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大事表 附录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a 页 WYG0180-02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附录
  辑春秋大事表竟漫为长歌系其末
十年熟览春秋史万里山河在眼底远近迂直俱能详
征伐屯戍堪指拟鱼台亲到观鱼处茌平旧说会盟址
(东昌府茌平县即齐重邱襄/二十五年诸侯同盟处也)商邱重问宋遗宫临淮吴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b 页 WYG0180-0248b.png
楚战争垒诹咨访问无遗失案之图书良一轨乃知前
日漫说经指点东西竟谁是呜呼春秋幅员不及今之
半列国绣壤纷相乱虢灭西偏肩背捐申亡中间腰膂
断遂成晋楚平分势犹赖晋家堤溃岸向戌弭兵失真
计坐令蛮夷沸淮汉列侯仆仆晋楚廷往来参错如流
星千乘不能理国事一年强半疲践更牺牲玉帛比前
倍不死战斗死横征郑当孔道患犹剧郊劳赠贿无时
国侨邱赋岂得已糗粮扉屦供行李盟会争承日至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a 页 WYG0180-0248c.png
昏当日支持亦难矣我读春秋三叹息战争和好俱无
术今当四海为家世蛮触纷争往何处
  寄秦子树沣 京邸三十韵兼柬蔡子宸锡吴子
   大年(癸亥/)
经学肇渊源实惟我舅氏闭门四十载著述浩难纪馀
膏溉后人愚也叨染指蔡子亦勃兴不谋而同轨钻研
事三礼注疏繁且哆余著宫室图三代遗基址蔡子有
礼传精入毫芒里质斋两昆仲(大年号质斋与贤弟/遵义并以经学名世)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b 页 WYG0180-0248d.png
味略相似易传与春秋著论各宏伟秦子年最少味经
得经髓(味经秦/子别号)穷经著实用颖锐尤莫比治河洞古今
盐筴析源委乘时并高翔稽古光有炜而我守穷庐麟
经究终始诸儒论积薪不肯随诺唯编年从周正纪事
因鲁史朔闰补长历舆图看聚米纷纷日月时琐琐爵
名氏一扫支离障庶得笔削旨谬误斥公羊灾异嗤董
子州次而部居分肌兼析理为卷四十九为目四十四
(后复增/六项)所恨帙浩繁未能致双鲤良友两三人无由攻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3a 页 WYG0180-0249a.png
 疣疻舅氏有从孙(谓华子/师道)贯穿穷根柢邮筒数往来辨
 论析朱紫佽助良不浅剸割豁顽鄙此事有由来先河
 而后海十年粗告成吾友当心喜天远
帝城阙白云空徙倚
   树沣答和
 六籍圣所贻绍述赖百氏纪纲天地人厥功焉可纪精
 言与大义历历瞭如指性功达治术出处均一轨胡为
 后世士触目惊且哆如构九层台版筑倾基址又如舟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3b 页 WYG0180-0249b.png
 失舵簸荡风波里礼器及车服谁复求形似吾邑有顾
 翁复古气雄伟穷年抱遗经含咀吸真髓脱身尘壒外
 清旷莫与比拥书万卷楼寻源必迄委初年学古文下
 笔辄光炜尚论爱司马年谱究终始(先生曾著/温公年谱)神交若
 投契觌面相应唯讵止傅贤踪裨补先正史三礼图宫
 室古意追释米穿穴暨春秋三傅列砚几创成大事表
 务合笔削旨书成忽十稔作歌告诸子谓蒙守朴学谬
 与谈名理反覆几百言窔奥得三四款款尺素书殷勤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4a 页 WYG0180-0249c.png
附尺鲤轩朗豁双眸不啻脱痏疻所恨久离索末由竟
株柢先生名山业尘垢视青紫高风式乡闾立志起顽
鄙嗟余日荒落勺蠡难测海持示蔡与吴入手先色喜
何当返柴荆百尺容攀倚
  留别程风衣四十韵兼论春秋大事表(癸亥/)
严冬回棹冰凌兢故人送我河之滨画作山水平远幅
幅中不觉生阳春长歌赠别慨且慷临岐握手何徬徨
