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1323-08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湛园集卷七
         翰林院编修姜宸英撰
 题辞
 书嵇叔夜传后
钟会言于司马昭曰嵇叔夜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
下但以康为虑耳叔夜性烈而才俊急远而思疏幽栖
养性似无足当天下之虑者然当时典午之势已成中
卷七 第 1b 页 WYG1323-0807b.png
外任事之人莫非其党独叔夜土木形骸不自藻饰而
人以为龙章凤姿昂然有不可羁束之气此司马之所
大惧也王莽先杀鲍宣而后西汉以亡曹操先杀孔文
举而后东汉以亡司马昭先杀嵇叔夜而后魏亡此三
人皆忠正豪迈瑰杰之士也故必三人去而后天下随
之会之诬康以通母邱俭则康之不附晋明矣或谓数
人虽在其如莽操懿之奸何不知数人之力虽不足以
止奸而有以慑奸人之魄而折其谋者气也猛虎在山藜
卷七 第 2a 页 WYG1323-0808a.png
藿为之不采况乎国之有贤者哉不然张禹孔光杨彪
何曾之徒彼固俨然处三公之位非不尊显也而奸人
者方颐指而气使之不啻若奴𨽻然其先靡耳阮籍受
司马之保护至为其劝进之文而康以疑被杀籍败坏
名教为礼法之士所深嫉而康终身无言行之失故嵇
阮并称而阮不及嵇远矣
  书儒林传后
申公辕固可谓之能明经学而不可谓之能守先王之
卷七 第 2b 页 WYG1323-0808b.png
道者申公前事楚王戊知其荒淫不法年已八十馀犹
应诏起帝已不悦其言犹受大中大夫职几不免于臧
绾之祸殆哉辕生不欲为黄老家言是矣随下刺彘何
其卑也万一帝不与利兵刺彘一不随手中生其不为
彘死乎使生此时以正辞折太后曰臣官博士太后以
礼使臣虽赴汤火其敢逃死若舆𨽻畜臣而命之鼓刀
以从宰夫之后是使臣废先王之道而弃其官守也臣
死不敢奉诏如此太后必愧而谢生帝亦必益重生汉
卷七 第 3a 页 WYG1323-0808c.png
兴几六七十年儒者与异端之教乍胜而乍诎讫于武
昭未知所定亦诸生之区区讲说无有以守死善道者
动之也
  书左雄察举议后
按古者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六德六行之外必益
之以六艺而族闾之师与党正书之州长考之及其在
学也则又有中年比年考校之法当此之时固无德行
之民而目不知书者矣故止于司马辨论可无事于语
卷七 第 3b 页 WYG1323-0808d.png
言文字之间也后世师儒之教不明虽行闻族党不学
墙面者往往而是以如是之人一旦举以临民授之以
政即欲不以文墨试之得乎盖自选举与学校不复相
为首尾而一切关防刻薄之事起虽明知法益烦弊益
生士风亦日益坏然其势顿有不得不极于此者魏黄
初中三辅议举孝廉不复限以试经司徒华歆忧其学
业从此而废至唐贞观时汴鄜诸州所举孝廉问以皇
王政术曾参并不能答宋太祖开宝九年濮州荐孝悌
卷七 第 4a 页 WYG1323-0809a.png
者二百七十人召问于讲武殿率不如诏犹称素能习
武试以骑射则颠仆失次太祖欲使𨽻兵籍皆号告求
免不试而举弊遂至此故后世无论贤良文学孝悌力
田诸科一概试之以文墨之事亦其势然也及其甚也
则巍科厚秩皆取决于方寸之纸而竟不复问其立身
之本末矣是其末流之弊愈失而愈远以至于无可如
何者也夫有志于斯世者其必复古族闾州党之法而
后可以行乡举里选之事欤
卷七 第 4b 页 WYG1323-0809b.png
  书郭元振传后
张燕公行状云太平公主窦怀贞潜结凶党谋废皇帝
睿宗犹豫不决诸相皆阿谀顺旨唯公庭争不受诏及
举兵诛怀贞等宫城大乱睿宗步肃章门观变诸相皆
窜外省公独登奉天门楼躬侍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
投于楼下公亲扶圣躬敦劝乃止此则闻变不去保全
圣躬为元振之功而其不从废立之诏尤其大节之不
可泯没者也本传仅云玄宗诛太平公主也睿宗御承
卷七 第 5a 页 WYG1323-0809c.png
天门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从宿中书省十
四日乃休不著其廷争不受诏之事失史家纪载体独
杜子美云定策神龙后宫中翕清廓俄顷辨尊亲指挥
存顾托群臣有惭色王室无削弱盖极著其翊戴之功
而后元振之盛业大节洗发无遗矣此所以谓之诗史
也旧注因神龙年号谓平韦庶人之乱元振亦有功其
间而史失之后之注杜者知其附会又谓太平安乐二
公主用事俱在神龙二年故曰神龙后不思神龙时相
卷七 第 5b 页 WYG1323-0809d.png
王犹未立此后中宗尚有景龙建元子美岂得追数其
始乱之时而遽以七年以后定策之功许之乎神龙当
为先天之误无足疑者
  书史记卫霍传后
汉良将卫霍论者多左霍而右卫余熟观太史公之传
所谓两人点次处则左卫也其于霍也多微辞矣传叙
卫战功摹写惟恐不尽至骠骑战功三次皆于天子诏
辞见之而太史公覈实一曰出陇西有功一曰捕首卤
卷七 第 6a 页 WYG1323-0810a.png
甚多一曰兵所斩捕功已多而已岂非以天子之诏特
据幕府所上功次其辞多铺张失实而天子方深信之
