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127-07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述注卷二十
           安溪 李光坡 撰
  祭法第二十三
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
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
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注曰有虞氏以上尚德禘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127-0791b.png
 自夏已下稍用其姓代之先后之次有虞氏夏后氏
 宜郊颛顼殷人宜郊契 疏曰案圣證论以此禘黄
 帝是宗庙五年祭之名故小记云王者禘其祖之所
 自出以其祖配之谓虞氏之祖出自黄帝以祖颛顼
 配黄帝而祭故云以其祖配之肃又以祖宗为祖有
 功宗有德其庙不毁又以郊与圜丘是一郊即圜丘
 肃又云虞夏出黄帝殷周出帝喾祭法四代禘此二
 帝上下相證之明文也诗云天命元鸟履帝武敏歆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127-0792a.png
 自是正义非谶纬之说郑云先后之次云者以有虞
 氏先云郊喾后云祖颛顼夏后氏先云郊鲧后云祖
 颛顼殷人先云郊冥后云祖契是在前者居后在后
 者居前故郑正之 集说曰国语曰有虞氏禘黄帝
 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
 鲧而宗禹商人禘喾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
 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坡谓禘郊祖宗王说正
 矣然郑必以禘为圆丘者疏云以禘文在于郊祭之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127-0792b.png
 前郊前之祭惟圆丘耳可见前人学古于一字一句
 之先后必求其义此考遗经于残缺仅存之后之要
 法也然则此禘之解虽宜是正亦所谓观过知仁者
 可以为师矣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骍犊
 集说曰燔燎也积柴于坛上加牲玉于柴上乃燎之
 使气达于天此祭天之礼也泰坛即圜丘泰者尊之
 之辞瘗埋牲币祭地之礼也泰折即方丘折如磬折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127-0792c.png
 折旋之义喻方也周礼阳祀用骍牲阴祀用黝牲以
 其与天俱用犊连言之其实地阴祀宜用黑犊也
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
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
祭四方也山林川谷邱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
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

 注曰昭明也亦谓坛也时四时也亦谓阴阳之神也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127-0792d.png
 埋之者阴阳出入于地中也凡此以下皆祭用少牢
 寒于坎暑于坛王宫日坛王君也日称君宫坛营域
 也夜明亦谓月坛也幽宗亦谓星坛也星以昏始见
 雩宗亦谓水旱坛也雩之言吁嗟也四方即谓山林
 川谷邱陵之神也祭山林邱陵于坛川谷于坎每方
 各为坎为坛怪物云气非常见者也 疏曰自泰昭
 以下及日月至山林并少牢先儒皆云不荐熟惟杀
 牲埋之也 集说曰陆云相近王肃作祖迎寒暑一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127-0793a.png
 往一来往者祖送之来者迎迓之周礼仲春昼迎暑
 仲秋夜迎寒则送之亦必有其礼也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
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七代之所更立者禘郊祖宗
其馀不变也
 集说曰五代唐虞三代也加颛顼帝喾为七代 方
 氏曰人物之生数有长短分有大小莫不受制于天
 地故大凡生者曰命及其死也物谓之折言其有所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127-0793b.png
 毁也人谓之鬼言其有所归也不变者不改所命之
 名也更立者更立所祭之人也名既当于实故无事
 乎变人既异于世故必更而立焉名之不变止自尧
 而下者盖法成于尧而已由尧以前其法未成其名
 容有变更也更立不及于黄帝者七代同出于黄帝
 而已黄帝无统于上七代更立于下故也其馀不变
 者谓禘郊祖宗之外不变也若天地日月之类其庸
 可变乎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127-0793c.png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
为亲疏多少之数
 注曰建国封诸侯也置都立邑为卿大夫之采地及
 赐士有功者之地庙之言貌也宗庙者先祖之尊貌
 也祧之言超也超上去意也封土曰坛除地曰墠
 方氏曰分地建国置都立邑所以尊贤也设庙祧坛
 墠而祭之所以亲亲也亲亲不可以无杀故为亲疏
 之数焉尊贤不可以无等故为多少之数焉有昭有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127-0793d.png
 穆有祖有考亲疏之数也以七以五以三以二多少
 之数也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
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
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去墠曰鬼
 集说曰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为七也一坛一墠者
 七庙之外又立坛墠各一起土为坛除地曰墠也考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127-0794a.png
 庙父庙也王考祖也皇考曾祖也显考高祖也祖考
 始祖也始祖百世不祧而高曾祖祢以亲故此五庙
 则并同日月祭之也远庙为祧言三昭三穆之当递
 迁者其主藏于二祧也古者祧主藏于太祖庙之东
 西夹室至周则昭之迁主皆藏文王之庙穆之迁主
 皆藏武王之庙也此不在月祭之例但得四时祭之
 耳故云享尝乃止去祧为坛者言世数远不得于祧
 处受祭故云去祧也祭之则为坛其又远者亦不得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127-0794b.png
 于坛受祭故云去坛也祭之则为墠祈祷礼毕则反
 其主于祧然此坛墠者必须有祈祷之事则行此祭
 无祈祷则止终不祭之也去墠则又远矣虽有祈祷
 亦不及之故名之曰鬼鬼亦在祧顾远之于无事祫
 乃祭之尔 坡谓月祭不见于他经注疏解亦泛然
 疑即告朔之祭周礼司尊彝所谓间祀之朝享也
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皆
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墠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127-0794c.png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墠为鬼
 集说曰诸侯太祖之庙始封之君也月祭三庙下于
 天子也显考祖考四时之祭而已去祖为坛者高祖
