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a 页 WYG0180-0260c.png
读春秋偶笔
春秋一书一以存纲纪一以纪世变如吴楚本僭称王
 春秋止书曰子又如吴楚之君不书葬此圣人之不
 因鲁史特削以示义所谓存纲纪也又有世变所趋
 不得不存之以纪其实如楚始书荆人继书楚人后
 书楚子此因其势渐盛交通于中国鲁史书之圣人
 亦因而不变所以纪世变也若概书曰荆则蛮夷猾
 夏之实转不可得而见乃或以为嘉其慕义而进之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b 页 WYG0180-0260d.png
 或因一事之合礼而褒之皆非也罪莫大于观兵问
 鼎而圣人书曰楚子伐陆浑之戎诸儒又将何说哉
春秋中叶或前书楚子后书楚人又书楚师后又复书
 楚子诸儒以为褒贬所系皆非也如城濮柏举俱战
 称楚人败称楚师盖立文不得不如此尔其馀或书
 爵或书人以君不在而大夫将则称人或以讨贼之
 义予之则称人宣十一年楚人杀陈夏徵舒如蔡人
 杀陈佗卫人杀州吁之类是也间有君将而亦书人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a 页 WYG0180-0261a.png
 者如齐人伐我北鄙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亦义存乎其事初不以称人为贬如以为贬则楚子
 蔡侯次于厥貉灭萧伐宋围宋其凭陵上国甚矣圣
 人反书爵以予之乎
春秋有只一书以见义者如子同生肆大眚郑弃其师
 成宋乱宋灾故王室乱终春秋不再见此圣人之特
 笔不必属辞比事而可知者也有屡书再书不一书
 以见义者如桓五年齐侯郑伯如纪至庄四年齐侯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b 页 WYG0180-0261b.png
 葬纪伯姬首尾凡十七年书纪凡十四事著齐首灭
 国而纪委曲图存终不得免悯纪之亡而伤齐之暴
 也桓三年正月公会齐侯于嬴至冬齐侯使其弟年
 来聘一年之中连书六事皆为昏文姜庄二十二年
 及齐高徯盟于防至二十四年大夫宗妇觌用币三
 年之中连书十四事皆为昏哀姜志闺门之祸谨履
 霜之渐诏天下后世以闲有家之道也自桓十八年
 公会齐侯于泺至庄元年王姬归于齐两年之中连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a 页 WYG0180-0261c.png
 书九事志鲁桓之见杀于齐而鲁吞声饮恨为可怜
 而可痛也自庄二年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至庄八
 年齐无知弑其君诸儿七年之中连书凡十七事志
 齐襄之淫恣夫人之无耻而鲁庄之忘父事仇纵母
 淫奔更会狩会伐以取媚至元凶就殛而后已为悖
 天而逆理也自庄九年齐人杀无知至十三年公会
 齐侯盟于柯五年之中连书凡十一事志庄公之忘
 父仇而欲定仇国纳子纠又见杀与齐为难至桓公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b 页 WYG0180-0261d.png
 定伯而后已也自僖十七年齐侯小白卒至二十七
 年楚人围宋公会诸侯盟于宋首尾十一年连书凡
 三十四事志宋襄嗣伯无功荆楚暴横莫制诸夏澜
 倒汲汲有左衽之忧而晋文之出为刻不可缓也自
 僖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至二十九年盟
 于翟泉两年之中连书凡二十三事志晋文之一战
 而伯诸侯翕然背楚归晋如日中天患楚之深故予
 晋之亟也自僖三十三年晋败秦师于殽至文五年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4a 页 WYG0180-0262a.png
 楚人灭六六年之中书晋秦楚三国凡九事志秦晋
 搆难晋人失援而楚得灭江灭六鸱张无忌也自文
 十六年楚人秦人巴人灭庸至宣十五年宋人及楚
 人平首尾凡十八年书晋楚凡二十事志楚庄桀骜
 晋伯中衰楚得挟义声以鞭笞列国驯至入陈服郑
 并得宋几有天下之半也自宣十年公孙归父如齐
 葬齐惠公至宣十八年归父还自晋及笙遂奔齐九
 年之中书归父凡八事志宣公德襄仲而宠任其子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4b 页 WYG0180-0262b.png
 主会盟专征伐顿出季孙之上卒至力小任重谋去
 三桓君薨而身见逐也自成二年楚公子婴齐会十
 二国之大夫于蜀至襄二年公会诸侯于戚遂城虎
 牢首尾凡十九年书晋楚凡十一事志楚势鸱张郑
 尤屡服屡叛虽以鄢陵之胜而不能得郑必扼其要
 害而后乃服从也自襄元年围宋彭城至十一年会
 于萧鱼书晋楚鲁宋陈郑凡三十四事志晋悼再伯
 勤宋以为伯之始服郑以为伯之终晋盛而楚不能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5a 页 WYG0180-0262c.png
 抗也自昭二十二年天王崩王室乱至昭三十二年
 城成周首尾十一年书朝猛敬王凡十四事志王室
 不纲晋亦失伯不能急救天家之难陵迟至十年之
 久也自昭二十五年鸲鹆来巢至定元年夏六月公
