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序
御制序 第 1 页 WYG0240-0853a.png
御制序
音韵述微者述

 音韵阐微之意也我
皇祖钦定佩文诗韵颁示中外复依国书合声切韵之

法叶华音字母作

 音韵阐微一书按字母之说始于隋书经籍志载后

汉佛法行于中国得西域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


音其文省而义广谓之婆罗门书至唐僧守温增

御制序 第 1a 页 WYG0240-0853b.png
为三十六字母相沿至今未识其源由今考之盖


守温略知唐古特字而所译汉文则不免强为牵


合即如见溪群疑乃梵音之嘎喀噶(迎阿)端透定泥


乃梵音之答塔达纳也

 阐微则于每字皆用国书合声法切之如东字旧韵

德红切今用都翁切缓读成二字急读成一音较


之旧韵之转字叶音实简明精确足为华梵字母


之会通而启自古音韵未发之秘准也夫国书以

御制序 第 1b 页 WYG0240-0854a.png

阿字为首梵经亦谓阿字能括天下之音其生生


之序出于自然今以人之始生證之虽各国各地


殊语至其孩啼音皆出于阿则阿字之为诸方声


韵之源综其异而得其同从可知矣字母既源出


西域则国书之阿字实会通华梵字母之枢纽以


立义所以得天地之元声不独梵音藉国书而明


即华音之字母亦因国书而愈明也朕少时见等


韵书亦茫然弗悉其原委及后习蒙古语回语又

御制序 第 2a 页 WYG0240-0854b.png
习唐古特语番语然后知汉音字母即梵音之字


母而以国书枢纽其间率可以通华梵之情畅形


声之奥前此同文韵统西域同文志既仰承

皇祖阐微之义撰辑成编兹复命词臣恭依
 佩文诗韵并稡广韵集韵之字删冗存英为音韵述

微共收一万五千二百七十九字成书三十卷尝


考古来韵书沈约四声其书不传今惟宋陈彭年


广韵则就隋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本重加脩订

御制序 第 2b 页 WYG0240-0854c.png

收字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字又宋丁度集韵


至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字其实行用者不出寻


常经见之文则虽多亦奚以为也至诸家分韵皆


二百六部然其中有通用有独用通用者名虽分


而实合是以元阴时夫撰韵府群玉于独用者仍


之通用者并之即今

 佩文韵府所因也及明乐韶凤等奉敕撰洪武正韵

则减为七十六部所收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六字

御制序 第 3a 页 WYG0240-0854d.png
分韵一改古人之旧诚未若今韵之繁简适用损


益得中也又从来韵书主音字书主义二者不能


兼赅而审音与分韵又歧而为两夫轻重清浊音


也平上去入韵也韵显而易明音微而难察诗赋


家所用惟韵而不必审音至诗馀词曲则兼辩音


而于平上去韵转得通用此唐宋及今音韵之大


略也是书翻切悉遵

 阐微凡古今音韵之奥华梵会归之故以国书为枢
御制序 第 3b 页 WYG0240-0855a.png

纽无不一以贯之而于古人韵书义训未详者则


加推广发明焉其训释古无今有者量加增订期


于字义明而字音悉协四声准而等韵贯通皆即

皇祖宣畅中声嘉惠艺林之意缵述而引伸之盖四十

七年以来所为绳绳翼翼无一念不敬承

先志无一事不聪听
彝训者亦于是书见端也夫
御制序 第 4a 页 WYG0240-0855b.png
御制序 第 4b 页 WYG0240-0855c.png
 钦定音韵述微进表

