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127-08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述注卷二十三
           安溪 李光坡 撰
  坊记第三十
   疏曰郑云名坊记者以其记六艺之义所以坊人之
   失也
子言之君子之道譬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
之坊民犹踰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防淫命以防欲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127-0847b.png
 疏曰此篇凡三十九章此下三十八章悉言子云惟
 此章称子言之者以是诸章之首一篇总要故重之集
 说曰辟读为譬坊与防同言君子以道防民之失犹以堤
 防遏水之流也 应氏曰性之善为德礼以防之而养其
 源情之荡为淫刑以防之而遏其流民之欲无穷圣人有
 命之说焉使知命出于天各有分限而人力莫施以是防
 之则觊觎者塞羡慕者止而欲不得肆矣 坡谓注云命
 谓教令可兼说盖君命即天命也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127-0847c.png
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
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
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于上故乱益亡
 注曰此节文者谓农有田里之差士有爵命之级慊
 恨不满之貌也 疏曰制富者居室丈尺俎豆衣服
 之事须有法度不足至骄也制贫者农田百亩桑麻
 自赡比闾相赒不令至于约也贵者制其禄秩随功
 爵而施则贵臣无复恨君禄爵薄于已也 熊氏曰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127-0847d.png
 小人无道以安贫故气慊而约无德以守富故气盈
 而骄约则觊觎心生故盗骄则犯上心生故乱此皆
 人之情也礼者因人情之过不及而为之节文以为
 民坊也
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诗
云民之贪乱宁为荼毒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
雉家富不过百乘以此坊民诸侯犹有畔者
 注曰宁安也大族众家恒多作乱古者方十里其中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127-0848a.png
 六十四井出兵车一乘此兵赋之法也成国之赋千
 乘雉度名也高一丈长三丈为雉百雉为长三百丈
 方五百步子男之城方五里百雉者此谓大都三国
 之一 熊氏曰诗大雅桑柔之篇引之以明民为荼
 毒则贫必不好乐富必不好礼众必不肯自宁也
 坡谓民岂不知乱之能荼毒人乎然其贪乱也宁为
 所荼毒而不恤此形民喜乱之心最为真至解者似
 少失之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127-0848b.png
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
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集说曰疑者惑而未决微者隐而不明惟礼足以章
 明之分别之也 熊氏曰贵贱上下之等衣服隆杀
 之别朝廷尊卑之位其间毫发不可僭差之际正人
 之易惑事之难明者
子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
君臣之别也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礼君不称天大夫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127-0848c.png
不称君恐民之惑也诗云相彼盍旦尚犹患之
 注曰楚越之君僭号称王不称其丧谓不书葬也春
 秋传曰吴楚之君不书葬辟其僭号也臣者天君称天
 子为天王称诸侯不言天公辟王也大夫有臣者称
 之曰主不言君辟诸侯也此者皆为使民疑惑不知
 孰者尊也盍旦夜鸣求旦之鸟也求不可得也人犹
 恶其欲反昼夜而乱晦明况于臣之僭君求不可得
 之类乱上下惑众也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127-0848d.png
子云君不与同姓同车与异姓同车不同服示民不嫌
也以此坊民民犹得同姓以弑其君
 注曰同姓者谓先王先公子孙有继及之道者也其
 非此则无嫌也仆右恒朝服君则各以时事唯在军
 同服于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
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注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已则近贪已胜禄则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127-0849a.png
 近廉 熊氏曰贵贱谓爵之尊卑贫富谓禄之厚薄
 乱争夺也
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衽席之上让而坐
下民犹犯贵朝廷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诗云民之
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集说曰诗小雅角弓之篇爵酒器也严氏云兄弟有
 因杯酒得罪而怨者此为持平之论以解之言凡人
 之不善者其相怨各执一偏而不能参彼已之曲直故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127-0849b.png
 但知怨其上而不思已过然其端甚微或止因受爵
 失辞逊之节而或至于忘其身亦可念矣 方氏曰
 礼六十以上笾豆有加故酒肉以犯齿言三命不齿
 席于尊东故衽席以犯贵言族人不得戚君位故朝
 廷以犯君言
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故称人
之君曰君自称其君曰寡君
 熊氏曰贵人而贱己如坐下就贱之类先人而后己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127-0849c.png
 如受恶之类此让道也
子云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则民不背先亡者而后存
者则民可以托诗云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以此坊民民犹
背死而号无告
 疏曰财利荣禄之事假令死之与生并合俱得君上
 则先与死者后与生者以此化民则民皆不背于死
 者亡谓身为国事而出亡在外存谓身在国内若君
 有利禄先与在外亡者而后与国内存者以此化民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127-0849d.png
 民皆仁厚可以大事相付托也背死而号无告者言
 民背弃死者其生者老弱号呼无所控告也 熊氏
 曰诗邶风燕燕之篇畜诗作勖勉也庄姜言归妾戴
 妫思念先君庄公以妇道勖勉寡人夫思先君见不
 背之意既归而犹以此勖庄姜见其可托也
子云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则民兴让尚技而贱车则
民兴艺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注曰言人君贵尚贤者能者而不吝于班禄赐车服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127-0850a.png
 则让道兴贤者能者人所服也技犹艺也约言先言
 言人尚德不尚言也约与先互言耳君子约则小人
 多矣小人先则君子后矣 方氏曰上之所化如此
 不徒事乎空言而已故继之以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子云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则犯也下不
