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50287b 页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0145-004.png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三十三鳞一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陈兴明
真人陈兴明修行于南岳元阳宫宫在庙东
北登山五里与上清中宫如鼎峙时晋武帝
太始中也真人少斿名山因访真迹于天柱
峰上遇二神人年十八九自云吾历行四海
度有志之士世人修道暂能精专中道而废
不至勤久何得擢形云天飞冲霄衢汝之积
功亦可佳也第勿退转何虑不列名金阙玉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0145-005.png
堂前苦后乐者苦则有极乐则无穷何者林
谷幽栖禽畜为侣饥渴必至寒暑辛勤割世
离荣辞亲舍爱可谓苦矣寿同天地变化无
穷策空乘虚坐生羽翼可谓乐也得不免于
修励乎兴明拜手曰永佩圣言必至于道不
敢怠忽也神人遂授以明镜之道修之十有
八年二仙降而告之曰吾昔授子至道果能
勤行今则登蹑九天游宴八极积功之报也
前苦后乐今子至矣晋武帝太康元年三月
初一日烟霞绕室天乐浮空山下居人竞往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0145-006.png
观之惟有空室至于鸡犬悉皆腾举至重和
元年宋徽宗赐号致虚守静真人
   尹道全
真人姓尹氏名道全天水人也修洞真还神
之道佩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天仙降而
谓之曰飞升者当有其材而后成其道昔汉
武帝亲受金母灵飞十二事及五岳真形图
才得尸解而不能使形骨俱飞尔得一而有
升天之望岂非积功宿分所植耶道全曰浅
学无闻愿示十二事之目天真曰一者五帝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0145-007.png
六甲左右灵飞之符二者太一混洞东蒙之
文三者丙丁入火九赤班符四者太阴六丁
通真遁灵玉女之箓五者六戊太阳招真天
光策精之书六者六己石精金光藏景录形
之诀七者六庚素招摄役之律八者六辛致
黄水月华之法九者壬癸六遁隐地八术十
者子午卯酉八禀十诀六虚威仪十一者丑
辰戌未地真曲素诀辞三五顺行十二者寅
巳申亥紫度炎光内视中央也一者五岳山
符安镇方岳檄召万灵太上真文也二者五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0145-008.png
岳山蹠神仙倒景俯视山川之蹠写其曲折
蟠薄在地之势也三者五岳山形取其峰峦
洞室之所在神芝灵草之所生高下丈尺等
级之数东西南北里舍之限也四者五岳山
骨取其骨体之所像枝干之所分上法星文
下主人事之所起也五者五岳山水穴贯之
图取其泉液之所出金宝之所藏地脉之所
通而为之图也主符图吏兵官属各数万人
五岳之所总大山三百六十小山千二百并
列仙曹职宰可谓众矣武帝虽得其法而不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0145-009.png
能专其戒穷武玩兵自毁其福故不得与黄
帝同功今尔遇之乃知文始之裔大和之族
世有其人吾当与汝期于九清之上太无之
中言讫而去真人以晋怀帝元嘉元年三月
九日有白云起于室中三日不散散而视之
已失真人所在但闻香气袭人宋徽宗重和
元年赐号通真观妙真人知潭州张茂宗留
题衡岳观诗云灵岳峰前游古观此中何别
蕊珠宫五云仙客形皆异十洞烟华景不同
炼药炉香金石气醮星坛冷薜萝风因闻大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0145-010.png
道修真诀咫尺三清路可通
   施存
衡岳洞门观在石廪峰西石榴峰南下去庙
二十里昔施真人讳存自号胡浮先生或云
婉盆子师黄卢子得三皇内文役御虎豹之
术遁变化景之法或隐或显数百年慕石廪
洞门是其冲真之地乃居之又于峰西石室
造阁亘空十馀丈出乘白豹或步还山豹即
迎之海岳神仙时来聚会里域有景慕之者
