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320-128.png
玄珠心镜注大五
    王屋山樵长孙滋巨泽传
    栖真子王损之章句
汾州剌史崔恭幼女曰少玄事范阳卢陲陲
为福建从事既构室经岁馀言于夫曰余虽
胎育人世质为凡女本金阙玉皇侍书每秋
分辄领群仙府刺落丹诚录修学者名氏多
由触染而堕与同宫三侍女默议其状恍然
悟世情之秽欲(色界与欲界天人犹有对景/交接之道玉皇侍书天女属)
(无色界乃是纯阳精气化生之身都无秽欲/亦不知人世有夫妻之道矣共在仙府往往)
卷首 第 1b 页 0320-129.png
(刺落丹诚录人名氏多由触染而堕同宫女/三人共愤叹之因默议其状便有商降为世)
(间之凡/女也)共愤叹之未竟而仙府责其心兴欲
端各谪降下世为庐氏妻二十三暮今及年
矣当与君绝恩息念常独居一室不践夫域
自列本末复仕前名也陲或中夜聆室中有
语音试潜窥伺有古鬟长绡衣女数人共坐
指陲而叹皆梵音不知其言但见肌发衣服
悉有光照其妻独不彰朗暨旦告其妻曰天
界真仙皆梵语再询之则曰若恣传泄必生
两责义言于卢曰吾不久为太上所召将欲
卷首 第 2a 页 0320-130.png
返神还乎无形复侍玉皇归于玉清君无泄
是言贻吾父母之念卢亦共袐之常异日戚
戚不乐谓陲曰事迫矣不告吾父母是吾不
女也遂启绛箱取黄庭内景经献于恭曰尊
之孺人算极于三月十七日非内景经不能
保护然尊之孺人念之万过只可延一纪恭
惊曰汝焉知吾之运日月邪吾尝过异术人
告余前期吾不能出口而心患之汝将若之
何女乃设三机敷重席白笔具万过功章以
召南斗主算天官今恭洁衣再请命髣髴有
卷首 第 2b 页 0320-131.png
三朱衣就坐进羞酒竟持功章而去由是父
母皆异之仍曰今泄露天事不可复久月馀
告终及葬举棺如空留衣蜕而去初陲既惊
异其迹乃请道于妻留守一诗一章曰世有
修福之门无知道之士君至丙申年神理运
会遇异人琅邪君必与开释此诗若今未属
于道不可与言天为之教长孙巨泽之友曰
栖真子王君行于陜之郊觏陲陲备言妻之
状复以守一诗询于王君君览诗骇然曰此
天真袐理非可苟尽遂演成章句目之曰玄
卷首 第 3a 页 0320-132.png
珠心镜以受陲时元和丁酉岁巨泽聆于王
君乃疏本末为传其渊密奥旨具列章句云
   守一诗
得一之元
 一者天道之强名也一者生化之元气也
 即是天地之始气一名太空一名太无一
 名太虚一名太始一名太初亦曰自然老
 君以一气无形不可状名故强名之曰一
 字之曰道也元气即是太无之始化生玄
 元也亦名自然自然者天道之毋也老君
卷首 第 3b 页 0320-133.png
 西升经曰上孝可谓养母常能养母身乃
 长久又曰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万
 物万物抱一而成夫有以无为母无以虚
 为母虚以道为母道以自然为母自然者
 神仙之根本也万物化生之玄元也道德
 经说得一之元常养毋之人在其妙用用
 知其白守其黑常守不忒复以无极白者
 纯阳精气气在人身中为五藏三焦之气
 名曰九转八琼之神丹丹华在于琼室之
 泥丸夫人养之亦名八素真气世之学道
卷首 第 4a 页 0320-134.png
 君子既知其白须守其黑阴气黑也初守
 黑之时身中黑如漆相似守之不巳黑之
 气日消阴气消尽纯阳白气内明当明之
 时闭目收视自见五藏宫室自见三万六
 千血脉血脉皆有神灵即历历分明若然
 者元神清虚通灵于道当通灵之时舒卷
 自由坐在立亡出有入旡分身千亿是明
 得一之元上孝养母知白守黑守黑不惑
 复于旡极也知一之元不负人也故洞灵
 真经断得一之元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
卷首 第 4b 页 0320-135.png
 不可信唯得一之元可信道之所以可信
 者守一之人但能虚却其身空却其心不
 视不听不言不食常守空虚无为内凝神
 思可谓善守一之元矣若然者天道元始
 之气自然归流于守一人身中主持性命
 此时自觉神通于道变化旡碍内既得之
 言所不能尽也故西升经云人能空虚旡
 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诚哉是言也老君
 告文始先生曰吾思此道本出杳冥杳冥
 者守黑也愚不别知自谓识生此言世上
卷首 第 5a 页 0320-136.png
