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326-077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望溪集卷五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书
  与阎百诗
昨所论孔子殁子张欲师有若而记载子张死曾子有
母之丧则曾子问一篇皆母在时所讲问可正子瞻所
讥于程子之误宜笔于书至病程朱删易经字则不敢
卷五 第 1b 页 WYG1326-0778d.png
不多为反覆盖专易经字者汉儒之病也程朱所删易
甚少而皆依于理仆每见周秦以前古书字形与声近
则众书所传多异即一书诸本中亦有增损改易窃叹
古书不可通者多以字讹而人莫能辨也如商书自周
有终酒诰尔尚克羞耇惟君解者支离牵合终不可通
若君与周互易则其义不待诂而明矣盖篆体二字本
形似也韩退之罗池庙诗乃此方之人惟侯是非按其
前后辞意昭然明白而此以形讹北惟以声讹为子瞻
卷五 第 2a 页 WYG1326-0779a.png
不能辨又自为之说而大书深刻焉则其读书观理之
不详可见矣庄子外篇舜将死真冷禹曰不易为遗令
得乎史记封禅书至梁父矣而德不洽谓梁父非衍可
乎仆尝自恨寡陋见古书字讹无所證据而不敢擅易
愿得博极群书者以正之故欲化足下之成心而求助
焉非敢以辩翘明惟足下鉴之
  与孙以宁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所见闻无奇节伟行
卷五 第 2b 页 WYG1326-0779b.png
可纪承命为徵君作传此吾文所托以增重也敢不竭
其愚心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
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
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徵君之末
迹也三者详而徵君之志事隐矣古之晰于文律者所
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传陆贾其分奴
婢装资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则
文字虽增十倍不可得而备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
卷五 第 3a 页 WYG1326-0779c.png
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
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宋元诸史若市肆簿籍使览者不能终篇坐此义不讲
耳徵君义侠舍杨左之事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
门墙广大乃度时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非
得已也至论学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中而虚
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至以文自辨而退
之之志李元宾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
卷五 第 3b 页 WYG1326-0779d.png
十其德未成业未著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而行出
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仆此传出必有病其
太略者不知往者群贤所述惟务徵实故事愈详而义
愈狭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徵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
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达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
足下的然昭晰无惑于群言是徵君之所赖也于仆之
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则明以喻之
  答友
卷五 第 4a 页 WYG1326-0780a.png
来示乞贤尊表志或家传贤尊事迹著见者惟以某事
屈廷议宜别记其事而以本议附焉传志非所宜也盖
诸体之文各有义法表志尺幅甚狭而详载本议则臃
肿而不中绳墨若约略剪截俾情事不详则后之人无
所取鉴而当日忘身家以排廷议之义亦不可得而见
矣国语齐姜语晋公子重耳凡数百言而春秋传以两
