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323-06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湛园集卷二
         翰林院编修姜宸英撰
 序
 送王少詹使祀南海序
岳镇海渎之有定祀皆本于唐开元礼百川之水惟海
为太而南海居委输之极从广州城南受三江之水分
东西二道东南直抵瓯关西南抵骆越以及东西洋以
卷二 第 1b 页 WYG1323-0641b.png
往诸国无所不到于四海之中号为尤大称天池焉故
祀典独重南海在周颂般之乐章序谓巡狩祭四岳河
海而作则巡狩之祀海其来久矣今康熙二十三年削
平巨孽中外无事
皇帝将以时巡天下爰考古礼分遣诸朝臣告事山川
而以詹事府少詹阮亭王公往祀南海惟
国家抚有疆宇大海之中鲸呿鳌掷凭妖鼓怒于波涛
之内山河为之簸掀日月为之霾曀如是者几四十年
卷二 第 2a 页 WYG1323-0642a.png
一旦风恬浪霁纤尘不惊依岛之国占风而至濒海百
姓含哺嬉游使吾
皇之德化洋溢无垠神之功亦伟矣南海之神既大而
灵以默佑我
国家其功尤伟
天子特以使事付公岂无意哉按广州志庙在州城南
八十里本非岛屿而陆行山径崎岖不若一帆之便昔
韩退之作庙碑于孔戣之亲祀至誇为仅事亦以往时
卷二 第 2b 页 WYG1323-0642b.png
刺史怠职不虔多委事于副而戣独能稍稍自异为可
述耳今
天子既下南巡之
诏惟岭南地以僻远不得至度公之往布宣
上德谕所以忧民疾苦之意至备吾知五岭荒徼俚人
蜑户必将如望属车之清尘趋走恐后者民气欢悦神
嗜饮食由是言之则海南万里清晏呈祥效珍用协赞
我无疆之
卷二 第 3a 页 WYG1323-0642c.png
景运岂有极哉一祀事之躬亲诚无足道是役也
天子不以属诸他人而必以公行其果非无意也已
  送郑庶常假省序
庞公隐岘山之南答刘表问曰世人于子孙皆遗之以
危吾独遗之以安遂携其妻子隐鹿门山采药不返此
处乱世之道宜然若生逢有道而令子孙无失其家学
泽及生民乃所谓遗之以安也王霸隐居见令狐氏子
来容服甚光举措有适顾视其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
卷二 第 3b 页 WYG1323-0642d.png
则客去愧卧终日不起是时当建武重兴圣作物睹之
会人争以文学自奋生子不才叱牛佣耕正可耻耳其
妇护前饰辞解释真儿女子之见也而范氏侈之为美
谈过矣吾邑平之郑先生醇德旧学推重乡里自以前
代遗老不营人事屏迹杜门日以读书养性为事屡空
晏如也余友禹梅其长君本经术为文章务追古人致
之实用数上公车不第今年始以其经魁南宫列馆选

卷二 第 4a 页 WYG1323-0643a.png
覃恩封其两尊人告假归省行有日矣为禹梅贺者且
疑为先生所不喜是恶足以知先生哉先生怀奇袭珍
义不苟就度其心未尝一日忘苍生者举平生未竟之
志付之禹梅兹其所以为适也已余视戊辰一榜具庆
者无虑数十人然皆少年速化无足深羡禹梅春秋且
逾艾先生暨夫人偕老鹿车徜徉于鹳浦之滨早起宴
息视听益聪明饮食倍进此岂人力之所能为哉今禹
梅归不一年且散馆复来自斯以往或乞归终养或娱
卷二 第 4b 页 WYG1323-0643b.png
侍京师出则荷组黻之荣入则遂䌽衣之奉事君事亲
两无所欠余自维樗散放废禄不逮养为禹梅述此譬
如渴者之谈酸津流被颊无济实用徒自伤恨而已若
夫郑氏之乐岂有既哉
  送王白民南归序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古之大夫士之致仕居其乡者为
父师少师仪礼乡饮酒与乡射礼所谓先生是也以教
其子弟皆不出其里闾盖古者师弟子授受以道道在
卷二 第 5a 页 WYG1323-0643c.png
故来学道尊故无往教夫子自行束脩以上未尝无诲
而不往教是乡先生之义也自后周衰道丧师教益废
汉得遗经于秦火之馀诸儒人自为说国家有大议则
必问以经义云何弟子讲说必问其何所师受一大师
门学徒尝多至数千人御史大夫张忠辟孙宝为属除
舍欲令授子经宝自劾去引礼不往教之义忠不敢强
盖是时道虽不明于天下而人知尊经经非师不传故
其所以自待与人所以待之者俱不得以或轻凡以经
卷二 第 5b 页 WYG1323-0643d.png
学之重而然也古者尊道其次尊经皆不废师其后科
举学盛则经学愈替国家取士不必通经士以专经取
之不必问其家学所自于是士之抱经以处者戚戚靡
骋田舍翁积十斛米得折柬而召之矣北魏元钦性鄙
吝尝托高僧寿为子求师师至未几逃去以让僧寿僧
寿性滑稽谓钦曰凡人绝粒七日乃死始经五朝便尔
逃遁诚非去食就信之义钦乃大惭盖当时之风俗已
如此今世孤儒窭生常不远数千里负笈以求为人之
卷二 第 6a 页 WYG1323-0644a.png
师犹不可必得幸而得之自非数习礼教旧家善族其
视遇其师不啻厮养讥呵出入窘饿拘囚宾亲不得通
臧婢相侮笑至有流离颠踣无所于归者师道之不立
非一日之故也友人王子白民治经有法恬于进取特
以诗称江湖间久近且为童子师于京师七八年齿发
衰脱落拓尘市囊不蓄一钱今晨来别余告归余曰行
哉亟作诗送之又为之序其所以王子任真乐易无肮
脏失意之色于去就间余为之序不悲王子之不遇徒
卷二 第 6b 页 WYG1323-0644b.png
以叹夫道废经绌而时之不古若焉
  送陈紫驭游永康序
陈子以九月戒途游永康余送而谓之曰子之是行以
为知已报乎抑将因以有求于彼乎顾视子貌若有所
不屑而强就之者然岂其亦有所慨于中乎余前年遇
知于有司与子同已而失意又同计子交游中知子宜
无余若者以余之卑贱久羁于此所尝人情险巇百端
每悒悒不乐日思买田种萟杜门读书鼓琴以自娱犹
卷二 第 7a 页 WYG1323-0644c.png
不能舍此而遽去而知子之必有慨于中者以予信之
也子姑慎其所往哉婺州山水丰厚人物敦朴当宋南
渡后衣冠避地多出其境宋元之际朱吕学延蔓于八
邑至今犹有传者子负才艺修仁义立然诺持是以往
安在其无遇也永康之学创于陈同甫同甫要为粗豪
然朱子深爱其材与之往复辨难数万言卒欲归之醇
正其绪言馀迹亦垂至今子游其乡盖亦虚往而实归
矣子之师为贤令于彼洁然仁以清无亦以吾言叩之
卷二 第 7b 页 WYG1323-0644d.png
人不学道老至奄忽遇不遇何足论哉
  送冯孟勉西游序
维岁之春予友秦君别予而西未数日也冯子孟勉亦
来别予将西适吴会放大江观于洞庭匡庐之胜而税
驾焉二君者皆今之贤君子也予非二子之与游则不
能一朝而乐而相继以去予则予之悲可知也去年冯
子客吴中寄予葛屿十咏冯子曰葛屿去吴江县东五
十馀里其地有禽鱼苇蒲之乐灌溉之饶居人之环而
卷二 第 8a 页 WYG1323-0645a.png
食其利者百馀家中有唐隐士张志和祠盖志和浮家
泛宅往来苕霅中意此其经游之处而后人因而祠之
也宜冯子之有乐乎此也然予读冯子诗自伤其亲戚
之违离朋友之失处愤悱哀怨若不知有文字之足乐
与贤人逸士之迹遗风馀韵之可爱而可传者必其无
所乐于中可知也即秦子之言亦犹是也予既悲二子
之别二子亦复自悲其别然则二子之屡役于西方也
其亦有不得已者乎余非能不为别也势不得别耳别
卷二 第 8b 页 WYG1323-0645b.png
与处奚择哉方秦子之归也客有授其琴数引者为予
奏之铿然以和醳然其志油油然其自放焉盖有得于
中则忘其外其所得愈重则其于外逾轻矣冯子之往
而复以诗贻予也予固知其不以悲而以怿也
  述世德为魏南郑赠行序
余尝闻友人沈太史芷岸称其同年友魏君之贤不置
也君自举进士即归里终养十年间先后为两母持服
尽礼极哀乡党称之今来谒选得县南郑君不鄙其僻
卷二 第 9a 页 WYG1323-0645c.png
远其议论常在济物谦静廉俭无时俗媕阿态以此服
太史之知人而私以得交于贤者为幸也八月君暂南
归谋完葬事趋任出其祖父两世行述请余传其梗概
余览之叹曰宜哉魏氏之有后也盖其积累远矣魏久
家繁昌自君曾祖光禄公再世同居官旌其庐所谓世
德是也祖讳之翘字楚材少与兄孝廉君齐名入国子
学日读书好行善若不足孝廉殁抚其子犹子卒以成
立族人有以腴产来鬻者既悔之而力不能赎公立还
卷二 第 9b 页 WYG1323-0645d.png
其劵不取值寿七十二终尝曰吾家种阴德过百年子
孙必有达者惜吾不及见矣子待赠君一公公讳极君
一其字也崇祯壬午覃恩选拔贡生试礼部上卷人以
公才宜得上第已而遭乱弃去从酒人游晚年结㥥亭
偃息其中与道侣诗客往还赋诗口不言时事益耽经
论结斋饭僧日以清谈为乐然笃于孝友楚材公捐馆
年艾矣毁至骨立从弟中翰罹祸危甚脱身破产救之
