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199-06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畏斋集卷三      元 程端礼 撰
  序
   孙先生诗集序
古诗三百岂皆圣贤之笔哉庸夫匹妇之辞往往杂出
乎其间然更千百年莫有过焉者岂非以其本乎情而
得其自然之妙哉夫古人之心易直而质确故其形于
言也简淡而和平忠厚而虑深故其寓夫意也婉娩而
卷三 第 1b 页 WYG1199-0650b.png
悠长不求其工而发乎情之不得已是以命辞不劳而
自成不思而自得嗟叹淫佚而讽咏之际善者有以兴
起善心恶者有以惩创逸志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必用
之而不可缺也孔子曰兴于诗又曰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盖有赖焉后世之诗辞非不正也旨非不深也趣非
不远也率不过剽窃陈言缀缉绮语以誇一时而觊后
誉甚至拥被而卧三年而得一联者穷毕世之力而遂
为无用之物言愈多而眩目事愈繁而惑心邵子所谓
卷三 第 2a 页 WYG1199-0651a.png
删后无诗者信哉愚尝究其末流之弊以为诗一变而
为骚再变而为五言五言变七言其后又变而为律琢
而为词故诗至七言而衰律而坏词而绝矣何则骚作
于屈子虽其忧幽愤怨有戾中和然皆出于恳恻之诚
五言有梁昭明选虽其出处不精薰莸杂植犹平易而
近古若七言则或驰骤放肆或刻巧不醇以至乎词则
轻浮浅薄华靡淫荡不惟无用又有以凿人之性故曰
诗之绝也然五言之近于古者自渊明迄于李杜而已
卷三 第 2b 页 WYG1199-0651b.png
以韩欧苏黄之雄才尚不离今人语况其馀哉夫以文
华之士所尚如此而诗体之变坏又如此宜其愈工而
愈无诗欤盖千馀年朱子既出而古诗之遗意复见朱
子之学不在乎诗故其作有自然之妙讽咏劝惩之实
自朱子没几百年而后有孙子焉其学推周程张朱以
接乎孟子自明而进乎诚由孝弟以尽其性主乎敬以
求至不愧不怍之地是以其诗从容不迫庶几朱子之
风焉某后孙子六年交而后师之讲诵馀力以诗自娱
卷三 第 3a 页 WYG1199-0651c.png
犹惧玩物而丧志也作诗见讽愚以是益信孙子非求
工于诗者其发于性者欤其有用于世者欤观者非可
以言语求矣孙子名叔会字友仁年三十二
   道士吴友云集序
余少嗜学诗不得法或曰当如优孟学孙叔敖衣冠抵
掌谈语皆叔敖可也即取名家诗昼夜读之句拟字摹
以求其似如是者数年非独自喜以为得或者亦谬许
之矣先生长者见之曰噫是三年刻楮之智不亦固乎
卷三 第 3b 页 WYG1199-0651d.png
古人一家篇句声韵风度老少自不能似谢不似陶杜
不似李建安大历元和诸家各不相似今愈求其似将
愈不似纵悉似焉还之古人则子无诗矣能名家乎余
爽然自失曰然则奈何曰学诗如学仙时至则自化在
为之不已焉耳余念儒者之学有大于诗者千万乌能
毕世为是以俟其化故弃之三十年不作一语甬东吴
友云隐老氏学灵仙飞化之术为诗外百事而得以专
故诗之化视其学昔与余同时学诗诗过余十倍者近
卷三 第 4a 页 WYG1199-0652a.png
十年间又悉以科举废惜不得观其成今友云天独厚
其嗜俾得专且久以俟他日使人读之如闻钧天广乐
九奏万舞者必友云之诗也夫
   喜雨诗卷序
至正元年四月不雨沟浍扬尘田畴坼兆苗之已莳立
槁未莳失时四明郡守王公宿斋戒躬率僚属致祷于
