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20042a 页
卷一 第 1a 页 0365-00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08.png)
古襄寇才质集
道可道章第一(此章南华经言天地/无为不言之教者古)
(之所大也而三皇之所以共美也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无为而已)
(矣古者大道不称大辩不言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后世孰知不言之)
(教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大道无为天地不言之大教矣天常)
(无欲无为自/化无教言也)
道可道
通玄经道原篇曰夫仁义事生者应变而
动变生于时无常之行故道可道非常道
卷一 第 1b 页 0365-00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09.png)
非常道
洞灵经曰后世仁义礼乐人事小成之道
曰可之教饰辞政败非常道也
名可名
通玄经曰书学者人言之所生也言出于
智智者诈伪不知于道夫著于竹帛之书
镂于金石之言可传于人者非藏书也故
名可名非常名也
非常名
卷一 第 2a 页 0365-01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0.png)
说之言曰可言之言剪巧绮滥非常言也
无名天地之始
通玄经曰无名则无形大道无形即静而
无为大常之道不道之道芒乎大哉此之
谓天府大道无教也
有名万物之母
通玄经曰有名则有形天地有形即静而
不言大常之言不言之言芒乎大哉此之
谓天府天地无言也
卷一 第 2b 页 0365-01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1.png)
南华经曰有天道焉无为而尊天道也天
地大智无为闲闲大道无为自然之妙也
常有欲以观其徼
南华经曰有人道焉有为而卑人道也人
学小智有为閒閒人道有为而微倖也通
玄经曰有为也则伤而微末也
此两者
通玄经曰循天者与道游也随人者为俗
学也南华经曰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
卷一 第 3a 页 0365-01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2.png)
同出
南华经曰合异以为同通玄经曰圣人从
事于教同心而同归
而异名
南华经曰散同以为异通玄经曰后世五
帝三王殊事而异路五帝异道而覆天下
三王殊事因时而变而异言也
同谓之玄
通玄经曰上古圣人与天同心与道同体
卷一 第 3b 页 0365-01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3.png)
玄之又玄
南华经曰夫道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
又神而能精焉
众妙之门
通玄经曰道者一立而生万物故万事之
根皆出道之一门南华经曰万物有乎生
而莫见其根有乎出而莫见其门其来无
迹其往无涯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此章通玄经言圣/人者通于灵府与)
卷一 第 4a 页 0365-01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4.png)
(化者也是故不言之教芒乎大哉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谓之天)
(府大道无为天地不言之教万物自/化不用小成美有为言民恶不善也)
天下
通玄经曰后世无道治天下天下之贼也
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治上有为也
下亦有为也
皆知美之为美
通玄经微明篇曰后世知学浅于道矣古
不知学浅于道矣今之知学外于欲矣古
卷一 第 4b 页 0365-01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5.png)
道古不知学为知道乎故天下皆知美之
为美斯恶矣
斯恶矣
通玄经曰夫道不可以聪闻聪闻非道乃
学也道不可以明见明见非道乃学也道
不可以辩言辩言非道乃学也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
南华经无始曰古不知学深于道矣今知
之学浅于道矣弗知内性知学外欲于是
卷一 第 5a 页 0365-01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6.png)
孰知不知之知乃知道乎故天下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矣
斯不善矣
南华经曰夫道不可以聪闻聪闻非道乃
学也道不可以明见明见非道乃学也道
不可以辩言辩言非道乃学也斯不善矣
故有无之相生
通玄经曰人君之道有无相生也
难易之相成
卷一 第 5b 页 0365-01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7.png)
以邪教化难而必败舍其易必成从事于
难必败故难易相成也
长短之相形
通玄经曰古者民童蒙长短不相形后世
有为长短之相形
高下之相倾
通玄经曰古者民童蒙高下不相倾轻重
均则衡不倾无偏覆也后世高下之相倾
音声之相和
卷一 第 6a 页 0365-01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8.png)
曰如响之应声上唱下和也
前后之相随
南华经曰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通玄经
曰如影之像形前后相随也
是以圣人
通玄经曰大道之本在于法天上圣法天
法天者法天地之道也虚静无为是谓天
地
处无为之事
卷一 第 6b 页 0365-01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19.png)
行不言之教
通玄经曰古王道者行不言之教
万物
南华经曰今计物之为数不止于万而期
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故曰
万物
作而不辞
南华经曰天不产而万物育地不产而万
物化
卷一 第 7a 页 0365-02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0.png)
通玄经曰道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万物
长此之谓神明无为之道
也为而不恃
通玄经曰道成物也莫见其所为而万物
成此之谓神明无为之道也
功成不居
通玄经曰不居者无为也无为则不居无
名无言也大道无为不知所为者而功自
成
卷一 第 7b 页 0365-02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1.png)
通玄经曰不居者即处无为不动无言也
是以不去
南华经曰道之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