则姑存此以为传疑之案乎观大将军七出击匈奴斩
捕首卤才五万馀级而骠骑三出诏书三叙已不啻十
一万馀首级其虚伪可见此良史言外褒贬法也又曰
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
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
也又云少而侍中贵不省士此数言者骠骑之将略已
卷七 第 6b 页 WYG1323-0810b.png
尽于此矣
  书张耒邴吉论
张耒之责邴吉不荐驭吏为没人之善曰龚遂因王生
一言天子以为长者遂不敢以为已出曰此乃臣议曹
教臣夫遂之能归功于君其善微而不冒人之善其德
厚矣方天子让御史吉如曰臣与御史等耳臣之仆有
先白臣者臣是以知之此其为能岂独忧职思边而已
哉吉脱先帝于死能绝口不道必不贪一驭吏之功此
卷七 第 7a 页 WYG1323-0810c.png
不思之过也然耒之责吉亦可谓之不思矣按史此驭
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
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随驿骑至公车刺
取知寇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云云军情至重
至公车刺取大奸利事使闻于天子天子必震怒驭吏
重得罪而公车令属且以漏泄受法矣即吉亦岂得为
无罪耶况此驭吏无他能因生长边郡见持赤白囊驰
来者知其为发奔命书随探取之归报而已非谙熟边
卷七 第 7b 页 WYG1323-0810d.png
事者比何足以污宰相之口颊哉凡论古人物非深观
其终始本末不可轻为訾议况于其贤者如世所谓翻
案者尤不可也近见有小儒责狄梁公不当事周论至
深刻此人坐不读梁公传耳观梁公之处群小间忘身
直道屡陷死地活人无数而不知悔虽无最后一事不
害其为大贤也呜呼岂易言哉
  书王伦传后
向读楼公钥节悯神道碑载其奉使屡请用兵不顾身
卷七 第 8a 页 WYG1323-0811a.png
祸及逼之官而不屈从容南向稽首就死以为伦豪侠
不羁之士而能以名节晚盖者胡淡庵许惇之疏特力
攻和议不知其末后一著耳金史云伦被羁久困无聊
乃倡为和议求归至金遣还朱弁张邵洪皓强伦以平
州路转运已受命复辞曰此反覆之人也遂杀之赞曰
王伦纨裤之子市井为徒此岂必有耻专使不辱者耶
其言与碑辞正相反伦创和议于韩岳用兵之际使宋
主忘不共之雠而甘心为之称臣是诚不得为无罪楼
卷七 第 8b 页 WYG1323-0811b.png
公自言谨摭行状参以槐庭济美集中兴小历遗史王
铚父子御剑铭序挥麈录网罗旧闻以就此碑要非饰
辞以谀墓者三史作于元世其于抑扬南北之间多所
失实如伦未尝仕金传本不当入金史又不当附之叛
臣若世宗所言反覆之人又别有谓盖是时挞懒宗磐
宗隽三人合谋以河南陜西地与宋而伦依此三人以
定和议者也及三人以谋反被诛伦奉使适至金主责
问伦曰汝但知有元帅岂知有上国耶因独留伦不遣
卷七 第 9a 页 WYG1323-0811c.png
此正所谓反覆者也使臣因缘遘会以就国大计此其
常事史官据此以定褒贬何足以服伦之心耶传云伦
王旦弟王勉元孙按旦弟名旭非勉又衍一王字俱宜
刋正
  书吕氏春秋
作此者其墨之徒与者多引用墨者之言常以孔墨并
举其言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城阳君弟子徐弱止胜
死城阳君之难曰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胜曰不死求
卷七 第 9b 页 WYG1323-0811d.png
严师贤友良臣必不于墨者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
继其业也孟胜死弟子从之者百八十三人而终属钜
子于田襄子墨以不亡观此知墨氏师弟之间所以固
守其家学颇有似于后世讲学者之营立门户而道德
之为天下裂久矣墨氏之葬以薄为道余读其节丧安
死二篇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无不亡之国是无不
掘之墓也若亲睹骊山之事而言之者又荡兵篇古之
圣王有义兵而无偃兵因用兵丧国而愝其是犹因噎
卷七 第 10a 页 WYG1323-0812a.png
而废食因溺而废舟慎势篇观于上世封建众者其福
长其名彰至他所议论固多战国馀习然为书既富先
王之格言善制犹往往及焉而始皇行事无一不与之
相反诸儒之相驱而就坑以尽也亦其宜矣
  书春秋列国指掌图
税氏与权为春秋指掌图得国一百有七余间忆记览
所及随录之复得数国有疑似之当辨者如黄在汾州
为晋所灭非江黄之黄之近楚者按国策犀首伐黄过
卷七 第 10b 页 WYG1323-0812b.png
卫使人谓卫君曰黄城将下矣将移兵造大国之城下
犀首魏官则为晋所灭者此是也若史记所称黄帝末
孙陆终之子封于黄其后为楚灭者国在今罗山县西
十二里楚子革对灵王曰陈蔡不羹此四国者专足畏
也杜注两不羹郦元谓汝水东南流西不羹城南是不
羹有东西之称矣郦氏又任城县有诗亭即春秋诗国
按诗与邿同鲁以襄十二年取邿即其地俗讹邿为诗
