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60402a 页
卷二 第 1a 页 0186-080.png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之二
    清源天庆观道士圭山董思靖著
元始天尊时静处闲居偃息云宫黄房之内
七宝帏中熙夷养素空碧练真耽咀洞慧俯
研生神理微太混啸朗九天(上章言权立时/处显示容仪)
 此经直从天地万化原头说起所以不立
 序分盖元始即自然之本体而此章即自
 然之气结自然之章成自然之音非由演
 说故也然无序分则此经又何自而传故
 至此方序出教之因以示后学夫上圣济
卷二 第 1b 页 0186-081.png
 物之心虽无时而不然然亦必待感而后
 应所以静处偃息自适怡然神王启请则
 应而不藏自时静处至七宝帏中乃权立
 时处存其体也自是而下则因体以显用
 也熙者和也夷者平也养素则抱纯素之
 道也空者如太虚也碧者玄之义也则是
 游心于虚合气于玄以练其真也耽咀洞
 慧则哜味道真也俯研生神则研咏生神
 之章也理微太混者谓其理无形声之可
 即故曰微也然于至无之中万善毕具混
卷二 第 2a 页 0186-082.png
 然一致故曰太混也啸朗九天者流响于
 九天之上宣畅其和心以达于天地而及
 乎万物也
是时飞天大圣无极神王玉辅上宰四恊侍
晨清斋建节侍在侧焉凭琼颜而妙感仰灵
眸而开衿窃神章而踊跃餐天音而蒙生敢
乘机而悟会冒灵盻而披心(上章言神王应/机将陈已问)
 飞天大圣无极神王者如度人经中所载
 十方飞天神王是也谓之飞天言其迹之
 无滞也谓之大圣备众德而不居也无极
卷二 第 2b 页 0186-083.png
 则极其尊之称也神王则是以主宰而言
 也玉辅上宰者金阙有四天帝谓之辅臣
 也制断宣扬谓之宰四恊侍晨(一作/宸)如世
 之前疑后丞左辅右弼者恊谓和也此皆
 元始至尊近臣之号也当其虚心以将启
 问故曰清斋也建节乃神王所持以召众
 神之节也自凭琼颜而妙感至冒灵盻而
 披心乃神王于侍侧感天尊俯研啸朗之
 馀心生踊跃所以乘其感发之机而悟其
 因缘庆会冒灵眸之顾盻而披其宿心此
卷二 第 3a 页 0186-084.png
 正神王洁已以进之时也
于是飞天大圣无极神王前进作礼稽首而
言上白天尊贱(臣)幸会得仰侍灵轩不以短
狭叨濯冥津重悟凝玄位登神王总御生死
领括天仙赏监七觉远览遐方雍观上宰对
司侍晨(上章言整仪启/问自述己职)
 此一节皆神王致词于至尊之前也且云
 不以才德之短狭见弃而蒙洗濯于玄津
 之中顿悟凝寂重玄之道穫登神王之位
 总御生死之录领括天仙之职至于赏监
卷二 第 3b 页 0186-085.png
 七觉则是举察学仙者之行也七觉者按
 太上八素真经云识神生知是其一也知
 而能见是其二也见而能从是其三也从
 而能习是其四也习而能坚是其五也坚
 而能成是其六也成而不居是其七也七
 觉七阶由乎一觉觉有深浅次第为七此
 其义也远览遐方谓其智明周于万物雍
 观上宰对司侍晨是指上文玉辅上宰四
 恊侍宸而言也雍者和也所谓雍观者犹
 二人相视莫逆于心之意则是志同而颜
卷二 第 4a 页 0186-086.png
 悦也对司则是职同而位并也盖当时辅
 弼同德各有忧悯劫运弘道善救之心而
 神王以此自任启请也(北监一本/作掌监)
方当乘机应会履九太阳洞理阴符抚掌兆
民大运将期数终甲申洪流荡秽凶炎弥天
三官鼓笔料别种人者算功过善恶当分(上/章)
