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


卷八 第 1a 页 WYG1326-08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望溪集卷八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记
  别建曾子祠记
雍正三年春苞赴京师道济宁诸暨杨三炯以兖郡丞
督漕驻此云始到官寓署之西偏盖曾子故居也听事
处即正庙前吏者迁主扲西城楼而宅之又于隙地治
卷八 第 1b 页 WYG1326-0828b.png
燕私之斋余将就其址构数楹迎主归定祀且延师召
诸生讲诵于此俾众著于先贤之遗迹而不敢废焉舍
故庙而别祠恐后之人狃于前事而不能保也秋九月
以书来请记曰工讫矣余尝谓道一而已而圣贤代兴
其操行之要与所示学者入德之方则必有为前圣所
未发者诗书易礼深微奥博非积学者不能遍观而骤
入也至孔子则所言皆平近显易夫人可知而六经之
旨备焉至曾子传大学揭慎独之义俾学者随事触物
卷八 第 2a 页 WYG1326-0829a.png
而不容自欺所以直指人心道心之分而开孟子所谓
几希之端绪乃前之圣人所未发也其自称曰吾日三
省吾身即慎独之见于操行之实者耳夫见庙而思敬
过墓而知哀苟有人心者莫不然况入先贤之宫而有
漠然无所兴起者乎诸生诚切究夫省身慎独之义则
知功利之溺心词章之蠹学而慨然有志于远且大者
而后之吏者自惟燕私之居则务广而无穷而先贤祀
享诸生讲诵之地尽取而不留一区其必有不得于心
卷八 第 2b 页 WYG1326-0829b.png
者矣此三炯之志也江南后学方苞记
  弦歌台记(代/)
陈州城外西南隅相传孔子绝粮处旧有祠曰阨台明
嘉靖中巡按御史某更名弦歌祠屡修屡废客以告余
因遣人鸠工饬材营葺俾复其旧经始于康熙五十一
年某月某日告讫于次年某月某日州之人士备述其
川原林麓之胜因董役者以请记于余余思之经旬而
未得所以为言之义焉将陈夫子之德与道与则乾坤
卷八 第 3a 页 WYG1326-0829c.png
之容日月之光不可绘画且语之至者已备于前贤矣
将谓兹台为邑人所瞻仰与则今天下郡州县学皆有
夫子庙堂过者不戒而肃恭亦不系乎兹台之存毁至
于川原林麓之观又不足道也是役也特以至圣遗迹
所留有以告者则不得任其终圮故第书所缘起以及
毕工之月日云
  重建阳明祠堂记
自余有闻见百数十年间北方真儒死而不朽者三人
卷八 第 3b 页 WYG1326-0829d.png
曰定兴鹿太常容城孙徵君睢州汤文正其学皆以阳
明王氏为宗鄙儒肤学或剿程朱之绪言漫诋阳明以
钓声名而逐势利故余于平生共学之友穷在下者则
要以默识躬行达而有特操者则勖以睢州之志事而
毋标讲学宗指金陵西华门外旧有阳明书院不知废
自何年讲堂学舍周垣尽毁其馀屋圃者居之缭以厕
匽欲声其罪则其人已亡欲复其旧则费无所出乾隆
十一年贵州布政使安州陈公调移安徽过余北山偶
卷八 第 4a 页 WYG1326-0830a.png
言及此遂议兴复逾岁五月告成属记之盖公乃余素
以睢州志事相勖者其尊人鸣九先生承忠节徵君之
学为教于乡国故公于兹祠成之如此其速也嗟乎贸
儒耳食亦知阳明氏揭良知以为教之本指乎有明开
国以来淳朴之士风至天顺之初而一变盖由三杨忠
衰于爵禄以致天子之操柄阁部之事权阴为王振汪
直辈所夺而王文万安首附中官窃据政府忠良斥廷
杖开士大夫之务进取者渐失其羞恶是非之本心而
卷八 第 4b 页 WYG1326-0830b.png
轻自陷于不仁不义阳明氏目击而心伤以为人苟失
其本心则聪明入于机变学问助其文深不若固守其
良知尚不至梏亡而不远于禽兽至天启中魏党肆毒
欲尽善人之类太常徵君目击而心伤且身急杨左之
难故于阳明之说直指人心者重有所感发而欲与学
者共明之然则此邦人士升斯堂者宜思阳明之节义
勋猷忠节徵君文正之志事为何如而已之日有孜孜
者为何事则有内愧而寝食无以自安者矣又思阳明
卷八 第 5a 页 WYG1326-0830c.png
之门如龙溪心斋有过言畸行而未闻其变诈以趋权
势也再传以后或流于禅寂而未闻其贪鄙以毁廉隅
也若口诵程朱而私取所求乃孟子所谓失其本心与
穿窬为类者阳明氏之徒且羞与为伍是则陈公重建
兹祠之本志也夫郡志载前辈焦弱侯重脩书院记略
云创建者海门周公时摄京兆厥后与参黄公嗣事乃
成之今兹重建费大于作始公惟不诘屋与地私相授
受之由而官赎之价从其柢鸠工庀材并出禄赐邑侯
卷八 第 5b 页 WYG1326-0830d.png
海宁许君助之属役于绅士不由胥吏故不日而事集
经始于乾隆十一年季冬讫工于十二年仲夏望溪方
苞记
  鹿忠节公祠堂记
定兴鹿忠节公致命于城西北隅邑人就其地为祠曾
孙某葺之列树增舍俾子孙暨乡人志公之学者得就
而讲习焉余尝谓自阳明氏作程朱相传之统绪几为
所夺然窃怪亲及其门者多猖狂无忌而自明之季以
卷八 第 6a 页 WYG1326-0831a.png
至于今燕南河北关西之学者能自立而以志节事
功振拔于一时大抵闻阳明氏之风而兴起者也昔孔
子以学之不讲为忧盖匪是则无以自治其身心而迁
夺于外物阳明氏所自别于程朱者特从入之径涂耳
至忠孝之大原与自持其身心而不敢苟者则岂有二
哉方其志节事功赫然震动乎宇宙一时急名誉者多
依托焉以自炫故末流之失重累所师承迨其身既殁
世既远则依托以为名者无所取之矣凡读其书慕其
卷八 第 6b 页 WYG1326-0831b.png
志节事功而兴起者乃病俗学之陋而诚以治其身心
者也故其所成就皆卓然不类于恒人吾闻忠节公之
少也即以圣贤为必可企而所从入则自阳明氏观其
佐孙高阳及急杨左诸公之难其于阳明氏之志莭事
功信可无愧矣终则致命遂志成孝与忠虽程朱处此
亦无以易公之义也用此知学者果以学之讲为自事
其身心即由阳明氏以入不害为圣贤之徒若夫用程
朱之绪言以取名致科而行则背之其大败程朱之学
卷八 第 7a 页 WYG1326-0831c.png
视相诋訾者而有甚也公之生平耿著于天壤盖无俟
于余言故独著其所以为学之指意使学者知所事而
用自循省焉是则公之志也夫
  修复双峰书院记
容城孙徵君明季尝避难于易州之西山学者就其故
宅为双峰书院其后徵君迁河南生徒散去为土人侵
据其曾孙用桢讼之累年始克修复而请余记之余观