天上施则乱也故君子信让以涖百姓则民之报礼重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集说曰上酌民言谓人君将施政教必斟酌参挹乎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127-0850b.png
 舆论之可否如此则政教所加民尊戴之如天所降
 下者矣信则不欺于民让则不恃乎己以此临民民
 得不亲其上死其长乎故曰民之报礼重也诗大雅
 板之篇询于刍荛问于取草取薪之贱者也引此以
 明酌民言之意 方氏曰上不酌民言则事或妄行
 而失其所守故曰则犯也下不天上施则民或肆慢
 而无以相治故曰乱也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127-0850c.png
己则怨益亡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
 坡谓此卫风氓之篇引之以见推善引过斋戒自省
 如卜筮然则所称合礼无取咎之言矣此明所以不
 争不怨之故至为深切何可易议也尔卜尔筮犹易
 言原筮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诗云考卜惟王度
是镐京惟龟正之武王成之
 集说曰诗大雅文王有声之篇言稽考龟卜者武王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127-0850d.png
 也谋度镐京之居盖武王之志已先定矣及以吉凶
 取正于龟而龟亦协从武王遂以龟为正而成此都
 焉是武王不自以为功而让之龟卜也故引以为让
 善之證
子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君陈曰尔有嘉谋
嘉猷入告尔君于内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
君之德于乎是惟良显哉
 注曰君陈盖周公之子伯禽弟也 疏曰知周公子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127-0851a.png
 者以书序云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似若
 蔡仲之命书序云蔡叔既卒王命蔡仲践诸侯位相
 似皆是父卒命子故疑周公子
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大誓曰子克纣非
子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子小子
无良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
父之道可谓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欢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127-0851b.png
 注曰弛犹弃忘也 方氏曰子为父隐所谓弛其过
 也善则称亲所谓敬其美也 熊氏曰引书借不言
 二字为讳亲之过以明弛过之意
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孝
子不匮
 集说曰从命不忿谓承受父母命令之时不可有忿
 戾之色诗大雅既醉之篇言孝子事亲无乏止之时
  坡谓受命不从者何足校其忿不忿惟是从者则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127-0851c.png
 知爱矣然或非己所欲或有不均独贤之意虽从命
 而几微介于颜面是忿己则与不从者亦五十百步
 之间耳
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诗
云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瘉
 注曰睦厚也党犹亲也合族谓与族人燕与族人食
 令善也绰绰宽裕貌也交犹更瘉病也 熊氏曰绰
 绰有裕能睦之证交相为瘉不能睦之证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127-0851d.png
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以衣其衣君子以广
孝也
 注曰父之执与父执志同者也可以乘其车车于身
 差远也谓与已位等 疏曰若尊卑悬绝假非执友
 不可传通车服故知与已位等但是父执故不可衣
 其衣也
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
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书云厥辟不辟忝厥祖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127-0852a.png
 注曰同位尊卑等为其相亵厥其也辟君也忝辱也
 为君不君与臣子相亵则辱先祖矣君父之道宜尊严
子云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
君子以此防民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
 集说曰曲礼云恒言不称老与此意同孝所以事亲
 慈所以畜子言孝不言慈者虑其厚于子而薄于亲
 故也可以娱人而使之乐者戏也可以感人而使之
 伤者叹也闺门之内谓父母之侧戏而不叹非专事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127-0852b.png
 于戏也谓为孺子之容止或足以娱亲犹云可尔恨
 叹之声则伤亲故不为也
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
 注曰长民谓天子诸侯也
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有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
庙敬祭事教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注曰有事有所尊事 方氏曰为亲之死故为尸以
 象其生为神之亡故为主以寓其存经曰事死如事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127-0852c.png
 生事亡如事存此所言示民有事也追孝与祭统言
 追养继孝同义
子云敬则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礼故
食礼主人亲馈则客祭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故君子
苟无礼虽美不食焉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
实受其福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以此示民民犹争
利而忘义
 注曰祭器笾豆簋铏之属也有敬事于宾客则用之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127-0852d.png
 谓飨食也盘盂之属谓燕器 疏曰菲薄也言君子
 不以贫窭菲薄废礼不行没过也不可以财物丰多
 华美其事没过于礼也易既济九五爻辞诗大雅既
 醉之篇 方氏曰食者利之所存礼则义之所出故
 言争利以忘义
子云七日戒三日斋承一入焉以为尸过之者趋走以
教敬也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淫也尸
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127-0853a.png
教民睦也故堂上观乎室堂下观乎上诗云礼仪卒度
笑语卒获
 集说曰戒谓散斋也承奉事之也醴齐醍齐澄酒此
 三酒味薄者在上味厚者在下贵薄而贱厚是示民
 以不贪淫于味也尸饮三主人主妇宾长各一献也
 然后主人献宾是众宾饮一也尊上者得酒多卑
 下者少是示民以上下之等也因其祭祀之酒肉于
 祭礼之末序昭穆相献酬此以和睦之道教民也祭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127-0853b.png
 祀之时堂上者观室中之礼仪堂下者又观堂上之
 礼仪其容有不肃者乎诗小雅楚茨之篇卒尽也言