 之父虽迁主寄太祖之庙而不得于此受祭若有祈
 祷则去太祖之庙而受祭于坛也去坛而受祭于墠
 则高祖之祖也
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
止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127-0794d.png
 注曰惟天子诸侯有主禘祫大夫有祖考者亦鬼其
 百世不禘祫无主尔大夫祖考谓别子也 疏曰谓
 周制别子为卿大夫后世子孙立其庙不毁谓之祖
 考非别子为大夫但立父祖及曾祖三庙无祖考庙
 者则经中三庙是也若有祖考庙则应迁之祖以制
 币招其神而藏焉故云亦鬼其百世 集说曰大夫
 三庙有庙而无主其当迁者亦无可迁之庙故有祷
 则祭于坛而已然墠轻于坛今二坛而无墠者以太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127-0795a.png
 祖虽无庙犹重之也去坛为鬼谓高祖若在迁去之
 数则亦不得受祭于坛祈祷亦不得及也
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显考无庙
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注曰适士上士也此适士云显考无庙非也当为皇
 考字之误 疏曰天子三等诸侯上士悉二庙一坛
 也
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为鬼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127-0795b.png
 集说曰官师者诸侯之中士下士为一官之长者得
 立一庙祖祢共之曾祖以上若有所祷则就庙荐之
 而已以其无坛也
庶士庶人无庙死曰鬼
 集说曰庶士府史之属死曰鬼者谓虽无庙亦得荐
 之于寝也王制云庶人祭于寝 程子曰祭先之礼
 不可得而推者无可奈何其可知者无远近多少犹
 当尽祭之祖又岂可不报又岂可厌多盖根本在此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127-0795c.png
 虽远岂得无报 坡谓人情以传世久远为期若传
 至久远即为子孙所祧所毁则何贵久为苟以情有
 所杀亦不过于世之远近而祭有疏数牲牢有丰约
 斟酌尽意可耳故程子定之曰每月朔必荐新四时
 祭用仲月时祭之外更有三祭冬至祭始祖立春祭
 先祖季秋祭祢他则不祭冬至阳之始也立春生物
 之始也季秋成物之始也祭始祖无主用祝以妣配
 于庙中正位事之祭先祖亦无主先祖者自始祖而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127-0795d.png
 下高祖而上非一人也故设二位常祭止于高祖而
 下至哉发周孔所未发与禘礼报本追远之意同功
 然以此礼合之前论无异旨则程子思之审矣朱子
 疑前论为未经讨论恐记之误也瘗埋无理昌黎韩
 公曰自魏晋以降始有毁瘗之议事非经据竟不可
 施行皆至言也后圣有作庙制牲牢等其贵贱之差
 至有祖必祭如程子之论虽或庙或寝而贵贱如一
 庶乎其可也自祀其祖而以为僭坡所未详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127-0796a.png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
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
立社曰置社
 疏曰大社在库门之内右王社所在书传无文崔氏
 云王社在籍田王所自祭以供粢盛国社亦在公宫
 之右侯社在籍田置社者大夫以下谓下至庶人也
 大夫不得特立社与民族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
 今时里社是也为众特置故曰置社 坡谓大社即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127-0796b.png
 京都之社稷王社即方丘也详在周礼大宗伯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
厉曰户曰灶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
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
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庶士
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注曰中霤主堂室居处门户主出入行主道路行作
 厉主杀罚灶主饮食之事五祀月令所祀皆著其时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127-0796c.png
 司命与厉其时不著今时民家或春秋祠司命行神
 山神门户灶在旁是必春祠司命秋祠厉也或者合
 而祠之山即厉也民恶言厉巫祝以厉山为之谬乎
 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 疏曰七祀前是为
 民所立与众共之其自为立者王自祷祭不知其当
 同是一神为是别更立七祀也泰厉古帝王无后者
 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公厉古诸侯无
 后者族厉古大夫无后者族众也大夫众多 坡谓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127-0796d.png
 司命文昌宫星疏云史迁云鬼官之长似神主督察
 司祸福之命者注言汉时尚与门行等并祀至今时
 人家又以灶为司命虽传信传讹而皆有司命与五
 祀并祭自古至今未改也俟更考
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元孙适来孙诸侯下
祭三大夫下祭二适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方氏曰元孙之子为来者以其世数虽远方来而未
 巳也以尊祭卑故曰下祭 石梁王氏曰庶殇全不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127-0797a.png
 祭恐非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
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

 疏曰法施于民若神农及后土帝喾尧及黄帝颛顼
 与契是也以死勤事若舜及鲧冥是也以劳定国若
 禹是也禦菑捍患若汤及文武也
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127-0797b.png
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集说曰厉山氏一云烈山氏炎帝神农也其后世子
 孙有名柱者能殖百榖作农官因名农见国语弃后
 稷名也夏末废农祀弃故祀以为稷者谓农及弃皆
 祀之以配稷之神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

 集说曰左传言共工氏以水纪官在炎帝之前太昊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127-0797c.png
 之后共工后世之子孙为后土之官后君也为君而
 掌土能治九州五土之神故祀以配社
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
 集说曰序星辰知推步之法也著众谓使民占星象
 而知休作之候也
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
 集说曰能赏当其功也均刑法当其罪也以义终禅
 位得人也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127-0797d.png
舜勤众事而野死
 集说曰巡狩而崩也
鲧鄣鸿水而殛死