 人愚徒殊不知天道须守其黑守其杳冥
 杳冥空虚无为寂静虽律历莫能契也然
 后空无寂寂之中至感遂凝成神仙像也
 世人愚昧将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修
 坚苦凝思于空寂之中例长展脚睡纵适
 情性兀兀过日云不造恶业以为修道仍
 希更生易氏福报于身待任运成道者万
 万皆是也如此愚迷递相诬惑仍自欺误
 甘入轮回生死此皆游逸下鬼之才修福
 矫善之辈世世形枯气竭色谢归空而死
卷首 第 5b 页 0320-137.png
 为形所婴亿劫亦无了日仍于垂死谢世
 之时病疾困苦之际怨道不慈者痴愚之
 人分合此也谓世之聋盲者岂惟形骸而
 有聋盲哉如此之辈识不及远自误误他
 良可悲也岂知天道妙用在于空苦冥冥
 之中淡泊旡为之际使营卫之气绵绵然
 若存若亡使空虚之身如坏复成如死更
 生如含五行阴与阳并展转变化化生物
 情物情者真如道像金华上仙也此是冥
 冥时外其身世使心冥冥然静定不著一
卷首 第 6a 页 0320-138.png
 物而凝其思始名为得一之元道德经云
 守一之息绵绵若存所恨守一之元用之
 不勤耳大凡守一之人必先外其身世委
 身于床枕之上冥冥肉身凝其空心身同
 枯木始得绵绵其息寂然不动静定日久
 善守其黑黑尽身中方觉天光内明当此
 之时身心冥于寂寂之中泰定之极也故
 南华真经曰宇泰定发乎天光人见其人
 也若然者守一之元道将成也宇者守一
 乏人将蜕之身也是守一之元冥寂静定
卷首 第 6b 页 0320-139.png
 静定日久天光内烛脱身壳中收视内观
 形像似觉元神凝形在蜕壳中真若平生
 容貌但觉端严反年少耳此时外即光焰
 周身内则分身千万此时太上敕太一下
 召名书金阙解蜕宾天诣金阙受书位为
 大极真人若然者足明雀女守一诗不虚
 也大凡守一之元旡为之教本为上智之
 士洞明天道之人设非凡聋所能造夫上
 智大明之士闻道女能端居云林虚身空
 心凝思于杳冥之内以合众妙之门天道
卷首 第 7a 页 0320-140.png
 正教与趋世荣竞之士陡反矣固不可使
 窥天路也道德经说守一之人形貌空苦
 神魂恍惚夫恍兮忽其中有物惚兮恍其
 中有象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
 有信信者即是太上大道玉晨君之心印
 也信者心印之隐名也印者守一之元也
 元神也婴儿也道像也世人若知天道法
 天为心以守一之元养道之母精勤不怠
 复归于无极无物之中道像生焉婴儿之
 姿凝神成焉号曰无上道像金华之仙太
卷首 第 7b 页 0320-141.png
 上内景经说守一之元即是太上之心印
 说心印曰真人巾金巾此五字太上玉晨
 君之心印也印以赤玉为简黄金缕字上
 付入室弟子老君以此心印传与文始先
 生尹喜密传授至于诸仙圣人不敢明露
 天机书之竹帛也守此心印即是守一之
 元也入天道之门也至于上圣高真未有
 不从此门而入者此门天道之根天道之
 元至高无上也真诰云前汉有中岳人周
 栖野著故破衣隐其姓名如风如狂常于
卷首 第 8a 页 0320-142.png
 九衢狂歌曰真人巾金巾鸣天鼓入天门
 汉之卿相闻其歌颇皆异之相与开释莫
 知能喻者唯留侯知是仙人因请告微服
 往谒延入密室潜有所授约以后期会于
 嵩山小有洞天留俟佐汉高祖成功之后
 逃名委家入嵩山小有洞天守一道成位
 为紫阳真人按东仙卿苏君内传云苏君
 道成诣于金阙受书后乘飙车越巨灵沧
 海西登衍山入紫阳宫谒真人张子房子
 房命侍女开云蕴取龙蹻经十卷以授苏
卷首 第 8b 页 0320-143.png
 君也要而言之守一之元即是守空无寂
 寂中元神也内景经云元神心印一之元
 又云神仙之道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
 内顾密眄真之真真人在己莫问邻结精
 育胎化生神留胎止精可长生夫守一之
 元非空使之形貌空苦岁月深远凝思杳
 杳而巳且一之元有情一之元有信一之
 元无形一之元可得一之元不可见所谓
 一之元有情者神之妙识使人之知天道
 是也一之元有信者性寂感通通神于天
卷首 第 9a 页 0320-144.png
 道是也一之元旡形者隐沦变化是也一
 之元不可见者象冈是也一之元可得者
 获乎玄珠是也即是守一之元身中之纯
 阳精气感化凝神神名妙妙真如法身项
 负圆光光焰周身如彼火珠之状老君西
 升经云天道不可见延生巳明之人知命
