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20032b 页
卷二 第 1a 页 0364-058.png
道德真经解卷下知六
   丞议郎陈象古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不德者谓不自矜其德故人仰其德而归之
不失德者谓自矜其德而患失之苟患失之
无所不至故人观其所为而轻之安可更以
德言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又曰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
莫与汝争功上德无为而无以为默运元化
包藏在心物顺其理不假自为以彰于外是
卷二 第 1b 页 0364-059.png
无所为者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以其不失
德故为之以为累道数不远智慧不明故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仁
者好生恶杀其施设已及于万物也故曰为
之不自矜憍化行被物不见其迹故曰无以
为义谓裁断取与合宜以是之故义之及物
是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
攘臂而仍之仍重也频也礼以治人使人服
礼中礼则是不中礼则非是非必争不应外
教唯威能整故曰攘臂而仍之重则不一频
卷二 第 2a 页 0364-060.png
则不苟必使之从礼则失自然之道也故失
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
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全则德
与仁义礼可包而一之今失道则事以类分
则德见而独行有为有用理非自然故德失
则求之于仁仁失求之于义义失求之于礼
泒别既异就薄转多虽欲一之固不可得故
曰礼者忠信之薄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
而愚之始前识者谓事前之知识也识其终
善而行之如草木之英是道之华见于外也
卷二 第 2b 页 0364-061.png
暗于终恶而行之亦不可掩故曰愚人之始
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
居其华厚者无踰于道也薄者下德也仁也
义也礼也实者内之所施冲和之道也华者
外之所施常行之事也无为清静何假于华
故处厚处实矣故去彼取此彼谓下德上仁
上义上礼此谓大道上德以理观之其去取
者岂可以乱乎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
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
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者
卷二 第 3a 页 0364-062.png
大道之妙用也致至也至其妙用之理也天
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
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
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裂则不全发则不
静歇则不久竭则易崩灭则不继蹶则不安
皆失道所致也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物理相续其势然也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
谷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是用贱下之道者
也自谓孤寡不谷谦之至也易曰天道亏盈
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
卷二 第 3b 页 0364-063.png
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
子之终也非乎者不可以为非也故致数舆
无舆上古圣人观转蓬始以为轮轮行不可
载因物生智后为之舆用舆以载物物至则
舍舆虽数舆不一舆岂自矜其用乎竞无舆
也王侯之功济物者甚大自谓孤寡不谷舆
无舆何以异哉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琭
琭玉之美容也落落石之美状也虽外见其
美而内无变通以济之故不欲如玉石之有
外容状也反者道之动物极则反道非随物
卷二 第 4a 页 0364-064.png
而极故知为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之行也
与物无竞知雄守雌故知为道之用矣天下
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生则为有不生则无
利害相因存亡相继唯反者弱者理契于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信悟之至也中士闻道
若存若亡信不厚而悟未至也下士闻道大
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不信不悟理故如是
建言有之有所据也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
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
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
卷二 第 4b 页 0364-065.png
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外迹浅近内融几
微知几守微故不可测夫唯道善贷且成贷
则假于物而不穷成则全其妙而不败矣道
生一一谓璞之始也一生二天之体也二生
三地之形也三生万物天地既判万物遂生
情欲之繁不能守一矣万物负阴而抱阳冲
气以为和阴阳道之妙用也负则在外抱则
在内冲而用之不失其和者也人之所恶唯
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冲和之至也故物
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道之所在不可测度
