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20220c 页
卷四 第 1a 页 0371-090.png
道德真经三解卷之四改四
    玉宾子邓锜述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
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
耀
 经曰其政闷淳其民惟淳其政察烈其民
 破缺故祸兮福所倚伏至极其无正邪正
卷四 第 1b 页 0371-091.png
 得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此其日固已久
 矣是以圣人虽方而不割廉而不剧直而
 不肆光而不耀
 道曰尧舜之民比屋可封其政闷闷其民
 醇醇也有老人击壤于路曰日出而作日
 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
 哉故曰比屋可封桀纣之民比屋可诛其
 政察察其民缺缺也甲子昩爽受率其旅
 若林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故
 曰比屋可诛尧以丹朱而襌舜舜以商均
卷四 第 2a 页 0371-092.png
 而襌禹祸兮福所倚也汤武革命顺乎天
 而应乎人福兮祸所伏也是以倚伏至极
 其无正道邪然舜有四凶流窜放殛正复
 为奇也殷有三仁去奴剖腹善为妖也民
 之迷于此道其日固已久矣是以圣人方
 之而不割其隅廉之而不削其角直之而
 不肆其正光之而不耀其明得其无为自
 然则祸福无所容其倚伏矣孰又知其极
 哉
 德曰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先天气后天气
卷四 第 2b 页 0371-093.png
 得之者常似醉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日
 有合月有合穷戊己定庚甲也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也损之而益福兮祸所伏也
 孰知其极反无正道邪正复为奇道极而
 从权也善复为妖理穷而入术也呜呼天
 下之民无道可守祸福迷之日已久矣是
 以圣人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
 相逢窈冥中有变故开兑方而不必割摘
 坎廉而不必刿取震直而不必肆采离光
 而不必耀使天下之人自然无为而至于
卷四 第 3a 页 0371-094.png
 命矣不亦大哉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复早复谓
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
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
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经曰治人事天莫如吝啬夫唯吝啬是以
 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其德则无不
 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其极可以有国
 国之无母不知国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卷四 第 3b 页 0371-095.png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道曰坤为吝啬厚德载物者也上之事天
 下之养人莫若吝啬吝啬者坤以藏之万
 物生生而不穷也夫唯啬者是以早复复
 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
 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复其见
 天地之心乎早复谓之重积德复自坤而
 生也坤重积德无往不克无往不克莫知
 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故坤为国邑有
 国之子复震长男也有国之母坤地称母
卷四 第 4a 页 0371-096.png
 也可以长久天长地久也是谓深根固蒂
 长生久视之道德合无疆也
 德曰治人事天穷理尽性也莫若啬者以
 至于命也是以早复其道夫物芸芸各归
 其根也早复谓之重积德一阳来复坤之
 重积德也重积德则无不克含弘光大品
 物咸亨也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复归于无
 极也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地顺承天万国
 咸宁也坤为国母复为国子有国之母也
 可以长久天长地久也天地所以能长且
卷四 第 4b 页 0371-097.png
 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故曰是谓深
 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
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
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经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有为以道莅
 于天下其鬼不能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
 伤人非其神不伤人以其圣人不伤人夫
 两不相伤故其德交归焉
卷四 第 5a 页 0371-098.png
 道曰道德三才之主也鬼神天地之主也
 圣人鬼神之主也中孚信及豚鱼物之繁
 息者也鼎之以木巽火烹饪也治大国若
 烹小鲜其道无为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
 道有为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
 而不割廉而不剧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故
 以道临于天下其鬼不能神矣凡间气时
 疫亢沴妖孽之所作皆鬼神之能也灾妖
 不胜善德祸乱不胜善政故曰以道莅天
 不其鬼不神非其鬼不能神其神不能伤
卷四 第 5b 页 0371-099.png
 人非其神不伤人盖圣人善德善政而不
 伤人也夫两不相伤故鬼神圣人之德而
 交归于道焉
 德曰人身兼乎天地大国也五脏六腑十
 二经十五络三百六十骨节穴俞八万四
 千毛窍腠理血长八百一十丈气畜一万
 三千五百息小鲜也若治人身以心贤水
 火烹之其气交归于体而不至于散乱若
 治大国以阴阳水火烹之其德交归于道
 而不至于苛细故天下以圣人为主人身
卷四 第 6a 页 0371-100.png
 以心君为主圣人以大道莅天下其鬼不
 神使鬼得神何害不生大道废矣心君以
 真气平百脉其邪不神使邪得神何病不
 生全真废矣以此言之非其鬼不神其不
 能伤人非其神不伤人盖圣人之政不伤
 人也圣人之政不伤人使鬼有神复何为
 乎夫鬼之有神亦岂好伤人哉皆非其道
 以扰之耳不得已也圣政既善鬼神亦善
 此两不相伤也故曰其德交归焉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卷四 第 6b 页 0371-101.png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
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
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
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经曰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于天下之