言代之盖一国之语可详也传春秋总重耳出亡之迹
而独详于此则义无取今试以姜语备入传中其前后
卷五 第 4b 页 WYG1326-0780b.png
尚能自运掉乎世传国语亦邱明所述观此可得其营
度为文之意也家传非古也必阨穷隐约国史所不列
文章之士乃私录而传之独宋范文正公范蜀公有家
传而为之者张唐英司马温公耳此两人故非文家于
文律或未审若八家则无为达官私立传者韩退之传
陆贽阳城载顺宗实录顺宗在位未踰年而以贽与城
之传附焉非所安也而退之以附焉者以附实录之不
安尚不若入私集之必不可也以是裁之必别记其事
卷五 第 5a 页 WYG1326-0780c.png
具载群议以俟史氏之采择于义法乃安凡此类唐宋
杂家多不讲有明诸公亦习而不察足下审思而详论
之则知非仆之臆说也
  与翁止园
苞白止园足下仆晚交得吾子心目间未尝敢以今人
相视及遘祸所以悯其颠危开以理义者皆不背于所
期是吾子所以交仆之道巳至也有疑焉而不以问则
于吾子之交为不称故敢暴其愚心近闻吾子与亲戚
卷五 第 5b 页 WYG1326-0780d.png
以锥刀生隙啧有烦言布流朋齿虽告者同辞仆坚然
信其无有然苏子有言人必贪财也而后人疑其盗必
好色也而后人疑其淫母吾子之夙昔尚有不能大信
于彼人者乎仆往在京师见时辈有公为媟嬻者青阳
徐诒孙曰若无害彼不知其不善而为之也吾侪有此
则天厌之矣昔叔孙豹以庚宗之宿致馁死叔向娶于
巫臣氏而灭其宗盖修饬之君子不独人责之天亦责
之诒孙之言可谓究知天人之故者也仆自遘祸永思
卷五 第 6a 页 WYG1326-0781a.png
前愆其恶之形于声动于事者无几也而遂至此极者
既将以士君子为祈向而幽独中时不能自洒濯故为
鬼神所不宥吾子高行清德岂惟信于朋友虽乡里间
愚无知者犹叹羡焉然则子之行身其慎矣哉仆又闻
古人之有朋友其患难而相急通显而相致皆末务也
察其本义盖以劝善规过为先仆自与人交虽素相亲
信者苟一行此必造怒而逢尤仆每以自伤然未敢以
忖吾子于前所闻既信吾子之必不然于后所陈又信
卷五 第 6b 页 WYG1326-0781b.png
吾子必心知其然是以敢悉布之
  与李刚主书
九月中自塞上归附书相问而息耗久不至仲冬望后
二日或致函封发之则太夫人行述也呼儿章读之篇
终而郎君长人之状附焉惊痛不能夕食太夫人耄而
考终在仁孝者犹难为怀况重以长人之夭枉乎此子
天民之秀非独李氏所恃赖也仆不能自解岂能为吾
兄解然有区区而欲言者言之则非其时而重伤吾兄
卷五 第 7a 页 WYG1326-0781c.png
之意不言则于交友之道为不忠是以敢终布之易曰
荐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仆平生所遭骨□闵凶殆人
理所无悲忧危蹙中每自念性资迫隘语言轻肆与不
祥之气实有相感召之理以吾兄之德行醇懿而衰暮
罹此语天之道有不当然者窃疑吾兄承习斋颜氏之
学著书多訾謷朱子习斋之自异于朱子者不过诸经
义疏与设教之条目耳性命伦常之大原岂有二哉此
如张夏论交曾言议礼各持所见而不害其并为孔子
卷五 第 7b 页 WYG1326-0781d.png
之徒也安用相诋訾哉记曰人者天地之心孔孟以后
心与天地相似而足称斯言者舍程朱而谁与若毁其
道是谓𢦤天地之心其为天之所不祐决矣故自阳明
以来凡极诋朱子者多绝世不祀仆所见闻具可指数
若习斋西河又吾兄所目击也仆自今年来食饮益衰
塞外早寒得上气疾几死者再焉恐一旦委沟壑则终
无以此闻于左右者是仆负吾兄夙昔相爱重之谊而
死有馀责也昔泰伯无子伯鱼早丧况吾兄子姓甚殷
卷五 第 8a 页 WYG1326-0782a.png
固知所陈理弱情鄙不足移有道者之虑然君子省身
不厌其详论古不嫌其恕倘鉴愚诚取平生所述訾謷
朱子之语一切薙芟而直抒已见以共明孔子之道则
仆之言虽不当而在吾兄为德盛而礼恭所补岂浅小
哉闻太夫人既祔葬仆身拘缀儿章疹后不可以风将
使献岁赴吊先此代唁并呈长人哀辞其遗腹若天幸
男也则速以报我临简哽咽不尽欲言
  与鄂少保论修三礼
卷五 第 8b 页 WYG1326-0782b.png
三礼自注疏而外群儒解说无多所难者辨注之误芟
疏之繁抉经记所以云之意以发前儒未发之覆耳故
仆始议人删三经注疏各一篇择其用功深者各一人
主删一经注疏一人佐之馀人分采各家之说交错以
遍然后众说无匿美而去取详略可通贯于全经尔时
公即手书以示诸君子而应者甚稀其后王学士分主
仪礼甘司马主戴记更立条例计人数俾各纂数篇仆
为言人之意见各殊所学浅深亦异分操割裂则一经
卷五 第 9a 页 WYG1326-0782c.png
中脉络且不能流通而况三经之参互相抵者乎去取
详略之大凡且不能画一而况别择之精粗删剟之当
否乎众皆默然仆曾以告公未见宣布退而思曰岂谓
吾不宜越畔而耘哉用是不敢固争今更以仪礼相属
虽已成之例难以改更而后此规模岂可更不早定夫
周官注疏及订义删翼诸本皆仆所点定也其未定者
独永乐大典中所录取耳分纂二三君子皆用功多年
私心窃谓庶几乎可画一矣及各成数册比类而参挍
卷五 第 9b 页 WYG1326-0782d.png
之虽大体不失而去取详略意见多殊分剟属联措注
亦异仆与钟君晼反覆讨论以求其贯通所费日力几
与特著一书等观此则仪礼戴记注疏及各家之说樊
然殽乱而宿无定本者其端绪之难理殆有甚于斯矣
李侍讲南还既以潘进士嗣事则未竟之书宜以相付