卷二 第 5a 页 0364-066.png
损益盈虚相续不已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
言其教有所始有所起教以冲气为和也义
宜也我道之所在也人用其教亦由我随物
宜而教之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强梁则不任
自然也非冲和之妙用也不得其死则不复
能全其生理者也吾将以为教父凡称父母
者皆喻其始生之义也以为教父本其教兴
之始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性
虚无微妙可不谓之柔乎与物无竞用之则
行舍之则藏可不谓之坚乎无有入于无间
卷二 第 5b 页 0364-067.png
无有妙用之道无间无所不通不可隔塞也
妙用道行则通变不测可以全微妙之理矣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为之益达道者觉
之非众人之易悟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
下希及之语曰天不言而四时行焉百物生
焉故及者少也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
与亡孰病名者道之华货者道之妄得者道
之累身者道之本有身则可以视教行道故
名不亲于身货不多于身得不安于亡也是
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恐失其爱者必
卷二 第 6a 页 0364-068.png
耗散其精恐失其藏者必心常不足故有大
费之悔厚亡之忧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
以长久知足则不甚爱也知止则不多藏也
契道合教虽不欲长久其可得乎大成若缺
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若缺若冲不
自满假之谓也如是则不弊不穷可见矣大
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屈则不直拙则
不巧讷则不辩直有时而彰巧有时而行辩
有时而设圣人深于道妙藏用待时故能如
此躁胜寒静胜热必然之理也清静为天下
卷二 第 6b 页 0364-069.png
正清静无为之所致也我无为而民自正故
清静可为天下正矣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有道者以清静为用
心存不争故却走马天下无事人悉好生故
可以粪田畴美土疆以自足食而实其腹也
无道则嗜欲共兴处于必争之地大则兵戈
以相好胜故戎马生于郊以其不舍斗乱也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欲得可欲者以名为亲者也不知足者以货
为多者也欲得者以得为病者也故知足之
卷二 第 7a 页 0364-070.png
足常足矣知足者有一而不望二有少而不
望多外境纷纭内明了悟一与少犹之以为
累况不足乎故知足者常足矣不出户知天
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得一以为天下正故
不假户牖而所知所见愈远矣其出弥远其
知弥少耳目之所接者有渥故曰弥少是以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道博者
知其行之动止见其名之孚伪谙其成之大
小所以不待自行而知不待自见而名不待
自为而成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者有渐
卷二 第 7b 页 0364-071.png
从少至多故曰有益道成则藏其用秘其明
故曰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
不为虚无清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不畏
损损而至于无为是道之微妙也无为而无
不为如损之而无所损也圣人无常心以百
姓心为心因物有治随事而教故无常心善
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
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言均一无爱恶也
有德之善有德之信故不分别而天下以为
善以为信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
卷二 第 8a 页 0364-072.png
惵惵思惧貌易曰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以百姓心为心者不自明其心之所能也浑
则与百姓外同其迹而内异也百姓皆注耳
目信顺怀仰之至也百姓日用而不知故注
耳目而未知心之渊默矣圣人皆孩之言百
姓随教顺治未有所能如孩童之就乳不难
率也出生入死万物出则生入则死自然之
道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其类异
而事不异也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言不
出于生死之徒也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物
卷二 第 8b 页 0364-073.png
性本不生不死专用死以为死是故以生为
生随生而死随死而生是厚于生也故曰生
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
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
无所容其刃不生不死内明常存外境之来
于我何有故兕虎甲兵无所能及矣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以其不生故无死地玄机妙理
悟者知之道生之大道也始于道也德畜之
上德也善于容物故归于德物形之能生而
在地各自成形势成之顺于生畜赋分类聚
卷二 第 9a 页 0364-074.png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由道而生仰德
之育故有尊贵之常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
爵而常自然天下之所尊贵者官爵而已道