 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也故大国以
 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
 国故或下以取者大国不过欲兼畜人也
 或下而取者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也夫两
卷四 第 7a 页 0371-102.png
 者若各得所欲故大国宜为下
 道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之故能为百谷王地中有山曰谦山附于
 地曰剥谦之六爻三吉三利致恭以存其
 位者也迷其道而不复者必剥而附于地
 不谦之故也大国者众流之所皆归焉故
 曰下流以其静而无为也若天下之牡交
 于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本以静为下
 也下则胜之矣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
 下之至坚也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卷四 第 7b 页 0371-103.png
 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
 格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三分天下有
 其二以服事殷周之至德也已矣此皆以
 正治国无为而静下者也故或下以取者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太王去邠是也或下
 而取者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句践事吴是
 也此皆以奇用兵亦以静为下也夫两者
 各得其所欲小者固宜下之故大者宜为
 下矣
 德曰大国大根器者也归根曰静故静为
卷四 第 8a 页 0371-104.png
 躁君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
 男女故咸之男女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
 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天下之牡交
 于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盖以静为下
 也大国君长也小国臣妾也君长男之属
 也臣妾女之属也故坤为国邑地道也妻
 道也臣道也以男下女以大下小也则得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以女下男以小下大
 也则得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此谓以
 正治国也女或守静男欲下以取之不过
卷四 第 8b 页 0371-105.png
 兼而畜之男或守静女欲下而取之不过
 入近事之此谓以奇用兵也夫两者各欲
 得其所欲女固宜在下矣故男者宜为下
 之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
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
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
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卷四 第 9a 页 0371-106.png
 经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
 所师保美言可以市价尊行可以加人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
 有拱璧以先于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谓求以有得罪以
 可免邪不曰如此故为天下贵
 道曰道者万物之奥归根复命也善人之
 宝被褐怀玉也不善人之所保人皆可以
 为善也美言可以市善价而沽诸也尊行
 可以加人天下皆有所矜式也人之不善
卷四 第 9b 页 0371-107.png
 何弃之有既有师保尊行何弃之有哉是
 故天下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至宝以
 先于驷马之名者不如坐进此道盖此道
 又宝于拱璧尤先于驷马也古之所以贵
 此道者何也勿谓以道为求得之资免罪
 之状者故为天下之贵
 德曰万物之奥天下之至赜也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生于太极虚明先天之气结成
 一粒大如黍米名曰金晶又曰真铅又曰
 阳丹又曰天一善人之宝也既为善人之
卷四 第 10a 页 0371-108.png
 宝亦不善人之所保也苟遇至人何所不
 至美言可以市口传心受一语无价尊行
 可以加人父遗形体师全性也人皆可以
 学仙人皆可以成道人之不善苟美其师
 言尊其师行何弃之有哉是故立天子于
 万物之奥以为善人之宝置三公于美言
 尊行以为不善之所保虽有拱璧之贵以
 称驷马之先不如坐进此道无所不至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善
 人之宝不曰免不善人之罪不在如此故
卷四 第 10b 页 0371-109.png
 为天下之贵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
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经曰为于无为事于无事味于无味至于
 成大于小积多于少皆自报怨以德也故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盖天下难事必
卷四 第 11a 页 0371-110.png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
 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多
 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其难故终无
 难
 道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为无为也取天
 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事
 无事也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味无味也
 至于积小以成高大以多问于寡皆自以
 德报怨怨至小也德至大也以德报怨以
 怨归德以大下小小以成大也故曰报怨
卷四 第 11b 页 0371-111.png
 以德图于难者不于其难先于其易而难
 自得矣为于大者不于其大先于其细而
 大自成矣故图天下之难事者必作于易
 为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以细
 成大终不以为大故能成其大以其得难
 终犹以为难故能终无难何谓也夫轻诸
 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也
 德曰为本无为以静胜躁也事本无事以
 无胜有也味本无味以淡胜爽也人之修
 身养命先要基址固密基址固密必自品
卷四 第 12a 页 0371-112.png
 药为始谚云富因可惜许贫为不争多勿
 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涓涓不
 止遂成江河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是
 以报怨以德也故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
