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自动笺注)
玄經原㫖發揮卷下彼十
    教門後學當塗杜道堅
   降生章七
老子曰吾不知之子象帝之先按紀傳
大道祖氣象帝先天也故曰先天
生生無形後天存存無體無形
故無定名惟無定名故隱顯莫測殆亦混沌
氏之謂乎其在天也曰虚皇天尊無極大道
天皇曜魄高上老子天皇大帝九天
洞眞一君太清天尊太上玄元老君
後聖九老仙都太上丈人老天
眞元教主金闕帝君降世也則曰通玄天
師盤古先生有古大先生玄中大法師鬱華
廣壽大成廣成子隨應子赤精子
圖子務成子尹壽子眞行子則子老子
謂爲萬象主爲帝者師應號不一者乎至曰
玄元皇帝大道玄元皇帝太上混元天皇大
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太上老君
混元上德皇帝歷代册封之號也所謂
太無形於太初遊於太虚生天生地神鬼
神帝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者其老君之謂
乎愚老子徒也庸得引而申之
老子按本紀李姓名耳字伯陽謚曰聃亳苦
縣瀨(亦作厲)鄉曲仁里尹氏女感日精而孕降
公元前602年
生於商武丁二十四年庚辰二月十有五曰
商以丑正歲首二月建寅即今正月上元
節也生而能言李爲姓因其皓首故號
子誕世禎祥備載紀傳今毫之太清宫九龍
公元前1055年
白鹿聖迹猶存帝辛二十一年丁卯
岐山西伯召拜守藏史武王柱下史
成王時柱史之職昭王初去官歸亳二十
公元前1039年
六年癸丑函谷關關令尹喜道德二篇
終南山之草樓遂出大散關成都
青羊肆與西遊穆王西狩還周景慕
風上終南修草樓改號樓觀幽人尹軌
沖主祠事道士七人老子東還
樓觀尹軌杜沖宋倫道德紫虚陽光經籙
幽王召拜太史三年辛酉告王三川震周將
公元前737年
遂隱平王三十四年癸卯復出大散關
乆之中夏敬王藏室史十八年孔子
公元前374年
南宫敬叔至問禮夷烈王二年過秦秦獻
公元前306年
授館致禮問以歷數赧王九年老子遊女
地肺天柱從是復出散關流沙西昇
崙居商一百七十四年居周八百二十二年
周遊天下輔世匡時閲世九百九十六年然
則後之人以商周觀老子不知太上
老子人間世老子者又何知有先天
老子乎故經曰獨立不改周行不殆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其亦夫子自道者歟
若夫秦漢而下至于唐宋應身降現神化
衆人不識也自有本紀實録
   授經章八
關尹子姓尹名周昭王大夫天文
預占東南眞氣若龍蛇而西是月融風
天理西行知有聖人度關乞出爲函谷關
公元前968年
昭王癸丑五月壬午紫氣浮空老人
青牛白畚車諸子驂乘徐甲御將度關喜
迎拜下風老子也喜曰大道將隱强爲我
公元1254年
著書遂館終南草樓師事明年甲寅授道
五千餘言包絡天地玄同造化君臣民物
罔不賅備道德仁義所以皇帝小王
大抵明天道明道正心正民心
曰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偏將軍左上將
居右凡數章頗類褒貶五伯之風學者
昭王時伯業未著指授經爲敬王時殊不
商之衰昆吾大彭豕韋自稱伯觀昭
江上不返不待齊楚秦晋之出而伯者
之風亦已見矣此老聖著道所以功力
而言也按乾象河鼓三星天子三軍中星
大將軍左星左將軍右星右將軍夏官上大
司馬五軍大國三軍已載之周禮及考穆
王内傳言西還終南修草樓則知授經
昭王時明矣關尹亦自著書九篇關尹
子自時其徒晋公孫辛鈃(吴越春秋鈕作研)字計然
公元前518年
學於老子敬王二年壬午南遊楚平王禮
問道既而適越范蠡師之授十二篇
文子平王問道勾踐位以大夫越伐吴
蠡諫曰兵凶器戰逆德陰謀逆德好用凶器
上帝禁之行將不利文子語也勾踐不聽
敗於夫石室太宰嚭得歸嘗膽圖報
吴既沼計然勾踐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
不可與共安樂蠡用其策從五湖遊計然
佯狂封禺之地嘗登山籌隱今吴興計籌
公元前480年
是也列禦寇鄭圃四十年無識者安
王四年著書八篇老子道莊周字子休
公元前339年
南華顯王三十年楚聘爲相不就隱濠
漆園著書五十三篇莊子存三十三
若夫庚桑楚南榮趎崔瞿士成綺
文子之徒皆當時師事老子傳其道各有著
述載典籍老子遊歷商周亦既乆矣
親見猶龍孔子者可無若人司馬遷
老韓同傳而老氏門人失紀遂使孔老
家之學後世無傳焉惜哉
   西遊章九
老聖晚涉流沙西昇崑崙紫微上宫示有
終也終則有始如四時代行故曰功成名
遂身退天之道曰功成不居其名不去曰不
其所者乆死而不亡者是故聖人觀天
之道執天之行出處進退造物者相爲
窮也崑崙居地之西北高萬餘里廣稱之上
碧落浮黎在焉故羲皇之艮文王之乾俱
西北天地崑崙猶人之有元首天高西
北天門在焉絶頂九峰上應九天上帝
宴羣眞升陟之所瓊林玉樹琪花瑶草七寳
騫林天風披拂琳琅振響自然宫商蓋渾玉
境界也按崑崙山者天之中嶽也在北海
上當天心形如偃蓋上廣下狹叠爲三層
與天日月黄赤二道交會上三光行
焉東曰崑崙西曰玄圃北曰閬苑南連積石
山𡶌水泉北户山上瓊華之闕光碧之
瑶池翠水王母仙居海中四嶽爲之
枝榦十洲三島入海大川圍繞其側絶頂
上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金城千里生金
根之樹瓊柯之林紫雀翠鸞碧桃白李百寳
妙嚴即黄帝天君含樞紐鎮此山與五嶽
山相通常有神往來考校生籍上主填星
之精居於中元一氣天中焉夫海外五嶽
