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20241c 页
卷二 第 1a 页 0372-036.png
道德真经直解卷之二改六
    本来子邵若愚直解
    清河居士张知新校正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
乎涤除玄览能无疵(在斯/切)乎爱民治国能无
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
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心无定名随处而立心动则著物著物便
 见心心动则属阳其名曰神又名曰心心
卷二 第 1b 页 0372-037.png
 不动则属阴其名曰精(专一/为义)又名曰性心
 向外也为视为听其名曰魂又名曰情心
 向内也收视反听其名曰魄又名曰意皆
 随处立名总名曰心乃知心者载(乘/也)身之
 主无不经营今言魄者谓魄属阴阴以静
 为法制心于内静则精魄住精魄住则神
 魂住(阳为阴所伏/男为女所制)精神魂魄混融相合为
 一谓之抱(守/也)一抱一虽能追二气于黄道
 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合和四象此长
 生之术未极于道者缘心著一故也老子
卷二 第 2a 页 0372-038.png
 叹曰能无离乎离有入无令心廓彻清静
 始曰无为此名真心乃大道也如专气致
 柔(和/也)者既言专气便是用心有心则不得
 致柔能比如婴儿无心乎若涤除万境一
 心览(执/也)玄如玉有疵能无心执玄而无瑕
 疵乎夫爱民治国之心经营天下之致事
 彰于迹有迹则有忧而能显诸仁藏诸用
 而无为乎天然机解之门心也开阖应务
 之际能随顺物情而为雌乎心本静明洁
 白四方通达缘染知见情解窒碍不得虚
卷二 第 2b 页 0372-039.png
 静能无知见乎夫一者攀缘之本生灭之
 根既有一系著即非无为之道能离抱一
 之迹方合于玄(道/也)德玄德者生育之畜养
 之夫生之者道而不见其有为之者德而
 不见其恃至于长成而不为主宰是谓玄
 德故庄子云通于一万事毕若无心得一
 而鬼神服此之谓也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始然/切)
(市只/切)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
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
卷二 第 3a 页 0372-040.png
为用
 老子以车器室明物理有无利用藉有之
 以为利便于无之中乃见妙有不穷之用
 且如车今之十八辐古之三十辐共辏一
 毂为轮藉轮为有形之利当其无中妙有
 在于运转故知无者为车之用也埏(和/也)
 (粘土/也)抟以为器(瓦缶甑/之类)藉器为有形之利
 当其无中妙有在于盛贮乃知无者为器
 之用也古之穴土为居凿户(门谓/之户)而出入
 为牖(窗谓/之牖)以视外然后君臣父子宗庙寝
卷二 第 3b 页 0372-041.png
 廷之制以为室藉室为有形之利当其无
 中妙有于居处乃知无者为室之用也故
 见有之以为利便无之以为妙用是以圣
 人藉幻身为利以无心之心为用使学人
 体物理有无而见道之利用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
音杏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
 味令人口爽(失/也)盲聋口失皆殢声色滋味
卷二 第 4a 页 0372-042.png
 之过迷失真心不得见闻大道如驰骋田
 猎恣纵逸乐令人心发狂乱若贵难得之
 货心染贪著令人妨行是以圣人为腹者
 能容万境不为耳目之欲故去彼妄缘方
 能取此实见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
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
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
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卷二 第 4b 页 0372-043.png
 宠辱若惊贵为大患缘若(汝/也)身故也老子
 自问何谓宠辱宠得也辱失也因寒生热
 因宠生辱故知宠为下世人执著贵爱于
 身是故得之恐失故若(如/也)惊失之悲悔故
 若(如/也)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自问何谓贵
 大患若身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
 有受贵爱于身及吾无受贵爱于身如是
 则吾有何患故受贵以身为天下者必招
 辱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必生患
 若可托天下
卷二 第 5a 页 0372-044.png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
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去吉/切)故混而为
一其上不皦(古晓/切)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
