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50530b 页
卷三 第 1a 页 0152-080.png
周氏冥通记卷之三翔八
   七月事(一依本写即事有/隐者今朱注诠记)
乙未年七月二日夜七人来
一人姓周著玄华冠服绿毛帔丹霄飞裳佩
流全铃(年可五十许真诰有/侍者四人执黄毛节)
一人姓王衣服似周服紫羽帔佩流金铃(年/可)
(四十许真诰有侍/者四人执绿毛节)
一人姓茅著远游冠玄毛帔紫锦衣佩流全
(年可六十许真诰有侍者三/人执玄毛节又捧一白牙箱)
一人亦姓茅著芙蓉冠丹毛帔玄绣衣佩玉
卷三 第 1b 页 0152-081.png
(年可六十许真诰有/侍者二人无所执)
一人姓周著华盖冠服云锦衣佩玉铃(年四/十馀)
(真诰云名太宾侍/者五人执紫毛节)
一人姓司马著芙蓉冠服素羽帔紫锦衣佩
玉铃(年四十许真诰有侍/者二人执青毛节)
一人则乐丞公服如前(侍者五人真诰有凡/此前衣服并丞后见)
(诰令/识之)丞曰今真人来何不拜子良即起再拜
顿首稽颡乞神仙之诀
茅定录君曰功名已著无烦苦名并录我所

卷三 第 2a 页 0152-082.png
周紫阳曰一与尔别便数百年我当知如一
日尔萦之经生死一何苦哉
司马括苍曰学道不勤而得道者乃周生乎
茅保命曰勤苦之弊何可备言所谓先苦后

王紫阳曰岁月易积功业难显昔闻周生之
名今见周生之德宿昔犹固良可知矣(应是/嘉字)
周大夫曰周生年稚而德奥识浅而智深已
三生如此我昔微游于世数经诣之乃能倾
襟布诚而施仁也我因欲示之要言而其未
卷三 第 2b 页 0152-083.png
堪受法故不授之今得相见良亦为欣
周紫阳曰卿知其根由不乃吾之弟孙也音
与其于南海相遇便别别来已二百馀年矣
丞曰将告卿众真之第一紫阳左真人治葛
衍山周君第二紫阳古真人治嶓冢山王君
(周君传乃云紫阳有左右真人/亦不显右是王君不知何名字)第三定录茅
中君第四保命茅小君第五蓬莱右大夫周
君第六括苍真人司马先生第七吾也此前
六等并真人前后来者皆仙人唯冯君是黄
庭真人治中岳耳保命问曰粗悉此位不子
卷三 第 3a 页 0152-084.png
良答蒙承垂告已解定录君曰前遣景上期
授子玄真内诀遂未修之邪子良曰蒙赐玄
真经即应修用但洪君前受洞房欲且营之
成业故未暇耳又告曰洞房乃好得益迟修
玄真专勤者五年中便得太玄玉女侍犹劝
先营之并修亦不相妨子良应尔王君曰子
勤励之名籍虽定中间纵怠亦未必得全此
功尔勿轻示人今夕来事周大夫曰得仙者
年年月月皆有但人下知耳尔申年当得上
拜太极不者则酉年也此期非远而亦复为
卷三 第 3b 页 0152-085.png
遥子勤此中间也司马君曰子保举既强得
业亦美道必可谐但其流行之必不怠也子
良受旨一二谨依丞曰陶隐居事近亦不无
此议卿姨屡有𧵥请二君乃无异但恐馀处
不必允耳定录曰陶某名录多阙穿处不的
由纵见由我我亦不得自任中旬间当与思
和此保命字也往诸司命间论之意此必无
苦勿卒忧悒仍云吾等今去或复寻更来其
间有信书疏亦可相通(因以相/随而去)
 右一条七月二日夜受记书四小青笺又
卷三 第 4a 页 0152-086.png
 一片续后
按紫阳两真句曲二君此日若始自降前六
月唯遣侍童耳真诰云周太宾善鼓一弦琴
是教孙登者为蓬莱右夫人即应是也司马
括苍内外书传都不见又不应是季主乃可
季主儿法育耳唯见此一来自后无复所出
