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50456c 页
卷二 第 1a 页 0150-056.png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之二羽七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者黄帝之师圣母元君弟子也黄
帝在昔为有熊之国君佐神农之孙榆冈既
衰诸侯相伐千戈相寻各据方色自称五行
之号太皞之后自为青帝榆冈神农之后自
号赤帝共工之族自号白帝葛天氏之后自
号黑帝帝起有熊之墟自号黄帝帝乃恭己
下士侧身修德在位二十一年而蚩尤肆孽
卷二 第 1b 页 0150-057.png
弟兄八十一人兽身人语铜头铁额啖砂吞
石不殖五谷作五虐之刑以害黎庶铸兵于
葛炉之山不用帝命帝欲征之博求贤能以
为己助得风台于海隅得力牧于大泽以大
鸿为佐天老为师置三公以象三台风后为
上台天老为中台五圣为下台始获宝鼎不
爨而熟迎日推策以封胡为将以夫人费修
之子为太子用张若隰朋力牧容光龙行苍
颉容成大挠奢龙众臣以为羽翼战蚩尤于
涿鹿帝师不胜蚩尤作大雾三日内外皆迷
卷二 第 2a 页 0150-058.png
风后法斗机作大车以杓指南以正四方帝
用忧愤斋于太山之下王母遣使披玄狐之
裘以符授帝曰精思告天必有太上之应居
数日大雾冥冥昼晦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
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帝再拜受命
玄女曰吾行太上之教有疑可问也帝稽首
曰蚩尤暴横毒害烝黎四海嗷嗷莫保性命
欲一战必胜之术与人除害可乎玄女即授
帝六甲六壬兵信之符灵宝五符策使鬼神
之书制祅通灵五明之印五阴五阳遁甲之
卷二 第 2b 页 0150-059.png
式太一十精四神胜负握机之图五岳河图
策精之诀九光玉节十绝灵幡命魔之剑霞
冠火佩龙戟霓旂翠辇绿軿虬骖虎骑千花
之盖八鸾之舆羽籥玄竿虹旌玉越神仙之
物五龙之印九明之珠九天之节以为兵信
五色之幡以辨五方帝遂复率诸侯再战蚩
尤驱魑魅杂祅以为阵雨师风伯以为卫应
龙蓄水以攻帝帝尽制之遂灭蚩尤于绝辔
之野中冀之乡冢分其四肢以葬之由是榆
冈拒命又诛之于版泉之野北逐獯鬻大定
卷二 第 3a 页 0150-060.png
四方步四极凡二万八千里乃铸鼎立九州
置九行九德之臣以观天地祠百灵垂法设
教然后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黄龙
下迎帝乘龙升天皆玄女之所授符策图局
以佐成功业
   蚕女
蜀之先有蚕丛帝又高辛时蜀有蚕女不知
姓氏父为人所掠惟所乘马在女念父不食
其母因誓于众曰有得父还者以此女嫁之
马闻其言惊跃振迅绝其拘绊而去数日父
卷二 第 3b 页 0150-061.png
乃乘马而归自此马嘶鸣不肯龁母以誓众
之言告父父曰誓于人不誓于马安有人而
偶非类乎能脱我于难功亦大矣所誓之言
不可行也马跑父怒欲杀之马愈跑父射杀
之曝其皮于庭皮蹶然而起捲女飞去旬日
皮复栖于桑上女化为蚕食桑叶吐丝成茧
以衣被于人间一日蚕女乘云驾此马侍卫
数千人谓父母曰太上以我心不忘义授以
九宫仙嫔矣毋复忆念也今冢在汉州什邡
德阳三县界每岁祈蚕者四方云集蜀之风
卷二 第 4a 页 0150-062.png
俗宫观诸化塑女像披马皮谓之马头娘以
祈蚕焉(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云若有马讼/则听之禁原蚕者郑玄注云原再也)
(天文辰为马蚕书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物不能两大禁再蚕者)
(为伤马与据此之论蚕马气类世必/有深究其理者道一特书之以俟)
   云华夫人
夏禹治水随山浚川老君遣云华夫人往阴
相之时禹驻巫山之下大风卒至崖谷振陨
力不可制忽遇云华夫人禹拜而求助夫人
即敕侍女授禹策召鬼神之书因命其神狂
章虞余黄麾大翳庚辰童律巨灵神等助其
卷二 第 4b 页 0150-063.png
斩石疏波决塞导阨禹尝谒云华于崇巘之
巅顾盻之际化而为石或倏然飞腾散为轻
云油然而止聚为夕雨或为游龙或为翔鹤