经筵讲官户部尚书教习庶吉士臣梁国治等


诚欢诚忭稽首顿首


上言臣等奉

 敕编辑音韵述微成书谨奉

表上


进者伏以

 乾仪垂象羲图总文字之先
御制序 第 5a 页 WYG0240-0855d.png
 泰治扬庥舜陛协声音之谱

播中和而宣豫辨方书纪同文


考律度以垂谟数典义存绳

武运会贞符之合扬诩调元典章制作之林赓和鸣
 盛始终条理振金玉于群音准酌古今叶笙簧于六艺

缣缃润色

 集成汇韵海之全
 圭臬希光
御制序 第 5b 页 WYG0240-0856a.png
嘉惠逮词林之众琅函重丽秘笈增辉窃惟字制结绳

文明肇启音通吹管声律初分本翕辟之气机判


阴阳之吐属五均则律度相生六体则谐声是取


未剖伶伦之竹感触喁于如登苍颉之台研寻训


诂然而轩庭创制未造音图夔序赓诗不闻韵谱


而乃星云糺缦庸歌节自成章衢巷讴谣矢口言


皆协律以至葩经雅颂遂开韵语之宗屈赋歌骚


爰启词草之调溯肇始于椎轮渐森严夫尺度三

御制序 第 6a 页 WYG0240-0856b.png
五六经之音读郑康成实擅经神三十六字之权


舆释守温初分字母翻切始东京之学孙炎之注


释堪寻华严乃西域之音神珙之纽图细审李登


吕静实始成书季节台卿都为逸简若乃六代词


流四声派别周颙善识渐析缕以分条沈约新裁


创浮声与切响法言五卷成自隋时孙愐一书才


名唐韵古书惟广韵犹存院本实崇文所定景德


祥符之删润序牒堪稽宝元景祐之重修规模屡

御制序 第 6b 页 WYG0240-0856c.png

易集韵既繁而易复韵略亦简而不详自改并于


刘渊又增加于毛晃部居分合恒聚讼之纷如笺


注烦挐误操觚之率尔盖平多仄少声宜始发而


终收而义略音详说每畸轻而偏重胶瑟柱以难


调望车杓其孰指遐稽往牒诸书莫掩瑕瑜欣遇


昌期今日同臻美善钦惟

 皇帝陛下

学阐元苞

御制序 第 7a 页 WYG0240-0856d.png
治通心矩


五声听政节宣协元气之音


九德谐民普鬯应同风之律勤披

 乙览仰宵旰于
 万几业富酉阳聚图书于四库
 考文而开金镜
 心契精微缵
绪而阐珠囊
御制序 第 7b 页 WYG0240-0857a.png
 功兼作述惟
圣祖仁皇帝轩箓长垂尧文丕焕式颁韵府四方户诵成

风复

定阐微三合

国书丽日盖八音出震十二字得天地之中故九译


承流千百国准鞮鞻之教我

 皇上绍声律于
重华综源流于一贯课士新增功令格试三唐
御制序 第 8a 页 WYG0240-0857b.png
 拈题用示宗风
 诗成四集谓阐微既审于寻声而音韵尤先夫取义
 特命廷臣重釐官韵俾研摩于训解期判别乎异同旧

谱新排奉

 纶言为指示嘉名
 贲锡荷
 藻鉴之心裁辨考信而加详证传疑而辟误纲领仍其

部首循环因等韵之文区分皎若列眉损益括群

御制序 第 8b 页 WYG0240-0857c.png

言之奥孰旁通而独用越畔胥严或古有而今无


因时递变重规叠矩之森罗密字双行而细注始


广韵而终集韵必折中夫列代之书宗佩文而据


阐微乃大备于

 本朝之典计篇终之成数甲乙胪分辨韵内之等差

后先区别刋繁去复考字典以删除按部就班定


诗家之绳准若夫旁搜博采佩实含华钜细无遗


洪纤毕贯大端既举日星河岳之敷陈多识能名

御制序 第 9a 页 WYG0240-0857d.png
草木虫鱼之疏注山经海志胥登尔雅之篇急就


凡将尽入说文之例内转外转郑樵之略可删疾


呼徐呼刘协之评细准宫商角徵羽经纬分明唇


舌齿牙喉低昂各判若乃山川异俗南朔殊音公


羊作传半属齐言江左裁诗率多吴语欲强合以


从同转分驰而相背今则酌以中声袪其滞响被

文思于一统从无风气之殊暨
声教于五方得诸语言之外宁烦东郭才分呿合之两
御制序 第 9b 页 WYG0240-0858a.png

声岂待黄门始识为奇之一部音和类隔可起例


以发凡叠韵双声自穷源而竟委莫虑读讹雌霓


都成击节之锵鸣虽云义碎零星尽是罗胸之掌


故遵循应奉为金科审定悉禀夫

 玉尺臣等才疏识字学愧知音
 朵殿拈毫幸亲承夫
矩训书林扫叶得备染夫芸香仰
大文云日之辉弱管敢期窥测励小学丹铅之业寸莛
御制序 第 10a 页 WYG0240-0858b.png
奚副舂容承

