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20758c 页
卷一 第 1a 页 0391-006.png
玄经原旨发挥卷上
     教门后学当涂杜道坚著
 老圣著玄经以道德名者尊皇道尚帝德
 也言道德则王伯功力在焉尝观康节以
 老子阐皇极故愚以皇极疏老子同一道
 也天下惟道理最大老子言道而不言理
 理其在乎天地古今君臣民物之间各具
 理气象数莫不由斯道也皇极经世所以
 系皇帝王伯道德功力亦不出理气象数
 之四端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
卷一 第 1b 页 0391-007.png
 大王亦大愚著原旨发挥十有二章前六
 章述皇帝王伯道德功力之叙后六章述
 老子降生授经西游之略又岂能外理气
 象数而有言耶皆所以明大道也言先天
 理也言元始气也开物非象乎数其在矣
 象数具而人道兴焉其始太上其次三五
 其次王伯喻以岁则太上春也三五夏也
 王伯秋也冬则闭物之后开物之前乎喻
 以日则旦而昼昼而暮喻以身则幼而壮
 壮而老也惟其会运有不同故其世代有
卷一 第 2a 页 0391-008.png
 脩短观者当自考之
   先天章一
先天先天而天者也其虚无自然无极之道
乎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曰道生一一生二
是皆形容先天之道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
象求也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太易也
道也无极也易有太极道生一也一生二太
极生两仪也周子则曰太极本无极也文言
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右先天之道论议不一有先则必有后有
卷一 第 2b 页 0391-009.png
 先后则必有中见诸典籍大槩有三以太
 极为中者则极前为先天极后为后天此
 以道言也以伏羲之画为先天文王之重
 为后天者此以卦言也以一元中分前六
 会为先天后六会为后天此以世言也凡
 天下事事物物莫不各有一先天之道言
 先天则后天在焉以吾身而言有一情未
 动之先有有生未生之先以天地而言则
 有天地未分之先同一先天也先天者其
 道乎其存而不论者乎
卷一 第 3a 页 0391-010.png
   元始章二
元始一元之始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
生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曰能知古始是
谓道纪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者始
而亨者也列子曰天地之先无物无物天地
安从生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天
地之先有五太列子言其四而不言太极其
曰气形质具万物浑沦而未相离言浑沦则
太极在焉必有神帝者主乎其间易所谓神
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主宰之谓帝是曰元
卷一 第 3b 页 0391-011.png
始国家严事祈天求命必斋戒以将之盖有
所祖也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
其中故世之言天者必假历数以明之诸家
载籍不同惟邵子皇极经世可法焉其原推
本易老之言参之尧典钦若昊天历象日月
星辰验诸皇帝王伯道德功力而成其书经
以元会运世讳以日月星辰一元十二会一
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年十
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一时三十分
一分十二杪易与天地准皇极又准于易易
卷一 第 4a 页 0391-012.png
虽不言历数而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
历数在矣皇极之用十二三十者其法以元
准岁会准月运准日世准时也一世三十年
一运十二世三百六十年一会三十运一万
八百年一元十二会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而天地万物一元之数终焉元而上杪而下
存而不论矣其要以会准月者十二会应十
二辰也天地之气始于子终于亥其始一会
应于子二会应于丑顺而十二会则终于亥
矣终则有始一元而一元此道之所以始乎
卷一 第 4b 页 0391-013.png
无始终乎无终知此则可与造物者游而始
得乎环中
元经会之一始于太易
太易(日甲一月子一/星甲一辰子一)太易未见气也太易
初年之岁月日时俱起甲子历五千四百年
而有(太初)
太初(日甲一月子一/星己十六辰子一百八十一)太初元
气始萌也又如其年合一万八百年是为一
会大则当一岁之子月小则当一日之子时
先天无极元始祖气至此而静极者动一阳
卷一 第 5a 页 0391-014.png