千态万状不可亲也禹疑其狡狯怪诞非真
仙也问诸童律童律曰天地之本者道也运
道之用者圣也圣之品次真人仙人也其有
禀气成真不修而得道者木公金母是也盖
二气之祖宗阴阳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
之元先云华夫人者金母之女也(总仙奇记/云名瑶姬)
受书为云华上宫夫人主领教童真之士理
卷二 第 5a 页 0150-064.png
在玉映之台隐见变化盖其常也亦由凝气
成真与道合体非寓胎禀化之形乃西华少
阴之气也且气能弥纶天地经营动植大包
造化细入毫发在人为人在物为物岂止为
云雨龙鹤飞鸿腾凤哉禹然之复往诣焉忽
见云楼玉台琼阙森然灵官侍卫不可名识
师子抱关天马启途毒龙电兽八威备轩夫
人宴坐于琼台之上禹稽首问道召禹坐而
谓曰夫圣匠肇兴剖大混之一朴判为亿万
之体发大蕴之一苞散为无穷之物故步三
卷二 第 5b 页 0150-065.png
光而立乎晷景封九域而制乎邦国刻漏以
分昼夜寒暑以定岁纪坎离以正方面山川
以分阴阳城郭以聚民器械以卫众舆服以
表贵贱禾黍以备凶歉凡此之制上禀乎星
辰而取法乎神真下以养于有形之物是故
日月有幽明生杀有寒暑雷电有出入之期
风雨有动静之常类气浮乎上而众精散于
下废兴之数治乱之运贤愚之质善恶之性
刚柔之气寿夭之命贵贱之位尊卑之序吉
凶之感穷达之期此皆禀之于道悬之于天
卷二 第 6a 页 0150-066.png
而圣人为纪也性发乎天而命成乎人立之
者天行之者道道存则有道去则无非道则
物不可存也非修则道不可致也太上有言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将自复复谓归于道常
存也道之用也变化万端而不足其一是故
天参玄玄地参混黄人参道德去此之外非
道也哉长久之要者天保其玄地守其物人
养其气所以全也则我命在我非天地杀之
鬼神害之失道而自逝也志乎哉勤乎哉子
之功及于物矣勤逮于我矣善格夫天矣而
卷二 第 6b 页 0150-067.png
未闻至道也吾昔于紫清之阙受书宝而勤
之我师三元道君曰上真内经天真所宝封
之金台佩之太微则云轮上往神虎抱关振
衣瑶房遨宴希林长招仙公右栖白山而下
盻太空泛乎天津则乘云骋龙游此名山则
真人诣房万神奉卫千精伺迎动有八景玉
轮静则宴处金堂亦谓之太上玉佩金珰之
妙文也汝将欲越巨海而无飙轮渡飞沙而
无云轩陟阨涂而无所舆涉泥波而无所乘
陆则困于远绝水则惧于漂沦将欲以导百
卷二 第 7a 页 0150-068.png
谷而浚万川也危乎悠哉太上悯汝之至将
授汝以灵宝真文陆策虎豹水制蛟龙斩馘
万邪检取群凶以成汝之功也其在乎阳明
之天矣吾所授宝书亦可以出入水火啸叱
幽冥收策虎豹呼召六丁隐沦八地颠倒五
星久视存身与天地相倾也因命侍女陵容
华出丹玉之笈开上清宝文以授禹仍命狂
章巨灵等神助禹诛为民害人力所不能制
者戮防风氏于会稽锁淮涡之神无支祇于
龟山皆其力也禹后入阳明洞天为紫庭真
卷二 第 7b 页 0150-069.png

   姮娥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妻姮娥窃而服之
奔月宫
   织女
织女上应天宿牵牛则河鼓是也旧说天河
与海通汉时有人居海上者年年八月见有
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者立飞阁其上
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至一处有城郭状
屋舍甚严遥望室中有织妇人又见一丈夫
卷二 第 8a 页 0150-070.png
牵牛饮之惊问曰何由至此其人与说来意
因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至蜀郡访严君平则
知之因还后以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有
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
也东方朔神异记云郭翰尝遇织女降其室
衣玄霄之衣霜罗之帔戴翘凤金冠蹑琼文
九章之履张霜雾丹谷之帱施九晶玉华之
簟转会风之扇有同心龙枕翌日丹铅书青