但仆见士友间留心于是经者甚少望公面询潘君暨
姚徵士择定一人俾速就功役俟稿本既就仆当手订
一篇并作按语就中择能者一二人依式讨论俾彼此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26-0783a.png
不相抵若周官卒业衰病之身尚留人世自当与诸君
子早夜孜孜不敢畏难而志怠也
  与鄂少保论丧服注疏之误
河间献王所得邦国礼自汉不能用至唐而亡孔贾作
疏惟宗郑注后儒遵守于丧礼之大经承误而不知其
非者约有数端犹幸其纲领尚存于春官司服而散见
诸官者一一可徵参以仪礼戴记其谬悠可得而正也
一则以仪礼丧服齐衰三月章曰庶人为国君遂谓圻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26-0783b.png
外之民为天子无服不知曰国君者以明大夫君则其
臣有服而民无服耳天之下皆天子之民也诸侯为
天子牧民则民为之服而况天子乎康成既误谓无服
故注檀弓篇遂云三月天下服专指侯国大夫服繐衰
而言独不思文承国中男女服之后则谓天下之民明
矣使服者惟侯国之大夫则宜特文以见之而漫曰天
下服使习其读者第知天下之民皆服而不知服者惟
侯国之大夫记礼者不宜若是之愦愦也丧期之变自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26-0783c.png
汉文帝始诏曰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娶妇嫁女
祠祀饮酒食肉则汉文帝以前天下之民皆齐衰三月
不得嫁娶祠祀饮酒食肉无疑矣一则谓公卿大夫士
之妻为王齐衰期于后无服侯国之命妇于夫人亦然
盖因丧服无明文黄氏干臣为君服图亦未叙列耳然
司服职曰为天王斩衰为后齐衰而昏义申之曰服父
之义也服母之义也公卿大夫士视后犹母为后服母
之服而其妻则无服可乎古者嫂叔无服而于娣姒则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26-0783d.png
以同室而生小功之亲外命妇为王服而于后转无服
可乎周官凡称大丧皆谓王后也内宰凡丧事佐后治
外内命妇正其服位肆师大丧令外内命妇序哭春官
世妇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暮哭者内司服于九嫔世
妇外别共凡命妇之丧衰正谓公卿大夫之妻耳可以
后儒无稽之言而废周公之典法哉仪礼不杖期章曰
为夫之君盖以妇人为君且有服则后夫人不待言耳
礼经中文略而义该者如此类甚多则外命妇于后夫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26-0784a.png
人并不杖期无疑也一则据仪礼繐衰七月谓诸侯之
大夫以时接见于天子故有服而士无服不知繐衰在
大功之下小功之上大夫服此则士正服小功无疑矣
即如此职于大夫曰其丧服加以大功小功于士曰亦
如之遂据此谓士无缌服可乎若以接见天子为义则
诸侯之大夫固有未达于王朝者有虽聘頫而不得接
见天子者小行人职大客则傧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
辞是也诸侯之士有从君而达于王朝且任之以事者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26-0784b.png
掌客职凡介行人宰史皆有牢象胥职王之大事诸侯
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是也且使从君
朝觐适遭大丧卿大夫皆繐衰庶人缟素而士独服吉
可乎程朱治经多尽屏汉儒之说者以折衷义理而决
不可通故也群儒曲护旧说亦约有数端一则谓庶人
为国君齐衰又为天子齐衰则为二统而例以为人后
者为其本生父母不知为人后者服虽有降而无绝也
若圻外之民无服则竟绝之于天子矣况民为国君非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26-0784c.png
为人后之比太宰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
得民则虽诸侯不过为天子系属此民与师长主友之
属等耳故侯国有灾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必
待大司徒之令大宗伯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
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小行人所至之国札丧
则令赙补凶荒则令赒委师役则令祰禬皆所以救民
之死病也天子保民如子而民戴之如父母一旦天崩
地坼而不为数月之服不惟义不可以苟止而情亦不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26-0784d.png
能苟安如以二统为嫌则男子为父斩衰又为君斩衰
妇人为夫三年而夫在又为长子三年亦为二统矣毋
乃害义伤教而不即于人心乎一则谓妇人之从服必