 礼仪尽合于法度笑语尽得其宜也
子云宾礼每进以让丧礼每加以远浴于中霤饭于牖
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
以示远也殷人吊于圹周人吊于家示民不背也子云
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以此坊民诸侯犹有薨而不葬者
 注曰远之所以崇敬也 疏曰乡饮酒礼主人迎宾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127-0853c.png
 至门三辞至阶三让皆主人先入先登是宾礼每进
 以让也殷人即圹上而吊于送死太简周人孝子反
 哭至家乃后始吊于送死殷勤是情礼备具故云吾
 从周
子云升自客阶受吊于宾位教民追孝也未没丧不称
君示民不争也故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齐
及其君卓以此坊民子犹有弑其父者
 注曰谓反哭时也既葬矣犹不由阼阶不忍即父位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127-0853d.png
 也没终也春秋传曰诸侯于其封内三年称子至其
 臣子踰年则谓之君矣奚齐与卓子皆献公之子也
 献公卒其年奚齐杀明年而卓子杀矣
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故君子有君不谋
仕唯卜之日称二君
 集说曰推事父之道以事君推事兄之道以事长皆
 诚实之至岂敢有副贰其上之心乎欲贰其君是与
 尊者相敌矣故云示民不贰也君子人君之子也有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127-0854a.png
 君君在也不谋仕嫌欲急于为政也世子他事皆不
 得称君贰惟命龟之时或君有故而已代之则自称
 曰君之贰其左传卜贰圉正谓君之贰故郑引之云
 二当为贰也
丧父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
 疏曰君无骨肉之亲若不为重服民则疑君不尊今
 与丧父同示民不疑于君之尊也
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示民有上下也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127-0854b.png
 集说曰与曲礼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意同有上下
 谓卑当统于尊也
故天子四海之内无客礼莫敢为主焉故君适其臣升
自阼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父母在馈献不
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而贰其

 集说曰自此遗彼曰馈自下献上曰献车马家物之
 至重者以上四节皆明事君事亲之道故总结之曰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127-0854c.png
 忘其亲而贰其君
子云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乐也先财而后
礼则民利无辞而行情则民争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
见则不视其馈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以此坊民民犹
贵禄而贱行
 集说曰礼之先币帛谓先行相见之礼后用币帛以
 致其情也此是欲教民以先任事而后得禄之义若
 先用财而后行礼则民必贪于财利矣无辞无辞让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127-0854d.png
 之节也行情直行已情也礼略而利行不能无争夺
 矣人有馈遗于已礼也已或以他故或以疾病不能
 出见其人则不视其馈视犹纳也此盖不敢以无礼
 而当人之礼易无妄六二爻辞今文无凶字田一岁
 曰菑三岁曰畬不耕而穫不菑而畬以喻人臣无功
 而食君之禄引之以證不行礼而贪利也
子云君子不尽利以遗民诗云彼有遗秉此有不敛穧
伊寡妇之利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127-0855a.png
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
莫违及尔同死以此坊民民犹忘义而争利以忘其身
 疏曰此邶风谷风之篇葑蔓菁也菲草生下湿地似
 芜菁花紫赤色可食记者引诗断章为义凡有二意
 一则云采此葑菲但采其叶下体之根茎虽美不可
 并取则是不尽取其利当遗与于下二则云采其葑
 菲无以下体之恶并弃其叶据下体有苦恶之时作
 记者据其根善则无得并取其根无尽利也据其根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127-0855b.png
 恶则无得并弃其叶不求备也 集说曰诗小雅大
 田之篇秉禾之束为把者穧铺而未束者言彼处有
 遗馀之秉把此处有不收敛之铺穧寡妇之不能耕
 者取之以为利耳伊语辞与今诗文颠倒不同仕则
 不稼禄足以代耕也田则不渔有禽兽不可再取鱼
 鳖也食时言人君食四时之膳也不力珍不更用力
 务求珍羞也坐羊坐犬杀食而坐其皮也皆言不尽
 利之道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127-0855c.png
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
也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诗
云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艺麻
如之何横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以此坊民民
犹有自献其身
 注曰淫犹贪也章明也嫌嫌疑也重男女之会所以
 远别之于禽兽也有币者必有媒有媒者不必有币
 仲春之月会男女之时不必待币献犹进也伐柯伐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127-0855d.png
 木以为柯也艺亦树也言取妻之法必有媒如代柯
 之必须斧也取妻之道必告父母如树麻当先易治
 其田 疏曰自此以下终于篇末总坊男女奔淫之
 事夫妇重慎之义也所淫所贪欲之事非直淫泆也
 若其淫泆则当云防民淫不须云所也章民之别明
 民之男女令相分别也自献其身谓女自进其身以
 求男者也 集说曰诗齐风南山之篇以此坊民以
 下十一字旧本在诗云之上令以类推之当在所引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127-0856a.png
 诗下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
之以此坊民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

 集说曰厚别厚其有别之礼也卜之卜其吉凶也吴
 泰伯之后鲁同姓也昭公取吴女又见论语 坡谓
 杂记云夫人之不命于天子自鲁昭公始则孟子原
 非夫人昭公称之为孟子春秋书曰孟子卒所谓我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127-0856b.png
 无加损焉正名而已三传皆以讳言坡所未详
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阳侯犹杀缪侯而
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
 注曰交爵谓相献酢阳侯缪侯同姓也其国未闻大
 飨飨诸侯来朝者也夫人之礼使人摄 疏曰特牲
 主妇献尸尸酢主妇是祭时交爵也阳侯缪侯是两
 君之谥按王享诸侯及诸侯自相享同姓则后夫人
 亲献异姓则使人摄献则缪侯所享盖同姓也以此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127-0856c.png
 言之阳侯以前夫人出享邻国之君得有男女交爵
 此后夫人献礼遂废并使人摄也 坡谓此节语意
 似古者祭与宾皆有男女交爵之事今享礼已废惟
 祭尚然故子但云非祭男女不交爵其馀不交灼然
 可知
子云寡妇之子不有见焉则弗友也君子以辟远也故
