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60391b 页
卷一 第 1a 页 0186-016.png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之一
   清源天庆观道士圭山董思靖著
   释经题
 此经乃三洞飞玄自然之气结成灵文超
 于视听之先出乎名言之表众真钦奉万
 圣尊崇本秘于玄都紫阳玉台因飞天神
 王悯下世阳九百六之灾亲礼天尊恳请
 宣布于是高真得而降授尘世得而流传
 也所谓洞玄灵宝者盖三洞中一部之名
 自然九天生神章者即部中一品之目三
卷一 第 1b 页 0186-017.png
 洞则洞真洞玄洞神是也洞以虚通无外
 为义玄以玄妙不测为义此道本体包贯
 三才混融万有而不可致诘也灵宝者表
 神化之无方为众圣之所贵其在人也通
 达无碍之谓洞应感无滞之谓玄神慧而
 化之谓灵气凝而妙之谓宝自然九天生
 神者自然明其体也九天示其迹也生神
 显其用也其体混成本乎无待故曰自然
 九者阳数始于一而究于九也天者是理
 所寓之迹也生神者由天而命乎人以生
卷一 第 2a 页 0186-018.png
 神也夫神无方体必得九天之气然后有
 所寓而妙用无穷焉章者其文灿然而成
 章也经者载道之名万古常行之典也
天宝君者则太洞之尊神天宝丈人则天宝
君之祖气也
 此言教迹之本洞真教主即天宝为迹祖
 气为本祖气即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
 气也天宝君乃万道之祖故为大洞之尊
 神也天者以玄为义取其自然故以天名
 宝者至贵之称君者至尊之号谓为群生
卷一 第 2b 页 0186-019.png
 之所尊贵也不曰洞真尊神而曰大泂者
 乃三洞未分总为大洞如二仪未判谓之
 混沌也尊神言其主也盖高而无至仰之
 曰尊气母混成不测为神此合理气而言
 也又称丈人者是气之主宰而最尊最先
 者也
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九万九
千九百九十亿万气后至龙汉元年化生天
宝君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
 混洞大无元者混以不分为义洞以虚通
卷一 第 3a 页 0186-020.png
 为义太以极大为义无以真空为义此明
 大道之本体浑沦洞彻先天地生而实无
 形体之可即故曰混洞太无也然专曰混
 洞而不曰太无则混洞几沦于一物而不
 足为天地万物之宗本专言太无而不言
 混洞则太无反沦于空寂而不足为阴阳
 万化之枢纽通谓之元则统之有宗而乃
 所以为发生之本也高上玉皇之气者三
 宝本地俱出言名之表故通称为上然寻
 迹取本玉清最高故加称高上也皇者光
卷一 第 3b 页 0186-021.png
 大之名王者含润之德明此妙本虽复灵
 绝空无而有光大含润之德是气之祖至
 尊至贵而理之所寓也九万九千九百九
 十亿万气者乃混沌之先未有岁数可纪
 故但以气言数积至此然俊龙汉劫开九
 乃阳数经云积阳成天是也龙汉元年化
 生天宝君者龙汉乃始劫之名属东方天
 境元年是初时之号亦非如今世之年数
 也所谓化生者乃有而无形无而有精非
 由形生故称为化如洞神经云妙像无形
卷一 第 4a 页 0186-022.png
 应感有体真精妙气化成姿容是也(后二/说同)
 此乃无象之象非状之状惟道为身不属
 空有矣出书时者即龙汉劫初之时出洞
 真十二部之书也且当是之时人物未兆
 何由出书殊不知是书之文是气之所结
 也才有是气便具是书而气之所以然者
 皆书之理也高上大有玉清宫乃天宝君
 之治所也
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灵宝丈人则灵宝
君之祖气也
卷一 第 4b 页 0186-023.png
 此灵宝君为洞玄教主诸义见前
丈人是赤混太无元玄上玉虚之气九万九
千九百九十九万气
 赤者南方之色此言色相之明焕也亦是
 将显赤书之象然虽有色而未分故曰赤
 混既言赤混则可名于有又言太无则可
 名于无今合而言之盖表真空妙有混然