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
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大道虚无无色故视之不见言其意夷远
 故名曰夷大道无声故听之不闻言其意
 希阔故名曰希大道无形故搏之不得言
 其意微小故名曰微无色无声无形此三
卷二 第 5b 页 0372-045.png
 者既不可致诘(细推/也)故从混(未分/曰混)而为一
 气而言之其一在上运日月风雨而不皦
 (见/也)其一在下厚载万物而不昧绳绳兮者
 言一气连运上下不绝之意能阴能阳能
 圆能方能青能黄妙用莫测故不可名复
 归于无中之物乃人之一心便是混元一
 气是谓无状之中状无物之中象(物象意/同二句)
 (叠/言)是谓恍(无中似/有曰恍)(有中似/无曰惚)恍惚者言有
 无不定之意故迎之不见其首(前/也)随之不
 见其后执(操/也)万古常存之道者以御(侍/也)
卷二 第 6a 页 0372-046.png
 之有一之名执一则能知古始(初以一心/进道释氏)
 (以一心为般若仗一/心进取而能到彼岸)是谓大道之纪纲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
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似救/切)
若畏四邻俨若容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
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
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老子言古之善为道之士者微妙玄通深
 理不可识夫惟深理不可识故且强为之
卷二 第 6b 页 0372-047.png
 容而申犹豫之意豫兮若冬涉川(徒行渡/水曰涉)
 (众流/曰川)言不得已而应事之意犹兮若畏四
 邻言自性不出于外之意俨(矜庄/之貌)若容言
 正容以悟之意涣(冰散/也)若冰将释言心如
 冰涣解释之意敦(立/也)兮其若木之朴也旷
 (空/也)兮其性若谷也浑兮其若俗浊也孰(谁/也)
 能于浑浊之间以见静之徐清者若畏四
 邻孰能于安静之间以见动之徐生者若
 冬涉川保此微妙玄通之道者不欲持盈
 (满/也)夫惟不盈则常虚静虚静故能敝(隐/也)
卷二 第 7a 页 0372-048.png
 日新而成道矣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
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
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奉道者须是致虚极守静笃夫万物并(皆/也)
 作(生/也)自虚(命/也)化神(性/也)神化气(阴阳/气也)气化形
 形复化虚明见虚是根也故老子曰吾以
 观其复夫物芸芸(芸与/云同)自小及壮自壮及
 老而皆各归其根学人欲识归根法曰心
卷二 第 7b 页 0372-049.png
 静(静谓内外/俱息也)又云静曰复命者非静中复
 有所见也但复去为静之心乃得其虚故
 曰虚静则致极笃此理不可言宣便是当
 初大道命与我者故曰命(此命离阴阳之/外乃虚无大道)
 (也世言死生由命者此指阴阳命我有形/体者处于阴阳故祸福寿夭推之可见也)
 此命无生无死亘万古而常存故曰常能
 知此常之理乃曰明不知常之理妄意作
 为者凶(近祸/曰凶)知此常者其心虚静方能容
 摄万境虚静能容乃公正也公正乃王德
 也王以虚静治国名曰无为乃同于天天
卷二 第 8a 页 0372-050.png
 之虚静乃同于道人同道之虚静乃能长
 久故没身不殆(归根复命常存/之道无其止尽)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
之故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
遂百姓皆曰我自然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
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音/谓)文不足故
令有所属音烛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太上(远古/也)之世以无为化天下下民但知
卷二 第 8b 页 0372-051.png
 有君之化而不见其迹其次至尧舜淳朴
 渐散以有为之教欲复无为之道缘显仁
 义之迹民竞亲之因感圣智之治民欢誉
 之自此仁义易其性而失无为之道庄子
 云自虞氏取仁义以乱天下也其次至三
 王德衰义薄用刑罚使民畏之以从仁义
 庄子云施及三王天下大骇其次至五霸
 大伪盛行巧役于下下侮之于上刑罚不
 足威惩孟子云五霸假也仁义者乃救世
 之法而以信为本故因信不足焉而有不
卷二 第 9a 页 0372-052.png
 信太上之世为无为之事由兮其贵言功
 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盖不显其治大
 道废缘有(显/也)仁义之迹智慧既出而有大
 伪生盖智慧者心之妄念也意识分别不
 能一齐天下太上之世臣忠子孝以为之
 常而六亲不和者缘有(显/也)孝慈国家昏乱
 缘有(显/也)忠臣皆因矜智失于自然若绝圣
 弃智用无为之化民获利百倍矣若绝仁
 弃义不易其性民复孝慈若绝巧弃利不
 见其欲则盗贼无有圣智仁义巧利此三
卷二 第 9b 页 0372-053.png
