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20064a 页
卷四 第 1a 页 0366-00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04.png)
古襄寇才质集
有物混成章第二十五(此章冲虚经/天瑞篇言道)
(无形埒变而为一气一气九变而成/混沌混沌者天地形变之始也故有)
(物混成阴阳开辟先天地生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道生天地也)
有物混成
通玄经道原篇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之
谓也
先天地生
南华经曰夫道无形生天生地先天地生
卷四 第 1b 页 0366-00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05.png)
寂兮寥兮
通玄经曰惟道无形窈窈冥冥寂寥淡漠
不闻其声
独立而不改
通玄经曰阴阳道者独自一立而生万物
自古及今未尝变易
周行而不殆
通玄经曰天运地四时为纪纲刚柔相
成万物乃生
卷四 第 2a 页 0366-00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06.png)
南华经曰道之所在无乎不可通玄经曰
以天为父以地为母天地者万物之父母
也
吾不知其名
通玄经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
字之曰道
洞灵经曰道者自然之妙用孝者人道之
至德夫道包运天地发育万物曲成形类
布置性寿其功至实而不为物府不为事
卷四 第 2b 页 0366-00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07.png)
道
强为之名曰大
通玄经精诚篇曰道本无声圣人强为之
名以一大为称
大曰逝
南华经曰夫道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逝曰远远曰返
冲虚经曰夫道远自太古返至今日年数
故不可纪天长地久不可穷也
卷四 第 3a 页 0366-0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08.png)
通玄经曰大道阴阳者气之大者也位居
天外至高无上至深无下包裹天地而无
表里空洞覆载周无所碍
天大
通玄经曰天之有象者形之大者也
地大
通玄经曰地之有形者形之大者也
王亦大
南华经曰莫大于帝王帝王之德配天地
卷四 第 3b 页 0366-00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09.png)
南华经曰又何知天地之足以穷四大之
域
而王居其一焉
通玄经曰天明日明能照四方君明臣明
域中乃安
王法地
南华经曰莫富于地春气发而百草生正
得秋而万宝成
地法天
卷四 第 4a 页 0366-01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0.png)
物形
天法道
通玄经曰夫道至神斡旋天运南华经曰
夫道无形覆载天地而不为巧
道法自然
通玄经曰道者自然之妙也南华经曰夫
道无形自本自根自然之本也
重为轻根章第二十六(此章通玄经/言末世天子)
(公侯而志骄而以自要尊贵即万乘/之势不足以为快天下之富不足)
卷四 第 4b 页 0366-01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1.png)
重为轻根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无为而化者持重而
不轻也持重以制轻天下皆宁
静为躁君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清静之德者闲静而
不躁也处静以持躁天下皆安君根本也
是以君子终曰行
南华经曰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
谓之君子君子所以治国贤人未尝过而
卷四 第 5a 页 0366-01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2.png)
不离辎重
南华经曰君子为政岂敢轻乎
虽有荣观
通玄经曰君子之道静以修身
燕处超然
通玄经曰君子之道静则下不扰下不扰
则民不乱
奈何万乘之主
通玄经曰万乘之势以万物为功名权任
卷四 第 5b 页 0366-01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3.png)
而以身轻天下
通玄经曰万乘之势自轻则功名不成
轻则失臣
通玄经文子问治国之本老子曰本在于
治身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身乱而国治者
也若为而自轻则失君本
躁则失君
通玄经曰即万乘之势不足以为快天下
之富不足以为乐躁而多欲纵欲失本
卷四 第 6a 页 0366-01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4.png)
(无为此乘天地之道驰万物之自治/而用人群无为之道也道德之本在)
(于上立要在于一人无为而天下治/常为五善无为之要以救人物天下)
(皆善是谓要妙/五善救民也)
善行无辙迹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无为教不下堂而化
行四海不行而自治行而无迹也
善言无瑕谪
通玄经曰后世待言而使命其于为治难
矣古者不言之命古圣人所以为师无一
卷四 第 6b 页 0366-01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5.png)
自往事而无传
善计不用筹算
通玄经曰王通于一而万事毕圣人无为
无智虑也不谋而自当不虑而自得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通玄经曰古者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人
刑措而不用不令而自禁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不施法令风俗移易
卷四 第 7a 页 0366-01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6.png)
者约束不以绳索后世待绳约而固者是
䆮其德也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无为明照天下执道
之要秉要以救众
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通玄经曰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
而推之故人无弃人洞灵经曰救弊贵于
省事
卷四 第 7b 页 0366-01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7.png)
通玄经曰万物之变不可救也秉其要而
归之故物无弃物洞灵经曰救弊贵于一
令
是谓袭明
通玄经曰道可以阴可以阳可以幽可以
明积微成明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
通玄经曰人主者民之师
不善人善人之资
卷四 第 8a 页 0366-01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8.png)
以立功以其所不能托其所能所治甚众
所居甚要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不祥
不贵其师
