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第 1a 页 WYG1326-08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望溪集卷
七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序
送徐亮直册封琉球序
皇帝御极之五十有七年册封琉球国嗣孙尚敬为中
山王故事以部郎仪状端伟蓄文学者假一品服奉册
以行
望溪集卷
七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序
送徐亮直册封琉球序
皇帝御极之五十有七年册封琉球国嗣孙尚敬为中
山王故事以部郎仪状端伟蓄文学者假一品服奉册
以行
卷七 第 1b 页 WYG1326-0813b.png
天子命择词臣众皆隐度徐编修亮直为宜及命下果
为介自秦汉以后中国有事于四荒其为将则效命力
于锋镝其为使则折冲口舌之间以求得其要领故承
命者多以为难今
天子德威遐畅方外乡风小邦喁喁企瞻使节承命者
有将事之荣而无失得之恤故人争羡之遭遇异时亦
物情之不足怪者也吾闻古之赠行者必告以所处今
亮直之行也虽折冲口舌之劳无事焉又其地绝海万
为介自秦汉以后中国有事于四荒其为将则效命力
于锋镝其为使则折冲口舌之间以求得其要领故承
命者多以为难今
天子德威遐畅方外乡风小邦喁喁企瞻使节承命者
有将事之荣而无失得之恤故人争羡之遭遇异时亦
物情之不足怪者也吾闻古之赠行者必告以所处今
亮直之行也虽折冲口舌之劳无事焉又其地绝海万
卷七 第 2a 页 WYG1326-0813c.png
里政教所不经即诗人所谓咨询诹度者亦无庸以告
也亮直夙以文学知名兹其行也其耳目震骇乎乾坤
之广大而精神澡雪于海山之苍茫吾知其文章必有
载之而出者矣
送王箬林南归序
余与箬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箬林家金坛余
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
刑部狱而箬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飧罢
也亮直夙以文学知名兹其行也其耳目震骇乎乾坤
之广大而精神澡雪于海山之苍茫吾知其文章必有
载之而出者矣
送王箬林南归序
余与箬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箬林家金坛余
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
刑部狱而箬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飧罢
卷七 第 2b 页 WYG1326-0813d.png
负手步阶除则箬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咨经
诹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
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姗笑何然箬林至则不能遽
归余亦不能畏訾謷而闭所欲言也余出狱编旗籍寓
居海淀箬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
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
相闻每阅月踰时检箬林手书必寸馀戊戌春忽告余
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暝行驻乎虚空之径四望
诹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
圜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姗笑何然箬林至则不能遽
归余亦不能畏訾謷而闭所欲言也余出狱编旗籍寓
居海淀箬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
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
相闻每阅月踰时检箬林手书必寸馀戊戌春忽告余
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暝行驻乎虚空之径四望
卷七 第 3a 页 WYG1326-0814a.png
而无所归也箬林曰子毋然吾非不知吾归子无所向
而今不能复顾子且子为吾计亦岂宜阻吾行哉箬林
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
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箬林抵旧乡春秋佳日与
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酣嬉自适忽念平生故人有衰
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送刘函三序
道之不明久矣士欲言中庸之言行中庸之行而不牵
而今不能复顾子且子为吾计亦岂宜阻吾行哉箬林
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
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箬林抵旧乡春秋佳日与
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酣嬉自适忽念平生故人有衰
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送刘函三序
道之不明久矣士欲言中庸之言行中庸之行而不牵
卷七 第 3b 页 WYG1326-0814b.png
于俗亦难矣哉苏子瞻曰古之所谓中庸者尽万物之