 不可长用一之元以守之人之生命若以
 一之元合一体即得神仙与道长久出生
 死也
匪受自天
卷首 第 9b 页 0320-145.png
 此一句说人世有至道之士苦节坚行志
 尚不移者但遇明天道道受太上心印印
 得一之元至于细微微妙疑难之中无不
 晓了便可敬咨师训盟言受道洞明天道
 之后守一之元积功鍊形若然者是知道
 用日新身心灵畅自觉还颜反少寿超常
 限是名知道修而行之便能得道不必更
 待天真下降为师教授然后方可守一之
 元也西升经云世人有知守一之元者便
 能言通天理无不知也若然者大无不包
卷首 第 10a 页 0320-146.png
 细无不入论尽生化玄元无有不通天理
 也世有行一之元者使能得道何以明之
 以其守一之元空虚无为凝思于寂寞之
 场守神于杳冥之内岁月弥久即元神凝
 形与合一体若然者元神巳灵灵即通于
 天道通于天道便能坐在立亡分身千亿
 出有入无是行道者便能得道也一之元
 者即是纯精冥冥天和元气未兆之形生
 化根本之元神也凡守一之元苦涩无味
 寂寞无待世之后学君子自非庆流远钟
卷首 第 10b 页 0320-147.png
 积福潜会者必不能专志守一精苦不变
 其操何也缘守一之元凝思冥冥寂然闲
 淡心不著物不视不听不食不言唯灭动
 心不灭照明之性故曰知守一之元非难
 行一之元无味与俗心反背故也以其举
 世俗之心悉有为之法贪有为之味遂为
 有婴甘入轮回死生故道德经云天道无
 亲唯与善人善人者非为独行五常之教
 者乃是受生报之身身生于全福之家尽
 美尽善之人也夫言尽美之人者才善地
卷首 第 11a 页 0320-148.png
 善聪明善人物善智慧善贤行善然后舍
 光藏晖灭迹匿端内韬默识外成仁德此
 善人者贵在理身贱在理天下挺然超世
 之大丈夫也其为进也即天下仰重贵极
 禄位权倾国都佐王治世天下太平其为
 退也即逍遥云林乐天明道降天真大神
 以为师友且近可以比喻尽善之仙材者
 汉丞相留侯越丞相范蠡吴太子太傅魏
 伯阳宋太子太傅陶弘景东晋左散骑常
 侍葛稚川王府长史许玉斧唐御史大夫
卷首 第 11b 页 0320-149.png
 唐若山皆能弃世如遗委家云林寻师轗
 轲长往不返越登上仙洎周秦汉魏得善
 人者不可胜纪今略举数人以为标格耳
 善人巳下者不可力修上道守一之元使
 即身便成神仙何也以其中人已下元受
 胎气之时正气不全受邪气多禀正气少
 自然智慧疏短识量浮浅欺负为性见报
 偏枯任心之牵使动入祸害之乡虽窃闻
 天道将信将疑设有信道之者可力修为
 其强也以其阳气力战邪气不胜故也不
卷首 第 12a 页 0320-150.png
 可以力战不胜甘轮回死生永沉苦塰废
 神仙之道恐未可也彼尽善美之人庆流
 深远福报之厚者非偶然之厚也皆自浅
 薄命分战力修更生易氏积其福报之身
 渐所种耳夫力修福之门皆因积德累仁
 慈向万物道济生人佐王治世心耕种福
 累积阴功结其宿缘渐渐钟耳虽云知一
 之元匪受自天实非偶然皆因先世学道
 种功累仁钟及子孙耳只如东晋兴宁有
 七十七天真上仙降于杨羲真人靖室许
卷首 第 12b 页 0320-151.png
 长史即杨君之弟子因师得遇天真得与
 上仙交言因将未学仙之人问入仙之门
 户使道躅可蹑也长史问清灵裴真人曰
 世人学道从何门而入裴真人曰要言之
 命也分也许君曰命分从何而致裴君曰
 行阴德也立人心也许君曰阴德人心出
 自何典裴君曰出太上太清消魔经经未
 下人世名之曰心耕种福以登仙是也凡
 行阴德至千即子一人得道凡行阴德至
 五百即孙一人得道所谓承先人馀庆阴
卷首 第 13a 页 0320-152.png
 德流以子孙也然钟即钟矣将成仙之人
 七世父母宿有罪咎累及子孙子孙以七
 世罪累未得名过东华事须将承先人馀
 庆遭遇明德圣师授以得一之元仍须每
 至秋分之日星宿之下脱冠露头涕泗呜
 咽心祷上玄授箓诸仙求免七世父母罪
 累苦频恳祷仙司由是庆流子孙即罪无
 大小皆得免赦即七世父母之魂魄悉得
 名过东华精魄悉得受生南宫若然者子
 孙方得成仙耳此名心耕种福俱获登仙
卷首 第 13b 页 0320-153.png
 更无旱涝也信知后世之学仙君子遭遇
 圣师授得一之元者非偶然也清灵裴真
 人告许长史曰只如卿七世祖名映在世
 之时广行阴德损巳济物常于大雪之天
 广散榖米于长廊之下以救饥鸟之命减
 已分衣食以救饥冻人饥冻人获全生者
 凡数百人又以大疫之年人民疫死者比
 屋映亲躬持药救疫因之命获全生者一