仅而免粥饿槥骼设浆以饮道渴者家几匮不辍亦不
卷二 第 10a 页 WYG1323-0646a.png
以闻于人也徐孺人有贤行早置侧室视㥥亭如已生
子㥥亭者南郑君所自号示不忘其先也公殁年才五
十七云自楚材公下两世单传继嗣不绝如线南郑君
年二十一连举五子今为名进士作吏岩疆当西南倡
乱时全蜀陷贼汉中为全蜀咽喉王师苦战其地民膏
血渍锋镝产力疲馈饷今十馀年木复也
天子优诏重恤累选太史之才有守者作收其土用宽
西顾忧君以经术起家视事首县必能体吾
卷二 第 10b 页 WYG1323-0646b.png
君仁惠遗黎之意多方抚辑为诸邑帅且因以大发其
家世积德而完其祖父郁而未竟之施则君之功业所
至岂可量哉惟君之旧则既有徵矣曰万盈数也魏大
名也又曰公侯之后必复其始勉矣南郑其在兹行乎
  赠翁同知之任黄州序
黄在春秋时为战争之国至三国时为西陵重镇其地
外连大江南通云梦宋承平无事时王元之苏子瞻之
徒爱其江山之胜始相继为文咏流传于后而至今宦
卷二 第 11a 页 WYG1323-0646c.png
游者犹闻其遗风而乐之自湖南用兵以来三楚之间
烽烟相接民卒流亡道路守土之吏供亿繁骚朝不谋
夕而仕于黄者无片甲之扰得以从容几案为
天子牧养小民丞职当汉都尉之任才健者居之其力
常出郡太守上至近时选授尤称便所掌兵防巡徼而
已催科案狱之繁一不以累其心不踰年报最则安坐
而二千石矣余友杭州翁子武原谒选得此所知者皆
为诗相称贺翁子亦若色喜者而告余曰此吾得少展
卷二 第 11b 页 WYG1323-0646d.png
其志之日也虽然必得子之言以行惟余固有所进于
翁子也今夫丞之职虽若无事然所以佐守而表率其
属吏者其职尤重表率之道无过于廉士大夫廉洁自
好本非分外之事但言此于今日似见为迂阔无用者
然余辈出身为民使不稍为其迂阔者则谁当为之人
相率而不为则斯民之受困何时巳耶王苏两公之居
黄皆以谪至其中有忧谗畏讥之意度不能尽发抒其
所欲为然犹皆为民所爱慕至于久不忘孰如君之以
卷二 第 12a 页 WYG1323-0647a.png
选擢而得此其庸可忘也
  族侄华林升平阳郡丞序
余家旧籍淄川族姓繁衍散处他郡余浪游河北每见
山东诸同姓辄讯知其俗𣲖与之往还所见文雅雄隽
之士不少其所心契而期以远大能张吾宗者莫如今
平阳郡司马华林其人华林之先亦由淄川分居莱阳
今附籍奉天推世系以叔事余余不辞而与之游相昵
如亲从然也当丁卯岁
卷二 第 12b 页 WYG1323-0647b.png
天子大比八旗之待选者而临轩试之人持盈尺纸伏
阶墀下风掀日炙笔乾不得下人方窘促君就坐席展
卷疾书成七言诗一章音调铿鍧辞旨蔚茂
天子见之称异破常格以其名付吏部选得乐陵令去
乐陵故疲邑前政骪骳已甚君至则奋然振刷不为缿
筒小数每夜身从数骑巡徼盗发辄得百里间震其威名
无犬吠警洁已奉职听断明允朔望释奠学宫与士子
讲论经义以季考其业而上下其等第士益自兴起于
卷二 第 13a 页 WYG1323-0647c.png
文事遇佳客至设席谈笑吟咏间作退食萧然闭閤诵
读而已六年之中荐牍交上今年春遂以卓异迁平阳
郡司马方就道而邑人遮道留不得于是京师士大夫
闻之莫不为乐陵惜而为平阳之百姓庆也夏四月值
平阳四邑有地震之警
当宁闻报惊怛勘灾之使朝闻夕往疆场大吏犹以不
敏被谴诸有事地方莫不惴惴从事而夙闻君之精勤
练达则日望其至相与共事以无贻
卷二 第 13b 页 WYG1323-0647d.png
圣天子西顾忧君前仕粤有政声继治乐陵丰采益著
而适当今日盘错之任蒲州去郡城六百里而遥天幸
全此一方以待君之设施也君之是行其可缓哉比者
朝廷鼓舞吏治常不次用人自郡县拔擢不一二年而
辄超藩臬督抚者有之吾之期君以远到者此其时也

朝廷方藉君之才以经营四方而吾徒区区欲私为一
家之光宠者盖亲爱之无已也吾之序为君而作也岂
卷二 第 14a 页 WYG1323-0648a.png
无他人不如我同姓行哉行哉吾又将执笔而书君之
最矣
  陈六谦之任安邑诗集
戊午冬予友海宁陈子六谦谒选得安邑丞以去致赠
诗至数十篇或谓陈子才地宜得膴仕不宜沿牒为州
县小吏予读诸君之诗知其所期于陈子者或不在是
也安邑故汉淮阴侯韩信所为汉首立功地信之事为
君子所不道然其志实有过人者方其未立功时本与
卷二 第 14b 页 WYG1323-0648b.png
世之碌碌者无以异其始居淮阴也一市之中皆笑其
怯至与赵战背水而阵赵人皆大笑与楚战潍水之上
楚大将龙且曰吾生平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又曰吾固
知信怯也夫市中儿为怯宜也至使敌国之将闻之亦
轻之而不为备然卒以此成大功则夫信之所以得此
名于市中者岂一日之故哉士之志道德者固无慕于
功名者也其志乎功名者非其识之沈力之坚而急于
自见者往必败而无急于人之知者必得之若信是矣
卷二 第 15a 页 WYG1323-0648c.png
且天下之公侯将相其不为市中儿之见者几何而汲
汲焉欲其知之也不已过乎陈子抱盛才来游于京师
适当
朝廷下诏求士之日孙阳之顾一衒鬻可得人方营营
君弃不取曰丞吾乐也余微观陈子本非无意于功名
者今其言若是殆与营营者异趋乎则其中之所存岂
可意量哉安邑故俭俗易治新令周君其同乡又贤用
陈子之才佐贤令以治易治之民政之成也可待鸣琴
卷二 第 15b 页 WYG1323-0648d.png
之暇相与登魏豹故城踪迹其所从夏阳以木罂缶渡
军处然后执是卷而歌之当必有快然自得其志于千
载以上者此非俗人之所知而诸作者之意亦容有所
不欲尽也则予安得以无述乎
  赠翁祭酒迁少詹事序
记曰行一事而三善备者唯世子而已其齿于学之谓
也古者大司成教世子及士以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
大乐正授之以篇章之数然后大司成坐于东序而论
卷二 第 16a 页 WYG1323-0649a.png
说之是凡教大学正徒授数而不论说论说者大司成
也然大司成之职在论说犹不离于口耳之功先王之
教世子以为口耳之功未足以成德而尊教也于是乎
立之太傅少傅以养之于父子君臣之道然后可以潜移
默化其志气使之驯习于善而不自知故曰太傅审父
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太傅之德行而
审喻之此其序也又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司成成就
德行尊为父师则必不仅主论说责效于口耳之间可
卷二 第 16b 页 WYG1323-0649b.png
知也夫其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彼为之太傅少傅者又
岂与夫朴鲁少学者泛而论父子君臣之道如木偶之
拜起然哉故愚以为两傅之职非司成乐正其人莫足
当之古者天子师傅多兼官况世子与考古所谓太傅
者略近今詹事之制而所谓少傅者则今少詹事之职
也然则今祭酒犹古之司成乎曰古者司成得教世子
后世齿胄礼废而今之祭酒所教者仅国之俊造而已
宜其与古异矣前年
卷二 第 17a 页 WYG1323-0649c.png
皇上命东宫出阁讲学
文华殿特
召归德汤先生于江南
命以礼部尚书管詹事府事重德行也逾年苏州翁先
生亦自国子祭酒擢为少詹事先生表帅六馆尽去监
中夙弊所条奏诸教育法准于古制时议惜不尽用今
而知
朝廷之用先生其意良厚而其职则以古司成而行少
卷二 第 17b 页 WYG1323-0649d.png
傅之事无以异也据今之职则先生之论说方有事耳
循古之制则审喻以太傅之德行而使汤先生之道为
不孤者先生得无意与呜呼自秦汉以来二帝三王之
遗迹尽矣今
圣天子独稽古礼文肇举盛典择人而畀之而先生适
逢其会此余之所以亲见之而尤幸而尤乐其与汤先
生相与以有成也
  别叶编修序
卷二 第 18a 页 WYG1323-0650a.png
昔鲍叔既脱管仲于囚且进之桓公而以身下之其恩
大矣然而管子既贵未尝举以为言其所言者乃在贫
时与鲍叔商贾逐什一分财利与夫浮沈卑冗而卒伍
厮养之事岂诚一时之感激有甚于生死而贵贱者与
盖尝论之夫士固有蹈白刃轻千乘而不顾者矣仲虽
伯佐抑其自待者重以为生死贵贱危相扶而安相携
者乃朋友之常道唯其平时知已有隐喻于形迹之外
而不可以告人者此其不能以顷刻忘也故曰生我者
卷二 第 18b 页 WYG1323-0650b.png
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其谓我尝为鲍叔谋事多困而鲍