理而不过今之所谓中庸者循循焉为众人之所为夫
能为众人之所为虽谓之中庸可也自吾有知识见世
之苟贱不廉奸欺而病于物者皆自谓中庸世亦以中
庸目之其不然者果自桎焉而众皆持中庸之论以议
其后燕人刘君函三令池阳困长官诛求弃而授徒江
淮间尝语余曰吾始不知吏之不可一日以居也吾百
有四十日而去官食知甘而寝成寐若昏夜涉江浮海
理而不过今之所谓中庸者循循焉为众人之所为夫
能为众人之所为虽谓之中庸可也自吾有知识见世
之苟贱不廉奸欺而病于物者皆自谓中庸世亦以中
庸目之其不然者果自桎焉而众皆持中庸之论以议
其后燕人刘君函三令池阳困长官诛求弃而授徒江
淮间尝语余曰吾始不知吏之不可一日以居也吾百
有四十日而去官食知甘而寝成寐若昏夜涉江浮海
卷七 第 4a 页 WYG1326-0814c.png
而见其涯若沉疴之霍然去吾体也夫古之君子不以
道徇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刘君所行岂非甚庸无奇
之道哉而其乡人往往谓君迂怪不合于中庸与亲昵
者则太息深矉若哀其行之迷惑不可振救者虽然吾
愿君之力行而不惑也无耳无目之人贸贸然适于郁
栖坑阱之中有耳目者当其前援之不克而从以俱入
焉则其可骇诧也加甚矣凡务为挠君之言者自以为
智天下之极愚也奈何乎不畏古之圣人贤人而畏今
道徇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刘君所行岂非甚庸无奇
之道哉而其乡人往往谓君迂怪不合于中庸与亲昵
者则太息深矉若哀其行之迷惑不可振救者虽然吾
愿君之力行而不惑也无耳无目之人贸贸然适于郁
栖坑阱之中有耳目者当其前援之不克而从以俱入
焉则其可骇诧也加甚矣凡务为挠君之言者自以为
智天下之极愚也奈何乎不畏古之圣人贤人而畏今
卷七 第 4b 页 WYG1326-0814d.png
之愚人哉刘君幸藏吾言于心而勿以示乡之人彼且
以为诪张颇僻背于中庸之言也
送余西麓序
昔公羊氏之说经也其谬戾多矣然犹幸显悖于道不
足以惑人而习而不察者莫如母弟之说故程子辨之
以谓母弟者所以别嫡庶嫡死则母弟以次立非谓有
疏戚于其间也夫春秋之以兄弟书者以其未有爵列
故以其属称用别于公子之为大夫者耳曷由知其母
以为诪张颇僻背于中庸之言也
送余西麓序
昔公羊氏之说经也其谬戾多矣然犹幸显悖于道不
足以惑人而习而不察者莫如母弟之说故程子辨之
以谓母弟者所以别嫡庶嫡死则母弟以次立非谓有
疏戚于其间也夫春秋之以兄弟书者以其未有爵列
故以其属称用别于公子之为大夫者耳曷由知其母
卷七 第 5a 页 WYG1326-0815a.png
之同异哉程子所以不深辨者徒以解时俗之所惑而
于经之本义有不暇详焉耳自吾有闻见凡前子之于
母后母之于子一视如所生者十不二三得焉异母之
兄弟笃爱而无间疑者十不二三得焉自子言之则为
不有其父自母言之则为不有其夫岂非人道之极变
哉而相习为故常甚矣其不思也吾友余西麓博学有
文名称盖州郡而少壮未尝一至京师近六十忽来游
叩之曰昔吾有弟能服贾以养吾亲吾是以能不离亲
于经之本义有不暇详焉耳自吾有闻见凡前子之于
母后母之于子一视如所生者十不二三得焉异母之
兄弟笃爱而无间疑者十不二三得焉自子言之则为
不有其父自母言之则为不有其夫岂非人道之极变
哉而相习为故常甚矣其不思也吾友余西麓博学有
文名称盖州郡而少壮未尝一至京师近六十忽来游
叩之曰昔吾有弟能服贾以养吾亲吾是以能不离亲
卷七 第 5b 页 WYG1326-0815b.png
于外也吾弟死而家落父不能葬母无以养故颠顿至
此馆于余踰年凡春秋霜露未尝不痛其弟也风雨寒
暑未尝不念其母也一日告余将南归曰吾女弟之夫
死吾不归吾母疾将作矣因叩其家事始知西麓少失
母母抚之不异于所生而西麓之于弟妺亦终其身无
间疑夫古称孝者多以后母之不慈而彰而西麓之孝
乃以母之慈而隐是其母子皆可风也于其行也遂见
于文兼著母弟曰弟乃公羊氏之过言而春秋本无此
此馆于余踰年凡春秋霜露未尝不痛其弟也风雨寒
暑未尝不念其母也一日告余将南归曰吾女弟之夫
死吾不归吾母疾将作矣因叩其家事始知西麓少失
母母抚之不异于所生而西麓之于弟妺亦终其身无
间疑夫古称孝者多以后母之不慈而彰而西麓之孝
乃以母之慈而隐是其母子皆可风也于其行也遂见
于文兼著母弟曰弟乃公羊氏之过言而春秋本无此
卷七 第 6a 页 WYG1326-0815c.png
义以补程子之所不及云
赠潘幼石序
余数奇独幸不为海内士大夫所弃而有友朋之乐然
每怪平生故旧其道同志相得者所遇之穷必与余类
交浅者其困亦浅交深者其困亦深或始相得中道而
弃余与余迹渐远而其遇亦渐通或当世名贵人无故
与余相慕用而屯蹇辄随之吾不识其何以然既而悟
曰凡物之腐臭者有或近之则臭必移焉是何怪其然
赠潘幼石序
余数奇独幸不为海内士大夫所弃而有友朋之乐然
每怪平生故旧其道同志相得者所遇之穷必与余类
交浅者其困亦浅交深者其困亦深或始相得中道而
弃余与余迹渐远而其遇亦渐通或当世名贵人无故
与余相慕用而屯蹇辄随之吾不识其何以然既而悟
曰凡物之腐臭者有或近之则臭必移焉是何怪其然
卷七 第 6b 页 WYG1326-0815d.png
或曰非此之谓也物无知人强合之故其臭移焉人有
知其臭味之不同者孰能强之合也盖必其气之本衰
或时之已去而后乃与子相得焉子恶用自引咎哉潘
先生幼石余童子时以师友之礼交而先生常弟畜余
先生文行重江表方其壮盛未尝一至京师老而来游
闭一室诸公贵人有索交者一谢不通而独昵就余先
生以贫故客游至欲乏家事不问而为余教子呜呼先
生之趋舍可谓与众异心者矣夫昔之不余弃者尚或
知其臭味之不同者孰能强之合也盖必其气之本衰
或时之已去而后乃与子相得焉子恶用自引咎哉潘
先生幼石余童子时以师友之礼交而先生常弟畜余
先生文行重江表方其壮盛未尝一至京师老而来游
闭一室诸公贵人有索交者一谢不通而独昵就余先
生以贫故客游至欲乏家事不问而为余教子呜呼先
生之趋舍可谓与众异心者矣夫昔之不余弃者尚或
卷七 第 7a 页 WYG1326-0816a.png
未知余之腐臭也今则夫人而知之矣而先生乃好之
加笃焉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先生
之归也余在塞上留书索余言赠所处因书此质之吾
知先生必怃然而叹余言之鄙也
赠淳安方文辀序
文章之传代降而卑以为古必不可复者惑也百物技
巧至后世而益精竭心焉以求其善耳然则道德文术
之所以衰者其故可知矣周时人无不达于文见于传