 无间乃所以为万化之元也度人经云混
 洞赤文无无上真亦此意也上玉义见前
 虚者体本空洞全具上玉之德理虽存焉
卷一 第 5a 页 0186-024.png
 然非实有形器常自虚通之谓也
后至龙汉开图化生灵宝君经一劫至赤明
元年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
微宫
 前曰龙汉元年化生天宝君此曰龙汉开
 图化生灵宝君者盖元年乃初劫也谓之
 开图乃化元显发文彩巳露而灵宝君生
 于是时也赤明乃第二劫名属南方天境
 经一劫者龙汉劫也是灵宝君生于龙汉
 之中而出书于赤明之初也加度人二字
卷一 第 5b 页 0186-025.png
 者盖灵宝君实为传教度人之祖玄都玉
 京七宝紫微宫乃灵宝君所治之宫亦藏
 经之所也
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神宝丈人则神宝
君之祖气也丈人是冥寂玄通元上玉虚之
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万气后至赤明元年
化生神宝君经二劫至上皇元年出书时号
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
 神者变化不测超然无累之义(宝君之/说囧前)
 神教主则神宝其迹也冥寂玄通元上玉
卷一 第 6a 页 0186-026.png
 虚之气其本也冥言窃漠寂谓恬夷玄乃
 不滞通即无壅此明妙本虽冥漠四绝湛
 寂恬夷而常通不壅迥然无滞也(馀义/同前)
 称元者以其均为万善之宗长万化之本
 始也然此三者前之两元同称太无后之
 两气同称玉虚是中之元本乎上而下之
 气本乎中故中之元与气特兼二者岂非
 所以逗一脉之流通而无间欤至赤明元
 年化生神宝君经二劫至上皇元年出书
 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盖经龙汉亦
卷一 第 6b 页 0186-027.png
 明为二劫而上皇乃中央劫名当洞神教
 主下化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即其所都
 之号也详观三元所积之气其数各有差
 等自上元至中元所减之数巳迥不同等
 而下之愈不逮前可见运度渐促犹人之
 一身少而壮壮而老也欤
此三号虽年殊号异本同一也分为玄元始
三气而治三宝皆三气之尊神号生三气三
号合生九气
 自无而有有亦强名从一而三三不离一
卷一 第 7a 页 0186-028.png
 虽三元之号异本一致以同归谓之年殊
 则龙汉赤明上皇之分谓之号异则玉清
 上清太清之别然实本于元始之祖气而
 总于洞真之上道故云本同一也当其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独非体之至
 妙者乎及乎号之以年名之以气岂非迹
 之可名者乎然迹未尝离体而体亦未尝
 异迹也分为玄元始三气而治或依七签
 混沌篇云一气分为玄元始三气而理三
 宝遂以冶三宝为句未稳上云此三号而
卷一 第 7b 页 0186-029.png
 下云本同一也是摄三而一又云分为三
 气者乃即一而三也三天正法经云始气
 青青气精澄曰清微天元气白白气精澄
 曰禹馀天玄气黄黄气精澄曰大赤天三
 气俱生空洞之中自一分三以统三天之
 治然后导运御世也三宝者即天宝灵实
 神宝也是为气中之主宰故曰尊神三气
 即玄元始也号生三气乃每号又各生三
 气故三号合生九气正法经云三天既立
 始气生混混气苍苍气精澄生郁单无量
卷一 第 8a 页 0186-030.png
 天混气生洞洞气赤生无量寿天洞气生
 皓皓气苍生梵监须延天元气生昊(或作/旻)
 昊气绿生兜术天昊气生景景气黄生不
 骄乐天景气生遁遁气白生化应声天玄
 气生融融气紫生梵辅天融气生炎炎气
 碧生清明天炎气生演演气黑生无想天
 九气并生于上三气之中与上气相去各
 九亿万劫也其在人身则三气三宝乃元
 神元气元精也居人三丹田而分镇九宫
 也
卷一 第 8b 页 0186-031.png
九气出乎太空之先隐乎空洞之中无光无
象无形无名无色无绪无音无声