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尝三仕三已鲍叔不
以我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余每反复此言窃怪以管
子之智计如神举齐国而用之唯所欲为何独暗于小
事而拙于谋身至此既思得其故则又不禁欷歔以起
盖尝读诗绵蛮之首章曰绵蛮黄鸟止于丘隅道之云
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此微贱劳苦而求援者之所为作也贤者失志至一饮
卷二 第 19a 页 WYG1323-0650c.png
食之微不能自具而望给于人此其昏迷颠沛之状必
有可怜者矣然而自古豪杰之士如此者往往而有故
人知我愚人得我失人爱我憎及其甚也举目投足无
一而可殆所谓行拂乱其所为者而管子之才之贤其
犹不免于是欤当此之时有能饮食教诲之者幸也即
不然而诋侮讪笑之随其后甚且非意加之极之其所
往人非甚坚忍鲜不丧其所守矣愚尝以是求之古人
而欲如鲍叔之于管仲者何不数数也幸而有之是可
卷二 第 19b 页 WYG1323-0650d.png
不为之流连而三叹已乎以予之得遇君于此也今之
去也不能以无感故书管子之事以见志焉
  诰赠中宪大夫沈公崇祀乡贤诗序
先是松江府学诸生某等以故赠中宪大夫按察司副
使沈公宜崇祀状上之府太守以上于督学使者既得
请遂置主卜吉迎祀之如礼于是乡之荐绅先生及四
方贤士争为歌诗以纪其盛且以悲公之遇庆公之没
而得显而以慰宪副公之孝思于无穷也属某为之序
卷二 第 20a 页 WYG1323-0651a.png
某窃按公生当前代太平之后怀玮蓄奇蕴而不扬其
死于崇祯之十四年岂复自意其今日也欤然当公死
时天下亦大乱矣且以汉永平播迁之后下第寒士裹
衣牵裳之徒犹弛负担而位郎署者四十六人唐昭宗
天复之二年皇舆初定则诏取耆宿五人与于礼部试
者遽授之官时人谓之五老榜盖古人于坎轲失志之
馀其遭逢之奇又有如此者公生乱世不遇以夭命也
然古者琐尾零落若此者盖不胜记即其低首受书饥
卷二 第 20b 页 WYG1323-0651b.png
寒劳苦之不恤思一发抒其胸中所闻见而及其颠踣
不偶久之而无所成也则㤞憏郁悒以死而其魂魄之
寄所托之阴风曀雨松柏之哀号猿猱虎豹木魅山鬼
之所俯仰蹢躅而悲啸者又不知其几也然而生既屯
蹶于前没又无闻于后者此非夫人子孙之责而谁责
耶爰自宪副公始长即手父遗书饮泣而读之既起家
甲第上玉壶历清禁持节于嵩少大河之间声誉赫濯
犹时时痛父不置以鼎养之不及也对客则惨悽增欷
卷二 第 21a 页 WYG1323-0651c.png

朝廷亦轸念贤劳不忘其所自特赠公如子官今又俎
豆之于乡以春秋奠侑而飨祀之然后赠公之贤与宪
副公之孝始焜耀在人耳目矣此与侧身荆棘龙钟一
第者其于命又孰得孰失耶或谓公孝第闻于家行谊
著于乡乡之淑其德者相望也此谓合于古有功德则
祀者欤愚谓正不必以此例也夫公非有所瑰行绝奇
以震炫于世也但使经公之祠者见其终身阨塞而今
卷二 第 21b 页 WYG1323-0651d.png
获遂显荣如此则人谁不思力善教家以得名于身后
见宪副公之贤辛苦以列其亲之名于天下则谁非人
子又谁不思黾勉继志期无忝于所生于以发仁人孝
子之思彰
圣天子风励天下之盛皆于是乎在此诸君子相为咏
歌之志也愚不敏敬述具所以
  邹君针灸书序
古之高蹈者流若伐檀之君子稼穑狩猎以为业而诗
卷二 第 22a 页 WYG1323-0652a.png
人美之以为不素餐此岂仅谓其能自食其力而已哉
盖即其坚忍之操刻苦之志以知其必能待时而有为
以不至自废于无用之人故曰不素餐宜也天之生人
无论出处贵贱而皆望之以共相生养之道也如谓高
尚其志即可放荡流佚听人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间
如秦越人之相视然则亦谓之素餐而已矣予在京师
识邹君时称述其尊甫闻望君盖隐君子也予去年病
困客言用艾可愈延医治之邹君从旁指穴数处时有
卷二 第 22b 页 WYG1323-0652b.png
所驳难医者不能违也予因叩其从来历言隐君故读
书既自放弃则学医尤工针灸挟此技数十年能立起
沈痼实不取人一钱故术虽工而其家之贫益甚后予
启视其箧衍则手订书针灸药脉各二卷在焉其意以
无资锓行其书使吾父利益之道久郁不广求予一言
以告于当世之有力者予尝叹后世事日趋便而古意
浸微医其一也即如灵素诸经所言针石之法必与方
诊药齐缓急并用而后有效而病在腠理者尤以针石
卷二 第 23a 页 WYG1323-0652c.png
为宜然在汉时砭石法已不传仅得者针耳今医家所
用惟五苦六辛草木之滋味其于人也末矣而视针灸
特自为一门习医者反视为旁家外道而不之数则其
为术安得不疏余故不谙医未暇读隐君书辄欲依太
史公之传淳于意及近世元遗山序李杲明宋景濂赠
周汉卿例件系其已试之效于卷端使人知其术之奇
中如此则此书之行活人当不可数计隐君者虽隤然
自废何害哉汉郭玉有云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
卷二 第 23b 页 WYG1323-0652d.png
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轮扁之对桓公曰臣不能以传之臣之子臣之子不能
以之受臣邹君本以善奕游京师然而其于父之学也
则固已得之于心手之际矣
  跋家藏唐石兰亭序
此石背面刻兰亭叙二种前一面比后刻较低一字明
嘉靖间吴门黄君者工画人物偶得此知是唐摹石因
赝为宋人清明上河图并榻如旧本献之一贵人其人
卷二 第 24a 页 WYG1323-0653a.png
以遗分宜相后潢匠索赂不得发其事贵人以此见忤
而黄亦坐是穷死其子名景星字平泉跛足知书亦善
绘事与余家有连因携其石至慈老焉此石向藏余三
叔祖家叔祖没后余寻得之舂碓间石广二尺长尺二
寸厚一寸许质光润可鉴字体多类圣教序盖唐僧怀
仁所集本也近见武塘钱孝廉栴摹帖其叔相国跋云
得善本于京师前有赵文敏萧翼辨才图遂摹刻之余
缔视正与此前一面刻低一字本同而神气去之远矣
卷二 第 24b 页 WYG1323-0653b.png
自后又得高丽揆文库收藏本中有宣和御玺则文敏
图在焉玩其纸墨良是宋榻与背刻高一字本又毫发
无异只高丽本盛字上成字钩微起而此径带下放字
彼楷此行静字右脚低于左青而此微缩为不同及视
石则三字已损即用前完本嵌补纸上补痕犹隐隐可
见然后知此石之流传真千馀年物也吾子孙当善藏
之勿令俗工妄榻损其真气康熙已已年九月朔书于
京师之停舟书屋
卷二 第 25a 页 WYG1323-0653c.png
  许君印谱序
余久闻许君默公名于士大夫间恨未接其绪论即其
所为谷园印谱亦未及寓目也昔欧阳公终身惟一印
记名近文董诸公书画遍宇宙钤尾图章亦未见有绝
胜者盖圭璋特达无取缫藉以余之泥涂姓氏而欲附
之琬琰以不朽非其宜与余尝为新安程君穆倩钟鼎
刻说谓今人耳目当稍令近古极言俗学诋讥之为非是
闻君尝问奇于程君则所谓谷园印谱者余固不待见
卷二 第 25b 页 WYG1323-0653d.png
而其源流之合亦不俟余之赘辞矣
  已卯顺天乡试录序
皇上以今年二月南巡狩
车驾所过惠泽旁敷尤以人才为致理根本虑有怀奇
抱德伏处山林者必殷殷延访及章缝秀士有挟所著
书与诗文来献者辄停
辇霁容受之叩其底蕴询及素履思得真才而储之以
为天下国家之用意甚盛也
卷二 第 26a 页 WYG1323-0654a.png
回銮之后逾月适届顺天大比期礼臣列典试官名上
皇上特命(臣宸英/)入贰闱事(臣/)才识谫薄闻
命惶悚屏营累日窃念(臣/)曩以布衣被荐蒙
恩食俸史馆厕编纂之末者迄今垂十八年丁丑获举
南宫对策
阙下(臣/)名列第七
皇上亲阅(臣/)卷拔置鼎甲(臣/)才谢平津白首被举凡海
内淹滞耆宿闻(臣/)遭际无不濯磨思奋喜遇
卷二 第 26b 页 WYG1323-0654b.png
明时而在(臣/)私心感激所思捐糜以图报万一者又当
何如也兹幸得以宾兴大典忝与司衡于以少副我
皇上求贤若渴之意此(臣/)素所蓄积特自以赋性庸拙
兼年齿衰暮精力刓敝持三寸之管而器人于糊名易
书之下又安必其能拔十得五也顾(臣/)之所硁硁自信
者惟有一诚而已(臣/)偕修撰(臣蟠/)始入锁院即与十六
房同考官设誓神前凛以国法惕以鬼诛此(臣/)自为诸
生时所夙夜自矢镂心刻骨而即以质之于明神即以
卷二 第 27a 页 WYG1323-0654c.png