 疏曰鲧塞水而无功被尧殛死亦是有微功于人故
 得祀之若无微功焉能治水九载又世本云作城郭
 是有功也
禹能修鲧之功
 坡谓修者或成其事或治其坏皆修也曰鲧之功则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127-0798a.png
 鲧分明有功矣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
 集说曰正名百物者立定百物之名也明民使民不
 惑也共财供给公上之赋敛也
契为司徒而民成
 集说曰司徒教官之长民成化民成俗也
冥勤其官而水死
 注曰冥契六世之孙其官元冥水官也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127-0798b.png
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
 集说曰书曰克宽克仁又言代虐以宽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
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邱陵民所
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疏曰日月星辰民所瞻仰者释上文燔柴于泰坛至
 祭水旱之等不言天地者举日月则天地可知四时
 寒暑水旱则日月阴阳之气故举日月以包之也非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127-0798c.png
 此族也不在祀典合结上事也族类也若非自厉山
 以下及日月星辰之等无益于民者悉不得预于祀
 典
  祭义第二十四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
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
有悽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
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127-0798d.png
而尝无乐
 注曰合于天道因四时之变化孝子感时念亲则以
 此祭之也春禘者夏殷礼也周以禘为殷祭更名春
 祭曰祠非其寒之谓谓悽怆及怵惕皆为感时念亲
 也霜露既降礼说在秋此无秋字盖脱尔迎来而乐
 乐亲之将来也送去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小言之则
 为一祭之间孝子不知鬼神之期推而广之放其去来于
 阴阳 疏曰王制春曰礿此云春禘为夏殷礼者以郊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127-0799a.png
 特牲注禘当为礿则此春禘亦当为礿周礼四时之
 祭皆有乐殷则烝尝之祭亦有乐故那诗云庸鼓有
 斁万舞有奕下云顾予烝尝则殷秋冬亦有乐者
 方氏曰霜露言非其寒则雨露为非其温之谓矣雨
 露言如将见之则霜露为如将失之矣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
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
 注曰致齐思此五者也散齐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耳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127-0799b.png
 见所为齐者思之熟也 疏曰先思其粗渐思其精
 故居处在前乐嗜居后 熊氏曰致者以百物皆备
 而心极静专也此时则就齐所居于正寝之内散者
 以百物粗具而心尚有杂也此时不就齐所散处中
 门外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
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集说曰入室入庙室也谓初入室阴厌时僾然彷佛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127-0799c.png
 之貌见乎其位如见亲之在神位也周旋出户谓荐
 俎酌献之时行步周旋之间或自户内而出也肃然
 儆惕之貌容声举动容止之声也出户而听谓无尸
 者荐毕閤户则有出户而听之顷也忾然太息之声
 也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嗜欲
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
不敬乎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127-0799d.png
 坡谓此节兼生死而言之色不忘三者养如是享亦
 如是极其爱则三者存于心故生则养志享则齐思
 极其诚则三者著于外故生则忠养享则如见内外
 始终如一虽不敬得乎甚言其敬也君子以下三句
 则言当法先王也思终身勿辱犹曾子吾知免夫之
 意
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
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127-0800a.png
 集说曰忌日亲之死日也不用不以此日为他事也
 非不祥言非以死为不祥而避之也夫日犹此日也
 志有所至者此心极于念亲也不敢尽其私言不敢
 尽心于已之私事也 坡谓此承敬享而言专举忌
 日者著其最伤心也
惟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者乡也乡之然后
能飨焉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君牵牲夫人奠盎君献
尸夫人荐豆卿大夫相君命妇相夫人齐齐乎其敬也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127-0800b.png
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
 注曰飨帝飨亲谓祭之能使之飨也色不和曰怍勿
 勿犹勉勉也悫爱之貌 疏曰此一节明孝子祭祀
 欲亲歆飨之意飨者乡也言神之所以飨者由孝子
 之所归乡也君牵牲夫人奠盎者正祭牵牲时夫人
 设奠盎之尊至君亲制祭夫人酌盎齐以献尸也君
 献尸夫人荐豆者绎祭先献后荐有司彻云傧尸主
 人献尸主妇自东房荐韭菹醢是齐齐整齐之貌愉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127-0800c.png
 愉和悦之貌忠谓忠心 熊氏曰自君牵牲至勿勿
 诸句皆临尸不怍之事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
哀称讳如见亲祀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
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文王之诗也祭之明
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与哀半
飨之必乐已至必哀
 集说曰如不欲生似欲随之死也宗庙之礼上不讳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127-0800d.png
 下故有称讳之时如祭高祖则不讳曾祖以下也如
 欲色然言其想像亲平生所爱之物如见亲有欲之
 之色也诗小雅小宛之篇明发自夜至光明开发之
 时也诗本谓宣王永怀文王武王之功烈此借以喻
 文王念父母之勤耳文王之诗言此诗足以咏文王
 也文王于祭之明日不能安寝明发而不成寐以为
 昨既享而致其来今日去矣所以又从而思念之不
 置此与诗实相合也飨之必乐迎其来也已至而礼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127-0801a.png
 毕则往矣故哀也