 千七百人仁德之心感动天地鬼神是以
 太上太道玉晨道君书卿七世祖父榜名
卷首 第 14a 页 0320-154.png
 于太极南轩所以庆流远裔钟福于卿等
 子孙共一十三人得道九人越登上真四
 人得为中仙若然者所患世人力修阴德
 心不固久耳不患修之不报也大凡神仙
 上道若非先人馀庆流远钟福于命分即
 无因遭遇圣师指授得一之元也然中人
 已下虽得闻道谓道不可力修即身便成
 高真者以其元授气时受正气不足识不
 圆明阴阳交战战阴邪气不胜守一之元
 虽能坚久分使之然因难成道然得知此
卷首 第 14b 页 0320-155.png
 道者事非偶然但认得此道知法天理信
 心不惑志尚不衰虽则身未成道而死即
 魂暂经太阴受其福报之身任其更生易
 氏直便三生五生之后方成神仙亦何异
 乎人世求科名在人世之后三年五年方
 得也且上界一日便是人间一年但愿力
 行阴德心味仙道正心不灭更生易氏积
 其福报之身自得生于全福之家名曰尽
 善尽美之仙材降天真上仙以为师友受
 其福报人格及仙此乃延年也
卷首 第 15a 页 0320-156.png
太老之真旡上之仙
 太老之真旡上之仙并是太极左右真人
 位至高旡上也右真人号曰玉皇是也太
 极左真人号曰金华上仙是也世人若守
 一之元法之天道成之后例为太老之真
 旡上之仙太极左右有四真人位极天官
 之任以品位至高旡上故也皆从尽善尽
 美之仙材守真一之化元凝天道之元气
 颐神解蜕成此高上仙也若以世上为词
 比喻如人世出身入仕之品秩即擢进士
卷首 第 15b 页 0320-157.png
 登科及第最为高科解褐受校书正字夫
 玉皇金华二仙八真是禀八素真气化凝
 而成也八素属肺肺属西方金金色正白
 乃是肺宫白金之气凝成金华上仙也玉
 京山经云胎息静百关寥寥究三便泥丸
 洞明镜遂成金华仙世人号释氏为金华
 大仙也以其两眉间洞明如镜故有此号
 释氏师阿思陁大仙受胎息上道守一之
 元是以走八真气上朝于泥丸上宫透彻
 两眉之间洞明如镜太上内景经云安在
卷首 第 16a 页 0320-158.png
 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根者一之
 元也又云两眉之间光华所生以表明明
 是一之元也道德经云天下有道却走马
 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夫马者是八
 素真气之隐名也八素之气每日从金室
 而上上朝于泥丸上宫泥丸之间方得洞
 明如镜耳若世俗凡夫名之无道之士每
 积其贼气生于五藏之郊名之戎马者即
 是甘肥美馔之气故老氏名之贼利斧戟
 以自伐其性命夫戎马能腐人肠胃败人
卷首 第 16b 页 0320-159.png
 藏腑藏败者死无日矣故知守一之元名
 为有道之士即八素真气上朝于泥丸脑
 宫道成之后两眉之间洞明如镜皆从胎
 息凝神乃成金华上仙成太老之真真位
 与老君同也当成之时方知崔氏守一之
 元不虚言也
 光含影藏
 此一句说得一之元便须精诚守神积功
 鍊形冥心旡心冥身无身内既不分己身
 外亦不知天地若守一之元冥寂至此名
卷首 第 17a 页 0320-160.png
 曰身心泰定日久冥入希夷微妙之中寂
 然即骨肉为纯阳之精阴气内消成元始
 正气以资元神当此之时始觉天光内烛
 焕然照蜕身之中天光既含于内形影灭
 藏于外南华经曰宇泰定发乎天光人见
 其人宇即守一人身之内也此是知白守
 黑黑气都尽纯阳精气内自光明此时胎
 息杳冥之际藏元神于蜕身之中即收视
 内观形像自见真如法身端严而分明也
 此是胎息守神神不出身抱魄制魄遂成
卷首 第 17b 页 0320-161.png
 无上神仙也老君告文始先生曰吾思此
 道吾本弃俗厌离世间抱元守一过度神
 仙又云吾思此道本出杳冥杳冥者知白
 守黑也初守黑之时身暗如漆守之不巳
 阳光始明守黑三年功成形分没身不殆
 长生神仙大凡世人初禀气受形之时身
 中已有阴阳二气二气在身身外自然分
 出形影所以天真旡形鬼物元影者以其
 身是纯阳纯阴气故也皆是旡形之形也
 夫纯阴纯阳无形之形也是以无影可分
卷首 第 18a 页 0320-162.png
 出也夫天真是纯阳元气化凝元神而成
 金华上仙即是旡形之形妙色真如道象
 也鬼物者即是世人任运趋死步步归死
 乡化凝纯阴之魄而成无形之形名之鬼
 也大凡世人之身身中苟有阴阳三气即
 天年之内为阴阳司共纪录其功过世人
