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50244a 页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0143-156.png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五淡五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王远知
道士琅琊王远知陈扬州刺史昙首之子外
祖丁超梁驾部郎中其母因梦灵凤有娠僧
宝志曰生子当为神仙宗伯也年七岁日览
万言博总群书心冥至道年十五入华阳事
陶贞白先生授三洞法又从宗道先生藏矜
传诸秘诀陈主召入重阳殿特加礼敬赏赉
资送还茅山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室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0143-157.png
以居研味玄秘陈宣帝大建末靖室中忽有
一神人醉卧呕吐先生然香礼候神人曰吾
将游天台山卿能去否先生即随出上东岭
至山半忽思未二三弟子付嘱经书背行十
馀步回望神人化为鹤飞去隋晋王广镇扬
州王子相柳顾言相续奉请先生既至斯须
而须发变白王惧而归之少选复旧王践祚
敕崔凤举咨迓帝亲执弟子礼敕江都起玉
清玄坛以处之仍令代王越师焉唐高祖龙
潜时先生尝密告符命秦王与房玄龄微服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0143-158.png
就谒先生迎谓曰此中有圣人秦王请以实
告先生曰方作太平天子愿自爱也秦王诣
先生受三洞法及登极将加重位固辞归山
至太宗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太平观
并度七人降玺书曰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
眷言风范无忘寤寐近览来奏请归旧山己
有别敕不违高志所令置观用表宿心先生
浩气虚怀语默一致涵照如镜应物无私时
有窦德玄先经扬州遇司命使者言其有重
禄以九九之数当终命德玄求哀使者云真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0143-159.png
人王法主是少室仙伯检录人鬼之任关奏
天曹无不即应德玄遂恳祈于先生先生不
得已因与请命使者报曰更延十三年至高
宗朝德玄为左相捐馆舍之日言皆如之故
举世呼先生为法主又知已授仙职后谓潘
师正曰吾昨见仙格以小时误伤一童子唇
不得白日升天署少室仙伯将行有近翌日
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寐告化时年一百二十
一岁潘师正徐道邈同得秘诀为入室弟子
陈羽王轨次之其馀各栖洞府终身无替高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0143-160.png
宗调露二年赠太中大夫谥曰升玄先生乃
敕置太平观度道四十九人天后嗣圣初又
赠金紫光禄大夫改谥升真先生明皇天宝
中敕李含光于太平观造影堂写真像用旌
仙迹焉一云先生善易知人死生祸福作易
总十五卷一日雷雨云雾中一老叱先生曰
所泄者书何在上帝命吾摄六丁雷电追取
先生惶惧据地傍有六人青衣已捧书立矣
老人责曰上方禁文自有飞天保卫金科秘
于玄都汝何敢辄藏缃帙先生对曰青溪之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0143-161.png
老传授老人曰上帝敕下汝仙品已及受度
期展四年二纪数也先生化后有人过海为
风飘荡忽见叶舟自天末来乃先生也且曰
君涉险何至如此此洋海之东十万里也借
子迅风一夕可到登州既去舟如飞羽觉风
毣毣而过明日果至登州
   王轨
道士王轨者字洪范临沂人也曾祖筠梁散
骑常侍少府卿度支尚书大父铦梁简文太
子洗马招远将军父瑜陈著作郎鄱阳王常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0143-162.png
侍轨年二十岁事法主王远知执巾瓶之礼
凡十六年每座下听道德西升灵宝南华诸
经退席为人曲讲又摹写上清尊法洞玄洞
神符图秘宝封于石室以镇山岳饵术餐松
积有日矣斋讲传授有所得惟造像周急为
先唐太宗知其名常咨访道要高宗乾封二
年十一月旦谓门人曰吾昨夜梦三人羽衣
执简前曰华阳天官用师为神仙主者兼知
校领省官吾昔在桐柏山已感斯梦辞不获
今乃复然殆将去矣戒门人修道之要经书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0143-163.png