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则不入其门以此坊民
民犹以色厚于德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127-0856d.png
 注曰有见谓睹其才艺也同志为友大故丧病 集
 说曰辟远者以避嫌故远之也
子云好德如好色
 注曰此句似不足论语曰未见好德如好色疾时人
 厚与色之甚而薄于德也
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故男女授受不
亲御妇人则进左手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
与同席而坐寡妇不夜哭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以此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127-0857a.png
坊民民犹淫佚而乱于族
 注曰不渔色谓不内取于国中也内取国中为下渔
 色昏礼始纳采谓采择其可者也国君而内取象捕
 鱼然中网取之是无所择乱族犯非妃匹也 集说
 曰荒于色则纪纲弛民之昏礼亦化之而废故远色
 者所以立民之纪使不以色而废礼乱常也馀并见
 前
子云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127-0857b.png
违也以此坊民妇犹有不至者
 集说曰舅姑女之父毋也承进也子女也论语注云
 送与之也仪礼父戒女曰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无
 违宫事皆恐事之违也末世礼坏故有男行而女不
 随者亦有亲迎而女不至者 成氏曰妇人谓夫之
 父母曰舅姑男子亦谓妻之父母曰舅姑但加外字
 耳夫妇齐体父母互相敬也
  中庸第三十一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127-0857c.png
   疏曰郑目录云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
   圣祖之德
   朱子章句
  表记第三十二
   疏曰郑云名曰表记者以其记君子之德见于
   仪表者也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127-0857d.png
 方氏曰此篇称子言之者八皆总其大同之略也称
 子曰者四十五皆列其小异之详也 熊氏曰夫子
 周流志在行道至晚知道不行故发归乎之叹盖君
 子身虽隐而道未尝不显著如不必矜持而容自庄
 不必严厉而色自威不必言语而信自存此皆道之
 彰明较著不待仕而后可见也此吾所以当归也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
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127-0858a.png
有择言在躬
 注曰忌之言戒也言已外敬而心戒慎则无有可择
 之言加于身也 疏曰甫刑吕刑也甫侯为穆王说
 刑故称甫刑 刘氏曰君子谨独不待矜而庄故不
 失足于人而貌足畏不待厉而威故不失色于人而
 色足惮不待言而信故不失口于人而言足信也盖
 其寻常敬忌故动处无不中节如此又引书以證之
 而义益显矣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127-0858b.png
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
 注曰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为敬或以袭为敬礼盛
 者以袭为敬执王龟之属也礼不盛者以裼为敬受
 享是也 应氏曰裼袭以示文质各有异宜所谓不
 相因者恐一时或有异事必易服从事各存其敬不
 以袭衣而因为裼不以裼衣而因为袭盖节文既辨
 而又不惮其劳则无相亵之患
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127-0858c.png
 吕氏曰极敬者诚意至也苟至于乐则敬弛极辨者
 节文明也苟至于倦则入于苟简
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
 注曰笃厚也掩犹困迫也 熊氏曰慎以处事言笃
 以立身言恭以待人言 坡谓笃实行道险夷一致
 不可困迫非光辉之谓也
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
儳焉如不终日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127-0858d.png
 注曰儳焉可轻贱之貌也如不终日言人而无礼死
 无时 熊氏曰庄敬则精神简束而日进故强安肆
 则志意消阻而日退故偷是以君子不敢一日不敬
 使中心无主而纷纭杂乱若不能以终日也儳参错
 不齐貌 坡谓如注之解鞭迫可畏所当共省者
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
 集说曰幽明之交上下之际尤其所当敬者故并言
 之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127-0859a.png
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
 马氏曰狎侮至于死而不畏者蔽其所亵也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
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集说曰易蒙卦辞谓凡占者初筮则诚敬必全若以
 明而治蒙必其学者如初筮之诚则当告之若如再
 筮三筮之渎慢则不必告之矣引此以言宾主之交
 际当慎始敬终如初筮之诚不可如再三筮之渎慢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127-0859b.png
 也吕氏曰辞者相接之言如公与客宴曰寡人有不
 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人须臾焉使某也以请之
 类是也礼者相见之挚如羔雁雉骛之类是也必以
 辞必以礼者交际不可苟也苟则亵亵则不敬此交
 所以易疏也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
之利也
 注曰报谓礼也礼尚往来 应氏曰仁之体大而尊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127-0859c.png
 昭揭众善而人心俨然知所敬故曰表义之体方而
 严裁割事物而人心凛然知所畏故曰制报之为礼
 以交际往来彼感此应使人有文以相接有恩以相
 爱其何利如之
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
曰无言不雠无德不报太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
非民无以辟四方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
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127-0859d.png
 注曰雠犹答也宽犹爱也爱身以息怨非礼之正也
  熊氏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是君有安民之德民
 之事君所以报也后非民无以辟四方是民有戴君
 之德君之治民所以报之也引之亦明报德意 坡
 谓论语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夫以直报怨必有
 不德者矣以德报德必有不直者矣圣人之言交互
 观之委曲皆尽然浑然冲和此似少露矣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127-0860a.png
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吕氏曰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则非圣人不足以性
 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则众人皆可以为仁以圣人