简命之下颁领编摩而敢懈祗惭修汲搜罗未撷夫菁

华自愧拘墟捃摭难期于淹雅问奇析义每怀握


椠之勤解字工钞思殚佩觿之志历岁时而䌷校


载笔多淹计旬浃而胪

 呈成书幸告是皆仰承
睿断寅奉
圣裁百六韵玉粹金和自范围而莫过三十卷珠联绳
御制序 第 10b 页 WYG0240-0858c.png

贯庶囊括以兼该业绍

前文允矣书名之
 善述功资下学勖兹记诵以通微伏愿
 奎照权衡
 天言弁冕

艺林颁示赓吟珍鸿宝之函


册府储藏著录备文渊之籍庶几三苍典雅共仰

 观文成化之原四始和平益飏
御制序 第 11a 页 WYG0240-0858d.png
 累洽重熙之盛臣等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恭


进以

 闻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五日经筵讲官户部尚书教习庶吉士臣梁国治

           经筵讲官礼部尚书兼管乐部太常寺事臣德保
御制序 第 11b 页 WYG0240-0859a.png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顺天学政臣金士松
御制序 第 12a 页 WYG0240-0859b.png
御制序 第 12b 页 WYG0240-085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十
钦定音韵述微      小学类三(韵书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音韵述微三十卷乾隆三十年奉

敕撰其合声切字一本

 御定音韵阐微其稍变者阐微以三十六母为字纽
    之次序故东韵首公字之类与部首标目或
    相应或不相应在所不拘今则部首一字属
御制序 第 13a 页 WYG0240-0859d.png
    何母即以其母为首其下诸母所领字以次
    相从使归于画一其部分仍从
 御定佩文诗韵其稍变者从音韵阐微分文殷为两
    部而以殷部附真部不附文部其字数自佩
    文诗韵所收一万二百五十二字外凡所续
    收每纽之下以据音韵阐微增者在前据广
    韵增者次之据集韵增者又次之或有点画
    小异音训微殊旧韵两收而实不可复押者
御制序 第 13b 页 WYG0240-0860a.png
    则删不录至于旧韵所无而今所恒用者如
    阿字旧惟作陵阿之义收入歌韵今为

国书十二字头之首则收入麻韵鎗字旧训为

    酒器收入庚韵今则酒器无此名而军器有
    此字则增入阳韵又如查本浮木而今训察
    核参本稽考而今训纠弹炮本飞石而今训
    火器扫本汜除而今训楗茭既已万口同音
    即属势不可废此如麻韵之字古音皆与鱼
御制序 第 14a 页 WYG0240-0860b.png
    虞相从自字母入中国始有麻韵一呼遂不
    能不增此一韵姫本周姓自战国以后始以
    为妾御之名亦遂不能不增此一解盖从宜
    从俗义各有当又不可以古法拘也其互注
    之例凡一字两部皆收义同者注曰又某韵
    义异者注曰与某韵义异体例与礼部韵略
    同其与他韵一同一异者注曰又某韵与某
    韵义异或字有数训而仅一解可通者则注
御制序 第 14b 页 WYG0240-0860c.png
    曰惟某义与某韵同馀异则较韵略为加密
    其诠释之例凡说文玉篇广韵集韵所有者
    书非稀睹无庸赘著篇名其他则一字一句
    必著所出以明有据亦诸韵书之所无盖音
    韵阐微所重在字音故训诂不欲求详此书
    所重在字义故考證务期核实两书相辅而
    并行小学之蕴奥真毫发无遗憾矣乾隆四
    十七年十一月恭校上
御制序 第 15a 页 WYG0240-0860d.png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御制序 第 15b 页 WYG0240-0861a.png
 钦定音韵述微凡例