生焉康节有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
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盖此谓也
元经会之二有太始
太始(日甲一月丑二/星甲三十一辰子三百六十一)太始
气形始端也五千四百年而有太素
太素(日甲一月丑二/星己四十六辰子五百四十一)太素
形变有质也又如其年合二万一千六百年
为二会应一岁之丑月一日之丑时惚恍之
物象窈冥之真精者玄同妙合二阳生矣
元经会之三有太极
卷一 第 5b 页 0391-015.png
太极(日甲一月寅三/星甲六十一辰子七百二十一)太极
万物混沦而未相离也所谓存于浑沌未判
之先达于气质成象之表充塞天地贯通古
今大造不能外者也五千四百年浑沦肇判
阴阳开辟应一岁之寅月朔后之半月一日
之寅时寅初之四刻者乾坤成象以清以宁
三阳泰而万物动萌矣
 右一元之始历五太凡二会有半积二万
 七千年邵子称日甲月子于元之始愚于
 五太称年者以其有理气象数具于未然
卷一 第 6a 页 0391-016.png
 之中也殆亦画前之易欤老子曰天下万
 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皇极数起于天地未
 开辟二会半之先数终于天地已闭物一
 会半之后亥子丑三会犹岁之冬日之夜
 谓有物邪则天地玄冥万物伏藏谓无物
 邪则窈冥恍惚万物未尝不在故曰先天
 地而始后天地而终终则又变而通矣故
 述十二会而于元之下俱称日甲一一而
 二二而三充此以往巧历不能知康节著
 书其元不得不自日甲始又安知不已有
卷一 第 6b 页 0391-017.png
 由甲至癸之元乎愚尝曰今日天地昨日
 天地也明日天地今日天地也知此则康
 节之书可推矣
   开物章三
开物天地开辟也言天地万物咸自此出易
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老子曰道生之德
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盖天地万物具开物之
先太极剖而形之成之之质著矣其为道也
在天曰灵在地曰宝合天地而言夫是之谓
灵宝
卷一 第 7a 页 0391-018.png
开物(日甲一月寅三/星已七十六辰子九百一)开物之初
当甲子元丙寅会已卯运甲子世甲子年方
是时也天地定位玄黄凝合而玄元始之气
具三气混而浑沌氏者出按历书云浑沌氏
一曰盘古氏天地浑沦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
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百岁天极
高地极厚盘古极长方盘古之半当元经会
之四
元经会之四
卷一 第 7b 页 0391-019.png
盘古氏(日甲一月卯四/星甲九一辰子一千八十一)老子
曰神得一以灵其盘古氏为之初乎以皇极
推之万八百岁是为一会之数氤氲化醇具
太极之全体有圣人之神而未尝形焉者也
其生也神灵极天之高极地之厚宰御形气
胚腪万有其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
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然则盘古万物之祖也
噫盘古之说固近于迂愚尝读易至天地定
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俛仰
之间盘古未尝不在大矣哉庖牺氏之画卦
卷一 第 8a 页 0391-020.png
也乾为天为首南方之卦也坤为地为腹北
方之卦也天地定位矣艮为山为鼻(见麻衣/易传)
西北之卦也兑为泽为口东南之卦也山泽
通气矣震为雷为足东北之卦也巽为风为
(见麻/衣传)西南之卦也雷风相薄矣坎为水为
耳西方之卦也离为火为目东方之卦也水
火不相射矣合八卦之象而万物悉备于我
此人所以为万物灵也盘古岂远吾哉即开
物一万八百年合元始三会有半计三万七
千八百年盘古氏没初天皇氏出
卷一 第 8b 页 0391-021.png
 右盘古分形化生万有老子曰天得一以
 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于以见民同胞物同
 与莫不自盘古一气中来盘古当元经会
 三之下四之上以一日喻之当寅卯方交
 之时曙色未分若天皇氏之世则当卯正
 之四刻大明东生万物并作人道兴焉逮
卷一 第 9a 页 0391-022.png
 浑沌凿而盘古死所谓阴阳之良能道得
 之而为泰一天得之而为天一帝得之而
 为帝一日月星辰之所以著水火土石走
 飞草木之所以形雨风露雷暑寒昼夜之
 所以晦明变化森列昭布神而明之按道
 典有称龙汉赤明上皇之年当是开物肇
 始上天之号大有金书曰化生天宝君灵
 宝君神宝君者此皆自然而然非假胎孕
 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也故曰不可
 思议或谓盘古肇天地祖万物岂天地万
卷一 第 9b 页 0391-023.png
 物由盘古而分乎曰不然天地万物当盘
 古之先已有无象之象具于浑然之中盘
 古出而天地万物形矣是故即吾身而喻
 梦觉死生旦暮今古一也以是而观则可