(言乘时兴悯/宣任济善)
 神王既在近臣之位有可启请之机又值
 将终之会当乘此机应此会以弘道度人
 为已任也履者遇也九者阳之极也太阳
卷二 第 4b 页 0186-087.png
 者正法经云天运九千九百周为阳蚀地
 转九千三百度为阴勃阳极则气穷于太
 阴阴勃则气极于太阳故阴否则蚀阳激
 则勃谓之大劫大劫交则天地翻覆河海
 涌决人沦山没金玉化消六合冥一白尸
 漂于无涯孤爽悲于洪波又云五帝料简
 于善恶当此之时万恶绝种鬼魔灭迹八
 荒四极万不遗一自非高上三天所不能
 禳自无青箓白简所不能脱也履九太阳
 则是遇此太阳之气穷于太阴乃阳蚀之
卷二 第 5a 页 0186-088.png
 时也洞理阴符者洞则通也符则阴籍谓
 通理阴数之籍而抚掌于兆民也大运将
 期数终甲申者乃劫会之交将及其时按
 正法经云承唐之后数四十六丁玄前后
 中间甲申之年乃小劫之会也又按三洞
 上清境无量经云阳九之数一千八百年
 遇甲为大阳九百六之数一千六百年遇
 申为大百六阳九不遇甲百六不遇申不
 为灾矣则甲申乃灾劫之会也盖阳极则
 生阴故为大水所谓洪流荡秽凶灾弥天
卷二 第 5b 页 0186-089.png
 三官鼓笔料别种人者算功过善恶当分
 者如正法经之言是也
自赤明以来至上皇元年依元阳玉匮受度
者应(平声当/也下同)二十四万人
 按七签劫运篇云九天丈人于开皇时算
 定天元校推劫运白简青箓得道人名记
 皇民谱录数极唐尧是为小劫一交其中
 损益有二十四万人应为得道者是也元
 阳乃紫微之宫玉匮即藏受度者名籍之
 椟也
卷二 第 6a 页 0186-090.png
开皇以后数至甲申诸天选序仙曹空废官
僚不充游散(上声犹员/外之职也)职司皆应选人
 按五劫次序以配五行则开皇属水云开
 皇以后数至甲申此则抵洪流荡秽之期
 也
依元阳玉历当于三代更料有心积善建功
为三界所举五帝所保名在上天者取十万
人以充其任又当别举一十二万人以充储
(上章明三代选/人以充仙任)
 玉历者纪劫运仙曹之书也龟山元录云
卷二 第 6b 页 0186-091.png
 天尊结元洞之气为玉历之书天篆度人
 经元洞玉历章云元始天尊命天真皇人
 以玉历纪元洞混化之初劫运流复之本
 诸天分境结元洞正阳之气为玉历以纪
 天真天民劫运功积升退之道明九圣九
 品之阶是也三代者即赤明以来上皇元
 年开皇以后是也储者副贰之官也
如此之例或以宿名玄图
 三元玉检经云明玄图于上馆理五符于
 胎尊方可名载玄图玄图者即玄都之图
卷二 第 7a 页 0186-092.png
 箓也宿名者谓刻名于未生之前也
或以骨像合仙
 如正一天师厖眉绿晴隆准方顾目有三
 角伏犀贯脑玉枕峰起垂手过膝又如魏
 华存之五藏紫络凤骨龙姿等是也
或以灭度因缘转轮
 谓仙品未充运应灭度蜕形而去计日而
 得更生者也因者所作之因缘者所会之
 缘谓以因缘转轮而證果如上清飞行九
 晨玉经云北极星天之太常主升进下领
卷二 第 7b 页 0186-093.png
 学者之身凡功勤得道转轮阶级悉总之
 焉
或以䔍好三宝善功彻天
 三宝有三本经天宝灵宝神宝分为玄元
 始三气降于人为三田曰精曰气曰神此
 内三宝也教有道宝经宝师宝三宝太上
 三尊也经宝三洞四辅真经也师宝十方
 得道众圣及经籍度三师此外三宝也皆
 学道之士所当笃好又内袐真藏经云贪
 性寂灭尘累无染戒行不亏是名法宝嗔
卷二 第 8a 页 0186-094.png
 性不起不愤外尘定无生转是名师宝痴