德无形人莫能爵之是不可以名之义也如
是则出于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
之熟之养之覆之皆自然之常理也生而不
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不自有其功之至也
是谓玄德不可以测度故也天下有始以为
天下母始于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故曰为天下母也既得其母以知其
卷二 第 9b 页 0364-075.png
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万物本道
而生得其母之义也见万物已生之众是知
其子之义也万物有穷尽之时而人道无休
息之理是复守其母之义也如是则没身岂
有危殆以相及乎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塞其兑者欲心不兴于内也闭其门者群邪
自施于外也勤劳也不劳苦而可保淳和之
道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开其兑者道不
全也济其事者施为不穷也不可救者入患
难而不复安强矣故曰不救见小曰明常人
卷二 第 10a 页 0364-076.png
忽于小而重于大干云之木起于葱青千里
之涂始于足下此见小之义也预识先知非
明而何守柔曰强揉曲木者不累日销金者
不累月此柔弱胜刚强之义也用其光复归
其明光者照于外者也明者内自照者也用
其光则知其子是也归其明则复其母是也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介大也大有知则
知其道之要妙故能行于大道唯施是畏畏
其乱得失迷善恶以施及于万物也大道甚
夷举道之要以明非道民甚好径不任自然
卷二 第 10b 页 0364-077.png
务敏于得故好径捷之迹形焉朝甚除除其
荒秽以尚严整也田甚芜禾稼盛之义如芜
生焉非荒芜之芜也仓甚虚上下足食无掊
剋聚敛之事非空虚之虚也服文彩文事之
饰也带利剑武事之备也厌饮食无饥馑也
财货有馀无穷乏之忧也是谓盗誇非道也
哉务于好径至于财货有馀不任自然者多
矣失道之甚如盗者之相誇不足贵也故曰
非道也哉善建者不拔谨其始也善抱者不
脱保其成也子孙祭祀不辍不拔不脱之至
卷二 第 11a 页 0364-078.png
也修之身其德乃真德上德也真则不妄信
于下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其德乃长
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以其
全真故有馀以及于家以其有馀故能长以
及其乡以其可长故为丰厚以及于国以其
遂丰故普遍行于天下是善建不拔之明验
也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
国以天下观天下见治身之道则知治己之
身见治家之道则知治己之家见治乡之道
则知治己之乡见治国之道则知治己之国
卷二 第 11b 页 0364-079.png
见治天下之道则知治己之天下不拔不脱
由此可明矣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用
此观身观家观乡观国观天下之道矣含德
之厚比于赤子上德之人也赤子婴儿之巽
名也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无恐畏
之心不伤于物至诚所在物亦知之故不加
害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䘒作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握固则无
所欲得而自执也䘒作则不因有为而自动
也号而不嗄其本固也非精与和之至而何
卷二 第 12a 页 0364-080.png
哉知和曰常知此和之至可以常行而不离
知常曰明知此常之义复归其明不难也益
生曰祥保此常守此明日益日生至于盛大
无凶咎也心使气曰强不求外助内保久长
气与道俱不强何待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
道早已物有成形老必及之不知变道非道
之用已止也止而至于败微妙何容焉知者
不言默运元机物随以化家至户晓事有穷
时故不在于言言者不知入乎耳出乎口口
耳之间数寸尔何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故言
卷二 第 12b 页 0364-081.png
者非知之要也塞其兑内藏其明闭其门外
社其邪挫其锐知进退解其纷顺而不乱和
其光不自显同其尘不自异是谓玄同玄则
微妙同则均一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
得而贱亲疏利害贵贱此之所重众人之所
分别者也大道所在名非常名不可见其形
不可闻其声况可得而亲疏利害贵贱乎故
为天下贵贵重其道也天下无能踰之者以
政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政正也奇
卷二 第 13a 页 0364-082.png
不正也正如表之端而曲不用也兵尚诡祚
如守东击西正不可行也正与奇有而用无
形如无事以取天下有事则爱偏爱偏则人
悉不与人犹不与况天下乎吾何以知其然
哉以此以此无事为要妙也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亦自然之理也多
忌讳则失取舍之和也多利器则权在下也
多技巧则荡心之所生也滋法令则敝倖之
兴不可革也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
卷二 第 13b 页 0364-083.png
无事而民自富内自足也我好静而民自正
不妄贪求率归寡欲我无欲而民自朴嗜欲
不生保真守素反道之始故曰朴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闷闷如无所能也淳淳如无所知
也道本无为故贵如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察察则无所能容也缺缺则无所能完也失
道之妙故致如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孰知其极乐极则悲否极则泰非一日也明
有是理人不究寻强欲反祸强欲祈福是谓
不知其极致也其无正邪言物未尝不存于
卷二 第 14a 页 0364-084.png