罕得亲迎以晋惠帝永康元年四月七日乘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0145-011.png
豹升天宋徽宗重和元年赐号冲和见素真
人又有蜀人李昌利栖隐数年而游天宝洞
今但有控豹岩馀基(真诰云施存者齐人也/自号婉盆子得道变化)
(景之道今在中岳或少室往有壶公者正其/人也然未受太上书犹未成真焉其行玉斧)
(军火符具其所受之枝条也/施存是孔子弟子三千之数)
   了然子
了然子者辽东人也不显名氏因游西蜀二
十四治后居太白山出入虎豹驯绕亦不知
其所修后游三楚仅百馀年友善者吴猛陆
修静郭璞谢灵运僧慧远前后相继庾亮尝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0145-012.png
师之谓曰先生观诸贤者可以脱于浊世乎
曰功有浅深道则一致虽各得其趣未能了
然曰先生如何又曰子出此月再为汝道后
亮不逾月卒先生自西山访南岳谒青玉白
璧二坛寻于前洞门访李昌利先生剧饮数
日而李前之蜀山先生归隐前洞宋高僧宗
炳访之不遇
   邓欲之
邓欲之字彦达隐于南岳洞台夜诵大洞经
上感魏夫人降告之曰君有仙分特来相访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0145-013.png
一日忽见三青鸟如鹤鼓舞飞鸣移时方去
欲之谓弟子曰青鸟既来期会至矣遂解化
   徐灵期
徐真人名灵期吴人也隐衡岳上清宫修行
宫去庙东北七里真人幼遇神人授以玄丹
之要含日晖之法守泥丸之道服胡麻饭故
得周游海岳来往南山积有年矣采访山洞
岩谷作衡岳记叙其洞府灵异言紫盖云密
二峰皆高五千馀丈而云密有禹治水碑皆
科斗之字碑下有石坛流水萦之最为胜地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0145-014.png
而紫盖常有鹤集其顶而神芝灵草生焉下
有石室室有香炉杵臼丹灶祝融峰上有碧
玉坛方五尺东有紫梨高三百尺乃夏禹所
植实大如斗赤如日若得食长生不死晋安
帝义熙中山人潘觉至峰西石裂有物出如
紫泥香软可食觉不知其石髓竟不食弃去
忽悟而还已不见此君之所记圣异又能役
使鬼神降伏龙虎以宋苍悟王元徽元年九
月九日冲真唐代宗大历七年玄和先生张
大空者李泌之师居之得道后入元阳宫尸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0145-015.png
解大中元年韩威仪慕其风而居之修行亦
得道重和元年宋徽宗赐号明真洞微真人
今宫基见存石碑传云旧有仙鸡报晓因吃
仙草不死间有樵人见之而不能捕
   邓郁之
衡岳紫盖峰石坛九仙宫邓郁之字元达南
阳新野人也幼有飞鸟衔印之梦后得驱邪
馘毒之符即救治无不愈与徐灵期结方外
友周游名山寻访上士遇至人传金鼎火符
之术于宋苍梧王元徽二年徐既上升郁之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0145-016.png
隐洞门久之乃徘徊湖外洞天福地无不遍
历所患丹材无力可致因采药夜宿石穴梦
神人曰汝有功将徵召宜应时出众仙候汝
觉而惊喜于梁天监初台司奏少微星见南
楚长沙分武帝敕监军采访诏之问所修曰
贫道修炼金液而阙丹材帝赐金帛许于南
岳洞真福地选其幽胜置上中下三宫以修
内外丹一夕神人谓之曰大洞之邻乃招福
之乡延生之里盖记勿忘后君丹成复迁紫
盖之东以天监末十二月三十日有八真人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0145-017.png
乘羽盖云车降于室中即前得道者八真人
也于是就自然石坛升天重和元年宋徽宗
赐号超真集妙真人衡州刺史张觌具奏置
观额
   陈惠度
陈真人讳惠度颍川人初居茅山采灵异草
货之饮酒不食仅数年南游挑两笈尽是金
石之类至南岳选其幽胜居玉清观在石廪
峰南去庙登山二十五里乃告天而盟鍊丹
深夜被鬼所扰三捣丹炉运石摧压唯冥心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0145-018.png
蟠坐石上诵黄庭经佩五岳真形图其志愈
恪阴有感通道力潜扶获擒魑魅妖气渐散
其鬼散慄悲号真人复令肩石为誓免戮鬼
形远逐他界后丹成光气满山明彻远近后
服之以齐武帝永明三年五月十三日冲天
