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50475c 页
卷五 第 1a 页 0150-170.png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之五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明星玉女
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山顶
有石龟其广数亩高三仞其侧有梯磴达背
见玉女祠前有五石曰号曰玉女洗头盆其
中水色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内
有玉石马一疋焉
   江妃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
卷五 第 1b 页 0150-171.png
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
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仆曰此间之人皆习于
辞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听遂下与之语曰
二女劳矣二女曰客子有劳妾何劳之有交
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汉水将流
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为不
逊也愿请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
以筥令附汉水将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
而茹之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受而怀之趋
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有顾二女忽不见诗
卷五 第 2a 页 0150-172.png
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此之谓也出列仙传
   太玄女
太玄女姓颛名和少丧父或相其母女皆不
寿恻然以为忧常曰人之处世一失不可复
得一死不可复生寿限之促非修道不可延
其生也遂访明师洗心求道得玉子之术行
之累年遂能入水不濡盛寒雪之时单衣水
上而颜色不变身体温暖可至积日又能徙
官府宫殿城市屋舍于他处视之无异指之
则失其所在门户椟匮有关锁者指之即开
卷五 第 2b 页 0150-173.png
指山山摧指木木折更指之即复故将弟子
行所到山间日暮以杖扣石即开门户入其
中屋宇床几帏帐厨廪供给酒食如常虽行
万里所在常尔能令小物忽大大物忽小或
吐火涨天一嘘即灭又能坐炎火之中衣服
不然须臾之间或化老翁或为小儿或化车
马乘骑出入三十六术甚著起死回生救人
无数不知其何所服食亦无得其术者颜色
益少鬓发如鸦后白日升天而去
   西河少女
卷五 第 3a 页 0150-174.png
西河少女者神仙伯山甫外甥也山甫雍州
人入华山学道精思服饵时还乡里省亲如
此二百馀年容貌益少入人家舍知其家先
世以来善恶功过有如目击又知未来吉凶
言无不效见其外甥女年老多病将药与之
女服药时年已七十稍稍还少色如桃花汉
