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a 页 WYG0180-01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一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三傅异同表
 孔子作春秋为传说者五家今惟存公榖左氏考前
 汉书儒林傅公羊学最先立自大儒董仲舒丞相公
 孙弘皆为公羊学故武帝尊用之至宣帝以卫太子
 好榖梁乃诏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b 页 WYG0180-0104b.png
 榖梁同异诸儒多从榖梁由是榖梁之学大盛而公
 羊浸微左氏最晚出特以刘歆好之至平帝时王莽
 颛政乃得立是时为左氏之学者微甚于二家靡得
 而同也然今世之学春秋者微左氏则无以见其事
 之本末盖丘明为鲁太史亲见鲁之载籍如郑书晋
 志夫子未尝笔削之春秋莫不毕览故其事首尾通
 贯学者得因是以考其是非若公榖则生稍后又未
 仕列于朝无从见国史其事出于闾巷所傅说故多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a 页 WYG0180-0105a.png
 脱漏甚或鄙倍失真如榖梁以莒人灭鄫为立异姓
 公羊谓禘于太庙用致夫人为胁于齐媵女之先至
 不知其何所考据考其事之前后又别无因由学者
 无以见其事之必然也然特好为异论其说多新奇
 可喜故汉世遵用之汉时凡国家有大事诏诸儒各
 以经谊对武帝伐匈奴而谓齐襄复九世之仇春秋
 大之隽不疑叱缚伪太子而以蒯聩得罪灵公辄宜
 拒而不纳皆悖义伤教之大者至子以母贵之说遂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b 页 WYG0180-0105b.png
 为古今妾母为夫人者之藉口经术之误流于政事
 所系岂渺小哉左氏言多近理惟以隐三年夏四月
 辛卯尹氏卒为君氏似不若公羊讥世卿之为得其
 正学者取以折衷焉可也左氏注旧有服杜公羊注
 有何严注榖梁者且十家今行于世者惟杜氏何氏
 范氏杜最精密何休往往因公羊之说而增加其辞
 惟范宁注榖梁多所规正今择三传之各异及注之
 𤼵明者并表而出之其有三傅俱不可通而后儒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a 页 WYG0180-0105c.png
 意臆断者亦附列其间啖赵陆氏之辨疑刘氏敞之
 权衡李氏廉之会通及 圣朝汇纂用以平三傅同
 异四家之说犹有未惬则间附鄙见极知僭踰然学
 者得藉是以求圣人之意不至汗漫而无所适从于
 是经亦不为无补辑春秋三传异同表第四十二
 𨼆公
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b 页 WYG0180-0105d.png
 
 
 
 
 
 
 
  (李氏廉曰春王正月三傅皆无明文左氏以正月/为建子得之矣而略于春字之义何休以斗指东)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a 页 WYG0180-0106a.png
  (方为春得之矣而略于正月之文至榖梁则皆无/论焉汉唐诸儒直以周孟春为建子之月至宋人)
  (始有三代改正朔不改时月之说故程子以书春/为假天时以立义则是十一月本非春圣人虚立)
  (春字于正月之上以示行夏时之意胡氏因之赵/氏汸曰周人改时改月如使周不改时则圣人何)
  (必曰行夏之时使夫子果用夏变/周则亦何以责诸侯之无王哉)
  (朱子曰胡文定春秋说夫子以夏时冠月如公即/位依旧是十一月只是夫子改作春正月某便不)
  (敢/信)
  (案公榖皆以不书即位为让但公羊以让为正谷/梁以让为不正公羊以桓母为夫人谷梁以桓母)
  (为非夫人则榖梁为得之国君不再娶于礼无/二适仲子安得称夫人桓公安得子以母贵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b 页 WYG0180-0106b.png
  (高紫超氏曰春秋诸侯不禀命而无承者遍天下/而仲尼以本国臣子首削𨼆公之即位以明大法)
  (非尊君父不敢斥言之义又谓文成襄昭哀五君/皆书即位既诛首恶此后可从末减𨼆何独不幸)
  (以春秋之首君而当大罚也至谓圣人修经直以/天自处而于此乎何恤焉则尤悖理逆天之甚矣)
  (汇纂曰左氏以为摄公榖以为让而杜氏预释之/以为不行即位之礼故不书即位此定解也胡傅)
  (谓仲尼首绌𨼆公以明大法义恐未安夫君行即/位之礼则书即位不行则不书孔子安得而笔削)
  (之/乎)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a 页 WYG0180-0106c.png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b 页 WYG0180-0106d.png
 
 
 
 
 
  (案左氏云段出奔共而公榖皆曰杀据隐十一年/傅庄公曰寡人有弟不能和协使糊其口于四方)
  (则未杀明矣公/榖之说非是)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a 页 WYG0180-0107a.png
 
 
 
 
 
 
  (刘氏敞曰春秋于大夫莫书其官至冢宰则书之/以见任之最重宰者尊称非中士所当冒以为士)
  (以为氏/皆非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b 页 WYG0180-0107b.png
  (李氏廉曰春秋有惠公仲子僖公成风左氏及公/羊皆以为兼赗独程氏𤼵明惠公宠爱仲子僖公)
  (尊崇成风之说而以为惠公之仲子旧公之成风/其义最精至谷梁又以仲子为惠公之母孝公之)
  (妾则大/失矣)
  (汇纂曰左氏谓子氏未薨其谬不待辨榖梁谓仲/子为惠公之母母以子氏例以成风亦合但史记)
  (年表惠公即位于平王三年至隐公元年历四十/七年而其母始薨似太久远当以公羊说为是宰)
  (为冢宰则刘氏/敞之说得之)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a 页 WYG0180-0107c.png
 
 
  (汇纂曰祭伯书来诸傅皆以为朝公羊独以为奔/祭伯书伯诸傅皆以为爵公羊独以为字当以左)
  (注为是不书来朝谷梁谓不正其外交诸儒多因/之程子谓诸侯不行觐礼王不能治而祭伯反与)
  (之交其持/议尤正)
公子益师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b 页 WYG0180-0107d.png
 
  (刘氏权衡曰左氏曰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非也/公孙敖叔孙婼公孙婴齐皆为公与小敛乎何以)
  (得书日榖梁曰恶也非也公孙敖仲遂季孙意如/岂非恶乎而皆曰叔孙得臣不闻有罪而反不日)
  (皆妄/也)
  (程子曰或日或不日因旧史也古之史记事/简略日月或不备春秋有可损而不能益也)
  (家氏铉翁曰或日或不日旧史记载之/有详略而非褒贬惟公羊之说近之)
二年无骇帅师入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a 页 WYG0180-0108a.png
 
  (刘氏敞曰公羊以为疾始灭非也春秋文不害实/今更灭为入则是文害实矣春秋之初接近西周)
  (先王馀法犹存诸侯僭佚犹鲜故鲁卿执政多再/命翚挟无骇皆是也谷梁谓贬灭同姓非也案入)
  (则不得谓/之灭矣)
  (许氏翰曰凡大夫未爵命于天子不氏春秋之初/尚谨此若无骇翚挟柔溺是也齐桓以后列国皆)
  (命大夫无不称族者/盖不复请命于周也)
  (李氏廉曰无骇不书氏杜氏胡氏陈氏皆以为未/赐族公羊则以为疾始灭榖梁则以为贬灭同姓)
  (以左氏𨼆八年赐氏之说/考之则公榖为无据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b 页 WYG0180-0108b.png
九月纪履緰来逆女
 
 
 
  (程子曰先儒皆谓诸侯当亲迎亲迎者迎于其所/馆岂有委宗庙社稷而远适他国以逆妇者文王)
  (亲迎于渭未尝出疆也周国自在渭/旁况文王当时乃为公子未为国君)
  (案太史公外戚世家云春秋讥不亲迎索𨼆引公/羊此傅文以解之而于桓三年公子翚宣元年公)
  (子遂成十四年公孙侨如如齐逆女皆讥其以大/夫逆此为定解矣程子独非之云云其言又极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a 页 WYG0180-0108c.png
  (理汇纂从其说故于此年节删公榖傅文而于桓/宣成三年逆女之傅凡主公榖讥不亲迎者皆删)
  (去可谓另辟乾坤然程子及汇纂俱不别解春秋/所以书逆女之故春秋合礼不书逆女既未嫌于)
  (大夫此又何以书乎愚另有论见嘉礼表后惟叶/氏梦得则以逆舆迎为二逆女乃娶于他国之道)
  (上大夫逆之即馆及期而后迎未有迎女而亲迎/之者先儒一之谓春秋书逆女为讥不亲迎是知)
  (迎而不知逆也/此又另为一说)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b 页 WYG0180-0108d.png
 
 
 
 
 
  (案谷梁云伯之穿凿可笑左傅以子帛为裂繻字/杜注因增出平莒鲁之怨事不见经傅尤支离无)
  (谓况大夫无列在诸侯之上者何休之说尤诞妄/此当直作阙文程子曰当云纪侯某伯莒子盟于)
  (密吴氏澄亦云子伯二字或是侯字之误直截了/当惟不知阙文之说故公羊于桓二年纪侯来朝)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a 页 WYG0180-0109a.png
  (据何休注云纪本是子爵因天子将娶于纪故加/封百里进爵为侯班固外戚恩泽侯表序有云后)
  (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应劭引此为證汉书凡立后/先进其父为大司马大将军封邑侯恩泽之滥自)
  (此始因春秋一字之误曲成其说遂至如此赵氏/经筌独主左氏之说谓自莒人入向有窥鲁之心)
  (故无骇帅师入极以怖之而莒之伺间盖未已纪/裂繻道与莒子盟于密以为鲁谋故书字以褒之)
  (此因杜注而益生支节尤凿家氏铉翁谓木讷之/于春秋好揣摩傅会而为之说此类是也 积斋)
  (或问云若纪子伯旧史本误孔子所必正正之不/得则不书安有如此之误而可书之以傅后世者)
  (此必孔子笔削以后之阙文所谓/先儒傅授承误而不敢增者也)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b 页 WYG0180-0109b.png
 
 
 
 
 
 
  (吕氏大圭曰左氏曰桓母公羊曰𨼆母谷梁曰𨼆/妻宜孰从曰𨼆桓之母俱不得为夫人则其为𨼆)
  (之妻者/近是)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a 页 WYG0180-0109c.png
  (汇纂曰子氏薨三傅互异左氏以为桓母固非公/羊以为𨼆母先儒谓妾母不当称夫人春秋之初)
  (礼法尚存不得以成风敬嬴为比惟榖梁/以为𨼆妻义为长故程子及胡傅皆从之)
  (积斋或问云鲁以𨼆为君岂容不以子氏为夫人/称夫人国人辞也不书葬𨼆不以夫人之礼葬之)
  (也/)
  (张氏洽曰君存则葬礼未备待君薨而合祔制/本朝后虽先崩必俟合葬于山陵盖古之遗)
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左/作君)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b 页 WYG0180-0109d.png
 
 
 
 
 
 
  (赵氏匡曰春秋为经邦大训岂有缘其为诸侯及/鲁大夫作主人之恩遂录之于经乎公羊惟讥世)
  (卿之/说是)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a 页 WYG0180-0110a.png
  (欧阳公曰公谷以尹氏为正卿左氏以君氏为𨼆/母一以为男子一以为妇人得于所傅者盖如此)
  (汇纂亦疑而不敢定愚案左氏之说全无义理而/赵东山坚主其说谓妾母本不登于策此以吾君)
  (服其母丧不可不书曰君氏者为夫子之特笔最/支离不可解公羊讥世卿为得之近世季氏本更)
  (谓是鲁之大夫即𨼆公囚于郑之尹氏与尹/氏归而立其主者恐只是后人弄巧之说)
  (赵氏经筌亦云君氏不/成称谓古无是言也)
秋武氏子来求赙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b 页 WYG0180-0110b.png
 
 
 
 
 
 
  (家氏铉翁曰公榖于仍叔之子曰父老子代从政/于武氏子曰父卒子未命盖以仍叔为尚存之人)
  (武氏为己卒之大夫王朝公卿大夫莫非世官世/禄之家何独于此二子而书法异曰某氏子云者)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a 页 WYG0180-0110c.png
  (有父在/焉故尔)
  (案春秋大义重在诸侯不供王职与天家威令之/不行尔其曰武氏子者盖轻忽之辞以王丧大事)
  (而以乳臭出使取轻列国亦见其失政之甚若以/王当丧未命与武氏子未命而便出使薄父子之)
  (恩失之小矣春秋所责者/大何暇责及武氏之子乎)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赵氏匡曰左云同盟则赴以名岂有臣子当创巨/痛深之日乃忍称君之名乎盖同盟名于载书朝)
  (会名于要约聘告名于简/牍故于卒赴可知而纪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b 页 WYG0180-0110d.png
  (孙氏觉曰左氏记楚公子围使赴于郑伍举问应/为后之辞焉更之曰共王之子围为长是当君卒)
  (赴诸侯已言嗣君之名矣故凡往来之国皆得记/其名也必若以盟会求之则未尝与者五十二而)
  (不名者九耳/未可通也)
  (汇纂曰赵氏匡驳左氏同盟之说极是孙/氏觉又谓即位之初即以名赴似更有理)
  (家氏铉翁曰诸侯曰薨降而书卒胡氏谓春秋贬/之不与其为诸侯当时诸侯未必人人皆放恣无)
  (王而一切俱贬恐非春秋用法之意杜氏谓内称/公而书薨所以自尊其君故不得不略外以自异)
  (恐当如杜/氏之说)
癸未葬宋穆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a 页 WYG0180-0111a.png
 
 
 
 
  (案左公羊之说各异家氏则堂则主左氏曰让美/德也宋之乱由殇公不仁以怨报德不关宣穆之)
  (相让赵氏木讷则主公羊曰后世有启之贤不以/傅务过于禹无朱均之子而苟逊以僭拟尧舜家)
  (氏深斥之愚谓家氏之说非也有国家者必傅嫡/子嫡子殁则傅嫡孙一本相承觊觎自息旁及支)
  (庶且犹启乱况矜让弟之名乎宣公让弟穆公穆/公卒返其子至与夷冯而乱生宋太祖让位太宗)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b 页 WYG0180-0111b.png
  (太宗及身旋背之矣太宗号英明之主素友爱且/所为若是况其不贤者乎家氏生于宋世而说经)
  (若此可谓不/晓事者矣)
  (又案公榖皆以不日为危愚谓此时非有变故无/危不得葬之理此盖因日后之兵连不解造此义)
  (例尔春秋葬不日不月者/皆系阙文即此可知其误)
四年卫州吁弑其君完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a 页 WYG0180-0111c.png
 
  (刘氏敞曰公羊谓不称公子为当国非也诸弑君/称公子是公子而为大夫其不称公子是未为大)
  (夫当国与不当国何足辨乎榖梁谓弑而代/之亦非也宋督宋万亦可云弑而代之乎)
  (家氏铉翁曰胡氏谓州吁以国氏罪庄公不待以/公子之道使预闻政事主兵权而当国愚谓此方)
  (诛讨乱贼未当追/议庄公既往之咎)
  (案州吁不称公子是未命为大夫当以孔疏及刘/氏敞之说为正程子及胡傅之说俱未安详见乱)
  (贼/表)
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b 页 WYG0180-0111d.png
 
 
 
 
 
  (赵氏匡曰春秋之初公室犹强若公实不许臣何/敢固请而行盖左氏不知未命不书族之义造此)
  (事端/耳)
  (啖氏助曰凡事各于本事褒贬岂有未弑/君而先贬乎翚之不称公子自为未命尔)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a 页 WYG0180-0112a.png
  (案啖赵辨疑驳正三傅之说极精刘氏敞权衡意/略同愚谓春秋此书重在帅师不重在翚之氏与)
  (不氏也言帅师则翚主兵专国可知隐公不能早/罢其兵权是以及钟巫之祸与庄二年公子庆父)
  (帅师伐于馀丘宣二年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同为千古烱戒胡文定之说精矣独其谓去公)
  (子以谨履霜之戒则非也春秋之初诸侯犹请命/于天子不自命大夫故隐桓之大夫多不氏如无)
  (骇翚挟柔溺及郑之宛皆是也至庄公之世稍踰/制矣故庆父称公子以族氏要之重在帅师不重)
  (在公子与/非公子也)
卫人立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b 页 WYG0180-0112b.png
 
 
 
 
 
 
  (胡傅晋虽诸侯之子内不承国于先君上不禀命/于天子众谓宜立而遂自立焉故春秋于卫人特)
  (书曰立所以著擅置其君之罪于晋/绝其公子所以明专有其国之非)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a 页 WYG0180-0112c.png
  (叶氏梦得曰晋不/称公子未三命也)
  (张氏溥曰州吁宜杀天下知之晋不宜立天/下不知也春秋辨焉天下之父子君臣定矣)
  (案三傅同谓人为众辞晋非卫人所得立文定申/其说当矣独谓绝其公子则非也晋不氏自为非)
  (三命与翚挟无骇同例胡氏不知/未命不书族之义故立此义尔)
  (高紫超氏曰文定谓𨼆不书即位为首绌𨼆公以/明大法非也圣人欲正君臣之分不宜先自贬黜)
  (其君内无所承上不禀命之义于卫人/立晋之文𤼵之此与三傅前后俱吻合)
  (案积斋或问曰或谓晋后日淫乱故春秋不与其/立非也春秋与正而不与贤苟晋当立则立之安)
  (得预知其淫乱而不与其立乎愚于是而知宣公/烝夷姜之事诬也果有其事当于桓公之初年如)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b 页 WYG0180-0112d.png
  (此秽德彰闻之公子石碏岂宜立以为君况晋此/时出居邢国石碏又越境而迎立之创钜痛深之)
  (后岂有此/情理乎)
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a 页 WYG0180-0113a.png
 
  (啖子曰案此时桓公之母丧始终/正是考宫之时故知公羊说是)
初献六羽
 
 
 
  (胡傅书初献者明/前此用八之僭)
  (赵子曰鲁僭用八佾非一/朝事须因此减数时书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b 页 WYG0180-0113b.png
  (汪氏克宽曰乐舞之数降杀以两诸侯既降于诸/公则诸伯当降于诸侯而用二矣子男复何所用)
  (乎况礼经所记庙制堂制衮旒席数五/等诸侯皆同岂以舞佾而独异其制)
  (汇纂以用六为善盖本孔颖达善其复正之说不/知书初献所以明八佾之僭书六羽所以明妾母)
  (之僭无所/为善也)
六年春郑人来输平(输左/作渝)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9a 页 WYG0180-0113c.png
  (汇纂曰渝平输平三傅互异左以渝平为更成公/榖以输平为隳成考前年公子翚伐郑有憾而未)
  (平则更成之说于义为近但左氏谓变前恶而为/和好则渝与平为二意叶氏胡氏诸儒多主公榖)
  (作输而训输为纳言其纳平于我而变更前恶/之意亦在其中文从公榖义从左氏似为得之)
  (叶氏梦得谓郑厚财币以求平/于鲁如晋饥秦输之粟相似)
冬宋人取长葛
 
 
  (汇纂曰经书冬左傅作秋杜氏预为秋取冬告引/八年齐侯告成为证其义甚明刘氏敞谓左傅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9b 页 WYG0180-0113d.png
  (月与经不同者多或丘明作书杂取当时诸侯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故经云冬傅谓之秋)
  (似亦/有理)
  (案春秋时诸侯惟晋用夏正先儒谓晋封太原因/唐虞故俗理或然也此系宋来告宋为殷之后当)
  (用商正亦/当差一月)
七年滕侯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0a 页 WYG0180-0114a.png
 
  (啖子曰附庸之君及真夷狄皆有名况/滕国文王之子孙虽至微弱岂无名乎)
  (程子曰不/名史阙文)
  (胡傅滕侯书卒何以不葬怠于礼弱/其君而不葬者滕侯宿男之类是已)
  (家氏铉翁曰不名不葬诸说不同愚谓不名史失/其名不葬鲁不往会是以失书不容凿为之说)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0b 页 WYG0180-0114b.png
 
 
 
  (啖子曰不言执者尊天子之使故云伐也若言不/与夷狄执中国其书夷狄侵伐灭入者岂皆是之)
  (乎又曰若卫实伐天子之使改之/曰戎是为卫掩恶也如何惩劝乎)
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祊公榖/作邴)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1a 页 WYG0180-0114c.png
 
 
 
  (啖子曰郑人请祀周公己不近人情泰山非郑封/内本不当祀又何释乎宛不氏案不命之卿来鲁)
  (例名之不必/以贬立说)
  (案程氏端学曰经于隐八年书郑伯使宛来归祊/而郑伯以璧假许田乃在桓公之世与此别无关)
  (涉安得信傅而疑经赵氏鹏飞谓归祊至假许已/历五年岂至是而后责偿胡氏宁谓果易许则许)
  (当即时以归安得须郑伯假之而后与盖前日郑/有宋兵而归祊以结鲁后日郑乘鲁有篡弑之隙)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1b 页 WYG0180-0114d.png
  (而假许田以要鲁合之啖子之说则左氏信诬也/左氏好以两事合作一事生出牵扭不独此一事)
  (为然/也)
无骇卒
 
 
 
 
  (家氏铉翁曰春秋有未死而赐族者若季友仲遂/是也亦有虽为卿而竟不赐族者如挟柔溺之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2a 页 WYG0180-0115a.png
  (无闻者是也无骇以名行及其死则赐之族以王/父字为族是也春秋初年周制犹存故有未赐族)
  (之大夫其后大夫世其官无/不赐族而周制几于埽地矣)
  (李氏廉曰公榖以为罪无骇入极而贬之/又以为隐不成为君故不爵大夫皆无据)
十年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2b 页 WYG0180-0115b.png
 