正道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复反复也迷而
不复舍尔元龟将获其凶岂止于奇妖乎民
之迷其日固久叹其甚而不知止息也是以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
耀自足于内与道同和不假外饰之繁以污
其真实之理也治人事天莫若啬啬谓爱而
藏之圣人啬于道小人啬于财夫唯啬是谓
早服以其能啬可谓上德故人竞怀服而恐
其后矣早服谓之重积德不矜己能德乃转
盛故曰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
卷二 第 14b 页 0364-085.png
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冲和内融自
无不足故无不克所克无遗不见涯涘故莫
知其极移之治人与道人契物无不归故可
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母者始生之义
也用啬积德是治国之所宗如是而不保长
久者未之有也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
道根蒂喻其不可离二也长生久视非寂灭
无为之旨也治大国若烹小鲜割烹有理小
大何殊见理知机政治为易以道莅天下其
鬼不神各安其分名存用密无妄祸福是谓
卷二 第 15a 页 0364-086.png
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民无可伤之隙
故也非其神不伤民圣人亦不伤民民循道
化口无择言身无择行皆因圣人以道莅之
鬼神依人而止故无所用其神矣夫两不相
伤故德交归焉感通之道虽木石犹行况于
鬼神乎以神守其灵我保其德相与全道是
谓交焉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下流者柔和
接物不视刚强滔滔其势不逆不穷交谓交
结而附于己者也天下之交牝柔和之喻也
牝常以静胜得柔和之要也牡以静为下用
卷二 第 15b 页 0364-087.png
牡者常以静为下静为下则天下之交至焉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
则取大国俱以静胜然也谓小国不治大国
取以治之大国不治小国取以治之不限大
小惟道是尊非私其人而取其境土也故或
下以取或下而取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其归
一揆自然之道不出其下矣大国不过欲兼
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兼育人有义入事
人有礼事人则己为下矣两者各得其所故
大者宜为下大国恃强鲜能下下今独言大
卷二 第 16a 页 0364-088.png
者宜为下将明其大者所难行也道者万物
之奥奥深奥也深奥则无名可称无迹可寻
非浅近之类善人之宝珍宝人之所藏是以
为喻也不善人之所保得之则生不得则死
故得安焉美言可以市闻而从之者众也尊
行可以加人人所钦仰故不厌焉人之不善
何弃之有弃人则道不行道不行则教不兴
故不可弃也故立天子置三公言其用教之
至大也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拱璧驷马虽礼之贵用毕则已备礼之物物
卷二 第 16b 页 0364-089.png
无变通三公坐而论道元化莫穷以治于民
民咸受赐故璧马与道不可同日而语也古
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求而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行之即是故不日求与理合宜
故非有罪道本如是故天下贵之为无为事
无事味无味为无为则所为不碍也事无事
则事不复因也味无味则其味不爽也知其
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大小多
少报怨以德大小多少总而言之包括其不
一也报怨以德柔和清静不怀恶意道之妙
卷二 第 17a 页 0364-090.png
用也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
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
为大故能成其大易者难之基细者大之本
故难易之相寻大小之相续如循环之无端
圣人知其然信其理故保小守下而已夫轻
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亦自然之理也为先
言图难于其易难事必作于易恐人以轻易
自处故今言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明其
事有渐也是以圣人由难之故终无难知难
之道慎终如始难不能阻其妙用故终无难
卷二 第 17b 页 0364-091.png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为之于未有危未有
迹之时也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治之于未乱
也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用力少而见功
多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言有之与乱从微至
著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极力有为为极必
败极力以执执多必失之也是以圣人无为
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明上义也民之从事常
于几成而败之愚者谙成事智者睹未萌为
山九仞功亏一篑常情浅见故成败如是焉
卷二 第 18a 页 0364-092.png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持盈守成可保长久故
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难
得之货欲之大者欲不欲则无欲之至也学
不学道被德广无所可学也复众人之所过
复反也反众人之所过不与众人同过也以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辅万物之自然不
专于己之力也不敢为所以显辅之之道也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愚者无