耳隐二年经曰莒人入向杜预注向小国谯南龙亢县
卷七 第 11a 页 WYG1323-0812c.png
东南有向城又轵县西地名向上者亦曰向传所云苏
忿生之田及经曰盟向求成于郑此向则邑名也自有
封建以来其传世久远可考者尚众自昔楚始大而为
其并灭之国五十有三故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至秦
为郡县扫除尽矣然而江淮以南神明之裔沦在蛮夷
种类散处者以百数迨后山东兵起而闽粤王无诸东
海王摇等犹能起兵从诸侯共亡秦传国建号久之乃
绝古圣君贤相功德之食报岂不远哉故曰积厚者流
卷七 第 11b 页 WYG1323-0812d.png
光自然之势也
  书宋潜溪谢皋羽传后
谢皋羽传邓牧任士林皆有述邓钱塘人自言与翱最
善翱服其为文病且笃怀以诗曰谢豹花开桑叶齐戴
胜羽生药草肥九锁山人归未归然翱宋末义士而牧
传中无所述第曰繇役繁兴不堪迫辱委务出游过严
陵故旧馆焉其地与婺接故常往来两州间所居产薪
炭率岁暮载至杭易米自给又自言为翱死友然翱之
卷七 第 12a 页 WYG1323-0813a.png
没遗命惟托方韶卿凤吴子善思齐及方幼学方焘冯
桂芳翁登兄弟而牧亦未尝闻讣其葬也牧自誇于翱
为文尝自出于胸臆罕读古人著述此岂其真不读书
者哉又牧云翱于军伍中购得一子相与竭力生产任
传中不载采云无子翱之临没属及其无子当信岂前
已购得而后复失之耶任传词旨隐约以屈原比翱是
为得之吴思齐墓志亦可观宋因任吴本特加润色淋
漓尽态读之令人感叹不已盖遭胜国之后无所避讳
卷七 第 12b 页 WYG1323-0813b.png
而能然也国家破亡神器沦没有权位者不必徇而草
野失志之子有孤愤郁悒而不知其然者岂不由于其
性哉然不幸无传之者传之而失其志以此湮没于后
世者多矣愚观汉新莽之乱士至有伪失明见其子堕
井妻与人私而不顾者其坚苦如是末世好名滋甚凭
藉权势踵接侯王之门入则短后曼缨出则幅巾草服
摇笔著书忠义奋发流播远近迈迹巢许幸而其书不
传也不然又孰知盗蹠之与曾史哉
卷七 第 13a 页 WYG1323-0813c.png
  读孔子世家
太史公于孔子何为而世家哉余观其自序每一国则
必挈其事之至重者而著其所以作述之意如于晋则
曰嘉文公锡圭鬯作晋世家第九于越则曰嘉勾践灭
强吴以尊周室作越勾践世家第十一于郑曰嘉厉公
纳惠王于赵曰嘉鞅讨周乱于韩曰嘉厥辅晋匡周于
陈曰嘉威宣能拨浊世而尊周然后知其世家乎孔子
者同之于列国之诸侯也其同之诸侯奈何曰以其同
卷七 第 13b 页 WYG1323-0813d.png
尊周也迁序孔子曰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
乐崩追修经述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云云作孔
子世家第十七其意以诸侯之得世其家者以其知有
天子而能匡乱反正以天子之权归之于周者莫如孔
子之功最大故附孔子于世家者非尊孔子也推孔子
之心以明其始终为周之意曰春秋非孔则周道几乎
熄矣以孔子为尊周而尊周者诸侯之事也故上不得
比乎本纪而下亦不得夷为列传也或谓称世家为尊
卷七 第 14a 页 WYG1323-0814a.png
孔而两失者是未识迁之意者也
  困学纪题辞
世有真道学然后有真节义道学晦而节义微节义不
植则其于道学也亦伪而已矣黎眉先生归田后著困
学记自言余日间行事每至临寝必端心危坐仰天而
质之如是者十年才觉违心之事日渐减少又曰学道
须破名利关头若乃周孔其口商贾其心弋名于道德
之林渔利于仁义之域是则谓之佣贩圣贤负罪名教
卷七 第 14b 页 WYG1323-0814b.png
不小故自沧桑之馀绝迹遐荒至老不复见虽妻子不
知其所向世皆疑其仙去而其家亦诡曰有之然孰知
其为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之儒者欤余生也晚不及奉
先生几杖其季子自天读书安国禅院时相过从流涕
而道其先人则词音呜咽至性迸发其交于某也礼恭
而意弥笃然后知先生之学非徒以得正而毙耳而其
修之身以为子弟法者又如此其至也余尝读两晋南
北朝史叹其君臣之际侮慢猜忌无恩义可纪至士大
卷七 第 15a 页 WYG1323-0814c.png
夫家居孝友奇节叠书累见惊心动魄如宏农杨氏一
家实西汉万石所未及以此其时无故国而有世家辄
思仿古别录南北朝孝友一编贮于家塾乃先生所为
三十二卷者已犁然明备余又知先生之学其植基深
厚尤在于此而自天之能善继其先志者亦能知其本
之所在从身焉无失故也孝弟不立本实先拨而竞为
道学节义云者皆妄也人有言今有能世其家如史氏
所纪者余谓必自郭氏始矣
卷七 第 15b 页 WYG1323-0814d.png
  题传经堂集后
往余晤亮庵于武林胡氏之米山堂向疑其宿学辈行
去余远甚问之才长余数岁未及订交而别常耿耿胸
次也比于都中见其仲君明经次厚知亮庵里居闭关
几三十年无复当世意今年初夏次厚游太学亮庵偕
之来访其故人既至假馆僧庐倦卧不出于是公卿舆
马填塞街巷坐门问安喧鬨都下以至四方宦学名流
裙屐子弟怀刺到门皆愿得识面为快亮庵愈不自得
卷七 第 16a 页 WYG1323-0815a.png