  (程子曰戴郑所与也故三国/伐之郑戴合攻取三国之众)
  (赵氏鹏飞曰戴斗其前郑扼其后一举而取三师/赵伯循疑郑之孤兵不能取三国之众更以为郑)
  (伯乘危取戴戴为郑之附/庸既属于郑何必取哉)
  (贺氏仲轼曰郑人之忿在三国而不在戴故因其/在戴而伐取之左氏曰郑伯围戴克之取三师焉)
  (是/也)
  (汇纂曰公榖谓郑因三国之力以取戴胡傅谓四/国已斗郑乘其敝一举而兼取之俱于情事未尽)
  (合独程子用左氏取三师之说以为郑戴合/攻尽取三国之众诸儒多从之于经旨为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3a 页 WYG0180-0115c.png
 桓公
二年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3b 页 WYG0180-0115d.png
 
  (啖子曰古者大夫犹皆乘车其妻安得在路使人/见其貌盖以旧言孔父义形于色而作傅者以为)
  (女色之色遂/妄为此说耳)
  (赵子曰按孔父之事自是史册载之非殇公自书/何关君之不忍乎又曰不称名为祖讳春秋乃鲁)
  (国之史非夫子家/傅安得祖讳乎)
  (孔氏颖达曰春秋之世有齐侯禄父蔡侯考父/季孙行父卫孙林父皆是名故杜以孔父为名)
  (汇纂曰榖梁以孔父为字赵氏匡驳之是矣左氏/以父为名杜氏预因为罪孔父之说亦非也惟刘)
  (氏敞君前臣名之说最为精当故/程子及苏氏辙胡氏安国皆用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4a 页 WYG0180-0116a.png
  (案孔氏历引春秋之世以父为名者确有證据而/刘氏君前臣名之义尤精盖古人有祖孙同谥者)
  (如春秋之世有滕文公而孟子时亦有滕文公是/也亦有祖孙同名者如桓八年书天王使家父来)
  (聘而幽王时先有作诗之家父是也家父亦是名/而非字节南山诗自谓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岂有)
  (不自称其名者乎/则父之为名益信)
秋七月纪侯来朝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4b 页 WYG0180-0116b.png
 
 
  (刘氏敞曰春秋虽乱世至于兵革之事亦慎用之/杞来朝鲁有少不敬未宜便入其国左氏误纪为)
  (杞遂生不敬之说尔榖梁谓谨而月之亦非也六/年冬纪侯来朝是宜责之尤深深则宜日反书时)
  (何/哉)
  (李氏廉曰公羊注谓加封百里榖梁注亦以为盖/时王所进是皆不知纪子伯为阙文之故尔互见)
  (隐二年/盟密)
蔡伯郑伯会于邓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5a 页 WYG0180-0116c.png
 
 
 
 
  (汇纂曰公羊以为邓与会正合隐元年盟宿之例/杜氏以邓为蔡地孔疏遂谓邓国去蔡甚远蔡郑)
  (不宜远会其国都且因惧楚始为此会何当/反求近楚小国与之结援其说似更有理)
冬公至自唐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5b 页 WYG0180-0116d.png
 
 
 
  (胡傅常事何以书或志其去国踰时之久或录其/会盟侵伐之危或著其党恶附奸之罪桓公远与)
  (戎盟而书/至危之也)
  (孔氏颖达曰春秋公行一百七十六书至者/惟八十二其不书者九十四皆不告庙也)
  (汇纂曰告则书不告则不书杜注孔疏甚明诸家/纷纷或以为远或以为久或以为危或以为幸失)
  (之凿/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6a 页 WYG0180-0117a.png
  (黄氏仲炎曰隐盟戎不致此何以致榖梁曰危之/是不然危桓而不危隐其说不通矣盖春秋以与)
  (戎盟为耻隐不致隐犹有不得已之意焉桓策勋/于庙是不耻其所耻故即其实而致之以志桓之)
  (罪/)
三年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6b 页 WYG0180-0117b.png
  (刘氏敞曰命于天子正/也诸侯自相命非正也)
  (张氏洽曰当时王不能命伯而欲自为伯故于此/彼此相命以成其私逮至战国魏齐会于浊泽以)
  (相王其后齐秦约共称帝自相命而至于相/王自相王而至于相帝僭窃之渐势必至此)
  (案公榖皆以胥命为善荀卿亦言春秋善胥命诸/儒多从之而赵氏匡言凡会遇并是不盟约言而)
  (退何得独异此文且二君又并非贤君据经文直/讥其无人君之礼尔至张氏洽申刘氏敞之说而)
  (极言其僭窃所至朱子谓/其有理故汇纂亦并存之)
  (案齐僖卫宣自此年后无一事当于人心齐则谋/纪卫背鲁于桃丘而更助齐与鲁战则此胥命乃)
  (结党行私尔/何善之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7a 页 WYG0180-0117c.png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赵子曰岂有正当祸乱之时而暇竞使人赴告即/使再赴夫子亦当审定其实日何乃总载之公榖)
  (又谓狂而出人君虽狂而去亦当有臣子从之岂/有人君走出臣下不追逐至昧其死日乎总之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7b 页 WYG0180-0117d.png
  (傅不知有阙文之义故多造事端此盖经文甲/戌之下当记陈佗作乱之事而今简脱之尔)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仍榖梁/作任)
 
 
  (汇纂曰左氏以为弱公榖以为父老子代从政胡/傅以为讥世官其义盖相因程子谓仍叔承命而)
  (使子代行则是仍叔自使其子何以/称天王使耶汪氏克宽驳之是矣)
  (黄氏仲炎曰经称武氏子仍叔之子以乳臭之童/而任邦国之政子产所谓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冬州公如曹六年春正月寔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8a 页 WYG0180-0118a.png
 
 
 
 
  (张氏洽曰记礼者曰天子曰非佗伯父实来成二/年傅王曰所使来抚予一人而巩伯实来今案书)
  (州公曰实来以其/不复国而略之也)
  (汇纂曰三傅皆以实来为州公来程子及胡傅亦/同惟三傅以实来为承上文而程胡以实为州公)
  (之名张氏洽独主三傅之/说引證实来甚为详核)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8b 页 WYG0180-0118b.png
  (案以实字为虚字张氏之说极为弄巧汇纂取之/未审何故泰山孙氏曰阙文也师氏曰不应踰时)
  (隔年而书实来岩晦黄氏亦谓当如郭公夏五/之𩔖简编脱误据诸儒之说断宜从阙文为是)
  (方氏苞亦曰如左氏之说则当书遂来奔或州公/自曹来奔如郑詹自齐逃来之例可也宋华元出)
  (奔晋宋华元自晋归于宋事以连及尚再举其名/况事不相属时年已隔而径省其文使辞旨不可)
  (别白乎此经文有阙傅/者傅会而为之说也)
蔡人杀陈佗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9a 页 WYG0180-0118c.png
 
 
 
  (赵子曰按左傅佗杀太子之贼故经不以人君称/之公榖不达此意妄云淫于蔡淫猎子蔡不近人)
  (情胡傅佗立踰年不成之为君者讨贼之词也书/蔡人以善蔡书陈佗以善陈善蔡者以蔡人知佗)
  (之为贼善陈者以/陈国不以佗为君)
  (方氏苞曰春秋之初先王之泽未泯人心正理犹/存故蔡人不以佗为陈君而杀之凡篡贼而称君)
  (者见臣子不能复雠邻国不能讨乱而成之为君/也有一人能知其为贼而加刃焉则不问其情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29b 页 WYG0180-0118d.png
  (公私而皆以讨贼之义与之所以使/乱臣贼子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
 
 
 
 
  (赵子曰谷梁云疑故志之/此乃委巷之谈不近人理)
  (刘氏敞曰何以书贵也何贵尔世子也榖梁之云/圣人岂至此乎且诗云展我甥兮诗人信鲁庄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0a 页 WYG0180-0119a.png
  (齐侯之甥何有仲尼反疑/其先君为齐侯之子乎)
  (朱子曰桓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齐六年子同生十/八年桓公乃与夫人如齐则庄公诚非齐侯子矣)
  (案春秋此书乃为先君表其疑非疑先君为齐侯/之子也观夫人之至自齐及与夫人如齐并此处)
  (俱详书年月圣人未必不有意朱子之言亦自于/榖梁有取倘若不书又重以文姜之诉后世不成)
  (一重疑案乎以积斋或问独取榖梁之说曰左氏/所云乃春秋 为常事不书尔春秋直书变常之)
  (事子同生虽非变常然假此以/明非齐侯之子则是变常而已)
  (案赵氏鼎曰生子不书此何以书则榖梁之说为/得盖是时皆以同为齐侯之子故圣人因其生正)
  (其名而书之高氏闶谓齐襄文姜之淫盖在同生/之后此时未尝乱也使不书其生则事不别白郝)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0b 页 WYG0180-0119b.png
  (氏敬曰当时人疑庄公非桓公子故特书所生年/月以折群议方望溪曰圣人特书以正其为周公)
  (之裔又猗嗟诗小序庄公不能防闭其母人以为/齐侯之子也据四家及诗小序皆与榖梁说吻合)
  (则信合乎人心之同然矣赵氏刘氏/驳之非也家氏铉翁亦从谷梁之说)
七年夏榖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1a 页 WYG0180-0119c.png
  (赵子曰据诸失国之君惟随敌以归者则书名若/奔他国并不书名公榖之说非也此盖以其用夷)
  (礼尔诸侯失国自辱其身犹至书名况行/夷礼辱及宗庙见轻侪列而得不名乎)
  (刘氏敞曰杜云僻陋小国贱之侯伯之爵岂小哉/且上杞侯来朝虽不敬犹不书名计杞之国又非)
  (大于邓榖也又经书夏而/傅云春者傅以夏正记事)
  (方氏苞曰榖邓远国近于荆楚故鲁人视之如介/葛卢郳黎来而以名书傅谓失地之君故名非也)
  (失地之君不可以言朝先儒谓以朝桓故贬/亦非也朝桓而不名者多矣不宜同罪异罚)
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1b 页 WYG0180-0119d.png
 
 
 
 
 
 
 
  (赵子曰若合礼则常事不书左氏之说非也公羊/谓婚礼不称主人假令婚礼实不称主人即当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2a 页 WYG0180-0120a.png
  (至纪之日但称鲁命可尔来鲁未是婚礼何须不/称天王使榖梁谓不正其以宗庙之大事即谋于)
  (我必若实讥天王/言使不更昭著乎)
  (案赵氏匡所驳三傅之说极是但谓天子嫁女则/同姓诸侯为主逆王后无使诸侯为主之礼据庄)
  (十八年虢晋郑使原庄公逆后则同姓诸侯为主/确有可据鲁以周公之后为王主礼旧矣榖梁谓)
  (不正其即谋于我非也公羊曰言遂讥王不亲迎/而使鲁亦非也孙氏复谓天子不亲迎娶后则使)
  (三公迎之孔氏颖达谓文王亲迎太姒乃身为公/子迎在殷世未可据为天子之礼然则春秋何以)
  (讥曰讥专在祭公而不在王据经书祭公来与祭/伯来同例盖讥其私交也程子曰祭公受命逆后)
  (而至鲁先私行朝会之礼故书来而以逆后为遂/事责其不虔王命而轻天下之母此说最为得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2b 页 WYG0180-0120b.png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李氏廉曰逆后例三傅皆同独陈氏曰后归不书/此何以书详纪事也后妃为天地宗庙神民之主)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3a 页 WYG0180-0120c.png
  (俄而宗国亡焉是不可不详也此极有见六年冬/纪方托鲁请王命以求成于齐而公告不能今幸)
  (王有命鲁求昏之事故鲁亟为纪谋不待请王命/而遂使祭公逆之所以托纪而纪卒不免春秋详)
  (书纪事所以志天王/之弱而齐之不道也)
  (案此时不特鲁不得保其姻家并天王/亦不能保其后族春秋之世可知矣)
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3b 页 WYG0180-0120d.png
 
 
 
 
  (赵子曰鲁以周班后郑既是正礼郑虽小恨岂至/兴师即合当年搆祸岂有经五年之后方合诸侯)
  (报此小怨榖梁云前定之战非也言来者责三国/不当来尔不言及为内讳若果讳则但当不书败)
  (何须不/言及)
  (季氏本曰齐欲吞纪与郑卫合鲁则专意援纪者/也三国来战盖为此尔且鲁以援纪之故与齐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4a 页 WYG0180-0121a.png
  (亲自齐郑如纪之后与鲁不相/通已六年矣何由至齐为班耶)
  (卓氏尔康曰齐恶鲁为纪谋难则主兵者齐也郑/与齐同如纪卫又与齐胥命于蒲故三国来战)
  (案胡傅谓郑主兵而首齐犹卫州吁主兵而先宋/此主左氏而为之说尔其实非也郑系小忿国又)
  (小于齐卫乃于五年之后报此宿怨牵动齐卫大/国必不然矣且当日怒者郑忽与庄公无预也此)
  (时郑庄耄年忽又失宠明年即为突所篡方孤危/不能自立请师于齐者将庄公请之乎郑忽请之)
  (乎庄公岂能以子之故赫然兴师报此纤芥小怨/乎齐之欲图纪非一日矣盖齐都青州府之临淄)
  (而纪在青州府之寿光县逼近肘腋不并纪则齐/不得拓地一步故累年合郑以图之而鲁为纪纳)
  (后于天王齐僖犹畏名义终其身不敢加兵而心/怒鲁故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十年齐即为此)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4b 页 WYG0180-0121b.png
  (战盖因不敢犯纪而迁怒情事显然甚明也观经/文以齐为首而赵氏匡与季氏本之说亦可互相)
  (𤼵明刘氏敞亦谓果郑人主兵经当先序郑以见/其罪何故反首齐以蔽匿郑恶且郑忽救齐之时)
  (经无鲁人往齐/者足明其妄矣)
十三年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
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5a 页 WYG0180-0121c.png
 
  (案左氏以为郑与宋战公羊以为宋与鲁战榖梁/以为纪与齐战赵氏匡独取榖梁之说曰据经文)
  (内兵以纪为主外兵以齐为主若实为郑宋而战/即当以郑宋为兵主何得主齐纪乎且责赂小事)
  (止当二国自不和无容诸侯为之战盖齐纪结雠/已久是年齐合三国以攻纪欲遂灭之公与郑救)
  (之而胜得免祸其踪迹甚明不然纪惧灭亡不暇/何敢将兵越国助鲁郑以增怨乎战而不地于纪)
  (也若助郑止当战于宋郑之郊无为战于纪郑厉/新为宋所立而去年遽与鲁及宋战今年又助纪)
  (战则必为责赂多之故尔案赵/说极是孙氏觉及胡傅俱因之)
  (刘氏敞谓前年鲁及郑伐宋战于宋地故宋今岁/来报怨战于宋时在其城下可得言战于宋今亦)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5b 页 WYG0180-0121d.png
  (战于城下不可得言战于鲁故不举地此主公羊/之说春秋考异邮所云战在鲁之龙门民死伤者)
  (满沟是也据此则亦当以来战为文不得言及及/者我及之也赵子曰不地者在纪都也无他义谷)
  (梁说/是)
十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6a 页 WYG0180-0122a.png
  (张氏洽曰常事不书今书者以壬申有御廪灾之/变遇灾而惧未可以遽有事于祖考况祭祀用夏)
  (时此八月乃夏之六月未当时祭何/为汲汲然以四日之间遽举尝祭乎)
  (李氏廉曰三傅惟榖梁得之公羊以为不如勿尝/而注者以为宜废祭自责谬矣左注尤失实苟不)
  (害何必书乎故胡氏不/时不改卜之说从赵子)
十五年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6b 页 WYG0180-0122b.png
 
  (吕氏大圭曰或疑宋既责赂于突而伐郑不当又/纳突遂以为伐突救忽春秋诸侯离合之不常多)
  (矣但据经伐郑二字则突/在栎忽在郑为伐忽明甚)
  (汇纂左氏以为纳厉公是也注公羊者谓善诸侯/征突不知忽方在郑突尚居栎安得以伐郑为征)
  (突乎榖梁曰疑辞夫会而后/伐则谋已定矣有何疑乎)
十六年卫侯朔出奔齐
(左/)二公子以伋寿故(公/羊)卫侯朔何以名得(榖/梁)朔之名恶也天子
 怨惠公十一月左 罪于天子也   召而不往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7a 页 WYG0180-0122c.png
 
 
 
  (家氏铉翁曰朔杀兄篡国罪固当逐是以名以奔/之而庄六年王人子突救黔牟春秋善之则知朔)
  (以有罪见黜于王而黔/牟之立实王所命矣)
  (汇纂曰左氏以为二公子所逐公榖以为得罪天/子张氏洽兼而用之谓朔立已五年二公子不能)
  (独逐之必因王室欲讨而后二/子得行其志其说与情事甚合)
十七年蔡季自陈归于蔡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7b 页 WYG0180-0122d.png
 
 
 
 
 
 
 
  (家氏铉翁曰公羊以献舞与季为两人左氏谓季/即献舞诸儒多从公羊之说谓季以让国而出献)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8a 页 WYG0180-0123a.png
  (舞既立季乃自陈来归所以贵而书字与闵元年/季子来归义同夫献舞失国之君季乃让国之贤)
  (两人贤否具见书法木讷/乃是左氏而非公羊舛矣)
  (汇纂曰蔡季非献舞杜误合为一人耳左氏止曰/召蔡季于陈蔡季自陈归于蔡而已未尝谓立以)
  (为君也先儒并主何氏之说而/家氏铉翁断以书法尤为可信)
  (案榖梁及范注意亦与杜/氏同学者从何说可也)
十八年葬我君桓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8b 页 WYG0180-0123b.png
 
 
 
 
  (霞峰华氏曰贼在内必讨而后葬仇在外可葬而/后讨讨而后葬非慢于葬也以葬为之限也急于)
  (讨贼不容一日缓缓之则逸矣葬而后讨非缓于/计也仇在外臣子之力不能即复责以必复仇而)
  (后葬苟其仇非岁月可复是将久弃其亲而不葬/也故宽其期于葬后然非曰仇在外可以不讨也)
  (枕戈待旦誓弗与共戴天此志可一日忘乎下此/如夫差之报越三年而后复之其亦可也如曰仇)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9a 页 WYG0180-0123c.png
  (在外非臣子之力所能复春/秋从而恕之非圣人之心矣)
  (案高紫超氏之论/极精详见凶礼)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39b 页 WYG0180-0123d.png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一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0a 页 WYG0180-01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二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三傅异同表
 庄公
元年春王正月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0b 页 WYG0180-0124b.png
 
 
  (陆氏淳曰左氏云文姜出母以得罪去国犹曰不/忍父为他国所弑其情若何不举其大而举其细)
  (非通/论也)
  (刘氏敞曰原左傅此意当为文姜与桓俱行未有/至文故云出尔不知夫人行不以正者至皆不书)
  (也且文姜弑君自绝于鲁庄公何故不忍即位乎/庄公不忍即位文姜感之而还则庄公己忘文姜)
  (弑其父矣何以文/姜又孙于齐乎)
  (汇纂曰左氏之谬陆氏淳刘氏敞驳之是矣胡傅/谓内无所承上不请命故春秋绌之亦非也隐庄)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1a 页 WYG0180-0124c.png
  (闵僖外俱书即位岂皆禀命于王若桓/若宣若定岂皆内有所受自当从公榖)
三月夫人孙于齐
 
 
 
  (啖子曰岂有先在齐而今书孙乎盖公羊见无夫/人至文故云尔不知夫人随丧而归以不告庙故)
  (不书榖梁亦言夫人先在/齐至练时始录之亦非也)
  (案公羊云/念母尤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1b 页 WYG0180-0124d.png
  (霞峰华氏曰案文姜于此不称姜氏而哀姜之孙/于邾则不去其姓氏于其以丧归则第书夫人氏)
  (而不称姜一绝之于孙齐之日一绝之于丧至之/日盖各因事垂训为万世法也文姜躬负大逆而)
  (孙而即归圣人曰此时义不当归也鲁之臣子义/不当使之归也是故于其孙齐绝之使知负弑逆)
  (之罪者虽其子继世而为君而生不得徇母子之/情而违大义哀姜孙而不归而以丧归圣人曰此)
  (时丧不当归也鲁之臣子义不得以其丧归也是/故于其丧至绝之使知与篡弑之恶者虽其身已)
  (见讨于方伯而死犹不得入先公之庙以辱宗祧/不绝之于其孙齐之日使文姜去而速反俨然为)
  (国母而后会禚会防会榖如齐师享祝丘出入无/忌专制壸内虽欲复齐襄之仇其可得乎不绝之)
  (于丧至之日使哀姜以国母之丧归嗣后葬以小/君之礼禘太庙致夫人虽欲不越礼而为之其可)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2a 页 WYG0180-0125a.png
  (得/乎)
  (案华氏之论极精但此条去姜氏字是省文哀姜/书夫人氏是阙文非义所存也直因先儒之论而)
  (为之说尔范宁注榖梁乃谓哀姜杀子之罪轻故/曰夫人氏第去姜以贬之文姜杀夫之罪重故全)
  (去姜氏此轻重之差夫杀夫与杀子同一弑君范/氏之说直儿童之见更不可通矣书法只在一孙)
  (字此外不必/多生枝节)
夏单伯逆王姬(逆左/作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2b 页 WYG0180-0125b.png
 
 
 
 
  (汪氏克宽曰左氏惑于成襄昭之经书单子故云/尔然周有祭伯祭叔岂可以郑祭仲亦周大夫乎)
  (汇纂曰三傅互异者折衷于经左氏以单伯为周/大夫故以逆为送然以庄十四年单伯会诸侯文)
  (十五年经书单伯至自齐之例考之/则单伯实为鲁臣当主公榖之说)
二年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3a 页 WYG0180-0125c.png
 
 
 
 
 