加笃焉岂臭味之同虽先生亦有不能自主者耶先生
之归也余在塞上留书索余言赠所处因书此质之吾
知先生必怃然而叹余言之鄙也
赠淳安方文辀序
文章之传代降而卑以为古必不可复者惑也百物技
巧至后世而益精竭心焉以求其善耳然则道德文术
之所以衰者其故可知矣周时人无不达于文见于传
卷七 第 7b 页 WYG1326-0816b.png
者𨽻卒厮舆亦能雍容辞令苏秦既遂代厉始脱市籍
驰说诸侯而文辞之雄后世之宿学不能逮也盖三代
盛时无人而不知学虽农工商贾其少也固尝与于塾
师里门之教矣至秀民之能为士者则聚之庠序学校
授以诗书六艺使究切于三才万物之理而渐摩于师
友者常数十年故深者能自得其性命而飙流馀焰之
发于文辞者亦充实光辉而非后世所能及也汉之文
终武帝之世而衰虽有能者气象薾然盖周人遗学老
驰说诸侯而文辞之雄后世之宿学不能逮也盖三代
盛时无人而不知学虽农工商贾其少也固尝与于塾
师里门之教矣至秀民之能为士者则聚之庠序学校
授以诗书六艺使究切于三才万物之理而渐摩于师
友者常数十年故深者能自得其性命而飙流馀焰之
发于文辞者亦充实光辉而非后世所能及也汉之文
终武帝之世而衰虽有能者气象薾然盖周人遗学老
卷七 第 8a 页 WYG1326-0816c.png
师宿儒之所传至是而扫地尽矣自是以降古文之学
每数百年而一兴唐宋所传诸家是也汉之东宋之南
其学者专为训诂故义理明而文章则不能兼胜焉而
其尤衰则在有明之世盖唐宋之学者虽逐于诗赋论
策之末然所取尚博故一旦去为古文而力犹可藉也
明之世一于五经四子之书其号则正矣而人占一经
自少而壮英华果锐之气皆敝于时文而后用其馀以
涉于古则其不能自树立也宜矣由是观之文章之盛
每数百年而一兴唐宋所传诸家是也汉之东宋之南
其学者专为训诂故义理明而文章则不能兼胜焉而
其尤衰则在有明之世盖唐宋之学者虽逐于诗赋论
策之末然所取尚博故一旦去为古文而力犹可藉也
明之世一于五经四子之书其号则正矣而人占一经
自少而壮英华果锐之气皆敝于时文而后用其馀以
涉于古则其不能自树立也宜矣由是观之文章之盛
卷七 第 8b 页 WYG1326-0816d.png
衰一视乎上之所以教下之所以学各有由然而非以
时代为升降也夫自周之衰以至于唐学芜而道塞近
千岁矣及昌黎韩子出遂以掩迹秦汉而继武于周人
其务学属文之方具于其书者可按验也然则今之人
苟能学韩子之学安在不能为韩子之文哉吾同姓在
淳安者曰文辀以时文名天下其于三代两汉之书童
而习焉及成进士则一以为古文其仕也始出而颠人
皆惜其年力之盛强吾独谓天将开之而使有得于古
时代为升降也夫自周之衰以至于唐学芜而道塞近
千岁矣及昌黎韩子出遂以掩迹秦汉而继武于周人
其务学属文之方具于其书者可按验也然则今之人
苟能学韩子之学安在不能为韩子之文哉吾同姓在
淳安者曰文辀以时文名天下其于三代两汉之书童
而习焉及成进士则一以为古文其仕也始出而颠人
皆惜其年力之盛强吾独谓天将开之而使有得于古
卷七 第 9a 页 WYG1326-0817a.png
也其前之学有可藉而后之为时也宽闻吾言可以速
归而从所务矣
赠李立侯序
书传所记奋迹自已而立功名者众矣而德与言则常
有祖若父渊源之自焉其无可徵者或绪远而迹微于
世无传焉耳而可徵者十常六七非独道术之所渐然
也其得于天清明秀杰之气实有以类相衍而非众人
所得同者余游好中资材可与学古而望其有立于德
归而从所务矣
赠李立侯序
书传所记奋迹自已而立功名者众矣而德与言则常
有祖若父渊源之自焉其无可徵者或绪远而迹微于
世无传焉耳而可徵者十常六七非独道术之所渐然
也其得于天清明秀杰之气实有以类相衍而非众人
所得同者余游好中资材可与学古而望其有立于德
卷七 第 9b 页 WYG1326-0817b.png
与言者仅得数人而几于成者盖寡其语人皆曰吾为
境困也时相迫也而悔而自责未尝不曰志之不固焉
夫功必有所待而后成若德与言则根于心达于学而
与时偕行者也何境之能夺哉吾晚交得李君立侯相
国安溪公之孙也气清而识明甫踰冠于古人之学已
见其端倪相国德业于时为卓而经义则争先于前儒
立侯实朝夕承学又其时则宽然也其境则泰然也然
则天之所厚而所就终远过于吾侪者舍立侯其谁望
境困也时相迫也而悔而自责未尝不曰志之不固焉
夫功必有所待而后成若德与言则根于心达于学而
与时偕行者也何境之能夺哉吾晚交得李君立侯相
国安溪公之孙也气清而识明甫踰冠于古人之学已
见其端倪相国德业于时为卓而经义则争先于前儒
立侯实朝夕承学又其时则宽然也其境则泰然也然
则天之所厚而所就终远过于吾侪者舍立侯其谁望
卷七 第 10a 页 WYG1326-0817c.png
与抑余昔所交数君子其资材与学所已至皆概乎能
有立者也彼年如立侯时自命何如哉而或终以无成
或少有得而不能尽其才即余亦未尝不为之惜也故
于立侯之归也为道诸君子之所悔以赠其行
送李雨苍序
永城李雨苍力学治古文自诸经而外遍观周秦以来
之作者而慎取焉凡无益于世教人心政法者文虽工
弗列也言当矣犹必其人之可故虽扬雄氏无所录而
有立者也彼年如立侯时自命何如哉而或终以无成
或少有得而不能尽其才即余亦未尝不为之惜也故
于立侯之归也为道诸君子之所悔以赠其行
送李雨苍序
永城李雨苍力学治古文自诸经而外遍观周秦以来
之作者而慎取焉凡无益于世教人心政法者文虽工
弗列也言当矣犹必其人之可故虽扬雄氏无所录而
卷七 第 10b 页 WYG1326-0817d.png
过以余之文次焉余故与雨苍之弟畏苍交雨苍私论
并世之文舍余无所可而守选踰年不因其弟以通也
雍正六年以建宁守承事来京师又踰年终不相闻余
因是意其为人必笃自信而不苟以悦人者乃不介而
通之一见如故旧得余周官之说时辍其所事而手录
焉以行之速继见之难固乞余言余惟古之为交也将
以求益也雨苍欲余之有以益也其何以益余乎古之
治道术者所学异则相为蔽而不见其是所学同则相
并世之文舍余无所可而守选踰年不因其弟以通也
雍正六年以建宁守承事来京师又踰年终不相闻余
因是意其为人必笃自信而不苟以悦人者乃不介而
通之一见如故旧得余周官之说时辍其所事而手录
焉以行之速继见之难固乞余言余惟古之为交也将
以求益也雨苍欲余之有以益也其何以益余乎古之
治道术者所学异则相为蔽而不见其是所学同则相
卷七 第 11a 页 WYG1326-0818a.png
为蔽而不见其非吾愿雨苍好余文而毋匿其非也古
之人得行其志则无所为书雨苍服官虽历历著声绩
然为
天子守大邦疆域十里昩爽盥沐质明而涖事临民一
动一言皆世教人心政法所由兴坏也一念之不周一
物之不虑则所学为之亏矣君其并心于所事而于文