 细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
 于细是以圣人患乎不能至大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患乎不能至难犹常难之故
 能终无难未至大而言大轻诺必寡信也
 未得难而言难多易必多难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卷四 第 12b 页 0371-113.png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以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
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
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
自然而不敢为
 经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
 微以散所以事为于未有治先于未乱盖
卷四 第 13a 页 0371-114.png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夫为事于有者必败
 之执乱而治者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心故成而
 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众
 人之所不欲所以不贵难得之货学众人
 之所以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常以辅万物
 之自然而不敢有为
 道曰安者易持未兆易谋脆者易破微者
 易散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也未危
卷四 第 13b 页 0371-115.png
 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
 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
 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
 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是知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必然之道也不可躐等而为
 之不可架空而执之以此为者必败之以
 此执者必失之圣人无为篑篑实进故无
 败圣人无执步步实行故无失民之从事
 也则异于是不务实进常有几心不务实
卷四 第 14a 页 0371-116.png
 行常有几事虽成而败之盖成于几而败
 于实也实则无败矣故慎终如始脚踏实
 地则无败事世人皆欲难得之货圣人不
 欲其所欲故不贵其货世人皆学众人之
 所过圣人不学其所学故能复其过以此
 辅相天地之道以左右民使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有为于事
 德曰人之元气各有一斤人之始生一气
 一铢一年二十四气适生一两人至十六
 一斤全矣过此三年复耗一两六十四年
卷四 第 14b 页 0371-117.png
 一斤尽绝所以男子八八六十四卦元气
 尽矣故元气安泰甚易持其危元气萌昩
 甚易谋其兆元气柔脆甚易破其坚元气
 精微甚易散其著盖为之于未有则不必
 有为治之于未乱则不必有治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二气之于阳神也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品药之于金液也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谷神之于玄牝也步步践履不容捷
 径由径而为者必败之入术而执者必失
 之圣人无为而无不为故无败无执而无
卷四 第 15a 页 0371-118.png
 不执故无失民之从此事也不知大道无
 为吐故纳新孤清寡静长于用几短于用
 实或通或塞半安半危偶有小成随手败
 之安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乎直得先天
 无为大道始终如一则无败事尔圣人不
 欲人之所欲是以不贵难得之货不学人
 之所学是以能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
 之自然而不敢妄为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
卷四 第 15b 页 0371-119.png
治以其智多是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
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
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
大顺
 经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使民明之将以
 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也故以智治国
 者国之贼也不以智治国者国之福也知
 此两者亦民之楷式尔常知楷式是谓玄
 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至于大
 顺
卷四 第 16a 页 0371-120.png
 道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治人者
 有治于人者故民可与于乐成不可与虑
 始使民有知所谓当道架屋三年不成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使民用道之明将以
 使民用道之愚用道之明圣人也无君子
 莫治野人用道之愚细民也无野人莫养
 君子民用道之明则争巧作伪心劳日拙
 民用道之愚则还醇反朴心逸日休百姓
 日用而不知者君子之道尚鲜而况于圣
 人乎此无为而无不为也夫愚者道之愚
卷四 第 16b 页 0371-121.png
 也明者道之明也非故使民明之愚之将
 以使民用明用愚圣人之权也民之难治
 以其智多用道之明也乃以智治国国之
 贼也民之易治不以其知用道之愚也乃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也知此两者亦民之
 所矜式尔常以楷式是谓玄德天玄之德
 也故深矣远矣与物反矣是故易逆数也
 天体西转日月五星东行天高东南地高
 西北地下东南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皆与
 物相反也及其成功则一而已矣故天地
卷四 第 17a 页 0371-122.png
 圣人之道不与万物相反则不能成功于
 天下矣故曰然后乃至大顺
 德曰道者先天大道也道为人之心君真
 气之神主也民者五脏六腑十二官也古
 之善为摄生养命者非以十二官为明又
 将以愚之以心神为主也向使其官各自
 主事则身先病矣何以养命乎故民之难
 治以其智多智多则必以智治之非无为
 大道也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
 国之福也知此两者之治人身之模楷性
卷四 第 17b 页 0371-123.png
 命所矜式尔常知楷式之道是谓玄德玄
 德深矣远矣天地人与万物造化之道也
 皆与物相反矣乃至于大顺而不迷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
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
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