 消魔真经守一品云一曰始无是为玉清
 二曰元洞是为上清三曰玄空是为太清
 则是出乎太空之先乃原于始无未见气
 者所谓元神是也隐乎空洞之中乃合元
 洞玄空而言所谓元气元精是也当是时
 也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所以无光无
 象无形无名无色无绪无音无声盖即其
 始而观之则冲漠无眹初无声臭之可求
卷一 第 9a 页 0186-032.png
 然而阴阳勤静之理莫不悉具于其中此
 其所以为导运御世之本也
导运御世开辟玄通三色混沌乍存乍亡运
推数极三气开光(上章赞/本宣化)〇气清高澄积阳
成天气结凝滓积滞成地
 导者启迪也御者宰制也若有使之然者
 此乃枢纽玄运纪纲造化而二仪以之开
 辟三气以之变通者也三色则青白黄也
 三气则始元玄也当其三色冥一混混沌
 沌将分未分乍存乍亡或离或合倏有倏
卷一 第 9b 页 0186-033.png
 无亭毒既久运愈推移数亦随之数既满
 足气乃开光气之轻清者属阳故浮于上
 而高澄积而为天气之重浊者属阴故滞
 于下而凝滓积而为地自三气开光乃至
 成天成地皆其序也
九气列正日月星宿阴阳五行人民品物并
受生成(上韦分辨仪/象立真三才)
 此言九气为万物之根即经中所称者是
 也正法经云三三化生以至九元是也列
 则整然而有序也正则贞固而不邪也盖
卷一 第 10a 页 0186-034.png
 混然之中灿然伦理不相假借不相侵夺
 此统之有宗而会之有元故也日者太阳
 之精月者太阴之精星者按星经序云星
 者体生于地精发于天宿者列星也阴阳
 者元气之动静屈伸而阴阳分焉五行者
 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以质而言其生之
 序则水火木金土也以气而言其行之序
 则木火土金水也乃至人民之众品类之
 繁亦莫非由九气列正而后生成也
天地万化自非三元所育九气所导莫能生
卷一 第 10b 页 0186-035.png
也三气为天地之尊九气为万物之根故三

合成德天地之极也(上章言摄/迹崇本)
 育者慈养之谓也导者推运之谓也神鬼
 神帝生天生地非三元所育不能也品物
 流形各正性命非九气所导不能也此其
 所以纪纲造化流行古今而为天地之尊
 万物之根也三合成德天地之极也者乃
 三而九九而三复归于一也正法经所谓
 从九反一乃入道真是也盖即其造化发
 育之本而推之则知三元之实德浑然一
卷一 第 11a 页 0186-036.png
 体冲漠无眹卓然立极于天地之先而为
 天地万化之准则故其所以赋与万物各
 各无欠无馀所谓降衷是也
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气结形
故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声尚神具九天称庆
太乙执符帝君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
帝监生圣母卫房天神地祇三界备守九天
司马在庭东向读九天生神宝章九过男则
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
则司命敬顺于是而生九天司马不下命章
卷一 第 11b 页 0186-037.png
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上章言人贯三/才重生缘会)
 三气为天地之尊九气为万物之根惟人
 生于胞胎之中兼天地万物之禀受所以
 最灵而独贵为天地之心也三元育养即
 生育天地而为天地之主宰者人得之以
 为性乃秉彝之善也九气结形即运行两
 间赋与万物而为万物宗本者人得其正
 以为体乃结形之资也九月数足九天之
 气尽降神者寓于是气而混融无间故气
 满而神亦周布于一身矣声又其神气之
卷一 第 12a 页 0186-038.png
 激发者也尚取也具全也谓能声取其神
 具也九天称庆者盖天以生物为心故九
 天之帝因其气之无夭阏而得遂成人则
 赞而喜之也太一执符者太丹隐书云太
 一公子白元司命桃康五神上入紫房各