神即日昭格阴云四合雷雨大作槁苗勃兴郡人歌舞
咸曰有秋之望由公之赐又曰公之莅政方六越月以
卷三 第 4b 页 WYG1199-0652b.png
公廉为本而怀恺弟之政春仲时劝农首兴水利严潴
泄之备先是飓风岁饥公既为万民请济即捐俸劝分
续食凡为民利知无不为是所谓先成民而后致力于
神者矣宜其有祷即应捷于桴鼓也余曰是固然矣而
犹未究感通之所以然也盖中和位育天人无二理况
郡守实古诸侯有千里人民社稷之重寄一念之兴上
通于天果能致一身之中其力之所至自足以致封内
之位育他人昧焉而公能知之故其功效卓卓如此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1199-0652c.png
咸曰然学校之士为歌诗以志喜
   庆元乡饮小录序
唐虞本孝弟以成雍熙之治养老于庠其礼已肇至周
饮射读法以周公之圣制作大备遭秦焚灭天牖我民
乡饮酒礼得存于仪礼十七篇之中汉晋唐咸知举行
于郡县盖以道德齐礼莫重于斯废坠之久在宋淳化
间四明独能行之朝廷取布之天下绍兴以后贤守相
继订礼益精且立恒产以供经费风俗之美文献之盛
卷三 第 5b 页 WYG1199-0652d.png
遂甲他郡旧录可稽也今废又七十九年矣岁首仅存
会拜苟简徇俗寖失经意乾没租入太守蠡吾王公元
恭之至敦教化移文咨礼爰以至正二年正月行之郡
庠会者近千人齿德先后之有序献酬揖让之有仪鹿
鸣鱼丽关雎鹊巢之合奏间歌衎衎秩秩乐备礼成莫
不感动叹嗟以为自有耳目未之见闻归以相语孝弟
之心油然而生呜呼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
易记曰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
卷三 第 6a 页 WYG1199-0653a.png
王公可谓知为政之本矣余之固陋幸得与行事之末
敬序小录之首云
   江浙进士乡会小录序
至正十一年春天下乡贡进士云会于京师群试于礼
部于时江浙行省与计偕者四十有三人前举二人由
胄监者六人既试江浙之仕于朝及客于京师者相率
持金钱具牢醴张国西门内咸宜里之荣春堂以燕劳
之喜国家之得贤乐郡县之多士敦契好昭斯文也乃
卷三 第 6b 页 WYG1199-0653b.png
二月九日春和景明道无流尘襜衣峨冠车马阗咽主
宾升堂揖让有礼斑白在上俊彦就列杯行乐作气酣
情孚服轩冕者不以崇尚自矜被韦布者能以德义相
尚雍雍愉愉恳款深厚有古乡饮酒之遗风焉及暮而
退皆曰我国家设科以来声教洽海宇江浙一省应诏
而起者岁不下三四千人得贡于礼部者四十三人而
已出于三四千人之中而立乎四十三人之列虽其知
能得失有不偶然盖亦难矣唯其难也故喜之喜之故
卷三 第 7a 页 WYG1199-0653c.png
乐之接之以情辞合之以飨礼期之以爵禄望之以勋
庸是岂闾里之荣抑亦邦家之光也哉斯会也不可以
无纪乃悉叙时人姓名字邑于编以为江浙进士乡会
小录
   燕台啸咏序
吴君仲雄之始来京师居佛寺中萧然一室人未有知
者偶作墨龙壁间风云生于倏忽雷电兴于白昼见者
惊异以为真龙之窥室也于是京师之人盛传吴君墨
卷三 第 7b 页 WYG1199-0653d.png
龙而吴君不自以为能也余闻其名久与四明倪子静
过之援琴为余鼓樵歌微声清切泠泠乎太古之音渊
乎其若思忽乎其若遗转而为宫声舂容而重迟则清
都之操是已坐客大悦于是又知君之能鼓琴也余窃
乐之请学焉君授予忘机然予蚤衰心手捍格虽成声