江水苍茫界南北感君此意同深长我滞淮滨经两岁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4b 页 WYG0180-0249d.png
相见聚谈无别事春秋往复累百千梦寐宣尼得微意
君每一见辄叹绝此论从今应不易疾读数行晓深处
高吟拍案为击节一从公谷恣狂瞽杜孔啖赵几清楚
康侯旋复起支离至今迷濛如宿莽东海刋行数十家
徒滋众说纷相挐节斋(程氏/端学)则堂(家氏/铉翁)相祖述夹漈(郑/氏)
(樵/)益复重蒙遮(三家皆以春王/正月为夏正)学者见之重结膈茫茫
大海谁与适引经据论各成书弥缝更复无瑕隙从此
求经经愈远沿枝寻叶忘根本譬如白日障浮云终古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5a 页 WYG0180-0250a.png
黑夜增烦懑独有元儒张翠屏(张氏/以宁)力持周正豁沉冥
诸儒赘论如落叶醉梦丛中我独醒其馀亦各有长处
未免拘执多回护鲰生短视彳亍行十步回头五步顾
读书要当登天衢极目千里穷所如宣尼微旨今何在
只是当年据实书我从遗经寻义谛尽扫纷纭诸则例
褒贬微情倏忽分应看当日居何势少陵一代千首诗
天宝肃代不同时太平离乱俱有作讨贼销兵各异辞
世儒强解从一律刻舟胶柱拘形迹寒暑一令同衣装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5b 页 WYG0180-0250b.png
夏著绵裘冬衣葛是皆于事未熟览致令经义从幽闇
以管窥天天一隅谁知顷刻云霞捲从古知人须论世
世态变迁褒贬异白衣苍狗自昔传何况春秋是末季
义理人心所同然属辞比事得真诠求之太密逾辽远
至义要当在眼前钻穴十年如攻城一番攻破一番平
于今触处无停滞鼓枻中流自在行君今惠我春风图
山平水远足欢娱髣髴穷经得意处目不给赏堪怡愉
多君知言兼好我临别绪论陈琐琐更绘新图送远行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6a 页 WYG0180-0250c.png
 乘风击楫无掀簸
   程启生赠诗五十五韵(甲子/)
宪庙昔临御恩波覃八极涣汗其大号丘园交东帛维时
 承平久化成迈往昔里巷闻弦歌穷陬务脩饬闻命各
 戎装争先赴上国儒冠既峨峨征车复奕奕或怀隋侯
 珠或握荆山璧或披兰苕新或掣沧海碧鸣佩集 丹
 陛心情接虹霓就中星斗寒钜儒出无锡读书破万卷
 性同杜氏癖著述穷岁年钻研入无隙宣尼生周季仰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6b 页 WYG0180-0250d.png
 窥王迹熄然后作春秋万古垂法式笔削见是非义存
 三代直当时游夏辈欲赞空太息如何后世人无端奋
 私臆丘明见国史事实颇能核傅会虽时有网罗著劳
 绩齐鲁多陋儒厥惟高与赤邹夹未有书莫由问失得
 三家遂鼎峙左氏仍后植自兹口说滕圣经嗟晦蚀功
 令尊胡氏学子守之墨首先革周正先圣宁蹙额一褒
 复一贬诪张令人惑褒贬本所无安用常唧唧忍使日
 月光蔽亏重云黑先生蹶然兴扫除不遗力百家咸披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7a 页 WYG0180-0251a.png
靡似用大师克煌煌大事表卷轴日盈积发愤阐阙文
尘埃教荡涤曲说从此废禾稼驱螟螣上则考天时殷
勤补长历下则综形势聚米图疆域僣礼与败度乱贼
暨戎翟事事关大义胪列各就职载观交兵篇往来正
如织旌旗犹在眼开卷若凭轼晋楚争夏盟宋郑困行
役向戌忽弭兵难免司城责五材民并用戎惧存法则
霸统经再变王猷竟永塞人欲日横流瞻乌更谁适窃
取有深意肯令鲰生识君书出虽晚重到杏坛侧钟磬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7b 页 WYG0180-0251b.png
铿然鸣清音动四壁忆昔鸿词徵余亦预末席客居郊
坛西颇爱厥境僻凉风下庭梧朝昏玩羲画冥会得悬
解忽然尘虑释与君偕罢归十载卧泉石著书曩未成
今也喜大获假令留青琐兹业谅俱寂深荷皇天慈慨
然增感激
  与杨农先书(丙寅/)
忆在 京师于贵宗清宁兄处接见阁下此时失于请
教放废以后发愤寻绎旧业时有从问字者桐城方望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8a 页 WYG0180-0251c.png