唐张九龄题丹台诗云鸡头西畔便门开陈
氏丹升劫仞台䰤魅昔年诚誓否至今犹说
鬼肩栽宋徽宗重和元年赐号冲虚元妙真
人今观基顶有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
坛浴丹泉近代有僧于观基创寺号光明不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0145-019.png
久复废之孝宗乾道中有道士邓时永道人
黄守正开山伐木诛茅募化贤善之士新创
殿宇祈雨禳灾并有感格野人庵居重洽道

   张昙要
衡阳招仙观在庙东八里旧记云启基刘宗
卜字萧齐又记云晋武帝咸宁中建昔张真
人讳昙要居之感通天真密降传内养元和
默朝大帝之道行之十二年神游太空面朝
皇极大帝赐以琼宝琅膏混神合景之液饵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0145-020.png
之变化莫测神用无方以齐废帝延兴元年
七月初三日忽然雷吼天地震动俄有鸾鹤
丹诏迎之升天重和元年宋徽宗赐号葆光
袭明真人
   张如珍
衡岳九真观在庙东十里旧记云晋太康中
新野先生建梁武帝天监初有如珍真人居
之张乃先生乡人邻也幼而少语淡泊不群
壮岁幽栖而宿禀灵骨遇神人降于岩室传
明镜洞鉴之道曰夫烛物理者天也鉴物形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0145-021.png
者道也天之道以清镜之道以明审而无差
形定于此物应于彼故川岳之状鬼神之情
无所逃而隐矣天以清而容万物镜以明而
鉴众形若修天清镜明澄心静神而得内外
洞彻则至道成矣倘外役于物内劳于神神
心昏浊不能澄清则去道远矣此法吾昔受
之于长桑公子长桑公子受之于太微天帝
君得之者能洞达玄通遐照八极夫洞真法
中有四规之道依四时而行亦与此同体矣
古人所谓虚其室白自生定其心道自至信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0145-022.png
矣哉如珍修之九年彻视千里无一物可隐
以梁天监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独行游山
三日不反弟子求之见如珍方衣仙衣驾云
舆箫鼓拥之缥渺而升天宋徽宗重和元年
赐号全真达道真人
   廖冲
廖冲字清虚梁武帝大通三年居连山郡以
才德见称为本郡主簿后辞其印绶游探道
要居嵩高山久之过荆渚公安二神作妖起
风浪阻船因除伏之令护船而渡至南岳于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0145-023.png
祝融顶遇太平真君传道要复谓二神曰吾
居郴阳作丹可为吾守炉他日丹就汝亦有
分丹成归乡常乘一虎执蛇为鞭年一百馀
唐睿宗先天二年风云晦冥而升
   由吾道荣
北齐由吾道荣幼而少语不通文常爱独处
因游南岳遇赤君授符水禁咒纬候之数无
不毕备一云少为道士闻晋阳有人大明法
术寻访得之其人道家符水禁咒阴阳历数
天文药性无不通晓悉授道荣岁馀谓曰我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0145-024.png
本恒岳仙人有少过天官所谪今限满将归
乡送吾至汾水至遇水暴涨桥坏是人乃临
水禹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绝俄顷水即至
二人徐自沙上过道荣为文宣追至晋阳辽
阳山中中夜初马惊有猛兽去马止十馀步
道荣徐以杖画地成火坑猛兽遽走
   贾自然
贾自然于衡岳太平观焚修遇南岳真人陈
少微自子明而礼之真人曰子之所修吾知
之矣将有高真必传其妙后遇青城丈人降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0145-025.png
室授九一飞仙之秘白日冲举
   萧灵护
萧灵护字天佑庐陵人也生而七岁能诗凡
所作皆尘外意十五好道壮遇至人传金液
丹胎息周访名山负道书百馀卷常云欲升
南宫先度宋陵迤逦访洞阳过岳麓瞻邓真
人之像曰此山乃宋陵之一福地夜遇真人
传火鼎之术唐太宗贞观二年溯潇湘躬礼
注生行法驱邪邦乡得济者不可胜计后居