 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首尾凡八年书昭定之
 废立二十四事志季之强横昭之屈辱而天下无伯
 之非细故也自哀元年仲孙何忌帅师伐邾至八年
 归邾子益于邾八年之中书邾鲁凡十一事志三家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5b 页 WYG0180-0262d.png
 死君忘父定公骨未寒而残虐邾国卒至吴齐交伐
 而后乃悔祸而存亡国也此须合数十年之通观其
 积渐之时势真如枯旱之望雨圣人之意自晓然明
 白于字句之外而岂以一字两字称人称爵为褒贬
 哉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时势凡三大变隐桓庄闵之世伯
 事未兴诸侯无统会盟不信征伐屡兴戎狄荆楚交
 炽赖齐桓出而后定此世道之一变也僖文宣成之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6a 页 WYG0180-0263a.png
 世齐伯息而宋不竞荆楚复炽赖晋文出而复定襄
 灵成景嗣其成业与楚迭胜迭负此世道之又一变
 也襄昭定哀之世晋悼再伯几轶桓文然实开大夫
 执政之渐嗣后晋六卿齐陈氏鲁三家宋华向卫孙
 宁交政中国政出大夫而春秋遂夷为战国矣孔子
 谓自诸侯出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实一部春秋之
 发凡起例逐年有发端逐代有结案有起伏有对照
 非可执定一事以求其褒贬也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6b 页 WYG0180-0263b.png
春秋大患在楚堪敌之者惟晋然必晋与秦合而后可
 制楚僖二十八年书晋侯宋公齐师秦师战于城濮
 晋秦合志晋伯之所以盛文十六年书楚人秦人巴
 人灭庸秦楚合志晋伯之所以衰此对照也中原之
 要害在宋郑晋得郑则可屏蔽东诸侯楚得宋而患
 且及鲁宣十五年夏宋人及楚人平而其年春公孙
 归父先会楚子于宋此楚伯之极炽也襄十一年诸
 侯会于萧鱼而楚旋执郑良霄不复以郑为事此晋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7a 页 WYG0180-0263c.png
 伯之极盛亦一对照也齐伯息而宋兴宋襄死而晋
 兴晋成景不竞而楚庄炽楚庄死后几及二十年而
 晋伯复盛此起伏也齐合江黄为召陵之师而江黄
 卒见灭于楚晋合齐秦以战于城濮遂一战而伯此
 对照也秦自殽之战仇晋而与楚合晋伯不竞者数
 十年晋不得不通吴以犄楚成十五年会吴钟离此
 发端也至哀十三年晋楚俱衰而吴复炽与晋争伯
 黄池之会此结案也齐桓之发端在北杏首欲得宋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7b 页 WYG0180-0263d.png
 屡为兴师伐郑伐郳至僖十五年牡邱之盟宋即伐
 曹以与齐贰此结案也宋襄之发端在甗之战以立
 孝公攘齐之伯至败泓之后齐即伐宋围缗此结案
 也晋文之发端在践土以尊王迨其末也昭三十二
 年会诸侯城成周亦以勤王室此结案也夫子直书
 其事而天下之大势起伏自见褒贬即存乎其间矣
看春秋眼光须极远近者十年数十年远者通二百四
 十二年自桓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此发端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8a 页 WYG0180-0264a.png
 也至定四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
 绩庚辰吴入郢是结案志蔡之积怨而能报楚而褒
 即寓其中矣自僖十九年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
 齐此发端也至昭八年楚师灭陈是结案志陈之招
 楚适自贻患而贬即寓其中矣隐十一年郑伯入许
 此发端也至定六年郑游速帅师灭许是结案志郑
 之志在吞许历二百八年之久而卒灭之以著郑之
 暴而中间之许叔入许及许之四迁郑之屡次伐许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8b 页 WYG0180-0264b.png
 围许皆其联络照应也僖十五年宋人伐曹此发端
 也至哀八年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是结案志宋之
 志在并曹历一百五十九年之久而卒灭之以著宋
 之暴而中间之盟于曹南及屡次之围曹伐曹皆其
 联络照应也成七年吴伐郯此发端也至哀十三年
 于越入吴是结案志吴之暴兴而亦速毙而中间之
 入楚破齐与晋争伯皆其倏忽变幻也隐四年书翚
 帅师而十一年有钟巫之祸宣二年书公子归生帅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9a 页 WYG0180-0265a.png
 师而四年有解鼋之祸宣元年书赵盾帅师赵穿帅
 师而二年有桃园之祸成六年八年九年连书晋栾
 书帅师而十八年有匠丽之祸此起伏之在十年以
 内者盖弑君有渐其大要在执兵权不至弑君不止
 灭国亦有渐其大患在数侵伐不至灭国不止圣人
 灼见诸国之时势乱贼诸人之心事而次第据实摹