 性无取无恼无患慧通无碍是名道宝此
 三宝非内非外非声非色谓之笃好则宝
 之深而体之至也夫如是则一真澄湛善
 莫大焉
或供养师宝为三官所称
 太霄琅书曰真仙登圣非师不成且人生
 而蒙长而无师则愚是道德实由师传而
 后得可不尽四事供养之仪而肘行膝步
 趋下风以服勤乎学者果尽其道则必为
卷二 第 8b 页 0186-095.png
 天地水三官所称赏也
或修斋奉戒功德积感
 齐一其心曰斋止过闲非日戒修则进修
 而不巳奉则禀承而不违功者勤行而见
 诸事业德者体道而自得于巳积之愈深
 则可感神明通天地矣抱朴子曰阴骘不
 积则不足以感动神明也
或施散财宝建立道堂
 此谓立观度人者按业报因缘经曰散施
 之法一则内贼不起二则外贼不生内外
卷二 第 9a 页 0186-096.png
 安静众祸消除所以法有布施破彼悭心
 圣力冥通随力受报然此犹涉于布施之
 相若夫不住相之施则不见能施之我不
 见所施之物不见所施之人此其神德亦
 不可以限量论矣
或救恤穷乏济度天人
 所谓天人者同禀于天而为人者也抱朴
 子云立功为上除过次之以救人危使免
 祸护人疾病令不枉死为上功是以上士
 处世大慈平等兼济为德积此殊因即登
卷二 第 9b 页 0186-097.png
 善果
或为三师建功充足天官有名
 三师者度师籍师经师也谓为世三师宣
 扬道妙立功不巳至于充足则天官为书
 名矣
考算簿录三官相应皆逆注种名上下有别
毫分无遗(上章明随因證/果诠次善等)
 蜀注云三元有三宫分为九宫总二十七
 府百二十曹左阳生宫右阴死宫左府青
 簿书有功者右府黑簿书有罪者若有罪
卷二 第 10a 页 0186-098.png
 中涉福福中涉罪不专于一曹也所以覈
 实其事有三年之考者有九年之考者有
 二十四年之考者其功曹与三府相应不
 差方行奏列逆注种民之名盖无色界之
 上有四种民天乃洪灾不到之所天地再
 开则为民种故曰种民逆注者谓时未至
 而先注也如八素经云得其道者皆青宫
 逆注于未生之前是也逆字如易大传知
 来者逆之逆
又九幽之府被东华青宫九龙符命使拔九
卷二 第 10b 页 0186-099.png
幽玉匮男女死魂宿名有善功德满足应受
开度者取三十二万人以充甲申驱除之后
开大有之民(上章明迁拔宿/善充太平民)
 按九幽之府即地官所治乃拘治罪魂之
 所今采择及此可见至仁之无外也东华
 青宫乃扶桑洞阳宫太乙救苦天尊之所
 治也盖缘甲申之劫当行驱除所以青宫
 预下九龙符命辟九府之狱㨂择其于玉
 匮中夙名有善功德之魂恐其例归驱除
 也非惟拔之使免驱除又将使之更生为
卷二 第 11a 页 0186-100.png
 再开之劫后圣太平之民也紫文上经云
 涉乎三灾而不伤又曰必观更生于太平
 是矣
当此之时生死交会善恶分判得过者真为
乐哉
 当此劫会之期生死善恶之类从而分别
 得度此劫者岂不乐哉正法经云有得其
 文与三气齐具经百六而无拘履洪波而
 弗沉将无羽而振翮倚空霄而翱翔奉迎
 圣君于上清宫更受鍊于金门之精皆此
卷二 第 11b 页 0186-101.png
意也
然三官相切文墨纷纭龙门受会鸟母督仙
万圣显驾画夜无闲功过平等使生死无偏
此之昏闹亦臣之忧矣(上章明应会料/别虑失平等)
 三官者天地水三官也相切者谓互相督
 切也文墨纷纭者言其参校互考生死善
 恶之籍杂然其多也龙门者按水经其地
 在河东皮氐(音/支)县乃天下河源所会之地
 是以甲申洪灾将至故先于此会诸水神
 定以劫期然后激为洪流当是时也万恶
卷二 第 12a 页 0186-102.png