 以齐万物一死生天地无穷物无穷而吾
 亦一无穷也
   太上章四
太上太古上古也太上无名其次有名其次
名名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侮之传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
卷一 第 10a 页 0391-024.png
次立言粤自初天皇施及王伯无为有为揖
逊征伐兴亡理乱见于亲誉畏侮之辞尽矣
无乃道愈降而德愈衰乎
 按诸象讳历书云三皇九纪是为九皇犹
 三代以来曰世曰代一曰五龙纪二曰合
 雄纪三曰叙命纪四曰连通纪五曰五姓
 纪六曰脩蜚纪七曰因提纪八曰襌通纪
 九曰流讫纪又按河图代姓纪自合雄始
 者七而五龙流讫不与焉谓太古生民之
 始男女媾精以女生为姓始三头谓之合
卷一 第 10b 页 0391-025.png
 雄纪生号三世合雄氏没子孙相传记其
 寿命是谓叙命纪通纪四姓生子二世男
 女众多群居连通是谓连通纪生子一世
 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天下群居以类相
 亲男女众多分为九头各有居方故号居
 方氏生子三十二世强弱相凌欲生吞害
 中有神人提挺而治故号提挺氏生子三
 十五世通纪七十二姓故号通姓氏诸家
 纪说颇有异同然无传人无传政非无传
 人传政也典籍未生独何传乎故以今溯
卷一 第 11a 页 0391-026.png
 古有不可以意求以古沿今有不可以不
 纪姑两存之若夫天之星斗文章鬼神之
 雷霆号令有不待人文之出而后明然粲
 然赫然乎仰观俯察之间而则象之治盖
 本乎此
初三皇氏
五龙纪一五龙五姓也玉皇通一历作勾龙

初天皇氏(日甲一月卯四/星己一百六辰子一千二百六十一)天皇十
二头(头目十二人见/皇甫谧三五历)元气肇始有神人号天
卷一 第 11b 页 0391-027.png
皇氏为物初生民之主立极定位而神化无
穷焉(徐整三/五历纪)物初生民与动物同出一气分
形未清故有蛇身人首者有人身牛首者如
天之二十八宿地之十二宫神皆以禽兽之
名而名盖禽兽与人同禀天星地灵而生故
称人曰裸灵焉则知天皇氏之民无思无为
若婴儿之未孩餐元饮和抱道自然老子曰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㨿攫
鸟不搏是时人寿千馀岁子孙相承历十五
运合五千四百年初天皇氏没初地皇氏作
卷一 第 12a 页 0391-028.png
当元经会之五
元经会之五
合雄纪二合雄三姓春秋纬作合雒纪初置
天地经作含雄纪通鉴外纪作摄提纪
初地皇氏(日甲一月辰五/星甲一百二十一辰子一千四百四十一)地皇氏
十一头(十一/人也)继初天皇氏而王德合自然功
赞天地定星辰分昼夜调阴阳制寒暑四时
顺序人民毓万木折万草萌鳞介羽毛飞潜
动植各正生成则知地皇氏之民若婴儿之
既孩餐霞茹芝无饥饱劳役老子曰载营魄
卷一 第 12b 页 0391-029.png
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是时
人上寿犹千岁子孙相承历半会五千四百
年初地皇氏没初人皇氏作
叙命纪三叙命四姓天地经作厚令纪通一
历作玄命纪外纪作合雒纪
初人皇氏(日甲一月辰五/星己一百三十六辰子一千六百二十一)人皇九
(九人/也)当是时也生类日众如孩已童天性
既凿人欲渐萌披木叶藉草莱食果饮水长
幼群居无爪牙之利以禦猛兽无官民之分
以制刚暴强食弱肉民不堪处即山川土地
卷一 第 13a 页 0391-030.png
之势财度九州九头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
皇居中以制八辅谓之九头纪老子曰执大
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子孙相承历五
千四百年初人皇氏没中天皇氏出当元经
会之六
 按初天皇氏继盘古以长天下合初地皇
 氏初人皇氏共治一会有半凡一万六千
 四百年通前五会积五万四千年天初三
 皇世代宜有短长不应俱得五千四百年
 之整然以皇极推之虽日有盈缩而月之
卷一 第 13b 页 0391-031.png
 日不出三十月有小大而岁之月不出十
 二岁月日时小年也元会运世大年也则
 知物初生民元气浑然无营无欲相忘冥
 芒之中世寿绵邈物无害者故老子曰圣
 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
 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愚尝叹曰后世有
 三皇之土字而三皇无后世之人民为之
 长者能使是民为三皇之民以广处三皇
 之地则老子作书本旨不为徒言矣
中三皇氏
卷一 第 14a 页 0391-032.png
元经会之六
连通纪四连通六姓一作连遥纪
中天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甲一百五十一辰子一千八百一)中天皇号
泰皇氏继初人皇氏而王入六会之初当时
之民如童初冠生实不足以济饥馁取动物
之可食者而饱其腹恬淡自安他无营争虽
有君长之而民安其故伯阳父曰泰古二皇
得道之君立乎中央神与化行以抚四方是
故能天运地□而轮转无废水流不止而与
