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326-07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望溪集卷四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
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卷四 第 1b 页 WYG1326-0765b.png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
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
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
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
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
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
卷四 第 2a 页 WYG1326-0766a.png
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
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
去无俟奸人搆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
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
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禦每有警辄数
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
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
卷四 第 2b 页 WYG1326-0766b.png
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
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
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
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高阳孙文正逸事
杜先生岕尝言归安茅止生习于高阳孙少师道公天
启二年以大学士经略蓟辽置酒别亲宾会者百人有客
中坐前席而言曰公之出始吾为国庆而今重有忧封
卷四 第 3a 页 WYG1326-0766c.png
疆社稷寄公一身公能堪备物自奉人莫之非如不能
虽毁身家责难逭况俭觳乎吾见客食皆凿而公独饭
粗饰小名以镇物非所以负天下之重也公揖而谢
先生诲我甚当然非敢以为名也好衣甘食吾为秀才
时固不厌自成进士释褐而归念此身已不为已有而
朝廷多故烽火日骇恐一旦肩事任非忍饥劳不能以
身率众自是不敢适口体强自勖厉以至于今十有九
年矣呜呼公之气折逆奄明周万事合智谋忠勇之士
卷四 第 3b 页 WYG1326-0766d.png
以尽其材用危困疮痍之卒以致其武唐宋名贤中犹
