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a 页 WYG0180-027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舆图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古称左图右史惟春秋列国尤不可不图亦惟春秋列
国尤难图以其强兼弱削大小无定形不可画定分封
时疆界为某国又犬牙相错棼如乱丝有以今之一县
而四国错壤者今以
本朝舆图为准填写春秋时列国都邑曰河南曰山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b 页 WYG0180-0278d.png
曰山西曰直隶曰陜西曰江南而附四川于湖广附江
西于江南浙江为图八又总图一止列国名河图二详
未徙已徙时分岐地界淮水及江汉图各一庶行军之
往来屯戍之要害使聘之邮递河道之迁变开卷而瞭
然具见亦读左之一助云乾隆十年三月五日识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a 页 WYG0180-0279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a 页 WYG0180-0279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b 页 WYG0180-0279d.png
此图因局于尺幅故于
昭代舆地止列春秋时所有诸国省分如福建两广云
贵但画出接界处不列府州以上十省亦但列府州不
及县各省首府不载府名晋楚诸国其都屡迁今图中
如晋卫莒杞秦吴六国从其最后书之蔡许邾邢四国
列其始封楚都郢最久系之荆州府其初迁及屡迁始
末俱详列于左以资参考至夏商诸国已详存灭表中
兹不复载又画方计里昉于朱思本今惟总图每方五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a 页 WYG0180-0280a.png
百里馀俱一百二十五里本
皇舆图以北极出地度及东西偏度俱每度二百五十
里每方得半度也
晋  始封唐(今太原府/太原县)
   迁于绛(亦曰翼在今平阳/府翼城县东南)
   再迁新田(仍谓之绛在今平/阳府曲沃县西南)
卫  始封朝歌(在今卫辉府/淇县东北)
   迁于楚邱(在今卫辉/府滑县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b 页 WYG0180-0280b.png
   再迁帝邱(在今大名府/开州西南)
蔡  始封蔡(在今汝宁府/上蔡县西南)
   迁于新蔡(今汝宁府/新蔡县)
   再迁州来(亦曰下蔡在今/凤阳府寿州北)
许  始封许(在今许州府/治石梁县东)
   迁于叶(今南阳/府叶县)
   再迁夷(即城父在今凤/阳府亳州东南)
   三迁白羽(一名析在今南/阳府内乡县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a 页 WYG0180-0280c.png
   四迁容城(在今南阳/府叶县西)
莒  始封介根(在今莱州府/胶州西南)
   迁于莒(今沂州/府莒州)
邾  始封邾(在今兖州府/邹县东南)
   迁于绎(在故都/稍北)
杞  始封雍邱(今开封/府杞县)
   迁于淳于(在今青州府/安邱县东北)
   再迁缘陵(在今青州府/昌乐县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b 页 WYG0180-0280d.png
   复还淳于
邢  始封邢(在今顺德府治/邢台县西南)
   迁于夷仪(在今东昌府治/聊城县西南)
秦  始封西垂(今秦/州)
   迁于平阳(在今凤翔府郿县西/春秋初秦尚都此)
   再迁雍(在今凤翔府/治凤翔县南)
楚  始封丹阳(在今宜昌府/归州东南)
   迁于丹阳(在今荆州府枝江县/西春秋初楚尚都此)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a 页 WYG0180-0281a.png
   再迁郢(今荆州府/治江陵县)
吴  始封吴(在今常州府/无锡县东南)
   迁于姑苏(今苏州府/治吴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a 页 WYG0180-0281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b 页 WYG0180-0281d.png
 
开封府
祥符(郑时来在县/东四十里)
陈留(郑牛首在县西南十一里县郑斗城在县/南三十五里 宋老邱在 北四十五里)
把县(把始都雍邱今县治后为宋邑/十里 郑鸣雁在县北四十里) (郑圉在县南五/宋曲棘在县境)
尉氏(郑向在县西南四十里里/郑菟氏在县西北四十)
洧川(郑匡在县东北阪郑曲洧/在县南 郑阴 在县西)
鄢陵(郑鄢亦曰鄢陵在/县西南四十里)
中牟(郑东汜在县南/在县西北七里) (郑原圃即圃田泽/郑北林在县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a 页 WYG0180-0282a.png
阳武(郑城棣在/县北十里)
封邱(鲁黄池在县西南七里/卫平邱在县东四十里) (宋长邱在县南八里虫/卫鞫居在县境 郑)
  (牢在县/北二里)
兰阳(宋户牖在县/东北二十里)
郑州(郑管本管国即州治六祭国在州东北十五里非/郑邑 郑邲在州东 里 郑梅山在州西南三)
  (十五/里)
荥阳(古东虢国十郑京在县东南三十里十郑索氏在/京城西二 里 郑垂陇在县东二 里 京水)
  (在县东二十二里旃索水在/县南三十五里即 然水)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b 页 WYG0180-0282b.png
荥泽(郑践土在县西北十五/里 郑荥泽在县南)
河阴(郑敖山在县/西二十里)
汜水(郑制即虎牢本东虢地在县西二里十郑申在县/北 郑梧在县东 汜水出县东三 二里浮戏)
  (山下浮戏山即/郑戏童亦曰戏)
陈州府
淮宁(陈都宛邱在县南三里壶陈濮在县北宋陈辰陵/在县西南四十里 陈 邱在县南 柽即荦)
  (在县西城宋赭邱在县东按后汉志长平县/有赭邱 长平故城在今府城之东六十里)
商水(顿国今/县治)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a 页 WYG0180-0282c.png
西华(宋鬼阎在/县西南)
项城(项国今县治冥楚郔在县境/ 陈厥貉大 俱在县境)
沈邱(楚养在县东北县楚/沈邑即寝邱在 南)
扶沟(郑桐邱在县/西二十里)
许州府
石梁(许都在县治东三十里亦曰旧许鲁许展陂在县/西北 许锄任冷敦亦在县境 许田在县西)
  (北县周狐人在县境在郑阳陵/在 西北 郑狼渊 县西)
临颍(郑城颍在县西北十五里在郑大陵/在县北三十里 郑皋鼬 县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b 页 WYG0180-0282d.png
襄城(郑南汜在县南新楚汾在县东北即战国/策汾陉之塞与 郑陉山俱为南北隘道)
郾城(楚召陵在县东四十五里三楚陉在县/东南 楚邓城在县东南 十五里)
长葛(郑长葛在县北/十二里即繻葛)
禹州(郑栎邑为郑别都即州治在郑上棘在州南在郑/高氏在州西南 郑雍梁 州东北 钧台 州)
  (城北/门外)
密县(郐国即郐城在县东北五十里弭郑新密/即新城在县东南三十里 郑 在县境)
新郑(郑都在县治西北/在县东二十五里) (制田在县东北十棐即棐林/陉山在县南三 里亦曰陉)
  (田乐函陵在县北十三里县洧水在县南曰洧上/曰 氏曰洧渊 黄崖在 东南二十里 棘泽)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a 页 WYG0180-0283a.png
  (在县东南郑琐/在县北皆 地)
归德府
商邱(宋都商邱在今县治西南三里有亳在县西北亦/曰薄此北亳也县东南四十里 谷熟故城即南)
  (亳也偃师之亳西亳也惟西亳属郑县稷在县境/ 蒙泽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横在 西南 新)
  (城在县南/南三十里) (榖邱在县南四十里虞阳梁在县东/孟诸泽在县东北接 城县界 睢)
  (水在县南凡曰睢上睢澨次睢之社/皆此睢也 鸿口在县东皆宋地)
宁陵(葛国在县北十五里在宋宁在县西里宋沙随在/县西六里 宋汋陵 县南二十五 宋大棘)
  (在县西南/七十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b 页 WYG0180-0283b.png
鹿邑(陈鸣鹿在县西十三里县宋/訾母在县境 颍水在 南)
夏邑(宋朝郏在县境南/曹黍邱在县西)
冰城(宋犬邱在县西北三/十里 楚棘在县南)
虞城(古虞国里纶在县西三十五里多宋空桐在县/东三十 宋空泽连中大尹 鱼俱在县境)
睢州(宋承匡在州西三十里县宋孟在州西北襄卫首/止在州东南 卫巢在 南二十里 卫 牛在)
  (县境郑郑滑在州西/北 鄫在州东南)
柘城(宋泓水/在县北)
考城(戴国在县东南五里郑取之改名谷城里宋/葵邱在县治东 宋黄在县西三十六)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1a 页 WYG0180-0283c.png
彰德府
安阳(卫商任在县境西洹水在县北/四里源出林县 北林虑山)
汤阴(晋中牟据注疏第言当在河北张守节史记正义/汤阴县西有牟山中牟当在其侧余初作晋中牟)
  (论疑当在邢台邯郸之间今考经文齐侯卫侯次/于五氏五氏在今邯郸县西南左传卫侯将如五)
  (氏卜过中牟卫自开州至邯郸则汤阴其必由之/境汤阴至邯郸一百六十馀里传言中牟人伐齐)
  (师者亦不甚远今县西五十里有中牟城/张氏之说亦未可尽非也因附识于此)
内黄(卫柯在县东北又卫戏阳在县北/卫牵在县西南 曰脾上梁之间)
卫辉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1b 页 WYG0180-0283d.png
汲县(卫牧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津棘津据寰宇记在县/南七里水经注棘津故南 也僖公二十八年晋)
  (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不许还自南河济即此也/晋伐陆浑亦于此渡按昭十七年传九月丁卯晋)
  (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陆浑人/弗知庚午遂灭陆浑陆浑在今河南府嵩县与汲)
  (县相去七百馀里丁卯至庚午仅四日军行安得/如此之速且晋欲掩袭陆浑之不备正当从捷径)
  (以渡若回远七百馀里倍道兼程经历郑卫诸国/其谁不知据用牲于雒之文则渡河又须涉洛故)
  (假祭洛为名以袭陆浑耳若从汲县南渡于洛亦/远不相涉也又考水经注此条两言河水于是有)
  (棘津之名此必他处之错简大河津济处非一/此棘津当在今河南府之北境而不可考矣)
新乡(卫厥憖/在县境)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2a 页 WYG0180-0284a.png
淇县(卫都朝歌在县东北按颜师古云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地名考弼城在今卫辉)
  (府东北鄘城在今新乡县西似未合朱子云邶鄘/卫三国西阻太行北逾衡漳东南跨河则弼境当)
  (至彰德府西北也朝歌后/属晋 卫桑中在县境)
辉县(共国今县治后入卫里凡国在县西南二十里行/郑百泉在县西北七 后属晋 晋孟门即大)
  (白陉在县/西五十里)
延津(郑廪延一名酸枣/在县北十五里)
浚县(晋雍榆在县南十八里/ 大伾山在县东二里)
滑县(卫曹邑今县治平卫楚邱在县东六十里在卫瓦/在县东南 卫 阳在县东南 卫訾娄 县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2b 页 WYG0180-0284b.png
  (南六十里十宋城/锄在县东 五里)
胙城(胙国在县西南/南燕国在县西)
怀庆府
河内(晋野王今县治蔿邘国在县西北三十里按隐十/一年王取邬刘 邘之田于郑而与郑人苏忿生)
  (之田凡十二邑高氏地名考以邘邑为武王子所/封此误也盖鄡刘等四邑俱在河南温原等十二)
  (邑俱在河北故王欲以远易近今邘国更在十二/邑之北非即所取之邘邑明矣邘邑必与鄡刘相)
  (近杜注阙西周显郕在县西三十里亦曰隰城十/周絺在县 南二十二里 周州在县东南五)
  (里大晋邢邱在县东南七十里/ 行陉在县西北三十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3a 页 WYG0180-0284c.png
济源(周原在县西北十五里后属晋西周阳樊在县西/南十五里后属晋 周向在县 南 晋苗在县)
  (南十五里在晋郫即郫邵在县西一百/里 湨梁 县东 淇水源出县西北)
原武(郑衡雍在县西北五里县郑扈/在县西北 郑修泽在 北)
修武(晋宁今县治隤雍国在县西/二十里 周 城在县西北) (周攒茅在县西北/晋大陆在县北)
武陟(周怀在县西南十一里/ 周鄇田在县西南)
孟县(周盟在县西南三十/里古孟津即晋河阳)
温县(周温在县西/南三十里)
河南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3b 页 WYG0180-0284d.png
洛阳(周王城在城内西偏亦曰郏邑县成周在城东二/十里 狄泉在城中 前城在 西南五十里)
  (甘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里訾在县境南蒯在县西/南 榖在县西北十八 解在县 唐在县)
  (南/此) (褚氏在县南山东圉在县东南圉泽亦应在/北山即北邙 在县北十里 阙塞亦名伊)
  (阙在县西南三十里洛萑谷在县东俱/周地 扬拒泉皋伊 之戎在县西南)
偃师(滑国在县南二十里亦曰费滑亦曰侯氏氏周邬/在县西南 周刘在县南十五里 周尸 在县)
  (西三十里亳周胥靡在县东南四/十里 郑 城在县西十四里)
巩县(周巩在县西南三十里县皇在县西北里东訾在/县西南四十里 鄩在 西南五十八 郊邑)
  (与鄩相近五坎欿在县东南西荣锜涧在县西/社在县北 里 溪泉在县 南 渠在县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4a 页 WYG0180-0285a.png
  (轘辕山在县西南七十里皆周地至古洛水在县/北少东八里入河谓之洛汭今东 汜水县西北)
  (入/河)
孟津(周阴即平阴按昭二十二年传晋籍谈军于阴地/名考引通典河清县左传所云晋阴也唐之河清)
  (在今孟县西南五十里或者遂疑阴在河北非也/阴以水南得名杜注明云阴地晋河南山北自上)
  (洛以东至陆浑皆是则在南岸矣二十三年传晋/师在平阴杜注今河阴县河阴故城在今孟津县)
  (南一里平阴古为津济处其东北即/孟县殆与二十二年之阴为一地也)
宜阳(毛国在县境五周甘/鹿在县东南 十里)
登封(周颍在县东南四十里里周负黍在县西南城太/室即嵩高山在县北十 其西曰少室 阳 山)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4b 页 WYG0180-0285b.png
  (在县北三十八里里/颍水在县东三十)
永宁(晋殽在县北六十里此为东崤山其西崤在/陜州东南七十里相去三十五里亦曰二崤)
新安(周墙人在/县东北)
渑池(虢玤在/县界)
嵩县(周伊川在县东南一里即伊水十三涂山在县/西南十里 陆浑戎在县北三 里即阴戎)
陜州(虢都上阳在州东南里虢莘在州西十五里十晋/焦本焦国在州南二 晋瑕在州西南三 里)
  (此与郇瑕之瑕□别茅三门即底柱在州/东四十里黄河中 津在西北三里)
灵宝(晋桃林塞自县/西至潼关皆是)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5a 页 WYG0180-0285c.png
阌乡(虢桑田在县东/三十里后属晋)
卢氏(晋阴地在/县东北)
南阳府
南阳(申国在县北二十里城吕国在/县西三十里 楚武 在县北)
桐柏(楚稷在/县境)
唐县(蓼国在县/南九十里)
邓州(邓国今州治十楚析/隈在州南七 里)
内乡(鄀国在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又为商密西楚析/在县西许迁白羽即此 楚三户在县 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5b 页 WYG0180-0285d.png
淅川(楚丰在/县西南)
裕州(楚方城今县治方城山在州东北四十里连接唐/县 楚汝阴之田在州与叶县之间 楚新石在)
  (县/境)
舞阳(东不羹在县北西不羹又在其西北水经注汝水/径襄城县故城南又东南径西不羹城南又东南)
  (过定陵县北此西不羹应在定陵县西北也又𣹑/水东径不羹亭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入汝此)
  (东不羹应在定陵县稍西也二不羹本相近定陵/故城在今舞阳县北其襄城故城当在今襄城县)
  (西诸家不审故城二字以西不羹为/在今襄城县东南则东西相反矣)
叶县(楚叶今县治许迁于叶即此在楚卷在县南/湛阪在县北三十里 楚坻 县东北一里) (楚/许)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6a 页 WYG0180-0286a.png
  (迁容城在县西县许/棫林函氏俱在 北)
汝宁府
汝阳(沈国在府城东南汝水/南岸 蔡莘在县境)
正阳(江国在县东南/ 楚沂在县境)
上蔡(蔡国在县/西南十里)
新蔡(蔡徙此十蔡郥阳在县境在楚栎在/县北二 五里 楚繁阳 县北)
西平(柏国在/县西)
遂平(房国今县治入楚曰吴房/楚棠溪在县西北一百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6b 页 WYG0180-0286b.png
确山(道国在县北二十里/ 蔡桑隧在县东)
信阳州(楚大隧在州东南百五十里里直辕在州南九/十里 楚邱在州西南九十 楚邱皇訾訾)
  (梁负函俱/在州境)