所知识明者智识务多智识相竞背德违道
非善为道者之所宜也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卷二 第 18b 页 0364-093.png
已为难治因自用其智识况复明之以助其
乱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用智则失其自然故喻之以贼治物有理济
以变通何祸之有知此两者亦楷式不可渝
也古今同然盖取楷式以为之喻常知楷式
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
至大顺虽云楷式无状可见故曰玄德深矣
远矣物之趋利巧伪并生道本自然故与物
反反其物之失道者顺之至也无不顺者故
曰大顺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卷二 第 19a 页 0364-094.png
之故能为百谷王喻也江海处于低下大而
有容众流归之故在百谷之上是以圣人欲
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孤寡
不谷以言下之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
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
以身役之也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
不害道德深邃不可得以轻重不可得以加
害也处上无自崇大之意处前有容于后人
故重害远矣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
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乐推不厌因不重不
卷二 第 19b 页 0364-095.png
害之所生也轻重灾害犹不可及况于争竞
乎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肖似也似前人
也世俗众人之所见谓以强治之也言不似
前人有为显迹以治天下也夫唯大故似不
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大道不可测众人不
能知不能见故似不肖我道肖似前人以道
治天下者也故曰若肖久矣理密言玄故曰
其细我有三宝保而持之不可须臾离也一
曰慈谓悯天下之失道者二曰俭啬之至也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如江海之善下也夫慈
卷二 第 20a 页 0364-096.png
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其
器长道之用理之然也今舍其慈且勇舍其
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独任贪强行及于
乱人悉不与死可立而待也夫慈以战则胜
以守则固言慈之为道无施不可也天将救
之以慈卫之合天德也天之道亦以慈为大
善为士者不武以柔和行之也善战者不怒
以仁义胜之也善胜者不争争则不足故胜
在不争也善用人者为之下推美逊德人必
归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
卷二 第 20b 页 0364-097.png
天古之极得道之至也己有不争之德人有
奉己之力天法道而行圣人法天而治极中
也大中之道也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
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巳
而用之故不为主而为客言祸乱不从已生
也不敢进寸无妄动也不敢退尺果于禦乱
也是谓行无行行不自我始也攘无臂仍无
敌执无兵皆行无行之类也祸莫大于轻敌
不敢进寸不敢退尺岂轻敌之有焉轻敌则
几丧吾宝喻也以慈为宝也故抗兵相加哀
卷二 第 21a 页 0364-098.png
者胜矣战而不怒仁义随之固可取胜汉高
祖素服军门能奉义帝哀之至也吾言甚易
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能崇道非
道崇人易知而不能知易行而不能行所以
叹之也言有宗事有君宗君强名也在知其
要而已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因其无知故
不知道之妙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既知我者
希容有知者而以为楷式是可贵也是以圣
人被褐怀玉喻也被褐则不自显其美以略
外相也怀玉则内自视其真以全内境也知
卷二 第 21b 页 0364-099.png
不知上知道之冲谦虚不足犹为不知知之
上也不知知病实不知而强知穿凿其义失
于自然是以为病原宪曰学道而不能行者
谓之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知不知道为病
能求知道以除其不知道之病故无病可及
所以不病矣圣人不病知道之要故不病也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亦由知不知道之病教
使除不知道之病故也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非常人所用之威舍声色刑罚者也道唯贵
知不知则乱伦理取戕贼是大威存乎其中
卷二 第 22a 页 0364-100.png
矣民不畏人而畏道故曰大威至也无狭其
所居狭其所安则道不广矣无厌其所生所
生益得以显道故不可厌其所生矣夫唯不
厌是以不厌以其不厌道故不厌所生乐之
在内岂有厌哉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
不自贵详于内而略于外也故去彼取此去
彼自见自贵而取不厌之道也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知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
恶孰知其故勇于敢是害也勇于不敢是利
也皆失其冲和之妙用也天之所恶与道违
卷二 第 22b 页 0364-101.png
也孰知其故迷于敢不敢不知其故如何耳
是以圣人犹难之亦不能勇于敢不敢也天
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繟然而善谋天法道故如是天网恢恢疏而