有伦比至于诚能动物所纠所斥退无怨言叛将远人
咸喻其志而革心无贰则自汉诸葛武侯而后规模气
象惟公有焉是乃克己省身忧民体国之实心自然而
忾乎天下者非躬豪杰之才而概乎有闻于圣人之道
孰能与于此然惟二三执政与中枢边境事同一体
人实不能容易曰信及豚鱼媢嫉之臣乃不若豚鱼之
可格可不惧哉
卷四 第 4a 页 WYG1326-0767a.png
  石斋黄公逸事
黄冈杜苍略先生客金陵习明季诸前辈遗事尝言崇
祯某年余中丞集生与谭友夏结社金陵适石斋黄公
来游与订交意颇洽黄公造次必于礼法诸公心向之
而苦其拘也思试之妓顾氏国色也聪慧通书史抚节
按歌见者莫不心醉一日大雨雪觞黄公于余氏园使
顾佐酒公意色无忤诸公更劝酬剧饮大醉送公卧特
室榻上枕衾茵各一使顾尽弛亵衣随键户诸公伺焉
卷四 第 4b 页 WYG1326-0767b.png
公惊起索衣不得因引衾自覆荐而命顾以茵卧茵厚且狭不可转乃使就寝顾遂昵近公公徐曰无用尔侧
身内向息数十转即酣寝漏下四鼓觉转面向外顾佯
寐无觉而以体傍公俄顷公酣寝如初诘旦顾出具言
其状且曰公等为名士赋诗饮酒是乐而已矣为圣为
佛成忠成孝终归黄公及明亡公絷于金陵在狱日诵
尚书周易数月貌加丰正命之前夕有老仆持针线向
公而泣曰是我侍主之终事也公曰吾正而毙是为考
卷四 第 5a 页 WYG1326-0767c.png
终汝何哀故人持酒肉与诀饮啖如平时酣寝达旦起
盥漱更衣谓仆某曰曩某以卷索书吾既许之言不可
旷也和墨伸纸作小楷次行书幅甚长乃以大字竟之
加印章始出就刑其卷藏金陵某家顾氏自接公时自怼无何归某官李自成破京师谓其夫能死我先就缢
夫不能用语在缙绅间一时以为美谈焉
  书孙文正传后
当明之将亡其事最颠者莫若杀袁崇焕与置公閒地
卷四 第 5b 页 WYG1326-0767d.png
然间谍之言当其时迹犹难辨也庄烈悯帝嗣位之二
年公自家起受命危难中复已失之畿甸定将倾之宗
社其才不世出而忧国忘身帝所亲见也及关门靖前
宁收屯营立军民始有固志而内蔽于奸佥缓饷愆期
以掣公之手足外则政权不一分操割裂以乱公之成
谋至大凌覆败按其末则失律丧师者邱禾嘉也循其
本则败谋速祸乃撤班军改成命主议之廷臣不明徵
罪之有无乃以无识者追咎筑城而听公引退废弃八
卷四 第 6a 页 WYG1326-0768a.png
年不咨一语卒使巷战力屈阖门就死此天下所叹息
痛恨不能为帝解者盖方是时周延儒温体仁已深结
帝知而得事柄矣二人皆忠贤馀党也自忠贤时已诬
公欲兴晋阳之甲而公之再用再罢以至于死实与二
人之秉国相始终延儒之独对体仁之密揭所以搆公
于冥昧之中者岂可测哉观公始至召对平台帝亲以
京城相属越日而出公于通则群邪之侧目于公而携
公于帝者其术盖多变矣公既死帝嗟悼命优恤当国
卷四 第 6b 页 WYG1326-0768b.png
者犹忌其义烈而多方以格之况生时惧公功成而位
居已上者乎而为所蔽壅者乃忧勤恭俭明察之君呜
呼此立政所以畏憸人也
  书卢象晋传后
宜兴卢豪然备录家传乞言于余余告之曰正史既具
外此皆赘言矣及观其祖象晋请效死边外而当轴者
始欲致罚卒摈绝之窃叹鄙夫之阶祸多端而媢疾其
尤烈者也不惟才德勋庸出已之上必不能容即未达
卷四 第 7a 页 WYG1326-0768c.png
之士少见锋颖即防其异日之难驯而预遏焉不惟国
之安危民之死生万世之诟厉绝不以概于心即情见
势屈而身罹祸殃亦有所不暇计也明之亡始于孙高
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死败沮高阳者惟知高阳不
退已不能为之下而不思高阳既退国家社稷之事已
不能支挤忠烈者惟知置之死地援绝身亡然后私议
可行而不思忠烈既亡中原土崩之势已莫能驭当是
时国事孔急凡求自试于师中者无不立应而独于象