 若不知一之元例为纯阴死气消耗身中
 天和元气正气消尽阴魄凝形名为鬼物
 鬼物亦凝成形出于死尸之中阴司遣鬼
 来取将去径诣酆都六天受事受考及罪
卷首 第 18b 页 0320-163.png
 责当合去时阳司以其人阳气消尽阳司
 不合收管收管令属阴司径归鬼路故也
 冲虚真经云古者为死人为归人即生人
 为行人矣言步步走归彼死乡以其世之
 时焦神役智不肯暂闲奄忽之间以身为
 泥经云人以色声滋味为上乐不知色声
 滋味为祸之朴也夫色声滋味能暗凋人
 岁发能腐败人藏腑嗜之者是驰走索死
 也广成子以积火焚五毒即五味也五味
 尽而人可以长生即是守一之元也纯阳
卷首 第 19a 页 0320-164.png
 之气烧尽五阴邪气但不饮不食不视不
 听寂𡪹淡泊若然者五味亦无因臭败藏
 胃矣即人可以长生也若任四大化之推
 迁为五味之臭腐即命属于外矣故冲虚
 真经曰人之生大化有四天地密移谁觉
 之哉婴儿也少壮也老耄也死亡也谓之
 人生四大化大化法天时盛衰言人物禀
 生之时受天道元和之气化凝成婴儿之
 姿当婴儿之时法春以其春和之气未散
 也和气既散化成少壮少壮法夏以其纯
卷首 第 19b 页 0320-165.png
 阳之炽煎其血热使血气耗损化成衰老
 衰老法秋则形容为之枯朽以其秋霜肃
 杀之故也然气平陵消彼残阳杀气化成
 死亡死亡法冬是纯阴死气严凝也夫婴
 儿之时和气犹自未散煦然若春性犹近
 道及其少壮欲心炽盛窃务丰厚其身以
 纯阳之气煎血热使之然也血气既衰飒
 然朽败平生志尚稍稍无心生意阑矣喻
 若秋霜之威枯杀草木之荣凡有生荣之
 心当时萎悴生心无矣以其杀气顿侵容
卷首 第 20a 页 0320-166.png
 貌为之衰朽曰彼纯阴死气消尽残阳之
 气精魄自然凝成鬼物阳司牒鬼道收管
 阴司当时差鬼来取将去大凡世人身中
 有一点阳气在心胸之间未及死乎有一
 点阴气在肌肤之内未及长生世人若遭
 遇圣师受得一之元守神保胎胎息精诚
 苦节守一即太阳鍊形消尽阴气自然骨
 肉都融天光内烛神凝于绛宫之内为之
 功成名遂阴司不敢收管具以守一之元
 人姓名三宫刺报玄洲主仙道君道君誊
卷首 第 20b 页 0320-167.png
 其仙名闻于诸天即阴司合除死籍黑簿
 黑簿既除生宫上仙名于金榜榜仙名于
 太极南轩此太上大道玉晨道君当勒绣
 衣使者下召诣彼玉京金阙受书位于三
 清真人此时解蜕潜登飙车诣于名山之
 府待迎官翼卫龙驾幡幢及诸天乐沸天
 引去方知所往是天人来取也
形于自然
 此一句说含光影截之后神凝空寂之中
 西升经曰忽然就形知非长生无之中忽
卷首 第 21a 页 0320-168.png
 然凝神神在绛宫之内此是天仙之姿当
 此之时自知非常之身也有愚执之徒违
 善之辈既不明天道玄理又不知守一之
 元在乎寂寞之间空苦不言不食不视不
 听内顾抱玄岁月深远方得凝神于杳冥
 之际将为安坐待寿饱食终日腥秽满身
 任身天运而得成道乃递相欺诬日不造
 诸恶任运死生以为修道者大误也若此
 之辈安识形于自然例役役于有为之事
 万虑缠胸形劳神疲万万不能全其天年
卷首 第 21b 页 0320-169.png
 者皆生生之太厚也若然者为有所婴亿
 劫亦无了期神仙永不可冀也冲虚真经
 曰此两句虽智辨纵横词间金石明齐日
 月亦无益于治身也又云生生者未常生
 化化者未常化阴阳尔四时尔夫形于自
 然即是化化不化也上古至人为道以观
 其复常无欲也常无欲以观其妙即守一
 之元使合化化不化也世人若不知天道
 玄理即法空虚虚无自然即万万形骸化
 归其土矣精神化归于鬼物精神入于鬼
卷首 第 22a 页 0320-170.png
 门骸骨归于土根世人若知天道守天常
 即法天之理无为以守一之元久久能化
 合为土之根形骸化融却成天和元始之
 气化被精魄合为鬼物之化化成无上神
 仙此是化不化也即是从空寂虚无之中
 凝神于自然之际也生生不生者即是世
 俗凡心力务过分焦神役智贵欲丰厚其
 生甘为万物竞来害此生以自为伤生之
 太厚也万万不得终其天年自速形于泥
 土精魄化为下鬼皆由养过其生自役而
卷首 第 22b 页 0320-171.png
 夭也岂有天地杀之鬼神害之自役者其
 神劳其神疲使之然也南华经云夫养生
 必先以物物有馀而形不养有之此说失
 道之人万万贪著身外害生之物以伤其
 生也大凡世俗凡夫不知天道只在守一
 之元凝神于杳冥之内例遭嗜欲荡性万
 物害生步步争走归彼死乡甘为下鬼若