 奉青玉案上有五符次呈帝君此言太一
 执符者乃五神则太一为首也故大洞玉
 经云太一神夫子左执兆符籍盖太一乃
 反胎始形之神也名曰务犹收人之初生
 执符而混合万神也既生则守人玉枕之
卷一 第 12b 页 0186-039.png
 下泥丸后户帝君品命主录勒籍者帝君
 逢(或作/绛字)凌梵一名七灵一名神丈人品定
 命分之高下人既生矣则守两眉中间紫
 户之外宫主录即司录君也勒籍谓勒其
 命籍也司命定算者即中央司命丈人若
 名理明初定其算也形生之后则守人绛
 宫心房之中血孔之户五帝监生者即五
 方之帝也青帝彫梁际赤帝长来觉白帝
 彭(或作/彰字)安幸黑帝保成昌黄帝林虚夫(或/作)
 (舍光/露)同监人之生也圣母卫房者即九天
卷一 第 13a 页 0186-040.png
 圣毋司其生成故卫其房室也天神地祗
 三界备守在天曰神以其阴阳不测故也
 在地曰祗以其隤然示人故也三界即上
 中下天地水三界之神齐备卫守谓莫不
 敬护也九天司马即总仙大司马长生法
 师柏成歘生也庭者中央之位东乃生气
 之方九过者章数足也男则唱恭而敬诺
 尊而称庆之意女则唱奉而敬顺悦而顺
 承之意此尊卑贵贱所以分也命章即九
 章也所谓不下命章则终不生者盖逆顺
卷一 第 13b 页 0186-041.png
 吉凶生死一机而巳故反是则不能生矣
 〇以上神名出三天君列纪
夫人得还生于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
亦难胜天真地神三界斋临亦不轻也当生
之时亦不为陋也
 所谓还生者盖天理混然人所固有得之
 则生失之则死故生于人道则天理复还
 矣濯形太阳者离至阴而沐至阳也蜀注
 云才得人身必诣南丹火鍊池中涤以黄
 华之水然后投胎就舍方得成人不曰黄
卷一 第 14a 页 0186-042.png
 华而曰太阳者黄华者阳之精在日之上
 馆一名洞阳宫中有流火之池池中有黄
 华真水其间天人常以此水灌濯形容也
 并存于此〇夫人之神与三宝合德气与
 九天同根头足象天地七窍应三光三才
 相通其机一也宜乎惊天骇地贵亦难胜
 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
 也然则为人可不自贵乎哉
所以能爱其形保其神贵其气固其根终不
死坏而得神仙骨肉同飞上登三清是与三
卷一 第 14b 页 0186-043.png
气合德九气齐并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
其气贵其形宝其命爱其神自取死坏离其
本真耳(上章乃赞/重劝修)
 且夫人之形象天而法地应三才而具五
 行血气之所营聪明之所托其可不爱之
 乎然形非徒形必有使形者存焉是以又
 当保其神也南华经云纯粹而不杂静一
 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
 道贵其气者啬之而不敢妄用也固其根
 者守之而不离其本也故云守中抱一与
卷一 第 15a 页 0186-044.png
 天相毕此终不死坏之义也夫如是则始
 于爱形而终于践形始于保神而终于穷
 神然后乘云气而游太清是与三气合德
 九气齐并也其或反是则几何不坏减而
 离其本真哉盖自取之耳〇自三号至此
 分为五章
九天生神章乃三洞飞玄之气三合成音结
成灵文混合百神隐韵内名生气结形自然
之章(上章乃赞自/然体全用具)
 此申言生神章之文乃合三洞飞玄之气
卷一 第 15b 页 0186-045.png
 结而成音故曰三合成音结成灵文其中

 混合百神隐韵内名而有生气结形之功
 用也隐韵乃诸天之隐韵也内名乃万神
 之内名也
天宝诵之以开天地之光灵宝诵之以开九
幽长夜之魂神宝诵之以制万灵太一诵之
以具身神帝君诵之以结形九天诵之以生
(上章乃言诵章/功德玄应随量)学士诵之以升天
 天宝君应化于龙汉之初当是时也上无
 复色下无复渊溟涬大梵寥廓无光天宝
卷一 第 16a 页 0186-046.png
 以自然之章开而辟之则上下列位天地
 开光也灵宝君应化于龙汉开图乃为度
 人之祖故以开九幽长夜之魂也神宝君
 应化于赤明元年实为万神之主故云以
 制万灵制谓总御之也太一即务猷收乃