溪先生传语敝门人老先生古文为当今作手而恨其
文不得见私心想望久之去冬于镇江黄副使处获睹
大作黄太夫人韵语墓志质实古劲可继半山之后乃
始頫首叹服知望溪之赏鉴为不虚而三十年前之失
于交臂为可惜也敝邑去郡城不百里而阁下宦游日
久间一乞假南归不能访知的实无从请谒悬悬之诚
匪朝伊夕矣兹有请于左右者某自癸卯旋里迄今几
三十年然不敢一日自堕弃思春秋一经为圣人经世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8b 页 WYG0180-0251d.png
之书顾以傅而明亦以傅而晦一晦于公谷之以日月
生义经杜孔啖赵及有宋孙明复刘原父之驳辨而差
明再晦于康侯之以复仇立说宋明以来屡经驳正而
圣人书法终未大明于世又有私意小智尽弃三傅臆
度傅会横空造作如赵氏经筌黄氏通说之流虽间有
长处而得不偿失功不补过至春秋行夏时及不书即
位为夫子贬削则自三傅以来未之有至宋儒始入障
雾谓圣人以天道寓王法改本朝正朔擅贬斥君父此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9a 页 WYG0180-0252a.png
尤伤教害义之大者而历代名儒如郑夹漈家则堂程
积斋三家俱祖其说连篇累牍引證经傅(见则堂先生/详说程积斋)
(全引入/或问中)其说愈牢其蔽愈甚东海列置经解中学者震
于其名不敢违异有终身读春秋至老死与圣人之意
大悖者为此不自揣量夙承先师先母舅遗教创为大
事表一书州次部居旁行钩贯积久成多为目五十先
列前儒精义次及近代名家末申己意为叙论考辨说
共百三十馀篇家贫客游不能效书生伏几据案执管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9b 页 WYG0180-0252b.png
咿唔篷窗舆底风雪交作又或广廷大宴丝管喧阗嘿
成腹藁已乃考订书傅删其牴牾时复自笑后之视今
犹今之视昔安知后日不为覆瓿具乎然区区之用心
则已苦矣本无意授梓去冬望溪先生有书来云戒为
时贤作序已三十年今务必破例为之诸生辈用此捐
资付刋已成三分之一除未经成卷外谨将刻过诸卷
并序文及凡例总序草钉成本呈上左右虽未成书而
大意已略具伏惟老先生负当代大名与望溪先生唱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0a 页 WYG0180-0252c.png
和大江南北乞怜其志意收其一得作为雄文弁诸首
简荣踰华衮矣贵邑蒋东委先生亦属向所倾慕容当
致书续求闻来春欲乞假南旋能乘兴到舍间万卷楼
共相讨论幸甚
  望溪手东(乙丑/)
承示春秋表诸序乃知老先生始仕而颠乃天心玉成
使有得于古有傅于后也仆戒为时贤作序三十馀年
今必破例为之老病不能为揖让之礼故不见一人先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0b 页 WYG0180-0252d.png
生若枉存自当披豁泉石间
  穆堂手柬(己未/)
春秋一书棼如乱丝得好学深思如年兄者閒中排比
并为著论可谓抱遗经究终始矣
  文叔手柬(丁卯/)
前读尊著春秋大事表正少总叙一篇今得见示极妙
郑庄公后论更胜前篇晋狐偃三人论及夷姜齐姜辨
皆是核实定论非弄巧翻案也已刻表七本昨收到俟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1a 页 WYG0180-0253a.png
读竟转送望溪先生抄本一册目录八叶纲领九叶偶
笔五叶都缴上乞验收岁暮归便当奉候如或不及则
拙序必寄到但恐不足用尔率布不尽
  东委手东(戊辰/)
昔在淮海处相遇已不复记忆辛丑之春曾于乡前辈
钱絅庵座上一望见颜色亦且三十年矣每于华芋兄
处询老先生起居及所著述渴欲一聆清诲而相去百
里兼以衰年杜门竟弗克如愿怅怏何既顷忽接读来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1b 页 WYG0180-0253b.png
翰恍若有陨自天兼示总叙等篇虽未获窥见全豹而
议论凿凿直开千古混沌其规模宏大条理精密朱子
所谓许大精神者于此见之自有春秋以来得所未见
其于傅世行远也何有屈指五月间急欲得全部一观