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也趋趋以数已祭子
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
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
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
有乎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
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
有所当也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127-0801b.png
 集说曰尝秋祭也奉荐而进进于尸也亲身自执事
 也悫专谨貌趋趋读为促促行步迫狭也数举足频
 也皆不事威仪之貌子贡待祭毕以夫子所尝言者
 为问盖怪其今所行与昔所言异也夫子言济济者
 众盛之容也远也言非所以接亲亲也漆漆者专致
 之容也自反犹言自修整也若及也容之疏远及容
 之自反者夫何能交及于神明乎我之自祭何可有
 济济漆漆乎言以诚悫为贵也若言天子诸侯之祭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127-0801c.png
 尸初在室后出在堂更反入而设馈作乐既成主人
 荐其馈食之豆与牲体之俎进馈之前与神明而交
 贵其诚既进馈之后人事之盛故序礼乐备百官献
 酬往复凡助祭之君子各以威仪相尚而致其济济
 漆漆之容当此之际何能有思念恍惚交神之心乎
 各有所当言各有所主谓济济漆漆乃宗庙中宾客
 之容非主人之容也主人之事亲宜悫而趋数也
 坡谓文王仲尼二节举圣人以为飨亲之法也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127-0801d.png
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
中以治之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物既备夫妇齐戒沐
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
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
承而进之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
飨之孝子之志也
 注曰比时犹先时也虚中言不兼念馀事修设谓除
 及黝垩 疏曰谕其志意使祝官启告鬼神晓谕鬼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127-0802a.png
 神以志意慌惚言想见其亲彷佛而来也 集说曰
 两言奉承而进之上谓主人下谓助祭者 坡谓此
 该祭之始终以教孝子之祭也
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
敬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
之也
 坡谓尽悫者虑事而豫可谓专谨矣尽信者具物而
 备可谓竭诚矣洞洞属属可谓尽敬矣荐其荐俎三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127-0802b.png
 者可谓尽礼矣此因上节而申赞之以推本其孝敬
 之心莫或使之而若或使之盖精诚之极也鬼神之
 情也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诎其进之也敬以愉
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齐之
色不绝于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
也荐而不欲不爱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彻而退
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127-0802c.png
 注曰诎充诎形容喜貌也愉颜色和貌也固犹质陋
 也 方氏曰孝子之祭可知者言观其祭可以知其
 心也立之者方待事而立也进之者既从事而进也
 荐之者奉物而荐也退而立者进而复退也已彻而
 退者既荐而后彻也盖退而立则少退而立已彻而
 退则于是乎退焉此其所以异也欲冀其享也 坡
 谓此节承上进退必敬而极言之末云失之矣则上
 所云或使之者必得之矣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127-0802d.png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
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
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注曰成人既冠者然则孝子不失其孺子之心也
 疏曰非所以事亲事亲当和顺卑柔也 集说曰和
 气愉色婉容皆爱心之所发如执玉如奉盈如弗胜
 如将失之皆敬心之所存爱敬兼至乃孝子之道故
 严威俨恪使人望而畏之是成人之道非孝子之道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127-0803a.png
 也 坡谓此推言死之敬享由于生之敬养也程子
 曰交神明之意当在事生之后则可以尽孝爱而得
 其享可谓括此篇之精蕴知鬼神之情状矣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
于道也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敬长
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
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127-0803b.png
虽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

 应氏曰孝以事亲而广其爱极其至则王者以德行
 仁之心也弟以从兄而顺其序极其至则霸者以礼
 明义之举也孝弟之根本立乎一家王霸之功业周
 乎天下虽未能尽王霸之能事而亦近之矣天子至
 尊内虽致睦于兄弟而族人不敢以长幼齿之故所
 尊者唯父而诸侯特言有兄道浑全无迹德纯实有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127-0803c.png
 方盖以人行道而有得于身也故曰近之矣 熊氏
 曰自近于子以上推先王行五者之故下文则言孝
 弟为重也因而弗改因乎孝弟而弗改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
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
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集说曰此言爱敬二道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君
 自爱其亲以教民睦则民皆贵于有亲君自敬其长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127-0803d.png
 以教民顺则民皆贵于用上命爱敬尽于事亲事长
 而德教加于百姓举而措之而已 坡谓自先王之
 所以治至此二节推言孝弟为治之本上无所承亦
 非起下疏云记者杂录以事类相接为次非相因之
 辞是也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
 注曰祭者吉礼不欲闻见凶人
祭之日君牵牲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127-0804a.png