则暂辍可也
送钟励暇宁亲宿迁序
之人得行其志则无所为书雨苍服官虽历历著声绩
然为
天子守大邦疆域十里昩爽盥沐质明而涖事临民一
动一言皆世教人心政法所由兴坏也一念之不周一
物之不虑则所学为之亏矣君其并心于所事而于文
则暂辍可也
送钟励暇宁亲宿迁序
卷七 第 11b 页 WYG1326-0818b.png
古之为交也粗者责善而精者辅仁至于爵位之相先
患难之相死抑末也钟君励暇始冠余见之其师所其
后时往还而徒视以众人舒君子展者励暇之友亦余
所善也雍正丙午子展有忧励暇急之遂视其疾因治
其丧自杪冬至三月上旬迫试期不辍是年成进士以
家事留京师会选期不就众以为疑曰吾二亲皆近六
十假而官蜀粤滇黔将若之何噫励暇之情人人之情
也然吾未见人之数数然也叩其所学则诵易诗书治
患难之相死抑末也钟君励暇始冠余见之其师所其
后时往还而徒视以众人舒君子展者励暇之友亦余
所善也雍正丙午子展有忧励暇急之遂视其疾因治
其丧自杪冬至三月上旬迫试期不辍是年成进士以
家事留京师会选期不就众以为疑曰吾二亲皆近六
十假而官蜀粤滇黔将若之何噫励暇之情人人之情
也然吾未见人之数数然也叩其所学则诵易诗书治
卷七 第 12a 页 WYG1326-0818c.png
三传旁及屈氏庄氏之文有年所矣呜呼其前行盖基
于此乎因与考三礼而讲以所闻其家事毕以未竟余
说留者复数月庚戌九月将宁亲于宿迁乃正告之曰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匪是
则先王之教不及焉若以载籍自润泽而号为文儒则
秦汉以降始有之是谓好文非务学也君子之立身也
非比类不足以成其行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学
也者务一之也其事必始于慎独而终于独立不惧遁
于此乎因与考三礼而讲以所闻其家事毕以未竟余
说留者复数月庚戌九月将宁亲于宿迁乃正告之曰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匪是
则先王之教不及焉若以载籍自润泽而号为文儒则
秦汉以降始有之是谓好文非务学也君子之立身也
非比类不足以成其行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学
也者务一之也其事必始于慎独而终于独立不惧遁
卷七 第 12b 页 WYG1326-0818d.png
世无闷匪是而能一之者鲜矣凡子之所已能皆学者
之疏节也继自今其事乃日起而蹈之益难子往矣继
自今不学之友日诳诱于外而妻子交讧于中吾惧子
之有基而复坏也吾病且衰将不复见子矣愿子时诵
吾言而勿自堕其力也
送黄玉圃巡按湾序
康熙六十年夏四月朱一桂构乱台湾杀总兵官据其
城监司郡县吏并逃散赖
之疏节也继自今其事乃日起而蹈之益难子往矣继
自今不学之友日诳诱于外而妻子交讧于中吾惧子
之有基而复坏也吾病且衰将不复见子矣愿子时诵
吾言而勿自堕其力也
送黄玉圃巡按湾序
康熙六十年夏四月朱一桂构乱台湾杀总兵官据其
城监司郡县吏并逃散赖
卷七 第 13a 页 WYG1326-0819a.png
天子庙算秋七月叛者悉得台湾平其冬
命择台臣廉静有才识者往巡视而余同年友黄君玉
圃实承命以行余闻台湾之将有反侧也闽人及宦游
行贾者知之垂二十年矣盖其地踔绝海中民不火食
自混辟未通外人明亡郑芝龙始入据之入
国朝四十年然后郑氏归命置郡遣吏农桑肇兴沃壤
千里百产丰饶而土人愚蠢恇悸浮寓奸民因得巧法
承赋于有司而私其土役其人农收畜产毫发不得自
命择台臣廉静有才识者往巡视而余同年友黄君玉
圃实承命以行余闻台湾之将有反侧也闽人及宦游
行贾者知之垂二十年矣盖其地踔绝海中民不火食
自混辟未通外人明亡郑芝龙始入据之入
国朝四十年然后郑氏归命置郡遣吏农桑肇兴沃壤
千里百产丰饶而土人愚蠢恇悸浮寓奸民因得巧法
承赋于有司而私其土役其人农收畜产毫发不得自
卷七 第 13b 页 WYG1326-0819b.png
专甚者猱杂其妻子而吏阴利奸民之奉漫不訾省思
乱者十室而九故一二奸民煽数十百人遂戕大帅谋
拒王师盖阴恃土人深怨以为一旦可窃据也初郑氏
既覆有谓此土宜弃而不守者不知方其未辟于中国
诚不足为有无今则民众百万粟支十年屹然为海疆
重地与闽浙江南沿海诸镇相应接则岛夷洋盗不敢
萌窥伺内地逋亡者无所伏隐而菽粟百货岁溢于泉
漳苟不能守则害亦视此故
乱者十室而九故一二奸民煽数十百人遂戕大帅谋
拒王师盖阴恃土人深怨以为一旦可窃据也初郑氏
既覆有谓此土宜弃而不守者不知方其未辟于中国
诚不足为有无今则民众百万粟支十年屹然为海疆
重地与闽浙江南沿海诸镇相应接则岛夷洋盗不敢
萌窥伺内地逋亡者无所伏隐而菽粟百货岁溢于泉
漳苟不能守则害亦视此故
卷七 第 14a 页 WYG1326-0819c.png
天子加意抚循凡监司守令必使大府任举属吏才实
显著者始调移之而大府所任率平时善事其左右兴
作采办争先于群吏者是以民重困而上不知不至于
为国生患不止也夫粤东闽滇今之吏所号为沃区也
而民困于无告视瘠土有甚焉又功令凡边塞山海要
地吏虽已除大府得易置其所任举果有异于台湾之
群吏乎由是观之法虽良付之非人其不能究宣
天子之德意而毒民以病国者可胜道哉君廉能夙著
显著者始调移之而大府所任率平时善事其左右兴
作采办争先于群吏者是以民重困而上不知不至于
为国生患不止也夫粤东闽滇今之吏所号为沃区也
而民困于无告视瘠土有甚焉又功令凡边塞山海要
地吏虽已除大府得易置其所任举果有异于台湾之
群吏乎由是观之法虽良付之非人其不能究宣
天子之德意而毒民以病国者可胜道哉君廉能夙著
卷七 第 14b 页 WYG1326-0819d.png
于吏部及台中其能绥靖此邦已为众所预信然诗有
之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凡此类皆可因使事而归告也
于其行也言以要之
赠宋西羾序
雍正壬子春余道逢相识人甫下车适有过而与言者
叩之则亡友之子宋华金西羾也接其语观其诗久而
益有意于其人西羾大父冢宰公及父山言再世以诗
名余为诸生冢宰巡抚江苏降爵齿而礼先焉山言年
之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凡此类皆可因使事而归告也
于其行也言以要之
赠宋西羾序
雍正壬子春余道逢相识人甫下车适有过而与言者
叩之则亡友之子宋华金西羾也接其语观其诗久而