隐居此年四月自得梦应被召云宫府已整
唯作印未成意甚恻恻径向周说周登向其
姨母道如此姨母乃密营𧵥信告潘渊文为
条疏作辞牒令周共奏请后天窗洞隐居都
卷三 第 4b 页 0152-087.png
不知后方问有此亦不复问周可否至七月
十三日事诀十四日旦周疏受见示方具耳
止闻此一过而云屡有𧵥请是所未究
乙未年七月三日夜有九女人来齐著青衣
绛绿衣下紫为腰带佩金铃铃下有大符黑
为文书青上手并执板板白色似玉见衣缝
缝皆有如织文缀之每缝际并有小铃子著
之行辄有声其一女则刘玄微一则陶智安
馀者皆不识亦不见与语刘夫人曰比修学
稍得新业邪吾旦往东华今始还文书事粗
卷三 第 5a 页 0152-088.png
得了见尔名已度上东华青简甚助为庆陶
夫人曰闻近斋而俟北斗大不可言讶尔标
心乃至于此星亦未可卒见积以岁月所不
论耳刘夫人因唤诸女曰此周生有凌云之
秀将可与共语一人应曰下仙未敢与高人
语刘曰高下未必可定伊犹沉滞尘喧共启
悟之耳何高之有此女笑曰别当相造今未
容言陶曰此段易迁中有柳妙基(谓应作姬/字受口语)
(音不得/字体也)孙芳华阮惠香(此三女真/诰中皆无)此三子学
有功夫得度方诸第八朱台中受书并为仙
卷三 第 5b 页 0152-089.png
妃故今知之刘曰周生尔欲之乎答曰凡虫
鸟非所敢希曰尔得希之所以相告陶曰夜
已深宜去便欲去诸女曰待侬因相随而灭
 右一条三日夜所受记书两小青纸(按此/即是)
 (前月所云送学簿呈东华还过而下见赵/王乃更有馀人兼申嘲谑欲希之辞夫以)
 (涵育两仪照临日月山泽通气阴阳离会/莫不皆须匹偶共相映协自高真以下减)
 (周斯义既已久表昔记于令差非嫌惑但/长幼贵贱年月赊促各有终运不必日均)
 (耳如其道超域外心凝化表者时或迹应/作非复体谐接文殊之感现净名之室作)
 (宾友称寄对扶/桑谅别有旨矣)
七月九日夜见紫阳周王二真人定录君三
卷三 第 6a 页 0152-090.png
人衣服并如前侍者共可有十许人紫阳童
亦在中自共语良久定录君乃语子良曰比
劳用心吾天事频烦以疲我神此六日往东
华见尔名已上青简乃位为保晨司始吾徒
也不亦巍巍乎此乃冥符宿契虽非此间之
职要应先当成就周紫阳仍曰尔自应得此
位诸局司故不以明德相显直奏功夫事致
使移时夫涉真境便多有试好固心力勿弱
于其间王紫阳曰得如此甚好但恐以试为
难耳子良因请问不审几试试若大小恐肉
卷三 第 6b 页 0152-091.png
人邪僻能不忧惧王曰当两小试或为虎狼
或为殊声异形以怖于人尔见此时但整心
建意勿慞惶也若不过者怪(应作/坏字)人功夫俄
顷耳(周少来神瞻强正小儿时独宿空屋夜/行林草了无忌惮未尝魇惊及来茅山)
(至移朱阳晨夜闇路去来恒独行耳始近间/人说从今八九月以来馆廨往反必须一两)
(人相伴小侵闇则便执刀杖人间何忽尔亦/为作咿呜相答此当是去期近密防诸试只)
(二十六夕移东廨宿亦使一道士窗下伴眠/道士觉其不得眠数起坐诵诸咒说此复是)
(临时犹虑有异于平日致惊怖/耳而遂得免过当由功力强)定录又曰昨
东华集诸司命及土地神灵典司之徒检课
简录见天下民人为善者五十分无一而况
卷三 第 7a 页 0152-092.png
于神仙万万之不过两三耳其中功夫已成
而复落除者亦不少吾将忧仙籍无复人也
兼运度已逼灾世益难见东华上簿紫录内
格中有上上真录者五人已落二人补地解
无复进补者上中真者二十八人一落七人