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
腥而退敬之至也
 集说曰祭之日谓祭宗庙之日也父为昭子为穆直
 言穆者文不备穆答君言君牵牲之时子姓对君共
 牵也卿大夫佐币士奉刍以次序在牲之后故云序
 从也丽牲之碑在庙之中庭丽犹系也谓以牵牲之
 纼系于碑之孔也袒衣示有事也将杀牲则先取耳
 旁毛以荐神毛以告全耳以主听欲神听之也以耳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127-0804b.png
 毛为上故云尚耳也膟血也膋肠间脂也血以供荐
 而膋以供炙肝及焫萧也乃退谓荐毛血膟膋毕而
 暂退也祭有三节此一节竟故退爓祭祭汤中所爓
 之肉也祭腥祭生肉也爓腥之祭并当朝践之节礼
 终而退此皆敬心之极至也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
其阳周人致日以朝及闇
 注曰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见者莫著焉闇昏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127-0804c.png
 时也阳谓日中时也朝日出时也以朝及闇谓终日
 有事 疏曰天无形体悬象著明不过日月故以日
 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自日以下皆祭特言月者但
 月为重以对日耳盖天帝独为坛其日月及天神等
 共为一坛故日得为众神之主也 方氏曰祭日谓
 祭之日也
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
月于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127-0804d.png
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疏曰此经据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方氏曰坛高而
 显坎深而隐一显一隐所以别阴阳之幽明一高一
 深所以制阴阳之上下东动而出西静而入出则在
 外入则反内故东西所以别阴阳之外内东为阳中
 西为阴中中则得位故东西所以端阴阳之位别幽
 明之道然后能制上下之分别外内之所然后能端
 阴阳之位言之序如此且坛坎者人为之形东西者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127-0805a.png
 天然之方出于人为故言制出于天然也故言以端
 其位而已日出于东言其象出于天池之东也月生
 于西言其明生于轮郭之西也此又复明祭日月于
 东西之意也 熊氏曰月秉阴而明于夜日秉阳而
 明于昼有时昼长夜短有时夜长昼短是阴阳互有
 长短也此长短终而复始巡环无端故气行不乖以
 致天下百物皆化而和矣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127-0805b.png
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
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
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注曰因祭之义汎说礼也 疏曰和谓百姓和谐用
 谓财用丰足义谓断割得宜致物用以立民纪者民
 丰于物用则知荣辱礼节故可以立人纪也奇谓奇
 异邪谓邪恶皆据异行之人言用此五事为治假令
 有异行不从治者亦当少也 熊氏曰致推极也万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127-0805c.png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报天尊祖是致反始之礼也有
 此礼则人皆知本之当厚矣齐明盛服以祭之制为
 之极以尊之是致鬼神之礼也有此礼则人皆知鬼
 神之当尊矣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
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注曰气谓呼吸出入者也耳目之聪明为魄 疏曰
 自此以至先王先公敬之至也明夫子答宰我以鬼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127-0805d.png
 神魂魄祭祀之礼又广明天子诸侯耕籍及公桑之
 事呼吸出入此气之体无性识也但有气则有识无
 气则无识则识从气生是生存之气者神之盛极也
 人之精灵谓之神魄体也若无耳目形体不得有聪
 明是形魄者鬼之盛极也 朱子曰鬼者阴之灵也
 神者阳之灵也 方氏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
 故必合鬼与神然后足以为教之至中庸曰使天下
 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此皆教之至也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127-0806a.png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悽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
著也
 注曰阴读为依荫之荫 疏曰鬼归也此归土之形
 故谓之鬼也骨肉毙于下二句覆说归土之义也人
 生时形与气合共为生死则形与气分其气之精魂
 发扬升上为神灵光明也 朱子曰昭明乃光景之
 属焄蒿气之感触人者悽怆如汉书所谓神君至其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127-0806b.png
 风肃然之意又曰焄蒿是鬼神精气交感处
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
万民以服
 疏曰案史记秦命民曰黔首此记作在周末秦初故
 称黔首此孔子言非当秦世以为黔首录记之人在
 后变改之耳 集说曰因其精灵之不可掩者制为
 尊极之称而显然命之曰鬼神以为天下之法则故
 民知所畏而无敢慢知所服而无敢违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127-0806c.png
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
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
且速也
 熊氏曰明命鬼神圣人以为未尽教之道也故筑宫
 室设宗祧以别亲疏之情远近之世教民反古复始
 古犹昔也以子孙视祖考则祖考为古昔子孙之气
 魄皆祖考之所传则祖考乃其始也凡此古始正吾
 身所由以生者教民如此直从身之原本提撕警觉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127-0806d.png
 至亲至切民心悦服由此也既悦服则听从之且甚
 速也
二端既立报以二礼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见以萧光以
报气也此教众反始也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
甒加以郁鬯以报魄也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注曰二端既立谓气也魄也更有尊名云鬼神也二
 礼谓朝事与荐黍稷也朝事谓荐血腥时也荐黍稷
 所谓馈食也见及见间皆当为覸字之误也燔燎膻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127-0807a.png
 芗覸以萧光取牲祭脂也光犹气也有虞氏祭首夏
 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覸以侠甒谓杂之两甒醴