明至熹宗时国将亡而政教之仆也久矣而士气之盛
卷八 第 7b 页 WYG1326-0831d.png
昌则自东汉以来未之有也方逆奄魏忠贤之炽也杨
左诸贤首罹其锋前者糜烂而后者踵至焉杨左之难
先生与其友出万死以赴之及先生避乱山谷间生徒
朋游弃家而相保者比比也呜呼诸君子之所为虽不
能无过于中而当是时礼义之结于人心者可不谓深
且固与其上之教下之学所以蕴蒸而致此者岂一朝
一夕之故与夫晚明之事犹不足异也当靖难兵起国
乃新造耳而一时朝士及闾阎之布衣舍生取义与日
卷八 第 8a 页 WYG1326-0832a.png
月争光者不可胜数也尝叹五李缙绅之士视亡国易
君若邻之丧其鸡犬漠然无动于中及观其上之所以
遇下而后知无怪其然也彼于将相大臣所以毁其廉
耻者或甚于臧获则贤者不出于其间而苟妄之徒回
面污行而不知愧固其理矣明之兴也高皇帝之驭吏
也严而待士也忠其养之也厚其礼之也重其任之也
专有不用命而自背所学者虽以峻法加焉而不害于
士气之伸也故能以数年之间肇修人纪而使之勃兴
卷八 第 8b 页 WYG1326-0832b.png
于礼义如此由是观之教化之张弛其于人国轻重何
如也余因论先生之遗事而并及于有明一代之风教
使学者升先生之堂思其人论其世而慨然于士之所
当自厉者至其山川之形势堂舍之规兴作之程则槩
略而不道云
  仁和汤氏义田记
仁和汤少宰西涯置义田如干亩以赡其族人式法一
取之吴郡范氏少宰卒于京师其子学基将御柩以归
卷八 第 9a 页 WYG1326-0832c.png
请余记之传曰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先儒尝叹宗
法不行则民俗无由淳国势无由固然其所以不行者
有说焉古之时大功同财而有禄者必仁其族其平时
饥寒相恤死病相救故有事则聚族而谋犯难去国以
其族行而莫之敢贰也自秦人子壮出分后世沿以为
俗期之兄弟能不异居与财者鲜矣故士大夫家累钜
万其亲属或不蒙其润泽况族人乎是以平居相视如
途人甚则号呶诟谇而莫之能禦吴楚闽越山泽乡邑
卷八 第 9b 页 WYG1326-0832d.png
之间族聚者常千百人而宗法无一能行此之故也余
尝至吴郡闻范氏之家法宗子正位于庙则祖父行俛
首而听命过愆辨讼皆于家庙治之故范氏之子孙越
数百年无受罚于公庭者盖以文正置义田贫者皆赖
以养故教法可得而行也嗟乎世之厚自封殖者徒以
私其子孙耳然易世以后货以悖出而子孙无一垄之
植者多矣文正置义田以赡其族也而子孙享之者垂
七百年天道人事之类应而不忒如此不可为愚者之
卷八 第 10a 页 WYG1326-0833a.png
炯鉴哉少宰家无赢馀所遗于子若孙者尚不及义田
之半可谓能厚其本根者矣学基请记其事岂惟扬父
之美亦欲其族人群相勖于范氏之家法也
  游丰台记
丰台去京城十里而近居民以莳花为业芍药尤盛花
时都人士群往游焉余六至京师未得一造观戊戌夏
四月将赴塞门而寓安之上党过其寓为别曰盍为丰
台之游遂告嘉定张朴村金坛王箬林余宗弟文辀门
卷八 第 10b 页 WYG1326-0833b.png
生刘师向共载以行其地最盛者称王氏园扃闭不得
入周览旁舍于篱落间见蓓蕾数畦从者曰止此矣问
之土人初植时平原如掌千亩相连五色间厕所以为
异观也其后居人渐多各为垣墙篱落以限隔之树木
丛生花虽繁隐而不见游者特艳其昔之所闻而纷然
来集耳因就道旁老树席地坐久之始得圃者宅后小
亭而憩休焉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
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盖余数年中未有宴游若此
卷八 第 11a 页 WYG1326-0833c.png
之适者念平生钝直寡谐相知深者二十年来凋零过
半其存者诸君子居其半矣诸君子仕隐游学各异趋
而次第来会于此多者数年少亦历岁移时岂非事之
难期而可幸者乎然寓安之行也以旬日为期矣其官
罢而将归者文辀也事毕而欲归者朴村也守选而将
出者刘生也惟箬林当官而行且告归计明年花时滞
留于此者惟余独耳岂惟余之衰疾羁孤此乐难再即
诸君子踪迹乖分栖托异向虽山川景物之胜什百于
卷八 第 11b 页 WYG1326-0833d.png
斯而耆艾故人天涯群聚欢然握手如兹游者恐亦未
可多觏也因各述以诗而余为之记云
  记寻大龙湫瀑布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
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
或摽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
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
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诘旦舆者同声以险
卷八 第 12a 页 WYG1326-0834a.png
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
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
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狸虫遭之重则
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
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
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
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
惟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
卷八 第 12b 页 WYG1326-0834b.png