罗山(楚罗汭/在县境)
光州(黄国在州西十二里/ 黄踖陵在州西南)
光山(楚莱山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固始(蒋国在县西北七十里后入楚为期思/邑述征记谓蒋国在尉氏县西者误)
息县(息国在县北三十/里 楚白在县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7a 页 WYG0180-0286c.png
商城(赖国在/县南)
汝州(戎蛮子国在州西南/霍山州东南二十里) (梁在州西南四十五里里/鱼齿山在州东南五十)
  (山下曰/鱼陵)
鲁山(应国在县东南三十里南郑绕角在/县东南 楚犨在县东 五十里)
郏县(楚郏今县治四楚北/城父在县西 十里)
伊阳(周邥垂/在县境)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8a 页 WYG0180-0287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8b 页 WYG0180-0287b.png
 
济南府
历城(谭国在县东七十五里里齐鞍在县南十里鞍山/下 齐鲍在县东三十 鲍山下 齐赖在县治)
  (东靡齐华不注山在县东北十五里下有华泉/齐 笄在县南五里 齐泺在县北今小清河)
章邱(齐崔邑杜注在东朝阳县西北东朝阳故城在今/县西北六十里则有六十馀里矣通志云二十五)
  (里/误)
淄川(齐徐关在县西境齐/袁娄或云在县)
长山(齐夫于即于陵在/县西南三十里)
齐河(齐晏在县北二十里/ 齐野井在县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9a 页 WYG0180-0287c.png
禹城(齐高唐在县西四十里古齐辕在县西北/柯在县西南十七里即 祝国又曰督扬) (齐祝/齐媚)
  (在县/境)
临邑(齐犁一名犁邱一名隰在县/西十里 晋英邱亦近犁地)
长清(齐卢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十里 齐石门在县西南) (齐石窌在县东南三/齐清在县东此哀十)
  (一年之清境/齐禚在县)
泰安府
泰安(鲁红在县西南县鲁龙在县西南齐鲁阳桥在县/西北 齐嬴在 东南五十里 博在县东南)
  (三十里则泰山县县北五/里其阳 鲁其阴则齐)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9b 页 WYG0180-0287d.png
新泰(鲁东平阳在县西鲁鲁龟山在县西南四十里山/之北即龟阴田 敖山在县东南十里 鲁具)
  (山在敖山东/南二十五里)
莱芜(牟国在县东二十里陵鲁莱柞二山在县境艾齐/平州在县西 齐艾 在县东北按艾陵与 山)
  (相近鱼齿山下为鱼陵则/艾陵亦应以艾山得名也)
肥城(齐巫山在县西/北七十五里)
东平州(须句国即州治/在州东六十里) (宿国在州东二十里里鄣国/鲁郈在州东南四十 齐)
  (留舒在州西鲁阳州在/州西北本属 后属齐)
东阿(齐榖在县东二十六里县齐周首在县东县齐酅/在县西南 齐北杏在 境 齐郪邱在 境)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0a 页 WYG0180-0288a.png
  (卫清在县东北十卫桃/邱在县西南四 里)
平阴(齐平阴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十九里 齐京兹在县东南) (齐防门在县东二/齐邿在县西有邿)
  (山齐齐垂在县境/ 落姑在县境)
兖州府
滋阳(鲁乘邱在县西北十里十鲁昌衍在县东南八十/里 鲁负瑕在县西二 五里 祲祥或曰在县)
  (境在拔或/曰 县境)
曲阜(鲁都今县治里古奄国在县东二里在聊即鄹在/县西南二十 狸胀在县西 防 县东二十)
  (里此防山也与东防西防有别在洙水在县北二/里 泗上在县北八里 沂上 县南二里 逵)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0b 页 WYG0180-0288b.png
  (泉在县南五里在曲池在县北父党氏台在县东/北八里 蒲圃 东门外 五 之衢在东南门)
  (外二里/皆鲁地)
宁阳(遂国在县西北阳铸国在县西北鲁鲁成在县东/北九十里 鲁 关在县东北 欢在县西北)
  (县鲁阐在县东北囿鲁汶阳田在县东水鲁棘在/ 西北 鲁蛇渊 在县西北 鲁淄 在县东)
  (北与齐淄/水有别)
邹县(邾都在县东南二十六里/南二十五里邾文公迁此) (绎山即邹山在县东/邾闾邱在县南 邾)
  (漆在县北阳邾句绎在县东南/ 鲁南平 在县西三十里)
泗水(鲁卞在县东五十里在蔑在县东北四十五里/菟裘在县西北 郚 县东南 桃在县东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1a 页 WYG0180-0288c.png
  (庚宗在县/东皆鲁地)
滕县(滕国在县西南十四里里薛国在县南四十里鲁/郳国即小邾在县东六 鲁奚在县西南)
  (取邾漷东田在县境漷水出邹山在县南十五里/ 齐舒州在县东南本薛地 邾滥在县东南六)
  (十里里邾狐骀在县东南/二十 邾绞在县北)
峄县(鄫国在县东八十里十偪阳国在县南五十里/ 鲁蔇在县东北八 里 楚柤在县东南)
金乡(茅国在县西北四十里后入于邾在宋防在县西/六十里后入鲁谓之西防 宋缗 县东北二十)
  (里/)
鱼台(极国在县西北鲁郎在县东北九十里宁鲁棠一/名唐在县东 十二里有观鱼台 鲁 母在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1b 页 WYG0180-0288d.png
  (东鲁十里在鲁费在县西南此与季氏费邑有别/ 重馆 县西北十一里 宋方与在城北)
阳榖(齐阳榖在县北五十里县齐柯在县东北五十里/后为阿邑 齐上鄍在 境 卫阿泽在县东)
汶上(郕国在县西北二十里西郕夫钟在县北山鲁阚/在县西南 鲁蜀在县 南四十里有蜀)
济宁州(任国今州治邾邿国在州东南邾鲁邾瑕在州/南二十里 訾娄在州境 虫在州东)
  (宋老桃在州/北六十里)
寿张(鲁郿在县东/南五十里)
嘉祥(鲁武城在县境襄十九年所城之武城也子游为/武城宰即此又有南武城在费县西南曾子居武)
  (城是也二获麟处/在县南 十五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2a 页 WYG0180-0289a.png
沂州府
兰山(鄅国在县北一十五里后入鲁为启阳/国在县境 鲁中邱在县东北三十里) (于馀邱/鲁祝邱)
  (在县东南/五十里)
郯城(郯国在县西南百/里 鄟国在县境)
费县(颛臾国在县西北八十里七鲁东防在县东北六/十里 鲁东阳在县西南 十里 鲁费在县西)
  (南七十里鲁鲁武城在县西南九十里县鲁台在/县东南 邱舆在县西 鲁五梧在 西 鲁)
  (密在县北祊鲁虚邱在县境/县境 郑 在县西后属鲁) (鲁取邾沂西田在/邾翼在县西南九)
  (十里武城之南偃邾离姑亦/在武城南 邾 在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2b 页 WYG0180-0289b.png
莒州(莒都邑莒向在州南七十里出莒寿馀大庞常仪/靡三 俱在州北 齐潍水 州西北九十里至)
  (昌邑东/北入海)
沂水(阳国在县南本根牟国在县东南县鲁东郓在县/东北四十里 莒邑 齐沂水出 西北一百七)
  (十里鄢莒郠在县境/ 莒 陵在县境)
蒙阴(齐蒙阴县东十里百齐堂阜在县西北三十里在/齐艾在县西北一 二十里有艾山 纪浮来)
  (县西北三十/里有浮来山)
曹州府
菏泽(曹郊在县境境/曹大城在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3a 页 WYG0180-0289c.png
曹县(曹重邱在县东北八十里/鄸在县北 鲁咸在县境) (曹揖邱在县境北曹/宋榖邱在县东 三)
  (十里于宋楚邱在县东南四十里襄十年宋公享/晋侯 楚邱必是宋地戎伐凡伯于楚邱亦当在)
  (此与卫地楚邱有别十宋贯在县西十里在卫垂/一名天邱在县北三 里 卫有莘之墟 县北)
  (十八里曰戎在/县境亦 戎州)
濮州(卫城濮在州东南七十里犁卫曲濮在州境洮卫/鄄在州东南二十里 卫 在州东南 曹 在)
  (州西南/五十里)
范县(鲁秦在县南二里五晋范在县东三里县齐顾本/古顾国在县东南 十里 齐廪邱在 东南)
  (卫羊角与/廪邱相近)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3b 页 WYG0180-0289d.png
郓城(鲁高鱼在县东北里鲁/西郓在县东十六)
单县(鲁单父在县南半/里 宋菅在县北)
城武(鲁梁邱在县东北三十里里宋/郜本郜国在县东南二十)
钜野(鲁咸邱在县南野卫垂葭即郥氏/在县西南 大 泽在县东五里)
定陶(曹都在县西南县曹/钟邘二邑俱在 境)
东昌府
聊城(郭国在县东北里齐聊在县西北十五里名齐摄/在聊西二十五 传所云聊摄以东也一 聂僖)
  (元年诸侯次于聂北救邢是也聊邢迁夷仪在县/西南十二里刘昭后汉书补注 城有夷仪聚按)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4a 页 WYG0180-0290a.png
  (诸侯次于聂北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具邢器用而/迁之是夷仪当与聂相近其后地入于卫襄二十)
  (五年卫侯入/于夷仪是也)
堂邑(齐清在县东南三十里此成十七/年之清 齐棠在县西北三十里)
博平(齐杏在/县境)
莘县(卫莘在县/北八里)
冠县(晋冠氏/在县北)
恩县(县西北六十里有东阳城此汉以后东阳县地其/晋之东阳甚广自太行山之东直𨽻广平大名以)
  (北至冀/州皆是)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4b 页 WYG0180-0290b.png
高唐州(齐大隧/在州境)
青州府
益都(齐马陉在县西南境齐/邱舆或曰亦在县)
博山(夹谷在县东雍正十二年于益都淄川莱芜三县/界析置博山县县治本益都县颜神镇在淄川县)
  (西南县东有莱芜故城有夹谷名胜志不知莱芜/有故城遂以夹谷为在今莱芜县误也 齐淄水)
  (出县东南至寿/光县北入海)
临淄(齐都之葵邱在县西五十里亦名渠邱此与会于/葵邱 葵邱有别 乾时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即)
  (时水亦曰耏水县稷在县西南十三里一棘在县/西北 弇中在 西南 檀台在县东 里 遄)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5a 页 WYG0180-0290c.png
  (台在县西五十里皆齐地/ 纪酅在县东十九里)
博兴(齐姑棼即蒲姑在县东北十/五里 齐贝邱在县南五里)
寿光(纪都在/县东南)
昌乐(杞迁缘陵在县/东南三十里)
临朐(齐东阳在县东/纪郱在县东南)
安邱(杞都淳于在县东北三十里于莒渠邱在县南一/里 莒防在县西南 莒且 寿舒俱在县境)
  (纪郚在县西/南六十里)
诸城(鲁诸在县西南三十里西杞牟娄/在县东北 莒兹在县 四十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5b 页 WYG0180-0290d.png
登州府
黄县(莱国在县东南二十里县齐姑水出县/西南三十里 纪黄在 东南后入齐)
莱州府
掖县(襄六年传齐灭莱迁莱于郳孔疏谓迁其君于小/邾或谓齐自有郳邑即今县治存以俟考 齐水)
  (水出县东南三十里/传所云姑尤以西也)
昌邑(齐邶殿在县西在莒密在县东南/十五里 纪鄑 县西北三十里)
胶州(介国在州/南七十里)
高密(莒介根在县东南四十/里莒始封都此后入齐)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6a 页 WYG0180-0291a.png
即墨(夷国在县西六十里里/齐邮棠在县南八十)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7a 页 WYG0180-0291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7b 页 WYG0180-0291d.png
太原府
阳曲(晋孟在县东北八十里按哀四年齐伐晋取孟日/知录以为当在顺德广平之间是别一盂邑地名)
  (考略以为即此孟晋以/下凡不系国者皆 地)
太原(古唐国原晋始封唐后改曰晋其地亦曰大/夏曰太 曰大卤曰夏墟曰鄂又曰晋阳)
榆次(魏榆在县西北十涂/水在县西南二 里)
大谷(箕在县东三十五里/阳在县东南十五里)
祁县(祁在县东/南七里)
清源(梗阳今/县治)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8a 页 WYG0180-0292a.png
文水(平陵在县东/北二十里)
平定州
寿阳(马首在县东/南十五里)
平阳府
临汾(平阳今县治狐高梁在县东北三十七里东/县西有汾水 厨受铎在汾西昆都在汾)
洪洞(杨国在县东南十/八里入晋名杨氏)
曲沃(绛在县西南二里亦曰新田水汾水在县西三十/五里近汾之地曰汾隰 浍 在县南五里亦曰)
  (少水虒祁宫在/县西四十九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8b 页 WYG0180-0292b.png
翼城(翼在县东南十五里即穆侯所徙之绛孝侯改绛/为翼献公又谓之绛景公迁于新田谓此为故绛)
  (县陉庭即荧庭在/ 东南七十五里)
霍州(霍国在州西十六里入晋名霍人/ 州东三十里有霍太山即太岳)
蒲州府
永济(河曲在县西南五里六羁马在县南三十六里山/涑川在县东北二十 里涑水亦称洮水 首)
  (在县东南/十五里)
临晋(郇国在县东北十五里入晋为郇瑕里解梁城在/县东南十八里 桑泉在县东十三 王官在)
  (县南郊亦/近县小邑)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9a 页 WYG0180-0292c.png
猗氏(令狐在县西十五里/ 庐柳在县西北)
解州(臼衰在/州西北)
安邑(条在县境县南三十里有中/条山 苦在县东北二十里)
平陆(虞都在县东北四十里十虞颠軨在县东北五十/里 虞鄍在县东北二 五里 虢下阳在县东)
  (北十五里/三十五里) (茅津在县东南/茅戎在县东南)
芮城(魏国在县/东北七里)
绛州(贾国在州境一云在陜西蒲城县西南似未然古/荀国亦当在州境水经注临汾县西南有荀城)
  (荀国临汾故城在/州东北二十五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29b 页 WYG0180-0292d.png
垣曲(郀邱在县东南二十里十东山/皋落氏国在县西北六 里)
闻喜(曲沃在县东二十里桓叔所封后为别都亦曰/新城曰下国 董在县东北四十里即董泽)
绛县(聚在县东/南十里)
稷山(清一名清原在县西北二/十里 稷在县南五十里)
河津(冀国在县东二耿/国在县南十 里)
吉州(屈在州东北二十一年传言蒲与二屈君之疆也/杜注二当为北按有北则必有南故云二屋 采)
  (桑津在州西/南亦曰齧桑)
潞安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0a 页 WYG0180-0293a.png
长治(壶口在县东南十三里/ 黎氏在县西三十里)
长子(长子今/县治)
屯留(留吁国在县东南/十里入晋为纯留)
潞城(赤狄潞氏国在/县东北四十里)
黎城(黎国在县东/北十八里)
汾州府
孝义(瓜衍之县在/县北十里)
平遥(中都在县/西十二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0b 页 WYG0180-0293b.png
介休(随在县东南邬在县东北二十七里县绵/上在县东 二十五里 千亩原在 南)
石楼(屈产在县/东南四里)
泽州府
沁水(黄父一名黑壤在/县西北四十里)
沁州(铜鞮在州南十里东/断道即卷楚在州)
隰州(蒲在州北四十五/里 交刚在州境)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1a 页 WYG0180-0293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2a 页 WYG0180-0294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2b 页 WYG0180-0294b.png
 
顺天府
大兴(北燕都在今/京师东偏)
永平府
玉田(无终国在县治西/即山戎亦曰北戎)
保定府
唐县(燕阳亦曰唐在县北虞中人在/县东北十三里系鲜 国地)
完县(晋逆畤在县/东南二十里)
易州(燕下/都)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3a 页 WYG0180-0294c.png
河间府
任邱(燕濡上/在县西)
天津府
沧州(燕虢在/州境)
正定府
正定(鲜虞国在县西北/四十里亦曰中山)
栾城(晋栾今/县治)
平山(晋蒲今/县治)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3b 页 WYG0180-0294d.png
晋州(鼓国今州治国州东/南有昔阳鼓 地)
藁城(肥国在县/西南七里)
赵州(晋棘蒲在/州城中)
柏乡(晋鄅在县/北十二里)
临城(晋临在/县东)
顺德府
邢台(邢国在县西南后入晋里晋夷仪在县西百四十/里通典龙冈县百五十 夷仪岭邢国所迁有夷)
  (仪城按龙冈即今县治邢本以畏狄而迁若只在/故都相近数十里与不迁何异当以聊城为是疑)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4a 页 WYG0180-0295a.png
  (夷仪本邢故邑名后迁于新邑而仍以故地名之/卫灭邢地入于卫其故国之夷仪则入于晋自是)
  (两城定九年齐侯卫侯次于五氏传言伐晋夷仪/又晋师千乘在中牟杜注谓救夷仪也此夷仪自)
  (当在邢台若在聊城则与中牟五/氏俱远不相涉 晋鄐亦近邢地)
唐山(晋柏人在县/西十三里)
任县(晋任在/县东南)
广平府
永年(晋鸡泽在县西赤晋曲/梁在县东北本 狄地)