 然者魂魄精神暗为四大化所凋阳气为
 之消尽黄中阴符说上仙之与下鬼是阴
 阳相胜之术昭昭然进乎像矣阴气胜阳
卷首 第 23a 页 0320-172.png
 精魄化成鬼物阳气胜阴魂神化凝成仙
 昭昭然进于阴阳之形象分矣阳胜阴则
 守一之元寂寞无味恬澹清净无为自然
 若阴胜阳即甘为害生之物悦目畅情自
 速其死者也
 真安匪求神之久留
 真安者即是守一之元元神胎息胎息于
 绛宫之内绵绵然安也状若世之妇人怀
 胎胎息也夫元神将凝于寂寞之场必资
 胎息安稳之用安稳之用在冥心无身是
卷首 第 23b 页 0320-173.png
 之谓外其身存其精神光留焉岂有运机
 巧于其间哉夫真胎所安只籍凝思于内
 元神久留尔夫守一之人凝思冥冥然胎
 息绵绵然一定凝神不动是名身必泰定
 即神之久留是神不出身神不出身可与
 天道同久可以守神长存也老君告文始
 先生曰人能留神于身不视不听不言不
 食内知而抱玄岁月坚久其神久留久留
 方凝成神仙若神却不凝焉得之矣西升
 经曰善守神者藏神于身而不出藏人于
卷首 第 24a 页 0320-174.png
 人而不现然后天道气盛矣若然者守一
 之元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此两者同
 为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为守神守神
 玄通身与道同故曰子能知一万事毕无
 心得而鬼神伏矣
 淑美则真
 此一句言守一之元凝思于绛宫之内必
 资阴阳二气和平妙而淑美淑美之极神
 凝于真方将欲凝之时阳和之气照烛一
 身之内犹如灯烛朗明了然无物然后纯
卷首 第 24b 页 0320-175.png
 阴之气稍稍冥灭阳和之光当彼冥时天
 光暂时消尽身中冥冥然其黑之状状类
 若漆老君告文始先生曰知白见黑急坐
 守又云知白守黑神明自凝当黑之时委
 身卧于床枕之上如同暂死耳此是纯阴
 共和合阳不独显分也当此黑时始可名
 为内不知有身外不分天地是身心俱与
 天道冥合也当冥合之时仙司严敕里域
 灵官潜卫守黑者身百邪莫敢干犯故曰
 不见不死不生不断不成投身死地而后
卷首 第 25a 页 0320-176.png
 长生致身亡地而后长存故曰神仙凝形
 必资阴气而结也以其纯阳阳气不能生
 物故也亦如男不能生子必资胎于女腹
 而生也夫神仙之道法阴阳二气二气和
 淑淑美之极元神冥于寂默之中感而遂
 生凝神之时纯阳元和鍊尽前身即后来
 妙色真如法身而自凝耳正是化冥冥于
 真一之元也夫淑美凝真即是反本还元
 却归初始未生之前淑美凝真名曰金华
 上仙虽在蜕身之中坐看千亿世界便能
卷首 第 25b 页 0320-177.png
 出有入无卷舒自在纵横无凝也或分法
 身化为千亿之身遍游神仙宫府及朝于
 上界若化此法身化成大身大身遍满虚
 空与天道元气合同一体即包笼天地至
 于千亿世界如观掌中耳至于阳九百六
 之数极大小劫之交会如观且暮耳若化
 此法身化为小身小身即小于微尘微尘
 之中又能容纳无穷世界皆守一之元道
 成之后神通通道变化无碍卷舒自由也
 大凡守一之人爰自禀形受胎之始元神
卷首 第 26a 页 0320-178.png
 形质本空旡其神本来通道触物无碍及
 禀胎受形之后积气聚血成此有碍肉身
 身既生于世日与天道疏远步步行归死
 乡是太上玉晨道君哀末世之人不知天
 道玄理可以反本还元却归初始未生之
 前哀世人甘入轮回生死遂敕入室弟子
 老君下世传旡为之教自然之道在世如
 彼两曜焕照人间使世之贤明知有天道
 步步可行使世人眼见天道荡荡分明是
 名得一之元空虚法身之道通神玄妙之
卷首 第 26b 页 0320-179.png
 门颖阳书曰我身本空我神本通心既无
 碍一切无碍诚哉至言也夫天道无为自
 然之教即是空身之法空神之门若也门
 空神通与道合同便能大包天地细入微
 尘坐在立亡出入无间舒卷自由无可无
 不可也此皆得一之元淑美凝真天道妙
 用所致也
体性刚柔
 此一句说得一之元淑美凝真道成之后
 分身解脱便是无形妙法真如法身能刚
卷首 第 27a 页 0320-180.png
 能柔柔即揽之不盈手刚则贯串金石西
 升经曰天下莫柔弱于气气莫柔弱于道
 气之所以柔弱者贯串万物物无不包包
 里天地故曰道象无形出有入无神通变
 化卷舒自由故天地莫柔弱于道象之体
 性也
丹霄若虚上圣之俦
 其丹霄碧虚并是金阙玉清之分野诸天