 众神之尊故诵之则具足身中之神也帝
 君即逢凌梵也结形乃结气成形也九天
 即九天之帝也以上盖言诵章之功利他
 之行也夫诵与闻对诵则施其惠闻则受
 其惠而学士居六对之间乃自利者也及
卷一 第 16b 页 0186-047.png
 其成功则利他矣虽随其所用而功各不

 同然实一道也
鬼灵闻之以升迁凡夫闻之以长存幽魂闻
之以开度枯朽闻之以发烟婴孩闻之以能
言死骸闻之以还人(上章乃言群品/皈依应量自利)
 发烟犹煖气上蒸将以生物烟乃融和之
 气也大洞经云七玄更起沉景生烟是也
三宝神奥万品生根故非鬼神所知凡夫所
闻也(上章乃言/归本返寂)
 神者妙万化而不测奥者隐至理而难知
卷一 第 17a 页 0186-048.png
 其所以为万品之生根者至玄至妙非鬼
 神所知凡夫所闻根犹草木之根人所不
 见而实为长茂之本也然上文既言鬼灵
 闻之以升迁凡夫闻之以长存而此又云
 非鬼神凡夫所知闻何哉盖上言九章玄
 功乃道用之至著者也而此论三宝神奥
 乃道体之至微者也〇自九天生神章至
 此分为四章
夫学上道希慕神仙及得尸解灭度转轮终
归仙道形与神同不相远离俱入道真
卷一 第 17b 页 0186-049.png
 八素真经云太上道三上真道七中真道
 六下真道八而九章乃大洞之门户洞经
 在上真道中之第五品故曰上道也尸解
 者则五解之类也灭度转轮者如度人经
 所谓末学道浅仙品未充运应灭度又云
 转轮不灭便得神仙是也所谓学与希慕
 皆求而未至者之事故或得尸解灭度转
 轮然苟有是志而学之不巳终亦必归于
 仙道故得形与神同不相远离而皆入于
 道真矣凡为学之功必至于道真然后为
卷一 第 18a 页 0186-050.png
 极地然欲至道真则又非此文不可也
而无此文则胞胎结滞死气固根真景不守
生气无津九户阂塞体不生神徙受一形若
寄气而行学得此法可坐致自然(上章言赞/劝齐举)
 夫人生胞胎之中皆禀九天之气凝而成
 人既生而胞中有十二结节盘固五内五
 内滞閟结不可解节不可灭故人之病由
 于节滞人之命绝由于结固也青灵阳安
 元君道经云五藏百结生于万疾玄一林
 虚开关解结结绝病散神精盈溢仙道日
卷一 第 18b 页 0186-051.png
 臻死道日绝求于大洞每章皆有此意盖
 胎根不断则难逭轮回结节不解则无由
 生气此乃生神之要诀修真之光务也徒
 受一形若寄气而行者谓虽有此身不知
 生神之道何异行尸苟知此文而坐进此
 道则混合百神化为帝一入无出有舞轮
 空玄坐致自然信不诬矣
三宝尊重九天至真袐之大有九重金格紫
阳玉台自非天地一开其文不出元始禁书
非鬼神所闻窃之者风刀万劫魂死无生依
卷一 第 19a 页 0186-052.png
科遵奉形神同仙(上章乃言/秘重尊奉)
 生神经乃三宝尊重之文九天至真之训
 秘于大有之宫五老玉检云大有者九天
 之紫宫九重缄鐍之深也格则几案之类
 台则安经之所自非龙汉开图神王冒禁
 恳请则此文岂得而见之宜乎窃之者穫
 罪遵奉者神仙按大洞雌一经载太上科
 令云传受天书而殃钟其祖先者是重其
 宣言之罪防其泄漏之盟耳又按黑录上
 篇载水火官外又有风刀左右二官左风
卷一 第 19b 页 0186-053.png
 考官主治受经符宝诀无盟修行贪财自
 鬻将损天科之罪右刀考官治伏誓告盟
 背违师友评论善恶攻伐根本莫大之罪
 也由是观之则窃之者当戒而遵奉者勉
 焉
三元宫中宿有金名紫字刻书来生应为三
滑神仙之人当得此文有其缘会当赍金宝
奉师效心依科盟受闭心奉行慎勿轻泄风
刀考身(上章乃勉宿/善戒轻传)
 三元宫即三清宫也五老玉检云昔隐禁
卷一 第 20a 页 0186-054.png
 此书世无知焉惟太玄有金阁玉名琼札
 紫简三元有并晨隐录丹台有黄字之文
 将是当来必为真人者乃得受之耳既有
 受经之因缘时会又当赍金宝奉师效心
 依科盟受既受之后所谓闭心奉行者乃
 默默而行也风刀义见前
修行之法千日长斋不关人事诸尘漏尽夷
心默念清香执戒八室东向扣齿九通调声
正气诵咏宝章(上章言舍事入/道澄心契元)
 按虚皇四十九章经云斋戒者道之根本
卷一 第 20b 页 0186-055.png
 法之津梁子欲学道清斋奉戒念念正真
 邪妄自泯夫清斋者心斋也南华真经云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