 绝种鬼魔灭迹八荒四极万不遗一惟有
 善人种民合免洪灾者即鸟母督促飞仙
 之驭迎上昆崙之墟鸟母乃水之候神也
 五老禳大劫经云九河受对洪灾激川水
 母徘徊鸟马成群万圣显驾者正法经云
 圣君显驾于明霞之馆五老料简于善恶
 之箓则是检察采访日夜不停有功则举
 之有过则黜之务在平等恐诸司者校之
 误乃至生死之或偏也此之昏闹亦臣之
 忧矣者虽在下而考校者有人在上而监
卷二 第 12b 页 0186-103.png
 察者又有人然犹恐善善者未彰恶恶者
 未当或有亏于公道此实神王之所忧盖
 慎之至也
大期既切触事阙替恒(胡登切/常也)恐一旦受罹
公门
 谓大劫之期既巳迫切而是事及仙曹之
 属皆未免欠阙废替恐一旦受不及之谴
 于公门也
伏闻天尊造大慈之化垂怜苍生开九天之
奥以济兆民明科有禁戒非贱臣所可参闻
卷二 第 13a 页 0186-104.png
然大数有期甲申垂终运度促急大法宜行
使有心者得于考算之中闻于法音开示于
视听劝化于未悟者也缘兹上陈惧触天颜
愿见哀悯赐所未闻(上章乃开心自/任哀求法要)
 造设也谓天尊设大慈之化意在垂怜苍
 生当开出九天之秘奥以济兆民神王欲
 请宝章故先以此启请天尊也明科有禁
 戒即经所谓四万劫一行及轻泄之戒是
 也谓如禁戒则非贱臣所可参闻然灾劫
 之期既切天尊慈怜众生必不忍閟大法
卷二 第 13b 页 0186-105.png
 即生神章也谓当出神章以行于世矣有
 心即有志于道而未闻大法者也考算者
 三官考算善恶也谓神章既出则庶使有
 志于道者在于考算善恶未分之际得闻
 法音开示于视听劝化于未悟皆可以度
 洪灾而为种民矣既以开示其视听又使
 劝化其未悟神王忧世之心何如哉古二
 仙之求人甚于人之求仙信矣愿见哀悯
 乃神王愿天尊哀悯其忧勤而赐以前所
 未闻之法也详观始末盖神王总御生死
卷二 第 14a 页 0186-106.png
 领括天仙赏盬七觉远览遐方又曰方当
 乘机应会履九太阳洞理阴符抚掌兆民
 则是举仙曹度种民之职皆属于神王矣
 然世之善人少而恶人多故仙曹之职不
 充种民之数未及皆神王之忧也所以再
 拜直前胃禁启请岂非思溺由已而独以
 斯道自任也欤○自元始天尊时静处至
 此分九章
于是天尊抚几高抗凝神遐想仰诵洞章啸
咏琳琅良久忽然叹曰上范虚漠理微大幽
卷二 第 14b 页 0186-107.png
道达重玄气冠神霄至极难言妙亦难超(上/章)
(明天尊应机/赞道将授)
 抚几高抗凝神遐想者乃天尊欲答而未
 答之容也仰诵洞章者仰首而诵空洞之
 玉章也啸咏琳琅者和心宣畅而发之于
 声如美玉之韵和而清彻也如是玩味良
 久复叹道法高妙非可遽以一言而尽是
 又欲使听者了达声尘不逐语言教相也
 上范虚漠者范法也谓此章乃上法而其
 本体则冲虚寂漠大至于不可围如度人
卷二 第 15a 页 0186-108.png
 经所谓巍巍大范德难可胜是也理微太
 幽者谓其理之微妙幽隐精至于无伦也
 道达重玄者谓此道了达重玄而不滞于
 有无也气冠神霄者九霄以神霄为首而
 玉章之气又为神霄之冠也此盖明本迹
 俱胜理气混融体全用备语默俱玄实无
 形器声臭之可即此其理之至中至正至
 妙至玄不可以复加矣故赞之曰至极难
 言妙亦难超也
子既司帝位受任神王飞天翼于琼阙四宰
卷二 第 15b 页 0186-109.png
辅于明轮遐盻极览领综无穷雍和万化抚
料苍生
 自此一节及下文皆元始奖谕申明其职
 并以告戒神王之语帝位者即金阙有四
 天帝谓之辅臣是也谓子虽任神王之职
