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60420b 页
卷四 第 1a 页 0186-190.png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之四
    清源天庆观道士圭山董思靖者
太极真人颂二首
 疏云太极真人即元甫也歌德曰颂此赞
 出三界之功颂彼行人之德以授仙公或
 云此指徐来勒也真诰云霍山中有学道
 者王元甫受太极真人青饥饭法七签上
 清经述云西梁子乃受饥饭方者及王总
 真与安度明又镐京杜冲并太极真人则
 古仙任此职者非一今疏中独云元甫又
卷四 第 1b 页 0186-191.png
 不著姓氐未详其的姑阙之
大道虽无心可以有情求
 疏云至寂无言感应有说因情可以至无
 情因心可以会无心此盖谓道乃万化之
 本原至于生育天地运行日月亦其自尔
 初何心哉人若求之但至于无私心则即
 心是道矣今所谓可以有情求者乃学者
 立求道之志也夫学之之道必先致知然
 后学以求至圣人之域故曰有情求也
伫驾空洞中回盻翳沧流净明三界外萧萧
卷四 第 2a 页 0186-192.png
玉京游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趣(音/陬)落落天
汉澄俯仰即虚柔七玄散幽夜返胎顺沉浮
冥期苟潜凝阳九无虞忧
 空洞即三气乃三清之境也谓伫驾于此
 回视下方皆云翳沧流盖言甲申之劫三
 灾到处皆洪波也惟有三毒俱消心境净
 明者乃迥脱三界之外萧萧然为玉京之
 游矣然此苟非如大洞雄一真法所谓自
 无玄名帝图挺命合仙及运值太平者不
 得参闻此道故曰自无玄挺运谁能悟冥
卷四 第 2b 页 0186-193.png
 趣也冥趣场即道也落落天汉澄俯仰即

 虚柔者谓既悟此理即心融境净故所寓
 之处皆如此落落者广大之貌天汉澄者
 天上之景夫了一心而成道专一气以致
 柔即此虚柔者为体则一俯一仰之间无
 非道也其或七玄之魂散于幽夜者亦皆
 乘此妙果返本还元混成圣胎随顺劫运
 之沉浮无有染者也既得契此冥数之期
 苟能潜神凝素则虽阳九等灾亦不足以
 致忧乐于胸中矣
卷四 第 3a 页 0186-194.png
睹此去来会时复为淹留外身而身存真仙
会良俦
 疏云前明内德此明外化慈悲之教荩巳
 得證道者苟不能推慈运悲则是为贵乐
 所摄增长我见反成昩道失德至于此自
 无是患劝戒学者不得不然谓苟遇此去
 来生死劫运之会又当降应人天之中为
 之淹留教化成熟一切令得道真所谓以
 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常寂是
 也外身者忘已也谓忘己济物乃外身也
卷四 第 3b 页 0186-195.png
 然而在我者巳以与人巳愈有则静一而
 不变乃长存也又况本无我乎此其所以
 与道为一而会真仙之良友失
亹亹玄中趣(理/也)湛湛(音沈深/而清也)清汉波代谢若
旋环椿木不改柯
 疏云前章赞学人出三界之功此章赞真
 人应化之勤也谓勉勉然于玄中之趣而
 俯视三升但见清汉之波湛湛然也乃静
 观万化之代谢有若旋环之无端惟有妙
 本湛然历灾劫而不变亦如隆冬之后群
卷四 第 4a 页 0186-196.png
 卉尽彫而椿木之柯则青未尝改此盖以
 物喻理其言如此
静心念至真随运顺离罗感应理常通神识
逮自徂淡游初无际繁想洞九霞飞根散玄
叶理反非有他
 疏云此段又赞前真感应之德也至真者
 乃指飞天神王也言静心怀念当时神王
 赏监七觉领括天仙怀慈群品劳心兆庶
 随劫运之交会校录籍纷纭乃能各顺条
 目之离散罗布者一一区分整然具举则
卷四 第 4b 页 0186-197.png
 其用心可谓勤矣此倘非悟明本体得其
 要领而应机无滞者则不能也故继曰感
 应理常通也盖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及其去则无所复留虽事物不齐感者之
 机无穷而应之理常通实未尝少吝所谓
 寂感无边方是也神识逮自徂者谓感之
 机虽不穷而应之神妙诣理各自造其极
 至也疏云适者诣理也逮者至也自徂者
 乃自往也盖神者妙万物而不测者也故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乃不行而至不疾而
卷四 第 5a 页 0186-198.png
 速也此谓感应之神适诣于理应于事物
 则物各付物事各付事盖不待推而后能
 随事各各自然适诣其极至也又疏云感
 应之迹乃圣人之教随分而应谓物品不
 同根机亦异故出三洞诸法令其当分得
 悟也理常通者言圣人常行善救无时而
 不然玄经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无论巳
 感未感众生各有道分故圣人善理常以
 通物有感必应应又生感故言感应理常