终莫能得其妙当是时京师之公卿大夫四方宾客与
其贵游子弟之造门者唯琴是听不知其又能为诗也
余一日于几上得小诗数首问而知为君之作求其馀
卷三 第 8a 页 WYG1199-0654a.png
则皆弃其稿矣盖吴中士君子多工于诗君自视不如
故漫不以经意殊不知诗本性情政不以雕琢组织靡
丽为工乃所以为得也何可及哉因搜其稿得若干篇
以示豫章涂叔良叔良称其能既和其古诗十首又为
手录一通题曰燕台啸咏以授之余为之序嗟夫人有
一材一艺不自矜衒以求知于世者鲜矣况多能哉余
与吴君游三年未始知其能为诗则其所蕴蓄有过于
诗者余固不得而知也不得知则虽多才多艺亦何以
卷三 第 8b 页 WYG1199-0654b.png
知吴君哉使吴君得行道于时临民而施政其不干誉
以取名也审矣余故叙其诗而论之以告夫欲知吴君
者吴君苏之嘉定人名元英今袭父祖爵为海道千户

   东岩王公集后序
右东岩先生王公文集若干卷余为校正并以私箧得
公诗五篇集中遗者补焉叙之曰大德四年春公宰广
德之建平余幸得备员邑庠凡其学道爱人之政得于
卷三 第 9a 页 WYG1199-0654c.png
目击者为详公于书无所不读才识高明而刚正志操
公廉而仁厚为政以洗冤泽物为先立教以明伦习礼
为重先是户无定名田无定数令民粉壁自实就收草
检为册民不敢欺而赋役自此均察词讼变易于吏手
积年不决公判状令自勾至则立剖庭无留讼狱为之
空举行开荒例劝民筑滨湖地为圩田使贫民得耕以
为己业遇旱绝淫祀之祷严社稷之祭有求必应兵卒
放鹰牧马乡落小民被其横敛无告公给官印业空簿
卷三 第 9b 页 WYG1199-0654d.png
付社长令凡有取于民事无大小必书一月一报兵卒
见簿望风远去民得以安虽古循吏之政不能过此耆
旧咸谓邑宰之有实在人心者百二十年间得二人焉
前有施公德懋后则公也士久习浮靡剽窃之文公谕
令明经学道必宗朱子风俗丕变三十年间后进知读
书之法休沐之日领文雅好脩之士泛郎溪登赤山饮
酒赋咏动成卷轴画诗书民间称三绝得片纸持去传
以为宝嗟夫建平江左小邑赤山郎溪亦未尝名闻四
卷三 第 10a 页 WYG1199-0655a.png
方盖以公之流风馀韵蔼然被兹邑去之三十年思之
者深迹其旧故溪山之名亦得以著邹湛所谓羊叔子
之名当与岘山俱传者是已公位不称德而卒今其季
子元戴居揽辔澄清之任继洗冤泽物之志天之所以
报之者岂必三槐之植而后验哉某受公知爱最厚又
辱与元戴读书赤山精舍者有年俯仰之间已成今昔
幸得复读遗编不胜岘山之感岂惟公之仪型不可复
见如某之得在当时为樽前之邹湛者亦已老矣嗟夫
卷三 第 10b 页 WYG1199-0655b.png
   宝林编后序
宝林越之名刹也倚山而并湖雄跨一郡飞来峰上有
塔数层高切云汉远览江海神灵之迹诡异之观照耀
耳目四方之士莫不游焉今御史府移治于越而主山
僧讲师别峰同公又有道德能文章好宾客故游者滋
众去年冬余以王事过越望其塔心窃乐之不暇登也
顷者屏迹江干师以扁舟邀余宿方丈会足有疾又不
得登是塔窥鳗井啸歌槃翠之轩以寓游观之目焉既
卷三 第 11a 页 WYG1199-0655c.png
而得师之弟子泰来所录宝林编者读之则前之所愿
游而不得者历历在目矣不徒见当时之盛又若亲见
古人辑杖屦而与之上也不徒睹文辞之富而佛氏之
元机妙用深宏简密载诸经律论疏者亦可得而略闻
也故尝以为天下之名山大川前王之宫先贤之宅不
归之佛氏则归之老氏故二家得托以为重文人才子
又相与铺张而羽翼之其徒率多魁奇卓绝之士得有
所藉以奋而道于是乎久传亦理之宜无足怪者况许