以开茅塞也鄙序无足为重轻转幸可附尾承不弃阅
全书后自当勉力为之但恐衰病之馀力不从心耳
  韦轩手柬(姓华氏名孳亨/)
前捧读春秋序论十数篇见地超卓词意晓畅傅世何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2a 页 WYG0180-0253c.png
疑惟人物一表颇未惬意孟懿子杀郈孙伐公徒罪在
不赦今特著论以雪其枉而斥左氏为诬人未必信也
欧阳公春秋论引据确切辨析明快而笃信三傅者犹
不以公言为然甚矣翻案之难也欲斥左氏为诬必寻
顶针破绽方可折服其心今但据孟僖子病不能相礼
一段谓何忌尝师事孔子然家语及史记弟子列傅无
懿子之名学宫配享无懿子之位是不得与于七十子
之列明矣孔子已堕郈与费孟氏独不肯堕成定公自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2b 页 WYG0180-0253d.png
围成而不克知懿子非能服膺孔子而伐公徒之事非
其所必无矣未确见左氏之诬而遽赦懿子之罪其为
平反欤为失出欤俱未可知未可知宁阙之可也而人
物表跻之首层贤圣之列使居叔孙昭子之上人必骇
然矣石之纷如无他事其见左传者独死于阶下四字
耳谓死难不得为忠臣遂贬入佞幸虽说本胡文定终
觉太苛何懿子之幸而纷如之不幸耶宫掖小臣非晏
子比无知篡位非崔杼比变生仓卒不死则从贼耳以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3a 页 WYG0180-0254a.png
死为非必以从贼为是此岂公道耶汉书古今人表非
孟坚笔乃女弟班昭所续议者纷然品题古人良亦未
易愿更加详慎至孔子请讨陈恒程子谓宜告天子方
伯已极迂疏胡氏谓宜先发后闻尤为悖谬吾弟谓孔
子为司寇时则可此甚不然司寇非掌军旅君相不闻
兵何从发且欲讨无君之贼而先自蹈专擅不臣之罪
岂复成孔子论理则大不顺论势则必不行况胡氏以
责告老之大夫真乃不成说话亟宜一笔抺去岂可复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3b 页 WYG0180-0254b.png
浼齿颊而污简牍乎略陈固陋颙俟裁夺期亨顿首
  答复初柬一(辛酉/)   华玉淳(字师道韦轩子/)
承命辑春秋官制表具槁呈上古今官制因革论世者
所宜究心而左氏一书尤可与周礼互相證王朝之官
惟宰四见于经刘原父以为冢宰独书见任之最重与
谷梁义合而公羊以宰咺为士宰渠伯纠为下大夫杜
注亦以宰咺为宰夫不知冢宰纪法之守而下赗诸侯
之妾聘篡弑之君故书以示讥若下大夫与士何为特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4a 页 WYG0180-0254c.png
著其官乎侯国三卿礼记正义谓司徒兼冢宰司马兼
宗伯司空兼司寇其下有五大夫为小宰小司寇之属
鲁有三卿而臧纥为司寇孔子亦为司寇是小司寇也
羽父请为太宰盖求特设以宠已而夏父弗忌为宗伯
则如他国之宗人其职近乎卜祝之间非卿官也不然
是鲁备六官矣宋以左右二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为
六卿而别有太宰少宰晋废司徒为中军而士蔿为大
司空尚为卿官其后立六卿以三军将佐为号而司马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4b 页 WYG0180-0254d.png
司空皆大夫为之依类以观则当时列国设官之踰制
亦可见矣愚意数国共有之官当以官为经诸国为纬
庶合表体而列国互异处亦瞭然但大小有二十国一
行中列横格二十未免作字太细今分周鲁宋晋齐楚
郑为七国馀国设官颇少合为一格而一国独有之官
别著于后至官之崇卑及其职掌与周礼或同或异则
备引孔疏及二郑贾服之说以相考庶读者于此处留
意并可贯穿周礼一书亦读经之一助也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5a 页 WYG0180-0255a.png
  答复初柬二(壬戌十月/)
来示氏族世系表可合为一著其始祖则为世族详其
子孙昭穆则为世系极当然此二表俱草创垂就体例
既殊亦不必合惟世系表必先表明某氏著其得姓赐