万物相终始世代相承历五千四百年中天
卷一 第 14b 页 0391-033.png
皇氏没中地皇氏出
五姓纪五河图云通纪五姓
中地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己一百六六辰子一千九百八十一)中地皇
号有巢氏继泰皇氏而王当是时也山无蹊
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
草木遂长人民野处不胜虎狼蛇豕之毒有
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冬则处穴夏
则居巢寒暑有备禽虫不伤然后民安其所
天下九头咸归而尊事之子孙相承历五运
凡一千八百年中地皇氏没中人皇氏出
卷一 第 15a 页 0391-034.png
脩蜚纪六脩蜚九姓河图作居方氏外纪作
循蜚纪
中人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甲一百七十一辰子二千四十一)中人皇号
燧人氏继有巢氏而王人民巢居穴处饮血
茹毛伤害腹胃渐致夭丧有燧人氏始教民
钻木取火炮生为熟避腥去臭养人利性遂
天之道故号燧人氏天下之民饱其熟味含
哺鼓腹其行填填其视颠颠阴阳和顺鬼神
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老子曰
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
卷一 第 15b 页 0391-035.png
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
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世代相承历一千三百
一十年而后天皇氏作
 按中三皇之世民俗真淳凡为君人之长
 不有制作大功民无称焉故有巢氏以构
 巢得号燧人氏以钻火得号即其功德而
 民称之厥后子孙因以命氏故伏羲之诸
 侯犹有有巢氏者存而后又为相代之君
 一号大巢氏非一有巢可知矣
   三五章五
卷一 第 16a 页 0391-036.png
三五后三皇逮五帝也老子曰上德不德是
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
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传曰太上立德
其上德之谓乎上德次道故曰太上立德是
兼三五而言也庄子曰古之人在混芒之中
与一世而澹漠焉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
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
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
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
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古道变矣
卷一 第 16b 页 0391-037.png
庄子当时必得尚窥古史故序群后世次颇
同诸说中三皇共八千五百一十年通前合
六万二千五百一十年而后天皇伏羲氏作
后三皇氏
因提纪七河图作提挺氏
后天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丁一百七十四辰未二千八十四)后天皇号
伏羲氏风姓岁超摄提始甲寅以木德王都
太昊之墟教民伏牺因以为号冶金成器示
民炮食一号庖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画八
卦造书契作甲历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
卷一 第 17a 页 0391-038.png
而圣职教化之道兴当时人民群处纲常未
立伏羲德合上下法两仪以正君臣父子夫
妇之义于是人伦乃正继天而王为百王先
尊之曰天皇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六年传女
娲至无怀通十五代历一千三百单七年而
后地皇神农氏作
 按共工氏伏羲之诸侯也其后祝融氏生
 神农是谓炎帝后至尧时复有共工云者
 盖子孙相仍为官为氏尔
禅通纪八禅通七十二姓河图作通姓纪
卷一 第 17b 页 0391-039.png
后地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辛百七十八辰卯二千一百二十八)后地皇
号神农氏姜姓超辛丑以火德王都鲁当时
人民啖茹生疾阴阳相寇神农尝百草制百
药以疗之教民耒耜之利以播种百谷民乃
粒食日中为市有无相通使民宜之诸侯夙
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谏而杀之神农脩德夙
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其地南通交趾北接
幽都西距三危东连旸谷在位一百四十年