天地五鎮造化五嶽五氣宗祖
也愚謂老聖之升崑崙復歸無極歟崑
崙乃元氣之所舍天帝君之所治凡古之人
世主將相大臣之有大功大德與夫高人
善士之有玄功行者得昇焉豈違天
迷天行者所能企及哉抑聞仙者遷也
學道之士如漢之三茅君張輔漢晋之許旌
葛仙公輩是皆功滿道備初則遷於名山
次則遷於十洲三島至若崑崙而爲上界
仙官不但可與老子爲徒是可與天爲徒
 按淮南子曰禹掘崑崙以下地中有層
 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上有禾木其脩五
 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
 玕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瑶樹在其北
 旁有四百四十門門四里里間九純
 有九井玉横西北之隅北門以内
 不周風傾旋室縣圃凉風樊桐在崑
 崙閶闔之中是其䟽圃䟽圃之池浸之黄
 水黄水周復原是丹水飲之不死
 河水崑崙東北陬貫渤海入禹所導積
 石山赤水出其東南西南南海丹澤
 之東赤水之東弱水出自窮石至于合黎
 餘波入于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
 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
 泉以和百藥以潤萬物崑崙之丘或上倍
 之是謂凉風之山登之不死上倍之是
 謂玄圃登之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
 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原題章十
道德經關令尹喜紀老聖之言老聖之言
無始有始開天立極之道太古上古皇道
帝德之風下至王之功伯之力見之五千餘
囊括天人道上下幾千百代歷歷可推
聖人者三十有二而不名一無古史
也可龜鑑萬世可以綱維人極可以優入
聖域老聖摭古史著道孔聖魯史
春秋一也然不以史名而名道德者是系
三五而爲之題蓋周官外史四方之志三
五帝之書三墳既軼五典不完尚幸世有
此經古道不墜原老聖之意諄諄皇道
爲當世告者正以王伯雜出功力相尚
其所終而民莫措故欲挽破碎渾全回𣻏
漓於淳樸不能使是民爲九皇之民獨不
得少唐虞雍熙之化乎嗚呼聖人天也天
此心聖人此心天此道聖人此道天不自爲
而命之聖人天可無爲也聖人自爲而命
賢人聖人可無爲也賢人不可不聖人
無爲上賢有爲乎下君臣道濟矣故
曰爲無爲又曰無爲無不爲者君臣有分
所在民有恒心所在太古玄風
一道羲皇盛世四海一德無爲之爲猶
大有爲天下者也言則無爲有爲㫖則
人心天理一皆財成贊化之道若夫聖人
不名者非太古無名氏之君則羲軒堯舜
之君歟尊古聖人所以時君世主壽斯道
所以斯世
   章句章十一
道德章句河上公所著也漢文帝清靜
朝臣講習老子未有章句出辭玄文
邃多所不解聞陜河之上有老人老子
駕問焉授帝素書老子一編甄别其㫖析爲
八十一章章著二字以訓一章之義曰體道
養身安民之類是也章句著而注者
出焉然道與世降時有不同注者多隨代所
各自成心而師之故漢人注者爲漢老
子晋人注者爲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爲唐
老子老子清虚無爲者有之言吐納導
引者有之言性命禍福兵刑權術者有之紛
說鈴自爲法曾不知道德本内聖
王之爲要由是不能相發而返以相戾惜哉
蓋自關子文子親見猶龍其所著書
已睽其師之㫖列莊二賢先後不數代其言
清虚玄遠則又過其師之說殆近天不人
孫吴假之兵法申韓詭之爲刑名是又
人而不天宜乎千載之下未有攸證若夫
蓋公曹參清靜寧壹以開漢室隆平之冶是
善用老子道者也抑觀河上公著分章之
題其義虚玄同經㫖而題之之義注者未
有所述故稽治道者闕焉此原㫖所由作也
不書章題而書經曰者尊經若其義則
演諸原㫖中遂併章題爲一篇以舉云
  體道養身安民無源虚用
 成象韜光易性運夷能爲
 無用檢欲厭恥贊玄顯德
 歸根淳風俗薄還淳異俗
 虚心益謙虚無苦恩象元
 重德巧用反樸無爲儉武
 偃武聖德德任仁德
 微明爲政論德法本去用
 同異道化徧用立戒洪德
 儉欲鑒遠忘知任德貴生
 養德歸元益證修觀玄符
 玄德淳風順化守道居位
 謙德爲道恩始守微淳德
 後己三寳配天玄用知難
 知病愛己任爲制惑貪損
 戒强天道任信任契獨立
 顯質
   纂玄章十二
纂玄者五千言樞要老子曰言有宗
有君蓋謂我之所言皆有所宗本見諸古聖
人之立言行事甚易知易行何天下之莫能
知莫能行哉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同出
異名既見而問禮矣又退而竊比焉善述
而信古必有見當日今原㫖之作既已
著其義乃復句别其綱以纂玄言覽者或因
類以證句因句以證章因章以證義庶乎
立言之㫖可白於天下後世言治道者
忽諸
   道
可道(道可道)常道(非常道)久道(長生久視之道)法道(天法道)
聞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明道(明道若昧)夷道(夷道若纇)進道(進道)
(若退不如坐進此道)見道(不窺牖見天道)爲道(爲道日損)聖道(聖人之道)
(爲而不爭)尊道(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貴德)天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天)