鸡泽(赤狄甲氏/国在县境)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4b 页 WYG0180-0295b.png
邯郸(卫邯郸在县西南三十里后属晋县晋五/氏亦曰寒氏在县西 晋木门在 境)
成安(晋乾侯在县/东南十三里)
大名府
元城(卫五鹿在县东四十五里按五鹿杜氏两注其所/云卫县西北者盖即元城县东无两地也卫县今)
  (山东观城县与府接界/ 卫沙亦曰琐在县东) (卫马陵在县东南十里/沙鹿山在县东三十五)
  (里/)
长垣(卫蒲今县治漆卫匡在县西南十五里在卫宛濮/在县北 卫 在县西二十里 郑祭 县东北)
  (祭仲为祭封人是也此与周畿内之/祭有别或疑郑并祭国以封仲非)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5a 页 WYG0180-0295c.png
魏县(卫新筑在县/南二十里)
东明(郑武父在县西南按桓十二年公会郑伯盟于武/父杜注郑地定四年传祝鮀言卫封畛土略自武)
  (父以南杜注卫北界孔疏谓郑卫俱有武父是/也地名考以武父在曹县境疑为宋地误矣)
开州(卫迁帝邱在州西南三十里顿澶渊在州西北按/后汉书志杍秋县有澶渊在 邱左传盟于澶渊)
  (即此杍秋今江南萧县此误以澶渊为宋地也杜/注明云澶渊在顿邱县南卫地近戚田古顿邱在)
  (今内黄县西襄二十六年传会于澶渊以讨卫疆/戚田杜盖据此传又云向戌不书后也若是宋地)
  (不应宋人独后三十年传会于澶渊谋归宋财既/而无归于宋此只是口说非有辎重往返之劳不)
  (必其地近宋也戚戚在州北七里铁戚西北五十/里有懿氏城 东鄙为茅氏 在州北五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5b 页 WYG0180-0295d.png
   (咸在州东南六十里里盂一名敛盂在州东南/清邱在州东南七十 圉在州东 昆吾观)
  (在州东二十/五里皆卫地)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6a 页 WYG0180-0296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7a 页 WYG0180-0296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7b 页 WYG0180-0296d.png
 
西安府
长安(周镐京在县西或云在咸阳县西南按镐水在/丰水之东而地名考云镐京在丰水西误也)
咸阳(毕国在县北五里阳/秦至孝公始徙咸)
临潼(骊戎国在县东二十四里入秦为侯/丽 秦献公徙栎阳在县北三十里)
鄠县(酆国在县东五里即西周之丰邑后/又为崇国 灵台在县东三十里)
泾阳(秦麻隧在/县西南)
商州(晋上洛今州治和菟和在州东南作仓野在州南/一百四十里菟 仓野地名考俱 晋地 自州)
  (以东至河南嵩/县俱为晋阴地)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8a 页 WYG0180-0297a.png
商南(楚商在县境少楚少习在/县东武关在 习山下)
同州府
大荔(县南有北芮乡朝邑县南三/十里有南芮乡皆古芮国)
朝邑(秦王城在县西南二里县秦新楚在县境河晋辅/氏在县西北十三里 东北有蒲津渡 即蒲)
  (州为晋/之河曲)
合阳(秦刳首在/县东南)
澄城(周酒泉在县境在晋北徵在县南二十二里后入/于秦 秦新城 县东北二十里 秦刓在县境)
韩城(韩国在县东南二十里后入晋曰韩原县梁国在/县南二十里后入秦曰少梁 梁山在 西北九)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8b 页 WYG0180-0297b.png
  (十/里)
白水(秦彭衙在县东北六/十里 秦汪在县境)
华州(晋武城在州东北十三里林/秦棫林在州境即旧郑咸)
华阴(晋阴晋在县东南五里入华山在县南十里移古/渭水在县东北五十里 河谓之渭汭今稍 而)
  (南/)
乾州
武功(秦中南山在县西南九十里亦名终南山一名太/白山亘西安凤翔二府境 骀即后稷始封之邰)
  (在县西南/二十二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9a 页 WYG0180-0297c.png
邠州(公刘居/豳即此)
凤翔府
凤翔(秦德公迁都雍在县南县秦/具囿在县境 犬戎在 境)
岐山(太王居岐/即此)
宝鸡(小虢在县/东五十里)
郿县(秦宁公徙平阳在/县西四十六里)
兴安州(庸国/地)
白河(麋国都锡穴即今县治汉于此置锡县地名考谓/在郧县盖二县接壤麋之国境东至郧县南至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39b 页 WYG0180-0297d.png
  (县/也)
延安府(大戎白狄/俱在府境)
平凉府
平凉(泾水出县西南三十里/东南至高陵县入渭)
秦州(秦非子始居犬邱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襄公始/封为诸侯即此地所云西垂也按史记平王东徙)
  (赐襄公岐以西之地与誓曰戎侵夺我岐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襄公十二年伐戎至岐卒文公)
  (十六年伐戎戎败走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是秦至文公犹未得岐东之地而郑)
  (氏诗谱谓襄公横有周西都/畿内八百里之地非事实也)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0a 页 WYG0180-0298a.png
清水(故秦城在县西非子/始封为附庸邑于此)
肃州(允姓之戎居于瓜州在州西五百二十六里即小/戎也后迁中国为陆浑之戎亦曰阴戎亦曰九州)
  (戎按瓜州去晋甚辽远献公娶小戎之女不应踰/越叶徼而为婚姻是戎之部族早有内徙者后汉)
  (志允姓戎居渭/汭意或然也)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1a 页 WYG0180-0298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1b 页 WYG0180-0298d.png
江宁府
六合(楚棠今/县治)
苏州府
吴县(吴姑苏阖庐迁都此庭夫椒在县西南/八十五里即今西洞 山在太湖中)
吴江(笠泽地名考以为即太湖禹贡锥指以为即松江/在今吴江县界据国语越军江北吴军江南则主)
  (松江/为长)
常州府
武进(吴延陵/今县治)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2a 页 WYG0180-0299a.png
无锡(吴都在县东南三十里曰梅里/有泰伯城阖闾以上俱都此)
镇江府
丹徒(吴朱方/今县治)
淮安府
山阳(吴通邘沟其合淮处曰末口在县北五里又县东/南七十里有射阳湖长三百里故时邘沟由此入)
  (淮/)
海州
赣榆(莒纪鄣在县/北七十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2b 页 WYG0180-0299b.png
沐阳(鲁中城杜注在东海廪邱县西南按东海无廪邱/后汉志东海厚邱县注引杜氏中城在此是杜原)
  (作厚邱今本讹厚为廪也厚邱故城在今县北六/十里一本并讹东海为东郡东郡廪邱系今范县)
  (考是时莒因无备而溃楚遂入郓鲁城中城当与/莒郓相近无缘在范县也一云中城鲁内城亦可)
  (通/)
扬州府
江都(吴邘沟在县东南二里/历高邮宝应接淮安界)
通州
如皋(吴郧在/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3a 页 WYG0180-0299c.png
徐州府
铜山(宋彭城今县治/宋吕在县东南)
萧县(宋萧本萧国在县北十/里 宋城郜在县境)
砀山(楚麻在/县境)
沛县(宋留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宋合在县境)
邳州(定元年传薛宰曰奚仲迁于邳即此地后仲虺还/薛而他族继处之即姺邳之邳也今州治稍移而)
  (北里吴良在州北六/十 淮夷在州境)
宿迁(钟吾国在/县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3b 页 WYG0180-0299d.png
安庆府
桐城(桐国今/县治)
宁国府
宣城(吴頯黄/在县竟)
池州府
铜陵(县北十里有鹊头山又繁昌县西南大/江中有鹊尾洲二地相连即楚鹊岸也)
太平府
当涂(县西南三十里有东梁山与和州南七十里之西/梁山夹江相对楚人及吴战于长岸即此 吴衡)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4a 页 WYG0180-0300a.png
  (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即此杜注在乌程县南似太远)
芜湖(吴鸠兹在县/东三十里)
庐州府
合肥(楚滑汭/在县东)
庐江(楚虺在/县境)
舒城(群舒国在县境连接庐江潜山桐城/等县皆有群舒地 宗国在县境)
巢县(楚巢今县治里楚圉阳在县南西楚坻箕之山在/县南三十七 吴橐皋在县 北六十里即今)
  (柘/皋)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4b 页 WYG0180-0300b.png
无为州(楚驾釐皆在州境/ 楚庸浦在州南)
六安州(英氏国在州西/ 六国在州北)
霍山(楚潜在县东/北三十里)
凤阳府
凤阳(楚州屈在县西里楚/钟离在县东四)
怀远(向国在县东北四十五里西沙汭在县东南按水/经注沙水南流至义城县 南入淮谓之沙汭义)
  (城故城在今县/东北十五里)
虹县(徐娄林在县东北/ 徐蒲隧在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5a 页 WYG0180-0300c.png
寿州(楚州来在州北三十里蔡迁于此谓之下蔡北楚/鸡父在州西南六十馀里 楚颍尾在州西 四)
  (十里颍水/入淮处)
宿州(宋襄在/州西)
泗州(徐都在州北八十里临晋逆吴/子于淮土当在州与 淮之间)
盱眙(吴善道/在县境)
颍州府
阜阳(胡国在县/西北二里)
颍上(楚慎在/县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5b 页 WYG0180-0300d.png
霍邱(蓼国在县西北楚楚琐在县东八楚雩/娄在县西南 穷在县西南 里)
亳州(陈焦今州治后入楚夷陈夷在州东南七十里后/入楚曰城父许迁于 即此 楚夷濮西田在州)
  (西东楚乾溪在/州 南七十里)
太和(宋鹿上/在县西)
蒙城(楚瑕在县北境/吴房钟在县)
广德州(吴桐汭在州西/北二十五里)
江西(附/)
南昌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6a 页 WYG0180-0301a.png
宁州(吴艾在州/西一百里)
饶州府
鄱阳县(楚之东境江鄱阳湖在/县西跨九 南康诸府)
馀干县(越之/西境)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7a 页 WYG0180-0301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7b 页 WYG0180-0301d.png
武昌府
江夏(楚夏汭在县西北即汉水入江处汉水尾合夏水/故传通称汉曰夏其庄四年传与随为会于汉汭)
  (则当在襄阳安/陆二府境也)
汉阳府
汉阳(楚大别山在县东北百步江水经其南古汉/水在山之西南入江今则山在汉之西岸)
汉川(楚小别山在/县南十里)
安陆府
钟祥(楚沈鹿在县东六十里在楚郊郢在县境成楚訾/枝在县境 楚樠木山 县东一里 楚 臼在)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8a 页 WYG0180-0302a.png
  (县东三/十里)
京山(楚雍澨在县西南八十/里 楚薳澨亦在县境)
天门(楚鱼陂在/县西北)
荆门州(楚大林在州西北那聃国/在州东南入楚为 处)
当阳(权国在县东南漳楚睢漳二水俱在县北/睢一名沮 楚 澨在县东南五十里)
襄阳府
襄阳(鄾国在县东/北十二里)
宜城(罗国在县西二十里九楚鄢在县西南九里古鄢/国 楚鄀在县西南 十里后徙郢于此兼称鄢)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8b 页 WYG0180-0302b.png
  (郢县楚湫/在 东南)
南漳(卢戎国在县东五十里后入于楚为庐国荆山在/县西北八十里楚迁许胡沈道房申六 之众于)
  (此/)
榖城(榖国在县/西十里)
光化(楚下阴/在县西)
均州(楚句澨在州西境楚临品在州境县楚石/溪及仞亦在州 或云应在竹山 境)
郧阳府
郧县(绞国在/县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9a 页 WYG0180-0303a.png
房县(楚防渚在县境在楚阜山在县南五/十里 楚彭水 县境流入榖城)
竹山(庸国在县东四十里里庸/方城在县东四十五)
德安府
安陆(郧国即郧今县治云楚清𤼵在县西北络云梦在/县南五十里按古 梦泽跨江南北包 甚广东)
  (抵蕲州西抵/枝江皆是)
应城(轸国在县西十郧蒲/骚在县北三 里)
随州(随国在州南里厉国在州北四十里楚唐国在州/西北八十五 州东南三十里有 子城即传)
  (所谓军于汉淮之间者汇纂云在应山县境地/相接也 楚军祥在州西南 溠水在州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49b 页 WYG0180-0303b.png
应山(贰国在县境百楚大隧在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信/阳州东南一 五十里直辕在县北九十里信阳)
  (州南亦九十里冥阨在县北六十五里信阳州/西南九十里所谓义阳三关也其总名曰城口)
黄州府
蕲水(弦国在县西/北四十里)
麻城(楚柏举在县东三十里之穆陵在县西北按僖四/年传管仲对楚使言齐 四履南至于穆陵北至)
  (于无棣杜注以为齐地者误也盖言征伐所至之/域耳元和郡县志穆陵关在淮南麻城县西北八)
  (十八里穆陵山上一名木陵关司马贞史记索隐/亦言淮南有故穆陵门是楚之境无棣在辽西孤)
  (竹旧说以穆陵在临朐县东南一百五里无棣在/海丰庆云二县之间是后世沿杜误而以是命名)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0a 页 WYG0180-0304a.png
  (当以索隐及元和/志为正详穆陵辨)
荆州府
江陵(楚迁都郢在县北十里其后迁郢于鄀谓此为纪/郢 渚宫今县治 荒谷在县西 冶父在县东)
  (脾陉隰在县东县轑阳烝野/ 泄或云俱在 境皆楚地)
监利(州国在县东三十里水楚章华台在/县东北三十里 涌 在县东南)
枝江(楚迁丹阳在县西浒津在县西三里/ 选在县南 皋 在县境皆楚地)
宜昌府
归州(楚始封之丹阳在州东南七里州夔/国在州东二十里 楚宗邱在 境)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0b 页 WYG0180-0304b.png
四川(附/)
夔州府
奉节(庸鱼邑/今县治)
重庆府
巴县(巴国今/县治)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1a 页 WYG0180-0304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2a 页 WYG0180-0305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2b 页 WYG0180-0305b.png
杭州府
海宁(地介吴越间/彼此分属)
富阳(属/越)
馀杭(属吴越/二国)
嘉兴府
嘉兴(吴槜李在县南四十五里则吴越春秋/夫差增封越西至于槜李 后应属越)
海盐(吴增封越北至/于平原在县境)
石门(越禦儿在县/东二十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3a 页 WYG0180-0305c.png
宁波府
鄞县(国语越地东/至于鄞即此)
定海(越甬东今县治按国语作甬勾东明其地在甬勾/之东也越地南至于勾无秦置勾章县在今慈溪)
  (县西南三十五里或/谓甬东即勾无误也)
绍兴府
山阴(越都县无馀始封故/城在 南十二里)
会稽(会稽山在县/东南十二里)
诸暨(越允常/所都)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3b 页 WYG0180-0305d.png
衢州府
龙游(越姑蔑在县境国语/越地西至于姑蔑)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4a 页 WYG0180-0306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5a 页 WYG0180-0306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6a 页 WYG0180-0307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6b 页 WYG0180-0307b.png
 
河源𤼵于昆崙至积石而入中国东经陜西河州北合
漓水又东北合洮水又东北经兰州府西湟水合浩亹
水入焉又东北经府北又东经金县北又东北经靖远
县西北又东北经中卫县南又东经灵州北又东北经
宁夏府东南又东北入榆林府西境经古三受降城南
又东折而南经榆林府东又南经府谷县东神木县南
葭州东河之东岸为山西河曲县及保德州兴县境又
南经吴堡县及绥德州东河之东岸为临县及永宁州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7a 页 WYG0180-0307c.png
宁乡县境又南经青涧县东又南经延川县及延长县
东河之东岸为石楼县及永和县大宁县西境又南经
宜川县东河之东岸为吉州(西距大河七里孟门/山壶口山皆在其地)及乡