二人补下仙五人复还人中唯上一人补耳
上下真者三百人一落二十六人十一人补
地解十五人还民中都复上八人耳上上仙
者二百十一人一落四十二人十二人补三
官中职六人成尸解二十四人成贱民都成
卷三 第 7b 页 0152-093.png
五十人耳上中仙者二百九十三人一落七
十人十人退成下仙八人得尸解五十一人
还生民中复上十一人耳上下仙者四百三
人一落七十八人二十人为酆都所引四人
被考三官五十四人还民间复上十九人耳
始今月标落此诸人须至分节当上言太极
更记死录于太山见此辈良为可悲并皆修
法不勤或先亡引逮所行乖道或先勤后怠
失此功夫一何苦哉亦有垂登云天者日月
不空并下教真人降授之其或处在深山或
卷三 第 8a 页 0152-094.png
学道历年人并不知此吾等亦时时教授如
尔今日人谁知邪
周君曰茅定录说此者是戒尔之深矣勿怠
惰于其间尔乃近在下品仙人耳尔乃当登
中仙之上得游行太极控驾龙驎不亦快乎
王君曰茅定录及周紫阳所诫实为深矣足
为子之实录也此句曲山中亦有三四人入
下仙品欲知之乎子良因问家师陶公何如
答曰假令尔如其者则期真不难也陶久入
下仙之上乃范幼冲等也(一本作中仙之中/后农墨点□下仙)
卷三 第 8b 页 0152-095.png
(之上未解所以既云久入今当由怠替致降/二喈邪范幼冲为童初坚出真诰中未知真)
(仙品与都水监何如耳已说句曲有四人欲/知之乎而竟不得问是谁甚为可恨今以耳)
(眼所闻见者在男人中有蒋薛女人中有蒋/宋并久就修学其长少男女南北亦复数人)
(或有德行或有信识但于学功未深耳许灵/真虽先圣之胤而有家累亦未得涉学杨超)
(远今虽在林屋先是旧句曲道士甚有才意/今未知谁当会此三人之数者但应各加精)
(勤庶充/此限耳)子良又问子良姨何如答曰乃得无
大过但令勤之后身或取耳今生且未可言
(其姨母本钱塘人姓张三岁失父随母重适/永嘉徐家仍冒徐姓十岁便出家随师学道)
(在馀姚立精舍性至真正唯摄妹儿子良一/人至年三十五公制所逼诸道义劝令其作)
(方便出适上虞朱家而遂陷世法以此耻慨/致结气病涉四年育一男便携还永嘉从此)
卷三 第 9a 页 0152-096.png
(离绝至今十有一年乃云小来手未尝杀虫/蚁妄折花草唯日中一食而恨性过严治于)
(目下刻急如今所言乃得无大过独是不无/小失当以不能遂固节取命兼挫辱于神鬼)
(故也学业既浅岂望今身有/果但两三生得以为幸矣)
周君更问子良尔姓何等子良仓卒不得道
前赐名字直云姓周名子良君勃然曰何以
谬滥汝乃道士周太玄字虚灵而比于世中
周子良邪汝名书玉简皆作周太玄勿复胜
(应作/称字)子良唯于世上名子良耳勿以隐名示
于俗人天下人应得道者何限而偏依依于
尔非直以挺命感真亦如以亲逮故耳昔有
卷三 第 9b 页 0152-097.png
杨许者杨恒有神真往来而许永不得见所
以尔者许心徒勤谦犹欲想未除故不得见
杨位亦不大于许其神凝志安万邪不能干
其正华绮不能乱其心故受语于杨今以示
许也尔今得见吾等亦如杨之用行耳凡此
事莫轻示人吾昔与裴清灵去来华侨处受
其言语令以示许侨宿本俗民性气虚疏不
能隐秘告其一法回而加增逢人不问愚贤
辄敢便说之如此既多便回受于扬耳侨乃
流沉河水身没异方得脱以来始十四年耳
卷三 第 10a 页 0152-098.png
今犹在鬼伍昼夜辛勤诸如此事可不慎乎
尔勿示人此事也(扬许及华侨事/皆出真诰中也)