 酒也报气以气报魄以实各首其类 疏曰朝事谓
 早朝祭事燔燎谓取膟膋燎于垆炭覸谓杂也谓燔
 膟膋兼爇萧蒿是杂以萧气羞肝肺首心者四代虽
 异物皆于荐黍稷之时兼此物祭也见间以侠甒者
 言祭黍稷之时杂以两甒醴酒加以郁鬯者言非但
 荐熟是报魄即祭初所以加郁鬯亦是报魄也以魄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127-0807b.png
 在地下郁鬯灌地虽是祭初亦是报魄不当荐熟之
 时故云加也教民相爱上下用情者馈熟之时皆以
 饮食实味遍于燕饮上恩逮下下受上赐也 熊氏
 曰报气以教众反始报魄以教民相爱幽明交通非
 礼之至乎
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
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是故昔者天子为籍
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诸侯为藉百亩冕而青纮躬秉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127-0807c.png
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齐盛于是乎取
之敬之至也
 集说曰藉藉田也纮冠冕之系所以为固也先古先
 祖也于是乎取之言皆于此藉田中取之也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齐戒沐浴而躬
朝之犠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君召牛纳而视
之择其毛而卜之吉然后养之君皮弁素积朔月月半
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127-0807d.png
 集说曰色纯曰犠体完曰牷牛羊豕曰牲周礼牧人
 掌牧六牲牛马羊豕犬鸡也然后养之谓在涤三月
 也 方氏曰召之则未卜故曰牛巡之则卜之矣故
 曰牲先王父天母地则以子道自处推而及于山川
 社稷亦由是也故事鬼神皆称孝焉论语曰致孝乎
 鬼神 熊氏曰躬朝兽官躬朝也设官养之而备其
 用故曰敬之至也君以视朝之服而巡之所以致其
 力也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0127-0808a.png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
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
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
公桑风戾以食之
 集说曰公桑公家之桑也蚕室养蚕之室也近川便
 于浴种也棘墙置棘于墙上也外闭户扇在外而闭
 则向内也大昕之朝季春朔之旦也三宫在天子则
 谓三夫人在诸侯之夫人则立三宫半后之六宫也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0127-0808b.png
 奉种浴于川者言蚕将生之时而又浴之初于仲春
 已浴之至此更浴之桑采桑也戾乾也蚕恶湿故叶
 乾乃以食也 方氏曰戾至也风至则乾矣
岁既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夫
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遂副袆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
古之献茧者其率用此与
 集说曰单尽也副之为言覆也妇人首饰所以覆首
 者袆袆衣也礼之礼待献茧之妇人也 方氏曰三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0127-0808c.png
 月之尽非岁单之时然蚕成之时也自去岁蚕成之
 后迄今岁蚕成之时期岁矣故谓之岁单若孟夏称
 麦秋者亦此之意
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
使缫遂朱绿之元黄之以为黼黻文章服既成君服以
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集说曰良日吉日也缫绎茧为丝三盆手者置茧于
 盆中而以手三次淹之每淹则以手振出其绪故云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0127-0808d.png
 三盆手也 方氏曰夫人之缫止于三盆犹天子之
 耕止于三推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
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
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
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
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
易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0127-0809a.png
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
与争也望其容貌而众不生慢易焉故德煇动乎内而
民莫不承听理发乎外而众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
道而天下塞焉举而措之无难矣乐也者动于内者也
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
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
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
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0127-0809b.png
 集说曰说见乐记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明仪
问于曾子曰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
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
者也安能为孝乎
 注曰公明仪曾子弟子 疏曰尊亲严父配天也先
 意谓父母将欲发意孝子则预知其意而为之承志
 谓父母已有志已当奉承而行之谕父母于道者或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0127-0809c.png
 在父母意先或在父母意后皆晓谕父母将归于正
 道也 熊氏曰谕开说晓譬也此亦是以善及亲而
 不辱其亲之事故君子难之 坡谓自此至乐正子
 春节明孝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
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
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
于亲敢不敬乎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0127-0809d.png
 集说曰承上文弗辱而言此五者皆足以辱亲故曰
 灾及于亲
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
 熊氏曰此言能养之孝也
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
