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
卷三十 第 50265b 页
卷三十 第 1a 页 0144-070.png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九淡九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寇谦之
天师寇谦之字辅真上谷平昌人后魏刺史
赞之弟也远祖仁汉成帝时隐王屋山白日
飞升号明真先生仁之孙曰隽亦乘龙而去
父冯翊为河东太守以秦符坚建元乙丑岁
七月七日生天师年十六长八尺有馀至十
八岁乃倾心慕道幽感上达有仙人成公兴
佣于谦之从母家因易之使垦田一日于林
卷三十 第 1b 页 0144-071.png
下算周髀不合公兴因教之应手而成谦之
乃叹赏有顷忽谓谦之曰法师有意学道可
相与为隐乎遂与之游华山常采药食谦之
自此不复饥又隐于嵩山数年一日谓谦之
曰某出当有人将药相遗但食之果如所言
视其药皆毒虫臭恶物乃恐惧而出公兴还
具对公兴叹曰法师未易得仙但可为王者
师复曰某不久留翼日午时当去公兴亡后
先生幸为沐浴自当有人见迎公兴乃入第
三重石室而卒谦之躬自沐浴明日日中有
卷三十 第 2a 页 0144-072.png
叩石室者谦之出视见两童子一持法服一
持钵及杖谦之引入至公兴尸所公兴倏然
而起著衣持钵执杖而去谦之遂守志嵩阳
不复出后魏明元帝神瑞二年夏四月一日
遽有二人衣翠衣羽服冠洞云冠乘龙持麾
来曰老君至徐闻音乐之声斯须太上乘白
玉车九龙骖驾威仪赫奕神仙导从集上山
顶谦之虔心作礼见辟五宫门台殿岌然太
上坐白银华林下敕仙伯王方平引谦之前
立曰吾得中岳集仙宫主表称张道陵登真
卷三十 第 2b 页 0144-073.png
以来修真之人无所师授今有中岳道士寇
谦之行合自然宜处师位故吾授汝以天师
之任及云中音诵新科经戒自开辟以来不
传于世今运数当出汝宜修之佐国扶命以
化生灵遂出新科经戒九卷谦之受讫五云
台殿俱隐太常二年正月十五日太上复降
又赐新科符箓十馀卷且戒之曰前后符箓
得人可授授非其人罪及汝身谦之稽首奉
教而后志行日新太武帝始光中朝廷遣洛
州刺史梁公率官千馀人诣山迎师至阙而
卷三十 第 3a 页 0144-074.png
朝野未甚信奉惟司徒崔浩师事之上疏曰
臣闻圣主受命则天应以瑞河图洛书皆寄
言虫兽未若今日神人对接也昔汉高帝
曰英圣四皓犹不屈之上悟其言乃命使奉
玉帛告祭嵩岳及赐师宫馆前席问道礼遇
益恭复欲授辅弼之位师固辞曰我今圣师
太上四临神仙六降并授天经科法量其所
感乃真圣也遂建都坛创静轮天宫制作威
仪一如经戒于是天下归仰焉至庚辰岁师
请为帝祈福于中岳精诚通感太上冥授帝
卷三十 第 3b 页 0144-075.png
以太平真君之号并冠服符箓师还具奏是
岁改为太平真君元年二年谦之奏曰今陛
下以真君御世建静轮天宫自古未有当受
符箓以彰圣德上然其言乃登坛受之九年
正月七日谓弟子曰吾昨梦成公兴召我于
中岳仙宫五月二十五日果羽化有青气若
烟出口中至天半乃消其体渐缩识者谓之
尸解降年八十四至七月十五日东郡沈猷
采药于嵩岳顶见谦之身作银色光明如日
由是知为仙人
卷三十 第 4a 页 0144-076.png
   李皎
李皎为寇谦之弟子遂服气绝粒数十年隐
于常山年九十馀颜如少童一旦沐浴冠带
家人异之俄而坐化道士咸称其得仙尸解
   韦节
法师韦节者字处元京兆杜陵人其族名家
藏书万馀卷节幼而好古通经传子史傍及
占候之术靡不精索十四岁后魏武帝擢为
东宫侍书及孝明帝初即位太后视朝出守
于鲁郡庄帝立复为阳夏守以可近嵩山隐
卷三十 第 4b 页 0144-077.png
真道士赵静通法师也既至遂还簪绂于朝
而谒法师受三洞灵文神方秘诀静通曰嵩
高是神仙福地顷浮屠氏栖于此非有绝俗
之行直欲托名岳以鬻风声由是积尸沈𩲸
秽浊灵山比者天文气候怒戾失中恐灾流
于此尚宜安居耶汝可抵商洛岷益间吾当
游泰山或乘桴浮海节乃卜居华山之阳人
因号华阳子饵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
黄修三一雌一八道九真又行黄庭内景智
慧消魔经法撰为三洞仪序注妙真西升等
卷三十 第 5a 页 0144-078.png