卷三 第 11b 页 WYG1199-0655d.png
元度房次律之事不偶然乎余以越之山川虽不得一
登览为恨实喜宝林之有是编也故书之告夫欲游而
不得者观是编如游宝林焉至正戊戌二月之望
   张克宽义聚序
昔者圣人制五服礼有亲疏隆杀之节而其情则无穷
也父而子子而孙孙而曾曾而元以至而仍而云犹木
之根干枝叶一本耳然五世而服尽者非圣人恝然也
以义割恩使人可继云耳非人之情尽于服也圣人惧
卷三 第 12a 页 WYG1199-0656a.png
人之情尽于服也于是治大宗小宗之法以属之自大
宗小宗之法行而人知己之所自虽疏而亲虽远而近
而风俗厚矣余助教国学伴读张生克宽偕兄子汝遴
从予游尝询其家世则曰缌服外犹同居共㸑馀百口
无间言余矍然曰是知一本者欤知服有尽而情无穷
者欤余闻培其根者枝益蕃厚其本者末益衍张氏之
自厚如此吾知其发于二生也然余有规焉传曰天之
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栽者培倾者覆尔祖若父培之
卷三 第 12b 页 WYG1199-0656b.png
在上继其志流其泽不在二子乎二子勉乎哉
   送宋主簿诗卷序
泰定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吉安朱元礼主江宁簿得
代且行大夫士出饯为歌诗颂公之美谓余曰江宁号
难治公之来县长以赃败令望风解印去公独立守益
坚政益举威行爱孚县以治称余曰子未知公建平之
政也延祐间公以儒试吏尉建平以己之不欲弭盗民
间外户几不闭既尽职又能尽言以佐其令朱仁父而
卷三 第 13a 页 WYG1199-0656c.png
归美焉仁父用其言以廉明称此余所见者先儒谓簿
若能以事父兄之道事令善则惟恐不归于令岂有不
得人者观公建平之政有焉余于是不特知其能为簿
且知其能为令也其为尉能尽职不必言也其能进尽
言于江宁令长可知也使用其言可不败也昔王尊为
益州刺史叱驭行九折坂守东郡河决堤坏吏民奔走
惟一主簿在尊旁立不动观公江宁之政有焉余于是
不特知其能为令且知能为守能为刺史也其为簿能
卷三 第 13b 页 WYG1199-0656d.png
自保不必言也今世见章句儒无以胜文法吏也类曰
儒者不可任俗坏不可化州县参佐不可为噫公非以
儒者为参佐官于难治之县者邪故余喜道其事因书
诗卷后
   送乌尔图赴慈溪尉诗卷序
唐选举志李德裕谓朝廷显官须公卿子弟为之少习
其业目熟其事台阁之仪不教而自成寒士纵有出人
之材固不能娴习也史谓其言为偏异余谓非偏异也
卷三 第 14a 页 WYG1199-0657a.png
言有未尽焉耳公卿子弟第当问其才不才如何使其
不才虽小官不用岂敢比寒士果才也思其祖父勤劳
国家以著勋烈必能继述济美以振家声用之显官且
将为伊陟君陈也岂特习其业熟其事娴其仪而已此
则岂寒士可比哉余每叹德裕之言有所未尽者以此
也乌尔图自其曾大父大父事世祖皇帝汛扫六合战
胜攻取功在国史本兵柄于朝廷任风宪于湖南江西
声猷风节凛然今君承三世之传耳濡目染前徽未泯
卷三 第 14b 页 WYG1199-0657b.png
所谓习其业熟其事娴其仪者欤今之尉慈溪也以继
济美而振其家声者不始兹乎鄞士与之游而知其才
者咸以是望之也行之日咏歌其志以饯俾余为之序
   送建平顿县尉任满诗卷序
清平顿谦父尉建平秩满得代邑大夫士出饯诗以颂
之咸曰公为政以不欲弭盗田里底宁廉介之节三岁
克终去为邑民惜程某谂于众曰公非欲以一节自表
见者以廉介称公末也余家浙东知公为详初至元间