 帝道君所居有三清宫阙自非上圣高真
 不可寝宴丹霄之上碧虚之中未闻下界
卷首 第 27b 页 0320-181.png
 上寿肉身仙人造次得游其间耶且虚空
 宫室不处鸿毛岂有下界肉身仙人得游
 旡色之界有得一之元道成之后位为三
 清真人然后太上下名目白日宾天得居
 丹霄碧虚与诸天神仙大道君以为俦侣
 不与下界地仙为俦也本乎天者亲上界
 天仙本乎地者亲下界地仙易曰物各从
 其类高下异品仙阶𨗿不相接也其所居
 亦非地仙可到也
百岁之后空馀坟丘
卷首 第 28a 页 0320-182.png
 此两句说守一道成之人解蜕宾天之时
 诣彼金阙玉清受书位为天真真官原夫
 天真上仙凡欲解蜕宾天例不动曜世人
 闻见皆潜遁默化隐景藏形而去或用药
 杖代形以作告终之术其将蜕之身即潜
 登飙车诣于名山仙府伺彼迎官仪卫然
 后受玉策之文署仙府之任若然者百岁
 之后空馀坟丘若发衬看之例闻留衣蜕
 而已或有剑杖代形之具世之愚人多有
 识不及远者或闻此说将信将疑皆曰我
卷首 第 28b 页 0320-183.png
 闻天界神仙例皆白日上升乘云驾龙笙
 歌沸天引去如此光明惊骇世人始可闻
 之得道非虚如何称潜遁默化而不能自
 明愚所未谕也栖真子笑而答之曰且下
 界肉仙尚耻形与物接言不肯与世交况
 是天界神仙无形之形者乎且夫得道多
 门品位高下不可备录唯此守一之元是
 至高无上之道道成之后位极天真大神
 位超无色之界皆位登玉清唯昔汉朝有
 太元真人茅君师西城总真王君受守一
卷首 第 29a 页 0320-184.png
 之元道成之后为太上所召当召之时自
 咎自责于上帝诸天帝前耻作潜遁默化
 今特愿动曜人间世人闻见意者欲将白
 日上升笙歌仪卫沸天引去以诱向下二
 茅令知仙道遗盛下视人间卿相若蝼蚁
 殊使用信心归于仙道故也时太元真人
 二弟后汉俱卿之任不信有神仙可学故
 以盛观动曜诱之使二弟知世上如梦仙
 道实贵盛可以长久然茅君得无自鄙耻
 量窄也茅君宾天之时迎官仪卫感动天
卷首 第 29b 页 0320-185.png
 地惊骇鬼神自有本传不复备述大凡世
 人跼于常见识量浅劣又安能度量神仙
 邪只如止坳塘者岂能料得沧溟浅深也
 且上圣天真下观世间荣竞之辈如观蝼
 蚁耳又安足以毁誉哉然实有愚下之徒
 厚诬神理巧蕴机心以干名利伹务欺负
 曾无端实之言注声卖虚递相迷误空有
 贪生之名都无重道之志谬稽颡于图箓
 竞倾货于金丹不修仁德但行希得其可
 侥求哉诚为害生趣罪与道永乖驰走索
卷首 第 30a 页 0320-186.png
 其道考之犯女青科律者亦万万皆是也
 既不遇明师例执偏枯凡见积生之厚业
 步步走归死乡一朝气竭形枯宛是促龄
 秽质色谢之后理合化形泥土将死之时
 仍诳时贤自称得道或云尸解潜有所谓
 穷通之理理实无闻但发棺验之骸骨而
 已何依蜕剑杖之哉
   守一宝章
玉清无色天帝之女守一宝章事同一源因
而附之章曰
卷首 第 30b 页 0320-187.png
道无为
 出以明天道夫天理正道唯无是为唯有
 是反反天常也道德经云至道无为无为
 守虚无守自然知其白守其黑黑者杳冥
 杳冥空无寂寥不著一物而凝空心南华
 真经曰隳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
 通然后内不分已身外不分天地寂然闲
 淡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此真契
 虚无无为自然天理也老君定观经云守
 无为自然天道但觉一念起即须灭除唯
卷首 第 31a 页 0320-188.png
 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有心老
 君西升经云名之为上孝养母身乃长久
 夫有以无为母无以虚为母(虚身死/是也)虚以
 道为母道以自然为母自然者无为之根
 本仙真之化元也
无不为
 天道玄理契入无为非总不修为非任自
 然而自然死成仙也内景经曰神仙之道
 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顾密眄真之
 真真人在已莫问邻结精育胎化生神留
卷首 第 31b 页 0320-189.png
 胎止精可长生此为道之有所言道之无
 者身外之物珍宝之徒色声滋味万物章
 章害我生命盗我衰残无论贫贱富贵不