益有意于其人西羾大父冢宰公及父山言再世以诗
名余为诸生冢宰巡抚江苏降爵齿而礼先焉山言年
卷七 第 15a 页 WYG1326-0820a.png
较长而视余若其所严事者观西羾之诗与其为人虽得
之性资抑祖若父渊源之所渐也余夙有作序之戒而
西羾以为请乃诵其所闻而使自择焉先君子有言自
晚周秦汉以来治文术者代降而卑皆以为气数使然
非也古之以文传者未或见其诗以诗鸣者亦然唐之
中叶始有兼营而并善者然较其所能则悬衡而不无
俯仰矣自宋以降学者之于文术必遍为之夫是以各
涉其流无一能穷源而竟委也如曰气数实然则建安
之性资抑祖若父渊源之所渐也余夙有作序之戒而
西羾以为请乃诵其所闻而使自择焉先君子有言自
晚周秦汉以来治文术者代降而卑皆以为气数使然
非也古之以文传者未或见其诗以诗鸣者亦然唐之
中叶始有兼营而并善者然较其所能则悬衡而不无
俯仰矣自宋以降学者之于文术必遍为之夫是以各
涉其流无一能穷源而竟委也如曰气数实然则建安
卷七 第 15b 页 WYG1326-0820b.png
以后之绮丽有陶潜者出而浑然元古矣李白杜甫兴
于唐而六朝杂家尽为所掩今子于诗既得其径涂苟
日进而不已岂惟接武于先人安知不遂与古人相角
逐乎曩子欲兼治古文自今以往无庸也子之年长矣
少壮之心知既役于时文而今有官守日力之留馀者
虽壹并于诗犹恐其术之难竟也而又可兼务乎若夫
植志行身之义守官制事之方苟欲稍异于众人而自
侪于古人其事更有艰且大者即文术可置而勿事也
于唐而六朝杂家尽为所掩今子于诗既得其径涂苟
日进而不已岂惟接武于先人安知不遂与古人相角
逐乎曩子欲兼治古文自今以往无庸也子之年长矣
少壮之心知既役于时文而今有官守日力之留馀者
虽壹并于诗犹恐其术之难竟也而又可兼务乎若夫
植志行身之义守官制事之方苟欲稍异于众人而自
侪于古人其事更有艰且大者即文术可置而勿事也
卷七 第 16a 页 WYG1326-0820c.png
若尚能兼则又诗之所藉以增重也西羾能笃信吾言
他日宦与学皆成而出其诗以质于世即以是弁于简
端可矣
送雷惕庐归闽序
余尝与漳浦蔡闻之太息生才之难计数平生朋好如
宾实沧洲后生中尚未见坚然可信其几及者而况古
之人乎闻之曰吾门雷生即后起之宾实也始生见余
于闻之斋中即命请业于余余固辞而答以侪辈之称
他日宦与学皆成而出其诗以质于世即以是弁于简
端可矣
送雷惕庐归闽序
余尝与漳浦蔡闻之太息生才之难计数平生朋好如
宾实沧洲后生中尚未见坚然可信其几及者而况古
之人乎闻之曰吾门雷生即后起之宾实也始生见余
于闻之斋中即命请业于余余固辞而答以侪辈之称
卷七 第 16b 页 WYG1326-0820d.png
者凡四三年至是始受而不辞乾隆四年冬其父惕庐
至京师生以告曰吾父兹来盖以察鋐守官之志行又
念漳浦师没未知所学于先生者何似也翼日君过余
气肃而容安语无枝叶自是益有意于其人将归鋐请
曰吾父愿得赠言以不虚此行惟鋐亦望先生为揭父
师勖厉之心以为此生之衔勒也昔曾子论大孝尊亲
其实在国人称愿以为君子之子是谓成其亲之名以
俗观之则君之所以教与鋐之所以承者已足为乡人
至京师生以告曰吾父兹来盖以察鋐守官之志行又
念漳浦师没未知所学于先生者何似也翼日君过余
气肃而容安语无枝叶自是益有意于其人将归鋐请
曰吾父愿得赠言以不虚此行惟鋐亦望先生为揭父
师勖厉之心以为此生之衔勒也昔曾子论大孝尊亲
其实在国人称愿以为君子之子是谓成其亲之名以
俗观之则君之所以教与鋐之所以承者已足为乡人
卷七 第 17a 页 WYG1326-0821a.png
所称愿矣然欲得此于海内之士君子则必重自砥砺
要以终身而后可定焉至百世以下使人推原于所生
必旷世一见之人振古以来可指数也由是言之鋐将
无负于余与闻之之所期则如宾实诸君子而可矣欲
尽尊亲之道而远希曾子之所云则其事盖未有终极
也君家闽粤竟世为诸生潜德隐行余无从而得之凡
为人子者莫不欲归美于其亲鋐所称亦未可徵引第
君之来也将以察鋐守官之志行则所以自检其身者
要以终身而后可定焉至百世以下使人推原于所生
必旷世一见之人振古以来可指数也由是言之鋐将
无负于余与闻之之所期则如宾实诸君子而可矣欲
尽尊亲之道而远希曾子之所云则其事盖未有终极
也君家闽粤竟世为诸生潜德隐行余无从而得之凡
为人子者莫不欲归美于其亲鋐所称亦未可徵引第
君之来也将以察鋐守官之志行则所以自检其身者
卷七 第 17b 页 WYG1326-0821b.png
必严矣以余为群士所背驰而独信余言之无弃则其
胸中必确乎有主而不随时为俯仰即此可以定鋐之
祈向矣故于其归也遂见于文俾其乡人及海内士君
子异日皆有考于余言
送官庶常觐省序
始子叩吾庐欲为弟子而吾辞之坚非相外也计将为
讲诵之师则衰疾多事无日力以副所求将有进于是
者则吾身之未有而又何师焉及再三云则不复辞以
胸中必确乎有主而不随时为俯仰即此可以定鋐之
祈向矣故于其归也遂见于文俾其乡人及海内士君
子异日皆有考于余言
送官庶常觐省序
始子叩吾庐欲为弟子而吾辞之坚非相外也计将为
讲诵之师则衰疾多事无日力以副所求将有进于是
者则吾身之未有而又何师焉及再三云则不复辞以
卷七 第 18a 页 WYG1326-0821c.png
窥子之心神若诚有志于谋道者吾身虽不逮倘诵其
所闻而得能者吾志犹有寄焉古人之教且学也内以
事其身心而外以备天下国家之用二者皆人道之实
也自记诵词章之学兴而二者为之虚矣自科举之学
兴而记诵词章亦益陋矣盖自束发受书固曰微科举
吾无事于学也故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科举之知
及其既得则以为学之事终而自是可以慰吾学之勤
享吾学之报矣呜呼学至于此而世安得不以儒为诟
所闻而得能者吾志犹有寄焉古人之教且学也内以
事其身心而外以备天下国家之用二者皆人道之实
也自记诵词章之学兴而二者为之虚矣自科举之学
兴而记诵词章亦益陋矣盖自束发受书固曰微科举
吾无事于学也故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科举之知
及其既得则以为学之事终而自是可以慰吾学之勤
享吾学之报矣呜呼学至于此而世安得不以儒为诟
卷七 第 18b 页 WYG1326-0821d.png
病乎今子得馆选未数月而告归省母是子知学以得
身而识所祈向也虽然所以务学之根源辨之尤不可
以不审将以为名则自致于父母兄弟者皆以见美于
人而贼吾之本心将以既其实则所以备天下国家之
用者皆吾性命之理而不可以苟遗也自省自克于二