经及庄列中庸孝经论语惟老子周易有别
论八十馀卷又读太和真人楼观先生内传
复为一卷周武帝尝请受灵宝五符赤书真
文有白鹤临坛徘徊而去帝嘉之屡有锡赐
复诏为修真之曲遂撰精思法上叹仰再四
因赐号精思法师时有陈国使周洪正闻师
名欲即问道帝召与之对剖析深微抑扬三
教洪正美而叹曰此三界杰人非止二国之
可仰而已帝特改号玄中大法师已而庐于
山之东岭屏诸喧杂以宅清旷上闻之复赐
卷三十 第 5b 页 0144-079.png
太元精舍武帝太和四年外纪作天康忽彩
云如盖覆其庐且曰予当乘此而去遂不出
户十有二日乃寂然解化降年七十三
   田仕文
田法师名仕文右鄠人也隋文帝开皇七年
试业入道事韦节法师传授三洞经法及符
诀又诵灵宝生神章二经居常饵服白术茯
苓久而有益每炼气于静室或一旬半月而
出颜色愈光泽凡八节十直庚申日斋戒修
奉未尝少辍为人祈福无不通感或为人救
卷三十 第 6a 页 0144-080.png
病无不平愈陈纲常请醮忽袖降枣数颗在
坛食之则非人间所有者又道士尹漆一日
令佩符箓函忽坠水騞然有声漆已在岸其
真箓神符之灵皆此类常语人曰世之人有
苦必援之然未之信时有里人贺兰开者受
戒于师一夕忽卒为鬼吏所执至一府庭如
人间有司之所掌簿者阅之谓开曰汝有受
戒之名可复还由是重苏其通幽达冥之效
如此四方之际信尚者多而受赐不可胜纪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六月十九日羽化人皆
卷三十 第 6b 页 0144-081.png
见幡花羽节迎师而去且曰吾今登南宫福
堂矣降年七十有五门弟子惟尹文操为入
室者
   徐则
道士徐则者东海郯人沉静寡欲常怀栖隐
之志乃入缙云山修道久之太极徐真人降
谓曰汝出八十当为王者师然后得道因庐
天台山绝粒养浩所资惟松水而已隋炀帝
为晋王镇扬州以书召之谓门人曰吾今年
八十一王召我徐真人之言验矣既至晋王
卷三十 第 7a 页 0144-082.png
请授道法则辞以日不利其夕虽香火如常
朝礼至五更寂然返真王命使送还天台时
自江都道中人或见师徒步云得还及至旧
隐以经书道法遗弟子仍扫一室曰有客至
宜延之于此有顷跨石梁而去不知所在翌
日果使至时年八十有二晋王追叹三遣使
图其形又命柳誓为赞曰可道非道常道无
名上德不德至德无营真风扇矣粤有夙炼
金骨怡神玉清石髓方漱灵丹欲成言念葛
稚将从茅盈我王遥属爰感虚诚柱下暂启
卷三十 第 7b 页 0144-083.png
河上沈精留符信在化杖龙轻求思灵迹曷
用掳情
   岐晖
法师岐晖字平定京兆人也周武帝太和五
年入道未几会武帝沙汰释老之徒因复流
俗至隋道法重兴时年二十六景行之心愈
固遂事苏法师于通道观久之传授三洞经
法修按未尝少怠内以希夷全其真外以逍
遥适其趣历年之久湛然自得隋大业七年
炀帝亲驾征辽晖谓门弟子曰天道将改吾
卷三十 第 8a 页 0144-084.png
犹及见之不过数岁矣或问曰不知来者若
何曰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后
数年隋果乱至唐高祖钦异其德遣使赍龙
䌽以祈福醮夕有白云覆坛双鹿驯砌其精
感如此上嘉之诏修楼观坛宇尊像一皆鼎
新仍以蓝田充焚修之费命师主之一日上
躬诣祠庭谓左右曰老君乃吾圣祖也今为
社稷主不有洪建其可已乎因改观为宗圣
诏赐粟帛以充斋给师每为国祈谢之外修
存三守一及卧斗之法尝以仙经云欲为仙
卷三十 第 8b 页 0144-085.png
客入太白于是择门人志道者俱往既至而
返则室中常有神仙谈笑唐太宗贞观四年
七月十八日忽谓门人曰翌日巳时吾当去
世及期果羽化春秋七十三
   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日诵千言洛
州总管独孤信见其少异之曰圣童也顾器
大难为用耳及长好谈庄老百家之说周宣
帝时以王室多事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养
形求度世之术洞晓天文推步精究医药审
卷三十 第 9a 页 0144-086.png
察声色常蕴仁慈凡所举动务行阴德济物
为功偶出路行见牧牛童子杀小蛇已伤血
出思邈求其童脱衣赎而救之以药封里放
于草内复月馀出行见一白衣少年仆马甚