  (汇纂曰公榖皆以为邾邑杜氏独以为国详考经/文伐人之邑未有不系国者亦未有邑而书伐者)
  (则杜注为胜庆父公羊以为母弟杜氏以为庶兄/刘氏炫谓庆父欲同正嫡故以庄公为伯而自称)
  (仲理或然也要之经意所重恶庆父之得/兵权尔或国或邑或弟或兄皆非义所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3b 页 WYG0180-0125d.png
三年溺会齐师伐卫
 
 
 
 
  (陆氏淳曰左氏榖梁皆以不称氏为贬按例/不命之卿则不书氏不可别为义公羊说是)
  (案此纳卫朔也溺不书公子盖与无骇柔挟同例/为未命尔若会仇雠伐同姓抗天子则直书其事)
  (而罪恶自见不必/以去公子示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4a 页 WYG0180-0126a.png
五月葬桓王
 
 
 
 
  (刘氏敞曰公榖以为改葬非也若诚改葬春秋应/书改葬如改卜之类矣今不言改非改葬也固当)
  (据经/文)
  (张氏溥曰桓王崩七年乃克葬傅者疑其太缓遂/云改葬至春秋说云恒星不见夜明周人荣奢改)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4b 页 WYG0180-0126b.png
  (葬桓王冢则近诞矣考桓公十八年王室/有子仪黑肩之乱因乱而缓葬其或然欤)
四年纪侯大去其国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5a 页 WYG0180-0126c.png
 
 
 
 
  (案春秋复九世之雠圣人何尝有此意汉武帝执/此一语遂开西北边祸及平民殚财丧师流血千)
  (里公羊一言之/流毒至于如此)
  (又案公羊复雠之说全无义理无足深辨独程子/以大为纪侯之名盖从失地书名之例诸儒多从)
  (之霞峰华氏亦云圣人于纪多恕词然大法毕竟/以国君死社稷为正若书大去其国或疑圣人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5b 页 WYG0180-0126d.png
  (许之而张其词故程子以大为纪侯之名良有以/也然愚窃以大去者是伤悯之辞亦非张大纪侯)
  (也纪之图全宗社至矣不得已而去无所失道此/与太王之去邠何异大去如荀偃云大还妇人见)
  (绝于夫为大归盖一往不返之辞其伤之也至/矣积斋程氏谓于文则支于义则室殊属谬解)
齐侯葬纪伯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6a 页 WYG0180-0127a.png
  (刘氏敞曰如杜之说则谓春秋褒齐得礼者非也/逐人之君葬其夫人此正春秋所恶何谓以崇厚)
  (义乎榖梁曰吾女故隐而葬之非也若但云葬纪/伯姬如榖梁说可矣今曰齐侯葬纪伯姬则重在)
  (齐侯不在/吾女明甚)
  (案圣人书此罪齐亦以责鲁也鲁为伯姬父母之/国既不能救其国恤其丧反使齐侯假以为名居)
  (然告鲁鲁又腼然使大夫会葬此虽庶/民之家犹为可耻况堂堂有国之君乎)
五年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六年春王人子
突救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6b 页 WYG0180-0127b.png
 
 
 
 
 
 
  (刘氏敞曰左氏以立黔牟为不度非也王人子突/救卫春秋贵之则是黔牟王所欲立也篡王所立)
  (朔则有罪今朔不见贬而黔/牟顾先蒙恶岂春秋意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7a 页 WYG0180-0127c.png
  (赵氏匡曰公羊以不言纳朔为避王据诸侯之心/实不避王而经文反为之隐避是党罪人也若以)
  (为为王讳其逆命则王室乱及尹氏立子朝犹不/讳不应讳此若云为鲁讳则成宋乱及纳子纠皆)
  (不讳亦无宜讳此盖因纳事/已著再书则烦冗故不书尔)
  (汇纂曰卫朔得罪于王而齐襄会者侯以纳之无/王甚矣故春秋皆书人以贬之子突左氏以为字)
  (榖梁以为名其以为褒救卫则一也孔氏颖达谓/二字而子在土者皆是字于理为近故当从左氏)
  (张氏洽曰春秋一经王旅之出而合司马/九伐之法者惟此一事故特书字以褒之)
  (案刘氏敞谓不言纳卫侯朔不与其纳也陈氏傅/良曰以朔入为重也伐郑纳突伐卫纳朔俱不言)
  (纳书入而已/矣义极精)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7b 页 WYG0180-0127d.png
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8a 页 WYG0180-0128a.png
 
  (刘氏敞曰如雨者言众多不可为数也左氏云与/雨偕非也杜氏注以如犹而言星陨且雨亦非也)
  (春秋记星陨为异耳夜中而雨何足记乎榖梁云/著于上见于下谓之雨以言雨螽可也以言雨雪)
  (则何著于上之有又曰著于下不见于上谓之陨/以言陨石可也以言星陨则何不见于上之有公)
  (羊之说尤妄语若实/尺而复无为不书)
  (汇纂曰此言陨之多也三傅之说俱/有未协刘氏敞皆驳之其义甚精)
八年夏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郕公羊/作成)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8b 页 WYG0180-0128b.png
 
 
 
 
 
  (刘氏敞曰公羊之说非也实共围盛改谓之成实/灭其国改谓之降实降于鲁独言降齐则是春秋)
  (非实录岂可傅世乎榖梁谓不使齐师加/威于郕其意欲以贬齐其实乃为齐文过)
  (吴氏澄曰说者谓鲁欲取郕而结陈蔡同伐陈蔡/不至乃藉力于齐案鲁弱于齐齐岂肯为鲁役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9a 页 WYG0180-0128c.png
  (亦何敢役之哉盖齐欲围郕而徵兵于鲁与/陈蔡尔郕畏齐而不畏鲁故独降齐师也)
  (案庄公亲仇雠而伐同姓郕又不服而降齐师师/久于外甘为雠役直书而罪自见经文本自直捷)
  (简易不知傅者何苦自生支离/左氏以为善公榖以为讳俱谬)
九年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左氏作/子纠)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49b 页 WYG0180-0128d.png
 
 
 
 
 
  (赵子曰莒近齐小国而襄公强而无道大夫如何/辄敢将公子奔之而获安乎杜注云并僖公之子)
  (尤非也若然则纠非雠人之子公纳之不应有深/讥故榖梁云襄被弑二公子乃出奔此说为正言)
  (皆襄公/之子)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0a 页 WYG0180-0129a.png
  (李氏廉曰子纠三傅皆以为当纳赵子程子胡氏/以为不当纳所以然者杜氏以子纠小白并齐僖)
  (之子而纠长故当立榖梁似以子纠为襄公子矣/而终以纠为兄故亦以为当立独程子用史记证)
  (之而定以纠为襄公子于是鲁纳雠之罪明定以/纠为小白弟于是纠不当立之义著然后纠不书)
  (子小白系齐管仲之不死鲁/之忘亲释怨皆得其说矣)
  (案左傅叔向谓齐桓为卫姬之子有宠于僖如此/则桓公与子纠皆僖公之子矣既非雠人之子春)
  (秋何故深罪庄公三傅及注疏并谓纠为兄为当/立如此则桓公为篡国之贼矣夫子何以许管仲)
  (之不死程子以纠为小白弟盖以孔子答子路子/贡之言以大义断之不第据薄昭与淮南王书也)
  (况公榖之经文纠不书子而齐小/白以国氏如郑忽曹羁之例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0b 页 WYG0180-0129b.png
十年二月公侵宋
 
 
 
 
 
 
  (黄氏仲炎曰赵子纂例又尽破三傅之说而曰声/罪致讨曰伐无名行师曰侵合是数说考之盖左)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1a 页 WYG0180-0129c.png
  (氏尝闻声罪之说而误以为钟鼓之声也不知春/秋书侵如齐侯侵蔡晋侯侵楚皆用大师而总数)
  (国若无钟鼓何以行师则左氏之说非也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其为色人民驱牛马斩木坏室者皆)
  (用兵必至之祸固无分于侵与伐则榖梁之说非/也侵伐虽异辞均之为挟私逞忿尔若谓侵为无)
  (名则伐岂有名乎当时诸侯如齐侯侵蔡晋侯侵/曹必谓其有附楚之罪而侵之亦不应无名也则)
  (赵子之说又非也惟公羊以为觕曰侵精曰伐其/说近之而未尽夫奉辞称罪而讨敌敌必请服不)
  (服则必出师以禦之是以经书伐者多至于战如/齐伐卫卫及齐战宋伐齐齐及宋战之类是也不)
  (奉辞称罪而但侵扰其疆埸故敌国不暇请服而/亦不及禦之是以经书侵者未尝至于战如齐人)
  (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盖疆场之事知之/后时追之已去矣故曰称罪而讨其国曰伐不称)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1b 页 WYG0180-0129d.png
  (罪而掠其/境曰侵)
十一年秋宋大水
 
 
 
  (陆氏淳曰外灾来告则书/二傅不达此意故各穿凿)
  (刘氏敞曰公羊云及我也春秋内鲁国而外诸夏/若水灾及鲁自可记鲁灾无为详宋而略我榖梁)
  (云王者之后案杞亦王/者之后何以不书其灾)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2a 页 WYG0180-0130a.png
冬王姬归于齐
 
 
 
  (陆氏淳曰案书其归为鲁主婚尔公榖皆云过我/榖梁他处即云为之中者归之与此自相反矣)
  (刘氏敞曰不书齐侯逆不见公非也鲁为王主婚/若齐侯来逆女而公辄不见何谓主婚矣其不书)
  (来逆者乃常事/自不书者也)
  (案鲁与齐不共戴天之雠非特不当主襄公之婚/并不当主桓公之婚特以罪有小大故书有详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2b 页 WYG0180-0130b.png
  (尔其馀为王主婚固多矣惟庄公之世/两书王姬归于齐所以见庄之无父)
十二年纪叔姬归于酅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3a 页 WYG0180-0130c.png
              (志/)
  (陈氏深曰公羊云徒归于叔师氏以为未详而谓/纪侯既卒叔姬归于父母之国可也嫂叔不通问)
  (况可归于叔乎盖讥之东海亦谓失以礼自防之/义然叔姬当隐七年归纪至此已三十四年纪国)
  (已亡归酅奉祀以终其身非其妇节可重/圣笔何故书卒又书葬以为妇道之劝乎)
  (霞峰华氏曰积斋谓叔姬不当归酅盖泥于春秋/所书必皆失礼之事故触处多碍至泰山孙氏谓)
  (归为嫁辞以伯姬之媵而归于叔非其所归乱也/则悖谬之甚叔姬此时年近六旬老而归酅不忘)
  (其故奈何/以乱责之)
十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齐侯榖/梁作齐)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3b 页 WYG0180-0130d.png
 
 
 
 
 
 
  (汪氏克宽曰桓率诸侯以平宋乱宋公决不/以微者会邾小国尤不敢以微者会公侯)
  (李氏廉曰春秋始伯之书有三北杏独书/齐侯曹南独书宋公城濮独书晋侯是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4a 页 WYG0180-0131a.png
  (汇纂曰榖梁作齐人据李氏廉始伯之辞例以曹/南城濮则当作齐侯为是四国称人何氏休谓为)
  (微者案春秋时诸侯列于会而位乃定左氏谓平/宋乱则宋人为宋公无疑馀可知矣或以称人为)
  (贬辞或以为众辞以为贬者天子锡命之法/以为众者诸侯推戴之情二说相兼始得)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4b 页 WYG0180-0131b.png
 
 
 
 
 
 
 
  (赵子曰桓公未尝侵鲁地及盟后未尝归鲁田且/庄公与齐大雠襄公之时犹欢好不绝不应至桓)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5a 页 WYG0180-0131c.png
  (公却生/雠怨)
  (孙氏觉曰齐鲁不和久矣于是齐桓求伯欲与鲁/平故为柯之盟左氏曰始及齐平是也公羊载曹)
  (刿劫盟经无其事赵子曰/其事迹既妄不可以训)
  (汇纂曰公榖皆以不日为信案𨼆元年盟密庄九/年盟蔇经不书日榖梁曰其盟渝也至扈与葵丘)
  (桓盟亦有书日者则又迁就其说或以为危之或/以为美之何前后之屡相互异如此朱子谓以日)
  (月为褒贬穿凿得全无义理者此𩔖是也日不日/皆因史旧文假令旧史所无圣人安得而强加之)
  (乎/)
十四年夏单伯会伐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5b 页 WYG0180-0131d.png
 
 
 
 
  (俞氏皋曰单伯鲁卿元年逆王姬者左氏以为周/卿故误逆为送至是又附成其说不知周有单子)
  (非单伯也若是周之单伯则当书曰天/王使单伯会伐宋不当如此书法矣)
十六年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
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公羊作/公会)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6a 页 WYG0180-0132a.png
 
 
  (霞峰华氏曰春秋书同盟十有六其二齐桓其十/四晋说榖梁者曰齐盟二皆同尊周晋盟十四皆)
  (同病楚说左氏者曰言同盟服异也说公羊者曰/书同盟志同欲也胡傅有二例或以同欲而书同)
  (或以恶其反覆而书同四说者通于此或不通于/彼至文定则自相矛盾几棼如乱丝惟刘原父曰)
  (同所以名盟焉耳一言决千古之疑矣知同盟为/当时命盟之名则春秋之书同盟不过直书其事)
  (而其不书者亦当时自不以同盟为名而非圣人/创立一例以褒贬之也文定于二幽之盟则曰志)
  (诸侯同欲而书同视他盟为愈是圣人与之也于/虫牢则曰特书同以见其皆不臣是圣人恶之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6b 页 WYG0180-0132b.png
  (予之而书同恶之而又书同朱子谓此后世舞/文弄法者之所为曾圣人之春秋而有是哉)
  (又曰春秋之书同盟恶其无王命而行天子同盟/之礼也觐礼天子以会同之礼见诸侯诸侯不协)
  (则有盟为坛祀方明方伯临之谓之同盟齐桓非/受命之伯而行其礼僭也逮其后且至以大夫而)
  (行同盟之礼矣春秋于幽之盟讳不书公谨其始/以示贬所谓直书其事而自见也夫同盟之名昉)
  (于周礼仪礼其来旧矣论者以为圣人特加之名/或以为予之或以为恶之后人将何所取准乎)
  (黄氏仲炎曰盟而加同者录当时载书之辞尔葵/丘盟曰凡我同盟之人盖同盟之辞在当时有之)
  (非孔子新笔也即是以知凡载书曰同盟于某孔/子修之亦曰同盟无此字则不书也说者多曰同)
  (欲同盟于清丘而卫将叛盟同盟于断道而鲁不/肯盟同盟于平丘而齐不受盟岂得谓同欲也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7a 页 WYG0180-0132c.png
十七年春齐人执郑詹
 
 
 
 
 
  (李氏廉曰左氏说是公榖以詹为佞人此无据之/言杜氏以称人为贱之榖梁又以称人为与齐皆)
  (非公羊又以为鲁信用詹计取齐淫女卒/为后败故甚其受佞其说出纬文不可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7b 页 WYG0180-0132d.png
  (汇纂曰公榖以为佞固非左氏以为不朝夫同盟/未逾月乃遽责其不朝可乎孙氏复为盟未归而)
  (见执以陈辕涛涂/例之情事颇合)
  (案詹不氏与柔挟同盖大夫之未命者书执罪齐/也书逃罪詹不能守节也僖七年傅曰郑有叔詹)
  (堵叔师叔三良为政称曰/三良则知佞人之说非矣)
十八年公追戎于济西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8a 页 WYG0180-0133a.png
 
  (刘氏敞曰公羊谓大其未至而豫禦之非也若未/至而禦何谓之追乎榖梁谓不使戎迩于我戎若)
  (不来公则无追又云于济西大之亦非也既不言/戎之来又不言济西则当但云公追戎矣安知追)
  (之于何/所乎)
  (汪氏克宽曰春秋书追二追戎济西讥其在境而/不能预备也追齐师至酅讥其出境而弗敢及之)
  (也/)
  (汇纂曰左氏云讳之盖讳其无备意与胡傅/同若公谷大之之说则非也刘氏驳之甚明)
  (程氏端学曰春秋书此义在/于远追耳非讥其无备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8b 页 WYG0180-0133b.png
十九年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9a 页 WYG0180-0133c.png
  (刘氏敞曰公羊以陈人为陈侯果如是春秋无故/贬损陈侯使从人称盖陈人特陈大夫耳谷梁云)
  (辟要盟鲁诚欲自托于大国者岂敢以/媵妇之名而遣使者以取戾于霸主哉)
  (李氏廉曰鲁大夫书遂始于此僖三十年公子遂/遂如晋襄十二年季孙宿遂入郓大夫专国之渐)
  (也公羊以为善榖梁以/为鲁实使之皆非经旨)
  (黄氏士炎曰公羊谓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则专之可也汉廷议论多祖其说而不知其)
  (非也春秋之乱正由臣下擅主威大夫窃国命故/特书大夫遂事以垂戒于万世就使结真能安国)
  (家而矫命已为可罪况秋与齐宋盟而/冬受齐宋之伐则所谓安者奚在乎)
  (案公榖皆以为鲁女媵陈侯之妇程子则谓鄄之/巨室嫁女于陈人结以其庶女媵之积斋或问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59b 页 WYG0180-0133d.png
  (如此则经当书公子结之女媵鄄人之女于陈遂/及齐侯宋公盟不当如今所云也结既为媵自然)
  (知为鲁女矣积斋所驳极是鄄是卫之东地正义/谓陈取卫女为妇鲁使结送媵向卫至鄄闻齐宋)
  (为会将谋伐鲁因舍其本职遂与二君会盟齐宋/以其非君命而怒陈以其送女之不终而怒故冬)
  (各来伐据此说极有理但陈人终当作陈侯若是/陈之大夫娶妇鲁无用以国君之女往媵若说鄄)
  (之巨室嫁女陈人陈更无为以微者之失好而怒/也况巨室嫁女而结女为媵何须亲送即送亦极)
  (细事何足重烦圣笔人字或系侯字之误耳或以/其为下事起故称人以略之未可知 程子尝言)
  (大夫无内主则家道不立故不得已而再娶如此/则大夫无媵矣陈人安得有媵而说自相违反)
二十年齐大灾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0a 页 WYG0180-0134a.png
 
 
 
  (啖氏助曰灾天火也若以大灾为/大瘠新宫灾亦可云新宫瘠乎)
二十二年肆大眚(公羊眚/作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0b 页 WYG0180-0134b.png
 
 
 
  (刘氏敞曰经云肆大眚而公羊谓之忌省其文与/其理不可训解盖不足辨榖梁曰为嫌天子之葬)
  (文姜存时犹莫之讨今/死矣反待天子而葬乎)
  (案公谷之说不同皆以连下葬我小君文姜立义/故各生如此穿凿赵氏匡曰赦自赦葬自葬肆大)
  (眚者讥其纵释有罪尔程子谓/凡赦何尝及得善人此说是也)
二十四年大夫宗妇觌用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1a 页 WYG0180-0134c.png
 
 
 
 
 
 
  (胡氏宁曰讥同见也故不称及/若大夫不觌只书宗妇觌足矣)
  (汇纂曰古者仕于其国有见小君之礼则夫人始/至而大夫见之固亦礼之所有榖梁谓大夫不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1b 页 WYG0180-0134d.png
  (夫人与诸傅不合刘氏敞驳之为是公羊及胡傅/皆以宗妇为大夫之妻盖兼异姓言之杜氏以为)
  (同姓大夫之妇案襄二年葬齐姜齐侯使诸姜宗/妇来送葬诸姜是同姓之女则杜氏之说为正)
  (案左氏只言公使宗妇觌不言大夫而杜氏预谓/同贽俱见诸儒因攻杜氏谓杜氏解经一宗左氏)
  (不少违此乃不察而背之世岂有男女俱见之理/愚以庄公欲奢夸夫人丹楹刻桷无所不至唐高)
  (宗以百官命妇同宴于麟德殿/淫昏之君往往如此不足异也)
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 郭公(公榖皆以赤/归于曹郭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2a 页 WYG0180-0135a.png
 
 
 
 
 
 
  (赵氏匡曰公榖皆云赤盖郭公案郭公自是/阙文赤者曹公子文义都不相关误甚矣)
  (苏氏辙曰公榖皆云郭公赤失国而归于曹果尔/当书曰郭公赤出奔曹不当先书赤归于曹而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2b 页 WYG0180-0135b.png
  (继之以/郭公也)
  (案羁出赤归与郑之忽出突归同例赤盖挟戎以/篡嫡尔公羊谓曹羁为曹大夫三谏不听事属无)
  (据又公榖以羁赤一事分作两事连下/郭公又以两事并作一事迂拙不可解)
  (先儒或以为郭亡亡字与公字相似故误郭亡之/迹见管子书郭亡者言郭自亡与春秋书梁亡同)
  (例义/亦通)
二十六年曹杀其大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3a 页 WYG0180-0135c.png
 
 
 
 
 
 
  (赵氏匡曰公羊云不死于曹君假如不死节岂有/举国尽杀之乎榖梁曰无命大夫案例不命大夫)
  (被杀皆/称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3b 页 WYG0180-0135d.png
  (孙氏觉曰春秋杀大夫三十有八而不名者三非/贤之史失之也旧史失其名孔子安得而妄加之)
  (公羊云不名众也案春秋晋杀三郤犹悉名之安/得众而不名乎榖梁曰无命大夫宋杀大夫亦有)
  (不名者岂宋大国亦无/命大夫乎皆不通也)
  (案此春秋讥专杀大夫尔不名者系/孔子修成以后失之详见阙文表)
二十七年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4a 页 WYG0180-0136a.png
 
 
  (陆氏淳曰榖梁云不葬而曰葬案春秋前后无有/虚设其事以为义者且书葬之意直讥季友之行)
  (尔彼是陈国大夫/安得书其卒也)
  (刘氏敞曰公羊云辟内难此时去庄/公殁尚数年内难未作何辟之有)
  (汇纂曰人臣无境外之交季友越国会葬/故春秋直书以示贬公榖之说皆非也)
二十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
人败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4b 页 WYG0180-0136b.png
 