(之道不爭而善勝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
道(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古道(執古道古之善爲道者古之所以)
(貴此道者何)貴道(見上)有道(故有道者不處天下有道却走馬以糞孰能損)
(有餘奉天惟有道者)大道(大道廢有仁義大道汎兮其可左右大道甚夷而民)
(好徑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行道(見上)不道(不道早已)非道(非道也哉)
失道(失道而後德)道紀(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
(之始)道奥(道者萬物之奥)道尊(道之尊)道法(道法自然)道常(道常)
(無名道常無爲無不爲)道生(道生一道生之)
   德
廣德(廣德若不足)建德(建德若偷)積德(早服謂之重種德)有德
(有德司契)無德(無德司徹)孔德(孔德之容)貴德(萬物莫不尊道貴德)
玄德(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常知楷式是謂玄德)常德(常德不離復歸嬰兒常)
(德不忒復歸無極常德乃足復歸於朴)上德(上德不德上德無爲無以爲上德)
(若谷)下德(下德不失下德之而有以爲)不德(上德不德是謂不爭之德)
同德(德者同於德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德眞(修之身其德乃眞)德餘
(修之家其德乃餘)德長(修之鄉其德乃長)德豐(修之國其德乃)德
普(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德厚(含德之厚)德善(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德
信(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德畜(德畜之)德貴(德之貴)
   先天
先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無極(復歸無極)虚極(致虚極守靜篤)古
極(是謂配天古之極)無始(無名天地之始)古始(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有
始(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無象(無物之象)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大
象(大象無形大象天下往)象先(象帝之先)同玄(同謂之玄)又玄(玄之)
(又玄)窈冥精(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恍惚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天地
根(是謂天地根)衆妙門(衆妙之門)玄牝門(玄牝之門)萬物
(淵兮似萬物之宗)
   天地
天地(無名天地之始天地不仁萬物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玄牝之門是)
(謂天地根天長地乆爲此天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得一以)
(清地得一以寧)
   萬物
萬物(有名萬物之母萬物作而不辭淵兮似萬物之宗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萬物並)
(作吾以觀其復萬物將自賔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愛養萬物不爲萬物自化萬)
(物得一生天萬物生於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莫不導道而貴德萬物)
(草木之生也柔脆)無物(復歸無物)有物(有物混成)奇物(奇物滋超)
物壯(物壯則老)衆甫(其名不去以閲衆甫)
   天下
天下(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
(託天是以聖人抱一天下可以天下母而以身輕天下爲天下谿天下式爲)
(天下將欲天下而爲之天下神器不以兵强天下不可得志於天下天下不敢臣譬)
(道之在天下大象天下往天下將自正侯王得一以爲天下天下萬物生於有天下)
(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天下希及之清靜天下正取天下常以無事天下有道却走)
(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聖人天下惵惵天下渾其心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以)