 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
 也者虚而待物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故严君平云虚心以原道德静气以期神
 明而陆脩静斋集亦云夫入礼非圣真而
 处身五浊三尸强盛内生攻贼九窍四关
 各有所趣施为之间动入死地故设科教
 仪范之文以齐其外著注念凝神之法以
卷一 第 21a 页 0186-056.png
 正其心复以胎元鍊气之方制其食味祈
 真朝谢之品涤其过尤然后趋于学不学
 之徒臻乎冥寂栖于损之又损之府契乎
 无为则邪谲之关键不开镇静之纯和可
 致盖人业习深重难遽合道使之因斋以
 屏缘息心而契道故须千日长斋不关人
 事则心专而其功久且熟矣乃得诸根尘
 漏自然净尽大抵人之一心傥非妙悟则
 不能当体澄寂故云心无天游则六凿相
 攘是以一真之元未免随诸根而散漏今
卷一 第 21b 页 0186-057.png
 既诸尘消尽则心自夷而念自默矣夷心
 者坦然平夷默念者寂然无念也然后清
 香执戒清香取薰和气蓊冥通真达圣清
 以表其心之清香以表其德之馨也戒者
 检身律已止过防非之谓也执者宝而持
 之之谓也夫既能夷心默念则一真澄湛
 万法悉空乃深造乎不持不犯之妙又何
 以执戒为哉虽然唯圣罔念作狂苟不如
 是则澄治之功疏矣故必静存之体先立
 然后动察之用自然昭著也入室东向者
卷一 第 22a 页 0186-058.png
 取其气也叩齿九通者集众神也九者阳
 数也高上宝书神明经云叩齿之法左为
 天钟右为天磬中为天鼓若去却不祥则
 鸣天钟制伏邪恶当鸣天磬若存思集神
 念道至真当鸣天鼓要闭口缓颊使声虚
 而响应深也登真隐诀云齿者胆神之外
 捍胃神之威力坎神之英华也岂非以外
 捍而去不祥以威力而制邪恶以英华而
 感至真乎然后调声正气诵咏宝章夫声
 既调则知其气巳正盖发见于外者如此
卷一 第 22b 页 0186-059.png
 故曰心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声
 和声和则天地之和应矣隐注诀曰诵经
 至五百言则叩齿三通以舌舐上下唇咽
 液三过令人气不极而声清也经中此一
 节盖指人入道之要法学者宜尽心焉岂
 直口诵而巳哉
诵之一过声闻九天诵之二过天地设恭诵
之三过三界礼房诵之四过天王降仙诵之
五过五帝朝真诵之六过魔王束身诵之七
过星宿停关诵之八过幽夜光明诵之九过
卷一 第 23a 页 0186-060.png
诸天下临一切神灵莫不卫轩
 能依前文修行之法故诵章之应如此且
 以两仪言之一为阳仪为天故一过声闻
 九天二为阴仪为地故二过天地设恭也
 后文云二过响地此本专言地以前一过
 方声闻九天至此则天神地祇并设恭矣
 故兼言之如度人经所谓天地设礼是也
 三过表三才之既立故合三界神灵莫不
 敬礼其房也四过天王降仙四过以应四
 象则东方苍天南方丹天西方素天北方
卷一 第 23b 页 0186-061.png
 玄天四大天王各会集神仙来降其所五
 过五帝朝真五过应五行故五方之帝各
 总真以来朝犹护魂侍魄之意六过魔王
 束身六乃太阴之数盖六天魔王乃六天
 故气也其力量与天齐同元始布化其魔
 并生干试学者初历小魔后历大魔试之
 巳过方乃保举上登仙品今于六过乃六
 阴数极之时魔威盛大而我以六过之功
 足以伏之且使之敛束身首不敢妄干其
 功胜矣七过星宿停关盖七过应七星象
卷一 第 24a 页 0186-062.png
 人之七窍今云停闻亦如度人经所谓一
 时停轮之义八过幽夜光明盖八乃少阴
 数也幽夜阴所也今乃乘阳气而光明矣
 九过诸天下临一切神灵莫不卫轩九过
 功德既备则其所感有不期然而然者盖
(一)诸天莫非九天之气所化而生一切神灵
 亦不能外是气而有所以莫不翕然而来
 卫也
一过彻天胞原宣道
 三才一理本自贯通是以一过应一元故
卷一 第 24b 页 0186-063.png
 云彻天胞原由之而宣通且天一生水在
 人为精内观经云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乃