降于夫夫为后齐衰期妻不宜同独不思父在为母期
而妇为姑亦期妇为舅姑同服期而不问子之斩与齐
则外命妇为王后君夫人同服期而不问夫之斩与齐
王后之丧外命妇之丧衰哭位备见于诸官而可以臆
说乱之乎一则谓诸侯之大夫既降为繐衰不宜庶人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26-0785a.png
转承以齐衰不知服之轻重义各有当大夫之降为繐
衰以不得上比于王臣耳若民则天子之民义无所嫌
故期以三月而齐衰不降犹旁服有大功小功而世适
之于高曾并齐衰三月也礼以义起而缘人情学者反
求其本则于一曲之说昭然若发矇矣
 凡作事一节简错象胥职宜为小行人职文(自记/)
  与来学圃
吾友举用方自代朋友之交君臣之义并见于斯可以
卷五 第 14b 页 WYG1326-0785b.png
风世砥俗但大臣为国求贤尤贵得之山林草野疏远
卑冗中以其登进之道甚难而真贤往往伏匿于此也
若惟求之于平生久故声绩夙著之人则其涂隘矣万

圣主命以旁招俊乂列于庶位将何以应哉抑又闻当
官守道固贵于坚而察言服善尤贵于勇前世正直君
子自谓无私固执已见或偏听小人先入之言虽有灼
见事理以正议相规者反视为浮言而听之藐藐其后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26-0785c.png
情见势屈误国事犯清议而百口无以自明者多矣必
如季路之闻过则喜诸葛亮之谆戒属吏勤攻已过然
后能用天下之耳目以为聪明尽天下之材力以恢功
业吾友此时正宜用力于此且与二三同志者交相勖
时相警也馀不赘
  与吕宗华
仲春使归一札想已彻仆曩者妄删昆山徐氏所刻宋
元经解尝为吾兄略言之而未悉也是书卷帙既多非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26-0785d.png
数十金不可购远方寒士有终其身不得一寓目者矣
有或致之观之不能遍也有或遍之茫洋而未知所择
也仆幸童稚时先君子口授经文少长先兄为讲注疏
大全择其是而辨其疑凡易之体象春秋之义例诗之
讽喻尚书周官礼记之训诂先儒所已云者皆粗能记
忆藉是为基故是编之删虽不敢确然自信然大醇而
不收甚驳而妄取者则鲜矣仆始从事于斯以为一家
之说未遍则理或有遗而心弗能餍也虽至肤庸甚者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26-0786a.png
支离谬悠而一语未详终不敢决弃焉及遍一经然后
知三数大儒而外学有条理者不过数家而就此数家
之中实能脱去旧说而与圣人之心相接者盖亦无几
因复自惜假而用此日力以玩索经之本文其所得必
有过此者然积疑之义未安之诂发书终卷必一二得焉则又治经者所不可废也自惟取道之艰思竭不肖
之心力以为后学资藉俾得参伍众说而深探其本源
遂过不自量而妄删焉矻矻于车船奔迫人事丛杂中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26-0786b.png
盖二十馀年而后诸经之说粗毕惜方删取时计此生
不能更周览凡可有可无之说多过而存之又宋元诸
儒文字繁委颇有数语可尽而散漫至千百言者皆未
暇泠汰两年以来衰病日深大惧此业不卒将抱终古
之恨欲于南中招学子数人编而录之次第邮致更加
讨论排纂成书而量其程期役必浃岁计所訾给岁必
百金朋游间近有一二人为倡而苦无继之者是书之
成岂惟蒙者二十馀年日力所耗竭哉实数百年儒先
卷五 第 17a 页 WYG1326-0786c.png
精神所并注也果能卒业异日遇有力者传而布之俾
承学之士苦于昆山原刻之难致与观之而难遍者一
旦餍足其心而省其功力之十八其为踊跃当何如又
况支离谬悠之说始学无主多见谓新奇或弃周行趋
邪径以自投于荆棘贼经侮圣日蔓以延廓而清之以
为斯道之闲所关岂浅小哉此仆区区所以重惜其无
传也然是书不难于异日之传布而难于目前之编录
衰疾之身惧且不能待矣吾兄家故贫洗手奉职自无
卷五 第 17b 页 WYG1326-0786d.png
力以及此然此宇宙间一公事也凡辨书名有心有目
者皆与有责焉惟宿留斯言苟遇其人则诚告之或有
自远而相应者与仆与吾兄非世俗之好也馀生之事
惟兹为急是以敢切布之
  答杨星亭
杂记父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小记父不主庶
子之丧则孙以杖即位可也庶子有对适以为义者冢
子未食而见适子庶子已食而见是也若为丧主及主
卷五 第 18a 页 WYG1326-0787a.png
子之丧则众适皆称庶子小记庶子不继祖祢庶子不
为长子三年是也父宗子也而主长子之丧则义起于
祖若父之正体者也父众子也而主长子之丧则义起
于子与孙之传重者也若以众子之贵而主焉则轻正
体传重之义而伤众子未贵者之恩或以奔丧记所云
而谓众子之丧皆父主之则未知所云乃众子之成人
而未室受室而无子者礼以穷而变耳(记曰凡丧父在/父为主父没兄)
(弟同居各主其丧亲同长/者主之不同亲者主之)众子无子而尊行异爵之吊
卷五 第 18b 页 WYG1326-0787b.png
宾至非父主之而谁主耶父没矣无子者之丧非兄弟
主之而谁主耶其特制同居为主之礼者盖虑兄弟众
多或徙家于异国或同国而异居或远出而不返必待