卷三 第 15a 页 WYG1199-0657c.png
更各道提刑按察使为肃政廉访使公赞浙东海右道
幕一时观听之耸选任之隆用事者以遇事风生为能
独公贞确沉毅不徇不激以忠厚服一府公今之廉介
犹前之忠厚也以风宪中不皆如公故前得忠厚之名
以州县间不皆如公故今得廉介之名公何有于是第
知守其所以为公而已昔魏徐景山时方变易车服以
求清素之名人称其通其后相效奢靡又以介称之今
称公者其类是欤夫君子志一而行独量宏而用周固
卷三 第 15b 页 WYG1199-0657d.png
未尝标一节以钓名为贾人人弃我取事且矫情者可
暂又乌能有所三年终也声大者器宏公前后所至咸
著名实岂非志一而量宏者有以本之欤倘位高及广
其称于人者又岂止是众曰然子书其辞为送行诗卷
序余不得以不文让
   送巡盐万户郝公序
古昔天子六卿帅六军诸侯三卿帅三军孔子相鲁君
会文事必武备鲁与齐战冉有用矛樊迟为右盖士自
卷三 第 16a 页 WYG1199-0658a.png
小学学射御舞勺象而文武兼诗书礼乐所以造士所
以谋师非若后世兵农分官不相能弊至于不相恤也
镇平江十字翼万户郝侯自其曾大父元帅公从太祖
皇帝定河南大父襄靖公平江南父明威公绍持武节
镇吴侯席累世勋业太平日久读书力学凡穷理尽性
修已治人之要讨论砥砺如醇儒宜其治法征谋无施
不可其调发严纪律明赏罚士卒不哗桑果下无一迹
媲古名将奉檄察盐禁至浙东善彰恶瘅威畏惠孚所
卷三 第 16b 页 WYG1199-0658b.png
至成绩未易悉纪今夏复莅四明名实益昭郡八德之
适行乡饮酒礼侯为僎揖让升降动容周旋皆中仪则
礼成乐备观感悦服侯之还也士为歌诗以送而余为
之序
   送刘谦父海运所得代序
周以冢宰制国用洪范八政先货古之制也自陈平谓
钱谷非宰相所职后世遂以理财为耻王介父辅其君
行尧舜之道政首理财至与争者相诋訾介父曰诸公
卷三 第 17a 页 WYG1199-0658c.png
坐不读书争者曰皋夔稷契所读何书且法始伏羲而
成乎尧孔子定书断自唐虞谓其读何书不亦诬乎程
伯子首为介父三司条例司以至诚开纳不合也然后
去之语介父曰公之谈道正如对塔说相轮如某则直
入塔中上寻相轮而坐其中者此言深中介父误国之
病然则读书必若程子而后可定安刘谦父来官庆绍
海运所转粟数百万斛给京师放舟万里惊涛骇浪中
为之三年无圭撮弗以时达昔刘晏竭其心思而能之
卷三 第 17b 页 WYG1199-0658d.png
者公为之易易然也去年秋得代邀余同游鄞之湖山
间踰二旬舟中听其剧论古今得失上下数千载贯穿
精核如昨日事盖其读书以本之者乃如此也孔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虽多亦奚以为如公读书不
谓之达不可也他日位内外服将咸宜之不特理财也
鄞士之知公者为诗以送之余因摭其论于舟中者为
之序
   送任怀可赴铅山务官序
卷三 第 18a 页 WYG1199-0659a.png
任君怀可先大夫次山公故宋宝祐间与先人同中进
士举公擢第方飏历而宋内附时乡郡守臣实宋宗姓
危疑之际公能左右之俾决应天顺人之举脱一郡生
聚于锋镝公时倅郡即退休读书教子乡人所取法先
人见怀可学日进归即以之训饬不肖兄弟且言活千
人者必封今次山岂止活千人而已其子又能力学任
氏之兴也必矣两家忧患之馀怀可从荫调四为游徼
于海滨而余亦走四方以幸斗食别去逾三年今秋怀
卷三 第 18b 页 WYG1199-0659b.png
可访余惊余之衰病余视怀可虽胸中之浩然者不衰
而须鬓白矣相视怃然者久之曰今征商铅山与子别