招仙观炼火鼎之术化黄白而外鬻之修理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0145-026.png
观宇为之一新侯王礼敬请为法主皆北面
事之五年创寻真阁六年壬辰于桂州铸铜
钟一口重五百斤归观凡五更不敢扣击盖
惊地神故也后选其幽胜炼神丹于山北凡
经三坛方始炼就后服之于高宗弘道二年
中秋谓门人曰吾行期已至当有所适不可
淹留汝等精勤将有所继遂尸解香气满室
似有清音瞵于户外经时而止宋太宗端拱
末一日五更初观中忽闻钟声众皆惊讶起
而视之钟破裂不旬日有一道人以掌心熔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0145-027.png
铜汁就其裂处换之其红燄自暗众视之而
惮道人入溪洗手忽失所在其钟至今有摸
之迹此为灵异
   张惠明
张惠明赵郡人结庐于中条山受法于元真
观常行咒禁驱驰精魅后往长安遇混元子
受高奔之道行之功济德备道学超群凡诸
就席皆章甫之徒唐太宗诏之内殿致醮有
感后乞归山林上允敕住南岳封妙济大师
忽一夕遇南岳右英夫人传抱一守真三五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0145-028.png
混合之要行之一纪复诏之西岳以便问事
后尸解
   李思慕
李思慕成纪人与东楚董练师白先生结烟
霞之友周游三湘名山后访南岳五峰虽师
范不同而各有指归白既于石鼓上升思慕
入京师高力士嫉吴筠而进之于明皇答问
称旨后乞归山上厚赐饯行注清静经行于
世后玄化于紫盖峰惟董混迹于衡阳后洞
常以咒术治人病苦有酬之者惟酒一醉为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0145-029.png
妙于是无醒时醉卧衢路或溪谷遇雨而衣
不濡凌严霜而皓如也数年巡门告人曰各
好将息人皆讶之亦于洞后尸解如蝉蜕也
唐杜甫有忆昔行诗末句云更访衡阳董练
师南游早鼓潇湘柂
   申泰芝
申泰芝字广祥其先洛阳人也因守官湖外
世代寓居长沙后散徙四方其远近钦慕泰
芝卜居邵州仁风村柳塘数世皆修慈惠自
幼夐处不与亲友交好读书常清俭游息南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0145-030.png
岳访神仙之事一夕于祝融顶遇真人传金
丹火龙之术归炼丹云山北余胡之顶积有
年矣大药已成功行俱备而能乘虚神游隐
显出入绰有神异人不可测唐开元二十六
年岁在戊寅八月十六日明皇诏近臣曰朕
昨宵中秋夜寝梦神人告朕言湖南邵州云
山有道人炼丹得仙若礼遇之可为国师
   张太空
先生姓张名太空隐衡岳上清宫修行得道
唐代宗大历七年为唐相李泌之师后隐元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0145-031.png
阳宫于德宗贞元四年六月十三日尸解于
灵隐峰御制词文云夫至道无名强假名而
崇道至真无谥必求谥以明真惟其可称实
在全德故南岳元阳宫道士张太空混元育
粹玄之又玄炼骨三清存神八景衡峰养德
时近百年依罔象以冥搜挟鸿蒙而冲用栖
迟浩气太古真形顷在先皇敷崇道妙望乎
玄鹤之驾锡以紫霓之裳我有辅臣格言高
躅永怀仙子恨不同时聊申嘉尚之情式降
昭旌之命策名表德庶永无穷可赠玄和先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0145-032.png
生其宫宋淳化天圣政和三经修葺宣和元
年徽宗改赐崇明观后三里有伏虎岩
   柳实
唐宪宗元和中有柳实元彻者居于衡岳二
公俱有从父为官浙右为理庶人连累各窜
于驩爱之州二公俱结行迈而往省焉至于
廉州白浦县登舟而欲越海将抵交趾舣舟
合浦岸夜有村人飨神箫鼓喧哗舟人与二
公仆使咸往观焉夜将午俄飏风起断缆飘
于大海莫之所适俄抵孤岛而风止二公愁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0145-033.png
沮而陟焉见玉天尊像莹然于案所有金香
炉而别无一物二公周览次忽睹东海上有
巨兽出首四顾若有密听良久乃没去逡巡
有紫云自海而涌出蔓衍数百步有五色芙
蕖高百馀尺叶叶而绽内有帐幄若绮绣杂
错耀夺人目见虹桥忽展直抵于岛上俄有
双鬟侍女如捧玉合持金炉似莲华而至于
天尊所易其残烬炷以异香二公见双鬟叩
头再拜辞理哀酸求反人世女不答二子请