宁县西境(县西有/采桑津)又南经韩城县东(梁山在县南十九/里秦之少梁在县)
(南二十里晋之韩原/在县东南二十里)又南经合阳县东(秦郀首在/县东南)河之
东岸为河津县(冀国耿国/在县境)及荥河县临晋县西境汾水
在河津县南西入于河(临津县为晋解梁/城及王官等境)又南经朝邑
县东(秦王城晋辅氏在县/境其东北有蒲津)又南经华阴县东北渭水自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7b 页 WYG0180-0307d.png
西入焉(即渭汭华山在其南县东/南五里为晋之阴晋邑)河之东岸为蒲州府
西境涑水自东入焉(有临晋关与朝邑之临晋关夹/河相对又涑水流入为晋涑川)
南过雷首山西折而东(晋河/曲地)经潼关县北又东经河南
阌乡县北又东经灵宝县北(为晋之/桃林塞)河之北岸为芮城
县南境(晋之/魏邑)又东经陜州北(虢之上阳晋之焦瑕在州/境州西北三里为茅津又)
(东四十馀里为三门/山即底柱在河中)又东经渑池县及新安县北河之
北岸为平陆县(虞都及虢下/阳茅戎等境)及垣曲县南境又东经河
南府治洛阳县北(为周王城河/绕北邙之麓)河之北岸为济源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8a 页 WYG0180-0308a.png
(周畿内诸邑及溴/梁郫邵俱在焉)又东经孟津县北(古孟津晋之平/阴在县东一里)
河之北岸为孟县南境(即晋/河阳)又东经巩县北洛水自南
入焉(即洛/汭)河之北岸为温县南境济水自北入焉又东
经泛水县北泛水自南入焉(郑虎牢在县西二里县东/有泛水杜注所云南泛也)
(出襄/城县)又东经荥阳县北(古东虢国郑之京邑/及京索二水在县境)河之北岸
为武陟县南境沁水自北入焉又东经河阴县北(今河/阴古)
(荥阳县地敖山/在县西二十里)又东经荥泽县北(践土在/县西北)其北岸则获
嘉县又东经原武县北(西北五里为衡雍晋军争济及/楚庄祀河皆在此 河屡决于)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8b 页 WYG0180-0308b.png
(原武阳武其新乡汲县之境去河渐远禹迹不可问矣/今参考胡氏朏明顾氏景范之说为禹河旧道至浚滑)
(间又参取水经注分禹河未徙/初徙二图以备春秋时津济处)又东经阳武县北(旧志/河在)
(县北二/十三里)又东经延津县此(郑之酸枣在县北十五里即/廪延 水经注东北经酸枣)
(县西濮水东出焉又/东北通谓之延津)又东经胙城县北(水经注大河又/东经燕县故城)
(北棘南燕国在县西河于是/有 津之名所谓南河也)河之北岸为新乡县及卫
辉府治汲县南境淇水自西入焉(汲县为卫牧地淇水/经注大河又东 水)
(入焉又东经遮害亭南县淇水合/宿胥故渎遮害亭在浚 西南)又东北经浚县西南
(禹贡锥指云禹河自东北流入黎阳县界自大伾山西/南折而北为宿胥口 大伾山在浚县东二里高四十)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9a 页 WYG0180-0308c.png
(丈亦名黎阳山宿胥/故渎亦在县西南)其西北岸为淇县(卫朝歌地闵二/年卫为狄所灭)
(又败之河杜注卫将东走渡河狄又败之此淇/县之东也宋桓公逆之河则在浚县之西南矣)及汤阴
县东南境(晋中牟在县西所/谓河北之中牟也)又东北经内黄县西(卫柯/及牵)
(地有内黄故城在今县西十八里县北五/里 黄泽胡氏以为河徙乃钟为泽耳)其西北岸则
彰德府治安阳县东境(胡相城在县西通典云河亶甲/居相其子祖乙圯于相迁于耿)
(传云河水所毁曰圯方舆纪要云安阳县东四十里有/永定城永定城东有鲧堤鲧治水时所筑以捍孟门溢)
(河今谓之三刃城/ 洹水在县北)又东北经直𨽻大名府之魏县西北
(卫新筑/在县南)其西岸则临漳县东(汉地理志邺县东有故大/河楚语武丁自河徂亳韦)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59b 页 WYG0180-0308d.png
(昭曰从河内徙都亳也河内即邺南殷墟自河/徂亳盖亦为河所圯 邺城在县西二十里)又东北
经成安县(晋乾/侯地)及广平县东至肥乡县合漳水东北流
(自此以后水经注所云漳水所经即禹河故道又顾氏/曰漳水在肥乡县西北十里自广平流入县境 东北)
(入曲周/县界)其东岸则山东临清州之邱县(水经注漳水自/斥漳县南又东)
(北经平恩县故城西又东北经南曲县故/城西 斥漳今曲周两故城在邱县西北)又东北经曲
周县东(水经注漳水又东北经曲周县/故城东 故城在今县东北)又北经平乡县
(水经注漳水又北经钜鹿县故/城东 钜鹿郡治今平乡县治)其东岸则广宗县西
(水经注漳水又历经县故城西有薄落/津 经县故城在今广宗县东二十里)又北经钜鹿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0a 页 WYG0180-0309a.png
(大陆泽在县北五里即广阿泽晋之大陆也邱水经/注漳水又经沙邱台东又经铜马祠东 沙 台在)
(平乡县东北七十里铜/马祠在钜鹿县北七里)又北经南宫县西(水经注漳水/又北经南宫)
(县故城西西南宫故/城在今县 北三里)又北经新河县西(水经注漳水又/北经堂阳县西)
(为堂阳县今/ 新河县)又东北经冀州北(水经注漳水又东北经/扶柳县北又北经昌城)
(县故城西又经西梁县故城东又东北经桃县故城北/ 扶柳故城在州西南八十里西梁县在扶柳西北五)
(十里昌城县在州西北桃/县在州西北四十五里)又北经束鹿县东(水经注漳/水又北经)
(鄡县故城东东鄡县/在今束鹿县 北)又东经深州南(水经注漳水又右/经下博县故城西)
(又东北经下博城西逶迤东北注/ 下博城在深州南四十五里)又东北经深州东(水/经)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0b 页 WYG0180-0309b.png
(注漳水又西经乐乡县故城/南 乐乡故城在深州东北)又东北经武强县及武邑
县北(水经注漳水又东北经阜城县北漳禹贡锥指云/此阜城当在武邑县界 水经注 水又东北经)
(武邑郡南又东北经武强县北水汉时武强在今武强/县南为武邑郡治 水经注漳 又东北经武隧县故)
(城南经武隧故城在武强县东三十里武水经注漳水/又东 武邑县故城北 武邑故城今 邑县治县志)
(云漳河在县西北二十里亭水经注漳水又东北/至昌亭与滹沱河会 昌 废县在武邑县东北)又东
经阜城县西北(水经注漳水又东经弓高县故城北顾/高氏曰弓高故城在今阜城县西南)
(氏曰在景州/东北四十里)又东经阜城县东北(水经注漳水又东经/阜城县故城北 阜)
(城故城在今县/东二十二里)其北岸为饶阳县及献县南(水经注漳/水又经乐)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1a 页 WYG0180-0309c.png
(成县故城南南乐成故/城在献县东 十六里)又东北经交河县南(水经注漳/水又东北)
(经成平县南九成平废县/在献县东南 十二里)又东经东光县西北(水经注/漳水又)
(东左会滹沱别河故渎东别河故渎即滹沱别支自献/县流入东光之滹沱者 光故城在今县东二十里)
又东北经南皮县西北又东北经沧州北其北岸则青
县南(水经注漳水又东北合清河谓之合口又东北濊/水出焉 合口在沧州西青县南二里魏收志浮)
(阳县西接漳水横水入焉谓之合口濊/水经三户亭北青县汉之三户县也)又东北经静海
县北又东北经天津府北东入于海(水经注漳水又东/北经章武县西又)
(东北经平舒县南东入海漳胡氏曰汉章武平/舒二县本静海县城清水 水合流经此入海)按禹贡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1b 页 WYG0180-0309d.png
锥指禹河自大伾山折而北历汤阴安阳临漳魏县成
安肥乡合漳水至于钜鹿为北过洚水至于大陆之故
道自合漳水后河与洚漳并而为一自曲周平乡广宗
钜鹿南宫新河冀州束鹿深州衡水武强武邑阜城献
县交河沧州青县静海至天津府注于渤海为九河徒
骇之道渤海即所谓逆河其入海处则在今昌黎县南
昌黎汉累县碣石在其地碣石逆河皆为海水所渐今
据漳水入海图止天津至九河之分则自钜鹿始徒骇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2a 页 WYG0180-0310a.png
最北即河经流鬲津最南其首受河处据胡氏当在南
宫县界东经德州北又东经吴桥县南陵县北宁津县
南德平县北乐陵县北盐山县东南庆云县南海丰县
西北又东北入于渤海
  附入河出河诸水
漳水有二源浊漳出山西潞安府长子县西𤼵鸠山(水/经)
(注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𤼵鸠山东/过其县南 今长子县西有长子故城)又东经屯留县
南屈经其城东绛水注之(屯留晋纯留邑其故城在今/县东南十三里 绛冰即禹)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2b 页 WYG0180-0310b.png
(贡降水漳既合/绛故得通称)又东经潞安府治长治县北(水经注又/东经壶关)
(县北今长治县东/南有壶关故城)又东北经潞城县北其北岸则襄垣
(水经注又东北经潞县北/今潞城县西有潞县故城) 又东经黎城县南其南
岸则平顺县又东经林县北涉县东南清漳水来注之
谓之交漳口(水经注清漳自涉/县东南来注之)清漳出山西乐平县沾
岭南流经和顺辽州黎城又东经涉县南林县北与浊
漳合流又东经彰德府治安阳县北其北岸则磁州又
东至临漳县西北(水经注又东出山经邺县西又东经/三户津 今临漳县西有邺县故城)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3a 页 WYG0180-0310c.png
(三户津在邺西四十里/城南又东经平阳城北) (又东经武城南又东经梁期/武城故城在邺县梁期城在)
(邺北五十里/平城在邺南)又东北经成安县南又经其城东(水经注/又东经)
(斥邱县北即裴县南乡今成安县西有斥邱故/城即晋乾侯邑又肥 县西南六十里有裴城)又东北
经肥乡县西又经其城北至曲周县东南合于河(水经/注又)
(东北经列人县故城南县在今肥乡县北又又东经肥/乡县故城北 城在今 西二十二里 东北经斥)
(漳县南禹今曲周县东有斥漳县故城年此漳水入河/之道即 贡所谓衡漳也自周定王五 河徙而南漳)
(水即行禹河故道至交河县东北复与河合经沧州青/县静海天津入海其后河益徙而南而漳始专达于海)
(矣/)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3b 页 WYG0180-0310d.png
漯水受河自宿胥口始东经滑县西南(水经注漯水自/宿胥口又东经)
(滑台城西故白马县治在/今滑县 南卫之漕邑也)又东北经浚县南(水经注又/东北经黎)
(阳县南浚黎阳故/城在今 县东北)又东北经滑县东北(冰经注又东北/经凉城县 凉)
(城县在滑/县东北)又东北为长寿津周定王五年河徙自宿胥
口东行漯川至此与漯别而北漯水又东经开州西又
东北经开州北(水经注又东经铁邱南又东北经濮阳/县北 铁邱即卫之铁在开州北五里)
(濮阳故城在/开州西南)又东北经清丰县南观城县西南(水经注/又东经)
(卫国县南西县故畔观也城在清/丰南观城 开州北卫五鹿地也)又东经濮州西北(水/经)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4a 页 WYG0180-0311a.png
(注又东经鄄城县北州在今濮州东/二十里卫之城濮在 南七十里)又东北经范县西
(水经注又东北经范县之秦亭西县范县为齐/晋鲁卫四国错壤秦亭鲁地也在 南二里)又东北
经观城县东南(水经注又东北经委粟津/ 在县东南六十七里)又东北经朝
城县东又东北经莘县东南(水经注漯水经阳平县之/冈城西 阳平故城今莘)
(县治冈城在县西南七/里莘县为齐卫交界地)又东北经堂邑县南(水经注又/东北经乐)
(平县故城东县乐平故/城在今堂邑 东南)又北经东昌府治聊城县西(水/经)
(注又北经聊城县故城西聊故城/在今县西十五里即齐之 摄)又东北经清平县南
博平县北(水经注又东北经清河县故城北又东北经/文乡城东南又东北经博平故城南右与黄)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4b 页 WYG0180-0311b.png
(沟合平清河故城在清平县南文乡城亦在清平县/南博 故城在博平西北三十里黄沟经文乡城南)
东北经禹城县西南(水经注又东北经援县故城西经/即齐辕邑在禹城县西北 水)
(注又经高唐县故城东十即/齐高唐邑在禹城西四 里)又东北经临邑县南(水经/注又)
(东北经漯阴县故城北漯今临邑县西有漯阴故城漯/水北去临邑七里汉曰 阳后汉曰湿阴湿即漯之本)
(字/)又东北经济阳县南(水经注又东北经渚县故/城南 城在济阳县西南)又东
北经章邱县西北(水经注又东北经崔氏城北又东北/经朝阳故城南 二城俱在章邱县)
(西/北)又东经邹平县西北(水经注又东经邹平县故城北/ 在今邹平县北与齐东县接)
(界/)又东北经青城县南(水经注又东北经东邹城/北 城在今青城县界)又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5a 页 WYG0180-0311c.png
北经高苑县北(水经注又东北经建信县故城又东北/经千乘县二城间 建信城在高苑县)
(西北千乘县在高/苑北二十五里)又东北为马常坈坈东西八十里南
北三十里乱河枝流而入海
淇水源出河南卫辉府辉县之共山经淇县境流入浚
县西南宿胥口入河(水经注淇水东流经黎阳县界南/入河汉建安九年魏武王于水口)
(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号其处/曰枋头又云魏武开白沟因宿胥故渎而加其功然则)
(春秋时淇水入河之处正在宿胥口至魏武时始遏淇/水入白沟也白沟在今内黄县南又北至东光县西入)
(于河亦谓之清水清水本出脩武县黑山东流至淇县/合于淇水故淇水亦受清水之名 又洹水出长子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5b 页 WYG0180-0311d.png
(洹山荡水出汤阴县西皆东流注/于河河徙后皆至内黄县入白沟)
洛水出陜西西安府商州西熊耳山(水经注洛水出京/兆上洛县欢举山)
(山上洛故城即今商州治州西五十里有熊耳/ 东西各一山状如熊耳山海经谓之欢举山)东北流
经州东又东北经洛南县北又东经卢氏县南(水经注/洛水自)
(熊耳山北又东经卢氏县南阳渠关北又东经卢氏县/故城南有卢川水注之又东经高门城南 阳渠山在)
(今卢氏县西南五十里/高门城在今卢氏县东)又东北经永宁县南(水经注又/东经黄亭)
(南又东经荀公溪口又东经龙骧城北骧黄亭在永宁/县西八十里荀公谷在永宁县西南龙 城在永宁县)
(西四/十里)又东北经宜阳县北(水经注又东经经宜阳县南/又东经宜阳县故城南又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6a 页 WYG0180-0312a.png
(合黑涧水又东北出散关南二宜阳故城在今县东北/十四里黑涧水在宜阳东北 十里散关今宜阳县东)
(三十里九/曲城是)又东北入河南府治洛阳县南与涧瀍合(水/经)
(注又东经/河南县南)瀍水出洛阳县西北五十里之榖城山东流
经府城北至洛阳故城西而南流入洛涧水出渑池县
东北二十三里之白石山东流合榖水遂兼有榖水之
称榖水出渑池县南山中榖阳谷东北流经县南又东
北至新安县南又东北合涧水引而东又折而南至河
南府城西故苑中入于洛(襄二十四年榖洛斗毁王宫/宜在此 胡氏曰周王城即)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6b 页 WYG0180-0312b.png
(郏邑汉为河南县其故城在今洛阳县西北下都即成/周汉为洛阳县其故城在今洛阳县东北二十里古时)
(涧水经河南故城西入洛瀍水经河南故城东入洛故/涧水东瀍水西为王城而瀍水东为下都洛诰之文甚)
(明自周灵王壅榖水使东出于王城北合瀍水南入洛/而城西之涧水遂为死榖东汉建都洛阳明帝复堨榖)
(水使出都城北为千金渠又引其水绕城南为阳渠与/千金渠会东过偃师县南以至于洛而禹贡东会涧瀍)
(之旧迹与洛诰涧东瀍西/之遗制无复存焉者矣)洛水又东北经洛阳县东南
伊水从偃师县西来合焉(水经注洛水又东经洛阳/县南伊水从西来注之)
东经偃师县南(水经注洛水合伊水又东经偃师故县/南与缑氏分水又北经偃师城东东北)
(历鄩中经訾城西又东经訾城北东缑氏故城在今偃/师县南二十里鄩中在今偃师县 南巩县西南訾城)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7a 页 WYG0180-0312c.png
(在巩县西/南四十里)又东经巩县故城南又东北至洛口入河(水/经)
(注又东经巩县故城南又东浊水注之即古湟水也又/东北入于河 巩县故城在今县西南三十里今县隋)
(所迁也湟水即春秋王猛居于皇是也洛口在巩县故/城东北三十里今县北少东八里所谓洛汭亦名什谷)
(今洛水自巩县界东过汜水县北又东从满家/沟入河而洛口乃移于东非复古之什谷矣)
伊水出河南河南府卢氏县东南闷顿岭(水经注伊水/出南阳县西)
(蔓渠山顿蔓渠山即熊耳之支峰一名东峦山/一名闷 岭在今卢氏县东南一百六十里)东北流
经嵩县南(水经注东北经东亭城南又屈经其亭东又/东北经郭落山又东北经陆浑县南又北历)
(崖口下又东北经伏流岭东即东亭城在今嵩县西南/七十里陆浑即嵩县治崖口 三涂山也在嵩县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7b 页 WYG0180-0312d.png
(十里伏流岭在崖/口北三十里许)又东北经伊阳县西又北经河南县
(伊阳县唐先天元年分陆浑县置以伊水与陆浑分/界故名 水经注又东北经新城县南又北经高都)
(城东又东北经前亭西又北过伊阙中高新城在今洛/阳县西南五十里本戎蛮子邑汉为县 都在洛阳县)
(西南前亭即前城在洛阳县西南五十里伊阙/即阙塞一名阙口山在洛阳县西南三十里)又东北
入于洛(水经注又东北至洛阳南经员邱东又东北/入洛 员邱在洛阳县东三十里委粟山下)
汾水出山西太原府忻州静乐县北管涔山(水经注汾/水出太原)
(汾阳县北管涔山县今静乐县本汉汾/阳县地管涔山在 北一百三十里)南流经太原府
治阳曲县西(水经注南流与东西温溪合又南经汾阳/县故城东 汾阳故城在今阳曲县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8a 页 WYG0180-0313a.png
(之水经注又南与酸水合又南出山东南流洛阴水注/ 又南经阳曲城西 阳曲故城在今府治阳曲县东)
(北四十五里盂府治东北/八十里有大 城晋盂邑)又东南经太原县东(水经注/又东南)