 所性而议道则道无不尽以众人之可为而制法则
 法无不行 方氏曰欲而好仁则智者利仁之事也
 畏而恶不仁则畏罪者强仁之事也若所好生于无
 欲所恶生于无畏非中心安仁者不能故曰天下一
 人而已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127-0860b.png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
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
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
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
 疏曰仁者右也道者左也此明仁义相须若手之左
 右 吕氏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虽汤武之举
 不过乎是而其情则不同故其仁未可知也过者人
 所避有不幸而致焉周公使管叔以殷畔过于爱兄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127-0860c.png
 而已孔子对陈司败以昭公知礼过于讳君而已皆
 出乎情而其仁可知也道非仁不立义非仁不行凡
 人之举动必右先而后左随之故曰仁右道左 坡
 谓均之为仁所谓同功也或安之或利之或强之所
 谓异情也畏罪者强仁乃畏威寡罪是困勉之功非
 五霸之假也仁者右也以下乃教为仁者以仁必有
 义则或功或过皆得其情而无厚与薄之偏矣
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127-0860d.png
 注曰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 应
 氏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
 以为王义道严而有方故得其裁割断制以为霸尽
 稽考之道而事不轻举焉亦可以无失矣 坡谓王
 天子霸牧伯也义道以霸言牧伯奉义而行耳宋元
 末儒一见霸字如虎狼然何也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
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127-0861a.png
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
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
 集说曰仁有数言行仁之道非止一端如下文安勉
 之别是也义有长短小大言义无定体在随事而制
 其宜也如仕止久速各当其可之类中心憯怛此胞
 与为怀故为爱人之仁率循古人之成法而勉强行
 之此资藉古之仁道以为仁者也诗大雅文王有声
 之篇言丰水之傍以润泽生芑榖喻养成人才也武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127-0861b.png
 王岂不官使之乎言无遗才也圣人为后嗣计莫大
 于遗之以人才是欲传其孙之谋而燕安翼辅其子
 耳夫子以为数世之仁盖中心憯怛所发者深故所
 及者远也国风邶风谷风之篇今诗作躬阅容也言
 我身且不见容何暇忧后事乎此但欲以仁终其身
 而已耳盖勉强资仁所发者浅故所及者近也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
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127-0861c.png
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已矣
 注曰取数多言计天下之道仁居其多以人望人言
 当以时人相比方耳 熊氏曰统四端兼万善故曰
 重生而即其死而后已故曰远惟重则举莫能胜惟
 远则行者莫能致此可见仁之取数极多夫人欲勉
 于仁而全体不息诚难也胜重致远义之当然也君
 子以义之尽者度人必欲其胜重致远则难为人惟
 举今之人以相望则一得亦可表见贤者可得而知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127-0861d.png
 矣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輶如毛
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小雅
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
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
孳孳毙而后已
 集说曰大雅烝民之篇言德之在人其轻如毛非难
 能也而民少能举之者尹吉甫于仪匹之中图谋之
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127-0862a.png
 求其能举德者乃惟仲山甫能举之我爱其人使其
 或有不及我思效忠以助之而山甫全德无可以致
 其助者也小雅车牵之篇言有高山则人瞻望而仰
 之有景大之德行则人视法而行之二止字皆语辞
 夫子引此两诗而赞之曰诗人之好仁如此哉中道
 而废言力竭而止若非力竭则不止也不足少也人
 老则未来之岁月少矣俛焉无他顾之意孳孳勤勉
 之貌毙死也 应氏曰前章言仁重且远而人不可
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127-0862b.png
 以全责此又总叙而劝勉之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
也子曰恭近礼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
不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
鲜乎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注曰辞解说也 疏曰俭近仁者以俭不费用无害
 于物故近仁也情可信者以情示人故可信也俭易
 容者俭则寡求故易容也 方氏曰能好仁则得其
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0127-0862c.png
 所好矣以其反此而失其所好仁所以难成与苟好
 仁矣虽有过易辞也况无过乎周公孔子之过是也
 情诚实之理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唯君子能之是故君子不以其所
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
也不制以已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礼以节之
信以结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欲民
之有壹也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0127-0862d.png
 注曰以中人为制则贤者劝勉不及者愧耻圣人之
 言乃行也壹谓专心于善不愧于人不畏于天言人
 有所行当惭怖于天人也 熊氏曰制行立教以制
 民行也礼以品节其为人之行信以固结其为人之
 志使养其内也习容貌之度使文其身教衣服之章
 使称其德以养于外也又使交朋切磋相成以造于
 极至之地总之使不惑于他岐而志专一于仁也移
 读为称诗小雅何人斯之篇
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0127-0863a.png
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则文以君
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耻服其服
而无其容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
有其德而无其行是故君子衰绖则有哀色端冕则有
敬色甲胄则有不可辱之色诗云维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记之子不称其服
 集说曰此承上文容貌衣服而言欲有其德行以实