 写之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盟会不书公左氏俱以为讳不知此经文偶阙公字耳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9b 页 WYG0180-0265b.png
 公谷现有公字又当如何立说国恶莫大于成宋乱
 及文姜之如齐如莒此而不讳何独讳此乎
余于先儒及近代春秋说浏览几遍然十分惬意者颇
 少惟孙明复孙莘老及陈君举三家为差胜馀如程
 积斋或问家则堂详说尽有佳处然俱以春王正月
 为夏正郑渔仲亦祖其说最后读黄东发日抄亦无
 确见姑从戴氓隐在东宫所讲谓三代虽有改正朔
 之事而天时恐无可改何其不细玩经文而但惑于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0a 页 WYG0180-0266a.png
 冬不可为春之说也此不须别说只经文春无冰及
 春王正月日南至二句便确然是周正无疑只张翠
 屏先生春王正月考是不磨之论叶少蕴梦得说执
 曹伯畀宋人谓宋人下当阙一田字此千古只眼然
 以十二公配十二月周官三百六十职配三百六十
 日迂騃可笑赵木讷多于三傅之外摹拟揣度另造
 事端亦未可信惟
本朝方望溪及张彝叹二先生所著得圣人之心什八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0b 页 WYG0180-0266b.png
 九矣
郑夹漈谓说春秋有三家有以春秋为一字褒贬者有
 以春秋为有贬无褒者有以为褒贬俱无者泥一字
 褒贬之说则春秋一书字字冰霜剑戟圣人之心不
 如是之劳顿也泥有贬无褒之说则春秋乃司空城
 旦之书圣人之心不如是之惨刻也泥褒贬俱无之
 说则春秋又似丛语琐说圣人又非无故而作经也
 郑氏之言极是圣人之心正大平易何尝无褒贬但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1a 页 WYG0180-0266c.png
 不可于一字上求褒贬耳孟子明言其事则齐桓晋
 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如以为无
 褒贬则是有文事而无义也如此则但有鲁之春秋
 足矣孔子更何用作春秋乎近日有厌支离之说而
 竟将春秋之褒贬抹去者矫枉过正亦非圣人之意
有以春秋为有笔无削者是即无褒贬之说也夫未修
 之春秋即不可得见而左氏之书具在如襄公亲送
 葬楚子昭公昏于吴岂有不遣卿大夫往会吴楚葬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1b 页 WYG0180-0266d.png
 之理而终春秋吴楚之葬不书此削之以示义也襄
 公葬楚子不书而于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见
 之昭公昏于吴不书而于哀十二年书孟子卒见之
 此削之以示讳也又如十二公之纳币逆夫人鲁史
 皆书而春秋于僖公襄公不书此所谓合礼不书也
 世子生皆书而春秋止书子同生此所谓常事不书
 也此皆其显然可见者如以为有笔无削则春秋竟
 是一部钞胥何足以为经世大典乎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2a 页 WYG0180-0267a.png
春秋有以一事而繁称不杀曲折尽意不烦传说而显
 然明白者如隐七年春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
 于楚邱以归凡十六言则志王室凌夷外裔肆横卫
 不修方伯之职鲁不行报聘之礼为可诛也桓二年
 春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
 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凡三十言则志公纳宠赂
 成篡弑而又荐于周公之庙为蔑王章而紊祖制也
 庄八年春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师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2b 页 WYG0180-0267b.png
 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凡三十言则讥其
 老师费财连结与国亲仇雠而灭同姓也宣四年齐
 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凡十五言则讥
 其恃强凌弱强人从我借公义以济其贪欲也成二
 年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
 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师战于鞍
 齐师败绩凡四十三言则讥其以忿兴兵鲁四卿并
 出三国之大夫皆以名见兵权下擅为大夫执政所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3a 页 WYG0180-0267c.png
 自始也成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