族之始而列国卿大夫凡四十馀族不容于姓氏中更
加详注其支分派别如鲁仲孙之后为子服氏叔孙之
后为叔仲氏东门氏别为仲氏及子家氏晋之赵氏别
为邯郸魏氏别为令狐既于姓氏表备著本末则世系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5b 页 WYG0180-0255b.png
中宜从略彼此可互考也又氏族之分当以国姓为权
舆历代纪事年表及通志路史俱有舛讹今一以传文
及注疏为据疑者阙之如此则爵姓表似嫌复出且必
有异同处须一检勘所谕韩欧曾碑志言及氏族者宜
附入然唐以前诸史所载姓氏源流处甚多如杨子云
沈休文自述先世俱与春秋氏族有关系其馀与经传
无涉者自当略而不论容草成统俟裁削
  答复初柬三(甲子三月/)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6a 页 WYG0180-0255c.png
有条见示朔闰表致为细密然其中可商处尚多得暇
当一检校此项本难着手今法以合朔时刻定月之大
小中气有无定闰之先后而古历甚疏不得以今法为
准杜氏只就经傅所有日月排成长历未必尽合春秋
时法今更出杜氏后二千载而谓所定月大小日甲乙
置闰后先一一吻合此必无之事也晋语十月惠公卒
韦昭注云内传在九月而此云十月贾侍中以为闰在
十二月后鲁失闰以闰月为正月晋以九月为十月而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6b 页 WYG0180-0255d.png
置闰也然则列国之历又各有不同因此疑经傅日月
参差未必尽阙误或赴告有异也最可异者先儒见经
文两书闰月皆在岁终遂谓古历闰皆十二月以此解
左傅归馀于终不知闰所以定时成岁若每闰必在岁
终何以定四时窃意闰者附月之馀日也积聚馀分至
中气在晦则当置闰是谓一终所谓归馀于终者如此
元杨恭懿上授时历奏云暴秦焚书废古伪作置闰岁
终西汉因之然则史记汉书于太初未改历前屡书后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7a 页 WYG0180-0256a.png
九月乃仍秦历非古法本然也左傅再书日南至僖五
年正月辛亥朔以宋纪元金大明历推之得壬子后左
传一日昭二十年正月己丑朔以宋统天元授时历推
之得戊子先左傅一日纪元大明得庚寅亦后一日明
大统历则得壬辰更后两日穆堂先生春秋年谱自云
节气中气俱备此必以今法推之恐未可据以定春秋
时历也
  答复初东四(甲子九月/)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7b 页 WYG0180-0256b.png
春秋田赋军旅一项极有关系增入甚善然见于经者
惟五条晋州兵郑邱赋俱傅中事似宜加一附字至晋
之毁车崇卒越之句卒乃一时临阵权宜之法非经久
之制与前数条有别傅中如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及广
有一卒卒偏之两此类甚多似不必载晋始易一军为
二军后立三军又增置三行后又立六军上拟天子中
间或罢为五军四军终春秋世凡数变此军政之大者
玉淳初辑官制表于晋军将止载迁擢更代之大凡至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8a 页 WYG0180-0256c.png
军制变更诸卿始末宜于中军表见之亦可于军旅官
制二表互相发未审合尊意否
  寄复初柬五(乙丑十月/)
数日来与舍弟师茂披读春秋地形口号深叹援据精
核当日星分绣错之势瞭若指掌即以诗论亦自独绝
千古玉淳尝爱杜工部河北诸节度入朝口号以为龙
标太白固是绝句胜场不若老杜此诗高文典册足继
雅颂今表叔乃复以比兴之体与郑康成杜元凯争席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8b 页 WYG0180-0256d.png
于此道中别开生面矣近代释地理者惟江村宛溪犹
不免有误使两先生当日即有如表叔者与之上下其
议论指其谬误而更正之当必快然无遗憾以古揆今
表叔欲成一书为不朽之业亦当不厌人之进其异说
也师茂干舆地沿革颇留意因与反覆究晰得可疑者
数端敢条举如左以备采择