 由元一黄演之气而为之生端其气升降
 不失其度则生理昌矣
二过响地胎结解根
 二过应二仪故前文兼言天地设恭也声
 发响应阳唱阴和天一地二其序然也二
 过响地则胎结因之而解根盖胎根系于
 地故也夫地二生火在人为神形兆则神
 有所寓内观经云二月为胎形兆胚也然
卷一 第 25a 页 0186-064.png
 胎既兆则有故根为之结矣必得洞冥紫
 户之气以滋之而为之斩根断死户熙颐
 养婴童则胎根之结解矣
三过神礼魂门练仙(练与鍊同古/字通用后同)
 三过应三才盖天三生木在人为魂内观
 经云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必得长
 灵明仙之气以总统三云则魂门练仙矣
四过天王降仙魄户闭关
 四过应四象上应四天盖地四生金在人
 为魄内观经云四月阴神为七魄静镇形
卷一 第 25b 页 0186-065.png
 也必得砀尸冥演由之气以滋之则神公
 摄游气而练素华矣所谓闭关乃闭其死
 气之关以杜外邪存生气也
五过五帝朝真藏腑清凉
 五过应五行五帝则五方五气之主宰者
 也盖天五生土人生五月五藏乃分脾土
 之数始足见于内为藏于外为肉内观经
 云五月五行分五藏以安神也故必五藏
 全具然后五帝朝真也此皆五仙中灵之
 气以练元藏腑则紫户生仙矣腑者五藏
卷一 第 26a 页 0186-066.png
 之配也为受盛之府也如小肠为心府大
 肠为肺府胆为肝府眉为脾府膀胱为肾
 府三焦为命门府是也
六过魔王伏诺胃管生津
 六过应六律功用至此可以制六阴之魔
 故六天魔王皆伏而敬于心诺而顺于辞
 也夫六者水之成数故以津言内观经云
 六月六律定六府用滋灵也是必得高真
 冲融之气以滋之则斩伐胞树滞心游超
 上京矣旦府之名有六而独言胃何也盖
卷一 第 26b 页 0186-067.png
 胃属土为五行之主可以总括五行以四

 时言之每季土旺一十八日以五行言之
 则非土不成故也若以藏府之配于十干
 言之如甲乙为木肝胆当之丙丁为火心
 与小肠当之戊已属土脾胃当之庚辛为
 金肺与大肠当之壬癸为水肾与膀胱当
 之则胃之位适当其六矣水得土则止故
 胃为承津之所也
七过星宿朗明孔窍开聪
 七过应七星在人为七窍七者火之成数
卷一 第 27a 页 0186-068.png
 火能照物故应星宿之光内观经云七月
 七星开七窍通光明也是得高仙洞笈之
 气以滋之而开也章云七诵重关开是也
八过幽夜显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
 八过应八卦在人为八景八者木之成数
 木性慈仁位应东方出震之地主阳明之
 生气万类由之而发生乃幽夜光明之象
 故人之受生自一气为祖而分三元于三
 部三田之中一元各具八景共为二十四
 真故上部八景泥丸为君中部八景神主
卷一 第 27b 页 0186-069.png
 绛宫下部八景其神关元内观经云八月
 八景神具降真灵也良由真灵化凝之气
 有以滋之故形神整具而高游无终败矣
 按七签解结法及回元经云上部八景脑
 神觉元子字道都发神玄文华字道衡皮
 肤神通众仲字道连目神虚监生字道童
 顶髓神灵谟盖字道周膂神益历辅字道
 柱鼻神冲龙玉字道微舌神始梁峙字道
 岐中部八景喉神百流放字道通肺神素
 灵生字道平心神焕阳昌字道明肝神开
卷一 第 28a 页 0186-070.png
 君童字道青胆神龙德拘字道放左肾神
 春元真字道卿右肾神象地无字道生脾
 神宝元全字道骞下部八景胃神同朱育
 (朱一/作来)字道展穷肠中神兆滕康字道还大
 小肠神蓬送留字道厨胴中神受享勃字
 道灵胸膈神广瑛宅字道仲两胁神辟假
 马字道成左阴右阳中神扶流起字道圭
 右阴左阳中神苞表明字道生
九过诸天下临三关五藏六腑九宫金楼玉
室十二重门紫户玉閤三万六千关节根源
卷一 第 28b 页 0186-071.png
本始一时生神(上章言如法行/道功德等渐)
 九过应九天故诸天下临以合人之九宫
 九者金之成数物成则坚定属金四序亦
 以秋为成物之时也内观经云九月宫室
 罗布以定精也惟其德用既备故名其天
 曰无想无结无爱天而号其气曰自然玄
 照之气也三关者上玉京关中夹眷双关
 下尾闾关是也五藏者心肝脾肺肾也六