(天下天下故爲天下貴以無事天下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大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天下樂推不厭)
(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不敢爲天下先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孰能以有餘奉天下)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可爲天下王)
   國家
國家(民多利器國家滋昏國家昏亂忠臣)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乆)鄰
國(鄰國相望)治國(愛民治國能無爲乎以正冶國治大國若烹小鮓以知治國國)
(之賊不以治國國之福)大國(大國下流天下之交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大)
(國不過兼畜人)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小國寡民)
修國(修之國其德乃豐)修家(修之家其德乃餘)修鄉(修之鄉其德乃)
(長)觀鄉(以鄉觀鄉)觀國(以國觀國)觀家(以家觀家)
   太上
太上(太上下知有之)
   聖人
聖人(是以聖人無爲之事是以聖人之治聖人不仁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是)
(以聖人爲腹不爲是以聖人抱一天下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聖人用之則爲官長)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聖人終不爲大是聖人不行而知聖人無常聖人在)
(天下聖人皆孩之故聖人云我無爲而民自化是以聖人方而不割聖人不傷是以)
(聖人猶難之聖人無爲故無敗是以聖人欲不欲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是以聖)
(人處上而民不重是以聖人被褐懷玉聖人不病是以聖人自知自見是以聖人爲而)
(不恃故聖人聖人左契不責於人聖人不積聖人之道爲而不爭)
   君臣
天子(故立天子三公)王大(王亦大)王天(王乃天)天王(是謂)
(天下王)人主(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天下)萬乘主(奈何萬乘之主而以)
(身輕天下)社稷主(是謂社稷主)器長(不敢天下先故成器長)官
長(聖人用之則爲官長)配天(是謂配天古之極)王公(惟孤寡不穀而王公)
(以爲稱)公(王公乃)王三公(置三公)侯王(侯王若能守侯王得一以)
(爲天下侯王無以正而貴高侯王自謂孤寡不穀)爲王(故能爲百谷王)君(言有)
(宗事有君躁則失君)臣(國家昏亂忠臣輕則失臣樸雖小天不敢臣)
   士君子
善士(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善爲十者不武)上士(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
士(中十聞道若存若亡)下士(下士聞道大笑之)君子(是以君子終日行不)
(離輜重是以君子居則貴左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大丈夫(是以大丈夫處)
(其厚不處其薄)
   父子
教父(吾將以爲教父)六親(六親不和有孝慈)孝慈(絶仁棄義民復孝慈)
國母(有國之母可以長乆)天下母(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萬物
(有名萬物之母)食母(而貴求食於母)母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子母(既知)
(其子復守其母)嬰兒(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常得不復歸嬰兒乘乘兮若嬰兒)
(之未孩)未孩(見上)孩之(聖人皆孩之)赤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子
孫(子孫祭祀不輟)雌雄(知其雌守其雄)牝牡(未知牝牡合而䘒作)
   師學
師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人師(善人不善人之師)大匠(夫代大匠斲)
爲學(爲學日益)爲文(以爲不足)學不學(學不學衆人之所過)
絶學(絶學無憂)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主賔
主(不敢爲主而爲客萬物歸焉而不爲愛養萬物而不爲主)賔(萬物將自賔)
客(儼若客樂與餌過客止)
   人民
善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善人不善人之師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寳不善人之所)