急促装南返余与之语顷即执手言别则其耿耿比前
愈甚可知也临行出示余传经堂集连缀海内古文辞
数百篇所以称美卓氏之家学甚备余亦久谋归拟筑
室于湖上陈经而读之是时去亮庵居当不远数舍舣
舟水次造所谓传经堂者瞻谒三先生祠启其遗书从
亮庵决疑发滞其必有益于余闻
  题程子卷后
客岁淮南逆旅中偶读韩婴诗传至孔子遇道哭者甚
卷七 第 16b 页 WYG1323-0815b.png
哀而自言其始所以宦学而失养之故以至悔而立稿
也而是时孔子弟子之请归养者十有三人余既以前
年拜违其亲奔走于江之南北是日有感遂决南归之
志既抵吴门程君爚来手一卷形纵纵而过余余既喜
交程君视其所携皆曩所求于海内之贤者所为其母
徐孺人传志者也而程君之所自伤其贫贱不得养者
则并见之于言焉时余归志甚锐君则为余买舟葑门
之外共邀至家拜其尊君于堂与其仲父杓石咸儒雅
卷七 第 17a 页 WYG1323-0815c.png
蕴籍衣冠状貌质朴类古人风留数日始去去而复牵
留之视其家之僮仆鸡犬皆依依有向客状若不忍其
遽别者其好客出于天性可敬也今天下文士大率皆
以家自累耳虽其间意气自喜欲以广致天下豪杰而
夺于室中之反唇交谪者有之则其行之不成又非必
尽出于懈弛而后然今程君家产才不及中人自其母
在时固已父子力学声藉甚诸公间及其殁也庭除楚
楚果蔬之行列巾履之位置无不整洁可喜男诵女织
卷七 第 17b 页 WYG1323-0815d.png
之声灯火交出林落客之登其堂者鲜不为流连忘反
乐其父子之贤而相忘于贫贱之累而又思其所以致
此者则益悽然相对不乐盖程君之言曰吾父子何自
而能然吾家之所以得与君燕饮于此者皆母之遗也
虽其父之言亦如此若孺人者可不谓之贤矣哉欲知
孺人之行于其夫与子可以得之余既有感于中又不
忍爚请因书所见者归之
  归太仆未刻藁题辞
卷七 第 18a 页 WYG1323-0816a.png
太仆未刻藁其曾孙庄元恭所辑外吏牍申详文
移诸杂文字当另存其家不足录除此共得八十
三篇太仆集一刻于昆山门人一刻于常熟蒋氏然余
从元恭借观其未刻诸篇多随俗应酬造次之作故
可存者尤少余辄为点定芟其芜蔓殆十之七焉当
明之有天下二百七十馀年作者林立惟太仆之文
为能独溯太史公以来得其风神而合之唐宋诸
家体格粹然一出于正可谓豪杰之士矣惜其晚始
卷七 第 18b 页 WYG1323-0816b.png
得第为当时盛名者所摧压而其所为碑铭序赞之类
多不出鹿城数百里之间外家戚党田夫饷妇并见叠
出以与夫名臣硕儒争名于翰墨之下抑末矣此归安
茅氏所谓入富人之家而所见唯陶埴菽粟者岂其才
之不逮乎余之及此盖以叹夫士之好古而不遇者也
  求志轩集题辞
韩退之为毛颖传时人传笑以为怪独柳子厚深善之
以为弛焉而不为虐息焉游焉而不为纵然此犹浅之
卷七 第 19a 页 WYG1323-0816c.png
乎知韩也凡古人文字不轻下笔虽一时游戏滑稽之
文其中必有含讽讥切关于比兴惟其称物小而寓意
大属辞近而取旨远故足传也读钱子文若诸词赋可
得其概矣文若为吾里耆宿隐居山中著书满屋然不
自表襮吾头白归里始一识其面邑子浮薄党相揶揄
或未聆其姓氏无足怪矣其诗于洸洋恣肆中不没其
家数皆所谓不轻下笔者也
  题蒋君长短句
卷七 第 19b 页 WYG1323-0816d.png
记壬戌灯夕与阳羡陈其年梁溪严荪友顾华峰嘉禾
朱锡鬯松陵吴汉槎数君同饮花间草堂中席主人指
纱灯图绘古迹请各赋临江仙一阕余与汉槎赋裁半
主人摘某字于声未谐某句调未合余谓汉槎曰此事
终非吾胜场盍姑听客之所为乎汉槎亦笑起而阁笔
然数君之于词亦有不同梁溪圆美清淡以北宋为宗
陈则滥觞于稼轩朱则煎洗于白石譬之韶夏异奏同
归悦耳一时词学之盛度越前古矣七八年来数君者
卷七 第 20a 页 WYG1323-0817a.png
存殁殊路南北方散处久矣夫余之不托于音也顷得
蒋君度臣此卷按拍而歌之酒酣以往慷当以慨盖蒋
君才豪而气雄抒写胸臆时时快所欲吐至其含宫咀
商所冷然会心以自适于数君之外者亦复与作者之
意何异宜余之既老且衰而复为之阁笔于此也家季
孝俞为余言度臣多读书诗歌古文辞累数百篇每落
纸云涌川恣诡变百出行为余尽发其藏则余之惊怖
思阁笔于蒋君者何时已耶
卷七 第 20b 页 WYG1323-0817b.png
  碧山堂元夕斗酒诗跋后
丁卯元夕今总宪徐公碧山堂之宴出所储酒三十种
饮客命客为斗酒诗明日相继以诗来者若干人而前
总宪公先得绝句三十首手书小帧示某某谨受而读
之其体物精切寄托深远至于声调之谐美按之皆可
歌也是夕某预末坐所尝酒虽殊方异制大抵南北香
味自相类尝考汉书以上尊酒赐侍臣注糯米为上尊
稷为中尊粟为下尊糯者今酒之南也而稷与粟者今
卷七 第 21a 页 WYG1323-0817c.png
酒之北也师古非之谓酒当以醇醨分上中下名非以
米也且稷粟同物不可为二然酒性得糯乃益醇月令
仲冬命大酋秫稻必齐而不及黍稷则古人之重稻可
知注所谓粟当是梁之误耳时座中皆南人多右南而
左北公自序曰昔人称北酒南茶北亦未可少也此言
虽为酒调人然以三十种者较之实未易定其优劣矣
自古谱酒者王无功焦革而下数十家至宋张能臣之
记酒名元宋伯仁之为酒小史徵类以百数然鲜能遍
卷七 第 21b 页 WYG1323-0817d.png
致之以娱客者是席所列自内造法酝及坊务曲材远
而闽海粤峤暹罗琉球荷兰花实之酿蜡封藤繘梯航