一三代以上有韵语无韵书汉末孙炎始创翻切

    后李登吕静造韵书南齐周颙别四声梁沈约
    因作四声谱又制纽字图阐翻切之旨隋陆法
    言参酌古今南北之音撰切韵唐僧守温以牙
    舌唇齿喉定三十六字母括天下之音翻切之
    道益密然尚有音和类隔互用借声设例繁难
    得音匪易我
御制序 第 16a 页 WYG0240-0861b.png
圣祖仁皇帝钦定音韵阐微依

国书合声之法上一字取能生本音下一字取能收

    本韵二字合读便得本音简易精妙为从来翻
    切所莫及兹书翻切悉遵音韵阐微而于字义
    异同则加详核我
 皇上钦定嘉名曰音韵述微盖阐微所重在音音奥妙
    难寻故以推阐为功述微所重在义义切实可
    据故以叙述为要审音以徵义庶几相得益彰
御制序 第 16b 页 WYG0240-0861c.png




一字纽以三十六母为序牙音四舌头音四舌上


音四重唇音四轻唇音四齿头音五正齿音五


喉音四半舌音半齿音各一各有定位不可移


易惟是一东二冬之名俱取韵首一字标目相


沿已久且律韵为诗赋课士程式与专论等韵


者不同今仍从部首字起循环列之如东字为


端母即从舌头音起支字为照母即从正齿音

御制序 第 17a 页 WYG0240-0861d.png
起庶不背古来分部之旧而仍与字母相合若


一部而有开口合口二呼则仍依字母之序分


段列之


一音韵阐微原有合声今用协用借用四例皆以


唐宋相沿之翻切列于前而以新定之翻切列


于后兹书所用皆取合声翻切无合声者则取


今用翻切每一纽止用一翻切其广韵集韵相


传之翻切一并从删

御制序 第 17b 页 WYG0240-0862a.png

一自陆法言作切韵长孙纳言为之笺注唐初因

    之至天宝末孙愐刊正为唐韵宋景德中复增
    修为广韵今广韵犹存其书分二百六部又有
    独用同用之分并其同用者共一百十六部此
    唐与宋初遵用之韵号为官韵者也景祐中命
    修集韵复删其繁为礼部韵略施之科举又因
    贾昌朝之请窄韵十三处许附近通用据集韵
    并其同用者共一百八部此宋景祐以后遵用
御制序 第 18a 页 WYG0240-0862b.png
    之韵也淳祐中刘渊并去声證韵一部为一百
    七部元阴时夫又并上声拯字一部为一百六
    部唐宋相承既有同用之注即不并之并矣我
圣祖仁皇帝钦定佩文诗韵颁行海内习用已久今悉依
    佩文韵目次仍于各韵中先后自为区别如冬
    钟同用则冬部字在前钟部字次之复于每韵
    末总计字数之后注明自某字至某字旧为某
    韵以存二百六部之旧
御制序 第 18b 页 WYG0240-0862c.png