异居之长适来主其丧则事有不举而时不可待故以
权制俾同居者主之所以便人情而达礼事耳如郑氏
所诂(郑注各为其妻/子之丧为主也)则曰父没各主其私丧可矣兄弟
同居之文不亦赘乎各主其丧之文不亦暧昧而不可
别白矣乎孔氏不知以有子无子为别而以同宫异宫
卷五 第 19a 页 WYG1326-0787c.png
为断益误矣众子而有子虽父在固其子主之矣又何
亲同长者主之不同亲者主之之云耶如无子也虽异
宫非父为之主而谁属耶幼季众子也而有子父不宜
主其丧望以此正告之讣辞与式则询诸其乡之长老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大体既正则细者姑从其国故可

  答程夔州
散体文惟记难撰结论辨书疏有所言之事志传表状
卷五 第 19b 页 WYG1326-0787d.png
则行谊显然惟记无质干可立徒具工筑兴作之程期
殿观楼台之位置雷同铺序使览者厌倦甚无谓也故
昌黎作记多缘情事为波澜永叔介甫则别求义理以
寓襟抱柳子厚惟记山水刻雕众形能移人之情至监
察使四门助教武功县丞厅壁诸记则皆世俗人语言
意思援古證今指事措语每题皆有现成文字一篇不
假思索是以北宋文家于唐多称韩李而不及柳氏也
凡为学佛者传记用佛氏语则不雅子厚子瞻皆以兹
卷五 第 20a 页 WYG1326-0788a.png
自瑕至明钱谦益则如涕唾之令人□矣岂惟佛说即
宋五子讲学口语亦不宜入散体文司马氏所谓言不
雅驯也寄来二作皆不苟所薙芟数语乃时人所谓大
好者他日当面析之此虽小术失其传者七百年吾衰
甚矣儿章粗知其体要不幸中道殂贤其勖哉
  答程起生
足下以周易要论相质数年矣而未敢为序非故难之
也余成童为科举之学即治周易自汉唐至元明言理
卷五 第 20b 页 WYG1326-0788b.png
言象数之书未有不经于目者就其近正者不过据圣
人所系之辞随文解意而谓其理如是其取象如是至
所以取是象系是辞确乎能见其根源者百不一二得
焉故学之几二十年于前儒所已言一一皆能记忆而
反之于心则概乎未有所明乃舍是而治春秋周官以
春秋比事属辞五官各有伦序可依类以求而互相證
也其后与安溪李文贞公论易至乾坤之二爻归妹之
初九六五始灼见圣人系辞取象之本义确乎其不可
卷五 第 21a 页 WYG1326-0788c.png
(见周易/观彖)而余于朱子所疑于涣之六四亦若微有得
(卦自否来下三阴为小人之朋六上居四而成涣则/小人之群散矣当否之时国疵民病蕴积如邱山一)
(旦小人之群散则凡此者皆涣然冰释其功效非寻常/思议所及也故诸爻惟此为大吉正彖传所谓刚来而)
(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也故四为涣主爻)乃知卦爻之辞皆有确乎不可
易者特后儒之心智弗能贯彻焉耳足下尝言学易者
果明于阴阳刚柔德位之当否而协诸本卦之时义则
亦可以得其比例文贞易通论已略见此义而要论中
所开阐又多通论所未及惜乎不得使文贞见之也昔
卷五 第 21b 页 WYG1326-0788d.png
余以易叩文贞辄有以开余而余不能有开于文贞文
贞以春秋周官叩余亦时有以开文贞而文贞之开余
者则少假而足下得与文贞面相质覆之所发必更多
惜乎并世以生而不得一遇也若天假余年而于易终
有所明当为足下序之  与万季野先生书
仆性资愚钝不笃于时抱章句无用之学倔强尘埃中
是以言拙而众疑身屯而道塞独足下观其文章察其
卷五 第 22a 页 WYG1326-0789a.png
以谓并世中明道觉民之事将有赖焉此古豪杰
贤人不敢以自任者昧劣如某力岂足以赴其所志耶
某于世士所好声华弃犹泥滓然辱足下之相推则非
惟自幸而又加怵焉盖有道君子重其人则责之倍严
使仆学不殖而落行不植而欹足下将有不得于心者
此仆所以每诵知已之言而忻与惕并也盖尝以古人
之道默自忖省其无所待而能自必者独先明诸心为
善不为恶而已至欲体道以得其身非极学问思辨之
卷五 第 22b 页 WYG1326-0789b.png
功所谓笃行者终无本统仆先世虽世宦达以乱离焚
剽去其乡县转徙六棠荒谷之间生而饥寒杂牧竖朝
夕苏茅汲井以治饔飧未能专一幼学优游浸润于先
王之遗经及少长则已操笔墨奔走四方以谋衣食或
与童蒙钩章画句噭噪嚘嘤或应事与俗下人语言终
日昏昏惫精苦神其得扫除尘事发书翻覆者日不及
一二时古之谋道者虽所得于天至厚然其为学必专
且勤久而后成故子曰发愤忘食其学易也曰假我数
卷五 第 23a 页 WYG1326-0789c.png
年今仆智识下古人千百而用功乃不得十一如乘敝
车罢牛道长涂曲艰绝险又值樛枝盘根絓其縿而关
其轴不亦难乎以此知士有志于古人之道不独既成
而行有命其成与否亦天所命也然行之以不息要之
以至死其有得于身与有得于后则吾不敢知南归后
踪迹具与昆绳书幸索观时赐音耗以当讲问吾之望

  答礼馆诸君子
卷五 第 23b 页 WYG1326-0789d.png
殷同飨燕之说二三君子重以为疑旁引互证惧来者
之瑕疵诚意感人而终有未帖于愚心者盖辨其所从
生而推之以至于所终极则前儒所云胥无当于事理
之实也夫殷同所施者何政哉即巡守殷国削黜流讨
加地进律之政耳(六典既施每岁正月又和而布之于/邦国舍巡守别无特施于天下之政)
唐虞五载一巡守至周而易以十有二年六服再朝更
不亲巡以考其所述之职则时过人亡有无所施其黜
