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180-001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三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吴楚交兵表
 闻之敌在千里者患生于有象敌在肘腋者患发于
 不虞楚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天下莫之与抗而吴
 卒入郢吴破楚胜齐敌晋威行于中夏而越以入吴
 此如猛兽之畏鼷鼠巨木之畏蝎虫独是吴自分封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180-0017d.png
 以来数百年入春秋常服属于楚至寿梦而遂不可
 制说者谓此是申公巫臣教之似矣而犹未详其利
 害之实也余尝究观左氏而知吴地水行其性不能
 以陆故其会晋也于蒲则不能至于钟离而后至于
 鸡泽则不能至于戚而后至晋侯徵平邱之会吴以
 水道不可辞哀九年儆师伐齐则先沟通江淮矣十
 三年会晋黄池则阙为深沟于商鲁之间矣是知吴
 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也然以此与楚角则万万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180-0018a.png
 不能胜何则舟楫之用在江湖而长江之险吴楚所
 共楚实居上流故其用兵常弃舟楫之用而争车乘
 之利最其前后数百战鸠兹之役则楚胜而吴之报
 之也伐楚取驾朱方之役则楚胜而吴之报之也则
 取楚棘栎麻盖舍其习用之技而常从陆路瞰其东
 北以避楚长江直下之险当其舍舟淮汭自豫章与
 楚夹汉也赢粮越险深入内地盖用蔡人为向道而
 又得子胥伯嚭报仇死战之士孤军单进转战千里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180-0018b.png
 自非熟练车乘不能为用然后知巫臣之教吴其患
 在楚数十年之后非止一时之疲于奔命而已也向
 非巫臣教吴以乘车射御则楚轴轳之师从汉口顺
 流而下譬如屋上建瓴水而注之地而吴以舟师仰
 攻势必不胜向之甘于役属者职是故耳夫吴之争
 州来也凡七十年三用大众而后奄有其地盖亦欲
 去江路而阻淮为固扼楚咽喉为进战退守之资故
 日后以季子贤人抚柔之复迁蔡以实之其舍舟淮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180-0018c.png
 汭直走汉滨盖逆料楚瓦不仁势必离散亦必先于
 此用重兵屯守据险设伏为归路计故楚司马戌议
 悉方城之外以毁其舟还塞城口当日其计不行就
 令得行而吴必有与敌以不可胜者不然吴之全军
 且如覆釜无噍类矣阖闾君臣岂肯出此万死不顾
 一生之计哉呜呼古之善战者常因地以制宜随时
 以适变吴舍舟用车而卒破楚晋毁车用卒而能胜
 翟至战国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世遂用为长技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180-0018d.png
 而车战且成古法不可用唐房琯一用之而败明孙
 传庭再用之而亦败矣古今之世变岂可一律论哉
 辑春秋吴楚交兵表第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180-0019a.png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180-0019c.png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180-0020a.png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180-0020c.png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180-0021a.png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180-0021c.png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180-0022a.png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180-0022c.png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180-0023a.png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180-0023b.png
 
