故复于真性反于惠命
神明得位与虚无通魂休魄息各得所安
宁气顺血脉和平也○荣曰在末所以轮
回也反本寂然不动静曰复命近而为语
强梁不得其死名之中夭虚静保其天年
是谓复命远而言之动则有生有死失于
其性静则不死不生复于惠命也○成疏
归根曰静但能返本还源驰竞之心自息
也静曰复命命者真性惠命也既屏息嚣
尘心神凝寂故复于真性反于惠命
卷四 第 31a 页 0408-064.png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御注守静复命可谓有常知守常者更益
明了○御疏复命曰常能守雌静笃厚以
致虚极妙本虚则复命可谓得常矣知常
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可谓无恒不恒其德
穷凶必矣注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易
恒卦词也○河上公曰复命曰常复命使
不死乃道之所常行知常曰明能知道之
常行则为明也○荣曰复命曰常有死有
生故断不死不生故知常曰明迷斯理者
御注守静复命可谓有常知守常者更益
明了○御疏复命曰常能守雌静笃厚以
致虚极妙本虚则复命可谓得常矣知常
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可谓无恒不恒其德
穷凶必矣注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易
恒卦词也○河上公曰复命曰常复命使
不死乃道之所常行知常曰明能知道之
常行则为明也○荣曰复命曰常有死有
生故断不死不生故知常曰明迷斯理者
卷四 第 31b 页 0408-065.png
闇悟此道者明○成疏复命曰常反于性
命凝然湛然不复生死因之曰常知常曰
明既知反命真常之理者则智惠明照无
幽不烛
不知常妄作凶
御注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失常妄作穷必
矣○御疏可谓无恒不恒其德穷凶必矣
注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易恒卦辞也
○河上公曰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
则失神明故凶也○严曰失道之人废弃
命凝然湛然不复生死因之曰常知常曰
明既知反命真常之理者则智惠明照无
幽不烛
不知常妄作凶
御注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失常妄作穷必
矣○御疏可谓无恒不恒其德穷凶必矣
注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易恒卦辞也
○河上公曰不知道之所常行妄作巧诈
则失神明故凶也○严曰失道之人废弃
卷四 第 32a 页 0408-066.png
经常事其聪明纵其志欲妄作凶行故知
以受祸明以造殃深察以死博辩以亡夫
何故哉不反元始不复本根动与道乖静
与神殊存故不能存也然故不能然也○
荣曰知常信道所行皆善天祐人助故云
吉皆道从邪纵情任意触徒妄作所为失
当人诛鬼害故云凶也○成疏不知性修
反德而会于真常之道者则起妄心随境
造业动之死地所作皆凶也
第三示从小入大妙契虚玄
以受祸明以造殃深察以死博辩以亡夫
何故哉不反元始不复本根动与道乖静
与神殊存故不能存也然故不能然也○
荣曰知常信道所行皆善天祐人助故云
吉皆道从邪纵情任意触徒妄作所为失
当人诛鬼害故云凶也○成疏不知性修
反德而会于真常之道者则起妄心随境
造业动之死地所作皆凶也
第三示从小入大妙契虚玄
卷四 第 32b 页 0408-067.png
知常容
御注知守真常则心境虚静如彼空谷无
不含容也○御疏知常曰明明则鉴物物
来必应无不含容故曰知常曰容○河上
公曰能知道之所常行则除去情欲无所
不包容○荣曰知常达理量等虚空无所
不包故曰容也○成疏体凝常一道悟违
顺两空故能容物
容乃公
御注含容应物应物无心既无私邪故为
御注知守真常则心境虚静如彼空谷无