陟诛赏而遗憾于民心者矣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
卷五 第 24a 页 WYG1326-0790a.png
祥祥习则行不习则增修德而改卜是虽以十有二年
为期而是年不行次年可更卜也(既可改卜无为遍徵/天下之诸侯如谓六)
(服殷同可又迟十有二年/而后巡守则更无是理)其或王既笃老若嗣王冲幼
又或大亲衰疾不可久离必酌徵州伯卒正连帅之忠
诚可倚威德夙彰者州各数人以咨谋而发命焉如舜
摄位而咨十有二牧武王克商徵九牧之君登豳阜以
望商邑其事盖旷世一见而礼必绝殊若一岁而遍徵
六服之诸侯一时而尽空一方之君长则决知其无是
卷五 第 24b 页 WYG1326-0790b.png
也由是言之殷同于方岳而施其政乃巡守之常经其
间举于王都则循用祀方明将币礼宾发命于坛宫之
礼节耳若飨必于庙燕必于寝则朝觐宗遇之礼宜然
而于会同势不能行姑就时会言之方各数州州分五
等所徵各四三人而庙堂已不能容矣又况殷同遍徵
九州之侯伯乎且飨于庙中献酬各有数以次相及日
不过四三人盖兼旬而莫之能遍焉凡礼宾客在野在
外则杀礼司仪之职为坛三成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
卷五 第 25a 页 WYG1326-0790c.png
子男于下等其将币亦如之其礼亦如之则所谓礼者
祼酢飨燕无不该也昭昭然矣(大行人职上公将币王/礼再祼而酢飨礼九献)
(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则王礼备色众礼明矣/注于此经礼亦如之独举祼酢不知何据后儒疑将币)
(祼酢在坛飨燕仍反国中而/于庙于寝其蔽实由于此)祼可坛则飨亦可坛祼各
于其等可同时而卒事则飨各于其等亦可终日而卒
事野外杀礼兹其尤著者也飨则各于其坛之等燕则
并升于坛之堂胡为其不可与二三君子坚持旧说不
过谓飨燕乃宫室中事不宜行于野外耳夫祼酢之礼
卷五 第 25b 页 WYG1326-0790d.png
重于飨燕而或可或不可不识其所以异者何也抑谓
飨燕则有牲俎而异于祼酢乎然牲俎可于坛荐方明
而独不可以献宾客又不识其所以异者何也况掌舍
之职专主会同其设坛壝之等以待将币祼酢则设帷
宫以待飨燕明矣幕人之共帷幕掌次之张大次小次
皆曰会同又其明徵也(帷四周以为宫幕其上以为蔽/张大次使群聚以待事张小次)
(使各就以暂休将币/及祼酢时无所用之)见于春秋传者襄王飨晋侯于衡
雍犹可云既作王宫宋公享晋侯于楚邱晋侯宴鲁侯
卷五 第 26a 页 WYG1326-0791a.png
于河上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不于坛壝帷宫安所得庙
寝哉至于牺象不出门嘉乐不野合则有为而云然也
周公旧典本无诸侯私为会盟而飨燕于国外之礼故
假是以沮齐侯耳天子巡守殷国首举柴望征伐所至
则有类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之礼礼乐之器
或具于方岳之明堂或载于主车之前后必然而无疑
者也淮水之诗鼓钟瑟琴笙磬俱备宋公道享晋侯而
舞桑林况天子之巡守军旅会同乎蒙者所见如此而
卷五 第 26b 页 WYG1326-0791b.png
未敢备载于承修之书以二三君子尚不能无疑安望
众人之咸喻哉礼经残缺久矣申之会子产向戌献合
诸侯之礼六而楚人无一见焉则会同之礼与朝觐绝
殊者多矣河间献王所得邦国礼五十六篇尽亡而诸
君子专据侯国仅存之聘燕汉儒臆决之说传记杂出
之言而曰若者必礼之所无(坛宫不可飨燕礼器不出/门野外不合乐之类是也)
若者必礼之所有(十有二年王不巡守则遍召六服之/诸侯受币祼酢于郊坛仍反国中而)
(飨于庙燕/于寝是也)不亦汰乎愿诸君子一以事理之实求之而
卷五 第 27a 页 WYG1326-0791c.png
母桎于旧说也
  与程若韩
来示欲于志有所增此未达于文之义法也昔王介甫
志钱思公母以思公登甲科为不足道况琐琐者乎此
文乃用欧公法若参以退之介甫法尚可损三之一假
而周秦人为之则存者十二三耳此中出入离合足下
当能辨之足下喜诵欧公文试思所熟者王恭武杜祁
公诸志乎抑黄梦升张子野诸志乎然则在文言文虽
卷五 第 27b 页 WYG1326-0791d.png
功德之崇不若情辞之动人心目也而况职事族姻之
纤悉乎夫文未有繁而能工者如煎金锡粗矿去然后
黑浊之气竭而光润生史记汉书长篇乃事之体本大
非按节而分寸之不遗也前文曾更削减所谓参用介
甫法者以通体近北宋人不能更进于古今并附览幸
以解其蔽必欲增之则置此而别求能者可也
 论
  周公论
卷五 第 28a 页 WYG1326-0792a.png
刘子古塘问于余曰周公不以东征属二公而亲加刃
于管叔何也余曰是乃所以为周公也明知管叔之当
诛而假手于二公是饰于外以避其名也观后世乱臣
贼子必假手于他人或卖而诛之以塞众口则周公之
纯乎天理可见矣盖天理不可以为伪且以昭万世之
人纪使知大义灭亲虽弟可加刃于其兄(石碏杀其子/厚盖援周公)
(之义以自/决者也)又以明居位而不能讨乱则与之同罪孔子
作春秋于隐之大夫而臣于桓桓之大夫而死于庄闵
卷五 第 28b 页 WYG1326-0792b.png