余谓委吏圣人所尽心筦库士赵文子举为大夫自后
世君子耻理财而民益困怀可之尽心所职岂俟余言
今世岂无文子者怀可艰而后通抑在此行也欤怀可
有子又能力学守家法任氏之兴不在怀可则在其子
也欤
   送赵悦道经历致仕归序
卷三 第 19a 页 WYG1199-0659c.png
仕未七十而谢事高节也得谢而归乐自汉二疏至宋
范欧历历辉映史册夫人知慕也往往不自决至贻不
去之讥昔朱子发问出处之宜胡康侯曰出处不宜问
人且非人所能决旨哉言也信都赵公悦道以高材厚
德读书学古仕州郡风宪所至可纪前年来经历宣慰
元帅府于浙东方以精练望一府年六十六一旦谢事
去噫公之高节配古人岂非出处决于平日之素者为
之欤且公能教其二子皆以文学行谊名长已赐同进
卷三 第 19b 页 WYG1199-0659d.png
士受泰州判官乃以父荫官让其弟一门诗礼之泽蔼
如也然则公之归遂其野服杖履水竹阡陌故人游饮
之乐凡得谢者所同也若夫老而传传而乐有子此又
公之所独得者欤鄞士能诗者咏歌其事而余叙于卷
首云
   送张县尹致仕序
礼称七十致仕盖以人之气血既衰可以告老而为吾
休息之计不过就其人所自处者而论之耳而后世因
卷三 第 20a 页 WYG1199-0660a.png
之以为例凡登兹年者息不为世用夫当齿德俱尊之
时正有以决大疑定大谋而例去之则无老成人矣故
国朝惟翰林集贤与它官之精力未衰者不在致仕限
良有以也然翰林集贤既非勋旧人不得与而所谓精
力未衰者或非尽恬退之人至有讳其年而苟禄者焉
大丈夫与廉耻俱生廉耻既亏何以事上治民哉博平
仁甫张君之尹鄞也务宽厚去矫伪吏民安之邑迩浙
阃庶务繁剧君应之无倦色言谈举止若壮年在邑二
卷三 第 20b 页 WYG1199-0660b.png
年而以致仕告人愕然曰张君精力如此而引年甚力
其廉耻重而自处厚欤古之人虽老而不忘其君然其
进退之际必以其道苟知进而不知退正吾所谓无耻
人也其自处厚者非薄于其君也惟如此然后可以事
君云耳然则张君其庶乎彼讳年苟禄之徒闻君之风
能无少愧乎于其行大夫士咸诗之余亦书其得于自
处者于卷首
   送卫县尉致仕序
卷三 第 21a 页 WYG1199-0660c.png
吾观韩退之上表论孔戣致仕以为朝廷故事年虽八
九十但视听心虑苟未昏错虽求退罢无不慇勤留止
以明尊贤敬老之道以当时许孔戣之去为非又观其
送杨巨源序以为中世士大夫官罢则无所于归巨源
能年满七十白丞相去又为攀援二疏事以夸美之然
则致仕乃人臣之节留之国家之礼也自后世有昏耄
误事贪之不止故有致仕之条是固其待之之薄亦其
有以致之也方今承平日久资给一定士虽一命无遽
卷三 第 21b 页 WYG1199-0660d.png
得者使进取少迟至为簿尉之日则已白首入仕既与
古异似未易以致仕律之今人且礼七十致仕止曰大
夫亦未尝曰士也建平尉涿郡卫公正父莅事期年政
平盗息邑人方利赖之一旦上章告老解印绶去咸谓
吾见仕吾邑者自非赃污罢去虽耄甚无不三年终者
如公之去三十年间未之或闻莫不叹美惊唶邑长老
迭进留公曰致仕虽汉唐以来人臣伟节如二疏孔扬
辈皆早岁入仕久为大夫于朝或以先见或以知止得
卷三 第 22a 页 WYG1199-0661a.png
谢而去朝廷为之赐金且禄之终其身今公自巡检调
兹任辛勤之久始得一命年虽及而精力尚强家之仰
食者近二百指贫无以为田园资似未宜忘禄而决然
去也公笑不答将行邑士效送巨源故事为歌诗以颂
而某为之序
   送奉化吏目陆千里序
余友朱景陆来述云屋孙千里之言曰骥幼读书急亲
养不得守先业由刀笔吏以进积月日今将吏目奉化