 之也德谓得之于已行谓见之于事诗曹风候人之
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0127-0863b.png
 篇鹈鹈鹕也俗名淘河鹈鹕当入水中食鱼今乃在
 鱼梁之上窃人之鱼以食未尝濡湿其翼如小人居
 高位以窃禄而不称其服也 坡谓文以君子之辞
 信也实以君子之德礼也哀色敬色不可辱之色虽
 以容言然施之各当其时则礼也出之实而不伪则
 信也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
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
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0127-0863c.png
 疏曰小宰注云天地大神至尊不祼此祭上帝有秬
 鬯者凡鬯有二若和之以郁谓之郁鬯祭宗庙而灌
 也若不和郁谓之秬鬯谓五齐之酒以秬黍为之故
 得以事上帝 应氏曰义者截然正方而无偏私也
 知贱之事贵而不知贵之率贱岂絜矩之道哉故天
 子竭力致敬以事乎上帝则诸侯亦服勤以辅乎天
 子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
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0127-0863d.png
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
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已
而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
听天命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
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
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
不回以受方国
 注曰无君民之心是思不出其位役之言为也自是
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0127-0864a.png
 以听天命言不易道徼利禄也凯乐也弟易也言乐
 易之君子其求福修德以俟之不为回邪之行要之
 如葛藟之延蔓于条枚是其性也 疏曰自是言不
 问得之与失恒行其是而不行非也诗大雅旱麓之
 篇诗言葛藟施于条枚犹如子孙之兴亦由先祖而
 德盛也引诗断章故与诗文不同舜禹文王周公是
 凯弟君子有大德而小心常能畏惧是不回也 熊
 氏曰又引大雅大明之篇以明文王有事君之小心
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0127-0864b.png
 也观此则舜禹周公可知矣 坡谓不自尚二句言
 恭也俭于位一句言俭也让于贤三句言让也求以
 事君四句言信也盖不易道信也无所为而为亦信
 也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壹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
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是故君子虽
自卑而民敬尊之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
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0127-0864c.png
足哉惟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
 注曰烈业也言后稷造稼穑天下世以为业岂一手
 一足喻用之者多无数也自谓便人亦言其谦也辟
 仁圣之名云自便习于此事之人耳 集说曰谥以
 尊名为美谥以尊显其声名也壹专也惠善也善行
 虽多但节取其大者以专其善故曰节以壹惠也以
 求处情谓君子所以不自大尚其事功者以求处情
 实不肯虚为矫饰也过行弗率以求处厚者谓若有
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0127-0864d.png
 过高之行则不敢率循惟求以处乎笃厚之道而已
 本分上不可加毫末也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
父母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
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
可以为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
 熊氏曰君子谓仁以尽君道者其难乎观诗而知凯
 以强教之谓驱之以道而不徇乎情也弟以说安之
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0127-0865a.png
 谓抚之以恩而不拂乎心也使民和乐而又有节曰
 毋荒使民有礼而情不离曰亲威庄以临之而不过
 于拘检则安孝慈以事亲使众而不流于狎玩则敬
 盖乐而无荒孝慈而敬是弟而济之以凯强教也使
 民有父道之可尊也有礼而亲威庄而安是凯而济
 之以弟说安也使民有母道之可亲也则民亦尊之
 亲之可以为民父母矣君子之所谓仁者如此非至
 德浑全不偏其孰能施而为仁凯弟兼全乎
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0127-0865b.png
今父之亲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
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
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尊而不
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注曰命谓四时政令所以教民勤事也鬼谓四时祭
 祀所以训民事君也 疏曰四时教命欲人生厚是
 亲也附近于民使民勤事是不尊神道严敬是尊也
 人神道隔无形可见是不亲也
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0127-0865c.png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
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憃而愚乔而野
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
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
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注曰憃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以本不困于刑罚少诈谖
 也敝谓政教衰失之时也先鬼后礼谓内宗庙外朝廷也
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0127-0865d.png
 礼者君臣朝会凡以挚交接相施予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以本习于鬼神虚无之事令其心放荡无所定困于刑罚
 苟胜免而无耻也 集说曰其赏罚以爵列之高下为准
 如车服土田之赏有命数之异刑罚之施有八辟之
 议及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之类皆是也 熊氏曰
 此言三代偏于尊亲而敝于末流也尊命重命令而
 不轻渎近人而忠言每事体乎人情而为忠厚之道
 也利而巧便利多机巧也文而不惭多文辞而无愧
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0127-0866a.png
 心也 坡谓以烦文缛节相督责而昧于情理之宜
 贼而蔽言文之末失也切中矣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