(保)不善人(見上)異人(我獨異於人)愚人(我愚人之心也哉)衆
人(衆人熙熙衆人皆有餘衆人皆有以復衆人之所過)俗人(俗人昭昭俗人察察)
救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棄人(見上)治人(冶人事天莫若嗇)殺人
(夫樂殺人不可得志於天下殺人衆多悲哀泣之)知人(知人者智)勝人(勝人)
(者有力)示人(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用人(善用人者爲下)爲人(既以)
(爲人己愈有)與人(既以與人己愈多)使民(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
(貨使民不爲不見可欲使民不亂使民無知無欲若使民常畏死而爲奇者使民)
(重死不遠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愛民(愛民治國能無爲乎)明民(非以明民)
(將以愚之)百姓(以百姓芻狗功成事遂百姓皆日我自百姓皆注其耳目)不
責人(是以聖人左契不責於人)
   軍旅
將軍(偏將軍左上將軍處右)大軍(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佳兵(夫佳兵者)
(不祥之器)敵兵(仍無敵執無兵)甲兵(雖有甲兵無所用之入軍不被甲兵)用
兵(以奇用兵用兵有言不敢爲主而爲客)抗兵(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兵强
(兵强則不勝)師處(師之所處荆棘生焉)田獵(馳騁田獵令人發狂)
   盜賊
盜賊(絶巧棄利盜賊無有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智賊(以智治國國之賊)盜
誇(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鬼神
鬼神(以道蒞天下者其鬼不神)神聖(非其神不傷聖人亦不傷人)神靈
(神得一靈神無以靈將恐歇)
   身體
虛心(虚其心)常心(聖人無常心)爲心(以百姓心爲心)渾心(惵惵)
(爲天下渾其心)民心(使民不亂)心氣(心使氣曰强)弱志(弱其志)
有志(强行有志)强骨(强其骨)骨弱(骨弱筋柔而握固)筋柔
(見上)有力(勝人有力)用力(是謂用人之力)身先(後其身而身先)身
存(外其身而身存)身殃(無遺身殃)身退(功成名遂身退)有身(吾有大患)
(爲吾有身)無身(及吾無身有何患)終身(塞其兊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兊濟)
(其事終身不救)修身(修之身其德乃眞)貴身(貴以身爲天下)愛身(愛以)
(身爲天下)患身(貴大患若身)殁身(道乃乆殁身不殆)傷手(夫代大匠)
(斲希有不傷手矣)攘臂(攘無臂則攘臂而仍之)實腹(實其腹)爲腹
(爲腹不爲目)爲目(見上)目盲(五色令人目盲)耳聾(五音令人耳聾)口
爽(五味令人口爽)口味(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䘒作(未之牝牡之合而䘒)
(作精之至也)精至(見上)足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性命
谷神(谷神不死是謂玄牝)沖氣(冲氣以爲和)專氣(專氣致柔)精眞
(其中有精其精甚眞)復命(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營魄(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光明(用其光復歸其明)光耀(光而不耀)守中(不如守中)握固(骨弱)
(筋柔而握固)抱一(挹一能無離乎挹一爲天下式)混一(故復混而爲一)
   生死
生死(出生入死生之徒死之徒人生動之死柔弱者生之徒堅强者死之徒)
有生(有生於無)道生(道生一)先生(先天地生)生生(以其生生之厚)
攝生(蓋聞善攝生者)求生(以其上求生之厚)相生(有無相生)長
生(以其不自生故長生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乆視之道)厭生(無厭其所生)
無生(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貴生(見上)不死(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無死(以其無死地)重死(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或存(湛兮似或存)若
存(綿綿若存)不亡(死而不亡者壽)壽(見上)
   冲玄
道冲(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若沖(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冲和(沖氣以爲和)
知和(知和曰常)和光(和其光)玄同(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玄通