定录曰昨见扬在东华吾乃要来其云欲来
碍以诸事别当看之耳
王君曰此月初乃见许侯与紫微夫人及右
英共辔龙车往诣南真紫微问我见有周太
玄已刻紫录将应得道比欲观其德业君见
之不吾因答已经谐之乃有萧然之德甚可
启悟紫微言别往看之明年秋事令得去(紫/微)
(夫人主/下教者)
卷三 第 10b 页 0152-099.png
定箓曰言语粗悉足为周生保试今且去天
务繁多明日望定(因相随而去此二更中来/入四更乃去言诰多亦不)
(能尽得/记忆也)
 右一条九日夜所受记书五白官纸(此条/中多)
 (说上落及宣漏诸事全是欲严相诫防恐/脱言说便致谴黜既如此伊何由敢显虽)
 (复王威加逼全帛满堂亦当杜口道义等/故自息求而此中引杨许之谕亦何必不)
 (别有所指追恨不知早相共理令阙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往矣如何犹冀于冥途)
 (之中既更/通感耳)
七月十一日夜见桐柏徐邓二人来衣服皆
如前徐至便言曰名已果上东华定为保晨
卷三 第 11a 页 0152-100.png
司甚助欣庆邓曰昨已应有说此事者子良
答尔诸真亦粗说其事但子良庸陋岂敢仰
希恃蒙神真提拂不论耳
徐曰近见赵威伯作事上保命曰周子良字
元和右一人改名太玄字虚灵以其生周逵
家已上紫录次生刘伟家复书玉编既经历
辛勤今谨依上科报以下仙为保籍丞羽仪
衣服如故法
保命仍将往共定录省察良久乃作赞上东
华曰周玄秀德心志虚清谨按紫格可刻仙
卷三 第 11b 页 0152-101.png
名东华乃更命以七月七日会仙官检名薄
因得尔品目位合中仙更奏上仙为保晨司
韩侯仍作事曰周太玄字虚灵右一人昔标
怀道之志今建荡然之德上合乾纲下应地
纪依如仙格合中品之上伏见保晨司年限
欲满请选太玄以补之谨上青君命云如牒
仍作简文曰
惟周太玄因业树兹刻名仙简为保晨司(此/韩)
(侯刻紫玉之简赤金/为文以上言太上也)
吾闻此位寻满不出一二年中应相召也子
卷三 第 12a 页 0152-102.png
良问不审此位若为羽仪徐答曰亦不可为
定更由功业之高下理有丹龙绿车玄羽之
盖素毛之节青衣玉女五人朱衣玉童七人
执鸿翮之扇建扶灵之冠服紫羽之帔绛霄
之衣带宝玉之铃六丁为使万神受保知天
下神仙功夫之事教学之方非复人间保籍
丞也故指来相报未可示人身之遗迹乃后
人之所效耳邓曰桐柏真君乃欲来须见太
虚司阴二真(既累去后与两小儿竟夕栟档/恐明日人来见纵迹于是内外)
(无知者以至于今唯密以启闻耳寻此便是/前缘所招或咎谴应至定录赵丞灼然知见)
卷三 第 12b 页 0152-103.png
(而不可校也寻既未知应为此位那言不大/欲为恐是悬照此意自发上道心禀老君诫)
(解其性理习忘相怀于一切有为无复执著/与时求道之志便有浓淡故以推心知当不)
(大欲为耳今既忘言于取舍便亦不辞此任/但令得在能利益众生处虽卑虽苦甘心为)
(之后云虽欲荡情散虑亦未能都去此实神/察六七往道中犹烦恼未尽汎此信忍望都)
(除邪五年十年非但未定朝闻夕嫔亦是所/愿周生既已见舍便欲促往寻之依别记目)
(录此月十五日保命授三天龙文并令且混/人勿异迹行来动静但意云此一条不显出)
(恐是与龙/文别封也)
 右一条十一日夜所受记书三白官纸(此/条)
 (中便是定位即云待前人满则未便到职/但未知犹且领永仕俟期而去为不成称)
 (丞直游散住邪此非可意求须有通感髣/髴乃可知耳计今必应犹在洞中也)