传临魁至榆冈八世历五百二十六年而后
人皇氏作
卷一 第 18a 页 0391-040.png
流讫纪一作疏仡纪小司马三皇纪云流讫
纪当黄帝时置九纪之间
后人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千百七十九辰申二千百四十五)后人皇
号轩辕氏公孙姓长于姬水改姬姓超庚子
以土德王都轩辕之丘因号焉承榆冈之衰
蚩尤不用命战于涿鹿戮于中冀于是以云
纪官举风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得六相
而天地治神明至次而太常奢龙祝融大封
后土仓颉之伦职之以事始作宫室舟车臼
杵弧矢棺椁铸钟鼎服牛乘马以利天下命
卷一 第 18b 页 0391-041.png
仓颉制字而衣冠文物礼乐法度兴焉遂使
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车区占星气大挠作甲
(一云伏羲命大挠作/甲历岂世袭其官云)伶伦造律吕隶首作
算数容成总斯六术成阴阳律历之书昼野
分州经土设井人民不争百官无私市不预
贾相让以财四夷宾贡诸侯咸归是为黄帝
闻广成子居空同之山往拜问道在位一百
年跨鼎湖登云天而仙黄帝之子二十五宗
得姓者十四人别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
任荀僖佶儇依正妃嫘祖生二子曰玄嚣是
卷一 第 19a 页 0391-042.png
为青阳曰昌意是为若水侯
 按史历诸书称皇者九以九纪考之则初
 中后各为三皇也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
 职教化故圣人为生民立极为天下后世
 开物成务而已曾何有心于名号哉伏羲
 氏传女娲氏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栗陆
 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皞英氏
 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通
 十有五氏验之伏羲册辞大庭无怀一十
 氏皆伏羲分治之臣岂一人之身前为伏
卷一 第 19b 页 0391-043.png
 羲之臣而后为相代之君乎当是各氏子
 孙相承耳如女娲氏为伏羲后有补天之
 功伏羲在位百有馀年而没乃又曰女娲
 相继为君在位一百一十三年意必相继
 为君者女娲氏之后乎若无怀氏亦然神
 农氏传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釐帝哀
 帝榆冈八世以即位甲子配合计之轩辕
 氏合伏羲神农通治一千九百三十三年
 而九纪终焉又按汉旧仪云祭三皇五帝
 九皇六十四氏凡八十一姓皆古帝王也
卷一 第 20a 页 0391-044.png
 故郑司农释周官以三皇五帝九皇六十
 四氏为四类氏又按舟壸记云皇次四世
 蜀山□傀六世浑敦七世东𢨦七世皇覃
 七世启统三世吉夷四世几渠一世狶韦
 四世大巢二世遂皇四世庸成八世凡六
 十有八世是为因提之纪仓颉一世柏皇
 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陆五世丽
 连十一世轩辕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
 宗卢五世祝融二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
 朱襄三世阴康二世无怀六世凡八十有
卷一 第 20b 页 0391-045.png
 八世是为襌通之纪又有钜灵氏句疆氏
 谯明氏涿光氏次民氏总曰循蜚纪有号
 而无世自是而上亦惟有九皇氏地皇氏
 天皇氏又上古乃有盘古氏基之又按吕
 梁碑载古封襌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识者
 十有二他书所载古氏号尤多漫不可考
 今摭九纪九皇之为叙固不敢失于恍惚
 亦不敢堕于脱略老子曰能知古始是谓
 道纪
少昊氏(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子二千一百四十九)轩辕子曰 
卷一 第 21a 页 0391-046.png
青阳己姓继黄帝而王起己卯(辰之子/十六年)受命
之日凤凰至遂以鸟纪官以金德王都曲阜
号金天氏顺时迎气昭配神明以能修太昊
之法尊为少昊晚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
可方物失民作享家为巫史烝尝无度神狎
于民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在位八
十四年乃授命于颛顼子二曰重曰蟜极
 颛顼(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卯二千一百五十二)轩辕孙昌意
子姬姓十岁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而代有
位超壬寅(辰之卯/九年)以水德王都卫因名帝丘
卷一 第 21b 页 0391-047.png