秘诀各有所付至八日沐浴衣冠翌日坐笏
而化及就榇但空衣结带而已春秋八十八
河南于信之刻石于华阳洞
   潘师正
潘师正者字子真贝州宗城人祖居常周楚
州刺史父寞隋通州刺史母鲁氏善言名理
师正始生有光邻母善骨法谓此儿不仙即
贵及能言授六经皆通且曰此书外有过此
者乎母曰惟道德五千文尔遂诵之及母病
将危谓师正曰死者人之大期期至而往吾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0143-164.png
何恨哉然汝尚幼不免为吾念师正泣血捧
母手曰若天夺慈颜某亦不能生母曰汝若
毁灭非尽终始之孝也师正殒绝良久曰忍
死强生当绝粒从道庶凭真教以为津梁母
摩其顶勉之既葬庐于墓以孝闻隋炀帝大
业中有道士刘爱道见而器之曰三清之骥
非尔谁乘之时茅山王远知为炀帝所重每
诏入禁中躬荐松水以祈福庆爱道谓师正
曰吾非不欲尔相从然成就功道非远知不
可远知既见忻然谓爱道曰今日复有潘仙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0143-165.png
吾教之幸也由是隶道士籍授三洞隐诀真
文未几远知请还茅山师正侍行渡扬子江
饮秽水痢下如凝脂遂梦见一人衣冠皓鲜
乘空而下授白药一粒饮之及寤而愈既至
远知谓曰吾虽欲留汝于此而嵩阳乃汝修
真之地当亟还也于是与刘爱道合居双泉
顶间二十馀年复庐于逍遥谷食饮惟青松
涧水而已洗心忘形与草木俱所修经法有
太清之道三中真之道六下真之道八唐高
宗幸东都召见请作符书辞不解复问山中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0143-166.png
所须对曰茂松清泉臣之所须此山中不乏
矣帝异之遂莫留即其庐作崇唐观及奉天
宫又敕其逍遥谷作门南曰仙游北曰寻真
时太常献新乐帝更名祈仙望仙翘仙曲调
露初高宗狩嵩岳以车舆迎师正入嵩阳观
问道复送至逍遥谷见薜荔绳床将朽败馀
无火粒之具惟有两大瓢问何所用对曰臣
有青䭀饭昔西城王君以南烛为之服食得
道既还都命使江东造青䭀饭以赐之每手
诏抚问皆具弟子姓名咨白而法服香烛金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0143-167.png
帛继奉不绝其感遇之盛如此谓弟子曰吾
实无用天恩滥加为道士衣皆上之所赐复
处以崇构兴动土工屠害草木惊挠禽兽吾
罪人也必招冥谴汝等少年学道当求深山
穷谷绝迹之处则无累矣上在洛阳又诏辞
不获遂馆于天苑逮还山帝以诗送永淳元
年正月一日谷之东岩忽有箫管空歌之音
弟子来白先生曰吾无所闻汝勿为名以眩
俗也忽谓弟子韩文礼曰为吾造石室于北
岩之下夏末当迁居文礼未忍为而促之不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0143-168.png
已白曰北岩通灵岳可乎曰吾居此五十馀
年降真者三语要者七各能精一当自知之
至六月十四日索沐浴书青符置汤中云终
身净也翌日将旦闻猿鹤悲鸣徘徊不去至
晚闻石室未成则曰果不济吾用遽云去文
礼问何去曰泰山检校功德至十六日复曰
石室未成权作瓦屋以寘我无改衣服后百
日迁石室中是日云气覆庭异香满室须臾
解化年九十八诏赠太中大夫谥曰体玄先
生先生神标仙骨雅似隐居夫阶真韬真练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0143-169.png
景游化者其有类乎弟子凡八人并皆殊秀
然鸾姿凤态渺映云松者有韦法昭司马子
微郭崇真皆禀训瑶庭密受琼室专玉清之
业遗下仙之俦矣时陈子昂作颂
司马承祯
后周琅琊公司马裔玄孙名承祯字子微洛
州温人也事潘师正传辟谷导引术无不通
师正异之曰我得陶隐居正一法逮汝四世
矣久之辞几席遍游名山庐天台构层轩于
坛上目为众妙台唐武后尝召之未几去与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0143-170.png
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
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睿宗复命其兄
承祎就之诏曰鍊师德超河上逍遥浮丘高
游碧落之庭独步清源之境朕初登宝位久
藉徽猷虽尧帝丕图翘心齧缺轩皇御历远
想崆峒缅惟彼怀宁妨此顾朝钦夕伫迹滞
心飞欲遣使者专迎或虑鍊师嘉遁故令祎
往愿与同来披遂不延先此毋虑既至引入
中掖延问其术对曰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