 
 
 
 
 
  (案左氏十九年秋王室有子颓之难五大夫奉子/颓以伐王不克苏子奉子颓奔卫卫师燕师伐周)
  (立子颓明年春郑厉公和王室不克执燕仲父以/王归处于栎又明年夏郑虢同伐王城杀子颓及)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5a 页 WYG0180-0136c.png
  (五大夫首尾凡五年而齐桓于是时方伐鲁伐戎/于王室之难若罔闻知天王亦不闻乞师伐卫到)
  (此已越十年卫君已易世矣乃始请师于齐齐桓/为之伐卫天王不应含忍于其父而蓄怒于其子)
  (齐桓不应坐视于卫朔称兵犯顺之时而兴师于/卫懿易代新丧之后且王室子带子朝之乱经文)
  (纪之详矣天王出居于郑则书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则书天王居于翟泉则书独子颓之事绝)
  (不一见说者谓襄王实启叔带之乱而惠王未有/过故为之讳据左氏所书惠王亦未得为无过且)
  (即使无过亦安得讳王猛敬王未尝有过不闻为/之讳也又云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此乃齐晋末)
  (世之事桓公创霸方新安得有此故知左傅之事/不足信学者以经断之可也公羊云卫未有罪何)
  (休注幽之会不至卫懿盖以丧服未终/故齐遽伐之故贬称人此义较平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5b 页 WYG0180-0136d.png
三十年齐人伐山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6a 页 WYG0180-0137a.png
 
  (程氏端学曰伐山戎安知其不命将献戎捷安知/其不自行乎吕氏大圭曰以僖十年齐侯许男伐)
  (北戎观之则伐北戎为齐侯亲往伐山戎为将卑/师少不然一齐侯也前伐山戎则称人后伐山戎)
  (则称侯前后自异谁能晓之又曰齐人伐山戎先/儒多以为齐侯又以为救燕使实齐侯经当书曰)
  (齐侯使实救燕经当书曰救燕今经书曰齐人又/不曰救燕则傅之说不然矣万世取信者经也据)
  (经考傅之真伪可也据/傅疑经先儒之大弊也)
  (汇綦曰榖梁以为善救燕以通职贡胡傅本公羊/贬之之说以为讥勤远略盖皆谓齐桓亲行而其)
  (实非也僖十年伐北戎则称齐侯以国语考之齐/桓亲伐山戎在伐楚之后盖即指僖十年之役耳)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6b 页 WYG0180-0137b.png
  (是时桓亲行故书齐侯此年不过遣将薄伐故循/将卑师少之例而称人至于会鲁济献戎捷邻封)
  (岁一相见恒事尔不足为齐桓亲伐之证也经不/书戎伐燕亦不书齐救燕则以书人为善救燕者)
  (亦非也救邢救许皆书于册/何独于救燕则没而不书)
三十一年齐侯来献戎捷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7a 页 WYG0180-0137c.png
 遗俘
  (赵氏匡曰据齐未霸之时尚不曾朝鲁今既为伯/主岂有自献戎捷乎必无此理但文误盖去年伐)
  (山戎当书齐侯此献捷当书齐人交互致误尔又/曰榖梁云戎菽也齐桓分菽豆与诸侯不近人情)
  (又捷者军得尔/安知是菽乎)
  (案公羊云过我齐在鲁北燕与/戎又在齐北伐戎无过鲁之理)
三十二年城小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7b 页 WYG0180-0137d.png
 (邑/)
  (高氏闶曰杜预以小榖为齐邑若然圣人亦当异/其文而系诸齐且公虽感齐桓之私岂肯为管仲)
  (城私邑昭十一年傅所称齐桓城谷而/寘管仲盖齐自有榖非鲁之小榖也)
  (赵氏鹏飞曰左氏因楚申无宇有齐桓公城榖而/寘管仲之言遂以此年城小榖牵合其事曰为管)
  (仲也杜氏因之遂以小榖为榖城夫榖城固齐地/而安可强改小榖为榖城耶李氏廉亦言经傅所)
  (称齐之榖凡六见皆止书榖无言小榖者且桓公/之有功于鲁在高子来盟之后庄公时未见有功)
  (之迹故当从榖梁孙氏复谓曲阜县西北有小/榖城孙鲁人终身学春秋小谷之为鲁邑明甚)
 闵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8a 页 WYG0180-0138a.png
元年公及齐侯盟于落姑
 
 
 
  (汇纂曰落姑之盟谷梁止曰盟纳季子而左氏以/为请复季友孰请之耶是时庆父当国闵公方幼)
  (庆父既不欲请闵公又不能请故陈氏傅良谓国/人为之吴氏澄谓国之世臣如石碏者为之卓氏)
  (尔康以为陈方为齐所厚季友援/陈人以请齐桓俱于情事颇合)
齐仲孙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8b 页 WYG0180-0138b.png
 
 
 
 
 
  (刘氏敞曰孙以王父字为氏此乃庆父之身也未可以称/仲孙且径实系之齐若之何谓鲁仲孙哉此不近人情之)
  (尤/者)
二年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9a 页 WYG0180-0138c.png
 
 
 
 
 
 
 
  (赵氏匡曰经但讥此时未当吉/祭尔非谓鲁便以此为常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69b 页 WYG0180-0138d.png
 僖公
二年冬十月不雨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
 六月雨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0a 页 WYG0180-0139a.png
 
 
 
 
 
  (案左谷梁皆以为一时不雨杜注范注文同公羊/则以为一月不雨馀月即有雨其不书雨者小雨)
  (不甚故也愚意左谷为是小雨亦止可言不雨耳/若单是一月不雨未是变常不足书也至积齐程)
  (氏截断冬十月春王正月夏四月为句从一时无/事书首月之例谓三不雨与上文不相蒙此又求)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0b 页 WYG0180-0139b.png
  (新而反凿不雨二字不蒙月定当蒙时则已非一/时无事无用书首月若悬空书不雨二字更似一)
  (年不雨无此书法也六月雨则榖梁谓喜雨者得/之盖周之六月是夏之四月正当播种之时甘霖)
  (大沛君民同喜故书若文公时三书不雨其一自/十有二月至于秋七月其二自正月不雨至于秋)
  (七月不书八月雨者八月为夏之六月此时苗已/枯死虽雨亦无用故不书八月雨也何休谓不雩)
  (而得澍雨亦非此时而雩正是合礼不书春秋书/雩二十一皆书大雩志其僭也 春秋雨书大旱)
  (皆在夏秋三不雨皆连秋言之周之秋今之夏故/为灾此书六月雨则正当孟夏自宜不为灾也)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1a 页 WYG0180-0139c.png
 
 
 
 
 
 
 
  (汇纂曰以为谋伐楚者左氏也公榖皆无/此意然下与伐楚事相近疑左氏说是)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1b 页 WYG0180-0139d.png
四年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2a 页 WYG0180-0140a.png
 
  (汇纂曰胡傅本公羊以为序绩诸儒多从之者但/屈完来盟其辞甚亢既盟之后楚人围许灭弦灭)
  (黄败徐桀骜如故而桓不能禁则/榖梁所谓得志为仅者岂不信哉)
八年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2b 页 WYG0180-0140b.png
 
 
 
  (案此三傅之说各不同公羊谬妄不足辨学者所/争论者左氏与榖梁之说耳杨氏士勋曰若如左)
  (氏之说则哀姜元年为齐所杀何为今日乃致之/其言似有理由是汇纂所徵引诸家悉主榖梁之)
  (说而其实非也木讷赵氏曰先君已死子安有见/母于庙之理不诘自屈霞峰华氏曰致夫人乃致)
  (死者非致生者也若如刘向云立成风则经当言/立夫人不当但言致夫人言致夫人语未明白且)
  (古无以子册母之礼泰山孙氏又谓以夫人之礼/致成风于太庙使之与祭将为主妇而祭乎将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3a 页 WYG0180-0140c.png
  (声姜为主妇而成风与助祭乎尤不可通矣其迟/至八年而后致者以哀姜丑声昭著僖公疑于其)
  (礼不敢即行故迟至八年大祭/始行之耳详见吉礼口号注)
  (又赵氏匡尽辟三傅之说而以夫人为声姜其言/曰僖公若致其母即当言夫人风氏不当但云夫)
  (人但云夫人者时君之妻耳且声姜更无书至处/故知因其至特设禘礼以为荣观无谬妄可笑设)
  (太庙盛礼以为媚悦夫人之计此与庄公之丹楹/刻桷何异僖公贤君岂宜有此高紫超氏曰夫人)
  (指哀姜断无可疑其不称姓谥而止称夫人正与/前书夫人氏之丧书法相照贬之至也得之矣)
  (高氏闶又谓五世之夫人莘老又谓声姜哀姜成/风程积斋尽绌诸家之说而独取赵氏殊不可解)
  (又赵氏木讷亦主声姜其言曰鲁禘文王僖娶于/伯主内以为荣也鲁祀文王外以为荣也此亦庄)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3b 页 WYG0180-0140d.png
  (公觌用币之意噫庄公之媚哀姜此是何等/丑事而乃辄以为比乎其说亦自露破绽矣)
九年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啖氏助曰齐舍亦未踰年君也何不云其/君之子故知榖梁国人不子之义是也)
  (张氏洽曰齐舍未踰年而称君以舍之正而与之/也霞峰华氏曰非也舍立五月而商人弑之君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4a 页 WYG0180-0141a.png
  (之位定虽未踰年称君献公甫卒而奚齐杀于丧/次未立乎位而为君则称其君之子而已设奚齐)
  (既立如舍之五阅月而被弑则春秋必/书晋里克弑其君奚齐如卓子之例矣)
  (程氏端学曰奚齐非弑逆之贼立虽不正则固晋/人之君也使里克弑之于既立之后则岂非弑其)
  (君哉且卓与奚齐皆庶孽何独于卓而书弑愚谓/榖梁国人不子之说非也先君既以为子国人安)
  (得不戴以为君若先君子之国人可以不/子之则权自下操五季末世大乱之道也)
十三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4b 页 WYG0180-0141b.png
 
  (案左氏僖十一年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十二年王讨王子)
  (带子带奔齐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明年春/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复王子带此言诸侯戍周)
  (亦为戎难故果如此齐桓之罪大矣夫子带以臣/伐君召戎入寇至焚掠畿甸在子带则属籍当绝)
  (在戎则必诛不赦乃桓公不闻出一旅助王以犯/甸之戎而为之求平以伐君之贼而为之求复是)
  (党逆抗顺末世朱全忠李茂贞所为曾谓尊周攘/夷者而出此乎且不伐戎于称兵犯阙之时而戍)
  (周于戎师既退之后齐之畏戎何其甚而管仲之/举动何其愚也况果有召戎伐王之事春秋何以)
  (没而不书彭山季氏谓左/传妄诞不足信有以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5a 页 WYG0180-0141c.png
十四年春诸侯城缘陵
 
 
 
 
 
 
  (陆氏淳曰左曰有阙榖梁曰散辞皆/不知前目后凡之例故多生穿凿尔)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5b 页 WYG0180-0141d.png
  (案左氏云淮夷病杞公羊云徐莒胁之贾逵据书/序谓徐即淮夷也木讷赵氏曰淮与徐大远于杞)
  (不啻千里之遥无病杞之理杞初国于陈留桓六/年迁于淳于在今密州淮夷则在今之泗州盖越)
  (鲁而后至于此岂有越鲁数百里而灭杞乎高邮/孙氏亦言徐莒小国何能胁杞使迁且经无其事)
  (未可/据也)
  (高紫超氏曰左氏淮夷病杞之说考之经文无明/据今案僖十二年之夏书楚人灭黄十三年之春)
  (书狄侵卫而于十四年春城缘陵疑缘陵为岩险/之地系楚狄出入往来必由之道故特城以控扼)
  (之与城楚丘之意略同尔若以为迁杞则莫能探/索其义矣大抵胡氏三城之说皆据傅文为断而)
  (不考于经之前后本末故有/傅义愈明而经义愈晦者)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6a 页 WYG0180-0142a.png
  (缘陵臣瓒谓即北海郡营陵县案营陵一名营丘/即今青州府之临淄县乃师尚父初封之地岂有)
  (以封杞之理其谬不待辨或云在今诸城县界总/因左氏缘陵迁杞之文而为之说耳桓六年淳于)
  (公如曹不复杞即并其地至襄二十九年晋人城/杞之淳于是杞都淳于始终未尝改无由中间迁)
  (缘陵又自缘陵复迁淳于/也足知迁杞之说为妄矣)
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6b 页 WYG0180-0142b.png
 
 
 
  (汇纂曰胡傅谓僖公爱女使自择配说本公榖然/僖公鲁之贤君声姜又有令妻之称岂肯听女自)
  (择配如果来朝为请昏则既朝之后必有纳币/逆女之事何俱不见于经耶故当专从左氏)
  (案啖氏助力主公榖之说谓鲁之淫风久行积渐/成俗季姬少见文姜之行遂至于此不足为怪诸)
  (儒自苏子由氏而下俱力辟之而从左氏是矣然/高紫超氏终以文定择配之说为未可尽非其言)
  (曰若如左氏之说则下文季姬归于鄫之书为赘/矣季姬归鄫与伯姬归纪书法一也其为出嫁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7a 页 WYG0180-0142c.png
  (辞非归国之辞可知也春秋于内女之归宁而反/国者例不复书而此独书季姬归鄫何为乎且果)
  (曰归宁也则去来当亦不过旬时今乃归宁于十/四年之六月而归国于十五年之九月纵怒其不)
  (朝而止之亦当于既朝而即归之何至羁留久远/若斯也然则于防之遇其为蔓草清扬之会可知)
  (矣然而僖公一听为之者必以此为牵丝之良姻/雀屏之佳话而不以为嫌也若以季姬为已嫁之)
  (女则夫妇相会于途固属常事而使之来朝亦闺/房相劝时有之言也何与于经世之大典而书之)
  (案高氏之言亦甚辨/当并存之以俟知者)
  (方氏苞曰内女适人者系国季姬书字而未系诸/国则女而非妇明矣及者内为志盖使自择配故)
  (得与鄫子遇也如左氏所傅则当书某月鄫季姬/来某日及鄫子会于防使鄫子来朝若卒然相遇)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7b 页 WYG0180-0142d.png
  (不由期约则当书季姬遇鄫子于防以是知公羊/所傅于经为合也明年季姬归于鄫以始嫁之辞)
  (书则此非归宁益晓然明矣/凡内女之归非失礼不书)
  (案孙氏觉高氏闶赵氏与权程/氏端学黄氏仲炎说皆从公羊)
  (家氏铉翁曰以书法观则明年九月归于鄫此始/嫁也僖公号贤君略无正家之法鲁之不竞实由)
  (乎/此)
  (叶氏梦得曰子产为郑不能夺公孙黑之强委禽/乃从徐吾犯妹之所欲以与子南其习俗有自来)
  (矣公羊以为奔则已甚择配/之说吾于子南之事徵之)
沙鹿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8a 页 WYG0180-0143a.png
 
 
 
 
 
  (姜氏廷善曰沙鹿山名阳平元城县东有沙鹿土/山阳平今大名府大名去晋地远僖公时晋犹未)
  (至于东方左氏卜偃之言盖属附会后儒遂/以为晋地非也公羊为天下记异者得之)
  (案沙鹿山名见汉书元后傅在今大名府元城县/东四十五里公羊以为邑榖梁以鹿为山足皆妄)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8b 页 WYG0180-0143b.png
  (也/)
  (又案沙鹿即五鹿元城郭东有五鹿之墟即沙鹿/地僖二十八年文公伐卫取五鹿则此时尚属卫)
  (地/)
十五年己卯晦震夷伯之庙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9a 页 WYG0180-0143c.png
 
 
 
 
  (赵氏匡曰春秋遇晦朔必书谷梁成十六年傅云/事遇晦书晦何得于此独名晦冥乎公羊云天戒)
  (之故大之岂有为天所罚翻乃书字尤为/非理大夫既死不更称名尔原仲亦是也)
  (案刘原父曰左氏云展氏有隐慝则夷为展氏之/谥非也大夫当系字于氏宁有称其谥遂舍其族)
  (之理据此则夷伯当为夷氏非展氏也若是展氏/当为柳下惠惠系圣人又当其身尚在二十六年)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79b 页 WYG0180-0143d.png
  (展喜犹受命于展禽何至有隐慝为天所罚至公/羊以夷伯为季氏之信臣尤谬是时季氏尚未得)
  (政又安有陪臣专/权僭立大夫庙乎)
十七年夏灭项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0a 页 WYG0180-0144a.png
  (啖子曰齐桓虽贤灭项非合义安得为之/讳且春秋岂可为齐讳而使鲁受恶名乎)
  (汇纂曰左氏之说相沿已久然以城楚丘之例推/之公榖以为齐灭者于理亦通盖不书齐者蒙上)
  (伐英氏之文也与襄十年春会柤夏灭偪阳同一/书法盖会淮之后齐以淮夷之事委鲁统率而自)
  (与徐人伐英灭项故僖公经略之久至于九月乃/归尔若胡氏安国谓灭项为季孙所为案是时季)
  (友已卒子无佚早亡行父年尚/幼稚然则灭项之季孙何人耶)
  (案汇纂主齐灭之说以此时季氏尚未执政尔然/项系陈州府项城县北距曹五百里齐更在曹北)
  (与鲁尚近于齐似涉风马牛/无越国鄙远之理须更参之)
  (方氏苞曰胡氏谓经末有书外灭而不言国者如/齐师灭谭是也亦未有书内取而直言鲁者如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0b 页 WYG0180-0144b.png
  (鄟取邿取鄫是也由此知项为鲁灭无疑其辨公/榖之误极是但以为季孙所为故不为讳灭则未)
  (安僖公时政未下移季友子无佚早亡行父幼稚/安能擅兵而灭国盖鲁宋恃齐交之固知桓志之)
  (衰故牡丘会罢而宋伐曹/淮之会罢而鲁灭项耳)
  (案齐之去项固远而鲁去今项城县尚全隔归德/一府宋实介其间势不能越宋取项意宋襄此时)
  (窥桓公不久将死急欲代齐霸而管仲又先殁故/牡丘会罢而宋即伐曹旋即诱鲁灭项欲分罪于)
  (鲁以挠乱霸略为自已出头地耳盖项地居宋西/南宋此时明以项饵鲁不然鲁不假道于宋无由)
  (灭项也其时季友卒而公子遂执政观后日伐齐/入杞邀功生事为宋所诱理当有之厥后地入于)
  (楚项氏世封于项其明证也/岂当日鲁灭之而不能有欤)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1a 页 WYG0180-0144c.png
秋夫人姜氏会齐侯于卞 九月公至自会
 
 
 
 
  (孙氏复曰考之于经无鲁侯见执之迹春秋虽曰/为内讳亦不全没其事若齐侯实尝执公亦当异)
  (辞以见之如公弑书薨而不地奔书孙使后人因/以可考今经无其辞则左氏未可据也若夫人因)
  (救解鲁侯而会齐侯圣人亦当恕之未可便加以/非礼之辞经言会齐侯于卞则非礼可知矣左氏)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1b 页 WYG0180-0144d.png
  (之说恐/未可信)
  (汇纂曰公以灭项而见止则夫人当往请于齐不/能致齐侯于鲁地公为齐所止而归则当书至自)
  (齐以见意不必/致会以没其实)
十八年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2a 页 WYG0180-0145a.png
 
 
  (李氏廉曰公羊以为善宋非也春秋凡书及者皆/恶之在主人而及客则非反已息争之道在客而)
  (及主又岂仗义执言之师乎故春秋书伐而战者/三独宋公以客及主乃变文以深贬之也榖梁之)
  (说精/矣)
  (霞峰华氏曰宋襄之所以为此战者其志在争霸/也而其所藉以为名者假齐桓托孤之说以纳孝)
  (公也春秋不书纳公子昭而但书伐齐则伐/丧而已矣此诛心之法也详宋楚争盟表)
十九年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鄫子会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2b 页 WYG0180-0145b.png
于邾己酉邾人执鄫子用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3a 页 WYG0180-0145c.png
 
 
  (李氏廉曰左氏以为宋公使邾执之若然春秋何/以不蔽罪于宋何休以为鲁本许嫁季姬于邾季)
  (姬淫泆使鄫子请已以此二国致忿临江刘氏亦/信其说而考之公羊传文本无此言不知何氏何)
  (据/)
  (家氏铉翁曰宋襄之为人好名而畏义方其为太/子以让国闻其后与楚人战欲以不禽二毛不鼓)
  (不成列而取仗义之名岂有用同盟国君于淫昏/之社无道若此者乎且春秋书法全不及宋故公)
  (谷以为非宋之罪赵氏/匡刘氏敞亦同此说)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3b 页 WYG0180-0145d.png
  (刘氏权衡曰宋使邾文公用鄫子此大妄也果尔/罪乃在宋不在邾今越宋理邾是为首恶者不诛)
  (而胁从者见讨也详验经文是邾国自为盟会鄫/子往参之因见执尔非复会向者曹南之盟也若)
  (即会向者曹南之盟应但/云如会不得言会盟于邾)
二十四年西宫灾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4a 页 WYG0180-0146a.png
 
 
 
 
 
  (孙氏觉曰是僖公所居之西宫以其在西故云西/尔公羊说是也谷梁以为闵宫案僖公继闵而立)
  (若实闵公何妨言新宫为/其已久何妨言闵宫乎)
  (案何休每于公羊本文之外另造事端如十四年/季姬使鄫子来朝公羊云使来请己何休遂生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4b 页 WYG0180-0146b.png
  (要遮淫泆又云季姬本许嫁于邾因此两国交忿/而至邾人用鄫子于社八年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公羊云胁于齐媵女之先至者何休遂生出僖公/本聘楚女为夫人后因胁于齐女而楚女废居西)
  (宫怨旷以至此年西宫灾以漫不相涉之事/牵合傅会可𤼵一笑不独此二事为然也)
二十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
师败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5a 页 WYG0180-0146c.png
 