卷四 第 7b 页 WYG1326-0768d.png
晋难之徒以忠烈之故耳呜呼方庄烈悯帝嗣位之初
首诛逆奄非不欲广求忠良破奸憸之结习而所委心
者则周延儒温体仁每摧抑忠良以曲庇之逮延儒诛
体仁罢国势已不可为矣而继起者复祖其故智嫉贤
庇党以覆邦家鄙夫之辙迹自古皆然无足深怪所可
惜者以聪明刚毅之君独蔽惑于媢疾之臣身死国亡
而不寤岂非天哉嗟乎不平其心者师尹也而家父以
究王讻传者推之曰辟则为天下僇有国者可不慎乎
卷四 第 8a 页 WYG1326-0769a.png
  明禹州兵备道李公城守死事状
崇祯十四年冬十有二月流贼寇禹州兵备道李公乘
云到官始二十四日按籍阅军伍半虚守禦具一无藉
知州事某请迎降公怒斥之曰此吾死所也召士民激
以大义共登陴贼死伤甚众城破公率众巷战犹手刃
十数人力屈被执方是时河南守令多望风降伏独禹
州士民殊死战贼入下令屠城公奋呼谓贼曰城守吾
事也吾令众守城不敢不守犹汝令众攻城不敢不攻
卷四 第 8b 页 WYG1326-0769b.png
民何罪独吾一身当任汝残杀耳贼意解收屠城令因欲屈公公愤骂不屈乃立公为质而聚射之徵死犹寸
磔焉公初至禹时徽王支属在禹者凡十七家公议徵
土人训练而资饷于宗藩知州事某持之宗藩莫应及
城破十七家无一脱者知州事某叩首乞哀于贼公
忽奋起以足跐其面曰汝负国剿民尚思向狗彘求活
耶贼既去士民收骸骨棺敛建祠私谥忠烈春秋时祀
与公同难者驻防千总张某吏目周某州人候选州同
卷四 第 9a 页 WYG1326-0769c.png
知余全生遥授训导赵日跻太学生侯九韶庠生周鸣
岐李仪化田种玉陈懋能皆配享公磔于州城外西南
隅大路旁槐树下其树至今存故老过之犹或为欷歔
流涕云公既殁八十年夏峰孙徵君曾孙用祯为州学
徵于禹人而属余为之状康熙六十年五月朔日望
溪方苞述
  书泾阳王佥事家传后
国之将兴其时非无奸憸阴贼之臣也政教方明而贤
卷四 第 9b 页 WYG1326-0769d.png
者持其枢柄则务自矫革以取所求或伏抑而不敢逞
国之将亡奸憸阴贼之臣必巧遘机会以当主心而贤
人君子少得事任常有物焉以败之若是者岂人之所
能为哉泾阳王佥事徵当明崇祯朝以边才由司理擢
按察司佥事监登莱军未阅月军变落职归田里甲申
三月闻怀宗悯帝殉社稷七日不食死公少时即慕诸
葛武侯演八阵图仿木牛流马制械器皆可试用其家
居见流贼猖獗倡筑鲁桥城以保泾原乡人赖之曩令
卷四 第 10a 页 WYG1326-0770a.png
监军登莱得期月之暇抚循士大夫则凶弁无从煽乱
而公之才实可显见矣乃方起遽踣持国论者不信罪
之有无而轻弃之此可为流涕者矣然公之功能犹未
著也孙高阳久镇边关功在社稷而废弃八年卒使城
破巷战阖门就死其所遇乃忧勤恭俭之君亲见其困
于逆阉又赖其力以收畿疆纾国难而终夺于奸憸岂
非天哉少师为诸生时即徒步历诸边以天下为己任
盖其始也不以事任之不属而弛其忧其终也不以事
卷四 第 10b 页 WYG1326-0770b.png
任之不属而让其死是则诸君子所自为正而不听命
于天者夫
  书潘允慎家传后
辛未九月二十一日日将暮检架上散佚见济宁诸生
潘允慎家传载其冲击流寇脱祖母死地奋身蹈火出
兄于燔薪匝屋长吁夜参半不能寐盖惟明之亡事与
古异君非有凉德也朝非有暴政也众非有离心也无
食无兵池湮城圮枭张之贼势如猛火而守令学官奋
卷四 第 11a 页 WYG1326-0770c.png
死守禦杀身残家而不悔者无地无之荐绅士民庙哭
巷战户号人厉并命于锋镝者无地无之其如允慎之
保身与亲泰然而无患者千百中无十一也盖至怀宗
悯帝嗣位而累世之忠良已尽于逆阉之斲丧矣其未
罹门户之祸如孙高阳卢义兴孙雁门诸公复危死于
奸佥之挤陷故自周延儒温体仁得君以后凡内服大
僚外秉节钺久安而无患者皆巧佞奸欺庸鄙忍心之