(微妙玄通不可識)玄德(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覽(滌除)
(玄覽能無疵乎)觀妙(常無欲以觀其妙)要妙(雖知大迷是謂要妙)敦樸
(敦兮其若樸)素樸(見素抱樸)復樸(復歸於樸)自樸(我無欲而民自樸)
樸小(樸雖小天不敢臣)無名樸(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
(欲)
   清靜
清靜(清靜天下正)以清(天得一以清)徐清(孰能濁以靜之徐清)虛
靜(致虚極守靜篤)好靜(我好靜而民自正)常靜(牝常以靜勝牡)靜復
(歸根靜靜復命)以靜(不欲以天下將自正)自然(希言自然以輔萬物)
(之自然道法自然)
   五常
仁義(大道廢有仁義絶仁棄義民復孝慈)善仁(與善仁)不仁(天地不仁)
(以萬物芻狗聖人不仁百姓芻狗)上仁(上仁之而無以爲)失(失)
(而後義)上義(上義之而有以爲)失義(失羲而後禮)上禮(上禮爲之)
(而莫之應)喪禮(言以喪禮處之戰勝喪禮處之)聖知(絶聖棄知民利百倍)
有知(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知慧(知慧出有大僞)知多(民之難治以其)
(知多)忠信(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有信(其中有信)善信(言善信)
德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寡信(輕諾者必寡信)不信(信不)
(足有不信美言不信)
   言行
言宗(言有宗事有君)吾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希言(希言自然)善言
(善言無瑕謫)貴言(猶兮其貴言)建言(故建言有之曰)信言(信言不美)
正言(正言若反)多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虚言(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
(言哉)美言(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美言可以市)不言(聖人不言之教不言之)
(教無爲益知不言言者不知天之道不言而善應)尊行(尊行可以加人)贅
行(餘食贅行)行妨(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政教
政治(政善冶)聖治(是以聖人之治)難治(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民之)
(難治以其知多)行教(行不言之教)冶亂(治之於未亂)法令(法令滋彰)
(盜賊多有)
   功名
有功(不自伐故有功)無功(自伐無功)功成(功成不居是以不去功成)
(事遂百姓皆謂我自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功成名遂身退)名遂(見上)名
身(名與身孰親)可名(名可名)常名(非常名)異名(同出異名)
强名(强爲之名曰大)無名(道常無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有名萬物之母)
(道隱有名)
   富貴
富貴(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知富(知足者富)自富(我無事而民自富)貴
賤(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貴身(貴大患若身貴以身爲天下)我貴(知我)
(者希則我者貴)自貴(自愛不自貴)貴言(猶兮其貴言)不貴(不貴難得)
(之貨)古貴(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
   賢愚
尚賢(不尚賢使民不爭)見賢(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愚始(前識者道)
(之華而愚之始)以愚(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愚心(我愚人之心也哉)
   善惡
善惡(善之與惡相何若)善應(天道不言善應)善勝(善勝敵者不爭)
善謀(繟然善謀)善建(善建不拔)善抱(善抱者不脱)善下
(江海所以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善言(善言無瑕謫)善行(善行無轍迹)
善計(善計不用籌策)善閉(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善結繩約而)
(不可解)上善(上善若水)善地(居善地)善利(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
淵(心善淵)善仁(與善仁)善能(事善能)善時(動善時)知善
(天下皆知善之爲善)常善(是以聖人常善救人)不善(人之不善何棄之有)吉