是白之于我
皇上者(臣/)既自尽其诚则凡(臣/)心力之所未逮目力之
所未周同事诸臣必有能殚精竭思以协成一科之盛
典盖(臣/)之以诚自矢而知诸臣之有不期而同然者其
于人臣以人事君之谊一也虽然夫取人于文字之间
安在其人之才识品量足以当天下国家之用而谓可
以仰副
皇上求贤若渴之至意乎不知文章虽末事而用人途
卷二 第 27b 页 WYG1323-0654d.png
辙终不外是昔人有言求之贤良方正则贤良方正即
此人也求之孝弟力田则孝弟力田即此人也闻有能
文而行不克副者矣若舍文而别求所以取士之法与
舍八股而别求所以取文之方(臣/)固知其不能又不必
也我
皇上圣学渊宏斟经酌史阐天人之微妙萃道德之精
华菁莪雅化沾被斯人而京师首善之地人才渊薮其
沐浴于教泽也尤深故能以风檐寸晷略尽所长使(臣/)
卷二 第 28a 页 WYG1323-0655a.png
等得藉手入告冀稍免于罪戾者皆幸生寿考作人之
世而然(臣/)既飏言卷末并语诸士其尤不可不知所自
也翰林编修(臣姜宸英/)谨序
  寿宋牧仲佥宪序
今年丁卯孟春月佥宪宋公初度其属州司马陈君偕
同僚数人图所以为寿者公固不许则相与谋曰盍走
京师乞言于姜君乎公闻而色喜伻来请文余谢不
敏而以公辱与文字游且久不能辞也遂徇其请而为
卷二 第 28b 页 WYG1323-0655b.png
之序曰世之竖功立业草野崛起之士以能自见者不
乏而春秋以前名卿大夫都由世族至如西汉之韦平
金张东京之黄王袁扬诸名族父子祖孙相继秉政流
光史册降及魏晋南北朝尤以门第相尚宋欧阳公修
唐书如为宰相世系表其言唐宰相才子孙数世而屡
显唐终世不绝迹其所以盛衰者虽在功德厚薄不在
其子孙然而其子孙之贤乃前业之所藉以不坠岂不
尤重哉余于唐史中独嘉李文饶以名公子耻从白衣
卷二 第 29a 页 WYG1323-0655c.png
举遭际雄主文章事业卓然耸出于唐一代名臣之上
而唐之社稷几衰而复振诚所称豪杰之士而后世鲜
及者间默数
本朝相业于归德太保宋公首顿一指公当
世祖初政用前朝旧德参预密勿天下方想望其丰采
会不久拂衣大业未竟时佥宪公方年少耳风貌清整
学殖该富其时见者无不相钦挹以为能为公家文饶
者非是而谁未几起家通守黄州吏事精敏居然有当
卷二 第 29b 页 WYG1323-0655d.png
官声及郎官比部谳决精明每奏疑狱援据律令傅以
经典多从矜恕上官恒屈意从之而吏不得因缘为奸
自公在事所全活以无数用是
天子异其才特命监司持节通永盖处之三辅股肱郡
以观其所设施而将以大用之也公至则威德并敷请
属杜绝属吏望尘逐影竦息帖服雈苻匿迹阖境大治
于时公馀闭閤垂头读书手执铅椠口事呻毕乘兴游
览把酒角句主客狎进清言献酬盖当时所谓雪园文
卷二 第 30a 页 WYG1323-0656a.png
社者零落尽矣公独振其颓响于簿领倥匆左支右掣
之际士类且靡然从风此可谓精力之过人而文章事
业兼而有之者也公春秋方富属当令序开衙召客计
尔时之分曹授简歌九如而效三祝者方铿耳炫目而
余独以君之濡染家学为能施于有政彷佛于古世家
之风故乐从诸君之后为之诵说他日有系公于宰相
之表称为
本朝盛事者必有验于余言也
卷二 第 30b 页 WYG1323-0656b.png
  寿冢宰陈公五十序
古之大臣佐天子出治其功绩隆宇宙声施溢古今宜
无不可释于天下之望矣而一士之不达则引以为已
忧此一士者亦以为我宁抱道坎坷终身于贫贱吾心
安焉彼诚贤公卿耶而不吾知吾之耻也诚知之吾之
幸也故有遗弃万钟尘埃轩冕而独感激于一言之知
至于穷老而不悔非独公卿之能知士而然也彼士之
所以信之者其亦有素矣如此而犹有遇不遇之异者
卷二 第 31a 页 WYG1323-0656c.png
诚系于其命焉君子之于人也视其人之足以知我与
否耳遇不遇之说不以存于其中也某辛酉冬来京师
东海两徐先生曰盍往见泽州公乎当今名公卿能以
其学复文章于先秦两汉之盛者莫踰公矣某心折焉
固愿闻名于执事然初见公耸峙山岳邈乎其难企也
及厕史局日领謦欬公览某所为传志而悦后凡得某
之文辄拊掌称善窃垂老不自量间随俗为时文尤为
公所赏识尝置某文怀袖间逢人必出与共读回环雒
卷二 第 31b 页 WYG1323-0656d.png
诵及某佹得复失业自委命无何每见公相对必扼腕
太息辄凄然复起沦落之感而公之于某深矣公今为
尚书吏部稽之于古则天官冢宰职也足以进退百僚
而今自黄绶以上循阶拾级吏部不能以其意为伸缩
况得开口荐一士耶然而中外共以公辅之业归公无
异词者以公不忍于一士之不达而引以为已忧真古
宰之用心也昔孔子之人管仲第举伯氏没齿无怨一
事司马迁传晏婴止载其能拔越石父而晋叔向之得
卷二 第 32a 页 WYG1323-0657a.png
为君子亦以能感于堂收器之一言则夫一士之微虽
若无系于天下而观古相业者必因之如之何其可忽
也公太公封都宪公今年称八十寿某曾为文铺扬盛
事而公亦于今年冬为五十初度自此黄发台背弼成
圣天子鸿业岂有涯哉某谨自述感恩之私以代擪丝
吹竹而藉手侑觞于庭亦承公知已之意不敢以浮词
溷也诗曰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某匹士之言也邀神之
听意者其在是与
卷二 第 32b 页 WYG1323-0657b.png
  阎徵君六十一初度序
徒为词章之学而已圣人之道不存焉圣人之大指在
六经能有功于经学者是道之所重也韩退之曰每逢
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于中颜变于外不复自比于
人以退之之才而心屈于儒者如此则经学岂易言乎
汉承秦火诸老儒口传壁匿斯文得以无坠是时伏生
传尚书年九十馀中培辕固传诗培八十固九十馀胡
母生为博士传公羊归老于家度年亦当在八九十间
卷二 第 33a 页 WYG1323-0657c.png
张苍传春秋年过百岁独乐失其传文帝时得魏文侯
乐工窦公一百八十岁献乐章即周官大司乐篇也然
则经学之不亡者徒以诸老儒在耳天既厄之于秦而
又以其传分寄之于诸儒以默相而安全之使不夭阏
于危乱之世及乎真主出而文学兴其所系岂微也哉
国家之兴五十年矣功令非六经四子之书不以进然
士子荒经蔑古于今为甚其陋者抱残守缺期足应举
而已而一二狡者穿穴破碎圣人之微言以诳诱承学
卷二 第 33b 页 WYG1323-0657d.png
之徒而规取厚利为名高患将不知所止独友人太原
徵君阎先生为诸生时即能脱落举子业闭门治经亦
不喜聚徒讲学日抱遗经校雠传注得失其辨古文尚
书之非真所引据书出入经史百家读人文喜指摘其
利病人服其博而畏其辨卒莫能难也先生于诸经亦
无不淹贯然不能拘分刌度绳墨为世俗文字与世词
章之士异趋用此矻矻至老今年六十有一先是一年
先生尝为文告其所知曰先君六十生日以余母之丧
卷二 第 34a 页 WYG1323-0658a.png
未及禫除不忍夺子之服以称觞遂展期一年而余不
可以无遵也适长君复申孝廉在都至是谋归为寿徵
文于余余特援古儒先以为先生祝谓经术之系于先
生甚钜其寿当远视古人不难也余行告归道淮阴将
访先生于其庐平生读经宿疑积滞无虑数十冀少留
相从剖决曹孟德曰老而好学者惟孤与袁伯业耳余
窃自附斯言先生其必有以益我也
  封君陈公八十寿序
卷二 第 34b 页 WYG1323-0658b.png
前年
天子覃恩海内嘉与士大夫于是今大司农陈公得再
封其太公为都御史比今年三月
制下门下士之在都者皆举手加頞称庆而公顾若有
所深念者良久曰吾蒙
恩遭际至此入侍
禁闼备承
清问出掌度支与谋
卷二 第 35a 页 WYG1323-0658c.png
国计惟是夙夜匪懈以图所报称于万一者而未得其
方乃我亲于今年七月称八十觞矣我兄弟五人中外
子女数十辈罗拜堂下顾吾以长子而不得奉沃盥承
色笑于其旁也子以为我心能乐否耶某等进曰此乃
夫子之所以为孝也经不云乎孝始于立身中于事亲
终于事君岂非以其得君而仕推其所以行已者于天
下使无一夫不被吾君之泽而因以扬亲之令名于无
穷乎盖仲尼之望曾子以卿大夫之孝者如此若夫屏
卷二 第 35b 页 WYG1323-0658d.png
居子舍朝夕定省以谨修夫菽水之养是则所谓士庶
人者而巳以士庶人之孝孝其亲夫子必不为孰谓太
公而愿夫子之为之乎且某侧闻太公之为人也少慕
汉田子泰之风磊落负济世志初事举子业见伯兄侍
御公起家成进士慨然曰我可以无事于此矣退综家
务虽好施急病而生业日饶值明季横流寇盗充斥乃
出聚家资率亲党筑土堡保聚贼往来不敢犯后遂扩
其堡为小城而适当
卷二 第 36a 页 WYG1323-0659a.png