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经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卷四 第 18a 页 0371-124.png
 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于人必
 以其言下之欲先于人必以其身后之是
 以圣人处上而人不以为重处前而人不
 以为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
 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曰大国者下流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
 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地势坤
 之象也海虽有四东南最大地势下也是
 故潮水之信西去洛阳千有馀里几至地
 中矣所以东南岛夷最多水侵之也是知
卷四 第 18b 页 0371-125.png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必以地势下之
 圣人所以能为兆民上者必以善言下之
 其身所以能为兆民先者必以自身后之
 故以贵下贱大得民也说以先民民忘其
 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后其身而身先外
 其身而身存也是以圣人位处乎兆民之
 上民皆戴之不以为重身处乎兆民之前
 民皆瞻之不以为害是以天下乐推之而
 不厌者以其不与民争也夫唯不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
卷四 第 19a 页 0371-126.png
 德曰丹田气海谷神真气之所归也以其
 善下之故得朝宗于海能为百谷王滋养
 天地之根也是以心神欲居五行之上必
 以真气下之欲超五行之先必以血气后
 之是以心君名居五行之上五行欣然戴
 之而不为重神居五行之前五行欣然随
 之而不为害是以四肢六脉万化百骸乐
 推之而不厌以其心神无为而不与五行
 争先也苟有所争则咸苦不相息酸辛不
 相远恬淡不相通虚无不相入真气不相
卷四 第 19b 页 0371-127.png
 从精神不相守百病生矣何以为道夫唯
 心君不争故五行莫能与之争矣大哉言
 哉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宝而持之一
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
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
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
卷四 第 20a 页 0371-128.png

 经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
 似不肖若以为肖久矣其细民也夫我有
 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
 为天下先夫慈者故能勇俭者故能广不
 敢为天下先者故能成器之长今也舍其
 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如是则
 死矣夫慈者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若天将
 救之以慈卫之
 道曰道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天下皆谓
卷四 第 20b 页 0371-129.png
 我大似不象于道也道者宁有大小之别
 乎夫唯称大故似不肖若以大为肖道我
 久矣其为细民之行也我有三宝人当宝
 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
 先夫慈故能勇仁者必有勇也俭故能广
 俭德怀永图也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
 长后其身而身先故能成其私也夫勇者
 以慈为主广者以俭为主先者以后为主
 今舍其慈而且勇勇而无礼必乱舍其俭
 而且广广而不约必祸舍其后而且先先
卷四 第 21a 页 0371-130.png
 而不弱必横祸乱且横死期至矣夫慈者
 用之于战则战胜用之于守则守固故天
 将降大道救此人也必先以慈卫之以俭
 约之以不敢为天下先弱之然后能成神
 器之长矣
 德曰天下皆谓我得大道似不肖于道者
 也以道为大故似不肖若大似道久矣其
 细民之语也非达者之言与道满天下无
 物无之岂有大小之肖乎紫阳云人人自
 有长生药奈是愚迷枉摆抛又云此般至
卷四 第 21b 页 0371-131.png
 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岂直以大者
 为道邪故曰我有三宝人当宝而持之一
 曰慈不暴也慈而不暴故能勇二曰俭不
 贪也俭而不贪故能广三曰不敢为天下
 先不武也先而不武故能器不敢为天下
 勇故能成慈之长不敢为天下广故能成
 俭之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之长夫
 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
 上战胜而美是乐杀人也乐杀人者必杀
 之故不可得志于天下今也舍慈且勇又
卷四 第 22a 页 0371-132.png
 从而暴之舍俭且广又从而贪之舍后且
 先又从而武之其远死也必矣是不知慈
 者战守之本也以慈用兵天下顺之以暴
 用兵亲戚畔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
 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以慈守国
 天下助之以贪守国天下恶之以天下之
 所助备天下之所恶故君子有不守守必
 固矣是故天将降大道救此人也必使以
 慈而为卫身之坚甲利兵矣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卷四 第 22b 页 0371-133.png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善
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
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经曰善为士者不武善为战者不怒善为
 胜者不与交兵善用人者先为之下是谓
 不争之德是谓能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
 之极也
 道曰武王师渡孟津天下诸侯不期而会
 者八百武王曰未可也居二年而灭纣可
 谓善为士者不武时甲子昩爽王朝至于
卷四 第 23a 页 0371-134.png
 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
 麾可谓善战者不怒受率其旅若林罔有
 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
 杵一戎衣天下大定可谓善胜者不与受
 有亿兆人离心离德于有虎贲三千人同
 心同德至于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可
 谓善用人者为之下夫武王者是谓不争
 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振古以为
 极也
 德曰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以
卷四 第 23b 页 0371-135.png
 静为下也故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
 文是知善为火候者不独用于武也故善
 为大道之士不武而武不文而文故曰善
 为士者不武强兵战胜犹为不祥而况于
 怒战乎故善战者不怒不战而屈人之兵
 也圣人目击道存以神遇神至于龟龟相