人也社稷之倾危生民之祸乱漠然不以关其虑而朋
卷四 第 11b 页 WYG1326-0770d.png
谋私计谄附权要惟恐失意于几微武夫则无小无大
皆痛心于文臣之节制言路之纷纠转以养贼胁上为
自安之计是以人主孤立于上蒸黎糜沸于下土崩鱼
烂一溃而不可收岂非天命遐终故多生亡国之材使
恣于民上而刚正忧勤恭俭之君亦阴夺其鉴使嗜奸
人之疾味以至于败国殒身而不寤与呜呼此又自古
亡国辙迹之一变也
  书熊氏家传后
卷四 第 12a 页 WYG1326-0771a.png
周官之法国有大事诸子帅国子而致于太子以守王
宫掌固颁守政于士庶子以帅众庶盖惟士明于义理
能为众庶之倡虽至危死而志不可夺也明之末造流
贼横发于中原延蔓海隅其以诸生捍卫乡里而破家
亡身残其支体者荒陬小邑必有数人焉盖不经乱亡
变故不知古圣人制法之心凡事皆然而兹尤其显见
者矣余游四方所至长老各有述而语在缙绅间者惟
睢州汤潜庵先生之母(流贼破睢州骂/贼贼怒攴解之)闽中郑侍郎重
卷四 第 12b 页 WYG1326-0771b.png
之父(父字华振闻变自山庄挈其妻入/城守禦城破登楼举火并自焚死)然郑父之义不
若汤母之远闻因是叹死者之义声又以子孙为显晦
然于视死如归之义则固无加损也自张献忠出没楚
蜀江西寇乱至
国初未已每有警城邑士民争窜山泽熊孔敷者新昌
诸生也城将陷独不肯避其子迎龙使家人以母出而
独身侍父俄而贼至孔敷端坐不起贼怒手刃之迎龙
以身蔽左额受刃目睛缀眶外仆地告哀不已乃免其
卷四 第 13a 页 WYG1326-0771c.png
父南丰梁质人作传以传其事其曾孙晖吉于余为道
义交以余衰病必欲其祖见于余文乃告之曰吾闻善
人必有后今子之志行端直是乃祖之义心孝德有以
开之也然书传所记祖若父之令名每赖后之人而章
彻子果能比迹于汤公则奕世以下犹将溯源于高曾
而有所兴起焉又何藉于余言既以语之因为书于传

  书曹太学传后
卷四 第 13b 页 WYG1326-0771d.png
歙县曹晋袁持其祖太学君家传索余文其传亡友王
昆绳所作也太学君以义侠著于乡而尤为荐绅所传
述者则其邑给事中方有度浮梁御史黄龙光忤逆奄
魏忠贤被逮君厚赂缇骑邀至家留一日为经纪家事
方逆奄之炽也在位诸贤既以身殉国而一时士君子
及闾阎之义民号呼感愤与诸贤相攀援而不避其祸
者大不异于东汉之末也当是时上之政刑虽颠而下
之礼俗可不谓盛矣哉盖一代之风教常视乎开国之
卷四 第 14a 页 WYG1326-0772a.png
君汉光武不敢以仕屈严光而明祖之归蔡子英于扩
廓也纵敌国之谋臣而不忍伤其义即是二者固足以
振一代之士气而使之不苟于自待矣然二君之能此
则有本焉光武微时尝从师受经而明祖所致诸儒实
承朱子之学所以启沃其心而使知风教之为重也素
矣是以经师之传莫盛于东汉而朱子之传注专行于
明其渐摩既深故及其衰也政乱于上而义明于下士
气之奋扬虽鈇钺鼎镬之威莫之能夺也呜呼所以致
卷四 第 14b 页 WYG1326-0772b.png
此者岂易言哉有国者之励其士民与有家者之化其
子姓一也晋袁之交余经患难而弥笃而其父右军急
兄弟之难有古烈士风吾见太学君之泽被于再世矣
其行谊之详则见于昆绳之文而无为更举也
  跋石斋黄公手札
公与宝应乔侍御手札十有四其十有二皆短札乃崇
祯十五年自戍所复召入都晨夕往复语也长言者二
时则引疾南还越中诸贤筑学舍留公讲问而侍御适
卷四 第 15a 页 WYG1326-0772c.png
为巡按一答其始至通问之书一将以使事反命而特
致之考公之事庄烈悯帝陈言对命无一不与帝心相
违二三执政祖魏忠贤故智力排异已公三进三逐廷
杖八十移狱镇抚司考掠者四一朝而脱囚籍则于政
事之得失君子小人之消长凡有见闻无不与同心者
思所以挽正及引身以退匿迹于嵁岩深谷之中而民