 通也以其全神而应物各至其物之极而
卷四 第 5b 页 0186-199.png
 物不能汨之也故此理常通而其神适逮
 自徂矣淡游初无际者此谓淡然漠然游
 于物之初而与太虚同量了无边际也南
 华经所谓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是也繁
 想洞九霞者盖谓上圣圆明之量浩无边
 际虽群生想念之繁多而感应不穷然亦
 莫非于此无际量中起灭在上圣知见洞
 彻视之炳若九霞之腾布也飞根散玄叶
 者夫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
 欲也则是静为动之根既以静为根则动
卷四 第 6a 页 0186-200.png
 为枝叶矣根本静而散于动则谓之飞根
 矣叶本动而动实原于静盖亦未尝离乎
 是性故云玄叶矣玄乃性之妙也理反非
 有他者谓既悟此理则当体寂然反乎真
 理岂复更有他哉盖即念全真是也夫如
 是则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而
 动静非二本矣
常能诵玉章玄音彻霄遐甲申洪灾至控翮
王母家永享无终纪岂知年劫多
 疏云此结末劝奖学人也常之为言盖无
卷四 第 6b 页 0186-201.png
 时而不然也人能以常为法诵玉章之文
 行玉章之道则功行显著自可以上彻九
 霄之遐远也苟值甲申之期洪流之灾既
 至则控御飞翮而上升西王母之家矣然
 此洪水之灾盖由众生之所感果谨按灵
 宝蠲化水火灾疠经云天地有劫数穷极
 水火之灾疠惟上圣高尊诸天帝王以安
 平之则劫数无终水火无激蚀之变又云
 人身有水火灾疠惟大定无为降火升水
 以和平之非至真上学所不能知由是观
卷四 第 7a 页 0186-202.png
 之则人能六根清净大定无为自可以平
 水火之疠济阴阳之愆是以古之上仙体
 万物之真得妙化之原始则乘天地之正
 而与造物者游终则掌劫会之期而为造
 化之主登神冲漠领袖太无任世运之更
 迁而真常之湛寂尚何气数之能拘哉按
 西王母传云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一号太
 灵九光龟台金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
 极尊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
 玄功生化万物故以东华至真之气化生
卷四 第 7b 页 0186-203.png
 木公西华至真之气化生金母体柔顺之

 本为阴极之元位配西方毋养群品所居
 宫阙有金城千重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
 碧之堂九层玄台紫碧丹房左带瑶池右
 环翠水下有弱水九重洪波万丈非飙车
 羽轮则不可到轩砌之下植以白环之树
 丹刚之林空青万条瑶干千寻无风而神
 籁自韵琅然皆九奏八会之音应上清宝
 经三洞玉书凡有授度咸关预马而神洲
 乃在所治之东南也其应在人身则梵气
卷四 第 8a 页 0186-204.png
 之宫土之正府乃九宫之根也永享无终
 纪岂知年劫多者疏云十二年为一纪今
 永享无终之纪又岂知历年劫之多哉故
 古歌云道既无终我体无终从劫至劫寿
 何时穷此盖与道同体而不可以限量论
 矣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之四
卷四 第 8b 页 0186-205.png










卷四 第 9a 页 0186-206.png
   后序
 余解是经毕有难者曰天命流行于穆不
 巳二气五行赋与万物生生不穷原于一
 气而主宰是气者一理而巳故自天畀付
 谓之命人物禀受谓之性应感莫测谓之
 神神一而巳在心为思在眼为视在耳为
 听在口为言乃至手之持执足之运奔千
 变万化莫非一神之所为惟用得其正则
 吉失其正则凶尔鸟有分守名字若是之
 殊异哉余曰子之说诚亦有理惜夫知其
卷四 第 9b 页 0186-207.png
 一未知其二也夫道之全体浑然一致而
 精粗本末表里之分截然于其中毫𨤲丝
 忽有不可得而紊者令徒知所谓浑然者
 之大而乐言之而不知夫所谓截然者未
 始相离也子盍观诸天地之道乎总而言
 之曰天地而巳然其中则日月星辰之行
 其纪雨风露雷之施其化江湖山岳之流
 峙飞走动植之生成此岂非浑然之中粲
 然截然者乎如是之类将其神明各有所
 司乎抑亦曰神一而巳乎析而分之不可
卷四 第 10a 页 0186-208.png
 备举且以日之行度论之槩而言则一年
 一周天然而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在翼不可为轸在角不可为亢又岂非丝
 忽之不可紊者乎人身亦一天地也今夫