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
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徵吾辈之诳
必众辱之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
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
皆困于众厮舆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
暴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
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
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卷八 第 13a 页 WYG1326-0834c.png
  题天姥寺壁
癸亥仲秋余寻医浙东鲍甥孔巡从行抵嵊县登陆问
天姥山肩舆者曰小邱耳无可观者但山下有古树介
寺基与园圃之间园者将薪之僧以质于官不能辨也
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烬者十之七自上科至下根斩
然离绝近三尺其旁之依皮而存者仅矣而枝叶蔚然
于今数百年至山下果如所云即而视其树则中焦者
可爪而验也鲍甥曰嘻咄哉李白之诗乃不若舆夫之
卷八 第 13b 页 WYG1326-0834d.png
言之信乎余曰诗所云乃梦中所见非妄也然即此知
观物之要矣天下事必见之而后知行之而后难凡以
意度想像而自谓有得者如赵括之言兵殷浩之志恢
复近世浮慕陆王者之谈性命皆梦中语也而昩者多
信为诚然若目击而心通或实有师承则人虽微其言
不可忽如临清老人之分河流蜀木工之解未济是也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吉凶倚伏颠倒大化中当其时不
自觉也惟达者乃能见微而审所处假而兹树非残于
卷八 第 14a 页 WYG1326-0835a.png
雷火必终归于薪爨是震而焚之乃天所以善全其生
而使之愈远而弥存也鲍甥曰斯言也不可弃遂书于
壁使览者触类而得其所求思焉
  游雁荡记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
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
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
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
卷八 第 14b 页 WYG1326-0835b.png
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
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
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
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
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
为仙佛之猊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
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
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
卷八 第 15a 页 WYG1326-0835c.png
即至亦不能久留搆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
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
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
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
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
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已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封氏园观古松记
封氏园盘松偃卧如盖南北㯐蘟可半亩为京师古迹
卷八 第 15b 页 WYG1326-0835d.png
而余独未尝见康熙壬寅秋寓安将南归邀余及若霖
同往时馀暑未退游者杂至壶觞交哗余三人就阴坐
井栏移时然后去雍正元年癸卯冬寓安复至京师踰
年二月将归曰吾十至京师蹉跎竟世曩吾之归不谓
其复来也今吾之来不谓其复归也独幸与古松得再
见耳时新知又得舒君子展而若霖改官吏部无馀閒
期以二月既望先后集松下余与寓安子展前至林空
无人布席列几案坐卧及饮酒疏数惟所便拾诵九歌
卷八 第 16a 页 WYG1326-0836a.png
乐府古辞日入星见而若霖不至翼日相期再往则薄
暮矣甫至厉风起遽登车归饮于子展氏坐方定而风
止庄周云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
移以一日之游而天时人事不可期必如此况人之生
遭遇万变能各得其意之所祈向耶余始见兹松惟南
枝色微黄馀皆郁然及再过而瘀伤者几半虽生意未
尽非完松矣兹松之植也五百馀年其荣枯乃在间岁
中而余适见之岂其迹之将湮而神者俾借吾辈之游