之世者皆不书其卒以示皆有可诛之罪也(董史书赵/盾弑其君)
(盖用周公/之典法)然观鸱鸮之诗早已叹育子之闵斯则终公
之身长隐痛乎文考文母之恩勤而惄然无以自解盖
讨贼之义(春秋于倡乱而未成者皆以/讨贼之辞书良霄栾盈是也)与哀兄之仁固
并行而不相悖也古塘复问曰以周公之圣暴师三年
而仅乃克奄何也曰此时也势也武王徵九牧之君登
豳阜以望商邑已忧未定天保而夜不能寐及三叔流
言武庚诞纪其序凡羞行暴德逸德之人皆乘时而思
卷五 第 29a 页 WYG1326-0792c.png
逞虽有善类亦追念殷先王之旧德而不能忘当是时
非大动以威不能革也故灭国至于五十之多非诚服
其心不能久而安也故破斧缺斨之后衮衣绣裳驻大
师于徐兖之间俾东夏无摇心然后徐察其乡顺者而
教告之取其不迪者而战要囚之周防如兕虎抚育如
婴儿至班师之日东人以公归不复为悲则奄虽屈强
无与同恶矣故讨其君而罚不及民分其族姓以𨽻兄
弟之邦迁其尤桀骜者于新邑而身拊循焉所以久安
卷五 第 29b 页 WYG1326-0792d.png
而无后患也匪特此也形胜者守国之末务而圣人亦
不废当武王克商之初即定周居于洛邑周召卒营之
以为蒐狩会同之地良以雍州虽固而远于东夏难以
临制诸侯故宅土中陈祀许蔡国其南虞虢韩魏晋燕
国其北齐鲁国其东宋卫夹河而居非王室之周亲即
三恪太岳之裔胄开国之股肱盖惩于鬼方之叛殷莱
夷之争齐而早为盘石苞桑之固也故周之衰卒赖四
方诸侯艰难守禦以延共主之虚名者垂六百年盖时
卷五 第 30a 页 WYG1326-0793a.png
势不可以私智矫形胜不必以武功争惟圣人能以道
揆而不失其时义以安宗社以奠生民则仍天理所运
用也古塘曰旨哉由前之说则知圣人一循乎天理而
无不可处之事变由后之说则知圣人深察乎世变而
所以御之者仍不越于道揆前世之尚论者未尝及此
后之君子宜有闻焉退而正于吾兄百川亦曰然乃叙
而录之
  汉高帝论
卷五 第 30b 页 WYG1326-0793b.png
二帝三王之治荡灭而无遗虽秦首恶亦汉高帝之过
也方是时古法虽废而易兴也俗变犹近而易返也文
献虽微而未尽亡也天下若熬若焦同心以苦秦法则
教易行政易革也而高帝乃一仍秦故汉氏之子孙循
而习之垂四百年不特君狎其政民亦安其俗矣而后
此复何望哉古圣人之有天下也若承重负行畏途而
惧于不胜至于秦则用天下以恣睢而专务自慊于上
秦皇帝纵观高帝曰大丈夫当如此矣及叔孙通定朝
卷五 第 31a 页 WYG1326-0793c.png
仪乃曰吾今而知皇帝之贵则其所见去秦皇帝盖一
间耳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格物致知正
心诚意以修其身是乃二帝三王之学孔氏之徒由诗
书所称推寻而得之者也总而计之惟有虞氏以元德
升闻而登天位其馀非天子之子则继世之侯伯生有
圣德童而预教而学之为君师者且数十年故其所以
治天下国家者能一循乎天理之自然而无所矫拂也
后世开创之君大抵奋迹于干戈扰攘之中任威权骋
卷五 第 31b 页 WYG1326-0793d.png
谋诈以得其志虽有圣贤者出骤而语之以二帝三王
之道亦安能一旦尽弃其所知所能而由其所不习哉
自汉高以后比次诸君其性资可与复古者惟光武为
近而下无名世诸葛亮之才几矣乃崎岖于乱亡之馀
使亮与光武并世而相遭庶乎其犹有望也与
  汉文帝论
三王以降论君德者必首汉文非其治功有不可及也
自晋魏及五季虽乱臣盗贼闇奸天位皆泰然自任而
卷五 第 32a 页 WYG1326-0794a.png
不疑故用天下以恣睢而无所畏忌文帝则幽隐之中
常若不足以当此而惧于不终此即大禹一夫胜予成
汤慄慄危惧之心也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
民之简以为黄老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
所发耳然文帝用此治术亦安于浅近苟可以为而止
其闻张季之论犹曰卑之毋高盖谓兴先王之道以明
民非已所能任也孔子曰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
而不能教也书曰周公师保万民若文帝者能保之而
卷五 第 32b 页 WYG1326-0794b.png
不能师也夫是乃杂于黄老之病矣夫
  蜀汉后主论
昔成汤之世伐夏救民皆伊尹主之而汤若无所事也
周武王之世勘乱致治皆周公主之而武王若无所事
也盖大有为之君苟得其人常以国事推之而已不与
故无牵制之患而功可成大有为之臣必度其君之能
是而后以身任焉故无拂志之行而言可复亡国之君
若刘后主者其为世诟厉也久矣而有合于圣人之道
卷五 第 33a 页 WYG1326-0794c.png
一焉则任贤勿贰是也其奉先主之遗命也一以国事
推之孔明而已不与世犹曰以师保受寄托威望信于
国人故不敢贰也然孔明既殁而奉其遗言以任蒋琬
董允者一如受命于先主及琬与允殁然后以军事属
姜维而维亦孔明所识任也夫孔明之殁其年乃五十
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司马氏君臣之瑕衅虽北
定中原可也即琬与允不相继以殁亦长保蜀汉可也
然则蜀之亡会汉祚之当终耳岂后主有必亡之道哉
卷五 第 33b 页 WYG1326-0794d.png