(经晋阳县东晋水从县东南流注之故明地理志太原/本元平晋县洪武四年移于汾水西 晋阳城之南关)
(八年更名太原则今之太原正故晋阳也晋水出县西/瓮山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即此 太原故唐国叔虞)
(始封犹/号曰唐)又南经清源县东其东岸则榆次县徐沟县(水/经)
(注又南经梗阳县故城东又南洞涡水从东来注之步/梗阳城在今太原县南六十里清源县南一百二十)
(晋祁/氏邑)又南经交城县文水县东其东岸则太谷县祁县
(水经注又南经大陵县东又南经平陶县东文水从西/来注之 大陵故城在文水县北十二里平陶故城在)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8b 页 WYG0180-0313b.png
(文水县西南二十五里晋平陵邑在县东北二十/里祁邑在祁县东南八里阳邑箕城在大谷县境)又西
南经汾州府治汾阳县及孝义县东其东岸则平遥县
介休县(水经注又南与石桐水合又西南经介休县故/城西又南经冠雀津又南入河南界经永安县)
(西十石桐水即绵水出介休县绵山冠雀津在介休县/西 二里永安故彘县也厉王流于彘即此今为孝义)
(县又平遥县西十二里有晋中都邑介休县东/南有介山一名绵山又有随城又东北有邬邑)又南经
灵石县西其西岸则汾西县(灵石本介休地元和/志汾河在县北十步)又南
经霍州及赵城县西(水经注又东与彘水合又南经霍/城东又南霍水入焉 彘水出太)
(岳山即霍太山也在赵城东北四十五里霍城故霍国/晋霍邑今为霍州霍水出霍太山西南经赵城南又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9a 页 WYG0180-0313c.png
(注于/汾)又南经洪洞县西(水经注又南经杨县西故今洪/洞县东南有杨县故城 杨国)
又西南经平阳府治临汾县北又经其城西(水经注又/南经高梁)
(县故城西又南经白马城西又南经平阳县故城东又/南与平水合 高梁故城在临汾县东北三十七里即)
(晋高梁之墟白马城即平阳府治平阳故城在临汾县/西南汾水之西又府城西北有晋狐厨邑平水东经狐)
(谷亭即此又府治/东为晋平阳邑)又南经襄陵县东(水经注又南经襄/陵县故城西 晋)
(郤犨之邑故城在今县/东南汾水在县东一里)又南经曲沃县北又经其西南
其西北岸则太平县(水经注又南经临汾县东又屈从/县南西流经绛县故城北 临汾)
(县今太平县也绛县故城在今/曲沃县南晋新田汉置绛县)又西经绛州南浍水自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69b 页 WYG0180-0313d.png
东入焉(水经注又西经虒祁宫北又西经魏正平郡南/又西经王桥浍水入焉 虒祁宫在绛州南正)
(平郡今绛州治/绛州故贾国)浍水出曲沃县东浍山西过其县南又
西注于汾水(水经注浍水出绛县东西南与绛水合又/西南过虒祁宫南又西至王桥注于汾水)
(韩晋新田在曲沃县西南汾水在其西浍水在其南故/ 献子曰不如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浍水一名少水)
(齐侯伐晋封少水而还/是也 绛水见涑水注)汾水又西经稷山县南(水经注/又西与)
(古水合又西南经长修县故城南又西经清源县城北/ 长修故城在稷山县东清原城在稷山县西北二十)
(里晋清原/地一名清)又西经河津县南其南岸则万泉县(水经注/又经冀)
(亭南又西与华水合又经稷山北又西经邓邱北又西/经耿乡城北 冀亭故冀国在河津县东稷山在河津)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0a 页 WYG0180-0314a.png
(县东稷山县南五十里下有稷亭晋侯治兵于稷/即此又河津县南十二里有耿乡城为古耿国)又西
注于河(水经注又西经皮氏县南又西至汾阴县北西/注于河 河津县西二里有皮氏故城荥河县)
(北有汾阴故城唐改曰宝鼎元和志汾水在县北二十/五里后土祠下西注于河明隆庆四年东徙由河津县)
(葫芦滩/南入河)
涑水出山西绛州闻喜县东山黍葭谷西流经其县南
与洮水合(水经注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至/周阳与洮水合洮水出闻喜县清野山西流)
(合涑水又西经董泽陂又西经桐乡城北又西南经左/邑故城南故曲沃也 周阳城在闻喜县南董泽陂在)
(闻喜县东北三十里桐乡城在闻喜县西南左邑本晋/曲沃秦置左邑县汉改闻喜县 涑水合洮水亦通称)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0b 页 WYG0180-0314b.png
(洮水传能宣汾洮是也绛今绛县西北有绛水即涑水/之上流也而水经注云 水西北流注于浍疑道道改)
(矣/)又西经安邑县北又西经猗氏县东又西经其县南
(水经注又西经王官城北又西南经安邑县西又西经/猗氏县故城北 王官晋邑其故城在猗氏县南二里)
(又猗氏县西有令狐/城西北有庐柳城)又西经临晋县南芮城县北(水经/注又)
(西经郇城郇瑕氏之墟也又西南经解县故城南又西/南经瑕城 郇城在临晋县东北十五里解县故城在)
(临晋县东南十八里即晋解梁城又东南有旧襄城又/东南十八里有桑泉城瑕城未详其处据水经注应在)
(解梁之/西南)又西经蒲州府治永济县东又西南注于河(水/经)
(注又西南经张阳城东又西南属于陂陂分为二西陂/即张泽也西北去蒲坂十五里 蒲坂汉县在今蒲州)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1a 页 WYG0180-0314c.png
(治东南五里为晋河曲又南三十六里有/羁马城东北二十八里有涑水城即涑川)
渭水出陜西兰州府渭源县西鸟鼠山(水经注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
(谷亭南鸟鼠山山汉首阳县西魏/改曰渭源鸟鼠 在县西二十里)东流经其县南又东
经巩昌府治陇西县北(水经注渭水自首阳县南又东/经襄武县又东南经其县东北)
(又东南经豲道县故城西又东经武城县西县襄武故/城在今陇西县东南五里豲道故城在陇西 东南二)
(十五里武城故城/亦在陇西县界)又东南经宁远县北又东经伏羌县
(水经注又东经落门西山又东经冀县北冀落门/聚在今伏羌县西十里伏羌本汉冀县秦 戎地)
东经秦安县南秦州北(水经注又东经上邽县北封山/之阴又东南与神涧水合又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1b 页 WYG0180-0314d.png
(南得历泉水又东出桥亭西又南得藉水口/ 上邽故城在秦州西南藉水口在秦州南)又东南经
清水县西又经其南(水经注又历桥亭南而入绵诸县/东与东亭水合又东南合泾谷水)
(又东伯阳谷水入焉又东南苗谷水注之此/并在今清水县界清水县秦非子始封于)又东入凤
翔府陇州南界(水经注又东南出石门度小陇山经南/由县南东与楚水合 南由县本汉汧)
(县地在今陇州东南百二十/里渭水在南由县南四十里)又东经宝鸡县南汧水自
北入焉(水经注又东合南山五溪水又东经陈仓县南/又东与阳溪合又东经郁夷县故城南汧水入)
(焉右则磻溪水注之州陈仓城在今宝鸡县东北二十/里郁夷故城在今陇 南五十里汧水出陇州西东流)
(入/渭)又东经凤翔府治凤翔县南(秦雍/都)又东经岐山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2a 页 WYG0180-0315a.png
(周西/岐地)又东南经扶风县西南郿县北(水经注又东经石/原南又东经五丈)
(原北又东经郿县故城南县石原五丈原俱/在郿县西郿县故城在令 东北十五里)又东经武
功县南盩厔县北(水经注又东经武功县北斜水从南/来注之又东经马冢北又经武功县)
(故城北又东经美阳县南雍水从北来注之又东经郿/坞南又东合洽谷之水又东芒水从南来注之 斜水)
(经五丈原东入渭马冢在武功县东十馀里武功故城/在郿县东四十里美阳故城在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
(郿坞在郿县东北十五里洛谷之水今盩厔县/西南有骆谷关芒水人渭处在盩厔县东南)又东经
兴平县南又东经鄠县北(水经渭水篇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又)
(东北经黄山宫南就水注之又东合田溪水又东经槐/里县故城南又东合甘水 按水经涝水甘水各自入)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2b 页 WYG0180-0315b.png
(渭而郦注则云甘水又东得涝水口又东北经鄠县故/城西又北入渭似甘水合涝水入渭疑简脱误今则涝)
(与镐潏诸水俱合沣水入渭里槐里县在槐里故城西/黄山宫在兴平县西南三十 槐里故城在兴平县东)
(南十一里鄠县故城在今鄠县北二里涝水出/鄠县西南 鄠县本崇国地又西周之丰邑)又东经
咸阳县南丰镐二水自南入焉(水经注又东丰水从南/来注之又东北与镐水)
(合又东北经渭城南潏水注之东丰水出鄠县东南自/今长安县界西北流经咸阳县 南三里注于渭镐水)
(上承镐池于昆明池北西北入渭在今咸阳县界渭城/故城在今咸阳县东北十七里潏水入渭在长安县界)
又东经西安府治长安县咸宁县北其北岸则泾阳县
三原县(水经注又东分为二水又东与潏水枝津合又/东经长安城北又东合昆明故渠又东经霸陵)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3a 页 WYG0180-0315c.png
(县北霸水合浐水从县西北流注之又东会成国故渠/ 长安故城在今西安府西北十三里霸水入渭处在)
(今咸宁县界成国故渠/亦在咸宁县界今涸)又东经高陵县南泾水自北来
合焉(水经注又东与高陵分水又东泾水注焉县高陵/故城在今高陵县西南二里泾水在高陵 西南)
(三十里阳陵/故城入渭)又东经临潼县北漆沮二水自北入焉(水/经)
(注渭水合泾水又东经鄣县西又经新丰故城北又东/经鸿门北又东石川水南注焉又东戏水注之 鄣县)
(故城在临潼县东北新丰故城在临潼县东北十四里/又县东十七里有鸿门坂戏水入渭在县东三十里)
(按书传汇纂漆水出同官县东北又西南合铜官水又/西南至耀州与沮水合沮水出中部县西北又东南流)
(经宜君同官二县至耀州南合漆水又东南入富平县/名石川河又南至临潼县北入渭水如此则漆水在沮)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3b 页 WYG0180-0315d.png
(水之东禹贡不应先言漆而后言沮也水经注以浊水/上承云阳大黑泉者为漆水东南至栎阳县界合沮水)
(似可从云阳今淳化县栎阳故城在今临潼县东北七/十里 临潼县骊戎国也秦献公徙都于此名栎阳)
又东经渭南县北(水经注又东经下邽县故城北/下邽城在今渭南县北五十里) 又
东经华州北(水经注又东经郑县故城北又东与石桥/水会 郑县故城在今华州北石桥水在)
(州东晋武城在州东/北秦棫林在州境)又东经华阴县北洛水入焉(水经/注又)
(东经平舒城北又东经长城北又东经华阴县北洛水/入焉又东经定城北 平舒城在华阴县西南十里长)
(城在县西二里定城去今潼关县三十里注洛水即诗/瞻彼洛矣之洛周语幽王时三川震韦昭 泾洛渭也)
(与伊洛之洛有别尚书孔传汉书颜注并以洛水为漆/沮之水按秦汉时关中有郑白二渠沮水始循郑渠入)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4a 页 WYG0180-0316a.png
(洛古时沮水洛水自各入渭未可指洛为漆沮也明成/化中洛水改流自朝邑县南经趋于河不复至华阴入)
(渭/矣)又东入于河(汉志渭水至𦨣司空入河𦨣司空城在/今华阳县东北五十里所谓渭汭也隋)
(唐以后渭口移而南在永丰仓入河今华阴县东北/三十五里是也胡氏曰疑今洛水入河处即古渭汭)
泾水出陜西平凉府平凉县西笄头山(地理志泾阳县/笄头山泾水所)
(出汉泾阳今/平凉县地)东北流经其县北又东经华亭县东北(华/亭)
(汉汧/县地)又东经泾州北(元和志泾水/在州东一里)又东经长武县北(长/武)
(县本汉鹑觚县/地唐为宜禄县)汭水入焉(汭水出陇州西四十里东流/过长武县南而东注于泾)
又东经邠州北(邠州本汉漆县唐为新平县元/和志泾水西自宜禄县界流入)又东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4b 页 WYG0180-0316b.png
经淳化县西(淳化本汉云阳县元和志泾/水在云阳西南二十五里)又南经永寿
县东(永寿本汉漆县元和志/泾水自新平县界流入)又南经醴泉县东(醴泉本/汉谷口)
(县长安志泾水出九嵏山谷口故谓/之谷口今县东四十里谷口城是)又东南经泾阳县
(本汉池阳县泾水在县南七里泾成十三年晋及秦/师战于麻隧秦师败绩晋师济 及侯丽而还襄十)
(四年晋帅诸侯之师伐秦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即此水也)又东南经高陵县
西南入于渭水(县志云泾水至县/西南上马渡入渭)
  附济水
济水出河南怀庆府济源县西北八十里之王屋山为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5a 页 WYG0180-0316c.png
沇水(水经注济水出河东垣县王屋/山盖山与山西垣曲县接界也)又东至温县西北
为济水又东过其县北屈从县东南流又南当巩县北
南入于河(此河北之济也按汉志济水至河内武德县/入河武德在今武陟县东南直成皋大伾山)
(胡氏曰此言禹迹也其后由温县入河则南直巩县不/与昔同今故道尽湮于河惟自济源县从枝津之合溴)
(水者至孟县东南入河南直孟津其流益短矣溴溴水/出济源县西北原山东南入河襄十六年会于 梁即)
(此/)绝河而南溢为荥泽(荣泽在今荥泽县南即潘党逐/魏锜处东汉后塞为平地其闵)
(二年狄伐卫战于荥泽乃卫地当在河北复胡氏曰禹/时荥泽渟而不流至周已导为川与陶邱 出之济相)
(接然河济犹未通波及周之衰有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与济汝淮泗会者而河始与济乱鸿沟首受河)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5b 页 WYG0180-0316d.png
(处一名蒗荡渠亦名汴渠又名通济渠即今河/阴县西二十里之石门渠也水经直谓之济水)济水自
入河之后与河合流东过汜水县北又东过荥阳县北
至河阴县西北出河东经东西两广武城及敖山之北
又东合于荥渎(此水经注所谓合河之济与出河之济/也此济分河东南流即鸿沟汴渠之源)
(汉明帝时王景作浚仪渠亦即此也灵帝建宁四年于/敖城西北堑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称石)
(门水此河阴石门也西去河三里荥渎即荥川周礼职/方氏其川荥洛是也荥泽在渎南二十里渎首受河处)
(亦有石门谓之荥口石门在敖山东二广武山在河阴/县东北十里荥泽县西二十里山有 城各在一头敖)
(山在荥泽县西北十五里宣十二年传晋师在敖鄗之/间即此山上有城秦置仓于中亦曰敖仓城 邲水在)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6a 页 WYG0180-0317a.png
(敖山北水经注济水于此又兼邲/目宣十二年晋楚战于邲即此)又东索水注之(水经/注索)
(水出京县西南即古旃然水东北流至荥阳城北而北/注于济襄十八年楚师伐郑次于旃然即此 京县今)
(为荥阳县荥阳故城在/今荥泽县西南十二里)又东与济隧合(水经注济隧上/承河水于卷县)
(北河南经卷县故城东又南经衡雍城西与出河之济/会又南会于荥泽 襄十一年诸侯伐郑济于济隧即)
(此卷县故城在今原武县西北七里衡雍城在原武县/西北五里僖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还至衡雍)
(作王宫于/践土即此)又东经荥泽县东北(水经注又东经垂陇城/北又东南经釐城东)
(垂陇城在荥阳县东北文二年盟于垂陇即此又东二/十里有釐城隐十年公会郑伯于时来即釐也亦曰郲)
又东京水注之(水经注黄水𤼵源京县世谓之京/水东北流经荥泽而北注于济)又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6b 页 WYG0180-0317b.png
分为二水其枝渎曰北济(与濮水别/详于后)南济为济水之经
流东经原武县南(水经注又东南流入阳武县历长城/东南流蒗荡渠出焉 按长城在原)
(武县西蒗荡渠分济东南流经阳武之南中牟之北则/水经所云过阳武县北非今之阳武也 水经注又东)
(北经阳武故城南南阳/武故城在今阳武)又东北经封邱县南(水经注同/ 县西南)
(七里有/黄池)又东经开封府治祥符县北(水经注东经大梁/城北 大梁城在)
(今开封府/治西北)又东经陈留县北(水经注又东左经仓垣城/又东经小黄县故城北)
(仓垣城在县西小黄城在县东北三/十里郑之牛首在县西南十一里)又东经兰阳县东
(水经注又东经东昏县故城北又东经济阳县故城/南 东昏城在县东北二十里即宋之户牖济阳城)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7a 页 WYG0180-0317c.png
(在县东/五十里)又东至曹州府治荷泽县西南(水经注又东至/冤朐县南 冤)
(胊城在府西/南四十里)又东北至曹州府东南定陶县东北分为
二南为荷水合泗入淮北出者为济渎(水经注济水自/定陶县南又东)
(北经定陶故城南又屈从县东北流又东经陶邱北又/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南为荷水北为济渎 菏泽在)
(曹州府治东南三十里今涸陶邱在定陶县西南七里/乘氏即春秋乘邱地在曹州府曹县东北五十里 胡)
(氏曰自荥口至陶邱皆后世荥渎所经非禹迹也曹按/菏水与菏泽有别禹贡又东至于菏谓菏泽也在 州)
(府东南三十里济水之北出者会于菏泽而后东北至/大野菏水则菏泽之分流也禹贡导菏泽被孟猪即左)
(传之孟诸在虞城县西十里接商邱/县界菏泽今涸菏水今附淮水条)济水又北注于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7b 页 WYG0180-0317d.png
野泽(钜野泽在钜野县东五里哀十四年西狩于大野/即此 水经注济水故渎又北右合洪水 胡氏)
(曰济水自菏泽东北流绝钜野泽而北合洪水以至安/民亭南者禹之旧迹也不知何年改从泽西之清水而)
(绕泽北以会汶谓之清口其泽中之道自洪口至清口/则无水故水经注曰故渎今会通河经钜野县东北七)