第十首晋疆直抵延安府白翟遗墟旧带襟按白翟地
入晋未知在何公时僖三十三年晋人败狄于箕郤缺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9a 页 WYG0180-0257a.png
获白狄子杜注故西河郡有白部胡宣十年晋师白狄
伐秦成十三年吕相绝秦曰白狄及君同州屡见经傅
江村谓文公初伯让白狄开西河不知何据然亦非韩
战前事也延安在韩城之西北秦都凤翔在韩城之西
南自凤翔至韩城不经延安以是释寇深于地形亦未
尽合后章有晋疆早彻汉新丰之句此正在韩城之西
雍之东足解寇深之疑矣盖韩原在黄河西岸晋人所
恃以守河者也韩原守则黄河之险晋所独据韩原失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19b 页 WYG0180-0257b.png
则黄河之险与秦共之秦师及韩晋始得闻方且兴师
卜右视师往返而秦兵不曾踰韩以东一步则韩之足
以捍秦而为晋之重地可知如此则虽谓韩原直与秦
接界而秦兵一涉韩境即谓之寇深可矣文二年秦伐
晋晋人禦之战于彭衙彭衙秦地也哀十一年齐师及
清清齐地也而冉有已劝季氏禦诸竟盖知敌兵之来
必迎而距之境外勿使其战于我地况韩原为必争之
要地乎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0a 页 WYG0180-0257c.png
第十三首晋人灭潞收遗地逼近齐疆遂战鞍注谓晋
地跨有东昌曹濮之境按赤狄潞氏国都在山西潞安
府其边邑直至今直𨽻广平府之永年县留吁铎辰俱
在今潞安府境甲氏在今广平府之鸡泽县如是则晋
收狄遗土亦至永年鸡泽而止其广平东境属邑已非
晋有左传明有及卫地之文都邑表亦以师从齐师于
莘为卫地则东昌曹濮间当为卫曹两国境
第二十四首漫说海邦鲁所届诗人颂祷尚从虚按今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0b 页 WYG0180-0257d.png
江南海州春秋时属鲁东际海南近淮鲁颂所称指此
不得谓虚又登莱之地斗入海中三面皆海故海州虽
在登莱西南而已滨海齐未灭莱棠之前其东北境亦
滨于海所以得鱼盐之利然则菅仲对楚使之云亦非
虚誇也
第五十二首秦人灭鄀志南图楚却移都好避吴按鄀
有二旧鄀在今南阳府内乡县即僖二十五年秦晋伐
鄀文五年秦人入鄀是也新鄀在今襄阳府宜城县即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1a 页 WYG0180-0258a.png
定六年楚所徙都也详诗意似合二鄀为一矣
第五十三首注秦之河东即晋之河西二语未的秦始
征晋河东当在今山西之境若仍在河外则韩原正在
河西战胜之后秦竟不曾乘胜东略晋地恐非事实且
徒父涉河之占亦为不验矣秦归晋河东是只与晋以
河为界陜西同州府秦仍有之及文二年晋取彭衙以
后始渐开复河西旧疆耳秦伯师于河西自在黄河西
岸魏人在东自在黄河东岸观下文既济魏人噪而还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1b 页 WYG0180-0258b.png
明隔一河岂可谓即一地乎
第五十四首大岘关山古穆陵按僖四年传楚使诘齐
桓不宜轻涉楚地故管仲对以太公本有征诸侯之责
先王赐其足迹所及南可以至穆陵今日来此乃脩旧
职文气一贯若穆陵近在大岘不足以塞楚使之口是
时齐境尚未及河以西至于河句推之则无棣穆陵俱
别有在杜氏漫注皆齐境后人傅会于是沟曰无棣关
曰穆陵俱在今山东之境矣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2a 页 WYG0180-0258c.png
第五十五首平阴广里肇长城按平阴旧有城傅言堑
防门而守之广里是于防门外作堑横行广一里非筑
城也筑长城系战国田齐时事
第八十四首注开州又东北为汲县即卫之南河按汲
县在开州之西南时晋欲假道而卫不许故还自南河
济则南河不属卫可知杜注从汲郡南渡出卫南而东
是也从汲郡南渡者南河在汲郡非汲县在南河也若
卫许假道则从汲郡东渡矣是时黄河东北流今卫辉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2b 页 WYG0180-0258d.png