卷八 第 16b 页 WYG1326-0836b.png
以传于后耶见于文所以志兹松之遭遇以为不幸中
之幸也
  金陵会馆记
京师之有会馆乃乡先生建立以便后进之贡成均试
京兆礼部守选于吏部者自明以来虽小郡邑选举者
稍众必争为之而金陵无有康熙二十二年罗大理集
众力建馆于正阳门之东以为仕者商者岁时聚会之
所门堂外群室不过数区赴公车者暂止而不可久留
卷八 第 17a 页 WYG1326-0836c.png
吾友宥函既成进士欲别建焉而力不逮也雍正五年
春告余曰乡人某有故宅在城西南捐以为馆虽修治
不易然其基立矣因勤以为己任踰年宥函自翰林简
台中寻以老疾告归而馆之工役粗毕又市宅后弃地
垣而合诸馆以待继事者之恢拓焉夫金陵为东南大
都会数百年以来乡先生之贵盛者不少矣宥函起寒
素官文学清要为日甚近而能就此以斯知事之集惟
其志之确不惟其力之强又以见任事者果能设诚以
卷八 第 17b 页 WYG1326-0836d.png
为之倡自有以感人心之同而成所务也宥函以作始
之艰虑其久而隳乃集众议凡应举及守选者入居皆
量资完葺其贵盛者则无问入居与否必重有所出以
待修治恢拓之大用公定条例以属馆人而出入则士
大夫共稽之夫凡物之情方其作始多畏难惜力而曰
非吾一人任也及安受其成则又以谓吾直寄焉而不
复为之计久长此凡事所以难成而易败也凡会于斯
者皆吾侪之将出任国事以为民依者也果能以宥函
卷八 第 18a 页 WYG1326-0837a.png
之心为心则岂独兹馆之不废哉其当官守道必有以
异于比俗之人矣
  筑子婴堤记
自三楚吴越之漕皆由江溯淮以入于河而兖豫诸水
之下流复会于河淮淮南诸州数困于水而秦邮与宝
应最剧宝应之田污下近湖者为积水所陷十有六七
惟漕河之东附堤地稍高邑仰食焉而缘堤故有含洞
时蓄泄以便漕河水暴上则堤下之民被灾尤剧有将
卷八 第 18b 页 WYG1326-0837b.png
矱刈而沉没无遗者焉于是邑民于堤外更筑堤束内
堤泄流以归湖而界首之东有堤曰子婴为大岁丙子
淮南诸州大水邑人已重困其明年七月禾将登而甚
雨骤至子婴堤溃溃之夕邑士大夫之宴者罢商旅之
行者止乡邑之民往来号呼者声填于道也于是张侯
以夜半冒风雨至堤上相度形势为书告治河长官请
闭含洞数日使民得修堤而淫雨连月不止堤数筑数
溃而堤下之禾尽没其冬邑大饥下郡粟犹不足以振
卷八 第 19a 页 WYG1326-0837c.png
焉又明年为今戊寅堤下之民以禾没筑费无所更不
敢复言修堤事张侯召之曰方秋时水潦降含洞开工
费而筑不坚今筑以春劳费不及半而计其功当倍蓰
乃官市堤下田数顷益拓其故址为籍属堤下占田者
徵役千二百身行筑者经始于二月朔后六日历三旬
堤成邑人熹如既有年余闻郑宋之间连数百里往往
为废墟古者用弹丸之地兵车玉帛四出而不匮盖人
私其土而无遗利也自郡县法行吏视其官如传舍川
卷八 第 19b 页 WYG1326-0837d.png
浍田畴不治灾患不谋则土利多废而民生蹙有治民
事甚于民之急其私如张侯者不可没也巳时余客淮
南邑人请书其事遂记之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
余少游名山入古寺见佛相肃拜之礼亦不敢施而羁
穷远游及难后多与学佛者往还乃悟退之之亲大颠
永叔求天下奇士不得而有取于秘演惟俨辈良有以
也亡友刘古塘云佛之理吾不信而窃喜其教绝婚宦
卷八 第 20a 页 WYG1326-0838a.png
公货财布衣蔬食随地可安士之萧散孤介而不欲违
其本心者往往匿迹于其中故朱子亦尝谓彼家有人
歙州程生崟少从余游生生长素封之家而倜傥少俗
情早岁成进士历官兵部郎中会
世宗宪皇帝董正吏治创立会考府擢领司事时生年
方壮兄弟众多母夫人寿始及耆而告归色养二十馀
年不出以至母夫人之终而生老矣生家淮阴侍母不
敢旬日违离时游金焦北固寻苏子瞻米南宫遗迹得
卷八 第 20b 页 WYG1326-0838b.png
彻机上人于黄鹤寺故址荒原破屋中盖寺焚于康熙
五十馀年殿宇荡然仅存倾圮小楼三间彻机自幽燕
南游支柱而栖之志在兴复程生感焉次第修筑数年
殿宇门庑寮房斋厨略具乾隆丁卯余年八十首夏生
趣余为金焦之游留襆被寺中盖知余少壮远游不得
在二亲侧三十年来恒宿外寝生辰令节必避居郊原
野寺不受子孙觞酌也将归生言必得余为之记始餍
彻机之志盖以佛之徒有见于前贤之记序者其名常
卷八 第 21a 页 WYG1326-0838c.png
不没于学士大夫之耳也次年五月余与生送故人于
瓜渚彻机帅其徒涉江就余窥其意欲得余文甚迫而
口不言余动于其诚又回忆平生悲忧危蹙未有从容
山水间身心中一无系累如往岁之游者不可以不识
也寺在润州南门外黄鹤山下本东晋时竹林寺相传
宋武帝微时经过有黄鹤翼蔽之祥土人遂以名其寺
与其山唐初马玄素禅师发名于此一燬于唐末薛朗
刘浩之乱再燬于明永乐中今兹三燬而重建工毕于
卷八 第 21b 页 WYG1326-0838d.png
乾隆十有二年季春其东偏子瞻竹院生犹将嗣事焉
六月朔日望溪方苞记
  重修清凉寺记
先兄尝言自明中叶儒者多潜遁于释而释者又为和
通之说以就之于是儒释之道混然儒而遁于释者多
猖狂妄行释而慕乎儒者多温雅可近余行天下每以
是阴辨儒释而择其可交者雍正二年请假归葬卜兆
未定不敢即私室寓北山僧舍会黄山老僧中州率其
卷八 第 22a 页 WYG1326-0839a.png
徒来居清凉寺数与往还中州之来踰月而寺火惟存
西北隅小屋三四间尝谓余曰造物者盖以新之责老
僧也俟其成公必记之及乾隆七年余归里更往观焉
则尽复其故而焕然新中州博学工诗赋所至荐绅富
商争凑之故兴之如此其易也其徒烛渊纬林嗣守之
亦以文学为学佛者倡每相见必举前语索记又五年
丙寅夏六月望后五日余疾作夜不能寐偶忆先兄语
晨起而记之以释诺责且以示学儒者慎毋阴遁于释
卷八 第 22b 页 WYG1326-0839b.png
独宜念其能笃信师说以兴作艰重为己任而卒以有
成吾侪对之宜有愧色也其肇工落成之日月用财之
凡数乐输者之姓名二僧自记之以列碑阴可矣
  良乡县岗洼村新建通济桥碑记
沛上人初至京师居 禁城西华门外道旁小庵遂兴
其地为禅林
敕赐静默寺一时王公贵人多与之游康熙六十一年
余充 武英殿修书总裁托宿寺中与之语窥其志趋
卷八 第 23a 页 WYG1326-0839c.png