 视鹤鹤相唳犹且以神遇神而况于善胜
 者乎故不与之交兵也善用人者为之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是谓不
 争之德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
卷四 第 24a 页 0371-136.png
 谓用人之力民之所欲因而与之民之所
 恶因而去之也行此道者是谓配天振古
 以来无此其极也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
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
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
哀者胜矣
 经曰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常为客
 不敢进寸而常退尺是谓行若无行攘若
卷四 第 24b 页 0371-137.png
 无臂仍若无敌执若无兵其祸莫大于轻
 敌则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先哀者胜矣
 道曰兵家有言不敢为主师出以律失律
 凶也而常为客是谓用人之力所以不敢
 为主而常为客也三分殷之天下文王有
 其二矣然犹以服事殷九载大勋未集直
 至武王周公继之所以不敢进寸而常退
 尺也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东征西
 怨徯我后后来其苏所徂之民室家相庆
 是谓行之而无行攘之而无臂引之而无
卷四 第 25a 页 0371-138.png
 敌执之而无兵也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
 楚大破之是以灭随祸莫大于轻敌轻敌
 则几丧吾宝矣吴越加兵相抗越不得已
 勾践请臣之吴遂释越后竟为勾践所灭
 故曰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德曰紫阳有云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
 候托阴阳养药必须火候火候要在调停
 火候有文有武有宾有主用兵之法也又
 云用将须分左右军饶他为主我为宾劝
 君临阵休轻敌恐丧吾家无价珍正谓此
卷四 第 25b 页 0371-139.png
 说尔大抵用兵之法以怯为主怯则不敢
 轻敌故常以逸待劳以钝挫锐以静待动
 以文御武故折冲樽俎不战而可以屈人
 之兵矣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客矣
 又不敢进寸而退尺矣是谓行之于无行
 攘之于无臂仍之于无敌执之于无兵也
 是故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紫
 阳又云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
 全采得归来炉里煅煅成温养自烹煎大
 抵至药朱砂水银而已直下别无一物合
卷四 第 26a 页 0371-140.png
 和入炉制伏养煅全凭火候抽添运用太
 文则不熟太武则飞去所以不敢轻敌则
 几丧吾宝矣必须文武相济刚柔迭用调
 停而后可以得所故加兵相抗哀者胜矣
 彼我相持势均力敌苟有为者必败之如
 不得已卑辞以哀之柔颜以骄之使敌大
 逞其志而后可以自胜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
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
卷四 第 26b 页 0371-141.png
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经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以其至易天下
 莫能知莫能行其言有宗其事有主夫惟
 人之无知是以不我知所以知我者希我
 则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而人莫之知
 也
 道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天下万物皆道无可拣择者甚易知甚易
 行道在迩事在易也天下皆莫能知皆莫
 能行求诸远求诸难也天下皆谓我大久
卷四 第 27a 页 0371-142.png
 矣其细也若言天地必自太极若言万物
 必自天地若言男女必自父母所以言有
 宗事有君也唯此人之无知是以不我能
 知今不我能知是以知我者希人之知者
 希自知我之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谁
 能知之
 德曰紫阳云常言俗语合圣道宜向其中
 子细讨若将日用颠倒求大地尘沙尽成
 宝吾甚易知其易行也及问其故天下皆
 莫能知皆莫能行何谓也其言有宗其事
卷四 第 27b 页 0371-143.png
 有君也其言有宗不离太极两仪四象八
 卦其事有君不离天地日月男女水火用
 之于天地万物自然生成甚易知甚易行
 移之于人身心肾自然水火天下皆莫能
 知皆莫能行惟此世人无知是以不我能
 知知我者其天乎所以知我者希知我之
 者既希则自知我道贵矣是以圣人恶衣
 服美道德故曰被褐怀玉世人观其外而
 不观其内也何以知圣人之道德乎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卷四 第 28a 页 0371-144.png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
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经曰知为不知上也不知为知病也夫唯
 病其所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是以不病
 道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故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然圣人之道书不尽
 言言不尽意若珠走盘中左右逢原无往
 而不可以其大道本无言说皆是无为自
 然以知犹为不知而况以不知为知者乎
卷四 第 28b 页 0371-145.png
 故真知者不以为知知之者上也不真知
 者强以为知知之者病也能知不知之病
 以为己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者何也盖
 能病其所病是以不为圣人之病
 德曰吾言甚易知甚易行知不知上也天
 下皆莫能行不知知病也是以圣人之治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
 无欲知不知上古之学者为己之道也自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馀食赘行物或恶
 之不知知病今之学者为人之道也能病
卷四 第 29a 页 0371-146.png
 其病是以不病不能病其病是以成病圣
 人不病以其病病能病其病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
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
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经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自狭其所
 居无自厌其所生唯此不厌是以常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
 故去彼狭厌取此知爱
卷四 第 29b 页 0371-147.png
 道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
 明畏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故民不畏