谓孝也已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
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
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0127-0810a.png
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集说曰愿犹羡也然犹而也众之本教曰孝言孝为
 教众之本也其行曰养行犹用也言用之于奉养之
 间也敬即上敢不敬乎之敬也安为难者谓非勉强
 矫拂之敬也卒为难者谓不特终父母之身孝子亦
 自终其身也能终即说上文卒字仁者仁此者也以
 下凡七此字皆指孝而言也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0127-0810b.png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
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
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
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疏曰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者谓施此孝道于后世而
 无一朝一夕之不行也 方氏曰置者直而立之溥
 者敷而散之施言其出无穷推言其进不已放与孟
 子放乎四海之放同准言人以是为准 熊氏曰此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0127-0810c.png
 言孝道之大而为天下古今所共由也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
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集说曰上言仁者仁此者也此二者亦为恶其不仁
 故言非孝曾子又引夫子之言以为證 坡谓上言
 塞天地横四海此以谨小慎微之事言之则仁人事
 天孝子事亲由不忍以达于所忍由不为以达于所
 为处处察识而扩充之愈密则愈塞愈敛则愈横而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0127-0810d.png
 日用间无别用力处矣真圣贤之言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
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
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
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

 注曰必求仁者之粟喻贫困犹不取恶人物以事亡
 亲 集说曰庶人思父母之慈爱而忘己躬耕之劳
卷二十 第 40a 页 WYG0127-0811a.png
 可谓用力矣此其下能养之事也诸侯卿大夫士尊
 重于仁安行于义功劳足以及物可谓用劳矣此其
 次弗辱之事也匮乏也博施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
 四海也备物谓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可谓不
 匮矣此即大孝尊亲之事也 熊氏曰自父母爱之
 以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当如此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
曰夫子之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
卷二十 第 40b 页 WYG0127-0811b.png
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诸曾子曾子闻
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
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
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
有忧色也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
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
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
卷二十 第 41a 页 WYG0127-0811c.png
谓孝矣
 集说曰无人为大言无如人最为大盖天地之性人
 为贵也道正路也径捷出邪径也游徒涉也恶言不
 出于口不以恶言加人也忿言不反于身则人自不
 以忿言复我也如此则不辱身不羞亲矣 熊氏曰
 不亏其体能践形也不辱其身能尽性也顷一举足
 也步再举足也自壹举足至遗体行殆不亏体也自
 壹出言至不羞其亲不辱身也形性俱全所以谓孝
卷二十 第 41b 页 WYG0127-0811d.png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
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
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亲也
 疏曰贵德而尚齿者于德之中年高者在前是德中
 尚齿馀仿此 刘氏曰大舜贵以德化民有天下如
 不与而民化之几于不知爵之为贵矣故禹承之以
 爵为贵而使民知贵贵之道也然贵爵之弊其终也
 在上者过于亢而泽不及下故汤承之以务富其民
卷二十 第 42a 页 WYG0127-0812a.png
 为贵然富民之弊终也民各私其财而不知亲亲之
 道故武王承之以亲亲为贵所谓周之宗盟异姓为
 后是也四代之治随时救弊所贵虽不同而尚齿则
 同也未有遗年齿而不尚者齿居天下之达尊久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故尊高年次于事亲也 坡谓
 此节至弗敢犯也明弟
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
俟朝君问则就之而弟达乎朝廷矣
卷二十 第 42b 页 WYG0127-0812b.png
 集说曰古者视朝之礼君臣皆立七十杖于朝据杖
 而立也君问则席谓君若有问则为之布席于堂而
 使之坐也不俟朝谓见君而揖之即退不待朝事毕
 也就之即其家也
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
其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
 集说曰此言少者与长者同行之礼并并也肩而不
 并谓少者不可以肩齐并长者之肩当差退在后也
卷二十 第 43a 页 WYG0127-0812c.png
 不错则随谓此长者若是兄之辈则为雁行之差错
 稍偏而后之若是父之辈则直随从其后矣车徒辟
 言或乘车或徒行皆当避之也任所负戴之物也不
 以任行道路即孟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弟达乎
州巷矣
 注曰一乡者五州巷犹闾也 熊氏曰老衰惫者穷
 鳏寡者不遗与之齿让也弱言其力寡言其数皆谓
卷二十 第 43b 页 WYG0127-0812d.png
 长者不犯不暴亦尚齿意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獀狩

 集说曰四井为邑四邑为邱四邱为甸君田猎则起
 其民为卒徒故曰甸徒五十始衰故不供此役也颁
 犹分也隆犹多也田毕分禽则长者受赐多于少者
 春猎为獀冬猎为狩举此则夏秋可知