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
不尚贤章第三(此章南华经天道篇/言古者帝王之德以)
(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馀是以太古)
(圣人之治天下虚心实腹乃无为也/常使民无知无欲不敢有为不尚贤)
(贵货无为/则治也)
不尚贤
卷一 第 8a 页 0365-02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2.png)
使能上如摽枝民如野鹿
使民不争
通玄经下德篇曰后世人之情性皆愿贤
己而疾不及人愿贤即争心生疾不及人
则怨争生怨争生则心乱而气逆古者圣
王退争怨争怨不生即心治而气顺故曰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
通玄经上义曰古者为国之道其导民也
卷一 第 8b 页 0365-02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3.png)
使民不为盗
南华经曰古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
货财也
不见可欲
通玄经曰古圣不见可欲心与神静乃无
欲也
使心不乱
通玄经曰后世人君好色弗使风仪而国
家昏乱其积至于淫泆之难矣故治人者
卷一 第 9a 页 0365-02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4.png)
圣淡然无欲而民自朴
是以圣人之治
通玄经曰为治之本务在无为是以圣人
之治虚无寂漠脩自然之道淡然无为而
天下治
虚其心
通玄经曰其听治也虚心得道圣人虚心
无有者见不足也见不足故能成其贤奢
者不长
卷一 第 9b 页 0365-02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5.png)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守内而不失外则胸
腹充实而嗜欲寡也
弱其志
通玄经曰其听治也弱志得道志弱事强
安静不能不虑而得
强其骨
通玄经曰古者至人之治也弃其聪明灭
其文章即合于神明无为之道神明得其
内者五藏宁思虑平筋骨劲强耳目聪明
卷一 第 10a 页 0365-02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6.png)
常使民
南华经曰古者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馀
治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
无知无欲
南华经曰古者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
无欲则民素朴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南华经曰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
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卷一 第 10b 页 0365-02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7.png)
通玄经曰为无为事无事知不知也南华
经曰帝王之务在于无为
则无不治矣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淡然无为而无不为
也淡然无治而无不治也
道冲章第四(此章南华经言夫道冲/和之气和养万物也无)
(所不在是处有之在蝼蚁蠢物无不/养育何其道下挫其锐邪在瓦甓土)
(石无不成就何其道愈甚散其纷邪/在稊稗草木无不生成其道愈下和)
(其光耶在屎溺粪壤不拣秽污同其/尘也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大象乃)
卷一 第 11a 页 0365-0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8.png)
道冲
通玄经曰大道阴阳和气澄清
而用之
通玄经微明篇曰道冲而用之又不满也
或不盈
通玄经曰道者和气冲而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南华经曰天道冲和之气生成万物也无
所不在是处有之
卷一 第 11b 页 0365-0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29.png)
通玄经曰夫道挫其锐者无暴恶也
解其纷
通玄经曰夫道解其纷无争乱也
和其光
通玄经曰夫道和其光者无怨逆也
同其尘
通玄经曰夫道和其尘同尘秽也
湛兮似或存
通玄经曰天以之清湛然澄静
卷一 第 12a 页 0365-0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0.png)
南华经曰吾不知其谁氏之子
象帝之先
南华经曰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形道之
子孙而以有形天地子孙可乎仲尼曰可
有形先天地生者皆物邪物于物者道非
物物
天地章第五(此章南华经知北游篇/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古圣人者原天地无为之美达)
(万物自然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无为之谓也不教仁)
卷一 第 12b 页 0365-0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1.png)
(也)
天地不仁
通玄经自然篇曰天地之道以德为主道
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其内不以事贵不
须礼而庄故道立而不教明照而不察道
立而不教者不夺人能也明照而不察者
不害其事也夫教道者逆于德害于物故
阴阳四时五行同道而异理万物同情而
异形智者不相教能者不相受故天地不
卷一 第 13a 页 0365-0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2.png)
以万物为刍狗
通玄经曰天地非有为焉正其道而物自
然阴阳四时非生万物也雨露时降非养
草木也神明接阴阳和万物生矣
圣人不仁
通玄经曰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
然故生者无德死者无怨夫慈爱仁义者
近狭之道也狭者入大而迷近者行远而
惑圣人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可
卷一 第 13b 页 0365-0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3.png)
刍狗
以百姓为刍狗
通玄经曰百姓听上如草从风其于化也
若风之靡草
天地之间
南华经曰地籁则众窍是也夫籁者大块
噫气其名为风吹万不同而使其自然也
咸其自取万物怒号者其谁使耶
其犹橐籥乎
卷一 第 14a 页 0365-0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4.png)