一广韵集韵分部虽合而所注独用同用之处互


有参差如平声之二十一殷上声之十九隐去


声之二十废二十四焮入声之九迄广韵俱注


独用集韵避殷字之讳改为二十一欣而以文


与欣通吻与隐通队代与废通问与焮通物与


迄通又广韵平声严凡同用集韵以盐沾与严


通咸衔与凡通广韵上声俨范同用集韵易俨


为广以琰忝与广通豏槛与范通广韵去声酽

御制序 第 19a 页 WYG0240-0862d.png
梵同用集韵易酽为验以艳㮇与验通陷鉴与


梵通广韵入声业乏同用集韵以叶怗与业通


洽狎与乏通此当时因窄韵字少许令附近通


用者也诸韵按之声类原有可合之理自不必


改依唐韵惟于每韵标目下注明广韵与集韵


分部之异同


一广韵文殷皆独用而殷部韵窄字少唐诗中罕


有独用成篇者往往于真韵中间用之而绝不

御制序 第 19b 页 WYG0240-0863a.png

与文通伏读音韵阐微殷韵下注云唐诗真殷


之通随举而有文之通殷乃不槩见如依唐人


旧法则殷宜与真同用而文宜自为一韵洵为


不易之论今将殷部字移置真韵后而文韵仍


收入以存佩文韵之旧


一广韵盐添为一韵咸衔为一韵严凡为一韵集


韵则以严部并入盐韵凡部并入咸韵然考唐


人律诗中盐添咸衔严凡六韵每多杂见是唐

御制序 第 20a 页 WYG0240-0863b.png
时于此数韵已互有出入佩文韵于严部之字


盐咸两韵互收与唐韵无迕今并仍之入声业


部之字叶洽两韵互收即依平声之例


一广韵上声迥独用拯与等分二部而同用去声


径独用證与嶝分二部而同用集韵亦然宋刘


渊始并證嶝入径韵元阴时夫始并拯等入迥


韵非集韵之旧但仄韵原非平韵专为律诗取


用者可比元明以来用之已久今遵佩文韵目

御制序 第 20b 页 WYG0240-0863c.png

次不别为分析亦于标目下注明广韵集韵原


作独用同用之处以见唐宋相承之旧


一古本韵书切韵唐韵俱已不传广韵收二万六


千一百九十四字集韵增至五万三千五百二


十五字其文浩繁故别有礼部韵略以备考试


止九千五百九十字后有续降补遗诸字毛晃


刘渊各有增加元黄公绍韵会举要所收合一


万二千六百馀字尚不及广韵之半阴时夫韵

御制序 第 21a 页 WYG0240-0863d.png
府群玉删减仅存八千八百馀字学者病其简




 本朝佩文诗韵共一万二百五十二字音韵阐微增

至一万七千三百三十九字尤为该博兹书所


收计一万五千二百七十九字凡同纽之字汇


于一处以佩文韵原有者列于前自佩文韵外


有字义古雅可备引用者据诸书酌量增载首


阐微次广韵次集韵止于本纽第一字下注明

御制序 第 21b 页 WYG0240-0864a.png

翻切其有旧韵兼收之字音义相同不得重押


者如东韵懵与懜冬韵冲与冲之类则据字书


酌归删并务期无复无漏繁简得中


一古人用韵甚宽自有韵书以后义例綦严不相


假借如逢字在东韵为鼓声在冬韵则为遭遇


台字在支韵为我称在灰韵则为星名若兹之


类不可枚举乃至敦苴等字多至十馀音离艾


等字多至十馀义今于数韵并收之字其训同

御制序 第 22a 页 WYG0240-0864b.png
者则注又某韵其训异者则注与某韵异与他


韵一同一否者则注又某韵与某韵义异字有


数训而止有一解可通用者则注惟某义与某


韵同馀异庶临时检用不至舛误


一凡字有两音两义判然不同而同在一韵者若


支韵之奇其皆有勒移吉医二切兹有则思层


时二切衰有疏锥初逶二切义各悬殊可以并


押此类仍两收之若义虽小异而一篇之中难

御制序 第 22b 页 WYG0240-0864c.png

以两用者则不复重见止于本音之下注云又


某某切而附载其义于下


一书中所收之字每有一义必援据原文详列书


名若见于说文玉篇广韵集韵者则但用其训


不载书名至于古今字异及假借通用之字经


史诸子中甚多其判然两字者则注通作某字


形偶异而不别见者则注或作某有一字而数


易者则注亦作某并详徵出处以广参稽

御制序 第 23a 页 WYG0240-0864d.png
一天文岁时内二十八宿与著名之星以及岁阳


岁名月阳月名之属地理内岳镇渎薮与有名


之山川以及国名州名之见于经传物类内草


木昆虫之见于尔雅埤雅诸书并为胪载若字


无他义而以人名地名独著可供采用者仍载


之至字有本非正音而先儒曾作此音读见于


经典释文等书确有根据者皆引用经史正文


注明某人读

御制序 第 23b 页 WYG0240-0865a.png

一凡增收之字祗据阐微广韵集韵三书惟阿字


旧但有陵阿之义收入歌韵今恭按为

 国书十二字头之首开口呼之即得本音实为天地

之中声故特增入麻韵以发古今之秘


一字义有今有古无者如麻韵查字旧训水中浮


木而后世通以为稽察之称覃韵参字旧训谋


度及觐谒而后世通以为纠劾之称凡此之类


并加增注务期参酌古今使名与义相准文与

御制序 第 24a 页 WYG0240-0865b.png
音相合以成韵学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