缣一幅以寄翰汉书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
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阴树下而
卷二 第 8b 页 0150-071.png
营农作父死后自主人贷钱一万自卖身为
奴遂得钱葬父还于路忽见一妇人姿容端
正求为永妻永乃与俱诣主人主人令永妻
织绢六百匹放汝夫妻乃当机织一月毕主
人深怪其速疾遂放之相随至旧相见之处
而辞永曰我天之织女缘君至孝天帝令助
君偿债言讫凌空而去今泰州有汉董永所
居天女缲丝井存焉(又有织女嫁牵牛/事见前卷武丁传)
   昌容
昌容者商王女也修道于常山下食蓬蔂根
卷二 第 9a 页 0150-072.png
往来上下人见之二百馀年颜色常如二十
许能致紫草鬻于染工得钱即施于贫病者
历年如是奉祠者甚众人竟不知其所修之
道常行日中不见形影或云昌容能炼形者
也未几忽冲天而去出列仙传
   女偊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
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可得学
邪曰恶乎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
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
卷二 第 9b 页 0150-073.png
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为圣人乎不然以
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
之三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
之七日而能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
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
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
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无
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
为撄宁撄宁也者撄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
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吾闻之副墨之子副
卷二 第 10a 页 0150-074.png
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
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
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
疑始
   李真多
李真多仙人李八百之妹也随兄修道居绵
竹中老君与玄古三师降授以飞升之道先
于八百白日升天今有真多古迹犹在或来
往浮山之侧今号真多化即古浮山治也一
云八百尝与妹真多来卜居于筠阳之五龙
卷二 第 10b 页 0150-075.png
(又名赤商寨今/瑞州州治是也)复炼丹于华林山石室(今/隆)
(兴府奉新县/浮云观是也)八百兄妹俱蜀人也虽卜居筠
阳间往来蜀中一日真多自蜀至八百候之
(今瑞州望/仙门是也)见真多手持莲花身似有孕八百
怒意欲引剑挥之真多觉之倏尔凌空渡江
产下童子经一卷遂乘云气冉冉升天时人
塑真多之像将奉祠焉像成而羿不动是夕
真多见梦云吾祠宜在五龙冈翌日举像甚
轻乃祠于彼至唐玄宗天宝十年天师孙智
凉始奏改元阳观以显圣迹宪宗元和七年
卷二 第 11a 页 0150-076.png
高安县令谌贲以县治观基两易今瑞州城
西二里逍遥山妙真宫是也其产经之地今
额仪天观观中女真世传其经郡人每备香
信诣观看经以保产难焉真多今号明香元