 
 
 
  (案春秋于此战书日书朔以楚之骄横至此已极/故谨而详志之尔公羊云文王之战不过是谬哉)
  (刘氏敞亦云忠厚有德之用心虽师败国削犹/非其耻而以榖梁之说为悖者愚不解其何意)
二十五年宋杀其大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5b 页 WYG0180-0146d.png
 
 
 
 
 
  (刘氏敞曰公羊以为三世无大夫三世内娶案经/现书大夫则非无大夫明矣且君娶一卿而一国)
  (之内何得悉无大夫哉诡僻不经乃至于此榖梁/曰以其在祖之位尊之春秋非孔氏家牒何得擅)
  (讳其/祖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6a 页 WYG0180-0147a.png
  (孙氏觉曰不书/名简失之尔)
  (案公榖之妄不待言何休更谓礼不臣妻之父母/此出何经典闻天子有不臣父之文未闻不臣妻)
  (之父也此见汉世尊崇/后族遂妄造此语尔)
二十六年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胡傅凡书追者在境内则讥其无备追戎于济西/是也在境外则讥其深入追齐师至酅是也酅齐)
  (地/)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6b 页 WYG0180-0147b.png
  (汇纂曰侵书人追书师榖梁谓以公之弗及大之/盖谓弗及为怯故大齐师以讳其怯即刘氏敞所)
  (谓为公之弗敢及张之公羊以至酅为侈意亦如/此非如孔疏所云变文以美公能逐齐师也至胡)
  (傅谓齐为谖以为前书人见其弱以诱鲁后书师/是伏其众以邀鲁果尔则城濮柏举二役俱战书)
  (楚人败书楚师岂亦楚为谖以诱晋与吴耶惟孙/氏复苏氏辙谓不可言公追齐人故曰师似为近)
  (理/)
  (案至酅弗及胡傅深入之说为较得圣人之意鲁/以小国而敢与齐大国为仇乞哀于楚远交近攻)
  (穷追深入见公之不量力而黩武召外夷而陵诸/夏可耻之甚下连书如楚乞师以楚师伐齐取榖)
  (会诸侯盟于宋公子买戍卫仗楚之力惟命是听/合与国而与齐宋为难使非晋文之兴齐宋又将)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7a 页 WYG0180-0147c.png
  (折而入于楚周室之不亡几希矣盖自齐侯小白/卒至晋侯侵曹伐卫统计历十有二年中间连书)
  (数十事著楚頵暴横诸夏澜倒见晋文之一战而/霸为万万不可已或乃以复怨为晋文咎岂非信)
  (傅不信经/之过哉)
二十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公子买戍卫不卒戍
刺之楚人救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7b 页 WYG0180-0147d.png
 
 
 
 
 
  (赵氏匡曰公羊云致其意圣人不逆诈岂未行其/事而先致其意乎榖梁曰恶也凡书侵伐皆罪之)
  (何得再方/为恶乎)
  (家氏铉翁曰楚攻宋不已势将并兼文公首以救/宋为事春秋不间事而重举晋侯所谓言之不足)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8a 页
  (而重言之谓其先天下/之所难慰诸侯之望尔)
  (案侵曹伐卫胡氏以为讥复怨朱子又谓伐卫致/楚为谲皆非也曹卫以诸姬且又北方大国非如)
  (陈蔡弱小密迩于楚者而相率从楚为之羽翼此/门庭之寇势不得不先除何得以复怨讥之哉且)
  (其时陈蔡郑许从楚围宋矣曹卫又即楚鲁又乞/师于楚伐齐未即楚者独晋与齐宋而齐宋方有)
  (倒悬之急晋欲救宋则恐曹卫之议其后此即王/者用师义当先讨安得为谲文定又以书楚人救)
  (卫为予楚而讥晋尤非也唐用兵讨吴元济而王/承宗李师道救之岂得谓予其当救哉书楚人救)
  (卫益著卫从楚之罪书公子/买戍卫益见公党楚之非)
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9a 页
 
  (张氏洽曰郑杜恐臆说盖天子四望鲁比天子阙/其一故三望书曰犹言不当望而望祭也如使鲁)
  (望不出境何为言犹以讥/之公羊之说必有所傅)
  (汪氏克宽曰周官四望盖望四方今鲁三/望盖泰山在鲁西海在鲁东河在鲁北也)
  (庐陵李氏曰三望之异同左氏以为分野星及封/内山川公羊以为泰山河海榖梁以为海岱淮据)
  (三家皆不以三望为非礼止讥其舍郊而望此已/失之况望乃祭山川之名何得以为分野之星若)
  (三望为鲁之封内鲁所得祭则常事不书矣胡氏/独取公羊为得之泰山鲁所得祀河海非鲁封内)
  (也故不当祀犹/者可已之辞)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89b 页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二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0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三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文公
二年春王二月丁丑作僖公主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1a 页
  (案此后世祔庙除几筵之所以不一其说也左氏/则以三年为断榖梁则以练为断而仪礼士虞礼)
  (记云卒哭明日以其班祔郑康成注祔已主反于/寝郑盖据左氏之说以释仪礼而非仪礼之本文)
  (也至檀弓云殷练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盖/亦以周祔太蚤急于神其亲则仪礼之云祔盖即)
  (以卒哭之明日入主于庙矣殷练而祔即谷梁之/说也贾公彦疏仪礼又云惟祔与练祭在庙祭讫)
  (主反于寝其大祥与禫祭其主自然在寝祭之杨/士勋疏榖梁亦云作主坏庙不同时盖俱以左氏)
  (三年之说为是故为勉强迁就其说而均于本文/未顺总之祔有三说谓卒哭而祔者仪礼明日以)
  (其班祔是也谓练而祔者榖梁于练坏庙是也谓/三年而祔者左氏丧毕吉禘是也陆象山居母丧)
  (欲卒哭而祔除几筵其兄子寿疑之皆以书来问/朱子朱子告以仪礼注祔已主反于寝象山谓非)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1b 页
  (经之本文不足据信朱子痛辟之以为无论古礼/但今卒哭之后便除灵席孝子之心岂能自安后)
  (儒多疑朱子谓丧事即远有进而无退既祔庙而/复反寝特出郑氏之创说朱子乃弃经而信注可)
  (乎朱子又谓榖梁但言坏旧庙而不言迁新主安/知其非于练而迁旧主于三年而纳新主耶又谓)
  (祔与迁自是两事祔者祔于所当入之祖庙并祭/其祖是祖孙同庙而享至丧毕祖迁于高祖庙高)
  (祖藏于夹室然后奉新死者之主入庙榖梁谓坏/庙易檐改涂正是祔以后迁以前之事此更融左)
  (榖之说而一之与杨疏亦大同小异以明卒哭而/祔之必不可也汪氏克宽谓卒哭而迁庙遽用吉)
  (祭非人情故文定取榖梁之说家礼则告祔于卒/哭而祔庙于大祥于仪礼左氏盖两从焉开元政)
  (和二礼卒哭之后不祔庙至三年禫/后始祔自唐宋以后未之有易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2a 页
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
 
 
 
 
 
  (赵氏匡曰臣无外交之礼今死而赴/故书以讥左传曰礼非春秋之意)
  (陈氏傅良曰公榖/以为叔服非是)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2b 页
  (家氏铉翁曰周纲既替王臣外交死无不赴者春/秋皆削不书独书王子虎贤也自晋文之霸辞命)
  (多出于虎严重有法得训诰诸侯之体盖王臣之/贤有德者榖梁之说得之公羊以为尝会葬私矣)
雨螽于宋
 
 
  (王氏樵曰螽非上坠之物来多而坠故书雨见灾/甚耳既为灾则非坠而死矣左氏因雨字而生说)
  (耳/)
  (徐邈云禾稼既尽又食/屋之茅茨验尝有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3a 页
  (案果如左公羊之说则是螽不为/灾矣春秋何用书乎故当从榖梁)
四年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3b 页
 
 
 
  (汇纂曰纳币卿行则逆妇必非微者盖文公自行/也圣人恶其成礼于齐故没公不书以示贬榖梁)
  (得之而左氏非也公羊以为娶于大夫则失之远/矣先儒讥丧娶亦可兼用盖图昏于丧服而成礼)
  (于妇家所谓失礼/之中又失礼也)
  (程氏端学曰春秋称妇姜者三宣元年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成十四年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
  (齐皆以妇言之岂皆先成礼者哉盖称/妇者有姑之辞非以成礼而称妇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4a 页
  (案积斋之辨甚明晓汇纂斥左氏而从榖梁非也/从古人君无就婚赘婿之理此乃委巷之谈乌得)
  (以榖梁为是哉先儒又谓出姜不书至为文公禫/制未终思念娶事方逆而已成为妇未至而如在)
  (国中此因妇之一字遂并其不书至亦委曲以成/文公之罪此真所谓凭空捏造也然则左氏之说)
  (得欤曰亦非也逆者安知其非卿则常事不书春/秋书之者为十八年夫人归于齐立案也妇者有)
  (姑之称书逆妇姜以明其为嫡夫人非敬嬴之所/得比也春秋因末以原其本特书之以正襄仲及)
  (敬嬴之罪先儒又谓不称夫人不可为小君奉宗/庙其说正相反如此则圣人乃是为襄仲出脱是)
  (与于乱贼之甚/岂有此理哉)
  (方氏苞曰微者逆故不以名见不以夫人之礼致/于庙故不书至盖宣公之立也长此时敬嬴仲遂)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4b 页
  (之邪谋已萌文公昏懦不能察是/即他日子弑夫人大归之兆端)
七年宋公王臣卒宋人杀其大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5a 页
  (赵氏匡曰若以杀大夫众而不书名则晋杀三郤/郑盗杀大夫何又悉书乎若实杀有罪何不书死)
  (者之名左公羊/之说皆非也)
  (吴氏澄曰宋人者非一人也见国/乱无政而臣庶得以擅杀大夫也)
九年冬楚子使椒来聘(椒榖梁/作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5b 页
  (陆氏淳曰公羊云许夷狄案例凡未命之卿来鲁/皆书名无他义又文公巳前不书楚大夫者使命)
  (未通耳有何许之乎榖梁云以其来/我褒之圣人设教岂以来我则褒之)
  (案是时秦楚交病列国以鲁为周公之后故俱来/通好以为远交近攻之计楚欲图北方而来聘秦)
  (欲伐晋而归禭其情一也圣人书之以志夷狄之/窥伺霸业之中衰若以为慕义而予之商臣负滔)
  (天之恶岂区区一聘遂可/云与其洁不保其往乎)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6a 页
 
 
 
  (赵氏匡曰春秋之作以为经国大训一字之义劝/戒存焉若但以无忘旧好则书恐非圣人之训)
  (啖氏助曰僖公成风与惠公/仲子何殊公羊曰两人误也)
  (案榖梁之说诸儒多从之以为僖公以妾母称夫/人天子不能正而秦人能之故书法云云愚谓此)
  (义亦甚迂僻岂圣人欲正嫡妾之分必借秦人以/立义且秦之弗以成风为夫人于何而见也善乎)
  (文定之言曰宠爱仲子以妾为妻者惠公也故书/惠公仲子所以正后世为人夫者不可乱嫡妾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6b 页
  (分以卑其身尊崇风氏立为夫人者僖公也故书/僖公成风所以正后世为人子者不可行僭乱之)
  (礼以贱其父其/义大而精矣)
十二年春王正月郕伯来奔(郕公/作盛)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7a 页
 
 
 
 
 
  (赵氏匡曰诸侯嗣位未踰年称子岂有君父病而/不视死而不丧身未即位以邑出奔而称郕伯且)
  (郑忽曹羁莒展皆已即位及其出奔犹但称名况/未嗣位乎左氏之说非也失地之君例书名若以)
  (兄弟之国不名曹伯阳卫侯衎/何以书乎公羊之说亦非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7b 页
  (刘氏敞曰鲁但以诸侯逆之便谓之郕伯春秋遂/没其专土叛君之罪反谓之诸侯而尊之何以称)
  (不登叛人哉意者先郕伯以去年卒太子即位而/不能自安遂出奔以其即位日浅或谓之太子而)
  (左氏则误以为/太子出奔也)
杞伯来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8a 页
 
 
  (啖氏助曰左氏此傅大误当在成八年杞叔姬卒/之下误置此尔盖当时有杞伯请无绝昏之语而)
  (作傅者见此年有杞伯来朝又有子叔姬卒遂妄/置于此而更加请绝叔姬四字以牵合之其实此)
  (年来朝与子叔姬卒自是两事初不相关也成公/时叔姬自杞来归此是别一叔姬六年七年中杞)
  (曾使使来请无绝昏故八年杞叔姬卒九年杞伯/来逆其丧以归若此年子叔姬自是鲁女未嫁者)
  (尔与伯姬卒同/义无他说也)
  (案左氏于叔姬前后事多牵合因此年来朝与子/叔姬卒相连遂以叔姬为伯姬所求之妇以不系)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8b 页
  (杞为出而见绝又以成八年书卒之叔姬即杞桓/所请续为昏者夫八年之叔姬系五年来归见于)
  (经文为杞所出确有明据乃以一事分作两事遂/以杞为两出鲁女又以两事联作一事以两女系)
  (姊妹世岂有绝一姬复请一姬逮后姬续昏矣又/复出之至其丧而请之杞小国何肆无忌惮乃尔)
  (鲁又懦弱惟命是听耶其诬妄甚矣当以/公榖许嫁之说为是另有论附凶礼后)
  (啖氏又曰榖梁云称子者公之母姊妹案经/文称子明是时君之子乃云姊妹有何理哉)
十三年世室屋坏(世左榖作/大音泰)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99a 页
 
 
  (吴氏澄曰左榖误世为太榖梁谓太室犹世室以/为伯禽庙字虽误而义与公羊同杜氏以为太庙)
  (之室夫庙制中央一室谓之太室岂太庙之中前/堂后寝左右夹室东西二厢皆不坏而唯中间一)
  (室独坏也于/义有不通矣)
十四年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捷公羊/作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0a 页
  (赵氏匡曰若实用诸侯师经不合不书公羊云大/之此乃讥其不量事而劳师尔闻义能止差可补)
  (过何足大之哉又云不与大夫专废置君纵令诸/侯岂得专废置何但大夫此乃讥辞非实与而文)
  (不与/也)
  (汇纂曰经书弗克纳者善之书人者贬之大夫兴/兵以废置诸侯奉不正以夺正虽见义而徙不得)
  (无罪故榖梁责其知之晚而刘氏敞以为不免于/贬也公羊虽以为贬而实与而文不与之说不可)
  (以/训)
  (赵氏鹏飞曰是时盾之意在晋而不在邾使克邾/而失晋则为盾之损多矣盾之为此盖欲钓反义)
  (之名圣人照见其真情窃君子之名而文小人之/计故特书曰晋人公羊乃以为郤缺于时晋权在)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0b 页
  (盾使郤缺在行则亦盾意耳左氏/事实为详且先于二傅当从左氏)
冬单伯如齐齐人执单伯齐人执子叔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1a 页
 
 
 
  (刘氏敞曰若单伯为周大夫何以明年书单伯至/自齐乎公羊曰道淫齐舍未踰年鲁人岂以女子)
  (之纵令世衰多居丧而娶者春秋犹当书子叔姬/归于齐榖梁曰私罪何不用陈袁涛涂郑祭仲例)
  (以解齐/人乎)
  (汇纂曰左氏因周有单子遂疑单伯为王臣公羊/因单伯不称行人疑为己罪又因经文执单伯与)
  (执子叔姬相连遂疑为道淫榖梁亦谓单伯私罪/子叔姬同罪二傅之诬罔较左氏为尤甚使叔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1b 页
  (蒙不白之冤/岂可训哉)
  (赵氏鹏飞曰圣人再书齐人不曰执单伯及子叔/姬嫌于淫也公榖反以淫目之不达经文妄疵人)
  (尔/)
十五年三月宋司马华孙来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2a 页
  (案孙氏觉谓昭公闇乱国事废弛大臣外奔耦惧/邻国因间以谋其国于是请来盟以结好而纾难)
  (圣人善其忧国而举职故称其官而不书使见其/合于事宜能其官也与屈完高子来盟同一书法)
  (张氏洽赵氏鹏飞俱从之汇纂亦主其说而驳胡/傅愚谓胡傅未可尽非也案八年书宋人杀其大)
  (夫司马左氏云大司马公子卬昭公之党握节以/死则此司马华孙为公子鲍之党可知矣明年书)
  (宋人弑其君晋卫陈郑同兴师致讨而鲁不与则/此来盟为结援求免可知矣始也削其君之左右)
  (而大树私人今也谋动于大恶而先求援列国则/此盟之为专行无上不显然乎不书使者明非昭)
  (公之意而公子鲍之意也与屈/完高子正自美恶不嫌同辞)
  (齐氏履谦曰特书其官是其为夫人之党杀公子/卬而代之位者家氏铉翁谓耦实子鲍之私人使)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2b 页
  (之历使诸侯豫自结/以免讨与愚意合)
十六年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毁泉台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3a 页
 
 
 
  (案左傅注疏则泉宫当为声姜所居如东宫西宫/之属在鲁宫闱之内因姜氏薨而毁台刘氏敞谓)
  (迷民以怪者是已公羊郎台之说凿空何休/以意牵合甚属费解另有论附凶礼表后)
  (黄氏仲炎曰申繻有言妖由人兴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文公不知修德弭灾乃归咎于土木之无知)
  (而毁之非胜/不祥之道也)
 宣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3b 页
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啖氏助曰不称公子夫人何以尊乎左氏不知/有一事再见者第书名从省文之义故妄说尔)
  (案夫人不称氏公榖俱以为贬夫人胡氏亦因之/遂有夫人知恶无礼如野有死麇则可免之说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4a 页
  (哉此见也孔氏颖达曰女之出嫁事由父母从夫/丧娶父母之咎岂可贬责夫人此岂是宣公淫掠)
  (而欲令齐女守/贞乎斯论最快)
  (赵氏鹏飞曰书妇姜诛敬嬴也妇者有姑之称姜/氏既绝而归齐妇安得姑书妇姜所以见妾母专)
  (政著敬嬴之欲/速以姑自居也)
  (黄氏仲炎曰宣之遂犹桓之翚也或曰讥丧娶或/曰讥不亲迎其犹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者乎)
二年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
败绩获宋华元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4b 页
 
 
 
 
 
 
  (陆氏淳曰军士犹飨之况其御乎御既寡且亲近/必无不与左氏不可从也又言答城者之讴皆近)
  (诬榖梁言尽其众以救其将此但缘师先败绩身/乃见获依次第书之有何褒贬乎晋侯夷吾之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5a 页
  (获自为马陷泞中师实不败/各依事实而言无烦曲说)
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陆氏淳曰圣人设教岂为鲁欲取向妄加莒事谷/梁云弗肯者可以肯也案书不肯者明莒非以他)
  (事见伐且/讥公尔)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5b 页
 
 
 
 
  (刘氏敞曰公羊之问意欲𤼵盾非弑君而不知非/也弑君复见者宁止盾宋万复见亦非弑君乎榖)
  (梁谓不言帅师不正其败前事亦/非也将卑师少称将此通例耳)
八年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公榖作/顷熊)雨不克葬庚
寅日中而克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6a 页
 
 
 
  (汪氏克宽曰榖梁讥不克葬而左氏以为得礼近/世名儒亦有讲于此者谓雨而无害于力役虽葬)
  (可也其或天变骇异雨甚水至不可以即土汲汲/焉葬反为不可追之悔则左氏之说亦未为非然)
  (二者在子孙之诚敬何如尔夫国君之葬宜无所/不备以雨故不克葬则无备可知谓之无贬不可)
  (也/)
  (程氏端学曰刘氏敞有慎终追远人情不忍遽之/论引雨沾服失容则废朝会以为证又谓潦车载)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6b 页
  (蓑笠特未葬遇雨之用然既至墓所亦当有覆墓/之屋若今草舍之为岂得恝然不顾使雨水泥潦)
  (污湿所穿之圹哉特礼经偶不载此耳且春秋不/书常事刘氏尝自言之使不克葬为得宜则春秋)
  (不书矣若胡氏谓敬嬴逆天理而大雨不克葬为/咎徵夫雨者四时常有之物非若震雷疾风之为)
  (天变也据经但言雨不克葬是当责人/事之未备不敢遽谓天道之变常也)
  (汇纂曰雨不克葬当徙谷梁丧/不以制之说左氏之说非也)
九年秋取根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7a 页
 
 
  (案鲁自中叶以后凡取邑皆不书不以取邑为重/也故取鄟取邿皆国名况邾在鲁南而根牟在鲁)
  (东北邾小国邑岂能到此至赵氏木讷谓伐莱取/根牟皆齐事但中间隔一秋字耳尤谬昭八年蒐)
  (于红自根牟至于商卫革车千/乘明是鲁地何得言齐取乎)
陈杀其大夫泄冶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7b 页
 
 
 
 
 
 
 
  (案泄冶以直谏死而杜氏承左傅之说言不为春/秋所贵胡傅亦谓冶虽效忠犹在宋子哀鲁叔肸)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8a 页
  (之后仕昏乱之朝异姓宜如子哀洁身而去贵戚/则不食其禄如叔肸焉可果尔则龙逢比干为沽)
  (直以取祸矣岂所以垂世立训为此说者皆由执/书名之例误之也汇纂曰礼诸侯不生名死则名)
  (之诸侯死犹名则大夫死而名之宜矣子哀之奔/未尝死也季友仲遂叔肸之卒虽贤奸不同而生)
  (而赐氏不可以为例朱子释危邦不入谓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入可耳泄冶为陈之臣)
  (食陈之禄以死生争之而不悔此正尽道而死而/乃傅会牵强锻鍊周内是使鄙夫藉口率天下而)
  (为顽钝无耻也左氏所载孔子引诗黄氏仲炎以/为非孔子之言其见卓矣今故以榖梁杀无罪之)
  (说为/主)
  (方氏苞曰胡氏谓泄冶书名在子哀叔肸之后益/误矣叔氏也肸名也子哀亦名也春秋无书字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8b 页
  (法/)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齐人归我济西田
 