后徙高阳号高阳氏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
天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
属民使复旧章无相侵渎作历以寅为正是
岁正旦立春五星会营室其统四广同神农
之地其法妇人路行不避男子者拂之四达
之衢命飞龙效八风之音作承云之乐以祭
上帝在位七十八年子穷蝉
帝喾(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巳二千一百五十四)少昊孙蟜极
子年十五佐颛顼治十有五年代有天下超
己未(辰之巳二/十六年)以木德王都亳号高辛氏命
卷一 第 22a 页 0391-048.png
黑咸为声歌九招九列六英倕作鼙鼓钟磬
吹笭管埙篪令凤鸟天翟舞之以康帝德顺
天恤民身脩而天下服子四曰弃曰梁曰挚
曰尧少昊之前天下之号象其德百官之号
象其徵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地百官之
号因其事喾极也能穷极道德序三辰以固
民故号帝喾在位四十六年帝挚代位超己
未荒淫无度不脩善政在位九年而废通五
十五年
帝尧(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未二千一百五十六)帝喾子伊祁
卷一 第 22b 页 0391-049.png
姓名放勋初封唐侯年十六帝挚废众推唐
侯陟天子位超甲辰(辰之未/十一年)以火德王都平
阳号唐氏乘挚衰废之馀民食惟艰乃脩德
尚俭土阶三尺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宫垣不
垩洼樽抔饮示民素朴一民饥则曰我饥之
也一民寒则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我
陷之也百姓戴之如日月亲之如父母命羲
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
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岁曰
载建寅月为正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牧
卷一 第 23a 页 0391-050.png
四岳允釐百工庶绩咸熙然数当六会之末
水不润下当尧六十一载甲辰洪水方割命
鲧治水九载绩用弗成咨四岳曰朕在位七
十载将巽位岳曰有鳏在下曰虞舜遂釐降
二女嫔于虞徵试三载曰咨尔舜天之历数
在尔躬允执其中乃让位于舜尧在位七十
载舜癸丑徵庸历试三载(一在七十/载之中)丙辰受
命于文祖居摄二十有八载癸未尧乃殂落
寿一百一十六岁
帝舜(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戌二千一百五十九)颛顼之子穷
卷一 第 23b 页 0391-051.png
蝉五代孙生于姚墟姚姓名重华起癸未以
土德王初在隐微曰虞氏陶于河滨耕于历
山渔于沩汭尧降二女以妻之历试诸难三
载考绩乃命以位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
类于上帝(天/也)禋于六宗(四时寒暑日月/星辰水旱也)望于
山川(遥祭/也)遍于群神(祀典不载/皆遍及之)辑五瑞觐四
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巡四岳肇十有二州封
十有二山去四凶咨四岳咨十有二牧伯禹
作司空平水土稷播时百谷契作司徒皋陶
作士垂共工(共谨百工/之名也)益作虞(掌草木/鸟兽)伯夷
卷一 第 24a 页 0391-052.png
典三礼(祀天神祭地祇享人/鬼序祭祀崇之礼也)夔典乐教冑子
龙作纳言(通上下之言以/止谗说殄行)禹垂益伯夷夔龙
六人新命有职四岳十二牧凡二十有二人
舜将让位曰来禹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
元后舜生三十徵庸三十试三载(亦在/徵庸)摄政
二十有八载居丧三年丙戌格于文祖迁蒲
坂在位三十有三载丁巳命禹摄政十有七
载陟方乃死(除徵庸以在位合/禹摄共五十载)寿一百一十

 右少昊至舜凡六帝挚废附高辛后不在
卷一 第 24b 页 0391-053.png
 五帝列通三百五十年自太易初元以来
 积六万四千七百九十三年禹丁巳受命
 又七年而前六会终焉老子曰失道而后
 德失德而后仁言皇道不足降而为帝德
 帝德不足降而为王之仁义也尧舜禹授
 受当天地交会一元中分先儒谓经世书
 以皇与帝为先天六会王与伯为后天六
 会然则数终六会洪水降灾使非有如尧
 舜禹者出则民其鱼鳖矣故天下誉之愚
 尝谓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帝尧是为五帝
卷一 第 25a 页 0391-054.png
 禹首三王舜则居尧之下禹之上太史氏
 以帝挚罔道舜有大德故黜挚而升舜可
 不监哉及观皇极经世图于元之初起日
 甲一月子一星甲一辰子一其后以元经
 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递递相仍加积一