   嬴女
秦缪公女嬴氏名弄玉善吹笙无和者欲求
得吹笙者以配有萧史者善吹箫能感清风
彩云凤凰嬴女愿嫁之嬴女吹笙亦如史所
感于是孟明为媒蹇叔为宾约而成婚宴于
卷二 第 11b 页 0150-077.png
西殿座中不奏他乐惟二人自以笙箫间奏
遂致凤凰来仪二人乘之而去秦人因作凤
女祠
   太阳女
太阳女者姓朱名翼敷演五行之道加思增
益至为微妙行用其道其验甚速年二百八
十岁色如桃华口如含丹肌肤充泽眉鬓如
画有如十七八岁者奉事绝洞子丹成以赐
之亦得仙升天也
   太阴女
卷二 第 12a 页 0150-078.png
太阴女者姓卢名全为人聪达智慧过人好
玉子之道颇得其法未能精妙时无明师乃
当道沽酒密欲求贤积年累夕未得胜已会
太阳子哙然叹曰彼行白虎螣蛇我行青龙
玄武天下悠悠知者为谁女闻之大喜使妹
问客土数为几对曰不知也但南三北五东
九西七中一耳妹还报曰客大贤者至德道
人也我始问一已至五矣遂请入道室改进
妙馔盛设嘉珍而享之以自陈托太阳子曰
共事天帝之朝俱饮神光之水身登玉子之
卷二 第 12b 页 0150-079.png
魁体有五行之宝唯贤是亲岂有所怪遂教
补导之要授以蒸丹之方合服得仙时年已
二百岁而有少童之色也
   毛女
毛女自玉姜(一云/玉美)在华阴山中山客猎师世
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秦亡入
山避难道士谷春教食松叶遂不饥寒身轻
如飞百七十馀年所止岩中有鼓琴声云(出/列)
(仙/传)抱朴子云汉成帝时猎者于终南山见一
人无衣服身皆黑毛跳坑越涧如飞乃密伺
卷二 第 13a 页 0150-080.png
其所在合围取得乃是一妇人问之言我是
秦之宫人关东贼至秦王出降惊走入山饥
无所食洎欲饥死有一老公教食松柏叶实
初时苦涩后稍便吃遂不复饥冬不寒夏不
热此女是秦人至成帝时三百馀岁也一云
有鱼道超鱼道远者皆秦时之女真入武夷
山隐焉后人常常见之其地四围皆生毛竹
故人因毛竹而亦呼此二鱼为毛女
   梅姑
梅姑秦时丹阳县人有道术能著履行水上
卷二 第 13b 页 0150-081.png
县有梅姑庙尚存
   女几
女几者陈氏酒家妇也有仙人过其家以素
书五卷质酒几开视之乃仙方也私写要诀
依而修之数岁仙人复来笑曰窃学无师有
翅不飞女几随仙人去今所居女几山是也
   孙氏
孙氏(一云/雍氏)汉天师张道陵之妻也同隐龙虎
山修道章帝元和二年俱到蜀居阳平化天
师学道行满功成至桓帝永寿二年九月九
卷二 第 14a 页 0150-082.png
日太上诏使至孙氏同天师于云台峰白日
飞升(三洞珠囊云天师升天/后一年夫人复升天)
   张文姬
张文姬天师张道陵之长女也适陈郡袁公
子家豪好道久之白日抱五儿升天
   张文光
张文光天师张道陵之次女也一云第四女
为陵王妃以得封犯父讳不食数月白日升
天一云入门三日于殿上白日升天
   张贤
卷二 第 14b 页 0150-083.png
张贤一云名贤姬天师张道陵之第三女也

一云第五女为燕王妃好道集真人之法久
之白日升天
   张芝
张芝一云名芳芝天师张道陵之第四女也
一云第六女适魏公第二子夫故犯父讳遂
郁郁不乐于家白日飞升
   卢氏
卢氏嗣汉第二代天师张衡之妻也张衡得
道卢氏同于阳平山白日飞升

卷二 第 15a 页 0150-084.png
   张玉兰
张玉兰张衡之女也幼而洁素不食荤血年
十七岁梦朱光入口因而有孕父母责之终
不肯言惟侍婢知之一日谓侍婢曰我死尔
当剖腹以明我心其夕遂殁父母不违其言
剖腹得一物如莲花初开其中有白素金书
十卷乃本际经也十馀日间有大风雨晦冥
遂失其经成都记云天师云孙女无夫而孕
父疑之欲杀焉既产有异光乃一轴书则本
际经也父以为神乃掷其刀其后于敦信村
卷二 第 15b 页 0150-085.png
登仙即女郎观也今有圣女台抛刀池洗经
池存焉一云得素金书本际经十卷素长二
尺许幅六七寸文明甚妙将非人工乃传写
其经而葬玉兰百馀日大风雷雨失经及玉
兰坟圹自开空棺而已
   屈女
东吴葛仙公玄尝在荆门军紫盖山修炼值
天寒大冻仙公跣足衣衫蓝缕时有屈家二
女窥见怜其忍冷夤夜促成双履次日欲献
之往炼丹之所仙公已去但存炉灰尚温二
卷二 第 16a 页 0150-086.png
女拨灰而得丹一粒姊妹分而服之自后神
气冲冲不饥不渴惟慕清静后隐去时人谓
得仙矣
   谌姆