者之间而防其心之偷乃百行之源学者之始事也子
之归也果能专笃以厉所学深固以植其行俾泉漳之
间后起者以为表的则吾与子之为师为弟子所关不
身而识所祈向也虽然所以务学之根源辨之尤不可
以不审将以为名则自致于父母兄弟者皆以见美于
人而贼吾之本心将以既其实则所以备天下国家之
用者皆吾性命之理而不可以苟遗也自省自克于二
者之间而防其心之偷乃百行之源学者之始事也子
之归也果能专笃以厉所学深固以植其行俾泉漳之
间后起者以为表的则吾与子之为师为弟子所关不
卷七 第 19a 页 WYG1326-0822a.png
细若曰吾既有所得以为亲荣可以优游而卒岁矣则
皇皇焉欲自得师义焉取哉吾平生非久故相亲者未
尝假以文惧吾言之不实也而特表子王父之墓盖粗
得其略于所治武强之士民又将慊子之志而因以相
砥淬耳然记不云乎大孝尊亲使国人称愿然曰幸哉
有子如此是乃君子之所谓孝也子能用吾之言以成
其身则所以乐其亲而荣其祖者大矣于其归也申以
勖之
皇皇焉欲自得师义焉取哉吾平生非久故相亲者未
尝假以文惧吾言之不实也而特表子王父之墓盖粗
得其略于所治武强之士民又将慊子之志而因以相
砥淬耳然记不云乎大孝尊亲使国人称愿然曰幸哉
有子如此是乃君子之所谓孝也子能用吾之言以成
其身则所以乐其亲而荣其祖者大矣于其归也申以
勖之
卷七 第 19b 页 WYG1326-0822b.png
送吴东岩序
康熙乙未仲春吾友东岩南归过余为别将行曰子不
能归吾不能复来兹为永诀矣因相持噭然而哭不能
自抑也忆癸酉丙子间余试京兆则闻世胄以学行重
朋齿者三人曰歙县吴东岩山阳刘紫函宝应乔介于
而三人者皆与余一见如旧识紫函介于号为能时文
而东岩兼治古文或谓古之道不宜于时东岩弗顾也
每榜后群士举积学而上壅者与苟得者相提而论以
康熙乙未仲春吾友东岩南归过余为别将行曰子不
能归吾不能复来兹为永诀矣因相持噭然而哭不能
自抑也忆癸酉丙子间余试京兆则闻世胄以学行重
朋齿者三人曰歙县吴东岩山阳刘紫函宝应乔介于
而三人者皆与余一见如旧识紫函介于号为能时文
而东岩兼治古文或谓古之道不宜于时东岩弗顾也
每榜后群士举积学而上壅者与苟得者相提而论以
卷七 第 20a 页 WYG1326-0822c.png
病有司之枉此三人必在所计数然其后二十馀年更
八九举而卒无一得者焉丙子后介于招余授经于宝
应因往来淮扬间而东岩适授经于广陵故余中岁与
三人相见日为多自余遘难介于省余于金陵及出刑
部狱复再至京师而东岩亦至回思少壮游从燕市时
不独二君子以怜余而余亦以怜二君子介于之归也
余惝然若无所依而今东岩复长往将何以处余乎东
岩归将道淮以至于扬其以余之状语紫函而为叩介
八九举而卒无一得者焉丙子后介于招余授经于宝
应因往来淮扬间而东岩适授经于广陵故余中岁与
三人相见日为多自余遘难介于省余于金陵及出刑
部狱复再至京师而东岩亦至回思少壮游从燕市时
不独二君子以怜余而余亦以怜二君子介于之归也
余惝然若无所依而今东岩复长往将何以处余乎东
岩归将道淮以至于扬其以余之状语紫函而为叩介
卷七 第 20b 页 WYG1326-0822d.png
于尚能北来以慰余之索居否也
赠介庵上人序
佛之徒而儒行者曰介庵云南昆明人从其本师兰谷
至京师兰谷闭门学易绝人事者十馀年独时就余讲
问经义介庵侍侧其意所向无纤微不先得者余尝就
其溷匽修洁如小斋叩所以则下通水流躬荡涤日日
而新之兰谷之卒也以腹疾困床褥无晷刻之宁凡五
旬有七日介庵面若非人期年之后深墨之色始少变
赠介庵上人序
佛之徒而儒行者曰介庵云南昆明人从其本师兰谷
至京师兰谷闭门学易绝人事者十馀年独时就余讲
问经义介庵侍侧其意所向无纤微不先得者余尝就
其溷匽修洁如小斋叩所以则下通水流躬荡涤日日
而新之兰谷之卒也以腹疾困床褥无晷刻之宁凡五
旬有七日介庵面若非人期年之后深墨之色始少变
卷七 第 21a 页 WYG1326-0823a.png
而未复其常余自反所以奉吾亲不能如是之诚壹也
兰谷之书岁时必易稿介庵随手录所增芟皆能默识
鸡鸣而起端诵尚书毛诗庄屈左马之文夜分不辍而
拚扫炊烹以事其师者细大无遗余学于父兄未尝有
师而承师务学如是其笃专者所见亦甚罕也尝劝介
庵宜畜发反为儒喟然曰吾师早见及此矣某始冠予
千金命之淮南定居于其乡(兰谷如皋人/薙发于云南)立室家为视
先人冢墓曰吾已自误不可更误人时某以师年已至
兰谷之书岁时必易稿介庵随手录所增芟皆能默识
鸡鸣而起端诵尚书毛诗庄屈左马之文夜分不辍而
拚扫炊烹以事其师者细大无遗余学于父兄未尝有
师而承师务学如是其笃专者所见亦甚罕也尝劝介
庵宜畜发反为儒喟然曰吾师早见及此矣某始冠予
千金命之淮南定居于其乡(兰谷如皋人/薙发于云南)立室家为视
先人冢墓曰吾已自误不可更误人时某以师年已至
卷七 第 21b 页 WYG1326-0823b.png
不忍离今长矣惧以家自累而学与行终无所成为天
下笑且某幸有兄弟之子以续吾宗此身得宽然天壤
间百事不问而独从所好苟再误悔其可追介庵楷𨽻
书数十年少伦比镌篆为时所珍其持身交友远于流
俗者非一端而余独标其志行以觉吾子姓兼示儒衣
冠号为孔氏之徒而行则背之者
高素侯先生四十寿序
苞闻古之学术道者将以成其身也孔子语曾子所谓
下笑且某幸有兄弟之子以续吾宗此身得宽然天壤
间百事不问而独从所好苟再误悔其可追介庵楷𨽻
书数十年少伦比镌篆为时所珍其持身交友远于流
俗者非一端而余独标其志行以觉吾子姓兼示儒衣
冠号为孔氏之徒而行则背之者
高素侯先生四十寿序
苞闻古之学术道者将以成其身也孔子语曾子所谓
卷七 第 22a 页 WYG1326-0823c.png
大孝尊亲者使国人称愿皆曰君子之子也自科举之
法行士登甲科则父母国人皆曰其名成矣所谓显扬
莫大于是矣人心蔽陷于此者盖千有馀年吾师宛平
高公少时遭家震愆太公倅某县以事戍黑龙江世父
命公守市肆公且市且读书卒成进士入翰林上书求
代戍诣通政司都察院皆不能达会赎罪例开乃涕泣
告请于师友卒赎太公以归祖母段太孺人年九十母
子重见又六年始考终及公视学江南太公太母犹逮
法行士登甲科则父母国人皆曰其名成矣所谓显扬
莫大于是矣人心蔽陷于此者盖千有馀年吾师宛平
高公少时遭家震愆太公倅某县以事戍黑龙江世父
命公守市肆公且市且读书卒成进士入翰林上书求
代戍诣通政司都察院皆不能达会赎罪例开乃涕泣
告请于师友卒赎太公以归祖母段太孺人年九十母
子重见又六年始考终及公视学江南太公太母犹逮
卷七 第 22b 页 WYG1326-0823d.png
养都人士莫不叹羡自世俗言之则公之名既成即君