益良久女曰子何人而至此二子以事告女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0145-034.png
曰小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
会约子坚请之将有所遂言讫有道士乘白
鹿驭彩霞直降于岛上二子拜而泣告尊师
悯之曰子随此女而谒南溟夫人当有归期
无虑尊师告女曰子暂修真毕当诣彼二子
受教至帐前行拜谒之礼见女子未笄衣五
色文章二子告以姓字夫人哂之曰昔时天
台有刘晨今有柳实昔有阮肇今有元彻莫
非天也设二榻而坐俄顷尊师至夫人迎拜
遂还坐有仙娥数辈奏以笙竽箫笛傍引鸾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0145-035.png
凤雅合节奏二子恍惚若梦中人世罕闻见
也遂命飞觞忽有玄鹤衔彩笺自空而下曰
安期先生知尊师赴南溟会暂请枉驾尊师
读之谓玄鹤曰寻当至彼尊师语夫人曰安
期先生间阔千载不值南游无因访话夫人
趣侍女进馔玉器光洁与夫人对食而二子
不得飨尊师曰二客未合飨然为致人间之
食而食之夫人曰然别进馔乃人间常味也
尊师食毕怀出丹篆一卷而授夫人夫人拜
而捧之遂告回谓二子曰子有道骨归不难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0145-036.png
然邂逅相遇合有灵药相贶但子宿分自有
师吾不合为子师尔二子拜尊师遂去夫人
命侍女曰可送二客去曰所乘者何侍女曰
有百华桥可驭二子感谢拜别夫人赠以玉
壶一枚高尺馀夫人命笔题玉壶诗云来从
一叶舟中来去向百华桥上去若到人间扣
玉壶鸳鸯自解分明语俄有桥长数百步栏
槛之上皆有异华二子于华间潜窥见千龙
万虬递相缴绕为桥柱石有使者曰吾不当
为使而送子盖有深意欲奉托强为此行出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0145-037.png
襟带间一合子中有物隐隐然如蜘蛛形状
谓二子曰吾辈水仙也水仙则阴也而无男
子吾昔道遇番禺少年情之至则有子未三
岁合弃之夫人命与南岳神为子其来久矣
中间南岳回雁峰使者有事于水府回日凭
寄吾子所弄玉环往而使者隐之吾颇为恨
二君子为持此合子到回雁峰下访使者庙
而投之当有异变傥得玉环为送吾子吾子
亦当有报效尔慎勿启之二子受之谓使者
曰夫人诗云若到人间扣玉壶鸳鸯自解分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0145-038.png
明语何也曰子归有事但扣玉壶当有禽应
之事无不从意又曰玉虚尊师云吾辈自有
师师复是谁曰南岳太极先生尔当自遇之
遂与使者别桥之已尽达昔日合浦维舟处
回视之无桥矣二子询时代已十年也驱爱
二州亲属殂矣二子惆怅问道将归衡山中
途因以手扣玉壶遂有鸳鸯语曰当饮食前
行自遇俄顷道左有盂肴馔罗列二子食而
饱数日寻即达家昔日童稚已弱冠然二子
要各谢世已三日家人辈悲喜不自胜人云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0145-039.png
郎君已没大海服阕已九秋也二子似厌世
体亦清虚观妻之丧不甚悲戚因相共抵回
雁峰下访使者庙以合子投之倏有黑龙长
数丈激风喷雹折木拔屋霹雳一声庙宇立
碎二子战栗不敢熟视空中乃有掷玉环者
二子取之而送于南岳庙及归有黄衣少年
持二金合子各到二子家曰郎君持此药曰
返魂膏二君子家有毙者虽一甲子犹可涂
顶而活已而少年忽不见二子遂以活妻后
共寻云水访太极先生无有其人因雪中见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0145-040.png
老叟负薪而卖二子哀其年老而寒饮之以
酒睹薪檐上有刻太极二字乃疑异之礼为
师持玉壶以告之叟曰吾贮玉液者此壶也
甚喜遂拉二子同上祝融峰更不复出矣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三十三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0145-0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