府东南两面皆河也
第一百首豫章庐皖及饶州六见经文迹可求汉代郡
名非昔地南昌尚隔楚江修按汉志豫章郡赣县豫章
水出西南北入大江豫章水即今章江也从南安府之
西南东流折而北经赣州府与贡水合又北经吉安临
江二府南昌府城西北又东入鄱阳湖水曲曰汭豫章
之汭即今章江入湖左右地也汉豫章郡正以豫章水
得名为今江西全省之境初非专指南昌特春秋时则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3a 页 WYG0180-0259a.png
更广并跨至江北耳谓当日吴楚交兵未尝至南昌则
可谓南昌在春秋时独不得称豫章则不可谓豫章之
汭与汉豫章郡无涉尤不可也至柏举之战吴人舍舟
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此则与汉豫章郡悬隔然谓豫
章即淮汭今日寿州地亦非也寿州即州来时已属吴
吴乘舟从淮来过蔡而舍之故沈尹戍欲毁之以绝其
奔逸若吴人未出境即陆行千里至汉北亦不可谓之
舍舟直是不用舟耳陆行而出即可陆行而归沈尹戍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3b 页 WYG0180-0259b.png
何苦不远千里轻涉吴地毁其不必用之舟乎 左传
六豫章杜注于前则曰江北淮水南于后则曰汉东江
北地是淮之南汉之东江之北皆有豫章地而未尝明
指某地为豫章昭六年楚薳泄伐徐吴人救之令尹子
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伐徐是一人伐吴救兵者又一
人则徐与豫章自是两地昭十三年楚师归自徐吴人
败诸豫章明是扼其归师今求豫章于徐而谓泗州为
楚豫章地未见其必然也昭三十一年吴人围弦左司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4a 页 WYG0180-0259c.png
马戍右司马稽帅师救弦及豫章吴师还楚方及豫章
而吴师即还正谓其不能相及则豫章非即弦地可知
定二年桐叛楚吴子使舒鸠氏诱楚人曰以师临我我
伐桐为我使之无忌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吴人见
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吴军楚师于豫章败之
遂围巢克之此盖吴欲伐巢而防楚救之故先诱楚师
临吴境使楚人疑吴方禦楚无暇伐巢一边见舟豫章
一边潜师于巢则巢与豫章亦是两地今以卢州府之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4b 页 WYG0180-0259d.png
巢县为楚豫章地亦未见其必然也
补遗第一首与前第四十五首事同而论异然两有未
安盖越既灭吴文种死范蠡去其不能与楚争亦势所
必至楚东侵广地仅至泗上则泗上以东仍为鲁越接
壤无碍于朝聘征伐之往来而朝聘征伐亦不必壤地
之相接国都之相近也汉志琅邪郡琅邪县注越王句
践尝治此起馆台宛溪亦云句践尝徙琅邪曰尝治曰
尝徙则是不常都也越绝等书言其暂史记要其终耳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5a 页 WYG0180-0260a.png
左傅哀二十四年闰月公如越二十五年六月公至自
越若越都近在琅邪岂必踰年始归乎又按史记越世
家句践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当在今徐颍之境又归
鲁宋故吴所侵地盖亦自知力不能有而弃之无疆以
与齐楚争强而灭非亡于蹙地也第四十五首注云今
日扬州淮安之地尽弃与楚所以五世至无疆为楚所
并亦未尽然
以上数条以道理形势推之殊未合不敢不献其疑此
春秋大事表 附录 第 25b 页 WYG0180-0260b.png
卷为山川都邑疆域险要诸表之总萃一有未当则数
处俱有改易半江方就万卷楼画舆地图于地形曲折
必有定见请以此商之并望于诸表中一加讨究幸甚
 
 
 
 
 春秋大事表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