子观之事父母亦可谓能竭其力者矣然余观北宋丞
相富公节义功烈与韩魏公相匹而眉山苏洵上书谓
古之君子爱其人也则忧其无成今公为文学侍从之
官尝主乡试视学政不失士心亦守官者之常余居门
下数年窃惧公循致高位而碌碌无所成也康熙壬申
公自翰林改官京卿会强仕之期故举苏洵告富公者
以为寿
子观之事父母亦可谓能竭其力者矣然余观北宋丞
相富公节义功烈与韩魏公相匹而眉山苏洵上书谓
古之君子爱其人也则忧其无成今公为文学侍从之
官尝主乡试视学政不失士心亦守官者之常余居门
下数年窃惧公循致高位而碌碌无所成也康熙壬申
公自翰林改官京卿会强仕之期故举苏洵告富公者
以为寿
卷七 第 23a 页 WYG1326-0824a.png
张母吴孺人七十寿序
以文为寿明之人始有之然其知体要者尚能择其人
之可而不妄为而寿其亲者亦必择其人之可而后往
求今之人则不然其所求必时之显人而其文则佣之
村师幕宾无择也其所称则男女之美行皆备而不可
缺一焉而族姻子姓之琐琐者并著于篇夫古之良史
其纪事也直而辨简而不污虽帝王将相豪杰贤人所
著多者不过数事而况乡曲之人闺中之女妇乎言孝
以文为寿明之人始有之然其知体要者尚能择其人
之可而不妄为而寿其亲者亦必择其人之可而后往
求今之人则不然其所求必时之显人而其文则佣之
村师幕宾无择也其所称则男女之美行皆备而不可
缺一焉而族姻子姓之琐琐者并著于篇夫古之良史
其纪事也直而辨简而不污虽帝王将相豪杰贤人所
著多者不过数事而况乡曲之人闺中之女妇乎言孝
卷七 第 23b 页 WYG1326-0824b.png
者称舜与曾闵非他圣贤之不必然也人之行或遭变
以抵其极而称人者必举其尤以见异也且古人之事
其亲可以致隆者无弗致也而善与恶则不敢诬恶之
可掩者掩之而已其身所绝无之善则不敢虚加焉古
人之于友求无不应也而称其善以著于后则不敢过
盖以善之未有者虚加于亲则为不诚于其亲称人之
善而过其实则其文无以信今而传后非知道之深岂
能无惑于此与张君自超余所兄事也太夫人七十命
以抵其极而称人者必举其尤以见异也且古人之事
其亲可以致隆者无弗致也而善与恶则不敢诬恶之
可掩者掩之而已其身所绝无之善则不敢虚加焉古
人之于友求无不应也而称其善以著于后则不敢过
盖以善之未有者虚加于亲则为不诚于其亲称人之
善而过其实则其文无以信今而传后非知道之深岂
能无惑于此与张君自超余所兄事也太夫人七十命
卷七 第 24a 页 WYG1326-0824c.png
余以文叩所以为文者而张君曰吾母之壮也事皆听
于吾父既老而吾长焉皆女妇之常耳独不喜吾应举
求仕此吾所以无汲汲干进之心也噫张君非事亲之
诚知道之深而能为是言与即夫人之贤可知矣古之
遭变而见称者非其人之愿也当其常则务道之尽而
无为名焉周之初后夫人之德著于诗者皆女妇之常
也其所以传者盖将用之闺门乡党邦国以化天下而
为声教焉虞夏以前女妇之贤圣者众矣岂是之不能
于吾父既老而吾长焉皆女妇之常耳独不喜吾应举
求仕此吾所以无汲汲干进之心也噫张君非事亲之
诚知道之深而能为是言与即夫人之贤可知矣古之
遭变而见称者非其人之愿也当其常则务道之尽而
无为名焉周之初后夫人之德著于诗者皆女妇之常
也其所以传者盖将用之闺门乡党邦国以化天下而
为声教焉虞夏以前女妇之贤圣者众矣岂是之不能
卷七 第 24b 页 WYG1326-0824d.png
尽与而无传焉者务道之尽而无为名也夫人处常而
不务为名即道之尽可知矣所不喜于张君者以道之
尽责张君也张君归诵吾言以称觞于堂吾知夫人必
忻然而乐也
李母马孺人八十寿序
自周以前女妇之传者多以德秦汉以后多以节与才
而最幸者莫若以子之贤古之时女教修明妇人之有
德者众矣而易诗书春秋所称非后夫人则帝王公侯
不务为名即道之尽可知矣所不喜于张君者以道之
尽责张君也张君归诵吾言以称觞于堂吾知夫人必
忻然而乐也
李母马孺人八十寿序
自周以前女妇之传者多以德秦汉以后多以节与才
而最幸者莫若以子之贤古之时女教修明妇人之有
德者众矣而易诗书春秋所称非后夫人则帝王公侯
卷七 第 25a 页 WYG1326-0825a.png
之女妇也然则有德而无闻焉者多矣其以节与才显
必所遭有大不幸者然自北宋以后十室之邑著贞烈
者必有数人焉其乡里之人有稍远而不知其名氏者
矣而以子之贤传者炳然可计数也然则为人子而能
以其母传尤孝之大者与抑吾观自古才知功名之士其父
母不必尽贤者有之矣而学士真儒不独父多贤母亦
多贤以世所闻类所不闻概乎其不爽也岂非气禀之
相承实与夫杂揉者异与燕之南有贤人焉曰李塨刚
必所遭有大不幸者然自北宋以后十室之邑著贞烈
者必有数人焉其乡里之人有稍远而不知其名氏者
矣而以子之贤传者炳然可计数也然则为人子而能
以其母传尤孝之大者与抑吾观自古才知功名之士其父
母不必尽贤者有之矣而学士真儒不独父多贤母亦
多贤以世所闻类所不闻概乎其不爽也岂非气禀之
相承实与夫杂揉者异与燕之南有贤人焉曰李塨刚
卷七 第 25b 页 WYG1326-0825b.png
主其父孝悫先生与博野颜习斋号北方之学者其生
母马孺人孝悫之侧室也事嫡如母嫡马孺人爱之如
同生孝悫之母倚之过于群子妇始吾见塨之贤而幸
其能以孺人显也及悉于孺人之事而后知孺人之贤
实有以启塨焉塨所学非一世之业也孺人之贤盖将
历久弥彰而为后世所计数焉以视夫凡妇人之寿耇
者异矣岁秋八月孺人八十塨来乞言因称此为孺人
寿而又以使塨益自励也
母马孺人孝悫之侧室也事嫡如母嫡马孺人爱之如
同生孝悫之母倚之过于群子妇始吾见塨之贤而幸
其能以孺人显也及悉于孺人之事而后知孺人之贤
实有以启塨焉塨所学非一世之业也孺人之贤盖将
历久弥彰而为后世所计数焉以视夫凡妇人之寿耇
者异矣岁秋八月孺人八十塨来乞言因称此为孺人
寿而又以使塨益自励也
卷七 第 26a 页 WYG1326-0825c.png
胡母潘夫人七十寿序
吾友胡君锡参于其母潘夫人六十时请余文述其志
节与教诸孤者以寿余曰非古也有暇则传以详之丁
酉春锡参北试京兆曰以吾母教余兄弟之勤终不能
不惓惓于此故承命以来其秋果得举冬十有二月请
余曰献岁正月吾母七十矣将使仲弟西章归为寿子
姑以一言先之可乎余观书传所记富贵显荣之人其
生也不择其世者有之矣若贤人君子则非独其世隆
吾友胡君锡参于其母潘夫人六十时请余文述其志
节与教诸孤者以寿余曰非古也有暇则传以详之丁
酉春锡参北试京兆曰以吾母教余兄弟之勤终不能
不惓惓于此故承命以来其秋果得举冬十有二月请
余曰献岁正月吾母七十矣将使仲弟西章归为寿子
姑以一言先之可乎余观书传所记富贵显荣之人其