 
 
 
  (赵氏匡曰已取之又言未绝公羊何迂诞之甚言/我者为济水长不必尽是鲁田以别他尔榖梁言)
  (如齐受之案但言归我则足知其来也省/文尔哀八年归欢及阐岂是公受之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9a 页
齐崔氏出奔卫
 
 
 
 
 
 
  (胡傅书曰崔氏以族奔也许翰以为崔杼出而能/反反而能弑者以其宗彊于此举氏辨之早也其)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09b 页
  (说得/矣)
  (汇纂曰三傅及胡氏各执一说其理皆可通愚案/榖梁之说最谬左氏亦未得大凡称氏者亦只一)
  (人春秋时有此称呼名号非谓举族也如隐三年/书尹氏卒岂谓举族皆死乎诗称尹氏太师岂举)
  (族皆为太师乎大抵彊家而为世所指名则称曰/氏如晋韩氏赵氏之类当日崔宗强高国恶之故)
  (赴告特曰放某氏于卫鲁史亦顺而书之耳亦非/能举族尽出之也如使举族出之则当其入高国)
  (见在何又听其举族复入乎约略是崔杼之祖父/不必定其为何人也左氏以为崔杼考崔杼弑君)
  (去此凡五十一年则赵氏鹏飞驳之为是且既曰/崔杼矣弑君之贼何足矜悯而于其出特书崔氏)
  (以明其非罪乎左氏泥于称/名不称名之说故多此谬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0a 页
  (家氏铉翁曰春秋继齐惠之死书崔氏出奔诛高/国也君肉未寒而逐君之党并及其族惠死而齐)
  (人弃崔氏宣殁而鲁人逐归父皆志其/无君不为崔氏与归父书也似更得之)
十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丁亥楚子入陈纳公
孙宁仪行父于陈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0b 页
 
  (啖氏助曰若以纳乱臣为有礼孰为非礼榖梁谓/不言入外徵舒于陈案经文皆依先后次第而书)
  (耳何烦妄为异说徵舒弑君之贼其罪自显何/须外之凡称日以隔文者以明先后其例甚多)
  (刘氏敞曰公羊以楚子称人为贬非也此犹之蔡/人杀陈佗言人人之所得杀耳且外讨弑君之罪)
  (有何不得乎榖梁言外徵舒于陈尤非也春秋系/记事之书先杀而后入皆其实录岂纷纷然更易)
  (古事以便/私意哉)
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左/)六月癸卯晋荀林(公/羊)潞何以称子潞子(榖/梁)灭国有三术中国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1a 页
 
 
 
  (案春秋所以书此者著晋之暴且讥其弃宋不救/忘中国而事外夷逐利忘义为世戒尔至潞子之)
  (善何足褒哉其称子爵自当子尔公羊泥于称爵/为褒之说榖梁专以日月生例遂以为贤而进之)
  (可笑殊甚本不足辨/举此以例其馀尔)
初税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1b 页
 
 
 
  (霞峰华氏曰税亩之说据左氏云縠出不过藉藉/借也所借民力以耕之公田也公田藉民力以耕)
  (虽出榖以供上而非民田所出名曰藉不名曰税/故曰古者助而不税然则税者税其私田也公羊)
  (云古者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言什一/而藉不言税藉非税也言什一者天下之中正则)
  (履亩而税非什一也榖梁云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什取一也去公田而履亩什取一则税亩为税)
  (其私田又断可知也朱子所以取杜氏之说盖据/三傅之文合之孟子助而不税之说为确而有徵)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2a 页
  (矣/)
  (案汇纂曰税亩之说公榖皆以为税而取一但废/古之助法尔杜氏预以为既取其公田又税其私)
  (田什之一则为什而取二胡傅主公榖而朱子从/杜氏霞峰华氏谓三傅本合一公榖云税亩即税)
  (其私田之什一公榖之说原不/殊于什二之说也大快大快)
十六年成周宣榭火(榭公作谢火/公榖作灾)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2b 页
 
 
  (汇纂曰公羊以宣榭为宣宫之榭夫宣庙即或未/毁何不在京师而在成周胡傅以庙制似榭故谓)
  (之榭亦非也尔雅所纪庙寝台榭规模判然不同/何得混而一之乎二傅又谓乐器存焉尤非也榭)
  (既无室何以藏乐器惟杜氏预以为讲武屋而孔/氏颖达引楚语以证之此为不易之论成周为周)
  (之东都吉日车攻咏宣王讲武/之盛则宣榭之为宣王无疑矣)
 成公
元年三月作丘甲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3a 页
 
 
 
 
  (胡氏宁白成公以前甸赋车一乘每乘七十二人/甲士三人凡二十五人为一甲是四丘共出三甲)
  (尔今作丘甲即一丘出一甲其于赋增三/分之一也杜征南最号知兵注此亦误)
  (家氏铉翁曰丘甲之说三傅不同公縠谓课丘民/自为甲固未得经意杜氏谓使一丘出一甸之甲)
  (加四倍之敛亦不至若是之甚考周礼及司马法/四丘为甸共出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今作丘)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3b 页
  (甲云者每丘出一甲一甸出/四甲而古兵制始坏于此矣)
  (张氏洽曰每一甲士统二十四人/必无增甲士而不增步卒之理)
  (案如张氏之说则一丘之中平增二十五人一甸/之中凡百人为兵矣赵氏鹏飞则谓止增甲士丘)
  (出甸之甲士三人而不增步卒之数盖欲精悍多/而冗卒少必于取胜明年鞍之战果大败齐师首)
  (增甲士乱先王之制故圣人书曰作讥作俑也如/此说则甸出长毂四乘甲士十二人而步卒七十)
  (二人如故一甸之中止平增甲士九人其说甚创/又古者兵制每乘七十二人盖左右及后各二十)
  (四合成七十二之数今四分之每乘止得步卒十/八人行陈步伍俱须改易未知有此理否姑存以)
  (备/考)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4a 页
  (黄氏仲炎曰丘出甸赋则什赋三四矣何至哀公/时曰二吾犹不足曰鲁为伐齐故作丘甲一时暴)
  (民非必以为常也惟初/税亩用田赋为常制尔)
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公榖作/贸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4b 页
 
  (家氏铉翁曰榖梁为尊者讳敌不讳败此义/正矣但公榖皆以为晋败王师则无是也)
  (啖子曰若晋败王师而改曰/贸戎是掩恶也如何惩劝乎)
  (方氏苞曰郑伯败王不书此何以书戎/败王师犹可言也诸侯败王不可言也)
三年二月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5a 页
 
 
  (家氏铉翁曰公榖皆以为得礼惟常山刘氏以主/未迁入不当哭书哭所以讥而胡傅从之愚窃以)
  (公谷之义为正也宣公之薨至是二十八月则主/已入庙方入庙而遇灾人子之痛切为甚成公可)
  (谓知所哀而哀矣焚先人之庐犹三日哭况庙/为火所燬乎以为不合于礼大失圣人之旨)
  (案孙氏复曰三日哭哀则哀矣何所补也孙氏觉/曰曷若无灾而不哭之为愈也杜氏谔曰若以为)
  (礼则常事不书案春秋有合礼不书之说故诸儒/多以为讥然所谓讥者一则谓宣公篡弑得国火)
  (焚其庙示有天道一则谓成公不谨于火备致有/天灾义俱可通若以新宫灾为不当哭则大非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5b 页
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
 
 
 
 
 
  (啖子曰左傅之意以为武军之宫如楚/子所立者非也若然则炀宫复何谓乎)
  (刘氏敞曰丘明以武宫为武军杜氏知其谬妄因/护曰既立武军又作先君武公之宫二说皆非是)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6a 页
  (左氏欲解经以武宫为武军杜氏欲解/傅遂取武军为武宫此难以通者也)
取鄟
 
 
 
  (李氏廉曰鄟为微国左榖皆同公羊以为邾邑者/非汪氏克宽谓春秋取人之地未有不系国者苟)
  (以讳亟而不系邾则僖公取须句/訾娄可谓亟矣何以系之邾耶)
八年夏宋公使公孙寿来纳币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6b 页
 
 
  (案东莱谓公孙以同族兄弟而为君纳币非远/嫌之道赵子亦谓若合礼则常事不书而刘氏)
  (敞则曰凡诸侯之大夫孰非公孙者昏礼称父/兄师友父兄犹称之况公孙乎汇纂谓班马以)
  (后皆以人之贤否繁杀其辞伯姬有贤行旧史/特详录之圣人因而不革书纳币书来媵书归)
  (宋书致女辞繁而不杀皆缘末录本之意公羊/以为录伯姬者得之胡傅以使卿纳币为越礼)
  (者非/也)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赐公榖/作锡)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7a 页
 
 
 
 
 
 
  (啖子曰二傅不知/文之误强穿凿尔)
  (程氏端学曰啖说近是盖天子天王虽同然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天王之见经者三十有二惟此)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7b 页
  (称子尔故/知误也)
十二年夏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8a 页
 故也
  (赵子曰按此若实事则无不告诸侯之理经不应/不书又曰会于琐泽成故也按此会楚不与何以)
  (证其成乎故/知并谬也)
  (刘氏敞曰琐泽之会本以合楚郑今楚郑不至鲁/卫自盟何耶且合晋楚者宋宋亦不与又何耶凡)
  (晋楚为平则应大合诸侯以申成好今三/国会而已又何耶然则傅之言未足信也)
  (汇纂云西门之盟左氏备载其事而不见于经赵/氏匡遂以为左氏附会刘氏敞亦谓傅未可信然)
  (若果无此盟则郤至与公子罢交相往来何以历/历如绘耶盖晋楚为成春秋恶之故圣人削而不)
  (书/耳)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8b 页
  (案汇纂之言非也晋楚为成春秋所恶正当特书/其事以示戒无为削之以讳其恶且此而可削何)
  (不并宋与虢之会削之学/者宁信经而疑傅可也)
十四年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9a 页
 
  (黄氏仲炎曰春秋内大夫或称族或舍族者以前/后一事故后从省文尔岂复有意义其间哉左氏)
  (之说/妄也)
  (汇纂曰先儒皆谓诸侯当亲迎程子独辨之以为/亲迎者迎于所馆未有委宗庙社稷而远适他国)
  (以逆妇者其说是也此条榖梁以为讥不亲迎而/胡氏从之又谓或迎于其国或迎于境上终似未)
  (有定见既曰迎于境上则未入境之先/安得不以大夫迎之乎故当从程子)
十五年三月乙巳仲婴齐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19b 页
 
 
 
 
 
 
 
  (刘氏敞曰榖梁谓子由父疏不得/称公孙则归父何故称公孙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0a 页
  (贺氏仲轼曰鲁人立后重在仲遂不重在归父谓/鲁人为归父立后是闵归父也季孙与仲遂同为)
  (逆原无恶于仲遂直因归父欲去三桓故季孙怒/而逐之安有为立后之理此亦事情之易见者盖)
  (是时鲁有两婴齐一为叔肸子一则仲婴齐皆公/孙也皆见于经如俱称公孙则此卒者知为何婴)
  (齐耶且以公族言则皆公孙以亲疏言则仲遂为/庄公之子叔肸为文公之子世次亦既有辨则仲)
  (婴齐从君赐称氏而叔婴/齐称公孙亦情理所安)
宋华元出奔晋宋华元自晋归于宋宋杀其大夫山宋
鱼石出奔楚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1a 页
 
 
 
 
 
 
 
  (赵子云按经文云奔晋又云自晋归于宋明白可/据傅乃云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请讨许之乃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1b 页
  (显与经背且鱼石自请讨山则是处无过之地何/用复奔楚即令为与荡氏同族惭而自去则是知)
  (耻之人后不应却入彭城为乱又云华元自止鱼/石按国乱用兵相攻是仇敌也如何自止之乎考)
  (之事理无非乖谬鱼/石直与荡山同恶尔)
  (案经文则华元明借晋力以讨乱故元归而山诛/鱼石出奔公羊注所云无可疑者二人盖同恶相)
  (济鱼石更挟楚以叛酿成大祸故五大夫出奔而/经独书鱼石为首恶如此安有请讨山之事左氏)
  (之说妄尔且华元惧桓氏族大欲藉晋力以讨此/亦如石碏借陈力以除州吁亦何所不可而必穿)
  (凿其说乎诸儒多以傅事强合经文谓华元本意/欲求晋讨彊臣以张公室既而为鱼石所止遂讨)
  (荡山与晋讨无异故春秋成其志而书曰自晋归/于宋如此则春秋纪事不以实也刘氏敞更谓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2a 页
  (元内有鱼石之援则不待挟晋为重以求入苏子/由谓郑子产为政丰卷徵役将叛子产奔晋子皮)
  (止之归而逐卷其事相类夫子皮忠臣鱼石乱贼/何可比例就使鱼石果有止华元之事而华元为)
  (鱼石止何足荣从晋而入何足病而必/舍彼取此乎皆由信傅不信经之过也)
  (又案积斋或问山不氏左氏以为背其族何氏以/为谮华元固不足信孙氏以为大夫之未命石氏)
  (又疑其脱窃意大夫三命者氏再命者族孙氏之/说为近之木讷则谓圣人夺其族以示罪愚尝折)
  (衷其说大夫未命不称氏此只可论于隐桓之世/齐桓以后列国皆命大夫无不称氏况鱼荡向鳞)
  (皆桓族岂有三族皆称氏而荡独未命不氏者木/讷之说即杜氏之说杜氏以还害公室𤼵明左氏)
  (背族之义甚明显盖擅杀命卿紊乱国典乃必诛/不赦之贼不止背族与谮华元而已左氏失之晦)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2b 页
  (何氏失之小木讷直斥为乱臣较杜/氏更的当当以圣人削去之说为正)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会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
孙林父郑公子䲡邾人会吴于钟离
 
 
  (刘氏敞曰公榖俱云外吴非也/一地而再言会者明一会尔)
  (赵氏鹏飞曰齐之盟盂之会春秋未尝外楚此何/独外吴说者又谓尊吴故殊会与首止文同圣人)
  (岂以吴比王世子哉襄五年戚之会吴人在焉而/不殊会盖戚为卫地晋侯合诸侯于戚而吴以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3a 页
  (来会故文不殊钟离柤向皆近吴晋合诸侯往会/之故曰会以会事殊文异其义甚显无庸曲说)
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
郑师败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3b 页
 
 
 
 
 
  (李氏廉曰公羊以晦为昼冥以上文丙寅/朔考之则甲午正二十九日榖梁是也)
  (王氏樵曰楚子败绩不言师君重于师也泓之战/宋公伤股而不书宋公败者泓之师亦大败而鄢)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4a 页
  (陵楚师未/至大败也)
十七年十一月公至自伐郑壬申公孙婴齐卒于狸脤
(脤公作轸/榖作蜃)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4b 页
 
 
 
 
 
  (陆氏淳曰榖梁谓致君而后录臣案春秋系编年/月之书一例以先后书之且先言卿卒后言公至)
  (皆实事何伤教乎二傅总不/达其文谬误之理遂妄说尔)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5a 页
  (刘氏敞曰待君命然后卒大夫公羊之说非也公/既已许之则成大夫矣先公未至卒之何伤乎假)
  (令国人一时未知公命公至告之乃追录其卒亦/宜追录在致公之前不宜移其日于公至之后也)
  (又公孙敖卒于齐彼不待公命何为卒之/哉案此系春秋经文之错简详见阙文表)
十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庚申晋弑其君州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5b 页
 
 
 
 
  (汇纂曰称国以弑榖梁以为君恶甚胡傅以为略/之诸儒多主其说谓君为一国所共疾则与众弑)
  (之所以分其恶于众夫春秋以立臣子之防岂有/为乱贼分恶者哉且即以晋论灵与厉相去不远)
  (而灵则书盾厉则称国何也盖穿弑灵公时则有/董狐之直笔赵盾遂受恶而不辞今书弑厉公史)
  (笔未必如董狐书亦未必受恶其赴告于列国必/有所以诿其罪者鲁之旧史从其所赴而书之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6a 页
  (春秋不与其诿也故书曰晋弑其君使天下后世/考其被弑之实而真凶不得以漏网此圣人之特)
  (笔/也)
  (案榖梁之说谬矣朱子谓晋字下应有弑君贼名/亦未审当日之情势也盖春秋之经因旧史旧史)
  (之文从赴告里克杀卓子而立惠公惠公旋杀里/克则以弑赴于诸侯曰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
  (荀息本国既以弑赴鲁史得有所据而书之矣若/悼公当日未能诛栾书也既未能正书之罪则其)
  (赴告自必含糊其辞或称众弑或诿于他人弑俱/未可知赴告既无栾书名氏鲁史何从指实鲁史)
  (向无指名春秋何从增造为书偃未减者固非谓/春秋宜目书偃者则圣人不能违鲁史而自定刑)
  (书也不然圣人岂严于/里克而独宽于书偃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6b 页
 襄公
元年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卫宁殖曹人莒人邾人
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7a 页
 
 
  (赵子曰按此乃是夫子裁其邪正不得不如此立/文何关不登叛人与成宋志哉公羊曰不与楚专)
  (封此是楚取彭城令鱼石守之耳岂名封国乎榖/梁曰不与鱼石正也与叛臣岂疑其为正哉意不)
  (应如/此)
二年冬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
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7b 页
 
 
 
 
 
 
  (赵氏匡曰公羊谓不书取讳也案夫子/增损经文以示义睹文见义何讳之为)
  (刘氏敞曰榖梁云内郑非也郑不服晋/诸侯伐之可谓外之矣反谓内之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8a 页
  (汇纂曰此举扼楚制郑实关天下之大计故不书/城郑虎牢况此时晋已取之非复郑之所有自不)
  (得仍系之于郑也胡傅责郑不能守恐于经旨/未合春秋内晋外楚岂欲郑守险以拒晋乎)
  (霞峰华氏曰城虎牢不系郑孔疏云大都以名通/者不系国从史文也文定谓责郑之不能有案虎)
  (牢系东虢旧封郑夺而取之原非郑所当有也圣/人不责郑之有虎牢而反责郑之不能守虎牢决)
  (不然矣然则十年冬戍郑虎牢何以系郑曰下书/楚公子贞帅师救郑则上不得不书戍郑矣非后)
  (系之郑为责晋之不当据前不系郑为责郑之/不能有也说春秋者好以一字为穿凿类如此)
五年叔孙豹鄫世子巫如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9a 页
 
 
 
 
 
 
  (案左傅谓莒实灭鄫公羊谓鄫取后乎莒与榖梁/说同此傅乃其张本也详见六年莒人灭鄫下)
冬戍陈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29b 页
 
 
 
 
 
  (赵子曰左氏云冬诸侯戍陈案经文无诸侯字奈/何妄云诸侯乎公羊云离至不可得而序纵离至)
  (不得列序但云诸侯戍陈于理何伤若诸侯戍之/如此为文即鲁自戍之而将卑师少又如何立文)
  (乎且如诸侯尽戍之则兵力盛矣何得下文更为/会以救之按僖十三年冬诸侯会于咸明年城缘)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0a 页
  (陵云诸侯此无诸侯字/鲁自戍之耳义亦昭然)
  (案赵子之说亦甚辨与榖梁说同然经文与僖二/年城楚丘同义楚丘决非鲁一国所能独城也则)
  (左公羊之说更为得之且此时楚方争陈合诸侯/力且不足鲁岂能独力往戍晋亦无使鲁人独往)
  (之理赵子殆亦泥于经文/而未审当日之大势也)
六年秋莒人灭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0b 页
  (赵子云公榖之意盖因昭四年经云取鄫以为若/今实灭之不应复书取所以云立异姓也按莒今)
  (灭鄫以为附庸后鲁取得之何妨书取鄫乎且定/六年郑灭许哀元年许复见于经则鄫之灭而再)
  (见亦何足怪若鄫人实取外孙为国嗣罪自在鄫/非莒之过则经文又当如梁亡之颖而书鄫亡不)
  (得言莒灭且以人情物理言之鄫虽小国亦有君/臣社稷岂肯居然取于异姓为后案其事情莒人)
  (以兵破鄫立其子使守之而为附庸其子又鄫之/外甥令奉鄫祀神不歆非类是使鄫绝祀又事须)
  (书灭耳公榖但傅得立鄫甥守祀故/书曰灭而不究事实遂误为立傅耳)
  (霞峰华氏曰此条文定取公榖之说案左氏前后/傅莒人灭鄫及鲁取鄫之始末情事瞭然各有来)
  (历若公榖之说不知何据夫鄫取莒公子为后罪/在鄫不在莒与黄歇吕不韦之事不同何也谋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1a 页
  (自莒出也圣人不正鄫之罪以为宠爱妾立异姓/以亡宗祀之戒而顾以灭鄫之罪加之未尝与谋)
  (之莒用法可谓不平矣夫舍明白可据之左傅得/一新奇可喜之说而附会之儒者之好异往往如)
  (此盖不独灭/鄫一事然也)
  (案灭鄫断宜从左傅而赵子所论公/榖误傅之因亦极有理当并存之)
七年冬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髡顽公/榖作髡)
(原鄵公/榖作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2a 页
 
 
 