 觉形神为外物所害害生之物皆曰失道
 其所以如此者我所不为也西升经曰世
 人皆以色声滋味为上乐不知色声滋味
 祸之大朴也是以圣人知之不欲以归于
 无欲故阴符经云万物与人之服禦人以
 衰老老君告尹喜曰世所以轻命早终者
 非天地杀非鬼神害人自令之然也以其
卷首 第 32a 页 0320-190.png
 有以其形动以其生生之太厚也夫无生
 者贤于养生是无不为也南华经云达生
 之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
 务知之所无奈何夫为道养生之人必先
 以物物有馀而生不养有之矣世有明道
 之人行不及言言不贵行者万万皆是也
可心證非智知
 天道无形杳杳冥冥可以心冥默證非世
 智所能穷尽若以世智言传口授者道之
 粗也夫玄解證道之心如乐人弹弦吹管
卷首 第 32b 页 0320-191.png
 相似至于微妙之音指下而生此微妙之
 音即不能言传口授授之弟子但抑音声
 悲而已言莫能尽也
何谓知何谓證
 此两句是覆问之词
知遣智
 此言既明分天道以后见荡荡分明即隳
 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冥于天道是之谓
 含光藏晖灭迹匿端内既得之必固守之
 使冥其心而无心冥其身而无身曰證道
卷首 第 33a 页 0320-192.png
 之人也
證虚应
 凡守一之元身中空虚即天道入身西升
 经云人能虚空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
 是名归道之人虚无应效如响应声如影
 随形也若然者必资虚却其身空却其心
 西升经曰身之虚而万物至心之尤而和
 气归当證之时心不著物而凝其思是之
 谓内抱和淡心冥元神也
应无从
卷首 第 33b 页 0320-193.png
 天道应效无所从来證之者不知所然而
 然自然矣夫虚旡之为应也元神虚觉虚
 即与天道之气通心与道通者得之矣老
 君设旡为之教教人修道即是空其心也
 空其心者可谓心与道冥矣夫为道空心
 虚身耳心虚即天道降于心中天道降即
 元神灵元神灵即通于天道若然者一切
 无碍无所不通也内自知之非可说而明
 矣
心乃通通于一万事毕
卷首 第 34a 页 0320-194.png
 老君告文始先生曰子能知一万事毕矣
 而况元神通于一者耶元神通于一者是
 守一之元积功鍊形形与虚无自然无形
 道气合为一体即万事毕矣若通于一之
 身遍满虚空能包容千亿世界悉在大身
 之中变为小身细如微尘小身之中又能
 容纳千亿世界神通至此始云万事毕矣
 可谓道人也
一为根
 一者天地之根神仙之源万物之母天得
卷首 第 34b 页 0320-195.png
 之清地得之宁万物得之而生人得之而
 灵灵即元神通于天道矣一者本是大道
 神仙根也
事为门
 得一之元者守太上心印也太上心印者
 事也事者是守一之门耳世人纵能明一
 之根若不得入守一之门即元无门可入
 不入其门亦不明五千文字西升经云天
 地清静皆守一也是亦由门而入故曰事
 无事味旡味若然者事归于一矣存于守
卷首 第 35a 页 0320-196.png
 一身中者矣
事归一一常存
 此两句言皆生于一归于一一者生死之
 根生化之源唯有太上心印独为守一之
 门得一之元一入人身人身常存存即存
 矣要得积功方可神仙度世也
存莫有假言守
 夫守太上心印之事假言守神耳非有心
 于守神也夫守太上者不欲有心又不欲
 无心但常凝然以全正气寂然不动感而
卷首 第 35b 页 0320-197.png
 遂通感通元神元神即冥于天道矣故内
 景经云虚旡寂寂空中素使形如是勿令
 污行息翱翔入天路
守虚无自长久
 此云天道只在守虚守旡而已虽云假言
 守虚守无之道先虚其身身使如晴空之
 状勿令食气所污是不言不食不窥不视
 可谓守虚极也又须空无其心守一人心
 喻如人眼根相似但有微尘入眼眼即不
 安小事入心心则动乱要而言之空无其
卷首 第 36a 页 0320-198.png
 心其心如澄一盏浊泥汁澄之不可得清
 若也浊时不禁一挠守一人心难清其神
 易浊其神气正如澄盆水也若常能虚为
 身无为心道常归于身中矣夫天气常存
 人腹中者自然神仙矣神仙长存可与天
 同寿矣



玄珠心镜注
卷首 第 36b 页 0321-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