国初叛帅反据大同闻太公名必欲招致之公则手裂
其书抵其礼币于地贼怒益师来攻登陴固守数十日
得救围解一村数千家不终陷于不义者太公一人之
力也此与田子泰之坚辞袁氏辟命聚众徐无山中盟
誓约束归命中朝者何异及乎功成身完褐衣蔬食自
溷闾井则子泰之不欲卖卢龙以易赏禄之义也然太
公济物之志常存胸臆虽老矣犹亹亹论天下事利病
不休既夫子连举进士官中秘受
卷二 第 36b 页 WYG1323-0659b.png
两朝不次之遇复慨然曰吾果可以无事于此矣遂摧
机息幢于十亩之间训课子弟务为明理达用期以所
学上报君父而甲子之役次公某登贤书诸象贤复蒸
蒸起矣
圣天子嗣大历服无疆惟休亦惟是一二耆耇曰笃不
忘在昔唐杨于陵仆射入觐其子嗣复方知贡举率两
榜门生郊迎宴新昌里第嗣复引门生列两序元白诸
名士俱在坐赋诗以为荣异时夫子翊赞元化跻世仁
卷二 第 37a 页 WYG1323-0659c.png
寿而太公安车至止膺宪乞之典某等门下士二百人
次第上寿邸中意必有如元白其人者倡为歌诗播之
乐府斯乃太平之嘉瑞
国家之盛事非独称艳于一时一家已也司农公于是
欣然而笑曰有是哉是吾父之所愿闻也遂命书其辞
以归而侑觞焉
  大司农陈公寿宴序
甲戌春大司农员缺
卷二 第 37b 页 WYG1323-0659d.png
天子以度支重任非得有学识持重大臣付之不可时
泽州陈公读礼家居三年矣先是公尝长是部及吏部
以应升姓名疏闻
天子持司农印特造六里中付之有司敦趣上道公至
陛见
天颜欢霁慰问宠渥中朝士大夫皆庆君臣相得之盛
而知
上之所以倚毗公者未有涯也公既莅任一年釐剔夙
卷二 第 38a 页 WYG1323-0660a.png
弊告诫司属以约束吏胥举天下会稽之录中外出纳
之数绳贯丝联一一时其盈缩而次第布之然其大意
无非仰体
圣天子恭俭慈惠之德务以省费节用藏富于民而为
国家千万年根本之计盖周礼天官冢宰所与其属日
成月要岁会以周知四国之治者正古者宰相之职掌
故自汉以来居是官者咸谓之计相而
本朝以是入政府者亦多有其人公以老成宽大再居
卷二 第 38b 页 WYG1323-0660b.png
厥职
天子赖之十四司拱手受成庶绩咸理皆感公之赐而
不知所以报也于是季冬下浣值公初度辰相与谋举
觞称祝阶下又谓不可无文以先之也以余为知公深
者则群请致一辞焉余谓诸君子曰公等以今日之获
庇于司农公为德也亦知公平时学问陶镕涵养所以
发辉光大而见之于事业者乎公自志学即以圣贤自
期得心法于其乡薛文清公读书录比通籍受知
卷二 第 39a 页 WYG1323-0660c.png
两朝官
禁近凡入讲幄开陈王道攘斥异端详端竟委必期积
诚感格而后止一总宪纲五长部曹诸所条列动著功
令即意所不可侃侃持论绝不为利害小有顾却盖其
历官事业卓有根本者如此至其所著尊闻集诗重风
骨文尚体要惟其涵茹古今而出之粹然一禀于正有
古人所不得与者故一时知者不敢以文人目之而皆
以为有德之言也今
卷二 第 39b 页 WYG1323-0660d.png
上春秋鼎盛公以魁垒耆硕托寄心膂行将待公从容
论道辅致太平而不复烦以政事余幸得厕同列庶几
备闻绪论不致陨越是惧则今日之拱手受成为诸君
子之幸者余又窃以自幸也已爰是不辞而为之序
  李少司空寿序
初今年仲春
大驾将征漠北既诹日类告乃遣才望重臣分行天下
祭告岳渎及前代帝王陵寝于是今少司空昭阳李公
卷二 第 40a 页 WYG1323-0661a.png
奉南岳之
命以往甫逾月四月上旬为公五十初度其门下士仕

朝者皆谓公体
圣天子重神至意必能恪恭斋祓妥厥祀事受胙获福
于神之灵惟是朱陵之台赤帝攸馆金简玉文神禹所
受数千年以及
本朝威命遐畅盛德洪敷
卷二 第 40b 页 WYG1323-0661b.png
皇上亲驾六龙于大漠之庭飙驰霆击维岳之神必将
奔走趋命之不暇其去来风雨享祀饮食既醉既饱所
以保翼我
皇躬而荡涤群氛奠安区夏者及今凯旋之日肸蚃既
著矣先是公未至衡时湖海间旱魃为虐禾未下种千
里若焦农夫释耒以唏守令蒿目坐叹公下车莅祀祝
册昭告甫毕阴云来凑水气上腾曾不崇朝布濩遍野
蛮氓欢舞合辞同声以告于守土大臣谓
卷二 第 41a 页 WYG1323-0661c.png
圣天子明德惟馨幽明协应而公之精虔孚感亦宜受
祐于天督抚具疏其事旋蒙
温旨识者已知寇不足平矣比公还道过维扬拜太夫
人于庭下被褕翟之华奉鼎烹之养亲族欢饮上寿闾
里瞻叹以今月吉日入都门适当
回銮饮至之时而公以祀事有成复
命拜
赐喜可知也公家累世台司当前朝穆宗初年文定公
卷二 第 41b 页 WYG1323-0661d.png
实首揆席与新郑同心合谋决封贡之策百年狂猘帖
首受縻从此边烽永息中国享无事之福者五十年洎
谢事归里入子舍修温凊礼犹黑头宰相也东南至今
传为盛事公胚胎家学器宇宏硕由侍从参机禁襄赞
良多转佐冬官声望弥起是役也师武臣迪果毅侍从
者执鞭弭公亦以明禋奉使翌成大功祖孙遭际前后
同辙时议谓
上眷注方殷不久当以钧轴相处一如文定当年诗江
卷二 第 42a 页 WYG1323-0662a.png
汉不云乎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盖
肾臣能开敏其先世大功则天子且敬举万年之觞其
身受多祉无疑也某谊托谱末值公归举寿宴而待余
一言以侑樽也因即公今日使事而推本其先烈并敷

国家盛美使奏之宾筵比于声歌殆不止为公一家之
庆云尔
  京兆吴公寿序
卷二 第 42b 页 WYG1323-0662b.png
国家设翰林院以储公辅之选其期之甚重而待之甚
优每三年一选士教习之然至三年散馆之际则例有
所去留以出为台省郎官者相望也至及第三人则无
所致问常优游侍从之班不十馀年而践台鼎断国是
矣然从容养资不经世务论者或以为屈于实用故前
朝建议屡有内外互调之说
本朝顺治间遂遴拣才望出补方面其弊也一出而不
复入而向之以才望称者且沈沦州郡不免有积薪之
卷二 第 43a 页 WYG1323-0662c.png
叹矣我
皇上锐精图治尤加意儒臣三十一年
亲择宫僚十人改任京朝官使之练习故事亲职理政
至有所
游幸及赐宴赋诗则十人者常珥笔扈从均礼如初盖
使人各尽其实用而不至有内外升沈之感至良法也
是时语水匪庵吴公以司业得通参旋擢京兆丞京兆
号为天下繁剧丞之职于是无所不领居是官者多自
卷二 第 43b 页 WYG1323-0662d.png
贵重不事事以为常公独亲揽簿书一切案牍以时行
下民间讼牒至庭即与断理一一慰遣之民皆得愿以
去而吏竦畏之若神畿辅学校丞专掌也每试锁门围
棘请谒无所通用经术程课而考之以行谊振幽发锢
才隽毕达自其前为司成时已然所采录四方名下士
无数相继登乡榜取高第去一时负奇抱伟之士无不
称述诗书砥砺名教号为吴公弟子也于时九月上旬
值公五十初度辰相与约为词以祝而问言于余余唯
卷二 第 44a 页 WYG1323-0663a.png
古之为大臣者必魁垒耆艾硕儒公当登第日既以学
业闻望推重海内今虽年力强壮容貌丰伟不异于往
年而士大夫中相与推老成宿望已无不归重于公矣

天子素所眷注之从臣贯串古今通达治体又试之以
繁剧之任所处无不当而滋谓其可以大用也经曰五
十曰艾服官政又曰五十而爵盖天下引领以望公之
设施也久矣而章甫缝掖之秀罄折序立阶下捧觞以
卷二 第 44b 页 WYG1323-0663b.png
为公寿考之祈者岂独其私心之爱慕已哉无亦仰体
圣天子企望之殷而欲以其身及见明良之际遇意甚
盛也余承乏政府自愧报称无路唯是以人事君之谊
不敢有忘喜公之道之将大启而其年适及乎此时也
故不辞诸君子之请而为之序
  郡侯张公寿序
寿之有文起于近世以为养老而设然余观诗书所载
其君臣上下之间动以寿考相期有不待其年之已及
卷二 第 45a 页 WYG1323-0663c.png
而始致其颂祷之意者盖其风俗之淳厚忠爱缠结于
心而形于语言言之不足又为辞以文之固其宜也今
年春郡大夫张公初度吾邑侯方侯偕其五邑之僚属
请余文以祝之侯见余文而叹赏以为有当于古之作
者而惜世人之不尽知因为座客历指文章离合反正
起伏转换映带之法洞中肯綮以是知其究心斯事者
已久其能以文章为政事而使吾邑之人民被其德泽
而沾其教化者岂偶然侯春秋尚未及彊仕今三月日
卷二 第 45b 页 WYG1323-0663d.png
为其悬弧矢之辰邑之父老喜而交祝以寿考者一如
古诗书所称而又谓不可无以文之也遂以属余维侯
所生里乃朱蔡诸先生讲学地侯与其尊甫沛令某公
同举于乡比谒选而南才下车问民疾苦雨润日暄一
当听断雷电交发官署肃清罔干以私以故邑比岁不
登至是大稔民咸以为公德余尝慨前朝士大夫之议