 者以为文华故治世有所不足老子故令
 有所属使人见本来素性人能守之是名
 抱朴朴者道之一气在人曰性乃人之一
 心取素洁为义以此为正世人因欲著境
 攀缘成私污染素性何得见素但少私何
 谓少私寡欲是也(一者乃真心之动念而/亦是私今老子不言无)
 (欲而言寡欲者治世/之道以一为正故也)民持寡欲之道谓之
 德德育万物谓之仁仁救安危谓之义义
 有去就谓之礼礼有变通谓之智智有诚
 实谓之信使民抱道则五常百行之所自
卷二 第 10a 页 0372-054.png
 出人心寡欲而无矫效之能大哉老子令
 人从本而流末自然之教于天下也
绝学无忧唯(以水/切)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
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
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伯
(音/抬)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
归众人皆有馀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纯纯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
闷闷澹(音/演)兮其若海飂(音/刘)兮似无所止众人
皆有以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
卷二 第 10b 页 0372-055.png
于母
 一切忧苦皆因妄生老子使人绝妄心为
 学故无忧患然舍妄还真与弃真逐妄譬
 如唯(诺敬/也)之与阿(声之/慢也)出于一心相去几
 何善之与恶出于一性相去何若人之所
 畏驰骋妄心不可不畏老子叹人心荒荒
 兮其未央(止/也)哉观众人心熙熙(悦貌/也)然如
 享太牢之志(太牢牛也/祭天之物)如登春台之乐老
 子申绝学之意曰我独怕(静也无/为也)兮其未
 萌于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者任运无
卷二 第 11a 页 0372-056.png
 心若无所归众人之心念念不停皆有馀
 老子曰我心独若遗(念/也)反释曰我愚人之
 心也哉无智无得但纯纯兮(真心/无杂)俗人昭
 昭以为明老子曰我独若昏者而心无所
 恃俗人察察以为智老子曰我独闷闷然
 无意于物澹(水动/之貌)兮其若海者言不可见
 其心飂(高风/之貌)兮似无所止者如风行空无
 所依住众人皆有以(用/也)者著物生心老子
 曰我独顽且鄙者不为物迁老子曰我独
 异于人者以心合虚而贵求食于母
卷二 第 11b 页 0372-057.png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
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
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

 老子言孔(空也/虚也)德之容仪乃一气也故云
 惟(语助/也)道是从空德之容乃道化之为物
 也其物惟(为/也)恍惟(为/也)(恍者光而明故似/有也惚者有而未)
 (形故/似无)是也细而言之惚兮恍(似无/似有)其中有
 象恍兮惚(似有/似无)其中有物物与象二字一
卷二 第 12a 页 0372-058.png
 意不指定言无中有也有中无也故叠言
 之恍惚便是物物便是恍惚前文云无状
 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恍惚便是混元
 一气乃人心也心有所著故生恍惚心无
 所著便是窈冥老子先言有心之境次明
 无心之道窈兮(幽之/意)冥兮(暗之/意)其中有精
 者非谓窈冥之中又别有精只窈冥便是
 精张平叔云窈冥莫测是真精其精之理
 甚真为义言其不伪也(世俗以秽汁为精/者此术家之语也)
 (由阴阳相济血气变白如乳妳汁类也此/物随感所化而无定位在体为汗在目为)
卷二 第 12b 页 0372-059.png
 (泪在鼻为涕在脾为涎在肾为精/皆心之所感而为即非真精也)又云其
 中有信者自古及今其名常存不去(失/也)
 可以(用/也)(度/也)众物之甫(始/也)老子曰吾何以
 知众甫之然哉以此窈冥之道
曲则全枉则直洼(乌爪/切)则盈弊则新少则得
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
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直良/切)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
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何谓曲全枉直夫处洼(低/下)
卷二 第 13a 页 0372-060.png
 貌下则保盈能弊(隐/也)其德则长新其为道
 者务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
 下式(法/也)如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
 伐(誇功/曰伐)故有功不自矜(自誇/曰矜)故长虽涉迂
 曲而枉于直其由不争也夫惟不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引古为證古之所谓