 
  (刘氏敞曰此弑也曷为不言其弑以卒赴也以卒/赴曷为遂书之遍绝其臣子也君弑臣不讨贼命)
  (之曰非臣亲弑子不复雠命之曰非子郑非无臣/子也君子即其所以赴于诸侯而遂书之见郑之)
  (无臣/子也)
  (案公榖之论极谬欲为中国讳恶而先为乱贼免/罪既以中国之君见弑于夷狄之民为可恶反宽)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2b 页
  (其罪而书卒使免于见讨其为乱贼计何甚便乎/而文定乃以为精论得圣人之旨此不可解至赵)
  (氏匡信经疑傅而诸儒多从之谓此与宋公佐卒/于曲棘许男卒于师同则又非也赵氏之言曰若)
  (实弑而以卒赴便从而书之诸国弑君岂有实告/者愚谓弑君而以实赴者或由当国之大臣明正)
  (其罪或秉笔之太史以死力争不则弑贼先以伪/赴而后之立君更诛之更以弑告鲁史从而改正)
  (若举国通同欺隐鲁史何从访闻得实遽正其罪/乎若正其为弑便当兴讨贼之师未有寂然一无)
  (举动而凭空加以弑君之名者也鲁史既从赴书/之夫子更何所据以改正乎今使后世有杀人者)
  (亦必因亲戚之控告邻里之举首而后有司加讯/鞠焉得其实而后可令抵罪若使全无举𤼵有司)
  (亦不能因道路之言而遽杀之也春秋弑君之赴/告何以异是刘原父谓从赴书卒以见郑无臣子)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3a 页
  (斯言为断/不可易也)
九年春宋灾(灾公/作火)
 
 
 
 
  (汇纂曰此条当以杜氏预之说为正公榖以为外/灾不书非也至谓宋为王者之后孔子之先故书)
  (其灾则凿矣昭十八年卫陈郑与宋同日灾果如/公榖之言春秋独书宋可也何以合四国备书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3b 页
  (乎/)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4a 页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5a 页
  (啖子曰十月十二月盖误重说也古史或有用周/正者或有用夏正者故有两月不同盖作傅者承)
  (二国之旧史月数/不同遂两载之)
  (案啖氏与杜注说各不同亦各有义/理然终不如杜注之精细从杜可也)
十年戍郑虎牢楚公子贞帅师救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5b 页
 
 
  (汇纂曰胡傅谓虎牢系郑为罪诸侯非也既城虎/牢而不戍何贵乎城戍之所以庇郑而抗楚三驾)
  (之绩实本于此何罪之有又谓春秋许楚之救郑/尤非也此年书楚救郑与僖二十八年书楚救卫)
  (义同盖以见晋霸方/兴而楚不能争耳)
  (案下书楚公子贞救郑则上文自不得不书戍郑/以见救之之由文法当如此无他义也一切谓罪)
  (诸侯与善晋又谓/弃郑皆为曲说)
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6a 页
 
 
 
 
 
 
  (赵氏匡曰鲁卿素已有四五不止三也公羊此说/适足令学者疑谬尔榖梁曰诸侯一军案国有小)
  (大军制当异而但云一军无等差之异必无/此理况鲁初封时最为大国非一军明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6b 页
  (李氏廉曰杜以为鲁旧二军今增立中军为三军/胡氏以为鲁本有三军今不过废公室之三军而)
  (三家各有其一故谓之作其说小异然疏又曰鲁/初封时必有三军后以军多贡重故自减为二非)
  (是鲁众不满三军也/若如此说亦无碍)
十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丐齐人宋人卫
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
吴于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7a 页
 
 
 
 
 
  (刘氏敞曰左傅所载皆不实诸侯解体非此戎之/过范宣子宁不知何以诬之哉去年蒐于绵上傅)
  (曰诸侯遂睦到此一年尔何故遽有言语漏泄不/如昔者之事又曰宣子使即事于会以成恺悌然)
  (则是诸戎列于会矣/经又何以不序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7b 页
十五年刘夏逆王后于齐
 
 
 
 
  (赵氏匡曰若实有单靖公逆王后经不应不书故/知左氏妄也公榖皆曰过我亦非也岂有天子取)
  (后将为天下母而得云外逆女不书乎明是刘夏/非卿使逆后为非礼乃书以示讥尔若使卿逆即)
  (常事不书矣所谓外逆女不书者/谓诸侯于外国娶虽非礼亦不书)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8a 页
  (案几出聘邻国正与介兼行者单举正若实有单/靖公经何为略而不书而单举刘夏乎况左傅亦)
  (自相牴牾既云从单靖公则靖/公在行矣又何得云卿不行)
十六年三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
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8b 页
 
 
 
 
 
 
  (赵氏匡曰平公父卒至此才五月岂有便行宴乐/歌舞之理又云高厚逃归案若已在会而逃归渝)
  (盟经文不合不书僖五年会首止郑伯逃归不盟/襄七年会于鄬陈侯逃归并书以明其罪何得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9a 页
  (此不书则知左氏此/傅皆不足凭信也)
  (朱子曰诸侯出会而大夫/自盟这个自是差异不好)
  (案左传及杜注孔疏皆曲为晋解释云非大夫之/专与公榖异汇纂亦两存其说云揆之情事亦合)
  (然圣经于叙列诸侯下特著大夫盟三字不是无/意自后平公失霸列国之大夫擅权皆自此启则)
  (公榖之说精矣合之赵子/之论则左氏尤不必泥也)
十九年晋士丐帅师侵齐至榖闻齐侯卒乃还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39b 页
 
 
 
 
 
 
  (陆氏淳曰榖梁云丐宜墠帷而归命于介案不伐/丧常礼也更待君命是诈让小善非人臣尽忠之)
  (道/)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0a 页
  (刘氏敞曰榖梁谓还者事未毕以为贬士丐如公/子遂至黄乃复公孙敖如周不至而复复者榖梁)
  (所谓事毕也然则春/秋反不贬遂与敖乎)
  (朱子曰春秋分明处只是晋士丐侵齐/至榖闻齐侯卒乃还这分明是与他)
  (黄氏仲炎曰后世若隋高颎将兵伐陈会陈有丧/必请于文帝奉诏而后班师庶几春秋之义榖梁)
  (之说得之公羊云/进退在大夫谬矣)
  (案黄氏泥于春秋合礼不书之义故每事皆从贬/削如召陵城濮萧鱼皆多加责备未必合春秋之)
  (旨如此条尤显与朱/子异然亦可备一说)
二十三年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0b 页
 
 
  (汇纂曰救而书次迟回观望非能救者也春秋/讥之左氏以为礼公羊以为先通君命皆误矣)
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
 
 
  (陈氏岳曰如晋而不朝正者故不/书如楚不朝正者非常也故书)
  (高氏闶曰公不奔天王之丧而以俟楚子之葬久/留于楚迨夏乃归故圣人特于朝正之时书公所)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1a 页
  (在与昭公失/国在乾侯同)
  (金氏贤曰公羊曰存君榖梁曰闵公愚谓亦罪公/也公在位三十年未闻有在京师者故曰亦罪公)
  (也/)
吴子使札来聘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1b 页
 
 
  (程氏端学曰吴子使札来聘三傅贤之而胡傅及/张氏诸儒以不称公子为贬夫札以名见而不书)
  (氏与楚椒秦术等耳于褒贬两无所取也且札让/国致乱在三十年之后孔子安得预去公子而贬)
  (之乎春秋即此事而论其曲直可/矣未尝因此而论他事之善恶也)
  (汇纂曰吴能以礼来聘春秋书子以进之札以名/书当以杜注孔疏为正非褒贬之所系也公羊以)
  (札能让国而贤之榖梁以吴能使贤而善之皆非/经旨至胡傅谓札以让国阶祸圣人特书名以示)
  (贬则凿/之甚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2a 页
三十年晋人齐人宋人卫人郑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
薛人杞人小邾人会于澶渊宋灾故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2b 页
 
 
 
 
 
  (刘氏敞曰左氏云罪失信非也失信者如清丘之/盟直贬其人而已今独举其事又贬其人非特恶)
  (失信而已公羊云此大事卿不得忧诸侯夫诸侯/相聚而更宋之所丧何大事之有大夫受君命以)
  (出即是诸侯耳何用必其非诸侯之命乎榖梁云/善之亦非也一国失火自焚其财诸侯何至群聚)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3a 页
  (而谋之以此为善是春/秋贵小惠而不贵道也)
  (朱子曰程子所谓春秋大义数十如成/宋乱宋灾故之类乃是圣人直著诛贬)
  (案刘氏原父驳三傅之说精矣然榖梁之尤舛者/尤在善弭兵之策谓中国无侵伐八年是晋赵武)
  (之力此乃大谬夫释蔡般弑君之贼不诛而沾沾/于归宋财使曰后楚虔得借讨乱为名而烹灭陈)
  (蔡此最害事然所以为此者亦由泥于弭兵之说/谓蔡属楚无用亟动干戈以渝盟第行小惠如承)
  (平故事此赵武之昧于理闇于事/机谋国之最不善者何反善之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3b 页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4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四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昭公
二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季孙宿如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4b 页
 
 
 
  (刘氏敞曰谷梁云著有疾非也/但云至河乃复安知有疾乎)
  (李氏廉曰案左氏晋之辞公未为失春秋止罪公/之轻动耳若胡傅无乃成少姜之为适乎又闻义)
  (不徙而强为非/礼之行亦非也)
  (王氏锡爵曰失在公不能守正而妄动至季孙宿/如晋盖公既返而犹有所未尽于心故遣宿将命)
  (以终其事此理之易见者公榖之/说反使经意晦而不明恐皆非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5a 页
  (汇纂曰据事直书而公动不以礼自取其辱可知/矣公羊以为不敢进释公羊者以为晋将执公不)
  (亦谬乎是时鲁晋方睦公即位踰年/未闻获罪于晋而晋欲执公何耶)
四年秋七月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
伐吴执齐庆封杀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5b 页
 
 
  (汇纂曰庆封弑君之贼法所当讨故书执书杀明/其罪之可诛楚围身为弑逆怀恶而讨故不书楚)
  (子所以别于杀徵舒至公榖以为不与吴专封则/失之矣既书伐吴则庆封所受之邑亦何必更言)
  (伐/乎)
九月取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6a 页
 
 
 
  (刘氏敞曰公羊云讳灭非也莒已灭鄫矣此又能/重灭之乎公羊本谓鄫未灭故因而为之辞耳)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6b 页
 
 
 
 
 
  (汪氏克宽曰季氏以国民四分之而已取其半非/独欲弱公室亦欲乘叔孙婼之未定其位弱叔仲)
  (二家而强已公羊以为复古榖梁以为复正皆非/也荀悦云春秋之义舍中军则善之皆惑于公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7a 页
  (之/说)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
 
 
 
 
 
  (家氏铉翁曰左传谓燕暨齐平谷梁以为/鲁暨齐平当从谷梁详见杜注正讹表)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7b 页
八年秋蒐于红
 
 
 
 
  (李氏廉曰蒐狩合礼者常事不书非时非地及越/礼则书之谷梁以秋蒐为正公羊以为以罕书者)
  (皆非/也)
  (案春秋凡单书时者皆指首月此之秋盖七月也/周之秋七月夏之五月未当行蒐之时谷梁以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8a 页
  (正盖谷梁主用夏/时此亦其一證也)
葬陈哀公
 
 
 
  (汇纂曰赵氏谓袁克非大臣何能办葬死君又何/能告诸侯使会葬黎氏谓陈为楚师所据鲁岂于)
  (其葬而使臣往会之盖楚灵灭陈而葬其故君以/示恩犹齐襄之灭纪而葬纪伯姬耳至灭陈之后)
  (诸侯震恐故下文九年春鲁使叔弓会楚子于陈/以致其敬岂有未加敬于楚之前反先使人会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8b 页
  (陈君之理盖常例必往会葬而后书独此役/以变例得书是亦所谓存陈之意而已矣)
  (案存陈之说亦未是愚/另冇论附凶礼表后)
  (先母舅曰楚之葬也蒙上文言耳据左氏则/陈袁克葬之鲁决不敢往会胡以得书于经)
九年夏四月陈灾(公谷/作火)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9a 页
 
 
 
  (刘氏敞曰何休谓陈为天所存非也/此是圣人欲存之故录耳安知天意)
  (高氏闶曰如弼鄘二国既为卫所并圣人还存弼/鄘之风亦不与卫人并诸侯而存天子之建国也)
  (朱子曰汉建安二十五年之初汉尚未亡通鉴便/作魏黄初元年夺汉太速与魏太遽大非春秋存)
  (陈之/意)
  (汇纂曰公榖皆以为存陈谓不与楚之灭陈是矣/但公羊又谓执人之罪人云云则似楚之灭陈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49b 页
  (失为仗义之/师殊非经旨)
  (案胡康侯谓楚已灭陈必不遣使告于诸侯言亡/国之有天灾也盖当日叔弓会楚子于陈目击其)
  (事归语陈灾鲁史遂书之耳赵氏木讷则谓楚嫌/天灾之在楚而以陈赴圣人亦因其名而存陈案)
  (外灾非赴不书木/讷之说似更有理)
十一年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师灭蔡执蔡世子有以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0a 页
 
 
 
  (刘氏敞曰公羊谓不君灵公不成其子予谓不成/其子而称世子义与文反又曰用之筑防此直似)
  (儿/戏)
  (家氏铉翁曰蔡有婴城固守国亡身死/特存其世子之名录其为宗社死也)
十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0b 页
 
 
 
 
 
 
  (汪氏克宽曰弑逆天恶圣人不以妄加于人岂以/无恶而称弑乎公羊之说非也榖梁云不日比不)
  (弑里克商人陈乞之弑皆不日岂皆不弑乎弃疾/胁比而君之与隋司马德戡裴虔通之于宇文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1a 页
  (及相类虽化及闻谋变色流汗迎入朝堂战慄不/能言而纲目书化及弑其君且不以炀帝为弑君)
  (父之贼而末减也其得/春秋书楚比之意矣)
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1b 页
  (陆氏淳曰公羊曰不与专封此本是列国今不过/复其所尔何名专封榖梁曰不与楚灭今方记兴)
  (复何关灭事/责其灭时乎)
  (汪氏克宽曰不言自楚归/若二国之自能兴复焉尔)
十九年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 冬葬许悼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2a 页
 
 
 
 
 
 
 
  (万氏孝恭曰许止之事虽若可恕万一后世臣子/幸君父之疾进药以毙之而自托于不知尝药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2b 页
  (义是启之/为乱源也)
  (案三傅皆谓止非弑欧阳公谓止实非弑圣人不/必妄加之名赵氏木讷力主其说愚考左氏傅及)
  (杜注孔疏止之罪状已昭然欧阳/公非刻论也另有论附乱贼表后)
  (黄氏仲炎亦曰如三傅之说则罪疑惟重非圣人/忠厚之意盖止进药而药杀与汉霍显之行毒许)
  (后相似苟以不尝药而掩盖其情/则乱臣贼子皆得借是以逃罪矣)
二十年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鄸榖/作梦)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3a 页
 
 
 
 
 
 
  (陆氏淳曰榖梁云善会之不以邑叛夫臣不叛君/常事尔岂有可褒之理其称公孙盖即王命之卿)
  (但以国小之故不能自崇树其大夫请命于王者/少惟此与成二年公子首凡二人耳其他无事不)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3b 页
  (见于经不得谓之无大夫也言自鄸者缘先据以/叛今力屈而奔与鱼石自宋南里奔宋公之弟辰)
  (自萧来奔义正同叛时不书不告耳公羊曰为贤/者之后讳然则贤者之后便得恣其不臣乎此说)
  (尤/鄙)
  (王氏樵曰公羊犹曰讳胡氏直谓其待放而后出/奔得去国之礼而贤之又曰待放出奔臣子常礼)
  (免于贬足矣而何以贤之为公子喜/时之后贤之也视公羊尤迂曲矣)
  (案公羊之说陆氏辨疑刘氏权衡俱驳之其理易/明而胡傅仍其说而加甚至谓后世有乞录用贤)
  (者之后公臣之世盖得/春秋之旨何见之颇哉)
  (黄氏仲炎曰自鄸出奔宋者盖自其国都出止于/鄸又自鄸而奔宋故春秋以自鄸书尔春秋叛则)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4a 页
  (书叛奔则书奔未有奔而可诬为叛叛而可讳/为奔者使叛而可讳周公当先为管叔讳之)
  (案公榖二家之说正相反一则曰叛一则曰力足/以叛而不叛愚谓春秋止纪一奔大夫尔其曰自)
  (鄸者犹郑詹自齐逃来春秋无叛文何从知其叛/更何从知其力足以叛而不叛也陆氏淳比之鱼)
  (石宋辰亦似硬坐此二人叛迹显有可据乌得以/自之一字偶同遂加以叛逆之罪乎文定据榖梁)
  (善之之说至谓待放出奔得去国之礼尤属无据/大抵诸儒泥于一字遂至褒贬如此相远窃以黄)
  (氏之说为近之公榖及/陆氏皆不免于凿也)
二十一年冬蔡侯朱出奔楚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4b 页
 
 
 
 
 
  (案此系阙误朱即东字之讹而又脱一国字耳当/从榖梁说但其云贬去半名则非也馀详见阙文)
  (表/)
二十二年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5a 页
 
 
 
 
 
 
  (刘氏敞曰公羊云当国非也王猛乃王矣未逾年/不可称天王又不可以诸侯例称子何则独言子)
  (则似鲁之子冠王于子则又与他王子相乱故称/王系猛耳榖梁曰王猛嫌非也若王猛嫌岂得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5b 页
  (居/乎)
  (严氏启隆曰刘单以者言猛不能自立出入皆刘/单之功非圣人贬之也胡傅泥于以之一字曰挟)
  (天子令诸侯而专/国柄功罪倒置矣)
  (汇纂曰凡书以者美恶存乎其事非皆贬也单刘/之以猛为正尹召之以朝则罪矣诸儒说皆谬)
秋刘子单子以王猛入于王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6a 页
 王城
  (刘氏敞曰公羊曰篡辞非也必若以入为篡下有/天王入于成周亦可云篡乎榖梁云内不受非也)
  (必以入为内弗受则天/王入于成周亦弗受乎)
  (家氏铉翁曰刘单守正者/也春秋书以其所当以也)
冬十月王子猛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6b 页
 
  (刘氏敞曰公羊之说非也向言王猛者以文不可/系子今言王子者死当以子礼治之明是乃王之)
  (子也言卒者未踰年之君犹子赤子般皆言卒也/榖梁曰失嫌亦非也猛未踰年不可言崩又不可)
  (言薨是以通言/卒耳何嫌之失)
  (李氏廉曰公榖皆以子猛/为篡故书卒义不可从)
  (高氏攀龙曰前称王猛此何以复称王子猛/于其卒从其恒称义不在焉不没其实而已)
  (高紫超氏曰太子立未踰年不宜称王春秋书王/猛者为王子朝而起变例耳故于其居王城也书)
  (王而于其卒也仍/书王子从其本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7a 页
二十三年晋人围郊
 
 
 
  (赵氏匡曰案此实非伐天子/也若实伐周岂为其掩恶哉)
戊辰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胡子髡沈子逞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7b 页
 
 
 
  (汇纂曰公羊谓此为偏战而经以诈战之辞书之/非也盖泥于日月之例而为此言耳榖梁谓言败)
  (以释其灭亦非也亦有师败而君不灭者岂必言/败以释其灭乎是役楚为戎首先儒皆以为楚师)
  (未与吴接故止书六国然傅称楚师大奔则经亦/当书败楚圣人所以略楚不书者不与六国之从)
  (楚/也)
二十四年叔孙舍至自晋(左榖无叔孙/字舍左作婼)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8a 页
 
 
 
 
 
 
  (啖氏助曰左傅载叔孙婼欲杀晋士弥牟云云按/叔孙忠贤以身体国岂肯杀彊国之大夫以贾祸)
  (而累/国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8b 页
  (案舍至书氏公羊与左榖不同胡傅独取公羊而/公羊又无傅疏者以为意如有罪故去氏叔孙贤)
  (故无贬胡氏盖用刘原父因其可褒而褒之之意/汇纂亦并存其说愚谓三傅皆不足凭也盖去氏)
  (与不去氏三傅所傅授异尔由脱简与不脱简之/分实非义所存叔孙虽贤不必以不去氏贤之至)
  (左氏以舍族为尊晋尤为无理春秋只据实而书/以志鲁之衰弱与晋霸之不纲尔岂以去氏与不)
  (去为叔孙一人之褒贬哉东莱吕氏谓原父能知/他人之凿而不自知其凿盖说经之通病也夫)
二十五年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9a 页
 
 
  (啖氏助曰案雩但礼官与女/巫而已何足以攻季氏乎)
  (刘氏敞曰若七月聚众则/何至九月公乃出奔乎)
三十一年黑肱以滥来奔(肱公/作弓)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59b 页
 
 
 
 
 
 
 
  (李氏廉曰此条大例本只与庶其牟夷书法同左/氏得之但左氏于齐豹书盗之说先儒多不取)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0a 页
  (汪氏克宽曰二傅皆云邾黑肱而经文不系邾者/阙文耳或以为通滥为国或以为别乎邾皆妄说)
  (也齐楚大国且未尝分其地以封子弟况蕞尔之/邾乎或曰又谓滥乃天子之地而黑肱乃天子之)
  (命吏此尤穿凿之臆说夫王吏守土/则得自专其地矣何为奔于诸侯耶)
  (汇纂曰叔术以弟妻嫂乱人伦也天子诛颜而叔/术为颜报雠犯王命也其得罪于春秋大矣公羊)
  (乃以为贤/不亦谬乎)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阚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0b 页
 
 
 
  (孔氏颖达曰案傅定元年将葬昭公季孙使役/如阚公氏将沟焉则阚是鲁公葬地非是邾邑)
  (赵氏鹏飞曰三年之间岁首皆书公在乾侯存公/且诛季氏之不臣也而左氏每岁各为之说凿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1a 页
 