 而位则帝也飞天翼于琼阙者言神王飞
 空御景以翼赞于琼阙也大洞玉经注云
 琼阙乃太微之所馆天帝之玉宇也四宰
 辅于明轮者乃玉辅上宰四恊侍宸同佐
 辅于明轮盖是时俱在启请之列也明轮
卷二 第 16a 页 0186-110.png
 者按大洞玉经注皇上四老真人帝乘明
 玉之轮则明轮即玉车也遐盻极览领综
 无穷者乃总御生死领括天仙必远览遐
 方使无遗佚也又当调理万化使之雍和
 得所又抚料苍生而简其善恶使之分毫
 无失此皆神王之任也明轮又按七签三
 界宝箓云昆崙山上按九气以为璇玑之
 轮也
今大运启期三五告辰百六应机阳九激扬
洪泉鼓波万灾厉天四宫选举以充种民三
卷二 第 16b 页 0186-111.png
代昏乱善恶宜分子当劳心兆庶疲于三官
兴废之际事须开能今以相委其勉之焉
 三五者三元品戒经云三元枝戒地下五
 岳真一切神灵同诣三元宫中赍诸天地
 及兆民生死缘对宿根簿录上诣诸天此
 亦告以劫会之辰也又正法经云大劫终
 则九天数尽六天运穷则气激于三五三
 五相乘其数十五此合九六数也九老阳
 六老阴故下云阳九百六也告辰乃告极
 之时也只按本文则三元五岳之说亦通
卷二 第 17a 页 0186-112.png
 互按他经则九六之说为是蜀注云若以
 大衍之数考之则十九年为一章四章为
 一蔀二十蔀为一纪三纪为一元每元四
 千五百六十年数尽三元是为一劫也又
 梵元祖晨道君笔录天元运乘五劫元洞
 以明祖气玉历以纪天元劫会五周复归
 其一则所谓五劫者配五行也龙汉属木
 赤明属火上皇属土延康属金开皇属水
 今云大运启期三五告辰者乃大劫巳启
 定期而三元五行之数皆告极于此时也
卷二 第 17b 页 0186-113.png
 凰台曲素上经云大劫有终运运交二象
 倾龙门断天河三五及相征是也百六应
 机阳九激扬洪泉鼓波万灾厉天者按灵
 宝天地运度经云夫天厄谓之阳九地厄
 谓之百六正法经云阴否则蚀阳激则勃
 阴阳蚀勃则天地改易则是百六应阴之
 极阳九乃阳之穷应机激扬则洪泉鼓波
 而万灾震天矣四宫选举以充种民者四
 宫如方诸青华之类蜀注云男则有童初
 有箫间焉女则有易迁有舍真焉是为四
卷二 第 18a 页 0186-114.png
 宫真诰亦载此名此皆选仙之司故宜选
 举其人以充种民天之名数也然三代录
 籍所载善恶混淆尚昏暗而未明错乱而
 未整当此之时善恶之籍皆宜分判明白
 庶可毫分无失矣所以再三叮咛戒于神
 王谓此所关甚重子当勤心兆民其疲劳
 又当过于三官盖任愈重而心愈劳也兴
 废之际事须开能者谓当劫坏劫兴之时
 其事所系者大又须开尽其能而为之盖
 少有纤毫自逸之心则于事不能尽其力
卷二 第 18b 页 0186-115.png
 皆为自欺也今以相委汝其勉之此至尊
 劝励之辞也
宝书妙重九天灵音施于上圣非鬼神所闻
明真有格四万劫一行今冒禁相付子袐之
矣慎勿轻传(上章乃天尊赞/许勉勤戒袐)
 三宝大有金书其理至妙其禁至重乃飞
 玄之气三会成音九天之上灵风鼓奏自
 然音声故曰灵音本施于上圣非鬼神所
 可闻也又明真之格尚未当行故曰冒禁
 相付宜其祝之以袐重而勿轻传矣谓勿
卷二 第 19a 页 0186-116.png
 轻传者非秘而不传使必传之于善人也
 自于是天尊抚几至此分二章乃序分也
登命九天司马侍仙玉郎开紫阳玉笈云锦
之囊出九天生神玉章四辅列位五老监真
太一命辰玉帝唱盟一依俯仰明真具典南
向长跪以付飞天无极神王(上章乃言出命/传经众真具仪)
法事既毕诸天复位(上章言授经既/毕敛仪反寂)