谌姆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字曰婴常居金陵
丹阳郡之黄堂潜修至道忘其甲子耆老累
世见之齿发不衰容貌常少皆以谌姆呼之
谓其可为人师也吴大帝时行丹阳市中忽
遇一男子年可十四五叩头再拜愿为义子
谌姆告曰汝既成长须侍养所生何得背其
卷二 第 16b 页 0150-087.png
己亲而事吾为母既非其类不合大道于是
童子跪谢而去又经旬月复过市中忽见孩
儿年可三岁悲啼呼叫莫知谁氏之子因遇
谌姆执衣不舍告云我母何来唯愿哀悯谌
姆怜其无告遂收归抚育渐向成大供侍甘
旨晨昏不亏心与道合行通神明聪慧过人
博通经史天文地理百氏九流穷物极玄探
微索奥年将弱冠姆谓之曰我修奉正道其
来久矣汝以吾抚育暂此相因汝既无天将
何以为姓氏儿曰昔蒙天真授以灵章约为
卷二 第 17a 页 0150-088.png
孝悌明王请以此为名号可乎姆曰既天真
付授吾何敢有违复议求婚儿跪姆前说赞
曰我非世间人上界真高仙今与母为儿乃
是宿昔缘因得行孝道度脱诸神仙向前十
五童亦是我化身今已道气圆我将返吾身
真凡自殊趣何为议婚姻盍于黄堂坛传教
付至人母既施吾教三清栖我神谌姆闻赞
惊畏异常遂于黄堂建立坛靖严奉香火大
阐孝道明王之教明王告姆修真之诀曰每
须高处玄坛疏绝异党翛闲丘阜饵服阳和
卷二 第 17b 页 0150-089.png
委鉴太虚静夷玄圃若非无英宝帙黄老玉
书大洞真经豁落七元太上隐玄之道不可
偃息于流霞之车眷盻乎文昌之台也得此
道者九凤齐鸣万万萃止竦身御节八景浮
空龙舆虎旂游翔八方矣每宜宝之于是尽
得妙诀兼授灵章已而辞母飞腾太空谌姆
受讫宝而秘之积数十年而人无知者至西
晋之末许真君逊吴真君猛闻姆有道远诣
丹阳求受道法姆知其名在图籍应为神仙
于是授以孝道明王之教真仙飞举之宗及
卷二 第 18a 页 0150-090.png
正一斩邪之法三五飞步之术仍以兰公所
授孝悌明王铜符铁券金丹宝经一遵元戒
传付许君仍语二君玉皇玄谱仙籍器秧乃
令许君以道授吴君二君礼谢将辞归许君欲
每岁来礼谒姆姆止之曰子勿来吾即还帝乡
矣乃取香茅一根南望掷之茅随风飞去因
谓曰子归于所居之南数十里认茅落处立
吾祠岁秋一至足矣语讫忽有云龙之驾来
迎凌空而去今新建丰城二县之界有黄堂
观乃真君访丹阳黄堂所立祠每年八月三
卷二 第 18b 页 0150-091.png
日朝谒谌母之所也
   刘仙姑
刘仙姑名懿靖安县人年数百岁貌若童子
谌姆尝称之真君往见则已飞升矣遂留宝
木华车遗之车因风飘举三日而下因名其
观曰华车观碑碣犹在今号栖霞观
   盱母
盱母者真君许逊之姊真君旴烈之母许逊
以其孀居乃筑室于宅西数十步间俾居之
许逊隐西山修炼日夕讲究真诠盱母与子
卷二 第 19a 页 0150-092.png
烈日得参其妙焉许逊每出则盱母代掌其
家事仙宾隐客咸获见之许逊飞升之日盱
母暨烈母子并受玉皇诏部分仙眷升天
   许氏
许氏者许真君逊之女也适建安黄仁览尽
得真君道妙日究神仙之学任青州从事单
骑之官留许氏侍翁姑一夕家僮报许氏院
中夜有语笑声姑讯之许氏曰黄郎尔姑曰
吾子从事数千里安得至此许氏曰彼已得
仙道能顷刻千里戒在漏语故不敢令姑知
卷二 第 19b 页 0150-093.png
姑曰若然当使我见之是夕仁览归许氏告
以故比明仁览不得已出谒父母曰仁览虽
从宦远乡夜必潜归膝下仙道秘密不可泄
言恐招谴累言讫取竹杖化为青龙乘之而
去后许真君轻举之日许氏同仁览公姑三
十二口白日飞升仙仗既行许氏钗偶坠落
今有许氏坠钗洲
   薛练师
女真薛练师不知何许人也晋时世弊京邑
不宁有道之士多栖寓山林以避世因居南
卷二 第 20a 页 0150-094.png
岳寻真台外示同尘内修至道常骑白豹游
耆阇峰黄鸟白猿不离左右后于云龙峰尸
(出仙传/拾遗)湘中记云晋女真薛练师冲举之
处梁武帝天监五年建观至后周武穆公主
周惠抃者生而有异光满室幼不茹荤长思
独处慕魏夫人缑仙姑之志因居石室感西
灵圣母降传经箓修三素之道潭衡之境士
女景慕者数百人世代将乱告诸学者曰我
当暂往约百馀年再来后学如市唐玄宗开
元初赐额西灵后有女冠李太真曹妙本接
卷二 第 20b 页 0150-095.png
踵得道即今常住乃周公主所舍观废久马
氏复兴宋朝特赐每岁度女冠一人以续焚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