而至者皆得品量于一堂之上亦云盛矣使咏歌之弗
称则孰知夫今日者天下一家而辇下士大夫得乘其
位暇流连觞咏以相赏于花晨月夕之为可也某属病
未能追和故合公诗为一卷以序而归之
  题冯节母卷
秦始皇上会稽山刻石其文有曰饰省宣义有子而嫁
卷七 第 22a 页 WYG1323-0818a.png
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
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一与
之齐终身不改者妇道也然改嫁之法礼制许之而秦
独名之为倍死丁宁其意于刻石之文者岂周末教衰
其风尤炽而越俗犹未免欤然彼以帝王之尊而母子
之间多所不幸夫亦有所感激云尔也若今山阴平母
冯太孺人随夫沿牒携亲归里嫠面毁服辛苦以待其
子之成立如是者岂不旷世而一见者哉子远幸得为
卷七 第 22b 页 WYG1323-0818b.png
节妇子不以乌头绰楔为母光宠而遍求贤人君子之
文词记述以当怀清之台使采风者录之越绝一隅媲
美江汉矣其母子之间皆可敬也
  题南齐华孝子小像后
孝子讳宝父豪晋义熙末戍长安时孝子年八岁临别
谓曰须我还当为汝上头既长安陷孝子七十不婚冠
有问者辄号恸弥日按史刘裕以义熙十三年秋八月
至潼关命王镇恶大破姚丕军遂入长安其年十二月
卷七 第 23a 页 WYG1323-0818c.png
裕将东还三秦父老留之不得以弱子义真都督雍凉
秦州军事留镇之豪戍长安当以此时既而沈田子以
掩杀王镇恶伏诛长史王修被谗死群情解体夏王勃
勃遂进据咸阳走义真积人头为京观号髑髅台此十
四年十一月事也豪岂以此时陷没而不得还也从此
中原分裂生灵涂炭于战争又百馀年然后合而为一
其遗祸烈矣刘裕之罪可胜诛乎而孝子之所痛者特
其父也夫自古篡窃之臣若王莽懿操父子俱未尝亲
卷七 第 23b 页 WYG1323-0818d.png
杀其故主也至陵零贼杀自后禅授之际习以为常裕
之子孙亦尝身罗其毒而君臣之道苦矣独孝子终身
思父不婚冠此其所关于人伦甚大盖与晋徵士同人
类之所以不灭顾失之上而得之于下岂不尤可贵重
欤南齐时同郡有薛天生刘怀胤兄弟皆以孝行旌然
余独以孝子之所遇有足感者故疏其事于像左且系
之以诗
平朔门前万马回长安欢声动疾雷羌酋反接渡江来
卷七 第 24a 页 WYG1323-0819a.png
南朝太尉作事乖心图九锡苦欲回十三儿子何为哉
两雄攫挐斗不开忠臣断颈起祸胚赫连溃师山崩摧
参军马背驮婴孩草间求活真驽才人头作山高崔嵬
三军同时横暴腮伤心极望髑髅台髑髅台上悠悠魂
七十无家难具论一朝旌旂忽南卷百年星日当昼昏
小人忆父心烦冤父老哭君声暗吞白头举事何纷纭
冲年陵畔啼夜鹃君亲大义死不泯赫哉孝子谁等伦
东篱之外五柳门宋齐转眼俱埃尘忠孝历劫无沈沦
卷七 第 24b 页 WYG1323-0819b.png
君不见此图惝恍正气存
  题汪烈女传后
女子已字未行奔夫之丧而誓以死守或身殉之者归
氏震川尝驳其非正以为廉耻之道存焉耳其立论最
精然女之未嫁犹男子之未仕也古若薛方逢萌之于
新莽费贻任永冯信之于公孙述谢翱方凤诸人之于
宋元之际皆未尝委贽为吏卒之死不屈后人皆传之
独行未闻以为非也而公卿大僚俛首乞怜于异姓之
卷七 第 25a 页 WYG1323-0819c.png
廷者百世而下犹将指其名而唾之其为人贤不肖何
如也孔子思狂者过之彼虽蹈义之过苟可以风世而
善俗斯取之已矣春秋于宋共姬备书其卒葬示予也
君子曰伯姬女而不妇女而不妇过也犹为春秋所予
然则未同牢而殉之死是妇而不女也妇而不女与女
而不妇皆过也有不皆见予于孔子者乎婺源汪生敔
侄女宫兰许字同邑江某闻江讣求不得临不得伺其
母归宁仓皇自沈于河生以其事遍白于在京士大夫
卷七 第 25b 页 WYG1323-0819d.png
论者犹龂龂未定也余特折衷归氏之言正也余之言
权于义而亦归于正也呜呼死生亦大矣而淟颜忍耻
以游于世者何多乎然则吾之说其终不可废乎其亦
有不得已者乎
 说
  程处士篆刻说
新安程先生穆倩善识古文奇字其所篆刻人争购之
或守之历年不可得及其得意为之赠人无德色非之
卷七 第 26a 页 WYG1323-0820a.png
者曰凡物之可贵者以适时而已今为篆刻舍秦汉而
必曰三代钟鼎之文此固为好奇而已于用奚当余谓
此言过也夫自有书契以来文字代变于是有仓颉之
书有史籀之书有斯高程邈之书变而至于今之行草
书极矣如欲趋时者则今之真行草书为已足斯高之
书且在所不取而况乎商周钟鼎虫鱼诘屈之文宜其
无所用于世也然余考之周宣王时史籀始著大篆十
五篇后秦李斯作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母敬博学篇
卷七 第 26b 页 WYG1323-0820b.png
皆取之籀篆文省改之以为符印幡信题署之用则秦
汉所用篆书颇与周不异而史籀之书或与古同与古
异其体制亦不一也是则钟鼎之书秦汉之时兼用之施
于符印明矣大略今人耳目当略使近古昔有人欲尽
削褚大所补史记者王元美曰汉人言所存于今几何
而忍去之乎余当叹息此言故尝为之说曰古文之用
协韵诗歌行之入乐府五言近体之入选体言草书之
兼章草真书之间出八分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型然今