生之苦病吏治之烦苛军事之失图柄臣之误主身在
局外犹责其友以必言而冀君之一寤盖君子所性根
卷四 第 15b 页 WYG1326-0772d.png
于心而不能自已者如此呜呼庄烈悯帝嗣位于国势
倾危之日一时忠良虽触忤憎恶偶有感发未尝不幡
然易虑而亲之任之也然卒之如公如念台刘公志在
竭忠而穷于效忠之无路如孙文正如卢忠烈志在奋
死而扼于投死之非时皆由媢疾之臣相继而居腹
心之地其术百变能使东西易面人主自为转移而不
觉耳如而夫者不能放流乃与之朝夕深言于帷幄虽
当平世犹不能无生乱阶况屯难已成之后乎圣人系
卷四 第 16a 页 WYG1326-0773a.png
易谓难之解验在小人之退而于五发之位乎天位者
可不服念哉
  记百川先生遗言
先兄百川先生曰处士则有虚声乡邻亲戚则有私毁
誉若民之于上利害切身不谋而同故吏自一命以上
名不虚作人不可以好名相疑已不可怙过而谓民言
不当有合葬其父母及前母者以位次问先生曰神道
尚右而程朱所言皆尚左朱子葬其妻存东畔一位则
卷四 第 16b 页 WYG1326-0773b.png
尚左明矣若三柩同葬依古礼则父当中前母右继母
左如尊左则父当中而左右易位若父与前母既葬父
左则新祔者次于右父右则新祔者次于左又曰周礼
大司乐有享先妣之乐在享先祖之前故郑康成谓周
以后稷为祖而姜嫄无所配是以特立庙祭之谓之閟
宫斯干之诗曰似续妣祖笺曰妣先妣姜嫄也商颂亦
溯源于有娀皆诸侯不敢祖天子之义以是推之庶子
于生母当别葬韩魏公葬生母胡氏柩退嫡母尺许赵
卷四 第 17a 页 WYG1326-0773c.png
炳族葬图说引以为据非古也
  答问
兄子道永重修南郊汉前将军关公庙问曰自书传以
来至忠大勇英略盖世且卓见圣人之道而死于非命
者莫过于公与岳忠武故浩然之气长震动乎万世之
人心然公之庙无地无之而忠武之祠则连州比郡或
无一二又公之神常若充满遍布于宇宙而时见其精
爽其大者示威于战阵其小者凡有祷问其应如响而
卷四 第 17b 页 WYG1326-0773d.png
忠武无是也是有说与余应之曰自周衰战国诸君糜
烂其民至暴秦而生民之类几尽矣汉高祖出之于水
火之中治尚宽大有天下者垂四百年自武帝而外桓
灵以前虽有庸君患不及民民之思汉也深则激于公
之忠义者切又东汉之末士大夫多明于义理而重名
节故诸葛武侯遗书搜录而表章之者乃晋氏也其书
所谓贼即时君之祖宗以是观之则公遇难时魏吴之
士民群聚而祠之其君臣必见为当然故震动宇宙而
卷四 第 18a 页 WYG1326-0774a.png
结聚于人心者深固而光昭忠武为秦桧所戕身死而
桧之馀恨犹未解吏民畏桧之威直至桧死乃敢讼言
忠武之冤孝宗朝始得立祠于鄂而屡世相臣奸庸相
继多主和议偷安以保妻子大率与桧同心故忠武之
义气虽不没于人心而祠祀则寥寥焉此事势之自然
于二公无加损也夫神者依人而行举亿兆人之精神
皆专向于公则公之神自随地而监照之忠武即间有
祠祀未有祷禳祈报者则其神何由与之相应而有所
卷四 第 18b 页 WYG1326-0774b.png
徵验哉昔孔子梦见周公不闻尧舜文武并见于梦
则神明之感通由于生人精神之结聚明矣故凡祷
祈于公行污而所问之事非正者签辞多不应以其精
神不足以相感召也既以告道永因思此义亦宜存天
壤间乃笔之
  书王氏三烈女传后
三烈女传金坛王若霖志其世父之女二及族姊同时
死土贼倪文炳事也明将亡中原楚蜀已尽燬于流寇
卷四 第 19a 页 WYG1326-0774c.png
及悯皇帝殉社稷东南盗贼蜂起长老所传女子自投
于水火及骂贼而毙于锋刃者不可胜数女教之盛前
古所未有也盖自高皇帝定六宫之礼尽革前代昭仪
充华美人诸号而皆以德命帝室之女不得再适著于
令典而悯皇帝之殉社稷也后实先之礼教之所渐摩