 腑者大肠为尚书府小肠为元阳府胆为
 兰台府膀胱为太和府胃为太素府三焦
卷一 第 29a 页 0186-072.png
 为无极府也九宫者两眉间入二分为双
 田宫却入一寸为明堂宫三寸为丹田宫
 亦名泥丸宫四寸为流珠宫五寸为帝一
 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寸为
 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上一
 寸为太皇宫而五藏亦有九宫也金楼则
 重楼也玉室者脑之别名也十二重门者
 黄庭经云重中栖阙十二环注云喉咙十
 二重也紫户者素灵中篇云两眉之上其
 里有紫户玉閤者黄庭谓之玉堂亦名玉
卷一 第 29b 页 0186-073.png
 閤也所谓三万六千关节根元本始一时
 生神皆盖形体则渐成惟神无方体气足
 则神具非由次第而有故云一时生神也
 九丹精中记云天神一万八千身神一万
 八千共三万六千神神气具足于是而生
 以上九过之应不惟显生人之理学士圣
 胎其道一也
九过为一遍一遍周竟三界举名五帝友别
称为真人十遍通气制御万灵魔王保举列
上诸天百遍通神坐致自然太一度符元君
卷一 第 30a 页 0186-074.png
受生千遍通灵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东
西万遍道备驰骋龙驾白日登晨(上章乃序/效阶差终)
(致极/果)
 一章为一过九过而生神备足乃一气通
 变自然而然也一遍周竟三界举名五帝
 友别称为真人如三洞珠囊云天真盻降
 见授大经上仙之道诵而学之遂成真人
 友者与五帝为俦侣也别者序其阶差也
 十遍则是十倍其功乃可制御万灵百遍
 通神坐制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其功
卷一 第 30b 页 0186-075.png
 又优故能坐致自然如六甲致行厨之类
 太一度以五符元君受其生籍也千遍通
 灵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东西者如太
 上四极真人曰六气顺运于十方六甲周
 行于幽冥隐化无方上补天真飞虚驾景
 玉女执巾万神奉卫真人造房是也夫总
 行上真之道则给玉童玉女各三千人前
 导凤歌后从玄钧也万遍道备驰骋龙驾
 白日登晨者雌一玉检云于是五老翼轩
 八风扇羽神电前驱玉华扶毂乘云驾龙
卷一 第 31a 页 0186-076.png
 白日升天故黄庭经亦云羽服一整八风
 驱控驾三素乘晨霞是也或者以宝章应
 感之功经中其言甚著而诵者如牛毛得
 者如麟角遂以迂远目之甚至讪笑而慢
 侮之是可悯也道德经云杳兮冥兮其中
 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信不足有不信
 夫所谓精者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在人而
 人在物而物天地人物圣真鬼神同此精
 也况夫人之一身法天象地备具万物独
 贵而最灵故其感通而甚易昔之忠臣孝
卷一 第 31b 页 0186-077.png
 子动天地感鬼神载之史册者不可胜纪
 彼特一时精诚之至其应犹尔而况千日
 长斋不关人事诸尘漏尽夷心默念纯乎
 其天者欤鸣呼吾于安而行之者不可得
 而见矣利而行之者万未一二勉强而行
 之者千无二三矧夫疑信半之念虑杂之
 好恶贼之嗜欲汩之人事累之其在我者
 何如也而可以咎圣经之不验乎古之人
 以修诵而得神仙如魏紫虚李顺兴司马
 子微之类多矣今学经之士纵未绝缘离
卷一 第 32a 页 0186-078.png
 世苟能金石其志背尘合真至心受诵久
 久不巳必阶仙品无疑也然苟信不足则
 有不信矣勉之哉勉之哉〇自夫学上道
 至此分六章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卷之一





卷一 第 32b 页 0186-07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