(十里去故城已远并清水会/汶之故道亦湮没不可考矣)又北至汶上县西北东平
州西南会于汶(水经注济合洪水又东北过寿张县西/安民亭南汶文从东北来注之 洪水)
(上承钜野泽北行一百二十里至于清口清口者会汶/之口也故济水亦曰清水 寿张故城在今东平州西)
(南西北去寿张县五十里又州西南十里有/安民亭济汶合处 汶水今亦附淮水条)又北经梁
山东(水经注同里梁山在东平州/西南五十 下有梁山泺)又北经寿张县东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8a 页 WYG0180-0318a.png
(水经注又北经须朐城西又北经微乡东又北经须昌/县西 须朐城即须句国在东平州西南乡乡在寿张)
(县南庄二十八年筑郿即此须/昌城在东平州西北十五里)又北经东阿县西北(水/经)
(注又北经鱼山东左合马颊水又北经清亭东又北经/榖城县西又北经周首亭西 鱼山在东阿县西北八)
(里清亭在县东北四十里隐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即/此榖城即齐榖邑今东阿县治周首亭为齐周首邑在)
(东阿县东县齐济/鲁济分于 南)又东北经茌平县东南平阴县西北
(水经注又北经临邑县东又北经平阴城西十临邑今/茌平县地县有石门即齐郑会处平阴即襄 八年齐)
(侯禦晋师处/城南有防门)又东北经长清县北齐河县南(水经注又/东北经垣)
(苗城西又东北经卢县北又经卢县故城北又东北与/中州水合又东北右会玉水 胡氏曰以上俱在长清)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8b 页 WYG0180-0318b.png
(县境垣苗城在县东北对岸则齐河县卢城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高弱以卢叛即此中川水出山茌县在县东)
(北玉水经祝阿/县亦在县东北)又东北经济南府治历城县北(水经注/又东北)
(泺水出焉注桓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即此杜 在历城县西北入济)又东北经华不注
山北(水经注同鞍山在历城县东北十五里山下有华/泉成二年 之战三周华不注即此 水经注又)
(东北经台县北东台/县亦在历城县 北)又东北经章邱县北(水经注又东/北经菅县故)
(城南石纳百脉水脉菅城在章邱/县西北三十里百 水在县东南)又东经邹平县北(水/经)
(注又东经梁邹县北十梁/邹城在邹城县北四 里)又东北经高苑县南(水经注/又东北)
(经临济县南北临济城/在高苑县西 二里)又东北经博兴县北(水经注又/东北迤为)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9a 页 WYG0180-0318c.png
(渊渚谓之平州又东经高昌县故城西又东经薄姑城/北又东北经利县西又东北经乐安故城南 平州在)
(今博兴县博昌城南三十里高昌在县西南薄姑城在/县东北十五里利县故城在县东南四十里乐安故城)
(即博昌城也在县东北南按时水西通济亦当在博昌/城南时水出临淄县西 亦曰耏水襄三年齐晋盟于)
(耏外即此高苑下有/苑时即春秋之乾时)又东北经乐安县北(水经注又东/北至甲下邑)
(南东历琅槐县故城北北甲下邑不/可考琅槐城在乐安东 一百十里)又东北入于海(水/经)
(注又东北河水枝津注之又东北入海东渤海在乐安/县东北一百三十里 胡氏曰济水自 平以下唐人)
(谓之清河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南清河则泗水北/清河则济渎也南渡后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黄子鸿)
(曰今小河所经自历城以东至乐安皆古济水所行而/大河所经自历城以上至东阿固皆济水故道而自历)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79b 页 WYG0180-0318d.png
(城东北如济阳齐东青城诸县则皆古漯水所行蒲台/以北则故河水所经也盖大河兼行河漯二渎其小河)
(所行则济水故道也海按清河自历城入济阳不知何/年所决唐时清河入 之故道则当自章邱以东接今)
(小清河也又小清河旧从高苑博兴二县北金皇统中/始改从县南又东北至乐安县由马车渎入海渎在县)
(东北五十里/今为高家港)北济自荥泽县东经原武县西北又东经
阳武县南延津县东南又东至封邱县西分为濮水(县/东)
(四十里有平邱故城昭/十三年会于平邱即此)又东经曹州府南又东北与濮
水会濮水上承济水于封邱县(阚骃曰首受别济即北/济也郦道元曰濮有二)
(源一上承济水于封邱一受河于酸枣方舆记要曰封/邱县此有濮水今涸水经注谓自酸枣首受河而东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0a 页 WYG0180-0319a.png
(注盖与封邱之濮/渠异源而同流也)东北流经曹州府北又东南合北济
与济水同入钜野(按庄二十七年公会齐侯于城濮僖/二十八年晋败楚师于城濮濮水在)
(濮州南七十里城濮亦在州南七十里临濮水也故隋/置临濮县又僖二十八年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杜)
(注陈留长垣县有宛亭近濮水在今长垣县北定八年/齐郑盟于曲濮高氏曰为濮水折处应在今封邱胙城)
(之间哀二十七年齐师救郑及/濮雨不涉当在曹州府东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1a 页 WYG0180-0319c.png
禹酾二渠自黎阳宿胥口一北流为大河一东流为漯
川周定王五年已未当鲁宣公之七年河徙自宿胥口
东行漯川经滑县北浚县南(水经注河右经滑台城又/东北经黎阳县南又东北)
(经凉城县曹滑台城在滑县西南相传卫灵公所筑卫/戴公庐于 在城之东北黎阳故城在浚县东北其西)
(南有黎山即大伾山/凉城县在滑县东北)又东北为长寿津(长寿津在滑县/东北述征记曰)
(凉城到长寿/津六十里)河至此与漯别行而东北入海水经注谓
之大河故渎(王氏曰自汉以来长寿津为黄河故道南/北朝时黄河自漯河入海因谓之故渎)
大河故渎东北经开州西(水经注故渎东北经戚城西/ 戚城在开州北七里哀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1b 页 WYG0180-0319d.png
(年晋纳卫蒯瞔于戚宵迷阳虎曰右河而南必至焉杜/注是时河北流过元城界戚在河外晋军已渡河故欲)
(出河右/而南)又经内黄县东(水经注故渎经繁阳故城东七/繁阳城在内黄县东北二十)
(里胡氏曰即/卫之澶渊)又北经清丰县西(水经注故渎又北经阴/安县故城西 阴安故)
(城在清丰县西/北二十五里)又东北经南乐县西北(水经注故渎又/东北经昌乐县)
(故城东西昌乐故城在今/南乐县 北三十五里)又东北经南乐县东北(水经/注故)
(渎又东北经平邑郭西里平/邑城在南乐县东北七)又东北经大名府元城县
东而至沙麓山(水经注故渎又东北至元城县故城西/北而至沙邱堰堰南分屯氏河出焉)
(元城故城在府东顾氏曰沙麓山在府/东四十五里僖十四年沙麓崩即此)又东北经堂邑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2a 页 WYG0180-0320a.png
县西又屈经其北(水经注故渎又东北经𤼵干县故城/西又屈经其北 𤼵干城在堂邑县)
(西南五十里/齐之棠邑也)又东经清平县南(水经注故渎又东经贝/邱县故城南 贝邱故)
(城在今清/平县西南)又东经博平县北(齐博陵邑陵水经注故渎/又东经甘 县故城南又)
(东经艾亭城南又东经平晋城南晋甘陵在/清河县东南艾亭在博平县界平 未详)又东北经
高唐州西南(齐灵邱邑出水经注故渎又东北经灵县/故城南别 为鸣犊河 灵县故城在博)
(平县东北四十里高/唐州西南二十里)又东北经平原县西南(水经注故/渎又东经)
(鄃县故城南南鄃县故城/在平原县西 五十里)又东北经平原县西北(水经/注故)
(渎又东经平原故城西而北绝屯氏三渎又北经绎幕/县故城东北 刘垧曰平原故城在平原西南五十里)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2b 页 WYG0180-0320b.png
(括地志则云在东南十里绎/幕县在平原县西北二十里)又西流经陵县西(水经注/故渎又)
(西流经鬲县故城西北/鬲县故城在今陵县)又北经景州南(水经注故渎又/北经脩县故城)
(东在脩县故/城 景州南)吴桥县西(水经注故渎又北经安陵县西/ 安陵故城在今吴桥县西北)
(鬲吴桥县南里许有/ 津枯河详前鬲津)又北至东光县西北交河县东(水/经)
(注故渎又东北至东光县故城西而北与漳水/合 东光故城在今东光县东交河古成平县)大河自
宿胥口徙流至交河县合漳水复归禹河故道又东北
经沧州青县静海天津入海此周定王五年至西汉末
大河之所行也春秋隐公元年己未至宣公七年己未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3a 页 WYG0180-0320c.png
为一百二十年河徙适当春秋之半今具两图则前后
济河处不至混淆矣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4a 页 WYG0180-0321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4b 页 WYG0180-0321b.png
淮水出河南南阳府桐柏县东桐柏山东流经信阳州
(淮水在州城/北四十五里)其北岸为确山县境(淮水北去县四十/里 县北二十里)
(有道城/为道国)又东径罗山县北(南去县二十里楚旧有罗水/北入淮昭五年 子以驿至)
(于罗汭应/在县境)其北岸则正阳县境(北去县八十里/ 县东有江国)又东经
息县南(淮水在县南五里/ 息县古息国)又东经光山县北(南去县/八十里)
东经光州北(淮水在州城北六十七里/西十二里有黄城为黄国) 又东北经固
始县北(南去县七十里北县西北七十里有期/思城为蒋国东 有蓼城冈为蓼国)又东北
经颍州府南汝水注之(淮水在府城南一百十里又东/流十馀里汝水自河南流入焉)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5a 页 WYG0180-0321c.png
(谓之汝口胡水经注淮水又东经原鹿县南汝水从西/北来注之 氏曰原鹿县即春秋之鹿上故城在今颍)
(州南富陂之西汝水经/其城西而南入于淮)又东经霍邱县北(南去县三十/里 水经注)
(淮水又东北穷水入焉穷水出安丰县穷谷按安丰故/城在今霍邱县西南昭二十七年楚与吴师遇于穷应)
(在霍邱之/西南也)又东经颍上县南颍水注之(淮水在县南六/十里又东三十)
(五里即东西正阳镇颍水自河南境流经此入于淮谓/之颍口昭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即颍水入)
(淮处/也)又东北经寿州北(淮水去州城二十五里肥水自/南流入焉谓之肥口亦曰灌口)
(肥水经注淮水又东经寿春县北肥水注之经胡氏曰/ 水在州东北十里自合肥来注于淮 水 注淮水)
(又北夏肥水注之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东南流注于/淮 胡氏曰夏肥水在寿州西北至下蔡故城西南十)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5b 页 WYG0180-0321d.png
(里入淮州寿州为楚之州来昭二十三年鸡父之战楚/师大奔 来遂为吴地哀二年迁蔡于此更谓之下蔡)
(定四年吴入郢舍舟淮汭淮汭近/州来地又州之西南有鸡父城)又东北经怀远县南
沙水注之(淮水在县南一里流经荆涂两山之间至县/城东稍折而北涡水自河南境流入焉谓之)
(涡口荆山在县西南一里涂山在县东南八里隔淮对/峙阴沟篇云涡水受沙水于扶沟县东南流经荆山又)
(东注于淮仪水经注淮水又北沙水注之续述征记曰/汴沙到浚 而分汴东注沙南流至义城县西南而东)
(注于淮谓之沙汭义城县故城在今怀远县东北十五/里魏收志云沙水即今祥符县东南首受汴之蔡河也)
(引按水经注沙水入淮在涡口之东惟禹贡锥指荥阳/ 河图列于涡口之西盖沙水本鸿沟之经流故桑钦)
(谓之阴沟水郦道元谓之蒗荡渠并不立沙水篇名于/夏肥水入淮之处则曰肥水受沙水之目于沙水入淮)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6a 页 WYG0180-0322a.png
(之处直曰濄水注之然则水经注在过口之东者即濄/水之支流锥指列于濄口之西者乃夏肥水之入淮也)
(并存之以俟参考为县东北/四十五里有向城 向国)又东经凤阳府北(南去府/城十里)
(为府治凤阳县/ 楚之钟离)又东北经临淮县北(淮水自凤阳府而/东又折而北又二)
(十馀里而经临淮县城北稍东曰新/河口濠水自南流入焉谓之濠口)又东北经五河县
(淮水又东北流八十里而经五河县城东南一里有/浍河沱河潼河漴河自县西北次第流入与淮为五)
(河因谓之/五河口)又东经泗州城南盱眙县北(淮水在泗州城/南一里淮之南)
(岸去盱眙县城北二里两城相距凡七里汴水自河南/境流经泗州城东而合于淮谓之汴口胡氏曰汴水东)
(流经彭城县北而流入于泗唐贞元中韩愈佐徐州幕/有诗云汴水交流郡城角是其时汴水犹于州城东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6b 页 WYG0180-0322b.png
(隅合泗入淮也不知何年改流从夏邑永城宿州灵壁/虹县至泗州两城间而入于淮宋时东南之漕率由此)
(以达京师南渡后渐堙元泰定初河行故汴渠仍于徐/州合泗水至清口入淮而泗州之汴口遂废 泗州北)
(八十里有大徐城古徐国也昭三十年吴阖闾伐徐防/山而水之遂灭徐 盱眙县为吴善道也 淮流至此)
(乃盘折而北又二十馀里而洪泽阜陵泥墩万/家诸湖汇于淮之东岸淮水涨溢恒在于此)又东北
经清河县南泗水注之(淮水经县南五里泗水自北流/入焉谓之泗口亦曰清口今黄)
(河夺泗之流为黄淮交会之冲淮之南岸则运河流入/所谓清江浦曰也 河渠考明隆庆四年淮决于高堰)
(万历三年复决河臣潘季驯以为高堰淮扬之门户黄/淮之关键也欲导河以入海势必藉淮以刷沙于是筑)
(高堰堤起武家墩经大小涧历阜陵湖周家桥翟坝以/捍淮之东侵又以淮水北岸有王简张福二口淮水每)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7a 页 WYG0180-0322c.png
(从此泄入黄河致淮水力分而清口淤浅于是并筑堤/以捍之使淮无所出黄无所入于是全淮毕趋清口会)
(于大河以入海而河与漕俱治盖高堰之筑始/于汉末之陈登脩治于陈瑄而复于季驯云)又东经
淮安府城北又东经安东县南而入于海(淮水自清口/而东五十馀)
(里而经淮安府城北去城五十里而近又东九十/里经安东县城南又东北五十馀里即海口也)
汝水出河南汝州鲁山县西五十里大盂山黄柏谷(水/经)
(注汝水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山十鲁阳/县今鲁山县也大盂山在县西五 里)又东北经汝
州南(汝水篇东南过梁县北阳梁县在今汝州南四十/五里东南二十里有霍 山哀四年楚为一昔之)
(期袭梁及霍即此又/西南有戎蛮子国)又东南经郏县南其西南岸则保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7b 页 WYG0180-0322d.png
丰县(汝水篇又东南经郏县南四昭十九年楚令/尹子瑕城郏即此又县西 十里有城父城)又东
南经叶县北其东北岸则襄城县(汝水在叶县北二十/三里襄城县南一里)
(在水经注汝水又东南经定陵县故城北县定陵故城/ 舞阳县北自定陵城北通颍水于襄城 颍盛则南)
(播汝泆则北注有又叶县东北一里有/𣹑水北三十里 湛水俱另详于后)又东南经郾城
县北(水经注汝水又东南经郾县故城北又东南经邓/城西 郾县故城在今郾城东南又东南三十里)
(有邓襄城桓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即此又楚召陵在县东四十五里)又东南经上蔡县
南其西北岸则西平县(水经注汝水又东经悬瓠城北/悬瓠者汝水枝别左出西北流)
(又屈西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瓠也石明地理志元/末堨断故汝而以西平县西南云庄诸 二山间所出)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8a 页 WYG0180-0323a.png
(之水谓之汝水经上蔡县西嘉靖九年复塞改为/洪河上流 上蔡县故蔡国西平县西有柏国)又东
南经汝宁府治汝阳县南其南岸则正阳县(水经注汝/水又东南)
(经平固县南安成县故城北东平舆故城在今汝阳县/东北安城故城在今汝阳县 南 汝阳县古沈国)
又东南经新蔡县南其西南岸则息县(水经注汝水又/东南经平陵亭)
(北又东南经阳乡北又东经乐亭北又东南经新蔡县/故城南 乐亭即栎亭在新蔡县东北昭四年吴伐楚)
(入栎/即此)又东经颍州府治阜阳县南入于淮(水经注汝水/又东南经壶)
(邱城北又东经褒信县故城北又东南经原鹿县故城/西南入于淮所谓汝口 壶邱故城在新蔡县东南文)
(九年楚侵陈克壶邱即此褒信故城在息县北元和志/汝水在息县北八十里原鹿在颍州府治南 明地理)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8b 页 WYG0180-0323b.png
(志颍州南有汝水自河南/息县流入经朱皋镇入淮)
湛水出鲁山县东北鱼齿山(水经注湛水出犨县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山)
(下为湛浦方五十馀步襄十六年战于湛阪即此在鱼/齿山在鲁山县西北汝州东南五十里犨县故城 鲁)
(山县/东)又东南经叶县北(水经注湛水又东南经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阳县北有蒲城蒲)
(城北有湛水昆北/阳故城在叶县)又东入汝(水经注湛水又东于/汝水九曲北东入汝)
滍水(即泜/水)出鲁山县西之尧山(滍水篇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水经注)
(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滍水出焉)东经鲁山县南又经县东(水经注滍/水又东经)