 
 
 
 
 
  (西亭辨疑曰公榖欲发定无正之义乃分春王二/字为一节胡氏因之致使经义反晦定公即位于)
  (六月戊辰此时位尚未定春秋岂可预责其罪耶/盖是年正二月无事三月适有执仲几事故书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1b 页
  (其义责晋非责鲁/二节合看自明)
  (霞峰华氏曰定公即位于六月之戊辰则正月非/定公之正月无缘削正月以见其无正经本以春)
  (王三月为句公谷自析而二之何与圣人事耶夫/昭公薨于乾侯越明年六月而定公即位鲁旷年)
  (无君统纪几绝春秋备书于册而鲁/君臣之罪著矣安用小巧穿凿为哉)
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2a 页
 
 
 
 
 
 
 
  (啖氏助曰前年冬十一月城成周左氏云会于狄/泉此年正月又言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一本用)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2b 页
  (夏正一本用周正以此重叠致误也据前已言魏/子南面卫彪傒讥之此又重言与前不异故知必)
  (重/也)
  (李氏廉曰此以事言之则以王事讨有罪以义言/之则大夫专执人于王侧而不归诸王吏故春秋)
  (亦不与以霸讨榖梁胡氏是矣公羊以为大/夫不得专执则是以于京师为霸讨则非)
九月大雩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3a 页
 
 
 
 
  (啖氏助曰雩者以祈雨也若待毛泽尽人力竭虽/雨何益哉榖梁以日月为例故有此分别尔又大)
  (雩凡山林川泽能兴云两者/皆祈焉不必专于上公也)
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3b 页
 
 
 
 
 
  (赵氏匡曰此是雉门延及两观义理分明据实成/文耳公榖乃曰自两观始违经妄说殊可怪也)
  (杜氏谔曰鲁以周公之故立雉门两观僭天子也/凡春秋讥鲁之僭礼必因事而托义若雉门两观)
  (不灾则不可得而录之今/灾及而书实讥其僭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4a 页
四年刘卷卒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4b 页
  (家氏铉翁曰刘子拥立二君卒安宗社二百/四十年周家大臣未有其比故特书其卒葬)
  (汇纂曰召陵之盟刘子与焉故其卒也来赴于鲁/而鲁史书之耳公羊以为我主之榖梁以为为诸)
  (侯主皆/不可从)
十一月庚辰吴入郢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5a 页
 
 
 
  (赵氏匡曰楚君寻反国国不绝祀故不言灭榖梁/妄为义说尔又云吴不称子不正其乘人之败而)
  (深为利则凡诸入者悉是/乘人败何不总狄之乎)
  (王氏樵曰公榖以前之称子为褒后之不称子为/贬皆非也吴之为吴自若也以其师而败楚者蔡)
  (人之愤利其有而入郢者吴人之志春秋前之称/子非进而褒之既书蔡侯之以则其立文不得不)
  (然耳后书吴入郢亦正为依实而书诸儒泥于一/字见褒贬之说故忽而予吴忽而贬吴而于圣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5b 页
  (伸蔡侯伤中国之/微意则莫能𤼵也)
五年夏归粟于蔡
 
 
 
 
  (案公榖以为诸侯归粟杜注以为鲁归粟二说不/同汇纂并存之要之非义所存但左以为周急榖)
  (梁以归粟为正似以此条为春秋褒辞则非也蔡/自二百年来被楚之害亦屡矣前年弃疾围蔡婴)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6a 页
  (城八月力屈被执何不以此时归粟而归粟于/破楚入郢之后乎特书之而圣人之情见矣)
  (方氏苞曰鲁独归之粟也归粟必壤地相近水道/可通鲁归蔡粟以淮也告籴于齐以济也秦输晋)
  (粟以河也若齐晋宋卫则但能归蔡财安能输/之粟哉知与戌陈义异者戍非一国所能任)
八年冬从祀先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6b 页
 
 
 
  (胡傅蜀人冯山曰昭公至是始得从祀于太庙其/说是也季氏绝昭公兆域此时尚未得从昭穆而)
  (祔祭及阳虎欲杀季孙托于正以售其不正/始以昭公之主从祀太庙盖欲取媚于国人)
  (汪氏克宽曰昭公之葬称谥疑已祔祭祖庙而从/祀不称昭公与禘于庄公书法不侔则当以三傅)
  (为是诸儒如高氏闶薛氏季宣俱两用之而汇纂/亦并存四傅之说迄无一定愚谓胡氏之说非也)
  (盖以从祀为袝祀系后世之俗称如从祀孔庙及/功臣从祀帝王庙之类春秋时文法未必有此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7a 页
  (且果系昭公此时入庙则当大书特书以明著季/氏之不臣及从前举朝臣子莫肯面折廷诤之罪)
  (何为反隐昭公不言是欲为谁讳乎三/傅之说必有所据无容另出新意为也)
  (荆南马氏曰昭闵僖皆有谥安得统谓之先公据/左氏顺祀先公而祈马盖自远及近而遍于群公)
  (也/)
盗窃宝玉大弓 九年夏四月得宝玉大弓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8a 页
 
  (赵氏匡曰左氏凡获器用曰得得者对失之辞若/器必言得郜大鼎何以云取乎榖梁曰不地羞也)
  (案缘未出境而得故但以得为名/且书以窃犹不羞书地有何羞乎)
  (高氏闶曰书得宝玉大弓以见器之空还/而不获盗者以正典刑则亦幸而得之尔)
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 冬晋赵鞅归于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8b 页
 
 
 
 
 
  (高氏闶曰先儒以归为善辞遂谓鞅有叛迹而无/叛心春秋先正其罪以厉臣节此许其归以广君)
  (恩是大不然人臣无君命辄据土兴兵此/岂可赦况卫孙林父亦书归何善之有)
  (汇纂曰人臣之罪莫大于叛春秋所必诛赵鞅专/地而结韩魏以胁其君复入于晋圣人书之所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9a 页
  (讥晋侯之失刑而三卿分晋之祸实始于此公榖/不察谓赵鞅以地正国陆氏淳遂云非叛君孙氏)
  (复云此王法所赦刘氏敞云其/忠义足恃谬妄相承不可以训)
  (案公羊谓赵鞅逐君侧之恶人榖梁云许悔过范/宁谓驱恶以安君侧故于其释兵言归皆谬也据)
  (左氏赵鞅因诛杀不辜致与范中行为难范中行/非有罪也特不当擅伐赵氏耳非君侧之恶人与)
  (君父为难者也旋结韩魏胁君求入春秋书秋叛/冬归此与唐世牙将杀节度使即授之节度使相)
  (似著晋之无政刑也公榖以归为赦辞诸儒相/因至原父更谓其忠义足恃与经旨大反矣)
 哀公
二年晋赵鞅帅师纳卫世子蒯聩于戚 三年春齐国夏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69b 页
卫石曼姑帅师围戚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0a 页
 
 
 
 
  (程子曰为辄计者委于所可立使不失君之社/稷而以身从父则义矣公榖王父命之说非是)
  (汇纂曰公羊以辄为可立胡傅辨之以为辄未受/灵公之命二说皆非也即使受灵公之命便可拒)
  (蒯聩而不容其入乎又谓辄辞位避父则卫之臣/子当拒蒯聩而辅之尤为悖理辅其子而拒其父)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0b 页
  (案卫辄拒父齐助其子以拒其父直书之而罪自/见矣公羊谓为霸讨谬极榖梁谓子不围父极是)
  (但以齐先之遂得免于围/父之愆乎又何迂拙乃尔)
四年春盗杀蔡侯申(杀公榖/作弑)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1a 页
 
 
  (案公羊以盗为罪人疑无据榖梁之说尤无理疏/外弑者而反为宽其罪尊内其君而反为佚其贼)
  (何见疏者之幸而见尊者之不幸也至胡传谓蔡/侯背楚诳吴谋国不臧夫人得而害之故变文书)
  (盗翩弑君而略其名氏姓与霍皆翩之党称国以/杀而不去其官此尤背理之甚君即无道臣不可)
  (以行弑况蔡侯将如吴诸大夫直恐其又迁非大/恶也胡傅乃于君父求备为乱贼出脱如此则春)
  (秋为助乱之书矣岂可训乎孙氏复谓责蔡之臣/子不能距难家氏铉翁谓乱党众不容悉书则得)
  (之矣互见/刑赏表)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1b 页
  (又案公孙翩非贱者况当日既已杀翩则罪人已/得又何不书蔡公孙翩弑其君乎曰盗者不可得)
  (而指名/之辞)
  (方氏苞曰书曰盗不知贼之在也若系公孙翩则/直书其人可矣无为以盗书也惟不知贼之在故)
  (辰以惧罪而奔姓/霍以见疑而杀也)
五年闰月葬齐景公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2a 页
 
  (徐氏彦曰郑志赵商问曰文六年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榖梁傅云闰月附月之馀日丧事不数又)
  (此条闰月葬齐景公公羊傅云丧以闰数此二傅/义反于礼断之何居答曰居丧之礼以月数者数)
  (闰以年数者不数闰郑氏之意以为彼云丧事不/数者谓期与三年也此云丧以闰数者谓大功以)
  (下也若榖梁之意以为大/功以下及葬皆不数闰)
  (案数闰不数闰公榖二傅不同诸儒各有所主汇/纂亦并存之愚谓榖梁之说为是此条书葬齐景)
  (公以示讥也今世五服之/丧皆不数闰如榖梁说)
  (又案春秋凡书闰月皆指闰十二月置闰多在岁/终文六年闰月不告月左傅列在十一月丙寅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2b 页
  (杀续简伯之后此年齐景公以九月卒并计/闰月为五月而葬此皆置闰在岁终之验也)
七年秋公伐邾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3a 页
 
 
  (刘氏敞曰公羊之说非也邾鲁相近故初秋伐之/八月又入之此自两事理当并书耳且入邾娄使)
  (若他人犹可诿以邾娄子益来又可云他人乎榖/梁曰来者外鲁之辞非也令春秋不外其君则当)
  (曰以邾子/益归乎)
  (王氏樵曰伐邾者三家也公虽在行而无与于其/事鲁自作三军分公室以后权不在公凡纳叛人)
  (叛邑内恶悉书而不讳以讳不在公也胡子谓书/邾子来而不讳者欲见后书归邾子之为能改其)
  (恶而与之也/其义迂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3b 页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刘氏敞曰此时鲁自救不暇岂有不救同姓之灭/春秋遂责之乎且责鲁不救而讳曹之灭纵释宋)
  (公之恶而反责/无罪之鲁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4a 页
  (郑氏玉曰或谓灭者亡国之善辞上下能同力曹/亡与虞同故不书灭案曹之与虞事既不同书法)
  (亦异难以例观也或又以为曹亡于春秋之终兴/灭继绝夫子尝有此言至此不忍言灭义失之巧)
  (宋公既杀曹伯后又无复曹/之事则竟灭矣入字疑误)
  (汇纂曰虞不书灭者晋存其祀而不以灭告也宋/之入曹或亦当然孟子时犹有曹交为曹君之弟)
  (则战国之世曹尚未亡盖/灭而复存如陈蔡许之类)
夏齐人取欢及阐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4b 页
 
 
 
 
 
  (家氏铉翁曰公榖以齐为邾故取欢阐左氏则以/为季姬未归故观齐之兵端当从二傅非以女故)
  (盖齐取二邑要/鲁以存邾尔)
十三年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5a 页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5b 页
 
  (陆氏淳曰左云吴子将以公见晋侯啖子曰此时/吴方争长而不后晋岂肯帅鲁侯以见晋乎又言)
  (将囚子服景伯以宗祝之言恐之尤近儿戏赵子/曰左氏有单平公而不书于经者缘吴晋敌礼而)
  (会如今宾主对举酒自然单子无坐位故不书且/经文有及字是两霸之义分明也公羊云吴为会)
  (主与经文背又云吴在是则天下诸侯莫敢不至/赵云黄池鲁地故鲁独会之耳若更有诸侯不当)
  (不序榖梁曰黄池之会吴子进矣赵子曰此为吴/同为会主故不书人傅不达此理遂妄为说尔)
  (汇纂曰左氏曰先晋国语曰先吴二说诸儒互有/所主夫宋之盟晋国方彊而卒先楚人则谓晋定)
  (之不能先吴似也吴方在会而边遽以越乱告则/谓吴子内惕而不敢复争春秋所书次第乃其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6a 页
  (实亦似也赵氏匡则谓吴晋敌礼而会如今宾主/对举酒故晋史即云晋为先吴语即云吴先歃各)
  (自护其主/亦似有理)
  (孔氏颖达曰左氏经据鲁史策书傅采鲁之简牍/所书必是依实国语当国所记或可曲笔直已傅)
  (玄云国语非丘明所作凡有共说一/事而其文不同必国语虚而左傅实)
  (案蛮夷虽大皆曰子此称吴子者因上文公会晋/侯吴不可单称号若书吴人又没夫差亲在会之)
  (实据实而书无他义也或谓嘉其尊王进而书子/或谓吴贬号从子皆失之凿楚自入春秋即称王)
  (而经俱书楚子未闻楚贬号也郑氏玉谓齐桓之/盛未能责楚僭王之罪岂以晋之衰弱反能使吴)
  (王黜其僭号乎/其不然明矣)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6b 页
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7a 页
 
 
 
 
  (赵氏匡曰公榖二傅以经不言狩人之名故有/薪采引取之说不知举兽获之义是以尔也)
  (汪氏克宽曰说左氏者以春秋感麟而作学公榖/者以为春秋文成致麟窃疑圣人作经绝笔于获)
  (麟之一句则非经成而麟至矣苟曰经成而后麟/至则春秋绝笔于哀公十三年十二月螽殊无意)
  (义特世儒推尊孔子作经/之效极其盛故云然耳)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7b 页
  (陈氏际泰曰若谓春秋感麟而作获麟之岁距孔/子之卒为时几何而汲汲操笔乎且使麟不获孔)
  (子遂终不作春秋否也一曰文成麟至麟而获也/乌在其为瑞而可以应文成也胡傅谓春秋以天)
  (道终是即文戎麟至之说而益张大之皆尊圣人/而不得其实大抵孔子之作春秋或在定公末年)
  (或在哀公初年与夫哀/十年之前后未可知也)
  (案诸说纷纷俱嫌穿凿即朱子之/解亦似未尽愚另有论附于左)
春秋绝笔获麟论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终于获麟说者谓夫子感麟而作
又以为春秋文成致麟何休之说尤诞妄杜氏既绌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8a 页
文定乃承其意谓春秋经成道备嘉瑞应焉而以天道
终之比诸箫韶九奏凤仪于庭鲁史成经麟出于野无
论不经而圣人毋乃涉于自誇大至宋郑氏樵则以为
终于获麟圣人初无意欧阳氏谓义在春秋不在起止
如此则春秋宜终于哀之十四年或十三年冬不宜以
首春一事遽尔绝笔则又似非无意朱子谓某不敢指
定是书成感麟亦不敢指定是感麟作大概出非其时
被人杀了是不祥意谓感其不祥而遂绝笔则亦非无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8b 页
所寓意然愚尝反覆通经而知诸儒之说非矣即朱子
亦未为得盖春秋之经因是年请讨陈恒之不行而绝
笔也夫春秋为天下之无王作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生
人之道绝矣故不得已而作春秋汲汲乎别嫌明微正
名定分其用于鲁也则堕三都以张公室逮其归老季
氏伐颛臾则沮旅泰山则沮口诛笔伐犹望人心慑于
大义而不敢肆至十四年之四月陈恒执其君寘于舒
州六月行弑孔子是时年七十一沐浴请讨而鲁之君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9a 页
臣哆然不应则是人心死而天理绝天下无复知篡弑
之为非者于是喟然太息曰已矣无为复望矣遂辍简
废业而是春适有西狩获麟一事春秋遂以是终焉是
则春秋之绝笔者为大义之不复伸也岂区区为一物
之微而漫托于不可知之气数哉夫春秋责人事而不
言灾祥就使麟获果不祥犹当勤人事为补救若以麟
出非其时明已当退隐则是春秋拨乱世反之正之书
而以一已之遇合终私而不公尤非圣人之志曰春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79b 页
之弑君多矣何独于陈恒为兢兢曰诸国皆远于鲁而
孔子是时犹望大行其道于天下起而正之即哀十年
弑齐侯阳生而以卒赴犹惧人之见讨至此显然行弑
鲁与齐为唇齿且甥舅之邦圣人于此盖日惧三桓之
为陈氏也故其答季子然问仲由冉求曰弑父与君亦
不从至请讨不行显然势合而交成其绝笔也目不忍
见口不忍言故断其简于春秋而著其事于鲁论曰后
世有能伸讨贼之义者是即吾春秋之志也此即圣人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0a 页
未竟之心史也夫
 余作此论当乾隆之辛酉在邓年丈悔庐学使署中
 时校士温台山行箧中无书越明年掌教淮阴书院
 从李明府假得春秋经解获睹宋家则堂先生春秋
 详说内一条云春秋以诛乱贼而始亦以诛乱贼而
 终陈恒弑君孔子沐浴请讨公不能用是岁春秋以
 获麟绝笔盖鲁大乱君以弑死者四世春秋所以始
 齐大乱君以弑死亦三世春秋所以终阅至此不觉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0b 页
 大快知人心之同然虽距五百载如面质一堂自此
 纷纷以获麟起义者可息矣因附识于此以明余之
 非臆说
春秋入国灭国论
案公羊曰入者得而不居此徵之秦人入滑楚入陈吴
入郢鲁入邾之事则信为得之矣然春秋之例合于此
者则不可通于彼愚尝合前后反覆观之而知其非然
也隐二年莒人入向无骇帅师入极此为书入之始考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1a 页
极地在今山东兖州府鱼台县西近鲁之棠地而终春
秋世极不见于经则极为鲁灭明矣莒人入向而宣四
年公伐莒取向则向已为莒邑而隐二年向为莒灭明
矣且即公羊创此例而于无骇不氏则又曰疾始灭榖
梁又云以灭同姓贬则即一傅之中而前后自相矛盾
如此而谓入非灭乎且秦人入滑而秦不能有后入于
晋卫侯燬灭邢而卫亦不能有后亦入于晋同一得而
不居也而于秦则曰入于卫则曰灭而谓灭与入有异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1b 页
乎无异乎楚庄县陈听申叔时之言而反之乡取一人
焉曰夏州以是为得而不居信矣楚灵王灭陈蔡而平
王复封之亦未尝遂有陈蔡之国而书曰灭陈灭蔡者
何故然犹曰楚灵志在灭国终其世陈蔡为楚属邑圣
人第据楚灵之事书之尔至如哀八年宋景公灭曹执
曹伯阳以归杀之曹入于宋为邑后向魋入于曹以叛
此其为灭断断无疑而反书曰入曹则入与灭之无分
轻重显然易明矣乃公羊创此例于隐二年春秋之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2a 页
而复回护其说于哀八年春秋之终于宋入曹则曰不
言其灭讳同姓之灭也盖谓鲁力能救而不之救以致
见灭为鲁讳然此时鲁方自救不暇春秋岂宜厚责其
救同姓之灭且欲为鲁讳而反纵释宋公灭国之大恶
于法尤倒置苏子由氏又谓曹伯阳无道自取灭亡与
晋人执虞公不言灭同例则春秋何责曹大刻待宋太
宽或又谓曹亡于春秋之终夫子尝以兴灭国继绝世
为言故于此不忍书灭尤为穿凿总之皆误于公羊之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2b 页
一言欲牵合其说辗转入于支离而不自知也然则春
秋之或书灭或书入或书迁者谓何曰此各就其实事
书之尔无他义也固守力屈而就毙则书灭空虚无备
而直入则书入空其地易其民毁其宗庙则书迁均为
贬绝之甚辞而要非轻重之所在知此而于春秋之全
旨无不合矣
书万季野黄梨洲春秋祔庙问答后
问云郑注谓既祔主复返于寝后人多因之而朱子主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3a 页
之尤力惟陈用之吴幼清谓无复返寝之理今将从之
先生以为何如
答云诸儒总缘错解左傅之文而误也左言特祀于主
似乎主不在庙故有祔已复寝之文不知既已复寝则
烝尝禘于庙者为新主乎为祖庙乎为新主新主在寝
不当言于庙若为祖庙则四时常祀不当系之于此盖
祔者既虞之后埋重于祖庙门外即作新主以昭穆之
班祔于皇祖庙中各主不动如故此时之祭只皇祖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3b 页
新主两位所谓两告之也更不及别祖自此以后小祥
大祥禫祭之类皆于祖庙特祭新死者并皇祖亦不及
烝尝禘于庙者烝尝四时吉祭行于庙中亦不及新死
者左氏言此者嫌新主在庙有碍于吉祭也三年丧毕
亲过高祖者当祧于是改檐易涂群主合食于庙以次
而迁而新主迁居祢庙矣
 案梨洲此条亦为有见其言卒哭而祔三年丧毕而
 迁正合朱子所谓祔与迁自是两事之说且无碍于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4a 页
 丧事即远之义可谓圆通矣但其解特祀于主为特
 祀于祖庙中以翻郑氏返主于寝之案究不能无疑
 何则古礼吉凶不相干故凶服不入庙门小祥大祥
 禫祭俱未即吉而可于庙中行受服释服之礼乎疑
 一也特祀新死者于皇祖之庙并不及皇祖于皇祖
 不无漠然疑二也四时吉祭皇祖之庙亦与新死者
 之主在庙中而祭不及又不无漠然疑三也总之练
 与卒哭是殷周之祔之异制见于檀弓可考三年丧
春秋大事表 卷四十二之一 第 184b 页
 毕而迁当是殷周之礼所同至祔以后迁以前返主
 与不返主则姑存郑氏之说为疑案不必更曲为之
 说矣
 
 
 
 
 春秋大事表卷四十二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