 四支百体之区分五藏六府之赅存至于
 三万六千关节亦莫不各有所主故眼之
 官则视而聋者不以视代听乃至口之于
 言心之于思无不皆然此众神名字之所
 以立而统之则有宗会之则有元也是鸟
 可以分裂而病之邪难者又曰老子云天
卷四 第 10b 页 0186-209.png
 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万物
 得一以生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我为一又云将磅礴万物以为一及所谓
 其一与天为徒言道之至莫如老庄皆主
 乎一则是天地万物之殊惟一以贯之耳
 今是经反以不一为贵何邪余曰子知是
 经之旨乎其称名也杂其统之也一经所
 谓元即老庄之所谓一也谓之元谓之一
 言其体也生神之法称名之杂言其用也
 论其体所以举其同论其用所以显其异
卷四 第 11a 页 0186-210.png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此本末具举之言也是经之论始乎一元
 而终乎天地万化并受生成则一之中而
 万者具矣生神之道以空洞真一为体以
 变化不一为用唯一故能静静而后能变
 变而后能化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则一与
 不一非二物也吾闻之先圣曰敛万气为
 一气散一气为万气合万神为一神分一
 神为万神又曰聚则为形散则为气此其
 阖辟敛散之道盖与阴阳同功天地同德
卷四 第 11b 页 0186-211.png
 故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推而行之
 可以成人可以成物可以赞化育可以参
 天地非天下之圣神孰能与于此哉苦夫
 知其本无而不知其至有知其真一而不
 知其变化者是一偏之说安可与此同日
 语耶难者又曰教中有云情存圣量犹落
 法麈今是经教人以修习圣胎之法无乃
 堕于是乎余曰情存圣量为未忘心法者
 言也修习圣胎为初学之士设也若乃道
 全德备者何可以此议之吾闻之先圣曰
卷四 第 12a 页 0186-212.png
 圣人敛万有于一息无有一物可役吾之
 明彻散一息于万有无有一物可间吾之
 云为譬之天地间日月之升沉风霆之鼓
 舞云雾之起灭万有之变化往来出没自
 然而然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若是
 者孰为圣量乎孰为法麈乎难者又曰尝
 闻释氏之说以一切有相皆为幻妄故其
 教曰无生又曰寂灭为乐而道家之教乃
 曰长生久视及升虚尸解故彼目之曰弄
 精魂守尸鬼者某于此不能无惑愿为我
卷四 第 12b 页 0186-213.png
 决之余曰不然道一而巳崖有彼此之分
 哉且如达磨之蹑苇渡江普化之摇铃空
 际或金棺自举或碣石藏身其亦弄精魂
 守尸鬼者乎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自
 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生天生地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长于上
 古而不为老无始无终无前无后得之者
 与道同久且万物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
 成生生之理无时不然而生生者不生化
 化者不化夫何容心焉余闻之先圣曰人
卷四 第 13a 页 0186-214.png
 在道中犹鱼在水中人去道则亡鱼失水
 则死良由修之者有勤怠故得之者有浅
 深浅者惟及于心深者兼被于形及于心
 者但得慧觉而巳既得慧觉悦而多辩灵
 气泄丧形亦随之被于形者形神俱妙与
 道合真显则神同于形隐则形同于神在
 有而有在无而无不可以形迹窥不可以
 死生轮而何弄精魂守尸鬼之云故曰以
 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
 地万物之神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
卷四 第 13b 页 0187-004.png
 以我之魄合天地万物之魄则天地万物
 皆吾精吾神吾魂吾魄何者死何者生夫
 如是则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游乎三
 清而与道同体矣故曰至人无巳难者之
 疑于是而释余因寄呈三山蒋靖庵既从
 而订之且令附于经后淳祐壬子岁清源
 天庆观董思靖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