卷七 第 27a 页 WYG1323-0820c.png
世破觚为圜日久而忽睹此书于俗学流便之中无怪
乎惑之者众也先生为诗光怪溢出似与书争奇其为
人朴貌厚衷年既老矣须眉皓素醉后澜翻纵论西京
天宝间遗事多人所不闻余谓天留此人于今日使后
生末学犹得习其丰采而想见前世先生长者之遗其
可重不独在书也
  菊隐说
草木之族唯菊种至多治之者有护芽分种接干去蠹
卷七 第 27b 页 WYG1323-0820d.png
防风避雨之法积劳终岁而取玩于一时故艺之比他
种犹难按本草菊黄者味甘世称陶公好菊亦其味甘
丛生于篱落间者耳然余闻之种菊者曰凡埘菊不独
其花时可喜虽其萌芽藏荄凝露受霜随时按候而验
其消息亦莫不有天地自然之生趣由其嗜好专一则
虽用力之烦且久而亦不知其疲也有隐君子陆君翼
王少事举子业中遭感愤废辍穷研于六经无虚日夜
各成疏义十馀卷其自号菊隐余视其庭中无一菊者
卷七 第 28a 页 WYG1323-0821a.png
窃疑其所称非实抑思菊之为性掩葩于艳阳之日挺
节于严霜之候是屈子之所欲餐而陶公之所尝采者
也今以君之慕乎古也耽其精英撷其茂实至于穷历
年岁尘视轩冕窅然若不知天地之为大而万物之为
众以视乎种菊者之专一其所好而不移也则君之所
自寓舍是其奚取焉
  钱黄两家合葬说
无锡黄君子某聘钱氏女未婚男女皆没两家父母谋
卷七 第 28b 页 WYG1323-0821b.png
而合葬焉邑人士与四方之客游于两家者为诗以咏
歌其事而请余为之说余按礼男子年十九死犹谓之
上殇不得立后而祀之终其父母之世女子既嫁未三
月庙见而卒则归葬于其父母之党袝亦如之未婚而
没礼文不载盖不必载也周礼媒氏禁迁葬者与嫁殇
者迁葬以死而求妇嫁殇以死而求夫皆非礼之正是
以禁之以其未成乎夫妇之道也唯魏武帝爱子仓舒
明帝爱女淑卒皆取他姓子女死者为之合葬史讥其
卷七 第 29a 页 WYG1323-0821c.png
违情背典至唐家人礼始有冥婚之制此君子所不道
也今既合葬必当袝庙夫妇袝庙必当立后使果为此
此与曹氏之蔑弃典礼何异两家父兄皆守道君子宜
安所出或谓礼缘人情情生于人之所不自已今两家
各哀其所生至不惜越礼而为之其友又思助其哀而
作为歌诗以相慰勉见睦姻之意皆本于其所不自已
者也传曰礼失求之野噫其野也其诸亡乎礼者之礼

卷七 第 29b 页 WYG1323-0821d.png
  友说赠计子甫草
古者士有诤友荀卿曰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友者
所以济师之道之所不及也中庸论达道五顾言朋友
不及师弟盖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人生之于四者固有
难言者矣夫师者其为分甚尊而其为势则甚疏言人
之所难言者甚尊之与甚疏皆有所不可者也然则孰
为其绸缪之使无失弥缝之使无间耶此朋友之事也
古之取友有以势利相胶漆者有取其缓急相赒恤者
卷七 第 30a 页 WYG1323-0822a.png
有誓生死患难不相背负者势利之交无论已缓急相
赒恤生死患难不背负此谓意气之感激则有之差异
于世之面妪煦而背[言*翕]訾者耳以语于道义之交未也
古道义之交以赠言不以财贿以性命不以然诺以过
相规箴不以名相标榜众之所贱吾贵焉不以形迹嫌
也众之所弃吾取焉不以独行疑也要之期攀依以同
至于道斯已矣夫攀依以同至于道者非吾友其谁望
耶昔者仲尼没而七十子之徒自以其闻于师者相友
卷七 第 30b 页 WYG1323-0822b.png
教曾子数子夏三失卜子投杖谢过子贡乘轩而过原
宪闻贫病之讥则逡巡失色以退若论语戴记家语中
所杂载弟子辨难语大抵皆足以发明圣人徵言大义
至今学者人知尊君亲上以不至蔑礼犯分毁诗书灭
仁义彝伦不至尽斁清议不至尽泯者此虽圣人之教
以然亦其徒相与提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师之道得
友而益彰信矣今世小生俗学甫离褓姆违其父兄之
教则以奔逐声势为交游以背公向私为任使以一唱
卷七 第 31a 页 WYG1323-0822c.png
百和无所可否为同志合道指道学为迂阔薄廉洁为
无用士苟习是数者世俗皆谓之曰能而自君子观之
乃所谓市道交也市交之日闻古道之不作则业孰与
进德孰与讲业无与进则邪者比德无与讲则过益积
卤莽于君父之间恣睢于礼法之外然且率天下而争
骛于是则人类几何其不尽灭矣仆藏此意久顾无足
发者计子甫草善为文与仆交最厚其远出乎流俗而
不底乎道义不止也今天下无不籍籍计子名乃不以
卷七 第 31b 页 WYG1323-0822d.png
仆之拙讷颠蹶为可鄙而特以为今之人无志于古人
者能志于古人者必其能为古人之文者也故每一文
成则必俯以示仆仆时有所指擿疵类辄喜发于颊即
力称善无所短长则必愠曰是得毋徇我乎夫文章小
技易为也计子之于文可谓成矣然犹不敢自是惟不
得闻其失是惧况事固有大于此者其肯以苟且从事
乎吾知计子之取于友者为异乎今之所取于友者矣
虽然计子则何有于是焉夫惟君之自视也重故其望
卷七 第 32a 页 WYG1323-0823a.png
于友也益切其望于友也切则其施于人也有勿然者
乎若仆固所谓庸众驽散而文与行之无足采者也辱