论苦守令者一拘于资格而才杰之士无所得奋其用
今世则不然吏道杂而多端邑令长间得一经明行修
卷二 第 46a 页 WYG1323-0664a.png
之士民望之不啻景庆而其人又有不同者诗丘中有
麻曰彼留子嗟言其居下亲民所在见理也继之曰彼
留子国美其子本于其父也史称傅琰父子为令并著
奇绩时谓其家有理县谱彼果何术以致此哉无过于
以经学相传授而已汉尹赏诫子以吏残贼见废后思
必复用薛宣过子彭城令署不教诫以吏职且谓吏能
不可学此直佐史故习非儒者所贵公既生长理学之
乡其家庭讨论而餍饫于仁义道德之旨者匪朝伊夕
卷二 第 46b 页 WYG1323-0664b.png
矣以是小试之于一邑其为吾民之幸宜有过于单门
倔起闻见浅狭者万万也余闻之长老往吾邑有治县
去而为公卿于朝者宦成里居其县之百姓相要馈问
于其家历年不绝也吾邑风俗淳厚待公之施泽既久
扬历中朝郁为耆硕他日黄华白鹤之间有扶携而罗
拜于堂下者必吾慈之人也请以今日徵之已
  黄昆瞻先生寿序
予从事两馆间行十年所得交编修砚之黄先生相与
卷二 第 47a 页 WYG1323-0664c.png
商略旧闻多所创获其为人年少静气不以才地自矜
炫独其心所向往乃在古忠孝廉节之行讲学取友之
事故以余之衰老失业人所厌弃而君独能䁥就之如
素交今年春余奉
命同总裁东海公还南纂修一统志有同馆挽其请行
者编修私谓余曰吾亦亟思归耳顾吾父远宦塞外吾
在此息耗日闻衣食什物所须续往不匮是我处京师
犹膝下也吾不可以复南言讫凄然若不胜孺慕之色
卷二 第 47b 页 WYG1323-0664d.png
余益心服其纯孝既问之广平公莅官行已甚详则以
为编修君之贤其得之家学者有素余于是复思从广
宁公游而不可得编修曰吾父以今年十一月下旬称
六十觞矣公盍以文序吾父生平略道吾所不得侍养
之意而致君相慕之诚其可也余唯唯盖公自戊戌通
籍历今三十年矣初节推剧郡壮年锐意办职沈冤滞
狱一讯立遣人以其间代守令教养之具声誉卓然自
许功名可立致已缘他郡案牵连镌级他郡守即公乡
卷二 第 48a 页 WYG1323-0665a.png
试举主也是时上官多劝公辨复者公义不以一官易
所天之谊从此沦落浮沈幕僚所经黔筑万里蛮烟獠
瘴殆非人境已而南下洞庭东骛辽海计人间危险地
巳身历其大半然所守不踰一令所至动必奏绩今在
辽数年日以边邑萧条居人愁困欲稍为经理之然未
尽得展布所蒿目抚心见之歌诗者识者比之元道州
舂陵之咏皆知其有忧天下之志矣公宿儒旧望人誉
所归列卿台省举足可到方今贤公卿满廷必有起而
卷二 第 48b 页 WYG1323-0665b.png
为公任斯事者父子接武中朝流光史册诚甚盛事或
谓公怀遂初之志久矣太邱一长公卿再世即江夏父
子间名位相悬亦公家故事德高位绌于道何损意者
行公之志而杖策归里阖门私第撷商山之紫芝饮南
阳之菊水嘘吸冲和颐神养性从容以待
圣天子蒲轮之召可乎编修君其亟持吾言以往必有
以博公之开口而一笑也
  大司寇徐健庵先生寿宴序
卷二 第 49a 页 WYG1323-0665c.png
戊辰冬十一月大司寇东海徐公初度之辰其南宫所
得士居翰林者三十有七人共谋所以称觞者于予且
曰公所好者子之文也子无固辞虽然夫公之知余则
岂徒以其文之谓哉盍即余所知于公者言之余识公
二十馀年矣当其为孝廉时即毅然以身任天下之重
自后荐登高第践历三事所经涉事变益熟而胸中所
贮书益多其入而以孝弟仁义淑其身也如嗜欲之惟
恐不得所求其出而宏奖人伦扶植善类也如饮食疾
卷二 第 49b 页 WYG1323-0665d.png
疾之在已其作而谋天下之事也上求可信于君而下
求无不可告于人此余知公立身之大端也及其游览
百氏根据六义而发之文章则必其实可以立诚居业
救弊起偏而不为一切谲诡浮漫无当之说所惑此余
所以知公立言之大端也然又有余所深知而世之所
号为知公者或未尽焉则以公之于是其心实有所歉
然而未足者也公自遭际分直
内廷综理部务在公少暇日暮归第坐客请问以数十
卷二 第 50a 页 WYG1323-0666a.png
辈论文晰疑酬酢尽意乃止则精力刓弊对食欠伸微
视两鬓垂垂白矣然日以为常不厌也今年春自惟直
道忤时拜疏求退
天子念其诚款
诏许解职总裁诸馆事留直如故公于是闭閤谢客日
取周张二程先生及朱子遗书熟读而精思之俟其反
复推寻融释脱落而久之乃得其所为洒然者比余再
三访之则见其气益加静而貌加粹体加充矣记曰君
卷二 第 50b 页 WYG1323-0666b.png
子庄敬日强明道曰人不学则老而衰君子之所谓强
者乃在道德之充盈而不在乎气血之壮盛也君子之
所谓衰者乃在不殖而将落而不在乎年齿之逾迈也
夫文章小道也功业外至也朱子曰人常有以自乐则
用舍行藏之间随所遇而安之此公向之所歉然而不
自足者余今乃自信其知之独深也今
朝廷勤求化理方待公以钧轴之任而公亦宜不得怀
道匿德恝然自释于天下之重然古之君子身处岩廊
卷二 第 51a 页 WYG1323-0666c.png
之上而其心浩然与天地万物者游彼诚不以富贵移
其心也循公之志或者功成于未老之日退而倡明斯
道辨统绪之毫釐晰微显之一致其深造也必穷理尽
性以至于命而后命自我立其兼成也必理学与事功
相配而后体用不至于偏则予请从诸君子之后勉而
卒业焉斯为之寿不亦大乎请即以此言进之
  定海薛五玉四十寿序
有士于此不役役于声利不雷同于世之是非取舍恬
卷二 第 51b 页 WYG1323-0666d.png
澹寡欲而游于世斯可以交与予固非此弗以友也而
少闻薛君之名已而东至海上以阴求其所谓恬澹寡
欲不役役于声利不雷同于是非取舍者既于数十百
人之中得其所愿交而如恐不得交者兹于薛君遇之
焉闻君少时倜傥善议论所至倾一坐中与之登山而
临水虽终日极困不厌意必慷慨自喜之士而惜乎余
未之见也盖君今年乙未冬已四十矣或曰君少不得
意于有司今适合古强而仕之时虽不遇未晚也予窃
卷二 第 52a 页 WYG1323-0667a.png
以为不然夫古者八岁出就外傅至十五则凡民间之
俊秀皆入庠序王公卿大夫士之适子皆入国学教之
穷理正心以修乎身推之于天下国家将无所不备焉
既乃升于太学爵命之盖其时日之讲贯服习章程之
精细详密有不待二十五年矣四十而仕者极之中人
以下也孔子弟子列传载樊须公西赤年皆极少及孔
子时仕度其年皆不满四十又非必颜渊子奇而后然
即令如是士之有才而无命泯灭者不可胜记矣数年
卷二 第 52b 页 WYG1323-0667b.png
间天下竞于兵争灾祲疾疫盗贼之患日夜不绝而民
之转死相望矣此宜仁人君子之恻怛于心席不暇煖
救之犹恐不及而君子以无事而至四十岂不可惜与
使君之坚其才老其识恬澹寡欲以集事其为世利益
滋甚而予之为是言者亦欲使世之知有薛子者惜其
少年英锐之气无使英雄有遇不及时之叹乘其及今
强壮之可用而使天下少享仁人君子数十年之利则
凡余所愿交而如恐不得之人无事以至于四十者其
卷二 第 53a 页 WYG1323-0667c.png
亦庶乎其鲜矣
  冯宗一寿序
余家县东巷与冯氏隔水居世相好也自余舞象执经
于冯先生之门先生有子曰孟勉曰宗一孟勉与余同
庚生幼同学长益相善当甲申乙酉之际经涉横流抛
荒旧业而余与孟勉从播迁之馀终日扺掌谈纵横王
霸之略无复当世意又以其间商确经史旁及诗赋每
侵晨出外舍一榻坐对至夜分始各归寝明则复然如
卷二 第 53b 页 WYG1323-0667d.png
此者仅十载已而两家生事渐促余先出游孟勉继之
三十年中计聚首时或隔岁不得一见见辄复别去及
余旅寓京师孟勉辞余为广德之行未几而元伯见梦
生殁异路矣其后宗一数数至京师未尝不过余余对
之便执手于邑常叹以冯先生之盛德宜有后而孟勉
所就止此疑天道几不可问又私意谓宗一淳蓄深厚
意先生之钟报将在于是今年余归里其仲子进谒跪
而有请问其所以则宗一已于今年壬申春寿开六十
卷二 第 54a 页 WYG1323-0668a.png
矣曰吾父方客济上吾兄弟旷焉定省庶几赍先生之
文往而介寿于前一开老人之怀抱余谓宗一神气充
实志略方壮出其绪馀足以完父兄未竟之业今仅年
杖国似不足为侈者然余所以不辞其请者既悲孟勉
之不幸又喜宗一之足以干家于是言之不足又深致
其祝辞以将之者盖两家世好之情亲爱之谊有不容
已者也
  侍读徐公嵇夫人双寿序(代/)
卷二 第 54b 页 WYG1323-0668b.png
前年癸酉初冬为吴兴侍读徐公七十初度时公元配
嵇夫人年六十馀华发相庄宫谕君偕其令嗣暨诸孙
鞠𦜕上寿礼成燕饮雍穆之风缙绅称叹未几公谋拂
衣归山夫人亦以有子侍从足以上报
国恩愿偕遂鹿门之隐相与棹舟而还疏池艺圃徜徉
杖履苕霅之间多古高人奇迹稚川丹灶桑苧茶经王