整下马拜思邈谢以言曰小弟蒙道者所救
思邈闻之不以为意少年复拜思邈请以别
马载之偕行如飞到一城郭花木正春景色
和媚门庭焕赫人物繁杂俨若王者之居少
年延思邈入见一人端正美貌袷帽绛衣侍
从甚众欣喜相接谢思邈曰深思道者故遣
卷三十 第 9b 页 0144-087.png
儿子相迎前者小儿独出忽为愚人所伤赖
脱衣赎救获全其命此中血属非少共感再
生之恩今得面道者荣幸足矣俄顷延入若
宫闱内中见少年女子领一青衣小儿出再
三拜谢思邈曰此儿痴騃为人伤损赖救象
害思邈省记尝救青蛇即讶此何所也又见
左右皆阉人宫妓呼袷帽君王呼女子为后
妃心异之潜问于左右曰此泾阳水府也王
者乃命宾僚设酒馔妓乐以宴思邈辞以辟
谷服气惟饮酒尔留连三日问其所欲对曰
卷三十 第 10a 页 0144-088.png
山居乐道思真炼神目虽所视心固无欲乃
以轻绡珠金赠行思邈坚辞不受曰道者不
以此为意耶何以相报乃命其子取龙宫药
方三十首与思邈曰此真道者可以济世救
人俄复命仆马送道者归山思邈既归深自
以为异历试诸方皆若神效后著千金方三
十卷散龙宫方在其内又以声色诊人之疾
著脉经一卷大行于世隋文帝辅政微为国
子博士不就尝谓人曰过此五十年当有圣

卷三十 第 10b 页 0144-089.png
人出吾方助之以济生人至唐太宗时召诣
京师上讶其容貌甚少曰故知有道者诚可
尊重羡门之徒岂虚言哉将授以爵位固辞
不受高宗初即位拜谏议大夫复固辞时年
九十有九视听不衰范阳卢照邻有时名而
染恶疾嗟禀受之不同昧遐夭之殊致问于
思邈曰名医愈疾其道如何对曰吾闻善言
天者必质于人善言人者必本于天夫天有
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
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霓天地之常
数也人有四肢五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动
卷三十 第 11a 页 0144-090.png
而为往来流而为荣卫彰而为气色发而为
音声此人之常数也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
地之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
结而为疣赘陷而为痈疽奔而为喘息竭此
而为焦枯诊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
地则亦如彼故五纬盈缩星辰失度日月错
行彗孛流飞此天地之疾疹也寒暑不时此
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涌此天地之疣赘也
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痈疽也奔风暴雨此天
地之喘乏也雨泽不时川源涸竭此天地之
卷三十 第 11b 页 0144-091.png
焦枯也良医遵之以药石救之以砭剂和之
以道德辅之以人事故人有可愈之疾天地
有可消之灾照邻曰人事奈何曰心之为君
君尚恭故欲小诗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
之谓也胆为之将以果决为务故欲大诗曰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谓也仁者静地之
象故欲方传曰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方之谓
也智者动天之象故欲圆易曰见几而作不
俟终日圆之谓也故其文学也颖出其道术
也不可胜纪复问养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虚
卷三十 第 12a 页 0144-092.png
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
自慎也慎以畏为本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