志气之所感动盖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窃尝叹自古
乱亡之衅不过数端或以权奸或以女宠或以宦寺其
造乱者不过数人或竟得保其首领以殁而使天下忠
卷四 第 19b 页 WYG1326-0774d.png
臣义士孝子悌弟贞妇烈女无罪而并命于水火盗贼
之间且身死而名传者千百中无十一焉岂非造物之
不能无憾者哉虽然人之生也莫不有死其能顺性命
之理而死者是得全其所受于天者也若晋羊皇后之
富贵康宁虽愚夫竖子皆知为不幸则如三烈女者虽
谓之考终可也用此言之虽与三烈女之死同而泯灭
无闻者亦可以无恨而有或知之则不忍听其无传者
吾党之义也
卷四 第 20a 页 WYG1326-0775a.png
  书孝妇魏氏诗后
古者妇于舅姑服期先王称情以立文所以责其实也
妇之爱舅姑不若子之爱其父母天也苟致爱之实妇
常得子之半不失为孝妇古之时女教修明妇于舅姑
内诚则存乎其人而无敢显为悖者盖入室而盥馈以
明妇顺三月而后反马示不当于舅姑而遂逐也终其
身荣辱去留皆视其事舅姑之善否而夫之宜不宜不
与焉惟大为之坊此其所以犯者少也近世士大夫百
卷四 第 20b 页 WYG1326-0775b.png
行不怍而独以出妻为丑闾阎化之由是妇行放佚而
无所忌其于舅姑以貌相承而无勃溪之声者十室无
二三焉况责以诚孝与妇以类己者多而自證子以习
非者众而相安百行之衰人道之所以不立皆由于此
广昌何某妻魏氏刲肱求疗其姑几死其事虽人子为
之亦为过礼而非笃于爱者不能以天下妇顺之不修
非绝特之行不足以振之则魏氏之事岂可使无传与
抑吾观节孝之过中者自汉以降始有之三代之盛未
卷四 第 21a 页 WYG1326-0775c.png
之前闻也岂至性反不若后人之笃与盖道教明而人
皆知夫义之所止也后世人道衰薄天地之性有所壅
遏不流其郁而钟于一二人者往往发为绝特之行而
不必轨于中道然用以矫枉扶衰则固不可得而议也
魏氏之舅官京师士大夫多为诗歌以美之余因发此
义以质后之人
  书直𨽻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
往年或以烈妇荆氏行实视余其兄公张侍御天池所
卷四 第 21b 页 WYG1326-0775d.png
述也义烈动家人众视其雉经不敢曲止及见侍御叩
烈妇平生则其佐夫以养母也凡八年而家人不闻其
声诸嫂皆爱焉其死也嗣子灼幼孩号踊如不欲生呜
呼柔顺者妇人之正也而昔者圣人之系易也以阳刚
为女德之贤余尝见将死而信其妇之必身殉者曰妇
性刚既有成言矣余前知其戾忍而非刚也既而晚节
末路乃有不可道者盖刚者天德也天地之气蔼然而
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阴凡妇人之顺于舅姑
卷四 第 22a 页 WYG1326-0776a.png
宜于家人慈于子姓者皆阳明之发也故其变也激而
为义烈其勃溪于舅姑傲狠于娣娰残刻于仆婢者皆
阴慝之作也故其变也忍为邪恶而不惭夫坤阴之纯
也顺极而健涵焉故其象为马其用为永贞而象传揭
之曰大终余始入京师见宛平张氏女未嫁而死其夫
又其后则长白官尔佳氏饮药与夫同命闻之审者则
清涧白氏夫死夜自经有气起室中白如长虹与荆氏
而四矣妇之殉夫辞事多同故于白氏无纪焉兹以与
卷四 第 22b 页 WYG1326-0776b.png
侍御交具得荆氏之性行而因以悟圣人系易之由故
总所闻见而并论之以明彰女教且使为人夫者监此
以考妇德而无所蔽
  书万烈妇某氏事
烈妇某氏江东巨室婢也妻仆万某早寡守贞二十年
年四十馀会其主以事当与妻谪戍妻泣而谓烈妇曰
汝无子女单独一身能充解脱我俾幼稚有依吾子孙
当世祀汝且汝少长吾家主父年七十矣犹汝父也汝
卷四 第 23a 页 WYG1326-0776c.png