不失网以喻夫包笼万物也恢恢大之貌也
大则难密体虽不密而应乎物如影响然不
可言其有失也民不畏死舍安就危日以为
务知进不知退同类相推俱入祸门岂畏死
乎奈何以死惧之见死在前触冒为之是以
不惧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
卷二 第 23a 页 0364-102.png
之孰敢畏死惧杀则为恶者悛轻死慢杀则
为恶者如旧又何益于教化哉奇邪也今以
其不畏死故不敢任杀常有司杀者杀恶盈
罪见司杀者主之杀之足以惩劝代司杀者
是谓代大匠斲喻也大匠有绳墨有利器不
妄雕斲故能使物成其器也夫代大匠斲希
有不伤其手矣伤手则不得其法者代司杀
者杀人如代大匠斲木器必不成而又有所
伤害也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不
知予之为取聚敛大行民食不足于是乎饥
卷二 第 23b 页 0364-103.png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法令滋
彰盗贼多有有为之甚者民兴敝倖以逃其
刑情伪百端于是乎难治人之轻死以其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迷于爱欲忘其患苦众人
之情也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无以
生为道之妙也任理自然不强其物故贤于
贵生得其道者也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
强性静忘情朴素可保长存情欲渐盛不畏
死亡故曰生柔弱而死坚强也万物草木生
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生甲葱青触物则折贪
卷二 第 24a 页 0364-104.png
生务长力极数穷必致枯死亦有性焉与人
同也故曰生柔脆死枯槁也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情欲盛者必与人争支干
大者必膺人用柔弱柔脆人不竞之工不取
之故死生之境异矣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
则共兵强而极易见必败故曰不胜木强而
极易见枯槁故曰则共谓共同其枯槁皆自
然之理也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无容极
则易丧处下之道可保长久柔弱有容未至
极致人悉与之处下之益万物皆然天之道
卷二 第 24b 页 0364-105.png
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
之不足者与之此张弓之势冲而用之不盈
者也天之道损有馀补不足称物平施故如
是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言贪求
之无厌损至和之妙用也孰能以有馀奉天
下唯有道者道用广大利物不穷是常有馀
能奉天下矣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
此有馀之玄机也其不欲见贤恃其为处其
功则见其贤矣非圣人得道之宜也天下至
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
卷二 第 25a 页 0364-106.png
易之水之为功善利万物入污流下非柔而
何攻坚强者恃力违顺故不能胜水之柔也
无以易之其理自然不可改易故柔胜刚弱
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水众人之所见非
难知之物也莫能行则信道不明崇道不笃
也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
之不祥是谓天下王言含垢纳污不穷则信
道行德愈大天下之所与也正言若反似反
于正也受垢为社稷主受不祥为天下王以
言观之则似非正以理观之则至正矣和大
卷二 第 25b 页 0364-107.png
怨必有馀怨有怨不如无怨和怨非强力不
可故有怨生怨所以有馀怨也安可以为善
非善之善也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左契众人之所不能见者也亦抱阳之义也
左契用则人必从之故不必责于人而后成
其道也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左契上德者
之所执也上德存则契于道无上德则无契
故曰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谓善于行道之
人也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寡少
也民寡则所用不多贪欲不竞可以似道之
卷二 第 26a 页 0364-108.png
妙全真反素什伯之器非全不用不争用之
也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人各自足以全生意
故重其死少欲寡求不必远就其利故也虽
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
复结绳而用之寡欲易足物共不争故舟舆
可闲甲兵可偃结绳之政上古民淳之时所
行今复结绳全真反素之验也甘其食美其
服安其居乐其俗易自足也邻国相望鸡大
之音相闻言其不为荒僻不治也民至老死
不相往来各不贪求淳淳之至使然也信言
卷二 第 26b 页 0364-109.png
不美美言不信言以显教达理岂拘以美恶
哉饰美其言未必诚实取信则难矣善者不
辩辩者不善行著于前不假肤说肤说既盛
岂善之善哉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心知在内
无所不通自显其博博岂诚然不知之嫌因
是而有圣人不积立教显理未常不与人同
道岂独藏积于己乎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
与人己愈多明达识通道大德广教人犹己
如江海之源不患不有不多矣天之道利而
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道圣人其施一
卷二 第 27a 页 0364-110.png
也利于物性为于物始不害不争乃全妙用



道德真经解卷下





卷二 第 27b 页 0365-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