(鲁阳县故城南又东经应城南应城古应国在鲁山县/东三十里水经注滍水又东经犨县故城北犨县在鱼)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9a 页 WYG0180-0323c.png
(齿山下襄十八年楚伐郑次于/鱼齿之下鱼齿之下涉滍水也)又东南经叶县北于襄
城县南东入汝(水经注滍水又东南经昆阳故城北/东经东不羹亭于定陵城北东入汝)
颍水出河南河南府登封县西北少室山(水经注颍水/有三源右水)
(出阳乾山之颍谷颍考叔为颍谷封人是也中水导源/少室通阜东南流经负黍亭东定六年郑伐冯滑负黍)
(者也左水出少室南溪与右水俱东合中水为颍水县/少室山在今登封县西阳乾山在县西南负黍亭在)
(西南二/十七里)又东南经登封县南(水经注颍水经阳城县故/城南又东出阳城关历康)
(城南今阳城故/城即 登封县)又东南经禹州北(水经注颍水又经上/棘城西又屈经其城)
(南襄十八年楚师伐郑城上棘以涉颍者也又东经阳/翟故城北桓十五年郑伯突入于栎杜注阳翟县 阳)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89b 页 WYG0180-0323d.png
(翟本元钧州治明洪武初省入州万历三年避讳改禹/州 明地理志禹州北有颍水下经襄城一名渚水)
又东南经许州府治石梁县西襄城县东北(水经注颍/水又南经)
(颍阴城西治颍阴故城在府东北旧许昌/典农都尉 后改为县今许州府是也)又东南经临
颍县北(水经注颍水东南流经繁昌故县北又东南历/临颍县 繁昌故城在临颍县北三十里 水)
(经注颍水自临颍县西小㶏水出尔雅曰颍别为沙颍/水又东南经泽城北即古城皋亭定四年盟于皋鼬杜)
(注繁昌县东南/城皋亭是也)又东经西华县南其南岸则商水县(元/和)
(志颍水在西华县南二十里南顿县西北三十里博水/经注西华县北有习阳城颍水经其南又东南经 阳)
(县城东南博阳城在南顿县北/四十里 顿今商水县古顿国)又东南经陈州府治淮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0a 页 WYG0180-0324a.png
宁县南(水经注颍水又东南经陈县南首陈县今陈州/府治陈都宛邱也汉志蒗荡渠 受泲东南至)
(陈入颍即/沙水也)左折而南经项城县北(水经注颍水又东南/左会交口交口即新)
(阳堰新沟颍水自东堰南流经项县故城北又东合谷/水 新阳堰即百尺堰在项城县北三十五里项城县)
(古项/国)又东南经颍州府治阜阳县北(水经注颍水又东/南流经胡城东)
(胡城故胡国在颍/州府西北二里)又东南至颍上县东南入于淮(水经/注颍)
(水又东南汝水枝津注之又经慎县故城南又东南经/蜩蟟郭俗谓之郑城又东南入于淮昭十二年楚子狩)
(于州来次于颍尾盖颍水之会淮也败慎县故城在颍/上县西北哀十六年吴入伐慎白公 之是也又郑城)
(即今颍上故城/在颍上县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0b 页 WYG0180-0324b.png
濄水受沙水于陈州府扶沟县东(郭景纯曰大水溢/出别为小大也)
东南经太康县西又东经其县北(水经注濄水又东南/经阳夏县西又东经)
(邈城北康阳/夏今太 县)又东经睢州南(水经注又东经大棘城南/ 宣二年战于大棘是也)
(在睢州东传又东经安平县故城北/陈留风俗 曰大棘乡故安平县也)又东乡鹿邑县北
(水经注濄水又东经鹿邑城北平陈鸣鹿在县西十三/里 又东经武平县故城 武 故城在鹿邑县北)
(水经注濄水又东经苦县西南分为二水枝流注于东/北入谷为死濄濄水又南东屈经苦县故城南 苦县)
(故城在鹿邑/县东七十里)又东经亳州北(水经注濄水又东经谯县/故城北沙水自枝分北经)
(谯城西而北注濄濄水四周城侧南谯今颍州府亳州/治即陈焦邑 水经注濄水又东 经城父县故城沙)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1a 页 WYG0180-0324c.png
(水枝分注之十城父故城在/亳州东南七 里即陈夷邑)又东南经蒙城县北(水经/注濄)
(水又东经下城父北又东南屈经郎山南山东有垂惠/聚又东南经龙亢县故城南 郡国志曰山桑县有下)
(城父聚山桑今蒙城县也垂惠/聚在县西北龙亢集在县东南)又东南合北肥水至怀
远县东南入淮(水经注濄水又左合北肥水又屈而南/流出石梁又东南流经荆山而东流注)
(于淮南北肥水出今蒙城西北东南流至怀/远县 东入于濄 荆山在怀远县南一里)
泗水出山东兖州府泗水县东陪尾山(水经注泗水出/鲁卞县故城东)
(南桃虚西北昭七年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即此/又西经其县故城西 元和志泗水出泗水县东五十)
(里陪尾山其源有四四泉俱导因以/为名卞县故城在泗水县东五十里)又西南经曲阜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1b 页 WYG0180-0324d.png
北分为二北为洙南则泗(水经注泗水又西南经鲁县/北为洙渎南则泗水南则泗)
(水浚鲁县故城即今曲阜县治洙渎在曲阜县北庄九/年 洙即此从征记曰阙里有四门其北门去洙水百)
(馀步所谓/洙泗之间)泗水又南经曲阜县城西南合沂水(水出鲁/城东南)
(尼邱山西北北对稷门亦曰雩门昭二十五/年传季孙请待于沂上及论语浴乎沂即此)又西经兖
州府治滋阳县东(水经注泗水又西经瑕邱县东县瑕/邱鲁邑即负瑕故城在今滋阳 西)
(元和志泗水东自曲阜/县界流入与洙水合)又东南流经邹县西(水经注屈/从县东南)
(流经平阳县故城西邹此即/南平阳也故城在今 县西)又东经邹县南洸水注之
(水经注泗水又南经高平县故城西洸水注之通高平/故城在今邹县西洸水者洙水也洸洙相入受 称矣)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2a 页 WYG0180-0325a.png
又南经鱼台县北菏水注之(水经注泗水又南经方与/县东菏水注之 方与故)
(城在今鱼台县北菏水即济水之苞注以成湖泽东与/泗水合于鱼台县西六十里榖亭城下俗谓之黄水口)
(黄水西北/通钜野泽)又东南经鱼台县东漷水注之(水经注泗水/又屈东南过)
(湖陆县南左会南梁水又南漷水注之南湖陆本湖陵/汉章帝改湖陆故城在今鱼台县东南 梁水亦名西)
(漷水出滕县东北漷水出滕县南五十里西南流入/泗哀二年季孙斯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是也)
南经滕县西(水经注泗水又南经薛之上邳城西下胡/氏曰奚仲自薛迁于邳则下邳也有 胡)
(此为上今滕县/西北有故薛城)又南经沛县东(水经注泗水又南经沛/县东黄水注之又南经)
(小沛县东又东南经广戚县故城南和黄水出小黄县/黄沟即吴子会诸侯于黄池者也元 志泗水自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2b 页 WYG0180-0325b.png
(流入沛县东去县五十步小沛/即沛县广戚故城在沛县东北)又东南经徐州府治铜
山县东北又南经其东南(水经注泗水又经留县而南/经垞城东又东南经彭城县)
(故城东又东南经吕县南六留城在沛县东南五十五/里垞城在徐州府北二十 里元和志泗水在彭城县)
(东去县十步今徐州府东南有彭城故城百步洪在府/东南二里吕梁洪在府东南五十七里宋吕邑襄元年)
(楚子辛侵宋吕留是也县对泗水上上有石梁故曰/吕梁悬涛崩渀实为泗险明嘉靖中凿吕梁平之)
东南经旧邳州城西又东经其东南沂水注之(水经注/泗水又)
(东南经下邳县葛峰山又东南经其故城西又东南沂/水注之 元和志葛峰山在下邳县西六里下邳故城)
(在邳州城东三十里沂水在下邳城北西南入泗按于/皇舆图旧邳州在今邳州西南百馀里未考何年徙)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3a 页 WYG0180-0325c.png
(东/北)又东南经宿迁县西又经其城南睢水注之(水经注/泗水又)
(东南得睢水口又经宿预城西又经其城南又东经陵/栅南 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流经下相县故城)
(南又东南入泗谓之睢口下相故城在宿迁县西北七/十里宿预故城在宿迁县东南陵栅旧陵县治也在今)
(宿迁县/东南)又东南经桃源县北(水经注又东南经淮阳城/北又东南经魏阳城北)
(淮阳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北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在今桃源县东)又东经清河县西南
而注于淮(水经注泗水又东经角城北而东南流注于/淮 角城县故城在今桃源县东 今泗水)
(故道自徐城以南悉为黄河所/夺而淮不得擅会泗之名矣)
睢水出河南开封府陈留县西蒗荡渠(蒗荡渠者即河/阴西石门渠也)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3b 页 WYG0180-0325d.png
(水经谓之济水京相璠曰出河之济盖自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王贲断故渠引水东南出以灌大梁谓之)
(梁沟世遂目故渠曰阴沟而以梁沟为蒗荡渠渠分济/东南流经阳武之南中牟之北即名沙水其支流曰睢)
(水汳水濄水汳水即汴水汴东注沙南流濄水又受沙/水于扶沟者也 鸿沟兼沙水之目沙水东南流至陈)
(州为百尺沟注于颍水此即班固所谓蒗荡渠者受泲/东南至陈入颍者也其一水自百尺沟分出东南流至)
(怀远县西而南注于/淮即所谓沙汭也)东经杞县北(水经注睢水东经高/阳故亭北又东经雍)
(邱县故城北今高阳故城在杞/县西南雍邱 杞县也本杞国)又东经睢州北(水经注/睢水又)
(东经襄邑县故城北襄襄邑/故城今雎州治也卫 牛地)又东经宁陵县南(水经注/睢水又)
(东经宁陵县/南故葛伯国)又东经归德府治商邱县南(水经注睢水/又东经横城)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4a 页 WYG0180-0326a.png
(北也昭二十一年禦华向于横杜注睢阳县南有横亭/是 水经注睢水又东经新城北 文十四年盟于)
(新城在商邱西南也水经注睢水又东经高乡亭北又/东经亳城北南亳 汤所都 在商邱西北 又东经)
(睢阳故城南东睢阳明嘉靖中改曰商邱宋都也/维注睢水又 经谷熟县故城北又东蕲水出焉) (水/榖)
(熟县元至元/中省入睢阳)又东经永城县北(水经注睢水又东经粟/邑县北又东经太邱县)
(故城北又东经芒县故城北临太邱故城在永城县西/芒县故城在永城县北一名 雎城北与砀县分水有)
(碣山所谓芒/砀之间也)又东经宿州南屋从城北东流当萧县南
(水经注睢水又东经相县故城南有郑陂水西南流经/相城东而南流注于睢睢盛则北流入于陂陂盛则西)
(北注/于睢)又东经灵璧县东(水经注睢水又东经彭城郡之/灵璧东南流 灵璧县宋元祐)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4b 页 WYG0180-0326b.png
(元年以虹县/之灵璧镇置)又东北经睢宁县北(水经注睢水又东经/竹县故城南 竹邑)
(县也在邳州西南淮睢水又东与滭湖合又东南八丈/沟注之又东经临 郡之取卢故城北 取卢故城在)
(邳州西南城睢水又东合乌慈水又东经/睢陵县故 北 睢陵故城今睢宁县也)又东南经宿
迁县南又东南入泗(水经注睢水又东南经下相故城/南又东南流入于泗 下相故城)
(在宿迁/县西北)
沂水出山东沂州府沂水县北雕厓山(山去县一百里/胡氏曰即郑康)
(成所云沂山也水经注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疑即沂山支阜)东南经沂水县西南(水/经)
(注沂水东经浮来山浮来水注之西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是也 又东南经东莞县故城 城即沂水县治)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5a 页 WYG0180-0326c.png
(密又南经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城时密水出/ 山莒人归共仲及密而死是也东安故 在沂水县)
(西南南又南经阳都县故城东山故阳国在沂水县南/ 又 与蒙山水合 水出蒙 之阴 又南经中邱)
(城西邱隐七年/城中 即此)又南经沂州府治兰山县北又屈从县
西南流(水经注又南经临沂县故城东亦城在沂州府/城北 小沂水注之一名治水 名武水山武)
(阳县冠石山经蒙山下又东南经颛臾城北费县故城/南又东南经祊城南又东南注于沂哀二年取沂西田)
(系小沂水三水经注沂水又南经开阳县故城东东县/故鄅国哀 年城启阳即此故城在沂州北 又 经)
(襄贲县东又屈从县西南流/ 襄贲故城在沂州西南)又南经郯城县西(水经注/又屈经)
(郯县西西县故郯国今郯城县西南有郯/县故城 南去旧邳州治一百五十里)又南经旧邳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5b 页 WYG0180-0326d.png
州城南入于泗(水经注又南经良城县南侯良城故城/在邳州西北昭十三年晋 会吴于良)
(即此又南经下邳县北一下邳故城在邳州东三十里/ 沂水至此分为二水 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经)
(城东屈从县南注泗亦谓之小沂水自邳州志沂河旧/在州西一里今其道为黄流淤塞水 郯城入运 按)
(州西北有泇河万历三十五年开泇以通运自沛县夏/镇至良城泇口合蛤鳗连汪诸湖东合沂水从周湖柳)
(湖接邳州东直河东南达宿迁之黄墩骆马诸湖从董/陈二沟入黄河所谓引泗合沂以济运也而沂水入泗)
(之故迹俱不可详矣沂又论语浴沂之沂/出尼山西入泗非此 水也附见泗水)
汶水出山东泰安府莱芜县原山(山在莱芜县/东北七十里)西南流
经莱芜县西北(水经注西南经嬴县故城/南 城在今莱芜县西北)又西南经泰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6a 页 WYG0180-0327a.png
安府治泰安县南会牟汶北汶(牟汶水出莱芜县南门/外西流入汶北汶水出)
(泰山分水岭/东南流入汶)西南经徂徕山西(山在泰安府/东南四十里)又南左会
淄水世谓之柴汶(柴汶水在泰安府东三十五里西流/入汶昭二十六年传成人伐齐师之)
(饮马于淄者即此又别有小汶水在/府东南七十里西入汶通为五汶也)又西南经宁阳县
东北又西洸水出焉(尔雅汶别为□疑即洸也今宁阳/县境有鲁□邑洸水西南流经今)
(滋阳县西北/注于沫水)又西南经东平州南汶上县北(水经注汶/水又西南)
(经东平章县南又西南经桃乡县故城西北章县故城/在今东平州东桃乡故城在今汶上县东 四十里)
又西经故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山镇入于济(明地理/志寿张)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6b 页 WYG0180-0327b.png
(故城在今县东南洪武十三年徙治王陵店在安平镇/西南矣故水经注先云经寿张而后云又西南至安民)
(亭入济也安民亭即今安山镇元人引汶绝济入会通/河明永乐中又筑戴村坝遏汶水尽出南旺以资运而)
(安山入济之故/道填淤久矣)
菏水分济于山东曹州府定陶县东北经今钜野县西
(水经注东南经乘氏县故城南/即春秋之乘邱在钜野县西南) 又东经金乡县东
(水经注又东经昌邑县故城北又东经金乡县故城/南又东经缗县故城之北 昌邑故城在金乡县西)
(北东缗故城在/金乡县西北)又东经鱼台县北又经其城东南入于
(水经注菏水又东经方与县北又东经武棠亭又东/经泥母亭又东经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 武棠亭)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7a 页 WYG0180-0327c.png
(在鱼台县北十三里即鲁侯观鱼处泥母亭即宁母在/鱼台县东菏水入泗处在鱼台县东二十里谷亭镇)
(按汶水菏水本应与济水以类相从以今日水道汶水/不复入济而其南流者亦合沂泗入淮菏之上流亦无)
(复有济水故附于此潍淄二水/专达于海亦无可附并系于后)
潍水出今山东沂州府莒州东北潍山(水经注潍水出/琅琊箕县维山)
(北元和志潍山在莒县东/ 八十三里潍水所出)东经诸城县西又东北经诸
城县北(水经注东北经诸县故城/西 城在今诸城县西南)又北经安邱县东其
东岸则高密县(水经注又东北经东武县故城西东今/诸城县治 又北经平昌县故城)
(城在今安邱县南南又北经高密县故城西/ 故城在今县西 潍水西南去县四十里)又北经安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7b 页 WYG0180-0327d.png
邱县东北(水经注又北经淳于县东汶今安邱县东北/有淳于故城 又北左会 水 此东汶也)
(出朱虚县/小泰山)又北经昌邑县南又东北经其县东又东北
入于海(水经注北经平城亭西又东北经密乡亭西又/今昌邑县南有平城故城东南有密乡故城)
(东北经下密县故城西故城在昌邑县东南与潍县接/界 又东北经都昌县 城东又东北入于海 都昌)
(今昌邑也海在/县北十五里)
淄水出今山东青州府治益都县西南岳阳山(水经注/淄水出)
(泰山莱芜县西南原山下括地志淄川县东北七十里/原山淄水所出今益都县岳阳山东麓地名泉河古莱)
(芜地岳阳/即原山也)东北流经益都县南又经其城西北(水经注/淄水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8a 页 WYG0180-0328a.png
(北流经莱芜谷屈谷在今益都西南元和志淄水西去/县五十五里 而西北流经其县故城南 元和志)
(莱芜故城在今淄州东南六十里又今益都西南有莱/芜故城今莱芜汉嬴县也唐长安四年置非此莱芜)
(又西北转经城西又北出山谓之莱芜口百旧志自临/淄西南至古莱芜有长谷界两山间踰二 里中通淄)
(河名马陆/亦名弇中)又东北经临淄县南又经其东北(水经注淄/水东北流)
(经牛山西南牛山在临淄县南二十五里东又东经淄/淄县故城 东得天齐水口又北经其城 城中有)
(营邱齐国都也东又东经安平城北淄临淄县东有/安平故城 又 经利县东 在临 北五十里)
东北经乐安县东北寿光县北入于海(水经注淄水又/东经巨淀县故)