右军陆鲁望之徒所觞咏而叹张志和之所浮家泛宅
而游者公蓝舆至止未尝不流连日夕及入而与夫人
卷二 第 55a 页 WYG1323-0668c.png
相对则欣然遂忘其贫以时与子弟坐家塾诵说经
先贤故老旧事夫人则抱孙含饴分灯课织其旁若
无轩冕之在身而祎翟之耀体者其视世之奔遂势利
刓精神劳苦而不知止者何如也今年孟夏夫人始寿
开七十同乡亲串莫不啧啧夫人之贤而见侍读公之
以老成硕德与之偕享五福之盛则又争慨慕之不已
会宫谕君以远在京师令嗣任可在家称祝请予一言
将邮致之以侑觞盖予闻夫人为名孝廉女素娴姆训
卷二 第 55b 页 WYG1323-0668d.png
自盥馈以往侍奉周旋动循礼则某太夫人病困夫人
调侍汤剂至两月不解带以是妯娌化之一堂聚顺迹
其阃教古列女不能过也而其佐侍读公以成名尤为
世所难能者公少贫绩学名重士林所缔交皆海内才
俊中更忧患家道转落然席门穷巷户屦常满负笈请
业者所至成市夫人悉庇具修洁黾勉有无以应之而
公不知也壬癸间公既连取高第列从臣矣夫人弥自
谦抑自中外亲党以及村妪灶妇待之各尽礼意绝不
卷二 第 56a 页 WYG1323-0669a.png
见其贵倨之色所与公相鸡鸣交诫者惟是夙夜在公
之谊为惓惓故公在史馆凡所撰述进呈
天子见之无不称善所造就成均学者及京兆大比所
得士皆矩步详雅学有家法望而知其为南州弟子侍
读公之树立伟矣抑亦夫人相助之力居多也自公之
归今三年宫谕君声望益隆
宸眷优渥将以大展公生平未竟之业而君顾思恋庭
帏南望于邑本欲因介寿之期归而承欢于其侧也夫
卷二 第 56b 页 WYG1323-0669b.png
人则寓书教戒当
国家多事之际臣子驱驰效力正在此时慎勿以吾两
老人为念余与公先后同官气谊最笃两舍弟又与公
家称同年兄弟交在纪群间故每见宫谕君必举公家
庭所教戒者以解其离忧而释其独劳之感又为述所
闻于其乡人者备颂美之辞致之宾筵以为难老之祝

主上倚宫谕君甚厚顾惟旧德必复致公左右润色鸿
卷二 第 57a 页 WYG1323-0669c.png
业而夫人亦将起居六宫为命妇班行之首此时再奉
养京师从容上寿吾知士大夫观感兴叹者必益倍于
公七十时而宫谕君又何必眷眷于白云之慕乎遂次
第其语为寿宴序
  钱太君七十寿序
鄞邑东南有地曰甲村其山由四明发脉迤逦东下回
抱前后水自金峨分派两流汇合而王氏聚族其间千
馀家某有学业至性人也寓京常过予言吾宗望出太
卷二 第 57b 页 WYG1323-0669d.png
原自宋南渡至今诗礼之传不替不独其子孙济美亦
代有贤妇人焉高祖总宪定斋公为正嘉名臣其母金
太淑人身教至严所遗诗文兰庄集数卷皆班诫七篇
之类也吾子孙世守之先君遭乱弃举业不治生计萧
条吾母钱太孺人蓄旨代匮室无交谪先君以是益忘
其贫不幸中年捐馆愚兄弟三人尚幼也吾母弱妇支
门足不踰阃限内外整整挟筴课子帅以礼训某兄弟
粗识文义以不自堕于昏愚不得罪于乡党朋友者惟
卷二 第 58a 页 WYG1323-0670a.png
吾母之教是赖某今恭遇新令幸邀安人
封诰上荣膝下将藉此以进称七十之觞顾非得先生
一言不足为乡闾光宠予闻而善之谓太君之贤可无
愧于兰庄之风也自惟浪游多载今老矣家乡名胜屐
齿多所未到明春决计请告冀以残年遍游浙奇山水
先取道金峨雪窦杖策四明二百八十峰中访其所谓
过云石窗之胜出而舣棹甲村拜寿母于堂就君信宿
谈话桑麻周行阡陌太夫人其必能减茅容之馔以食
卷二 第 58b 页 WYG1323-0670b.png
我也
  张母何太夫人寿宴序(代/)
蒸民之诗尹吉甫之所以颂仲山甫也其第四章曰夙
夜匪懈以事一人明乎山甫之生保兹天子也然孔子
作孝经至引之以明卿大夫之孝何哉予以是知山甫
之为忠臣抑以其孝子也盖卿大夫之孝非必其晨脩
夕膳之是急也如诗所谓王躬是保出纳王命敷政四
方似与门内之行无涉然必如此乃称所谓夙夜匪懈
卷二 第 59a 页 WYG1323-0670c.png
者而忠孝之道尽是矣今年八月某日为今京江相国
母何太夫人八十诞辰太夫人时在里相国既喜其亲
享无疆之寿又以身不得归而洗腆于其侧也则属其
数人者各为一言以叙已所以在公而不得即归之意
因而称述太夫人之德以资宾筵之一笑亦庶几乎诗
人之义也太夫人之始嫔吏部公儒素耳黾勉有无不
自言瘁既而吏部公冠冕南国荐登上第文章声价翕
然增重海内则皆太夫灯火佐读之馀也及乎内总铨
卷二 第 59b 页 WYG1323-0670d.png
司裁量人物外持文柄乐育人才遂以治行徵为天下
第一
朝命方新遽返初服此则吏部公之高风旷致而太夫
人能赞成之且又为之洁庭除庀肴醴相与从容举案
有终焉之志是时长公编修君已对策
大廷魁天下矣相国与祠曹民部弟兄先后起家甲科
今诸孙天门复捷南宫选入中秘诗书之泽相望也自
吏部公殁后几十年而门户鼎盛日甚于曩时此孰非
卷二 第 60a 页 WYG1323-0671a.png
太夫人内德之所成就也者而一不自矜每见有所迁
陟弥加抑损勖子孙以无忘先公之遗诫相国偕其两
弟谨守家训清白自将用以上当
帝心绥和有夏则今日海宇之群帡幪于相国燮理之
德者又何一非太夫人之赐也耶太夫人虽寿八秩筋
力不啻如盛年时尝䌽舆画舫就养南北间属今初度
之辰三党姻亲杂沓上寿里闾子弟踵门称庆而京师
缙绅及四方知名士亦无不蹑相国之阶效华封之祝
卷二 第 60b 页 WYG1323-0671b.png
者吾闻之昔三代之盛乡饮酒礼燕礼皆堂上鼓瑟歌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是为工歌三终明君臣之相得也
既歌而笙奏南陔白华华黍是为笙入三终见家庭之
和乐也外尽君臣之谊内洽家庭之欢所谓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为卿大夫之孝者于今日张氏之堂见之矣

圣天子方孝养
长信宫尽爱尽敬德教洋溢而相国适当此时亦得致
卷二 第 61a 页 WYG1323-0671c.png
其不匮之意于所生虽其隔在数千里之外其与朝问
膳而夕视寝者何以异也余不敏备官卿贰幸从称觞
之末而乐观其盛是为序
  送姚子南归为其母夫人寿序

国家定制仕宦无兄弟者得归终养而凡仕于京朝之
官历俸六年例得请告归省此制初不见于三代之世
盖三代仕者举不出父母之邦苟非行役在外则朝温
卷二 第 61b 页 WYG1323-0671d.png
而暮凊日可无废故终养之典不著然其君之所以体
恤乎下下之所以仰望乎上者犹惟以将父将母为惓
惓一不得则君惧无以使臣而臣亦不免哀怨以思以
惧其不能尽心于所职如北山之歌陟岵之感是已况
于后世背离膝下踰越数千里以事君而东西南北之
唯所命夫至是而不思所以审处而曲慰之者有国家
者之过也至于例许得归而不归吾未知其何说矣余
在京师久所见公卿间多以官为家其位益峻禄益厚
卷二 第 62a 页 WYG1323-0672a.png
则决去益难有未葬不除服数十年而袭紫衣朱自若
也盖缙绅之清议不立久矣大臣如此则下何观焉以
故风俗日偷而
盛朝光明骏伟之烈不炳耀于世甚非所以称
圣天子以孝治天下之意一日友人姚子历初过余辞
行问其奚往姚子曰吾母以明年正月届七十寿行归
省欲得子文以佐觞耳余曰今仕宦于京朝者绝不闻
以母子相依为人生可乐事子以寠客思亲急装出国
卷二 第 62b 页 WYG1323-0672b.png
门意不返顾天下名教独身任之固当既又曰夫子之
亲亦幸子之不为士大夫耳不然子亦且如诸公者以
身许国之不暇虽欲返归衡茅烹鸡炊黍召会邻里上
寿于老人之侧得哉子姑行矣勉之然姚子积时求养
于外一旦以亲故垂橐而还不以介诸怀其志趣过人
甚远使异时得遂其禄养意其树立必不出古人下风
俗之变而清议之立吾不于姚子有厚望乎姚子尊甫
文学公为先君执友余垂髫数过其塾太夫人辄饮食
卷二 第 63a 页 WYG1323-0672c.png
余视余如亲子弟以故谂知其阃德甚详既称未亡人
治家内外整整收祀参议府君而上失祔之主数世疏
数有序鱼菽之荐必洁以诚其大者如是则其他所及
以贻为历初兄弟无疆之休者可知矣余客居无状先
太孺人厚终之事忽忽未举者有年每拊膺旁皇中夜
不知所出而乐称姚氏母子之间如此者岂敢以望于
人亦因以志吾之愧而已
  送申学宪赴任过里为茅太夫人寿序
卷二 第 63b 页 WYG1323-0672d.png
今佥宪申君任礼部郎至京未久也太夫人在里春秋
高矣每思念不置会粤西督学使缺
廷议择可者乃越次以授君君一不自喜而以益远太
夫人有愀然之色又念是役也当过家省觐而行适值
某月之初太夫人八十初度则求于能言之士为诗文
进之以冀太夫人之一笑也以慰其离忧之思而请某