遗使者经西河于城东见女子笞一老翁头
发皓白跪而受杖使者怪而问之女子答曰
此是妾儿也昔妾舅氏伯山甫得神仙之道
隐居华山悯妾多病以神药授妾渐复少容
卷五 第 3b 页 0150-175.png
今此儿不肯服药致此衰老行不及妾妾恚
之故与杖尔使者问女及儿年各几许女子
答曰妾年百一十岁儿年七十尔此女寻入
华山
   园客妻
园客妻神女也园客者济阴县人也美姿貌
邑人多欲以女妻之客终不妻常采五色香
草积数十年服食其实一旦有五色蛾集香
草上客收而荐之以布生桑蚕焉至蚕时有
一女夜至自称客妻道蚕状助客养蚕亦以
卷五 第 4a 页 0150-176.png
香草饲之客与俱收蚕得一百二十头茧皆
如瓮大缲一茧六十日始尽讫则俱去莫知
所在故济阴人祠桑蚕设祠室焉或云陈留
济阳氏
   程伟妻
汉期门郎程伟妻得道者也能神通变化伟
不甚异之伟当从驾出行而服饰未备甚以
为忧妻曰止阙衣耳何悉之甚邪即为致两
匹缣忽然而至伟好黄白术连时不成妻乃
出其囊中药少许以器盛水银投药而煎之
卷五 第 4b 页 0150-177.png
须臾成银伟欲从求方终不可得云伟骨未
应得之逼不得已妻遂蹶然而化尸解而去
   张姜子
张姜子西川人张济妹也得道今在易迁馆
东厢中(出真诰注云济后汉末西凉州人为/董卓将后攻襄城被射死即张绣化)
(叔也其妹不显外/书亦不知出适未)
   李惠姑
李惠姑齐人夏侯玄妇也得道今在易迁馆
东厢中(出真诰注云玄魏末人与李丰俱为/晋文王所诛不知妇亡在玄之前后)
(李丰乃是冯翊人非齐/人不知此是李谁之女)
卷五 第 5a 页 0150-178.png
   施淑女
施淑女山阳人施绩女也得道在易迁馆东
厢中(施绩吴兴人孙皓时为骠骑将军守西/陵今云山阳恐女或出适取夫家郡不)
(尔则/乖)
   郑天生
郑天生邓芝母也得道在易迁馆东厢中(邓/芝)
(字伯苗南阳新野人在蜀为刘禅车骑将军/后行见猿抱子行引弓射杀因感念而亡母)
(不知郑/谁之女)
   文女真
庐山青霞观后有石名黄龙云文女真跨黄
卷五 第 5b 页 0150-179.png
龙升天因得名焉又有文女真升仙台其世
代名宇事迹并不详或云名惠通晋人
   裴元静
裴氏道名元静缑氏县令裴升之女鄠县尉
李言之妻也幼而聪惠母以诗书示之览诵
不忘及笄不以华艳自饰迥然好道请于父
母置一静室披戴父母亦崇道深念许之日
以香水瞻礼道像以女使伴之弗纳也其独
居若别有女伴言语者父母窥之不见人诰
之坚不言洁思闲澹虽骨肉常拘之以礼曾
卷五 第 6a 页 0150-180.png
无慢容及年二十父欲归于李言闻之深以
为不可唯愿入道修真以求度世父母抑之
曰女生有归是为礼妇时不可失礼不可亏
倘入道是毕世无所归也南岳魏夫人亦尝
从夫后为上仙遂逼之以事李言及奉箕帚
妇礼臻备未一月间告于李言曰某素修道
神人不许为君妻请绝俗李言早慕道闻妻
之言甚异乃独居静室焚修夜中闻言笑声
李言稍疑之未敢惊乃壁隙窥之见光明满
室芬郁异香有二女子可十七八凤髻霓裳
卷五 第 6b 页 0150-181.png
恣态宛丽侍女数人皆云鬟䌽服绰约在侧
元静与二女言笑李言异之而退及旦问于
元静曰有之此昆崙仙女相省更来慎忽窥
也恐君为灵官所责且元静与君宿缘薄暂
会人间尔仙人亦念君未有后俟真仙再降
当为祈请后一夕有天女降李言之宅经年
复降送一儿与李言曰此君之子也元静
当去矣后三曰有云盘旋仙女奏乐白凤载
元静冲天向西北而去
   戚逍遥
卷五 第 7a 页 0150-182.png
戚氏道名逍遥冀州南宫人也父教授生徒
以自资而逍遥十馀岁清颇静澹不为儿戏
有好道心父母亦知之常行阴德于人而父
以女诫授于逍遥逍遥览之曰此常人之事
尔遂取老子仙经诵之不辍及笄媒氏诣其
家闻之以为不祥迨二十岁父母以适同邑
葪浔耕织之家而舅姑严酷责之以蚕农怠