 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其身而德归之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
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夫道希止也言自然也不自然则事属有为
卷二 第 13b 页 0372-061.png
 故见飘风(旋风/也)不终朝骤雨(疾雨/也)不终日
 孰(谁/也)为此者天地也天地有作为尚不能
 久而况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
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
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故从其事于道者奉道者心常虚静故同
 于道从其事于德者惟其一心故同于德
 若专志仁义失于道德者同于凡俗之失
 夫事同于道者道亦得之事同于德者德
卷二 第 14a 页 0372-062.png
 亦得之如专志仁义而忘道德然同于失
 者赖五常百行外德修身故云失亦得之
 失道德者缘正信不足故也失尚称德者
 由有不信仁义者愚俗
(音/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
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
馀食赘(之苪/切)(音/杏)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跂(谓脚跟/不著地)足者不能久立跨(骑/也)物者不能
 久行是以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卷二 第 14b 页 0372-063.png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施心于事尚不能久
 况乎其在道也即心见道见道离心有心
 则有碍喻如即食得饱饱当离食故曰馀
 食赘碍其行(所行/为行)(事/也)尚或恶之况乎其
 在道也故有道者不处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
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卷二 第 15a 页 0372-064.png
 大道虚无也虚无无物自然生有以一气
 为有物之称天地万类普因一气而混成
 先在天地(阴阳/也)以前生寂兮言无声也寥
 兮言无形也独立于万物之上而不改(易/也)
 周行六合而不殆(止/也)万物皆自一生可以
 为天下母虽云有物寂兮寥兮亦是无称
 之称老子云吾不知其名以字记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推大之理往逝之故曰逝
 (往/也)逝四方上下其理弥远故曰远远则不
 可推复返于一故曰返夫万物因一而生
卷二 第 15b 页 0372-065.png
 故道大也万物因阴阳化形故天大地大
 也又云王亦大者谓虚无为域域中有此
 四大而王以道莅天下而处一焉人以五
 常百行修身而从谦下由取法于地地之
 生育取法于天天之运化取法于一气之
 道一气之道取法于虚无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
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如何万乘之主而
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重为轻之根静为躁(动/也)之君(主/也)以事言之
卷二 第 16a 页 0372-066.png
 是以君子终日行者欲轻亦不离辎重之
 车虽有荣观在物必依燕处之静超然可
 见轻不离重动不离静君不离民如何(感/叹)
 (之/意)万乘之主而以身贵高而轻天下轻天
 下则失臣(民/也)(动/也)则失君
善行(音/衡)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算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
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
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
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
卷二 第 16b 页 0372-067.png
迷是谓要妙
 善行其道者无辙迹(车行/之迹)此所谓行无行
 行故无迹善言其道者无瑕谪此所谓言
 无言言故无瑕谪善计其道者其心无思
 无为故不用筹算善闭其道者心常无欲
 则境莫能入虽无关键(锁/类)而不可开善结
 (继/也)其道者达自心是道虽无绳继约束而
 不可解是以圣人常以此善救人故无弃
 人常以此善普同救物故无弃物如是自
 利利他是谓袭明故善道人为不善道人
卷二 第 17a 页 0372-068.png
 之师不善道人得善道人之所资然当不
 贵其师不爱其资若贵师爱资虽为权智
 执之同于大迷无智无得是谓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音/溪)为天下溪常德
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