人未渎礼而求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
穷矣
 注曰不求备不大望言其政宽贡赋轻也强民言承
 殷难变之敝也爵赏刑罚穷矣言其繁文备设 疏
 曰未渎礼言君臣上下于礼事简略不亵渎也 集
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0127-0866b.png
 说曰未渎辞以其尊命也未渎礼以其后礼也未渎
 神以其敬神而远之也不求备不大望于民即省刑
 罚薄税敛之事未厌其亲尊君亲上之心自不能忘
 也言夏之民未厌其亲则殷周之民不然矣强民言
 殷民不服而成王周公化之之难也赏爵刑罚之制
 至周而详悉备具无以复加故曰穷矣穷极也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子曰虞
夏之质殷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
卷二十三 第 40a 页 WYG0127-0866c.png
不胜其文
 集说曰前章言夏商周之事此又兼言虞氏以起下
 章
子言之曰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
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爱有忠利
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礼惠而能散其君
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
有辨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如此
卷二十三 第 40b 页 WYG0127-0866d.png

 吕氏曰憯怛之爱犹慈母之爱非责报于其子也非
 要誉于他人也发于诚心而已忠利之教者若使契
 为司徒教以人伦作为衣裳至书契之等使天下利
 用而不倦是皆有教人以善之诚无所不利之功者
 也 应氏曰生无私有天下而不与也死不厚其子
 传诸贤而为天下得人也其君子化之皆为全德尊
 仁畏义不敢犯天下之公理耻费轻实不敢徇一已
卷二十三 第 41a 页 WYG0127-0867a.png
 之私欲耻费者俭于自奉也轻财者薄于言利也自
 庇民大德而下凡三章言臣道之难于尽仁惟舜禹
 文王周公可以为仁之厚而后稷庶几近之自凯弟
 君子而下凡四章言君道之难于尽仁惟虞帝可以
 为德之至而夏商周皆未免有所偏也 熊氏曰爱
 曰憯怛则子民如母而亲教曰忠利则子民如父而
 尊在身则从容自适而安又敬而不至自肆严肃难
 犯而威又爱而不至寡恩及民则富之又有礼而不
卷二十三 第 41b 页 WYG0127-0867b.png
 骄侈惠之而又能遍利于四海 坡谓尊仁畏义二
 句以行已言忠而不犯二句以事君言文理也静不
 露也灿然有理而不露圭角宽以容众而亲疏贤否
 有辨此二句以处事接物言也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
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故其受禄不诬受罪益寡
 应氏曰资凭藉也古之为臣其经世之学皆豫定于
 胸中至于事君则前定之规模先形于言以为藉然
卷二十三 第 42a 页 WYG0127-0867c.png
 后自献其身以成其信自献者非屈已以求售也如
 书之自靖自献致命而无所愧也畎亩幡然之数语
 说命对扬之三篇此伊傅先资之言也齐桓问答而
 为书燕昭命下而有对此管乐先资之言也言于先
 而信于后无一不酬者后世若登坛东向之答草庐
 三顾之策亦庶几焉 马氏曰受禄不诬言不素餐
 也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
卷二十三 第 42b 页 WYG0127-0867d.png
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
 集说曰不家食吉大畜之彖辞也谓大畜之君子才
 德所蕴者大则当食禄于朝以有为于天下而不食
 于家则吉此言不以大言受小禄所谓达可行于天
 下而后行之者也 吕氏曰大言所言者大也小言
 所言小也利及天下泽及万世大利也进一介之善
 治一官之事小利也谏行言听利斯从之矣不以小
 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者受之有义亦称其大
卷二十三 第 43a 页 WYG0127-0868a.png
 小而已小言而大禄则报踰其分大言而小禄则君
 重财而薄德亦不可受也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
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榖以女
 吕氏曰以下达之事事其君则贼其君者也非其人
 而自达之枉己以事君者也三者皆不正非所谓靖
 共正直者也 集说曰下达谓趋乎污下如曰吾君
 不能是也尚辞利口捷给也自所由以进者也小雅
卷二十三 第 43b 页 WYG0127-0868b.png
 小明之篇言人臣能安靖恭敬其职位惟正直之道
 是与则神明听之将用福禄与汝矣以与也
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谄也近而不諌则尸利也子曰迩
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
 注曰尸谓不知人事无辞让也 疏曰言亲近之臣
 献可替否毗辅赞助于君守其调和之事也 吕氏
 曰陵节犯分以求自达故曰谄怀禄固宠主于为利
 故曰尸利也 应氏曰宰以职言大臣以位言自三
卷二十三 第 44a 页 WYG0127-0868c.png
 公以下皆是不特六卿其序则先君德而后朝廷先
 朝廷而后天下也
子曰事君欲諌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
藏之何日忘之
 集说曰谏者止君之失陈者扬君之失也诗小雅隰
 桑之篇瑕诗作遐本谓我心爱慕此贤者思相与语
 以其相去遐远故不得共语然欲发之言藏于我心
 何日而忘之乎此记者借以为喻言我有爱君之心
卷二十三 第 44b 页 WYG0127-0868d.png
 欲諌其过胡不言乎纵未得进諌亦藏于心而不忘
 但不以语他人耳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
故君子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以远乱也
 吕氏曰君信我可以为师非学焉而后臣之则不进
 也信我可以执国政虽待以季孟之间亦不进也膰
 肉不至而即行灵公问陈而即行君子之道正君而
 己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人之相见三揖至于阶
卷二十三 第 45a 页 WYG0127-0869a.png
 三让以宾升而其退也一辞而出主人拜送宾去不
 顾若主人之敬未至而强进主人之意已懈而不辞
 则宾主之分乱矣可仕可已可见可辞进退之义一
 也 坡谓难进不枉已易退不苟容也有序者不枉
 已则非躁进有序也不苟容则长廉远耻避贤者路
 亦有序也乱者反是
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境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
信也
卷二十三 第 45b 页 WYG0127-0869b.png
 注曰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
 于三而不遂去是贪禄必以其强与君要也 吕氏
 曰孔子去鲁迟迟吾行以不忍于父母之国也孟子
 去齐三宿出昼冀齐王之悔悟也然卒出竟以去君
 子之义可见矣
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
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注曰慎始敬终者轻交易绝君子所耻 马氏曰在
卷二十三 第 46a 页 WYG0127-0869c.png
 物者有命故可贵可贱可生可杀在已者有义不可
 使为乱也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
事则乱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
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疏曰得志谓君使臣当已才犹宜慎虑而从之必使