惰而逍遥晨暮以斋洁为事殊不以家产经
意葪浔亦屡责之逍遥白舅姑请退返父母
亦逼回于是以不能为尘俗事愿独居静室
卷五 第 7b 页 0150-183.png
修道以资舅姑葪浔与父母俱有他疑乃弃
之于一室而逍遥但以香水为资绝食静想
自歌曰笑看沧海欲成尘王母花前别众真
千载却归天上去一心珍重世间人葪浔一
家及邻里悉以为妖狂夜间室内有人言语
声及晓见其独坐亦不惊之又三日晨起举
家闻屋裂如雷但见所服衣履在室内仰视
半天有云霞烟霭焕赫鸾鹤飞鸣复有仙乐
香軿䌽仗罗列逍遥与众仙俱在云中历历
闻分别言语葪浔驰报逍遥父母既至犹见
卷五 第 8a 页 0150-184.png
之也邑郭之一人咸奔观望无不惊叹
   何仙姑
何仙姑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
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
粉可得轻身不死因饵之誓不嫁常往来山
顶其行如飞每朝去暮则持山果归遗其母
后遂辟谷语言异常天后遗使召赴阙中路
失之广州会仙观记云何仙姑居此食云母
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仙至玄宗天宝九载
都虚观会乡人斋有五色云起于麻姑坛众
卷五 第 8b 页 0150-185.png
皆见之有仙子缥缈而出道士蔡天一识其
为何仙姑也代宗大历中又现身于小石楼
广州刺史高晕具上其事于朝
   谢自然
谢自然蜀华阳女真也赋性颖异幼而入道
其师以黄老仙经示之一览皆如旧读再览
诵之不忘及长神气清爽言谈迥高好琴书
善笔札能属文常鄙卓文君之为人每焚修
瞻祷王母麻姑慕南岳魏夫人之节操及年
四十出远游往青城大面蛾眉三十六靖庐
卷五 第 9a 页 0150-186.png
二十四治寻离蜀历京洛抵江淮凡有名山
洞府灵迹之所无不辛勤历览后闻天台道
士司马承祯居玉霄峰有道孤高遂诣焉师
事承祯正三年别居山野终日采樵为承祯
执爨而归又持香果专切问道承祯讶其坚
苦曰我无道德何以胜此然子何所欲自然
曰万里之外向师得度世之道故来求受上
法以度尔非他求也承祯以女真罕传上法
恐泄慢大道但唯诺而已复经逾岁月自然
乃叹曰明师未录毋乃命邪以每登玉霄峰
卷五 第 9b 页 0150-187.png
即见沧海蓬莱亦应非远人间恐无可师者
于是告别承祯言去蓬莱罄舍资装布衣绝
粒挈一席投于海泛之于波上适新罗船见
就载及登船数日但见海水碧色日落则远
浪相蹙阴火连天船在火焰中行逾年船为
风飘入一色水如墨又一色水如粉又一色
水如珠又一色水如硫黄气忽风转船乃投
一澳中有山日照如金色亦有草木香雾走
兽与禽皆黄色船人俱上山见无大小悉是
硫黄贾客遽弃别货尽载其石凡经四色水
卷五 第 10a 页 0150-188.png
每遇一水皆三五日昼夜风帆所适莫知远
近复行月馀又横风所飘海师惶咸舟人恐
惧遥见水上涌出大山上列红旗千馀面海
师言是鲸鱼扬鬣又晴天忽见气直上高百
馀丈傍若暴风雨此鱼脑中嘘吸气如此复
见海人怪兽鬼神千态万状自然乃焚香想
蓬莱祷祝须臾俄到一山见林木花鸟烟岚
若春海师登山望有屋舍人家甚众自然谓
曰岂非仙山乎海师言船中人可登山歇泊
以俟风便俄而人皆登山散游而自然独游
卷五 第 10b 页 0150-189.png
一处有道士数人侍者皆青衣有木风动如
金石声花草香薰人彻骨彩鸾霜鹤碧鸡五
色犬游于庭除中有一人花冠霞帔状貌端
美青衣引见自然曰蓬莱寻师求度世法道
士笑曰蓬莱隔弱水此去三十万里非舟楫
可行非飞仙莫及天台山司马承祯名在丹
台身居赤城真良师也可以回去俄顷风起
闻海师促人登船言风已便及扬帆又为横
风飘三日却到台州岸自然欣然复往天台