乃游方之外而不忘用世者遂奄留旬月自是为昵好
上人本师在安肃又尝兴寿因寺于良乡每经岗洼村
闵行旅涉河之艰偶见车偾马伤遂竭资聚建石桥石
工别耗之功不就久之郡丞经过汜询而得其情将诘
治乃获讫工时雍正三年三月也越十年而请余为碑
记余尝见上人居母与兄之丧沉痛幽默虽吾党务质
行者无以过也营田之兴庸吏建闸障水于安肃之瀑
河每岁伏秋流漂数十里村落阻饥上人见往来寺中
卷八 第 23b 页 WYG1326-0839d.png
者辄指画形势及土人荡析离居状语闻于河督顾公
奏复其旧内府有疑狱大小司寇奉
命谳决众会于寺以待事中有以深刻为能者上人危
言以怵之闻者莫不变色易容噫使夫人而有官守其
急民病直言抗节当如何朱子尝病吾道之衰而叹佛
之徒为有人其有以也夫兹桥去京城四十里而近乃
冠盖往来之冲故志上人成此之艰并及其志行俾儒
之徒过此而寓目者有以观省而自矜奋焉乾隆二年

卷八 第 24a 页 WYG1326-0840a.png
八月望溪方苞记
 传
  孙徵君传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
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
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先是高攀龙
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
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
卷八 第 24b 页 WYG1326-0840b.png
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
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
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方是
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
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
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
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
巡抚交荐屡徵不起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使
卷八 第 25a 页 WYG1326-0840c.png
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
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
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禦而弦歌不辍入
国朝以国子祭酒徵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
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
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继善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
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
卷八 第 25b 页 WYG1326-0840d.png
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
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𨽻圉野夫
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
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
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
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閒何故必
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而容城与刘因杨继
卷八 第 26a 页 WYG1326-0841a.png
盛同祀保定与孙文正承宗鹿忠节善继并祀学宫天
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徵君尝语人曰吾始
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
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徵君论学之书甚具
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荦荦大者方高
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
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
卷八 第 26b 页 WYG1326-0841b.png
庶几耶
  白云先生传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
莱会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