则万物鸣号动而为声也泠风则小和飘
风则大和犹吹人籁比竹管籥之声乎
虚而不屈
通玄经曰上圣法天虚静无为治天地之
道也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是谓天地也
动而愈出
冲虚经曰唐之治天下游于康衢闻儿童
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
之则唐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谣言乎童儿
卷一 第 14b 页 0365-0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5.png)
多言数穷
通玄经曰后世民知书而道衰知数而德
衰任数者劳而无功书数者人言之所生
也言出于智智者诈伪不知于道多言数
穷不如守中冲虚经曰齐鲁多机巧有善
书数者
不如守中
通玄经曰为教之本在去小成体道者佚
而不穷神化无为天下相应微矣此所谓
卷一 第 15a 页 0365-0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6.png)
此之谓天府大道无为天地不言之教矣
谷神章第六(此章南华经言大道无/形有情鬼神帝生天生)
(地天得一气清虚主其运也地得一/气安宁处其用也故天地谷神不死)
(是谓阴阳玄牝造化之神玄牝阴阳/之门户是运天地根天则绵绵若存)
(地则用之不勤/道天地之根也)
谷神不死
冲虚经曰天地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
时不化四时尔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卷一 第 15b 页 0365-03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7.png)
不化阴阳尔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冲虚经曰大道阴阳疑独其道不可穷玄
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冲虚经曰天地四时往复其际不可终是
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冲虚经曰绵绵若存通玄经曰大道至神
卷一 第 16a 页 0365-03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8.png)
用之不勤
冲虚经曰用之不勤南华经曰地处用也
通玄经曰用之不勤故能地□
天长地久章第七(此章南华经则阳/篇言大道者气之)
(大者也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天地无私也故能长久是以古)
(之圣人将欲禅位为帝者奉天至公/无私覆载也天下长久后其身而身)
(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耶故成其私)
天长地久
南华经曰天无私覆无不覆也地无私载
卷一 第 16b 页 0365-03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39.png)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通玄经曰大道者气之大者也天地者形
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天地无私也故能
长久
以其不自生
南华经曰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
自明夫何脩长焉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
故能长生
通玄经曰天地无私去也无私就也故能
卷一 第 17a 页 0365-04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0.png)
是以圣人
冲虚经曰唐召于舜襌以天下舜不辞而
受之南华经曰帝王殊襌三代殊继差其
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
谓之义之徒
后其时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先以后为主圣人法
道之退者所以自后也后以自安
而身先
卷一 第 17b 页 0365-04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1.png)
以退取先矣
外其身
通玄经曰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圣人法
道之小者所以自卑也卑以自卫
而身存
通玄经曰小则故能大此天道之所成也
以亡取存
非以其无私耶
通玄经曰古者圣人与天地相保公正无
卷一 第 18a 页 0365-04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2.png)
故能成其私
南华经曰上古圣人无私德也其无私德
其无私福
上善若水章第八(此章通玄经道原/篇言夫水之为道)
(也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万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任天下取与)
(禀受万物与天地共同是谓至德水/柔近于道夫上古圣人法天善道若)
(水之/上善)
上善若水
通玄经曰天下莫柔弱于水
卷一 第 18b 页 0365-04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3.png)
通玄经曰夫水之为道也上天为雨露万
物不得不生
又不争
通玄经曰水流不争疾去而不迟
处众人之所恶
通玄经曰泽及蚊蛲而不求报
故几于道
通玄经曰水与天地洪同是谓至德水柔
近于道
卷一 第 19a 页 0365-04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4.png)
通玄经曰水之为道也下地为润泽万物
不得不生
心善渊
通玄经曰水广不可极深不可测
与善仁
通玄经曰水则富赡天下而不既德
言善信
通玄经曰夫水有馀补不足任天下取与
政善治
卷一 第 19b 页 0365-04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5.png)
事善能
通玄经曰夫水利贯金石强胜天下
动善时
通玄经曰夫水禀受万物而无先后
夫唯不争
通玄经曰夫水所以能成天地至德者以
其绰约润达也
故无尤矣
通玄经曰夫水之为道也百事不得不成
卷一 第 20a 页 0365-04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6.png)
无费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一
卷一 第 20b 页 0365-04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5c0067/hfl/0365-0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