 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不郊犹三望凡二十七言则讥
 其违天僭礼可已而不已也此非贬乎而谓藉一字
 以贬乎僖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
 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楚屈完
 来盟于师盟于召陵凡四十二言受盟而退不用力
 征僖二十八年夏四月乙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
 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3b 页 WYG0180-0267d.png
 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陈侯如会凡五
 十二言一战胜楚天旋地转襄十九年秋七月晋士
 丐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凡十八言行师得
 礼卒格远人此非褒乎而谓藉一字以褒乎又如盟
 会邾莒滕薛皆称人虽晋宋亦间有称人者略之也
 文七年十五年十七年扈三次会盟俱不列序诸侯
 而定四年召陵之会十八国之诸侯无不列序其爵
 者则以楚瓦不仁从楚诸侯悉起从晋而荀寅以求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4a 页 WYG0180-0268a.png
 货而失此机会为可惜也昭十三年平邱之会十四
 国之诸侯无不列序其爵者则以弃疾新立楚方内
 乱晋复得宗诸侯而叔向徒盛兵威而失此机会为
 可惜也此皆有关于天下之大者春秋二百四十二
 年事势数变如高山大川学者须高处立大处看形
 势曲折高低起伏自见若区区执定一句又求之一
 字两字如钻入鼠穴圣人之心不得出矣
春秋又有各为一事不宜连属看者如庄二十二年肆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4b 页 WYG0180-0268b.png
 大眚与下葬文姜自是两事而谷梁彊连之谓文姜
 罪本不应葬若不赦除众罪而书葬为嫌天子许之
 二十四年戎侵曹曹羁出奔陈与二十六年曹杀其
 大夫自是两事而公羊彊连之谓杀大夫不死曹君
 之难者僖十四年沙鹿崩与十五年韩原之战自是
 两事而左氏彊连之谓期年将有大咎几亡国文十
 二年杞伯来朝与下子叔姬卒自是两事而左氏彊
 连之谓来朝时请绝叔姬而无绝昏十四年齐人执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5a 页 WYG0180-0268c.png
 单伯齐人执子叔姬自是两事而公谷彊连之谓单
 伯淫乎子叔姬支离扭捏增造事端此以属辞比事
 而误用之者也
先儒说春秋为孔子之刑书凡诛杀爵命之见于经者
 皆罪也如天王杀其弟佞夫此不当杀而杀也杀王
 子朝则不书矣宋公杀其世子痤晋侯杀其世子申
 生此不当杀而杀也郑杀其世子华则不书矣刺公
 子买刺公子偃皆无罪也杀公子庆父则不书杀公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5b 页 WYG0180-0268d.png
 子牙则变文书卒矣春秋书爵命三皆讥天王之滥
 赏也他如锡齐桓公命锡晋文公命锡晋惠公命锡
 卫襄公及齐侯环命无论当否皆不书此详内而略
 外也谓圣人贬桓文之功而削之亦非也僖王以一
 命命曲沃武公为晋侯此最害理而春秋不书此时
 晋未通于中国不告故鲁史亦无从而书也大抵观
 其不书者而圣人特书之旨自见此最是看春秋之
 一法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6a 页 WYG0180-0269a.png
庄十二年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据左传华督
 亦见杀督为正卿宋之赴告自必先于牧此是鲁史
 书之而圣人削之也近日毛大可氏乃云此是宋人
 不赴故不书若云孔子削之是绝人自新之路唐尧
 卫武俱称晚盖此论殊谬夫弑君大恶岂有可改过
 自新之理尧篡帝挚卫武弑其兄和而自立此野史
 诬罔之言岂可信乎此过执春秋因鲁史之言而失
 之者也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6b 页 WYG0180-0269b.png
未修之春秋明见于左传者有二其一见宋华耦之言
 曰臣之先臣督得罪宋殇公名在诸侯之策其一见
 卫宁殖之言将死召惠子曰吾得罪于君悔而无及
 也名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宁殖出其君此各国皆
 书鲁之春秋亦然而仲尼一因之一改之曰卫侯出
 奔齐以自奔为文盖弑君则责在臣子之讨贼君出
 奔而将来复入为君如此书自觉非体书君自出奔
 以全君臣之分也此圣经改鲁史之凿然可据者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7a 页 WYG0180-0269c.png