 登命九天司马乃柏成歘生也及侍仙玉
 郎乃典经之官紫阳乃藏经之所也玉笈
 者以玉为笈笥也云锦乃盛经之囊也四
卷二 第 19b 页 0186-117.png
 辅列位者即四恊侍宸定高下而列其位
 也五老监真者即玉清昊极元老虚皇灵
 光始老玄华宝天真老露眇太灵祖老婆
 郁洪京仙老总监众真之数也而中黄太
 一上帝乃命以受经之时辰也九真明科
 中品云不得不告盟而披宝文所以高上
 玉帝则唱其受经之盟也夫传经之威仪
 品式具载于明真之典今皆一依其格也
 蜀注云三元宫中俯仰之格总二千四百
 条是也南向者乃授经者南向而弟子北
卷二 第 20a 页 0186-118.png
 面也长跪者敬而授之也传经法事既毕
 则诸天复其位矣〇自登命九天司马至
 此分二章乃流通分也
天尊重告飞天神王此九天之章乃三洞飞
玄之气三会成音结成真文混合百神隐韵
内名故太一试观摄生十方领会洞虚启誓
丹青
 此乃天尊复以前义告于神王言此经尊
 袐者如此故常令太一上帝试观于人间
 试之过方启誓而传焉试字或作戒观但
卷二 第 20b 页 0186-119.png
 金玄羽章经亦云皆五老授图太一试观
 又玉清隐书云帝君领括众天试观十方
 则试字为是矣慑生十方领会洞虚者总
 摄生气于十方而使有心者俱得神领意
 会于洞虚之道乃可授经也洞乃通达也
 虚乃廓彻也言道体之灵通虚彻为众妙
 之会归也太一乃万神之宗而又主试观
 之职其道然也夫如是则心空境空理寂
 事寂能虚能寂万理俱会传受之妙孰过
 于斯所以古者传经必先对斋谓师巳斋
卷二 第 21a 页 0186-120.png
 弟子亦斋故曰对斋良由此也苟或不然
 则是缘心听法其法亦缘无由悟入是必
 如此然后启誓丹青启誓者告盟也丹青
 者如诸科所载饮丹水以代歃血断青丝
 以代割发是也
自无亿劫因缘宿名帝图不得参见得盻篇
目九祖同仙当采择其人应为仙者七百年
中清斋千曰赍金缯誓心依盟以传慎之则
享祚漏之则祸臻享祚则福延九祖德重山
海招祸则考流亿劫痛于毒汤风刀相刑可
卷二 第 21b 页 0186-121.png
不慎之焉也
 谓此玉章得之者必度世故非有亿劫功
 德因缘名在图录者不得参见得见之者
 则九祖同仙矣如洞玄大有妙经青童君
 曰凡有金骨玉髓名参青宫得有此文袐
 而施行与真同功赎罪拔难宿结咸解九
 玄之祖于是而欣已身升腾上宴玉京也
 当采择其人应为仙者七百年中清斋千
 日赍金缯誓心依盟以传此又戒神王当
 择如是之人依如是之科而后流传此经
卷二 第 22a 页 0186-122.png
 也夫流通大教乃上圣之本心而所以重
 其禁戒者直为轻泄漏慢者设耳前真不
 云乎遇人不传袐天道非人而传泄天宝
 盖非袐此道也实难乎其人故太霄琅书
 云遇贤便传不拘定数是也然则所谓亿
 劫因缘者何如耶盖经中所谓笃好三宝
 之类也有此善行则名入图录乃兆受经
 之阶也所谓七百年中者应传经之限期
 也亦必清斋千曰又当赍金帛以为信而
 后传如太上素灵大有玉篇云七百年内
卷二 第 22b 页 0186-123.png
 有其人亦听三传是也其科云赍上金三
 两紫纹百尺青缯二十七尺丝五两沉香
 一斤丹一两诣师造斋上誓九元北帝太
 灵万真领仙王司以为盟信誓约宝秘奉
 行灵文不得轻泄宣露神真愆盟负科殃
 及九祖皆此意也○自三宝至诸天复位
 作六段分二十八章〇天尊重告至此一
章申赞袐重后出章也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