生也不择其世者有之矣若贤人君子则非独其世隆
卷七 第 26b 页 WYG1326-0825d.png
也亦兼禀于母德焉自吾与锡参游而意其将为贤人
也及详其先世及母夫人之志节而益信其终有立也
然锡参近五十矣其学与行置之众人之中虽有异焉
而迫于羁穷不能直推而前以躏古人之迹者多矣夫
人之以科目望锡参盖祖若父及胡氏之先皆自于此
故结于习见而不能不以此为重也今锡参既有得焉
以慰其亲斯足矣若假道于此以求为富贵显荣之人
则夫人前之所以教者岂其然哉继自今锡参舍是而
也及详其先世及母夫人之志节而益信其终有立也
然锡参近五十矣其学与行置之众人之中虽有异焉
而迫于羁穷不能直推而前以躏古人之迹者多矣夫
人之以科目望锡参盖祖若父及胡氏之先皆自于此
故结于习见而不能不以此为重也今锡参既有得焉
以慰其亲斯足矣若假道于此以求为富贵显荣之人
则夫人前之所以教者岂其然哉继自今锡参舍是而
卷七 第 27a 页 WYG1326-0826a.png
务其远者大者则其无旷先绪而显夫人之志节有什
百于此者矣西章归其称是以为寿
蒋母七十寿序
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余在塞垣友人蒋锡震自京师以
书来曰吾母七十矣吾少孤家贫母抚且教以至于今
艰难可无述而知也子为文以寿可乎余少读戴记见
先王制礼所以致厚于妻者视诸父昆弟而每隆焉疑
而不解也既长受室然后知父母之安否家人之睽睦
百于此者矣西章归其称是以为寿
蒋母七十寿序
康熙五十二年七月余在塞垣友人蒋锡震自京师以
书来曰吾母七十矣吾少孤家贫母抚且教以至于今
艰难可无述而知也子为文以寿可乎余少读戴记见
先王制礼所以致厚于妻者视诸父昆弟而每隆焉疑
而不解也既长受室然后知父母之安否家人之睽睦
卷七 第 27b 页 WYG1326-0826b.png
实由之又见戚党间或遭大故遗孤襁褓其宗祀与家
声皆系于女子之一身而诸父昆弟有不可如何者然
后知先王制礼乃述天理以示人而非世俗之浅意所
可测也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
大节而不可夺也是三者贤人君子之所难乃委巷之
女子一入室而义当以此责之其责之也专以严则礼
之敢不重欤夫妇人尚志节固已而立孤尤难能食之
而不能教非所谓可托也又或煢独无依则纪衣食持
声皆系于女子之一身而诸父昆弟有不可如何者然
后知先王制礼乃述天理以示人而非世俗之浅意所
可测也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
大节而不可夺也是三者贤人君子之所难乃委巷之
女子一入室而义当以此责之其责之也专以严则礼
之敢不重欤夫妇人尚志节固已而立孤尤难能食之
而不能教非所谓可托也又或煢独无依则纪衣食持
卷七 第 28a 页 WYG1326-0826c.png
门户其难有过于寄百里之命者若太夫人于蒋氏信
可谓艰贞而无负于寄托矣以余所见妇人著志节者
赋命多蹇子姓成立者希盖造物者既以节显其身他
福祥或不能兼与而太夫人获天祐康宁寿考锡震成
进士从容色养乡里传为美谈闺门之内闻而兴感于
女教所关不细因书遗锡震以慰其亲且使众著于先
王之礼意焉
汪孺人六十寿序
可谓艰贞而无负于寄托矣以余所见妇人著志节者
赋命多蹇子姓成立者希盖造物者既以节显其身他
福祥或不能兼与而太夫人获天祐康宁寿考锡震成
进士从容色养乡里传为美谈闺门之内闻而兴感于
女教所关不细因书遗锡震以慰其亲且使众著于先
王之礼意焉
汪孺人六十寿序
卷七 第 28b 页 WYG1326-0826d.png
昔先王之制夫妇之礼也其合离厚薄一视其所以事
父母而已之私不与焉故妇顺成内和而家理以众人
观之事浅而情昵莫如夫妇之居室矣而婚礼之乐歌
曰德音来括又曰令德来教其卒章曰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此君子所望于贤师友而不可必得者而以责于
始入室之妇人诗人岂故迂其义哉盖不如此不足以
尽夫妇之理而为人伦之极也杕杜之三章曰王事靡
盬忧我父母男女暌隔不自言其伤而独以忧其舅姑
父母而已之私不与焉故妇顺成内和而家理以众人
观之事浅而情昵莫如夫妇之居室矣而婚礼之乐歌
曰德音来括又曰令德来教其卒章曰高山仰止景行
行止此君子所望于贤师友而不可必得者而以责于
始入室之妇人诗人岂故迂其义哉盖不如此不足以
尽夫妇之理而为人伦之极也杕杜之三章曰王事靡
盬忧我父母男女暌隔不自言其伤而独以忧其舅姑
卷七 第 29a 页 WYG1326-0827a.png
为大戚女子之志行如此岂非所谓高山之可仰景行
之可行者与吾友曹晋袁少孤贫客游授经以养其母
近三十年其妻汪孺人能喻其志曲折致忠养不异于
晋袁而太夫人以忘其忧晋袁兄弟七人皆同居有得
于外孤者嫠者先取足焉孺人布衣粝食常不充晋袁
间语孺人曰吾久客虽以养顾亦使嫠知有夫者常独
居无懊恨耳孺人自是恩礼有加而嫠者以忘其苦太
夫人之终也晋袁适远游孺人久弱足匍匐在视太夫
之可行者与吾友曹晋袁少孤贫客游授经以养其母
近三十年其妻汪孺人能喻其志曲折致忠养不异于
晋袁而太夫人以忘其忧晋袁兄弟七人皆同居有得
于外孤者嫠者先取足焉孺人布衣粝食常不充晋袁
间语孺人曰吾久客虽以养顾亦使嫠知有夫者常独
居无懊恨耳孺人自是恩礼有加而嫠者以忘其苦太
夫人之终也晋袁适远游孺人久弱足匍匐在视太夫
卷七 第 29b 页 WYG1326-0827b.png
人执其手大号痛哀动左右晋袁性刚直治家素严于
妻子淡如也至是感孺人诚孝相敬爱老而弥笃盖晋
袁之刑于妻与孺人之顺于姑而宜其家人者按之古
者夫妇之礼可谓合矣己亥季夏孺人六十其子恒占
将请余文归寿其母而晋袁数止之盖知余之艰于文
尤病以文为寿之非古也而其子卒固以请余嘉孺人
之行几近于诗人之所云而传其事将有裨于女教于
是乎书
妻子淡如也至是感孺人诚孝相敬爱老而弥笃盖晋
袁之刑于妻与孺人之顺于姑而宜其家人者按之古
者夫妇之礼可谓合矣己亥季夏孺人六十其子恒占
将请余文归寿其母而晋袁数止之盖知余之艰于文
尤病以文为寿之非古也而其子卒固以请余嘉孺人
之行几近于诗人之所云而传其事将有裨于女教于
是乎书
卷七 第 30a 页 WYG1326-0827c.png
卷七 第 30b 页 WYG1326-0827d.png
望溪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