至于无为夫心目所知见每损之尚不能已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0143-171.png
况攻异端而增智虑哉帝曰治身则尔治国
若何对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
与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则天下治帝叹咏曰
广成之言何以加此赐宝琴霞帔以还公卿
赋诗送之常恒徐彦坦总而为之序曰白云
记后复遣使迎至京师亲授符箓赏赐甚厚
每固辞请归卢藏用早隐终南山后登朝居
要官见承祯将还天台藏用指终南山曰此
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对曰以仆观之乃仕
宦之捷径尔藏用有惭色明皇诏于王屋山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0143-172.png
置坛室以居之承祯善篆隶金剪刀书自成
一家体帝命以三体写老子刊正文句尝铸
含象鉴震景剑进之命光禄卿韦滔至所居
按金箓设祠厚赐上封泰山回问承祯五岳
何神主之对曰岳者山之巨镇而能出云降
雨为国之望然灵仙所隐别有仙官主之于
是诏五岳别立仙官庙时女真焦静真泛海
诣蓬莱求师至一山见道者指言曰天台山
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真良师也静
真既还诣承祯求度未几升天尝降谓薛季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0143-173.png
昌曰先生得道高于陶都水之任当为东华
上清真人开元中文靖天师与承祯赴长生
殿千秋节斋直中夜行道毕隔云屏各就枕
斯须忽闻小儿诵经声玲玲如金玉响天师
乃褰裳蹑步而窥之见承祯额上有小日如
钱光耀一席逼而听之乃承祯脑中之声也
天师退谓其徒曰黄庭经云泥丸九真皆有
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又云左神公子发神语
其先生之谓有弟子七十馀人忽曰吾玉霄
峰东望蓬莱有灵真降驾今为东海小青童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0143-174.png
君东华君所召必须往俄顷化去如蝉脱蜕
弟子葬其衣冠焉时年八十有九诏赠银青
光禄大夫谥正一先生帝亲文其碑韦渠牟
作传尝撰修真秘旨天地宫府图坐忘论登
真系等行于世
 臣道一曰司马承祯藐视轩裳栖身洞府
 心地之高迈学问之渊源不易及也其答
 唐睿宗之问曰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
 气于漠与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则天下治
 此诚得太上之深旨道德经云我无为而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0143-175.png
 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
 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即此义也
   李含光
晋陵人也弘孝威家本淳儒州里号贞隐先
生后避唐敬宗讳改为李氏其子曰含光年
十三笃好道学虽处暗室如对君父然人见
之神色皆敛工篆隶或称过其父一闻之终
身不书后师正一先生云篆宝书倾囊相付
且曰真玉清之客也抱虚无而行功则其道
不穷托幽阜而灭迹则于德亦浅承教虽远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0143-176.png
宜先救人含光既禀真训乃忘情于身周急
于物每启章奏则斋心洁己未始少怠唐明
皇召见问理化对曰道德经者君王之师也
昔汉文帝行之跻民于仁寿之域又问金鼎
曰道德者公也轻举者公中之私也虽见其
私亦圣人之存教若求生徇欲类于系风不
亦难乎帝嘉之优礼以待未几以疾辞东归
句曲诏为紫阳观以居之帝受杨许真经请
为师复以疾不赴遂于大同殿具词遥请加
号文靖先生手诏屡降给奉相续尝撰仙学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0143-177.png
传及论三玄异同并本草音义又诏补杨真
人手迹数纸代宗大历四年十一月谓弟子
韦景昭孟湛然曰吾将顺化有顷颜色怡然
而往于是祥云降芝草生享年八十七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五