孟子曰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盖孔子作春秋
 天王亦在诛贬之列然不过直书其事而自见如隐
 公不朝聘天王而王遣使赗惠公之妾桓公弑其兄
 而王追锡桓公命文姜弑其夫齐襄淫其妹而王使
 鲁主王姬之昏三纲沦九法斁昭然具见初不必名
 宰咺王去天以示贬也故曰春秋天子之事桓文亦
 假托其事者故圣人亦有取焉然齐桓之一匡九合
 可取而其灭谭灭遂降鄣之罪不得为桓公讳也晋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7b 页 WYG0180-0269d.png
 文之勤王定伯可取而其召王巡狩擅执卫侯之罪
 不得为文公讳也盖春秋只列各人之供招罪状未
 尝判断谓某人应得何罪某人应丽何条朱子云当
 时只说张三打李四李四打张三未尝判定云张三
 应杖六十李四应杖四十
春秋云诸侯盟于扈(见文/七年)从此无天子曰大夫盟(见襄/十六)
 (年/)从此无诸侯齐桓死而僖公至以楚师伐齐取谷
 晋伯息而哀公两会吴伐齐夫子所以有被发左衽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8a 页 WYG0180-0270a.png
 之惧
胡传云王朝命大夫例书字附庸之君例书字案尊卑
 有定位若诸侯书名而大夫书字侯伯书名而附庸
 之君反书字圣人之立法疑倒置矣此不过因邾仪
 父及王人子突称父称子有类于字耳不知齐侯禄
 父蔡侯考父季孙行父皆名也无以见仪父之为字
 也齐子纠郑子仪子亹子臧子华皆名也无以见子
 突之为字也春秋无书字之法邾子克是仪父之子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8b 页 WYG0180-0270b.png
 不得谓仪父之名(方氏苞曰克与仪父非一人仪父/之卒不书至克而后书卒耳仪父)
 (之卒当于/桓之末年)
史称定哀多微辞而圣意未尝不显然昭三十年三十
 一年三十二年春王正月三书公在乾侯公薨于乾
 侯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则昭公
 死于客殡而定公受国意如之情事显然矣六次如
 晋至河乃复则季氏连结晋之权臣仲缩由已而公
 束手受制之情事显然矣城启阳及屡次用师于邾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9a 页 WYG0180-0270c.png
 或书三卿或书二卿则兵权一手掌握而欲吞灭列
 国以自肥之情事显然矣两次会吴伐齐皆书公齐
 为仇雠之国三子坐享厚实以危难之事委其君欲
 陷公死地之情事显然矣此皆圣人所亲见故备书
 之当日史官为季氏之党阿奉意指未必能详尽如
 此
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然有灭同姓而不名者如齐侯
 灭莱楚子灭夔晋灭虞灭虢是也有失地而不名者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19b 页 WYG0180-0270d.png
 如齐人灭谭谭子奔莒楚人灭弦弦子奔黄狄人灭
 温温子奔卫是也戴记乃出公谷之后拾三传之绪
 馀以成文耳学者顾欲据理以论春秋过矣(灭同姓/书名独)
 (卫侯燬然朱子疑为羡文失国书名独徐子章禹先/母舅云且须阙之阙之无伤于春秋之大义不得以)
 (一事著/为定例)
惟灭国而以其君归者则书其君之名如郑游速帅师
 灭许以许男斯归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晋人灭肥
 以肥子绵皋归灭鼓以鼓子䳒鞮归此不过因赴告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0a 页 WYG0180-0271a.png
 之辞耳盖灭国则但以得地告至其君则但云奔某
 国不必及其名也以其君归则须有献俘之礼不名
 则不可以告宗庙因而赴告列国鲁史书之圣人因
 而弗削初非名之以甚其罪亦非不名以减其罪也
 夫遁逃苟免与身为囚俘其失守宗祧之罪等耳直
 书而义已见何用名与不名以别其轻重乎
黄东发谓学春秋者只当就春秋之世以求圣人之心
 此语最合后儒乃动以五帝三王之事律之如彭衙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0b 页 WYG0180-0271b.png
 之战文定谓宜加以文谕不从乃更告之天子方伯
 不宜遽兴师与战晋悼三驾或谓远人不服当修文
 德以来之未闻道敝诸侯以服之如此则当安史之
 乱唐室只须仗义执言不烦李郭之苦战而圣人当
 日遇着桓魋亦可以礼感化何为微服而过宋乎无
 怪乎明季闯寇凭陵畿甸垂破而儒臣召对犹以舞
 干羽为言者此种议论则读圣经乃是吃騃药何益
 于救世哉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1a 页 WYG0180-0271c.png
春秋何以托始乎隐或谓以隐之让国而贤之或谓春
 秋托始于桓王皆非也东迁后弑君之狱自卫州吁
 及鲁桓公始而桓之弑隐实有以召之宠任羽父及
 菟裘不早断驯致大祸故曰为人君父者不可以不
 知春秋
春秋凡书城筑皆讥无论时不时也城郚城中邱则以
 怯敌书城向城诸及郓则以启衅书城费城成郛则