 成功也否谓所使之事非已本才也虽非已本才而
 幸得终竟竟即辞而退也臣之厚者得志及否并从
卷二十三 第 46b 页 WYG0127-0869d.png
 而无违是臣行之笃厚也 吕氏曰乱者辟难辞贱
 不履其事则事不治而乱也臣受君命虽有所合不
 敢以得志而自满故慎虑而从之乃临事而惧好谋
 而成者也有所不合又非所宜辞亦不敢怨于不得
 志故孰虑而从之卒事则致为臣而去故可以自免
 而不累于上故曰臣之厚也易蛊之上九事之终且
 无位也有似乎仕焉而已者故曰不事王侯乃可以
 高尚其事而不见役于人也
卷二十三 第 47a 页 WYG0127-0870a.png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
顺命君命逆则臣有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
之无良我以为君
 集说曰诗卫风鹑之奔奔篇严氏曰鹑之奔奔然斗
 者不乱其匹也鹊之疆疆然刚者不淫其匹也刺宣
 姜与公子顽非匹耦也人之不善者我乃以为小君
 乎 吕氏曰天道无私莫非理义君所以代天而治
 者推天之理义以治斯人而已天秩天叙天命天讨
卷二十三 第 47b 页 WYG0127-0870b.png
 莫非天也臣之受命于君者命合乎理义为顺天命
 不合则为逆天命顺则为臣者将不令而行逆则为
 臣者虽令不从矣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
无道则辞有枝叶
 集说曰不以辞尽人谓不可以言辞而尽见其人之
 实盖有言者不必有德也行有枝叶根本盛而条达
 者也辞有枝叶则芜辞蔓说而已此皆世教盛衰所
卷二十三 第 48a 页 WYG0127-0870c.png
 致故以有道无道言之
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
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
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
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餤
 集说曰承上君子不尚枝叶之辞言三者不能则不
 问不可以虚言待人也接交也小雅巧言之篇盗言
 小人谗贼之言也餤进也
卷二十三 第 48b 页 WYG0127-0870d.png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
衣之问人之饥则食之称人之善则爵之国风曰心之
忧矣于我归说
 集说曰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者也国风曹风蜉
 蝣之篇诗人忧昭公之无所依故曰其于我而归说
 乎说读为税舍息也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
责也宁有已怨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卷二十三 第 49a 页 WYG0127-0871a.png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集说曰国风卫风氓之篇晏晏和柔也旦旦明也始
 焉不思其反覆今之反覆是始者不思之过也今则
 无如之何也故曰亦已焉哉引此以明诺责之意
 吕氏曰已谓不许也有求而不许始虽咈人之意而
 终不害乎信故其怨小诺人而不践始虽不咈人意
 而终害乎信故其责大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
卷二十三 第 49b 页 WYG0127-0871b.png
盗也与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集说曰情欲信即大学意诚之谓也巧当作考即曲
 礼则古昔称先王之谓也否则为无稽之言矣 吕
 氏曰穿窬之盗欺人之不见以为不义而已色亲人
 者巧言令色足恭无诚心以将之情疏貌亲主于为
 利亦欺人之不见也孔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
 犹穿窬之盗也与孟子曰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
 餂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二者亦欺人之不见以为
卷二十三 第 50a 页 WYG0127-0871c.png
 不义故所以为穿窬也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
不敢以其私亵事上帝是以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
不相袭也
 注曰日月谓冬夏至正月及四时也所不违者日与
 牲尸也袭因也 坡谓太宰神示卜日疏云虽有常
 时日犹须审慎仍卜日如郊天虽用冬至之月然日
 必卜吉不必正用日至之日也不卜岂惟曲礼言之
卷二十三 第 50b 页 WYG0127-0871d.png
 即左传亦曰礼不卜常祀然周礼炳然未可据传以
 疑经也不犯日月是遭丧之后当郊社常祭之日自
 启至于反哭则辟此祭日而为之恐非他祭卜日之
 谓也卜筮相袭筮人明云大事则此不相袭者言小
 事也召诰丁巳郊孔传曰告立郊位于天戊午社孔
 传曰告立社稷之位非正祭也岂可以刚柔律之戊
 辰烝孔传曰王以十二月戊辰到明月仲冬始于新
 邑烝耳事已远矣先人说既可通且并守之不必互
卷二十三 第 51a 页 WYG0127-0872a.png
 相连累滋学者之惑也陈注所引刘氏之疑阙之
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
日不违龟筮子曰牲牷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
怨乎百姓
 注曰大事有事于大神有常时常日也有事于小神
 无常时日有筮临有事筮之 疏曰既有常时日而
 用卜者亦不敢专也故曲礼曰日而行事则必践之
 祭统云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是虽有常日犹
卷二十三 第 51b 页 WYG0127-0872b.png
 用卜也 集说曰外刚内柔见曲礼详文理不违龟
 筮四字当在牲牷礼乐齐盛之下以其一听于龟筮
 故神人之心皆顺也
子曰后稷之事易富也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诗
曰后稷兆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曰富之言备也 吕氏曰其祀也求无罪悔而已
 此所以其辞恭其欲俭也 熊氏曰后稷之祭宗庙
 不贵异物多品可谓易全备矣祝神之辞则恭心之
卷二十三 第 52a 页 WYG0127-0872c.png
 欲则俭而无希望物薄意诚而神降之福其禄遂及
 于子孙诗大雅生民之篇言后稷始祀时尽诚庶几
 无罪悔迄于今而子孙受禄也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
筮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太庙
 注曰威敬言其用之尊严天子无筮谓征伐出师若
 巡守也天子至尊大事皆用卜也守筮守国之筮国
 有事则用之道以筮始将出卜之道有小事则用筮
卷二十三 第 52b 页 WYG0127-0872d.png
 诸侯入他国则不筮不敢问吉凶于人之国也诸侯
 受封于天子因国而国唯宫室欲改易者得卜之耳
 不卜处大庙者卜可建国之处吉则宗庙吉可知
 陆氏曰诸侯适人之国虽不用筮其所宅寝室犹卜
 若天子适诸侯则舍其寝庙不卜也
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
事其君长是以上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注曰用祭器谓朝聘待宾客崇敬不敢用燕器也用
卷二十三 第 53a 页 WYG0127-0873a.png
 龟筮问所贡献也 疏曰不废日月者总明朝聘之
 时依其日月君谓天子言长者兼诸侯相朝小国之
 于大国也 熊氏曰为上则不为民所渎敬有以化
 之也为下则不为上所亵敬有以感之也
 
 
 
 
卷二十三 第 53b 页 WYG0127-0873b.png
 
 
 
 
 
 
 
 礼记述注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