何嫌烈妇曰虽然非礼也固请既而曰吾之生赘也亦无不可但自当官充解后陆行必异车水行必异舟逆
旅必异室抵戍之日吾有以自处矣既行至中途其主
忽戏曰汝为吾妻官作之合矣而不同寝处可乎烈妇
曰吾以主为父父何所不得老妇人而忍出此言察其
主意不悛越日夜中自经死闻者莫不流涕皆曰烈妇
之志足悲矣而其初之义则未审焉其诸荀文若之俦
与方子曰操之心途之人皆知之文若为之谋主以固
卷四 第 23b 页 WYG1326-0776d.png
其操柄文若死而操之恶已成矣是犹共剽而终以不
取分为义也若烈妇之主身在缧绁垂死之年而忍为
大恶则岂烈妇所及料哉烈妇之行也早以死自处矣
不得已乃中道而洁其身盖自信其泥而不滓者也岂可使与文若同名而不辨哉
  为秦门高贞女举本
贞女吾师大理宛平公同产弟颐侯次女也许嫁
秦氏子文照舅姑前殁雍正五年春正月文照死贞女
卷四 第 24a 页 WYG1326-0777a.png
请衰绖归秦氏代夫承重事祖姑其父大骇招余陈礼
经以喻之志不移遂以二月朔归秦氏时年二十有二
其舅之侧室李氏感焉誓守节与贞女同卧起于今六
年矣大理兄弟三人惟季有子大理卒家散季又卒其
子流滞新乐及颐侯卒继室暨幼女贫不能自存贞女
父党无一人可倚而其夫之叔父子正持手而食养母
畜妻子旁及兄之侧室子妇力不能支余岁时过秦氏见贞女敝衣菜色或冬无棉而意色常和以安呜呼天
卷四 第 24b 页 WYG1326-0777b.png
属之情秉彝之性惟遘闵凶备危苦而后庶一见之如
贞女之守志李氏之慕义子正之窭艰而不弃其亲皆
人纪所赖以维系也恨余力不足以振之乃告于友朋
及大理之知旧姻亲各出其力为举本付里中士大夫
重然诺者主子贷为贞女衣裳线纩之费终则棺敛焉
传曰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若贞女其殆庶几无负于
所受者欤敬而恤之岂惟大理之亲旧生徒义不可以
苟止哉
卷四 第 25a 页 WYG1326-0777c.png
  书高密单生追述考妣遗事后
乾隆六年季春余以兄子之丧病不能兴单生作哲缄
致其所述考妣遗事起视之气结不能终篇念幼随先君子播迁隐闵先兄毖余曰此二亲之穷于命也而于
我与若之身心则大有造焉在昔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皆遭父子君臣兄弟之变而孔孟亦少孤盖惟遭变然
后可以见其极故使圣人身之以为万世之标准焉当
吾之世志行越众者三人睢州汤潜庵之母为流贼所
卷四 第 25b 页 WYG1326-0777d.png
膊关西李中孚之父糜烂于战场博野颜习斋父流亡
母改适匍匐万里始得父墓见异母之妹招魂而归盖
功利嗜欲薰铄流毒于人心者深且固矣非猛药恶石
不足以攻除故三君子以此各成其艰苦杰特之行生
之考妣羁穷不异于吾亲而皆早世则视余更酷矣生
无兄弟自今以往即速致要津赢资聚以为妻子之光
荣可矣欲鸡豚之逮亲可再得乎惟德惟义是谓显扬
然则生之所以自处于兹可早定矣君子之为学也深
卷四 第 26a 页 WYG1326-0778a.png
其功识犹患浅抗其志行犹患卑必能志七圣人之道
然后可继三君子之行毋若余之负所命于兄而混混
以没世也
  吕九仪妻夏氏
妇人居常而早寡者无死道也夫不以良死则义可死
而堂有舅姑室有子或已之父母笃老而无兄弟则其
死也虽当于义而伤于恩芜湖吕九仪死于仇其妻夏
氏将死之姑止之踰年仇抵死如法夏氏遂修旧业持
卷四 第 26b 页 WYG1326-0778b.png
门户于今二十年姑既殁二子受室而成家矣其始之
欲就死也义终则不愆于义亦不伤于恩故夏氏之生
也贤其死也
 
 
 
 
 望溪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