 以三家营私邑书城漆城启阳城邾瑕则以恃强凌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1b 页 WYG0180-0271d.png
 弱小书城杞则以受役于强大书其非时与帅师者
 则罪又甚焉盖春秋一书圣人特书以垂戒为百王
 法未有无故而书者也鲁方百里五所统凡数十百
 城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城坏而修亦极常事何足重
 烦圣人之笔乎
外此如城邢城楚邱城缘陵为圣人许之乎曰此春秋
 以纪世变也天王失政外裔交侵小国不能自立赖
 桓公修方伯之职帅诸侯起而城之圣人所以不得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2a 页 WYG0180-0272a.png
 已而思伯予之亦伤之也降此而城成周抑又甚焉
 王室内乱流离颠越十年之后又乞城于诸侯书此
 而天王之孱弱晋伯之怠缓俱可概见此皆有关于
 天下之大者凡褒贬无关于天下之大故不书
二百四十二年君卿大夫之贤奸善恶千态万状而欲
 执书名书字书族书爵书人书灭书入及日月时等
 十数字以概其功罪为圣人者亦太苦矣不知下笔
 时费几许摇头苦吟窜易数四而后斟酌定此一字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2b 页 WYG0180-0272b.png
 作春秋不亦劳顿乎如此几同俗吏之引例比律与
 鲰生之咬文嚼字圣人心事光明正大决不如此春
 秋只须平平看下去自如冈峦之起伏世运十年而
 一变或数十年而一变圣人第因其世变而据实书
 之如春秋初年犹以灭邑为重至其后则灭邑不书
 而灭国书矣犹有未赐族之大夫须命于王朝至其
 后列国之大夫无不氏与族者矣春秋中叶犹书诸
 国伐我北鄙南鄙东鄙至定哀则直书伐我直造国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3a 页 WYG0180-0272c.png
 都而四鄙不足言矣荆初年犹举号继而书楚人继
 而书楚子最后但书楚之大夫兼及吴越南风滋竞
 中夏反受其荫庇矣列国会盟征伐初皆书君其卿
 大夫则称人无有以名氏见至末年而但书大夫之
 名氏政自大夫出而君位几如赘旒矣通春秋之蒐
 狩皆书公至定哀之蒐狩不书公君无一民一旅其
 得失皆与君无预矣此皆春秋大变故而圣人书法
 第据当日之时势初非设定一义例谓有褒贬于其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3b 页 WYG0180-0272d.png
 间也
看春秋须先破除一例字胡文定谓凡书救未有不善
 此亦不可以一例拘也僖二十八年楚人救卫襄十
 年楚公子贞帅师救郑圣人非是许楚乃是罪郑卫
 唐讨吴元济而王承宗李师道救之岂得谓许其当
 救乎僖十八年狄救齐圣人则深罪宋襄齐桓攘狄
 一旦身死内乱宋襄继伯反为搆祸致烦狄人之救
 圣人盖伤之杜少陵诗云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4a 页 WYG0180-0273a.png
 救朔方兵其意正同例之不可拘如此
凡伐而书次则善其节制僖四年齐桓伐楚次于陉襄
 元年晋悼伐郑次于鄫是也次而书俟则恶其妄动
 庄八年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师及齐师围郕是
 也救而书次则恶其怯懦观望僖十五年救徐次于
 匡襄二十三年叔孙豹救晋次于雍榆是也外裔而
 书次则恶其窥觇中夏文十年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是也又如庄二年公次于滑则讥其救纪无功定九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4b 页 WYG0180-0273b.png
 年齐卫次于五氏十三年垂葭十五年渠蒢则志其
 攘伯生事俱要合上下文之事与辞而观之则褒贬
 各见单执一次字以为书法之例何从得见圣人之
 意
会礼之简者曰遇非善辞也然亦有褒者庄三十年公
 及齐侯遇于鲁济三十二年宋公齐侯遇于梁邱齐
 桓执谦以就宋鲁以是能得诸侯此褒也他如庄二
 十三年公及齐侯遇于谷则恶其急于成昏隐四年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5a 页 WYG0180-0273c.png
 公及宋公遇于清八年宋卫遇于垂则恶其比周结
 党又如僖十四年季姬及鄫子遇于防则越礼之甚
 褒贬不同如此而可执一字以为定例乎
春秋书初书犹书遂俱圣笔颊上添毫处书初献六羽
 以明前此之僭书初税亩以志横征之始犹绎犹三
 望是讥其可已而不已犹朝于庙是幸其礼之未尽
 废遂伐楚次于陉遂救许遂围许是志其赴机之捷
 遂灭赖遂灭偪阳遂伐曹入其郛是志其兵威之暴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5b 页 WYG0180-0273d.png
 遂及齐侯宋公盟是志其国事之擅他如曰诱杀曰
 以归曰取师曰大去曰弃师曰逃归曰歼曰戕曰用
 皆圣人用意下字此其显然可见者
春秋书地震山崩是为天下记异公羊得之左氏专指
 晋者非也(僖十五年/沙鹿崩)陨石六鹢则专为宋宋襄创伯
 六年屡挫折于楚是六鹢退飞之象外灾不书以宋
 有关于天下之故书之