具言其实以告承祯并谢前过承祯曰俟择
卷五 第 11a 页 0150-190.png
日升坛以度于是为传授上清法后却归蜀
于果州南充县金泉山修道功成唐德宗贞
元十年甲戌十月十六日老君命召之白日
飞升节度使韦皋奏闻于朝一云自然临升
天时书于堂之东壁云寄语诸眷属莫生悲
苦可勤修功德修立福田清斋念道百劫之
后冀有善缘早会清源之乡即得相见其书
迹存焉上升后三日再自天降谓刺史李坚
曰天上有玉堂最高老君居焉白玉为壁上
皆金题神仙之名时有朱书注其下云降世
卷五 第 11b 页 0150-191.png
为帝玉或为宰辅凡神仙谒见老君皆四拜
焉予恐世人不信有神仙之事故暂来语君
语讫遂即升天坚以表闻有诏褒美白紫清
云谢自然今为东极真人
   王氏
王氏者中书舍人谢良弼之妻也东晋右将
军王逸少之后会稽人也良弼进士擢第为
浙东从事而婚焉岁馀良弼应诏入长安历
尚书郎中书舍人王氏幼而好道常诵黄庭
经时方卧疾竟不果行疾且弥甚时天师吴
卷五 第 12a 页 0150-192.png
筠游四明天台兰亭禹穴驻策山阴王氏之
族诣入师求救治遂得禁水吞符信宿即愈
王氏感道力救护乃诣天师受箓精修焚香
寂念独处静室志希升飞因绝粒咽气神和
体轻时有奇香异云临映居第髣髴真降密
接灵仙而人不知也一日忽谓其侍女曰吾
昔之所疾将近十年赖天师救之而续已尽
之命悟道既晚修奉未精宿考往过忏之未
尽吾平生以俗态之疾颇怀妒忌今犹心闭
藏黑未通于道当须阴景炼形洗心易藏二
卷五 第 12b 页 0150-193.png
十年后方得蝉蜕尔吾死勿用棺器可作柏
木帐致尸于野中时委人检校也是夕而卒
家人如其言殡之凡事俭约置之园林间偃
然如寐亦无变改二十年有盗发殡弃形于
地隆冬之月帐侧忽闻雷震之声举家惊异
驰行看之及举其尸则身轻如空壳肌肤爪
发无不具备右胁有坼痕长尺馀即再收瘗
焉南岳夫人尝言得道者上品白日升天形
骨俱飞上补真官次者蜕如蛇蝉亦形骨腾
举肉质登天皆为仙人而居灵山矣良弼亦
卷五 第 13a 页 0150-194.png
执弟子之礼躬侍天师仍与天师立传详载
其事
   蔡寻真
蔡寻真侍郎蔡某之女也李腾空宰相李林
甫之女也二人少有异越生长富贵无嗜好
每欲出家学道父母不能夺其志唐德宗贞
元中相友入庐山寻真居咏真洞天屏风叠
南五老峰东腾空居屏风叠北凌云峰下大
溪喷激白云苍崖物象胜处咸有道德能以
丹药符箓救人疾苦远近赖之每于三元八
卷五 第 13b 页 0150-195.png
节会于咏真洞以相师资讲道为事九江守
许浑尝闻于朝德宗加敬焉及其蜕解门人
收簪简瘗于旧居乡俗岁月祀之后浑入朝
会昭德皇后崩因言二女真其故居可赐观
名以伸追奉乃诏以咏真洞为寻真观腾空
所居为昭德观李白诗送李云羡君相门女
爱道爱神仙素手掬秋霭罗衣曳紫烟一往
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麻媪
卢杞少时与麻媪者废宅赁居一日见有全
卷五 第 14a 页 0150-196.png
犊车子在麻媪门外杞窥之一女子年可十
四五神仙人也明日潜访之麻媪曰莫欲一
见不杞然之麻媪曰诺后三日见楼台华丽
辎軿降空乃前女子也谓杞曰更七日奉见
呼麻媪付药二丸斸地种之顷刻生二葫芦
渐大如瓮麻媪以刃刳其中与杞各处其一
风云忽起腾上碧霄杞谓麻媪曰此去洛阳
多少路答曰八万里良久葫芦上见楼阁以
水晶为墙女子居殿中从女数百麻媪立于
诸卫之下女命杞坐具酒馔曰郎君合得三
卷五 第 14b 页 0150-197.png
事取一长者留此宫寿与天齐次为地仙时
得至此下为人间宰相杞曰处此为上愿女
子喜曰此水晶宫也某为太阴夫人仙格已
高郎君处此便是白日飞升乃为笺奏上帝
少顷宋衣使者宣帝命曰卢杞欲求水晶宫
住否欲为地仙否欲为人间宰相否杞曰人