 威则天之大威至矣其为人也居天下之
 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善其身足矣此大丈
 夫之所为也爱之欲其生自狭其所居也
 恶之欲其死自厌其所生也何浅丈夫也
 哉故曰无狭其所居自知之道也无厌其
 所生自爱之道也唯此不厌其所生是以
 常不厌矣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
卷四 第 30a 页 0371-148.png
 自贵道要自知明不自见德要自爱名不
 自贵大道既知孰不见其明何必自见大
 德自爱孰不贵其名何必自贵明苟自见
 是狭其所居也名苟自贵是厌其所生也
 不亦惑乎是以圣人去彼之狭取此之知
 去彼之厌取此之爱
 德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法犹江河使民
 易避民之于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可不
 畏邪民苟不畏水火之威则大有威于水
 火者至矣若畏其威水火日用饮食养人
卷四 第 30b 页 0371-149.png
 若不畏威凭河涉川赴汤蹈火无所不至
 吾见其死者矣故曰大威至矣民不畏威
 狭其所居也大威至矣厌其所生也无狭
 其所居使民畏威也无厌其所生使大威
 不至也故曰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日用饮
 食何厌之有哉是以圣人常自知其己之
 不足不自见其明之有馀常自爱其己之
 入道不自贵其名之过人故曰去彼取此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
卷四 第 31a 页 0371-150.png
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
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经曰勇于敢则见杀勇于不敢则活知此
 两者利害甚明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
 圣人犹难知之盖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
 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明白善为谋
 矣故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曰慈故能勇敢则杀人勇敢杀人人必
 杀之故曰勇于敢则杀守天下之至勇处
卷四 第 31b 页 0371-151.png
 天下之至静以柔驰坚以静胜热勇于不
 敢则活矣凡此两者或利或害人皆知之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知其
 故也大抵天之所恶勇敢而见杀者有为
 而好争者不知而多言者尚异而无谋者
 天之所恶也是以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也
 地有生长收藏厚德载物不言而善应也
 人有仁义礼知大业成物不召而自来也
 此谓天之道坦然明白善为谋矣天地设
 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故善胜
卷四 第 32a 页 0371-152.png
 者不争善应者不言自来者不召善谋者
 坦然天之道也何故如此天网恢恢疏而
 不失也天包大地恢恢之网也空虚无有
 疏而不失也
 德曰用兵有言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
 寸而退尺勇于果敢则为主而进寸是以
 见杀勇于不敢则为客而退尺是以致活
 两者利害或敢于死者杀或敢于生者活
 请各择其勇矣天之所恶世人孰知其故
 是以圣人犹此难之大造化也故天之道
卷四 第 32b 页 0371-153.png
 不争而善胜将欲噏之必固张之道也不
 言而善应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之道也不
 召而自来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也坦然而
 善谋周天三百六十度五星二十八舍日
 月运行一寒一暑生长万物而成一岁之
 道何尝有欺乎故曰坦然而善谋入道无
 形无名无状无象纲罗万物俱在乎其中
 矣此所谓疏而不失也
   民常不畏章第七十四
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
卷四 第 33a 页 0371-154.png
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
杀夫代司杀者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
希有不伤其手矣
 经曰民本不畏死奈何以死道惧之若使
 民常畏死而为奇事者以为吾得执而杀
 之孰敢当此常有司杀者杀之代有司杀
 者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鲜有不伤
 其手者矣
 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天下皆知
 生之有死犹夜旦之必然是不知生中有
卷四 第 33b 页 0371-155.png
 死死中有生之道也民常不畏死者不知
 其生之道也使知有生谁不畏死故人之
 常情勇于敢则杀奈何以死惧之者使知
 其死之道也使知其死谁不乐生故人之
 道业勇于不敢则活若者以为吾得执而
 杀之孰敢当此自有造物在焉故常为有
 司当杀者杀之天地造物也不当杀者杀
 之代有司也夫代司杀者人力有为也是
 谓代大匠运斤成风而斲木也夫代大匠
 之斲者果有大匠之技则尽垩而鼻不伤
卷四 第 34a 页 0371-156.png
 苟代而为之岂止鼻垩不尽而自不伤其
 手者亦几希矣
 德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故设以威道
 使民不厌民不畏死则大死至矣故设以
 死道使民知惧民若常不畏死奈何设以
 死道惧之以此言之人本畏死也若使民
 常畏死天地造化不得而杀也必矣故为
 奇事正道者天地造物犹不得而杀之以
 为吾得执而杀之者孰敢当哉至如常有
 司杀者杀亦杀其素不畏死当死者也其
卷四 第 34b 页 0371-157.png
 常畏死不当死者安得执而杀之夫代司
 杀者又不若有司之有常刑也是谓代大
 匠斲木也夫代大匠斲者轮扁犹难之而
 况于枘凿乎鲜有不伤其手者矣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
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
贵生
 经曰民之有饥以其上食税多是以有饥
卷四 第 35a 页 0371-158.png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
 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
 生为事者是为贤于贵生
 道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
 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人且恶之
 为民上者立而视其饥而死者与故曰民
 之饥以其为民上者食其税之多也是以
 有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法极则奸生
 令下则诈起故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卷四 第 35b 页 0371-159.png
 也是以难治上苟无为而天下自治矣甚
 爱者必大费多藏者必厚亡知足不辱知
 止不殆可以长久故民之轻死以其求生
 事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以道为主而不
 以生为事者是又贤于贵生也不亦明乎