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
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
己前死独身寄摄山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
卷八 第 27a 页 WYG1326-0841c.png
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
其面然尚有楮墨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
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
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
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
贰之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
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
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
卷八 第 27b 页 WYG1326-0841d.png
亲身之椑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
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己渴葬矣或曰
书己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
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
诸生缮写久之未就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
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
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
没也
卷八 第 28a 页 WYG1326-0842a.png
  四君子传(并序/)
 余弱冠从先兄百川求友得邑子同寓金陵者曰刘
 古塘于高淳得张彝叹归试于皖得古塘之兄北固
 于宿松得朱字绿辛未游京师得四人曰宛平王昆
 绳无锡刘言洁青阳徐诒孙其志趋之近者则古塘
 彝叹言洁诒孙也术业之近者则昆绳字绿北固也
 余生平昵好志趋术业之近与诸君子比者有矣然
 其年或先后生于余而自有其侪或年相若而交期
卷八 第 28b 页 WYG1326-0842b.png
 则后惟诸君子同时并出而为交皆久且深故世莫
 不闻癸已春余出刑部狱信宿金坛王若霖寓斋若
 霖曰吾与诸公每私议南士之相引为曹而发名于
 世者其朋有三焉行修而学殖者莫如子之徒其遇
 之穷而无一得其所者亦莫如子之徒也因屈指死
 者七人皆赍志也存者三人则余罹于罚古塘中岁
 遘无妄之灾病且聋叹老而无子相与痛惜者久
 之后四年丁酉秋偶忆其言作四君子传先君之殁
卷八 第 29a 页 WYG1326-0842c.png
 也余既为志铭诒孙北固有哀辞字绿有墓表故弗
 更著焉
王源昆绳世为直𨽻宛平人父某明锦衣卫指挥明
亡流转江淮寓高邮源少从其父喜任侠言兵少长从
宁都魏叔子学古文性豪迈不可羁束于并世人视之
蔑如也虽古人亦然所心慕独汉诸葛武侯明王文成
于文章自谓左丘明太史公韩退之外无肯北面者年
四十馀以家贫父老始游京师佣笔墨贵人富家多病
卷八 第 29b 页 WYG1326-0842d.png
其不习时文笑曰是尚需学而能乎因就有司求试举
京兆第四人曰吾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源以贫
无资不能不托迹诸公间而常以自鄙未肯降辞色或
极饮大醉嘲谑骂讥中其所忌讳诸公用此阳体猊之
而阴摈焉源虽好气与世参商然内行笃修其兄死旬
岁中猊若非人以余所见居兄弟之丧颜色称其情者
独源与山阳刘永桢两人而已其于人果有善未尝不
降心晚年与蠡县李塨游大悦之遂与师事博野颜习
卷八 第 30a 页 WYG1326-0843a.png
斋学礼终日正衣冠对仆𨽻必肃恭然自负经世之略
益坚每曰吾所学乃今始可见之行事非虚言也始源
慨不快意五十后葬其亲遂弃妻子为汗漫之游至名
山广壑辄淹留踰时忽复他往见人不自道姓名逾六
十复归往来金陵淮扬间客死山阳惟兄之甥蒋衡视
含殓卒之夕神色傲然无一语及家事其古文既刻者
世多有所著易传十卷平书二卷兵论二卷及未刻古
文藏于家
卷八 第 30b 页 WYG1326-0843b.png
刘齐字言洁无锡人康熙丙寅以选贡入太学方是时
昆山徐尚书乾学方以收召后进为己任而为祭酒司
业者多出其门海内之士有为尚书所可者其名辄重
于太学有为太学所推者则举京兆进于礼部犹历阶
而升鲜有不至者惟齐与其友三数人闭门修业孤立
行己意踬而不悔其后石门吴涵为司业重其学延致
于家声誉赫然公卿间太学尝取高第教习官学生齐
与焉期满例录叙于吏部授县令者十之八为正途授
卷八 第 31a 页 WYG1326-0843c.png
州佐者十之二为冗杂且底滞无选期自徐尚书罢归
公卿多欲以收召后进为名者而某为少宰自谓起荒
陬至大僚尤欲擅风雅之誉使人礼先于齐曰吾久知
君可来见必为选首齐谢不往某衔之系籍州佐某由
是丛诟讪而齐望益高或曰将飞者缩翼君自是举京
兆升礼部益可必矣齐闻即日趣装归归数年竟卒年
四十有七齐性沉毅与人居终日温温而退皆严惮之
偃卧一室天下士常想望其风采既卒数年江东十郡
卷八 第 31b 页 WYG1326-0843d.png
之士上言督学使者士有无爵与年而学行可为表仪
者二人宜祀于乡其一齐其一余亡兄百川也始徐尚