不含容也○御疏知常曰明明则鉴物物
来必应无不含容故曰知常曰容○河上
公曰能知道之所常行则除去情欲无所
不包容○荣曰知常达理量等虚空无所
不包故曰容也○成疏体凝常一道悟违
顺两空故能容物
容乃公
御注含容应物应物无心既无私邪故为
卷四 第 33a 页 0408-068.png
公正也○御疏能含容应物乃公正无私
无私则天下归往是谓王矣○河上公曰
无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也○荣
曰正而无私○成疏公平也既能包容庶
物所以公正无私
公乃王
御注能公正无私者则为物所归往○河
上公曰公正无私则可为天下王治身正
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己躬○荣曰偏私
不堪宰物公正可以君临也○成疏王往
无私则天下归往是谓王矣○河上公曰
无不包容则公正无私众邪莫当也○荣
曰正而无私○成疏公平也既能包容庶
物所以公正无私
公乃王
御注能公正无私者则为物所归往○河
上公曰公正无私则可为天下王治身正
则形一神明千万共凑己躬○荣曰偏私
不堪宰物公正可以君临也○成疏王往
卷四 第 33b 页 0408-069.png
也只为包含万物公正无私所以作大法
王为苍生之所归往
王乃天
御注群物乐推如天之覆则与天合德也
○御疏惟天为大惟王则之其德同天而
无不覆故曰王乃天○河上公曰王能德
合神明乃与天通也○荣曰无心广覆运行
以时○成疏既作法王化主为物所归复
荫覆含灵同于旻昊
天乃道
王为苍生之所归往
王乃天
御注群物乐推如天之覆则与天合德也
○御疏惟天为大惟王则之其德同天而
无不覆故曰王乃天○河上公曰王能德
合神明乃与天通也○荣曰无心广覆运行
以时○成疏既作法王化主为物所归复
荫覆含灵同于旻昊
天乃道
卷四 第 34a 页 0408-070.png
御注王德如天乃能行道○御疏王德如
天则无为而理道化乃行故云天乃道○
○河上公曰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荣曰
与天地合德共道齐真疏通无滞动皆合
理○成疏既合上天覆物平等又同大道
生化无穷
道乃久
御注道行天下乃可以久享福祚矣○御
疏道乃久殁身不殆言守静致虚归根复
命其德如此可以为王王德合天乃能行
天则无为而理道化乃行故云天乃道○
○河上公曰德与天通则与道合同○荣曰
与天地合德共道齐真疏通无滞动皆合
理○成疏既合上天覆物平等又同大道
生化无穷
道乃久
御注道行天下乃可以久享福祚矣○御
疏道乃久殁身不殆言守静致虚归根复
命其德如此可以为王王德合天乃能行
卷四 第 34b 页 0408-071.png
道道行则久享福祚天下之人就之如日
戴之如天泽之如雨望之如春则终殁其
身复何危殆之事故云殁身不殆○河上
公曰与道合同乃能长久○荣曰道则自
古以固存圣则永享无期寿也○成疏量
等太虚无来无去心冥至道不灭不生既
与此相符故义说为久
殁身不殆
御注同天行道则终殁其身长无危殆之
事矣○河上公曰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
戴之如天泽之如雨望之如春则终殁其
身复何危殆之事故云殁身不殆○河上
公曰与道合同乃能长久○荣曰道则自
古以固存圣则永享无期寿也○成疏量
等太虚无来无去心冥至道不灭不生既
与此相符故义说为久
殁身不殆
御注同天行道则终殁其身长无危殆之
事矣○河上公曰能公能王通天合道四
卷四 第 35a 页 0408-072.png
者纯俗道德弘远无殃无咎与天地俱没
而不危殆也○荣曰没终也与天为期与
道同久终于此身永无危殆○成疏没灭
也殆危也匿端灭迹谓之没身应感赴机
谓之不殆又解迹有与废故言没身本无
生灭故言不殆
道德真经德纂疏卷之四
而不危殆也○荣曰没终也与天为期与
道同久终于此身永无危殆○成疏没灭
也殆危也匿端灭迹谓之没身应感赴机
谓之不殆又解迹有与废故言没身本无
生灭故言不殆
道德真经德纂疏卷之四
卷四 第 35b 页 0408-07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