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

 学人未能全得无心之道者但知其雄强
 胜物而守其柔雌之道老子喻为天下溪
卷二 第 17b 页 0372-069.png
 谓处下而不争也能为天下溪常使其德
 不离久则复归于婴儿(婴儿谓睹/境无心)知其自
 理明白守其黑默之道者可为天下式(法/也)
 谓藏光隐德也能为天下式常使其德不
 忒(失/也)久则其德复归于无极(尽/也)知其荣而
 不喜守其辱而不忧譬为天下空谷谓虚
 而能容也能为天下谷常保其德乃具足
 久则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音/掌)故大制
不割
卷二 第 18a 页 0372-070.png
 夫朴者大道化生一气也散则为阴阳器
 (显形谓/之器)之用四时之迁始春而后秋圣人
 观生化之有序用之为法宗庙则以昭穆
 焉朝廷则以尊卑焉乡党则以年齿焉推
 厚德则为之官长是以先君后臣先夫后
 妇故体大(道/也)之制使人伦有序而不伤割
 (害/也)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音/以)
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
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
卷二 第 18b 页 0372-071.png
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上古以无为治天下无不治矣至尧舜时
 道德势衰述仁义欲民从之救衰弊之世
 是将欲取(治/也)天下而为之者也老子曰吾
 见其不得已夫天下者神化之器(用/也)而不
 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事/也)或行
 或随(或前/或后)或嘘或吹(或阴/或阳)或强或羸(或盛/或衰)
 或载或隳(或成/或败)者缘执于为是以圣人治
 天下所以去(离也/下同)甚去奢去泰者由不执
 于为也
卷二 第 19a 页 0372-072.png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音/耗)
(音/旋)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音以/下同)矣不敢以取强焉果而
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
勿强物壮则老是谓非道非道早已
 以(用/也)道佐辅人主者不以兵强取胜于天
 下夫举兵加彼彼必应之其事既好还报
 则胜负反复矣夫兵者凶器也师(师众也/周官自)
 (五人为伍积二/千五百人为师)之所处民事废而田不修
 故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失于耕治必有饥
卷二 第 19b 页 0372-073.png
 岁凶年故善(良之/称)用兵者果(定也/下同)而已矣
 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自矜果而勿克伐
 果而勿生骄果而不得已而用之果而勿
 恃强夫物盛则衰至理必然物之用壮如
 兵之恃强物壮则老兵强则败是谓非道
 非其道也宜当早已止也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
处是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
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为
上故不美也若美必乐(音落/下同)之乐之者是乐
卷二 第 20a 页 0372-074.png
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
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将军处左上将军
处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
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兵以济难由如毒药不可为常夫佳(美好/也)
 兵者不祥之器有好胜之心而妨道德万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于佳兵是以君
 子居则贵左左为阳阳主生用兵则贵右
 右为阴阴主杀故知兵者不祥之器非君
 子之器禁暴救乱不得已而用之治国之
卷二 第 20b 页 0372-075.png
 道恬惔(安静/之意)为上故兵不可美好也若美
 之者是必乐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
 杀人者人不亲之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是以偏(副/也)将军处
 左(古之右为/尊左为卑)左主生上将军处右右主杀
 言居上将之势则以丧礼处之何谓也谓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用战胜取强则以
 丧礼处之也

道德真经直解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