君之交冀以有成君盍以其自为之馀为仆谋所以勉
进于道者作友说以赠
 书
  与子侄论读书
读书不须务多但严立课程勿使作辍则日累月积所
蓄自富且可不致遗忘欧阳公言孝经论语孟子易尚
卷七 第 32b 页 WYG1323-0823b.png
书诗礼周礼春秋左传准以中人之资日读三百字不
过四年半可毕稍钝者减中人之半亦九年可必今计
九年可毕则日读百五十字也东方朔上书自称年十
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
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陈之具钲鼓之教亦诵
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此时朔年正
二十二自十六学诗书至十八而毕又自十九学兵法
至二十一而毕皆作三年课程三年诵二十二万言每
卷七 第 33a 页 WYG1323-0823c.png
年正得七万三千三百馀言以一年三百六十日成数
算之则一日所诵才得二百零三言耳盖中人稍下之
课也夏侯氏东方先生像赞经目而诵于口过耳而诸
于心其敏给如此今其所自誇大不过中人稍下之课
可见古人读书不苟非独恐其务多易忘大抵古人读
一书必思得此一书之用至于终身守之不失如此虽
欲多不得也
 赞
卷七 第 33b 页 WYG1323-0823d.png
  石斋黄公墨写魁星赞
英年十五酷爱文公既得黄子(公官/稿)想见其人公没而
升灵为星辰为世枢杓以建冬春为文玑衡轻重唯均
洒墨染纸自图其真平原之书忠义轮囷瞻仰生敬于
斯亦云谁其将者水部左君厥兆文明奕世其珍
  汉寿亭侯关公遗像赞(并序/)
公之忠义著于当时而神灵显于后世其祠在当阳者
始于陈光大中唐贞元十八年荆南重修玉泉寺遗庙
卷七 第 34a 页 WYG1323-0824a.png
董侹记之相传为其寺伽篮则因缘智者大师传而元
虞集广铸禅师塔铭所为述其事者也其在解州者为
宋大中祥符时建然此二庙特其生没之地犹未及他
处也自宋南渡及元而赐号称王庙祀益盛明嘉靖间
贼徐海就擒著有灵异督师明立庙常州唐顺之记谓
侯庙盛于北而江南诸郡立庙自此始然则当嘉靖前
大江以南尚未有祀公者矣今闻东南日本琉球诸国
西北口外无不转相崇奉极土木之丽而其像设之雕
卷七 第 34b 页 WYG1323-0824b.png
塑图绘如世俗所传脩髯而美视者瀰满两戒如出一
手含识之伦上自王公大人至闾巷士女强犷之将哮
狠之贼无不绌其尊严戢其凶暴而瞻礼之恐后是其
震悚乎人心者岂其灵爽有以独异乎人哉亦其生时
忠义讨曹则功不终吞吴则志未遂愤懑偪塞之气旁
触横牴发泄无所故久而后大溢于时而人不知其所
以然也然予谓自古之善状公者终莫如诸葛武侯侯
之言曰未如髯之超轶绝群盖并其形神肖之矣此画
卷七 第 35a 页 WYG1323-0824c.png
不知于当时何如历考记传所载于公之威神度十已
得八九因为赞曰
操鬼也其臣魅魑孙为丛社纚维之赫赫刘宗张炎
威公斮獝狂轩委蛇人不鬼防殄其师曹孙澌灭无留
遗公之精灵星日垂凡百惭鬼公所治有臣不忠子孝
亏瞻此俯伏其赧而
  方先生像赞
古设贤良孝秀之科行修于身旌帛是加不闻有士厄
卷七 第 35b 页 WYG1323-0824d.png
穷而嗟其后不然变为浮誇锱铢程能谁辨镆铘所以
先生终老于家有美先生秩秩其德忠谏遗裔慈湖正
脉服劳侍养带不弛夕日短之惧谊同令伯峨冠裒衣
经人两师设席延明作我门楣念我先子实唯都讲沐
道薰德溯流绝港曾不去口而师云云一经家传弗悖
所闻孰绍箕裘徵吾斯文垂之琬琰公有令孙
 赋
  帝城积雪赋
卷七 第 36a 页 WYG1323-0825a.png
凛凛严冬星回次穷泉凝碧涧冱结丹枫乘坎布德润
物施功亦集维霰有来自空时则阳乌敛彩曜娥隐晖
屯阴叠岭连氛重闱始悠悠而飏飏旋屑屑而霏霏资
清于太虚之表储洁于重阴之涯听之无声望之有仪
览之无迹挹之有辉包括宇宙布濩王畿尔其为态也
屡迁其为质也多妍若夫纤条绝响万籁澄寂彻宇无
尘连天一色瀌瀌徐逝绵绵交积若将散而复整乍欲
分而还结方舞蝶兮更轻拟飞絮兮尤密南阳之铅泽
卷七 第 36b 页 WYG1323-0825b.png
辞鲜西昆之玉枝惭洁至夫朔风鼓厉转腾增势合沓
彯撇杂糅胶戾状似三军之行士马俶扰而腾装又似
缯缴之缠羽毛飑纷而蔽地动银铺与玉珰拂文㮰及
彤砌启建阳而犹寒墐北户而增悸尔乃幂通谷捎林
莽栖鸟静号兽聚九市迷场三条惑路填坎坷于危途
息尘埃于窘步绮寮都护之堂青槐丞相之府吹箫帝
子之楼挟弹王孙之坞莫不缘檐入隙掩映阶庑炙笙
簧兮会嘉宾羽觞陈兮日欲暮西山峨峨列树骈罗呈
卷七 第 37a 页 WYG1323-0825c.png
缟分巘结素同柯岩封而翠屏时掩瀑冻而匹练长拖
恍惚兮失脩眉之远黛艳朗兮生极目之微波俯瞰上
林遥亘长乐万户千门飘飘争薄云雀踶甍而却依蟠
螭承楣而瑟缩金仙炫晃于层楹玉女掩嫭于重桷簌
簌寒威河冰去来卢龙旧垒骏马荒台望紫塞兮何处
郁黄金兮未开萧条兮处士之扉彳亍兮先生之屦漏
正长兮天漫漫途已穷兮徒延伫于是
天子御重茵之座袭翠凤之裘诏公卿及庶尹咨万方
卷七 第 37b 页 WYG1323-0825d.png
于九州延隐逸烛岩幽皇仁浃沛泽流从猎者挟纩负
薪者忘忧炊家家而相接穫年年而有秋姑射之仙人