 德曰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夫人神
 好清而心扰之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
 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
 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民之饥者上食其
 粳之多也是以民饥人之真气衰者心欲
卷四 第 36a 页 0371-160.png
 其德之乱也是以气衰民之难治以其上
 之有为气之难养以其心之无定民之轻
 死以其求生之厚人之轻死以其养生之
 薄夫唯无以求生为事专一养生为事求
 生之道固可贵矣而养生之道又贤于求
 生也远矣故曰是贤于贵生
   民之生章第七十六
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
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强大
卷四 第 36b 页 0371-161.png
处下柔弱处上
 经曰人之得生也柔弱其致死也坚强万
 物草木之始生也柔脆其致死也枯槁故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
 则不胜木强则共矣故强大处下柔弱处
 上
 道曰水至柔而四海不空山至坚而五岳
 终陷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
 下之至弱驰骋天下之至强是以人之得
 生也柔弱不得其死也坚强至如万物草
卷四 第 37a 页 0371-162.png
 木之始也亦以其柔脆为主故震巽为草
 木无有硗腴瘠卤皆返生而出升于虚邑
 无所疑也至于其将死也亦以其坚强为
 主故坎离其于木也为坚多心为科上槁
 矣故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
 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成共宰木共矣是
 也故强大者常处下柔弱者常处上震兑
 在天之阴也巽艮在地之阳也天以始生
 言之阴上而阳下交泰之义也地以既成
 言之阳上而阴下尊卑之位也故地在天
卷四 第 37b 页 0371-163.png
 上曰泰天在地上曰否是以强大处下柔
 弱处上天地之义也
 德曰乾坤中交而生坎离坎本坤体再索
 乾之中爻故谓之中男离本乾体再索坤
 之中爻故谓之中女坎外阴而内阳反为
 中男离外阳而内阴反为中女男子外阳
 而内阴离火之象也女子外阴而内阳坎
 水之象也此所谓日月并明水火颠倒大
 抵养命者皆取坎中一阳而还离中一阴
 故紫阳云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
卷四 第 38a 页 0371-164.png
 里阴从此变成乾健体潜藏飞跃尽由心
 盖以此也夫人之生也柔弱离中之阴也
 其死也坚强坎中一阳也阴本主死如何
 言生阳本主生如何言死不颠不倒不名
 曰道盖阴不得阳则不生阳不得阴则不
 死此言夺天地之造化也必须颠倒万物
 草木亦然故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阴在上
 阳下奔之义也其旨不亦远乎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卷四 第 38b 页 0371-165.png
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馀补不
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以
有馀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经曰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必抑之下
 者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
 足而奉有馀孰损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
 者能之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不欲见其贤德
卷四 第 39a 页 0371-166.png
 道曰天之道圆而神包乎大地生成万物
 张弓之象也地上之天常用半周弛弓之
 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乃是日往则月
 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
 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有馀者损之秋收冬藏也不足者与之春
 生夏长也此所谓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
 足裒多益寡称物平施之道也人之道则
 不然不足者损之民之饥也有馀者奉之
 上食其粳之多也此所谓人之道损不足
卷四 第 39b 页 0371-167.png
 而奉有馀剥下增高绝短补长之谓也既
 损不足而奉有馀谁能以有馀而复奉天
 下之不足唯有道者能之尔是以圣人为
 于无为而不自恃成于无功而不自处不
 欲见其贤德贤行而使人奉其有馀矣康
 节所谓老子知易之体者也斯亦不过矣
 德曰坎为弓轮离为兵戈弧矢之象也离
 午为心坎子为肾水火之象也天之道其
 犹张弓乎子后阳生下者举之午后阴生
 高者抑之心火有馀肾水息之有馀者损
卷四 第 40a 页 0371-168.png
 之也肾水不足心火息之不足者与之也
 水火相息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也人
 之道则不然肾水不足又从而以欲竭其
 精不足者损之也心火有馀又从而以酒
 为浆有馀者奉之也水火相射人之道损
 不足而奉有馀也谁能损其有馀以奉周
 身之不足唯有道者能之是以圣人无为
 而为而不自恃无功而成而不自处实不
 欲见其贤行而使大道有偏于奉养以成
 其太过不及之患矣
卷四 第 40b 页 0371-169.png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其
无以易之故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
能行故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
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经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
 之能胜慎无以轻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皆莫能行故圣人云能受
 国之垢是谓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谓
 天下王受垢而主不祥而王圣人正言若
卷四 第 41a 页 0371-170.png
 相反也
 道曰坎为太柔其水升降天地坤为少柔
 其土生成万物然生成万物之形者坤土
 也升降万物之气者坎水也故润万物者
 莫润乎水是以天下柔弱莫过于水其水
 与气往而不入无往而不胜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也慎无以轻易其水也水哉水
 哉故曰其无以易之夫弱之胜强柔之胜
 刚天下莫不知而皆莫能行岂可以水为
 轻易邪水之时义大矣哉故圣人云能受
卷四 第 41b 页 0371-171.png
 国之垢辱是谓社稷之主能受国之不祥
 是谓天下之王水柔之象也弱之胜强柔
 之胜刚受垢而主不祥而王皆正言若反
 也
 德曰真精至柔真气至弱坎水藏之皆有
 名而无形一身之主也精气一败之后筋
 骨虽曰坚强不久而为粪土矣以此言之
 天下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胜孰敢轻易而卑下之故曰其无以易