 
春秋吴楚柏举之战论
春秋吴楚柏举之战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
孔颖达曰小别当在大别之东盖子常自小别与吴战
退而至大别明其自东而渐西也高江村驳之曰以地
形考之大别在汉阳小别在汉川柏举在麻城汉川在
汉阳之西北百七十里麻城在汉阳之东北与孔说正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180-0023c.png
相反盖孔误也余案高氏之言信矣独是吴在东楚在
西楚子常三战不能胜吴吴无缘有退归而东之理故
孔氏有此臆断然余尝反覆考之而知其所由然也盖
吴当淮汭即舍舟自豫章与楚夹汉汉即今之汉口淮
汭即今之寿州自寿州至汉口九百馀里悬师深入饷
道不继此亦如齐庄公之伐晋入孟门登太行第欲蹂
践其内地以矜威武耳此时非果有破都灭国之谋也
故其战常且斗且却欲退归淮汭以收师而返傅云自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180-0023d.png
小别至于大别庚午陈于柏举从小别至柏举东移凡
三百里则其志可知矣且司马戌议毁舟而还塞城口
世以为善计然余谓阖闾君臣不应独愚至此古之善
为兵者过险必令搜山沿途常为设伏一以防敌之邀
截一以为己之应援故亚夫之入荥阳也先使搜人于
淆渑之间得之阳明之攻宸濠也先搜城外伏兵当吴
兵平行至城口睹其地形阨隘料楚人必有塞断以阻
其归路者必多置锐卒据险设伏以为归师接应之计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180-0024a.png
故夫概请战不许而日夜引楚兵近东意欲诱入伏中
还师合击以取胜此阖闾本谋也至柏举之战夫概不
请命而以其私卒先死大破楚军逐北千里几至灭国
此则楚之失算亦属有天幸而阖闾君臣万万计不及
此也然则小别大别之战其自西而趋于东也复何疑
乎当日为楚之计者第当严兵固垒勿轻与战淹至旬
日吴必倦怠欲归正不必为毁舟与塞城口之计但以
重兵徐行驱之纵令过险待其争舟而济然后纵兵追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180-0024b.png
击可以大胜故当日楚之失计在速战尤在楚昭轻弃
国本逃窜狼狈人心惊惶遂至宗社失守使子常虽败
而昭王固守郢都屹然不动徐令楚之城邑坚壁清野
四面合援吴进困于坚城退无所得食楚之制胜亦可
以百全惜当日子西叶公辈不知出此遂令吴得侥倖
成功而当其决战时固不料其能及此也但令整军而
退不至败衄斯已矣呜呼世之论者多据成败已然之
局故常为古人所愚故世常恨司马之计不行为楚之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180-0024c.png
失算而不知即行其计楚亦未必能胜吴又谓子常三
战不胜吴无缘退而东去而不知吴当日之战事势常
患不能胜楚其卒能胜者天也其不行司马之计亦司
马幸而得成其名耳就令其计得行而吴于淮汭必宿
重兵城口必伏死士徒令偏师先败以摇军心耳不然
予胥善谋岂肯以君臣陷入死地只轮不返重为天下
戮笑哉愚故因高氏之辨而窃料当日之成算如此若
孔氏所云特肤末之见未可与语战斗之事也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180-0024d.png
春秋蔡侯以吴师入郢论
圣人经文皆是据实书定四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
于柏举楚师败绩庚辰吴入郢据左傅唐蔡俱从吴伐
楚而经独书蔡先儒谓蔡受楚毒最深善其能报仇雪
耻故特书曰以乃余深考当日地里知吴之入郢全凭
蔡为之乡导唐不得与圣人亦第㨿实书而非有意于
褒之也案吴楚俱泽国皆善水战而楚地居上流吴常
不胜故入春秋百年以来吴屈服于楚为属国者职是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180-0025a.png
故也逮申公巫臣自晋使吴教以乘车射御吴始用陆
道与楚角逐而楚始骎骎患吴矣楚既失长江上流之
险乃更于淮右北道筑州来钟离巢三城以禦吴吴于
楚之水师克鸠兹克朱方悉置不问而第日扰于庐寿
淮颍之间逮克钟离巢而楚患始棘然犹未敢悬军深
入也至灭州来(今江南/寿州)与蔡密迩蔡更道吴舍舟从陆
从淮汭(即州/来)历光黄径义阳三关之险至汉江北岸与
楚夹汉而阵当是时吴历楚境一千一百馀里深入死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180-0025b.png
地亦未敢必能入郢故其战尝且胜且却收军至柏举
(今湖广麻城县去小/别汉川县三百馀里)适会楚瓦不仁人无固志而夫槩
身先死战遂长驱入郢固属有天幸而蔡之计谋亦毒
矣是时蔡以小国而声震天下诸侯俱归粟于蔡五年
楚复国即灭唐报怨而不敢动蔡者夫亦以蔡近吴有
吴以为之援故也则当日吴楚之赴告自必以蔡为兵
首鲁史从而书之圣人亦从而书之而岂有意于褒之
也哉夫读春秋者不知春秋之地里则不得当日之事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180-0025c.png
势不得当日之事势则无以见圣人之书法余因蔡侯
以吴师一事而𤼵明经文之据实书者如此夫蔡以弱
小用吴覆楚而晋为盟主辞蔡不救而有事于鲜虞则
又比事观之而罪自见矣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180-0025d.png
 
 
 
 
 
 
 
 春秋大事表卷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