卷三 第 22b 页 WYG1199-0661b.png
惟是不学无以事大夫之贤赞循吏之治是惧我祖之
交程先生幸归里愿为我请焉求一言俾得以自勖敢
为之请余谓云屋陆君读书弗遇以其才思一寓于诗
其苦吟深入诗人畛域能与秋岩葛君齐名其游婺也
余尝以诗送之今又见其孙之仕俯仰四十年为之感
叹老矣无能何言之赠且仕顾所行何如耳千里以入
仕由刀笔自愧则惑之甚矣周官府史与下士同禄取
士多涂振古如兹汉尹翁归王尊起狱小吏朱邑鲍宣
卷三 第 23a 页 WYG1199-0661c.png
起啬夫赵广汉龚胜起郡吏其功业照映史册去之千
载使人歆慕在于以治得民而已奚入仕之足云此古
人也请又以今之人为众所共知者明之吾乡大嵩里
有黄良辅者起刀笔前年都目溧水廉公有威州民恃
之如亲父母远近上下称之日所行州事夜必一一乎
手记露香告天所服焚香之衣百衲阅四十年近七十
或劝之曰宜少取为田园资不答余留金陵所亲见者
其高风苦节无愧古人是皆足以为千里法矣景陆曰
卷三 第 23b 页 WYG1199-0661d.png
唯唯
   送薛学正归永嘉序
余至元间教铅学友人祝志道归自独峰为余言学官
之尽心职业者曰永嘉薛君在心其录括学缺长官讲
学劝诱以新士习庙学隘且坏拓而隆之学田十馀顷
没于浮屠氏讼而复之米廪充而藏脩游息者益众士
论归焉明年志道又归言在心今正明学往来者言其
尽心如在括时余谓志道之言可信而未之能详也又
卷三 第 24a 页 WYG1199-0662a.png
明年冬予还明未抵舍在心已衔太守王侯命邀余入
学询之则知其于吾乡文学行义之士无不纳交惟恐
或遗且未尝以问学自高王侯兴学革积弊以求教养
之实其赞助居多有司合浙东七学之力刋乡先生玉
海书若干卷二年而成日严程督备殚心力此余之得
于所亲见者始于志道之言益信矣余谓士之谈诗书
而略事功其来已久遂使俗吏嗤儒为不足用观在心
少试学校为人之佐已如此使为世用得行其志效当
卷三 第 24b 页 WYG1199-0662b.png
何如哉余少读薛常州行述窃欣慕之盖其学本濂洛
其自得之实于经无不合于事无不可行莅官文武应
机处变政无钜细靡不曲当虽董子之名田诸葛之治
军殆无以易其僚属不知其为儒者在心实常州之徒
宜其不昧于前徽今代且行明士为歌诗以饯而余序
于卷首云
   送集庆学正梅仲蕃秩满归广德序
仲蕃从祖大卿艮岩公当宋宝祐间教鄞学诸生经术
卷三 第 25a 页 WYG1199-0662c.png
文章经其口讲指画皆为名士余大父与为石交先人
时在襟佩列大德间余来桐汭得交仲蕃父味道与其
伯仁父兄君锡日以读书讲学亲师取友为急务如巴
西邓善之眉山刘至善卢山曹士弘一时萃桐汭武林
仲蕃与其兄弟皆往来受业于门后十年余归鄞仲蕃
正鄞学鄞之子弟曰是吾父兄之师之孙也以其爱敬
艮岩公者爱敬焉后余来升仲蕃正升学缺正官主学
事教养是力弦诵日兴风纪所临素号难为翕然誉处
卷三 第 25b 页 WYG1199-0662d.png
交章荐之今之得代也升士惜其去为歌诗以饯余谓
仲蕃之宜于其职升士所知也其学术宦业之得于家
世与其师友者未若余之知仲蕃之悉也故为序于诗
卷后
   送浙东元帅府阮照磨序
宛陵阮君受益世仕鄞余获交相知为深其父奉政公
泰定间宰鄞为受益择师得东发黄先生子彦实彦实
与余同归果斋史先生两先生皆得朱子门人正传观
卷三 第 26a 页 WYG1199-0663a.png
奉政之所以择师彦实之所以教受益之所以学可谓
至矣时鄞之诸老尚多见受益造诣莫不惊叹许其他
日为名进士虽奉政亦奇其能继乃祖秘书公世科也