书执权藉以收召天下士士争凑之惟齐与其友数人
执节不移久之此数人为清议所从出士之蹇拙自负
而务立名义者皆宗之虽布衣其重若与公卿相踦自
齐归其友亦次第归太学生虽有洁已自好者而气槩
不足动人清议遂由是消委云
张自超字彝叹高淳人世居苍溪少孤课耕奉其母其
卷八 第 32a 页 WYG1326-0844a.png
族故不繁而亲属凋尽高祖以下惟一身常自惴视人
世所歆羡泊如也为诸生试必冠其曹困举场几三十
年未尝有愠色治古文及诗所得皆惊迈而未尝争名
于时近五十始登甲科而不肯试为吏性明决所不为
众莫能夺所欲为虽困不以自悔其既升于礼部也宗
伯韩公菼昌言于朝某宜在上甲自超踵门曰某有母
病且衰登上甲必以馆职留公当爱人以德试毕归其
母果以是秋殁母疾笃为买妾命入侧室泣曰儿方寸
卷八 第 32b 页 WYG1326-0844b.png
乱矣虽入室不能欢合成子姓天果不绝张氏儿何患
无子其后终母丧数年妾终不孕众乃叹其知命而不
惑也高淳故湖壖以圩障水于外而耕其中岁大潦堤
溃居人议撤屋材以塞之自超有船直百金曰速毁船
以板筑堤完大有年众归其直终不受平生未尝入县
治岁连祲死者相籍一日造县令具陈方略令夙重之
为设饮尽召邑富人富人曰张君吾邑之望所蠲助则
吾侪视焉自超遂注籍二百金诸富人相视大骇次第
卷八 第 33a 页 WYG1326-0844c.png
注籍然私料不能猝具也越数日自超首纳金诸富人
大屈尽出金为部署活邑人几半自超有田二百亩亩
六七金披其半索直三之一众争购之故得金速也晚
岁家日落每取菽麦杂稊稗食之或遗之财终不受乡
人有不善常畏其知年逾六十尚无子乡人每聚言必
以为大戚如凶害之迫于己焉
刘捷字古塘先世怀宁人迁于桐既而流寓金陵其为
行笃自信而不牵于众文亦然始入江宁县学课试必
卷八 第 33b 页 WYG1326-0844d.png
压其侪名日起独自谓所业弗善也中岁发愤究讨经
史诸子久之出所为文众弗善以进于有司则摈焉而
私自喜有与同姓名者为江宁学武生大患乡里督学
卲嗣尧闻其名而未察也捷入试忽命榜笞数十已而
知其误乃置其文四等比郡皆哗无何卲以暴疾卒人
皆为捷快而捷前后无几微动于词色家甚贫僦屋穷
巷无一亩之田以名在天下诸大府常不远数千里以
厚币招之一语不合则驾而归无能留者遂宁张公鹏
卷八 第 34a 页 WYG1326-0845a.png
翮督学江南招入使院有故人以夜诣捷出千金为其
姻家请事捷曰吾不意君以此等人视余其自远方归
解装常得数十百金族姻故旧环至视其所急而分给
之随手尽俄而窘空日旰不得食宴如也捷故名家子
其祖若宰明崇祯辛未及第第一人同产兄辉祖康熙
庚午乡试举第一及辛卯捷复举第一众议皆谓宋明
科目有三试皆一者今独无有惟捷可当之而为礼部
者独不喜捷所为文磨勘停一科癸已秋特行会试将
卷八 第 34b 页 WYG1326-0845b.png
赴公车会其友方苞以戴名世文集牵连编旗伍檄有
司解送妻子北上捷曰吾义不可不偕行至京师试期
己过其后病且衰竟未得一与礼部之试  左仁传
戊子冬十月望后七日余在桐城夜坐左秀起斋中叩
其先忠毅公逸事因叹自古忠臣义士遭变底节载在
史策不可胜数而发扬震动于后人之耳目者代不数
人盖其名之显晦一视所遇之事大小以为差别而有
卷八 第 35a 页 WYG1326-0845c.png
不可强者焉至于草野闾巷之人或志与事几于圣贤
之徒竟以居下处幽为众人所忽而其迹遂泯者盖不
可胜道也秀起因叹息作而言曰吾家世居东乡某尝
至先人居就其长老求吾宗之贤而世莫之知者所称
皆豪有力人某曰非此之谓也曰然则孰为贤曰凡笃
于父母兄弟化于妻子信于朋友者皆是也众曰其然
则乡有愚者其祖遘恶疾家人畏其染也进食饮者皆
难之冬夜足苦寒愚者曰我燠之时年十五家人不能
卷八 第 35b 页 WYG1326-0845d.png
夺也如是者六年果染疾继其祖以殁某遍问之仅得
其世系盖忠𣪣曾孙行而于某远兄弟也幼名仁字与
生卒无闻焉呜呼当明将亡而逆阉之炽也如遘恶疾
近者必染焉忠𣪣与同难诸君子皆明知为身灾独不
忍君父之寒而甘为燠足者也世多以仁之类为愚此
振古以来国之所以有瘳者鲜与因书以付秀起俾列
家乘以示邑之人
  三山林湛传
卷八 第 36a 页 WYG1326-0846a.png
国初以岭表险远建三藩王以镇之有识者方隐忧而
贫士失职者附之则高可以钓禄位次亦不失温饱耀
重于乡闾故争凑之而三藩王以前明降将叛卒暴起
乘非所据贵极富溢又思以好士乐施诳诱远人而阴
以自固耿精忠袭封靖南王大以金帛招致文学士时
闽士相推号七才子者多为所罗而尤欲得三山林湛
以精忠母族周中书含梅与湛久故称之尤亟也屡招
不至一日忽造门精忠喜体猊而延问焉所对皆不省
卷八 第 36b 页 WYG1326-0846b.png
何语审问之再三自申列终不可通退而咎相称引者
曰如斯人虽富文术将焉用之康熙甲寅吴三桂反粤
闽相应和精忠闭岭拒
朝命闽中荐绅里居及知名士多污焉有不至者幽囚
困辱终无所遁湛族子乡贡士焕迫伪命薰两目仅而
得免而湛翛然授徒山中以众知精忠久不屑意也湛
久困诸生乱既平行游浙东西踰齐鲁客燕赵无所合
而归平生忼慷好施虽竟世穷居而亲族孤贫丧葬婚
卷八 第 37a 页 WYG1326-0846c.png
嫁多倚焉与弟成之友爱尤笃及成之为灵台令使人
相迎则寝疾数月矣口授次子书报曰吾平生为弟分
忧今弟当分我忧时问疾者绕床谓将以家累属成之
也既而曰治民事上虽竭精殚虑犹惧不免今不事事
而为人所愚实遗垂死之兄忧其后成之卒以此败湛
尝为水晶宫赋指斥五代时伪闽窃据事将以潜折精
忠逆萌故不惜往见及见则口吃语不可通而口素未
尝吃也众皆不识其何以然及事定乃知祸之闭在不
卷八 第 37b 页 WYG1326-0846d.png
失言而叹其能决几于俄顷焉
  孙积生传
孙永庆字积生北直容城人其大父徵君钟元同产也
徵君迁河南兄弟之子多从之永庆大父及父皆诸生
童稚曾受小学及从父于河南躬耒耨农作甚力少失
母既受室或耕淇源或耕夏峰凡五十年所以养生送
死皆身耕妻陈氏纺绩之所致也古者秀民皆聚于庠
序学校而周公复设司谏之官巡问观察以辨氓庶之
卷八 第 38a 页 WYG1326-0847a.png
能而可任于国事者汉氏之隆孝弟力田与方正贤良
相次其风盖依古以来方徵君讲学夏峰自野夫牧竖
以及乡曲侠客胥商之族有就见者必诱进之良以天