为之序愚维古之君子其未仕也有为养以求仕者矣
及其既仕也有以不得遂其养为忧者矣故方其忧不
卷二 第 64a 页 WYG1323-0673a.png
及养则惟恐其仕之不早及其羁绊于王事驰驱于道
路而汲汲然忧不得遂其养之志则其视一官之为累
也又惟恐其去之不速此二者皆过也夫亲之不可以
无养固也若夫仕不仕天也而岂吾之所可预必其间
者哉惟有道者不然时不吾与蓬荜而行粟水而奉非
俭也时已遇矣道已行矣而内顾吾私有不可以兼遂
者则资于事父鞠躬尽瘁而初亦无害于吾之为孝盖
事亲诚则能使亲忘其贫事君忠则能使亲之不乐私
卷二 第 64b 页 WYG1323-0673b.png
其子使亲忘其贫者士庶人之孝也并能使亲之不乐
私其子者此可谓卿大夫之孝也此古之君子所以推
心任运无入而不自得者也曾何有于二者之足患乎
吾闻太夫人故吴兴副使鹿门公孙女及归为相国文
定公诸孙妇佐先大夫成名而以盛德称中外阃范者
数十年彼其于君臣父子之义讲之有素则于佥宪君
之是行必有欣然愿其去而乐其志之得行者也君以
此思之宜其中亦无不可洒然者粤西当用兵之馀
卷二 第 65a 页 WYG1323-0673c.png
王化再沾人文日起计佥宪君报政在三年大比之后
复取道里门北上而是时太夫人方健饭于是随计偕
诸生执经逡巡磬折阶下后先而上寿亦人事之可喜
者也佥宪君益可无憾于是行
  王母申太孺人寿序
康熙二十五年苏州府县学诸生以王母申太孺人守
节状请旌自县以次达之抚院旋以事闻奉
旨给银建坊如制乡里莫不谓荣再历年而太孺人春
卷二 第 65b 页 WYG1323-0673d.png
秋称六十矣于时嗣子东发方以才选载笔史馆暂假
归省其同年生二十九人谋所以称觞者以余之同事
馆局且知其两家世泽甚详遂请一言附东发之行而
往寿焉余观太孺人之苦节及东发之能以才显扬其
亲使卒有闻于载述而益叹文恪公之遗德远也当明
宏正之际八奄乱政大臣相继斥逐宗社阽危公甫入
政府苦心调剂尝论逆党以士大夫之可杀不可辱所
保全善类为多然终于不合洁身远遁当时大臣之能
卷二 第 66a 页 WYG1323-0674a.png
明于去就不罹清议者惟公一人而已其自赞曰贵戚
赫奕不能附丽权珰狂猘不能媕阿一有违言超然不
辱盖实录也自后子孙承藉先德咸能以名节自砥至
于闺门肃穆家法之严整尤为吴门士大夫家称首若
太孺人之艰难守死其尤著者也太夫人曾王父曰文
定公事在国史植根华阀夙娴姆教嫔于先府君织纴
佐读宛然寒素也甫年二十四而遭变时即欲以身殉
姑涕泣曰吾不忍见妇与子一时毕命即如此藐诸孤
卷二 第 66b 页 WYG1323-0674b.png
将谁托太孺人感之勉进饮食既而朝夕所以奉养其
姑者益虔无懈殁而殓送之如礼时节荐享之必竭其
诚宗戚内外皆以先府君为未亡而喜见东发之成立
者至叩其学问蓄积又以为非得严父之教何以至此
盖太孺人之于王氏始终称无负矣今闻其女嫁松陵
沈氏者亦早失所天励节如母氏以此服太孺人之身
教不独能成就其孤而且有以化其女子盖文恪公之
流风遗泽远矣彼其沾溉于数世者如此其盛此所系
卷二 第 67a 页 WYG1323-0674c.png
于人心世道非独侈为一家之仅事而已也余闻之礼
云寡妇之子非有见焉则勿与友此非以戒其友盖所
以深责备于其子者也非有见焉则勿友矣苟有见焉
斯友之矣东发少游京师发声太学最久服官禄养为
二十九人者誉之无异辞且欲自同犹子以介寿于贤
母之侧惟恐不得其欢心此其家庭朋友之间皆有可
重者也余故乐叙其事而传之
  赠董子为其母夫人寿序
卷二 第 67b 页 WYG1323-0674d.png
往年晤董子吴仲湖上时余未识董子董子亦不余识
也接其容蔼乎其可亲与之坐久之虽俦人广众之中
有以知其为董子无疑也董子尊君孝廉公母范孺人皆
长余两大人年三四岁兄弟四人皆读书修行足继其
家声每家庭侍寝膳议论古今事成败杂以乡闾耆旧
事迹可传述者辄人出一见持不能决请之尊先生然
后得定其一家师友自足娱乐如此而余兄弟三人无
他技能足以称家大人旨又时时扁舟逆旅动辄数年
卷二 第 68a 页 WYG1323-0675a.png
或远间三四千里外一遇佳节时至众欢独酌之际则
对食悲愁以思虽居者亦泫然不知其为乐也以此不
及君兄弟远甚然董子之言曰菽水吾大人所甘也吾
力尚不能具今人间言养亲者则曰孝在志养奚必甘
旨哉是窃取好名自予而极其志至于以天下俭其亲
不顾也吾不忍为之故与其兄三人日夜攻苦不绝庶
几少得所欲则筑庐于山水之滨具车舆几杖弋于野
而钓于渊奉我亲以老焉吾岂有求于彼哉而其志适
卷二 第 68b 页 WYG1323-0675b.png
有与予类者今年秋为其太夫人五十初度问予一言
为寿予谢不敏而赠董子以言使其归即为予跪进之
可也
  颜母朱太宜人寿宴序
唐李文公翱自称其序高悯女杨烈妇为不在班孟坚
蔡伯喈下其言以迁固叙述之工故读者详而事迹愈
著而叹后作者之不尽然此固然矣余以为古忠臣烈
妇之不欺其志义炳日月虽其文之不工于传无害况
卷二 第 69a 页 WYG1323-0675c.png
其原无待于传耶惟其势穷运极濒于阽危矣乃事会
之逢适有天幸名完而身亦不亏以至富贵显荣享有
寿考此岂非人生之至愿而古所称吉祥善事者耶则
虽其心之无待于传而因事咏歌颂述之以风厉于天
下宜其闻而兴起之者多矣余自少闻客谈阙里颜太
宜人壬午殉节事至烈私谓所尝见古所传烈女间有
其人晚近世决无此事然贮之胸中已三十馀年今居
京师与编修考功两君游始知两君皆太宜人所生而
卷二 第 69b 页 WYG1323-0675d.png
与奉直公所亲教督而长成之者盖太宜人今年已届
七十寿余向所疑古烈女传仅有其人者今果得亲见
之谓古今人何遽不相及又见其富贵显荣寿考为天
之报施善人而叹古人之身名俱泰所谓吉祥善事如
此类者何不数数见又疑今人遭际远胜于古也盖太
宜人为故奉国将军某公爱女以天潢贵冑作嫔于奉
直公大贤世裔娴于礼教者素矣方其出与奉直公同
难也仓卒被驱逻卒詈不绝口卒击折其左臂将加刃
卷二 第 70a 页 WYG1323-0676a.png
焉散发披颈不殊僵踣道左积日始苏以指自刺指强
不得入则取邻女所携刀自颈人不入时冱寒梦神人蒙
以絮而明日小婢来伏其旁呼之忽醒有遗奉直公以
金创药者傅之得无恙夫节义之报不疾而速如此此
所以更三四十年后绵庆延祉益绳绳未艾盖有神相
之者然也今
朝廷恩数重叠自初封孺人累三封至太宜人京师士
大夫多编修考功及季子孝廉年家故旧称诗上寿以
卷二 第 70b 页 WYG1323-0676b.png
百数余愧不文无能敷扬盛迹勒金石而播管弦也异
时太宜人年益高
国家太平益愈久岁时置酒高会戚里抱曾元膝上絮
述年少乱离百死一生之状历历如在目前于是相传
为承平世家盛事必有班蔡之伦载笔而纪其烈如李
文公所云者矣当是时也殆亦有徵于余言也欤
  徐母李孺人寿序
今年辛酉夏为徐子亦沆元配李孺人五十初度孺人
卷二 第 71a 页 WYG1323-0676c.png
父某公于吾母为中表其祖大理公之馆甥于吾外家
孙氏也与先君子为忘分交孺人之母叶也婺居苦节
尝随其姑归迎车厩里第与吾母居止情意甚款时孺
人才数岁然已能盥栉衿缨随母定省姆传授内则女
诫略能上口举止如成人矣后归亦沆吾母尝叹曰徐
氏有妇矣以大理公之盛德而无后天其或者钟报于
是女耶当是时吾乡承兵燹后巨宗势族日就零替大
理公之旧业已不可问即亦沆先人侍御公瓢笠入山
卷二 第 71b 页 WYG1323-0676d.png
溷迹缁衲亦沆窜身荆棘中数从其尊甫风餐雨宿暇
则膏筒铅椠摘次呻吟不问家人产孺人于时孑然季
女也支拄中外租籍市券手筹笔疏各有条理上恤姻
党下抚婢仆恩意周到无不人厌其心以故亦沆得一
意学殖名誉日起又能以其馀力佐夫子课三嗣君成
立今皆补学宫子弟籍有声矣向微夫人则亦沆之艰
难固当百倍意天之悯李氏而钟之报者适所以为徐
氏之福耶今春予寓郡二子泽泳谒余而请曰吾母天
卷二 第 72a 页 WYG1323-0677a.png
性孝友念外大父母蒸尝远隔则设像于别业以祀之
岁时携诸甥上冢酌奠而去歔欷竟日自恨终鲜兄弟
而以公之远托于中表也能缕述其家事故尝冀闻公
之言以为喜今诚得公文以侑觞庶其足慰母心乎余
自罹家难神思耗溃绝未尝为人作文字然每见母党
辄忆吾母生平不置故能为孺人寿者诚莫如予宜孺
人年才半百偕亦沆从容举案三子雍睦诸孙五六人
奉觞而进之乡里传叹以为盛事故知天之钟报于其
卷二 第 72b 页 WYG1323-0677b.png
身者信未有艾也微二子请余其能已于言乎
 
 
 
 
 
 
 湛园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