春秋诛贬非特不于一字上见并当于不书处见之如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6a 页 WYG0180-0274a.png
 隐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邱以归则
 下当书云师及卫师伐戎执戎子某归于京师此理
 之必然者而其下寂然则鲁卫不臣之罪著而戎之
 桀骜凡伯之失节皆其小焉者矣文八年天王崩公
 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丙戌奔莒则下当书云杀公
 孙敖公子某如京师而其下寂然则鲁慢天王为不
 臣失刑诛为不君而公孙敖之罪不足言矣又如昭
 二十二年王室乱则下当书云公及晋侯及某某国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6b 页 WYG0180-0274b.png
 入京师诛子朝王室复定而其下寂然但书朝猛之
 迭胜迭负刘单之拮据万状直至二十五年会于黄
 父期纳王则晋失方伯之职诸侯无勤王之义均无
 所逃而王子朝之罪更不足言矣隐四年卫州吁弑
 其君完则下当书云天王使某侯伐卫杀州吁立公
 子某而其下寂然直至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十月
 二月卫人立晋杀系卫人自杀立系卫人自立天王
 不能正列国不能讨其罪自著而卫人擅立君之罪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7a 页 WYG0180-0274c.png
 反其小焉者矣入春秋失政刑于是始呜呼此经之
 所以托始乎隐也
圣人所以不得已而予桓文者只为桓文是假行天子
 之事如上书狄伐邢下即书齐人救邢上书狄入卫
 下即书城楚丘楚三伐郑而桓公为柽贯阳谷之会
 有召陵之师楚合四国以围宋而文公侵曹伐卫有
 城濮之战楚以彭城封鱼石而悼公合诸侯围宋彭
 城鲁为齐困非晋不解此如病急求医县报杀人而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7b 页 WYG0180-0274d.png
 有司遣人拘究不踰晷刻细捡伯统未兴与伯迹既
 熄以后则有坐待其毙听人之白昼劫杀而已矣光
 景截然大异从此处着眼而圣人褒贬微意与孟子
 所谓彼善于此处和盘托出纸上
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朱子注谓惇典庸礼命德讨
 罪大要皆天子之事然谓圣人笔削代天子行事者
 则又非也彝叹张氏谓春秋非是维王迹乃著王迹
 之所以熄最得春秋之旨细看全经如三锡命是奖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8a 页 WYG0180-0275a.png
 篡弑亵王言所谓命德者安在列侯上傲王命内相
 篡夺而王讨不加所谓讨罪者安在诸侯不奔丧会
 葬而王遣使求车求金典礼一切废坏圣人只是于
 此等标明王迹不行于天下处而诛贬自见如齐桓
 杀哀姜于夷大义灭亲此正是合天讨处而下书夫
 人氏之丧至自齐细看一路上文而僖公此举已是
 大错圣人之意明白具见何必去一姜字乃为示贬
 乎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8b 页 WYG0180-0275b.png
列国来朝四十未有书名者独桓七年谷伯绥邓侯吾
 离书名左氏云贱之或又以为尝失国林氏曰贬谷
 邓远在方城之外无为朝鲁朝桓诸侯必若谷邓而
 后贬皆曲说也失国书名只当其窜逐苟免之时书
 之耳谷邓来朝则现为君非失国也若谓其以前尝
 失国则卫成公出奔颠沛甚矣不闻终成公之世皆
 书名也盖桓公篡弑已历七年至此远国来朝且两
 国更迭来志得意满接见于庙令史臣书之以为美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9a 页 WYG0180-0275c.png
 谈誇诩宋郑诸列国圣人因而弗削正以见桓公之
 自侈大意在责桓非责谷邓也若责其党逆则桓公
 当日归狱寪氏事极隐秘天王不加讨近邻不问罪
 谷邓远在二千里之外何从知为篡逆而求之备乎
 亦可谓欲加之罪矣(桓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当日以鲁为周公之后故朝)
 (鲁以求庇而公亦以此自喜郑鲁所畏郑会邓/而邓朝鲁故书名以震矜之此当日之情事也)
哀四年盗杀蔡侯申凡无主名及贱者皆称盗故聂政
 之杀侠累纲目只书曰盗虽以子房博浪沙之击史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29b 页 WYG0180-0275d.png
 记只书曰遇盗以其大索不获也左氏曰公孙翩则
 是明有其人且系贵族何为不明正其弑君之罪而
 讳之曰盗乎公孙辰三人以贼党而犹列其名公孙
 翩以首祸而顾免于罚且文之锴已杀翩则罪人斯
 得则当书曰蔡公孙翩弑其君蔡人杀翩以伸讨贼
 之义又何为作此疑狱乎大抵是奸人卒起不意众
 疑是三人所为逮后或杀或逃而姑以性霍二人当
 狱耳其实不可得而指名也学者宁信经而舍传为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0a 页 WYG0180-0276a.png