抑观先主之败于吴也孔明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
上东行是孔明之志有不能行于先主也而于后主则
无不可行呜呼使置后主之他行而独举其任孔明者
以衡君德则太甲成王当之有愧色矣
 此河间王君振声之说也君子表微观管子将死之
 言桓公犹背焉则信乎后主为不可及也(自记/)
  灌婴论
汉之再世诸吕作难定天下安刘氏者婴也而议者推
卷五 第 34a 页 WYG1326-0795a.png
功于平勃误矣平为丞相听邪谋以南北军属产禄使
勃有将之名而无其实久矣一旦变起仓卒而勃不得
入于军则平已智尽而能索矣乡使绐说不行矫节而
谋泄平勃有相牵而就缚耳如产禄何前古用此以败
国殄身者众矣平勃之事幸而集则婴为之权藉也吕
氏虽三王悬国千里外无一夫之援而诸侯合从西乡
空国兵以授婴当是时吕氏所恃者婴耳而婴顿兵荥
阳与诸侯连和以待其变是犹孤豚局于圈槛而虎扼
卷五 第 34b 页 WYG1326-0795b.png
其外也吕氏心孤故郦寄之谋得入而公卿吏士晓然
知产禄之将倾同心于踣之故矫节闭殿莫敢龃龉以
生得失譬之于射勃矢而婴弦机也乡使吕禄自出以
当齐楚而产兼将南北军以自定或不足以倡乱贼诸
大臣有馀力矣吕氏本谋欲待婴与齐合兵而后发故
虽听郦寄之言尚犹豫未有所决也及贾寿自齐来知
婴谋然后以印属典客盖自知无以待婴而欲改图以
缓死故得因其瑕衅而乘之由是观之定天下安刘氏
卷五 第 35a 页 WYG1326-0795c.png
者婴也审矣其推功于平勃误也抑吾有感焉三代以
下汉治为近古其大臣谋国若家人然婴之功虽掩于
平勃受封犹次之至平阳侯窋屡发产谋以关平勃折
其机牙功不在婴下及事平以不与诛诸吕夺官而无
一言以自列呜呼何其厚与韩富贤人也其相宋也以
不共撤帘之谋生怨岂人心之变随世以降而终不可
返于古耶抑上所以导之者异耶此有国家者所宜长
虑也
卷五 第 35b 页 WYG1326-0795d.png
  宋武帝论
裕之锐于取秦而拙于禦夏也世多议之而独未察其
隐情也以王镇恶之才兼秦人之思猛使重其权一以
关中委之必能拒夏裕之智非不及此也而计不出此
者盖自汉魏之衰乘危窃国者皆强臣非邻敌也王敦
桓温以后方镇称兵者接踵故计以秦资镇恶不若弃
之于夏为安耳裕之将终幸檀道济无远志非若兄韶
难遇而虑谢晦之有异同况镇恶哉故并留诸将使互
卷五 第 36a 页 WYG1326-0796a.png
相牵制谓能同心以禦敌而使义真安受之固所愿也
即自相剪除如邓艾钟会之已事亦吾利也呜呼裕之
志憯矣曹氏司马氏之篡也无敢加刃于故君者而裕
忍为万世之首恶原其心亦谓丕炎之篡也其基厚年
盛强民无异望已则起匹夫垂暮而得之故不能无后
嗣之忧耳然裕之子孙转而相屠过于雠敌齐氏乘之
无少长歼焉自古亡国之子孙未有如裕之无遗类者
也夫夏殷之亡也失其位丧其躯者不过末孙之桀纣
卷五 第 36b 页 WYG1326-0796b.png
而已其位上公修礼乐而承世祀者如故也至于周则
降为小侯而封延于魏晋呜呼人心之陷溺久矣三王
奉天之道有天下而不与者虽语之而不能信也即欲
为子孙计智诈渐毒亦岂可以意逞哉
  于忠肃论
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易之道正或有过而中则无
之中非权不得而遭事之变则尤难明景泰中于忠肃
公不争易储为之解者曰公阴争之而不敢暴也或曰
卷五 第 37a 页 WYG1326-0796c.png
景泰有定国之功有天下者宜其子孙是皆未得公之
心也宋太宗挟传子之私而光美德昭不得良死季桓子
有疾命正常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
则肥也可桓子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
正常载以如朝曰夫子有遗言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
大夫而立之康子请退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方
景泰帝决志易储争者虽盈廷不足忌而公则其身之
所由以立也勋在社稷中外之人心系焉公有言则心
卷五 第 37b 页 WYG1326-0796d.png
孤而虑变矣帝之度量未必远过宋太宗而威权则十
百于康子是乃公之所心悸也南城高树之伐殆哉岌
岌乎而敢轻试哉鲁昭公之出也叔孙婼自祈死而不
诛其司马鬷戾先儒病焉不知婼之心亦犹是也春秋
时强家胁权而相灭者无国无之季氏之恶稔矣其不
动于恶以国制于已而昭公在外为不足忌耳若婼诛
鬷戾则季氏之虑变矣非独叔孙氏之忧吾恐圉人荦
卜齮之贼复兴而公衍公为不得复安于鲁也为叔孙
卷五 第 38a 页 WYG1326-0797a.png
计必力能诛季氏定昭公而后可加刃于鬷戾故不得
已而以死自明此叔孙之明于权也吾因正常而得于
公之义又因于公而得叔孙婼之心故并论之使遭变
而处中者有以权焉
 
 
  
卷五 第 38b 页 WYG1326-0797b.png
 
 
 
 
 
 
 
 望溪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