(城西又东北经广饶县故城北东俱在今乐安县东北/ 又东入马车渎 在乐安县 五十里清水泊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8b 页 WYG0180-0328b.png
(乱流东北经琅瑰故城南时在乐安县东北一百十里/ 又东北经马井城北与 渑之水合 时水出齐城)
(西南二十五里渑水出营城东北经博兴县南界入时/水时水一名耏水 又东北至皮邱沈入海 元和志)
(寿光县淄渑二水西自千乘县界流入/去县四十里千乘故城在乐安北滨海)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99a 页 WYG0180-0328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0a 页 WYG0180-0329a.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1a 页 WYG0180-0329c.png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1b 页 WYG0180-0329d.png
江水出四川松潘卫缴外岷山流经卫北又东南经叠
溪营西又东南经茂州西其西岸则保县又西南经威
州西(玉轮江自西注/之亦曰汶水)又西南经汶川县西又东南经灌
县西沱水出焉(沱水自灌县西南首受大江东经郫县/新繁成都新都金堂等县又东南经简)
(州及资阳资县富顺等县至泸州北东南与江会湖氏/曰此禹贡梁州之沱也亦谓之郫江其大江之正流水)
(经注谓/之江)又东南经温江县西崇庆州东又东南经新津
县东北又东南经眉州东又南经嘉定州东(涐水合沫/水青衣水)
(自西入焉涐水/亦名大渡河)又东南经犍为县北又东南经叙州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2a 页 WYG0180-0330a.png
治宜宾县东北泸水合绳若诸水自西来入焉(绳水即/姚安府)
(北之金沙江若水即建昌卫西之打冲河泸水出建昌/卫西北南行受诸水折而东经东川府北又东北经屏)
(山县南名马湖江县故/马湖府也又东北入江)又东经南溪县南又南经江安
县北又东经纳溪县北又东北经泸州东南沱水合湔
雒绵诸水自西北来入焉又东经合江县北又东北经
江津县北又东北经重庆府治巴县东南(巴县故/巴子国)西汉
水合羌白涪巴渝诸水自北来入焉(西汉水亦曰嘉陵/江白水即禹贡桓)
(水/)又东北经长寿县南又东经涪州北(涪陵江水自南/入焉亦曰延江)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2b 页 WYG0180-0330b.png
又东北经酆都县南又东北经忠州南又东北经万县
南又东北经云阳县南又东经夔州府治奉节县南(奉/节)
(县为庸之鱼邑楚地至此与/巴接境 瞿塘峡在县东)夷水出焉(夷水自奉节县/东南首受大江)
(流经建始县北其故道今已湮塞惟从建始县南受施/南府开蛮界水东经巴东长阳至宜都县北又东入江)
(胡氏曰此即禹/贡荆州之沱也)又东经巫山县南(巫峡在/县东)又东经湖广
巴东县北又东经归州南(州东南七里有丹阳故城亦/名秭归北枕大江楚熊绎始)
(封之丹阳也东二十里有/夔子城为楚所分之夔国)又东经宜昌府南(即夷陵州/ 西陵峡)
(在府/西北)又东南经宜都县北与夷水合又东南经枝江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3a 页 WYG0180-0330c.png
(亦名丹阳通典云楚都丹阳为今秭归后徙枝江亦/曰丹阳但不知何时所迁耳 又庄十年传楚子禦)
(巴人大败于津水经注汥江县西三里有津亭又文十/六年传麋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楚人谋徙于阪高)
(杜注选楚地亦当在县境楚又徙/罗人于此后汉志枝江本罗国)又东经松滋县北睢
水合漳水自北入焉又东经荆州府治江陵县南夏水
出焉(楚迁都郢在县北十里后迁都于鄀名此为纪郢/杜注所谓纪南城也渚宫今县治水经注江陵城)
(即春秋时渚宫西又荆州记州东三里馀有三湖湖东/有水名荒谷又 北有小城曰冶父又脾泄杜注近郢)
(都亦当在/江陵县境)又南经公安县东又东经石首县北又东经
华容县北监利县南(监利石首二县本汉华容县地其/故城在今监利县之西北今之华)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3b 页 WYG0180-0330d.png
(容乃晋分汉孱陵地置南安县随改华容陵章华台在/监利县东北三十里又县东三十里有州 城为州国)
(之涌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 涌口在今监利县东南)又东南至岳州府治巴陵
县西北会洞庭之水(洞庭受湖南沅湘等九水故禹贡/称九江春秋时尚未有洞庭之名)
(注胡氏曰自枝江县北以下此后世大江之经流水经/ 所称北江者也禹贡导江东至于澧过九江则当经)
(枝江县南松滋县南公安县西南安乡县西南合澧/水又东至华容县入洞庭湖水经注所称南江也)
东经临湘县北又东北经嘉鱼县西北沔阳州东南又
东北经武昌府治江夏县西其西岸则汉阳府治汉阳
县汉水自西北来合焉(详汉/水)又北折而东经武昌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4a 页 WYG0180-0331a.png
其北岸则黄州府治黄冈县(县西北有举水于此入江/其上源出麻城县又麻城)
(县东有柏子山高氏曰定四年吴/楚陈于柏举盖合柏山举水得名)又东南经大冶县北
蕲水县南(弦国在县/东三十里)又东南经兴国州北蕲州南又东
经广济县南江西瑞昌县北又东经黄梅县南九江府
治德化县北又东彭蠡湖自南来注之又东北经湖口
县北其北岸则江南宿松县又东北经彭泽县北其北
岸则望江县又东北经东流县西又东北经安庆府治
怀宁县南又东北经池州府治贵池县北其西北岸则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4b 页 WYG0180-0331b.png
桐城县庐江县(桐城为桐国庐江/以西为群舒地)又东北经铜陵县西
(胡氏曰大江去县里许鹊头山在县北/昭五年楚伐吴吴人败之鹊岸即此)又东北经繁昌
县北(胡氏曰县东北三十/里江中有鹊尾洲)其西北岸则无为州(巢国地/有楚驾)
(釐二邑之州东南有濡须/口巢湖 水于此入江)又东经芜湖县西又北经太
平府治当涂县西桐水入焉其西岸则和州(昭十七年/传楚败吴)
(师于长岸获其乘舟馀皇元和志历阳县南七十里有/梁山东岸姑熟县有博望山二山隔江相对望之如门)
(南朝谓之天门即长岸也唐历阳县今和州姑/熟今当涂也梁山即西梁山博望山即东梁山)又东北
经江宁府治上元县西北其西岸则江浦县又东北经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5a 页 WYG0180-0331c.png
六合县南(六合县为楚棠邑襄十四年传楚子囊师于/棠以伐吴即此 县东南有瓜步滁水于此)
(入/江)又东经句容县北其北岸则仪徵县又东经镇江府
治丹徒县北(丹徒吴/朱方也)其北岸则扬州府治江都县(哀九/年吴)
(城邗沟通江淮起/于府城东南二里)又东经丹阳县北又东经常州府治
武进县北(武进吴/延陵邑)其北岸则泰州又东经江阴县北其
北岸则泰兴县靖江县如皋县(吴郧邑在/如皋县南)又东经常熟
县北其北岸则通州又东南经太仓州北其北岸则海
门乡(海门县本唐海陵县之东洲镇五代时置县有六/港皆通大海其地为海水所侵康熙初县治遂沦)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5b 页 WYG0180-0331d.png
(于海今为海门/乡并入通州)又东入于海
汉水出陜西汉中府宁羌州北九十里嶓冢山(嶓冢有/二一在)
(沔县西宁羌州北漾水所出汉之上源也一在巩昌府/秦州西南嘉陵水所出其下流合潜水曰西汉水也)
东北流经沔县西南合沔水(沔水一名沮水漾既合沔/亦通称沔 胡氏曰漾水)
(自沔县南枝分为禹贡梁州之潜/西流至广元县西南入嘉陵水)又东经褒城县南(褒/水)
(自县东北来源出郿县衙岭山南南流入于汉其山北/为斜水所出北流入渭褒水所经皆穴山架木而行名)
(曰连/云栈)又东南经汉中府治南郑县南(至此始/名汉水)又东经城
固县南又东经洋县南又东经西乡县东北又东南经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6a 页 WYG0180-0332a.png
石泉县南又南经汉阴县西又南经紫阳县西又东北
经兴安州北(州为庸/国地)又东经洵阳县南又东经白河县
(麇国都锡/穴即县治)其北岸则湖广上津县又东北经竹山县
(县东四十里有上庸城为庸国地又五里有方城/山四面险固山南有城周十馀里为庸之方城)
北岸则郧西县又东经郧阳府治郧县南(郧县为麇国/地文十一年)
(传楚子伐麇师于防/渚防渚在今房县)又东南经均州北均水合丹水淅
水自北入焉(丹水出商州西水经注丹水自仓野东历/菟和又东南历少习出武关又东南淅水)
(注之又东南经三户城又东南经丹水县南又东历于/中之北所谓商于者也又南合均水 按今郧襄以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6b 页 WYG0180-0332b.png
(北通宛洛西走商华实春秋时楚与春晋往来要害之/地左传哀四年楚人谋北方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
(上洛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使谓晋阴地大夫/将通于少习以听命丰在今淅川县西南析在今内乡)
(县西上洛今商州菟和仓野俱在州南自州以东至嵩/县俱晋阴地少习在商南县东其下有武关史记沛公)
(西入武关破咸阳是也僖二十五年秦晋伐鄀楚斗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师戌商密申在今南阳县西息在今)
(息县北商密在内乡县西南本鄀国地有三户城哀四/年晋执蛮子以畀楚师于三户是也文十年子西为商)
(公沿汉溯江将入郢商在今商南县武关西北然则均/州丹水之间为楚重地明矣 又文十六年楚侵庸次)
(于句澨楚子会师于临品子越自/石溪子贝自仞以伐庸俱在州境)又东南经光化县西
(县西有阴县故城为楚下阴地昭十/九年传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即此)又东南经榖城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7a 页 WYG0180-0332c.png
县东彭水自西入焉(县西十里有榖/城山为榖国)又东南经襄阳府
治襄阳县北淯水自北入焉(汉水北岸即古樊城与襄/阳对峙为古今之形胜南)
(北之腰膂年府东北十二里有鄾城为鄾国/又文十六 传楚人谋徙于阪高在府治西)折而南经
宜城县东鄢水自西入焉(县西南九里有古鄢国入楚/为鄢邑昭十三年传王沿夏)
(将欲入鄢杜注顺汉水入鄢也县西南九十里有鄀城/与荆门州接界鄀国自商密迁此后入于楚定六年楚)
(避吴北去徙都鄀仍名郢谓之鄢/郢 县东南有湫城为楚湫邑)又南经安陆府治钟
祥县西南(桓十一年传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斗廉谓莫敖曰君次于郊郢以禦四)
(邑我以锐师宵驾于郧郊郢即今府治高氏曰四国之/境相去甚远随在随州蓼在唐县州在监利绞在郧阳)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7b 页 WYG0180-0332d.png
(而郊郢则居中扼要之地也故斗廉使屈瑕据之而庄/四年传莫敖以王命入盟随侯且请为会于汉汭 还)
(此汉汭乃襄阳以南至安陆府之汉水也高氏曰汉东/之国随为大故西境特广踰汉而后为楚地桓八年楚)
(武王侵随军于汉淮之间始渐规取汉上之地今随州/东南三十里有楚子城所谓军于汉淮之间者盖筑城)
(于此以逼随也三楚沈鹿在县东六十里潜府志云汉/水自钟祥县北 十里分流为芦伏河经 江县东南)
(复入于汉即禹/贡荆州之潜也)臼水自东入焉(即成/臼)又南经荆门州东
(州西北有长林城为楚大林/东南有那口城为楚那处)又东南经京山县西南(雍/澨)
(在县西南薳/澨亦在县境)又东南经潜江县北又东经天门县南(天/门)
(本景陵县/雍正中改)夏水自西南入焉(自此以下汉/水亦称夏水)又东经沔阳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8a 页 WYG0180-0333a.png
州北又东经汉川县南涢水自北入焉(即清/𤼵)又东经汉
阳府治汉阳县东北又南合于大江(今汉口也汉既纳/夏亦通称夏左传)
(昭四年沈尹射奔命于夏汭杜注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孔疏汉水之尾变为夏水是也昭十三年王沿夏欲)
(入鄢犹为汉水上流而亦称夏者犹沔为入汉之水而/水经称全汉曰沔盖三水通称也古夏口即汉口在江)
(之北三国吴时于江南筑城名夏口而夏口遂与沔口/对峙矣 定四年传吴人舍舟淮汭自豫夏与楚夹汉)
(司马左戍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还塞大隧直辕冥阨子济汉而伐之子常济)
(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大别山一名鲁山在府城东/北百步小别山一名甑山在汉川县南十里大隧直辕)
(冥阨即所谓义阳三关也总名曰城口在应山县北信/阳州南方城在裕州吴人舍舟遵陆当在今颍寿之间)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8b 页 WYG0180-0333b.png
(从此循淮以西入城口以至于汉也自胡氏曰汉水本/东行触大别之陂而南回入江今则 郭师口以上决)
(而东经大别山后入江非复古之夏汭矣在按楚人济/汉而陈则春秋时大别山在汉水东岸今 汉水西岸)
  附入江入汉诸水
睢水出湖广郧阳府房县西南景山一名沮水东南流
维南漳县西远安县西又南经当阳县北又东南合漳
水又南至松滋县东入于江(定四年传楚子涉睢济江/盖自郢西走涉此水也)
(按今沮水上流出远安县西北其房/县之沮东流至榖城县南入于汉)
漳水出湖广荆州府南漳县西北荆山东南流又屈西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9a 页 WYG0180-0333c.png
南经荆门州西又南至当阳县东南合睢水(漳水入沮/在当阳县)
(东南五十里宣四年传子越师于漳澨/即此 按今漳水上流在南漳县西南)
桐水出江南广德州西南白石山西北流经建平县南
又西北经高淳县注于丹阳湖又西入江(丹阳湖在太/平府治当涂)
(县东南周三百里分流芜湖哀十五年传楚伐吴及桐/汭应在当涂芜湖二县之间又襄三年传楚子重伐吴)
(克鸠兹至于衡山鸠兹在芜湖县东/三十里衡山在当涂县东北六十里)
彭水出郧阳府房县一名筑水东南流经榖城县南又
东入于汉(桓十二年传楚伐绞楚师分涉于/彭即此绞国在勋阳府治西北)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09b 页 WYG0180-0333d.png
鄢水亦出房县一名夷水东南流经南漳县南又东南
经宜城县南又东入于汉(水经注夷水蛮水也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 与荆山相)
(邻其水东南流经宜城西山又东南经罗川城故罗国/也又谓之鄢水春秋楚人伐罗渡都者也又东南流与)
(零水合经蛮城南城在宜城南三十里春秋莫敖自罗/败退及鄢乱次以济是也 中庐县本卢戎国人楚为)
(庐邑其故城在南漳县东五十里罗/川城在宜城县西二十里皆近鄢水)
成臼即臼水出出湖广安陆府京山县西北聊屈山西
入于汉(定五年传王之奔随也/将涉于成臼即此水也)
溠水出湖广德安府随州西北黄山(庄四年传除道梁/溠营军临随即此)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10a 页 WYG0180-0334a.png
(水/也)东南流注于郧
清𤼵即涢水出随州西大洪山东南流经德安府治安
陆县西谓之清水(定四年传吴从楚师/及清𤼵即此水也)又东南经孝感
县西南汉川县东北又南入于汉
夏水首受江水于荆州府治江陵县东南(水经注夏水/之首江之汜)
(也屈原所谓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龙门即郢城之东门也)又东经监利县北(水/经)
(注夏水自华容县东北东经监利县南华容故/城在今监利县西北监利故城在今县东北)涌水出
(水经注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庄十八年传阎□游涌而逸即此)又东北经沔阳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10b 页 WYG0180-0334b.png
州西又东北入于汉(水经注沔水经江夏云杜县夏水/从西来注之云杜故城在今沔阳)
(州西北水应劭曰江别入/沔为夏 冬竭夏流故名)
云梦跨江南北在今湖广德安安陆二府以南荆州府
监利石首枝江等县以北(左传宣四年郧夫人使弃子/文于梦中杜注江夏安陆县)
(东南有云梦城安陆今德安府治昭三年楚子以郑伯/田江南之梦郭景纯言华容县南巴邱湖是也华容今)
(监利石首二县定四年楚子涉睢/济江入于云中当在今枝江县界)
彭蠡即鄱阳湖在江西南昌府东北九江府东南南康
府东饶州府西其上源曰赣水亦曰豫章水出南安府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11a 页 WYG0180-0334c.png
崇义县南东北流经赣州吉安临江诸府至南昌府西
北又东入鄱阳湖又北经饶州南康二府至九江府治
德化县东而北入于江(今饶州府治鄱阳县为楚地馀/干县为越地俱滨鄱阳湖史记)
(吴伐楚取番即鄱阳县是湖为三国接界之地昭二十/四年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越大夫胥犴劳王于豫章)
(之汭即今鄱阳/湖左右地也)
笠泽即松江在今江南苏州府吴江县南浙江嘉兴府
治嘉兴县北上承太湖下入于海(哀十七年传越伐吴/吴子禦之笠泽国语)
(越军江北吴/军江南是也)
春秋大事表 舆图 第 111b 页 WYG0180-0334d.png
 
 
 
 
 
 
 
 春秋大事表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