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
卷二十 第 44a 页 WYG0127-0813a.png
 注曰什伍士卒部曲也 疏曰五人为伍二伍为什
 士谓甲士卒谓步卒在军旅之中时主帅部领团曲
 而聚故云部曲 坡谓城濮之战晋侯观师曰少长
 有礼杜注云少在前长在后军礼也此尚齿似优老
 之意非先后之位也
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修乎军
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疏曰在上诸文但云弟此兼言孝者以孝故能弟弟
卷二十 第 44b 页 WYG0127-0813b.png
 则孝之次也众以义死之言行孝弟虽死不舍不敢
 犯此孝弟而不行也 熊氏曰朝廷政之所出故言
 发道路人之所由故言行州巷委曲偏辟之所故言
 至獀狩郊野閒旷之地故言放军旅用武文事易废
 故言修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
以教诸侯之弟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
卷二十 第 45a 页 WYG0127-0813c.png
者天下之大教也
 注曰祀乎明堂宗祀文王西学周小学也先贤有道
 德王所使教国子者 方氏曰先贤则乐祖是也西
 学则瞽宗是也乐祖有道德者故曰教诸侯之德耕
 藉所以祀神致养之道故曰教诸侯之养朝觐所以
 尊天子故曰教诸侯之臣乐记先朝觐而后耕藉者
 武王初有天下君臣之分辨之不可不早也 坡谓
 殷大学曰瞽宗在西郊周立其学似仍其处亦在西
卷二十 第 45b 页 WYG0127-0813d.png
 郊仪礼乡射贾疏言之为悉此疏言瞽宗在国不与
 贾同案大司乐云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
 为乐祖祭于瞽宗此注言祀有道德者而以西学为
 虞庠与司乐文异方氏之解似得之然瞽宗在西郊
 国中二疏不同当更考故并存焉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
酳冕而总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
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
卷二十 第 46a 页 WYG0127-0814a.png
 集说曰袒而割牲者袒衣而割制牲体为俎实也馈
 进食也酳食毕而以酒虚口也总干总持干盾立于
 舞位以乐侑食也乡里有齿人皆知长少之序也由
 大学来者言由大学养老之化而来故致此也
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大子齿
 集说曰四学虞夏殷周四代之学也大子齿谓大子
 与同学者序长幼之位不以贵加人也 坡谓上言
 君此又足言大子
卷二十 第 46b 页 WYG0127-0814b.png
天子巡守诸侯待于竟天子先见百年者八十九十者
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君
就之可也
 熊氏曰或此老者在东必东行乃得见而天子适在
 西行者或此老者在西必西行乃得见而天子适在
 东行者不敢谓其势不相值必谒而见之不敢径过
 也 坡谓上言在朝廷此又足言巡守
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
卷二十 第 47a 页 WYG0127-0814c.png
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之
揖让而后及爵者
 熊氏曰言乡饮之席一命之爵但与乡里之人序齿
 非乡里者不然再命之爵但与族人序齿非其族者
 不然三命之贵则别席于宾席之东虽族人亦不得
 与之序齿此贵贵之义也然而不废长长之情如入
 门时族有七十者在则三命者又后之而不敢先盖
 七十之人非商确大政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朝君
卷二十 第 47b 页 WYG0127-0814d.png
 必与之揖而后及有爵之人待之何其隆也 坡谓
 此七十亦指一命再命致仕在家者若庶人之老无
 缘有入朝之事也上言朝廷同爵则尚齿此又言爵
 虽不同而亦尚齿以足之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
荐于诸侯士庶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
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
 集说曰成诸宗庙言于宗庙中命之也详在祭统十
卷二十 第 48a 页 WYG0127-0815a.png
 伦章 熊氏曰长老所师者士庶人有善内则本之
 于父母外则存之于师也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
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断其志焉示不敢专
以尊天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已教不伐以尊贤也
 注曰立以为易谓作易易抱龟易官名 疏曰进断
 其志者进于龟之前令断决已所有为之志也 刘
 氏曰易代天地鬼神以吉凶告天子故南面如祭祀
卷二十 第 48b 页 WYG0127-0815b.png
 之尸代神之尊也天子北面问卜以断其志盖尊天
 事神之礼也 坡谓南面北面是天子卜筮礼仪礼
 是士礼且仪礼卜筮西面而筮幽宅则北面指中封
 亦随事异耳石梁王氏专好妄诋自祀乎明堂至此
 合明孝弟之道然细分之则自次节食三老五更至
 而后及爵者是申明弟自天子有善至以尊贤也是
 申明孝
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
卷二十 第 49a 页 WYG0127-0815c.png
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
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焉而未之然宿者
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
如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
亲结诸心形诸色而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方氏曰于其来也如惧不及爱然及既来也又如语
 而未之然于其往也如将弗见然及既往也又如将
 复入然则是孝子之思其亲无物足以慊其心无时
卷二十 第 49b 页 WYG0127-0815d.png
 可以绝其念如惧不及爱然即前经所谓致爱则存
 是矣如语焉而未之然即所谓如亲听命是矣如将
 弗见然即所谓如将失之是矣如将复入然即所谓
 又从而思之是矣爱者爱其亲也惧不及爱者惧爱
 亲之心有所未至也语者亲之语也语而未之然注
 云如有所以语亲而未见答也宿者皆出谓所宿助
 祭之宾祭事已毕而出也陶陶言思亲之心存乎内
 遂遂言思亲之心达乎外祭后犹如此者以其如将
卷二十 第 50a 页 WYG0127-0816a.png
 复入故也 熊氏曰悫善谨厚之仪不违于身耳闻
 目见之际专一不他故不违于心思虑念想之及不
 违于亲盖以爱敬结诸心故诚敬形诸色而每事循
 省不敢忽也此孝子爱亲之志意也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方氏曰王氏谓右阴也地道所尊故右社稷左阳也
 人道之所乡故左宗庙位宗庙于人道所乡亦不死
 其亲之意 坡谓此二句周礼春官少宗伯之文也
卷二十 第 50b 页 WYG0127-0816b.png
 以此例之皆记者展转相因采格言典法广明其义
 可因其事类相接为次不可以全篇一意相因求之
 
 
 
 
 
 礼记述注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