受益又亲见奉政六年抚字所以兴利除害彰善瘅恶
夜思昼行如古循吏效始及物益悟朱子理不外事而
事无非学之训非虚诰于是究观数千年治道得失士
大夫行已大节谓余曰择善未精而固执以自误昔之
大贤且不免吾敢自是乎哉寻丁父忧服阕又曰科第
卷三 第 26b 页 WYG1199-0663b.png
世所荣也取士以言吾岂能必有司之好恶乃以父任
调浙东帅府照磨事简益得以学今代去犹歉然不敢
自恃为进取计凡知受益者益贤之矧余之辱交最深
者哉昔杨次公于叔明兄弟以文学知名皆以父任为
京官不得进由科第终有不释然者王介父至作进说
近千言解之余于是叹受益之能自悟学力过叔明远
甚介父进说谓今无古者教养选举之法故士势不得
不自进虽孔子犹为季氏吏谓叔明有得已之势而不
卷三 第 27a 页 WYG1199-0663c.png
自己未见其为得余深有味乎其言然介父为叔明谋
则得矣又叹介父以尧舜其君自任得君专且久乃务
财用进小人为桑孔事与一朝君子力争自以为行周
官法度者何欤岂惟介父欧阳公之濮议苏公之南北
郊司马公之役法所谓择善未精固执以自误者非欤
故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噫漆雕开可仕犹曰吾斯之
未能信受益有焉此非志于道德不能知也受益行有
日故余叙其尝以警余者送之因以勉焉
卷三 第 27b 页 WYG1199-0663d.png
   送田推官代归序
保定田侯思温之为四明推官也惟资忠厚勤以行已
和以待人凡狱州县以成案上郡侯惟理是亲必反覆
详审以求其冤平反者不知其几既得其情又必求情
法轻重之当而后决一归美于长贰僚属而不自专长
贰僚属见或未一恳恳言之不直不止言益和而无忤
色为之八年钦恤之诚心如一日政平讼理盗贼屏息
民得乐生于田里故戴侯如父母呜呼为政之难莫难
卷三 第 28a 页 WYG1199-0664a.png
于治狱治狱之难莫难于钦恤诚心之持久吾见世之
莅官一二年平反一二事树名声者多矣能三年有终
者固难能持久于八年者尤难也吾见用其独见审克
冤狱与长贰僚属至于相忤者多矣至若事求情法之
当委曲周尽而不失和气者尤难也侯之在职馀七年
无代至谢病去今其再求受代也明之士民远近迎劳
欢忻鼓舞依依恋恋敬爱益笃耄倪遮道万口称颂然
则侯之得民岂偶然乎哉或者谓鄞人器小而俗薄今
卷三 第 28b 页 WYG1199-0664b.png
观其能不忘田侯之德若此俗果薄乎哉书曰昔司寇
苏公式敬尔由狱用长我王国田侯有焉易曰有孚惠
我德明人有焉士歌诗以饯而余为之序
   送铅山州判官吴大任代归序
余泰定间得交大任于金陵其受学草庐吴公门为高
弟余弟时叔归自国学才美以大任为称首寻以春秋
试入高等调铅山州判官至元三年八月余来教授州
后大任四月士民相与语某理得直某冤得洗某事得
卷三 第 29a 页 WYG1199-0664c.png
无扰无取盗贼伪钞得不为境内害皆曰赖吴公赖吴
公云时州长楚什勒特穆尔公守茂先李公能听大任二
年间善政籍籍播远迩台宪称之二公相继代去自是
事不廷议政日以庞大任争不听方谢病杜门适省檄
往浙右覈仓储还则代者至矣故州人之德大任尤深
今其行也祖帐满道耄倪攀恋至不能别余谓今世岂
无岑范以倅成之不常有也使守长能尽听大任大任
尽行所知治效又岂止此余方致事归老海滨尚能见
卷三 第 29b 页 WYG1199-0664d.png
大任膴仕得专达事业追配古人慰衰暮之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