自下洛邑之河伯同游命太史而纪瑞属从臣而赋诗
瑞自同云之庆诗仍白雪之辞辞曰筵桂椒兮白玉盘
歌愔愔兮清夜阑恭承嘉祉兮不敢忘念吾人兮衣裳
单歌既阕群臣出开端门事朝日
  玉河春柳赋
望京邑之翼翼纵缓步于郊坰和风宛其入怀林鸟嘤
卷七 第 38a 页 WYG1323-0826a.png
其相鸣尔乃春日迟迟春路逶迤流泉曲折列树参差
则有上苑移根灞桥迁植行行临水枝枝踠地蔽北陆
而成关种西门而映肆腾氛雾而霏微幂平皋而薆薱
千株万株婀娜纷敷或交绮陌或傍金渠故夫玉河之
为水也宛宛澶澶来自西山潴而为湖汇而为渊踰乎
高梁之曲入乎芙蓉之园森漫蓬池经乎上兰弥望直
视郁乎芊芊何地无柳何柳不妍镜清流而黛浓如洗
倚列雉而腰细堪怜于时条风始扇日和景良草抽书
卷七 第 38b 页 WYG1323-0826b.png
带鸟弄笙簧柔稊乍吐弱蔓初扬招要舞态演漾波光
竦纤躯而不定曳翠带之何长若矜妆以竞冶间桃李
之纷芳驰青烟于平乐递馀暖于昭阳曹子建曾攀折
而不忍桓元子虽对之而奚伤若其连逵积素荏苒百
五裁阁轻阴微停细雨林立兮姑射之仙人襹褷兮甘
泉之玉树缅芳姿兮濯濯宛深情兮缕缕黄莺啼兮湿
不飞羌管吹兮悲自语于是金张戚里赵李豪家佩舒
连萼绶带桃花俱将皓腕并按红芽飞盖于青门之侧
卷七 第 39a 页 WYG1323-0826c.png
张帷于绿水之涯枝低系马岸曲停车絮堕结而犹起
影移尊而尚遮亦有西京大夫南国上士仙鹢同游斑
骓并辔问先生而得庐访隐沦而过市玩丝阴之不已
俯带影于遥浔花轻似笑叶动如吟共怜碧玉并字青
琴展慇勤于遐瞩恐幽思之难任至若王命夙临指车
万里贫士失职孤蓬自起祖帐东门唯吾与子眺碣石
之遗宫歌萧萧于易水凄其夕照怊怅东风折一枝兮
岐路结相思兮万重况乎岩栖涧筑河阳杜曲当衢琐
卷七 第 39b 页 WYG1323-0826d.png
第连房珠箔莫不爱此妍华树之芳陆拂尘于宛转之
桥送客于逍遥之谷羲驭曈昽春明汉宫斜铺网缀半
入帘栊罗衫染薄玉簟飘重衬衣尘软藉草泥融分标
射叶别队追风灵和则想风流于张绪长杨则研子墨
于扬雄时则有萍踪远客来游上国风翮经摧霜蹄屡
蹴刺灭于怀经荒于腹抚剑无侣驾言出郭对开元之
一株抚上林之三眠攀条执枝久而泫然张平子以四
愁成赋梁伯鸾则五噫名篇盖有怀者物易感失志者
卷七 第 40a 页 WYG1323-0827a.png
袂易沾自古羁旅坎壈之子亦孰不叹依依于今昔而
怆摇落于江潭
 文
  数贼文
主静先生夜读书既倦退而就寝残烬灭群动阒抚枕
辗转交动胸臆其始也若槛泉之伏流泌泌瀄瀄其既
也如游丝之袅空不可断绝忽焉奔肆万马腾籍怔营
怦悸偾乱血脉胁不得安睫不能闭屈起俛听频移漏
卷七 第 40b 页 WYG1323-0827b.png
刻然后瞿然惊觉收照屏息徐而迹之乃得一贼是贼
也非处窔奥不穴墉垣其来无影其去无端善司者莫
窥其踪迹善推者莫测其机关潜入牢藏灵府是蟠锥
凿百窍钻剔五官糺结荣络洞历肺肝玄扃暗启业火
自然抉清净之秘阃窥恬淡之德园窃嘉名于五德纷
昼夜以往还先生既得而数之曰贼来前贼来前自尔
之掩处于吾身者几何年矣而吾不知诡谲瞀乱唯汝
之为我今告汝以汝险巇汝其谛听去而他之吾年八
卷七 第 41a 页 WYG1323-0827c.png
九蓄殖未固藩篱道德苑囿典故一往志盛弦桥的赴
会不汝防倏来穿橐自是之后汝迹益稠吾坐读书七
略九流左次右摘瞬不停留汝窃吾视去而神游终卷
茫然昧厥端由胜宾杂座纵论幽讨妙言解纷清谈绝
倒汝窃吾听经营象表口酬客难目送飞鸟劖斲为辞
正正奇奇经纬聈冥与神相追汝窃吾意不见端倪易
之氛浊嗟寒戚饥有时习静垂帘半趺南国隐几㗳然
丧吾汝即跧伏匿迹陜输藏舟于壑负之而趋羁旅远
卷七 第 41b 页 WYG1323-0827d.png
客取欢酒杯故人乍尔笑口一开汝来施施挈朋与侪
万绪千端并集于怀灯青黯黯予孤易感汝不知其惨
风雨沸号其境萧条汝反呼其曹蚁穿壤溃虫蠹木坏
微纤不绝害岂在大吾何牵连少习于汝汝岂无家乃
不舍予凡吾今之智识刋落记七遗八非汝之为祟而
孰使予学殖之寡薄吾发之鬒者变而为星目之瞭者
变而为䁝非汝之予撄而孰使予终日之营营于是执
之以诉于天钧曰庶其惩而远徙天钧冁然而笑曰子
卷七 第 42a 页 WYG1323-0828a.png
知彼之所起不知彼之所止起其所以止止其所由起
一起一止莫非子之以子不见夫水乎水聚成沤沤复
为水子胡不澄其源而澈其委子洁而宫虚而庭以葆
子之真彼将不生子充而内无炫于其外彼将为子之
守以益子之所贵曾不是虑唯彼之去彼来何从去归
何所盍子之示以无有而彼今将安处先生于是蹶尔
神动逡巡却立归而毁樊撤篱解缄发鐍坐三日不言
杳然若丧其身焉起而视贼失之忽不知其所出
卷七 第 42b 页 WYG1323-0828b.png
 铭
  冬睡铭
暖床密室低枕厚衾侧身屈足闭目闭心浑浑沌沌如
龙蛰阴氤氲一气升降浮沈其觉徐徐其息深深悠哉
睡乡斯乐难任
  砚铭
予拙汝钝宜汝之近
  又
卷七 第 43a 页 WYG1323-0828c.png
紫间焦白遍地水藻烟霏雾蒸下岩之宝其纵八寸广
半厚二直方以大习无不利汝质至坚吾笔至锐力能
汝穿岂不吾畏
 
 
 
 
 
卷七 第 43b 页 WYG1323-0828d.png
 
 
 
 
 
 
 
 湛园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