凶(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作凶(不知妄作凶)利害(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勇於敢則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禍福(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親
譽(其次親之譽之)畏侮(其次畏之侮之)悲哀(殺人衆多悲哀泣之)大笑
(下士聞道大笑之)大怨(和大怨必有餘怨)
   愛欲
愛身(愛以身爲天下)自愛(自愛不自貴)甚愛(甚愛必大費)天惡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人惡(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物惡(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無欲(常無欲可名於小)寡欲(見素抱朴少私寡欲)不欲(不欲以是以)
(聖人欲不欲其不欲見賢)所欲(兩者各得其所欲)欲得(咎莫大欲得)得
失(得者同於得失者同於失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不失(不失其所者乆天網恢恢)
(䟽而不失)成敗(常於幾成而敗之)敗失(爲者敗之執者失之聖人無爲故無)
(敗無執無失)無敗(愼終如始則無敗事)損益(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益
損(見上爲學日益爲道日損)寵辱(寵辱若驚)榮辱(知其榮守其辱)不辱
(知足不辱)若辱(大白若辱)知止(知止不殆)知足(知足者富知足之足常足)
(矣知足不辱)不知足(禍莫大不知足)補不足(天之道損有餘而補)
(不足)損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剛柔
剛强(柔勝剛弱勝强柔弱勝剛强)柔弱(見上天下柔莫過於水人之生也)
(柔弱柔弱者生之徒)堅强(其死也堅强堅强者死之徒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勝)强
大(强大下柔弱處上)强梁(强梁者不得其死)取强(不敢以取强)勿
强(果而勿强)致柔(專氣致柔)弱用(弱者道之用)矜伐(不自矜故長不)
(自伐故有自矜者不長自伐無功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爭戰
不爭(夫惟不爭無尤夫惟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以其不爭天下莫能與之)
(爭天之道不爭而善勝是謂不爭之德善勝敵者不爭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善戰
(善戰者不怒)輕敵(禍莫大輕敵輕敵幾喪吾寳)戰勝(戰勝喪禮處之夫)
(慈以戰則勝)善勝(善胜敵者不爭)勇敢(勇於敢則勇於不敢則活)殺
活(見上)大威(民不畏大威至矣)司殺(常有司殺者殺)
  (無爲)
無爲(道常無爲無不上德無爲無以爲上仁之而無以爲是以知無爲)
(之有益無爲之益天下希及之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爲無爲無爲無不愛民治國)
(能無爲乎人能無以生爲者)
   有爲
有爲(下德之而有以上義之而有以爲)强爲(故强爲之容)不爲
(愛養萬物不爲萬物歸焉而不爲不敢天下不敢爲主而爲客不爲而威天)
(下神不可爲使民不爲盜使夫知者不敢爲也)
   爲之
爲之(將欲天下而爲之上禮之而莫之應)爲器(樸散則爲器)爲長
(聖人用之則爲官長)爲父(吾將以爲教父)爲主(不敢爲主)爲客(而爲客)
爲士(善爲士者不武)爲道(古之善爲道者)爲文(以爲不足)爲一
(故復混而爲一)爲式(抱一天下式)爲和(冲氣以爲和)爲貴(故爲天下)
(貴)爲基(高以下爲基)爲稱(而王公以爲稱)爲美(天下皆知美之爲美)
爲善(天下皆知善之爲善)爲利(有之以爲利)爲用(無之以爲用)爲
奇(正復爲奇)爲妖(善復爲妖)爲敗(爲者敗之)爲谿(爲天下谿)爲谷
(爲天下谷)
   天文
天長(天長地乆)天清(天得一以清)天大(域中有四大天大)冲氣
(冲氣以爲和)甘露(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飄風(飄風不終朝)驟雨(驟雨)
(不終日)冰釋(涣若冰將釋)
   地理
地乆(天長地乆)地寧(地得一以寧)地大(天大地大)善地(居善地)
谿谷(爲天下谿天下谷)江海(猶川谷之與江海)百谷(江海所以能爲)
(百谷王)曠谷(曠兮其若)谷涉川(豫兮冬涉川)善淵(心善淵)魚
淵(魚不可脱於淵)若水(上善若水)壘土(九層之臺超於壘士)田蕪(田甚)
()道徑(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域大(域中有四)
(大)
   時令
善時(動善時)春臺(如登春臺)若(豫兮冬涉川)凶年(大軍之後)
(必有凶年)終朝(飄風不終朝)終日(驟雨終日終日號而嗌不嗄)日益
(爲學日益)日損(爲道日損)日久(民之迷其日固乆)陰陽(負陰抱陽)寒
熱(躁勝寒靜勝熱)
   草木