间宰相朱衣趣出太阴夫人失色令麻媪速
领回推入葫芦却至旧居尘榻俨然葫芦与
麻媪俱不复见(此乃女仙麻媪以神变开化/于人而卢杞贪昏不悟遂致)
(堕/落)
卷五 第 15a 页 0150-198.png
   卢眉娘
唐顺宗朝南海贡卢眉娘称北祖帝师之裔
自大足中流落岭表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
于一尺绡上绣法华经字如粟米又作飞仙
盖以丝一缕为盖五重中有十洲三岛每日
食胡麻饭二三合宪宗嘉其聪慧而奇巧遂
赐金凤环以束其腕知眉娘不愿住禁中遂
度为黄冠放归南海仍赐号曰逍遥大师后
神迁香气满室弟子将葬觉举棺轻即彻其
盖惟存藕履焉其后有人见眉娘乘紫云游
卷五 第 15b 页 0150-199.png
于海上时罗浮处士李象先作卢逍遥传
   吴䌽鸾
唐文宗太和末有书生文萧海内无家因萍
梗抵钟陵郡萧性柔而治道貌清而出尘与
紫极宫道士柳栖乾善遂止其宫三四年矣
钟陵西山有游帷观即许真君逊上升之第
也每岁至中秋上升日吴蜀楚越之人不远
千里而至多携挈名香珍果缯绣金钱设斋
醮以祈福时钟陵人万数车马喧阗士女栉
比连臂踏歌萧因往观之睹一姝歌唱稍异
卷五 第 16a 页 0150-200.png
因听其词理脱尘出俗意谐物外复歌词有
文萧䌽鸾之句萧惊曰吾姓名其兆乎此必
神仙之俦侣也竟植足而不能去萧诘左右
或云洪井青衣女子也其居洪崖坛侧亦不
得其实萧伺之歌罢已四更矣姝与三四辈
告别独秉烛穿大松径将陟山扪石冒险而
升焉萧亦潜继其踪烛将尽有仙童数十辈
持松炬出迎之萧失声姝乃觉回首而诘曰
非文萧邪萧曰然姝曰吾与子数未合何遽
至此因相引至绝顶侍卫甚严有几案帏幄
卷五 第 16b 页 0150-201.png
金炉国香与萧坐定有二仙娥各持簿书而
前其间多指射江湖覆溺之事适至一妇女
名而姝意有不得所又云某日沧湖风涛亦
有误杀孩稚者姝怒曰岂容易而误邪执溥
书曰但婴孩气弱未足自不禁也非不救莫
奈之何萧闻之因诘其事姝竟不对萧又请
益坚姝答曰此阴机不合泄于子吾当与子
受祸尔仙娥执书既去忽天地黯晦风雷震
怒摆裂帏帐倾覆案几萧恐悸不敢傍视姝
仓惶著衣秉简叩齿肃恭伏地待罪俄而风
卷五 第 17a 页 0150-202.png
云贴息星宿陈布而仙童自天而降持天书
宣曰吴䌽鸾以私欲而泄天机谪为民妻一
纪姝遂流涕与萧相同下山竟许成婚而归
钟陵遂止萧所居之室萧方知姝姓名因诘
姝先世之谱系姝曰我父吴仙君讳猛豫章
人也晋书有传济人利物立正去邪今为仙
官名标洞府吾昨为仙主阴籍六百年矣但
无何得罪于帝俄遭谪也然子亦因吾可出
世矣萧处清贫不能自给姝写孙愐唐韵日
一部运笔如飞每鬻之获金五缗尽则复写
卷五 第 17b 页 0150-203.png
如此仅十载至唐武宗会昌二年稍为人知
遂与萧潜往新吴县越王山侧百姓邹举村
中夫妇共训童子数十人忽一夜闻二虎咆
哮于院外及明失二人所在凌晨有负薪者
自越王山下见二人各跨一虎行步如风陟
峰峦而去
   杜兰香
湘江渔父于洞庭之岸得三岁女子怜之养
十馀岁天姿奇伟非常忽有青童自空而降
携女升天女谓其父曰我女仙杜兰香也是
卷五 第 18a 页 0150-204.png
时不还家其后于洞庭忽出降张硕家硕乃
修道之士兰香初降时授玉简玉唾盂红火
浣布以为登真之信又一夕命侍女赍黄麟
羽帔之服以授于硕曰此上仙之服也
   诸葛氏
九华山樵者妇诸葛氏感时疾数日起白舅
姑曰新妇不惟疾平复且得仙矣俄出门乘
空而去又数日复降云天上楼观皆碧玉琢
成窗户悉以珠玉缀蛟丝帐幔五色相照仙
女行明中然不死之香我今暂来相看俄有
卷五 第 18b 页 0150-205.png
五色车驾双龙力士御之女童为从妇乘之
冉冉而去
   韦女
郑德璘家长沙往江夏省亲将返有醝贾韦