 之夫柔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其
卷四 第 42a 页 0371-172.png
 然皆莫能行其事水之为道大矣哉故圣
 人云能受国之垢辱弱之胜强也弱之胜
 强是谓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柔之胜刚
 也柔之胜刚是谓天下王皆正言相反也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
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
道无亲常与善人
 经曰和其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吉
 事尚左契代绳约是以圣人常执吉约而
卷四 第 42b 页 0371-173.png
 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法彻者法
 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道曰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大衅已成而后解之必有馀衅
 又安可以为信大怨已彰而后和之必有
 馀怨又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谓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而不贵于人可谓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惟有德者能司其
 契无德者但司其法是以皇天无亲惟德
 是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卷四 第 43a 页 0371-174.png
 德曰天地合而甘露降阴阳和而风雨时
 损益盛衰之始也三阳出地地天泰也地
 天方泰三上相交损其盛也三阴出地天
 地否也天地方否初四相交益其衰也故
 曰损益盛衰之始也故泰能生物吾能成
 物遂使天下万物常恨天地之不为损益
 矣大而天地小而万物皆托阴阳以成其
 器而况于人乎阳唱而阴和是谓男女居
 室阳唱而阴违是谓夫妻反目而况于大
 怨乎大怨已成方为和之以和反怨必有
卷四 第 43b 页 0371-175.png
 馀怨既有馀怨安可以为善大怨已形方
 为救之以救反怒必有馀怒既有馀怒安
 可以为助是以圣人常执左契以弱胜强
 不责于人以柔胜刚有德司契执其柔也
 无德司彻执其刚也故天道不替常与左
 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器之而不用使民重死
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
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
卷四 第 44a 页 0371-176.png
 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
至老死不相往来
 经曰小国虽曰寡民各什伯有长人但器
 之而不为国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
 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
 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
 不知事相往来
 道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而有天下
 皆小国寡民也是以经界既正井地既均
卷四 第 44b 页 0371-177.png
 匹夫匹妇受田百亩使民各有什什伯伯
 之长而不相假借矣然后上中下士谷禄
 既平但以人为器使而不为国之役用故
 曰器之而不用遂使民之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往而乘之虽有甲兵无所
 向而陈之使民复为上古结绳之用以佃
 以渔甘其食矣衣褐捆屦美其服矣穴居
 野处安其居矣鼓腹击壤乐其俗矣邻国
 相望鸡呜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使民直
 至老死不知公私之事有相往来
卷四 第 45a 页 0371-178.png
 德曰富贵安民人之精满而气盛者也小
 国寡民人之精败而气衰者也虽曰气衰
 而精败亦有接衰补老之道至于百二十
 年犹可还过此修真诚更难直须九转八
 琼丹日月之华救老残而况小国之寡民
 乎夫气衰而精败者六十四卦尽者之人
 也必须先使五脏六腑各有所主黄庭内
 经是也故曰使有什伯虽曰安炉立鼎止
 是养药而已不敢煅炼烹煎故曰器之而
 不用筑丹室置鼎器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卷四 第 45b 页 0371-179.png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也虽有飞舟奔车无
 所乘之虽有坚甲利兵无所陈之使民复
 结绳而用之是谓复善闭无关楗而不可
 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也不亦重乎是
 以天下太平而为羲皇上人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十二官尔汝相忘也邻
 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十二经表里相和
 也苟得如此直至老死复与世俗不相往
 来不亦宜乎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卷四 第 46a 页 0371-180.png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
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
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
之道为而不争
 经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
 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虚明何所
 积乎既以为人己愈有之既以与人己愈
 多之天之道有利而不害圣人之道无为
 而不争
 道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大道废有仁
卷四 第 46b 页 0371-181.png
 义智慧出有大伪信言不美也夫轻诺必
 寡信多易必多难美言不信也万物恃之
 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居善者不辩也其
 政察察其民缺缺辩者不善也知者不言
 知者不博也言者不知博者不知也圣人
 之道存乎太极虚明一气无所不有是以
 不积既以此道为人自己愈为有矣既以
 此道与人自己愈为多矣故天之道有利
 而不害天下莫能与之害圣人之道无为
 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卷四 第 47a 页 0371-182.png
 德曰信言不美无为大道也美言不信傍
 门小术也善者不辩吉人之辞寡也辩者
 不善躁人之辞多也知者不博一以贯之
 也博者不知记问之学也圣人之道不必
 多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足矣此道
 既以为人人即我也人既皆我己愈有之
 此道既以与人人亦我也人既皆我己愈
 多之故先天之道以美利利天下而不害
 于人人皆衣其道圣人之道以无为为天
 下而不争于人人皆被其德道德衣被于
卷四 第 47b 页 0372-004.png
 天下而先天圣人之功成矣



道德真经三解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