通玄经曰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
友舍而为非者寡矣
不爱其资
南华经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
是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也
虽知大迷
卷四 第 8b 页 0366-01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19.png)
大愚末世虽知小学大迷于道
是谓要妙
通玄经曰治众之本在于一要天下安宁
要在一人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此章南华经言/古者道恶乎隐)
(而有真伪皆因后世五帝道隐于小/成以伪其道而不真矣古者大道至)
(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仁义礼乐君子小人哉同乎无)
(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则民素朴素/朴而民性淳质而自治矣及至后世)
(五帝蹩躠悬赘为仁踶跂骈拇为义/而天下始疑惑于书学小成之伪矣)
卷四 第 9a 页 0366-02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0.png)
(后世五帝大道朴散/造书利器为书器也)
知其雄
南华经曰五帝知其雄造五声也通玄经
下德篇曰雷霆之声可以钟鼓象也风雨
之变可以音律知也声可闻者可得调也
调五音矣
守其雌为天下溪
南华经曰古者五声不乱孰为六律守其
雌为天下溪
卷四 第 9b 页 0366-02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1.png)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法于江海无为
为天下之溪其德不离是以至人不见可
欲心与神处静而体德动而理通
知其白
南华经曰五帝知其白造五色也明可见
者可得而蔽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别也别
五色矣
守其黑为天下式
南华经曰古者五色不乱孰为文彩守其
卷四 第 10a 页 0366-02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2.png)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通玄经曰古者至人之治虚无寂寞修自
然之道漠然无为而天下和
知其荣
南华经曰五帝知其荣造律历也通玄经
曰夫至大天地不能函也至微神明不能
见也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量历数矣
守其辱为天下谷
南华经曰古者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守其
卷四 第 10b 页 0366-02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3.png)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通玄经曰古之善为君者法于江海江海
无为为天下谷其德乃足不分争而财足
圣人淳朴而不散淡然无欲而民自朴
朴散则为器
通玄经曰及至五帝建律历别五色异清
浊味甘苦则朴散而为器矣立仁义修礼
乐则德迁而为伪矣民饰智以惊愚设诈
以攻上天下有能持之而未能有治者也
卷四 第 11a 页 0366-02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4.png)
朴不残孰为犠樽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情
性不离安用礼乐后世残朴以为器工匠
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五帝之过也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南华经曰狶韦氏得之于道以挈天地无
为伏犠氏得之于道以袭气母之道神农
氏得之于道以火德王黄帝得之于道以
登景云之天下
故大制不割
卷四 第 11b 页 0366-02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5.png)
一覕夫唐虞知贤人之利天下而不知其
贼天下夫唯割也外乎贤者知之矣
将欲章第二十九(此章通玄经言末/世天子诸侯以天)
(下一国为家以万物为畜怀天下之/大有万物之多即气实而志骄大者)
(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无长久得/在时不在争不在道不在圣土凝下)
(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夫习于行阵之事者不/知神化庙战之权夫好兵者未尝不)
(败争战者未尝不失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伤故为者败)
(之执者失之七国兵争亡天下也)
卷四 第 12a 页 0366-0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6.png)
通玄经曰国不欲贪竟得得在天下与之
不在于自取仁义则得
而为之兵争
通玄经曰夫欲名是有而为之争之吾见
其不得已
吾见其不得已
通玄经曰虽执而得之不留也夫名不可
以求而得也在天下与之与之者归之天
下所归者德也若无德者民不归也不归
卷四 第 12b 页 0366-0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7.png)
天下神器
洞灵经曰天下之神器也帝王之重位也
不可为也
通玄经曰天下大器也不可执也不可为
也
为者败之
通玄经曰夫好名者未尝不中善游者溺
各以所好反自为伤故曰为者败之也
执者失之
卷四 第 13a 页 0366-0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8.png)
各以所好反自为伤故执者失之
故物
通玄经曰祸福同门利害之反不可不察
也
或行或随
冲虚经曰或长或短
或煦或吹
冲虚经曰或美或丑
或强或羸
卷四 第 13b 页 0366-0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29.png)
或载或隳
冲虚经曰或是或非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
土凝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流下不争
疾故去而不迟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
执故无失
去甚
通玄经曰为强之本在于守弱是以圣人
卷四 第 14a 页 0366-0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0.png)
去奢
通玄经曰节用之本在于去奢是以圣人
去奢侈也不敢骄奢故能长久
去泰
通玄经曰去骄之本在于虚无是以圣人
去骄泰也不敢骄溢故能长久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此章通玄经/言七国人臣)
(举不义之兵至于伏尸流血相交于/前兵革之所起天下大乱好勇危亡)
(之道也兵者凶器战者危事鸣铎以/身自毁膏烛以明自煎武勇因强梁)
卷四 第 14b 页 0366-0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1.png)