生同宿洞庭湖畔韦氏女水窗中垂钓德璘
以红绡题诗曰纤手垂钩对水窗红渠秋色
艳长江既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
以红绡惹钩女收之及明顺风张帆而去将
暮渔人曰贾客巨舟没于洞庭德璘悲惋为
吊江姝诗曰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娥细
卷五 第 19a 页 0150-206.png
浪愁泪滴白蘋君不见月明江上软轻鸥酹
而投之水神持诣水府府君曰德璘异日吾
邑明宰召主者送韦女事郑生女视府君一
老人也德璘夜半觉有物触舟拯之乃韦女
遂纳为室后数年果为巴陵令至洞庭有老
叟曰昔日水府活尔性命韦女拜谢曰父母
在水府可省觐否曰可须臾舟没然无所苦
父母居止与常人无异向所溺之物皆至此
但无火化所食惟菱芡尔俄船出湖畔
   杨保宗
卷五 第 19b 页 0150-207.png
女冠杨保宗不知何许人也自幼爽秀及笄
许娉矣忽有感悟遂乞为道士父母从之乃
入庐山栖于上霄峰崇善观顿忘尘念达清
静之源却粒炼形而勤行播于远迩玄风大
振南唐元宗闻之持诏赴阙延入禁中俾妃
嫔之乐道者与之相见问其所欲保宗因言
旧宇湫弊不能容众元宗乃命赐以金钱而
六宫竞施服玩珍珠䌽绣计逾千万令新其
宇仍敕尚书郎韩熙载撰记赐观额以真风
赐保宗以紫衣又诏臣下作诗颂以送之皆
卷五 第 20a 页 0150-208.png
所以旌道也保宗素慕蔡寻真李腾空之为
人亦能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暇日或至屏
风叠之南北瞻礼二祠焉保宗年已老而色
如孺子既殁容貌如生举棺甚轻人以为尸
解先是崇善观始于梁武帝大同初其后历
四百年而名人高士寂无所闻暨保宗风声
远著学者大集而道门称

   无名氏
李定记宋徽宗宣和中太学士人会饮于任
卷五 第 20b 页 0150-209.png
氏酒肆忽有一妇人妆饰甚古衣亦穿弊肌

肤雪色而无左臂执拍板乃铁马之唱词云
阑干曲红飏绣帘旌花嫩不堪纤手捻被风
吹去意还惊眉恨蹙山青敲铁板闲引步虚
声尘世无人知此曲却骑黄鹤上瑶京风冷
月华清诸公怪其词异即问之曰此何词也
答曰此是上清蔡夫人法驾导引也妾本唐
人遭五季之乱左手为贼所断今游人间诸
公饮酒愿求一杯尔遂与之一杯饮毕而去
诸公送之出门杳无所见(据资治通鉴欧阳/修论曰予尝闻五)
(代时有王凝者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
卷五 第 21a 页 0150-210.png
(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于旅舍主/人不纳李氏顾天以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
(而出之李氏仰天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所执耶即引斧自断其臂见者)
(为之叹泣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厚恤其/李氏而答其主人也道一尝阅道书见自古)
(至忠至孝至贞至烈蜕形出世俱为神仙前/传所载妇人隐其名氏岂非五代之李氏乎)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之五





卷五 第 21b 页 0150-2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