 数至六会当经月之巳六经星之癸一百
 八十经辰之子二千一百四十九而始布
 甲子十六年己卯而少昊受命历颛顼高
 辛逮经辰之未二千一百五十六当甲午
 世又十一年甲辰而尧受命自此以往方
卷一 第 25b 页 0391-055.png
 递书甲子以纪年纪事岂大挠之作始此
 欤
   王伯章六
三王夏商周也五伯齐楚秦晋宋也禹八年
甲子一元中分起七会之初后尧舜而先汤
武功亦大矣老子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
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仍之又曰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
义而后礼传曰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如禹之
治水行其无事功及万世非立功乎其后降
卷一 第 26a 页 0391-056.png
而为伯又降而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则其失
仁失义而礼之薄可见矣故孟子亦曰尧舜
性之汤武身之五霸假之也邵氏曰白七会
入阴长之期而无阳升之会虽然阴阳迭运
消长有时而道德功力独不可以迭见乎
夏禹(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亥二千一百六十)似姓名文命颛
顼孙鲧之子也丙辰舜荐禹于天命之位丁
巳居摄七年之后当元经会之七
元经会之七
禹八年(日甲一月午七/星甲一百八十一辰子二千一百六十一)居摄十七
卷一 第 26b 页 0391-057.png
年癸酉舜陟方乃死禹正王位以金德王建
寅为正都平阳禹初袭父崇伯之爵故称伯
禹作司空平水土书曰禹乘四载(水乘舟陆/乘车泥乘)
(楯山/乘檋)随山刊木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任土作贡娶于涂山生子启八年于外三过
其门而不入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
(每州五百里五服二千五百里/东西相距五千里南北如之)州十有二
(甸侯缓方三千里是九州之内/也每州立十二人为诸侯师)外薄四海
(要荒各一千里实九/州之外也薄迫四海)咸建五长(每服服皆/五人为长)
迪有功脩六府则三壤成赋中邦禹受命之
卷一 第 27a 页 0391-058.png
初惟时有苗弗率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
有众咸听朕命蠹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
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
天降之咎肆于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
乃心力其克有勋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
班师振旅舞干羽而苗民格老子曰用兵有
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如
禹之用兵者可谓王者之师也然不有禹誓
于前则亦何有汤誓泰誓于后岂始作俑者
其无后乎此又可为先人者之戒禹任皋陶
卷一 第 27b 页 0391-059.png
伯益以赞其治兴六师以征不庭四极莫敢
不服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
于四海居摄十七年践位十年通二十七年
癸未东巡至会稽崩寿一百岁传子启夏一
十七王合四百五十八年桀放而夏亡
商汤(日甲一月午七/星乙一百八十二辰卯二千一百七十六)子姓名履字
天乙禹司徒契十四代孙为诸侯十有七年
放桀践王位起乙未(入辰之/卯二年)以水德王建丑
为正都亳是谓成汤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
始居亳得伊尹于莘野以葛伯不祀汤征诸
卷一 第 28a 页 0391-060.png
侯自葛始桀昏德民坠涂炭汤荐伊尹于夏
五就桀而不能用既丑有夏复归于亳汤乏
职贡桀兴问罪之师九夷师不至伊尹曰可
矣于是相汤伐桀誓于众战于鸣条放桀南
巢而天下归汤汤有惭德故盘铭曰德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在位一十三年寿一百岁迨
盘庚二十一年庚申老子乘日精降亳托孕
于尹氏之玄妙玉女武丁二十四年庚辰二
月十五日生于李下因指李为姓帝辛纣淫
湎暴虐比干以谏死微子囚箕子奴逄蒙诛
卷一 第 28b 页 0391-061.png
西伯戡黎祖伊恐作戡黎纣乃曰我生不有
命在天昏弗听谏周武王伐之兵败走鹿台
衣其宝玉赴火而死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噫桀固不道
矣成汤放之纣固不道矣武王伐之可不谓
畏之者乎商三十王六百四十四年商亡归

周武王(日甲一月午七/星丁一百八十四辰子二千一百九十七)姬姓名发