草木(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抱木(合抱木生毫末)木共
(木强則共)荆棘(荆棘生焉)根柢(深根固柢)歸根(夫物芸芸各歸其根)輕
根(重爲輕根)
   宫室
九層臺(九層之臺超於壘士)朝甚除(朝甚除倉甚虚)倉虚(見上)户
牖(鑿户牖以爲室)鑿室(見上)塞兊(塞其兊閉其門)閉門(塞其兊閉其門)
開兊(開其兊濟其事)出户(不出户知天下)窺牖(不窺牖見天道)方隅
(大方無隅)安居(安其居樂其俗)樂俗(安其居樂其俗)狹居(無狹其所居)
關鍵(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春臺(如登春臺)四鄰(猶兮若畏四鄰)榮
觀(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妙門(衆妙之門)有室(有室之用)玄門(玄牝之門)
天門(天門開闔)
   器用
樸器(樸散則爲器)神器(天下神器不敢爲也)大器(大器晩成)利器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民多利器國家滋昏)兵器(夫佳兵不祥之器)埏埴
(埏埴以爲器)器用(有器之用非君子之器不得己而用之)什伯器(使有)
(什伯之器而不用)橐籥(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芻狗(以萬物芻狗以百)
(姓爲芻狗)金玉(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車用(當其無有車之用)如玉(不欲)
(碌碌如玉)懷玉(被褐懷玉)輻轂(三十輻共一轂)拱璧(雖有拱璧以先駟馬)
無輿(數輿無輿)舟輿(雖有舟輿無所乘之)輜重(君子終日不離輜重)
匠斲(是謂代大匠斲)左契(聖人左契不責於人)司契(有德司契無德)
(司徹)籌策(善計不用籌策)利劍(帶利劍)張弓(天之道其猶張弓乎)天
網(天網恢恢䟽而不失)結繩(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繩約(善結者無繩約而不)
(可解)
   服飾
服采(服文采)美服(甘其食美其服)被褐(被褐懷玉)
   食貨
飲食(厭飲食)餘食(餘食贅行)甘食(甘其食)食稅(以其上食稅之)
(多)樂餌(樂與餌過客止)財貨(財貨有餘)貴貨(不貴難得之貨難得之貨)
(令人行妨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禽蟲
兕角(兕無所投其角)虎爪(虎無所措其爪)駟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走
馬(却走馬以糞)戎馬(戎馬生於郊)毒蟲(毒蟲不螫)猛獸(猛獸不據)
攫鳥(攫鳥不搏)太牢(衆人熙熙如享太牢)淵魚(淵不可脱於魚)小鮮
(治大若烹小鮮)
   疊字
繩繩(繩繩不可名)芸芸(夫物芸芸復歸其根)熙熙(衆人熙熙)乘乘
(乘乘兮若無所歸)沌沌(沌沌俗人昭昭我獨若昏)昭昭(見上)察察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悶悶(其政悶悶其民淳淳)淳淳(見上)碌碌(不欲碌碌)
(如玉落落如石)落落(見上)缺缺(其民缺缺)
玄經原㫖發揮卷下
玄經原㫖發揮
上古之初人人老子家家德言不可
安有五千言以爲之經大樸既散元經會之
七有聖人跨歷商周笑視爭奪遐想庸成大
庭之不可於是五千言以陳古義以正
人心青牛去遠微言轉堙五千演爲數十萬
言將以發道德之所未盡使博大眞人與上
三皇同時不著書使後世盡漢文盡蓋公
則原㫖之書亦不出於今河上此書自先
而來十有二章别自爲書開闔古今經緯
理數函關的意玄學大成之者
軒軒乎見鴻濛泠泠然適建德身世自遠内
外俱忘亦猶淵明羲皇禪宗威音
周茂叔太極無極雖然運有汙隆而古
今無一道有分裂而宇宙無兩身安知老
子之非先生又安知先生非我異時白石
洞天水光山色之中從杖履稽首三問
必屬之我矣盧山道士黄石翁敬書
生民果有初乎夫開物成務十三卦之外
餘聞而雲火水龍鳥師之紀郯子之學爲有
是故莊周之論容成而下凡十二氏夫豈
寓言黄帝以前泰山者七十二又豈臆說
與蓋五太肇而化育九紀終而甲歷作推
之而可求其故遡之而可見其倪者易老而
公元前368年
外惟皇極一書而已然嘗論之元運世
公元前339年
年也歲月日時小年皇帝王伯所由
開物閉物之所由遂其可究者日甲月巳星
癸爲少昊之世而甲子紀年日甲月午星甲
夏禹之日而王道著然則六萬四千八
公元1304年
百有一年以往之故斷自堯甲辰而上豈無
可載之事特簡散落之而無其徵此堯
所由略也南谷杜尊師道際兩朝學探古
始嘗以謂一身八卦爲盤開天之徴一
曰之旦夜爲開物閉物之辨故摭諸古史
書所稱九紀參之老子微意迄禹二會半以
前逆推而分初中後三皇氏以系人極既立
事由是而求之則於皇一書爲有原始
之補而其意則尊皇道帝德而已也題其
書曰原㫖發揮分爲十二章六章至周而
終下六章老子本末大抵發明老子身爲
藏史凡三皇五帝之書無不目見所著五千
言辭玄㫖隱然無名古史故取之以補邵
子之所不陳殆人間宜有書也尊師老子
謂言天人不可也然使爲國家者得其
言而用之則君俞上臣敏於下斯民囿玄
公元1306年
穆之或者老子意平於是乎大德十年
冬十有二月望弟子句章任士林書于錢塘
自然道士之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