下无不可以学之人而农工胥商苟能用力于人
纪而尽其职之所当为即是可以谓之学也永庆
晚而生子曰用果既长间叩生平所为永庆曰汝欲为
他日状志地耶汝视吾面黧也而傅以白奈观者笑何
吾老农也少废学碣于墓存姓字子孙不迷而己耳呜
卷八 第 38b 页 WYG1326-0847b.png
呼孰谓君而不学也者斯言也可以知所蓄矣用果务
学行其容敛然与余善故受其请而录之
  光节妇传
冯氏余女甥也适光御宠亦族姊所出余归故乡喜其
学诵之敏以女甥继室光年少气盛谓高科膴仕可探
手得颇以风流豪隽自处而女甥性悫猊庄寡言笑虽
为夫妇视之漠然也生一子寻远游遂客死都门始光
甥入赘于冯氏女甥尚未见舅姑闻丧请归代夫供子
卷八 第 39a 页 WYG1326-0847c.png
职姊夫绥万怜其少失母早寡光甥无一陇之埴恐转
累其舅姑兄子道希欲成其义约次女长成以妻其子
裕请于余以八十金为纪米薪乃以康熙巳亥归桐时
裕方十岁终舅姑丧挈子来金陵入赘于余家昆孙女
亦少失母妇姑相怜如母子十年中涕泪差减少而昆
孙女复早夭无子女甥复挈子归桐依兄公以居忆吾
姊病涉三时姊夫远出女甥年始十有八家无婢妪独
身扶持治汤药姊夫归告余曰空室中惟老母幼子弱
卷八 第 39b 页 WYG1326-0847d.png
女幸长女勤力虽稚齿己能代母为老幼所依姊夫终
年在外甥荣成童或嬉游怠学女甥必请余至其家予
杖余以雍正元年得假营葬见女甥于桐又十有九年
告归相见于金陵每见余悲啼不自禁盖其父及同母
弟妺无一存者故念母而不胜其痛也乾隆六年公举
节孝得旌子裕有声庠序族姻暨邦人咸曰微节妇遗
孤不知作何状矣其兄公绍元以书来列叙其孝德懿
行孚于门内者皆妇顺之常故略之女甥名荇年今五
卷八 第 40a 页 WYG1326-0848a.png
十有九昆孙女亦笃孝抱病连年矻矻为家计逮其死
家渐成衣食无忧而身不克一日享女甥尤为之悲噎
请附录焉
  二贞妇传
康熙乙亥余客涿州馆于滕氏见僮某独自异于群奴
怪之人曰其母方氏歙人也美姿容自入吾家即涕
泣请于主妇曰某良家子不幸夫无藉凡役之贱且劳
者不敢避也但使与男子杂居同役则不能一日以生
卷八 第 40b 页 WYG1326-0848b.png
会孺子疾使在视兼旬睫不交所养孺子凡六人忠勤
如始至自其夫自鬻即誓不与同寝处而夫死疏食终
其身家人重其义故于其子亦体猊焉戊戌秋天津朱
乾御言里中节妇任氏年十七归符钟奇踰岁而钟奇
死姑杨氏故孀也阅六月又死时任氏仅遗腹一女子
而钟奇弟妺四人皆孩提任氏保抱携持为之母为之
师又以其间修业而息之凡二十年各授室有家而节
妇死族姻皆曰亡者而有知也杨氏可无怼于其死钟
卷八 第 41a 页 WYG1326-0848c.png
奇可无憾于其亲矣夫嫠之苦身以勤家多为其子也
自有任氏而承夫之义始备焉妇人委身于夫而方氏
非生绝其夫不能守其身以芘其子是皆遭时之变而
曲得其时义虽圣贤处此其道亦无以加焉者也凡士
之安常处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
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

  高烈妇传
卷八 第 41b 页 WYG1326-0848d.png
烈妇魏氏天津县产滩人雍正十一年年十七归县民
高尔信高僦屋官廒东与宋某同宫庭宇相望某妻与
烈妇有违言数构之于其姑十二年六月烈妇将归宁
其母遣从子自铣迎适高妪及尔信皆出某妻走告其
姑曰汝妇与人通入户即探囊金与之复嗾东西家无
藉者数人闯入交鬨强解自铣衣胁立借劵不则共证
之烈妇呼铣曰亟鸣之官若书劵我即死铣暗弱急求
脱执笔欲书烈妇望见即引刀自刭众吓自铣且诱之
卷八 第 42a 页 WYG1326-0849a.png
卒书劵烈妇死因以劵为徵有司莫辨也既当自铣大
辟而后知其冤以矜疑系狱乾隆元年赦免邑之学儒
者朱绍夏孙坦为文以标白之而致于余呜呼烈妇遭
怪变谓惟死可自明而即用其死以成狱辞徒以铣之
劵耳人心之抏敝至此吁可畏哉传其事以志烈妇之
隐悯且使为吏者鉴焉
论曰古之听讼狱者必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疑
狱泛与众共之世有鸟兽行而能杀身以自明者乎自
卷八 第 42b 页 WYG1326-0849b.png
古妇人之义皆以死而彰魏氏则既死而犹暗郁易曰
日中见沫又曰载鬼一车圣人系辞以为世戒有以也

  高节妇传
节妇段氏宛平民高位妻也京师俗早嫁娶位之死节
妇年十七有二子矣高氏无宗亲依兄以居丧期毕数
喻以更嫁节妇曰吾不识兄意何居吾非难死也无如
二子何其兄曰我正无如二子何也我力食能长为妺
卷八 第 43a 页 WYG1326-0849c.png
赡二甥乎节妇曰易耳自今日即无累兄但望毋羞我
贫暇则频过我使人知我尚有兄足矣方是时节妇嫁
时物仅馀一箱直二千取置门外索半直立售即日移
居小市板屋中京师地贵或作屋于中衢妇人贫无依
者多僦居为市人缝纫节妇以此为二十年二子
长始能僦屋以居二子幼时节妇艰衣食不能使就学
长子市贩中年没次子为小吏以罪谪辽左节妇复抚
诸孙又十馀年孙裔发愤成进士赎其父以归而节妇
卷八 第 43b 页 WYG1326-0849d.png
年九十矣节妇性严毅常早起子妇虽老终日侍立不
命不敢坐裔之母谷氏性笃孝鸡初鸣起洒扫奉匜侍
盥就灶下作羹食亲上之食毕然后退率以为常及贵
盛姻党皆曰世有太夫人年七十而执仆婢之役者乎
将公为节妇言之谷氏曰若毋言吾与姑故寒苦姑习
我非我供事姑终不适吾皤然白发身无疾洒扫盥馈
以事吾姑此日可多得耶节妇以康熙戊辰卒年九十
六距位之死七十有九年始节妇所僦板屋在珠市西
卷八 第 44a 页 WYG1326-0850a.png
及孙贵卜居正当其地家僮数十出入呼拥节妇时指
示子孙姻党京师之人亦以为美谈云
赞曰吾里中某氏子兄弟各佣身兄老请于主人求舍
之节衣食以奉焉而兄卞急小失意即数骂或奋梃以
抶终无恚色余尝谓非独其弟贤也而兄固无鄙心也
京师人多以谷氏之事为难然以节妇之风义则子妇
之承而化也曷足异 
卷八 第 44b 页 WYG1326-0850b.png
 
 
 
 
 
 
 
 望溪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