尧农师后稷弃之后文王昌之子也昌事纣
与九侯鄂侯同为三公昌被谮囚羑里七年
卷一 第 29a 页 0391-062.png
后献地得赐弓矢斧钺因公季得专征伐为
西伯纣二十四年文王没又九年武王以太
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革殷受命还丰践天
子位南面朝诸侯大诰天下超己卯(辰之子/十六年)
以木德王月建子为正乃反商政释箕子囚
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
粟太赍四海万姓悦服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敦
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冶窃尝叹曰
唐有四凶诛四凶者舜虞有三苗征三苗者
卷一 第 29b 页 0391-063.png
禹夏之汤征自葛商之西伯戡黎凡古之得
天下者揖逊征伐鲜不先有其势天乎人乎
势使之然乎武王在位六年寿九十三岁后
一百二十一年昭王南巡不返又一百七年
夷王下堂见诸侯又五十三年厉王奔彘周
召二伯行政一十四年号共和厉王死于彘
二伯立太子静为宣王仲山南尹吉南方叔
通周召为五伯辅宣王大修文武之功又五
十七年幽王为申侯所杀而平王东迁于洛
邑号曰东周锡晋文侯秦襄公命又六十四
卷一 第 30a 页 0391-064.png
年桓王以蔡卫陈之师伐郑郑为左右拒射
王中肩又四十年惠王锡齐桓公命为伯又
三十年襄王废狄后狄师攻周王出奔郑郑
居王于汜叔带代立明年王告急于晋晋文
公纳王于周而诛叔带使王子虎赐晋文公
土地而称伯至此齐晋秦楚宋五伯日益强
盛而王室䆮衰又三十一年楚王伐陆浑观
兵于周遣使问鼎而侮之之风至此甚矣又
五十五年灵王庚戌孔子生又七十八年孝
王崩(孝与考诸/本互差)太子午嗣位是谓威烈王(河/南)
卷一 第 30b 页 0391-065.png
(惠公封其少子巩称东周君一云孝王复号/西周封其弟桓公于河南七年东周立周分)
(为/二)又五十八年显王甲寅赵韩分周为二(七/年)
(辛酉东/周杰立)又三十一年乙酉孟轲为魏卿又二
十九年赧王甲寅东西二周君相攻又五十
一年赧王乙巳会齐韩赵魏兵攻秦不利西
奔秦尽献其邑还周而卒周三十六王八百
六十七年而西周灭又六年东周惠君会诸
侯攻秦不利没于秦尽入其地
 右三王通一千九百六十九年而桓文伯
 于一千五百馀年之后以三代考之则汤
卷一 第 31a 页 0391-066.png
 武已由伯而王是不待桓文出而后伯也
 况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亦已见于二
 代襄王后去昆吾大彭豕韦入秦宋楚为
 周五伯也前六会六万四千八百年除开
 物前及盘古通四会四万三千二百年初
 天皇氏出人极始立由初天皇至大禹七
 年通二会凡二万一千六百年之间少昊
 而下称帝者五通十有一世又三分世之
 二则是称皇者二万一千二百五十年称
 帝者才及三百五十年何帝运之促而皇
卷一 第 31b 页 0391-067.png
 运之长耶非也神农已称炎帝其后帝临
 魁八世俱以帝称轩辕亦称帝考此则是
 后三皇而下称皇称帝互见叠出已参错
 于一千九百三十三年之中矣三王自夏
 丁巳始凡一千四百五十四年至平王东
 迁政由方伯然则五伯之兴孽于昭王渐
 于夷王形于平王成于釐惠之世而周拱
 虚器矣迹此而论岂非皇有可亲帝有可
 誉王有可畏伯有可侮乎按皇帝王伯者
 四而禹即位之八年当一元中分之时上
卷一 第 32a 页 0391-068.png
 而曰皇曰帝下曰王曰伯以后六会言之
 开物前四会有半王伯中分而王二会有
 奇凡二万四百三十五年三王才及一千
 九百六十九年而伯已参错于其间其伯
 岂其伯哉盖有王之皇王之帝王之王王
 之伯者存焉而又有王之皇之皇王之皇
 之帝王之王之伯者存如春行夏令秋行
 冬令四时之气有时而迁不可以一法言
 也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愚前之所谓理气象数之四端者有是理
卷一 第 32b 页 0391-069.png
 则有是气有是气则有是象有是象则有
 是数矣一元十二会配一岁十二月一会
 三十运配一月三十日一运十二世配一
 日十二时一世三十年配一时三十分是
 故一世三十年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时
 一运十二世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日一
 会三十运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月一元
 十二会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此其略
 也姑述一二非曰能之愿学焉抑谓邵子
 之为书其言道德功力以明皇帝王伯其
卷一 第 33a 页 0391-070.png
 义则吾窃取之矣若夫观物之为言卦气
 音律之为占自有皇极经世书在


玄经原旨发挥卷上





卷一 第 33b 页 0391-07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