 是
桓五年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自是立文宜如此增
 一天字便觉不顺如王师败绩于邥氏之戎不可云
 天王师也诸儒泥于去天为贬之说遂舍郑伯滔天
 之罪而谓桓王不宜以小故兴师自取败辱宥臣责
 君悖舛滋甚又如僖二十八年两次朝于王所义当
 责晋责诸侯不宜责王而反去天以贬王可乎
春秋书卫人杀州吁蔡人杀陈佗齐人杀无知先儒云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0b 页 WYG0180-0276b.png
 人者众辞言夫人之所得讨固然然愚谓责天王意
 较重讨贼系天子之事列国有篡弑天王当遣方伯
 连帅讨而诛之何待卫人蔡人齐人之杀乎书人以
 明一国之私讨非天王之公讨也由是征伐不自天
 子出自诸侯出矣
书卫人蔡人齐人之杀弑君者讨罪不自天子出矣书
 齐侯卫侯之胥命命德不自天子出矣皆讥天王之
 失政也三传谓善胥命固非张氏洽谓罪齐卫犹落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1a 页 WYG0180-0276c.png
 第二义
庄二十九年樊皮叛王明年王命虢公讨樊执樊仲皮
 归于京师此天讨之最合者而圣人不书常事不书
 也庄十六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此
 天命之最乖者而圣人不书不告不书也华督亦死
 闵公之难不书此圣人削之也明季有丽逆案而死
 闯难者朝廷之赠恤不及后世史官不列忠臣传亦
 是此义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1b 页 WYG0180-0276d.png
春秋书游观二隐公矢鱼庄公观社皆非礼也若僖公
 之泮水则合礼不书矣书立庙二立武宫立炀宫皆
 非礼也若僖公之修閟宫则合礼不书矣后世欧阳
 公修唐书于玄宗本纪书幸温汤至自温汤或一岁
 一行或一岁再行详书不杀全仿春秋之旨
书弑君自然知为大恶不必以削去公子与称名以见
 恶书死君难自然是褒不必以称名多加责备三传
 泥于称名之说遂于死难诸人毛举细故谓以此故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2a 页 WYG0180-0277a.png
 名之是将忠义抹摋泥于称人称国以弑之说谓君
 为国人所欲弑是为乱贼出脱正与孔子作春狄之
 意反背
昌黎诗云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究终始
 三字最妙此即比事属辞之法治春秋自宜以经作
 主但不可于三传外另造出一传来如赵氏木讷之
 经筌则杜撰凿空更甚矣
终春秋之世天讨之见于经者桓五年蔡人卫人陈人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2b 页 WYG0180-0277b.png
 从王伐郑及庄六年王人子突救卫二者而已伐郑
 而败绩救卫而无功不书是圣人讳之也他如王师
 秦师围芮不书伐翌伐曲沃不书不告也必以王去
 天为贬则子突书字又何以称为褒乎
春秋之中叶讨伐无书王者政自诸侯出也至末季讨
 伐无书公者政自大夫出也定公之初伐齐反书公
 者陪臣执国命而欲假公以与大夫抗也哀公之世
 征伐盟会无不书公者大夫复张已专其利而以危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3a 页 WYG0180-0277c.png
 难之事陷其君也圣人一字之去留世变存焉皆据
 实书以为褒贬者殊错
文定动云上告天子下告方伯不知石碏之除州吁当
 隐公之四年桓王初即位只告陈使讨不闻告王而
 请讨则此时王令已不行于天下矣当春秋末世而
 辄以五帝三王之事律之敌师压境而云反躬责已
 云加以文谕用兵云仗义执言不由诡道此如人饥
 将死而曰何不食肉糜路逢劫盗而与拱手谈仁义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3b 页 WYG0180-0277d.png
 其不供人轩渠者几希
杜氏以伯仲叔季皆字书字皆褒此以加于纪季以酅
 入于齐蔡季自陈归于蔡许叔入于许可也他如萧
 叔朝公何以书叔宋人执郑祭仲何以书仲杜氏又
 云叔与仲皆名然则纪季蔡季许叔何以见其独为
 字乎方望溪曰凡书伯仲皆行次也叔肸宋子哀皆
 名也可云斩尽葛藤矣
诸侯不生名死则名之诸侯死犹名则大夫无不称名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4a 页 WYG0180-0278a.png
 之理大夫遇难见杀更无不称名之理左氏以称名
 为贬遂于孔父仇牧泄冶谓不足贵于崔杼之出奔
 不称名以氏告谓非其罪颠倒已甚且以叔肸为贤
 而书字则孔子大圣续经当书仲尼卒不当书孔丘
 卒矣
圣人当曰何尝执定以获麟一句结住只为是年春适
 有此事记了四月遂有陈恒执君寘于舒州六月行
 弑孔子沐浴请讨不行于是辍简废业未几遂卒是
春秋大事表 读春秋偶笔 第 34b 页 WYG0180-0278b.png
 春秋乃圣人未竟之书一切谓文成致麟与孔子睹
 获麟而作春秋俱是愦愦
 
 
 
 
 
 读春秋偶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