卷三 第 13a 页 0152-104.png
十三日夜定录赵丞俱来定录曰昨与思和
至太元府仍诣南夫人论陶某事乃得由少
时子良问申几时又曰未测几时或五年十
年事虽关我亦由上府继东华隶司命未敢
为定赵丞仍曰且已被东宫命令且住召陶
某事子良问召为何职仙官鬼官丞答蓬莱
都水监高光坐治水事被责似欲以陶代之
既且停召当更选耳此是仙官隶司阴府掌
水事以陶有劳故得补之如陶意似不大欲
为此位既仙陶当不知卿可以事白陶也少
卷三 第 13b 页 0152-105.png
许时又曰夫人生祸延福凑皆有因而至非
神明之所如陶今夕心意岂复忆此虽云欲
荡清散虑恐亦未能都去如何复言合丹事
云云(不知此所道/弗闻可恨也)又言青童大君月未当来
(当脱/阳字)检选仙事云云
 右一条十三日夜所受记书一小白纸(按/此)
 (告即符前二日所云中旬间共为论也周/以十四清旦来入岭止疏前停召事见示)
 (即问周何意有今夕心意语答云亦不解/所以见意色甚不好子良亦不敢问于时)
 (既密解此意便止不更重论岭里以十三/夕一更忽被冠似有六七人皆执杖奄至)
 (阶前前一人唤言在御仗中蒙假还东畔/等数人乏资粮故来就先生乞于时已闭)
卷三 第 14a 页 0152-106.png
 (户未眠闻此便开户当对呼进随意所须/衣服物器一皆舍与别屋雨小儿并被录)
 (置既从来未尝见此不能不惧而犹向其/道但各取重担徐去必无告讨正恐君劫)
 (道十罪重我当作/好意相与使后也)
十八日夜见定录曰陶乃答吾前语年限犹
未定别更报尔所云欲住雷平山后此亦不
胜今居论灾厉刀兵水火之事乃为好耳此
地本非可隐居寂处直可以避灾害住与不
住无胜否也又论方托形何处此由人心心
既未发吾宁得知方将而言唯句曲可住吴
越名山乃不少未见有大胜地犹劝陶居此
卷三 第 14b 页 0152-107.png

 右一条十八日夜所受记书一白藤纸(陶/隐)
 (居既得周所宣事以十五日疏作辞语与/周令接觐之日为申陈如此即是相酬之)
 (告周竟不以此见向道当是无正可否以/宣也于时至尊垂恩为置宋长沙道士二)
 (廨并左右空地于此廨西复为起观前左/右即是许长史旧基窃恐则近真纵或以)
 (致谴故二三因闻耳追恨不得作方畐/通辞方畐通辞则亦应方畐酬答也)
二十五日夜梦见唐赵二丞来赵曰近何意
恒劳苦损人精神惛人耳眼令去勿复遇辛
苦子良问不审住此廨中好否比者恒忧与
盗事赵回头曰此事关唐丞唐丞仍曰虽见
卷三 第 15a 页 0152-108.png
关亦不得自由夫灾祸亦非鬼神所知此廨
自不须多忧疲人心虑子良言劫盗事深以
仰凭答曰自保勖不须过忧便去君论期运
事竟应相造也我等且去寻复相过子良起
送相随而灭
 右一条二十五日夜梦所受记书一白官
 纸(此夏旱人清恶山有尊长但虑惊怖畐/故以此祈访也唐丞名公房亦四丞之)
 (一云主死生计劫盗事正应由乐丞不知/关唐也记中从来见唐来事今若始遂应)
 (有始相识语恐前已有不必存记耳西廨/此后至今顾蒙安隐也依别记目录此月)
 (二十八日唐丞又云劫盗事不/令忧云云此不显恐是不录也)
卷三 第 15b 页 0152-109.png
 右起七月三日至二十五日凡有七条事
 书青白大小合十纸(于目录中阙一/条馀悉具足也)


周氏冥通记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