畏则惰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
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
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
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忧
于身者不拘于人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
近者不悔于远如此则人事毕矣高宗后无
何制授承务郎致之尚药局不就永徽三年
二月十五日时年已百有馀岁晨沐浴俨其
卷三十 第 12b 页 0144-093.png
衣冠端拱以坐谓子孙曰我为世人所逼隐
于洞府修炼将升无何有之乡臣于金阙不
能应召往来俄而气绝遗命令薄葬不设明
器牲牢之奠月馀颜色不变举尸入棺如空
衣焉已尸解矣(解化年月仙传所载与唐书/合唐书载年百馀岁释氏通)
(鉴载唐永淳元年隐士孙思邈卒善庄老阴/阳医药之术尤重释典世称孙真人焉今据)
(所载解化年月则又后三十馀年则是一百/二十馀岁合准信史所载释氏通鉴所载非)
至唐明皇幸蜀梦思邈乞雄黄乃命中使赍
十斤送峨嵋山顶上中使上山见老人幅巾
被褐二青衣童夹侍曰有表录上皇帝中使
卷三十 第 13a 页 0144-094.png
视石上朱书百馀字遂录之随录随灭须臾
白气漫起因忽不见后成都有一僧诵法华
经甚专虽经兵乱卒不能害忽一日有山仆
至云先生请师诵经遂引行过溪岭数重烟
岚中入一山居仆曰先生老病起晚请诵经
至宝塔品欲一听之至此先生果出野服杖
藜两耳垂肩焚香听经罢入不复出遂供僧
以藤盘竹箸秫饭一盂杞菊数瓯僧食之无
盐酪味美若甘露并得□钱一镮仆送出路
口僧因问曰先生何姓曰姓孙问何名仆于
卷三十 第 13b 页 0144-095.png
僧掌中手书思邈二字僧大骇回视仆遽失
不见僧乃于山中寻求竟迷旧路归视□资
乃金钱一百文也由兹一饭身轻无疾至宋
真宗天禧中僧已一百馀岁后隐去莫知所

 (臣)道一曰孙思邈炼气养神精究医药务
 行阴德常蕴仁慈汲汲以善为务小蛇之
 伤昆虫之微尔思邈以药封而放之其德
 及昆虫非人可及至于龙宫之报感灵异
 之若此道德经曰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孙
卷三十 第 14a 页 0144-096.png
 思邈以之
   胡隐遥
胡隐遥者洞庭山道士也自云甪里先生之
孙其山有甪里村甪里庙累世多得道隐遥
居焦山学太阴炼形之法死于岩中嘱弟子
曰常视吾体无令物犯六年后若再生当复
我以衣冠弟子视之肌体烂坏惟五脏不变
乃复闭护及期果再生遂备汤沐浴加新衣
其发松而黑其髯粗而直后十六年如前死
更七年复生如此凡三度约八十岁状貌如
卷三十 第 14b 页 0144-097.png
三十许人隋炀帝闻之召见恩礼隆异唐贞
观中太宗诏入内殿问摄生之道对曰臣所
修者匹夫之志功不及物帝王修道一言之
利万国蒙福得道之效尤速臣区区之学非
九重万乘之所修也请归山后不知所之
   刘道合
刘道合者一名爱道陈宛丘人也幼怀隐逸
志住寿春安阳山隋末迁苏山从仙堂观道
士孟诜传道复入霍山春分日启誓文于谷
中返数里间雷电而雨遂止于岩是夕梦有
卷三十 第 15a 页 0144-098.png
人召觉则恍然有光见一神人身长丈馀衣
冠剑佩持符从介甲士六七人谓道合曰吾
为黄神大威使者今六天丑类贼害民物闻
子好道志节不屈可制魔群吾以三天正一
盟威摄召符契授子道合受而吞之自是道
法所施无不验唐高祖武德中入嵩山与潘
师正同居高宗闻之降诏于所隐立太一观
使居之时将封泰山雨不止帝使道合禳咒
俄霁得宠赐辄散贫乏洛邑苦飞蝗道合以
符示官吏俾散贴境内则立消唐高宗咸亨
卷三十 第 15b 页 0144-099.png
中上召作符既成未克进忽料简书汲汲然
似有行意弟子问之则曰庐山司命君召吾
有顷沐浴具冠褐而化调露中创奉天宫迁
道合墓发棺见赅骨拆若蝉蜕者(一云惟有/空皮而背)
(上开拆有/若蝉蜕者)帝闻之曰为我合丹而乃自服去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