(兵危亡之道也今七国乱/臣好兵斗战天下大乱也)
以道佐人主者
通玄经曰古者人臣理国家治境内行道
德布德施惠此为上也
不以兵强天下
通玄经曰古者奸邪不生安乐无事天下
和平智者无所施其荣勇者无所措其威
不用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卷四 第 15a 页 0366-0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2.png)
谋遽而骄主而用其乱人以成其事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通玄经曰七国举兵为难路无缓步田无
立苗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通玄经微明篇曰起师十万曰费千金师
旅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
通玄经曰甲兵之利不足以恃强
卷四 第 15b 页 0366-0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3.png)
通玄经曰古者勇于不敢则活
果而勿矜
通玄经曰古者守柔弱不敢以自强故能
矜
果而勿伐
通玄经曰勇于一能未可广应于治也
果而勿骄
通玄经曰古之勇者不以力为暴可谓一
于道矣
卷四 第 16a 页 0366-0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4.png)
通玄经曰敌来加己不得已而用
是果而勿强
通玄经曰古兵守柔弱者生之徒也天下
活矣
物壮则老
冲虚经孔子谓子路曰由能勇而不能怯
通玄经曰武勇以强梁死辩士因智能亡
是谓不道
通玄经曰人有横死非命而亡以寡犯众
卷四 第 16b 页 0366-0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5.png)
不道早已
南华经曰不恬不愉非道也非德也不道
早已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此章南华经言/昔赵文王喜剑)
(剑士夹门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太子悝)
(患之请庄子说止王之好庄子见王/曰臣有三剑唯王所用王曰愿闻三)
(剑庄子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也天子之剑匡诸侯天下服矣)
(诸侯之剑四封之内无不宾服矣庶/人之剑一旦命绝无所用于国事今)
(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谓大王薄之王乃芒然自失牵而)
卷四 第 17a 页 0366-0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6.png)
(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所处/也论兵有六凶终非吉事不可常用)
(也)
夫佳兵者
通玄经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
不祥之器
通玄经曰好用兵器逆之至也
物或恶之
通玄经曰兵残天下万民骚动杀戮无罪
民之所雠物或恶之
卷四 第 17b 页 0366-0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7.png)
通玄经曰君子务道德不重用兵也
君子居则贵左
洞灵经曰阳德居左
用兵则贵右
洞灵经曰阴刑居右
兵者不祥之器
通玄经曰故兵者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
通玄经曰兵者非君子之器非君子之宝
卷四 第 18a 页 0366-03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8.png)
不得已而用之
通玄经曰用兵有五二曰应兵不得已而
用之谓之应兵应兵胜此天道之所成也
恬淡为上
通玄经曰恬然无思淡然无虑以恬养智
恬愉无矜而得乎和
胜而不美
通玄经上仁篇曰兵杀伤人胜而不美兵
莫毒于憯乎心镆铘为下
卷四 第 18b 页 0366-03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39.png)
通玄经曰战国不义之兵至于伏尸流血
相交是乐杀人也
夫乐杀人者
通玄经曰春秋举兵以自为者众去之众
之所去虽大必亡
不可得志于天下
通玄经曰故为他战者不能成其王为身
求者不能立其功
吉事尚左
卷四 第 19a 页 0366-04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40.png)
凶事尚右
南华经曰夫道有右右阴也
偏将军处左
南华经疏云左阳主生
上将军处右
南华经疏云右阴主杀
言以丧礼处之
通玄经上仁篇曰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卷四 第 19b 页 0366-04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41.png)
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此章通玄经/言上古行道)
(德者天祐之地助之鬼神辅之四夷/归之景星见祥云布黄龙下甘露降)
(醴泉出嘉谷秀芝草生连理枝凤凰/集其庭麒麟游其郊蛟龙宿其沼海)
(不波涌河不满溢日月星辰不失其/度风雨时顺五谷丰登此古行道神)
(明感应嘉/祥十瑞也)
道常无名
通玄经道原篇曰古道无名者无言也无
言者作始也作始者始作结绳之朴也
卷四 第 20a 页 0366-04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42.png)
通玄经曰古人之道心欲小也志欲大也
心欲小者禁微欲也志大者无不治也所
持甚小所任甚大故有道以理之法虽小
足以治
天下不敢臣
南华经曰古者大道至德之世蠢动而相
使不以为赐素朴而民性得自治矣
侯王若能守
南华经曰古者帝王以无为为常
卷四 第 20b 页 0366-04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43.png)
南华经曰无为而无不为万物自化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通玄经曰阴阳和合甘雨时降
民莫之令而自均
通玄经曰不言之令古圣人所以为师虽
无一言天下万民化
始制有名
通玄经曰后世小成有名者有言也有言
者遂事也遂事者成书学之器也
卷四 第 21a 页 0366-04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44.png)
通玄经曰今人之道智欲圆行欲方能欲
多事欲少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
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少者约所持也
所见大者所知小而不知失故无道以理
之法虽大足以乱
夫亦将知止
南华经曰知止乎其所不知至知止矣
知止所以不殆
南华经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
卷四 第 21b 页 0366-04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6-045.png)
譬道之在天下
通玄经曰故道之在天下譬犹江海不为
也
犹川谷之与江海
通玄经曰江海不为能取百川不求故能
得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